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硕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03:3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专业硕士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专业硕士论文

篇1

会计硕士毕业论文写作难点之确定选题

选题的原则和来源

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创造性原则。即在财会专业的研究中、业务工作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选择会计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或会计工作实务中的新问题来研讨。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方法,都将使该领域科学的发展、改革、业务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

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

(4)前瞻性原则。根据个人的能力,尽量去选择那些尚无人问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经验,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不再适用的问题,经过研究,将其发展、完善,使之更为丰富、完整。

论题的来源。正确恰当地选择论题范围与论题的来源是密不可分的。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得来:

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

财会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研究,进行探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

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人员的职责”、“企业股份制改造”等展开了讨论。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

人们在了解、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时,又发现了新问题,从而需要使原有的理论更加完善或扩展。例如,在探讨研究受托责任会计时,财会人员往往只重视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而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反映,于是在1999年出台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该准则实施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现金流量表研究讨论的热潮,而《现金流量表》准则,也在XX年进行了修订。由此可以看到,一些新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去实现它。

除此之外,我国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而且我国也已

经加入了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会计硕士毕业论文写作难点之收集资料

对于资料的收集主要涉及到时间的安排和方法的选择两个方面。在时间的安排上,也要像选题一样将资料收集寓于学习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关键要靠平时积累,而不能仅仅指望写作之前的临时寻找。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认为,平时学习当中收集资料其实也是一个对问题认识加深,对选题思路拓展的过程,在很多情况下,当学习到一定阶段,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时,对某些问题便会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也就逐渐明朗,要选择的题目也能基本确定,甚至行文的框架都可以大致形成,而并不需要再为了某项研究、某篇文章去专门做大量的资料寻找工作(当然一些大型的研究课题不包括在内)。

这样,边进行学习、边收集资料、边着手选题,三者同步进行,效率自然会明显提高。在收集资料具体方法的选择上,我的建议是做卡片,把欣赏的文章,闪光的结论、精彩的论证记下来,并注明出处,像编制图书馆的查阅目录那样分门别类地归集好。这样再多的资料也能收集得井井有条。

除此之外,对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资料也要加以留意:一是各类《年鉴》上的数据资料。这类资料的全面性、综合性、权威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引用价值。二是网上资料。网上的信息容量大,更新速度快,获取便捷,是现代社会一条很重要的资料来源渠道。同时,在网上还可以与一些名家、学者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从中也能获取大量用其他方法难以求得的资料或信息。三是他人的文章或书籍后面摘录的参考资料。这类资料一般都是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精选出来的,对于相关问题的再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会计硕士毕业论文写作难点之内容写作

会计论文的一般要求,可以概括为“四性”,即正确性、客观性、创见性、平易性。

正确性 会计论文的观点要正确,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党和国家现行政策以及各项法律法令法规,言之成理,文以载道。要求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合乎客观规律的观点。

客观性 会计论文作为学术性论文,特别要注重实事求是,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忠于客观实际,尊重事实,从客观实践中验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切忌带着框框找材料,或凭空捏造,主观臆想,面壁虚构。

创见性 会计论文要有独特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论文作者应对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分析,以便从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涉及过的问题。创见是会计论文的生命。时下某些论文之所以毫无价值,原因就是没有创见,或拾人牙慧,或抄袭拼凑,没有一点新东西。

平易性 会计论文是阐扬会计科学、指导会计工作实践的,要求通俗易懂,不仅会计专家懂,而且有一般会计知识的人也能懂。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会计论文语言明白准确、浅显通俗。

如何攻克会计专业硕士论文写作难点

1、多请教自己的导师。

写论文如果没有什么思路的话,这个时候不妨跟自己的导师多讨论一下,有的时候导师虽然不适合直接传授你知识,但是可以给你一些启迪,让你能够找到新的思路和方法来看待论文,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克服写作论文困难的办法。

2、多跟同学进行交流。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多跟一个同学讨论,也许就多一点论点和论据产生了呢。每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而且在阐述自己论点和论据时也会有不一样的陈词。因此在跟他们讨论的过程中你也会有所收获的。

3、多查阅图书馆资料。

图书馆可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在这里收集的各种资料能够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一些论点支撑和论据补充,因此,有时间的话不妨多跑几趟图书馆,争取将里面的资源多运用一下,相信你也能从中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4、查阅网上的论文库。

其实网上也有一些论文库的资料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只要写过论文的人都知道,网上的资源其实也非常的丰富,只不过有的时候我们没能及时发现,所以就错过了。建议你可以从网上找一找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论文等进行阅读,加深自己在某个命题方面的认识,这样写论文的时候就容易成功了。

5、多进行调查和实验。

很多论文不是你凭空想象就可以写作出来的,此时应该把你的观点进行调查,了解大众的想法是不是跟你的观点一致;另外,若是理科的学生写作论文的话,还应该不断的进行实验,这样才有数据支撑你的观点,不是吗?

6、努力专研写作方法。

篇2

   关键词:ESP,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英语教学;

   英语是会计专业会计专业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课程的整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经济,为外国的会计人员将有更大的需求。因此,高品质材料的发展无疑将直接影响到会计英语教学质量。会计专业地位和英语教材提供的会计界的问题有很多的英语教学,但对于高职院校的水平并没有太大的好材料。教学难度太大。现有的会计专业英语教材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英语基础低的问题普遍存在职业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不能满足会计专业的英语教学高职阶段。教学定位模糊。不从职业取向的教学效率低,导致现有的材料看,学生的语文能力差,无法适应职业培训和实用技能型会计人才。旧的教学内容课余锻炼。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答案基本配置,选择,翻译句子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和会计实务等练习很少参与的情况下,内容陈旧,应用性不强。

    研究英语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为特定用途的缩写。哈金森和沃特斯说,ESP教学首先是一个具体的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英语;二,ESP教学必须根据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求分析,包括目标和学习需要的分析。丁教授方需要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类型。需要的社区,其中有两个,一是外国政府或其他需要政治目的;第二,社会机构,如公司,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其他需求。高级会计英语教材发展计划对现有的会计英语教材的不足之处,我认为,职业英语教学会计的发展要经历以下五个阶段:在理论的指导1需要在ESP的分析,我认为职业用英文写会计教材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用人单位需求分析。在由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社会对外语技能的需求近年来已呈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

    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的培训能力,实践能力和实用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创新精神。职业教学ESP需求分析。高等教育需求分析包括ESP学生,教师,高校教学资源的分析。课程发展,解决了前两个英语和会计的优点和缺点科目的问题。第二,我们必须确定的重难点课程学习。再次要明确的教学目标。最后,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第二个是就业为导向。教学中的教材的编写教材,包括会计,会计循环,会计等式​​,复式记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会计信息系统概述等。在教材的难易程度,应遵循由浅到深,从易到难顺序,尽量减少使用长句。课后练习的设计,应该对每个类的重难点,使学生在学习材料,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文字重,难点。 4材料,以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和实施包括以下两点:学生的身体。

篇3

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研究

探索阶段,但在实际应用

己逐步

出其价值。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截止2010年底,剔除ST、SST类,沪深两市共有37家物流类上市公司。

物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

地位的确立,物流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已

多个利益

者所

的焦点。因此,

的目的

两个

:一是探索如何构建更客观、更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模型;二是

物流行业,

构建的财务绩效评价模型对其

实证浅析【会计论文】,从而为投资者行使投资决策权和企业内部信息需求者提升和保持其核心竞争力,

其战略

科学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以我国沪深两市物流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为研究

研究的

,剔除了ST、SST上市公司,选出的样本为37家。

(二)指标选取

财务绩效多维浅析【会计论文】的特点,

以主因子浅析【会计论文】为主的统计浅析【会计论文】策略会计专业论文,

前人研究,从

财务绩效的效益指标、营运能力指标、投资者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指标等

全面性、代表性、数据易

性等原则设计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9个指标构成财务绩效指数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对我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

浅析【会计论文】。

三、基于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法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实证研究

(一)

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法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模型的理由 在

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地浅析【会计论文】

【会计论文】,都可能完整地搜集信息,对每个观测

测量

变量(或指标),

自然希望用较少的新变量来代替原来较多的旧变量,而这些新变量应尽可能

旧变量的信息。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正是

这一要求的处理多变量

【会计论文】的策略会计专业论文。

因子浅析【会计论文】的特点为:

,因子变量的数量远少于原有的指标变量的数量,对因子变量的浅析【会计论文】

减少浅析【会计论文】

计算工作量;

,因子变量

论文格式范文对原有变量的取舍,

原始变量的信息

重新组构,它

原有变量大

的信息;

,因子变量之间不

线性

的关系,对变量的浅析【会计论文】比较方便;

,因子变量具有命名解释性,即该变量是对某些原始变量信息的综合和

财务绩效的指标

,这些指标

评析财务绩效的原始变量,全部用来评价财务绩效显得指标过多,既

能也无必要,

选取指标过少,正像国内有些

单指标评价财务绩效的策略会计专业论文一样,显得片面,对财务绩效的评价也缺乏准确性,最好的办法是尽量选取一定数量的能较全面

财务绩效的指标,并对这些原始变量

重新组构、归类,用较少的相对综合的新指标代替所选的

指标,并纳入到模型中去,构造财务绩效评价模型。

由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法的上述特点

,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法正好

上述建模的思路,且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法对综合后的指标(即因子)还具有命名解释性,这就为

该综合模型

财务绩效浅析【会计论文】

了便利。

(二)数据处理与模型建构

、整理各样本公司财务绩效评价9个

浅析【会计论文】指标2010年的相应数据值(因篇幅限制,不列出

指标原始数据),并

数学策略会计专业论文

标准化处理,然后建立

系数据矩阵R并

其特点【会计论文范文】向量。

统计软件SPSS16.0

浅析【会计论文】,

R的特点【会计论文范文】值和贡献率(如表2所示)。

表2,变量

系统矩阵共有四大特点【会计论文范文】根:2.833、2.030、1.507、1.069,这四个因子已经解释了原变量的标准化方差的83.212%,即用四个主因子代表原来9个原始指标评价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已有近85%的把握。为便于对各因子

合理的解释,

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做方差最大正交旋转。主因子的经济意 义是由因子模型中权数

指标的综合意 义来确定的。本研究中主因子F1、F2、F3、F4

从财务效益、营运能力、投资者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四个

来评价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论文格式范文。

主因子得分表达式

计算

37家样本公司四个主因子对各原始变量的得分即F1,F2,F3,F4。

四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线性加权求和,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的综合评价模型,如下式所示:

F=(27.399F1+20.423F2+20.346F3+15.044F4)/83.212

从财务绩效评价模型

,财务效益因子的权重最大,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

论文格式范文是影响公司财务绩效的最

会计论文范文因素。

(三)结果浅析【会计论文】

上面的评价模型,

样本公司2010年的数据

,可

物流行业37家上市公司2010年财务绩效

的综合得分及排序(见表3)。一般来说,分值越高,

该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越高;得分大于0,意味着该公司财务绩效

在全样本公司财务绩效平均

之上,反之则在全样本公司财务绩效平均

之下,

积极调整经营思路以推动会计论文范文企业财务绩效

的提升。

由计算结果可知,物流行业共有2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综合得分为正值,占样本公司总数的54%。从综合得分及排名看,海峡股份、申通地铁、山航B、中储股份、

国航这5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最好,排名

的海峡股份综合得分F为1.2439。国恒铁路、宁波海运、长航油运、长航凤凰、亚通股份这5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最差。排名

一位的亚通股份的综合得分F为-1.0756,与排名

名的海峡股份的F得分相比,

差距相差很大。同时,不难

海峡股份

了综合得分排名

的地位,但其偿债能力因子得分却为负数,该公司对偿债风险应

。亚通股份的四个主因子各得分均为负数,

该公司

一项优势,财务绩效很不尽人意,

全面改善。

四、

论文范文与倡议

(一)研究

论文范文

从财务绩效

入手,

已有研究,从

财务绩效的财务效益、营运能力、投资者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四个

,设计了九个财务指标构建综合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并

此体系对2010年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运用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模型

了浅析【会计论文】评价。总结

的实证研究

论文范文如下:

的2010年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物流行业上市公司2010年的财务绩效

实证研究的结果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2010年有20家综合得分大于0,超过全部样本公司的半数。

,2010年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两级分化情况

。排在

名与

一名的公司综合得分相差甚大;即使财务绩效较好的公司,也极少有在四个主因子上得分全为正值,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在财务运作上或多或少都

一些

【会计论文】,

的财务绩效评价

了效益

、营运能力、投资者

能力、偿债能力等各

的内容评价,

计算的四个主因子得分

全面系统地剖析影响各样本公司

经营和发展的诸

因素,浅析【会计论文】公司在同行业

绩效

,全面

硕士论文公司的优势与

,推动会计论文范文公司适时调整经营对策会计毕业论文,以求得更好的发展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出现了一定的板块分化现象。仓储业、航空运输业、其他社会服务业、公路运输业及铁路运输业等行业的上市公司2010年的财务绩效较好;而公共设施服务业、水上运输业及商业经济与业,财务绩效则相对较差。

(二)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提升倡议

,提升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从上面实证浅析【会计论文】

的综合评价模型可知,财务效益因子在综合评价模型中所占权重最大,在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实证浅析【会计论文】中,该因子所

贡献为27.399%。实证浅析【会计论文】也已证明财务效益因子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最大。因此,要提高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提升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

论文格式范文,良好的财务效益

论文格式范文是财务绩效的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全面发展。财务绩效是

多维的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仅仅

财务绩效某一

的发展,那么该上市公司只能在该因子上

高的得分,其

的综合得分不一定会

满意。

仅仅

财务绩效的某

不一定能

较好的财务绩效,

财务效益、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投资者获利能力四

的全面发展,才能

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如锦江投资,其财务效益因子得分为0.6066,位列第10名;营运能力因子得分为0.2467,排名第8位;偿债能力因子得分为0.3218,位列第7名;投资者获利能力得分为0.0489,排名第9位。

该公司做到了财务绩效的全面均衡发展,所以

以综合得分0.3478

了综合排名第七的名次。

政策,努力提高财务绩效。抓住

政策走向,有计划有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并倚靠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调整。物流企业应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

产业的优惠扶持政策,不断调整自身产业结构、淘汰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服务产品,不断开发出

市场潮流的服务产品,努力提高财务绩效。

文献:

[1]徐凤菊、邢南:《电力行业的企业绩效与财务战略实证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9期。

[2]钟凤英、庞佳:《财务与非财务相

的新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系统构建浅析【会计论文】》,《商业经济》 2009年第2期。

[3]杨位留:《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科技与管理》2008年第5期。

[4]王晓露:《企业竞争力理论文献综述》,《理论探索》2007年第7期。

系2011年

篇4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171-02

1独立学院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独立学院,即人们俗称的“三本院校”,是我国实行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的产物,其在我国高等教育构成体系中,与高职高专、普通院校互补,相得益彰。近年来,我国独立学院发展较快,全国已经有300多所独立学院,其中,湖北省最多,有30余所,其次,辽宁、湖南、河北、江西等省份都在10所以上。据资料统计,在这300多所独立学院中,有40%左右的学校开设了会计专业,加上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等培养单位,每年有数万名会计专业毕业生步入社会。但是,我们也注意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独立学院在我国目前以公办院校占主体的高等教育体系下,如何找准人才培养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高校生源竞争,是独立学院持续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2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培养目标不明确

洪艳在其硕士论文中经过资料收集、列表比较的方式,最终得出“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缺乏准确性,需要重新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并作进一步的区分”的结论。据调查,我国300多所独立学院中,绝大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定位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上,这一点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但是,在具体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类型上各独立院校间、独立院校与普通院校间区分度不高,并未有明显的创新。

2.2直接复制母体高校专业培养模式,缺乏专业特色

不少独立学院的专业开设完全依托母体高校,母体高校有什么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独立学院也开设什么学科、什么专业。据统计,2008年湖北省17所省属高校举办的20所独立学院,共有416个本科专业获准招生。这些专业直接与母体高校雷同的有403个,比例高达96.87%;而其中13所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则与母体高校完全相同。这一现象也体现在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中,正因为它们没有特色、没有追求,因而也就失去了独立生存、独立发展的前提与动力。

2.3忽视学生知识能力结构,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与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很多学生的数学、英语基础不是很好;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的学生并不是很多,学习的自律性要差些;家庭生活环境一般比较优越,比较自我;思维活跃,情商较高等等。很多院校忽视学生的特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4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会计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要求学生在懂得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很多院校为了降低办学成本,并未配备会计模拟实训室或学生的实训教学基地;有的虽有实验室,但是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齐全,并未起到很好的实训目的。

3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3.1学院培养目标应明确

独立学院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既不能完全照搬母体院校或其他普通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不能降低人才培养规格,逼近于“面向中小企业,熟技术、强适应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了如下阐述:一是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二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三是从事专业的态度和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会计教育目标注重知识的把握和能力的培养,这一点是非常符合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结合我国会计行业实际状况,笔者认为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初、中级、高级会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各项专业能力及会计再学习能力,工具应用技能教育、专业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三者并重,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证券、银行、保险公司及政府部门等单位的会计、财务和审计等专业工作。

3.2改革教学内容,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三方面教育为指导思想,倡导“311”人才培养模式。即,三种工具,一个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一个职业素养,具体如下:

三种工具是基本,包括:英语、计算机、会计专业基本技能这三种工具。英语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语种,是商务交往中的“官方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国际会计准则日益趋同的形势下,会计人才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水平;计算机应用已经相当普遍,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同时,也给会计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是会计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工具之一;会计专业基本技能包括: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点钞、凭证与账簿装订、报税等,这是对我们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一个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核心。专业是立身之本,作为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必须对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国家财会法律制度等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进入企业后,能够完成基本的会计工作。

一个职业素养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会计人员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持准则、保守秘密等;同时要加注意自我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搞好服务工作。

3.3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双职型”会计教学团队

在人才培养中,教师是关键。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首先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会计专业老师不仅要具有相当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要鼓励在职的青年教师去参加各类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注册会计师考试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有条件的,可以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做兼职,增加实战经验;此外,学校也可以聘任一些企事业单位经验丰富的高级财会人员,在学院里任兼职老师或者进行定期讲座,增进理论研究与实战经验的联系,切实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与职业技能。

3.4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

绝大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都会进入到企业里,从事会计类工作。从学校到单位,学生能否尽快转变角色,实践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同时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往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会计学生实习,原因主要基于两点:一是认为本企业还有很多事务处理,没有义务去培养一个与本企业并无多大关联的大学生;二是认为有些财会信息对企业来讲是“商业秘密”,怕机密泄露,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近几年来,这种情况在慢慢的发生改变。表现一是国家政策支持。财政部2010年出台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指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政策之一——产学研战略联盟。即各级财政部门要推动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和促进专业院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积极实施会计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推广以院校教学为主体、以单位实践为补充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社会责任,搭建会计人才培养平台,推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表现二是一些社会团体和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全国各级团组织已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8835个,提供见习岗位27 万多个。在深圳推出了“大学生公益实习计划”以帮助深圳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该实习计划为每名大学生提供3至6个月的实习期。表现三是一些企业也开始转变观念。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就曾在政协会上递交“关于改变大学生就业模式”的提案,建议大学生抽出6个月的时间到社会实习,并且指出,企业要提供实习机会,政府要给予企业适当的财政补贴。在这种背景下,为独立学院会计产学研教学基地的建设带来了契机。

4结语

独立学院尽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发展不均,良莠不齐。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必须在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管理体制等方面着力创新。“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独立学院要立足实际,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为地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洪艳.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2]华芸.我国高校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篇5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与评价标准的意义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与评价标准是提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地位的前提条件

毋庸讳言,当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地位并不高,学校不同程度存在“重技能,轻素质”的倾向,造成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缺陷,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但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目前还不能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一个系统的评价标准,造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学校缺乏可操作性,甚至出现困境,最终促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技能教育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中逐渐边缘化。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与评价标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

考评体系是任何教学活动中的必要环节。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训实践环节再到考核评价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循环。缺少考核评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活动就丧失自我检验评价的机制,从而造成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弱化,起不到应有的教育功能。而如果没有考核与评价标准就无所谓考核和评价,考核评价就失去了衡量的依据,就可能流于形式。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与评价标准是检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手段

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离不开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立,而考核与评价标准是考评体系建立的重要内容。会计技能教育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的考评和测试标准,这个标准已主要成为学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检验手段,也成为学生专业学业水平测评的依据。但光有技能考评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是不完整的,学生专业学业水平的代表性就存在缺陷。因此,学校必须建立起技能教学与素质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双重考核考评标准,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才是完整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与评价标准设计的原则

(一)操作性原则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与评价标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评价标准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作为一个成功的考核评价标准,必须具备易操作、可测量,便于教师公正评价学生在职业道德教学方面的成绩、学生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提高。如果标准过于笼统、过于模糊,失去区分度,评价将失去意义。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必须承认,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本质上属于素质教育,是人的意识形态方面的转变,较为抽象,不象技能和理论教育易于量化可测,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性质决定其考评标准必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于会计职业道德要求的知识内容可以借用传统理论教育考核的形式采用定量测评(分数形式),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现实表现和思想的转变宜采用定性考评的形式。

(三)多样性原则

由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自身的性质决定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和评价的标准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必须呈多样化形式。考评样式可以是问卷调查式的,可以是答卷式的,可以是相互打分式的,可以案例判断式的。只有多样化的评价形式才能完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多角度的评价考核任务。

(四)完整性原则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标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一样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评价标准也必须随着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活动内容变化而变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讲座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评价标准也必须具备理论考核评价标准,同时必须案例评价标准、有实训实习的评价标准;有校内的评价标准,同时也有校外的评价标准。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评价标准设计的内容

综上所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考核评价标准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特点,其形式和内容也可能因校而异,因教学对象而异,本文仅以五年制高职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标准为例,分别介绍以下四种考核评价标准,仅供读者和同仁参考。

(一)理论性考核评价标准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根据其培养模式,也应该有理论教育方面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会计职业道德本身的内容和会计相关法律内容,这一板块内容教学目的在于形成五年制会计专业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基本素养,属于“应知应会”的内容。尽管主要是识记方面的内容,但这是学生具备会计职业道德能力的重要基础。该内容与普通专业理论教学相类似,可以结合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并可以结合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形式进行评价,评价标准的形式主要采用以上“答卷式”的定量测试,具体内容和形式可以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形式,故不再在本文中赘述。

(二)实践性考核评价标准

实践性考核评价标准是针对会计职业道德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和实训)而设计的考核评价标准,会计职业道德实践性教育环节是形成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能力的关键环节,而实践性考核评价标准是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符合程度的测定,因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性考核评价标准是会计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的核心内容。

针对会计职业道德实践教学内容的特点,会计实践性考核评价标准可设计5 个一级指标,13 个二级指标进行测评,宜采用定性考核形式,以等级作为测评成绩,其中A 设定为“优秀”,B 设定为“良好”,C 设定为“中”,D 设定为“及格”,E 为“不及格”,其模式可以参照以下表一。

(三)案例式考核评价标准

案例式考核评价标准是针对会计实务中涉及到会计职业道德的常见案例,要求学生进行专项判断,用于测评学生在一定的模拟情景中,遭遇会计职业道德冲突时的表现,以此评价学生在一定条件下的职业操守。本考核评价标准可以弥补以上(一)、(二)考核标准的不足。具体考核评价标准可采用会计实务中常见案例(样本),让学生进行判断,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以学生的回答程度作为其相关测评成绩。其模式见表二所示:

(四)校外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

校外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最后一个阶段在实习单位工作期间的表现所做的职业道德评价。校外实习期间是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在社会的初步表现阶段,是校内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水平的一次集中体现。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阶段会计职业道德的考核主要由实习单位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所做的一次专门考察,其随同实习报告作为学生整个实习阶段的一次综合评价。其形式类似于问卷调查,指标设计主要以定性为主,根据校外会计职业道德的表现可从五个方面设计指标,其模式可参考表三: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五年制高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是五年制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标准是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由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本身的复杂性、长期性和抽象性,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的设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形式必然是多样化、多角度和多纬度的结合;必然是一个定性与定量、校内与校外的结合。

基金项目: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立项课题(B/2012/07/020)。

参考文献:

[1]葛洪菲,张荣华.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2]吴诚.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高校教师硕士论文,2009(10).

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会计电算化,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会计电算化对事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要求。环境的改变必然要求有新的内部控制系统与之相匹配, 以全新的方法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已是形势所需。

一、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为维护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业务经营的有效性和财产的安全完整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方法等的总称。会计电算化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发生深刻变化,具体体现为:

(1)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

事业单位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单位的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

(2)控制方式发生改变

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也由单一人工控制转为人工和程序共同控制。例如,从前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以往应由几个部门逐步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由一个人完成。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单位的内部控制是由会计人员通过会计软件实施的,由会计人员和计算机来共同完成。

(3) 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变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数据一般都集中由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进行处理,而财务部门人员往往只负责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和编码,并对计算机输出的各种会计报表进行分析。这样,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重点就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

(4) 内部控制的范围发生变化

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针对交易处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包含了传统手工系统所没有的控制,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以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5)会计档案发生变化

由各种纸质的原始单据、凭证、账簿、报表变为打印输出的各种凭证、账簿、报表和存储在计算机软盘、硬盘或其他介质中的会计数据。

二、会计电算化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新要求

会计电算化使事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发生深刻变化, 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具体体现为:

1. 要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度

在电算化会计中, 确保输入数据的精确度是最基本的前提。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 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错误, 计算机无法识别, 只会将错就错地进行各种计算工作。正因为会计电算化的这一固有弱点, 所以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要求: 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 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为保证机房设备的安全, 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 对应用计算机的单位, 要求制订硬、软件管理制度, 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

2.要制定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

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也是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电算化功能和知识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 特别是会计人员的职能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移。某些人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 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单位重要的数据。

3、规范档案管理制度

手工条件下,会计数据和信息记录在纸介质的单、证、账、表上,修改困难,修改会留有明显痕迹,从而便于查证、控制。实行了电算化会计后, 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下的有形记录大为减少, 凭证、经济业务事项的说明和账簿等大多要依赖计算机方可录入、阅读或查询,而且众多信息都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因此极易被篡改甚至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另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所以会计信息也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因此,如何使磁性介质上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4、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控制能力

网络技术无疑是目前IT发展的方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也不可避免受到其深远的影响,特别是Internet在财务软件中的应用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网络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机电算化系统的不足,使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控制度更加完善。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一项范围大、程序复杂的系统工程,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主要体现为:

1、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因此,要保证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事实,首要问题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自觉强化对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认识,更新管理观念。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执行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层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只有领导管理层真正认识和重视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够以身作责,从上到下组织力量去认真贯彻和执行,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作用。

2、会计数据准确性控制

首先, 控制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事 业单位可以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同时可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重复输入校验等。

其次,控制输出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数据输出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输出数据正确性控制与输出结果的处理、分发控制。

3、会计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

这项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安全, 保证机房设备的安全, 保证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安全保密, 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其内容主要包括接触控制、实体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病毒的防范与控制等。

接触控制是为了保证非系统维护人员不得接触到程序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文件,以减少程序被修改的可能性。实体安全控制涉及到计算机机房的环境、光和磁介质等数据存储体的存放和保护。硬件安全控制要求硬件设备的质量必须有充分保证,为防万一,关键性的硬件设备可采用双系统备份。

4、会计操作人员的权限与职能控制

为建立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需要从制度上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加以规定, 制订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制度, 明确职责分工, 加强组织控制, 实现操作人员职能控制制度的创新。会计电算化所要求的完善的人员职能控制制度就是职责分工。首先是将会计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 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职责, 以防止对处理过程的不适当干预。

5.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通过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程度,来促成建立好的控制环境,它是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算化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是会计人员操作电脑进行大量数据运算,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主要包括: 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 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 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以及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等。加强内部审计,可以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进行及时调整, 可以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 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 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 防止出现漏洞。

6.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更要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严格和规范系统操作,因此需要加强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熟练的外语与计算机水平等综合能力的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会计人员应持证上岗,并经常对会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系统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对电算化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电算化警戒教育和日常操作技能,对电算化会计信息树立良好的思想认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减少人为操作和系统运行出错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制度刍议 薛康蓉 沿海单位与科技 2007(8) 129-130

2、 浅谈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秦华 财会月刊 2006(2)77-78

篇7

【关键词】高职;二级管理;管理体制

一、“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的实践成效

(一)重心下移,效能上升

高职院校中各二级学院既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又了解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由二级学院来处理自己的各种事务的优势凸现,因此,管理重心的下移促使了系部管理效能上升。二级学院根据工作职责,积极开动脑筋,全面把握主要工作任务,即做好一个系部建设发展规划,搞好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两个定位,做好教学、德育和行政管理三项工作,协调好与学校、与职能部门、与教师、与学生的四个关系,致力打造具有特色和亮点的和谐奋进系部。学院在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师资培养计划、实习实训场所建设规划、教学计划和确定考核方式及学生就业指导和教师考核等方面具有了主体作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德育管理方面,以安全稳定为根本,以常规管理为抓手,活动德育为载体,在学生处的指导下推进各项德育方案的实施。另外,为进一步探索二级管理运行机制,学校派出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到高校挂职实践锻炼,取得较好效果。同时,积极实施二级管理的全员聘任制,成功执行《校内津贴分配制度改革框架方案》及实施细则,实施了以系部与职能部门为主体的二级岗位聘任制,初步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

(二)条块结合,高效运行

“以块为主”不是块上的“自行管理”,也不是学校“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管理,管理重心的下移,二级学院承担了更多责任,也遇到了更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职能部门给了极大的理解、指导和帮助。

如帮助各学院正确理解并贯彻执行各种政策,协调了各学院不能协调的关系,解决了各学院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学校的办公会议、德育、教学等专项会议以及校级领导联系专业学院等一整套的工作联络制度,都为各学院有效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的实践中,各学院成效显著。一是迅速建立了良好的秩序,二级学院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井井有条。二是在专业验收、文明城市创建等重大活动和一些突击性工作中忙而有序。三是各类竞赛成绩喜人,在学校的“五课”教研评比活动、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创业设计、艺术节、和舍文化建设中均取得理想成绩。四是与企业深入合作,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新领域。

二、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工作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

部分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学校教学,缺乏企业工作实践经验,导致教师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比较缺乏。一些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习惯于系统地传授教材知识,而在项目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部分老师的任务相对较重,部分老师的专长和潜能没有充分发挥;有些老师只是做好授课者,而没有真正参与到调研、课程设置和研讨等课程建设工作中来;有时日常工作被一些琐事占满,这些都使得二级学院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

(二)专业建设中的关键性工作仍需推进

在传统教学中,课程及其评价模式相对固定,而在“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下,各学院更大程度上承担起人才培养的任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变得更加灵活。但是,各学院深入社会的主动性和调研、开发课程等能力尚待提高。在课程评价方面,虽然接受了新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制度,但还没有主动地去与这些主体和制度形成合力。目前,学校正在这些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如技能大赛,是专业建设的外在推动力,应作为过程性评价,并且要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上学期财经系积极申报了“职业技能大赛对会计专业建设的影响研究”和“技能大赛背景下的会计技能有效教学研究”两个课题,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实践研究,争取做好这项工作。另外,学校在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体现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灵活性和优越性。但在专业调研、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中课程的整合与综合化建设以及课程评价的很多环节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工作意识和工作能力。由于二级学院在“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下的主体性得到增强,需要在人才标准、人才培养模式中更灵活地引用企业力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进行一些系统的建设,目前所做的还不够。

高职院校“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它还涉及到人事、经费、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管理,二级学院将着重在规划、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管理措施的落实上下功夫。我们深信,只要各部门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工作中不推诿,少指责,多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工作就一定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方飞虎.高职院校推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认识与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8(1):61- 62.

[2]黄华.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探析.理工高教研究,2008(6):146-147.

[3]谭小燕. 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管理探析.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88-89.

[4]谭洁.高校二级学院院级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中南大学2004 硕士论文:31- 33.

篇8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制度 文献 综述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67-03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小企业的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规范小企业的会计工作、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基于建立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一步健全我国法规体系的需要,财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以财会[2004]2号文件正式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并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制度对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计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加速与国际会计的接轨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该制度的颁布是对我国会计制度体系的重要补充,标志着以《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的会计制度体系的基本形成。但毕竟该制度刚开始实施,其利弊尚需要实践的检验,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弥补。因此,近年来围绕着《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这对于进一步完善小企业会计制度,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目前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有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小企业会计制度》与现有相关制度的比较

(一)《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条件下,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大体一致,但二者也存在一些差异。刘宇(2007)从会计科目、要素核算、核算方法及财务处理、期末计价和财务报告的编制五个方面探讨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差异。王睿(2005)在其硕士论文《对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中重点将二者加以比较,说明异同之处。他认为,二者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制定依据、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要求、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会计核算方法等五个方面。而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适用范围、会计制度总体设计、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具体内容等四个方面。李姣姣(2006)对采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报表与采用《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报表产生差异的必要性和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中小企业应该怎样调整两种制度下会计报表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在会计报表格式、资产负债表报送内容、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会计报表附注方面。丁金平(2007)探讨研究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异同。比较《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有以下几方面相同:(1)制定依据相同;(2)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要求相同;(3)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相同;(4)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相同(5)会计核算方法基本相同。不同方面主要包括:(1)适用范围不同;(2)会计科目设置不同;(3)账务处理不同;(4))财务报告要求不同。

石银平和黄国良(2006)对《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上的差异进行研究,认为在固定资产核算上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购建固定资产借款费用核算、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核算、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清查、固定资产期末计价等方面上,并用实例进行了详细阐述。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

2010年11月1日,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这是我国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推进我国会计国际趋同,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要举措。董永峰和刘金芹(2010)在分析总结《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对制定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几点建议。

王国生(2011)对《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比较与研究,分析了两者在总则、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特点进行了总结,认为《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具有精简通俗与规范化相结合、借鉴、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注重会计处理的可操作性,做到与税法要求相互协调等特点。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

企业会计制度主要维护所有者(股东)利益,而税收制度主要维护国家的税收权益,二者出发点不一样,势必在对企业(纳税人)的经济事项处理上有所差别。周德峰(2007)就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进行比较,认为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较,《小企业会计制度》与我国所得税相关法规更加协调,但仍然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1)资产的计价和摊销方面的差异;(2)在收入(收益)的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差异;(3)在成本费用的确认和扣除方面的差异。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特征及优越性

张凤玲(2006)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及结构上方面,探讨了其特征与优越性。第一,通俗易懂,简便易行。这也是《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最为重要的特征;第二,因地制宜,机动灵活。这是《小企业会计制度》显著的优越性之一;第三,统筹兼顾,解释详尽。这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小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易、债务重组等特殊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作了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全面指导。二是以附录的形式,分别对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应收股息、存货、待摊费用、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利润、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预提费用、待转资产价值等小企业经常发生的经济交易事项,如何编制会计分录进行了逐一举例,详细介绍,为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做了具体的指导。三是为便于小企业会计人员正确理解账面余额及账面价值,《小企业会计制度》明确了两者的定义;第四,注重实效,切合实际。在遵循会计核算原则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小企业自身特点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会计核算要求。

沈路(2006)主要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小企业会计制度》特点主要体现在:(1)确定了会计主体。《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这就明确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主体。(2)明确了会计目标。小企业的会计目标应当以满足其主管税务部门、内部管理者以及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息需求为主,以纳税为导向,更多地考虑税务管理的需要,注意会计与税收的协调,适当减少纳税调整。例如,《小企业会计制度》取消了确认预计负债,由此减少了其带来的纳税差异调整。(3)简化了会计处理、减少了对职业判断的要求。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人员数量少,人员素质比较低的特点,《小企业会计制度》力求核算简便,便于操作。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或小企业较少发生的交易事项作了适当的简化和合并。(4)会计制度可以选择和转换。《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符合本制度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接照本制度核算,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在执行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也不是“从一而终”,当企业发展变化符合该制度有关规定时,可以进行相应的制度转换。这不仅体现了灵活性,而且从一定程度上鼓励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建立、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原因

专为小企业量身打造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小企业的特点,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其特点是简单、适用。无论从核算成本还是经济后果来看,小企业会计制度更针对小企业的自身情况,但是在实践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却没有有效地普及执行。

叶映红(2006)通过问卷调查及与部分会计人员交流对该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制度转换率低。侯翠萍和韩云素(2009)在对忻州市属小企业的调查中发现63%的小企业没有进行制度转换,仍沿用分行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会计制度》不了解的占56.8%;吴敏艳和周英(2008)在对常熟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不足40%。从财政部会计司掌握的数据来看,《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由于种种原因,《小企业会计制度》没有得到普及。

曹红梅(2009)认为《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诸方面:许多小企业经营者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一味降低管理成本,致使会计机构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到位,职责分工不明确,没有足够的精力学习和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规模小,涉及的行业比较繁杂,所有制形式多样化,且大多为家族式管理,业主基本上支配了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缺乏完善的内部牵制机制,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严重弱化;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文化层次普遍较低,知识老化(社会上一些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大多被工作条件好、薪金待遇水平高的大企业吸引),人员来源一是下岗再就业的老会计人员或改行从事会计工作的中年人,这些人员经过一定时间的工作锻炼,基本能从事一般性的常规业务处理,但在学习能力、对新制度消化等方面均较差,尤其是刚离开学校走向会计岗位的年轻人,虽然他们比较系统地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但没有实际经验,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弱,加之书本知识不能涵盖企业实际经济业务的方方面面,导致他们在实践中常常无所适从。

于梅(2007)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特点和进步入手,重点分析《小企业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的不足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她认为,《小企业会计制度》本身所具有的不足之处在于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反映企业未来业绩、会计政策变更调整工作量增加、与税收法规的差异仍然比较大等方面,而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相关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环境差、小企业对新会计制度的认识不足等方面。

张银芳(2009)认为《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第一,政府的制度宣传不到位,部分小企业负责人不理解该制度;第二,制度执行的不完全确定性, 部分小企业懒于执行该制度;第三,政府相关部门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 导致该制度形同虚设。而内部原因主要在于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普遍不健全,难以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小企业的专职会计人员水平较低,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有困难等。

林鸿彬(2010)重点分析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问题、购买商品的采购费用的问题、现金清查出现短缺的问题、销售退回业务的问题等,显然《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四、完善《小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实施中的若干建议与对策

完善有效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是保证现代小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而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规范基本会计核算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鼓励推动小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会计所需的信息等措施是完善有效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关键。赵琳(2011)认为除了实施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规范基本会计核算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鼓励推动小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会计所需的信息、设置合理的会计岗位等措施之外,还要不断探索、寻求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新方法、新对策,从而真正建立起符小企业特点的小企业会计制度。

薛静(2005)针对《小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实施后小企业有效执行途径进行研究,认为小企业对自己的准确定位是有效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正确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小企业有效执行制度的关键;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相关规定的区别是小企业正确核算涉税业务的保证;建立上传下达,易于沟通的信息平台是小企业有效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是小企业有效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根本。

五、《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小企业会计制度》自2005年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以来,对促进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其中的一些潜在阻碍因素也日益暴露出来。赖盛中(2009)对《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1)部分会计处理方法欠妥、脱离企业实际,不利于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支持。例如,关于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购费用的规定脱离小企业实际。关于债务重组收益的规定不符合小企业的实际。资产盘点盈亏和毁损的会计处理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账实不符。(2)管理费用范围与所得税法不一致,增加企业负担。(3)应付税款法加重小企业的所得税负担,不利于小企业的发展。(4)简化会计处理后,不能正确反映企业业绩,影响小企业的正确决策。(5)现金流量表的选择编制加剧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六、国际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研究

国外的会计制度也是从最初不成熟到不断的完善过程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制定和颁布财务会计准则,以指导和规范各类企业会计行为。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也制定和颁布了适应本国实际情况的会计准则(如英国的《会计准则推荐书》、德国的《体系化薄记的各种原则》、日本的《企业会计准则》等),以及与此相配合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以指导和规范本国的企业的会计行为。21世纪初连续发生的安然会计事件等引发了人们对目前实施的会计法规体系的重新思考,人们认为复杂的以规范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为造假行为留下了较多的漏洞和条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首席会计师罗伯特.赫得曼指出,复杂的规则可能会鼓励诈骗而非制止诈骗,因为太复杂反而易找漏洞。据说,美国国会已责成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即只设定公司必须遵守的大原则而非细则。

目前,世界各国所采用的会计制度针对的主要是大中型企业。而对于小企业的信息使用者来说,他们需要的信息与大中型企业是不一样。为此,国际上许多国家已达成共识,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先后制定了专门适用于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或财务报告准则。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AICPA)1996年专门了《关于小企业根据公认会计原则提供的报表》。1994年,新西兰的特许会计师研究会了不同财务报表的框架,包括在确认、计量及信息披露方面针对小企业所做的特别规定。1996年,FASB了第126号公告“非公众公司在金融工具方面的例外规定”。1997年,英国会计标准委员会首先了“小企业的财务报告标准”,通常指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FRSSE),FRSSE主要介绍了根据现在的公告而做的一种简化方法,主要包括对披露资产和负债以及简化计量的一些例外性规定。1999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了《小型企业的财务报告》,在2001年7月,加拿大会计标准委员会又了在六个方面关于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例外性会计处理。2000年7月,英国政府专家工作组召开会议,专门讨论了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报告,提出了在报告方面渐进发展的思路。在该会议上,讨论后规定了提出的框架中应该有以下特征:简单,容易理解,使用者易于接受;能提供对管理有用的信息;尽可能的标准化;有灵活性,可以随着商业的发展以及中小企业的潜在增长而调整,以适应国际会计标准的变化;根据征税的要求,易于调整;应该是适宜中小企业操作的环境。

七、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关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研究集中在以上六个方面。《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对于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我们有必要从理论的高度去分析《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特征、优越性,并深入实地,调查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加以修正,从而更好地引导小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是天津市财政局、天津市会计学会2011-2012年重点会计科研课题(项目编号:kjkyxm11090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曹红梅.浅议《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2.丁金平.对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7(4)

3.董永峰,刘金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现状对我国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启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3)

4.侯翠平,韩云素.《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09(3)

5.赖盛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完善[J].财会通讯,2009(9)

6.李姣姣.《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报表差异的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7.林鸿彬.关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8)

8.刘宇.略论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3)

9.沈路.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重大举措[J].国际商务研究,2006(3)

10.石银平,黄国良.浅谈《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上的差异[J].时代金融,2006(11)

11.王国生.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与会计制度的比较[J].财会月刊,2011(3)

12.王睿.对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D].2005年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薛静.《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有效途径[J].财会通讯,2005(12)

14.于梅.《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8)

15.张银芳.《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23)

16.赵琳.当前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1(5)

17.周德峰.关于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差异的比较[J].商场现代化,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