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的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艺美术的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培养目标。长期以来,我国在发展职业教育的问题上,思想观念始终存在着误区,认为职校生低人一等,只能做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或者认为就应该让那些文化成绩差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这都是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我们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我们作为一线的专业教师应该从培养目标及学生生源实际情况入手,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从中受益,而并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
二、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现状工艺美术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动手能力很强的专业。如果课堂教学还是采取“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学生既对理论知识不理解,又对实习、实验不感兴趣,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长期被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很自然地养成了依赖顺从的思维,基本上丧失了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比如:在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没有一个完整的工艺技术制作步骤,常常只是给学生看些图片,不做具体的操作讲授,不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不能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学生往往只是表面上理解,而对整个工艺的流程,关键技能点的掌握心中模糊不清。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严重地制约着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升。
三、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一)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新专业教师教学思维。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老师基本上都是科班出身,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授课的方法都是跟大学老师传授的方法基本相同,没有具体考虑到所面对的学生水平的差别,培养的目标不一样,教学的方法也应有所改变。一支队伍必须有一个好的“车头”。如果我们的老师没有思维方式上的根本性转变,那就不可能建立起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可能有适应职业学校工艺美术教学的新模式。
(二)改造旧模式,建立新模式,采用教学新模式。很多就读职业学校美术类的学生都没有美术基础和爱好,所以作为美术类的专业教师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不要忽视了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想象力、反思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学,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发表自已观点的舞台,通过岗位模拟、项目目标实现,在专业教师引导下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所谓“项目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与老师共同参加课程的教与学。 以下是本人用“项目”教学方式来完成“室内设计”课程的实践尝试:
1、给学生提供原建筑平面图(学生自己去丈量),并按班级人数4人为一组进行分组,给各组学生制定设计项目书并附带设计条件,以便学生结合实际案例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2、各组成员根据原始建筑平面图,结合教师提供的设计项目书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从分析原有土建图存在的优缺点入手,找到设计突破口,在解决现存矛盾的同时,使该矛盾转化为一个设计亮点,起到一举多得的设计效果,并指出原建筑平面图不尽如人意的几个方面,通过学生各组讨论、互动、交流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原建筑平面图不足的地方:(1)客厅没有直接采光,阳光主要通过各房间的门进入走廊,然后进入客厅;(2)走廊过宽,不实用;(3)三个居室平面不理想,个别平面使用不方便;(4)卫生间穿套布置,浪费面积;(5)餐厅没有固定位置,学生分组项目分配表;
3.根据项目的布置完成情况各组学生定时汇总设计方案和材料调研情况,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讲解,并做好成绩分段考核记录,对不同层次、不同兴趣方向的学生,指导和深度和侧重点也要有所区别,做到因材施教,重视每个学生的能力提高和潜力发挥,让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去,学生通过各组成员讨论、互动、交流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技法,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并做出最佳的设计方案,从而完成这个设计项目。
4、将设计、调查的结果编制成一套较完整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合作企业与业主进行交流并确定实施。
5、“项目”教学模式既可以是情景的模拟,更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与实际案例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争取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该项目的施工阶段安排学生适时跟踪整个工程,在现场与施工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对施工的工艺、材料的选择、行业规范的要求、施工的组织安排、设计方案的变更等工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寻找解决方案。
6、项目完成后的总结,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交流学习体会,总结经验与教训,进行成绩考核,进一步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的重要环节。通过“项目”教学模式的实例教学活动,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提高了实践能力,加强了职业思想的教育,熟悉了用人岗位的环境,培养了独立、合作、创新、吃苦耐劳的思想素质,努力做到了“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的教育理论,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掌握实践技能、满足岗位需求的关键所在,“项目”教学方法的实施是我们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2]孙德明.室内设计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的培养[J].美术大观,2003年5期.
篇2
关键词:包豪斯;人本主义;可持续设计;穆特修斯
一、包豪斯时期人本主义设计理念
在马克思·韦伯提出宗教“祛魅”之后,神逐渐被“人”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设计师们的设计主体对象逐渐由为神的设计转变成为人的设计,使设计艺术展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包豪斯提倡的艺术与技艺、技巧相融合,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产品而是为人,必须遵守自然规则来进行设计的思想,是为了优化社会而进行的设计,是对人本主义设计的进一步阐释与发展。人本主义,离不开对人类价值的追求、对人类幸福与尊严的寻求。包豪斯顺应工业化发展,提出人本主义思想贴合当下时展,让哲学、科学与设计结合,从而起到进步发展的目的,使人民大众享受到时代进步的果实。包豪斯开创了一种新型的设计教育模式。
1.穆特修斯理论背景
十九世纪早期德国坚持手工艺生产是其产品质量不佳的原因之一。手工艺生产与当时世界上领先的工业化机器大生产相比,手工艺产品造价昂贵、难以批量生产,不能为大众服务。当时德国人本主义并没有完全崛起,为了人民的设计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在这一背景下,手工艺生产更不能为国家社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抑制了国家的进步与发展,阻碍了社会的逐步提升。所以在德国工业同盟时期,为了提高德国产品在全球化市场上的竞争力,派遣穆特修斯前往国外学习。在国外研究的穆特修斯具有外交官和建筑师的双重身份。作为建筑师,他时刻关注着建筑领域的设计与改革;作为外交官,他探寻着国外优秀现代主义改革的案例。十九世纪末,尼采的“超人”与“上帝已死”理念对德国青春风格的艺术家产生了巨大影响。穆特修斯对于尼采的哲学思想抱有谨慎的态度,因为其哲学理念包含鲜明的“个人主义”,这与穆特修斯所提倡的为人民大众的工业化机械大生产设计有所冲突。但是穆特修斯提出的设计理念又一定程度上受到尼采哲学理论的影响,因为尼采提出人们应当抛弃历史,去创造新的文化生活,与穆特修斯的反历史主义观点高度相似。在他们两人看来,一个民族的文明精气、精神反映在这个民族所创作的全部产物之中,艺术风格是其重要产物之一,它反映了现实生活和时代特色。(1)穆特修斯与日本、英国的去本土化经验穆特修斯在日本驻扎时,一方面,他认可日本设计的极简与舒适,也承认日本设计师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与审美品味;但是另一方面,他对日本出口的批量化生产的产品却持批评态度。穆特修斯发现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了快速追求工业化生产,追求现代化设计,导致其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传统的消失,日本教育界要求学生抛弃用毛笔书写,而更改为用铅笔书写;甚至有官员提出将使用日语改为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穆特修斯认为这种以牺牲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传统而实现的现代主义设计改革并不可取。他的批判不仅仅针对于当时的日本政府,其更是针对那些不了解艺术的本质、仅仅会对欧洲产品进行表面模仿的日本设计师们。穆特修斯发现了发展现代化和保持本民族精神与文明的不可协调性。在当时受尼采哲学思想影响的德国人厌倦官方艺术,厌倦传统艺术,追求新创作方式的时代背景下,穆特修斯认为艺术教育是避免现代主义与民族主义艺术严重分离的重要手段,是避免扼杀德意志民族自身创造力与民族性的重要前提。在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兴起后,拉斯金与威廉莫里斯的思想盛行开来,英国开始试图将艺术运用于工业设计上去。穆特修斯在这一时期被派遣至德国驻伦敦大使馆,开始研究英国与德国的社会比较、教育模式、政策法规等相关问题,并留下了一些相关文献与书籍,为后来的德国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避免德国设计教育出现现代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决裂,避免出现设计无法为大众所服务等相关问题。此外,如果说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更注重艺术与美的价值,那么德国则更强调社会、文化、经济等价值。因此,尽管德国艺术运动所带来的设计艺术产品部分似乎缺少了一些艺术的元素,但因为它与机械化工业大生产方式间形成了结合与联系,从艺术与机械结合的发展来看,已经超过了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2.穆特修斯思想在包豪斯的延续
包豪斯是普鲁士工艺美术学校教学改革的延续,而普鲁士工艺美术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穆特修斯与贝伦斯所影响的。可以说,一战后由格罗佩斯在德国创办的包豪斯,延续了穆特修斯的思想。格罗佩斯所确立的教学体系与大纲很大程度上是对穆特修斯和贝伦斯的借鉴。包豪斯致力于为人民的设计,通过艺术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动去干预生活,遵循自然规律,防止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带来的弊端。包豪斯设计提倡几何化,一方面在当时德国生产力相对低下时期,几何化有利于生产;另一方面,贸易全球化的到来,这样的几何化具有普世性,能够促进产品的售卖,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虽然包豪斯在当时创办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教学体系,给设计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包豪斯的主要矛盾在于,它虽然面对了机器时代,但在当时并没有工厂制造它的产品,包豪斯一直在谨慎地用手工制造产品,就像被机器生产出来的一样。包豪斯被纳粹认为不是德国的设计而关闭以后,教师与学生流向世界各地,其关于设计服务社会的想法并没有延续到美国。美国虽然欣然接受了其风格,但将其转变为一种企业风格,而不是一种社会包容的风格。包豪斯所带来的理念与风格面临着新时代与新思想的挑战。
二、可持续设计理念与包豪斯人本主义理念的融合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与机械时代的冲突被放到了人类面前,成为一个急需面对的问题———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的生活环境与设计发展之间产生了不可抵消的矛盾,于是可持续设计应运而生。在二十世纪,包豪斯被称作是现代主义的发源地,所提出的三种设计概念为当代的设计与设计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包豪斯所提倡的为人所服务、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与法则这一设计原则,与可持续设计概念、绿色设计等概念在“人本主义”概念上是一致的。
(一)包豪斯以三大理念为基础的“人本主义”思想
包豪斯设计学校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发源地,现代主义位于包豪斯学校的“母腹”之中,其本质上对现代主义设计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包豪斯在提出了关于设计理念方面的三大基本原则:艺术与设计与技术的新统一原则;设计的目的不是产品,是人的原则;遵循自然发展的原则。这三大原则体现出包豪斯设计学院所提倡是为人民大众所服务的设计,而不是为少数资产阶级所占有的设计艺术。包豪斯这种理念在后期逐渐发展为“国际风格”———反对纯纯的民族风格,认为民族风格是单调的,主张国际风格,提倡几何化、色块化,表达了其普同性的设计理念。蒙德里安、康定斯基是这一方面的领先人物。综合以上三大理念,以此来概括包豪斯时期的人本主义设计风格:一方面,是设计的任务应以人的价值与需求为主。包豪斯时期设计是一种现代工业技术、理性与民主结合的现代主义美,以及一种极简无装饰、以实用为主的美。另一方面,设计的外形追求一种普世化。包豪斯时期的设计往往使用具有简单形式外貌的三角、圆形、方形等几何图案;采用明快的色调运用在配色中。这些造型和配色往往挑战人们传统的审美习惯,使人们感受到陌生感,给观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些色块造型所构造的组合型产品,方便了产品的生产制作,节约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便于服务大众、服务人民。最后,包豪斯在材质的运用与加工技巧上以科学技术为标准。强调始终关注科技与艺术结合,寻求最适宜运用到制造的材料与工艺。在包豪斯的设计家们看来,只有当一件艺术作品能够被量产后,被人民所接受后,它才具有实际的使用意义,才是符合为人民设计内涵的真正设计。
(二)可持续设计理念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可持续设计理念由自然保护国际联盟所提出,其理念的发展是循环上升发展的,遵循否定之否定的原理,其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是在旧可持续设计的基础上所不断完善创新的。可持续设计要求设计遵循自然规律与客观法则,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保持自然与社会平衡发展的前提下,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又推动工业的进展。其本质意义上是对包豪斯所提倡的“人本主义”的借鉴与延续。可持续设计的理念,针对于设计师而言,社会责任感是设计师所需要具有的重要品质。设计产品既要有商业性,也要有环保———公益性,这是设计师的责任所在。设计师在设计中应当保持商业性与公益性平衡。在此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避免环境问题与人类问题高度紧张。
(三)“人本主义”设计理念的延续
当代可持续设计不同于过去的理念。当代可持续设计在要求保证当代人所居住的环境保护问题上,还要求综合考虑子孙后代的可持续资源问题,要求环境问题、使用者要求、社会效益和企业发展相适应,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的进步发展。由此可知当代可持续设计是围绕着人及人生命的延续所进行完善的。包豪斯设计学院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设计理念与现代可持续设计理念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实用的设计风格摆脱了繁琐的设计装饰,节约了建筑装饰所带来的附加成本,适用于在人民大众中广泛推广。在包豪斯被纳粹认为是“颓废性艺术”并被关闭后,包豪斯的老师和学员们流走于世界各地,为后续的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设计理念的产生,提供了包豪斯所特有的设计思维与建议,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包豪斯人本主义设计理念,这种理念一直保持着对后世设计理念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影响。三、人本主义思想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启发为使艺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积极的作用,必须对艺术的本身进行规范,包含道德内容是艺术需要具有的重要品质。设计属于艺术的门类之一,因此设计需要符合每一历史时期的人文需要、社会需要,按照道德的规范去为人进行设计。包豪斯“人本主义”的理念为现代生活做了准备,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了优良的案例与成果。后来的设计师在此基础上联系社会环境而进行改进,按照“以人为本”的宗旨,“以人的发展”为重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改善社会。设计的本质是人与物关系的形象化。目前为止,设计逐渐由以往对物的设计转向对人的设计。观察中国高校设计教育,虽然设计学院中的教育模式大都与包豪斯有所相关,但是并不能说是对包豪斯教育思想的完整延续与深化。包豪斯对教育的影响实质上是艺术与社会间的联系,但随着消费时代的兴起,现在的设计多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产品而设计,其目的是销售,人的生存需求外的其他需求,是生产者强行给予的,设计师们的设计活动的唯一动力是经济活力,而不是去考虑社会的道德因素,与包豪斯时期所说的设计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的愿景彻底相反。当代中国设计教育要取得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正确理解分析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优缺点,正确处理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关系,既要保证设计的一定“媚俗化”,又要结合当下实际状况,增强设计的普世化。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必须除去人文主义艺术中的消极成分,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民族艺术、民族文化、民族内涵,以科学、理性、开放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及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促进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四、结语
包豪斯所具有的人本主义的设计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在理论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顺应了时代的变革,在解决工业设计与自然环境这一对抗性社会矛盾问题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包豪斯更是开创了现代教育的新局面,它的思想不仅对同期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及教学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对中国当今设计与教育发展仍然具有可供借鉴的价值。如果说包豪斯是融合了设计、教育、建筑、实用艺术最重要的设计思想改革,那么后续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就是接过革新的火炬,一直传递、革新下去。包豪斯虽然仅仅存在了十四年时间,包豪斯的“人本主义”精神和理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证明了其艺术史上无可争议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汪建军.穆特休斯的美学纲领与德国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思想之源[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7.15-37.
[2]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20.92-96.
[3]田瑶.浅谈包豪斯时期设计中的人本主义理念[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5.
[4]杜昕阳,许传宏.穆特修斯早期设计教育改革思想研究[J].设计,2020,33(15):125-127.
篇3
一、 黑白装饰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
黑白装饰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黑白装饰画的概述、图形美法则、图形的构图方式及黑白装饰画创作和表现技法等。通过这个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画面组织能力、造型能力,并提高学生想象能力,为以后学习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黑白装饰画教学的现存问题
1、不能根据学生现状,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估机制。就业需求与学生基础较以前有很多改变,大部分学生基础较以前要差一些,参差不齐。所以我们要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适合当前形势。
2、重技能,轻理论。无论学什么,技能的进一步提高,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3、注重黑白装饰画技能技法,不注重学生设计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材的积累。
4、不能用很好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形式呆板。不重视对学生创作过程的引导,部分学生根本不能创作,或很难进行创作。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了。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
1、理论讲解要明白、透彻。
在中职学校,学生学习黑白装饰画前,对黑白装饰画了解甚少,甚至没有接触过,此时我们老师就要对黑白装饰画的概念、特点、发展历史,以及其创作的常用技巧与技法,图形的构图方式与表现形式,典型风格代表性作品与知识点进行讲解。
2、黑白装饰画创作“三步骤”引导方法。
第一步,要让学生“胸中有竹”。
从临摹中积累创作的素材。俗话说画画要“胸中有竹”,当学生胸中无竹,没有临摹或阅读大量的资料,脑中一片空白的情况下,谈何创作?此时,教师第一阶段可以让学生通过临摹,对黑白装饰画的技法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往往我们课程时间有限,不能在短短的几十个课时内临摹很多作品,教师此时可以布置一些收集资料的作业,如:到图书馆阅读,或用速写的形式收集几十张黑白装饰画作品,或在网上存储一定量的作品。通过收集作品这个作业,学生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作品,扩展知识面与提高阅读量,积累一定量的素材能无形中提高审美能力。胸有成竹,创作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也解决了课程时间短与阅读量小的矛盾。
第二步,以半创作形式引导学生创作。
何为半创作形式?即让学生做一主题作业,找一个跟自己想法相似的作品,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以完成自己的半创作作品。这样学生创作难度降低,循序渐进地接受创作的方法,较容易走上创作的光明大道。让学生学会借鉴别人的作品,以达到自己创作的目的,不是全抄袭,而叫以旧换新法。
第三步,进入全创作。
前面两步使学生对创作有了进一步认识,在此基础上进入全创作阶段,就会更顺利了。首先头脑有了一些素材的积累,技能上熟练了一些,设计的理念也有了,教师此时再设计一个主题,布置一些创作作业。要求学生在设计时,同一想法多画几个方案进行对比、选择,老师给与指导,说出一些稿子的优缺点,使学生对设计的方案有个认识。选择好设计方案,就可以做正稿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时注意不能说得太全,以引导的方式为好,避免学生全按你的意思去改,限制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思路变得呆板,不利于以后的专业学习与设计能力的培养。
3、更新教材与参考资料。学校不定时引入一些新的参考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购买一些,分组进行购买,每组买一本不一样的,然后交换看。这样既减少学生负担,又可以互相分享新书。
篇4
一.创新教学内容,嵌入专业知识
目前中职语文教材是各专业通用的,内容繁难、枯燥,缺少趣味性。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现学的专业距离较远。我想要在教学中突出专业特色,就应该在教学中创新教学内容、嵌入专业知识。
首先,我根据所教班级的专业制定好教学计划,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与专业贴近,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有帮助。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统一。如对机械、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我加强了科技说明文的教学,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分别写作“如何操作机床”、“怎样修理电视机”、“网页制作”等说明文;面对的电子商务的学生,我多选了“交谈”“推销”、“主持”等口语训练内容进行教学,因为与学生们的学习需求紧密相关,所以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其次,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职业特点,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我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将语文教学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有一些经典美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感染力,不论哪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但是我对不同专业的教学设计不同。比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我让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根据课文所展现的意境画一幅画,学生们热情非常高,反复主动阅读文章力求在绘画中把文章的优美意境展现出来。这不仅帮助学生真正领会了本文优美的意境,又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了专业技能,同时促动了他们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的热望。而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进行了不同的设计与引导。我让学生从网上下载作者相关知识,以及课文的意境让学生制作成FLASH动画,并伴随朗读音乐,这样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就已经理解了课文的内涵,提升了专业技能,激发了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立足于专业平面,设置生活中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在电气专业执教《万宝牌电冰箱使用说明书》时,我让学生对照专业工具——万用电表设置情境来模拟写作:假如你毕业后成了一名电子仪器厂的推销员。一位顾客来买万用电表,但他不知如何使用万用电表测电阻,请你为顾客写一份《万用电表测试电阻的使用说明书》。针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应用文写作《计划》《报告》,我创设如下情境指导写作:如果你毕业后,做了某商场的手机营业员,请你为XX商场制定一份月手机销售计划;然后月终对销售情况写一份报告。
在口语教学中,针对不同的专业创设不同的模拟情景、选择不同的训练内容。如电子商务专业模拟推销商品,机械专业模拟向客户介绍机械加工的产品,动漫专业向客户介绍自己的动漫作品,装潢专业向客户介绍自己的装修设计,服装专业的学生介绍自己设计服装的创意、款式、面料……学生在这些教学设计中变得有“话”可说,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同时也为提高专业技能奠定了基础。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技能
1.创设专业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我创设了与学生专业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语文成为一门学有所用、学有所乐的课程。例如在教数控专业的学生学习《那一年,面包飘香》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把我校参加数控大赛的优秀学生,如何掌握数控技术,做到一技随身,甚至绝技随身,最后获得金牌的过程,做成数字故事,非常巧妙地融入其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会引导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再如商务专业的学生,对应用文写作往往不感兴趣,教学中我设置情境,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如写应聘书时,先模拟一个现场招聘会,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增强直观性。然后让他们评论一下表演的优缺点,并说说像这样的应聘中,自己能不能被录用,然后再进行写作。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还比如机械类的学生写说明文《如何操作数控机床》时,我便带领学生专业实习,走进工厂,在学生操作数控机床时,进行现场观察指导,学生因身临其境,积极参与,情感情绪体验达到。在计算机专业设置了“文字录入”、“Office'’、“网页制作”等,和专业相结合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学得有趣,学生自然就会写说明文了。学生们感到文化课的学习也能对专业有促进作用,自然就不会拒绝学习。
2、开展多样活动,展现专业风采。
中专生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乐于接受新信息,却厌恶理论学习;喜欢形象,乐于活动,爱好交际,而不愿多思考。语文实践活动具有情境性、直观性、活动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这恰与中职生的特点相适应。语文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因时因地而宜,创造出许多有效的方法。诸如改编课本剧,排演课本剧,观看课本剧,写影评,组织参观访问和实地考察,开展诗文朗诵、演讲会,举行博客日志评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充分展现职高生的风采,使语文教学充满朝气和活力,富有情趣与魅力,中职学生特别喜欢。
在编排课本剧《孔雀东南飞》时,我采用了学生自编自演的形式。看学生们改编剧本一字一句地斟酌修改,反复品味修改;看他们一招一式的排演,精雕细刻地琢磨,看到“导演”头头是道地分析角色,“观众”旁征博引地评剧讨论,那种兴致那种热情那样求知的渴望和成功的喜悦,无不让我深深感动。这次课本剧的排演,充分发挥了各专业学生的特长,有的同学文笔好,点子多,我就让他们编排剧本;服装专业的学生负责制作服装,根据不同角色学生挑选色泽、设计款式,然后打版,最后制作成功。装潢专业的学生负责制作道具,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负责幻灯片的背景的制作。同时各专业的同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专业特长。
中职语文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如何学好的角度出发,灵活选用教法,尊重他们的个性,建构有创造性、实践性、趣味性的自主合作活动,让每一个学生的天资、兴趣、爱好、专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和谐的发展。
三.改变评价机制,体现专业为本
改革评价机制,体现专业为本,我认为是中职语文教学需要迫切改革的内容之一,也是我正在继续探索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语文教师可以和专业教师“结成对子”,联手课堂、联合考评。这也许是探索改革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途径之一。语文教师以其自身的文化素养,基本可以自学一些简单的专业方面的常识,但毕竟属“皮毛”之功,“入行”太慢,脱产进修也不太现实,因而,我们语文教师不妨“就地取材”、备课时积极主动地与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咨询与磋商,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语文能力和专业技能训练结合度高的课堂,也可以尝试“双师”教学,即语文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和谐地执教于课堂。有些语文模拟课、实训课还可以借用专业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课后作业和考评测试也可以实现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姻”,比如,语文课上指导学生学习写作计划、总结,除了纯粹的文体训练之外,还可以将计划、总结的写作练习延伸、跟踪至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的阶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写作实习计划、实结报告。同样,求职信、应聘信的写作可以延续至毕业前的求职材料与推荐表的写作,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互补与融通;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技、求职、谋生的催化剂。
其次,评价内容多元化,体现专业化。不同专业的考试内容,应有一定的区分和侧重,向专业倾斜。如机械类学生的作文可要求写一个模具的加工程序,数控加工程序,食品加工程序,某电气产品制作过程的说明文;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要求写一个动画制作的说明文;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写一个某一广告的设计、某一室内装修设计、某一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的说明文;服装专业的学生可以写服装的设计和制作过程的说明文。中职语文试卷编制应体现专业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
篇5
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一个分支,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是手工基础课,后半部分是学前手工玩教具制作。课程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双手使用相对应的技能创作出各种不同材料的平面或立体的工艺品。它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涵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上,只有让孩子在操作中动手、动脑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孩子们天生就喜爱摆弄一些小玩意,比如一个纸杯、一张纸、一个小瓶子,都能通过他们的手变出各种造型,极大地开发孩子们的思维想象能力及动手能力,是手脑并用中最有意义的活动。因此学好手工课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在对自身手工课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究和摸索中,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提高教育专业手工课教学质量。
一、课程安排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突出手工技能的实用性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的教学质量是我们专业教师的首要任务,合理安排课程,既让课堂生动有趣,又要让学生们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让课程紧贴幼儿园工作实际需求。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手工课是一门教授基本技能方法的课程,更是一门传授知识、享受结果、让人身心愉悦的课程。
(一)幼师工作中 实用性的手工基础训练分为五大模块,即纸造型、布造型、泥造型、自然物造型、综合材料造型。从中选取针对幼师工作岗位需求的实用性课程内容,如纸造型中的剪纸,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手工技艺,具有1500 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完整性、趣味性、实用性和装饰性。随处可得的纸张加上剪刀、刻刀,就能变出精美的花纹,这对于学生极具有吸引力。单面、几折、二方连续剪纸是非常适合幼儿学习的一种手工技能,一方面可以教中班及大班的幼儿学习简单的剪纸技艺,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剪纸粘贴在玻璃上或者手工灯笼上渲染节日的氛围,装饰幼儿园的环境。学幼师的多数是女生,布造型中的手偶娃娃,深受女生的喜爱。手偶娃娃的材料主要是不织布,不织布不仅颜色丰富鲜艳,而且厚实有绒感,做出来的小玩意色彩鲜艳还有毛茸茸的质感,它似乎没有年龄的界限,非常受大众的喜爱。
手偶娃娃的制作方法是先制作一只宽松的手套,然后在中间指尖上端缝上一只可爱的动物头部(手套的颜色必须与动物头部的颜色统一),这样一只能挥手、点头的手偶娃娃就做好了。手偶娃娃属于教具,在幼儿园一般起到的作用是配合绘本故事里的形象做出动态的姿势,手偶娃娃的可动性具有引导幼儿进行语言思维的积极作用。在讲述故事中,讲述的数量、内容和过程是幼儿语言思维水平的具体体现。陈鹤琴认为:玩固然重要,玩具更重要。说明教具与幼儿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手偶的可动性可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事实上,幼儿在玩手偶的过程中,自然地就会出现语言表达。其次,手偶配合故事讲述时,增加了信息总量。单纯的语言讲述传达主要是语言信息,而手偶表现出的丰富的动作、表情既丰富了所要传达的信息,还可能引发幼儿丰富的联想,从而提高幼儿语言思维的信息总量。而外形与故事中角色形象一致的手偶,不仅有助于幼儿通过直接观察获得感性认识,而且为其进行角色形象描述提供了直观的视觉形象支持。同时,形象化的手偶还有唤起幼儿相关记忆的作用,进而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生活中的实用性,在布造型中主要教授的技能是缝,主要是在袜子娃娃这一节课中体现出来的。袜子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是生活中的必需品,袜子本身具有的特点是:颜色鲜艳、花样繁多、高弹性。用来做娃娃比较简单,容易出成品。通过学习袜子娃娃,学会平针法、藏针法、密缝、缩口缝、轮廓线缝等针法,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耐心和创造力,更好的是让学生学会照顾自己及他人,一些缝缝补补的手工活都能自己完成,再也不需要求助他人了。
综合材料造型中的易拉罐造型,易拉罐属于我们生活中的垃圾,针对学生在手工课上发出最多的抱怨就是工具材料太贵了,作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多发现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材料的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处理易拉罐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组合易拉罐,一种是切割易拉罐(在幼儿园中一般我建议使用第一种会比较好,因为易拉罐切割开以后,切割口会变得非常锋利,怕割伤小朋友细嫩的手)。组合的易拉罐可以拼出很多造型,如帆船、坦克、汽车、梅花桩等,切割的易拉罐则可以编成一个烟灰缸或是首饰盒,也可以直接做成笔筒,学生自己手工制作的作品都是生活中的必备品,不仅节约了开支,还能提升自己的成就感。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化被动为主动
创新精神是人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性地寻求解决问题新方法的高级思维过程。手工课教学内容巧妙地将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紧密结合,以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的积极性。只是单单让学生跟着教师一步步完成,不仅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也封闭了学生创造力的大门。
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性,首先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多给学生看一些美术作品、民间工艺美术品、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等周围环境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如纸杯造型课,教学生如何运用几只纸杯,通过切割与组合拼成一个人偶娃娃。课上给他们找了一些最近流行的时装图片或是播放一段时装短片,教授了主要的制作技能,并没有教他们如何做出一个完整的人偶。最后交上来的作业让人很惊喜,因为没有一个人偶是相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表情: 有微笑的、有咧嘴的、有的脸上还有两朵红粉粉的小腮。还有不同的发式,直的、卷的、长的、短的、有刘海的和中分的;最不同的就是它们的衣服,也是他们最花心思做的,为了搭配服装的效果还涂上了水粉颜料,装饰了小饰品,各具姿态,各有千秋。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学生们对这堂课的喜爱一直在延续,他们结合生活及网上的资料,不仅用纸杯制作出人偶,还做出了幼儿们喜爱的各种动物、花卉、桌椅等。
打破教与学的对立情况,在教学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培养自学的好习惯和创造精神,锻炼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篇6
关键词:产品设计;工科生;艺术生;交流
在中国的设计教育界,工业设计专业出现于工学和艺术学两个学科下,其培养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工科背景与艺术背景的学生对产品设计的思维方式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产品设计理念的切入点、产品设计草图产生的路径,以及对产品使用环境的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工科生与艺术生在产品设计实践中设计思想和设计方式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仅对双方设计能力的提升有益,而且也是圆满完成产品设计系统过程的必要途径。
一 工科与艺术背景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知识特点比较
1.知识背景比较
艺术生源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对绘画的热爱以及多年的艺术习作,使他们渐渐地对生活中的事物形成了感性的思维,对事物的线条、色彩等越来越敏感,然而却对理科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减弱。理科生源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正与之相反,他们无形中培养了缜密的思维,逻辑性强、更加理性,然而感性思维比较弱,没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基础。
2.知识架构比较
在艺术系和机械工程系中所开设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是有所区别的。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产品设计服务,重点的教育均集中于产品系统设计上。机械工程类与艺术类工业设计的课程比较(见表1、2、3)
观察表1得知:工科生系统地学习了机械工程、电学以及材料等学科,而艺术生只是通过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课概略地学习了工程技术方面的课程。工科生在产品设计所涉及的工程技术方面的理解更为深入,这对于产品的外部构造、形体布局、操纵安排的设计大有裨益。因此,工程基础无疑是工科生的强项。
观察表2得知:工科生的产品设计课开设素描、色彩以及三大构成最基本的绘画知识,而同时期艺术生则开设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及构成基础等与设计相关的课程,并且已经可以用画笔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他们感性思维活跃对于一期方案设计来说是非常有优势的,然而由于在功能、人机、工程技术方面的考虑不详,最后可能不会投入生产,或者由于形式夸张、不人性化而市场反响不好。
观察表3得知:无论是工科生还是艺术生,在面对产品系统工程时,都还是外行,因此两者的专业课程安排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工科生开设产品开发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概论,从产品设计的源头以及对设计过程的把握来学习和理解设计;艺术生开设工艺美术史、艺术概论等与艺术相关性更深的课程,以提高他们在艺术审美上的造诣,再结合产品系统设计以期更为深刻地理解设计并指导设计实践。
综上所述,工科生与艺术生的优势分别在于工程技术和美学艺术,而产品设计正是工程技术与美学艺术的完美结合,工科生与艺术生在产品设计实践中的交流是有必要的。
二 产品设计实践中工科生与艺术生如何交流
“如果设计研究中存在什么中心的主题,那么最可能的就是交流。”[1]工业设计思维既不同于以技术结构为依据的逻辑思维,也不同于以艺术形象为依据的形象思维,而是在产品设计中两者兼顾,不偏废其一,才会满足人们的需求。工科生与艺术生各有各的优势,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设计思维的交流是关键所在。
在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见表4),这三个阶段涵盖了产品设计五要素――功能、结构、材料、人机、形态[2],任何一个阶段中关于每一个要素的设计都存在交流的问题。徒手画的快捷和形象往往又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交流的展开[3],设计者在前两个阶段的思想交流通常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创意。
1.方案设计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解读产品功能、考虑人机关系,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对产品的初步形态进行横向的思维发散,形成多种不同理念、形态各异的设计方案。
在思维横向发散的草图阶段,需要充分发挥右脑的形象思维。在产学项目――耳膜测温仪一次性套装装卸装置设计实践中,艺术生的方案通常是由自然形态或是传统文化样式一步步发展而来,每个方案都包含着不同的喻意。有的方案是以护士帽的形式为出发点,有的是以京剧脸谱为原型,有的是以花朵为理念雏形(见图1)。然而某些方案从结构或人机关系上来说可能会有致命的弱点。这时,就需要有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参与交流――也就是工科生对过于艺术化的方案进行逻辑性的探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双方充分的交流,让对方清楚自己的意图,在原有理念或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善,而不是全盘方案,这样才能形成最佳最适宜的设计方案。
在此设计阶段,工科生的设计方案基本上是在解读产品功能、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形态设计。产品的外观即是在方圆之中衍变,形式上缺少一些灵活性,但更加舒适(见图2)。此时正是工科与艺术的交流起作用的时候,这里的交流不仅仅指语言交流,而更多的是草图的交流。艺术生可以通过观察工科生的方案草图,来提出一些建议,例如:在不影响原方案构造和实际使用方式的基础上,可以将产品形态加以艺术化处理,使产品的外观不再那么僵化,而是在稳重的形式中不乏灵活因素的存在。
双方设计思维上的交流不仅可以使产品初步设计方案得以完善,更重要的是产品造型继续发展的路径得以确定,不会使后面的步骤步入歧途以致直到最后才不得不将方案重头再来。
2.方案设计第二阶段
产品造型方案设计第二阶段是在明确的方向上,对产品造型进行纵向发展,完善产品造型。重点是将造型设计模糊的地方加以明确,符合人们的审美和使用习惯,并向整体化的造型加入必要的细节。
由于受逻辑性思维方式的限制,工科生在进行细节设计时,经常陷入对称特性、等差特性、均衡特性的怪圈,过分地追求整体造型的稳定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理解细节设计并不是对复杂形态的堆砌而是对简洁造型做出的符合功能和工艺条件的精细刻画[4];工科生多从人机工学、使用方式上入手进行实用性设计。这实现了产品造型的合理性,却导致了产品造型单调乏味,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艺术化的视觉感受是工科生应当向艺术生学习的地方,艺术是建立在视觉基础上的[5]。
由于受感性思维方式的影响,艺术生习惯于从经典设计或者生活中寻找灵感,将其抽象运用到产品造型设计上,以追求与众不同的造型美感。与工科生相反,他们追求视觉的不稳定性,打破视觉习惯。这实现了产品造型的艺术性,却导致了产品不符合人机工学,因此可能使产品只成为一件摆设。
通过思想的交流工科生可以参与到艺术生的方案设计中,以改良不符合人机工学以及工程技术的地方;艺术生则可以启发工科生产生更多的设计灵感,并改良其产品造型以致不过于理性,而是灵活一些。
3.方案设计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对已确定的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并根据实际尺寸、比例以及外观的细节画出最终效果图的过程(见图3)。这一阶段的交流主要在于产品表现方式的交流,可以说是双方互相学习表现技法与经验的过程。
三 结语
工业设计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工科及艺术不同生源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客观存在着优缺点,多元化培养人才还是非常务实的做法。事实证明,工科生与艺术生自觉性的思想和技法上的交流对于产品系统设计的学习和实践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砚祖. 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0
[2]吴琼. 工业设计技巧与禁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3-46
[3]应放天. 设计思维与表达――徒手画在产品设计中的灵活使用[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17-121
[4]闫卫. 工业设计师必备的基础知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9
[5]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直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984:62
基金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基金 南京工业大学青年学术基金 397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