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评估调整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自动化评估调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自动化评估调整

篇1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电气工程

1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前景

1.1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气行业中已经基本实现了运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控制的目的,在电气行业中可以通过各种计算机的模拟操作,对电力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当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以及普遍采用PC入机界面,在灵活性与直观性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也易于进行有效的集成。可以通过微处理器的功能,使得传统的测量控制仪表具有数字通信以及计算的功能,将远程的计算机控制和电气设备的测量控制等进行有效的综合,完成各种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建立一种自动化的控制系统。

1.2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1)随着各种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应用,电气自动化企业要将电气产品的创新当做一种责任与目标,在各种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的目标,将创新的能力应用于产品生产研发中,同时要利用各种创新精神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在电气产品以及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方面进行创新。

(2)对于电气自动化企业,在进行各种电气自动化技术开发以及系统集成的过程中,也要加强社会化的协作,有计划地进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各种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以适应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变化。

(3)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能否成功的运作与其系统结构之间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促进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的通用化可以对企业的所有网络结构形成一种保护,保证计算机的监督与电气现场控制设备之间的各种数据传输更加顺畅,促进电气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

(4)对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程序接口,要逐渐实现标准化发展,也是电气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电气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可以以微软公司的技术和标准作为一个发展的平台,降低在各种电气工程的成本,也可以为电气自动化系统与办公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带来一定的便利。采用标准化的接口,可以对不同的硬件设备之间的进行的数据交换提供一定的保障,排除各种通信的障碍。

2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分析

电气自动化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除了在建筑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很高的重视。尤其是随着电网系统的发展,系统的覆盖面积变得越来越广泛,系统越来越复杂,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电力系统的电气自动化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在电力工程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电网调度实现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指的是在调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由计算机网络、电网调度服务器以及电网调度工作站等设备组成的一种自动化系统,如果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进行应用,不仅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评估,还能够对各种数据信息以及运行经验进行分析,对电力负荷情况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是否要对电网系统进行调整,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电气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的融合,就是实现经济调度以及发电控制自动化的过程,这种融合需要具有专业化的设备、知识以及人才储备,因此要对各种人才进行相应的培训,并且要合乎相应的规定之后才能够进行相应的融合。

2.2 在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分布结构、分层结构的高速数据通讯网、远行人员工作站等。分散测控系统的通讯方式主要是利用主控模件将信息传递到可冗余上,然后再传递到智能输出以及输入模块中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在信号接收时对现场的变送器、热电偶、开关量、热电阻等设备进行控制,还可以在电网系统中的各种活动都运行完成之后对信号的输出以及实时的显示进行相应的控制,将各种数据传输到设备中,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控制,并且利用这种传送方式对执行机构进行驱动,从而实现电气自动化与电气工程之间的融合。

2.3 变电站实现自动化

变电站的自动化不仅能够促进变电站的监控能力不断增强,还能够实现自动化监视以及自动化操作,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化监视方式而言是一种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人工化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和误差,自动化操作有助于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水平。变电站的自动化具有多层次以及全方位的监控作用。可以对电网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进行监控,从而实现对各种设备的有效控制。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是利用电磁装置进行监视的,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都利用全计算机以及微机操作进行控制,能够对各种设备进行监视以及操作,在进行数据操作的过程中,也应该要利用计算机电缆,替代传统的电力信号电缆,计算机电缆在实现自动化统计记录以及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具有高效的作用。

2.4 电气自动化与继电保护装置的融合

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当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第一时间传出警示的信号,并且对线路进行切断的一种装置。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容易发生拒动以及误动的现象,可以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实时监测,从而有效的控制电气系统中的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还能够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远程控制,即使继电保护装置是长时间的带电工作,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电气自动化与继电保护装置之间的融合运用,可以使得继电保护装置在第一时间内做出连续的反映,比如当电气设备或者线路出现过载或者短路的现象,继电保护装置可以立即将与之相连的线路进行切断,通过报告一些危险的信号,对故障进行报告。由于继电保护装置在电气系统中是起预防作用的,因此真正发挥作用的机会并不多。继电保护装置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种,即拒动以及误动。

3 结语

加强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工程的有效融合,可以促进电力工程的快速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比如电网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等,不断加强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促进电力工程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召宁,李培华.刍议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青年与社会,2013(09).

[2]彭杰.浅谈电气与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融合运用[J].民营科技,2013(11).

篇2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应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和品味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建筑随之兴起。智能建筑凭借其环保型和智能型,深受广大居民的喜欢。在智能建筑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进行更加方便和安全的操作,实现了对原有电气系统的完善。因此,这就需要建筑行业应该认识到智能建筑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合理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水平的服务。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

(一)联动性比较高

在房屋建设过程中,想要保证实现有效的控制,那么就需要多种系统相互配合,形成很好的互补运行系统。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应该注重协调消防系统、空调系统和照明灯系统之间的配置,实现较强的联动性。但是,如果在建筑过程中不够谨慎,那么就会影响到整体的联动性,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给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可以很好地降低这种风险因素,通过设置智能的程序来提升系统的联动性。

(二)实现有效的监控

在智能建筑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使管理人员在管理内部设备的时候,有效采集数据,从而通过数据的处理和反馈来对建筑内部的环境和电气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在合格过程中,还能够把监控的数据通过通信系统上传数据到智能建筑的控制中心,实现对于建筑的有效控制。在这种监控模式下,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三)提供安全保障

在传统建筑控制系统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通过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更好地保证智能建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在系统出现一些故障的时候,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还能够实现远程操控。这样就可以使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工作的时候,减少遭受到的危害。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一)直、交流接地

在智能建筑中,有许多智能化的设备。这些设备的应用需要依赖于稳定的供电电源,同时还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这样才能够保证各种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转。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用绝缘的铜芯线作为引线了解基准的电位,这样供电的设备就可以直流接地;交流接地主要就是指在配电变压器中有一些中性点或者N线,把这些点和线接地就实现了交流接地。在智能建筑的高压系统中,通过这样的接地方式可以对继电器实现有效的保护,从而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转。

(二)安全保护接地

在智能建筑中,把各种用电设备使用PE线进行连接,这样就可以把不带电的金属部位和接地之间形成很好的保护连接,也就是安全保护接地。在智能建筑中安装安全保护接地,可以很好地减小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同时人们在接触设备的时候,由于电流的电压比较小,所以也就会把危险降低到最小。在智能建筑中应用安全保护接地系统,可以有效保证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智能建筑的整体运转效果。同时也可以在为人们提供服务的同时,保证人们的人身安全。

(三)智能照明系统

电气化照明系统的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实现了光控和声控的有机结合。在白天的时候,一些黑暗的角落光控可以发挥其作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声音,那么声控不会工作。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智能建筑中的环境质量,起到很好的环境优化的作用。智能照明系统可以实现对于智能建筑供电系统的有效监控,对于输出的电流和电压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可以有效改善电量消耗比较多的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还可以解决在输出较大电量的时候造成的电路负荷不均衡的问题。

(四)提高能源管理效率

在智能建筑中,利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应用最新的数据处理和通信技术来整理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能源消耗评估体系,为及时有效的调整方案提供依据。这样,管理人员也可以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管理手段,实现有效的考核。能源管理平台实现了对于能源的有效控制,能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会不断提升,管理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

(五)电气自动化系统构成

在电气自动化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系统,分别为TN-S和TN-C-S系统。只有这两个系统实现很好的配合,才能够保证智能建筑的配电系统正常运转。在这两种系统中,前者属于一种低压的配电系统,主要对地线和中性线进行保护。另外一个系统在运转的过程中,主要保护不带电的地线,所以一般情况下很少出现电路短线的情况。并且,这个系统可以应对用电量大和单相设备较多的需求,有效保证了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完好运转。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的水平和技术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会越来越成熟从而,是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更加有效,在智能建筑中应用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有诸多优势,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电气控制的环境操作的便利性的。这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同时也是人们需求和文化层次提高的重要表现,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使用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更好的融入到典型的公知技术,这种事经过不断的完善,提高自我控制水平,保证智能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宋苏宛. 电气自动化控制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0:212.

[2] 徐彪. 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应用问题研究[J]. 江西建材,2016,23:191+290.

[3] 宋瑞杰. 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3:15-16.

[4] 赖洪浪. 试论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应用[J]. 智能城市,2016,08:20.

篇3

1远程监控式设计理念

远程监控系统是指通过一个电脑终端对所有其他地方的设备进行控制的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应用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电缆的增加量,还可以节约安装及材料方面的成本支出,产生较高的组态灵活性和可靠性,并实现高效益的生产规模。但由于电气工程中电气通讯量比较大,且现场总线通讯速度较低,在遇到信号较差的地方时就会限制这种远程监控式的功能。所以远程监控式的设计理念只能应用于系统监控相对较小的电气工程中,而不适用于建立全长自动化的控制系统。

2集中化监控式设计理念

所谓集中化是指所有的运行项目都在一个系统中运行。具有操作简单、对控制站方面的要求较低、系统运行及维护方便的特点。单个分散的监控无论是处理器的安装,还是电缆的连接,都非常繁琐,而且众多的电缆搅合在一起,对于处理速度会造成严重影响,不但使得投资成本增加,而且还使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能下降。而将集中化的监控式设计理念应用于电气工程中不仅可以减少成本支出,还方便实行统一监控,促进电气工程的有序运行,满足工程的需要。因此集中化监控式的设计理念被广泛应用于电气工程中。

3现场总线监控式设计理念

现场总线监控式技术是现阶段电气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具有高效性。该项技术是建立在电气工程实际应用基础之上的,不同间隔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性措施。在具体操作中,主要采取现场安装的工作方式,电缆连接方式要不断优化,以有效地降低电气工程中设备的投入成本。在简化电缆连接方式,并降低设备投入的同时,还要减少设备的隔离以及端子柜的使用,不但提高了电气工程安全可靠运行,而且增加了电气工程的运营效益。

二、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实现方式

1计算机自动控制、调节及操作的实现方式

这种实现方式是指在遵照调度方案的前提下,为实现能够对电缆起关闭作用的设备进行控制和调节,电力系统能够自主并合理有效地利用现场控制命令。转换和设置相关设备的运行方式如电网开/闭、限制修改操作、各种整定值以及报警信号复归等。

2人机联系功能

这种实现方式是指电气自动化系统通过允许电气设备的操作,其中包括鼠标、键盘与打印机等设备,达到调整所有电气设备运行画面并对定值进行不断修改、实时监控、调节与打印数据的目的。而且,利用这种方式开发应用程序也非常方便。但只是操作人员在操作台上操作,则只能完成控制调节和监控所有的电气设备以及设置参数值等操作。

三、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应用

1电气自动化在电气管理中的应用

在电气工程管理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充分体现了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这一过程中注重对编程的调试。不仅要采集流量、温度及压力等等数据,还要对于所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检测,发挥其输出控制功能以及技术处理功能,使得设备的维护量和投资额大幅度降低,有效地保证了设备管理及控制的精度和温度性。对于电气工程管理而言,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地遏制可能出现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情况。

2电气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对于实现电网调度过程的自动化而言,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其应用性领域的界定,即利用电气系统局域网络实现电厂、变电站终端以及下级调度中心三者之间连接。在应用领域中,由网络连接中心服务器、电网调度打印设备、大屏显示器等。在电网调度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对电气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性的评估,还可以对电力负荷进行预测为基础进行经济调度,为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的运行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性采取、处理和监控,以适应现代化市场运营的需求。

3电气自动化在分散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其应用采用的是分层分布的结构,主要由以太网、工作站、数据高速通讯网以及过程控制单元等组成。对工作站而言主要分为两种:即工程师和运行员,主要负责提供人机接口。其中,直接应用于生产的过程控制单元,其运行状态的实现是通过检测设备,并对于设备以有效控制,实现对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检测并实施连锁性的保护和控制;而过程控制单元以及工作站所输出的信息以及发出的指令,都要由运行员工作站接受。工程师工作站的职能,是负责设置工程师并进行必要的诊断及维护工作。

4电气自动化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传统变电站的自动化实现监视的功能主要是采用电磁装置,而现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自动地进行监视和操作,在变电站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加强了变电站的监控能力,还大幅度地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水平和效率。另外电磁装置被全微机设备所取代还实现了操作及监视过程的屏幕化与运行及管理过程的自动化。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PLC;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引言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深入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成果。煤矿生产离不开数字处理与风险预测,这需要专业的控制装置,而嵌入式PLC自动电气控制系统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因此在煤矿工业领域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立足于煤矿电气自动化系统,深入研究优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方案,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1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1.1参数测量与控制

就电气控制系统而言,温度控制、矿井水泵的开合控制都是其核心内容,将直接反映煤矿的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因此优化电气设备的控制系统对于煤矿的生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测量设备的热电阻作为对应的传感器都能保持清晰的传感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要将传感器的温度保持在100℃以内[1]。通过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最终实现闭环控制。电气控制系统在企业的日常煤矿生产工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可以借助监控层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对瓦斯含量的计算、通风情况的检测、采集数据的工作,动态的对单元过程、设备进行控制。而管理监控层的应用主要是利用组态,采集数据信息,实现优化处理相关信息数据的目的。

1.2PLC控制器

PLC控制器作为自动化的控制设备能够用于煤矿生产电气设备的控制工作。煤矿生产电气控制系统主要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支持煤矿生产电气设备的整体运作。一般来说,自动化煤矿生产电气设备的PLC可编程控制器主要由CPU主站单元、数字量输出模块、拟量输出模块、特殊通讯模块、数字量输入模块及模拟量输出模块六大部分组成。主站单元CPU处理器增加了输出点,从而方便系统直接对煤矿生产电气设备进行控制,另外,在转速、频率方面拟量输入模块都有很大进步,不但能够用于采集信号,还能保证操作员用于多线操作。此外,扩展单元将煤矿生产电气设备分为上下部分,配置16点数字输出模块,从而增强电气控制系统对电气设备损坏报警系统等部分的控制,增加数字信号的交换频率,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高性能的煤矿生产设备电子控制系统构成,控制执行元件工作的时序,从而达到理想的煤矿生产效果[2]。

1.3信息采集系统

采集信息是PLC的主要功能,作用于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核心部分。通过通讯模块,将矿井下情况的信号以参数的形式传送至可编程控制器中,并根据煤矿生产的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的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以便在突况发生时及时反馈给相关技术人员。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主从站之间的信息交换,实现人机交互的工作状态,不断将运行信息以声光的方式发送,可以进行连锁保护,这是电控系统本身具有的一个重要功能[3]。1.4电磁阀在煤矿生产作业之中,所使用的电磁阀可以通过进气系统划分为两类,分别是耐腐型电磁阀及普通型电磁阀。由于煤矿作业的工作环境相对复杂,存在着大量腐蚀性物质,这些腐蚀性物质会影响煤矿生产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如何提高煤矿生产电气设备的抗腐蚀性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耐腐型的电磁阀通常用四氟乙烯制成,具有成本低廉、抗腐蚀性强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煤矿生产作业的进气系统中。

2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构架的优化

2.1硬件部分的优化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是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煤矿生产的效率息息相关,因此加强硬件部分的优化,对于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设计煤矿电气控制系统硬件时,应当从系统输入电路入手,考虑煤矿井下工作条件较为恶劣,而PLC供电的电源一般是交流电,在80V~240V之间,因此为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正确运行,需要选择宽幅、适用的输入电路。此外,考虑到煤矿井下工作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信号具有一定的干扰,因此为了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正常运行,要适当增强系统输入电路的抗干扰性能。采用隔离变压器能够增大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屏蔽层与刺激线圈屏蔽层的接触面积,有效减少矿井下面的脉冲干扰。调整输入电路的荷载量也是避免短路操作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如果系统输入电路存在过载的情况,会直接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影响煤矿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正常工作。除了优化系统输入电路,还要优化系统输出电路,采用晶体管输出是输出电路的重要优化方面,一方面,采用晶体管进行输出能够适应高频动作,并且晶体管的抗干扰能力较强,能够保证电路不受其它信号的干扰。另一方面,以煤矿的水泵机房为例,使用晶体管进行输出能够有效简化输出动作,避免PLC芯片在使用过程中损毁。

2.2软件的优化设计

软件是整个系统运行的核心,因此加强软件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一般来说,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软件优化设计可与硬件的优化设计同时进行,一方面,软件优化设计与硬件优化设计同时进行,能够保证煤矿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同步性。另一方面,软件优化设计与硬件优化设计同步进行,还能有效避免设计中不兼容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合理性。煤矿电气自动化软件设计的核心在于将软件设计转化为梯形图,将软件设计分为软件结构的优化设计与软件程序的优化设计两个步骤。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与常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别无二致,然而在模块化设计的过程中,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与常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就截然不同了。由于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是后续功能拓展的关键,因此初始设计时,要根据煤矿日常任务进行设计,在同一的系统下将任务分为多个子任务模块,然后再进行统一调试,最后将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程序。因此相关设计人员要深入调查煤矿作业的流程,并根据实际生产要求优化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部分的结构设计,提升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日常运行效率。

2.3抗干扰优化设计

系统的抗干扰设计是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煤矿工作环境较为复杂,井下作业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因此加强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抗干扰优化设计十分必要。电磁脉冲是系统芯片的天敌,一旦电磁脉冲超过可承受的范围,会引起系统崩溃。因此抗干扰优化设计主要针对防腐与防信号干扰两个方面来探讨。加强电气控制集装箱、配电箱的防腐处理,是防止电机出现故障、保证煤矿生产的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保障。可以通过防腐处理技术,将电气设备的转轴与外壳进行清理维护。此外,防腐涂料的应用也是加强电气控制技术的重要手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针对容易生锈的控制集装箱的外壳进行防腐处理,从而保障煤矿生产的电气设备内部元件的稳定性。在电气基础设施与控制集装箱的安装工作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考察安装地点的施工条件,从而按照有利于电气设备控制的方向进行整体布局,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电气设备对煤矿生产作业的整体调控能力。而采用隔离变压器抗干扰能够有效规避电磁脉冲对系统芯片的损坏,保证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此外,采用金属外壳也对电磁脉冲起到一定的屏蔽效果,可将PLC控制装置置于金属质地的工作柜中,能够屏蔽大多数电磁脉冲及空间辐射,保证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正常运行。

3结语

随着电子技术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也促进煤矿生产效率的提高。然而,如何对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还需要设计人员不懈努力,进行反复设计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琴.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1):281-282.

[2]刘晓军.浅谈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4(9):124.

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市场调研;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295-02

长期以来,电工类专业几乎是按照传统教学体系,先要经过一个阶段的理论教学,用卷面的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然后再进行实习教学。虽然这样能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很难避免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偏差,甚至有些实习内容都没有相适应的理论教材,最终导致实习教学中还要再穿插理论教学,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资源。所以一定要进行教学教改。

一、进行市场调研,明确改革意义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的预测可以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要对企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就业单位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反馈意见来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的设置。通过调研发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从事各种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以及维护;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改造的工作,等等。而且,市场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要求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以及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如何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育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定位、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围绕培养计划来设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是教师应该深思的。为了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的教育要能够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到一起,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通过项目的建设,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按照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办学条件,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达到省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带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生产自动化技术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建设以及发展。

二、培养学生学习和就业的目标,明确方向

学校还应根据对企业需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目标,让学生要明确企业通常需要以下专业人才:要有一定电气理论基础知识,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电气自动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面向电气控制和电器维修领域第一线,从事电气设备自动控制、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有综合素质,工作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因此,学校应把这些要求落实到具体的人才培养上。围绕这一目标,学校还应确定学生所要具有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能够不断获取新知识;工作能力,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维修,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提出多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根据这些能力,学校要对学生提出任务要求:了解电气防爆防火的基本知识,理解工厂供电与高压设备操作得基本内容,掌握电工仪表正确使用与安装,掌握电控机械零件安装与调试维修,掌握供配电设备的安装维护与保养,从而培养出适合各企业需求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注重教学的方法,让知识形象化、层次化

电气自动化专业属于技能型较强的专业,与专业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层出不穷。为了让学生学习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在教学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实物和最新的产品,但由于学校现有的条件限制,相关的设备和产品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大量的图(图片)、实物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蹊径。让学生通过图片、实物亲身感受。如在C650普通车床电路故障排除项目实训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现有的实物给学生讲解和实践操作,也可以通过网络和产品介绍资料等渠道收集到不同产品的图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实物的结构、不同器件的结构等,让学生从观察维修人员的操作过程中得到启示,并能学习他们的维修经验。体现出“看着机器教机器”“开着机器做产品”的现代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求知,实现了教学与实践操作的零距离对接。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要做到“浅”,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听懂即可;对操作技能的教学要做到“深”,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操作,又要教会学生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还应教会学生如何操作更加“科学”“合理”。如:在洗衣机原理与维修课程中,“洗衣机不能进水”是一个常见的故障。教师只需要简单地介绍不同种类洗衣机的进水系统,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自己找出进水的管路;特别是进水电磁阀的结构、工作原理等可以不讲,只需要通过实物让学生认识进水电磁阀及其功能、如何工作的即可。需要深入学习的是进水电磁阀的故障有哪些、如何进行检测和判断等。

四、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考核评估体系

篇6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力电气自动化;作用;应用

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电力工程的基础技术之一,通过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工程可以实现自动计量、自动检测、自动调试以及发电、供电、配电的无缝连接。随着我国不断引进与运用智能电网以及超高压、特高压电网,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在科研机构以及厂矿企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工程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作为电力工程中的基础技术,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下电力技术革新的突破口。

一、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础性内涵

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说是电力工程系统化布置延展的前提保障,唯有经过诸多自动检测、供配电等结构单元无缝衔接后,我国智能化超特高压电网才会得到全方位推广应用。实际上,该类技术模式主张全面摒弃过往强电主导环境下的电磁式继电器操控手法,而是力求凸显互联网、微机等基础性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实效,同步状况下细化出信号精确化检测、传输、数据演算、决策执行、绩效校验评估等工序流程,使得现场各类信息模拟量在第一时间范围内转化为数字量,进一步透过逻辑运算途径完成在线设备管理等任务指标。归结来讲,正是在该类自动诊断、检验、控制等多元化功能辅助范畴之下,电力工程才可以逐步达到高质量、精准化、安全经济性的运行目标。

二、电力电气技术在我国电力工程中的作用

(一)提高了电力工程现场数据测量精度

如今,我国电力工程项目已经实现了大面积的覆盖落实,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已经变得更加严峻。在电力工程规划中,首要的改革任务就是维持电力电气技术操作的数字化以及自动化效果。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对于强效的智能电网工程项目而言,需要设计主体保持自治特性,融合各种技术设施的优点,提高现场电气测量精度。长此以往,必将会实现电网数字化继电保护、电网暂态全方位监督控制、故障距离精准化测量、输电走廊分相技术等一系列前沿技术改造的顺利完成。

(二)提高对配电网的保护性能

经过大量实际运营数据分析和动模实验表明,传统电气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保护过程中,当故障发生在设定区间外,一旦传统电磁式原件出现饱和现象,就可能会导致继电差动保护误动作;而当故障发生在设定区间内,传统电磁式原件差动电流中出现的谐波就可能会导致继电差动保护动作时间被延长甚至出现拒动。在电网长输距离保护中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后,由于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不存在磁饱和,二次侧电压响应波形可以更好地反应一次侧的电压暂态过程,降低电压基波幅值误差,使得保护范围扩大,有利于继电保护的迅速、灵敏、可靠,大大提高了电网系统的保护性能。

(三)畸变波形的精准化测量

通^我国智能化大规模电网规划方案的有效覆盖落实,电力电子设备的即插即用形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是因为在同种状况下,传统设备在电力工程内部遗留的不确定安全隐患更多,以电网内部额外安装的智能闭合开关、断路器为例,传统设备不但增加了通断开合的几率,还导致不同电子设备集聚形成了电网波形畸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给电网的实际运行参数直接造成侵扰效应,使其具体分布频率变得更加繁琐深入。事实上,传统的电磁式设备在频率特性以及动态范围方面都不够理想,在较为复杂的频率环境下,不能有效完成精准化测量保护工作。而在电力工程中应用电子式的电气控制技术后,可以保证在稳定与暂态环境下实现动态化的电力电气系统工作状态的监管,一次性大电流数值也会因此得到科学化的解析验证,为今后复杂频率作用下的快捷、便利的频波测量保护工作提供了便利。

三、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一)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现场总线技术是近年来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数据总线,利用现场总线技术主要可以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仪表、控制器等设备间的正常通信及信息传递功能。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运行成本,并且操作简单。这项技术以智能传感、控制、数字通信等为基础,成为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核心。

(二)主动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传统数据库的应用一般都是被动的,数据的输入、检索、修改、存储等操作都是用户经过相关指令完成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数据需要主动操作,传统数据库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而主动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相应的环境变化情况主动进行相应的信息服务工作。在电力工程系统中应用主动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库的实时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提高管理效率。

(三)光互联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光互联技术是指利用光束进行数据传输。利用这项技术不会有信道对宽带进行限制,因此传播速度有了大的提高,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并且抗干扰能力强,因此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光互联技术是常用的一项技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电力信息技术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随着我国特高压电网应用的不断开发,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了我国现代化电力工程进行技术革新的主流趋势,同时也为我国电力工程技术的更新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篇7

[关键词]应用;特点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352-01

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现状在人工智能技术还没有被人类适用之前,电气产品的设计都是通过人工慢慢完成,耗费的时间较长。但是自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电气产品的设计方式,手工设计逐渐被取代,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产时间,而且也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生产的方式。另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智能控制功能变为现实不仅体现于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而且还体现于操作控制与故障分析等方面。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2 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应用的特点

2.1 自动化控制

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减少工作时间,对操作的准确性较高,自动化实现无人操作,同时能确保正常的开展自动化控制的工作,确保电气工程设备正常运行。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对出现的问题故障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能够及时处理。电气工程智能化系统在处理复杂的数据时可以直接的把控制设备的相关内容清除,使设备处于不需要控制的模型上,这样可以更好地调节控制设备的节奏,增加精准的把握控制系统。

2.2 调整控制自动化技术

能够通过响应的时间、下降的时间和鲁棒性的变化来随时的调控对系统的控制程度。使电气工程系统有效提高工作性能,智能化的控制工作有了最基本的技术保障,因此,在各种情况下,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都比传统的电气工程系统有优势,更适合应用于实际的生产操作中。在调节控制电气工程智能化系统中,该系统会通过相关数据来进行自我调节。不需要人工的参与,不必有技术人员当场监控。

2.3 精准性高

凭借有关的处理技术实现精准的评估。不仅能够处理常用数据,即使不常用的数据也可以有效的处理,同时还能精准的评估。在电气工程智能化的控制工作中,控制系统对设备具有较强的变更性,这给控制系统增加了难度,就算是电气工程的智能化系统也不能够完全的控制设备,所以要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对具体的设备具体分析,量身制作控制系统。

3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

3.1 生产设计中的应用

生产设计流程设计范围较广,而且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很高,设计中需要基于理论基础上,且与自身的实际经验相结合。但是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还没有发展成熟,设计人员在对电气产品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是依赖于自己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进而对设计成果进行试验,确定可行后才采取下一步的开发,这样的一种产品设计模式经过的环节较多,不仅工作任务重,而且成本相对比较高,更为重要的是产品的适用性有待提高。而在产品生产设计环节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之后,可以使产品的设计脱离传统人工操作模式,只要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设计就可以完成,新的产品设计模式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使产品设计时间变短,从而更快的投入生产,非常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增加了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对企业的竞争非常有利。一般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应用可具体分为遗传算法,与专家系统两种,将遗传算法应用于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可以使其能够直接控制操作对象,重要的不需要对产品进行试验,控制系统可以按照设计人员的要求,生成对应的设计方案,因此遗传算法的应用较为广泛。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与遗传算法有一定的差别,该方法依赖于控制系统对前人的设计经验进行分析、归纳,然后自动形成信息资料系统,确保电气产品设计的可靠性。

3.2 在电气控制过程应用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中最为关键的便是电气控制过程,其直接关系着系统的稳定性与高效性。因此,实践中对电气控制过程有着严格的要求,但因控制过程过于烦琐,极易出现各种问题,一旦操作不当,则会引起设备故障,从而降低了其运行效率。而人工智能利用计算机技术,保证了操作精准性,通过界面化形式,简化了控制流程,同时及时、完整保存了有关信息、数据,可自动生成报表,节约了人力、物力,增强了数据查询的便捷性。现阶段,常见的控制方法为模糊控制,其优点为操作简便,此外,还包括专家系统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3.3 故障诊断应用

故障诊断中得以应用。实际上电气工程系统故障很难被检测出来,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如果工作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故障检测方式,将很难检测出具体的故障原因与位置,不仅花费时间,而且也企业的财力。但是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较快的找出系统故障问题,相比于人工检测,它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实际的故障检测中,首先可以使用模糊逻辑诊断方法,其次可以使用神经网络检测方法。最后可以使用专家系统检测方法,这时目前电气领域中常使用的人工智能检测,如果情况较为复杂,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式进行故障检测,这样就可以有效缩短检测的时间。

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供电系统;电网调度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 A

电力自动化技能可以主动处置电力工程中遇到的困难,为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供给更为科学快捷的技能处置办法。因而,将电力主动化技能应用到电力系统傍边现已逐渐变成现阶段电力工程开展的主要方向。

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应用范围

(1)应用于发电厂中

有功负荷的经济分配、自动控制无功功率的增减、自动控制母线电压的增减、运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站内机组运行情况、站内的安全监测和应急控制、监测厂内各种运行设备的安全等是发电厂自动化中的主内容,为对发电机组的安全上给予一定的保证,在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的时候,应该运用远程计算机监控来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对电厂的管理运行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通过整理和分析监控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将对应的信息获取出来,这样控制才算结束。

(2)应用于供电系统当中

自动化在供电系统中主要体现在下在三个方面:首先,控制负荷的系统,通过对工频和声频的负荷曲线上进行描绘与记录,对电能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控制;其次,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集中处理相关的信息,在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处理的时候,充分地利用好采集到的信息,便于实时地维护和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最后,为了能够实时地对系统进行控制,就应该对小型计算机设备进行应用。

(3)应用于电网调度当中

利用计算机采集信息、不间断控制、计算工况、显示屏幕、检测系统的安全性就是所谓的电网调度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检测和管理系统,收集和处理安全的信息,及时地处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尽最大的努力减少突发事故的出现而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保证电网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

二、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

(1)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光互连接技术

在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控制的领域内应用光互连接技术。对传统的基本技术要求能够利用光互连技术呈现出来。比如说,打印报表、打印拓扑、记录有关的数据、计算相关的内容、全方位地采集数据、自动化地分析和处理数据的功能。此外,还有状态评估、分析电网、人机界面结合处理、高级应用和网络建模的功能,通过该技术在电力系统当中的应用,能够将更加精度的定位、更加清晰的画面、更加灵活的操作技巧提供给电力工作人员,能够将准确、及时的参考信息提供给有关的工作人员。之后技术人员能够依据测量的内容,分析和处理有关的数据,方便调度工作者对电网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判断。同时,在对该技术进行使用的时候,能大大地提升工作的效率,电容性的负载不会对其带来过大的影响,对电容的影响上能够有效地进行屏蔽,在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稳定性给予保证的前提下,还能够将相关的技术支撑提供给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当中应用光互连技术,对故障可以最大程度上予以防止,对设备正常运行造成的经济损失上给予治理,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了上来。具有极强的抗电磁干扰的功能存在于光纤互联技术、波导光互联技术和自由空间互联技术当中,并且地理环境也不会对其带来影响,因此在电厂的自动化工程当中,该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2)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现场总线技术

全方位的通线网络是现场总线技术的一大特征,不但控制中心的两个场地的装置和仪器存在于内部,具体的施工现场也包含在其中。在电力系统当中运用现场总线技术,它通过很多的设备和感应器,准确、及时地将电力系统需要的电压、电流、电阻等主要的数据和信息传输到本身的控制系统当中,有关的技术人员依据系统中的具体计算方法,整理和分析采集来的一些数据,最后把主机的指示命令向对应的操作设备传递。通过调整现场总线,能够分散处理接受到的信息,能够将之前的控制能力有效地向不同的计算机上进行分散,对单个计算机的负荷上能够很好地予以降低,这就是现场总线技术的优点所在。依据具体的经验得出,在电力系统当中,该技术还能够和前置机、上位机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完成整个系统控制功能的时候,只需要对现场的仪表进行控制就能够完成工作。在电网调度的自动化中经常地运用现场总线技术,对变电站少人值班或者无人值班的要求上能够很好地予以满足,将事件的控制速度利用网络能够有效地提升上来,能够运用现场设备的监控控制有效地接收现场采集到的信息,Lonworks、CAN等是常用技术方式。

(3)在电力系统中运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

在电力系统的自动监视和监控两个方面当中经常应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通过应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使得一系列的变革出现在电力系统当中。比如说,该技术在开发软件系统的时候发生了巨大改变,比如说针对对象的设计、分析和编程等,并且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监视当中应用这项技术,对软件的开放性、重要性、封装性、继承性等领域都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和以前的技术进行比较,对象技术的支撑和主动功能是它的主要优势所在。此外,通过引入对象技术和触发的机制,数据库将触发的程序作为基本的依据,可以准确、全方位、及时地控制、处理和管理内部数据。数据处理完毕之后,就会变得非常精确,能够将更加可靠的数据提供给有关的操作。自动化监控的形式还会出现在数据库当中,将这项技术的应用价值大大地提升了上来。随着在电力系统当中运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首先,对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借鉴,再经过不同领域的一同探究,这项技术在我们国家的电力系统当中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并且技术水平逐渐地得到了完善,应用在电力系统当中,将电力部门的运行效率有效地提升了上来,对电力用户的用电要求上在很大的程度上进行了满足。该技术中的电力市场交易软件、DMS/EMS应用软件,将更多的便利提供给了供电系统自动化,因此,对其应用和推广是非常必要的。

三、未来发展方向

(1)更新相关行业的技术

根据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情况,要想在电力系统当中将电力自动化技术有效的运用进去,将它的技术水平提升上来是非常必要的,将技术创新的机制在电气自动化中予以实现,特别是改进一些核心的技术,对电气自动化的有关机制上也能够很大程度上给予满足。因此,未来创新和研发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创造电气自动化稳定环境和全方位发展不能省略的一步。

(2)将控制、测量和保护三者有效的统一起来

现阶段在电力系统当中应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还比较的单调、独立。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将人员配置、运行机制、专业分工融为一体进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有效地将电气自动化的控制、测量和保护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将电气自动化技术更为广泛地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详细来说,在采集故障信息的时候,可以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保护功能予以实现,在利用测量工作和控制工作将检测信息的准确度提升上来,将测量的范围上大大缩小,将智能化的控制在整个系统当中能够有效予以实现。所以,在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中将控制、测量和保护三位一体的功能应用进去,视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上会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跟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开展与进步,为中国各项事业的开展都带来了极大的推进效果。在电力系统傍边也是一样,电作为大家日子傍边不能缺少的一种重要的资本,跟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电的需要量和需要上也越来越高。在电力系统运转的进程当中,电力自动化工程的有用使用,不但对电力系统的全体需要上可以很好地予以满足,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也能使用电力自动化技术及时、精确地监测出来,为采纳有用的抵偿办法上供给必定的协助,推进电力系统可以牢靠、安稳、安全地向前运转,并且在将来的开展中将愈加优良的技术办法引进进来,推进中国电力工程向着非常好的方向开展。

参考文献

[1]刘飞鸣.探讨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J].民营科技,2012,(12).

篇9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电气自动化专业 考核方式 改革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中,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平时作业和卷面成绩为依据,以百分制为标准,不仅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而且助长了学生“上课抄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错误学习方法的蔓延。

目前,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高职教育在构建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获得了许多教改成果,高职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进程也得到大幅度推进,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高职教育改革,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如何进行突出职业能力的考核方式改革,成为高职院校自动化专业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尝试开展了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考核方式改革,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1.高职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1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高职教育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如下:明确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工作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适应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全面的考核观,科学确定评价方式及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有效促进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2基本原则。

1.2.1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考核并重

根据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的要求,高职教育课程的考核重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过程中岗位能力掌握的程度,既包括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运用等岗位能力,又包括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自我学习等核心能力;其二,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品质及诚信意识等。因此,考核方式改革中需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1.2.2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考核过程中既要有理论知识考核,又要有实践经历的考核,二者密不可分。其中,实践经历考核既包括对工作过程进行考核,又包括对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的考核,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需要与工作效益或实施成果相挂钩。

1.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相结合。

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对每个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这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领域及工作任务科学确定评定学生学习情况的构成要素,并根据构成要素的主次程度赋予其不同的分值,使学生更加重视对课程教学的参与。终结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主要是评价课程结束后学生所获得的能力和素质,甚至是某个职业岗位的准入资格,其评价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

1.4教师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

不断深入的课程改革,一方面淡化了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则强化了学生及团队小组的主体地位,因此,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由原来的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考核结果更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1.5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

由兼任校外实训基地各部门主管的实习指导教师,履行教师企业主管双重身份的职责,进行工作现场与考核,根据学生工作过程及完成效果,以及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等进行综合评定。

2.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

我院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从全面考核观出发确定课程考核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思路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大力提倡考核方式“三化”:考核方法多样化、考核标准社会化、灵活化。

2.1考核方法多样化。

即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如闭卷、开卷、口试、笔试、技能操作、论文、报告、调研等。如专业课程《PLC控制系统安装与运行维护》,任课教师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精心设计了一个大综合考核方案。本课程的期未的期评成绩计算公式为:期评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未成绩×50%。期未成绩采用百分制。该课程平时成绩考核包括:(1)项目准备前的文献检索。(每一个项目设计任务分配下到小组后,小组成员的第一个工作往往是确定项目的控制设计方案。要定出项目的控制设计方案,就必须要检索很多文献。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2)小程序设计考核。(由于该门课程现在已经采用项目教学,进行教学的每一个大项目一般会把它细分为一些小项目,学生在做这些小项目时所做的程序,教师都要给予一定的评分。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0%)(3)小组汇报+口试。(在每一个项目完成后,项目小组先派一个代表把项目设计情况进行汇报,汇报完后一般是安装接线并调试程序。让全班同学看他们的项目完成情况如何。调试完程序后,这时一般是由教师对项目组成员提出一些专业知识,可以点名让某个学生回答,也可以由小组成员派代表来回答。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4)项目设计说明书的制作。(每一个项目完成后,一般要求制作一本项目设计说明书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5)考勤。(成绩占平时成绩10%)为了鼓励学生重视过程学习,对于平时成绩达到80分以上的学生,可申请免考,期未成绩按照优良记。该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一个有益探索。

2.2考核标准社会化。

即将社会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作为相应课程的考核标准。如专业核心课程《PLC控制系统安装与运行维护》、《机床电气维护》、《变频调速系统安装与运行维护》等课程的考核标准就是职业资格考证的要求。自2004年以来,我们就将这三门课程的考试按国家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证鉴定的标准,请劳动部门的专家、企业专家及行业专家联合组成考官组,共同评价学生学习结果。或者直接让学生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由企业工程师对学生进行考核。努力摸索一条与用人单位考核标准零距离的新路子。

2.3考核标准灵活化。

即可以采用部分无标准答案试题,着重考核学生的思路、见解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生的实习考核评便采用了比较灵活的形式,在我们制定的《电气自动化专业顶岗实习手册》中,规定了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不再是单纯的以学校教师的评定为最终结果。取而代之的是实习成绩由学校教师评定、企业现场管理员评定、学生小组互评和学生小组自评等四个方面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和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其中,企业现职管理人员从学生在岗位上的工作表现出发,评价了学生实习过程中真正运用、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职业岗位能力的程序,以及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自我学习等职业核心能力。它没有量化了的参考答案,有的只是文字性的考核标准;它也没有统一印制的试卷,有的只是学生不同的工作表现。

3.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所进行的课程考核方式的有益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条件所限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深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需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3.1要深化课程考核方式,前提必须深化专业课程改革。

我院为了深化课程改革,与企业密切合作。通过开展工作任务分析会,一方面,明确职业岗位及岗位群对人才能力及素质的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标准,序化课程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

3.2建设一批与课程改革配套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

新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的是对学生岗位能力及核心能力的考核,其依据是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及最终效果。为保证新的课程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也将更多地选择在专业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中进行。在专业实训室建设方面,需要将完成校内课程教学任务与社会技术服务(培训)项目相结合,以保证专业实训室的仿真性;而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需要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与企业效益相结合,以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从而将工学结合真正落到实处。

3.3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的师资水平。

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教师首先要成为创新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动脑筋,不断钻研、创新教学情境设计,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的师资水平,除了提高其专业素质外,还需要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转变其原有的教育理念,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创新考核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断进步,在现代社会的职业生活中,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的老化,专业知识的更新周转越来越快。与产品的生命周期相似,专业知识和能力也有一个生命周期。随着社会的进步,目前采用的许多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被淘汰。因此,加工知识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吸收知识的数量更为重要。与之相对应的,在考核方法上,需要改革现有的手段和方法,在考核评价体系的综合性上下功夫,创新考核方法,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郭奇斌等.构建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课程结构[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

[2]何玉龙.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优化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7,(2).

[3]徐国庆.课程涵义与课程思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篇10

关键词:煤矿机械工程;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技术;施工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081

1 电气设备自动化调度发展状况

1.1 电气设备自动化调度的必要性

在煤矿企业工作模块中,机械电气自动化设备扮演着重要的工作地位,其是煤矿企业健康可持续生产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的日益健全,我国社会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经济对于煤矿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为了适应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煤矿煤炭产能的提升是必要的,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做好煤矿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工作,实现煤矿机电安装效益的提升,确保其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

通过对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工作的优化,可以提升机电设备的整体运作效益,从而有利于增强煤炭工作的产能,这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进行电气设备自动化调度状况的分析,做好设备自动化调度模块的优化工作,认真研究及分析新型电气设备自动化调度技术体系,从而有效解决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问题,满足煤炭生产工作的实际要求,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m运作。

1.2 电气设备自动化调度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电气设备自动化调度体系不断健全,目前来看,我国的电气设备自动化调度体系尚不健全,依旧存在一些电气设备应用、自动化调度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整体来看,我国采掘设备技术及相关配套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益,我国煤矿采掘机的动力来源主要是电力牵引,电力牵引模式已经实现了我国采掘设备工作的有效性普及,这种电机设备需要进行横向装置的应用,随着工作生产规模的扩大,总装机功率不断得到提升,这也不断实现其电机牵引功率的提升。

我国经济技术的日益进步,促进了煤矿机械技术体系的日益健全,在这个环节中,交流电牵引电机不断得到应用,这有效提升了其工作效率,满足了设备运行工作的要求。电气设备综合抗污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劳动量,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机械维护难度。为了达到上述工作要求,需要进行计算机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有效增强采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实现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效益的提升。

在设备生产过程中,为了增强工作效益,需要进行设备负载力的增强,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进行双速电机生产设备的应用,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模块的协调,实现对煤矿生产过程的整体性管理,满足煤矿生产的监控工作要求。为了提升采掘模块的安全性,需要进行液压支架的应用,进行计算机技术的积极应用,做好电液控制自动化模块,实现液压支架移动速度的有效增强,切实提升煤炭采掘的整体效益。

1.3 我国电气设备自动化调度发展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煤矿企业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调试体系不断健全,相比于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采掘机装机功率,我国采掘机的功率依旧比较低,电气设备自动化应用规模比较小,电气核心设备设计体系依旧比较落后,有些关键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存在高端设计技术上的应用缺陷,我国煤矿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技术处于不断发展的状况,其技术应用效益比较低,难以取得较大的煤矿生产效益。有些国家自主研发的工作面运输机,其整体工作强度比较低,不能满足实际运输工作的要求,我国目前缺乏液压支架电液控制自主研发技术及故障判断微控制技术,我国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技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2 电气设备自动化调度控制方法

2.1 新型调试模式

通过对新型设备调试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增强设备自动化调度控制效益,这种新型模式具备传统调试方法所不具备的经济效益,新型调试模式具备更高的工作安全系数,能够进行实际工作时间的有效性控制,实现了对传统调试模式的优化,新型调试方法具备更高的程序操作效益,其工作模式更为直观化、简单化,对于人力、物力等的消耗比较低。新型的自动化调度模式具备更高的操作系数,通过对新调试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增强电气设备的综合应用效益,满足现阶段煤矿企业的工作要求。

2.2 电气设备自动化调度控制方法

在煤矿机械电气设备调试过程中,监理公司需要做好工程质量的控制问题,实现电气设备整体质量安全体系的健全,促进工程整体安全质量系数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材料采购环节及设备采购环节的协调,进行工作状态的及时性掌握,切实增强材料设备的整体工作效益,满足现场调试施工工作的要求,实现对煤矿企业现有资产的有效性调整及整顿,满足煤矿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

工程保卫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现场治安管理的相关工作,做好施工门禁管理工作,实现消防工程的有效性落实,机修公司需要做好特殊零件部件的加工工作,满足现阶段设备安装工作的要求,从而切实提升工程效益。

3 煤矿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配套技术

3.1 做好设备调试及移交规范

在煤矿机械工作过程中,设备调试单位需要严格按照招投标制度,做好工程施工资格的审查工作,进行施工单位招标资质的仔细确定。在调试合同的签订过程中,调试单位需要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设备调试机构需要积极做好设备静态调试工作,然后再进行动态化测量工作的开展。在实际调试模块中,需要提升电气设备故障的检修效益,避免出现通电检修模块,从而进行设备故障范围的有效性控制,避免对其他设备元件的损坏。

3.2 落实质量管理规范

机械部件的某些小故障问题会导致电气系统出现大故障,为了满足电气系统的工作要求,调试人员需要做好调试方案的优化工作,有效应对电气设备故障问题,进行机械系统故障的良好性检修,进行电气故障环节的排除工作。在电气设备故障调试模块中,需要遵循公用电路、专用电路的检修原则,实现对电气故障设备的一一排查,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为了有效解决电气设备的故障问题,需要做好通病检修的相关工作,然后再进行关键部位的检修工作,有些设备部位经常出现设备故障,因此需要进行故障排除方案的应用,进行新型故障处理方法的应用,实现对故障的快速性排除,实现调试人员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提升后期电气设备的调试效益,满足现阶段电气设备检修工作的要求。

4 煤矿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方案的设计

为了提升现阶段煤矿机械电气设备的自动化调试效益,需要进行调试模块的智能化管理,实现煤炭企业整体运行模块的有效性管理,这需要做好几个模块的智能调试设计工作。

4.1 监测控制模块的设计

通过对监测控制功能的优化,可以实现对常见故障部位的有效性监测,这需要做好相关故障部位的数据分析工作,开展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及预测工作,实现不同监测控制环节的协调,这需要实现数据获取方案的优化,进行监测故障相关数据的分析,比如温度信息、气压信息、温度信息等。这需要实现数据通信方案的优化,实现监测数据的有效化运输,做好视频数据信息的传输工作。在视频监控模块中,需要做好视频数据的实时显示,进行模糊神经网络的有效性利用,做好智能预测数据的评估及分析工作,从而满足现阶段监测环节、调试环节的工作要求。

4.2 项目管理模块的设计

在项目管理阶段,需要做好煤矿企业工作时间环节、质量环节、成本环节、风险环节等的控制协调工作,按照关键项目管理标准,提升关键项目的管理效益,实现项目工作时间的有效性控制及管理,做好项目绩效的综合性评估工作,实现施工企业内部项目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4.3 员工管理模块的设计

在员工管理模块,需要进行员工素质培养方案的优化,做好员工招聘及培训环节的工作,进行员工工作档案的建立,做好员工长远发展的规划工作,在员工管理环节,需要实现培训模块及员工成长模块的结合,从而促进煤矿企业员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员工整体工作素质的提升。

通过对煤矿企业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方案的更新,有利于为煤矿企业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有利于实现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有效性管理及维护,有利于增强煤矿企业的整体生产运作效益,提升电气设备的整体安全性能。

5 结语

通过对煤矿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技术的优化,可以保证现阶段煤矿企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运作,从而进行煤矿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进行煤矿责任事故的降低,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亮.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技术在煤矿中的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