隧道工程支护的基本要求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隧道工程支护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指的是在地下或者水下铺设可以供机动车辆通行的铁路等建筑物的工程。根据工程所在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山岭隧道工程、水下隧道工程和城市隧道工程这三大类。山岭隧道工程是指为了减少路面行驶距离,避免大的坡道而从山岭或者丘陵下打通道路实现穿越的工程,它是修建最多的隧道工程;水下隧道工程是指从河流或者海峡穿越,从河流下面或者海底铺设隧道通过的工程;最后一中,是为了满足大城市的需要,在城市的地下实现穿越的工程,即城市隧道工程 [2]。
隧道工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且往往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因而一般具有隐蔽性和应变性。施工过程中,其工序十分复杂,且需要循环性与全天候进行施工作业。
2、隧道工程的质量要求
隧道一般是大型的永久性的地下建筑物,其质量安全意义重大。因而国家对其投资很大,对质量的永久性要求也很高[1]。因而在隧道的建设过程中,从开挖到最后完成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施工质量,国家都从技术和政策上做出了很多强制的规定,以及质量标准和最后的验收标准。总得来说,隧道工程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隧道的开挖工程质量;第二,隧道的支护工程质量,其中包括了对各种建筑材料质量的要求;第三,排水工程的质量,其中也包括了对材料质量的要求;第四,隧道的路面工程质量;最后一方面是隧道洞口的工程质量要求。
隧道工程复杂而工程巨大,对质量的要求也很高。因而,做好隧道工程的监理和管理工作,才能最终保障隧道工程的质量。
3、隧道的监理要点
隧道工程的监理主要是通过监理工程师来执行的,作为整个工程质量的检验者,其责任是很重大的[2]。因而,对监理人员自身的要求也很高,监理人员自身责任感应该很强,职业道德方面应当表现良好。应当按照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进行日常检查,能够认真、独立的执行号监理任务,坚持原则。自身专业知识过关,面对具体问题能够具体分析,有较强的解决事情的能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为隧道工程的监理人员,应当做到吃苦耐劳,迎难而上 [4]。
监理人员在隧道工程修建中,应做到:
3.1 施工中应该注意
3.1.1 做好预案
3.1.2 技术更新要快,尽量使用先进的掘进的工艺,淘汰旧的工艺
3.1.3 隧道工程具有控制性,施工的条件往往比较差,所以选用的队伍应当作风过硬、且敢打硬仗,具有稳定性,技术人员则应当要求有丰富的施工经验以及地质经验。
3.1.5 实施二次衬砌的工程时,必需严格遵守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规范,以及相关的规定,水泥必需采用高标号或者早强水泥。
3.2 必需严格的控制欠挖,尽量做到减少超挖,监理人员自身则应当提高超、欠挖量的测定频率,并且严格的控制好超挖部分的回填质量。
3.3锚喷支护的方面,在支护工程开始前,所有的原材料,像是锚杆、水泥、砂、碎石等等这些原材料,必须先通过监理人员的抽检和认可。原材料的比例也要严格按照设计的标准。
3.4隧道的施工过程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施工的量测,以及监控现场的施工量测。量测前必需先进行初步的调查,然后根据工程的地质条件,施工的方法和环境的要求以及当时的经济条件等等实行的。
3.4.1 计划量测,这方面的工作包括了有,选择好量测的项目、设置好测试断面、测线、测点、测孔、确定好量测的频率和时间,这些计划工作是承包商负责的, 监理人员负责计划的审批。
3.4.2 实施量测,相关的监理人员专门负责隧道施工进行量测,基于先前制订的计划,观察地质和支护的状况,对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拉拔力等等这些项目进行重点观测。做到按规定的频率,及时地进行量测,了解掌握围岩以及支护的动态,报告信息,以便后续的施工。
3.4.3监理人员进行监控量测,并记录,然后绘制出围岩以及支护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曲线,进行研究分析。以便更新初期的参考数据,更有利于施工。
3.5防排水施工
隧道不漏不渗是质量安全的关键内容之一,要做到工程不渗不漏,就要对二次衬砌前排水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主要应当严格实施好以下点:
3.5.1 衬砌防水
3.5.2 对施工缝以及沉降缝进行止水试验
3.5.3 衬砌的背面保障排水通常
3.5.4 调整好防排水的措施
3.5.5 做好防排水的工程,确保隧道不渗漏
3.6 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
监理人员的工作不仅仅只是对隧道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理,还应当包括帮助业主实施安全管理,避免发生伤亡事故。
3.6.1开工前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帮助承包人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对施工场地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安全制度,以利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
3.6.2隧道施工安全问题,主要指的是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两者都很重要,平时施工作用中,必须加强对安全问题的重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到质量与安全两手抓,两手硬。
3.6.3承包方应当建立起安全责任制,必须有相关熟悉安全生产的操作规定的人员,建立好安全台帐,确保能够每天安全的交底,一切以预防为主,确保安全施工。
3.6.4 在施工的技术方面,应当帮助承包人实施管理。保证合理的安排进度、作业循环以及生产均衡。从而,避免因忙碌,抢攻而发生安全事故。
3.6.5严格执行进入工地的人员必须戴好规定的防护用具。
3.6.6 施工单位的特殊工种,其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应当加强维护和检修机械设备,存贮和领用爆炸物品必须符合规定。
3.6.7 加强对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对违犯施工安全规则,危及安全的施工点要求承包人立即纠正,必要时停工整顿,复查合格后方可复工。
3.6.8 承包人应当在隧道工程的洞口等等一些适当的场所,设置一个专门储备急救材料的场所。万一在洞内发生了险情,应当立即疏散和撤离施工人员,指定专人看守,且一定要设立好相关的标志。及时向上级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隧道工程的管理方法
篇2
[关键词]:隧道施工、监控、技术分析、安全体系
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进行隧道施工监控的必要性 隧道工程的工程结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从岩体力学的角度来分析,它是与围岩互相作用的体系中的结构物;从地质力学的角度来分析,它是一种工程单元体,并且是不断变化的地质体;在这样的地质体或是岩体之中,隧道受到周边地质环境的巨大影响那是必然的;而从结构角度来分析,周围地质体及各种支护结构构成了这种工程单元体,也就是说周围地质体加上支护结构等于隧道结构体系。隧道的发展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由此我们可以清楚以下两点:首先,如果把隧道工程看作是一种工程结生物圈物,在受力方面与地面工程存在较大的差距,因为隧道工程所处的岩体是千变万化的,没有明确的外力承受;其次,在隧道工程的形成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都有一个特性存在就是受力状态的变化,也就是说从隧道开始挖起,一直会的稳定的受力,而围岩内部结构则是一直处于变动的状态。 二、新时期我国隧道监测项目及量测要求 首先,隧道监测项目,施工监控量测的项目是由很多因素确定的,具体包括:围岩类别、地质条件、围岩应力分布情况、工程性质、隧道跨度以及支护类型等。其次,对隧道监控量测的要求,其一、能把测点快速埋设,在挖隧道的过程中,测点通常都是在开始挖以后埋设的,为提前获得围岩开挖开始阶段的变形动态,测点应该是与工作面紧靠的,并且要快速埋设。其二、缩短每次量测数据所用的时间。其三、测试元件要选择具有防震、防冲击波能力的。其四、测试的数据要准确可靠、简单直观并且易于计算,能够直接应用。其五、埋设测试元件后还能保持长期有效的工作。
现阶段我国隧道监控量测的实施分析
隧道工程监测的实施阶段分为两部分,一是仪器安装,二是仪器测读,所以,编制相应的监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必须的,并且还要对分析监测工程设计文件、仪器布置图以及技术规范等资料进行收集,并现场考察,在研究工程特点并对施工条件进一步确定以后,再进行施工方案的确定,并对进度计划进行制定。首先,确定量测,每一种观测仪器的计算都是相对计算,因此,每一个仪器都存在一个基准值。仪器在安装埋设后开始工作的观测值被称之为基准值,观测其中一个主要环节就是基准值的确定,影响资料分析是否正确的因素就是基准值适当的确定,因为确定不适当的话就会引起很大的误断,因此,各量测项目都会对初读数的准确性非常关注。其次,量测围岩周边的位移,围岩周边各点趋向隧道中心的变形被称之为收敛,所谓围岩周边收敛位移量测主要是指对隧道内壁面两点间连线方向的位移的量测,两次量测的距离差称之为收敛值。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重要项目就是收敛量测,其中,最基本的量测数据就是收敛值,也是判断围岩动态最重要的量测项目,一定要做到准确的量测。再者,拱顶下沉量测,拱顶下沉值就是指隧道拱顶内壁的绝对下沉量,拱顶下沉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拱顶下沉值,拱顶下沉量测也是位移量测的一种,针对固结程度不高的地层或是水平成层的场合,量测收敛值量测是非常重要的,量测的数据对判断支护效果以及指导施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施工质量得以保证的基本资料,同时,也是施工安全得以保障的重要资料。最后,围岩内部位移量测,它与隧道围岩收敛观测相比完全不同,后者只能测到洞室净空收敛变形,而前者能够对洞室围岩内不同深度上轴向变形进行量测,所以根据这些观测的资料,可以对洞室围岩位移的变化范围进行判断,并且对松驰范围进行分析,能够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预测,所以,了解隧道围岩的径向位移分布以及松驰范围是隧道围岩内部位移量测的主要目的。
四、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监控研究
在早期,我们国家的管理与安全评价在台湾的研究是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段开龄博士是早期的代表人物,在台湾的安全管理运动就是由他推动的,因为地质情况存在特定性,香港地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岩土工程的应用上,一直到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陆地区才把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引进来,我们国家的轨道交通发展越来越快,西部地区的隧道建设也在快速发展,这引起这一领域的重点关注。在国内较早接触隧道风险理论的学者就是毛儒,他写了很多有关发达国家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论文,文中总结了很多动态及经验,并概括了风险管理的理念以及各项过程的具体操作方法。在对盾构隧道进行防水风险等级划分与主要风险因素识别的基础之上,合理的模糊化风险因素,利用模糊的识别理论对盾构隧道全寿命防水风险评价进行研究,对盾构隧道全寿命防水风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量化、客观的评价。截止到今天,也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在处理不确定性风险因素中引起的隧道施工风险,如今依然还在采用施工量测技术进行控制,此种方法比较单一,没有足够的基于风险的分析理论,在全面系统的研究设计方面也不完善,没有有效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的方法。所以,虽然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效价值,但是要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统一的安全评价标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经常发生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的事故,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二零年交通部在水运及公路交通的政策中,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价作为重点研究的问题。
五、建立完善的隧道施工监控安全体系
首先,研究预警理论的系统性,此项研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宏观经济预警兴起的,并且得到快速的发展及实际的应用。从一九开始,我们国家的预警理论研究就在宏观经济领域展开,在军事、环境等领域应用。如今,预警体系的研究得到一定的成果,在水利、地质、水文等各方面都有了预警体系,并得到快速的发展。其次,在灾害学领域预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近些年来,在灾害学领域中已经有部分文献把预警的理论运用到其中,主要是对灾害的预防与控制,例如《昭通地区滑坡泥石流预警体系及其减灾效益的分析》一文显示,在一九九零年至一九九五年,此系统就对十一起滑坡泥石流的灾害进行了成功的预报,四百一十九人幸免于难,预报成功率达到百分之五十八。张于心等人的《铁路自然灾害宏观预警实现的方法和途径》,结合铁路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在进行客观概率的估测及采用适应应答变化的指数平滑法对铁路受灾损失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之上对风险度做出确定,进一步对警戒区、安全区及危险区进行划分,使铁路自然灾害的宏观预警得到实现。第一部系统研究交通灾害问题的专著就是中国交通灾害,而在建筑业灾害预警管理中也把识别建筑灾害与预防建筑灾害充分的体现出来, 为建筑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全面的理论依据,与此同时,也标志着建筑业灾害预警管理的研究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唐颖、陈晓拒.浅论连拱隧道设计[A]. 2002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 论文 集[C] [2]周玉宏、赵燕明、程崇国.偏压连拱隧道施工过程的优化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
3、彭定超 袁勇 章勇武 《现代隧道技术》 2002 第1期
篇3
[关键词]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脱空;危害分析;防止探析;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脱空的成因分析
从当前铁路隧道的修建情况来看,往往由于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而使得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脱空,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铁路隧道的整体施工质量,给铁路交通运输工作预埋下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
(一)从通常情况下来讲,常常由于诸如拱部严重超挖,浇筑不密实而形成弦切板型脱空、衬砌台车制作时刚度与强度不足、混凝土流动性不足等各种各样现象的存在而使得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脱空。并且,常常由于防水层挂设松弛不足且不均匀,而使得拱部防水层张紧、拱部防水层与混凝土弦切板型脱空等问题的出现。这会在根本程度上影响铁路隧道的整体施工质量,并且使得铁路隧道工程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对铁路隧道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造成严重影响。
(二)从另一层面上来讲,由于防水层挂设松弛过度并且其余量比较大,因而通常会使得铁路隧道出现纵向槽型脱空的问题。往往由于铁路隧道现场施工技术人员选用型号不当或者动力不足的输送泵、浆材选型不当而影响结实率,继而使得拱部混凝土注入量不足、纵向槽型脱空、以及弦切板脱空等问题的出现。施工人员在泵送拱顶混凝土的过程当中出现堵管现象亦或者单以封端处泵满判断全部泵满,继而认为已经泵满而停止进行泵送工作,这直接造成了衬砌厚度不足现象的出现;因为混凝土在浇筑之后会发生收缩与徐变,而使得衬砌与围岩或者防水板间出现孔隙,从而形成衬砌脱空现象。
因而,这些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脱空影响因素的存在,将会直接造成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脱空现象的出现。这对于铁路隧道交通运输工作而言是大为不利的,需要施工单位予以有效解决。
二、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脱空的危害分析
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脱空现象的存在,往往会致使许许多多危害产生。这些危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铁路隧道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那么,当前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脱空会产生哪些危害呢?以下将就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脱空的危害进行具体分析。
(一)往往由于铁路隧道衬砌脱空现象的存在,而使得铁路隧道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围岩与初支、初支与衬砌之间的受力状态受到改变,继而在影响结构受力的同时,使得铁路隧道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传统铁路隧道复合衬砌来讲,进行脱空松散压力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从冲击荷载的作用,衬砌脱空常常直接造成了复合衬砌与围岩的约束变形。
(二)一般情况下,脱空危害主要有初支与衬砌后支护系统崩溃导致隧道坍塌、松散荷载导致拱部支护碎裂与十字型开裂、形变压力导致拱部沿型钢架环向或纵向开裂、压溃和掉块,支护变形侵限,以及衬砌开裂位置漏水等多种表现形式。这多种病害绝大多数是由衬砌脱空所导致的。因而,施工单位需要进行回填密实工作,或者通过在拱顶预留注浆孔及时进行注浆工作,又或者适当调整混凝土流动性。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及时处理衬砌脱空危害的蔓延,从而能够保证隧道支护结构的整体性,能够保障围岩与初支、初支与衬砌之间的受力状态始终维持不变。
三、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脱空的防治探析
(一)施工单位在调配、拌制混凝土时要切实掌握好水灰比与坍落度,从而能够防止堵管现象,有效防止间歇缝的产生。并且,过大的坍落度容易在离析混凝土的同时,降低了拱顶部位混凝土的品质。因而施工单位通过控制水灰比与坍落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脱空现象的出现。
(二)通过按照衬砌设计厚度的1.5-2倍检查设置面板的厚度以及顶横梁、顶纵梁与面板联结系统,能够有效抵抗振捣混凝土的附加荷载。并且,在车长大于9米的衬砌模板台车底纵梁处设置拖轮,这能够有效提高台车的刚度与强度。同时,施工单位还可以通过在台车上安装附着式振动机、或者在台车底纵梁设置闭合支撑机构、亦或者预留台车固定辅助孔来满足混凝土捣固的要求以及台车定位牢固度。
(三)施工单位通过进行带压封顶灌注工作,亦可以恰当减少混凝土的捣固次数。带压封顶灌注要求台车的刚度以及强度符合安全施工的要求,并且对厚度小于70厘米的拱顶混凝土要实施第二次附着捣固。并且在此后要及时采用坍落度比较小的混凝土进行直接强行灌注。这能够在形成密实状态的前提下有效减少混凝土捣固次数,从而使得混凝土的实际质量能够符合铁路隧道衬砌的基本要求。
(四)当拱顶混凝土厚度大于70厘米并且无筋衬砌时,施工单位要进行第二次混凝土附着捣固。而当捣固后混凝土的自由面高度达到拱顶厚度2/3时,则需要采用喷水泥裹砂回填拱顶另外1/3的厚度。喷水泥裹砂回填一般对水量要求不多,并且需要按掺量的1/2掺杂添加剂,这能够有效保护防水层的结构;同时,施工单位还可以通过预设纵向管回填、合理调控防水层挂设的松弛度、合理选用浆材等具体途径来进行施工工作,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防止、甚至是杜绝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脱空现象的出现,进而才能够从整体上提高铁路隧道复合衬砌的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立川,周东伟,吴剑,阳军生.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脱空的危害分析与防治[J].中国铁道科学,2011,32,(5):56-63.
[2] 梁永忠.对客运专线铁路隧道二次衬砌质量控制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8,34,(27):319-320.
[3] 袁成海,汤晓辉,伍毅敏.隧道二次衬砌空洞的成因与对策[J].交通标准化,2010,下半月刊,(221):109-112.
篇4
【关键词】:软弱围岩 隧道施工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隧道开挖后,地应力将重新分布。由于软岩强度低,对工程扰动极其敏感,在受拉或受压条件下将产生塑性区,使围岩和支护发生变形。一旦施工方法和工程措施不当,将极易发生初期支护变形侵限或者隧道坍方等工程灾害。
1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主要技术问题
从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变形看,在软弱围岩中开挖,经常出现以下力学现象,如:
a)拱顶崩塌;
b)掌子面失稳;
c)底鼓现象严重;
d)长时间的持续变形,或变形不收敛;
e)初期支护严重变异;
f)在富水条件下出现异常涌水,围岩流失等。
综合上述,在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其变形的终极结果是造成现掌子面崩塌、拱部坍塌以及各种异常现象。
2软弱围岩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方向
软弱围岩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快速施工,开挖断面及时闭合
隧道由于其特殊的施工作业环境,导致其施工速度缓慢,往往成为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而软弱围岩隧道尤其如此。因此,快速施工是软弱围岩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目标。这里所谓的快速施工,就是要求隧道开挖后的断面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快速闭合。因为软弱围岩的蠕变特性使其变形持续时间长,如果施工速度缓慢,支护形成封闭的时间长,就很容易出现大的变形,甚至过度松弛而塌方。因此,快速施工是提高软弱围岩隧道稳定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原则。
②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机械的大量采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机械不断应用到隧道施工中,特别是要针对开挖后隧道变形的特征,采用能够作业迅速、性能可靠、施工简易的新工艺、新技术,以便更加有利的控制软弱围岩隧道的变形,促进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
③重视超前支护(预加固)技术的应用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掌子面前方围岩变形较大,因此采用超前支护(预加固)技术对策控制掌子面前方先行位移是必要的。我国隧道修建过程中对超前支护重视不足,往往是出现了较大变形后方才加强支护措施,这些措施多是掌子面后方的、补救性的支护措施。对于软弱围岩来说,加强掌子面前方围岩预加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是当前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的主流。
3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管理
3.1软弱围岩隧道的观察、量测管理
(1)观察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掌子面观察是在一个新掌子面出现时,进行的最初的观察,要编绘素描图并进行摄影。在靠近掌子面描绘时,要十分注意拱顶的掉块和掌子面的落石。掌子面观察,主要是为获得在决定支护规模时,只用量测不能掌握的围岩情报为目的而实施的。因此,在一个新掌子面出现时,就要观察裂隙的走向、倾斜和风化、变质等地质状况,确认有无问题,如有问题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对有突发的崩塌和涌水的危险地段,根据地质状态的变化力求早期发现。
观察者要以适当的比例尺描绘素描图,并记载必要的事项。认为地质状况有变差的情况,要立即研究对策并实施。
掌子面观察,每次开挖后都要进行,其记录可连续的标记在洞内的地质平面图或者纵断面图上,原则上每天记录1次。基于洞内观察的掌子面状况,利用平面、纵断面,如立体地表现,则如图1所示。与掌子面素描同样也可用掌子面状况摄影做同样的处理,获取更正确的情报。特别是发生变更支护模式、涌水状况的变化及掌子面状况的变化的场合,最好添加掌子面状况的照片。
图1掌子面素描的三维显示图例
3.2位移量测中的初始值的测定
在通常的位移量测中,量测值都不包括先行位移,因此,尽可能早地量测初始值是非常必要的。初始值的测定,不管位移大小,正确地了解开挖后初期的位移值是很重要的。初始值原则上应在出渣后3h以内测定,由于施工上的原因而不得已的场合,也要控制在6h以内,而且在下一开挖循环以前进行测定。量测开始越晚,遗失的量测数据越多,量测结果指导施工的效果也越差。在隧道施工中,随掌子面的推进,位移增大而后收敛。因此,在量测中,初期值量测越晚,就会得到比实际位移值小的量测位移值,可能对围岩动态作出过小的评价。因此,初期值量测,要尽可能早地进行。
4隧道施工作业管理和支护质量管理
4.1隧道施工作业管理
测量的管理
日常的开挖、衬砌等作业管理,是以隧道在正确的位置施工为前提的。隧道工程一般工期较长,而且多从明挖开始。为此,洞口的位置和隧道开挖的平面及纵断面线形要确认符合设计规定。特别是,一个隧道分几个工区开挖的场合,应确认由相互测量结果确定的线形。这就要求在日常施工管理中,对钢支撑的架设、中央排水沟的安装、仰拱的浇筑、衬砌模板的安装、填充混凝土的浇筑等每一步都要进行管理,确保隧道净空断面、管理线路线形正确。
开挖管理
开挖管理应力求按围岩状况进行支护和施工,特别是对初期支护和超前支护的管理尤为重要。因此,确认支护、施工方法是否合适是重要的。为此,常常确认观察、量测结果是否在管理基准之内。超过管理基准的场合,就要采取能够满足管理基准的变更支护、采用辅助工法、变更施工方法等对策,同时也要研究变更管理基准。观察、量测结果比管理基准有富裕的场合,可以减少锚杆根数等优化工程措施的管理。
4.2隧道支护施工的质量管理
(1)喷混凝土
①材料
喷混凝土材料有水泥、骨料、速凝剂、其他材料等。为防止剥落,增强喷混凝土的整体性,通常采用钢筋网。喷混凝土材料事先要进行质量试验,采用已经确认其质量的材料。
②材料的计量和拌和
在进行喷混凝土配比时,应检查材料的计量器和拌和机的性能。喷混凝土的施工性和质量,受配比变动的影响极大,因此必须定期地进行计量器精度、搅拌机性能的检查。计量材料的误差有计量器本身的误差、计量器操作上的误差和材料供给动作的误差等。为此,对计量器应定期地进行静荷载试验和动荷载试验。此外,对容量变更装置的管理机构也要进行检查。
搅拌机的性能,应通过搅拌机性能试验加以确认。采用连续式搅拌机时,应根据有关规定,确保其质量。
③配比、喷射厚度和强度
a.配比
喷混凝土要进行日常的配比管理,保持其回弹量、粉尘等的施工性及初期强度。因此,对骨料的吸水量及使用量等要进行适时的试验,并反映到配比中是很重要的。配比要定期管理,明确材料的搬人量及使用量,确认配比的管理状况。
b.喷混凝土厚度
喷混凝土,因开挖面凹凸不平,均匀地喷射比较困难,而喷射面为防止应力集中和防水板破损要力求平整。喷射厚度的精度直接影响衬砌厚度。因此,喷射厚度的管理,事前要编制管理要点进行。喷射厚度管理,原则上采用最小厚度管理;但在硬岩等采用爆破开挖的场合,可按平均厚度管理;在标准支护模式中,可按平均厚度管理。
5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的管理基准
一般来说,围岩的全位移量包括掌子面到达前的围岩(先行位移)和掌子面通过到量测开始间的位移(初始位移)以及掌子面通过后的位移(量测位移),如图2所示。全位移值,也就是坑道开挖后在无支护条件下的最大可能的变形值。也就是说,支护(包括初期支护、超前支护)设置后必须把全位移值控制在容许变形值范围之内。因此,必须建立全位移值与量测位移值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根据量测位移来控制全位移值。
图2掌子面的推进和位移概念图
结语
软弱围岩隧道越来越多。本文通过总结其施工过程质量管理要点,监控量测方面给出其质量控制重点, 希望为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工期、施工安全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 质量控制 地质要求
1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质要求
对地质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的,根据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1.1勘察设计阶段
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山区高速公路在自然地质环境中穿行,并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应该认识地质规律,尊重地质规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山区高速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
1.2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制约,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有滑坡、泥石流、岩崩、岩溶、岩堆(坡积层)、软弱土、膨胀士、湿陷性黄土、冻土、水害、空区以及强震区(高地应力)等,本阶段应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区域构造地质、岩石地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利用遥感资料(卫片和航片),编制中比例尺(1:5万或1:10万)工程地质图和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图上标注大的地质构造(主要是断层)、重大的地质病害体,分析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发生条件,进行初步的地质灾害评估,配合路线方案设计,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和重点路段的调查,反复对比,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1.3遵循施工规律
遵循信息化施工、补充勘察、动态设计原则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勘察周期的制约,有些复杂场地(岩溶、破碎带、岩性纵横向差异大的地区)或地形困难场地(陡坡、鱼塘等)在设计阶段难以布置充分的勘察工作量,无法查清场地详细工程地质条件。在施工期间,可以进行补充勘察,如对岩溶发育区或岩性差异大的场地逐桩钻探,对原进场困难场地通过施工便道进场钻探。施工中发现新的地质问题也要补充勘察,应该把施工期间的勘察工作视作设计期间勘察工作的重要补充。
2 质量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2.1把握施工检测
通过测量、试验的数据为依据,监理的试验、测量人员参加承包人的试验、测量工作的监督或旁站,进行有效的现场监督检查,同时按频率要求进行必要的抽检、抽测及复检、复测,以控制工程质量,通过验证试验、标准试验、工艺试验、抽样试验、验收试验等试验,以及对工程定线控制、施工放样、完工验收等测量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认可,进行质量控制。各种试验、测量的项目,方法、频率、标准等均按部颁规程、标准、合同文件的技术规范进行,对承包人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功能、人员素质、仪器设备、操作方法、资料管理等进行经常的、有效的监督检查,以确保承包人的自检质量,各种抽样检测频率原则上控制在20%,根据不同的测试项目和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减。对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项目和无现成标准可循的项目,承包人应提供相关的科技资料及鉴定报告,拟定符合工程实际的暂行标准和规程,报总监审查业主批准后使用。
2.2施工程序有效监督管理
施工方法各施工工艺以及材料、机械、配合比等进行全方位的巡视、重点部位及关键工序全过程的旁站,全环节的检查,以达到对施工质量有效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驻地监理工程师及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每天巡视施工现场,发现并处理施工质量问题。
(2)现场监理工程师对隐蔽工程、重要工程部位、重要工序及工艺,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理,及时消除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
(3)现场监理工程师应在每道工序结束后及时进行检查和认可,并现场监督承包人的试验抽取及施工记录,及时签认施工原始记录。
3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采取的措施
3.1质量控制措施
3.1.1高填路堤的质量控制
控制高填路堤的施工质量主要是确保高路堤的稳定性,高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路基填料、边坡坡度、地基性质和水文状况,所以在高路堤填筑时采取的主要质量控制措施为:①设计时,应对高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②高路堤填筑前仔细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彻底处理下卧层确保地质承载能力:③通过试验检测选择适宜的路基填料;④严格执行路基施工规范,加强对密实度的控制与检测;⑤加强对高路堤的沉降观测与监控:⑥加强高边坡的超前防护。
3.1.2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
除了传统的质量控制外,对桥梁特别是大型桥梁采取施工控制措施,桥梁施工控制是确保桥梁施工宏观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大型桥梁施工控制是一个施工一)量测一)判别一)修正一)预报一)施工的循环过程,施工控制的最基本要求是确保施工中结构物的安全,其次必须保证结构物的外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影响桥梁施工控制的因素主要有结构参数、施工工艺、施工监测、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温度变化、材料收缩与徐变、施工管理等,所以,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控制系统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
3.1.3加强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
根据公路隧道建设的实践,应将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质量、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隧道施工监控测量作为主要质量控制目标,
超前预报水文地质情况为减少隧道施工的盲目性和事故发生率,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对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距离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验证,及时超前预报,有的放矢地取应对措施。预报内容是尽可能取各种手段探明前方可能出现的坍塌、冒顶、涌水、溶洞、断层、瓦斯等地质灾害,并分析其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程度。
隧道病害大多与水有关,隧道施工中防水、治水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隧道的运营安全。公路隧道防排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总体上应遵循“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防治。
3.2质量监督措施
3.2.1加强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
这里所说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质上就是质量保证体系与行为和意识的统一,与合同履约的统一。在工程合同中,对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在工程质量上的权利和义务予以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质量行为的检查,就是对这些承诺的核实,行为的规范,是质量保证的基本要素。
3.2.2加强山区高速公路重点和难点的质量监督
山区高速公路具有鲜明的特点,相应地我站把这些工程技术难点作为质量监督工作的重点,在路基工程方面,注意了高填深切等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长大隧道工程方面主要抓了开挖、防水、支护工程的质量控制:桥梁工程着重在预应力、混凝土、钢筋工程及桩基、地基承载力的质量控制,抓了不同结构的加载程序:对高边坡防护着重注意了超前的意识:在环境保护方面引进了环境工程监理。
3.2.3加强质量检测监测工作
试验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是评价工程质量缺陷和鉴定工程事故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指导施工、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技术保证。因此,质量监督工作应有先进、科学的检测手段,才能保证其权威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4 工程质量缺陷与事故处理程序
篇6
关键词:隧道 防排水 施工 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影响隧道建设质量好坏的诸多因素中,水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隧道工程防排水应坚持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只有做到防水可靠、排水畅通,才能使隧道防排水工程质量有保证,从根本上消除隧道病害和增加隧道使用寿命。
2、 基本要求
2.1施工防排水
2.1.1隧道两端洞口及辅助坑道洞(井)口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做好排水系统;覆盖较薄和渗透性强的地层,地表积水应及早处理,并符合以下要求:
(1)洞顶附近有井、泉、池沼、水田等,应妥善处理,不宜将水源截断、堵死;
(2)清理洞附近杂草和树丛,开沟疏导封闭积水洼地,不得积水;
(3)洞顶排水沟应与路基边沟顺接组成排水系统;
(4)洞外路堑向隧道内为下坡时,路基边沟应做成反坡,向路堑外排水,并宜在洞口3~5m位置设置横向截水设施,拦截地表水流入洞内;
(5)施工废水应通过管路及不透水的沟槽泄到隧道范围以外。
2.1.2洞内顺坡排水,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并满足下列要求:
(1)水沟位置宜结合结构排水工程设在隧道两侧或中心,并避免妨碍施工;
(2)经常清理排水设施,确保水路畅通。
2.1.3洞内反坡排水,应采取下列措施:
(1)排水方式可根据距离、坡度、水量和设备等情况选用排水水沟或管路,或分段接力或一次将水排出洞外;(2)视线路坡度分段开挖反坡排水沟。在每段下坡终点开挖集水坑,使水流至坑内,再用水泵将水抽到下段水沟流入下一个集水坑,这样逐段前进,将水排出洞外。反坡水沟坡度不宜小于0.5%;
(3)隧道较短时,可在开挖面附近开挖集水井,安装水泵,将水一次送出洞外;
(4)沟管断面、集水坑(井)的容积按实际排水量确定。
2.2结构防排水施工
2.2.1洞内永久性防排水结构物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沟坡面整齐平顺,水沟及检查井盖板平稳无翘曲;
(2)衬砌背后或隧底设置盲沟时,沟内以石质坚硬、不易风化且尺寸不小于15cm的片石充填,盲沟纵坡不宜小于1%;
(3)设置在软弱围岩区段的盲沟、有管渗沟,周侧应加做砂砾石反滤层或用无纺布包裹,不得堵塞水路;
(4)墙背泄水孔必须伸入盲沟内,泄水孔进口标高以下超挖部分应用同级混凝土或不透水材料回填密实;
(5)排水管接头应密封牢固,不得出现松动。
2.2.2隧道的排水设施应配合衬砌进行,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侧沟进水孔的孔口端应低于该处路面标高,路面铺筑时不得堵塞孔口;
(2)隧道内侧沟旁度设有集水井时,宜与侧沟、路面同时施工;
(3)采用先拱后墙法灌筑拱脚混凝土时,应在拱墙连接部预埋水管或预留过水通道,保证拱墙背环向暗沟或盲沟排水流畅。
3、 隧道防排水施工要点
为了能做好隧道的防排水工程,应该熟悉设计图纸,充分理解防排水设计意图和设计目的,根据以排为主、堵、截、引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并结合以往排水施工的经验和教训,除按设计布置排水设施外,还在地下水多的地方增设排水设施,同时认真按设计做好三道防水屏障,使水顺利排到洞外。为克服以往施工中存在重主体轻防水的思想,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思想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实行逐级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落实“三检”制,严格过程控制,消除质量隐患。
3.1初期支护时通过“引、截、排”相结合作好的第一道防排水防线根据开挖时围岩的实际涌水情况,具体作好记录,并作相应的引、排措施。当涌水较集中时,喷锚前先用开缝磨擦锚杆进行导水,当涌水面积较大时,喷锚前设置树枝状软式透水管排水,当涌水严重时设置汇水孔,边排水边喷射。喷锚完成后,使开挖岩石面与喷射混凝土之间形成排水用的汇水孔,使围岩涌水、渗漏水通过设置的汇水孔等排水装置流向墙脚纵向软式透水管,再由引水管排到隧道中心排水沟内。初期支护通过引水导管的引导及喷射混凝土的堵截作用形成永久性地下水排水设施。经过这样的处理,使围岩的大部分地下水通过排水设施排出洞外,喷混凝土后混凝土表面渗水现象很少,真正起到了防水作用。
3.2通过初砌柔性防水和背面排水工程的设置,形成防排水第二道防线
3.2.1背面排水管安装 二次衬砌前,先对初期支护喷锚混凝土表面的锚杆和钢筋网断头及凹凸不平的部位进行修凿、喷补,使混凝土表面平顺,符合铺挂柔性防水的要求。然后按设计要求在拱部和边墙环向挂设Φ50mm软式透水管。喷混凝土表面有渗漏水时,根据渗漏水的多少采用透水管引导,或再增加环向软式排水管,并用塑料锚固螺栓绑牢。
3.2.2隧道防水板安装
防水板铺设前,应先检查防水板的质量,检查背面排水管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防水板时,应先根据防水板的尺寸,布置好塑料锚固螺栓的位置,用电钻钻孔安装塑料锚固螺栓,用螺钉和垫圈环向整体铺挂防水板,用专用塑料焊接机及时焊接,保证拱接宽度和焊缝宽度,根据喷射混凝土面的平顺程度在每两个加固点都留有一定的富余量,衬砌时才能使防水板与喷射混凝土面密贴。
4、 隧道防排水系统质量控制
公路隧道的防排水要求高,目前的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多为采用夹在两层衬砌之间的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层,和沿隧道壁环向、纵向、横向设置的排水盲管,将渗水引排至纵向排水管集中排除。防排水系统的质量检测评定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规定。防水层的质量检验也应分材料检验与施工安装检验两部分进行。对于高分子防水卷材的质量要求主要是抵抗施工破坏能力强,耐老化、耐酸碱、低温柔性好、寿命长等。其材料检测的内容包括长度、宽度和厚度检测,并且还需按照规定的尺寸和形状裁出试件,进行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检测、耐老化检测、低温柔性实验等。防水层的安装应检查防水层的接头:质量与吊挂施工。接头宽度应满足要求,采用粘接或焊接,接头应牢固,强度不小于同质材料,不得有气泡、折皱及空隙。焊缝一般采用双焊缝,中间留空腔以便充气检查。防水板的吊挂固定点间距在拱部为0.5~0.7m,在墙部为1.0~1.2m。点间防水层不得绷紧,以使防水层在混凝土灌注后与喷射混凝土支护面密贴。检查时主要采用目测观察,用手托起防水层,看是否与喷射混凝土密贴,在拱顶,呈水平状或下垂的范围不得超过1m2,防水板应无划破现象。排水系统的质量检验首先保证排水管的材料质量与规格满足设计要求。环向排水管多采用弹簧软管,应检查其直径、规格、外部所包裹的滤布是否套紧、弹簧在横向压力下是否能够保持管径不变等。环向排水管的安装质量检查包括安装间距、排水管与围岩的密贴程度、排水管安装的顺直程度以及与纵向排水管的衔接。纵向、横向排水管多采用硬质的PVC管,应检查其管径、透水孔等规格,并检查材料是否老化变脆。纵向水管的安装应检查安装的坡度、顺直度及防水卷材与管道的包裹衔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各类排水管之间应顺直衔接。对于隧道的集中排水管,可按照管涵的施工质量标准对其管节预制、基础、管节安装进行检验。
篇7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特点;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要致富,先修路”这个喊了几十年的口号,已经成为人们对经济发展的共同认识。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重心由沿海向中西部以及边远山区的转移,山区复杂地理条件下高速公路里程呈现增加的趋势,山区高速公路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难度。如何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方法,是保证山区高速公路质量合格以及行车安全的关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就具体作一下分析。
一、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
山区高速公路因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平原地区的高速公路相比,其面临着不同的地质、地形、水文以及地质灾害等条件,受此影响,山区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展现着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落差较大,需要填埋和深挖的情况较多,工程量大。
(2)山区高速公路路过地段的地势陡峭,受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严重,加上工程施工造成岩体剪应力增加,形成的稳定岩层较少,山体不稳定因素较多,需要大量的护坡、护沟以及完善的给排水工程设施,同时还要营建大面积植被以保持水土。
(3)受山区地形的阻挡等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经常需要蜿蜒曲折,转弯较多,造成公路里程增加。
(4)受山区的地势起伏的影响,需要修建大量的公路桥梁和隧道来减少地形对高速公路的影响,路桥相间的施工形式较多,因此,造成桥梁和隧道的总体长度在公路总里程中的比例较大,并且高空作业的形式较多,不安全因素增大。
(5)由于山区的特殊的施工环境导致交通不便,因此材料和设备的运输成本较大,并且是施工后期的一个棘手问题。
二、山区高速公路施工技术
在山区建设一条既要质量合格,同时又兼有环保生态效益的高标准的高速公路,应该重视和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地质勘察工作贯穿于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的整个过程,其提供的数据资料是分析和制定施工技术的基础和关键。
1、勘察设计阶段
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因素,山区高速公路穿行在自然地质环境中,并且对地质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地质条件,尊重地质条件的实际情况,在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尽量减少山区高速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
2、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制约山区高速公路地质选线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条件和不良地质现象,经常遇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岩、软弱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崩岩、溶岩堆(坡积层)、水害、采空区以及强震区(高地应力)等。在本阶段中,要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区域构造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岩石地层、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资料。一般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遥感卫片和航片提供的资料,编制满足工程需要的工程地质图和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在图上应该重点标注大的地质构造比如断层等重大的地质灾害病害体,利用这些资料分析区域性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进行地质灾害的初步评估。结合已经收集到的地质资料,在路线的选线方案设计中,要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探和调查 ,反复与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对比,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最小的路线,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除了遵循地质选线的原则的同时,还要尽量减少对山区土地的占用,并且一定程度上照顾沿线的经济点。
3、施工图设计阶段---详查施工地点地质条件
通过初步设计阶段的各种地质勘探工作,已经基本上了解山区高速公路沿线的地质条件,但是还没有达到工程设计施工成熟的条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详细检查施工点地质(桥位、隧道深、路堑高、填路堤、陡坡路堤、支挡、构造物)条件,采用调查、测绘、槽探、坑探、钻探、物探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场地岩土体组成性质、分布以及风化层、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等工程地质条件在路线纵横方向的变化。
4、施工阶段
这一阶段应遵循信息化施工、补充勘察、动态设计原则。由于山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受勘察周期的制约,有些复杂的场地或地形困难场地(陡坡、鱼塘等),在设计阶段难以充分完成或者完成不够仔细、全面,无法查清场地详细工程地质条件,在施工阶段,可以进行补充勘察,如对岩溶发育区或岩性差异大的场地逐桩钻探,对原进场困难场地通过施工便道进场钻探。当然,在施工过程中也难免会发现新的地质问题,遇见这种情况也要补充勘察,应该把施工期间的勘察工作视作设计期间勘察工作的重要补充。所以说,勘查工作应该贯穿于山区高速公的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
三、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
1、高填路堤的质量控制
控制高填路堤的施工质量主要是确保高路堤的稳定性,影响高路堤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路基填料、边坡坡度、地基性质和水文状况,所以在高路堤填筑时采取的主要质量控制措施为:①设计时,应对高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②高路堤填筑前仔细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彻底处理下卧层确保地质承载能力;③通过试验检测选择适宜的路基填料;④严格执行路基施工规范,加强对密实度的控制与检测;⑤加强对高路堤的沉降观测与监控;⑥加强高边坡的超前防护。
2、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
除了传统的质量控制外,对桥梁特别是大型桥梁采取施工控制措施是确保桥梁施工宏观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大型桥梁施工控制是一个施工、量测、判别、修正、预报、施工的循环过程,施工控制的最基本要求是确保施工中结构物的安全,其次必须保证结构物的外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影响桥梁施工控制的因素主要有结构参数、施工工艺、施工监测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温度变化、材料收缩与徐变施工管理等,所以,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控制系统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
3、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
根据公路隧道建设的实践,应将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质量、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隧道施工监控测量作为主要质量控制目标,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必须重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①严格实施信息化施工,公路长大隧道主要是按新奥法设计和施工,新奥法是一种现代先进的将设计与施工结合在一起的一体化方法,基本特征是采用现场监控量测信息来确认和修正预设计的依据,并对隧道施工方法、断面开挖步骤及顺序初期支护参数等进行合理调整;②加强隧道地质勘察,超前预报水文地质情况。为减少隧道施工的盲目性和事故发生率,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对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距离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验证,及时超前预报,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措施,预报内容是尽可能采取各种手段探明前方可能出现的坍塌、冒顶、涌水、溶洞断层、瓦斯等地质灾害,并分析其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程度;③安全生产,制定险情预案。隧道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地下工程,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组织管理体系,层层检查落实,每个生产环节都要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确保人员和工程安全;④综合治水。隧道病害大多与水有关,隧道施工中防水、治水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隧道的运营安全,公路隧道防排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总体上应遵循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防治。
四、结语
山区高速公路的施工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他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质、地形、水文等地理条件,还要顾及山区的风俗习惯和经济点的分布等人文因素,同时采取必要的合适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总之,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兴建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山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相信随着中国山区高速公路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经验以及质量控制方法应用到实际中来,带动山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JTJ 064--9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 霍明.建设生态公路考虑的几个问题.见: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公路勘察设计技术论文集[C].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1—8.
[3] 孔祥金.当今山区公路边坡治理新技术见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公路勘察设计技术论文集[C].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226—229.
[4] 王新宇.浅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设计、施工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
[5] 高峰,等.浅议几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 科技创新导报,2007,35:69.
篇8
关键词:产学研;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毕业设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成为推动社会科技进步与经济不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城市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逐渐扩大及其形式功能的日新月异则要求土木工程技术也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同时也要求高校土木工程专业[2]培养大量应用型创新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中最后的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综合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最终使学生符合应用型创新工程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毕业设计[3,4]论文必须具有综合知识、能力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5]之间通过生产、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在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有机结合企业生产实践与科研创新,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实际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设计与参与生产实践的事业心和责任感[6],在更好地运用综合专业知识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1创新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模式
产学研有机结合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就是在毕业设计与研究论文中,实现毕业设计[7]、教学与土木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土木工程产学研项目中,结合科研创新与生产实践来优化课程教学,培养土木工程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有助于全面培养有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具体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创新模式之中,可以优化开展实施产学研合作,有效建立健全当前土木工程教育中产学研结合教育课程评价[8]及调控机制,改变传统的土木工程教育模式。同时,也有助于实现企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间的优势资源互补,优化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
2基于产学研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意义
利用产学研机制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创新性土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从工程实际与学术问题的联合创新出发,丰富与扩展课题的研究目标,将产学研科研或工程项目转化为创新型的实验项目、依据工程实际与实验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展创新能力。同时,创新性土木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优化学生力学模型计算能力,培养技术学术交流,扩展学生思维,具有重要创新意义。基于产学研的课程实践与毕业设计工作,能够优化提高土木工程产学研合作水平和效率,实现共赢,共同发展。创新模式,搭建土木工程产学研平台,优化服务,能够优化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合作,提高合作层次,有效实践产学研合作,提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发挥积极影响。而且,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其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密切相关,使其与产学研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也可以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基于产学研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创新的实现措施
3.1完善产学研结合体系
密切协调土木工程教学与后期毕业设计间的联系,基于产学研创新模式,设置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最终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实习与设施打下基础,增强课程试验与毕业设计等与外部生产与科研创创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升毕业设计质量。考察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解决工程中与企业科技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工程毕业设计题目,使其能够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毕业设计中,提升学生参加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热情。
3.2提升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基地实力
高校院系加强与地方科研生产合作,建立完善土木工程专业的产学研基地,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提升其实践指导实力,为毕业设计与论文提升工程实际的支撑,激发土木工程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潜在能力。通过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联合的课程教学实践与毕业设计,更深层次地让学生通过融入到土木工程设计实践中。
3.3提升选题水平
创新性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必须要确保选题符合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特点,切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保障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选题深度可为学生所接受,一方面避免选题简单重复的陈旧题目,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避免在毕业设计中选题过深、题目过大而脱离生产实际的情况,确保学生切实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3.4提高毕业设计指导质量
院系在毕业设计指导中,应细化到具体教学指导单位,根据各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专业特点,制定适合创新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细则。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中,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去创新思维,建立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多元文化意识,培养土木学生的工作、人际交流能力。
3.5协调毕业设计考核环节
建立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分阶段考核方法,首先对指导教师要求其书面陈述毕业设计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设计论文内容、难以程度及工作量等情况,由院系讨论与考核设计选题。在此基础上,增加创新学分与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更加有积极性地投入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激励教师培育基于产学研等的创新课程与毕业设计的实践,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节增加实践环节的考核,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
4产学研创新毕业设计论文案例探索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依据江苏省特色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逐步推行创新教学与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科技水平,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承担了大量的企业科技开发项目。土木工程学院在基于产学研的教学与毕业设计改革上,利用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引入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实践,开发了“企业文化、建筑工业化技术、施工安全管理、现代施工关键技术、建筑信息化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工程”等校企网络课程。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利用校企网络共享络课程,鼓励开展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对“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与工程结构测试技术训练”等课程实施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改革,为切实完成实践课程培养目标与创新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学院教师团队目前承担的产学研项目,紧密结合土木工程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科技问题,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目前承担“深大基坑开挖施工对工程桩的影响及其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产学研项目,旨在结合教学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的同时,进行土木工程创新毕业设计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探索工作。在教学中,针对盐城多河地区特点,分析深大基坑开挖的设计、施工与环境影响特点,将工程难点问题引入课堂与试验及实习实践。对深大基坑开挖回弹引起的桩基承载形状变化等问题,在“桩基工程”课程的设计与施工检测等课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程试验与产学研课题研究试验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试验研究,为创新性毕业设计提供知识能力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根据学生情况并结合项目特点,毕业设计选题有“先锋岛三期多面临河深大基坑的设计与施工”“盐城多河地区的基坑支护形式与插入深度研究”“深大基坑开挖条件下的工程桩承载力计算”“深大基坑开挖坑底回弹与桩基承载计算与检测”“临河高层建筑深大地下室基础设计与施工方案”等,创新了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并推动了工程生产实践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等工作。
5结语
在土木工程教学、试验实践及毕业设计的各阶段,基于产学研联合研究项目改革教学方法与毕业设计选题及实施,促进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直接接触到工程实例与企业技术创新实践,可有效保证学生完成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为完成土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查文炜,葛友华,刘平成,等.基于产学研机制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教育园地,2009(33):28-29.
[2]杨果林,曾伏爱.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本科毕业设计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9-111.
[3]潘福婷.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7):21-22.
[4]周林聪,邱建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4-126.
[5]戴益民.校企产学研联合培养提升实习及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4):57-58.
[6]陈树华,郭轶宏,梁文彦,等.基于跟踪管理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66-68.
[7]童乐为,张伟平,刘匀,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升与创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103-107.
- 上一篇:化学品存储管理规定
- 下一篇:金融行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