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道路与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道路与景观设计

篇1

【关键词】景观设计;城市道路;高速公路

景观设计是实现公路与环境和谐统一的重要手段,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日益重要。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1-6]和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对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原则及内容进行归纳分析,以便为工程设计及实施提供参考。

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1.1 设计原则

(1)适应城市道路的性质以及使用功能 在城市路网设计时必须考虑城市布局方式、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水利水文特性及交通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性质以及使用功能的道路会组成不同的城市路网结构。由于不同的道路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及目的,因此,在进行不同类型道路设计时具有不同的景观元素要求,道路两侧的建筑、绿地、小品设计以及道路自身设计都必须满足不同道路的功能特点。

(2)以人为本 必须考虑驾驶员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的影响,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道路上的人流、车流都是在动态过程中观赏街景,因此会出现不同的行为规律以及视觉感受,设计中要非常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

(3)考虑综合效应 不仅需要协调统一不同景观元素组成的街景效果,还必须考虑将道路与自然景观、历史文物以及城市建筑物有机地统一起来,以整体性的设计理念进行城市的道路,将道路与环境作为一体化进行设计,创造附有城市文化特色同时又具有时代感的城市道路环境。

(4)可持续发展与个性化原则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协调发展。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要注重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着重恢复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将以硬质景观形态存在的城市道路充分融入自然,提高二者的协调性。城市道路的个性化设计是指突出城市自身的文化等形象特性,使得城市道路与城市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地形以及气候相适应,突出城市的个性化特点。

1.2 设计内容

(1)道路线性设计 道路的平、纵、横组合设计对后期交通的畅通及安全的影响最大。优美的道路空间线形应是:具有协调的平、纵、横组合设计,公路线性平顺流畅,并能提供舒适、安全的驾驶条件。

(2)路面的设计 路面是指供行人与车辆通行的行为场所,更是是道路景观的基调。不同的路面形式会给路面上的行人带来不同的身体知觉。在道路使用者行为过程中,路面给他们提供的感觉最为全面。

(3)街景的设计 目前,大部分的城市街道景观主要由沿街建筑物构成,基本不存在仅由道路设施来形成的情况,这就说明建筑景观在街道景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道路绿化设计 合理的绿化设计能够调节驾驶员和行人的心态,缓解紧张的驾驶状态,消除视觉疲劳,提高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

(5)节点设计 在城市街道网络中,我们选择道路交叉点、桥梁、车站广场、停车场、地下通道出入口、隧道、人行天桥以及路旁生活广场等特殊地点作为节点,主要是因为这些地点在街道网络划分中具有像标点符号那样的效果,具有形成街道景观的重要作用。

2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2.1 设计原则

(1)功能性原则 公路的首要任务是为车辆的行驶提供条件,因此,进行公路景观设计时,必须首先考虑公路的使用功能性原则。必须充分考虑公路自身的特点,同时必须以满足公路的交通功能为公路设计的首要宗旨。

(2)自然优先原则 在进行公路设计时,必须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达到尊重、正视、保护、恢复并改善自然的目的。同时,必须考虑自然景观资源。

(3)可持续性原则 对于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并具有整体性的公路景观,进行多层次设计,使整个道路系统的结构、布局和比例与不同地区的自然特性及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努力创造一个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的协调统一以及同步发展的良好环境。

(4)地域性原则 高速公路的修建必定经过广袤的地区,不同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审美观念、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所以进行高速公路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地域性原则,统筹规划、实事求是、分段设计、因地制宜、景观协调并注重个性化设计。

(5)综合性原则 在进行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多学科的专业队伍协同合作共同努力,主要包括道路工作者、景观规划者、景观建筑师、园艺师、地质工作者、生态学者等;要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要在考虑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同时也不能忽略社会经济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地进行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提高道路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实用性。

2.2 设计内容

(1)线形设计 将美学应用于公路设计中能够有效提高公路的线形设计质量,恢复甚至改善公路及其周围环境,保障交通安全和为驾驶员、乘客提供舒适的动态景观环境,完善对原来自然景观的平衡和谐,点缀和丰富道路两侧的自然景观是非常关键的,不同的地形情况伴有不同的公路线形组合形式。

(2)路基设计 在高填深挖路段,路基设计应由单纯“戴帽子”,提升为综合设计,寻求合理的断面形式,采取分离式路基、分台式路基、叠合式路基、半桥半路、桥遂等方案,首先力求避免或减少深路堑高边坡及高路堤工点。

(3)桥梁设计 山区大型公路桥梁的桥位、桥型以及结构形式的选取,应与路线方案、隧道方案综合考虑,做好环境保护设计和总体设计。山区地形景观体量都很大,而桥梁工程大多是高墩大跨且位于曲线上,故桥梁的结构尺寸可适当增大,以便获得较大的刚度,同时对景观影响极小。

(4)隧道设计 隧道洞门是隧道唯一的外露部分,协调统一地设计好隧道洞门与周围自然景观是隧道景观设计的重点。按照“整体协调性和自然性原则”,高速公路隧道洞门设计不应强调人工化,不提倡宏大、雄伟、醒目,应淡化洞口处理,提倡简洁、隐蔽、自然。

(5)交叉工程及服务区设计 现代互通式立交设计强调“以人为本,以车为本”,不但要满通需求,还必须给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的运行环境,追求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并不是脱离环境而孤立地设计某一景观元素,必须根据互通式立交的区域空间基本特征,综合考虑立交功能要求、安全要求、立交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等因素,通过方案选型、桥梁造型和路基工程,形成连续、自然的视觉空间,通过必要的美化、绿化,将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统一,重点应针对互通式立交总体造型与线面结合的空间造型进行分析探究及精细设计。

(6)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交通安全设施成为影响高速公路路容和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应注意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交通标志应注意标志牌和立柱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尽可能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来制作护栏和标线,减少其单调乏味的外观对景观的影响。由于护栏对提升高速公路景观没有任何作用,因此在部分挖方路段,可以利用其他工程措施来代替护栏。

3 结语

道路景观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由于其追求原则不同以及所需要设计的主体内容不同,所选择的方式也因此有所偏差。但总体上应该保证行人与车辆正常通行,保证通行安全的前提下满足行驶的舒适愉悦,因地适宜,经济实用。

参考文献

[1] 熊广忠. 论道路美学[M].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2009, 8: 47-49.

[2] 韩相春.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M].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5

[3] 邵艺超.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J]. 江苏交通, 2003, 7: 33-36.

[4] 徐航.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探[D].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篇2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0.前言

城市道路建立了城市的交通系统,因为不一样的时间和不一样的城市,道路规划布局是不同的,所以形成了各城市间的环境也不同。城市道路绿地不仅仅反映的是城市发展而且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生产习惯、文化水平及道德等等。城市道路绿地不仅可以给民众提供舒适的环境,而且也给城市交通和社会经济带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创建城市的需要。所以,展开城市道路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的详细探讨对现代化城市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设计分析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该着重剖析本座城市道路绿化,深入挖掘本城市的地方特色、景观现状、发展方向等,设计过程有以下几个主要要点:

1.1设计原则

(1)保证道路安全;(2)以人为本;(3)结合本城市环境和历史现状;(4)与沿线建筑物、绿化等协调统一。

1.2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

1.2.1整齐式林荫行道树设计

可以根据200m~300m的距离作为一个单元,道路的行道树可以用8~12棵的法桐或香樟为一个单元断开一个序列,并采用穿插式绿篱,这样的设置可以使人产生纵深感,但实施时要考虑以经济性和生态美为主要原则。

1.2.2道树绿带设计

现代道路旁的植物多以乔、灌、草混交,很大的提高了环境质量。不过要值得注意的是比较窄的道路两旁不宜配植绿灌木或小乔木,因为高空树的遮蔽会导致尾气不易散开而导致污染。在道路与墙之间,采用线性种植,根据人的视觉,以道路、高大植物、路灯组合成规则块状配置,运用斜线产生的角和面,会带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纵深感。

1.2.3人行道绿带设计

绿带的宽度不同,所以植物配置也有所不同。绿宽带通常会以绿色为背景,前面配置花卉及草坪在最外面用绿篱分开,这种做的目的是防止行人践踏花卉及草坪。所以,在设计景观时,要设计出不同规模流线型的绿篱、摸纹以及修剪成长方体的乔木等。

1.2.4中央隔离带设计

中央隔离带是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车速较快,所以设计要简洁,要避免容易造成驾驶员视觉疲劳的影响因素,要采用距离和花灌木组合到一定高度这样能起到遮挡眩光的作用。由于绿带的宽窄度是不同的,窄的绿带上要种上草皮等,宽度越宽,绿带上配植的形式也就不同,例如规则式、自然式等。通常规则式最简单的配置是相等距离的乔木,或者配置草坪等植物,而自然式植物配置则是很丰富的,常常利用植物的不同特点来配植不同的景观,使其让四季有景,适用于变化城市的景观要求。

2.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2.1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是城市绿化主要考虑的因素。在街道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是以各种植物组成的自然群落为绿化单元,构建一个规则式的景观序列。

2.1.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的绿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遮荫、美化街景都是必要的选择,选择乔木的品种时则要从下列几个方面考虑:能够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且株形较整齐;生命力顽强,不需要花精力管理,无特殊气味;适合本地域生长,芽发的较早,叶子落的较晚;树木的枝叶要茂密,枝点要高;适宜移植且有易于成活;能够抵抗外界的污染;寿命较长且生长速度较快。

2.1.2灌木的选择

灌木通常可种植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同时能够起到遮挡视线,减弱噪音等作用,选择时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枝木强壮,开花周期长,花多而较多外露,不能使蘖枝过盛影响交通;(2)植株没有或有一点点的刺,叶色随着季节而改变,比较耐修剪,人工在一定的年限中可以控制树形,比较容易管理,容易繁殖,能够抵抗灰尘和辐射。

另外,在选择地被植物时要考虑到本地域内的气候、土壤、温度和湿度等重要自然因素,此外,有很多种的低矮花灌木也可以作地被植物使用。草本花卉的选择通常以宿根花卉为主,并与乔、灌、草合理配置,一、二年生的草本花卉则只能放在重点的部位点缀即可,切不可多用。

2.2景观小品的配置

城市道路中绿地通常都是很窄小的,因对风土人情的表达依托的硬质景观要素予以呈现,其中最特别的是景观小品,是地域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往往在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1)雕塑、小品。雕塑主要指带观赏性的、有感染力的。也是反映地域内风土人情最直观贴切的表达方式。通常具有特色的人物雕塑、抽象的画作等,这都多是来自于生活,但是却比本身更具有欣赏性,能直接用作于人们对城市的认知与识别等。(2)景亭与花架。亭架可以使滨水绿地的景观更为丰富,但是只要能够稍稍的用心处理,则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造出独特且具有魅力的地域景观特色等特点。

2.2.1道路铺装的配置

城市道路以铺装为主,运用的题材具有广泛的内涵,如古典质朴的风格成为了最能体现地域特色的一种铺地方式。绿地景观中的硬质要素对城市地域以及文化的表达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地域文化不会是这样一些实体堆彻而成的,更不会是无中生有的标新立异。一切的景观要素或多或少的反映出了事实,只有带着文化标记的实体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情形,记录当地文化景观。因此要得到合理的处置后,才能够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真切而又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能够得以延续。

2.2.2功能性建筑设施的配置

休憩设施。城市道路中的园林和绿地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旁的休憩设施可以让人们停留享受绿地及大自然空间,休憩亭台所有东西的摆设及布局都是本地域内风土人情的重要展示舞台;照明灯柱。在城市道路中的照明灯柱除了可以用于照明的用处之外,更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造型,作为一个重要的要素给道路增添了可视别性。

2.2.3历史文化、地域风情的融合

每一个城市都是具有独特地域、特征地域和人文风情特色的,所以说园林景观必须结合本地域内的历史、人文、地域风俗等,按照景观的合理性设计布局,剔除一些陈旧的废物杂物,保留着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实体,从而让它们默默的见证城市的发展,并伴随着道路共同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3.结语

总而言之,美丽的城市环境,以及宜人的景观不仅仅蕴涵丰富的文化与艺术的融合,更是衡量现代化城市及精神文明水平的标志。所以,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在美学的基础上,同时也从生物多样性、形态、色彩搭配等等的方面注重植物季节变化和美学效果,来创造出赏心悦目的园林道路景观,从而来突出城市的地域特色与人文风情。 [科]

【参考文献】

[1]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19(7):63.

[2]王今琪.利用地域特色创造景观个性[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篇3

关键字:道路设计,道路环境,绿化

Abstract: the road is city ha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space environment, people on the city's most the most often feel directly from the street, so the road to the image of the city landscape form of great influence. As people on city environment quality requirement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s the city space part way, in addition to satisfying the function and the division of traffic in neighborhoods,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layout, provide public facilities outside, still should consider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 road design, the road environment greening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公路的景观设计

1、选线应全面考虑环境要素

公路选线、定线时,应注意路线及其结构物的所有设计要素,要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土石方的开采量要尽量做到最少,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如风景旅游点、温泉疗养区、文物保护区等。对生态景观空间(河流、小溪、森林、沼泽地)和视觉观空间(村落、集镇等建筑群体),要避免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果无法避免,也应在设计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公路里程较长,不能作为一个景观单元设计时,应将它划分成几个独立的路段,即建筑小区,使各小区既与公路整体风格互相呼应,又各自具有明显的特色。每个建筑小区内应有主导建筑,建筑小区的长度,应根据设计车速和公路的等级选定,一般与正常车速在3~5 分钟内所走的距离相一致。在景观设计时对公路沿线主体建筑风格、路线要素的尺寸、主要转弯点的位置以及景观的装饰和绿化栽植的充实,都应在野外测量工作之前拟定,并将其记入测量工作任务单上。同时,要根据地形图,航测照片,技术、经济评估资料及实地踏勘资料,定出建筑小区的理想界限和所要设计的内容。在进行勘测工作时,应明确每个建筑小区和路线各要素的风格。每个建筑小区应有总的背景(可利用绿化方法建立)和主导建筑。如果在设计中拟将公路沿线的乔木保留下来作为主导建筑,应该编制保留树木的明细表。

初步设计阶段应全面考虑路线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占地面积(其中包括农业、林业和疗养区的使用面);路线线形和横断面造型,同时应考虑施工中包括侧向取土坑、垃圾和废料堆场以及水工结构物等景观造型措施要相互协调,并注意保护沿线的自然风貌,花草种植和其它协调措施的创造出应符合通视、导向、协调和绿化四项景观基本要求。

2、路线空间造型

公路线形是由平、竖曲线与平、纵面上的直线和缓和曲线及圆形曲线组成,即所谓三维空间曲线。随着高速公路的出现,司机对距离远近的判断,很少用几米或几公里作为尺度进行判断,所以路线造型设计,不仅要有宽度、高度和长度等几何要素,还要有时间要素。譬如在确定公路直线段长短的界限时,必须考虑时间和车速的关系。因为汽车司机在高速行驶中,随着时间的消逝,视线从近视点转到远视点,从在路上注视转移到了望路外风景,这种转移,会影响司机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同样道理,由于车速高,瞬时变化太多,容易使司机产生判断错误,这样,在路线设计时,如果直线段过长或直线段过短,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为汽车司机一般是在距路面只有1m 左右的驾驶室看公路的,同时司机要连续不断地变换着行驶方向,所以司机很少去察看较远距离以外的路况,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在路线空间造型时,应考虑公路线形的顺畅、连续和可预知性。

公路设计者将曲线引入公路路线造型,最初是从地形和工程上的要求来考虑的,例如考虑土石方量、路线长度和造价等,而很少从美学、舒适和安全等因素来考虑。近年来,由于高速公路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人们才意识到用美学原理设计和铺设路线的重要性。如直线与曲线的组合,可以克服单调、呆板引起的疲劳和注意力的不集中。所以给司机和游客提供引入入胜的景物,创造令人满意外观优美的线形是很重要的,这不仅能使司机保持警觉和兴奋,而且也使游客心旷神怡,得到美的享受。为此,设计者一定要注意开拓路外景观,尽量利用路前、路旁有趣而多样的景致,并有计划地提供一些视轴、视点和诱导视线的景物。

3、交叉口造型

任何情况下,交叉口造型都不能影响交叉口的明显性。但是,如果交叉口布置合理并适当绿化,反而可以提高对交叉口的识别能力。为节约用地和获得良好的地面结构造型效果,优化交叉口(包括匝道、升坡和匝道内的面积)的造型对创造交叉口视觉景观意义重大。

4、结构物景观造型

造型的主要对象为挡土墙、防噪声设施、桥梁等,在设计时应仔细考虑其造型要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比如一座设计较好的桥梁,不仅要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外形和比例,而且要有新颖、优美的格式,简洁明、朴素大方的线条,强度牢固、基础稳定的结构并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风土气息。同时在保证桥梁实用和自身美的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与路线及其他结构物的造型充分协调。

5、服务性设施造型

沿线服务性设施,大多是商业性的建筑物,如餐馆、旅店、购物场所、加油站、汽车修理店收费站和交通控制中心等。这些建筑物的造型设计不仅在结构尺寸、形状、色彩上要考虑对称均衡、协调和和谐,而且与路线结构物之间,彼此都要前后呼应,整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路旁交通标志牌,如果布置不当最容易引起视觉污染。因此,它们的形状、大小、高矮以及色彩等,即要鲜明醒目、振奋活跃,又要和谐不刺眼。

二、公路绿化设计

由于高速公路大规模的施工已经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根本的破坏,所以在绿化设计时应考虑怎样设计才能通过人工手段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环境。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要进行研究,不但要形成公路绿化模式,还要研究周围的生态环境。在设计前,应充分了解所在地区的地理状况、地质条件、气象、水文、植被;也要对环境景观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是否有山地景观、田园风光、沼泽风光、水域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等。

1、中央分隔带。其主要目的是按不同的行驶方向分隔车道,防止车灯眩光干扰,减轻对开车辆接近时司机心理上的危险感,或因行车而引起的精神疲劳;另外,还有引导视线和改善景观的作用。中央分隔带的设计一般以常绿灌木的规则式整形设计为主,有时配合落叶花灌木的自由式设计,地表一般用矮草覆盖。在增强交通功能并能够持久稳定方面,主要通过常绿灌木实现,选择时应重点考虑耐尾气污染、生长健壮、慢生、耐修剪的灌木。

2、边坡的种植设计。除应达到景观美化效果外,还应与工程防护相结合,起到固坡、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对于较矮的土质边坡,可结合路基栽植低矮的花灌木、种植草坪或栽植匍匐类植物。根据黑龙江省冬季雪大的特点,边坡栽植花灌木间距以5―6米为宜,防止路面积雪。较高的土质边坡可用三维网种植草坪。对于石质边坡,可用地锦类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挖方边坡一般在坡角和第一级平台砌种植池,栽植攀缘植物、花灌木及垂挂植物。

3、公路两侧的绿化。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栽植花灌木,在树木光影不影响行车的情况下,可采用乔灌结合,形成垂直方向上郁闭的植物景观,空间围合较好,绿量大,改善生态环境效果好,这种形式应为主要设计方式。具体的工程项目,应根据沿线的环境特点进行设计,如路两侧有自然的山林景观、田园景观、湿地景观、水体景观等,可在适当的路段栽植低矮的灌木,视线相对通透,使司乘人员能够领略上述自然风光,使公路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4、服务区的绿化。以庭院绿化形式为主,形式开敞,以现代形式结合局部自然式栽植。可采用线条流畅、舒缓的剪形绿篱突出时代气息,局部的自然式植物配置便于服务区的人们近观品味。

5、互通区绿化。在互通区大环的中心地段,在不影响视距的范围内,设计稳定的树群,可常绿与落叶树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搭配,既增加绿量,又形成良好的自然群落景观,自然而壮阔,同时可减少人工抚育管理。

篇4

关键词: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ere endlessly emerges the various schemes of road landscape design of modern urban.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combining with years work practice, simply treatise the road landscape virescence design of modern city, which offers only for reference for the personnel engaged in the related field.

Keywords: road;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 U41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作用

篇5

1.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与施工应关注的原则

1.1 安全性原则

确保行车安全是首要的原则,从安全驾驶、美化、环境保护三大要求出发,确定绿地栽植的形式与规模,为驾乘人员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

1.2 生态优先原则

注重场地自然环境条件特征,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基地的景观底色,以乡土乔木为主体,多层次布置相结合,以最大绿视率和绿量,把道路绿地打造成不断向中心城输送新鲜空气的绿肺。同时充分考虑绿地的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形成季相景观序列空间。

1.3 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原则

景观道路再生设计必须为驾乘人员提供优美而良好植物景观效果空间。在科学合理布置的基础上,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亲近感。

1.4 地方性原则

把握地段特征,体现基地精神,构筑具地方特色和基地感的空间景观。同时注重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以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长兴深厚的历史文脉与建设成就。

1.5 可持续发展原则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重视植物的多样性,构建丰富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使绿地群落环境不断发展。同时多选择抗污染、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多种优点的植物树种,以减轻后期道路绿化的养护成本。

2.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的应关注的功能

2.1 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交通安全防护、环境保护、景观优美为目标,整体要求简洁、明快,并通过现状香樟的利用、乔灌草结合以及色彩搭配,达到“浓荫覆盖、四季交换”的绿意盎然的景象,为行人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视觉和绿色游憩空间。

2.2 设计理念

以自然生态型绿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设计,以营造一个道路、建筑、城市以及人类生活和谐共处的环境,因此设计时应该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

以高大、浓郁、常青、多彩、群落化为设计思路,注重常绿与落叶树种、速生与中慢生树种、绿叶与观花树种相结合,形成以速生落叶乔木为主、树冠形态各异、林冠线起伏错落有致的生态背景林带,以中生的常绿乔木、亚乔木和花冠木搭配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中景林带,以花色和叶色鲜艳的中、小灌木为前景,结合柔线飘带状色块及草坪,形成多层次的道路景观开敞空间。

2.3 设计构思

2.3.1尊重场地的原真性,严格保障沿线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场地内保留的珍稀繁密的成年香樟及池塘、水系,强化道路原场地记忆感,使原场地的文化脉络在新建的道路空间中得以延续。颀秀的香樟树将成为该路段绿化隔离带中最主要的植物。

2.3.2 以自由曲线为构图中心结合直线型构图形式布局,以乔木为基调、亚乔木和花灌木为骨干,地被植物为陪衬形成层次错落有致、具有最佳生态和环保功能的植物景观效果。

根据本地实际,植物选择多选用芳香类植物广玉兰、白玉兰、桂花、腊梅、丁香、含笑、茶花、栀子花、月季等,与现状香樟一起共同构建芳香型植物群落,为行人提供一个健康、美丽、生态的自然道路空间。

2.3.3道路沿线为噪音、废气、污染源积聚之地,绿化种植设计和树种选择以抗环境污染、适地适生和形成优美的植物景观为设计目标,建成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生物多样性的多种人工植物群落,提高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要考虑绿化对视线的引导、道路线形的预告、眩光的遮挡等功能性要求。

4.设计施工总体思路和要求

4.1 总体定位: 以“绿树浓荫”为主题,承担着生态防护绿廊、视觉走廊等各项功能,激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条芳香型生态景观大道。

4.2 具体设计和施工原则:设计通过利用、遮挡、借景、造景四种不同的景观处理手法,丰富道路沿线的景观效果。

①利用:充分利用现状原有香樟,对缺株区段尽量补齐、改道区段移栽,增加落叶色叶植物及耐阴地被。

②遮挡:对沿线效果较差、影响道路景观的建筑、围墙、农田等区域以植物进行遮挡。

③借景:将沿线河流、池塘及部分观赏性较佳的农田、农舍等自然风光引入,使其融入道路的整体景观中。

④造景:对沿线两侧可利用的绿地空间,以人工植物造景的手法营造自然景观。

5.工程实例

5.1 概况: 湖州市长兴县龙山新区明珠北路延伸线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南起合溪新港,北至夹浦新街,全长约6.94公里。全线以与经三路岔口为界,分为南北两段。绿地总面积约17.002公顷。其中中央隔离带长约4340米,宽4米(局部路段拓宽至11米),面积约2.257公顷;两侧人行道绿带总长约12030米(两侧),分2.5米、4米两种宽度形式,面积约3.3公顷;路段两侧绿地总长约11980米(两侧),宽约8-10米,总面积约11.445公顷。

5.2 道路沿线现状及周边情况:道路沿线以湿地、池塘、农田为主,有部分农居、厂区等分布道路两侧,沿线两侧用地在湿地、池塘、农田等路段与道路形成1-2.5米落差。区域内河流、池塘水质较好,有多条河流和道路相交,可作为绿地养护用水与亲水性绿化景观节点。

5.3 对具置保障功能实施的措施:

5.3.1 隔离带绿化:对分中央隔离带绿化、人行道绿带及侧分隔带绿化二种栽植类型,主要是为了改善原场地植物景观的单调感,强化地被植物的多层次布置,考虑不同花色、花期的观叶观花地被植物相间分层配置,现场合理调整不同植物的布局,营造香樟林立、鲜花四季常开的极具森林感的生态景观空间。中央隔离带绿化选用狭叶十大功劳、大花栀子、小海桐拼块间距50米交替栽植组成1.5米宽的水纹流线型色块,两侧配合南天竹、金丝梅、金山绣线菊、八仙花点缀与满铺的兰花三七、大花萱草、虎儿草,共同组成林下生态地被空间。保留的现状大香樟成为区域主景。

5.3.2 人行道绿带及侧分隔带绿化:应考虑绿带具体宽度,为行人提供安静、优美、蔽荫的环境,高层利用现状保留(或现状移栽)的香樟为主景,低层采用直线型构图,内侧面向人行区域以杜鹃、红花继木间距30米交替栽植,外侧面向车行道区以红叶石楠、大花栀子间距60米交替栽植,中间区域以间距20米夹种棣棠、南天竹、八仙花,形成丰富的林下空间。

5.3.3 通岛绿化:位于环丁线叉口,以营造花海迎宾氛围为目标,以现状保留(或移栽)的大香樟为植物景观特色,配合底层飘带状构图的植物色块及四季草花,结合景石、红枫、樱花的适当点缀,形成道路景观亮点。

5.3.4 道路两侧绿化:分农田风貌区、水系池塘区、集镇厂区、集镇民居区四种栽植类型,总面积约11.445公顷。

5.3.5 视线遮挡路段:沿线大部分路段考虑纵向的立体轮廓线与空间变换,植物配置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体现多单元、多层次、多景观的生态型植物群落,营造“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景色。

以青桐、女贞、马褂木为背景,以广玉兰、银杏、黄山栾树、杜英、夹竹桃、花石榴、桂花、茶花为中景,以樱花、丁香、红梅、垂丝海棠、紫薇、紫荆、重瓣木槿为中前景,以金山绣线菊、红花继木、狭叶十大功劳、小叶栀子、金森女贞、八仙花、南天竹、锦带花、棣棠、美女樱、大花萱草为前景,草坪选用马尼拉。

5.3.6 视线通透路段:对沿线部分自然风光较佳的农田、农舍等路段,植物配置分高低二个层次布置,高层背景林布置沿用视线遮挡路段的布置形式,低层选用耐阴观花、常绿地被植物,构成丰富的林下植物景观,中层植物空缺,以确保视线的通透性。

5.3.7 水系池塘区路段:以现状水系作为设计的背景,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艳的乔灌木装饰绿地空间,同时注意林冠线的起伏与透景空隙的开辟,形成曲致开合的亲水岸线和水泽空间,将远处农田、村庄与近处的水景共同纳入道路景观。为增加绿地情趣,部分路段落差较大区域建议设置二级驳岸,栽植水生植物,将绿地自然过渡到水面。

高层乔木选用垂柳、水杉及孤赏大树朴树、柿树、香泡、榆树等;中层选用樱花、桃花、木芙蓉、茶花、桂花、红枫、含笑等,地被植物结合孤赏大树成片布置;水生植物以慈姑、千屈菜、湿生美人蕉、黄菖蒲为主,点缀布置再力花、旱伞草等。

5.3.8 集镇厂区路段:由于该区域位于人流相对集中的集镇及其周边区域,选用春季繁花植物白玉兰、樱花为植物景观特色,采用乔木、灌木、球类、地被进行多层次配置,增加栽植密度,营造绿色屏障。

选用广玉兰、白玉兰、珊瑚绿篱为背景,桂花、樱花为中景,大花栀子、红叶石楠、金森女贞、无刺枸骨球为前景,各景观层具有较大的色调与色度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增加绿地进深感。

5.3.9 集镇民居区路段:结合现状民房店面要求,对沿线场地空间作硬化处理,同时考虑到道路空间景观要求,设置树池,栽植孤赏树银杏,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6.种植施工与质量管理

应严格根据现行的规范与规程组织施工,主要依据《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34)和《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球根花卉种球》(CJ/T135),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布的有关文件,作为指导施工的行为准则。

实施方案,根据总工期和季节性施工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具体的施工方案,组织苗木的采购供应,在隔离带内主调树种为原场地成年大香樟,两侧绿带区域树种配置体现道路绿地生态意境,以乡土乔木为主体和最佳景观效果出发,做到树冠线、林缘线错落有致,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季相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科学地制定树种规划,突显地带性植被特征,促使植物景观稳定与和谐可持续发展。遵循统一与变化相结合的原则,选择常绿树种为基调,与多种辅调树种组合,形成一个既统一又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观效果。注重植物的四季景观效果,同时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以乡土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科学、合理确定园林植物配植的技术经济指标。

7.结语

篇6

关键词:道路景观 城市道路 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一方面展示城市风貌,另一方面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视觉、感觉场所,是城市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者,也是城市发展历程的忠实记录者,它总是及时、直观的反映着城市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水平以及城市的特色,代表了城市的形象。因此,如何对城市道路景观进行设计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1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概念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是指从美学观点出发,在满通功能的同时,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的美观、路用者的舒适性,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让使用者(驾驶员、乘客以及行人) 感觉安全、舒适、和谐所进行的设计。它是涉及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建筑及空间设计、道路美学、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等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2城市道路的景观构成要素

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道路本体、道路的植栽(行道树、灌木、树池) 、道路交通设施,沿街的建筑物(商业、办公楼,住宅等) 、结点(广场、公园、小品等) ,远景中的自然要素(山岳、海、湖泊、森林等) 和人工要素(塔、城墙、高楼等) 以及人的活

动(步行者、自行车、汽车等) ,地下部分的交通设施、商业设施、能源、通信设施、排水设施,还有变动因素:季节、气候、时间,将这些因素都融入和考虑在设计中,可增加道路景观的个性化和城市特色。

上述的“道路”和“沿街”两部分是城市道路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而“远景”、“人的活动”、“地下部分”、“变动因素”等几项,是仅次于道路和沿街两项的重要构成要素。

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城市道路的景观,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城市环境,而且还关系到投资环境建设等问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突飞猛进,国内的城市道路景观,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但总体来说,不论是使用者还是管理者,对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考虑不周、不完善,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3.1道路景观设计形式过于简单,缺乏特色、创新与活力。城市街道建设在空间上、两侧建筑的色彩、材料及形式等方面缺乏可识别性。设计缺乏整体性。风格不统一,设计思想模糊不清,景观比较凌乱,反映不出时代气息。

3.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

3.3单纯注重交通功能的实现,道路附属设施不够健全,缺乏例如交通标志、人行天桥、道路地下通道、行人公厕、道路路名及路向标牌、城市交通地图展示牌、果壳箱、公话亭、特殊人群无障碍通道等能使道路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服务的设施。

3.4城市道路缺少足够的绿地面积。城市道路在规划建设时由于用地紧张,缺少路侧绿化带,不能为市民遮荫避日,营造绿色的环境气氛。另外,对城市道路绿化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交通挤占绿地的现象。道路绿化内容不丰富,缺乏可供行人休闲娱乐的场所。

3.5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如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木、灌木,结果使树木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收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

3.6在树种及草地花卉的配置上,只考虑一时的景观作用,而对季节性的景观变化和昼夜变化因素考虑甚少。

以上问题的存在有历史原因、观念原因、管理不严原因、立法不健全以及各专业学科间分离等,结果造成城市道路景观缺乏统一整体性。虽然如此,但城市建设尤其是“绿化城市”“美化家园”及“亮点工程”建设不会停止。特别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因为它为居民提供优美及公共的活动空间,它将会得到持续发展,并走上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健康发展道路。

4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4. 1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和功能相适应的原则不同性质和功能的道路会产生不同的路网,因此,

城市道路各具特色。另外,由于交通目的不同,对环境中的景观元素的要求也不同,周边建筑的风格、绿地、雕塑以及道路自身设计都必须符合不同道路的特点。

4. 2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

因为道路上的人流、车流都是在动态过程中观赏街景,又由于各自交通目的(上班、购物、旅游等) 和交通手段(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等) 不同,产生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征,应在设计中考虑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4. 3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原则

可持续发展表现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三方面统一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要尽量加强自然要素的运用,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让城市道路中的硬质景观融入自然并与自然共存。个性化设计指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突出城市自身的形象特性,并考虑时间变量因素,充分展现城市特色。

4. 4考虑综合效应和整体性原则

注重观赏与功能并重,将城市自然景色(地形、山峰、湖泊及绿地等) 、人文景观(古建筑、古桥梁、塔、传统的街巷等)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道路与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考虑,并作一体化设计,创造既有整体感又有时代感的城市环境[3 ] 。

5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步骤

道路景观设计的对象,分为道路部分和沿街部分两大类。

首先,在第一阶段中的景观主题确定和整体印象确立过程中,应将道路用地部分和沿街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其次,是设计道路基本类型和骨架的阶段。

再次,对交叉点、桥头等道路重要节点处进行探讨。

最后,植栽设计、路面设计、道路景观的修饰都是属于细部设计。但细部设计却对道路的整体印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7

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 生态道路新概念的提出引导着 城市道路建设的指导思想由过去以工程为主,转变为环保、绿化、美化,进而发展为生态保护为主。本文在分析城市道路设计特点和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化城市道路设计中应采用的新理念,旨在为今后广大道路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道路 设计 创新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1 城市道路的交通设计必须因地制宜

道路横断面型式

一般情况下,我国各个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主要有三大类道路交通体系,分别为交通主通道、区内部道路以及各个功能区干道,其中交通主通道的作用为连接市区的中去,并且辐射市区的外部环境。因此在选择道路的横断面时必须要考虑到当地的交通组成以及交通特性等因素,交通主通道的横断面型式应为四幅式断面或是双幅式断面,并且在道路两侧的外部要设置绿化带。而各个功能区域的内部道路的横断面型式应选择单幅式断面;各个功能区域的干道的横断面型式最好选择双幅式断面或是三幅式断面的型式。

控制交叉口形式及间距:道路交叉口是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对于新规划、新建设的路网,应根据道路等级控制好路口的间距,按道路交通功能使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2,快速路与主干路相交,主干路与次干路相交,次干路与支路相交,减少道路上交叉口的数量,有利于控制路口间距。同时避免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产生。

对于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应采用立体交叉,与主、次干道相交,一般采用分离式立交,或采用在主路外侧设置出入口的型式以实现道路转换;对于主干路与主干路、次干路相交的路口,除曾加左转专用车道外,在交通量较大、车速较快时,右转交通也很难汇入,且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建议选用进出口均增加车道数的渠化扩大路口型式;对于次干路与次干路、支路相交,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路口,不采用扩大路口处理的方式。

2交通分析问题

交通分析包括流量、流向、车辆组成、车速、周边路网等的系统考虑。道路等的定位、规模的确定都依赖于交通分析,如果仅给出个规划红线,而忽略了交通分析,就会出现新路修好了,拥堵随后又出现了,设计人员也成了头疼一头、脚痛医脚的工程医师。没有正确的交通分析,是很难做好与周边路网相协调的城市道路设计的。我国现在许多大中城市出现的拥堵现象很多与路网够协调有关,所以,充分重视交通分析是城市道路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区域的主干道和或快速路应选择6-8 个车道,主干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公交通行,因此应置于最外侧的车道,这样更便于停靠车辆,但是在路口转弯处,行驶的车辆是要穿越多个车道的,这对车辆的行驶安全以及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转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车道的宽度对于车辆的行驶速度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而当车道的宽度不大于3.5m 时,车辆的行驶速度就不会超过40km/h,车道越宽车辆的行驶速度就越快。

3城市道路的特色

在传统的道路设计理念中,长期以来一直以“以车为本”作为道路设计的指导方针。设计人员更多的考虑是如何使车辆能够快速地通过,尽量减少行人的干扰。“以车为本”的设计理念导致了单调的道路断面,冷漠的交通环境,剥夺了行人与车辆公平的道路使用权。所以,为了跟随时展的步伐,新时期新形势下城市道路应该有以下特色:

(1)城市道路应能反映城市特色

城市是特色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产物,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市民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这其中就包含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问题。因此,在道路规划设计中要结合历史、尊重自然并突出城市的特色,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塑造城市形象应利用好城市的自然和地形条件,这样既经济又可创造地方特色。

(2)城市道路应能反映功能特色

城市道路按其功能主要可以分为交通性道路、商业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等。城市交通性道路主要是满通要求,道路上车流量较高,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较大,一般适用于城市区域之间的较长距离的交通转移。城市商业性道路是指道路的两侧商业比较发达或拥有多处大型的购物和娱乐场所,商业性道路应给行人提供充足的步行空间和行人的安全,机动车道不应太多,城市景观性道路是指道路的沿线强调绿化景观和体现该城市的风貌,同时景观性道路路线应连接城市的多个景点。

4 现代化城市道路设计的新理念

随着我国对基础建设的重视以及资金的大量投入,我国的道路建设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用约三十四年的时间基本上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历程,基本上解决了交通的“温饱”问题。而在道路前期的建设中,由于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道路建设主要以速度和数量为主导,没有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视觉资源保护与利用等问题。因此,城市道路的设计应该更加人性化,这种人性化道路设计的新理念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基于安全性新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道路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同时也伴随着道路交通事故的不断上升,据相关部门统计,2010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直接财产损失9.3亿元;2011年,全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总体形势总体平稳。据统计,全国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同比下降4%。由 此可 知,预 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要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就应当将交通安全新理念引入到道路的设计中去。

安全性新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主要体现为以运行速度代替设计时速、注重路段的衔接和曲线组合、护栏、中央分割带和标志标线的合理设置、考虑车辆交会和临时停靠问题、为行人设计横穿通道以及为交通事故救援设计专用通道和相应设施等方面。

(2)基于舒适性新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给城市道路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可达性之外,安全、经济和舒适性指标在衡量城市道路质量方面变得更加重要,人们衡量城市道路的好与坏的标准,己经从过去的“宽阔平坦”变化到“畅、洁、适、美”。而以前在道路设计时,设计者主要注重的是道路力学方面的因素,在人的心理、生理方面考虑的比较少,现代的道路设计必须紧紧围绕人这个主体,在维护环境的同时,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用路者即驾驶员或乘客的需要。

一条设计良好的道路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符合力学特性,而尽量做到符合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要求,必要时应给驾驶员提供开阔的视野,利用最佳的景观特征引人胜,避免感觉上的单调,使其在驾驶过程中的紧张情绪最大可能地得到舒缓。影响行车舒适性的除驾驶员的心理、生理和视觉外,道路路面的平整度和道路路面的线性特征也是最主要的因素。

(3)基于景观新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

合理的道路景观设计应在满足公路安全、快速、舒适经济的使用功能的同时,遵循以因地制宜为前提,以环境保护为基础,以灵活、宽容和创作为理念,力求将道路建设与自然、人文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贯穿到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实现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道路路线及其结构物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平衡道路对自然风景的影响,使新建的道路能与原有景观融为一体,以便形成新的道路交通景观系统。道路景观设计主要包括路线空间设计、道路路基立面和断面设计、结构物景观设计、交叉口、中央分隔带、沿途服务性设施的设计等若干方面。

5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原有的道路设计理念及规范已渐渐跟不上时展的步伐,设计工作者也应有更新、更高的要求,在道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需融入新理念,将自然、人和路进行有机的结合,促进公路事业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市政道路;景观;设计

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概念

市政道路景观设计是一项涉及到城市规划、环境设计、道路美学、环境心理学等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它以美学观点为出发点,在确保道路交通各项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对道路的美观要求、行人的舒适性以及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进行充分的考虑与分析,以满足设计方案对于安全、舒适性、实用性等要素的要求。

2 现代城市市政道路景观的功能

对道路景观进行分析时,首先应从其功能人手,对于市政道路景观设计而言,其功能主要包括交通、城市景观以及环境等功能。在传统的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往往因过于注重道路的交通功能,而忽视了其景观功能。而景观的主要功能又包括生产功能、生态功能以及美学功能。生产功能主要是指物质的生产能力管理,对于不同的道路景观而言,其物质生产能力的表现形式又有很大的区别,但其共同点都是能够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市政道路景观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对于生态环境平衡与稳定性的维持,具体表现在对于水土保持、降噪等作用的发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市政道路的美学功能而言,主要包括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美学功能2个方面。景观作为现阶段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附属部分,能够有效实现城市道路功能的最优化,从而提高城市道路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3.1 性质与功能相适应的原则 性质与功能不同的道路所产生的路网也是不同的,因而现阶段的市政道路都有着其独有的特色。同时,因交通目的的不同,对于环境景观元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道路附属建筑、雕塑、绿地的风格及其设计特点而言,都必须符合、不同道路所具有的特点。

3.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市政道路景观的视觉与观赏效果都是在人流与车流的动态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并且因人们交通目的与交通手段的不同,所产生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征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3.3 可持续发展与个性化原则 在市政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3方面的要素进行综合的考虑与分析,并尽量加强对于自然要素的运用,从而让道路景观真正融入到自然景观中去。个性化设计原则是指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对城市自身的形象特点与文化进行协调分析,并加强对于城市个性化元素的应用,以充分展现出城市的特色。

3.4 综合效应与整体性原则 对于市政道路景观设计而言,应加强对于其观赏与功能的重视,努力将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元素有机组合在一起,从而将道路与环境作为一个综合的景观来考虑并进行一体化设计,以创造出具有整体感与时代感的城市人居环境。

4 现代城市市政道路与景观的相互作用

市政道路建设对景观所造成的影响存在着正反2个方面。一方面,一些不合理的施工填挖或道路桥梁的设计都会对道路自然景观造成很大的破坏;另一方面,优秀的设计与装饰方案不仅不会影响原来的道路景观,还会在原来景观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人工风景点。同样,道路景观对于道路所产生的影响也是相似的,合理的道路景观设计方案在给人们带来良好视觉感受的同时,会增加行车人员的安全感。同时,不合理的景观设计方案反而会增加行车人员的疲劳感,从而造成一定的交通隐患。总之,城市道路与景观之间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

5 景观要素分析

景观要素的构成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以及其它变动因素,将这些因素综合融入到道路景观设计方案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道路景观的个性化与城市特色。同时,不同的景观要素在道路的景观设计中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5.1 视觉分析 从视觉的角度进行分析,道路的空间线型、自然环境、附属建筑等应实现有机的结合与统一,从而满足人们视觉的连续性与设计因素的舒适性、安全性要求。同时,道路景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路线线形、几何尺寸变化、结构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等因素。

5.2 交通心理方面 从道路使用者的感官出发,在对道路的景观要素进行分析时,应对道路使用状况的通畅性、便利性等要素进行研究分析,使道路景观设计方案满足行人行走与行车的要求。景观设计方案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应满足使用者的出行要求,并将原来认为枯燥单一的出行转化为一种实际享受,以在地点的转移过程中实现对于街道风景的享受。影响交通心理的因素除了包括一些关键的线形因素外,还包括构造物的设置、路边绿化等因素。通过道路的绿化,可以有效丰富道路沿途景观,以增强道路与沿途景观的协调性,改善行车条件,缓解视觉疲劳,从而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同时,有效改善市政道路沿线环境。

5.3 文化氛围方面 因设计者审美观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对同一客体的设计方案也是不完全相同的。设计者对色彩、线形构造等因素的喜好,以及对文化认识的不同,都会对设计方案的关键结构产生决定性影响。对于道路景观设计的文化要素而言,主要包括色彩、造型、广告等因素。因部分城市在循序渐进的建设过程中已逐渐形成独特的城市风格,而道路的建设也应该与之相协调,如对于现代气息浓厚的城市而言,在景观色彩选择方面应该选择更加时尚、艳丽的颜色。而对于文化古城而言,则应侧重于对传统色彩元素的考虑。

6 现代城市市政道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城市道路景观的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通常要考虑对于视觉景观设计、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照明设计、道路公共设施设计等设计方案的选择。在此过程中,应遵循与道路结构设计相结合的原则,在道路的平面线形与横断面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到地形与地物的变化,在确保道路线性、绿化、边坡等具有较好连续性与视觉效果的同时,做到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融合与和谐统一,切忌将道路推平拉直,导致其视觉效果的单调乏味。

在道路附属建筑设施设计材料的选择方面,应根据地区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如对于炎热多雨的南方地区而言,应多使用吸水性强、表面较为粗糙的材料,以在雨季起到较好的防滑作用。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则应多选择一些吸水性差、表面粗糙且较为坚硬的材料,既满足防滑防冻的要求,又不易损坏。同时,应重视铺装材料与材质色彩的选择。对于市政道路沿线的立交桥、主梁以及栏杆进行造型设计时,应对梁型结构与颜色的选择进行仔细的考虑分析。对于一些挡墙、护坡等对道路景观影响较大的附属设施而言,应采用绿化种植进行遮蔽。

对于市政道路景观设计绿色植物的选择而言,应根据城市地域、土质、气候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对绿色植物的品种、大小、造型、布局、色彩、香味等进行充分的研究,以在景观上形成较好的层次及造型组合效果。因此,在市政道路景观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应充分结合道路景观风格、气候、地方特点等因素的不同,选择合理的绿色植物作为道路景观。

7 结语

篇9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植物配置

城市道路系统是各种功能的“骨架”,又是城市生活和生产的“命脉”,道路景观实质上决定了整个城市的门面形象,其影响相当深远。道路除供公共交通之外,还有很多方面的功能,不仅是市民的主要活动场所还是城市面貌展示的主要途径。人们对道路的要求,不仅要求交通方面,同时要求有良好的景观与之配合。在高密度的城市空间,通过作为基础建设的道路“绿色空间” 的创造, 不仅可丰富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内容和形式,更是城市整体赖以组织空间的有效方式。是建设城市园林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以植物为主的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价值与潜力

道路园林景观是城市的“窗口,一些主要的交通线都会成为关键的意象特征,随着城市化进程,植物在生态、城市意象构成等方面的重要性目益凸现, 园林植物成为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如联邦大道(美)就是以树木繁茂的植物景观著称[1]。植物景观不但有美化城市的作用,还能通过不同的栽植形式与造景手法,组织调配道路园林空间序列,影响空间感受。通过在规划上确保城市道路园林用地的同时。结合道路交通与周边环境,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运用合理的配植方式与造景手法,提升道路绿化覆盖率,以植物造景为组织空间的主要手段,提倡以植物为主的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理念,是提升城市道路园林建设综合质量的关键。

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占城市总面积的相当比重,随道路扩展引发的空气、噪声污染等已成为城市公害。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主要以大量的开放式公园、公共绿地,起着改善城市生态,调节城区气候的作用。而在我国,如上海,由于历史原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没有保留足够的绿地,人口密度高,空间开敞性差,只有结合城市道路,综合运用植物造景手法, 通过建设以植物为主的道路园林景观,调配道路空间感,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城市生态及人居环境。此外,道路园林亦是城市园林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与其自然生态系统问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主要“交通廊道”,如条条绿色项链。形成无数个绿色屏障,围护着整个城市刚。

二、道路园林景观设计

1.深圳松福路全线划分为4个路段:

1.1福海大道段

福海大道是松福路的起点,在靠近起点位置的道路中央绿化带上,布置具有中国元素的“五福”小品。“福”字构图如一架马车,成迎驾之势,既呼应松福路路名,又表达欢迎之意。以此段中间绿化带为16m宽,骨干树种采取轮生乔木,如:小叶榄仁,尖叶杜英,美丽异木棉等等枝条舒展、轻盈向上的树形。根据沿线用地情况,道路两侧属于工业用地范围的,采取绿色为主的乔木;属于商业、居住用地范围的采取红花点缀的乔木。凤塘大道路口周边用地为工厂用地及生活区。节点铺装平面设计成“田”字型格局,并通过廊架、种植池、景墙小品的结合,营造人性化的休憩空间。

1.2南环路节点

在靠近路口的中间绿化带上,从“福”字中提出“口、田”字进行灌木花坛构图,表达对宝安区“田园”的回忆,对“幸福”的追求。南环路路口节点以乔木为背景,在人行道外侧布置组合廊架、景墙、特色座凳等,为行人及周边人群提供绿荫休闲空间,提升路口形象。

1.3迎宾路段(图1)

迎宾路段周边集中为商铺及住宅用地,人流量较大,因此布置小游园。迎宾路口作为通往“海上田园风光” 旅游景区的主要道路的节点,布置多层退台花池,种植时花,形成迎宾氛围。考虑行人的休息和内外空间的互动,即设计有方便通过的小径广场,又设计大量的特色长条座凳及组合休息廊架,提供大量的优美的休憩活动空间。

图1迎宾路及游园图

1.4北环路路口

北环路路口的地面铺装进行条形对比、而带状灌木结合环形图案,这样的组合形成了具有时代动感的路口节点空间。路口处的田字灌木花坛也保证了路口行车视线的安全,与中央绿化带中自然的复层植物景观形成对比,形成具有韵律和节奏感的绿化景观。

2、设计立意与手法

通过以植物为主的道路园林布局,组织调配道路交通与景观空间,提升道路绿化覆盖率,构筑一条融功能、景观及城市文脉于一体的城市生态景观绿廊,营造一种人性化的绿色交通空间。

2.1 结合道路周边环境,发挥道路园林的交通组织功能,使人行道与园路等“合而为一”。 提升道路绿化率,以城市居民的行为规律为主要考虑,布置景观设施,拓展道路园林的日常休憩功能;

2.2 突出以植物组景为主的路口景观节点,以复排行道树为绿轴。以植物造景为组织空间的主要手段,以路段为区间划分,使呈现“起、承、转、合”的景观序列。

2.3 以软质与硬质景观的虚实搭配,体现自然活跃的生命力,以现代雕塑语言组合旧城民居符号,演绎城区历史文脉,组构城区道路意象。

景观与功能的统一

3.1植物选择与种植设计指导原则

种植设计应符合使用者的行为规律,保证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安全,兼顾道路园林的经济实用性,运用科学、艺术的植物配置,充分考虑城市土壤、气候、 养护管理水平等因素,形成优美的景观。种植设计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以乔、灌、地被结合,丰富两侧建筑群的轮廓线。

3.2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点、线、面式的城市道路园林组织形式

点:突出以植物组景为主的节点景观,形成各路口的节点性道路园林景观。如:南环路节点的组景。

线:以沿道路动线序列栽植的行道树作为道路园林景观的空间接合要素,贯穿不同路段区域主题,引导行进方向,形成道路园林景观的绿色轴线。

面:以路段为道路区域园林空间划分,结合周边环境,以不同的植物景观为组织空间的主要手段,营造道路区域主题植物景观空间。如:迎宾路段的林荫广场的活跃性空间;南环路段的自然、生态的人性化空间及古今文化的对应性空间。

4 城市道路园林植物景观的人文精神

在发挥植物对城市道路园林空间构成作用的同时,运用植物本身所具备的地域性特色及“人文内涵”,可使城市的地域性及人文意象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从而获得道路园林景观的“景外之境”。 营造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意境” 。

三、结束语

通过该项目的成功建设,对以植物为主的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充分体现出植物在生态、功能、城市意象构成等各方面的重要性。在城市道路周边建筑密度高,空间开敞性差,园林用地有限的情况下,结合道路交通与周边环境功能性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景观配置艺术手法组织调配,道路园林空间是拓展城市道路空间,提升道路园林景观质量的有效手段。

对深圳城市道路而言,科学而艺术的植物景观布局是协调城市道路周边环境,改善城市面貌的有力手段,植物本身所具备的生长特性及人文内涵,使城市的地域性及人文意象自然地表现出来,通过把每个路段的植物景观有意识地连成一个整体,就能开展以绿色为轴线的城市规模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在高密度

篇10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营造;静态特性;动态特性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11202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道路不但是城市景观的窗口,更是一个城市的主要脉络,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道路是将人、车、路、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对于道路的要求不但要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而且要求道路和周边的环境相互协调。道路景观一方面需要体现由水平和竖向等不同形态组合成的空间线条的连续性、协调性,满足动态情况下乘客和车的需求,另一方面道路沿线的景观需要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幅幅动态连续的画面,这些动态画面与道路、周围的自然风景和人工风景融为一体,形成优美、和谐的道路景观。

2道路景观的分类

按景观主体的活动方式来分类,道路景观可以分为静态景观(景观主体静止或慢行)和动态景观(景观主体快速行驶)两大类。

2.1道路的静态景观

道路的静态景观,在这类道路景观营造中,要求道路景观层次感强,可分段、分区域、多主题设计,实时调整景观的表现形式,满足静态视觉的要求。

静态景观是由景观实体之外的三维空间构成的,但人们往往只重视景观实体而忽略了由实体划分出来的空间,没有空间的外延、景观形态以及周围景物之间的联系,导致景观实体元素的无序堆砌,杂乱无章,造成人们视觉混乱,所以,在静态景观设计中要把握整个空间的结构,从整体出发,将道路的静态景观与周围景物结合起来,形成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的整体。

静态景观是相对于车速和人的速度而言,景观会随时间的转换而变化,形态、色彩、质感等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在景观营造过程中,要注意道路景观的视觉特性,可分段、分区域、多主题设计,尽可能地把景观的变化和道路本身的历史气息、文化特色等结合起来,使道路景观的内容变得丰富,让人们在缓缓行驶过程中细细品味其中所蕴含的美。

2.2道路的动态景观

道路的动态景观营造应满足司乘人员的视觉和心理两方面的要求,例如在车速很高的道路上,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越快,人的注意力就越集中,环境细部对司乘人员是毫无意义的,人能感受到的是大尺度的景物,如地形、道路自身的轮廓以及大片的植被,所以在道路景观营造中要避免分散注意力的东西,现如今很多此类道路中的景观过分注重形式美,重视景观效果,忽略了其本身的生态防护效果以及人们在车辆高速运动中的景观体验,形成“热岛效应”,造成过往司乘人员眼花缭乱,产生视觉疲劳和不良情绪。 所以在设计中要提倡“大尺度、大面积、大色块”的景观设计,力求整个设计沿线发展,整体协调统一。

2.2.1动态中人的视觉特性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司乘人员的视点也跟着一定的速度在运动,对景观的视觉感受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不同的道路环境中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根据人机工程学理论,人在街道上行走或在车辆中低速行驶时,眼睛所看到物体细节时的视觉角度为3°,在集中注意力观察物体时,人眼的舒适角度为18°,在特殊情况下,人们观察物体时只需转动眼球,一般眼睛容易转动的角度为30°,最大界限为60°,如果看不清楚,在身体不动情况下转动头部,视觉角度范围可扩大40°~120°。道路上行驶的乘客,随着速度逐渐提高,头部转动的可能性也逐渐变小,注意力集中在车道上, 眼睛所看到的范围也会越来越窄,注视点自然会逐渐变远。

只有在慢速的情况下司乘人员才能看到道路两旁的景物,车速越大,眼睛不容易注意到的范围就越大,当景物相对运动很快时,所呈现在人眼睛里的现象连续而且不清楚,一旦辨认不清就会一闪而过。根据有关研究, 人眼至少需要5s的注视时间才能获得景物的清晰印象,也就是说从开始注视景物到看清楚必须有一定时间。据此,5s的注视时间所获得景物印象的车速与距离关系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若公路干道车速为80~100 km/ h ,司乘人员辨认景物的距离为33.95~42.5 m。而普通的单向道路一般为三车道,宽度为9~11 m,顺行的车辆是无法看清道路两旁的景物的, 那些“大尺度、大面积、大色块”的景观才能满足动态中人们视觉的需要。

2.2.2动态景观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的景观营造中,动态景观的营造尤为重要,应满足司机和乘客运动感知的需要。由于道路上的车辆一般都会经历起步、提速、持速运行、减速、再提速、再持速运行这样一系列不断变化的运动,相应地,道路两旁的景观画面也经历着同样的运动和变化,所以设计人员进行景观营造时应充分考虑这种变化,区分具体情况下人的不同视觉感受。

如车速很高的道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速度越快,精力自然会越集中,行车速度由低到高,视野随之越来越小,人的眼睛对沿途景物的感知由清晰到模糊,这些变化都要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既要强调丰富多彩,又要避免分散注意力。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环境周围细节对司乘人员是毫无意义的,他们所能感受到的是大尺度的景物,如地形的大幅度变化,大片大片的植被等。沿线的标志应大并且显眼,要根据不同车速的道路来区别对待,不能采取一刀切式的设计,力求做到景观沿线发展,整体协调统一。相反对于车速较低的街道,情形就不相同。同样车速增加,司机的注意力的焦点会越来越远,这样道路的景观布置应满足司乘人员从足够远的前方观察道路和道路两旁的景观,并保证行车中刹车等操作,在景物的布设时,应强调视野范围内,建筑轮廓以及风格、景观小品、植被、地形细部特征清晰可见,丰富景观的层次,进而引发乘客的好奇心,增进行车中的愉快。

3道路景观营造的要求

3.1强调设计与地域特色相结合

传统的道路设计相对侧重于安全性、功能性、美观性,而对于道路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缺乏重视,特别是城市道路,不单单承担着作为交通连接的作用,而且还承担着许多社会功能,作为一个城市之间及城市内部的连接,它本身包含着建筑、人、环境、设施等内容。以往的道路景观营造往往侧重于绿化景观设计,而忽略了道路景观对于城市意象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态建设、人文环境越来越重视,相应在道路设计中更应该在满足道路的基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利用丰富空间轮廓、组合空间色彩等手法,充分展示道路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构建丰富、统一、协调的道路景观长廊。

3.2强调道路与沿线环境的整体感

景观的布置要以环境中的自然景观为主、人工景观为辅,二者应相互兼容。在设计中,应该尽一切可能保留沿线周边的自然景观,如地形、地貌、山水等景观要素,并使之成为公路景观的一部分。 同时道路作为环境中的一部分,应与沿线环境形成整体,既要赋有韵律感,又要有连续性,当要突出周边的环境时,道路绿化处理应该尽量使道路不引人注目,使其融入到环境之中,起到道路交通的作用;当要求突出道路存在并使其引人注目时,应采用强调的手法,通过景观设计使其成为区域景观的中心,并结合周边的环境物象,形成新的景观。

3.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随着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地发展,作为城市设计的一部分,道路景观营造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城市道路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正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多种解读城市景观的角度,已经无法把握眼前的变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创作的“画框中的艺术品”和政府部门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单纯地以城市规划去指导微观的项目建设,造成品质下降,不可长远。道路景观设计在彰显城市形象特征的同时,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使之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统一起来,尽量加强自然要素的运用,多采用本地的乡土植物,少人工雕琢,少华而不实,恢复和保持城市的生态环境,让城市的硬质景观与大自然相互融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结语

城市道路景观营造应遵循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从人们的实际体验出发, 运用科学手段,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人文历史来建设,合理地营造各种道路景观要素, 打造出一个符合生态良性循环、景观和谐的城市系统,这不仅仅是道路建设自身的需要,更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王浩.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