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的感受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教学的感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教学的感受

篇1

【摘要】信息化时代对高职英语线上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面授形式的教学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江苏省某职业学校英语线上教学单元课为例,分析高职公共基础英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对高职公共基础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展开探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关键词】高职公共基础英语;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

线上教学不是新事物,慕课、微课等教育形式早已广泛应用在各大高校的线上课、函授班中。然而在职业学校的英语课中,线上教学的应用还不够广泛。2020年初,学校无法正常开展面授形式的教学活动,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各职业学校纷纷依托超星泛雅、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教学,线上教学全面展开。如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正在走向常态化,职业学校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显。[1]

一高职公共基础英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线上教学,这是学校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以江苏省某职业学校为例,该校于2020~2021学年在三年级11个专业方向的25个班级中分别实施线上授课和教师面授两种方式的教学,其中,11个班级进行线上授课,14个班级进行传统教师面授。笔者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卷和问卷调查,分析对比学生的英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学生对线上授课的学习态度、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教学感受。根据学业水平测试卷的成绩,采用线上授课的班级平均分为78

篇2

一、思想方面:

本人思想端正,拥护党的正确领导,关心国家大事,并且能用心参加政治学习。用心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了《教育法》,并自学有关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二、教学方面:

教学上我努力转变自我的观念,力求使自我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断改善自我的缺点。所以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新课标,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资料,我用心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潜力。课后认真总结上课中所出现的突发事件、临时灵感,写好反思。

教师教育教学精彩点总结

选取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精彩点,体现学校的“卓越教育”理念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的落实。例如:本学期线上教学工作亮点(如在线上教学工作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线上教学如何利用前置作业提高有限教学时长下教学的高效落实);复课衔接工作亮点等。

本学期线上教学期间,能够认真备课,根据实际教学时长调整教学进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选择贴合学生生活的课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家也能学得开心、学得认真。

1.在刚进行网课时,学科组结合防疫实情,制作了《防疫特别篇》教学视频,不仅让学生更了解中国当下,更注重防疫过程中凸显的民族精神与人性光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篇3

一、源于生活的化学课堂情境

生活中处处都是化学,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熟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课题,将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生活化,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探究、合作、理解化学知识,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从而学习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案例1在讲《物质的量》时,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是:18 g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这些数目的大米如果给全球60亿人吃,每人每天吃一斤,你知道可以吃多少万年吗?6.02×1023是个非常庞大的数目,如果10亿人,每个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你知道要数多少万年吗?你能从实验室里“数”出6.02×1023个水分子吗?

(学生带着这些熟悉的生活中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进行,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抽象概念的学习掌握,以及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案例2在讲《氯气》时,教学情境设计是:放一段某化工厂氯气泄漏,消防队员救援现场的视频或者图片,问题①为什么有人伤亡?为什么人们都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子?②为什么消防队员将人们转移到地势高的地方?③为什么黄绿色的气体没有了?当同学们听到有人伤亡,看到现场的人都捂着口鼻向高处转移,那黄绿色的烟雾在消防队员的水枪下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们感叹的同时,氯气的性质一下子深深的印在了他们的头脑中了.氯气是一种常温下呈淡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氯气比重比空气略重. 这种真实的生活情境,巧妙的将学生所学化学知识和社会密切地联系起来,使化学课堂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充满了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使学生产生了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服务于生活的化学知识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课堂上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服务于生活,同学们能深刻的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巨大意义,学习起来会更加带劲,有动力.例如:我们学习了氯气的性质以后,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问题:如果我们不小心遇到了氯气泄漏事故,应该怎么办?顺风跑还是逆风跑?为什么可以将氯气“倒入”田鼠洞里杀田鼠?大家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如果可以在毛巾上放些Na2CO3溶液或者水,跑到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可以用水和氯气反应,氯气比空气重而且有毒所以可以将氯气“倒入”田鼠洞里杀田鼠.大家在说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就感,非常兴奋.再如:在学了乙烯用途后,同学们知道了在生活中如何能将香蕉存放的更久?能够清楚地解释为什么香蕉存放在冰箱中反而坏的更快?学习了二氧化硅的性质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可以在玻璃上画美丽的图案,写我们想写的字?为什么铁和铝很活泼,但是能够存放浓硫酸和浓硝酸?可以解释清楚为什么钠着火的时候用水灭,反而着的更旺?学习了有机化学以后,终于知道平时感冒生病时吃的药物说明书上那一串串看不懂的化学符号是什么东西了;学了电化学后,明白了我们所使用的各种电池的工作原理甚至可以自制化学电源,找到了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明白了为什么轮船后面为什么要拖着一块锌板而不是木板;学习了蒸馏后,明白了我们所喝的淡水是如何从咸咸的海水中提取出来的;学习了硫的性质后,我们知道了用硫粉处理摔坏的温度计散落的汞. 所有这些最真切的感受,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更有利于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建构.

三、回归生活的化学作业

为了能让同学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再一次体验成功的,在教学中我们布置了一些可操作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回归生活的作业,让大家真正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原电池原理后,我们让同学们根据所学到的原电池原理自制音乐卡送给同学们作礼物;学习了基本营养物质后,让同学们为减肥的女生、健身的男生设计营养均衡的食谱;学习了浓硫酸的性质后,大家一起用浓硫酸在纸上作画,一起到实验室做“黑面包”实验;学习了氯水漂白性后,用氯气将红色的玫瑰花漂白成白色的实验.

生活处处皆化学,作为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要积极地对教学内容加以研究、选择和重组,不断地积累教学材料,在教学中化学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联结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不断的寻找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错误分析通过蒸发溶液有不饱和(d点)变成饱和溶液(c点).选B.

答案C

纠错在该沉淀溶解平衡图像上,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达到了沉淀溶解平衡状态,Q=Ksp,曲线上方的点则是Q>Ksp,形成的是饱和溶液与沉淀共存的体系,曲线下方的点则是QKsp,有沉淀析出,但剩余溶液仍然饱和,溶液应由a点移动至c点,A错;蒸发溶剂,溶液中SO2-4浓度及Ba2+浓度均会增大,在图像上,溶液如果由d点变到c点,SO2-4浓度不会改变,与实际不符,B错;a点与c点是处于相同的沉淀溶解平衡状态,因此a点对应的Ksp等于c点对应的Ksp,D错.正确答案:C.

解决图像类问题需要注意的是:

(1)溶解平衡曲线类似于溶解度曲线.在温度不变时曲线上任一点都表示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任一点均表示过饱和,曲线下方的任一点,均表示不饱和.无论改变哪种离子的浓度,另一种离子的浓度只能在曲线上变化,不会出现在曲线外的点;

篇4

真的如他们所说,数学是那么的无趣?“如果辉煌的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百年,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的喘不过气来?”。造成如此尴尬的境地,大到国家的教育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小到各个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偏离了教书育人的目的,一味地追求升学成绩。而关键在于我们站在教育战线上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让学生感受经历学习数学的以下几个过程:

一、感受跨进数学知识门槛的过程

俗语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师傅把徒弟领进“门”是个关键,这“门”都没进去,如何谈“修行”?你看我们有的教师是如何把新生领进数学之门的: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上要‘博学而参省乎己’,要不断积累,像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那样,要像驽马一样锲而不舍,学会笨鸟先飞,不停地飞。要有苏秦的‘锥刺骨’、孙敬的‘头悬梁’的读书精神。要坚信孟子的格言:‘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别说了,就这些就把学生吓跑了。有本教师杂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在学校,老师教给那些懵懂无知的孩子知识和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可是,孩子们的内心对爱的渴求,他们得到了吗?一个生命,需要强健的体魄,同样离不开健康的心理。身、心,正如“人”字一撇一捺,一角之缺,即会毁灭。”这句话精辟地、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教育现存的某些弊端和盲点。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或成人的经历和感受去要求孩子,教育孩子。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正如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

所以,要想在教学中以后教的轻松,把学生领进“门”这一过程是个关键,也是一门艺术。要让学生感受到:有“我已跨进了数学门槛”过程的感受和享受到其中的乐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 感受探究知识的过程

长期以来,在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数学教育甚至整个教育界存在过多的短期“功利色彩”。因此在数学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大多数教师授给学生的更多的是“鱼”而非“渔”;更多的是教给学生的是“果”,恰恰忘了也应该教给学生如何去“栽树”。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可以讲的滔滔不绝,津津有味;讲台下,在学生颔首的同时还有那么多的学生仍在质疑,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课堂成为教师演练阵容的唯一战场,解题成为操起的刀戈。该让学生动手的,教师代之,美曰其名:“耽搁课堂时间”;该把数学公式、定理推导过程表演给学生看的,又美曰其名:“浪费感情,又不考”。在这里我倒想问问:“你不把知识的来源过程展现给学生;你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创新,那么你教什么?公式、定理、结论教材上写的比你清楚,学生可以自己看。还有必要再上黑板吗?新教材里的“探索与研究” 是让学生探索研究,还是让教师代之或是做个样子?”

欧美教育认为,当老师讲得非常完整、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儿童只能怀着顶礼膜拜的心情去占有,他的本分是被动的容纳和接受。当他是驯良的和服从的时候,他的职责便完成了。这种教育现象与我们提倡“与时俱进”、“和谐社会”、“创新社会”、“以人为本”的精神难道和谐吗?“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最大限度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实践机会,在操练中巩固,实践中掌握,运用中提高。《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感受、去经历数学。学生有了兴致,就会激发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向”。在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作用,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我们应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唤起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这样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玩”好数学的愿望,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在数学世界里自由翱翔,享受数学世界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三、感受数学美的过程

我们知道,数学是研究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学关系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十分注重数学的科学性,这似乎无可厚非,甚至引以为豪。但数学不能离开大众与实际生活。过于强调数学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必然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甚至给学生“高处不胜寒”的恐惧感和神秘感。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应根据学生情况,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恰到好处地渗透一些“数学美”的元素等方面的性质十分有好处。

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享受甚至创造数学中一切美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篇5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指示,我校开展了线上钉钉教学工作,到目前为止,九年级英语完成了为期八周的线上教学。这八周时间我们完成了九年级英语新课教学内容并开始了第一轮复习。初步完成了八年级复习,利用“钉钉”上直播课,实施线上教学,每天布置线下作业,学生当天上传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后期制定了复习计划,也是统一进度。随着疫情的好转,我校将于4月24日复课,根据区局要求,再次制定线上线下教学衔接计划:

1.综合每周上报的学生网上学习和作业批改情况,摸清未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对象与人数,及延期返校学生对象与人数,了解学情,返校后对学生在线学习质量进行诊断性评估。

2.加强词汇识记和巩固以及句型的运用。

3.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班上再强调,力争学生搞懂。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对未进行网上学习和自控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都比较差的学困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要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5个性化辅导。

分析部分学生学困的真正原因,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四个方面入手,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学习状态的改善:

帮助学困生分析现状,让学生自己明白在知识点方面存在哪些不足。造成不足的原因是内在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并进行思想教育,使

其端正态度,明确学习的方向,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并鼓励这些学生可以做到迎难而上。

篇6

(1) 用爱的微笑征服学生的心灵

教师应向学生倾注情感,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情感具有强烈的外显性。教学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形式之一,而人的知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绪伴随下进行的,教学活动也不例外。苏霍姆林斯基在对待儿童智力发展上认为在: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的智力上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情和感受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的事物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绪愉悦的气氛里,智力才会活跃,思维才能始终伴随着教师讲授的“旋律”产生共鸣,去努力学习社会科学文化知识。

(2) 要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随着教学内容起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运用会使学生求知欲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的教学组织,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己任,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质的变化。例如,课堂上,有些学生疲倦了,我不是马上去指责学生,而是放下原有的话题,话峰一转说:“好!咱们现在开始幸运搜索,看哪一位幸运者被选中回答问题。”学生们顷刻为之一震,注意力马上集中指向老师,精神也振作起来。“幸运搜索”是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一个固定节目,学生们熟悉也很喜欢,我在这里用上这个“幸运搜索”,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只是“幸运”者不是领奖品,而是起来回答问题,这里面又包含着老师对大家暗暗的批评。学生们面对这一局面,一是感到有趣,二是感到不好意思,三是感到紧张,思维和情绪都活跃起来,不敢再倦怠,立即准备答题。

(3) 讲究良好的课堂语言教学艺术

教师的口头言语词句操作和语气操作技术,保证了课堂教学优化的实现,语言节奏的快慢急缓、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的粗细长短、语气的高低缓急无不是形成课堂教学好坏的因素,而语词语气中的新奇生动、形象可感、诙谐风趣、含蓄夸张等均是形成教学效果优化的精华操作。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副表情、一个手势、一种姿态、甚至进行辅助的一件教具,都可以是进行优化教学的信息传递渠道。

篇7

Abstract: Online video teaching breaks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realizes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and changes the way of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In order to build a new model an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we need to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detail, and the satisfaction survey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methods. Therefore, we conduct investigation to the students who are studying or have studied the network video open course (general course) i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combines practice with thinking, so as to provid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online video teaching.

关键词:网络视频开放课;问卷调查;满意度

Key words: network video open course;questionnaire survey;satisfaction degree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1-0190-03

0 引言

高校网络视频开放课程的教学模式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自此,这种方式便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研究与实践的热点。

目前,一些研究与实践者也正围绕网络课堂教学的理论框架、模式建构及实现策略等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考量。有研究认为:有效的网课是对学习本质的回归和对个性化学习的回应,还有研究指出: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是让学生过度预习,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1]。

那么,对于学生这一改革主体,网络课堂学习活动经历究竟为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实践与认知体验?他们对网络课堂教学作何评价?影响其评价的因素有哪些?他们继续采用该模式开展学习的意愿又如何?这些都是需要实证研究的课题

1 现状研究

1.1 国外现状研究

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了“开放课件”(OCW)计划,此计划迄今为止已开放免费课程2000余门,在线提供笔记、案例、测验、评价、甚至是课堂讲授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该计划实现了课程的完全“开放”、充分共享与最大限度回报社会的教学理念[2]。随后,世界名校纷纷加入其中。由此,这场著名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也因此而展开,影响深远。

1.2 国内现状研究

2011年4月,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首次启动,精品视频公开课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2 调查方案

2.1 调查对象

针对大连工业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主要针对通识课程进行调研。

2.2 调查项目

3 数据分析

3.1 信度分析

一般认为信度系数在0.8以上即具有较高的信度。由表2可知,该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14,即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该问卷的结果较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

3.2 统计方法分析

由表3,分析:

①经检验KMO值为0.885>0.6,显著性值为0.00

②17个标识变量被提取出4个因子,因子1主要反映的是网络视频开放课程本身的资源的优劣程度(在问卷中为Q6-Q10),包括对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难易程度、时间安排等的划分,故命名为“课程特征”;因子2主要反映的是学生对网络视频开放课程的主观感受(在问卷中为Q18、Q19、Q20、Q22),包括课程拓展广度、学习的自主性与效率,故命名为“学生主观能动性”;因子3主要反映的是学生对教师提供线下指导的态度(在问卷中为Q14-Q17),包括线下指导的作用(解决疑惑、加深理解等)与时间,故命名为“师生互动”;因子4由于只有一个标识变量可以反应其内容(在问卷中为Q12),故予以剔除。Q11、Q13、Q21不儆谌我庖蜃樱故予以剔除。

3.3 网络课程资源的优劣程度

3.3.1 对教学资源的满意度

由图1可知,49.97%同学对网络上的视频公开课的教学资源的满意度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截止目前,随着上线课程的不断增多,课程涵盖领域也在不断加深,教学资源共享的材料也在不断丰富。

3.3.2 教学视频的长短是否合适

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认为网课的时长应控制在30~40分钟,这和教育部设定的视频开放课拍摄制作标准相吻合。

3.4 学生对教师提供线下指导的态度

由表4可知,学习者对于网课安排的线下课程的课时满意度还是较高的,反而,对于线下的助教的辅助教学能力的打分,处于较低的幅度之内的,并且认为线下助教的设置完全没有必要,这一结果同问卷发放过程中所接收到的反馈基本吻合,经分析,助教只是一味地告诉学生进行网上学习,再加之线下集中课时的有限,并没有对学生在网课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进行有效的解答,从而产生了满意度偏低的现象。

3.5 对网课的主观感受

将主观感受的分析从两种角度进行分析,一种是线上的学习过程,第二种是线下学习过程。

第一步:进行假设检验。

提出假设:线上学习过程对学习效果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由于显著性为0

第二步:线下分析如上,结论:线下学习过程对学习效果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第三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五步:方差分析。

原假设:所有的自变量对因变量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会对因变量产生显著影响。

显著水平

第六步:得出方程Y=0.523(线上)+0.250(线下)。

第七步:进行残差诊断,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4 调查主要结论以及建议

4.1 授课形式单调

根据被调查者的反馈的信息获知,网课的大部分授课老师的授课方式单一,偏重于知识讲授的全面性与系统性,信息单调,表达乏味;部分课程忽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影响力和吸引力不够,学习者的兴趣不强,他们更加喜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3]。

4.2 对网站平台功能、操作的改善

13.01%的同学对网站平台不满意,经调查,不满意的同学主要是对网站需要实名注册的操作程序较为复杂,常常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密码找不回,验证码失效等),因此,引发对在线客服解决问题的不及性而不满。

网课的学习不仅仅是学生与线下老师之间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学生与网站建设者、线下助教共同的责任。

4.3 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和流畅性的改善

有71.09%的同学在进行网课学习中遇到过因网速缓慢而无法观看视频的情况。因此,建议学校加强网络维护,保证网络的稳定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学习环境。

4.4 线下学习的改善

在线上学习期间,助教应及时地从学生中获取学习情况,并观察网络教学平台的行为数据、课堂观察数据;通过增加信息反馈环节,可以协助教师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维宁.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Coursera评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02).

篇8

关键词:“慕课”视角 高中日语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09-01

对于外语的学习,不仅要注意其语法知识的运用与组织还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语言文化与内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课堂目标与要求也在发生变化。教师要树立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意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使得高中日语教学取得一个新的突破。传统的高中日语教学只注重语法记忆和语句书写,而缺少口语锻炼和运用。“慕课”视角下的高中日语教学恰好弥补了这些缺点,突破了传统的高中日语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线上交流与学习

语言学习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外语来说。由于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熏陶,外语学习难免有些困难。但是,“慕课”视角下的高中日语学习可以在线上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与探索,很好地弥补了没有语言运用机会这一缺憾。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上与同学、教师、甚至是国际友人进行相关的学习与交流。这大大提高了语言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增加学生线上的交流与学习,为学生构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学习语言知识的印象。并且给予了他们一个锻炼与人交往能力的机会。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慕课”不仅能够适应和配合他们紧张的时间,随时随地都能够进行语言的学习。并且在与同学、教师进行线上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有效地缓解压力。教师通过线上的资源共享也能够及时得到教学反馈,通过反馈对教学计划给予适当的调整。以求更好的实现和完成教学目标。

2 课后及时训练,提高效率

教师教授完新的语言知识后,学生要及时的进行训练,将知识内化于心才算是完成教学目标。日语知识的训练离不开听、说、读、写。教师可以利用“慕课”便捷高效的特点,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学生通过及时的课后训练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并且教师也能够在学生进行复习巩固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后反馈便能够及时衔接。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有效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比如在学习《日语音标》这部分的内容时,学生需要靠不断的读与写来掌握音标。音标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最为基础,但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慕课”的线上教学,对学生这部分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指导。对于类似“きゅ?キュ?”这种易混淆的读音予以强调和纠正,既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强化与巩固,并且对于学生以后的语言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学生的课下学习时间也得到了保障,教师课上的负担得到了减轻,极大的提高了语言学习的效率。

3 提高专业素养,更新理念

“慕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实施对于促进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运用“慕课”,怎样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学习,还需要教师的探索与归纳。这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时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发生改变。比如在学习《日语对话》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出示有趣的日语故事,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学习和锻炼的能力,也营造了一种欢快有趣的课堂氛围。也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改变也要及时归纳与总结,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实际学习情况的方法可以继续运用,效果不好的方法可以继续探索。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就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与发展。

4 广泛阅读,扩展视野

日语教学离不开广泛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扩展视野,增加词汇量。学生学习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慕课”能够提供较为广泛的资源,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与思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语言文化背后所蕴含的精髓。通过对日语的学习,知道国家有关的风土人情和传说,对于学生的精神文化层面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这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课堂教学也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帮助学生广泛于都扩展视野的渠道。“慕课”的知识与资源是书本上所远比不上的。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扩展视野的意识。使得高中日语课堂的内容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也不断多元化。不限地点,不限时间,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日语教学,这正是“慕课”为教学过程所带来的不同。学生交流共享感受与经验,使得日语课堂教学过程更加有趣和生动。

5 结语

“慕课”视角下的日语教学实践与改革给高中日语课堂注入了活力,使得课堂组织形式变得灵活多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同时学习方法也得到了科学和系统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和对语言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日语教师还应就“慕课”如何能够更好地在高中日语课堂中得到应用进行探索与总结。相信会为高中日语教学带来更多不一样的魅力与精彩。

参考文献:

[1] 刘辉,王纪芹.基于慕课形式下的高职日语教学改革[J].课题初探.法制博览,2015(34).

[2] 刘倩.慕课背景下日语教学改革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篇9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开班研修心得

丁锦辉

8月19日,桃江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开班,我有幸成为小语中的一员,在这次学习中,我感受到与以往培训不一样的很多新鲜的代名词。

这次的坊主正好是桃花江小学特级教师邱小丁,感到非常的幸运,由特级教师丁俊波任课程专家,教师发展中学的封学武校长是管理员,在首轮开班典礼中,三位老师分别做了讲座,邱小丁老师的师德讲座让我感受到不同的人格魅力,她用自己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平凡的岗位上人性的光辉,展示了不一样的教学境界。丁俊波老师解析的三年级教材更是让我们在本次学习中,对新教材,对工作坊有新的认识,也学到了不一样的内涵。

希望通过为期三年的学习时间,用过名师的引导,让我们全体参培的学员都能成为教育一线上的领头羊,我也将在此次学习中增长学识,增进教学,提升水平,展示风采。

篇10

有效的自学活动必须融入个体的积极思考与体验,做到不盲从课本。在自学课本时,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课本讲的是什么道理?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这样讲?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让学生的思考融入对课本的自学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经历,变注重课本的想法与自学的结果为注重学生的感悟过程与不同的自学状态。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前我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要求学生把预习的思考过程简要写出来:(1)通过预习你学会了什么?(2)在预习中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3)你有没有与课本不同的想法或你认为更好的想法?预习后我及时进行学情了解,发现学生已经基本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变成分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但不少学生对课本提出质疑: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为什么要把0除外?定义中去掉“同时”行吗?与 分数大小相等的分数有几个,为什么?这些不同而真实的学习状态,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探究和交流资源。同时,虽然本课知识点较多,但学生通过自学活动大多能基本掌握,在课堂上可以留出时间来质疑、讨论、拓展,这样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构建轻松的自学交流情境,促使学生的角色由学习的模仿者变为学习的探究者

数学的自学活动与其他学科不同,更多的是注重数学知识结论形成的推理探究,是指形成途径的多样化的寻找与经历,是探究方法与策略优劣的辨析。因此在学生自学时,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想,尊重他们对书本知识的不同感受与体验,积极创设轻松的自学情境,引导学生对自学中存在的种种疑问加以探究辨析与澄清,促使他们由学习的模仿者变为学习的探索者。

比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们都说,通过自学已经知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我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中的道理。

有的学习用画图的方法(略);有的把 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加,即 + = + = ;有的把分数转化成小数来计算: + =0.5+0.25=0.75。最后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无论是画图,还是通分,都是把分数单位统一再相加。

自学探究活动应紧紧抓住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的疑惑点进行(这往往就是教学的重难点),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在探究过程中善于链接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其把对课本知识的自学探究过程转化为自我认知的构建过程。这种学习方式一旦内化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觉意识,不仅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开展开放式的自学交流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每个学生都可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学生在自学活动中会生成不同的学习状态。这些独特的个性应当与学习内容一起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资源。通过师生、生生、生本对话交流,学生会对课本的自学产生深层次的反思与感悟,从而进一步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如学生自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有学生对书上用两个圆表示 始终不理解:明明是 ,怎么是 ?我反问:这里应把谁作看单位“1”?学生说:当然是把两个圆看作一个整体。我一想很有道理呀!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时,不都是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吗?凭什么要求学生在这儿只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呢?我觉得教材在这儿缺少一个坡度。因此我立即调整原来的教学安排,引导学生研究用分数来表示直线上的点的问题,学生通过看直线上的点,就比较容易接受假分数了,然后再回头看书。这样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就比一开始的自学活动的认识要深刻得多。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经历了自学之后,不仅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实现“精讲少讲”,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更多的动态生成特点,教学过程的发展变得更加生动、丰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