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税收政策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积金税收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积金税收政策

篇1

关键词: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成本收益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162-01

1 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经济学基础

企业年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既不同于基本养老保险的国家强制建立的性质,又有别于强调自愿、市场化运作的商业保险。而人们偏好即期效用最大化的倾向,使得职工和企业在没有税惠激励的条件下更乐意选择即期工资而不是年金这种预期员工福利,如果政府希望诱导市场主体建立企业年金,以分担政府可能承受的公共风险,就必须发挥外部性内部化的作用,通过权益的让渡来促成。

2 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

与基准税收相比(即没有税收优惠政策时的税收) ,税收优惠政策会减少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的数量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支出,它就是是税收优惠政策的成本体现。企业年金的推行带来的职工税收负担减轻与企业工资成本降低,正是以政府税收支出的增加为代价的。首先,我们做如下假设:在没有实行企业年金时,职工即期工资增长部分P直接发放,按照企业所得税率33%,个人所得税率按10%为平均税率,则对于该部分收入,政府税收包含:

企业所得税:P/(1- 33%)×33%=0.49P;个人所得税:P×10%=0.1P;税收总额:0.49P+0.1P=0.59P。

如果政府实施免征缴费阶段企业所得税,鼓励企业建立年金,则企业出于避税目的将会将P作为年金形式发放,则政府的税收收入变为:

企业所得税:[P/(1-33%)P]×33%=0.16P;保险公司营业税:P×8%=0.08P;教育费附加与城建税:0.08P×10%=0.008P;当期个人所得税:P×10%=0.1P;当期税收总额:0.16P+0.08P+0.008P+0.1P=0.348P;当期税收损失:0.59P-0.348P=0.242P。

由以上推算可知,当对企业实行税惠政策时可引起国家税收收入减少,减少的部分是作为企业年金发放的资金的24.2%。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再免征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的减少额就为企业年金发放资金的34.2%。接下来P值的估算根据2001年至2005年13.4%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以2005年工资总额19980.8亿元为基础,假设企业缴费部分不超过工资总额的4%,且其增长率低于工资增长率,则无上限情况下,P的值即企业年金增长了2677.4万元,在上限为4%的时候则为799.2万元。因此,当期税收收入在仅企业缴费免税时的减少额为647.9万元(无免税上限)或193.4万元(免税额度为4%),在企业和个人所得都免税时减少额为760.4万元(无免税上限)或227万元(免税额度为4%)。这些损失的税收仅占当期财政收入的2.05%和2.4% ,而作为养老金P部分的数额要比损失的部分多,即税收优惠是以较小的税收损失换来了养老金的较大增长。需要注意的是,税收优惠的间接增税效应在提高储蓄率加快资本积累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从而增加税收收入,有效减少了当期国家由于税惠所损失的税收。

3 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解析

在企业年金制度中, 企业年金资金将经历三个交易环节: 企业年金供款征收环节、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环节、企业年金待遇给付环节。因此企业年金的征税领域也就是与这三个环节相对应的:企业年金供款征收环节的企业年金供款征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环节对投资收益和资本利征税;企业年金待遇给付环节对个人企业年金收益额征税。如果用T代表征税(tax),E代表免税(exempt),可以根据征税环节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征税模式。而在中国的企业年金计划推行过程中,税收政策不统一,既没有明确的税收模式,对税收优惠水平和享受条件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考证和限定,导致税惠政策没有发挥其推动年金发展的作用。

4 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1)采用EET税制。EET模式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所推行的政策,符合了次优税收理论,其特点是在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是中立的, 同时确保不能重复征税,它反映的是

长期养老金储蓄、在生命期间收入再分配的真实性质,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了所得税的不足,因而也更能激励职工参与企业年金。同时,企业也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来建立企业年金,更利于实现我国加快发展企业年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

(2)统一税基,制定合理的免税比率。税惠统一以工资为基数,而工资应由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和工龄工资及各种津贴构成,不包括奖金和福利,且对享受税惠的工资限定最高额度,避免高薪人员获得更多优惠,防止偷税和避税。发达国家的税收优惠比率一般为15%左右,但是考虑到我国财政能力,该比率不能太大,以免增加国家的财政压力;但也不能过小,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按照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目标,企业年金未来的替代率将达到20%,要实现这个目标,免税的幅度应该在9%以下,这个额度也要随着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变化而适当调整。

(3)注重税收公平。税收作为国家干预收入分配的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促进公平的作用。但目前的税惠政策凸显了很多不公平,如垄断行业、经济发达地区或者高收入者更有条件参与年金,获得更多的优惠,进一步加剧了贫富的差距,这也是很多人对税惠持怀疑态度的原因。因此国家应该完善税收政策,增加转移支付力度,将增加的养老金或者税收转移给养老金不足的人群,缩小收入差距。

(4)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安排。企业年金税收政策不仅仅是单纯的财政政策问题,还要放在养老保险政策的总体框架下考虑。一方面,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以使得企业年金税惠的各项操作有法可依,明确税收优惠的相关环节和税种,以及在税惠政策的核定、监督、征缴等过程中加强政府各部门、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配合,对企业年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管,杜绝一些违规操作和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必须与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保险税收政策相协调,才能在合理的空间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理性判断和政策选择[J].中国金融,2007,(9).

篇2

一、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思路

在取得收入的时候,大家应该提前对自己将要取得的收入进行安排,制定合理避税计划。通过收入的时间和数量,支付方式变化,抓住一切可以扣除费用的机会,降低名义收入额,进而降低税率档次,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以降低税负或免除税负。通过对华光公司的实地调研,对经常碰到的有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纳税筹划:

(一)若收入性质不是很明确,可以转化税目,采用低税率个人所得税采用比例税率与超额累进制税率。如工资薪金收入的税率是7级累进税率3%-45%,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级累进税率5%~35%。如常州华光公司,工程项目实行员工承包制,每个项目承包额从十几万到几百万不等,那对承包人取得收入,财务部根据金额大小,建议承包人在工资薪金所得税目、对企业承包经营所得税目中转化,选择低税率进行纳税筹划,这样让承包人可以少缴个人所得税。

(二)为降低税率,寻找临界点进行筹划利用临界点选择税率,以此控制税负。如该公司员工每次增长工资的时候,经常反映加了工资,实际拿到手的反而没有增加工资前取得的实际收入多。因为工资薪金采用7级累进税率,各级速算扣除数也不同,所以工资增长后采用高一级税率,速算扣除数变化,导致实际取得收入反而减少,使得员工空欢喜一场。公司财务部人员在工作中,建议员工特别要注意速算级率,在人事部门同意加工资时,按增加后的先预先计算看是否扣的多,若有增加后反而扣的多的情况和人事部提前协商增加的工资数。同时建议人事部把一部分加班工资挪到下个月计算发放。

(三)每月收入尽可能均衡在全年工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若每月工资数额起伏大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比均衡状态下交的多。如该公司销售人员的提成收入,不是每个月能够取得,在取得当月就得交很多税金。经过这件事后,华光公司财务部人员提醒销售部门的员工,若知道自己将来有一笔较大金额的提成工资时,尽量提前告知财务部,这样可以预先为他筹划,建议适当提高每月工资额,使每月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基本均衡,则可以降低税负;在没有预先告知的情况下时,财务部建议销售人员分几个月分次从公司拿取这笔工资,这样可以避免一次缴纳大笔的个人所得税,从而帮助他减轻了个税负担。

(四)通过降低收入来实现纳税筹划可以作为经营性费用且免交个人所得税的福利支出包括误餐补贴,通讯费、福利费、培训费、各种补助金等。起初,该公司这部分费用是作为工资补贴并入工资总额发放,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后来财务部进行筹划,经公司同意,这部分放入工资单发给员工的补助费,员工以费用报销形式,经财务审核报销,这样可以作为企业的合法经营费用,为员工减少了个人所得税缴纳的金额。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案例分析

个人所得税法用列举的方式将个人取得收入分为11个税目,分别是: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这些税目的费用扣除标准、税率、计税依据各有不同。应税收入是决定纳税人税负高低的最主要因素,不同类别的应税收入对应不同的税率结构,税率也不同,这样就存在了纳税筹划的空间。

(一)工资薪金纳税筹划1.降低工资名义收入,利用福利【例1】华光公司某行政人员(外地需住宿)每月工资3500元,另外公司规定每位正式员工每月误餐补贴300元,通讯费200元,汽车补贴600元,外地职工住宿补助1200元。每月应缴个人所得税=(3500+300+200+600+1200-3500)×10%-105=125元。计算下来,该员工工资正好是3500元不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可是单位福利条件不错,对员工的各项补贴加起来2300元,这部分并入工资发放后,每月要缴纳125元的个税。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利用福利进行筹划,将这部分工资转化为费用。财务部和单位商量经同意后,这类补贴不再以工资形式发放,而是每月让员工以相应发票报销,财务经审核后以票据入账,若不符财务规定则不予报销。通过非货币形式支付,降低了工资的名义收入,为员工减轻了缴税负担。2.利用优惠政策根据有关规定: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不计入工资总额,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提取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时,免征个人所得税。【例2】华光公司一名高管,每月的工资薪金所得扣除社保及公积金后为13000元。每月应缴个人所得税=(13000-3500)×25%-1005=1375元,每月交1375元的个人所得税,这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因为公积金免征个人所税,根据相关规定,补充公积金额度最多可交至职工公积金缴存基数30%。若和单位协商同意,按缴存基数13000元交纳补充公积金3900元,每月交纳个人所得税为(13000-3900-3500)×20%-555=565元,节省了810元。这样筹划不仅大大降低了税负,为员工今后买房也降低了一部分资金压力,还能根据公积金缴纳的基数增加贷款额度。

(二)全年一次性奖金纳税筹划【例3】华光公司某销售员每月工资4000元,每个季度根据销售提成发放提成工资30000元。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4000-3500)×3%=15元,取得提成当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30000+4000-3500)×25%-1005=6620元,这样每季度合计应缴税=6620+15×3=6665元。若把提成分摊到每月,则每月应缴个人所得税:(4000+7500-3500)×20%-555=1045元,每个季度合计应缴税=1045×3=3135元。两种方法相差=6665-3135=3530元,全年节约个人所得税=3530×4=14120元。员工年终取得的一次年终奖金,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可以通过均衡收益的方式进行纳税筹划。对于能事先预测的年终奖金,预先把提成收入均衡放到每个月,这样通过筹划,销售员取得大笔提成工资时节约一万多元人民币。实际操作中,因为提成不能预先知道有多少金额,可以预估一个数字,把这部分分摊放到每月工资总额中发放,年底结算时保留一部分来年终发放计算个人所得税,从而减轻了销售部全体员工的缴税负担,极大增加了他们工作的热情。

(三)劳务报酬纳税筹划【例4】华光公司某副总具有机电类高级工程师职称,事务所经常请他去做顾问,和他签订合同按年一次性支付劳务报酬33000元。纳税筹划前:年底结算时,需交个税为=33000×(1-20%)×30%-2000=5920元。纳税筹划后,和事务所商定,年终的劳务费分六次支付,每次支付5500元。月应纳税额=5500×(1-20%)×20%=880(元),年应纳税额=880×6=5280元,节约个人所得税5920-5280=640元。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额减除一定的费用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公司副总经纳税筹划后,重新和事务所签订劳务合同,将按年支一次付分解为按次支付,每次应纳税所得额降低后,每年减少了个税640元,达到了节税的目的。

(四)高管股份分红纳税筹划年底,华光公司根据全年实现利润,给高管按比例分红以现金形式发放。根据税法规定,员工因拥有股权从税后利润分配取得的收入,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税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目的税率为20%。但是高管年底以现金形式取得此项分红,可以看作是获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作为工资薪金税目按一个月计算,除以12后再确定适用的税率,这计算方法每年只能用一次,能大大降低税负。这两种方式运用时可以按就低原则选择,这样并没有增加公司的成本,又可以让高管减轻负担。【例5】华光公司一位副总2014年底按股份分红9万元,当月工资为8000元。按工资薪金税目:全年一次性奖金为90000元,除以12个月后的商数为7500(90000÷12),适用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555元,应纳税额=90000×20%-555=17445元。按利息、股息、红利税目:90000×20%=18000元。这样,通过转换税目节税555元。

(五)其他所得纳税筹划根据税法规定:个人向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1.同一纳税项目所得【例6】华光公司某员工2014年3月4月份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分别为6400和8000元。对外捐赠3000元。允许税前扣除的捐赠限额=(6400-3500)×30%=870元,不允许税前扣除的捐赠限额=3000-870=2130元,3月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6400-3500-870)×10%-105=98元,4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8000-3500)×10%-105=345元,两个月共计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98+345=443元。现对捐赠行为进行分次捐赠的税务筹划,在捐赠总额3000元不变的情况下,3月份捐赠2100元,4月份捐赠900元。3月份允许税前扣除的捐赠限额=(6400-3500)×30%=870元,3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6400-3500-870)×10%-105=98元,4月份允许税前扣除的捐赠限额=(8000-3500)×30%=1350元。4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8000-3500-900)×10%-105=255元,两个月共计应纳个人所得税数额=98+255=353元。同是捐赠3000元,分次捐赠后比第一次捐赠降低税负90元。2.收入为不同的应税项目如果打算捐赠且当月收入为不同的应税项目,应当对捐赠额进行适当的划分到各个应税所得项目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税前扣除,减轻税负。【例7】华光公司某员工对红十字捐赠10000元,当月工资6000元,还有10000彩票中奖所得。在计算捐赠扣除额时,纳税人应当对捐赠额进行适当的划分,即将捐赠额分散在各个应税所得项目之中,其目的是最大限度享受税前扣除。工资应缴个税:(6000-3500)×10%-105=145元。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捐赠,即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那么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彩票扣除限额:10000×30%=3000元。彩票项目个税:(10000-3000)×20%=1400元。个税合计:145+1400=1545元。通过以上捐赠额的适当划分,其捐赠额已得到充分扣除。

篇3

关键词:医院;税收筹划;策略研究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管理、税收、收支来源等都有着密切的关注。税收作为国家实现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收入手段,对医院的正常运营、国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医院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定良好的税收筹划策略在财政管理中突显的十分关键。

一、税收筹划在医院实施的必要性

税收筹划又称合理避税,是指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是经济利益。其内容主要包括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事先涉税零风险四大内容。非营利性医院作为我国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其收入主要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按国家规定的价格收取医疗费用,因此大部分税收免征,但是一旦医院运营时出现投资、筹款等事项后,所有医院都必须要按照国家税收政策履行纳税职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完善税收的相关立法,规范各项制度,尽可能的保障国家收税、纳税的公平公正化。由于市场经济正趋于复杂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的税收种类相对较为繁多,税收立法的层次也不同,而像医院这样具有巨大社会效益的组织要想保障资金安全,减少实际支出,增加可支配收入,在执行过程中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因此税收筹划对医院的财务管理的开展十分重要。医院要充分意识到税收筹划的重要性,认真分析本医院的经营状况,针对不同的税收项目采取不同的税收筹划策略,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医院税收筹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纳税人或纳税单位来说,纳税作为一种直接的收入支出,无疑是在降低个人或单位的实际经济利益。非营利性医院在经营运转后,需要缴纳房产税、租金税、个人所得税等,在这其中医院的个人所得税压力较大,在医院税收支出中占有重大比例。在整个医院税收缴纳过程中,相比医院其他经营服务活动所需上缴的税款,医院职工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所占的比重最大。依照国家法律要求,职工个人收入在超过国家规定的纳税金额后需要按照相应的纳税原则缴纳税款,当收入区间小于或等于42000元时可不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因职工级别不同,职工工薪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缴纳的税款人数占大多数,且税款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对医院的财务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现如今部分医院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专门独立的税收筹划部门,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各部门间缺乏沟通配合,且税收筹划的方式方法不够合理,以致筹划策略缺乏前瞻性、科学性、高效性,甚至可能因为某些中间环节出现问题,税收筹划无法顺利进行,为医院带来一些涉税风险,严重影响医院的健康发展。

三、医院税收筹划的策略研究

(一)转变工薪发放形式。鉴于个人所得税对医院经济运转有着重大影响,采取科学有效的税收筹划手段十分重要。现如今我国个人所得税主要是通过累计税率的方式来计算个人应该上缴的金额,由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职工的收入也在不断上涨,使得医院所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会有所增加,因此医院可以通过职工转嫁工资,提高福利待遇的方式来减轻税收负担,例如医院在降低职工工资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其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家属免费体检等福利,这样不但减少了医院税收支出,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医院职工的家庭生活需求。

(二)采取不同的发放方式。例如收入区间在42000元以内的,采取全部平时发放年终不发的方式,则个人全年缴税金额(下文简写为个缴税)区间为0元;收入在42000元到60000元之间的,采取年终发金额不超过18000元的方式,个缴税区间在0-540元之内;收入在60000元到78000元之间的,采取每月发放金额不超5000,其余年终发或者年终发18000元,其余平时发的方式,个缴税区间在540元到1080元之间;收入在78000元到126000元之间的,采取年终发18000元,其余平时发5000元到9000元的方式,个缴税区间在1080元到7035元…收入在150000元以上的,采取年终发54000元,其余平时发的方式,个缴税区间为最低。

(三)医院提供相关费用并鼓励职工参与公益捐赠事业。在医院内部职工也存在着一些日常生活或工作的支出,例如通讯费用、伙食费用、外出学习费用等,医院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向员工提供日常相关费用来抵消部分收入,虽然在表面上职工的工资水平被降低,但是其实际收入并没有减少,还能减少个人所得税。除此之外,国家为了鼓励高收入人群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帮助弱小集体,对其颁布了一些优惠政策,其中一条就是捐赠额未超过其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的30%的部分,可以在应纳税额中抵消,因此医院的税收筹划者可以对高薪阶层作出一些规划建议,选择适合的捐赠时间及捐赠方式,这样既可以减少税款还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

四、结语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紧跟时代潮流,医院要强化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制定合理的税收筹划策略,使其具有较高的针对性、科学性,能够有效解决税收问题,进而实现在国家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减少税收支出,增加职工及医院的实际收益的目的,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动医院健康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松栋.试论医院税收筹划的策略[J].纳税,2017,(06):19.

篇4

【关键词】企业年金 问题 对策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然而,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人占总人口比例13.26%,65岁人占总人口比例8.87%,该数据表明老龄化社会已经提前到来,中国面临着“未富先老”的养老压力也越来越突出。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已逐步搭建起了由国家强制要求缴纳的基本养老金、企业提供的企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和储蓄组成的三大支柱养老保障体系。这个体系能否平衡发展,能否对未来社会保障体系起到积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企业年金——在国际上被称为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制度。它由企业发起建立,国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它既有利于保障和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为政府基本养老分挑重担,又有利于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从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对我国年金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规范,八年时间过去了,让我们看看市场发展情况如何?

一、企业年金现状:发展缓慢、成效甚微

数据显示,世界上167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有1/3以上国家的企业年金覆盖了约1/3的劳动人口。丹麦、法国、瑞士的年金覆盖率几乎达到100%;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在50%左右;中国情况如何:截至2011年12月底,企业年金经过7年时间的推广、发展,全国参与的企业才4.47万家,参与职工不到1%。广东共有185万家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但参与企业年金的只有2262家,比例更低。

到2012年上半年,全国年金规模只有4200亿,这与前几年保监会预测到2010年我国年金规模将达到1万亿、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企业年金将达到1.8万亿美元的数字相差甚远。再来看看参与年金的行业和企业情况:从目前全国建立年金计划的3.5万多家企业中,涵盖的行业仅30多个,其中垄断行业仍旧是主角,如银行、证券、基金、电信、煤炭、电力、石油、石化、民航、铁路、港口、交通等,占了90%以上。而在国民经济中企业数量占比多、雇员多的中小企业,占比不到5%,这与他们在国民经济中创造了55%的GDP地位极不相符。由此形成的以政府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一户独大”、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发展严重滞后的倒三角型局面,令人担忧。

二、国家政策:自愿为主、优惠不多

国家在企业年金方面的优惠政策主要有:2004年颁布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明确了企业和个人缴纳比例。但是,2008年财政部34号文,规定年金的企业所得税优幅度统一为4%,该缴费如果进入个人账户则必须纳个税。后来的国税[2009]694号文规定:企业为个人缴纳部分“在计入个人账户时,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扣代缴。”这对企业年金市场影响颇大:因为税优幅度太低,对企业、员工个人都没有吸引力,不少已经建立年金的企业削减缴费规模,更多的企业进入观望状态。2009年,财政部又27号文,将企业税优幅度提高到5%,一些有条件的企业才重新考虑年金计划。8年来年金市场的波动,直接受到税优政策的影响。

让我们来看看国外实行年金制度的国家有什么优惠政策:

第一,缴费比例方面:英国规定企业养老保险计划雇主和雇员的总费率不能超过17.5%;瑞典规定企业的缴费率上限为13%。在个人缴费方面,加拿大规定,个人向注册退休储蓄计划的缴费为上年工资的18%;美国401K计划中雇主为职工的存款可以按工资的15%缴纳,员工向个人退休账户缴款不超工资的25%。

第二,税收抵扣方面:大多数国家,像美国、加拿大、英、法、德、荷兰、丹麦、日本国等,对实行年金计划的企业,无论雇主还是雇员在缴费阶段都可抵扣所得税应纳税额,免税。

第三,延期收税方面:大多数国家对年金的收税,放在领取阶段(即EET模式);美国的税率是15%。这种延期税收模式,有利于鼓励企业雇主和雇员缴费的积极性,政府虽然减少眼前的税收,但在以后阶段的税收将稳步增加。

第四,投资收益方面:在实行年金制的国家里,政府对企业年金投资运营中获得的收益,实行免税是非常普遍的做法。

第五,政府投入方面:有数据统计,美、英政府用于企业年金税收减让的隐性支出达到了政府在公共养老保险显性财政支出的20%~40%。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该项隐性支出约为GDP的1%,英国为3%。美国每年为企业参加养老基金提供的税收优惠数额高达500亿美元;英国约为150亿英镑。

三、中国企业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作为一项自愿型的制度,对国家、企业、个人都有好处,在不少国家发展很快,而中国的企业和员工为什么不愿意参与这个制度呢?是激励不够、还是参与的方式不方便、还是没有需要等其他的一些原因,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基本养老缴费负担过重:在美国20多万亿美元养老金总资产中,政府养老金占比12.5%,企业年金占比64%,个人退休账户占比23.5%。在中国,2011年养老金总资产2.65万多亿人民币中,政府基本养老金占比89.5%,企业年金10.5%,个人退休账户几乎没有。我国企业承担的基本养老金费率大约在20%左右,而美国由雇主和雇员平均分担的社会保险税(养老、伤残和遗嘱保险),仅为12.4%。国际经验认为,企业缴费超过10%就要“亮黄牌”。可见,现有基本养老高费率政策,势必挤占企业年金发展的空间,也使不少企业力不从心。

第二,税收优惠少:研究国外所有成熟私营养老金计划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税收优惠是促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我国企业缴纳部分只有不超过工资总额5%的部分可以免税,存入个人账户要缴个税;个人缴纳部分也不得免税。这些都直接限制了企业和个人参与企业年金的意愿。

第三,政府推广力度不够。据劳动保障部的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中知道企业年金的只有40%左右,而真正有所了解的不到20%。企业年金市场是一个多行业提供服务的市场,牵涉到财政、税务、社会保障以及专业监管、金融机构等多个部门。政府的主要作用除体现在立法、税收和监管等宏观层面外,通过宣传、引导、鼓励企业建立这种制度也是必要的。但人们看到的却是,各金融运营机构成了宣传、引导、培育企业年金市场的主力军。8年来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特别积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在宣传、营销、运营系统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至今也不能摆脱亏损的局面。

第四,企业顾虑:成本增加、负担过重。首先、税收优惠有限:因为只有5%的优惠,大多数经营者认为没有吸引力、也没有这个责任。普遍认为建立企业年金计划还不如直接向员工发放公积金、奖金,或解决青年人购房、买车等现实需要,更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其次,员工流动性大: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不到10年,员工选择的余地大、流动性也大,企业如果为员工缴了年金,而该员工辞职后,钱拿不走,企业仍要为其专门管理账户、投资等,非常麻烦。再次,运作成本问题:对众多小企业来说,规模小,年金积累较慢,金融机构往往视之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企业支付计划的成本相对较高,而且是一笔要长期支出的费用。最后,自愿为主原则:即使是效益好的外资企业或国企,雇主对政府强制的基本养老金、公积金等政策都会严格执行,但年金作为自愿则不同,他们要面对利润考核的沉重压力下,至于成本费用等其他支出能省则省。

第五,员工顾虑:拿不到钱、先缴税。(1)2009年的694号文规定:个人缴费部分要与当月工资合并后缴个人所得税,企业缴部分也要缴个税。这对员工来说,钱没拿到,税反而先缴了,何时退休、在哪里退休都是非常遥远的未知数,所以,大部分员工是不愿意参加年金计划的。(2)账户转移问题:如果职工离职或者处于失业状态,并且新工作单位没有建立企业年金计划,那么该职工的年金账户,就会发生转移、保留问题,原单位仍然要缴费、提供记录年金缴费、待遇支付及投资收益等信息的服务。(3)短期利益心态:许多人认为企业年金是几十年以后的事,金额又不大,不如眼前多增加收入,看得见、摸得着。因此,对雇主给予的股权、实物、现金、不动产等奖励会更满意。(4)员工作为企业中的弱势群体,与雇主没有谈判的筹码和能力,绝大多数私营企业雇主意识淡薄、企业缺乏民主机制、内部表决机制等,这也是建立企业年金的障碍之一。

四、促进企业年金业务快速发展的对策

参与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少,覆盖面窄,是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此,要想改变中国养老保障结构,增加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账户比例,就要设法提高当事人参加年金的积极性:

第一,解决税优是关键:税收优惠政策是企业年金制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现行税收政策已表明不适合企业年金发展的需要。在我国财政收入年年增加、国家实力日益强盛的今天,在解决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问题上,政府应考虑给予企业和个人更多的减、免税优惠。只要有吸引力,就可从根本上调动各当事人缴费的积极性。

第二,对经营者的鼓励:这就要求政府考虑对于那些负担已很沉重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降低基本养老缴费比例,让企业有多余的“能量”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国有企业管理机构,也应该对积极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负责人,在考核上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奖励政策。

第三,解决中小企年金问题: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资金量小、职工流动性大、企业生命周期短、内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建立企业年金上存在很大阻碍。但如不系统性地思考扶持中小企业问题,对中小企业采取针对性的优惠、减负方式,激发出企业自主参与的意愿和有效途径,那么没有中小企参与的企业年金制度是很难快速发展的,也是不坚实的。

第四,尽快出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计划,启动个人年金计划。这种在个人所得税之前允许扣除一定额度的养老计划,简单易操作,让那些没有机会参与企业年金的员工和行业流动性大的员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该方式国外早已发展成熟,像美国的个人退休账户IRA计划那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近50%的家庭主动参与了该计划。它对国家整个养老体系的稳定作用日趋明显。

第五,解决个人账户管理过严的问题:一是年金账户退休才能领取,多数人不愿考虑几十年后的事。如果能考虑有特殊困难时作抵押贷款用,将是个突破。二是账户转移问题:如果有良好的转移机制,使养老金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衔接顺利,使之成为一个相对整合的整体,那就可以解除参与者的顾虑,使大家对未来养命钱的保值增值更有信心。

第六,加大对养老的投入: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用于“党政事业在编和临编人员的工资、退休、医疗、公招、公车、公出、办公等费用占了约50%左右”;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住房、文化体育的支出仅20%左右;而美国政府财政支出中医疗、教育、养老、社会福利四项之和为59%。按照我国“十二五”规划,要求各级财政将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提高到25%左右,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参与年金计划的能力和积极性。

由此来看,我国企业年金还处在起步阶段,中国要建立多支柱、多层次、均匀受力的养老保障体系,政府有必要深入研究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政策。只有解决了制度障碍,才能推进企业年金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发挥其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当中国老龄化趋势汹涌来袭时,国家、政府、民众才能淡定自若。

参考文献

[1]《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2008]34号.

[2]《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总局函.[2009]694号.

[3]美国个人退休账户对补充养老的支柱作用.中国养老金网:2005.12.

[4]梅哲群.美国401K划对中国企业年金保险制度的启示.中国经济时报: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