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硕士范文
时间:2023-03-30 15:0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学硕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金融;学术硕士;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设置
一、专业型硕士及金融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发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硕士教育主要是培养从事教学科研的学术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对应用型研究生的需求正在大幅增加。为积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2009年起,教育部开始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下发《通知》中明确规定:“已下达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万名,主要用于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2010年至今持续缩减学术型硕士招生规模,相应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规模,以达到缓解本科生就业压力同时实现研究生教育培养型结构重大调整的目的。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是相对于传统学术型硕士而言的学位类型,旨在培养专业性更强、更能适应社会需求或工作岗位需要的实践型人才。与此前的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首先,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招生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则主要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其次,报考难度不同,非全日制专硕考试难度较全日制专硕要低一些;最后,毕业后所获证书不同,非全日制专硕一般只能获得学位证书而不能获得学历证书,也就是所谓的“单证硕士”,而全日制专硕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双证齐全。由此可见,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是国家教育部面对日益细化的职业分工和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迫切需求而对传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做出的改进和调整,是如今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会议审议通过了金融全日制专业硕士等19种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设置方案。方案中明确了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学位论文等各方面要求,为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指明了方向。目前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都设立了金融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点,各校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逐步扩大专业硕士在硕士招生中所占比例,并在实践培养中不断探索,促进金融硕士培养模式逐渐成熟,金融硕士成为考生报考时炙手可热的新焦点。
二、学术型硕士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比较
下文从培养目标、招考条件、考试内容、学制、学习费用、课程设置、导师配备、学位论文要求、读博要求等方面对金融学术型硕士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比较:
1.培养目标
顾名思义,金融学术型硕士侧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即对金融理论有深入了解并追求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创新、适合从事教学和基础性、理论性科研工作的研究生,而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则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在培养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招考条件
传统的学术型硕士招生对象为本科应届毕业生,考生需参加每年一月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招生对象与学术型硕士相同,为本科应届毕业生,招生考试于每年一月与学术型硕士入学考试一同举行。
3.考试内容
金融学术型硕士考生参加每年一月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考试科目包括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综合,分值分别为150、100、100、150,其中数学、英语、政治为全国统考科目,采用全国统一试卷,专业课综合由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金融专业型硕士入学考试与学术型硕士入学考试一同举行,在2011年之前,考试科目与学术型硕士相同,包括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综合,分值相同,其中数学、英语、政治采用与学术型硕士相同试卷,专业课综合也由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但试卷内容与学术型硕士不同。2011年之后考试科目中数学改为经济类联考,分值仍为150分,经济类联考全国统一,其中70分数学,40分逻辑,40分写作,专业课考纲由中国人民大学统一制定,具体试卷则仍由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总体来说,金融专业型硕士入学考试降低了对考生数学方面的要求而更加强调逻辑能力与综合写作能力,专业课命题也会侧重于考察金融实务知识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制
金融学术型硕士一般学制为三年,前两年安排在校学习课程,第三年进行实习或科研项目以及毕业论文答辩,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准许毕业,获准毕业后颁发学位证书与学历证书。
金融全日制专业硕士学制一般为两年,第一年安排在校学习课程,第二年进行实习及毕业论文答辩,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准许毕业,获准毕业后同样颁发学位证书与学历证书。
5.学习费用
学术型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全日制专业硕士从2010年开始少部分录取为国家计划内(保送)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大部分专业型硕士须缴纳学费,一般比学术型硕士高,根据学校不同学费有所差异,平均为30000元/年。
6.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学硕与专硕的课程设置也有较大差异。学术型硕士的课程设置偏向理论性,目的在于拓宽和加深学生对于金融各分支领域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授予学生经济金融研究方法、学术规范等,例如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统计回归分析理论及其应用、经济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等,教学方式采取传统课堂教学居多。专硕课程设置则偏向实践与应用,所学课程大多与金融领域各职业具体相关,例如金融理论与政策、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资产定价与风险管理等,教学中多采取课堂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目的在于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面对金融实务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硕士毕业后对于社会需求和岗位要求的适应能力。
7.导师配备
学术型硕士一般配备一名校内老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实践及学位论文的完成。而对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除了从校内老师中选择导师外,也会吸收来自金融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或担任导师,大部分院校采用“双导师制”,即为每个专业硕士配备两名导师,一名由校内老师担任,一名由来自各金融机构的在职人士担任。
8.学位论文要求
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一般要求为理论研究、调研报告等,金融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范围较广,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也可多种多样。
9.读博要求
学术型硕士一般有部分报送读博名额,学生根据自身意愿和条件可以申请直博,金融专业型硕士则没有直博机会,有读博意愿只能参加统一考试经录取后入学。
三、总结
作为开设仅三年的专业,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曾经面临多方质疑,社会对于专硕的就业前景持消极态度,而在上文对金融学术型硕士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对比之后不难发现,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是国家教育部门为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硕士就业而对传统研究生教育进行的改进和创新,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学术型硕士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花开并蒂”的局面一方面能够保证继续为科研及教学工作输送适合的人才,另一方面又利于改善长期存在与研究生教育的社会需求与硕士毕业生不能有效匹配的问题,双管齐下,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李莹.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2]刘红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弊端及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6).
[3]薛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J].北京教育,2007(11).
[4]程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5]教育部.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2010.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
本文系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金融硕士;实践教学;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83-02
根据国家和教育部的规划方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今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种背景下,青岛大学经济学院获得了金融专业硕士的授予权。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突出专业硕士学位应用型的特色,构建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培养目标,摆脱传统的学术型硕士课程体系的桎梏。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罗伯特・M・赫钦斯在其著作《美国高等教育》中写到:大学存在两个目标的冲突,一个是纯粹对真理的追求;另一个也是大学所公认的,就是为人们毕生的事业做准备。这很好地解释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培养重点之间的区别。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明显偏向于应用型。例如我院的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熟悉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因而实践教学被置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地位。实践教学一般是指“通过实验、实践等科学活动方式使学生直接通过感性的学习、研究等手段获得新的理论知识,实现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提升”。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指出,“要切实转变办学观念,强化目标导向,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新模式。突出实践教学,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学分的比重。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坚持一线实践,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对实习实践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训练的质量”。该《方案》表明,主管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由于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晚,因此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还需要不断丰富和探索,实践教学理念还需不断加强和深化。
我国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偏重于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这和社会对于硕士研究生需求由科研人才转为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变化不相称,也和发达国家中硕士研究生培养偏重于专业人才的通行做法不一致。世界上专业学位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美国的专业研究生教育在二战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现在专业学位获得者所占比例大约占三分之二以上,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英国的这一比例更高,大约在75%左右。我国下一步要大力发展专业硕士教育,但是如何整合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的教育资源,避免专业硕士成为学术型硕士的“微缩版”,突出专业硕士培养的特色,就成为需要在探索实践中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希望能够以金融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切入点部分回答上述问题,为专业硕士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状况
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专业硕士的发展较早,相关研究也已比较成熟。国内受制于教育实践的现实,相关研究比较笼统,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部分研究主要介绍国外专业硕士发展情况,进而进行中外比较研究。如,高益民(2007)介绍了日本的专业硕士的发展情况,邓涛和孔凡琴(2010)对澳大利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进行了介绍,马永红和郑晓齐(2009)等从教育供应链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工程硕士的特征以及与美国的区别。一部分研究主要反思中国的传统研究生教育和部分已开办的专业硕士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专业硕士的发展思路,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如,王海民和郑佩荣(2005)对于会计专业硕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反思,于东红等(2010)分析了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中存在的自我意识迷失成为学术型硕士衍生品等问题。还有少量研究,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如质量保障体系[别敦荣等(2009)、邓光平(2010)、熊玲(2010)]、师资队伍[梁其健(2003)]、课程体系[唐仁华等(2010)]、实践环节[文冠华(2010)]、奖助体系[李忠(2010)]。
综上所述,国内现有的关于专业硕士的研究未能将中国实际和国际经验更好地结合,更多的关注专业硕士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等整体问题,缺乏对于专业硕士教育各个环节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细致探讨。目前还没有见到对于金融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为达到此目标,需要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型、全过程的金融硕士实训教学体系。综合利用案例、实验、实训、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和创新实践活动五个实训教学环节,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教学形式,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鼓励教师密切关注金融实践的好方式。金融硕士案例教学急需发展,金融教指委已经全面启动全国金融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建设,青岛大学也开始立项专业学位教育的案例建设项目。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含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拓展性实验几种类型。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与专业证书相对应的课程,鼓励学生获得CFP、CFA,FRM等相关证书。实训教学:通过开设金融产品模拟设计、证券仿真交易、银行交易业务仿真等实践课程,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实训情景中强化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类实训以综合性和设计创新性实训为主,讲求实训内容的适用性和实训课程的开放性。实习教学: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必须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我院已经与青岛的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签署了多份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书,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基本能满足金融专业硕士实习教学的要求,并且能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能够达到基地建设双飞互惠互利,相互支持。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金融硕士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金融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形式有案例分析、产品设计与金融实践问题解决方案、调研报告或基于实际问题分析的政策建议报告等,论文选题应该紧密结合实际,不提倡过于学术化的论文。创新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列入学校管理体系的竞赛以及《青岛大学学生创新性与研究性学习实验项目》等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诸如证券模拟交易大赛、金融产品模拟设计大赛等实务竞赛,培养学生金融产品设计和风险意识,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倡导产学研合作教育。
五、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的保障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富有专业精神的实践教学队伍,是开展金融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现在的金融专业硕士的教师大部分都没有在业界工作的经验,而少量的有业界工作经验的教师大都脱离业界时间比较长,与飞速发展的业界实践也有一定的脱节。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金融机构实践经验,为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有计划地派教师到校外的实习基地挂职锻炼,亲身参与到金融业务中去,可以加深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合,进一步了解业界的工作难点和重点,从实践中提炼金融硕士的培养方案,从实践中找寻有意义的研究问题,提高教师的培养专业硕士的水平和科研水平,鼓励教师争取横向课题,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实际运营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考虑招聘兼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从金融机构聘请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来自第一线,了解金融行业的最新动态,可以给学校带来最新的信息,是学校与业界加强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也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现在给每一位金融硕士都配备了一位校外导师,可以为专业学位硕士生从事课题研究及专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参与审查研究生的选题报告和研究方案,并指导该方案的实施,参与学位论文的评审。
总之,对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综合运用案例、实验、实训、实习、学位论文和创新实践活动各个教学环节,构建多层次、多模块、开放性、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9,(3).
[2]王海民,郑佩荣.对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7).
[3]马永红,郑晓齐.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供应链的形态表征研究[J].管理世界,2009,(2).
[4]邓涛,孔凡琴.澳大利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0,(10).
[5]于东红,杜希民,周燕来.从自我迷失到本性回归―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
[6]李忠,熊玲,陈小平.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篇3
金融考研学校推荐如下:
1、中国人民大学汉青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2、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高等金融学院;
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或金融学院;
4、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篇4
湖北经济学院简介湖北经济学院学科专业体系渐趋完善、优势初显。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日益完善。
学校开展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开设本科专业57个,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1.6万人,在湖北本科录取分数线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自2012年招生以来有五年“招录比”居全省高校第一。
湖北经济学院重点学科专业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省级重点学科: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等。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法学、应用经济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点: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金融学。
篇5
双证在职研究生是大家读研的主要动力,对外经贸大学双证课程开班,加上以首都圈的教育资源优势,以211院校的重点培养力度,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在招生专业设置上,也更有能力培养出出色的专业人才,这些特点成为学生选择对外经贸大学在职硕士的主要原因,那么,双证在职硕士有什么专业?
企业管理双证在职硕士 对外经贸大学双证在职硕士大多是以同等学力申硕的形式报考的。企业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是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开设最早、最具影响力的课程,学员遍布全国各地,社会口碑最好。该课程历史悠久,到目前为止已开办了69期,培养了近4000名人才,并获得了硕士学位证书等。课程就企业战略运营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规避运营中风险管理等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
金融学在职硕士双证 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主要优势在金融、国际贸易方向,师资的优势,对外经贸大学结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及对高材生的需求,开设CFA方向金融学在职研修班,是为了让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在获得金融学硕士学位的同时,能够有能力参加并通过CFA考试,获得CFA资格证书。为学员在金融领域长足发展提供双重保障。CFA资格广泛授予投资领域内的专业人员,包括基金经理、证券分析师、财务总监、投资顾问、投资银行家、交易员等等。
在职硕士英语双证 对外经贸大学在职硕士中突出的英语在职硕士专业,尤其是中欧高级译员中心、英语学院翻译学系、翻译研究所现有专任教师26名,外籍教师多名。笔译教师有丰富的译著,口译教师均在欧盟口译司或在联合国译训班受过严格的培训。课程设置紧扣认证考试,实用性极强。
现在就业压力很大,尤其是进入职场以后你所从事的职业与周围人对比起来相差不是同一个量级。周围人工作两到三年能在所工作的城市买房投资定居下去,自己却苦哈哈的上班,不知道未来在哪里,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进入职场以后的现状,所以在职读研究生还是要选一个好专业,未来的路才更广。
篇6
【摘要】广州市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在产业类型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方面取得的很大成绩,现在正在向产业高级化方向迈
>> 产业结构高级化:传媒业的现实选择 城乡统筹发展与产业结构高级化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 供应链金融的实践与高级化策略 广州市批发市场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运行规律探讨 科技创新对安徽省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山西省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FDI对浙江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战略研究 浅议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制度环境构建 基于碳金融的广州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广州市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铁岭市金融支持城镇化的措施选择 环城游憩带高级化发展调查研究 广州市越秀区: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对益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与金融支持问题的调查 广州市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 广州市产业用地指南浅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3〕89 号).
基金项目:广东理工职业学院2011年度科研课题:金融支持广州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106。
作者简介:郑祖军(1975-),男,土家族,湖北鹤峰人,硕士研究生,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金融学讲师,投资与理财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金融学;张玲(1980-),女,汉族,湖北仙桃人,硕士研究生,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金融学讲师,研究方向:金融学。
篇7
【论文摘要】 在新形势下,传统金融学教学出现诸多不适宜的地方。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几个方面探讨目前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改进意见。
一、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金融资源的配置逐步市场化。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不再是国家计划,而是市场机制。同时市场化改革也使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格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其次,金融创新迅猛发展。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全面放开,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以信贷、融资、货币等为主要特征的金融的概念,资产组合、创新工具交易与定价、市场营销等已逐渐成为金融业经营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再次,金融活动的日趋国际化。这不仅意味着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将不断地突破国界走向世界,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而且国外的金融机构与经营业务将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市场,展开与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
从我国目前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无论是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培养方式,还是学生心理素质、竞争意识的培养都与上述目标存在差距,并且现有的金融学科建设水平与世界金融学科前沿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黄达,2001),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制约了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从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手,推进金融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改善人才结构和人才的知识结构,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以适应我国金融国际化、现代化的需要,就成为当前我国金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二、当前我国金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单一。目前,我国一方面高校金融学专业普遍存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和个性;无论是在专科生、本科生的培养,还是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上,培养目标过于宽泛而且大同小异,通常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广阔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高级金融人才”,研究生无非多加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一条。该培养目标很难体现不同层次人才的区别,特别是硕士生与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随着我国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和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毕业生已出现结构性过剩,不少本科生已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仍定位为“高级的金融人才”是不合时宜的。另一方面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金融运行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机构进一步多样化、多元化,各种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起来,除需要从事金融研究及管理的高级人才,还需要大量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应用技术人才。
2.课程体系设置不太合理,有些教学内容陈旧。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课程设置重复,缺乏系统性。一方面不少课程的内容存在重复,如货币银行学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课程的不少内容是重复的,往往会形成了授课内容的重复,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本科与研究生之间的专业课缺乏衔接,并且教学内容也存在重复,教学方法也没有显著的差异,造成了不少研究生的厌学情绪,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2)侧重于宏观金融理论,微观金融理论的教学安排比较少。宏观金融理论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全面把握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运作、宏观金融形势与政策等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如果没有微观金融理论作为支撑,则显得比较空泛,对金融业的内在特征和运作机制很难有深刻的理解。
(3)教学内容老化现象普遍存在。目前一些传统专业课程(如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等)的教学内容仍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上,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已不合时宜,与现实有一定差距。
3.教学方式和手段需要进一步改进。现在国外很多大学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是项目课题研究教学法,效果很好。我国高校运用并不广泛,主要原因有两个方而:一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导致学生的独立创造性被日渐消蚀,很多案例讨论课因冷场而不了了之。(刘明显,2008)二是教育经费的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很多大学的硬件建设受到忽视,教学设施差,教室安排紧,导致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单一。
4.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金融人才的关键。我国金融学专业教师队伍中相当部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高尚的敬业精神、扎实的传统理论功底,并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提高理论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了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曾康霖,马骁,1998)一方面在金融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普遍比较繁重,加上职称评定的科研压力,使教师很难有时间和激励外出进修与参加社会实践(张亦春,蒋峰,2001),进行知识的更新;另一方面教学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的教学科研条件有待提高,不少教师忙于赚钱,到处兼职,忽略了真正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人才的培养。
三、新形势下对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培养目标的调整。首先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应坚持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全球视角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原则,以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市场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背景(王广谦,2001;杨志坚,2002),明确各层次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在金融本科生的培养上,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通用求,使所学知识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工作岗位中去。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在继续扩大专业知识的广度的同时要突出专业特征,以培养对金融学专业知识及学科前沿有深入研究、能胜任金融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及业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同时还要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上,要求掌握坚实广阔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道德素养,使他们能够对较复杂的金融经济问题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成为能够把握金融运行规律与发展趋势的国际性专门人才。
2.加快课程体系的改革。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及较高科研质素的重要基础,也是各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宏微观兼顾,补充微观金融中的实用性课程我国高等金融教育的发展应该顺应金融理论发展的微观化趋势。为此,金融学课程体系应包括货币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这两部分内容,且二者应共同发展,总体思路是“宏微观兼顾,补充微观金融中的实用性课程”。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模式决定了宏观调控不可或缺,所以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等“宏观金融”内容必须占据一席之地,同时需要充实“微观金融学”中实用性课程的内容。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授课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推行老师授课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基本原理与学科前沿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有条件的单位应普及多媒体、网络化等先进手段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还应该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需要进一步改进我们的考试制度,一方面要通过课堂考察与期终考试的结合,客观地评定学生的成绩,可适当增加课堂考察的次数及其在成绩评定中的权重,避免不少学生在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不求平常努力、只求考试过关的死记硬背式的应试方式,减少学生对期末考试的投机心理(曹廷贵,2002);应该根据不同课程和学历层次采用导学式、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式、情景式等多元化和复合式的教学方法,合理使用双语教学,充分运用电子化与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技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体系,确保教学质量。(赵 汕,2008)
4.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要培养出高素质、国际化的金融专业人才,还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整体水平。这一方面需要各高校对目前的人事制度及用人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形成教师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另一方面为教师的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更便利的条件,而不是制定许多条条框框去限制教师的进修、深造。可以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的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业绩考核体系,在此基础上按贡献大小进行奖金及其它收入的分配,拉开教师的收入差距,避免“大锅饭”造成的奖金福利化及其激励不足。
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及其聘用应采取灵活的政策,不应设置工作年限等方面的限制,应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来确定,并且评定标准也不能简单化地规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少论文,还应该进一步看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否则就会造成教师在研究上“短、平、快”现象(杨胜刚,乔海曙,2001),使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难以得到提升。鼓励并资助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进修或攻读学位,或参加各类全国性和国际法的学术会议,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学科建设水平及学术动态,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总之,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我国金融专业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条件,也是适应金融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引进海内外杰出人才,通过他们高水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5.强化实践教学。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尤其重要。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积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给大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要继续通过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合作,巩固、扩大和发展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下大力气巩固现有的校内外各类实习基地,并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要倡导产学研结合,积极拓展校企之间、校际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条件,为高校建设大学生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提供有力支持;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拓宽实践教学范畴,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要根据金融学科专业的特点和条件,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上既应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也重视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既重视理论知识考试,也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考核。
参考文 献
[1]黄达.金融.金融学及其学科建设[j].当代经济科学.2001(7)
[2]曾康霖,马骁.金融学科建设与金融人才培养[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1)
篇8
金融硕士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要求金融硕士以金融理论为基础,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卓越能力是金融专业硕士最核心的目标。金融硕士应该突出实践性的特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性与学术性相结合。金融硕士教育必须保证必要的理论知识。金融硕士跨专业的考生比例较大,更要把关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学习现代金融学知识体系和理论范式,掌握金融最前沿的知识理论。为实践做好准备,也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分析、解决我国金融实际出现的问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办学标准与培养单位特色的关系
统一的质量标准是金融硕士发展的必要条件。2011年3月18日全国金融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过《全日制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是规范金融硕士教育的最高文件及标准。其中对培养目标、招生对象与入学考试、学习方式与年限、培养方式、培养工作学位授予进行了规定。但是这个办学标准过于笼统、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进行调整。金融硕士教育标准既要体现质量规格,又要体现培养特色。在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学标准的规定下,各个培养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金融的基础、地方经济特色培养金融硕士。培养金融硕士最终要经受市场检验。金融硕士培养也是为地方输送合格的金融人才。既要在一定的办学标准下办学,也要突出各个培养单位的特点,两者有机结合。
三、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之间的关系
多数未在银行、证劵等金融机构工作过,对于实践环节不够重视且缺乏指导方法与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培养金融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法,校内导师未能及时转换身份。金融专业学位双导师作用的发挥,需要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一方面,负责金融理论、基本经济理论知识的传授,另一方负责金融实践的培养及前沿理论的传授。校外导师必须加强沟通,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指导为辅。在校外导师的沟通中,由于责任大及校外导师的工作性质,校内导师需主动。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发挥双导师制的优势。双方必须明确责任,通力合作。金融专业学位校外导师往往是银行机构、证劵公司、金融集团高管,他们做导师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得到金钱的回报,而是为了回报社会、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教给学生。学校提供的金钱激励往往起不到激励作用。需要提高校外导师的社会责任感,邀请校外导师做学术讲座,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传授给金融硕士。
四、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课堂讲授法是人类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教师最长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以教师预备好的案例为线索,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分析研究案例及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从MBA教育中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金融硕士教育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监管部门的人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3]
五、金融专业学位与金融类职业考试的关系
篇9
关键词:金融工程;学科特色;培养模式
金融工程学(Financial Engineering)是一门工程型的新兴交叉学科,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公司金融、投资银行与证券投资业务等多种创新型金融业务而迅速发展。金融工程学标志着传统金融学走向了产品化和工程化,成为现代金融学的最新发展。
一、金融工程课程体系产生于引入的宏观认识
金融工程最初的狭义定义是组合金融工具和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金融工程研究领域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如下层次:对创新型金融产品与工具的研发;设计开发新的金融手段;创造性地解决现实中的金融问题。各层次由浅入深,展现了递进的三个层次。各层次对应实例表现如下:第一层次包括对银行账户、共同基金,以及面向企业的期货、期权,可转换债券、新型优先股等给予创新型设计;第二层次包括银行金融制度等的再设计;第三层次包括创新企业融资结构,新型现金流管理策略的给出等。金融工程学创始人之一的约翰・马歇尔,曾任全美金融工程师协会执行主席,从实务角度也对金融工程的研究范围进行了概括。其认为应包括如下四方面,即证券及衍生产品等金融工具的交易,投资与货币管理,公司理财和风险管理。在特定条件下,传统型金融工具往往难以迎合公司兼并、收购等特定融资需求,其亟需金融工程师为其设计出能够恰当解决问题的融资方案。在诸多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方面,主要目标是开发各种套利交易策略,涉及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金融工具、法律法规和税率等多方面,包括纯套利性质交易策略和准套利性质的交易策略。其是将高风险投资工具转化为低风险投资工具的系统,包括开发“高收益”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以及正向回购和反向回购协议等。金融工程所对应的风险管理强调,将多种风险管理方法进行组合,以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和管理,即根据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并测度,继而利用已有的金融工具构造出降低或规避风险的方案。
二、国内外金融工程专业方向学科特色比较
1.设在工程学院的金融工程硕士课程设置。(1)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是把金融工程硕士设置在工程学院培养的代表性学校。其中,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工程专业位居北美金融工程专业第二,普林斯顿大学的金融工程运用专业位居北美金融工程专业第九。其中,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工程科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由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授予,普林斯顿大学的金融工程硕士学位(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由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授予。从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硕士专业设置中,我们了解到,运用工程学和统计学的相关技术解决金融实际问题是该校进行培养的特点,该校所毕业的学生应具备在银行、证券及金融投资公司等各种金融机构从事相关分析工作的基本能力。哥伦比亚大学要求其学生必须掌握七门必修课程(金融工程随机模型、金融工程统计工具、金融基础原理、金融工程最优化、蒙特卡洛方法、资产定价与投资、连续时间序列),并将把统计学知识与工程学知识统一起来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要点。
2.对于设在数学或统计学院的金融工程硕士培养课程,是因为在美国,金融工程课程被一些学校安排在数学或统计学院进行讲授。此种模式的代表学校包括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康乃尔大学等。通过分析上述几所排名前列学校的情况,我们发现,此种模式侧重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康乃尔大学出版了《Mathematical Finance》,是金融工程学领域的第一个学术期刊;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金融工程相关研究成果也位于此研究领域中的领先位置。为此,培养金融工程领域中的专业学术型人才,是将金融工程专业设在数学或统计学院进行模式的一大鲜明特色。在该培养模式下,未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而且所毕业的学生还将获得数理金融科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芝加哥大学的金融数学硕士课程设置中对数学成绩的要求很高,而且学习难度也较大,其侧重于对学生学术理论的培养。具体来讲,该校此专业所设置的课程有高等数学与概率论,经济学,金融分析与金融模拟等。培养既能利用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对金融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又能以此对衍生产品进行设计和定价的能力。
3.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把金融工程专业设置在Hass商学院。纵观排名于北美金融工程专业前20的学校,将金融工程专业设在金融学院进行硕士培养的学校,仅此一家。不仅如此,Hass商学院还是全美商学院主导下惟一提供金融工程学位计划的学院。相比较于普林斯顿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授予的金融工程硕士学位,芝加哥大学授予的数理金融科学硕士学位而言,Hass商学院授予的是金融工程文学硕士学位(Master's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文学硕士的培养模式较前者来讲,更偏重于实际运用,属于职业导向型教学模式,其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要求较低。经济金融领域中实用性质较强的课程中,如公司金融、金融机构分析、金融创新案例、应用金融设计等课程,均被Hass商学院金融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在内。此类课程的设置将会使其培养的学生更易适应将来的工作,要求国内金融工程课程设置充分考虑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排名靠前大学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后发现:首先,美国金融工程人才培养集中于硕士培养,而现阶段我国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本科阶段,目标是金融工程本科人才,为此,美国模式对于我们来讲存在较大差异性,不适宜直接照搬。其次,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转型阶段。这一时期的资本市场,往往层次感并不是很清晰、市场产品不能呈现多元化与多样性,在法律监管、技术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缺陷。这使得有效市场假说和现代金融理论基本分析方法,这些金融工程研究所依附的基本理论并不能实现在我国的充分使用。目前,国内诸多大学均在结合本校的综合优势,开设金融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力求培养出金融工程人才。经济类学校教学的缺陷是,在工程教学上并无优势。一般有着金融经济理论和工商管理的基础和优势。因此,财经类大学开办金融工程专业如何展现出自身特点?所培养出的毕业学生如何在工作领域中与综合性大学学生进行竞争?财经类学校的金融工程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性何在?这都是我们一直在要探索、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适应市场发展,以需求为导向是我们的立足点。
真正适应我国情况的金融工程课程体系是,一方面以立足我国国情的实务性应用性课程为主,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会不断被丰富发展,在完全成熟规范之后仍需数理性较强的研究作为支撑,因此还需在应用性金融工程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定量性的金融工程相关知识。金融工程学科发展简史告诉我们,金融理论是支持金融工程学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现代的经济学相关理论、数学定价方法的理论、统计学的数值分析理论、会计学和财务分析的理论、金融与法学理论和税收策划理论等其他学科理论,也正在向金融领域渗透。
因此,金融工程学科的建设应该以金融与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为基础,借鉴工程论的方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手段,为资本市场、金融中介和公司财务的发展提供创新服务。所以,对于财经类大学培养金融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目标具体包括:造就能够拥有广泛而扎实的经济学与金融学基本知识,数学知识背景适度,能够运用多种计算机模拟测算技术熟练地进行数值计算和仿真建模模拟的金融工程应用人才。
三、财经类院校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模式
1.设立院与院,系与系,甚至院与系之间的联合培养模式。金融工程学本身就属于交叉学科,学科交叉的特点明显强于其他学科,其要求各个学校在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需要在相关院系之间尽可能地进行横向与纵向联系,以共同培养金融工程人才。其中,尤其以将管理学院的管理特色和金融学院的金融优势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为亮点。
2.建立灵活多样的课程制订规划。由于金融工程专业与实务领域中的诸多问题有着直接的密切联系,故而,灵活多样应该是其课程设计的一大特色,以保证其前沿性与持续性。课程制订规划的具体内容可以划分为如下三方面:①结合金融工程的学科特点和学校自身的发展优势,制订出体现学校培养特点的金融工程课程体系;②基于现实中一系列客观金融实际,以及实践课题需要,设计出相应的课程体系;③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爱好,给予一定数目的,能够涵盖全学科的广泛的选修课程体系。
3.实施课堂教学与试验、实践教学结合的模式。强化实践性的金融工程学,应对其给予实验与实践的高度重视,课堂讲授与课堂练习的相辅相成,互相结合。课堂讲授是一种“分析模式”的教学模式,其更多强调的是学习的抽象性,对问题思考的垂直化,对确定性的追求,个体工作的独自性等。在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需要重视金融工程专业的案例教学训练。结合形式多变的金融市场,更多地开展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与金融实务教学是实验教学中较为突出的特点。
4.强调团队学习模式。合作学习和小组工作结合是试验与实践教学采用较多的方法。可以按照实际项目或某个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由学科教师进行辅导。学生们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从中掌握相关知识,并使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会分工协调,团队合作。
5.提倡不同层次之间相互衔接的培养模式。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应注意将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注重将各层次的人才培养进行衔接。其应是复合型、应用型的金融技术人才。为此,在本科培养阶段,应强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整体,并将理论实践结合对接点的识别作为重要的培养点,继而培养学生对金融工程方法、理念、意识的认知。这些是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本科阶段的主体任务。在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如何能够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金融工程技术实践能力是培养中所对应的重点。在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强调提升金融工程课题的研究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对应的重点。
总之,金融工程将不仅仅作为一门技术性的学科,而是将逐渐成为一种创新和开放的思想方法,日益渗透到金融、经济乃至社会生活中。相应地,金融工程教学科研工作也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学习的热情,不断借鉴、思考、创新和合作,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和发展金融工程学科,才能培育出好的金融工程人才。
篇10
【关键词】CFA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24-02
中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加入到了本土竞争的行列,它们的到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金融业的传统盈利模式。譬如,商业银行从以前的靠存贷利差增加收入,扩展到现在的个人业务、基金业务、股票业务等;而包括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在内的其他机构也同样面临着外来者的巨大挑战。这些都加大了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给予了高等教育金融专业强大的发展动力。
作为就业热门,市场需求旺盛,金融学科深受各大高校的重视,陆续新增开设了不少相关专业,每年高考的录取分居高不下。
然而,就业机会增多并不是对所有毕业生都是一样。事实上,由于连续多年考生对金融学的趋之若鹜,以及金融行业对金融本科生实用性的质疑,使得业内对普通的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已经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尤其表现在对金融专业本科生的需求上。大部分机会更多地赋予了高层次的金融人才,懂外语、懂得国际金融和现资知识的高端人才尤其走俏。
目前金融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即一般性人才的过剩和高级专门人才的紧缺;能够胜任投资银行、金融衍生品、资金交易、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等各项业务的高级金融专业技术人才相对比较缺乏。
因此,适应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结构调整是高校金融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
根据2014年9月20号财金通的《上海金融基础人才市场供需调研报告》显示,上海高校毕业生在尝试进入金融行业就业时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缺乏实务经验和相关系统培训”。即便各高校也一直努力为自己的在校生提供各种实习的机会,但是显然杯水车薪,不可能解决大量应届生应聘简历上在这一项上的短板。
图1 上海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最大阻力
资料来源:2014年财金通《上海金融基础人才市场供需调研报告》
因此,在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设置中结合相关系统培训,成为另一个更具有广谱效应的探索方向。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针对业界对金融教育“注重金融理论而不重实务,重视金融知识而不重道德”的批评,很多高校将CFA引入大学教育。
CFA全称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特许注册金融分析师),是全球投资业里最为严格与含金量最高的资格认证,被称为金融第一考。自1962年以来,为全球投资业在道德操守、专业标准及知识体系等方面设立了规范与标准,并被广泛认知与认可。
截至2014年6月,CFA在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拥有143个会员协会及超过119,000名会员(包含持证人:112,000),其中中国内地3521人,香港6508人。
这项旨在培养合格金融分析师的资格认证,除了专业的金融理论、量化计算等考核外,还要严格考核和评估申请者的“道德标准”,这在当前危机中显得极为重要。
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综合型财经类大学,南京财经大学非重视自身的发展特点;南财大金融学院长期以来科研教学优势突出,金融学专业继2010年被评为省级优势学科之后,2015年更入选“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A类项目”,迎来了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教改期。
为了真正实现专业的品牌化优势,南财大金融学于2015年12月底,南财大金融学院启动了关于CFA大学认证项目的申请工作,并于2016年3月顺利通过。
目前,南京财经大学是江苏省唯一获得CFA认证这一殊荣的高校,也是继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之后,全国第四个同时通过本科和硕士两个项目认证的高校。这标志着该校金融学专业获得了国际权威行业协会的认可,对促进学校金融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推动作用。
在将CFA系统知识模块嵌入金融高等教育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南财大金融学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案:
一、优化培养方案,设立国际实验班
获得CFA大学认证项目是对于南财大金融学院现有的雄厚师资力量以及较为完善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结构的高度认可,而目前正在试行的CFA国际实验班项目则是该院进一步将CFA培训模块与本科培养方案紧密结合的有效尝试。
2015年秋季入学的大一新生中有近300名报名参加了英文选拔考试,难度约等于英文专业大一结束的期末考试,选前五十名组建了CFA国际实验班。学院为实验班配备了全海归师资,采用全英文的授课方式;课程基于CFA考试要求的十个模块进行设计,结合了金融学院现有的教学培养方案,学制两年半,完成时学生正好达到参加CFA一级考试的基本要求,即本科毕业前十八个月。同时,自2015年起,南财大金融学院的金融专业硕士被要求在毕业前必须至少通过CFA一级。
尽管目前本科阶段的教改还在试行,需要时间进一步检验;但是根据研究生的应届生就业或者在读生实习机会数据来看,CFA系统模块的嵌入都起到了明显的正面推动作用。
二、加强师资培训,建立高水平教学团队
1.配备全海归师资
近年来南财大金融学院大力引进海外人才,为国际实验班配备的所有师资都是海归博士,保障了全英文的教学需要。同时,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定期集中讨论交流,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有效帮助了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
2.实时报送学生评教
每次授课之后,学生都会填写非常详细的FEEDBACK,对于教师授课水准实时把握;一旦有学生提出合理意见或建议,会立即要求该位教师整改教案,重新试讲。
3.扩大学术交流,鼓励教师进修
为年轻教师建立了完善的“学术沙龙”制度,定期延请学术界或业界达人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在国内外参加进修,进一步提高自身学术素养及教学技能。
三、严格规范了课堂教学管理
1. 国际实验班设置了内外双重班主任,从维持课堂纪律到课后作业的及时批改,都有严格制度保障;能及时受理学生的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水平。
2.建立完整的实验班档案库。
自入班的选拔考试开始,学生的每一次课堂学习情况,包括师生交流、课后作业以及参与对外交流活动和奖惩情况,均有详细记录。每学期期末,由专职内务班主任将实验班成员的日常学习记录及期末考试情况整理成册并仔细核对后,。
3.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奖惩制度,设置一定的优先权。
针对实验班学习特点,学院在很多比赛或活动中给了其同等条件下相对优先的权利;譬如,学院有对外交流活动并需要选拔参加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实验班的学员。
四、优良的硬件设备
南财大金融学院的金融工程实验室是江苏省内首家金融模拟教学实验室,被评为江苏省属高校省级示范中心建设点,现在作为CFA国际实验班固定的日常教学场所,提供了一流水平的硬件设备。
参考文献:
[1]丁忠明.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黄德权,邹新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三型”投资理财人才培养模式――以广东商学院投资学专业( 投资理财方向) 为例[J].金融经济,2012( 8).
[3]秦洪军,董海圆,赵盛磊.高等院校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路径探析――基于美国经验的借鉴[J].教育现代化,2015(1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