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范文

时间:2023-04-06 03:2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硕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硕士

篇1

B类考生为315分,单科(满分=100分)为42分,单科(满分>100分)为63分。

2016年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类国家线较2015年国家线总分下降5分。

2015年考研国家线(专业学位)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类专业总分A类为330分、B类为320分。具体对比见下图:

2016年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硕士考研国家线

篇2

【关键词】全球化;金融教育改革;专业硕士

全球化下高等教育水平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日益受到重视。金融危机后的挑战与机遇为我国金融教育改革提供了契机。长期以来扩招政策引发的教学难度增加、学生教育质量降低、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迫切要求金融教育实施改革。而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的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代表最新发展方向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金融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一)外部因素

目前我国金融教育改革面临的外部因素主要来源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与长期扩招政策带来的遗患。首先,发端于美国、蔓延至欧洲的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其突发性、冲击性、广泛性、破坏性到目前为止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全球化、网络化、工程化的金融业发展特征要求现行的金融学科教学制度、教材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其次,扩招以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制度和研究生培养方式提出了要求。扩招导致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师资紧张、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并且与社会需求发生冲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适应。因此,推进金融教学制度改革、特别是提倡专业教育化改革,改善金融业从业人员人力结构,已成为当前金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特别是我们需要培养应用型的金融学专业硕士人才来应对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内部因素

近几年来,金融教育改革存在内部问题。首先,课程设置过于细化。课程的设置往往比较偏重于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结构单一,选修课程选择面窄,开设的交叉学科和跨学科课程较少。其次,课程内容的滞后性。课程上存在着的知识陈旧现象将不利于学生接受各种新的信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开展一些富有原创意义的科学研究。再次,缺乏教学手段和方法。研究生教学方式仍然与本科教学大体相同,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研究生在课堂上基本是听讲和记笔记,很少有机会与教师在某些问题上进行深入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专业硕士教育的国际化比较

(一)美国专业硕士教育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世界上位于前列。其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严格的准入制度

在美国申请攻读专业学位的学生,不仅需要优秀的大学成绩、入学推荐表,还与研究型硕士一样,需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这种考试制度不仅注重考察考生各种学习和学术活动的参与情况,还注重考察考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应用能力及出众的个性品质。

2.职业导向的培养目标

美国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定位完全不同,硕士生注重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级应用人才,博士生侧重于培养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因此,美国高校始终坚持把直接满足社会、国家发展需要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的与范式。

3.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美国大学的教授普遍与社会、市场、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有在企业界、产业界工作的经历,他们了解社会的需求,能够把实践中的课题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锻炼学生对新知识的自我发现能力。同时,除了从事教学的专职教师外,在美国的很多高校还会聘请一些相应专业领域中从业经验丰富的在职高级管理者或者退休人员。

4.公正专业的质量监控

美国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中非常重视全员参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质量监控中来,对于质量监控的顺利开展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的监控中,美国高校尤其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被划入到市场竞争中,由教育界或者专门的职业部门自己组织鉴定机构进行评估,这样就避免了行政力量的干预,有效地监督和保障了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二)日本专业硕士教育

日本的专业硕士教育于1974年启动,在日本教育部制定的《大学院设置标准》中,硕士课程目标中加入了“培养高度专门职业所需的高度能力”一条,表达了日本政府希望在研究生教育中加强专门职业人才培养的初步设想。最近30年,日本修订一系列教育法律,从根本上推动了日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在教育模式上,日本对专业硕士教育提出诸多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不同的要求。“专门职大学院”更加重视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与企业开展协作研究、接受企业委托研究、对企业职员进行研究生教育等渠道推进产学研结合,不仅提高了研究生院的研究水平,也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另外,日本专业硕士教育对专任教师的要求也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明确要求专业硕士教育师资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具备特色职业经验的工作者。在“教职大学院”(相当我国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机构)中,甚至要求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须占专任教师的40%以上。虽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在学分上都要求最低为30学分,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不要求学位论文。

(三)我国专业硕士教育

我国专业硕士教育是从西方引进的,始于1991年,从试办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陆续开办了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硕士(EDM)、工程专业硕士等十几类专业硕士教育。

当前,我国的专业硕士教育主要是针对社会在职人员,除了极少数教育领域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外,绝大多数专业硕士教育领域要求入学者具有二年以上工作经历。由于办学条件、企业制度、继续教育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状况不尽人意。为了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增加部分优秀本科毕业生接受专业硕士教育的机会,教育部于2009年3月颁发《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范围,这将有力促进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

三、培养专业硕士

通过总结不同国家和地区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经验,其发展战略的共同点可为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启示:

(一)加快法律制度建设

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的法制法规不够健全,因此要推进专业硕士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我国只有教育部文件《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是唯一规范专业硕士教育的文件。亟待修订《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制定研究生教育专项法规。

(二)研究生教育的分流与统一

我国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与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在机构上实行二位一体,这表明在重学术而轻职业的氛围下专业硕士教育很难发展。因此,应将这两种类型的研究生教育进行分流。除了在重点大学内部分设培养机构以外,大学之间也应该进行合理分工。研究型大学主要从事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坚守研究生精英教育,确保博士教育的优质生源。而将专业硕士教育主要由一般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来承担,这不但可以解决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负担过重的问题,也能使研究型大学集中精力培养研究型人才。

(三)突出产学研合作下的职业特色

专业硕士教育本质上属于高层次职业教育,但根据我国对职业教育的一般界定,普遍认为专科以下的教育才可称为职业教育,对于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一直是十分敏感的话题。尽管我国积极倡导产学研合作,但由于管理体制、利益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高等教育的产学研合作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专业硕士教育中的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效果不佳。要真正办出专业硕士教育的职业特色,必须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建立相关法规制度,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四)建设特色教师队伍

我国专业硕士教师队伍的一体制或双导师制都很难突出专硕教育的职业特色。根据长期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型导师的背景和素养,使得他们较少关注现实中的具体实践问题,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指导性不足。又由于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双导师指导制度难以实行。所以,要创造专业硕士教育的特色,提高专业硕士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且具有职业特色的导师队伍。

(五)探索专业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专业硕士的培养以及专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促进教育与职业的融合。不仅要从宏观上通过建立政策法规加以引导和调控,而且要从微观上通过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准入的关联,力求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条件相对应,学位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要求相衔接,这样才能回归到专业学位设置的初衷,办出职业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慧洁.扩招后研究生教育质量及保障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99-101.

[2]蒋毅坚,肖念.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43-45.

[3]旷毓君,刘鹏.扩招背景下研究生的培养与就业[J].求实,2006(3):271-273.

[4]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0-95.

[5][日]高等教育研究会.以大学的多样化发展为目标(Ⅳ)[M].日本:行政株式会社,1995:162.

篇3

【关键词】金融专业学位硕士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模式

一、引言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以往,人们把“课程设置”仅仅理解为学科课程的开设,这是不够全面的。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当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教学,而课程设置又是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因此,合理合规的课程设置对于提升研究生整体能力来说意义重大。

在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教指委”)的指导下,从2011年开始,全国高校掀起了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收热潮。为了区别于侧重理论和研究的学术型学位,实现学生金融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较好融合,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层次金融专业人才,此类高校设置了金融硕士专业研究生的相关课程。几年来,金融专硕的课程设置在不断摸索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多方调查之后,我们发现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改善,比如金融专硕课程设置学术化的倾向,对实践性、应用性重视不够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影响到我国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深入了解当前有关课程设置的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开设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并发现目前金融专硕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已有体系基础上提出一套更加完善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新模式,这对于充分发挥课程在金融人才培养的有效作用来说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金融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研究我国专业型硕士的教育问题。如:丁笑炯(2011)通过研究发达国家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的现状,给我国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提供良好的借鉴。第二,探讨专业学位硕士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高明国(2011)提出调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在教学体系中引入职业领域的要求。魏剑锋(2014)指出由于体制和历史等原因,校企合作渠道单一,或合作缺乏稳定性,是产学研难以有机结合,难以发挥人才培养的作用。周艳荣(2015)提出专业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面临一些困难,实践基地缺乏导致金融专硕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第三,探索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如:贺强、李俊峰(2012)对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系和金融学学术性学位研究生课程O置体系进行比较,指出了专硕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应多采取课堂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等等。周春喜(2014)提出应优化课程体系,增加专业技术课程的比重。周艳荣(2015)提出多数金融专硕培养单位在课程设置中,理论性课程所占比例过高,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较少,没有凸显出金融专硕培养特色,达不到高层次复合型金融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

国外学者针对这一问题也有一些研究。例如Milton,Constance L(2003)对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Sven Junghagen(2005)提出推进校企合作,根据市场变化适当调整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Joy Gaston Gayles,Bridget T.Kelly(2007)专门研究了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对学生能力的促进作用等等。

以上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于我们加深对金融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系问题的认识有着较大帮助,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方向课程的配比和学分设置方面,很少涉及课程设置其他方面(如校外课程设置、校内课程设置的其他方面等),而且关于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系的具体研究比较缺乏。

三、当前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华东地区可授予全日制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以南京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华东地区非211、985高校为主),通过查阅高校中课程设置情况相关资料,并实地调研这些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而对华东地区金融学专业型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一般来说,课程设置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设置和校外课程设置两个方面,因此,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校内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校内课程设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选择的自主性和课程的质量等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课程体系的建设不合理。首先,多数金融专硕培养单位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借鉴参考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学术化倾向严重,缺乏与金融业界对金融人才需求的有效沟通。通过比较多个学校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以及金融学学术型学位的课程,我们发现两种学位的大部分的课程内容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核心课程设置上具有一致性是必然的,但是其他课程的设置也没有将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注重实际能力的特点凸显出来,而且理论性课程所占比例过高,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较少,没有凸显出金融专硕培养特色,达不到高层次复合型金融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缺乏足够的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其次,一些关联性较高的专业课程在设置方面有些冗余,内容重叠。通过调查,不少学生反映,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核心课程中分别开设了财务报表分析和公司金融两门课程,但是由于任课老师的不同、参考书目的差异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内容缺失、讲解不到位,而有些内容又重复多遍,造成资源浪费,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第二,课程选择方面,学分制的弊端和课程设置固化削弱了研究生在课程方面的自主选择权。在多数金融专硕培养单位中,学校研究生处决定了研究生的大部分课程,学生对于课程的自主选择权较小。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制挂钩的机制大大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金融教指委对专业课程的详细规定有利于实现学生金融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较好融合,培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中,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都与学分制挂钩。比如,浙江财经大学就规定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所修的课程学分不低于41分,其中,核心课不低于18学分,专业方向课不低于13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我校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中,核心课程修满共计18学分,专业方向课修满共计13学分,选修课修满共计14学分,据此可得,培养方案中除了选修课有一定选择余地外,其他课程都由学校事先设定。

其次,专业选修课程设置的相对固化制约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根据金融教指委的指导,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该至少学习掌握以下12门选修课程中的8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这12门选修课程分别是:固定收益证券、私募股权投资、金融服务营销、金融法、行为金融学、金融史、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案例、企业并购与重组案例、金融危机管理案例、财富管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金融企业战略管理。并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各高校根据所在地区人才需求与自身特色相应的增加选修课。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各培养单位与原指导性意见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各高校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不一定会全部开齐12门课程,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所开课程不足12门。二是,各校针对金融硕士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所开设的课程不一样,学生可供选择的范围也不尽相同。例如,有的学校出于对师资力量和金融硕士专业各方向研究特点的考虑,只开设了10门选修课,缺少行为金融学、金融史。同时,学校又根据各方向的特征对这10门选修课进行分类,每个方向的选修课只有7门,这使得学生在课程选择上缺少一定的灵活性,比如说,固定收益证券这门课只针对资本市场运营和证券投资方向的学生开放,并计入其总学分,其他方向选择不计入总学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选课的积极性,限制了选课的自主性。

第三,n程质量方面,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学内容上,理论和实务脱节严重。目前,课堂教学指定的教材和参考资料的学术化倾向严重,缺乏金融学前瞻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应用性和启发性。这就导致很多教师侧重理论教学,较少涉及实际运用方面。教学方式上,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而对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涉及比例较少,缺乏互动性和可操纵性,没有凸显出金融专硕培养特色。考核方式上,沿袭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即以传统的期末考试、日常出勤率及平时上课情况为主导,缺少对专业硕士针对性的考核方法。由于很多课程都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老师不好衡量学生日常出勤率和平时上课情况,而且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不利于督促学生对课程的掌握。因此,在建设课程体系时,应该充分重视考核方式的灵活化和多样化,这样有助于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

第四,课时设置效用有待提高。课时设置效用指的是每门课课程的课时实际对学生能力提高的作用。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中,公共核心课程(如:英语、马克思等)和专业选修课的课时占比较大,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占比较小,专业核心课的课时少,因此专业核心课的授课老师无法全面系统的讲解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导致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尤其是一些跨专业的学生无法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

(二)校外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校外课程设置的问题主要在实习的落实上得以体现,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我们能力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具体来说校外设置中的问题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实习企业选择的随意性、实习过程的非专业性、实习考核方式的单一性以及相应监督的缺失。

第一,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比较随意,缺少金融专业的针对性。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该突出金融实践导向,加强专业实践教学,根据相关规定,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行业协会等金融相关岗位接受职业训练,并且实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通过熟悉相应的业务技能,初步培养接受实践活动信息的一般能力,加深对已学学科基础课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但是,在实际中,有些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的时候都有一定随意性,没有结合专业来进行慎重考虑,而且调查结果显示,很多研究生的实习期仅有一个月左右,这显然达不到实习的目的。

第二,实习内容缺乏业务指导性。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在具体实习的过程中,实习内容基本限于打杂跑腿,学生很难接触到相关专业方向的核心业务,只能了解到金融业务的皮毛,无法深入了解相关的金融业务,不能较好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第三,缺少实际有效的实习考核机制。实习审核是衡量学生实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建立有效的实习审核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实习的效率,切实达到实习的目的。目前的考察方式大多局限于填写考察表、上交小论文等,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不够深入。而且,实习指导老师与学生利益相关性不大,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探究学生的实习效果,缺乏有效的监督。

四、对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建议

在分析了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一)校内课程的设置方面

第一,依托金融教指委的指导意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首先,为了区别于侧重理论和研究的学术型学位,实现学生金融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较好融合,应该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内容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如:适当增加案例教学课程,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工具,将系统的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案例相结合,通过收集国内外典型金融案例及视频资料,强调提供一些具有特点的故事、独特的故事、全新的故事,教学时将案例资料按照案情――设问――解决的形式穿插于课堂讲授内容中;多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模拟课程,通过创设与金融实际工作部门以及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进行模拟训练,把金融理论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技能的提高等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化金融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技能的提高。其次,对关联度高的课程进行适度整合,优化课程结构。比如,财务报表分析和公司金融的整合,财务报表分析是公司金融中重要组成部分,把财务报表分析纳入到公司金融课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对这一课程的掌握程度。

第二,从课程设置和学分制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权。首先,处理好学分制和课程设置的关系。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来选课,在最低学分的基础上多修学分,学校学院并予以适当奖励,比如:奖学金推优加分,就业优先推荐等等。其次,有选择的增开特色选修课。结合各培养单位办学特色、地区优势以及金融前沿形势,鼓励培养单位从自身已形成的人才培养特色和积累的优势学科实际出发,有选择的增开特色课程,促进学生把握本专业发展趋势。同时,放开学生选课的专业方向限制,在保证达到本方向课程选择要求时,可自主选择其他方向课程并计入总学分。

第三,丰富教学方式,完善课程考核机制,保证课程质量,可采取如下措施: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运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专题讲座、模拟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金融实验室模拟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课程考试不仅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全日制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性质,可以推行“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口试”、“课堂作业+笔试”、“平时作业+笔试”、“小作业+大作业”、“模拟训练+模拟考试”、“实践考核+课题设计”、“课程论文+小组答辩”等多种考试方式。特别是在一些金融应用软件课程的考核上,应当注重考察学生能否用该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单单考核相关概念。

第四,调整核心课与选修课的课时设置,提高课时设置效用。增加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适当减少一些专业选修课的课时。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跨专业的,他们的金融基础相对薄弱,适当增加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有助于研究生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系统性认识。同时,有些专业选修课课时可以缩短,多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g完成相关的练习和实践,加深对这一课程的了解。比如,案例分析课可以把学生课下准备相关材料、课下思考和课堂讨论结合起来,这样就大大节省了上课的时间。

(二)校外课程的设置方面

第一,完善校内外导师共同负责学生实习选择的机制,督促学生选择恰当的实习单位。鼓励学生自发寻找与专业方向和职业规划一致的实习单位,确定实习意向后,征求校内外导师意见。专业方向不突出的,校内外导师及时劝阻,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给学生推荐相关的实习岗位。

第二,校企联合,建立联合培养基地,推行产学研联动。加强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项目合作等机制提高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责任感,形成多层次、有序化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合作教育实践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效率。

第三,建立健全实习考察机制,提高实习质量。完善实习考核的方式,除了实习考核表外,鼓励学生完成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成果,如实践性的论文以及实用的新方法、新方案等等。

参考文献

[1]杨明全,时花玲,王艳玲.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0,07:57-61.

[2]李海生,范国睿.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7:59-63.

[3]吴晓求.关于发展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01:48-51.

[4]魏剑锋.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3.

[5]周艳荣.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5,02:121-123.

[6]林立洪,刘刚.校企协同模式下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5,01:67-70.

[7]巩东辉,李雅丽,赵秀娟,司万同,李春霞.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一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6,27:287.

[8]Milton,Constance L.A Graduate Curriculum Guided by Human Becoming:Journeying with the Possible[J].Nursing Science Quarterly,2003:214-218.

[9]Joy Gaston Gayles,Bridget T.Kelly.Experiences with Diversity in the Curriculum:Implications for Graduate Programs and Student Affairs Practice[J]. NASPA Journal,2007(1):19-25.

篇4

造成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损失达1028.3328万美元

5次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579.1218万元

2004年9月14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国际结算科进出口组原组长梁世汉,因盗开信用证造成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损失1028.3328万美元,收受贿赂共计579.1218万元人民币,以受贿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当日,梁世汉被执行死刑。

案发:境外查询 惊动“硕鼠”

1998年11月12日10时,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国际结算科电话铃声响起。副科长接起电话,听到一位小姐娇柔的声音,小姐自称是法国外贸银行香港分行的职员,来电查询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开出的信用证号码JLC45P0019798、开证金额268.3万美元,并说该信用证已到期,问开出行是否能依时对外付款。副科长马上查看开出信用证已到期承兑的清单,发现其中只有一笔当日到期的信用证,但是,这个已到期信用证号码及金额均与那位电话里的小姐所说的信用证不相符。这位副科长只好抱歉地告诉对方“请10分钟后再来电话,我们查一查情况后再答复您”。

副科长放下电话,立即找到负责进口开证业务复核、来电来单签收和分派及业务资料管理工作的进出口组组长梁世汉,将香港小姐说的信用证号码及开证金额告诉他,让他即刻去查找有关留底,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答应了。几分钟后副科长再去找梁世汉,却没有找到,打他的传呼机,传呼台说没交台费;打他的手机,传来“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音;打他家里电话,没人接。再看他的办公桌,桌上有待处理的资料,台灯未关,电脑也没关。

11时30分,法国外贸银行香港分行的小姐再次打来电话询问,副科长只好说,“经办人暂时不在,查不到任何留底资料,暂时无法答复”。副科长马上向科长汇报情况。找不到梁世汉,梁又没有请假。副科长只好亲自去查找留底资料,在已付汇完结的信用证卷宗里面,找到了JLC45P0019798证号的留底资料,发现此证开证申请人是珠海市珠江食品厂,金额为2.7万美元,开证日期为1998年5月28日,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已于1998年6月30日正常对外付款。奇怪,同一号码的信用证怎么会出现不同金额的两个证?

副科长马上找到电报签收清单,找到了号码为JLC45P0019798的信用证签收记录,发现是梁世汉签收的,上面签了个“汉”字。再找到开这个信用证的登记表,是梁世汉登记的,原来那一行用涂改液涂掉了,写上了开证申请人:珠海市润辉发展有限公司。正在这时,法国外贸银行上海办事处一位先生打电话来,说要找梁世汉先生,副科长问他什么事,他说JLC45P0019798信用证到期,问开出行是否可以付款。副科长问他是否在以前与我行联系过,他说他曾经三次电话联系过梁世汉,第一次问这个信用证是否贵行所开、第二次问贵行承兑后付款是否有保证、第三次问11月12日到期能不能付款,三次电话都是梁世汉接的,而且,三次答复都是肯定的。

信用证JLC45P0019798同一个号码,在同一家银行开出了不同的两张,一张金额2.7万美元,是正常的。而另一张金额268.3万美元,是不正常的。

清查结果令中国银行珠海分行的领导们大为震惊。

梁世汉是上个世纪80年代财经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又在金融专科学校当过3年教师,看上去一个典型书生气的“老实人”,在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国际结算科担任进出口组组长,负责进口开证业务复核、来电来单签收和分派及业务资料管理工作。但没想到这样一个业务骨干,竟盗用本行已开立的正常进口信用证的信用证编号,重号开证,并刻意隐藏盗开的信用证资料,16个月的时间就盗开出31张信用证,开证金额高达3445.5097万美元,1282.6011万德国马克,其中,有8张信用证已被梁世汉盗用本行名义承兑,造成中国银行珠海分行不得不承担起无条件付款的责任。为维护中国银行珠海分行信誉,在得到上级行批准后,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对外垫付本金和利息共1028.3328万美元。

梁世汉听到副科长叫他查找信用证JLC45P0019798的留底资料,知道自己的犯罪事实再也隐瞒不下去了,便从自己工作了十年的中国银行珠海分行“蒸发”了。

潜逃:隐姓埋名 度日如年

其实,梁世汉早就做好了潜逃的准备。

在案发前十几天的一个晚上,多年的好朋友急急忙忙地约他到光大写字楼的停车场。在周的车里,说:“因多种原因,信用证款项可能还不了,跟我一起出走吧。”梁世汉当时猛吃一惊,浑身的血都凉了。这同原来与他商量的情况大相径庭。

原来周开了两家公司,他让梁世汉为他想办法开信用证,做无本生意,梁一开始拒绝了。可是,在利益的诱惑下,他动心了,并决定铤而走险,在盗得本行国际结算科副科长的授权密码后,梁世汉到周的公司,两人密谋盗开信用证之事。梁告诉周,这事弄不好会掉脑袋的,他要求允诺在境外付款并按开证金额的2.5%给自己好处费。

借着车外路灯的光亮,看到梁世汉脸色惨白,直冒冷汗,便安慰他说:“你放心,我会给你做假身份,安排好后路,叫人照顾你,一切会安排好的。”见梁没什么反应,周便用威胁的口吻说:“去投案是死路一条,出走才是条生路。”

1998年11月初,梁世汉开始做出逃的准备。他先约欠自己40万元尚未归还的一个姓黄的老乡,在珠海吉大免税商场门口的咖啡茶座一起喝咖啡,梁世汉说他有些麻烦事,可能要逃跑。老乡问他什么事,他就痛哭起来,说他的事谁也帮不了忙。他叮嘱老乡,如果他跑了以后,就把欠他的40万元还给他老婆,如果银行要他老婆搬家,就用40万元帮买一套房给他老婆住。

11月11日,也就是案发的前一天,指派朱某到珠海宾馆,给梁世汉送去以“朱一丹”、“李明”名义在上海存的三本存折,并告诉了他存折密码,三本存折共有人民币468万元。还给了他上海鹿特丹花园一套住房的钥匙。

11月12日,梁世汉见盗开信用证的事已败露,便急忙赶往广州火车站,仓皇出逃。上车之前,梁世汉给姓黄的老乡打电话,告诉他自己要乘火车北上,到了以后会给他电话。梁世汉只身一人从广州逃到上海,化名“李明”。

在大上海,梁世汉虽然有豪华的房子居住,有大把的金钱挥霍,但是,负罪潜逃的日子度日如年,寂寞难耐。梁世汉很想打探到珠海警方的动静,也惦记着姓黄的老乡能早点还上40万元欠款。到上海一个月后,他主动给黄打电话,让黄到上海看他。黄正为借新债还旧债一筹莫展,接到梁让他去上海的电话,心中暗喜。接电话之前就听说梁世汉盗开了3000多万美元的信用证在境外取钱跑了。黄赶紧约上正找他帮忙筹钱要搞彩票发行的郑知,一起飞抵上海。黄在上海机场给梁世汉打电话,梁告诉他打的士到上海古北小区“家乐福”商场下车,他来接。梁世汉留了满脸的胡须,戴了墨镜和帽子。见面以后,黄向梁世汉介绍了郑知,进到梁世汉住的鹿特丹花园住宅,几句寒暄后,梁就迫不及待地问家里的情况和珠海警方的动静,问他老婆有没有被抓。黄骗他说:“珠海警方查得很紧,听说已经发出了通缉令。”黄和梁两人用阳山话谈论,郑知听不懂阳山土话,看到梁世汉亡命天涯的处境,顿生感慨,便在茶几上随便拿了一张纸默写起鲁迅的一首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梁和黄赞扬他写得好。黄对梁世汉说:“郑知以前当过警察,很有本事,准备发行3000万彩票,可以赚回400万,只要投资80万元,三个人每人就可以分100多万元,时间要一个半月。但现在缺资金,能不能借200万元人民币?”梁说:“我的钱都存了定期,存折是湖南人的名字,取不出来。”话虽这样说。梁世汉心里又打起了如意算盘,把巨额赃款分散保管,不仅比较安全,还能投资生钱,一举两得。3天后,黄某和郑知从梁世汉那里共计取走150多万人民币,分装成两个袋子,每人提了一袋钱,离开上海飞回广州。过了四五天左右,郑知飞到上海从梁世汉处又拿了105万元人民币,当天飞回广州并在白云机场把钱全部交给了黄。

1998年末,梁世汉在电话中跟黄某说他想去徐闻过年。郑知提议让梁世汉住他家,对外就说是自己的远房侄子,梁世汉改姓郑,叫郑海生。1998年12月底,梁世汉逃到徐闻郑知家,1999年1月底潜回上海,回上海后一个星期左右,也就是1999年2月初,又回到徐闻郑知家。郑知把儿子住的房间让出来给梁世汉一个人住。这期间郑知曾带梁世汉去过海口,梁的意思是想去看一下,如果好的话,就去海口租房子长期住下去,到达后,看了几处朋友帮找的出租房,梁世汉觉得环境不好,又回到徐闻。梁世汉在郑家一直住到1999年7月才回上海。

1999年11月15日,公安机关在上海抓获了潜逃一年零三天的梁世汉。

审判:查明犯罪 铁证如山

珠海市人民检察院指控梁世汉犯受贿罪,于2001年12月11日向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法院经审理查明,1997年6月至1998年10月间,(在逃)让被告人梁世汉为其公司珠海经济特区亚德贸易有限公司、珠海市润辉发展有限公司开具信用证,以便其做生意。被告人梁世汉明知周的上述两间公司的银行授信额度不足,且在周不能提供保证金作抵押的情况下,为得周允诺给其的按所开信用证金额2.5%计算的报酬,被告人梁世汉利用其在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国际结算科任进出口组组长的职务便利,用自己工作代码和操作密码,并盗用国际结算科副科长的授权密码,为周开具信用证。1997年开具了13张,1998年开具了18张。1998年,周与香港新澳有限公司和香港南光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贴现协议,以这两家公司为受益人,这两家公司收取一定贴现手续费后,余额按周指令汇往周控制的香港彩豪公司和珠海智维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这8张信用证致使中国银行珠海分行遭受损失本息合计达1033万余美元。

法院还查明了梁世汉为非法开具信用证收受贿赂的犯罪事实:一、1997年10月31日,梁世汉收受通过珠海亚德贸易有限公司划账给予的人民币11.7018万元。并以其姐姐的名义购买了珠海市香湾花园某座604房;二、1997年12月29日,梁世汉收受通过亚德公司划账给予的人民币34.734万元,以其妻子的名义购买夏湾聚贤园某号商铺;三、1998年5月6日、28日,梁世汉两次收受分别以亚德公司和润辉公司的名义划账给予的人民币共计28.9066万元,以陈某的名义购买了珠海市华宁花园某栋2座401房;四、1998年7月9日,梁世汉收受了以亚德公司名义划账给予的人民币35.7794万元,以其妻子的名义购买了珠海市金福广场小区某栋2号商铺;五、1998年11月11日,梁世汉在珠海宾馆收受周某指使他人送来的以“李明”、“朱一丹”名义存有人民币共468万元的上海银行存折多本。

在庭审中,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物证、书证、现场照片、鉴定结论、被告人供述等大量的证据经当庭质证,铁证如山。

法院认为:被告人梁世汉身为国有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造成中国银行重大经济损失,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根据被告人梁世汉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2年12月19日对梁世汉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梁世汉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本案扣押的被告人梁世汉以受贿款所买的房产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宣判后,梁世汉不服,上诉提出:原判认定梁世汉受贿468万元的数额错误,468万元中朱某占用一部分,黄某借用200多万元,实际上梁世汉只使用了一小部分;梁世汉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主动交代公安机关尚未掌握其受贿的犯罪事实,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应以自首论,且梁世汉还有检举立功表现,要求从轻处罚。

二审法院经审理查明,转账凭证、笔迹鉴定均证实将468万元人民币从珠海转至大连,再从大连转至以“李明”、“朱一丹”名义在上海开立的账户,梁世汉提取并使用的事实,梁世汉亦供认在案。其虽然借给朱某、黄某部分赃款,但均是发生在其受贿行为结束以后,只是其处理赃款的一种方式,而并不能认为是与他人共同占有。原判认定468万元为梁世汉的受贿数额正确。梁世汉是公安机关以涉嫌信用证诈骗立案侦查并抓获,采取强制措施后,主动交代了其受贿的犯罪事实,与公安机关侦查的信用证诈骗犯罪是同一整体事实,故其行为不构成自首。经查,其检举无法查实,故其检举不构成立功。

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梁世汉身为国有银行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盗开信用证,非法收受他人钱款,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给国家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

临刑:妻子送别 泣不成声

梁世汉被押赴刑场之前,隔着羁押室的铁栅栏门告诉爱妻:“你们不用太难过了,就当是我出了场车祸。你们要多保重,照顾好孩子,孩子长大后,一定不要让她到银行工作,在银行工作,很容易踩雷的。”

梁世汉的妻子从铁栅栏的缝隙伸进颤抖的双手,最后摸一摸丈夫长满络腮胡子的脸,她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她的哭声里可能也有一分自责。

在厚厚的卷宗里,有这样一份询问笔录:“我发现我老公梁世汉以他姐姐的名义在珠海市园林花园25栋买了一套房,当时我就和他吵架,要求将房产证变更为我或者我女儿的名,他不肯,后来,他说拿这套房去抵押,然后再贷款给我买一个铺位。没有多久,梁世汉告诉我说在夏湾聚贤园给我买了一个铺位,所有的钱都是他付的,签名是我去的。后来,我又告诉梁世汉说,你给我买的铺位那么便宜,园林花园那套房的钱还没用完。还要给我再买一套。我在珠海金福广场看中一个铺位,我就先交了壹万元的订金,之后,我就催梁世汉去交钱,不久,梁世汉就将剩下的钱全部交齐。他交的钱从哪来我不太清楚。”

法官说法

从近年人民法院审理的情况来看,金融诈骗案件除内外勾结作案现象比较突出以外,还呈现以下四大特点:一是犯罪金额越来越大,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造成的损失惊人,潜藏巨大的金融风险,而且涉及面广,受骗人多,善后处理难,影响社会稳定;二是犯罪手段专业化、职业化,狡诈隐蔽,利用高科技手段来实施犯罪的案件不断出现。犯罪分子非法获取储户预留在银行的印鉴卡复印件后,采取电话扫描方式伪造金融票据偷支储户存款或通过破译密码,修改计算机程序等实施金融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三是单位犯罪比较多。以各种名目的单位形式出现,欺骗性、隐蔽性和危害性也更大;四是跨国(境)、跨区域犯罪增加。特别是信用证诈骗案件,往往是境内犯罪分子相互勾结,一旦得手,便把巨额资金转往境外,或者携款潜逃。

为了骗取金融机构巨额资金,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总是想方设法拉拢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共同实施犯罪或者为其犯罪提供协助。由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熟悉金融业务及操作程序,知道如何规避银行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监管,他们的参与使金融犯罪更加隐蔽,更容易得逞,社会危害性也更大。据了解,2000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审结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案件20352件,判处犯罪分子27915人;审结金融诈骗犯罪案件7264件,判处犯罪分子7586人。在判处的7586名金融诈骗罪犯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的4244人,占56%。但金融诈骗犯罪发案仍然居高不下。2000年全国法院审结金融诈骗案1723件,2001年审结1722件,2002年审结1675件,2003年审结1588件,今年上半年审结556件。

篇5

论文摘 要 有效市场假说诞生来,已成为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基石,然而现代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无效率现象,使得标准金融学的理性分析框架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行为金融学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悄然兴起,并开始动摇了EMH的权威地位。

一、有效市场假说(EMH)的基础及其异象

1.EMH理论基础

有效市场假说是标准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基石,根据有效市场假说,所有的可以获得的信息都已经在价格中体现了,市场上没有人能够获得持续的超额收益,证券市场上表现出来的价格就是证券内在价值的最好估计。

有效市场假说的假设基础有三:“经济人”假设:投资者都是理性的;随机交易假设:即使存在不理性的投资者,但由于他们的交易都是随机的,之间存在相互抵消的关系,也不足以影响资产的价格;有效套利者假设:即使存在不理性的投资者,且他们的交易也不是随机的,但是当他们遇到理性的套利者时,会被消除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2.与EMH不符的异象

EMH在20世纪60、70年代,得到了多数学者的支持,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却出现了股价异常现象,与有效市场假说相矛盾。这些异常现象主要有:基本面异常、日历效应、规模异常等。

基本面异常主要指的是从历史数据来看,投资价值型的股票比投资增长型的股票拥有更高的收益率。日历效应是证券市场上存在时间最长久的一种异常现象。对日历效应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一月效应、月末效应。规模异常是指根据实证研究发现,投资小盘股的收益率通常比投资大盘股的收益率高。

二、行为金融学对EMH的修正

1.对EMH理论基础的修正

首先,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理性人”假说很难成立。该理论认为现实中投资者都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主观判断。中小投资者容易被证券分析机构和分析师的意见左右,不会分散投资,经常自以为是地交易或频繁变更投资组合。这些行为都是非理性的。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随机交易假设也不成立。Kahneman指出,人们的行为偏差其实是系统性的,许多投资者倾向于在相同的时间买卖相同的证券。该行为产生的“羊群行为”,使资产价格进一步偏离其价值。

对于有效套利者假设,Shidfer认为套利行为对价格的修正力量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Mullainathan 指出套利本身具有风险,套利能否成功不仅要取决于是否有完美的替代品存在,还取决于套利的期限,如果这两者不具备,套利就会失败。

2.行为金融学对EMH的创新

(1)行为金融理论对EMH的范式转换

行为金融理论与EMH有不同的范式基础。EMH的范式基础是以人的决策基于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为假设前提,同时认为市场是有效的,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淘汰非理性投资者;继而运用均值一方差的风险测量方法最终确立投资者的最优决策。但是行为金融理论的范式认为,人的实际决策过程并不能很好地遵从于最优决策模型。因此,不但需要讨论人们应该如何最优决策,而且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正确反映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用状况的描述性模型来讨论投资者行为。行为金融理论范式认为人的行为心理决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行为金融理论对EMH的理论创新

目前为止行为金融虽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其理论先行者在行为金融理论的范式基础上,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一些理论创新,这其中主要有行为组合理论与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SV与DHS。行为组合理论是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现实中投资者实际构建的资产组合是基于对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的认识及投资目的所形成的一种金字塔状的行为资产组合。BSV和DHS 模型主要是用来解释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

(3)行为金融理论对EMH的方法变革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决策者的偏好一般是多面易变的,这种偏好常在决策过程中才形成;决策者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他们根据决策的性质和环境的不同选择过程或技术;决策者寻求满意的而非最优解,更趋同于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佳原则等。行为金融理论在借签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投资者行为心理决策中的一些特点,如回避损失和心理会计、过度自信和控制幻觉、锚定效应和羊群效应等。行为金融理论通过对投资者行为心理决策的分析,成功地解释了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动量效应、季节效应、小公司现象等各种异常现象。行为心理决策分析方法也成为行为金融理论有别于现代金融理论的显著特征。

三、结束语

行为金融理论已经从范式转换理论、创新和方法变革三方面对金融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尝试。行为金融理论并不拒绝现代金融理论中的一些健全和合理的概念,某些行为金融的理论模型正是在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也正是一门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扬弃过程。尽管目前行为金融理论还有很多缺陷,研究的范围还相对狭窄,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无疑行为金融理论是顺应科学范式的转换趋势的,代表了金融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柳思维,刘根凤.有效市场理论及其作用、缺陷和发展趋势.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1):44—47.

篇6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农民收入;向量自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6-0013-06

一、问题的提出

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是当前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它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且对于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特殊意义(余新平、熊德平,2010)[1]。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 977.30元,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1981年的223.40元,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农民实际收入增长了6.37倍,平均每年增长6.16%,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分阶段来看,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不仅波动性较大,而且出现了整体下降趋势。1981—1985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1.68%,1986—1995年为3.43%,1996—2005年为4.98%,2006—2011年为9.62%。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民收入增速出现波动并且增速趋缓的同时,农村的金融事业却发展迅猛。农村贷款余额从1981年的286.1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21 468.90亿元,农村存款余额从1981年的169.6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70 672.85亿元。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2011年的农村贷款余额和农村存款余额分别较1981年增长了86.81倍和85.20倍,远远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一期间的增长幅度。以上对比可以得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长在直观表现上并不协调,二者之间的事实关系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和分析。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其中农村金融发展在近些年被尤为关注,并且在解决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中屡见不鲜(温涛、冉光和,2005)[2]。从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事业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框架,实现了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与其他金融组织机构分工协作的有利局面。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不相协调的景象又为什么会出现呢?农村金融的发展又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已有的研究中,国外方面,由于绝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能直接反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关系,一定程度上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被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所替代,例如Joseph(1985)[3]、Robert & Ross(1993)[4]、Becker(2000)等;也有部分外国学者通过研究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同样间接反映了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Greenwood & Jovanovic,1990[5];Clarke,2003[6])。国内研究方面,温涛和冉光和(2005)[2]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52—2003年期间,无论是金融机构贷款比率还是经济证券化比率的提高,都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直接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与“二元结构”的强化。谭燕芝(2009)利用农村现存金融资产与农村GDP之比来衡量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其研究结果同样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农村金融并没有真正做到服务于农村发展[7]。刘旦(2007)以农村“存贷比”衡量的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也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8]。而余新平、熊德平(2010)利用1978—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存款、农业保险赔付与农民收入增长呈现正向关系,而农村贷款、农业保险收入与农民收入增长呈负向关系,不能否定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重要性的理论价值[1]。

以上研究成果的梳理表明,有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已有的文献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在不同的研究中,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农村金融发展存在较大分歧,但是由于所用指标单一,不能较系统、全面地衡量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最终使得其研究成果各有侧重。本文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首先将农村金融发展视为一种“生产要素”,依托传统生产函数,试图构建出能够反映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二者关系的新型生产函数,为实证检验建立微观基础;其次,欲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三个方面来综合衡量我国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探索农村金融发展的不同层面可能对农民收入增长产生的影响,以期能够较为准确、科学地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实证依据。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的构建

为了反映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计量模型,使用有效的计量方法,借鉴Greenwood & Jovanivic(1990)[5]、Murinde(1994)、温涛、冉光和(2005)[2]等的理论分析框架,在传统生产函数的基础之上(资本和劳动为生产函数中的主要生产要素),本文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视为另外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函数分析当中,这样有关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产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Y=g(K,L,F)(1)

其中Y代表了农村经济生产的总收益,K代表资本投入,L代表劳动力投入,F代表农村的金融发展水平。按照温涛、冉光和(2005)[2]和Parenteral & Prescott的做法,进一步假定农村劳动力处于最大的生产能力,即L=,这样农村经济生产就面临恒定的规模收益,而总产出(总收益)就只取决于农村的资本投入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1)式可以变形为:

结合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姚耀军,2004;张建波、杨国颂,2010;贾立、王红明,2010[9],等),本文综合采用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指标(JRGM)、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指标(JRJG)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指标(JRXL)三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其中:

这里用来表示(8)式右边中各个解释变量的变化值前的边际系数(边际产出或边际收益)。因为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农村金融发展最终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此进一步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对数值(LNCSR)的增量来替代人均产出(人均收益)的增长dy,TZSP代表农村资本投入水平,即可得本文的基本计量模型:

dLNCSR=?茁0+?茁1dTZSP+?茁2dJRGM+?茁3dJRJG+?茁4dJRXL+?滋t(9)

(9)式中,?茁0代表常数项,?滋t为随机误差项。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还会受到前期的农村资本投入水平和各项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的影响。同时,由(9)式容易证明出TZSP、JRGM、JRJG、JRXL四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LNCSR无论是在其当期值还是在滞后值之间,均存在稳定的关系。在估计方法的选择上,由于TZSP、JRGM、JRJG、JRXL四个解释变量的滞后项可能对LNCSR产生影响,因此,在实证方法上本文最终选择向量自回归(VAR)估计方法来分析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

设Yt为5×1阶的时间序列向量,Yt=(LNCSRt,TZSPt,JRGMt,JRJGt,JRXLt)′,则含有5个变量滞后i阶的VAR模型为:

Yt=c+∏jYt-i+?着t(10)

其中c=(c1,c2,c3,c4,c5)′为常数向量;?着t~ⅡD(0,?赘)为5×1阶的随机误差列向量;∏j为5×5阶的参数矩阵,j=1,2,3,4,5。

(二)数据来源及其说明

为了实证检验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结合以上部分建立的估计方程,实证分析中需要的数据资料包括了金融发展水平、农村投资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三个方面。其中,作为被解释变量的农民收入水平(LNCSR),采用我国1981—2011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对数值数据进行分析。在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取对数之前,首先利用农村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1978年为基期)剔除价格因素可能对估计结果的影响。由于已有统计年鉴中没有相关农村资本投入的统计数据,对此本文采用1981—2011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GDP比率(TZSP)增量替代农村资本的增长来进行分析,其中农村GDP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和乡镇企业增加值之和。在测算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指标时,计算公式中涉及到的农村存款余额是农业存款与农村储蓄存款的加总,而农村贷款余额是乡镇企业贷款与农业贷款的加总,年限均为1981—2011年。另外,各指标所用到数据资料均来源于1982—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以及中经网数据库。具体TZSP、JRGM、JRJG和JRXL的趋势见图1所示。

三、实证结果及其经济含义

由于本文选择了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因此按照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估计方法的基本步骤,首先利用Dickey和Fuller提出的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来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当各变量数据呈现平稳或具有一样的单整阶数时,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避免伪回归现象。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相关的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实证分析,保证估计结果的准确性。

(一)单位根检验

采用Dickey和Fuller的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借助于EViews7.0统计分析软件,得出了各个变量的具体单位根检验结果。结果显示,本文实证分析所用到的变量LNCSR、TZSP、JRGM、JRJG和JRXL,其数据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示为非平稳数列,然而进一步的一阶差分序列检验结果却表明,?驻LNCSR、?驻TZSP、?驻JRGM、?驻JRJG和?驻JRXL这五个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平稳,也就是说LNCSR、TZSP、JRGM、JRJG和JRXL满足了一阶平稳,可以记为I(1),它们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因此,有必要同时也满足条件来进行下一步的协整检验。

(二)协整检验

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LNCSR、TZSP、JRGM、JRJG和JRXL满足一阶平稳,即为I(1)数列,因此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一步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来进行判定,同时还可以利用判定结果来构建协整方程,以此来观察LNCSR与TZSP、JRGM、JRJG和JRXL的长期均衡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在对LNCSR、TZSP、JRGM、JRJG和JRXL进行协整检验之前,按照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的具体要求,首先必须对他们进行VAR模型结构的判定。本文综合运用似然比(LR)检验以及施瓦茨(SC)、赤池信息(AIC)的定阶准则,最终确定出LNCSR与TZSP、JRGM、JRJG和JRXL构建的无约束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为1。建立VAR(1)模型重新估计并进行稳定性检验,发现所有特征根的倒数均落在了单位圆之内(见图2),说明所建立的VAR(1)模型系统是稳定的,这为后续的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同时,因为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各个指标构建的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为1,Johansen协整检验的滞后期确定为0。具体协整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的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在1981—2011年期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LNCSR)与农村资本投入水平(TZSP)、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包括JRGM、JRJG和JRXL)各变量之间存在一个显著的协整关系,并且均衡的协整向量为:

协整方程(11)反映了上述各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具体来看:农民收入与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之间呈现正向关系,农民收入水平伴随着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反映了在1981—2011年期间,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农业生产起到了提升效率、稳定生产的积极作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水平的长期影响并不是单一的促进或抑制,这里需要通过区分不同的衡量指标来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结构两个指标与农民收入水平之间呈现正向关系。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正向作用说明了在我国农村地区,金融资源越多,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越有利;而农村金融发展结构的正向作用反映了乡镇企业具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的积极作用,乡镇企业贷款余额比重的增加不仅利于乡镇企业的长远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也很明显。以“贷存比”来衡量的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指标非但没有起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应有作用,反而是较为显著地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这可能是因为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的各项资金一直处于外流的现状,农村的很多贷款被低效率地挪用或使用,资金短缺一直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短板”,最终影响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在分析了LNCSR与TZSP、JRGM、JRJG、JRXL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来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具体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农民收入水平的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032 4(大于0),并且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较高,说明如果农民的收入水平LNCSR偏离长期的均衡状态,模型中的误差修正项(EMC)会对其进行较为显著的正向调整。在反映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JRGM、JRJG和JRXL三个指标中,除了JRXL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JRGM与JRJG在误差修正模型中的系数均不显著,说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结构的变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在短期并不明显。就整体而言,短期内,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没有出现预期的正向关系,反而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消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正规金融都不自觉地遵循着“偏农离农”的路径,大多数留在农村地区的基层金融机构都只是一个简单的“吸储”目的,而在贷款等其他金融服务方面功能发挥十分有限;而对于农村的非正规金融,不是被政府不断正规化,就是不断地被打压。农村正规金融单一、短视的服务模式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受挫,最终使得农村地区的生产以及投资长期处于自我发展的境地,农村资金短缺常态化,农村金融发展难以发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以上的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别分析了LNCSR与TZSP、JRGM、JRJG和JRXL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情况,按照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分析步骤,进一步利用Granger(1969)提出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进一步分析LNCSR与TZSP、JRGM、JRJG和JRXL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表3为具体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由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有关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水平的因果关系,同样不能“一刀切”地给出结论,而是要区分不同的农村金融发展衡量指标。具体来说:农村金融发展规模(JRGM)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JRXL)均成为了农民收入水平的Granger原因,分别通过了5%和1%的显著性水平,但是农村金融发展结构(JRJG)与农民收入水平之间没有这样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农民收入水平没有成为任何一个农村金融发展指标的Granger原因,各指标的检验结果均没有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农民收入增长的正向作用尚不明显,有些层面甚至还起到了抑制作用;同时,在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不能印证部分国外学者(Greenwood & Jovanovic,1990[5])所提出的“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动金融组织和金融交易发展”的观点。

(四)脉冲响应函数

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在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三个指标中,只有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农民金融发展效率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基于这一检验结果,本文利用Sims提出的向量自回归(VAR)技术对LNCSR与JRGM、LNCSR与JRXL之间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以此来更加深入地分析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由于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估计中,各变量的先后顺序会对最终脉冲响应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做法(温涛、冉光和,2005;余新平、熊德平,2010,等),这里对LNCSR与JRGM、LNCSR与JRXL之间分别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进行估计,以此来避免变量顺序变化对脉冲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具体脉冲响应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和图4分别显示的是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相关单一冲击的标准差的动态反应。从图3可以看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正向冲击对农民收入水平的短期效应并不明显,但在滞后2期以后其正向效应开始逐渐增强;农民收入水平对来自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正向冲击在较长时期内呈现负向效应,在滞后4期时这种负面效应达到顶点,然后逐渐减弱,并于滞后8期时开始转为正向效应,也就是说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最终会起到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这一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从图4可以看出: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不同,农民收入水平对来自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正向冲击呈现持续性的负向效应,并在滞后5期以后这一负面效应趋于平稳,这与协整方程(11)式的估计结果是一致的;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正向冲击同样呈现负向效应,并于滞后4期时达到顶点,随后逐渐向正向效应逼近。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运用1981—2011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对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当前却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不同的是,在短期内,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结构两个指标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没有明显的正向关系,反而是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依然具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农村地区大量的农村存款余额被转移或流失,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长受到限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民收入增长起到的作用是负向的),而农民收入增长并不是农村金融发展的Granger原因,这点还可以由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证实。

虽然部分农村金融发展指标呈现出了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负向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否定农村金融资源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积极作用,只能说明我国当前农村金融制度和经济发展战略倾向,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在结构、功能和效率上,没有凸显出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积极作用。增加农民收入一直都是我国农村经济深化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提升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积极作用也是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大势所趋。因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体现农村金融发展的应有作用,需要对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结构和功能进行改进,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多元化,在农村正规金融逐步完善和健全的基础上,积极帮助农村地区民间金融的合理发展,使之成为正规金融的有力补充;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等手段,积极改变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和大量流失的长期现状,根本性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问题,以此提高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度。

参考文献:

[1]余新平,熊德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中国农村经济,2010,(6):77-87.

[2]温涛,冉光和.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33-43.

[3]Joseph. Credit markets and the control of capital[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85,(17):133-152.

[4]Robert & Ross. Finance, 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513-542.

[5]Greenwood & Javanovic. Financial development growt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1990,(98):1076-1107.

[6]Clarke & Xu. Finance and income inequality: Test of alterative theories.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984.

[7]谭燕芝.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关系的实证分析:1978—2007[J].上海经济研究,2009,(4):50-57.

篇7

010-51656177 010-51651981。全国免费直拨:4000-716-617;(24小时咨询热线) 咨询QQ:864429365,976457629

浙江大学法学专业公司与金融法方向(同等学力)

申请硕士学位课程 招生简章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金融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也使公司与金融法成为各国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业是一个以规则运行为特征的特殊产业。实践证明,经过高素质法律训练的人尤其适应该行业的竞争与生存,因此,法律人往往会从事该行业工作,已经具备其他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如实现与法律专业知识的复合,成为复合型高端人才,则优势凸显。具备传统法律知识的人员,对于专业很强的公司与金融法律也有知识转型、更新和提升的需要。

浙江大学法学院为应对这种社会需求,特开设公司与金融法硕士课程班,综合浙江大学法学院和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及金融管理实务部门的优质资源,为学员提供硕士层面前沿热点国内外公司与金融法律知识,使学员的公司与金融法理论和实务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

【课程对象】

公司、证券、银行、保险、信托、期货、担保、贷款公司等相关行业人员;公安、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及仲裁委等公司与金融法律从业者;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等“一行三会”监管官员。

专业背景不限,免试入学。

【课程设置】

法理学、法学前沿、硕士生英语、民法总论、物权法学、债权法学、商法、金融法、票据法、公司法、股权投资法、证券期货法、保险法、银行法、投资基金法、信托法、国际金融法、金融刑法、行政法(金融监管)、房地产法、民事诉讼与仲裁、货币金融专题、证券投资专题。

富有特色的实战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进。

【学习时间】

1年半,双休日学习。

【证书颁发】

经考核合格后颁发浙江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课程班结业证书。符合条件,通过考试和硕士论文答辩可获得浙江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课程费用】

学费:21000元。

书本费:1000元。

教学地点: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联系电话】 010-51656177 010-51651981

【免费直拨】 4000,716,617

篇8

我国金融体系主要以银行为基础,但是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证券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的建设也有必要与时俱进,适应金融体系发展的方向。事实上,内地教育体系引入的投资学课程,基本上是西方证券市场和公司金融的内容。正如张新(2003)所说的那样,西方对金融学的理解集中在以公司财务、公司融资、公司治理为核心内容的公司金融和以资产定价为核心内容的投资学;而内地对金融学的理解则主要集中在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两大类代表性科目。在资本市场发达程度不高而银行体系又独占优势地位的情况下,这一背离影响并不明显。但在A股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越来越高,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已经达到相当大的比重,四大国有银行和相当部分央企都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情况下,原有的以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为体系的金融类专业课程势必会转型为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而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本的本土化和专业化也逐渐提到日程上来。但是,在本土化和专业化的问题成为大家关注重点的同时,课程体系的其他问题往往被人忽视。既然是课程体系,势必有一个层次化或分层化教学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笔者在此所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一、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

这些理论从简单到复杂,从开创性到发展型,从公司金融类到投资类,再到金融工程类,有纯理论的推导,也有应用于实践的方法。把这些理论全盘照搬,直接应用于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之中,显然并不一定适用。因为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不相同,全盘的填鸭式教学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很难奏效。显然,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要求对各专业层次、年级层次和学术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化的教学体系的设计

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的知识水平、教学要求有比较大的差异。一二年级的本科生、三四年级的本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的学生其知识水平肯定不同,而且理论教学的深度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在知识层次方面,一二年级本科生专业还没有接触,部分基础课也只是刚刚入门;而三四年级的本科生才刚刚接触相关的专业课;硕士研究生虽然对专业课的要求有所提高,但是现在硕士研究生中不少学生来自本科其他专业,短短的二到三年时间需要补充不少的专业知识。而在教学要求方面,本科生目前主要是通才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本科生学习本专业知识内容,也要求本科生学习各专业模块的内容。相比之下,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时间也并不算多,其理论教学侧重于面而并不精深;硕士研究生理论教学的要求较高,同时也有升学进一步深造的可能。不过,目前硕士研究生教学也在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上部分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稍差,因此,在本科生教学基础的要求之上加以深化,由面及里侧重于线,理论与应用两方面相结合;而博士研究生的理论教学深度较高,而且研究视角一般较集中于某一点,不再像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那样发散于面或者线。因此,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的理论程度最深,显然对教学的要求也与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并不一样

不仅如此,即使同样是本科生,因专业的不同对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也并不一致。比如,金融学专业学生、公司金融专业学生与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课教学要求势必不同,而金融学专业中银行管理专业方向、国际金融专业方向或者证券投资专业方向等,对课程的配置和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深度的配置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数理知识的教学,金融证券类专业的教学往往与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但仅就本科专业而言,金融工程等专业尤其需要相对层次较高的数理知识用于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开发。对于一般的金融学等专业,数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要求可能会低一些。因此,一般的金融学专业和专业性要求更高的金融工程专业,在证券类专业课的教学上也相对应存在着不同的层次。

二、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分层化分析

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如何针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加以分层化教学呢?笔者所在的金融学院,既在金融学专业下设置了公司金融专业方向,又主导了金融工程新专业的建设,现在又在金融工程新专业下并设证券投资的专业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金融学院既有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学专业,同时还有以投资学为主导的金融工程专业和证券投资专业方向,另外还有保险学专业,真正实现了大金融证券类专业的专业设置。同时,金融学院既有大金融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下设银行管理、资本市场运营和金融工程等方向),还新批了金融专业硕士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对于这些不同的专业和专业方向,相应的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当然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比如,金融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金融经济学,财务管理专业将其作为选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投资学方向为主体,而金融工程专业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会更多地以数理经济学方向为主体;对于普通的本科学生金融经济学的教学以说明、分析为主,而对于硕士研究生金融经济学的教学则以量化推导为主;对于一般的本科生可以以应用为主进行讲解,而对于高年级和硕士研究生可以适当地以数理分析的方法进行讲解;而在教材的选择上,本科生可以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布莱恩·克特尔所著的《金融经济学》,该书主要以论述和图示为主,相对较为浅显,而对于不同专业层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则可以用杨云红老师所著的《金融经济学》和王江老师所著的《金融经济学》

另一门金融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金融市场学,由于课程主要的目的在于介绍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基础知识,因此,其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内容设置。比如,对于本科生,它是金融学入门课程,可以以介绍各金融市场的划分、功能实现和相关金融产品的运作实现机制为主进行教学,以便本科生对金融市场有初步的认识;而对于已经了解了金融市场和各类金融产品运作模式的高年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可以进一步讲授金融合约理论、信息经济学、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的模型的结论,以使其了解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制度等运作,并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金融制度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进一步了解金融市场运作机制的本因;而对于更高层次的学生,如博士研究生和个别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可以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合约理论、法与金融学等各方面理论,构建制度内生观点的金融制度分析理论框架,讲授金融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金融制度演化的内在规律,也可以涉及金融体系的选择和设计,充分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变迁因素

作为一门内容相当全面的资本市场专业课的投资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投资学Ⅰ、投资学Ⅱ和投资学Ⅲ进阶课程。对于本科学生,可以重点讲授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市场均衡理论,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现代金融学理论;对于高年级的本科学生或硕士研究生,可以专门设置相关基本面的证券分析内容和资产组合管理内容进行讲解;而对于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或者已经经历过前两个知识阶段投资学学习的学生,可以进一步讲授普通的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证券的基本定价知识

金融工程作为专业课程,也应该分层次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比如,对于普通的金融类专业本科学生,可以以介绍金融工程工具、手段和策略为主,同时恰当介绍部分较为浅显的衍生工具以利于讲授金融工程的手段和政策;而对于金融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其他硕士研究生,则可以进一步相对深入地介绍部分金融工具创新和产品开发,同时讲授更高层次的金融工程手段和策略。相应的期货、期权与衍生证券这一课程也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普通本科学生以介绍简单的衍生证券为主,以利于入门;对于相对专业的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则可以作为金融工程这类专业课程的进阶课程,进一步介绍较为复杂的期权定价和衍生证券定价的方法,以及介绍新型期权、指数期权、期货期权等衍生品种。

事实上,对于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还有一类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那就是实训课程。证券类专业课程有必要加强具有时效性的内地金融市场的实际案例,联系相应的理论加以体会。其一,对于本科学生要加强证券分析类实训课程的培养,辅助以大量的A股证券分析方法应用的实例;其二,对于金融证券类专业学生,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选题方面,尽量以实证为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三,对于更高级的学生,金融工程等证券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其未来的就业很可能就是证券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纯粹的投资行业或投资岗位,因此,有必要在专业课内加强金融证券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尤其是诸如研究报告这样的应用文的写作

至此,应该说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既是系统化的,又有针对性,有助于这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实行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的对策

1 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要求对各专业层次、年级层次和学术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化的教学体系的设计。现代金融理论从简单到复杂,从开创性到发展型,从公司金融类到投资类,再到金融工程类,有纯理论的推导也有应用于实践的方法。而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不相同,全盘的填鸭式教学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很难奏效

2 各层次学生知识体系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要求进行分层化教学体系的实践。金融证券类专业各层次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要求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一二年级的本科生、三四年级的本科生还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的学生其知识水平肯定不同,而且理论教学的深度对各层次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

篇9

现代金融经济国际化、微观数理化的趋势迫切需要金融从业人员具备较深厚的数学功底,以适应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具备半强有效性的条件下建立数学模型测度金融风险,改进预测资产收益率的方法,寻求资本市场价格运动规律等。

金融数学,亦称数理金融学,是以数学为工具解决金融问题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在对金融经济现象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研究金融经济系统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数量变化及其规律性 [1] 。

国际上从事金融数学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大学的数学院系和相关的研究所,如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英国的利兹大学数学系等,设立硕士学位、学士学位以及培训证书。在国内,1997年北京大学率先成立金融数学系。 由于国内外的社会制度、学科划分、金融运行体制以及教育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国内外在课程的设置、师资的配备、教材的选编等方面各院校情况不尽相同,形成了各自的金融数学教育教学特色。在学士学位层次,西方国家院校在金融数学方向开设的金融类课程和统计类课程要比国内院校开设的门类多,覆盖面广,而数学课程相对于国内少而精,在课程教学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国内的金融数学教育教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与我国金融经济具体实际相结合上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广州大学是国内创办金融数学本科层次教育较早的地方高校,现已初步形成了硕士、学士两个办学层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合理性,教材的选编, 课程教学环节的有机设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形成了自己宽基础、重实践的教育教学特色。

从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视角分析可知,在金融数学教学中, 金融类课程要用定量和定性混合的方法来教学,本着经济―金融―经济,货币―信用―银行,定性―定量―定性的三结合原则, 围绕金融经济现象所呈现的各种本质特性,进行金融问题的数学建模、产品定价和风险度量。这种定量定性的多学科交叉教学,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多元多专业性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而在学生方面,同样需要具备多专业知识的积累,通过对其多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达到累积综合效应递增。在基础课程方面对数学专业和金融专业应同等重视,缺一不可。金融与数学专业交叉程度高的课程(如保险精算、金融工程学、证券投资学、金融时间序列、风险管理学、统计软件操作等)是金融数学的核心所在,应根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 [2] 合理取舍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应用性。因此,只有深入细致地研究金融数学教育教学上的这些特殊性,结合实践中的经验数据和调查数据,才能深刻认识金融数学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质量间的相依关系,避免只从金融学或数学片面看待和认识金融数学。

二、课程建设与培养目标

本科层次的金融数学教育的目标应至少使学生懂得数理(微观)金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初步的金融数据统计建模、产品定价求解和风险度量能力。为此,广州大学依托数理统计、随机分析、模糊集方法等数学学科优势,整合力量,校企联合,做好金融学与数学的重点交叉课程建设,用概率统计硕士点的金融数学核心方向的研究带动该方向本科层次教育,形成了金融数学教育宽基础、重实用的特色。然而,当前金融部门需要金融数学人才的岗位入职资格提高至硕士、博士层次,这迫使金融数学方向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调整到既要为地方金融经济发展提供实用人才,又要注重向研究生教育输送优秀人才。在新生入学时要求学生做好个人规划,或立志考研深造,兼修金融学或会计学或保险第二专业,或在课程设置中按选修课形式加入相应专业模块,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金融学或会计学专业或保险专业学生基本相同。同时,要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做好向硕士研究生层次输送人才的工作,对于数理金融能力较强的学生应鼓励其考取金融数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郝华宁,孙晓群.金融数学的教学与研究[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2):98-99.

[2]姜礼尚,徐承彪.金融数学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08(10):11-13.

篇10

1、化学工程与生物科技学院,学费34722英镑,雅思7、5,托福107;

2、土地经济学院,学费31510英镑,雅思7、5,托福110;

3、规划、发展与再造哲学硕士,学费31510英镑,雅思7、5,托福110;

4、房地产金融哲学硕士,学费34975英镑,雅思7、5,托福110;

5、金融哲学硕士,学费34222英镑,雅思7、5,托福110;

6、管理哲学硕士,学费34222英镑,雅思7、5,托福110;

7、经济学研究哲学硕士,学费36038英镑,雅思7、5,托福110;

8、政治与国际研究学系,学费37912英镑,雅思7、5,托福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