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

篇1

一、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以促进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但只要进行化学实验,就必然会用到一些药品、试剂、燃料等,这样,化学实验也就成为了环境污染的重要隐患。因此,化学实验需要秉承严谨、规范的原则,按照实验要求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在药品试剂的用量方面,也要严格按照规定取用,否则不但可能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或者实验失败,造成药品试剂、能源的浪费,污染环境,甚至还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强调实验规则的重要性,促使学生严格遵守化学实验操作守则,按照实验的要求适量取用药品和试剂,重视对废弃物品的回收处理,从源头上控制化学实验造成的污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在进行镁、锌、铁、铜放在盐酸中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的实验时,尽管学生不是第一次进实验室,教师也多次强调过化学实验操作守则,但为了加深学生对于遵守实验操作守则的认识,教师还是在实验前给出了很多提示:“同学们,在这个实验完成后,废液怎么处理?”“倒入实验室盛放废液的容器。”“为什么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教师又问。“盐酸具有酸性,防止反应中剩余的盐酸进入下水道,腐蚀下水道,造成水源的污染。”“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请大家一定要牢记,实验室的药品、试剂、废弃物品都不能随意乱倒、乱丢,这样很可能会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污染。”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也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实验操作,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促使学生切实遵守实验操作守则,避免化学实验造成环境污染。

由此看来,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遵守实验操作规范的重要性,从而减少由于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时操作不当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用好化学演示实验,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材设计了很多演示实验,这些实验大部分操作都比较简单,实验现象也比较明显,便于学生观察,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化学演示实验时,教师可以通过深挖实验内容、创新实验教学形式、改进实验步骤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

例如,在M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学实验,然后,教师一边实验操作,一边总结强调:“取出少量硫,放人燃烧匙,在酒精灯上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再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学生闻到了刺鼻的气味后,教师提问:“大家猜测一下具有刺鼻气味的生成物是什么?”“二氧化硫。”“没错,硫在氧气或者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关于这种气体,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性质呢?”有部分学生知识面比较广,对二氧化硫有了初步的了解:“二氧化硫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酸雨的罪魁祸首,具有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确实二氧化硫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刚才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硫能排放到空气中吗?(不能)怎么改进这个实验保护我们的环境呢?课后大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改进这个实验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既渗透了环保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由此看来,通过寻找演示实验与环保教育的结合点,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可以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创新设计学生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体验

新课改后初中化学教材增加了一些探究性实验,以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探究实验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很有价值的素材。通过为学生的探究创造条件,弓I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可以渗透环保理念,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酸雨的危害,在上课之前除了准备好实验所必需的集气瓶、树叶、二氧化硫(气)、水、锌粒、石灰石等,还在下雨后及时到当地一个钢铁厂区内取了一瓶雨水,让学生在完成了二氧化硫溶于水与在空集气瓶中分别放人树叶、锌粒、石灰石后产生的现象进行对比,之后再让学生在教师提前准备好的水中放入树叶、锌粒、石灰石,观察现象,并且和二氧化硫溶于水的集气瓶中的物质进行对比。学生发现这瓶水中的树叶也有点变黄、石灰石表面也有气泡。教师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们很容易就意识到钢铁厂排放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对大气造成了污染。教师继续追问,巩固学生对环保的认识:“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大气污染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为保护环境做点什么呢?”以此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学生们在问题的引导下,议论纷纷,提出了很多想法:“不要乱丢垃圾,保持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

酸雨危害模拟实验本身就是很好的环保教育材料,教师通过对这个探究实验的稍微改进,增强了学生对于酸雨危害的认识,而且还对当地的大气污染也有了亲身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利用微型化学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近年来,微型实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新型的实验比常规实验的药品试剂的用量少,节省了试剂、能源和时间,还减少了环境污染,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良好素材。以微型化为理念,对常规化学实验进行改良设计,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节约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真正把环保落实到行动中。

例如,对于在一些试管中进行的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井穴板来完成。井穴板具有较强的耐用性,性能比玻璃仪器要好,且容量小,可以极大地节省化学反应试剂的用量。同时,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对实验过程进行投影放大,实验现象十分明显。另外,利用井穴板完成实验还有利于学生对比实验现象。如进行酸、碱、盐物质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时,就可以取少量的试剂同时在井穴板中完成,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对比非常明显。采用这种实验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与原来的常规实验有哪些差别,让学生意识到微型实验的优劣性,加深对环保的理解,自觉、自发地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篇2

一、从学习实验守则入手

在第一次上实验课的时候,几乎所有老师都会组织学生学习化学实验学生守则。初三学生处在特殊年龄段,其意识指导行为中的消极避罚因素正逐渐减弱,而理性因素已萌芽并发展。所以,在学习学生守则的时候,老师深入解释每一条的具体要求和原因,比一味地强调或威胁要好得多。

以下就结合学生实验守则具体谈谈。

1.学生进入实验室要保持安静,按规定位置就座。未经老师同意,不要擅动仪器。

2.实验前,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手册及课本有关内容,充分了解实验目的、内容和方法,并事先检查实验器材、药品是否齐全、完好。在准备工作就绪后再开始实验。

3.实验时,必须听从实验老师的指导,做到操作正确、步骤科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切忌草率从事。

4.实验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和问题,应及时请老师协助解决。

5.爱护仪器、设备、材料,一切仪器、材料未经实验老师同意不得带出实验室。不得擅自挪用其他组的仪器、材料。

6.认真、独立地分析实验结果,据实填写实验报告。

7.实验结束后,必须认真清理实验器材并摆放整齐,搞好清洁卫生,关好水源、电源,放好桌椅,经实验老师验收后,方能离开实验室。

8.如遇意外事故,应沉着、镇静,及时报告老师,妥善处理。

第一条是基本要求,没有商量的余地,初次发现违规就要严肃指出。但关键是要落实按规定位置就坐这个要求,而且应在第一节实验课的时候就要把实验课座次表做好。因为学生在上实验课的时候都有随便坐这个趋势,不固定座位后面的很多要求都得不到贯彻。

第二条是有关预习和实验课前的准备的。鉴于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要让学生写预习报告不是很可行,那就应该着重把进实验室以后的行为规范好。首先,不允许学生迟到,尽管实验楼离教室有一段距离,要求要提前2―3分钟到,原因是到实验室后还有要求。按我们学校的情况,一般把对学生实验中的改动和注意事项都写在黑板上。所以要让学生养成到实验室先看黑板的习惯,并结合黑板上的内容进行预习。

第三、四条是必须要求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有事要告诉老师。但要达到操作正确、步骤科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切忌草率从事的要求就比较困难了,平时要抓的就是态度和操作。

第五条是实验管理的重中之重。爱护公物这是道德方面的要求,但具体来看在实验中难免会打破仪器,所以要先把损坏赔偿制度给学生讲清楚,明确责任关系。要求学生来实验室后马上检查桌上仪器有无破损,有的话及时报告,这样可以避免责任不清。要求学生重视诚信,每人固定位置也保证了有必要的监督机制。另外仪器材料未经允许不得带出这条也要说明,对绝大多数高中生来讲,带出仪器这一点一般不会有问题,但药品就要注意了,要先讲清楚这样做的危害。

第六条是作业问题。

第七条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文明而负责任的学生,这一条的贯彻执行关键还是看制度。

第八条的总则需要事先说好,在每次用到危险药品的时候需要强调。

二、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入手

学生在做实验中很多细节问题,而这些问题与学生学习效果及实验安全都有莫大关系。比如经过多次训练,一个高一班级在下学期的时候就可以安静而有序地进行实验了。这些细节有:勿带食物进实验室、实验台脏别趴下、别将仪器当玩具、药品分开勿污染、动手动眼不动口、坐着实验不站立,现象精彩莫喧哗,有事必须先举手、酒精灯莫靠桌沿边。这些细节有些是保护学生安全和健康的,有些是确保实验课堂秩序的,第一次说明以后,以后要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强调和提醒。

三、从健全学生实验管理制度入手

这里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损坏赔偿制度,一个是实验室清洁制度。对于前者刚才已经说过了,后者在操作的时候我曾经遇到很多困难。对于一节化学实验课,首先,实验室距教室有一定距离,所以清理和检查工作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其次,学生在下课铃响后会急于出实验室,如果光靠老师检查会很混乱。对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次,我指定了组长,要求组长检查后才可离开。结果因为实验室过道很窄,检查的组长和出来的其他学生移动方向相反,也很混乱,有人趁乱离开,事后我找那些没整理好的学生加以批评。但第二次又有其他人没收拾好,还有就是组长本人也要收拾桌子。

第二次,我在下课前3分钟就要求学生整理实验桌,但有些学生还没完成实验,所以在下课的时候因为仓促也没有全班都收拾好,而有些学生认真收拾了但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也抓不到特别不好的学生做典型。

我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学生收拾了但达不到要求呢?我认为是他们没有学过怎么系统地整理实验台,趁下一次实验课实验内容比较少,我专门用10分钟时间教大家怎么收拾。事先我根据该实验所用药品及仪器整理了几个基本步骤。

1.将所有试管洗净并倒放于试管夹上,将试管夹、试管刷、镊子、铁丝等插在试管架上,试管夹靠桌子的对面壁上。

2.将试剂瓶靠试管架放成两排,大的放后面,小的放前面,酒精灯靠着试剂瓶。

3.将桌上的废纸及火柴梗放垃圾篓里。

4.用抹布擦桌子。

5.洗手。

像这样我手把手教了两次,第三次以后就只需要说一下几个特别的东西该怎么放就行了。

同时,我还落实了责任制,检查发现问题后就让那几个有问题的学生下次留下来检查,这样做效果很好。

应该说,对学生实验的管理这个问题可大可小,大的话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无小事;小的话就是学习习惯问题。虽然学生过一些年以后把实验做的什么都忘了,但这样一个有序的习惯对他们的生活也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姜淦萍,项闪飞.化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化学教育,2000,(31):7-8.

[2]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4]走进课堂――初中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篇3

要学好化学,学好化学实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学会如何观察实验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首先是从感官认知开始的,观察是最直接的感官认知方式。而同学们在初步接触化学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不会观察的情况,如观察目的不明确,走马观花,观察不全面,抓不住重点只重表面忽略本质缺乏深刻性;只观察不思考,只用眼不用脑,结果不能够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等等。怎样克服这些缺点呢?

1. 明确观察实验的目的,注重化学实验内容与教材知识点的融合。

从预习开始,对课本中的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做深入的思考。在学习中根据遵循老师的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和观察的重点,努力培养自己观察的目的性和敏感性。

明确实验目的及所授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将化学实验孤立于教材内容之外,教材实验内容是紧紧围绕该章节所授知识点安排的,是为更好说明该知识点服务的。在完成和观察实验中时刻关注实验目的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更深入的认识实验。

2. 观察全面,突出重点。

实验的观察要全面,同时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观察中应全面关注实验药品反应前、反应中和反应后的变化情况,如在初中化学石蜡燃烧实验中,在实验之前观察石蜡反应前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实验过程中在点燃之后观察石蜡融化,燃烧发光放热,黄色火焰等现象,及反应后能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的气体生成,熄灭蜡烛瞬间产生的白烟等现象和性质全面观察和记录。

全面观察的同时,也得突出重点。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重点在于反应条件和实验现象的比较;CO2、O2 、H2等气体的制备实验的重点在于装置、药品及操作。

3. 观察与思考相结合,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林林总总,及课本上和老师总结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发生的各种现象,包括异常现象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深入思考可以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二、 学会动手做实验

初中化学教学中除了课堂演示实验外,分组实验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演示实验的重点在“看”,那么分组实验在于“做”,即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这才是完整的化学。

1. 明确目的,充分准备。

来到实验室之前充分预习,了解实验室如“安全原则,药品处理原则,药品取用的节约原则”等相关守则,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内容,所用仪器和化学药品,及相关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 规范实验,重视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基本操作不像许多实验有着新奇而有趣的现象,甚至是枯燥的,但实验基本操作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也是中考实验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掌握好实验基本操作应注意: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对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要做到记忆和理解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在学习试管中固体药品的取用时,老师讲解操作要领:“一平,二放,三慢立”,同学们应在记住操作口诀同时,注意老师的规范操作,并充分理解口诀的含义,将口诀应用于实践,不断练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 认真记录,科学分析解决问题。

实验记录是实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重视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记录,并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解决问题。实验记录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结果分析与讨论。

4. 生活中的化学实验。

日常生活中,像铁钉、废弃铁制品铜丝、干电池皮、面粉、醋、鸡蛋、鸡蛋壳、大理石、都是化学实验常用药品的替代品。而吸管、玻璃杯、注射器、筷子等都是化学实验仪器替代品,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完成可能的化学实验,如“排水法收集气体”“制无壳鸡蛋”等,可以帮助同学们对知识的巩固、理解及应用,也锻炼实验操作技能。

三、 学会思考实验

会“看”,会“做”还得会“想”,这才是完整的实验。观察只能了解事物的现象,这种认识是肤浅的、不深刻的,由现象到本质的结论,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完成。研究实验,启发思维,进一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提高同学们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

1. 学会逆向思考。

学会逆向思考,特别是在试验操作中,当我们知道了改怎么做,那么还应该思考一下,如果不这么做又会怎样呢?胶头滴管不能横放倒放,试剂瓶盖取下后应倒放,燃着的酒精灯中不能添加酒精……如果违反了操作有如何呢?

2. 学会思考试验中的异常现象。

中学化学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多数异常现象大多是在化学课堂上即时出现的,其内容的实质与相应的中学化学知识有关,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有利于对相关化学知识的巩固。如在研究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在相同条件下,金属镁、铝、铁与酸反应,反应现象开始时铝反应最慢,此现象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违背。针对此异常,通过认真思考,联系金属铝的相关知识,不难找出由于铝表面致密氧化膜的自我保护作用。在对实验现象的思考过程中,对于金属铝的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3. 学会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