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学科线上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秦皇岛市海港区新生路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要】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旋律响起人们往往就会不由自主的投入到音乐的氛围当中。最早的音乐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关键词 发展;压力;审美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旋律响起人们往往就会不由自主的投入到音乐的氛围当中。最早的音乐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音乐从起源到现在,经过不断的发展,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经常被人们认为是减压的最好方式之一,另外音乐还有励志,抒感等作用。由此可见音乐作用之广泛。在小学教育中,音乐也是启蒙学生思想,培养学生情感,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方式。可是在当今的小学中,音乐仅仅被作为“副科”来对待,与语文,数学等方面的重视相比,音乐学科与之相差甚远。为了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音乐方面的教育教学必须要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结合平时的工作教学经验,总结出音乐课的重要性有如下几个方面,下面谈谈我的粗略看法:
1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大脑发展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在儿童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小学时期属于儿童智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加以引导,可以使大脑最大程度开发。有人做过实验,给农作物听巴赫的音乐,植物可以长得更好。人也是如此,经过音乐长期的熏陶,也会提升智力。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放松大脑皮层,减轻平时的课业压力,缓解紧绷的神经。在学生头脑成长和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些对于头脑的发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说,在这一时期开设音乐课十分有必要,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使孩子奠定较好的智力发展基础,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2减轻课业压力,放松身心
当今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原因是学校和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也是因为如今的升学困难,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成绩想去一个好的学校学习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师给学生留许多家庭作业,家长利用大部分的空闲时间在家督促孩子,尽管这些方式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可是却让小学生们有了极大的压力,每天都是做不完的作业,学不完的习。长期这样保持高压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甚至会造成自闭、抑郁等心理疾病。对于这种情况,必须要有一个释放点,去卸掉学生们身上的压力,让他们可以放松身心去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这样会让学习效率更高,学生们也学的更轻松,而这个释放点,就是音乐教育教学。音乐的起源比文字更早,长期以来音乐就是人们娱乐、放松心情的重要方式。优秀的音乐能使精神愉悦、情绪振奋,同时音乐通过听觉器官穿入大脑皮层,有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增进健康的作用。在新课改实行的今天,开设音乐课更是重中之重。在音乐课上,学生通过对于音乐的学习和赏析,会放松原本紧绷的神经,让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放松。放下行囊才能再次出发,始终带着巨大的压力是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的。音乐课的教育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的科目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有一条最重要的就是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学生们会学会用耳朵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比如在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时,学生们通过舒缓的旋律,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学生们会在脑海中形成与舒缓的节奏相匹配的的画面。《列子·汤问》中写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子期对于伯牙的音乐的欣赏和比喻,就是对于音乐审美的一种促进和培养。
4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音乐学习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可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鉴赏水平与独特音乐审美能力。而巧妙的情境创设,无疑是更好贯彻、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如:李斯特的《爱之梦》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经典学习曲目,可是,由于学生自身社会阅历、人生智慧等的不足,单纯依靠聆听该曲目很难真正明白与领悟乐曲所要表现的意境与情感。这时,教师有必要将这首音乐曲目的创作背景充分展示给学生:年轻的李斯特爱上了一位漂亮的贵族小姐,可是由于地位过于悬殊,他始终没敢向贵族小组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意;偶然的机会,李斯特读到了一首诗,并觉得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境与他的所思所想完全吻合,于是,便为这首诗谱写了曲子,后来又将其改编成了一首钢琴曲,这就是《爱之梦》的由来。如此,借助这一背景知识的扩展,我们便能真正深入创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之中。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有利因素,积极为学生创设与营造独特的学习情境与氛围,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通过长期的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以上所述四个方面,是我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归结出的音乐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它能够娱乐放松人们的心情、减轻人们的压力。因此在小学的课堂上,开设音乐课十分有必要。我们作为当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减轻学生们平时的课业压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学前教学;儿童;发展
一、学前音乐教育内涵
当下音乐教育受到重视,源于教育界致力于发展科学健康的教育事业,以及对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研究和探
索。音乐之于孩子教育,有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优势。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普遍一致的基本属性。因此,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项致力于培养音乐的学科作为重点,还是把音乐课程作为一门辅助学生接受教育的手段,其侧重点的不同,音乐教育的效果和影响也将迥然不同。前者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专业音乐知识与技能,侧重的是音乐教育事业本质;后者是立足于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通过音乐课程作为一种诱导,从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这也是目前对于音乐启蒙教育的观点和分歧。
通过分析和总结,这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对立,恰恰是音乐教育当中并存的两个方面或层次,不能将两者孤立起来进行考察。从音乐学科在教育中的层次来看,专向培养孩子的音乐技能和知识的音乐教育观点,是音乐作为基本学科的属性,而后者是对这种观点的拓展和升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塑造健全的人格。在教育的过程中,独立人格表现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生存能力表现为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储备。因此,这种观点作为教育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二、学前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音乐作为一种流动与感官的艺术,其形式或载体是声音。处于幼儿成长时期的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音乐作为一种区别于普通方式的声音,一方面能够激发孩子感知和探索的兴趣,培养一种认知和辨识的能力,通过引导和教育,在音乐自由的聆听空间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另一方面,通过教授音乐的一些知识,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将普通的声音通过音乐知识,转变成动听优美的音乐。音乐之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详述:
1.促进儿童身体发育的价值
音乐的影响体现在儿童教育中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发育。音乐课程教育主要作用于儿童的感官,即听觉,音乐通过对听觉的刺激,给予大脑一定的信号,大脑中枢神经对音乐刺激信号进行处理后得以反馈。音乐课程的训练,增加了孩子接触音乐的机会和空间,通过聆听音乐和欣赏音乐,锻炼了大脑对于事物的反应能力,活跃了大脑皮层并促进其灵活思考。有医学方面的研究表明,音乐对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具有促进作用,能提升孩子的大脑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2.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价值
幼儿时期的孩子,语言系统处于一个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音乐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听力和发声。以歌曲为例,歌词和曲谱是组成歌曲的主要元素,歌词内容往往是由优美押韵的诗词写成,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大量的文学词汇,积累文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曲谱的节奏和发声方法,能帮助孩子对自身肢体的控制和协调,做到灵活反应。音乐最大的优势是避免了传统课程的枯燥和乏味,能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知识融于课程学习之中,通过营造一个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涨的环境,集中孩子学习的注意力。
3.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价值
音乐语言流动难以捉摸,对音乐的鉴赏是一个感知、想象和识别的过程。因此,音乐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价值体现如下:
(1)音乐教学作用在孩子的感官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在孩子的教育过程,强调各种能力的全面培养和锻炼,目的在于促进其能力的全面提高。大脑皮层的神经系统,往往对接触最多的刺激信号反应最快,音乐教育则是帮助幼儿语言系统趋向完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增强对音乐的敏感度。
(2)幼儿音乐教育提高了孩子的记忆能力。幼儿记忆力的锻炼和能力的提升,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音乐作为一种有节奏、有感情的声音,虽具有一般声音的属性,但它有着自身显著的特征和属性,这就需要孩子调动听觉的高度注意力,通过大脑皮层对音乐信号的感知,进行区分和辨识。在大脑对这一系列刺激和信号进行反应前期,需要大脑对这些信号进行短暂保存,即记忆,表现为对音乐符号的再现。音乐的内容通过孩子们发挥自由的想象力,加工转化为声色具体的形象,因此,对音乐的记忆有助于幼儿的对语言的感知和感悟。
(3)音乐感受和欣赏的过程,也是想象、联想自由发挥的过程。音乐是流动的声音,因此较为抽象,联想帮助孩子贴近音乐的内容,与自身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并通过想象力转化成具体的音乐形象。
4.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价值
儿童时期的情感表现,多呈现为一种认知活动的表达,儿童会对外部环境与自身需要进行平衡,多表现为需要的满足与否的态度和情绪。儿童时期的情感中需要的满足,是比较低级的情感表现。音乐是建立在情感的直接表达基础上的,从直观的角度可以体验到蕴含于音乐当中的各种情绪,舒缓的曲调多为柔和平静的情绪,激昂高亢的曲调会调动人紧张的情绪,对音乐的欣赏也是对各种情感和情绪的体验。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加以引导,让幼儿聆听各种情绪的音乐,展示各种与乐曲相符合的情绪图片,帮助孩子丰富和体验各种情感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多涉及著名和经典的音乐作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开端。
5.促进儿童个性形成的价值
个性表现为与其他个体相区别,自身具有的相对稳定、独特和完整的特征。素质教育提倡孩子的个性培养和发展,个性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标志,完整的人格是个性的确立和成熟。在幼儿时期应当重视孩子的个性成长和发展,而学前音乐教育能帮助孩子培养对事物的兴趣,以及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促进幼儿的个性成长具有重要价值。
重视幼儿的学前音乐教育和培养,创设各种校园音乐活动,营造轻松、自由、开放和活跃的音乐学习氛围,已成为幼儿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应当明确学前音乐教育的理念,立足于幼儿全面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在教授音乐技能与知识的同时,致力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是学前音乐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事业的组成应当承担的角色和任务。
从古老遥远的时代开始,音乐作为传达情感和信息的人类语言,便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音乐艺术是一座知识广博的殿堂,里面典藏着从古到今不计其数的优秀音乐作品,是每个时代人们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幼儿成长的需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有益元素,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次炤.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徐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篇3
2011年,《中国音乐教育》第5、8、11、12期分别刊载了秦老师的4篇文章,篇幅不长、理论不深,细细品读却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位资深音乐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对音乐教育的反思和真知灼见。
作为一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音乐教师,在经过若干次的困惑与思考之后,头脑中最终认定的许多音乐教育的基本观念和原则,竟与秦老师不谋而合。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夯实音乐教育的“地基”
秦德祥老师的《实在些吧,普通音乐教育》一文中,说到普通音乐教育的“地基”既不是音乐学习的兴趣,也不是审美视野的宽广,而是识读简谱、唱准音高和比较稳定的调性感。
这些技能要想做好,实属不易,在发达国家这是必备的技能,但根据中国的国情,学生能够掌握一样乐器,达到中等程度的演奏水平,就可以算半个专业的音乐人才了。大多数没有条件学习乐器的孩子,如果小学阶段没能掌握识谱的方法,今后若是能成为一个音乐爱好者,水平也比较有限。
眼下老百姓参与最多的音乐活动就是在KTV唱歌,但如果在中小学阶段没有经过音乐技能训练、仅凭自身的歌唱意识也许就会出现音准问题,甚至将一首歌唱得面目全非,这便是缺乏稳定的调性感。
笔者所在的南京市,这些年在音乐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某晚报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高中学生是不识谱的。当地一些学校合唱团和成人合唱团的演唱水平都还不错,但对于庞大的群众基数来说,这些具有音乐才能的人还是占少数。
也许很多音乐教师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在课堂上教学生识谱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识谱技能,其实不然,我们所期望的学生识谱的最佳状况,应该是在拿到一首中等程度的简谱歌曲时,能够通过认识简谱来完成歌词的演唱,完全靠自学掌握一首歌曲。就像语文的学习,学生在识字达到一定的量之后,能够自己读书、看报。照此标准,反观现在的普通音乐教育,还远远不能达到。当然,这也许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有关,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许部分孩子先天的听觉神经不敏感,影响了他对于音准的把握。但是,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部分教师在强调激发兴趣、提倡综合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淡化了音乐的双基教学,使音乐课不再以音乐为本,从而丢失了音乐教育的“根基”。
二、遵循儿童认知的规律
识谱教学应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是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小学阶段基本没有学习过乐谱,甚至没有上过音乐课,学习音乐纯属个人爱好。后来发现,不学乐谱只能永远做一个被动的“听众”,从此便开始自学简谱,将“do、re、mi、fa、sol、la、ti”与数字“1、2、3、4、5、6、7”对应起来,看到简谱的音符,比如“3”,就扳着指头数到“mi”,再唱出来。数学既成了学习简谱的帮手,又添了不少乱,直到师范毕业,我还没能达到自学新歌的水平,相信很多没有童子功的老师跟我有着类似的经历。
可是一年级的孩子就不同了,数字先入为主的影响还没有根深蒂固,音符与数字的关系稍加说明,孩子就能分得很清楚,倘若学习五线谱,就更简单,完全不存在孩子太小难以接受五线谱的说法,五条线上的小蝌蚪给了孩子们最直观的感受,因此学习起来比高年级学生和大人快得多。一年级的教材中选取的都是一些简单的、一个八度音域范围内的儿歌,利用这些歌曲的乐谱来做识谱学习的材料,非常合适。可是,教学大纲上没有要求低年级识谱,有些教师便理解为低年级不需要识谱,因此错过了孩子识谱的最佳时机。等到孩子进入中/高年级,教材中的歌曲难度会逐渐加大,若没有低段识谱的基础,突然要求学生来唱这些较为复杂的谱子,大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
我所在的学校,有上钢琴集体课的特色班,那些孩子为了弹奏钢琴而学习五线谱,并不存在任何的困难。一年下来,特色班的孩子识谱能力比普通班的孩子强许多。
识谱教学要从娃娃抓起,我更赞成普及性的音乐教育可以从学习简谱开始,我本人就是在自学简谱之后又学习的五线谱,这样一来,学习的过程相对容易一些。
三、提倡音乐教学法的多元化
在提倡多元文化、学科综合的今天,也要提倡音乐教学法的多元化以及音乐教学评价机制的多元化。然而,当下的跟风现象尤为严重,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和事已成通病。曾经的“奥尔夫”、“柯达伊”,如今的“快乐学习”、“合作学习”、“文化综合”无不充斥着这样的情景。
片段1:第一位女教师活泼亲切,在经历了朗诵歌词、学唱歌曲的环节后,学生基本唱会了《彩云追月》这首歌曲。然后,她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组学生朗诵歌词、一组学生演唱歌曲、一组学生加入简单的律动,中间用串联词将这几个环节串起来。只不过是让学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重复了一下坐着的过程,看起来每一个学生都动了起来的合作,究竟有多少意义呢?对歌曲的演唱及感悟没有任何的提高,律动的时候,学生只顾着摇头晃脑,歌声反而散乱了。这样的低层次、低效率的合作充斥着音乐课的常态教学甚至是公开课,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片段2:第二位男教师教态严谨,带领学生初步感受了歌曲《彩云追月》后,将前奏与间奏的典型节奏型与旋律单独拿出来,指导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合奏,教师用竹笛吹奏主旋律,师生共同演奏,学生在肢体与表情上虽然未表现出高度的兴趣,但从音响上可以判断,学生都在用心与教师配合完成乐曲。事实上,这样的两遍演奏下来,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应该是非常深刻的。
每位音乐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当我们要求教师全面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时,也应该全面地看待自己。我们学校的几位音乐老师,有的擅长舞蹈、有的擅长声乐、有的擅长器乐。在我任教研组长的时候,总会跟他们强调,不要去学任何一种所谓的模式,而是上出个人的特色、各人应该有各人的风格。
篇4
1 利用语文学科的资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语文诗句,可以将学生从枯噪数学中解放出来,并使他们感受开放的、生动活泼的、充满人情味的并且总是饶有趣味的数学. 同时学生也开阔了视野,在不知不觉中还学会了欣赏数学. 案例1 在教七(上)《几何平面图形》的第一课时,笔者引用初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的诗句来说明三维的几何空间. 前两句表示时间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一维空间),诗人以自己为原点,前不见古人指时间可以延伸到负数,后不见来者则意味着未来的时间是正数. 后两句则描写现实空间:天是平面,地是平面,悠悠地张成三维的几何空间. 全诗将时间和空间放在一起思考,感到自然之伟大,产生了敬畏之心,以至怆然涕下.
案例2 笔者在教学整数分拆的问题,即把一个整数分解为若干个正整数之和的数学问题时,形象生动的引用电影《刘三姐》中有一个精彩片断的数学故事,学生在寓教娱乐中解决了300=99+99+99+3整数分拆的问题. 刘三姐与三个秀才(罗秀才)对歌:罗秀才:“小小麻雀莫逞能,三百条狗四下分,一少三多要单数,看你怎么分得清?”刘三姐:“九十九条打猎去,九十九条看羊来,九十九条守门口,剩下三条财主请来当奴才.”
2 利用科学学科的资源
人们都说,数学是物理的工具,数学是物理的基础!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主要数学知识(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三角函数、几何作图法、有关圆的知识等)与物理知识相互融合呢?案例三给出了笔者的思考与探索.
案例3 直线等加速运动.
我们知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距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用字母表示为S=υt,而在直线等加速运动(即通常所说的加速度)中,速度的数值是时刻在改变的,我们仍用S表示距离(米),用v0表示初始速度(米/秒),用t表示时间(秒),用a表示每秒增加的速度(米/秒). 那么直线等加速运动位移的公式是:S=v0t+12at2.就是说,在初始速度和每秒增加的速度一定时,距离是时间的函数,但不再是正比例函数,而是二次函数.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v0=1米/秒,a=1米/秒,下面我们列表看一下S和t的关系.
t(秒)0123456
S(米)01.547.51217.524
图1注意,这里的时间必须从开始等加速时开始计时,停止等加速时停止计时. t的取值范围,很明显是t≥0,而S的取值范围,同样是S≥0. 它的图象如图1.
自由落移
我们知道,自由落移是直线等加速运动的特殊情况,它的初始速度为0,而每秒增加的速度为9.8米/秒,我们用g表示,自由落移的公式为:S=12gt2.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函数的表格:
t(秒)0123456
S(米)04.919.644.178.4122.5176.4
动能
现在我们来看另一方面的问题. 我们知道,物体在运动中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比如说,一个人走过来不小心撞上你,或许没什么,但如果他是跑步时撞上你,说不定会倒退几步,而假如你站在百米终点线上,想不被撞倒都不容易. 这是因为对方具有的动能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我们用E表示物体具有的动能(焦耳),m表示物体的质量(千克),用v表示物体的速度(米/秒),那么计算物体动能的公式就是:E=12mυ2.
来看一个表格(m=1千克):
υ(米/秒)0123456
E(焦耳)00.524.5812.518
υ的取值范围显然是υ≥0,E的取值范围也是E≥0,所以它的图象和前两个没什么区别.
通过上面几个问题的研究发现,二次函数在物理方面的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在于物理学上对取值范围的要求大部分都是要求该数值大于等于0,所以图象大部分是二次函数图象的一半,除原点外,图象都在第一象限.
3 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
21世纪电脑和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相结合,既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维的空间,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具体直观、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案例4 九(上)第三章《圆》这节中,笔者播放了《西游记》第10集(孙悟空画圆)的片段录像,孙悟空用金箍棒画了一个圆,叫师傅、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一定站在魔法保护圈内,不然会被妖怪抓去这一情节来说明:点在圆内,点在圆外,点在圆上这一知识点;然后利用两幅Flash的动画效果来比较说明自行车的轮子设计成圆形,设计成三角形的情况,诙谐幽默,使教材“活”起来,原本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数学知识,学生在笑声中愉悦地学会了.
4 利用音乐学科的资源
许多教师都曾因为数学课枯燥,缺乏“声”“色”而烦恼,数学课如果尝试用“音乐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笔者的数学课堂就形成了一种崭新的面貌. 例如针对“汶川大地震”“学校捐款”为话题可改编数学教材的部分内容(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进行情感思想教育,同时借助多媒体播放歌曲《爱在我心中》《感恩的心》,学习效果更佳.
案例5 在教七(上)《条形统计和扇形统计图》时创设情景,凑巧利用我们班××同学的生日,全体师生为他唱起生日快乐歌,同学边拍节奏还边唱,不亦乐乎. 随后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画出图形”的统计过程,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着数学习. 5 利用美术学科的资源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如教师板书时,字体的美观、内容的布局、简笔画的规范等这些也会给学生以艺术般美的熏陶. 我们学校正在征集校标设计图案,笔者设计了一些“不妨利用我们学习的圆、弦、弧等基本图形,给学校设计一个美丽的校标”、“请你利用学过的长方形,圆,等基本图形为我校设计一个美丽的花坛”等活动.
案例6 在学习了八(上)《中心对称》以后,笔者设计如下练习:“请以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有意义的一些中心图形,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你能想出那些图形呢?学生们通过思考以后,在电脑上设计了许多有创意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让人耳目一新. 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探究成功的乐趣.
6 利用社会学科的资源
德育是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领悟做人的真谛,培养爱国、敬业、节约、奉献的精神,从而获得学生的原动力. 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介绍《勾股定理》的证明、《中国最早使用负数》、《杨辉三角》、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洲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 现代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 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在学完函数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像特征的总结:如有的函数图像是直线、有的函数图像是抛物线、有的函数图像是双曲线、有的函数图像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像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跌起,有时低潮绵延,我们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李文林.数学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篇5
紧张时的一抹微笑
1987年8月师范学校毕业的我,被分配到宜都市陆城第二小学工作,担任小学数学、思品及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年轻的我,一边努力搞好教学工作,一边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当时,参加县级比赛,必须经过陆城片区初赛选拔,我在第一二年连续参加数学优质课比赛,都止步陆城片区,铩羽而归。面对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陆城片区选拔赛,我并没有退缩,第三年,我另辟蹊径,把兼带的思想品德这门“搭头副科”作为参赛课,通过精心准备,我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拿到了参加市优质课大赛决赛的入场券。
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倍加珍惜。决赛时,我的参赛课文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当时既没有网络,也没有现成的教案,仅仅只有一本教师用书,我反复揣摩课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师用书,设计了一份教案。那时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就是投影仪和录音机了。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无配套的灯片和磁带,我就挑灯夜战,自己动手制作幻灯片,灌制故事录音磁带。学校组织了两次试教,对我的教态、教学设计和教学语言提出了修改。我根据大家的意见对教案几易其稿,把自己关在寝室里,反复对着镜子练习打磨。带着领导的期望和老师们的祝福,我信心十足地登上了市优质课决赛的舞台。讲台下坐满了学生、评委和现场观摩教师,室外的走道里也坐满了人,见了这阵势,初次参加大赛的我心跳加快,语速也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快,心想:这下完了,又要失败了。
正当我异常紧张时,不经意间,我瞥见时任市教研室主任思品专家、特级教师陈光全正面带微笑,全神贯注地听我讲课,还不时地点头。陈主任嘴角的微笑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我信心骤升,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气息,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如愿获得了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并成为学校唯一获此殊荣的老师。
一年后,我代表宜都市参加了宜昌市首届思品优质课大赛,获得了一等奖。此后我登上了更广阔的舞台:学校和我成为了宜都市课题实验学校和教师,我多次在宜都市教材培训会上、送教活动中执教公开课。荣誉纷至沓来:我先后被评为宜都市思品学科优秀教师,宜都市优秀工作者,宜都市第一、二届小学品德骨干教师。
时至今日,陈主任的那一抹微笑还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是那样的温暖、亲切、动人。那是前辈对教坛新人的呵护、赞许和鼓励,那一抹微笑幻化成动力,鞭策着我行走在品德教学的路上。时至今日,那一抹微笑也复制在我的脸上,成为了我听课、评课时常有的表情,在这抹微笑中,讲台上的教师也许会少了一份紧张、一份胆怯,多了一份自信、一份从容;在这抹微笑中,也许一位教坛新星正积攒着升腾的力量。
转折时的一种赏识
2000年,由于爱人工作的调动,我也被调到宜昌市猽亭区工作。对于此次调动,我顾虑重重:到猽亭后,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会成为过去,必须重头再来,特别是我还能否执教我钟爱的品德课都是未知数……带着这些想法,我到猽亭区实验小学报到,时任猽亭区实验小学校长谭国俊说:“作为猽亭区的窗口学校,没有主课副科之分,所有的学科都应该由专任教师担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周老师你对思品教学有一定的研究,应该人尽其才,你的工作岗位是学校专职思品教师。”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不但可以继续执教我所钟爱的品德课,而且是专职教师。也就是说品德课不再是搭头课了,而是我的主要工作了。从此,我担任了10年的专职品德教师和品德教研组长。在这10年里,我先后执教了人教版、鄂教版1-6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我全面地了解了教材特点和体系,系统地钻研了课程标准,摸索出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流程。我多次获得区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01年我代表猽亭区再次走上宜昌市优质课竞赛舞台,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指导教研组两位年轻教师参加宜昌市优质课大赛均有斩获,多篇论文获得市区一等奖;我也先后被评为猽亭区品德骨干教师,区十星教师。
回顾这段经历,我庆幸又一次碰到了我人生中的贵人——谭国俊校长。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正是谭校长的信任和赏识,为初来乍到的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使我轻车熟路、一如既往地在职场行走。通过多年的历练、实践、反思,我的课堂引导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均有提升,课堂充溢着自主、合作、和谐的魅力,自己的教学风格也日臻成熟。十年品德专职教师的磨砺,十年的积累,给我的职场生涯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特级教师窦桂梅所说:“你会蓦然发现,在公开课上所成就的,绝不仅仅只是几节‘代表作’,而是生命的历练,并循着这样的路径,脚踏实地地走向日常课堂的‘厚实’,乃至成就人生的厚重和精彩。”
彷徨时的一次引领
2009年秋,我带着几许的忐忑和敬畏走上了猽亭区品德教研员的工作岗位,成为了教研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实现从一名教师到一名教研员角色的转变,我又走过了怎样的一段心路历程呢?从彷徨起步、自信行走、到从容自如这一路走来,不得不提到我的亦师亦友的教研室副主任杨小勤对我的帮助。虽然我在小学品德课堂上摸爬滚打近20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毕竟是做了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但如何发挥教研员研究、指导、服务职能,如何实现教师到教研员的华丽转身,这些问题困惑着我。
正当我迷茫之际,杨主任向我伸出了温暖的手,她告诫我:一名称职的教研员必须驾驭好学习、研究、反思三驾马车。学习是现代社会永恒的主题,更是一名教研员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于是,学习成为了我工作的状态,我一面虚心向老教研员学习,拜他们为师;一面抓紧时间阅读经典、品名家博客、看新闻,学习课程标准,查阅各种资料,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观看名家课堂教学实录,并随时做好学习笔记,三年来做读书笔记几万字。我在学习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教育理论的储备,努力为专业引领打好“底色”。
开展有主题的教研活动,与老师们一起在教研活动中修炼提高是教研员必做的功课。记得我在筹备第一次教研活动时,杨主任又及时指导我制定活动方案,在杨主任的指导下,我按照如下步骤成功地组织了第一次教研活动:与老师们商议确定了教研主题——把话题分解到各校,参会教师查阅收集相关资料——与做课教师磨课——搭建观课议课平台——提炼整理解决问题的策略——成果的推广应用——形成新的议题……这次教研活动的成功提高了我的信心。为了提高全区弱小学科的教研水平,我成立了区品德中心教研组,建立了中心组QQ群,并开展网络教研活动,还开展了理论学习辅导讲座、现场教学指导,老师们也逐渐认可了我。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更是教研员要驾驭好的第三驾马车,我总是时刻反思:自己是否清楚本学科的教学强势和弱势?是否有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传递给了教师?是否引领教师把教学理念与课堂真正地融合?教师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教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是否有提高?外出学习,我会随时记录下那些触动了我,引起了我思考和共鸣的观点;听课之时,教师的精彩演绎会及时记载并写听课心得,每次教研活动后,会反思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的得与失,以及下次教研活动要提高和改进之处。我先后把捕捉到的教育故事和思维火花写成文章,陆续在《中小学德育》、《教师报》、《湖北教育·综合资讯》等报刊上发表,撰写的论文先后获省市一等奖。
- 上一篇: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概念
- 下一篇:常见的建筑材料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音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