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时间:2023-03-19 18:2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硕士论文文献综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硕士论文文献综述

篇1

论文关键词: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论文怎么写,硕士论文,论文开题报告

一、首先明确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要对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如“选题意义;研究主要内容;拟解决主要问题;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其中,文献综述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同时介绍文献查阅方式和手段。研究内容包括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难点、解决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研究工作进度计划。参考文献一般列出至少30篇。

二、抓好论文文献综述这个重中之重

一般来说,“文献综述”是导师关注点,同时也是你需要下大功夫的地方,做好文献综述,才能为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文献综述主要由“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课题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与不足”等方面内容构成,全面整理与所写论文相关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在撰写文献综述内容时,必须认真研读文献,不能用简单的相关研究成果简单堆砌的方式进行,因为综述主要是在搜集和整体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中找到以往研究的大体思路,要分点呈现,将文献归类分析,初步了解与自己论文研究相关的前人成果,掌握学者做了哪些研究工作,哪些可作为自己论文研究借鉴,哪些是自己论文创新点与主攻方向。要避免简单堆砌,一定要注意文献综述应带有“评论性质”,带着你的眼光来评判,归纳和评论研究成果与不足,这样才掌握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三、掌握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技巧

文献资料是撰写硕士论文的基础,文献越详实,那么论文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就充分,对论文框架的建构、写作倾向有更好的把握。硕士论文的文献选择应以与论文相关的经典著作、核心期刊为主,注意文献的可靠性、权威性和代表性。从文献形成时间方面看,应以近3-5年的近期文献为主,然后再是时间较长的。

篇2

文献综述为单独成页,置于正文后面。内容包括:①概述所引文献的主要内容,②所引的观点是什么,③引文者的观点是什么,④所引的观点对所引者有何帮助。

文学硕士论文写作技巧要点

一、 如何突出文学硕士毕业论文的学术性

硕士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的门类,学术论文则是最为常见的学术文体。学术论文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凭借,是反映学术成果、传递学术信息的工具。可以说,“学术性”是学术论文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条件,也是学术论文区别于其他应用性文章特别是一般理论文章的本质特征之一。而从以往电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情况来看,恰恰经常在学术性方面有所欠缺。因此,这里专门强调一下学术论文的学术性问题。

要使学术论文的学术性得到突出,必须在从选题到行文的各个环节上都有所注意,而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则主要应当在以下几个环节的安排上多下功夫。

首先,研究课题的选择要注重学科意义。学术性是学术论文之本,而课题具有学科意义,又是使学术论文具有学术性的基础。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历史,每个学科也都有每个学科的体系,选题时要认真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充分考虑课题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以免把毫无研究价值的问题选作论文题目。

篇3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

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论文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介绍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要想写好论文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写作技巧

1.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论文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步骤: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论文开题报告,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

(1)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论文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4)论文开题报告——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5)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2.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

篇4

2.下面对于选择研究对象需遵循的原则描述错误的是: C. 选择干预对其影响较大的对象

3.下面哪项不是实验性研究的优点:B. 应用的普遍性好

4.下面对类实验研究的描述错误的是:D. 类实验性研究在回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时,比实验性研究的可信度高

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最佳分配比例是:A. 1:1

6.实验设盲是为了避免:D. 以上均是

7.百科全书属于:B. 参考性工具书

8.文献检索时应当先检索:A. 电子文献

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属于:A. 参考数据库

10.资料搜集时应注意:D. 以上都是

11. 国内最大型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为:A. 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

12.综述的组成包括:B. 封面、题名页、目次摘要

13.通过综述的写作,可以:D. 以上都是

14.以下一般宜采用纵式写法的综述是:C. 动态性综述

15.学位经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进行讨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全体委员中至少()以上通过才符合要求。B. 三分之二

16.学位论文的组成不包括:D. 答辩报告

17.写好综述的关键是:D. 体现创新的思想

18.资料搜集时应注意:D. 以上都是

19.下面哪项不符合图书的特点:C. 出版周期短

20. Web上最大的免费提供临床医学全文文献和继续医学教育资源

(CME)的网点是:B. Medscape(医景)(/)

21.学术性期刊多选用的文摘类型是:A. 报道性文摘

22.下面哪项是情报线索:C. 二次文献

23. 揭示文献内容较深的是:B. 索引

24.一个研究人员的全部工作时间中,查阅文献的时间占: B. 50.90%

25.现代最常用的摘要形式为:C. 结构式摘要

26.医学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不包括:A. 描述性

27.医学学术论文的前置部分不包括:D. 前言

28.以下不能成为著者的是:C. 对研究组做一般监管者

29.实验型论文的讨论部分:B. 要体现创造性发现与独到见解

30.以下结构灵活,没有统一格式的论文是:D. 医学管理论文

31.对于由一个错误的实验设计所产生的实验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

之前,其最好的补救办法是:D. 重新设计,重做实验

32.实验设计的核心内容由三方面组成:D. 以上都包括

33. 什么是实验设计不可缺少的三要素:D. 以上都是

34.试验设计中强调必须遵守“随机、对照、重复、均衡”四大原则,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C. 纯化“信号”、降低“噪音”、多快好省

35. 下列对于实验设计类型阐述全面的是:A. 就是在实验研究中安排实验因素和重要非实验因素(简称区组因素)的一种结构或模式

36.属于重复原则的是下列哪项C. 即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做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独立实验

37.下面对Delphi法的叙述错误的是:C. 与专家会议的效果相同

38. 下面对非结构式资料收集的评价错误的是:D. 可对资料作出精确的统计分析

39. 最常用的量表是:B. Likert量表

40.下面对于问卷法收集资料的描述错误的是:D. 敏感性问题穿插放在卷中的位置

41.下面对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A. 高信度一定能代表高效度

42.收集小儿的资料一般选用的问题类型是:A. 两分制问题

43.统计研究设计的目的在于:D. 以上均是

44. 临床试验设计方案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D. 统计分析

45.规范化的临床试验,其核心问题就是:D. 既要考虑到以人为对象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又要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性

46.下列哪项不是实验设计的三要素:D. 受试时间

47..实验设计的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D. 不用对参与实验研究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48.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应由研究者与申办者共同商定并签字,报( )审判后实施:A. 伦理委员会

49.下列描述错误的是:B. 某作者观测中药组与西药组在服药后1 、3 、6 周的骨密度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分析

50. 在制作统计表时常见的错误表现在:C. 主谓倒置

51.统计推断方面的错误包括:D. 以上均是

52.通常认为均数小于( )倍标准差的资料呈偏态分布:A. 2 倍

53.以下哪项不属于临床试验论文设计问题:D. 使用标准误代替标准差

54.临床疗效常用“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描述,这类资料属于等级变量资料,应采用何种统计方法:C. 秩和检验或Ridit分析

55.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AJ)检索特点是下列哪

个C. 引文检索,相关度排序检索

56.在Elsevier Science数据库高级检索与专家检索中区别是下列哪项 B. 可用布尔逻辑表达式

57.资料搜集时应注意:D. 以上都是

58.文献检索时应当先检索:A. 电子文献

59.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广泛使用的学位论文数据库

是:C. ProQuest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60.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属于:A. 参考数据库

61.国内最大型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为:A. 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

62.百科全书属于:B. 参考性工具书

63.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的描述,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 病例组与对照组是自然已经形成的,并不是研究者能主观控制的

64.下列哪项被认为是最佳标准的临床试验:D. 随机对照双盲试验

65.临床科研选题应具有可行性,下列哪项不符合其要求:D. 不需要获取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66.以下哪项不是临床科研课题的来源: C. 国外的同类研究

67.随机对照试验(RCT)的基本特征是:D. 以上均是

68.对临床科研目的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C. 进行疾病病因的微观研究

69.临床群体研究的传统模式的优点是:D. 以上均是

70.下面哪项不是我国目前临床群体研究在方法学方面存在的问题:C. 仅凭病例报道

71.现代临床群体研究中,研究者最为关心的要点是:A. 信息的真实性

72临床群体研究的关键环节是:C. CRF和数据库

73.现代临床群体研究的本质特征是:B. 信息流

74.临床群体研究的现代模式的思路是:A. 研究目标——研究设计——

75.反映一组性质相同的观测值的平均水平,常选用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适合用算术平均数计算的资料应该是服从( )的。D. t分布

76.某血库提供6094例ABO血型分布资料如下: 血型O、A、B、AB人数为1823、1598、2032、641。该资料中与“血型”这个变量对应的资料该叫做什么资料呢?B. 名义资料

77.《600例小儿烧伤休克期治疗分析》,原作者在文中指出:“600例烧伤患儿,210例早期有休克症状,其中3岁以下者110例,占52%,3岁以上者100例,占48%,年龄越小,休克发生率越高。”。其错误在于:C. 误用百分率取代百分比

78.301例口腔癌颈部淋巴结处理的随访研究》。原作者随访301例首诊治疗口腔癌患者,计算颈淋巴结转移病理检出率、单纯原发灶切除后颈淋巴结复发率、颈淋巴清扫后颈淋巴结复发率,舌癌、口底癌、下龈癌、颊癌合计(%)T1,2期为7/22(31.8),T3,4期为2/6(33.3),N0期为1/4(25.0),N1期为6/16(37.5),这样表达的不妥之处在于:

篇5

关键词:信息检索 信息分析 信息提炼 立体印刷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00-02

在新的生活环境下,每个人都需要从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中收集、提炼有用信息,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方便、自由、快捷的、查询信息;但另一个方面,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信息更新的快速性,使得信息资源出现分散、异构、无序的特性,极不利于人们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面对信息急剧增长、技术不断更新的新局面,需要我们对信息检索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必须增强获取、选择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1 信息检索概述

信息检索是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提交的查询条件检索出相关文档的过程和技术。信息检索涉及数据库技术、图书和情罂蒲А⑷斯ぶ悄堋⒆匀挥镅源理、机器学习等众多知识和学科领域[1]。信息检索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表示、存储、组织和访问。

1.1 信息检索的意义

信息检索是对信息进行集中表示、存储、组织加工、统一管理,使用户更容易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而对信息进行加工,根据分析得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信息激活和增值。有效的信息检索可以节省科技人员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人们进行知识更新;继承和借鉴前人劳动成果,促进科技的快速发展;协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1.2 信息检索的四要素

信息检索包含四个要素:信息意识、信息源、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利用[2]。信息意识是信息检索的前提,指人们借助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所做出的能动反映,使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选择和运用信息能力;信息源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如专著、期刊、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记录、专利、标准、统计数据、政府出版物、档案文献信息等;信息获取能力是信息检索的核心,是指人们对信息的了解、查找、整理加工;信息利用是信息检索的关键,即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利用。

1.3 检索语言及方法

检索语言是为沟通文献标引与文献检索而编制的人工语言,是连接信息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中标引人员与检索人员双方思路的渠道。检索语言主要包含分类、主题、代码和自然四类语言[3]。分类语言是指用各种分类号来进行检索的标识,按学科性质进行系统排列,包括主题、科学、图书和专利分类语言;主题语言是直接以表达文献主题的词语作为检索标识,包括关键词、标题词、单元次和叙词语言等;代码语言是指将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用代码系统来标引和排列的检索语言,例如,分子式索引系统;自然语言是指未经规范化处理的检索语言。

信息检索包括手工和计算机检索,常用的检索方法有拉网法、引文法、顺查、逆差和抽查法、排除、限定和合取法。检索途径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信息的外部特征,如责任者、题名、某种序号、机构名等作为检索标识;另一类是用描述信息内容的分类号、关键词、主题词等作为检索标识。通常直接输入检索字段直接点击搜索,但需要精确查找目标文献时,要利用高级检索方式设置一些查询条件,如查询范围、时间、方式(模糊和精确)、字段逻辑关系的编辑等。

2 信息检索流程

信息检索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课题的确定――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初步拟定检索式检索――调整检索策略(考虑准确性)――命中结果分析――批量下载――信息分析。下面以立体印刷技术的相关资料的搜集为例介绍信息检索过程。

2.1 检索工具选择

对于日常信息的搜索,通常采用百度、谷歌等网站,但对于专业文献的检索则需要专门的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有自己的特点。

(1)馆藏书目查询:书目是将图书、期刊按一定规则收录,并有序编排的检索工具。通常包含题名、责任者、主题词、分类号、索取号、ISBN/ISSN号、出版社等字段,输入检索词即可检索,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馆藏书目数据库,检索、下载。

(2)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目前世界上最大且连续动态更新的数据库,内容覆盖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农业、哲在新的生活环境下,每个人都需要从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中收集、提炼有用信息,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方便、自由、快捷的、查询信息;但另一个方面,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信息更新的快速性,使得信息资源出现分散、异构、无序的特性,极不利于人们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面对信息急剧增长、技术不断更新的新局面,需要我们对信息检索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必须增强获取、选择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1 信息检索概述

信息检索是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提交的查询条件检索出相关文档的过程和技术。信息检索涉及数据库技术、图书和情报科学、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众多知识和学科领域[1]。信息检索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表示、存储、组织和访问。

1.1 信息检索的意义

信息检索是对信息进行集中表示、存储、组织加工、统一管理,使用户更容易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而对信息进行加工,根据分析得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信息激活和增值。有效的信息检索可以节省科技人员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人们进行知识更新;继承和借鉴前人劳动成果,促进科技的快速发展;协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1.2 信息检索的四要素

信息检索包含四个要素:信息意识、信息源、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利用[2]。信息意识是信息检索的前提,指人们借助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所做出的能动反映,使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选择和运用信息能力;信息源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如专著、期刊、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记录、专利、标准、统计数据、政府出版物、档案文献信息等;信息获取能力是信息检索的核心,是指人们对信息的了解、查找、整理加工;信息利用是信息检索的关键,即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利用。

1.3 检索语言及方法

检索语言是为沟通文献标引与文献检索而编制的人工语言,是连接信息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中标引人员与检索人员双方思路的渠道。检索语言主要包含分类、主题、代码和自然四类语言[3]。分类语言是指用各种分类号来进行检索的标识,按学科性质进行系统排列,包括主题、科学、图书和专利分类语言;主题语言是直接以表达文献主题的词语作为检索标识,包括关键词、标题词、单元次和叙词语言等;代码语言是指将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用代码系统来标引和排列的检索语言,例如,分子式索引系统;自然语言是指未经规范化处理的检索语言。

信息检索包括手工和计算机检索,常用的检索方法有拉网法、引文法、顺查、逆差和抽查法、排除、限定和合取法。检索途径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信息的外部特征,如责任者、题名、某种序号、机构名等作为检索标识;另一类是用描述信息内容的分类号、关键词、主题词等作为检索标识。通常直接输入检索字段直接点击搜索,但需要精确查找目标文献时,要利用高级检索方式设置一些查询条件,如查询范围、时间、方式(模糊和精确)、字段逻辑关系的编辑等。

2 信息检索流程

信息检索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课题的确定――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初步拟定检索式检索――调整检索策略(考虑准确性)――命中结果分析――批量下载――信息分析。下面以立体印刷技术的相关资料的搜集为例介绍信息检索过程。

2.1 检索工具选择

对于日常信息的搜索,通常采用百度、谷歌等网站,但对于专业文献的检索则需要专门的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有自己的特点。

(1)馆藏书目查询:书目是将图书、期刊按一定规则收录,并有序编排的检索工具。通常包含题名、责任者、主题词、分类号、索取号、ISBN/ISSN号、出版社等字段,输入检索词即可检索,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馆藏书目数据库,检索、下载。

(2)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目前世界上最大且连续动态更新的数据库,内容覆盖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可进行高级、专业、跨库检索以及期刊Ш健

(3)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连续动态更新的高质量学位论文数据库,包含理工、农业、医药、文史哲、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与信息科学、经济以及专题文献等。

(4)外文文摘数据库:既包含单学科数据库,如CA(化学)、PA(石油)、Georef、Medline等,又包含多学科综合数据库,如Dialog、EI、CSA、SCI、IEEE/IET、Spinger等。对于国际化的今天,外文检索已成为每个考研人员必备的技能。

(5)其他数据库:Google学术中文和外文搜索、万方、维普、知网、专利检索系统以及标准文献检索数据库等。数据库文件普遍采用CAJ和PDF格式,须下载专门的浏览器来阅读。

2.2 检索词确定

确定中文检索词:设置与论文名字相关的检索词进行检索,如,立体印刷、3D印刷、立体图像、立体印刷品;确定英文检索词:stereoscopic printing、3D printing、stereoscopic image printing、auto-stereoscopic image

2.3 检索过程及结果分析

利用以上介绍的检索方式以及各个数据库的特点,选用中国知网、Google学术、硕博士论文数据库、EI和专利网,结合设定的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该文例子主要围绕图书、期刊、硕博士论文和专利来搜索。为了便于对文献的管理、引文编排,论文写作采用EndNote插件建立分类文献库。在搜索文献时注意尽可能将时间设定在近5年内,学位论文搜索优先,这样对研究对象的背景、现状首先有大概的了解;其次进行大量其它文献的检索,可以参考论文后的参考文献、某个领域的专家或数据库连接到的相似文献等来扩展检索。无论对于中文还是外文的搜索,不能盲目下载,必须注意文章摘要与目标对象是否有关,否则会加大有用文章筛选的工作量。

检索到的文章由于存在相似性,一定要做好分类,方便快速查找。总的来看立体印刷技术相关文献主要涉及人眼视觉理论、光栅成像、立体图像制作、光栅材料及使用、立体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市场分析、立体印刷工艺研究以及相关设备制造等。通过以上文章的搜索我们可以对立体印刷有大致的了解,对于写综述性的论文可以按照以上点来设置章节标题,如果要进行某一点的深入研究,需要认真研读,将文章的各个点吃透,或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总之,文献检索不能盲目,初步检索分析后,再次具有针对性性的进行检索。

3 结语

该文围绕信息检索技术展开讨论,首先,简单的介绍了信息检索的含义、目的、意义、检索要素和方法等,让大家对此有直观的认识。其次,结合立体印刷技术综述报告的例子,详细的阐述了文献的查找渠道、提炼、分析和总结过程,对以后工作和学习中有效的进行信息检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双魁.信息检索与利用[M].上海: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8.

篇6

关键词:工作―家庭增益 工作满意度 家庭满意度 工作绩效 家庭绩效

工作和家庭是员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或家庭中度过。工作和家庭对任何一个人,无论他的肤色人种、职位高低、薪资多少都至关重要。工作和家庭几乎构成了人们生活的全部内容。随着妇女、双职工夫妻和单身父母在劳动大军中数量日益增加(Bond et al. 2002),更多的个体承担着照顾老人的责任,很多职工面临着管理工作和家庭角色的挑战。工作家庭平衡无论对个人、组织还是社会都有重要意义(McNall,Nicklin,Masuda,2010)。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工作环境和家庭结构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给员工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导致工作压力不断增加,身心健康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处理人的社会属性与家庭属性之间的关系,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需要,就成为转型时期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周路路等,2009)。事实上,工作和家庭在每一个员工身上都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他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工作和家庭的矛盾在不断斗争中推动着每个个体的生存和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产品质量,组织采用了各种管理措施,如量化管理、末位淘汰、六西格玛管理等等,这些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激励和监督作用,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如管理者期望的那样理想,有的公司甚至还出现了许多骇人听闻的事件,如富士康公司的N连跳。然而,组织和员工、工作和家庭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现在,使员工能够兼顾工作和家庭的需要是管理者非常关注和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更是每一名员工深切的渴望和现实的诉求。有一些国际著名企业如IBM公司、宝洁公司、微软公司、花旗集团等已经在管理中增加了很多家庭照顾福利,实施家庭友好政策,比如弹性工作制,使工作安排具有了自主性和多样性,让员工尽量能够兼顾家庭和工作的需要,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事实上,工作和家庭之间既存在基于时间、压力和行为的冲突(Greenhaus and Beutel,1985),也存在着基于发展、情感、资本和效能的互相增益(Greenhaus and Powell,2006)。以往的研究者过多地研究工作家庭冲突,忽视了工作家庭增益的深入探讨。(Greenhaus & Powell, 2006; Jaga & Bagraim, 2011)。而工作和家庭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领域,工作快乐和家庭幸福是每个社会成员追求的目标,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归宿(张伶等,2011)。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工作―家庭增益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和家庭绩效的关系问题,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进员工的家庭幸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构建了工作―家庭增益与工作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工作绩效与家庭绩效的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并针对模型中变量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

一、工作―家庭增益的概念

工作―家庭增益(Work-family Enrichment)并不是工作―家庭冲突(Work-family Conflict)的简单对立,它具有特定的内涵。工作―家庭冲突理论认为个体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而,个体参与某种角色活动必然会导致参与另一种角色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工作―家庭增益正是源于Siber(1974)对工作―家庭冲突理论的质疑。Siber提出了角色增强假说,即个体在角色表现中积累的收益可能超过其角色投入造成的损失,而且个体可以通过参与多种角色活动来获得满意感以及其他有意义的资源(如角色特权、地位保障等)。自Siber提出角色增强假说以后,就有学者,尽管不多(相对于工作―家庭冲突研究的学者而言),开始从工作―家庭增益的视角来研究工作―家庭关系。有关工作与家庭互益的表述有多种,如增强(enhancement)、正向溢出(positive spillover)、增益(enrichment)、促进(facilitation)。2006年,Greenhaus 和 Powell首次在Acadamy of Management Review上明确提出工作―家庭增益这一概念。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角色活动所收获的情感、价值观、技能等资源可转移到参与的其他角色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个体通过发挥这些资源的效能来提升其他角色活动的绩效。这一概念随后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可。工作―家庭增益与工作―家庭冲突一样,也包括两个方向,即工作对家庭的增益(work-family enrichment)和家庭对工作的增益(family-work enrichment)。

从2006年至今九年来,工作―家庭增益作为近年来一个被学者广泛关注的新领域,对它的研究还处于尚待开发的阶段,未来具有非常广泛的研究空间。目前学者们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ZhangHaina ,et al., (2012)发现,感知的服务型领导与员工工作家庭增益正相关,并且这种关系受到组织认同的中介。Ameeta Jaga and Jeffrey Bagraim(2011)发现,工作家庭增益能够解释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满意度的大部分方差。家庭工作增益能够解释家庭满意度的大部分方差。Julie Holliday Wayne,et al.(2006)发现,在工作家庭域中,某个域的非正式的或者情感性的支持要比正式的或者工具性的支持给另一个域带来更多的增益。而且,工作家庭增益会正向预测员工的情感承诺;家庭工作增益会负向预测员工的离职倾向。但是,就工作家庭增益结果变量的研究而言,主要在集中在态度、情感和身心健康方面,目前还没有对员工行为和绩效方面进行过广泛深入的研究。

笔者在外文文献收集过程中,虽然检索到一些相关文献,但它们一般是分别单独研究家庭满意度和家庭绩效与其他变量的关系,并没有发现对二者直接关系的相关研究。这可能有两点原因。一是与家庭绩效的量表开发不足,有说服力的成熟量表缺失有关。二是与家庭绩效的研究尚未得到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研究者的重点关注有关。所以,本文希望在家庭满意度和家庭绩效的关系上做一些实证研究上的探索。从理论推导来看,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家庭很满意,应该愿意为他的家庭承担更多的家务,分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与家人更好的交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等等。因此,家庭满意度越高,家庭绩效也应该越高,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当然,这还需要实证研究的进一步检验。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体评论

从上面国外研究现状述评中,可以看到关于工作―家庭增益结果的实证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成果一般集中在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倾向、家庭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和身心健康方面。但是工作―家庭增益与工作绩效和家庭绩效关系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成果并不是很多很充分,有些甚至是空白。然而,在物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员工越来越重视家庭需要和精神追求,期望组织能够更加理解尊重自己,实行人性化管理。所以本文认为提高员工的工作家庭增益水平会同时有助于工作绩效和家庭绩效的提高,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双赢。

我国学者对工作―家庭增益的研究刚刚开始,专门针对工作―家庭增益与工作满意度和家庭满意度、工作绩效和家庭绩效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几乎没有,高水平的研究更是少而又少。而且,这些研究多数是回顾性和评述性的分析。相比较而言,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国内现有的工作―家庭增益的实证研究,主要以各高校的硕士论文居多,期刊文章居少;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居多,管理学相关专业背景居少。关于工作―家庭增益的研究,国内学者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国外工作―家庭增益各种理论的引入介绍和综述文章较多,实证研究较少。结合本土特征和文化背景的实证研究基本是空白。而且,表面来看,国内相关研究初步取得了一起研究成果,但是高质量的成果较为罕见。因此,加强本土实证研究,检验工作家庭增益理论的合理性与适用性是当前我国研究者应该面临的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林忠,鞠蕾,陈丽.工作―家庭冲突研究与中国议题:视角、内容和设计[J].管理世界,2013(9)

[2]卢军静,马力.资源跨角色流动视角下员工工作家庭增益关系探究[J].领导科学,2013(35)

[3]严标宾,罗海洋,林知.工作―家庭促进研究进展――基于积极工作家庭界面的视角[J].经济管理研究,2013(4)

[4]张伶.基于资源获取发展观的工作―家庭促进研究[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5]唐汉瑛,马红,王斌.工作―家庭界面研究的新视角:工作家庭促进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7(5)

[6] Tang, S., Siu, O. & Cheung, F. A study of workCfamily enrichment among Chinese employees:The mediating role between work support and job satisfaction. Applied Psychology, 2014,63(1)

[7] Chen, Yu-Ping; Shaffer, Margaret; Westman, Mina; Chen, Shoshi; Lazarova, Mila; Reiche, Sebastian. Family Role Performance: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 63(1), Jan 2014.

[8] Wayne, Julie Holliday; Casper, Wendy J.; Matthews, Russell A.; Allen, Tammy D Family-supportive organization percep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mediating role of workCfamily conflict and enrichment and partner attitud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 98(4), Jul 2013

[9] Dunn, M.G. & O’Brien, K.M. Work-family enrichment among dual-earner couples: can work improve our family lif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13,60(4),

[10] Robert Daniel, Jijena M; Carlos Eduardo, Jijena M. Work-Family Enrichment and its Organizational Positive Effect: an Application on a Faculty Context. Panorama Socioeconómico. Vol 30(45), Dec2012.

[11] Masuda, Aline D.; McNall, Laurel A.; Allen, Tammy D. Examining the constructs of work-to-family enrichment and positive spillover.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Vol 80(1), Feb 2012.

[12] Jaga, Ameeta; Bagraim, Jeffre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family enrichment and work-family satisfaction outcomes.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 41(1), Apr2011.

[13] Hakanen, Jari J; Peeters, Maria C. W; Perhoniemi, Riku. Enrichment processes and gain spirals at work and at home: A 3-year cross-lagged panel study.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Vol 84(1), Mar2011

[14] McNall, L.A., Masuda, A.D., Shanock, L.R. & Nicklin, J.M. Interaction of core self-evaluations and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on work-to-family enrichment.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1,145(2).

[15] McNall, Laurel A; Masuda, Aline D; Nicklin, Jessica M. Flexible Work Arrangements,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Intentions:

The Mediating Role of Work-to-

Family Enrichment.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 144(1), Jan/Feb

2010.

[16] Wayne,J H, Grzywacz,J G ,Carlson, D S, and Kacmar, K M. Work-family facilitation: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and model of primary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07,17(1)

[17] Stoddard, Misti; Madsen, Susan R.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Link between Work-Family Enrichment and Individual Health. Journal of Behavioral & Applied Management., Vol 9(1), Sep2007.

[18] Greenhaus,J H, and Powell, G N. When work and family are allies: A theory of work-family enrichmen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6,31

[19] Wayne, J. H., Randel, A. E., & Stevens, J. The role of identity and workCfamily support in workCfamily enrichment and its work-relate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