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范文

时间:2023-03-25 01:5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通信原理

篇1

1、 在手机通信时,讲话的一端将声音变成了电信号;

2、 然后将该电信号用手机中的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

3、 听话的一端将收到的电磁波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再转换成声音,就可以听到声音;

篇2

论文摘要:扩频通信是现代通信系统中新的通信方式,它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和抗多径性能,频谱利用率高。本文介绍了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发展应用。

一、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

在发端输人的信息先调制形成数字信号,然后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展宽后的信号再调制到射频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收到的宽带射频信号,变频至中频,然后由本地产生的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相关解扩,再经信息解调,恢复成原始信息输出。可见,一般的扩频通信系统都要进行3次调制和相应的解调。一次调制为信息调制,二次调制为扩频调制,三次调制为射频调制,以及相应的信息解调、解扩和射频解调。与一般通信系统比较,多了扩频调制和解扩部分。扩频通信应具备如下特征:(1)数字传输方式;(2)传输信号的带宽远大于被传信息带宽;(3)带宽的展宽,是利用与被传信息无关的函数(扩频函数)对被传信息的信元重新进行调制实现的;(4)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函数进行相关解调(解扩),求解出被传信息的数据。用扩频函数(也称伪随机码)调制和对信号相关处理是扩频通信有别于其他通信的两大特点。

二、扩频通信技术的特点

扩频信号是不可预测的、伪随机的宽带信号,其带宽远大于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带宽,同时接收机中必须有与宽带载波同步的副本。扩频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抗干扰性强

扩频信号的不可预测性,使扩频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干扰者很难通过观察进行干扰,干扰起不了太大作用。扩频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扩展了信号带宽,所以即使信噪比很低,甚至在有用信号功率低于干扰信号功率的情况下,仍能不受干扰、高质量地进行通信,扩展的频谱越宽,其抗干扰性越强。

2.低截获性

扩频信号的功率均匀分布在很宽的频带上,传输信号的功率密度很低,侦察接收机很难监测到,因此扩频通信系统截获概率很低。

3.抗多路径干扰性能好

多路径干扰是电波传播过程中因遇到各种非期望反射体(如电离层、高山、建筑物等)引起的反射或散射,在接收端的这些反射或散射信号与直达路径信号相互干涉而造成的干扰。多路径干扰会严重影响通信。扩频通信系统中增加了扩频调制和解扩过程,利用扩频码序列间的相关特性,在接收端解扩时,从多径信号中分离出最强的有用信号,或将多径信号中的相同码序列信号叠加,这样就可有效消除无线通信中因多径干扰造成的信号衰落现象,使扩频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多径衰落特性。

4.保密性好

在一定的发射功率下,扩频信号分布在很宽的频带内,无线信道中有用信号功率谱密度极低,这样信号可以在强噪声背景下,甚至在有用信号被噪声淹没的情况下进行可靠通信,使外界很难截获传送的信息,要想进一步检测出信号的特征参数就更难了.所以扩频系统可实现隐蔽通信。同时,对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码,旁人无法窃听通信,因而扩频系统具有高保密性。

5.易于实现码分多址

在通信系统中,可充分利用在扩频调制中使用的扩频码序列之间良好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接收端利用相关检测技术进行解扩,在分配给不同用户不同码型的情况下,系统可以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这样同一频带上许多用户可以同时通话而互不干扰。

三、扩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在过去由于技术的限制,人们一直在走增加信号功率,减少噪声,提高信噪比的道路。即使到了70年代,伪码技术已经出现,但作为相关器的“码环”的钟频只能做到几千赫兹也无助于事.近几年,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几十兆赫兹,甚至几百兆赫兹的伪码发生器及其相关部件都已成为现实,扩频通信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通信的发展史又到了一个转折点,由用信噪比换带宽的年代进入了用宽带换信噪比的年代.从最佳通信系统的角度看扩频通信.最佳通信系统一最佳发射机+最佳接收机.几十年来,最佳接收理论已经很成熟,但最佳发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伪码扩频是一种最佳的信号形式和调制制度,构成了最佳发射机.因此,有了最佳通信系统一伪码扩频+相关接收这种认识,人们就不难预测扩频通信的未来前景.从9O年代无线通信开始步人扩频通信和自适应通信的年代.扩频通信的热浪已经波及短波、超微波、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码分多址(CDMA)已开始广泛用于未来的峰窝通信、无绳通信和个人通信以及各种无线本地环路,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接入网是由传统的用户线、用户环路和用户接入系统,逐步发展、演变和升级而形成的.现代电信网络分为3部分:传输网、交换网和接入网.由于接入网发展较晚,往往成为电信发展的“瓶颈”,各国都很重视接入网的发展,因此各类接人技术和系统应运而生.由于ISM(Industry Scientific Medica1)频段的开放性,经营者和用户不需申请授权就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频段,而无线扩频技术所使用的频段(2.400~2.483)正是全世界通用的ISM 频段,包括IEEE802.11协议架构的无线局域网也大部分选用此频段.在无线接人系统中,扩频微波与常规微波相比有着3个显著的优点:抗干扰性强、频点问题容易处理、价格比较便宜.而且,扩频微波接入技术相对有线接入技术来说,有成本低、使用灵活、建设快捷的优势,在接入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扩频微波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语音接入(点对点);数据接入;视频接入;多媒体接入;因特网(Internet)接入。

四、结语

扩频通信是通信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发展方向,是扩频技术与通信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主要论述了扩频通信的特点、理论可行性及典型的工作方式。扩频通信的强抗干扰性、低截获性、良好的抗多路径干扰性和安全性等特点,使它的应用迅速从军用扩展到民用通信中,它的易于实现码分多址的特点,使它能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完美结合,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参考文献:

[1]曾兴雯等.扩展频谱通信及其多址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篇3

关键词:通信原理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10-02

《通信原理》是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本科阶段最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通信的系统结构、信号分析、调制解调、编码解码、同步复用等基础理论,因此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1]。根据课程组多年教学实践,本科学员能对本课程吃透的为数不多。为了让更多学员接受这些重要知识和通信思想,使其具备更高的通信专业素养,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和教学管理方面浅谈通信原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内容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通信成果不断更新,课程组加大教学内容力度,不断将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以适应人才培养需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1.教学内容体系更加合理完善。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断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实时加入新的知识、成果。通信原理内容繁多,抽象难理解,课程组教员自身对通信理论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炼出其实质并讲授给学员,主要围绕通信系统模型,以信息传输为主线,重点讲解了“编码、解码、调制、解调[2]”八个字,其本质就是“如何利用信号的差异性来完成信息在空间上的转移”。课程组成员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成果引入课堂。课程组潜心科研,将理论运用到科研中,并将其转化成教学内容,实现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体制。近年来,课程组十分注重教学法内容的优化组合,既高度重视基础性和系统性,又充分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删减模拟部分的内容,增加数字部分的分量,注重理论讲解,加大应用力度。

2.最新成果引入课堂。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种通信新技术层出不穷,发展日新月异。而课本主要内容还多局限于基本原理和技术,学员难免会与实际脱节,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还要注意结合当今通信发展的前沿技术,增大授课过程的信息量,以扩展学员的知识面。并且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军装备也在不断引入新技术,进行升级换代,近几年随着新型信息化装备陆续配发到位,课程组成员结合新装备开展通信原理教学。比如,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最基本的三种调制方式分别为ASK、FSK和PSK,当采用二进制调制信号时,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很低;若采用M进制调制信号时,随着M值的增大,虽然频带利用率得到了提高,但是噪声容限随之减小,误码率性能急剧下降。为了改善在M增大时的噪声容限,在这三种基本调制技术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QAM调制技术。由于QAM在平均功率相等条件下,噪声容限比PSK大得多,因此QAM特别适合用于频带资源有限的场合,也被越来越多高速数字通信系统所选择。在一些新型指挥控制系统装备中,数话同传机则采用了比原有数话传输机所采用FSK传输速率更快的QAM技术来同时传递数据和语音信息,传输信息速率可达12Kbps。结合理论,将新技术应用于新装备,凸显理论的意义。

3.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通信原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更能体现学以致用,主要以TLS-T301实验箱作为实验平台。TLS-T301通信原理综合实验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ASK/FSK调制解调实验、AMI/HDB3编译码过程实验等21个实验模块,参数设置方便,模块可以组合,通过示波器可以直观的看到信号的波形;在教学保障条件上狠下功夫,课程组科学地解决了新老教材内容、媒体形式、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结合新旧教材―取长补短,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使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完善了网络化教学环境,实现了多层次课程教材体系及媒体形式上的教学创新。课程组在原有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潜心开发出更多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如:“基带信号再生传输系统实验”、“四线双向PCM电话传输系统及时分多路复用PCM传输系统实验”、“频分复用传输系统实验”、“语音传输系统实验”等综合性实验,提高了学员分析、设计通信系统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1.教案规范完善,个人特色鲜明。课程组分工合作,重新整理教案和课件,之后开会讨论每一讲的内容,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及案例。上课前,每名教员在此基础上修改成具有个人特点的教案及课件,发挥优势,提高教学质量。课前教员专心备课,有的年轻教员找教室自己练习讲课(包括时间控制和课堂把握),教研室、教学组长按照具体的课程教学实施计划定期检查,督导任课教员按实施计划做好教学准备。

2.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通信原理》课程遵循“以通信需求为切入点,以数学分析为手段,以物理意义为落脚点,注重统计分析方法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注重培养有效性与可靠性权衡的通信工程思维方式,初步形成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的基本理念,切实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注重统计分析方法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用统计分析方法去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来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充分挖掘学员潜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员通信工程思维方式,形成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具备了以通信系统为模型,权衡两个性能指标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主动思维能力显著增强。

3.适当利用仿真演示。针对《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等特点[3],在授课中,利用仿真软件改变一些参数,能直观地观察到不同的波形。比如在讲到模拟、数字调制部分时,利用labview软件,直接改变信号的频率或者幅度等参数,就能看到对应的信号波形的变化,学员更清楚、直观地了解了信号的特征。这种仿真演示的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打牢学员的理论基础,强化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系统教学法。所谓系统教学法[4]就是一直围绕通信这个系统讲解,每次上课前把这个系统画到黑板上,实时提醒学员,并且讲清楚这次课是整个系统的哪一部分。每堂课都是独立的知识点,这堂课上完了,学员琢磨不出与上节课或下节课的联系,感觉知识点零散,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系统教学法能够使学员掌握通信的组成、原理,能更好地为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5.采用抢答积分机制。课堂上采用抢答的积分机制,作为平时成绩,每次答对一次加0.5分,直到满分30分为止。如果没有人回答,就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如果感觉完全没有听的扣0.5分,听了没听懂的不加分也不扣分,进而激励学员认真听讲。

三、课程考核

1.课程考核方式符合课程要求。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计算,其中平时成绩占30%,根据实验和作业情况给定;考试成绩占70%,采取闭卷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员不参与命题,考试由教务处统一安排,组织严密,阅卷严格,可信度高。每次考试后,任课教员均根据考试情况,实事求是写出课程总结和试卷分析报告。

2.试题库建设配套,使用效果良好。课程组按照学院要求建设有完备的试题库,随着课程建设不断推进,通过多年来对管理程序的完善和试题的更新与充实,现已达到较为科学的水平,各类型题目齐全、选题方式灵活、难度指标易于控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考试的需要。自2007年建设试题库以来,已有不同专业的本科学员在考试中使用本试题库,效果良好。

四、教学管理

1.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课程组根据课程特点,量身定制了适合本课程教学活动正常实施的规章制度。第一,严格试讲制度,无论教员经历与职称,每次课程前一个月课程组均组织试讲,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第二,严格教案书写规范,按照最新的要求进行教案的书写,而且要反映出课程的特点和个人风格,坚决杜绝低级错误的出现,在授课前,课程组也组织全体教员集中审核教案。第三,严格上下课制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安排的进度进行课堂教学,不得擅自改变授课内容和调整授课顺序。第四,完善教学档案的管理,课程组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室和档案管理制度。每次授课的教案、课件等均采用电子版和纸版两种方式由专人负责保存,学员平时综合表现情况、作业情况、试卷等均妥善保存。第五,坚持教学活动总结制度。针对每次授课情况和学员考核情况及反馈情况,课程组专门进行课程的总结,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积累教学经验,为下一次更高质量完成授课任务做准备。

2.严格授课过程监控和总结评估。每次授课任务均由两名教员完成。一方面,可以相互探讨,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可以相互监督,保证授课质量,课程组其他成员也定期听课。授课结束后,进行授课质量的总结与评估,激励与鞭策并存,查漏补缺,保证下次授课质量更高。

3.加强学习过程监督和阶段反馈。教员在授课过程中对学员严格要求,督促学员保证课堂学习质量,并监督完成每一次作业及实践型教学内容,保证学员充分领会原理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还定期听取学员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对学员有疑问的地方及时解答,最大限度满足学员对于知识的需求。

五、结束语

课程组通过一个学期的试行,发现以上方法对通信原理教学有明显改善,学习兴趣浓厚,教员教学积极性也提升了,教学管理更加完善,合理的考试使学员积极性增强,平均成绩提高了。总之,教学改革要不断推进,教学思考要不断进行,这样才能将培养新型人才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陶杰,王欣,等.“通信原理”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14,(01).

[2]樊昌信.通信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篇4

通过企业走访、毕业生跟踪调查、听取行业专家意见等各种形式,了解专业岗位(群)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需求,构建基于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的模块化课程内容[1],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一是做到课程内容的选取尽量来自实际应用,满足市场需要,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二是根据教学需要,将课程内容分成多个模块,化解难点,循序渐进,做到模块间的独立性和关联性有机统一;三是在模块内精心设计项目,以项目或项目群为载体,构建完整的教学内容布局。通过项目式教学改革,让学生学习实用的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开发设计流程等,构建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和课程章节。

2通信原理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基本资源是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重要资源;拓展资源是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供学生自学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

2.1基本资源的开发

我们在课程建设中把基本资源的开发分为课程概况和教学核心资源两大部分,基本资源结构如图1所示。课程概况包括课程教学大纲、主讲教师(团队)介绍和学期教学进度;教学核心

资源以教学单元模块为单位,每个模块主要包括教学课件或教案、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和作业等。本课程在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和开发。

(1)课程概况。教学大纲和学期教学进度表是课程教学最基本的文档。大纲描述了课程的培养定位、教学目标、核心教学内容等基本要素,进度表描述了课程的时间安排、章节处理与分配等内容。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建设中通过企业走访、毕业生跟踪调查、听取行业专家意见等形式,对这类文档进行了反复论证,认真制定,在实教学践中认真执行。

(2)单元模块。把本课程划分为20多个一级单元模块,每个单元模块根据实际案例进行命名,比如,“模块1:AM通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模块2:DSB通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模块3:SSB通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并且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级模块进行细化划分,比如模块1还可以细分为“1.1:AM通信系统调制部分的分析与设计”,“1.2:AM通信系统解调部分的分析与设计”等[2]。

(3)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在每个单元模块中,放置教学课件和教案,以便学生下载学习。课件的设计简洁、生动,能够提纲挈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电子教案则相对详细具体,突出重难点问题的说明与解决,使学生能通过它把握课程的重难点,并能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4)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指把教学所需要的实际例子或项目按照教学设计进行呈现,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场合和应用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开发设计工作。本课程在每一个教学模块中都设置了至少一个教学案例。

(5)教学视频。教学视频是学生在线学习的重要资源,是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的必要补充。本课程教学视频资源分为主讲教师授课视频和外校优秀教师授课视频两部分,互为参考,互相补充,学生可通过观看不同视频资源更全面地理解相关内容。

(6)作业。为强化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突出应用型培养而设置作业。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作业题型以设计开发、应用创新为主,比如调制解调器、数字滤波器、基带信号编码器的的设计、仿真与制作等,充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2拓展资源的开发

拓展资源包括案例(项目)库、职业标准、专题讲座库、在线自测、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试题库、试卷库、交流平台等[3],如图2所示。充分开发该部分资源,可以方便地满足部分学生对本课程进行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学习的要求。本课程在以下7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和开发。

(1)案例(项目)库。本库分为单元模块拓展案例(项目)和综合性案例(项目)两部分,旨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单元模块的理解,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案例(项目)内容涉及到多个单元模块,或涉及到多门课程。在本案例(项目)库中,除了常规的案例(项目)之外,还添加了近几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西门子杯”无线通信大赛、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中的典型选题,以反映当前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职业标准。与本课程或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标准,也可以是相关的行业标准、技术标准、官方文件等。本课程推荐的标准文件主要有“通信行业国家职业标准系列”、“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等。

(3)专题讲座库。库里主要包含与本课程或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前沿、典型问题、热点问题等的讲座资料,比如“4G-LTE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先进的光通信技术”、“智能网技术及应用”、“移动互联与物联网技术”、“信息安全与防火墙技术”、“云计算”等。教学团队成员所做讲座的完整资料存放至课程网站,网络视频则给出相应链接,方便学生进行学习。

(4)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是指虚拟实验系统、仿真实验系统、仿真实训系统等,包括用于进行虚拟实验、仿真实验、仿真实训等的软件平台。

(5)在线自测。本课程网站建立了在线自测版块,主要以单元模块在线测试为主,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方便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完备、合理。

(6)交流平台。本课程网站建立了在线论坛版块,用于课程的辅助学习,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师生间或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为课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7)试题试卷库。试题库是按照教育测量原理和规范,用于本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的各类题目的集合。试题库除具有存储试题的功能外,还具备查询、智能组卷、分析反馈等功能。试卷库是指用于课程结束后进行学习效果测试的试卷集合,相当于单元模块在线自测的汇总。

3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课程是组织教学活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本课程的建设制定了任务书和进度表,专业带头人、主讲教师、教学团队成员分工负责,各位教师着力发挥课程建设的主体作用,参与到相关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工作中,确保本课程建设高效推进,取得实效。

篇5

经过多年的培养和引进,本团队已经构建了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和比较扎实的师资基础,建立起一支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近年来,聘用有丰富实践经验、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高学历、高水平的青年教师加入教学团队,近3年派遣1位中青年教师到美国做高级访问学者,3位年轻教师到知名大学继续深造。采取措施积极培养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以及宽广的国际视野,同时还聘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工程师来校教学和指导学生。逐步提升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选派1—2名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训,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产品研制,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逐步改变现行以科研项目和为主的教师业绩和学术水平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和肯定部分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训练或从事工程科技项目开发和工程项目设计,以加强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并争取获得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职称。从现有合作企业中选聘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学生的“企业导师”参与实践指导。注重引进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级工程师及参与过企业项目研发的博士毕业生,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工程实践能力。设计“知识—能力—品格”一体化培养的教学模式借鉴先进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结合本校的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依托学校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和架构,设计“知识—能力—品格”一体化培养的课程模式,以学生的理论知识、个人素质、发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的工程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了增强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克服现有的以考试为驱动的教学模式的弊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学习轻知识应用),本课程增开一系列专题教学环节,将各章节知识点进行渗透、融合,设置一系列专题,以增加章节之间的联系,强化知识的应用。同时将几个相关专题整合为一个实训(工程)项目,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训练形式,由相应的核心章节和若干专题来支撑。项目以接受任务开始,以完成项目为目标展开学习,以完成项目设计为考核方式,构建一种项目(任务)驱动型的综合培养方案。综上所述,在原来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增加了专题教学、项目实训和参加竞赛三个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工程经验。有教学模式和改革后的教学模式的关系。建立起“组合合理、引入有效、结合市场”的教学环节(1)组合合理。课程组织按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顺序讲授,模拟通信系统作为独立的章节进行处理,数字通信系统按信源编码、基带传输系统、频带调制系统、最佳接收、信道编码和同步系统进行讲述,通过该方法使学生容易循序渐进地建立整个通信系统的结构联系,不会造成对通信系统组成支离破碎的理解,能够很好地建立起对课程核心的理解。(2)引入有效。课堂的引入要设计得当,衔接好前次课程的内容,例如如何利用信号与系统知识实现本课程的信号处理,如何利用数字电路、模拟电子线路、通信电子线路的知识实现通信系统的功能等,再如实现差分编码可以教授学生如何用编程方法或硬件D触发器方法设计实现要求的功能。(3)结合市场。适应市场需求,把产品引入课程中。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市场相关产品的动态,熟悉产品的功能和使用范围,也促使学生更加乐意完成书本的知识点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同时,笔者在教学中,也经常把自身与企业合作的项目拿到课堂进行分析,从项目的创新型和技术指标等方面去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让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这些措施对教师掌握新技术的要求大大提高,同时要求教师对前续课程有很深的了解。课程组教师都要求有讲授前续一些课程的经历,大大提高教师钻研技术的兴趣,基本消除了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枯燥的教学过程,真正发挥本课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搭建好“基础训练和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校内外实践平台实验环节是工科学生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创造性的重要过程,是理论应用到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关键手段。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首先是理论方面的研究,要求学生能够很好掌握和应用通信的基础理论,而后能够利用仿真手段评估理论可行性和先进性,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技术实现自己的研究设计。为此,通过对多年的教学研究总结,本团队在通信原理实验中将基础训练、单元训练、综合训练相结合,验证实验与设计实验相结合,最终达到使学生对通信系统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完成通信系统的原理性设计与实现。在实验平台的搭建上形成如下特点:第一,硬件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支持“通信原理”中的各类模拟、数字通信的单元实验、平台中的各种接口支持各类波形的观测,强化和提升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第二,更加注重基础实验的训练与升华,如对PCM、DPCM、CVSD、ASK、FSK、PSK(DPSK)、MSK、GMSK、QPSK、QAM编解码等实验进行扎实训练过关,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适当选做一些设计性的课题,比如基于单片机(ARM)、A/D、DA、FPGA的数字振荡器的设计,各类调制解调通信实验等;第三,实验平台配合将学院建设的“无线通信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利用AgilentADS通信系统设计仿真软件,将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集中在一起,在取代传统示波器和替代高档频谱分析仪的基础上,可完成较复杂的数字通信综合实验,如信噪比对模拟、数字基带调制解调系统的传输误码率影响的研究、现代数字解调实验等教学内容,其中ADS软件系统主要有通信系统仿真软件包(E8852A)、射频微波电路设计软件包(E9004A-AK6)、3GPPWCDMA设计库(E8875A)、高级通信系统模型库(E8827A)等,该平台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业界最先进的工具,取得良好的效果;第四,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推进与厦门市电信局、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市华泰视通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厦华恒达数据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促进本课程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笔者根据集美大学近几年来的“通信原理”教学实践,适应通信新技术发展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对通信原理课程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该课程知识体系的良好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兴趣。

作者:陈朝阳 刘璟 查时应 单位: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上海远洋海事培训中心

篇6

论文摘 要:“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信息及电子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本文分析了“通信原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探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完善了教学手段,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引言

通信原理课程在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习诸如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以及数字通信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有关通信系统的重要结论。本课程特点是内容较多,知识面广,概念抽象,系统性强,同时强调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因此,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紧迫和重要的工作。本文首先分析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信原理课程的理论学习往往有大量复杂的数学推导,抽象的理论概念较多,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但学生不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由于本门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容易感觉乏味枯燥,学习效果不好。

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化;(3)课程试题库陈旧;(4)实验教学内容陈旧;(5)理论和实践相分离。

3 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小节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立足教学内容力求与实际通信系统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理论教学方面,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丰富教学形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多体并存,优势互补。最后,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更新和丰富课程试题库,并在授课过程中穿插通信产业的最新进展和目前比较前沿的通信系统如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或者新型通信技术-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使理论和实际能够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方面,合理配置演示性、验证性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充分利用仿真实验的便利条件,并将仿真实验及硬件实验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融合,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适当引入和灵活配置Matlab、Labview、SystemView等仿真软件,由学生设计和实现虚拟实验,通过灵活配置一些仿真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图形对比,使学生从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入到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通信原理课程中的概念和结论。具体设计题目包括: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基带传输的部分响应系统演示等等。通过上述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可以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角度给出了一些改革的措施。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良,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显着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达到了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转贴于

[1] 杨星海,魏长智,张鲁,等.“通信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87-88.

篇7

论文摘 要:“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信息及电子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本文分析了“通信原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探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完善了教学手段,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引言 

通信原理课程在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习诸如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以及数字通信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有关通信系统的重要结论。本课程特点是内容较多,知识面广,概念抽象,系统性强,同时强调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因此,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紧迫和重要的工作。本文首先分析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信原理课程的理论学习往往有大量复杂的数学推导,抽象的理论概念较多,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但学生不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由于本门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容易感觉乏味枯燥,学习效果不好。 

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化;(3)课程试题库陈旧;(4)实验教学内容陈旧;(5)理论和实践相分离。 

3 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小节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立足教学内容力求与实际通信系统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理论教学方面,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丰富教学形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多体并存,优势互补。最后,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更新和丰富课程试题库,并在授课过程当中穿插通信产业的最新进展和目前比较前沿的通信系统如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或者新型通信技术-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使理论和实际能够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方面,合理配置演示性、验证性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充分利用仿真实验的便利条件,并将仿真实验及硬件实验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融合,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适当引入和灵活配置Matlab、Labview、SystemView等仿真软件,由学生设计和实现虚拟实验,通过灵活配置一些仿真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图形对比,使学生从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入到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通信原理课程中的概念和结论。具体设计题目包括: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基带传输的部分响应系统演示等等。通过上述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可以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角度给出了一些改革的措施。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良,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显着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达到了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星海,魏长智,张鲁,等.“通信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87-88. 

篇8

关键词 通信原理 精品课 教学手段

一、引言

通信原理是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后续多门课程的基础。全国各个高校的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无不开设通信原理课程。我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教研室多年来开展通信原理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本科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通信原理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实验条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这些目标可以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实现。

通信原理课程作为通信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又是该专业学生考研选考的课程。课程的特点注重原理的理解性,内容上抽象性很强,要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针对这一难点,我们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形象化讲解,多举例,多联系实际;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仿真变得形象化。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信原理虽然是一门理论课程,但教学中我们没有一味的按照传统理论课的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排除了只讲题不讲知识、只重分析不重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采用了更多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考虑如何“教”的问题,还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较容易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对重点进行精讲、对难点进行突破。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遍使用:通信原理使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动画化,不仅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原理,更使学生掌握了如何原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三)形象化教学的使用:形象化教学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化为学生更容易理解的应用知识的教学。结合通信原理的实验,加入经过形象化处理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感兴趣并能更快的掌握相关内容。

(四)仿真教学手段的应用:通信原理的内容相当多,不是每个内容都有相应的具体实验。针对这一问题,在通信原理的教学中我们加大了对理论的仿真教学,通过MATLAB等软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仿真。

三、 教学效果

在课程讲授方面,课程组严格地执行教学日历,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课程全部教学要求,或稍有提前。视情况增加一些大纲规定之外的本领域最新的发展。课程组每个成员的讲课效果,均受到听课专家的一致好评。

课程组教师讲课特色鲜明,即有启发性,又有深度,做到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以研究问题的方式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在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同时注意克服授课速度快,学生跟不上,不易接受的缺点。由于框图、表格、波形、频谱类的内容使用多媒体方式效果较好,而对于公式推导的内容使用板书方式效果较好,因此在上多媒体课时采取了投影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学生容易理解的实例,以类比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定义,教学生借用学习语言的方法认识和掌握复杂公式和推理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在习题的选择上做到既有代表性又有启发性,使同学通过做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展分析问题的思路,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的这些特点,在实际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常波.“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9):288.

[2]安永丽. 美国大学教育中的教学过程探讨[J]. 科技信息,2012, 10.

[3]王培光,高春霞,赵璞. 电气信息类工程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0,(26):109-110

[4]安永丽, 高雪飞.3G时代独立学院通信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9-10.

篇9

【关键词】通信原理;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1.引言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与高等数学、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等前续课程关系紧密,同时对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后续专业课程有重要影响。知识点丰富,理论性强,对数学知识要求高是本课程的特点,教师觉得难教,学生感到难学,这是师生常常面临的困惑。为提高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在通信方面的综合素养,着重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尝试。

2.备学生、备课堂、备教法

2.1 写教案、写学案

在备课中,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准备教学内容,写好教案。教案要侧重于如何针对学情准备教学内容,用什么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课前要琢磨课堂中对不同的问题如何进行设问引思、启发。除写好教案,还要组织好学案。站在学生的角度,协助学生写学案,引导学生写学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与学生思维接口

在教学中,为让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最多的知识,要注意与学生的思维接口。用通信的术语来讲,就是“接口匹配”,这样传输的能量最大,才能达到“最佳接收”。与学生思维接口,就是换位思考,体会学生的困惑。备课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既要考虑教师如何“教”,也要考虑学生如何“学”,而且是依据学生如何“学”来设计教师如何“教”。

3.改革教学内容

3.1 精心选择授课内容

通信原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目前数字通信系统凭着其性能的绝对优势正逐渐取代模拟通信系统,如手机早已全部数字化。在这种形势下,以数字通信为重点,精心选择讲课内容,牢固掌握数字通信的原理及工作方式。尤其通信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原理及相互关系,使学生具有深入研究和掌握现代高新通信技术与理论分析的能力。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适当增加一些先进的通信技术内容,如目前较热门技术有WCDMA、OFDM[1]等技术,使学生对它们有初步了解,为新技术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3.2精心提炼授课内容

精心提炼的关键是如何体现讲课内容的“少而精”来提高上课效率,其前提当然是精选讲课内容,充分地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传授更多有用的知识。例如,将第六章“正弦载波数字系统”中的第2、3、4节进行有机组合,用比较的形式,从三种数字调制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与波形、三种数字调制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方法、功率谱密度及抗噪声性能等方面对ASK信号、FSK信号和PSK信号进行阐述。一方面提炼了所讲的知识内容,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三种数字调制信号的特点及区别。当然,有了精选的内容,还必须有精炼的语言来配合。因此,每堂课都应精心设计,包括布置的作业也得精心选择。

4.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1 善于比喻引证

通信原理课程涉及众多的数学公式、概念,如果就事论事进行讲解,学生不爱听,理解起来很困难。结合物理意义、应用背景进行比喻引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述出来,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例如,讲述通信方式时,把单工比喻成单行道,半双工比喻成独木桥,全双工比喻成新干线。讲述调制解调的概念时,把基带信号比喻成货物,高频载波比喻成火车,“调制发射传播调制解调”就是“装货出站运行进站卸货”。用心琢磨教学方法,善用比喻和引证,可以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地讲授,让学生在笑声中不经意地掌握枯燥的内容。

4.2 多维立体教学

“黑板+ 粉笔”的单一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多媒体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优化教学手段,使用“黑板+ 多媒体+ 网络”的教学模式,在图、文、声、像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直观感受,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的信息。多维立体教学,就是“灵活使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方法展现抽象的知识点” [3]。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放映幻灯片、图片、Flash 动画和录像,用数码展台展示硬件实物。课后,学生可以登录教学网站下载学习资料,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验课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过观摩通信基站、机房等教学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多维立体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认知感受,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问题上,加深对概念、细节的理解。

4.3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适合现代化的需要,启发式、讨论式教育才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后,要进行反思、总结,除了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授课技巧,还可以帮助学生[4]。这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例如,讲述模拟调制系统时,要介绍AMDSB- SCSSBVSBFM的演变过程,比较它们的调制方法、解调方法、调制效率、信号带宽(有效性)、制度增益(可靠性)及用途,并结合香农公式,说明有效性与可靠性能够互换。讲述二进制数字调制时,可以把2ASK 看成单极性NRZ码进行DSB- SC 调制、把2FSK看成两个2ASK 的叠加、把2PSK 看成双极性NRZ码进行DSB- SC调制,可对比模拟调制系统,比较2ASK、2FSK 和2PSK 的调制方法、解调方法、信号带宽及误码率,这样温故而知新,学生可以触类旁通,较快地掌握新知识。

5.总结

本次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在教学内容上与实际的通信系统相结合;在教学模式上把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且改革方案已经逐步在实施,在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教学质量和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非常有益,获到了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樊昌信等.《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2月第6版.

[2] 赵树平.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22-24。

[3] 陈正宇.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 科学和技术信息,2010,(4):191-192。

篇10

随着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进行着飞速的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动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交换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在当前的实际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多的交换技术被应用到了通信网络中。本文就将对交换原理进行叙述之后,对通信网络中常用的交换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通信交换原理;通讯网络技术;交换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通信技术也在产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通信网络中核心技术是交换技术。当前交换技术进行着不断的更新,并以此推动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交换技术在通信网络技术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下面本文将对交换原理进行详细的介绍。

1交换原理概述

所谓的交换指的就是具有目的性的在用户之间传递信息,数据交换指的就是不同用户之间数据的转换,也就是数据转接。人与人之间只要进行信息传递,那势必需要交换。这也正是交换在通信领域占据重要位置的原因。在整个通信网络中,交换中心用来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进行转换,然后由中心交换机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指定的目的地,最初通信技术利用步进制进行传输,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已经转变为了利用IT。如果通信网需要大规模对数据进行转换,一定需要交换技术,目前第二层交换机接口模块转发速度很快,是因为其中应用了用于专门处理数据包转发的ASIC芯片。

2通信网络技术中常用的交换方式

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支持力度的加大,有不少的新兴技术涌现出来,而现在的交换技术也是多种多样,基本上可以分为程控交换、分组交换以及ATM交换技术等,下面本文就将对这些技术展开针对性的介绍。

2.1程控交换技术

程控交换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控制,主要是利用一些程序对语音、数据等各种介质进行转换的交换技术。我们知道以前信息传输是语音传输,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人们采用的是更为准确,快速的数据传输,所以,以往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逐渐改变为了现在的数据交换,并且逐渐向基于IP的软交方向发展着。在程控交换技术中最重要软件就是程序以及数据,再仔细划分,程序中主要指的是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而数据主要指的是系统数据、用户数据、交换框架等数据。

2.2分组交换技术

在机关单位以及事业单位的内部局域网中应用较多的便是分组交换技术。我们知道,很多时候有一些篇幅较长的报文,而人们同样希望着这些信息能够快速的进行传输。这时就需要分组交换技术。还是以发送报文信息为例,利用分组交换技术指的就是将这些较长的报文分成几段等长的报文组,这样在信息进行传输的时候可以减少延时,获得较高的利用效率,实时通信性会变的较长。而基于分组交换技术,渐渐产生了电子邮件、在线视频、数据交换等种种业务,这些增值业务的原理与分组交换技术相似,都是将一系列动态的数据进行分割分组,对多组数据进行传输。由此可以看出分组交换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数据通信的要求。

2.3ATM交换技术

说到ATM技术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是如果提到宽带的话,人们都一定再熟悉不过。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的发展,宽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宽带技术正是基于ATM交换技术。我们知道宽带能够很好的对用户的信息进行保护,所以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因此可以看出,ATM交换技术具有较好的封闭性以及安全性,用户数据相对来说较为安全。接着ATM交换技术是利用信元从一个信道转移到另一个信道从而对信头进行处理,而实现信元在时间以及空间交换的时候是通过译码的方式实现。

2.4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主要设备,对软交换网络的建立,各企业都需要加以重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了整个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未来的时代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因此哪个企业能够占得先机就一定能够在未来获得巨大的成功。在建立相对较为完善的软交换网络的时候一般需要将软交换技术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于传统网络进行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系统之中,网络控制的核心是软交换技术,第三方的应用平台以及数据则需要提供增值、管理等第三方业务。近年来,软交换技术已经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网络,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3小结

现代通信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交换技术又是其核心技术,随着交换技术的更新,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对现代交换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便于改善通信网络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在介绍了交换技术原理的同时也对程控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ATM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的原理、优势等基本信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对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作者:黎旭 赵诗琦 张桂娟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冯会栓.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络技术探析[J].硅谷,2013,1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