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地位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设计的地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设计的地位

篇1

关键词:单体建筑;外观要素;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评价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在专家们的眼里包含了若干的内容,而在大多数人的现实感官上,却多体现在建筑单体的造型、色彩以及群体建筑布局的是否和谐上,单体建筑的追求完美性,能极大地体现城市风貌,同时也是使城市设计趋于完善的条件之一。

一、单体建筑的外观要素在城市设计中的地位

一个建筑的好坏,除内在的功能分区、组织人流、内部空间划分、合理布局等内在要素外,还有相关的建筑造型、建筑色彩、建筑布局这三个主要外观要素。

1.建筑造型的作用。建筑造型一直是古今中外衡量一个建筑是否完美或者独具特色的标准,虽然有些建筑在内部因素上有一点缺欠,但好的外部造型足能弥补其不足。譬如罗马建筑一直被世人推崇,古罗马斗牛场的宏伟,无不使人赞叹,虽没有内部厕所的功能缺陷,但在人们眼中依旧是完美的经典之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它独特的造型;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更能说明这一点,多数表演者认为歌剧院内部音质效果不佳,且自我感知不良,之所以每年能招来成千上万的世界各地游客,在于它别致的造型,剧院上数以万计的白色瓷砖,如同白色风帆一般,在这三面环海的位置上,从哪个角度看都很有特点,成为悉尼市的地标,虽然结构上有缺陷、形势与内容也表里不一,但从现实效果来说,在如此环境和地形下,似乎什么造型都不会有现在的成功和吸引力。建筑设计在从业专家是从里到外的加以研究、学习,而大多的民众能欣赏的主要是造型,城市设计大完善过程正是让民众对城市建设满意的过程。

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营造不同造型的单体建筑,从图纸到实际要依情而论。新城建设中,建筑是可以尽情发挥想象、推陈出新;而在旧城改造时,就要研究周围具有保留性永久建筑的特点,在统一中求变化,保持原有风貌又耳目一新,这一设计手法尤其古城设计中更为重要。

一个城市中采用单一风格的建筑设计是不对的,因为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它能记载不同的年代、风土人情和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所以城市设计在建筑上应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

2.建筑色彩的作用。在城市设计的实际运作中,建筑色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与其他两外部因素相辅相成。单体建筑可以单一色彩为主色调,群体建筑则以复合色调为宜,建筑色彩就是要展现自身个性的同时,更要体现群体之中的共性,建筑色彩的多元性与统一性是优秀城市设计的必要条件。

在做建筑色彩设计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属性,尤其是建筑的功能属性。以孩子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建筑譬如幼儿园或游乐场为例,色彩的跳动性就要加强,可以采用互补色,以鲜明动感的色彩来吸引孩子。而对纪念性的建筑来说,多以白、灰、黑为主色调,才更能体现其庄严、肃穆,让人肃然起敬。如果把二者的颜色互换,前者就无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后者给人浮躁之感。

3.建筑布局的作用。优秀的城市设计又有科学合理的建筑布局。由于受地理位置、气候、人文、文化程度、工程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和限制,才使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城市建筑布局,建筑设计占城市设计很大比例,各城市要建设自己独特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建筑群体,若盲目地生搬硬套先进的大城市建筑模式,就会失去特有的地方性,破坏已经成型的建筑体系。

城市设计中的建筑布局不应只表现在图纸上,还需要丰富的立体思维呈现完整的空间立体景观,并且各组成要素和谐统一的成为整体。无论是新区的开发,还是老城的改建或者扩建,城市设计都不能割裂独立的看待。城市设计如同一个杯子,建筑开发、市政设施、道路广场、园林电信等诸多因素就是杯中的液体,也许每项色彩各异,但只有它们有机地融合才能完美的展现,单纯突出一面或者缺乏全局意识,那么再优秀的个体,也是城市设计中煞风景的败笔。

二、如何协调好建筑造型、建筑色彩、建筑布局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

1.从理论上追寻。从古至今,众多的建筑师们都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相应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这些建筑多遵循着“人情化”与地方性结合、有机建筑论及芒德福的理论建设实施。

“人情化”与地方性结合;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托就提出“现代建筑的最新课题是要使合理的方法突破技术范畴而进入人情与心里的领域”。城市设计是以人为本的宗旨来满足人们需要而设计的,空间布局上要求有层次变化,体量尺度要适合。那种片面追求功能与经济效益的建筑是极不利现代化的城市设计。

有机建筑论;由上个世纪美国大师赖特提出的,强调建筑的有机整体性,整体与局部的协调感觉,表现的主要方面就是与外部空间环境的协调统一,具体内容包括了临近的房屋、广场、道路、绿化等,简单讲就是“阳光、空气、和绿地的”的和谐设计。

篇2

关键词:钢板桩;围堰;设计与施工;验算;

Abstract: du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air and water conservancy, a tributary super major bridge pile caps is main piers into bed is deeper, USES the steel plate pil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cofferdam depth for up to 18 m.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and then to the steel sheet pile cofferdam,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main point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for analysis, is only for reference.

Keywords: steel sheet pile; Cofferdam;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hecking;

中图分类号: TU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某支流特大桥主桥上部结构为(102+160+90)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其中92#、93#主墩采用空心墩,墩身采用单箱单室截面,纵桥向宽3.5m,对应壁厚为1m,横桥向宽与上部箱梁箱宽相同为7.8m,对应壁厚为0.6m,与水流斜交。半幅桥主墩基础采用6根250cm钻孔灌注桩,采用嵌岩桩设计,承台平面尺寸为15x10m,厚为4.5m,承台轴线与路线中心线成55o斜交角,与水流方向基本平行。墩位处河床呈倾斜状,其标高分别为:92#墩处最高-2.80m,最低-6.32m;93#墩处最高-4.50m,最低-6.00m,河床地质情况向下分别为淤泥质亚粘土层、细砂层、淤泥质亚粘土层。根据航道局的意见“由于桥轴线与水流斜交太大,为减少桥墩处紊流区,增加有效通航净宽,承台必须降至河床底面以下” ;而水利部门所做的桥址防洪论证“为减少阻水与紊流,也要求承台埋入河床下”,故将92#墩承台顶面埋入河床下-8.6m 处,将93#墩承台顶面埋入河床下-5.6m处。

二、钢板桩结构形式的确定

根据承台的位置、形状及地质情况,参考类似工程对钢板桩围堰结构体系进行了初步的设计。总体结构布置如图1所示:

1、钢板桩

钢板桩采用拉森Ⅳ型(400×155×15.5)mm,钢板桩形成围囹外的围板墙体,且生根于封底砼基底以下一定的入土深度,直接承受土体及水的侧压力。根据墩位处的情况,92#墩钢板桩打入河床下-20.0m处,93#墩钢板桩打入河床下-17.0m处。

2、钢围囹

钢围囹采用三维(立体)网架结构型式,且生根于封底砼(基础)中,是整个围堰受力和稳定的主体。其中92#墩围囹设5层圈梁,分别采用2I45a和2I56a工字钢,1、2层竖撑采用单根I25a工字钢,3、4、5层竖撑采用单根I40a工字钢,剪刀撑采用单根20槽钢和I40a工字钢。93#墩围囹设4层圈梁,分别采用2I45a和2I56a的工字钢。1、2层竖撑采用单根I25a工字钢,3、4层竖撑采用单根I40a工字钢,剪刀撑采用单根[20槽钢和I40a工字钢。

3、封底砼

采用C20水下砼封底,厚度采用2.5m,主要为防止围堰内基坑开挖后坑底发生的隆起及围堰内抽水可能引起的管涌流砂,并和围堰以及围堰在土中的摩阻力共同平衡水浮力,以及作为承台施工的作业面。

三、钢板桩围堰结构验算

1、设计计算92#墩半幅结构

计算采用Midas civil 6.1.1,其中钢板桩采用板单元模拟,支撑与围檩采用梁单元模拟。计算时按施工水位的最大标高取为+2.5米;钢围囹采用三维(立体)网架结构形式,围囹及支撑采用梁单元模拟验算,并对围堰整体稳定性进行验算。钢板桩建立计算模型,采用板单元,根据等刚度的原则将以上的钢板桩截面换算为等效的矩形板截面。查得一片0.4米宽的钢板桩截面对重心轴x-x的惯性矩为:I=12629.4cm4,则等效的0.4米宽矩形钢板截面的厚度为:,即计算模型中的板厚采用15.54cm。钢板桩围堰模型如图2所示。

2、钢板桩及围囹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围囹各层圈梁的标高见图1中B-B断面图,分别采用2I45a和2I56a工字钢。1、2层竖撑采用单根I25a工字钢,3、4、5层竖撑采用单根I40a工字钢,剪刀撑单根[20槽钢和I40a工字钢。在侧向压力的作用下,结构的最大位移为7.86mm,如图3所示。围囹、支撑的应力计算结果为:最大应力-139.2MPa,满足规范要求。

图2钢板桩围堰模型图3结构变形计算结果

如图4所示,钢板桩的最大应力为40.5MPa,在A3级钢的容许应力范围内,满足强度要求。结构的屈曲模态计算结果如图5所示,结构的屈曲模态最小的特征值为10.78,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能满足要求。

图4 板桩围堰应力 图5 第一阶屈曲模态

结论:钢板桩与围囹结构应力与稳定性能够满足围堰使用要求。

3、围囹的竖向承载力验算

围囹的总重量为:4490KN。计算支护在自重作用下其竖向的承载力时,采用桩基础中摩擦桩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 ,钢板桩围堰与土接触的周长为:U=(18.8+14.8)×2×2=134.4m,开挖后桩尖至开挖底面的深度为:L=4.4m,钢板桩壁与土的摩阻力偏于安全取为: ,则钢板桩的竖向承载力为: [p]=0.5×134.4×4.4×30=8870.4,大于围囹的自重,因此围囹的竖向承载力能够满足要求。

4、钢板桩封底砼厚度计算

作用在封底层的浮力是由封底混凝土和围堰的自重以及围堰在土中的摩擦阻力平衡的,当板桩打入基坑底以下的深度不大时,从安全角度考虑,平衡浮力主要靠封底混凝土的自重,由:,解得: =0.3×10×(2.5+6.32)/(23-10)=2(m)。

其中为考虑未计算桩土间摩阻力和围堰自重的修正系数,凭经验取为0.3。封底混凝土灌注时厚度宜比计算值超过0.25~0.5米,以便在抽水后将顶层浮浆和软弱层凿除,以保证质量。所以封底厚度(χ)取为2.0+0.5=2.5m (未计入墩桩钢护筒摩阻力) 。

四、施工方案

1、围囹及内支撑施工

篇3

关键词:防潮海堤;标准;堤线布置;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05+.2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南港工业区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南部片区,属于天津市“双城双港”空间战略规划中“双港”中的南港区,“三轴、两带、六板块”中的“大港-滨海南翼板块”。南港工业区距离天津市区约45km。其规划范围北起独流减河右治导线,西至津歧公路,南至青静黄河左治导线,东至海水等深线-4~-5m处。其中:航道港池水域约38平方公里,成陆162 km2,规划港区造陆高程5.2m,一般地区造陆高程为3.6m。南港工业区东边界规划长约8.6km,目前已建成堤顶高程为4.5m的半圆体结构防波堤。

2基本条件

2.1水文气象条件

(1)风况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以1980~2004年塘沽海洋站8个方位(左右各22.5°的范围)的年大风极值(10min平均风速)作为基本资料,计算出该站不同重现期的设计风速值见表2-1。

表2-1塘沽海洋站各方向不同重现期的设计风速(m/s)

(2)潮位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利用塘沽站1981~2000年20年最高、最低潮位资料及03、05、08、09年24年潮位资料采用极值Ⅰ型进行了分别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2。

表2-2 本区海域重现期高、低潮位

(3)波浪

考虑波浪的折射、部分绕射、浅水变形、底摩阻损耗、白浪损耗、水深引起的波浪破碎、波-波非线性作用等因素对波浪传播过程的影响,河海大学利用2009版MIKE 21 之SW模型进行大范围的波浪场计算及模拟风浪的生成,得出南港工业区-5m等深线处波浪场计算结果见表2-3。

表2-3 100年、200年一遇波浪计算结果

重现期 100年一遇 200年一遇

篇4

关键词:基准地价;WebGIS;微信;高德地图API

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升级换代以及公民意识,政府信息公开要求的不断提高。基准地地价成果的也从90年代的纸质地图转变为近几年通过政府政务网站,运用WebGIS技术进行和管理的阶段。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LBS位置服务,移动互联网,特别是微信等技术迅速发展。新常态、新业态正在加速形成。本文通过对现有基准地价成果及管理系统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以肇庆市端州区为例,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微信服务号,高德地图API及WebGIS三大技术构建的基准地价成果和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并探讨基于该软件实现省市级别基准地价统一的可能性及实现模式。

一、现行基准地价的方式

1、方式

现在系统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政务网站公布,如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在其网站上了《关于公布广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基准地价的通告》(穗国房字〔2011〕1318号)并提供了成果附件供下载,现在各地基准地价成果基本采用这种方式。二是采用基于WebGIS技术,自建网站进行必布,如中山市基准地价地理信息系统(http:///),该系统采用微软Siverlight+webgis技术开发,用户可以在网站上浏览地图,用户点击某个区域后,可以查询该区域的基准地价。

2、现存方式的存在问题

前面所述的两种方式,基本上满足了公众对基准地价查询的要求,但也存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采用文件的形式,没有采用矢量的数据格式,给用户对位置的查找定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区域较大的地方,查找起来比较不便。二是采用WebGIS的形式,虽然比文件形式有较大的改进。但其地图未能与当前大众广泛使用的百度,高德等电子地图结合起来,在热点搜索,用户体验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改进地方。以上两种方式的基准地价,均没能与移动互联网进行有机结合,未能适应时展的趋势。

二、基于微信服务号的系统设计

1、设计目标

基于前面对现在方式的分析,本文提出了设计一个新的基准地价及成果管理系统的目标。

一是系统必须结合移动互联网这一新趋势,能在移动客户端上运行良好,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二是系统必须能与流利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如微信)紧密结合,用户无需执行任何操作就可使用该系统。

三是系统必须能与高德、百度等电子地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电子地图热点大数据,以增强用户的体验。

四是系统必须提供比较容易扩展的接口,不同地区基准地价成果都能接入到该系统之中,形成了全市,甚至是全省统一的基准地价与成果管理系统。

2、设计框架

为了实现以上新系统的设计目标,在充分研究微信服务号、高德地图API及微软空间地理数据类型技术等技术基础上,构建一个实现以上目标的系统原型,系统设计如图1所示。

在图1中,微信服务号作为系统与用户交互的界面,用户可能向该服务号发送地物关键字及地理位置,微信公众平台为作服务号与WebGIS服务号的桥梁,将用户的查询信息转给到WebGIS服务器,WebGIS服务器根据用户输入决定调用高德地图API或查询地理空间数据库,再将查询结果返回微信公众平台,由微信公众平台传递到服务号并最终显示在服务号的会话窗口之中。系统以微信公众服务号作为前端与用户交互的窗口,用户只需要在微信关注该服务号后,就可使用系统的所有功能,省去了安装程序或输入网站的步骤,显著提高了系统的易用性。微信公众平台是WebGIS与用户进行交互的桥梁,起负责信息传递的作用。WebGIS服务器根据微信公众平台的输入,执行程序运算,并查询空间基准地价数据库或调用高德地图API组件,最后将输出传递到微信公众平台。

三、基于微信服务号的系统实现

围绕以上设计目标及设计框架,系统以肇庆市端州区基准地价成果为例,建立了“掌上基准地价”服务号,并实现了相关功能,以下为该服务号的功能详述。

1、通过关键字查询基准地价

用户在微信服务号会话框中发送关键字到服务号,服务号就会调用高德地图API,查找到地物热点大数据中满足此关键字的地物,并通过带超链接的文本消息返回给用户,用户在点击超链接,服务器查询该坐标点的基准地价并返回给用户。

2、通过地理位置查询基准地价

点击服务号的“选择”位置菜单,在位置选择窗口中选取位置后,服务号查询该位置的基准地价,并返回给用户。

3、地价评估

在查询到位置的地价以后,通过点击地价信息,对特定授权的用户,进入运用基准地价修正体系评估地价页面,对无检查的普通用户,则显示“没有权限”信息。

4、地区基准地价接入接口

不同地区基准地接入服务号,需要在空间基准地价图层添加基准地价区片,并录入区内基准地价信息。空间基准地价图层属性设计如表1所示。

四、基于微信服务号的基准地价查询与成果应用系统的意义与创新

1、应用移动互联网基准地价成果

创新性地应用移动互联网基准地价成果,平台采用了目前最受关注的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掌上基准地价系统。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拥有亿级以上的用户量。本系统创新性地将基准地价融洽到微信这一公众广泛使用APP之中,用户通过关注服务号,可通过上传地理位置,输入地物信息或者菜单点击,就可实现查询、应用基准地价成果功能,基准地价查询和修正更为及时、方便和快捷。实现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只要拥有移动端,就能通过移动互联网享受基准地价服务。

2、应用WebGis技术结合移动互联网终端展示基准地价成果

目前基准地价的互联网服务主要通过WebGis技术实现。WebGis技术提供一种通过互联网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和应用的方式,以实现空间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本系统基于端州区基准地价更新成果,优化了基准地价的WebGis技术应用,通过强大的云端服务性能,运用LBS数据,结合移动互联网实时获取基准地价信息,实现基准地价掌上应用。有利于拓展基准地价服务应用,实现随时随地使用基准地价,提高基准地价体系的实用性和土地资产管理效率。

3、实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基准地价评估系统

本系统除了提供移动互联网基准地价查询功能,还实现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评估土地价格的功能。通过对掌上基准地价查询到的基准地价进行区域因素、个别因素等地价修正,直接求取基准地价评估结果。

4、为统一省市级基准地价提供了一种可行模式

长期以来,基准地价成果的与管理,各地区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系统,不同的方法。这一方面造成了公众对基准地价信息查询的难度,公众通过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查询地价信息;另一方面造成了重复研发,不利于政府经费的高效利用。通过本系统提供的地区基准地价接入接口,可以方便地接入不同地区的基准地价成果,实现全市或全省的基准地价查询。大大提高了社会公众对基准地价信息查询的便利性并节约了政府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斌:基于WebGIS的地价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以张家港市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03.

篇5

关键词:城市公园;公园设计;地域性;时代性;组成要素

1 地域文化的组成要素

(1)自然要素。影响城市公园规划与建设的自然要素主要有水文、地质、气候、地形、植被等。这些因素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程度上,在不同的范围内对城市公园产生影响,这些因素的差异性使得城市公园具有不同的个性与特征。自然因素包涵的内容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2)人文要素。地域性景观中的人文要素起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人类和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将其体现在设计中,可以增强游人的认同感,并且体现出公园独具特色的个性。

2 地域性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以肇州青马湖公园为例

2.1 城市公园地点的选择

每个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周边环境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在城市里担当的角色也不一样,因而每个公园都应该有着特定的内容。设计中,地域性要素的选择较为复杂多样,而位于居住区的社区公园,服务对象主要是周边的居民,是与居住区配套建设的绿地,也是居民日常主要的活动场所,要具有一些活动设施。这类公园规模较小,功能简单,所以,要表现的地域性要素也应该相对简单,不宜选用太庄重的文化内容,如历史事件等。

2.2 肇州青马湖公园简介

大庆肇州青马湖公园,不仅是城市形象的代言,而且具有城市绿肺,市民康体、娱乐、休闲、度假综合区,拉动城市旅游,加速城市繁荣等功能。肇州地处中高纬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是辽宁省第一积温带。青马湖位于肇州县城南约4.0km 青马沟的下游,青马湖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为855.6km2,坝址以上河道长度为17.5km,分水口以上集水面积305km2,分水口至青马湖水库坝址区间集水面积为550.6km2。

2.3 肇州青马湖公园的设计理念

通过对肇州县总体规划的分析,青马湖的开发强度是由西向东递减,高强度开发,中等强度开发,最后过渡为限量开发的自然生态地块。设计理念:(1)历史沿革金初,出河店之战,大捷,遂命名为肇州。(出河店满语——“冰”),对冰雪文化表现最充分的就是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青马湖的由来——一个天马行空的爱情传说,因此,以“去北国看那段天马行空的爱情”为理念设计。

2.4 肇州青马湖公园的园区设计

场地形成3个大的园区,从东到西分别为:湿地猎奇园、湖水览胜园、文体乐园。其中,湿地猎奇园以湿地幽径、鸡鸟岛、芦苇塘、杉林岛景观为主,感受湿地文化,接受湿地教育。湖水览胜园以桃园柳岸、杉林幽径、水中赏荷、思念园、赏水平台景观为主配合雕塑小品,花镜的设计营造湖光山色的自然景观,让徜徉其中的人都如恋爱般浪漫。文体乐园分为文化园、体育园、游乐园,其中文化园设置冰雕创意屋、特色工艺品作坊、民俗作坊、浪漫书屋、甜品屋、咖啡屋、酒吧、茶吧、青马广场、文化演出大舞台等景点,营造休闲、消费、娱乐于一体的景观空间。体育园设置体育场、网球场、篮球场、高尔夫训练场、游泳馆、滑板、自行车、划船、观光车、攀岩等体育设施,满足各种运动需求。游乐园设置儿童游乐场:夏宫,青马戏水喷泉,情网喷水墙;冬宫,溜冰场,滑雪场等游乐设施。通过3个园区的划分,将自然与场地、气候充分融合,形成自然到公园到景区的逐步过渡,最终营造一个充满地域风情的观光游乐公园。

2.5 环境效益与生态效益

本案的建成,实现了以人居环境为核心的生态城市建设,在城市尺度上实现了规划、建筑、景观3位一体的整体设计。同时,在尊重自然肌理,传承城市文脉的基础上,以优厚的现状条件为依托,以城市历史文化为背景,疏通城市绿脉、文脉,保障城市发展的生态能力,有力的支持了城市生态与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营造的城市符合未来城市发展及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从而极大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使用价值。

2.6 绿化植被的选择

在植物种植上以枝冠开展的树种为基调营造湖岸景观,强调湖水的柔美。控制性条件:选择有种植传统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植被;精致并遮荫性高的乔灌木结合;注重春花类植物的应用;在地标性或雕塑周围选择具有烘托、陪衬或作为背景的植物种类,实现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树形优美,不需要大量修剪;种植可以净化空气的植被。

3 结语

地域文化是城市公园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中之重,它在设计中所体现的风格可以充分表现一个地方的历史文脉、风土人情,让本地市民或游客对这个地方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很直观的了解。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地质条件 地下水 补、径、排 水文地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 F407.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36-2

1工程概况

中微子实验站位于大亚湾北部山地,其配套工程包括用于中微子实验装置装配或运行的五个地下实验大厅以及连接这些实验大厅的隧道及相关的少量地面建筑与设施。1#实验厅位于1#主隧道0+285处右侧,地表标高88.1m,实验厅由主厅、副厅、水池以及附属建筑物(水净化室、电子学间、气体间、避难室)组成,厅顶、底设计高程分别为-13.0m和-20.0m,埋深约93.0m,最大跨度17.4m,厅宽16.3m,主厅长37.0m,大厅轴线方向为SE147°。

2地质条件综述

1#实验厅位于排牙山南侧的低山―丘陵区近南北向平缓山梁的南端,地面高程88.07m,北距排牙山主脊约2.0 km,南距大亚湾海边约700~800m,东西两侧为宽缓冲沟。实验厅轴线与地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 (平均286°)夹角约46°,顶拱上覆岩层厚度远大于3倍洞宽。地层岩性为燕山期花岗岩,岩石坚硬,岩体较完整,由于受风化卸荷、断层作用影响,节理裂隙较发育,总体围岩类别为Ⅱ类。实验厅东侧约80m分布F2断层,该断层走向SN,倾向E或W,倾角55~80°,破碎带及影响宽度2~20m。实验厅西侧300余m分布F8断层,产状250°∠63~74°,破碎带及影响宽度0.5~10m,上述两断层均属张扭性。实验厅北侧30~40m分布F1断层,产状20°∠70°,破碎带及影响带宽0.5~60m,其性质为压扭性,在洞挖中有滴水。1号实验厅节理裂隙较发育,主要有下列几组: ①60~90°∠45~60°,延伸较差;②170~190°∠74~80°延伸较好,且多有渗水现象;③250~280°∠55~64°延伸较远,且多有渗水现象;④330~350°∠58~60°,延伸较好,且多有渗水现象。

1#实验厅地下水位高程为50.069m,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来自排牙山的大气降水、以面流或地下径流的形式汇入沟谷,排泄于低洼水库或盆塘,最终排入大海。

3地下水类型及出露形式

工程区属中低山-丘陵地区,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地下水类型包括松散岩土类孔隙潜水和花岗岩网状裂隙水。孔隙潜水沿较大沟谷呈带状分布,具有统一水位,含水层厚度2~7m,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基岩裂隙水补给,大部分直接排入水库或大海;网状裂隙水(也即常说的风化裂隙水(厚度0~30m),发育于花岗岩上部全强风化带中,以散流形式渗出地表,其流量受大气降水控制。花岗岩弱风化以下发育脉状裂隙水,沿局部排泄基准面排入水库或地区性排泄基准面排入海。区内主体是坚硬完整的微风化花岗岩,对水敏感性弱。花岗岩孔隙度很小(

1#实验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裂隙水。裂隙水赋存于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往往在冲沟的沟脑和两侧壁出露。表层0~30m为风化卸荷网状裂隙水,以散、片流形式渗出地表,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风化带以下发育脉状裂隙水,二者水力联系密切。脉状裂隙水的水量明显受裂隙发育程度、裂隙的展开度、延伸长度、贯穿性能有关。松散岩层的孔隙潜水在1#厅基本不存在。

根据施工开挖观察实验厅拱顶、边墙、水池等部位,地下水多呈条带状出露,水量不大,一般表现为潮湿、湿润、渗滴水,线状细流极少,未发现喷射现象。尽管这些出水点的出露位置、高程、出水特征不同,但共同点都是沿裂隙或裂隙交汇点出露。如左侧岩壁梁以下边墙0+03~0+15,沿290°∠83°、110~160°∠75~70°、215~230°∠40°裂隙可见到上述出水现象。副厅右侧拱角、拱顶局部及水池左侧靠副角处也有滴水出露。

4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本区雨量充沛,地下水补给源丰富,大气降水通过地面风化裂隙渗入地下,经过缓倾裂隙或贯通节理裂隙带,以泉水或散流形式渗出地表,汇集到就近沟坑或直接排泄入海,循环交替短促,从北向南地下水补、径、排区域从高向低分布。钻孔ZK1、ZK2、ZK3、ZK4水位高程分别为164.503m、96.712m、51.440m、50.069m,也表明地下水总的流向是自北向南。1#实验厅等洞室及水池埋深-5~-30m,均位于海平面以下,为本区最低的排泄基准面,不能排除海水通过走向近南北的裂隙向其补给的可能性。尽管由于开挖洞室疏干,地下水位可能有所降低,但仍改变不了向实验厅排泄的趋势,实验厅将是永久的性的地下水汇集点,它不仅是排牙山地下水排泄的汇集点,很有可能还是相距700~800m大亚湾海水补给倒灌集中点,尤其水池分布高程在-20~-30m,水质也可能引起变化。北部开水岩大坑中ZK1孔中水的矿化度为53.29 mg/l,总硬度为8.21;南部核电厂区北边的ZK4孔中水的矿化度为132.63 mg/l,总硬度为40.08 mg/l。可见在北部低山丘陵补给区水交替活跃,水位高程大,矿化度较低,而在南部缓丘和阶地排泻区水流相对滞缓,水位高程低,矿化度大。一旦海水汇入,矿化度将会改变目前的状况。今后地下水对1#实验厅的补给、径流形态可能是一个不规则的漏斗状。

5岩体透水性

从物探剖面和钻探及水文地质试验结果看,隧道深度上岩体渗透系数极小,为弱-不透水层。前期可研、初设阶段,在4个钻孔的钻进中和钻探完成后进行了不同深度和时间段的21段次的常水头注水试验。试验结果发现,ZK1~ZK4四个钻孔的渗透系数K值都小于0.0009m/d,尤以ZK2和ZK3为小,ZK1和ZK4稍大,但都属于不透水岩体。 渗透系数小、纵波速度大、高电阻率和钻孔电视图像一致说明了花岗岩体微弱透水性。

在施工开挖中没有发现大的涌水、射流现象,极个别部位,如F7(桩号1+675.5)和施工隧道近尾部有滴流和线流,其它均为沿裂隙呈点滴状和湿润状。

2010年5月5日根据抽水泵站排水估算包括施工废水在内大约排水量为97.2~100m3/日左右,可见岩体透水性微弱。

6水文地质评价

(1)1#实验厅位于燕山期花岗岩中,岩石坚硬,岩体较完整,为Ⅱ类围岩。与2#、3#实验厅相比,洞室的埋深相对稍浅,受F1、F2、F8三条断层和风化卸荷的影响,节理裂隙稍发育,但裂隙张开度较小,岩体的渗透系数稍大,但K值都

(2)尽管岩体渗透性较小,由于1#实验厅及水池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尤其水池位于-30m,是地下水、海水排泄基准面,且是永久性的排泄点,向水池永久性渗水不可避免。这一渗透作用对洞室和水池的工程结构不会造成影响,但鉴于中微子实验对水池渗透的特殊要求,应从防渗材料的选用、排水措施、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

(3)经对4个钻孔地下水和一个地表溪水的水质分析成果表明,PH值在7.1~7.35,都小于7.5,硬度在3.6~40.08mg/l,都小于45mg/l,均属中性、极软水,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

篇7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有机结合;掌握控制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trol detailed planning concept, in its analysis of the city planning system the core position, and then introduced the modern city design connotation, the controlled detailed planning of city design has many links,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an play a good city planning comprehensive effect.

Key words:Control detailed planning; City desig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Master control

1. 引言

充分理解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概念内容,了解城市规划体系之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性的地位,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一先进的规划方法。现代化的城市设计理念经历了全面的改进发展,具有了独特的基本特征,其基本设计对象层次及内容更加深刻。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有机的结合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实现城市规划的现代化效果和综合社会效益。本文就某市区东城区西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有机的结合实例,展示两者融的规划设计效果。

2. 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

控制性详细规划同修建性详细规划都是属于详细规划类别,其依据总体的规划或者分区的规划,重点关注土地使用的控制,对建设用地的性质、空间的环境及使用的强度进行详细规定。这种规划方法强化了规划设计和管理及开发之间的衔接,其对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性质源于其城市规划管理依据性质的地位。

3. 城市规划体系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地位

3.1 明确具体的法律地位

《城市规划法》明文确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作为法定的规划类型,2002年6月建设部下发《城市规划监督管理强制性条文》对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针对性的强制内容规定,这两条法律充分说明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权威的法律地位。

3.2 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体系之中关键性的层次地位

在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整个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中处于关键性的编制层次地位。控制性详细规划跟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的区别在于其属于详细的规划,用量化的指标形式将总体规划将城市平面、宏观及定性建设设想转化到三维的空间、微观且定量进行控制。该规划方法能够继承、落实且深化总体的规划意图,还能够就城市建设用地提出对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指导的编制准则。

3.3 规划管理实施工作核心性层次及最主要依据的地位

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的目的在于有效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环境及土地使用强度,成为城市规划管理依据性思想,还对修建性详细规划起到指导作用。城市总体的规划在规划管理体系的分工中太过概括,内容无法直接应用于规划管理细节,而分区规划又有不确定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工程设计范畴的作用更明显。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管理实施工作中的核心性层次显而易见,成为指标量化控制具体地块的依据性控制方法。

4. 现代城市设计内涵

现代城市设计项目结合国家城市规划,按照设计精细化可分为三个层面,即总体城市设计、局部城市设计到工程项目设计。同城市规划的指导框架性质不同,城市设计注重人和城市形体环境之间的关系,营造城市生活空间,侧重的核心内容在于城市三维的空间形态。其较高的人文和审美内涵要求,以及对城市综合环境效应的设计目标追求都是一种对城市的干预手段,需要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手段使其实现。

5. 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间的关系

现代化的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存在明显不同,但是二者又有着相互补充和相互交融的层次。区域规划之中,城市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分区规划都对城市设计内容有所涵盖,城市设计就是整体性构思和安排城市的体型和城市的空间,其思想贯穿整个城市规划全过程。控制性详细规划同城市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于对城市局部的地区空间环境进一步进行控制和整合,转化土地及空间,便于进行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的控制和限定,运用规划和分析的控制方法进行指标引导,继而形成不同层次之间实现界定和表达。这一结合实现了远近期的结合,对不同城市空间地段进行针对性的时序统筹安排,继而提出有效地控制意见。此外,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来讲是将所用土地的地块进行机械式的划分,做不到充分的小地块间互相联系整体的城市设计手法很好的解决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部系统存在弊端,予以协调。

控制性详细规划能够同城市设计相互有机结合,源于二者内容上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采用规定性的指标保证了同城市空间环境之间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所形成的建筑外观上的特征对建筑体型指标的引导性意义有事紧密联系的。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很大程度上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是同一性的,科学的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建立到城市设计的研究基础上,实现了城市设计研究推动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和深化的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相结合的研究涉及到多个方面,首先是城市沿着山、街道和河道的规划设计,其次是城市交通和城市设计研究分析,还有高层建筑和城市设计的研究等等。

6. 有机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实例

某城市东城区的西部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4.7km2,地势平坦,北部较南部高,东部较西部高,是该区域最后尚未开发的一块黄金地段,对其合理进行定位意义重大,该项目充分实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有机结合。

6.1 有机结合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布局构思

城市规划区域已有的方格网状的城市道路骨架已经难以更改,而且相对适合区域的功能组织要求,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结构形态构建。方格状城市网格布局相对过于平淡,要实现规划区域同城市其他的功能区域实现有机联系和相互亲和,按照实际情况必须以中部的中心广场作为核心,以东南和东北防跳方向组的弧形步行通道作为景观轴,实现金融商业中心到中心广场的弓式箭式体系。功能分区规划层面上,保留西面和北面的两片水湖景观轴的东边布置行政办公和金融商业中心,西边布置六个居住小区和四个商业区域。

6.2 运用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构思

控制性详细规划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影响了城市设计在内部环境和城市环境相互有机结合交融的构思理念。规划区域景观特色界定为城在绿意中,水在城市中,飘逸的绿化和淡雅清新。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形态和城市环境之间有机的融合,使用借景、组织设计绿化景观轴和剪力景观视觉长廊等方法,实现规划区域内部空间和周围城市环境及自然景观的有机对话和联系。规划空间结构已舒适、富含诗意和开放为构建思路,弓式箭式步行景观轴构成规划区域简洁实用而丰富浪漫的整体空间结构形态。

6.3 规划控制体系和实施的操作

该区域的规划实现了四个要素的控制,即点要素的控制、线要素的控制、指标强度要素的控制和城市设计要素的控制。点要素控制了具置、面积、环境要求和形态要求等,对公共活动空间及标识、市政公用设施和文化教育设施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线要素控制了规划区域内部不同性质的用地界线及建设行为线路,用红线控制道路、绿线控制绿化、蓝线控制水体、黄线控制建筑建造范围、紫线控制地块范围、黑线控制油井的作业及其他控制线路。操作上又对地块划分和用地分类进行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确定了开发性盈利地块和盈利地块的位置和面积标准,对于具体的用地做出了类的划分。通过各类用地适应性要求控制和土地详细划分等控制操作,实现了该区域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结语

本文重点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有机结合,分析介绍了相关理论和应用理念,以具体的城市规划设计实例展示了这一结合所能创造的良好规划设计格局,对各方面利益的均衡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敏.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管控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26-41.

[2] 刘雷.控制与引导—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8-23.

篇8

---------------------------------------------

建    议    数    (亿  元)              |    地方    |                              |

---------------------|    自筹    |              备    注        |

    农行  |  中行  |  交行  |    其他  |  (亿元)  |                              |

-----|----|----|-----|------|---------------|

  0.05|0.20|        |          |    0.80|                              |

-----|----|----|-----|------|---------------|

  0.05|        |        |          |    0.30|                              |

-----|----|----|-----|------|---------------|

          |0.20|        |          |    0.60|                              |

-----|----|----|-----|------|---------------|

          |        |        |          |    0.45|                              |

-----|----|----|-----|------|---------------|

  0.10|0.10|        |          |    1.03|                              |

-----|----|----|-----|------|---------------|

  0.40|        |        |          |    2.00|                              |

-----|----|----|-----|------|---------------|

  0.87|0.35|0.30|  0.20|  15.89|                              |

-----|----|----|-----|------|---------------|

          |        |0.30|  0.20|    0.80|合作行0.2亿元。            |

-----|----|----|-----|------|---------------|

          |        |        |          |    0.75|                              |

-----|----|----|-----|------|---------------|

  0.20|        |        |          |    0.90|                              |

-----|----|----|-----|------|---------------|

          |        |        |          |    0.60|                              |

-----|----|----|-----|------|---------------|

          |        |        |          |    1.50|                              |

-----|----|----|-----|------|---------------|

  0.05|        |        |          |    0.75|                              |

-----|----|----|-----|------|---------------|

  0.03|        |        |          |    0.14|                              |

-----|----|----|-----|------|---------------|

          |        |        |          |    0.15|                              |

-----|----|----|-----|------|---------------|

          |        |        |          |    1.25|                              |

-----|----|----|-----|------|---------------|

          |        |        |          |    0.90|                              |

-----|----|----|-----|------|---------------|

          |        |        |          |    0.38|                              |

-----|----|----|-----|------|---------------|

  0.10|        |        |          |    0.15|                              |

-----|----|----|-----|------|---------------|

  0.12|        |        |          |    0.60|                              |

篇9

关键词:城市设计;影响因素;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3-034-02

一、城市设计的定义、内容

目前,国内外人们对城市设计的理论、内容和方法尚无统一认识。但在研究了国内外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对城市设计的有关论述和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有关体制,可得到一个共同的认识: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城市空间形体环境规划。它是以“人本”观念为核心,以功能和美学为原则,为城市社会(市民)创造一个优美的城市形体环境和良好的空间秩序。

传统意义上城市设计有多种定义,其强调的重点各不相同。

北京城市设计学术研讨会的结论认为,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了的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从城市整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景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了的环境设计。

从学科角度来说,城市设计是跨越城市规划、园林建筑学和建筑学三个学科之间的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在城市形体环境中创造三维的空间形式。在学科体系上,它是城市规划的深入和具体化,与园林建筑学和建筑学的区别在于它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具体的形体环境元素。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法,是整体而辩证的,是一种能够对城市时空结构中节点的分析,是综合技术的设计,要特别注重城市交通道路的组织,是整体美学的综合艺术的表现。

二、城市设计内涵之我见

1.内涵

就我个人而言,比较倾向于以上第三种观点,我认为城市设计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形式。它存在于城市规划的每个阶段,无论是城市的总体规划还是详细规划,都需要运用城市设计的思想。城市设计的目的是给城市创造一个优美的城市形体环境和良好的空间秩序。《公共场所―城市空间:城市设计的维度》一书中作者的核心观点认为城市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场所”,因此我认为凡是涉及到城市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的改变的设计,都需要体现城市设计的思想。

2.影响因素

凯文・林奇在他的《城市意象》中通过对城市以众意向的调查,归纳了城市设计包含的五项要素,即边缘(Edge)、街道(Street)、区域(District)、节点(Node),标志(Landmark)。抓住这五项要素的设计,就能创造好的城市印象。这也是近年来西方规划界普遍遵循的城市设计指导。

边缘:是城市或地区的轮廓,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它们通常是两个地区的边界,相互起侧面的作用。那些强大的边界,不但在视觉上占统治地位,而且在形式上也连续不断。如沿河的城市轮廓、海上的城市景观、高架路形成的“空中边界”等。

街道:是纵向展开的城市景观,包括车行道,步行道乃至河道,是城市中的绝对主导元素。一些主要的交通线都会成为关键的意象特征。如果主要道路缺乏个性,或容易互相混淆,那么就很难形成城市的整体意象。典型的空间特性能强化特定道路的意象。特殊的立面特征对于形成道路特征具有重要作用。甚至路面纹理、路边的种植都不可忽视。除了这些可识别性外,还应有方向性。起点和终点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能将城市联结为一个整体。

区域:是观察者能够进人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是内部展开的城市景观。如居住区、市场、文化区、旅游区、公园等。决定区域的物质特征是其主题的连续性。通常一个区域应具有典型特征。而创造一个强烈的意象,必须对线索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化。一些区域是内向的,一些则是外向的。

节点:是观察者可以进入的战略性焦点,是人们往来行程的集中焦点,往往在路与路、路与河、路与林、河流与河流的交汇点。成功的节点不但在某些方面独一无二,同时也是周围环境特征的浓缩。有的是通过其空间形态,有的是通过其独特的单体建筑给人以深刻、难忘的印象。

标志:是观察者的外部观察对象,如有影响的古今建筑、城市雕塑,也包括自然物。标志应具有鲜明独特、清晰醒目的特征,与背景形成对比,占据突出的空间位置,在整个环境中令人难忘。凯文・林奇认为这五大要素控制了城市意象,从而建立了城市环境形态稳定的概念。在现实中,上述各元素类型都不会孤立存在,把城市环境形象分解为五大类进行分析研究,为城市设计的推进开辟了概念明确、可实际操作的道路。70年代美国旧金山的城市设计就采用了这一方法,在世界上颇具影响。

三、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各阶段的应用

城市规划主要研究内容是以城市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城市功能和土地利用,在研究过程中需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但从其过程和结果来看,主要是二维空间的工作;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空间形体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三维空间的规划设计工作,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1.城市设计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运用

城市总体规划是从宏观角度对城市的功能结构、产业构成进行空间布局和调整,其规划的结果将会形成较为合理的城市宏观空间布局,从而大致确定了城市居住、商业以及公共设施等的不同功能的建筑分布状态。我们知道,不同功能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从而也就形成了城市的雏形。所以说在总体规划的色块图上,实际已经决定了城市的大致空间形态。

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布局的基础上,研究城市空间形体环境的总体布局。如道路、广场、公共绿地系统的布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局,城市轮廓线的布局等,使整个城市的空间形体,形成一个完整有序、有机统一的整体―即城市范围内的空间形体布局。

2.城市设计在城市详细规划中的运用

详细规划能够更为明显的体现城市设计的思想,通常有一种误区,就是一提到城市设计就会想到群体建筑的空间布局,其实我认为这只是城市设计较为深化的一种形式,也是城市设计对城市的作用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城市的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过程中,能够控制城市大致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风格等较为模糊的城市形象。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上承总体规划,下启修建性详细规划,因此其城市设计更注重其特有的“连续性”特点。从“承上”角度,城市设计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并视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修正;对特定地段要从整体环境人手进行详尽的城市设计运作。从“启下”角度,城市设计既要匠心独运,为后续设计留有伏笔;又要避免规定过死,应为后续设计工作留有较大的创作余地。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深度与指标体系的完善与否,以及对设计部门工作的评价,将直接关系到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服务对象――规划管理的效果。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必须充分注意城市文化的延续与创新。文化环境的存在,是决定城市设计特色的灵魂。城市有特色的街、巷、古树、广场和历史建筑,规划中都要从景观方面加以保护。这是形成城市特色的重要方面。城市设计要尊重地方风貌和人文环境,并将其融合在现代设计语言里,形成城市文化的特色。有价值需要保护的建筑,周围新建筑的体量、尺度,甚至设计细部,都需与其呼应,其中建筑高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到了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的大致形态其实已经能够以显现出来。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深化完善特定地段的控制性空间定位的详细规划,使其内容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深度。

3.城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建筑设计是建筑单体工程的设计工作,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继续和具体化。在建筑设计中应从城市整体角度,考虑建筑单体设计,用于塑造良好的整体建筑环境建筑设计过程中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好多建筑师往往较少的考虑建筑体周围的环境因素,而仅拘泥于建筑单体本身的形体设计,忽视了建筑体与其周围的城市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多优秀的建筑实例可以证明,好的建筑一定要与其周围的城市环境和谐融洽,运用城市设计的思维模式进行建筑创作可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解决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也是作出优秀建筑设计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小结

城市设计的目标已经从较为单纯的美学、空间形体环境,发展为改善、提高城市综合的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城市设计的内容还涉及到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及历史传统风貌、城市特色的继承与发展等。城市设计的对象,也从单纯的研究物质空间,发展到包括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及社会文化。因此,城市设计理论正在日趋走向成熟和完善。③

(作者简介:彭茜,女,工作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宛.城市设计理论思潮初探(一―六),国外城市规划

[2]张锦秋.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3]刘玉民、白晨曦.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规划管理相关问题探讨,建筑创作

[4]Saarinen, Eliel,顾启源译,《城市―它的发展、表败与未来》

[5]简雅各布.《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6]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

[7]卡尔索普《步行地带》

[8]西特.《城市建设一书》

篇10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引言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有效落实城市设计的相关概念,保障规划控制对城市形态的良性指导,不仅是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值得研究的难点问题。现代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两者之间有明显的不同,同时两者又是相互交融与互补的,在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以及建设专项规划中都包含了城市设计的内容。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的城市建设领域出现了新的情况,即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国有土地的有偿出让与转让、房地产市场的出现、住房制度的改革等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各方关系更加复杂,众多矛盾不断出现,我国旧有的城市规划工作方法不再适应需要。在规划上,总体规划急需下一层次的规划来对它进行深化解释。而传统的详细规划着重于总平面布局和空间形体组织,缺乏整体性,无法深化总体规划,导致总体规划与传统的详细规划不论是时间上还是内容上的跨度越来越大;在管理上,规划与管理严重脱节,规划设计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于是,我国规划界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承接总体规划与修建设计,联系规划与管理的全新的规划类型。

1986年8月,建设部在兰州召开了全国城市规划设计经验交流会,会上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介绍了虹桥开发区规划,规划将整个地区分为若干地块,采取国际惯例对每个地块提出了八项指标,本次规划已初具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雏形。此后,清华大学与同济大学分别在对桂林、厦门的规划工作中进行了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引导规划建设的探索。而广州市在街区规划中通过了《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两个地方性城市法规,通过立法程序确立了街区规划的权威性。这些都对当时我国的城市规划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传统的详细规划有了本质上的区别。1988年,《城市规划》编辑部和唐山市建委联合举办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题研讨班,广泛交流了国内的实践经验,系统介绍了国外的理论与实践,我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理论体系正式建立,并在此后的应用中不断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概念也被建设部在1989~1993年的城市规划工作纲要中明确提出,并列入1991年10月1日施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

2.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控规在规划体系中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控规初期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总体规划与传统的详细规划之间跨度大、不好衔接的问题,因此当初的讨论焦点就集中在了控规的衔接作用上.有专家提出总规应为控规提供该地区在总规中的性质、地位等总体要求,及居住人口的大致规模和周围道路、工程管线的规划来帮助控规起到衔接作用;而有的专家从理论上论证了控规必须具有衔接作用,认为总规是一种粗线条的规划,而传统的详细规划着重于总平面布局和空间形体的组织,需要控规在用地性质、土地使用强度、城市设计等方面进行控制;还有专家从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建筑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之间的联系和约束,联系实际详细论证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应该起到的衔接作用。上述观点都强调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大重要作用,即深化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意图,把土地使用性质、各项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具体落实到每一块开发建设的地块上。又把各项重要的规划设计要素抽象成明确的指标和设计要求,以作为下一步修建设计、建筑设计和建筑管理的依据。

3.城市设计的概念

有关现代城市设计的定义及其在城市建设各个层面中的内容,国家尚未出台有关城市设计层面的相关规范。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中城市设计定义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与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笔者尝试着给城市设计做出如下表述,城市设计是根植于社会和环境的脉络,为公众创造一个舒适宜人,方便高效,景色优美,且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城市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整体环境设计,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同时,城市建设应富有动态与弹性,视其具体情况可随时进行合理的调整与补充,从而保证城市整体艺术水准和环境质量。

4.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主要是对城市局部地区的空间环境作进一步控制与整合,将同地与空间转化易于限定和控制的符号、文字、数字,用分析和规划控制引导指标形成对不同层次间的界定与表达、并要近远期结合,针对不同地段的城市空间做时序上的统筹安排,并提出不同的控制意见,同时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地块划分较为机械,小地块之间互联不够,运用整体城市设计的手法可解决控制性详细规划系统内部无法克服与协调的病端。

在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首先进行宏观层面的城市设计运作,即城市设计的深层内涵研究,以此确定其具有决定意义的“依据”内容。如构建适宜的布局结构、整体景观设计等,宏观层面研究工作内容是城市设计运作的核心工作。控制性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城市历史环境特色的研究、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结构骨架构思、绿化及步行系统设计、景观视廊的组织、城市结点系统的构思等。

结构骨架是宏观层面城市设计研究中的重点内容。结构骨架属于该阶段城市设计的精髓,良好的结构骨架具有潜在的价值作用。景观视廊的设置,保证了城市空间环境中,主要景观与最佳观赏点之间的有机联系,扩大了城市空间界限,赋予了城市空间层次与特色,是城市设计重要的组织手法。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主要视廊通道应在局部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得以深化和具体化。局部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应根据环境条件进行景观视廊组织。

微观层面城市设计内容是相对于“宏观层面”而言的,这部分内容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叠合。它是对城市特定元素的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具体化,应归入“引导”控制的范畴之中,涉及内容列举如下:空间组织、景观组织、建筑群体形态、环境设计、轮廓线组织、重要“节点”等。微观层面城市设计中尤其要注意设计的弹性,以便于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衔接。

城市设计的研究成果,应通过抽象、概括转译成控制指标体系,具体落实到相应的建设地块上进行控制,以便作为土地招议标底条件和融入修建I生详细规划,在建设中付诸实施。相关研究应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并进行优化选择,确定相关的定量数据。

在具体的运作中,通常先确定规划区域的结构骨架、各地块的用地性质、道路绿化系统;再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考虑不同空间序列的关系,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进行反复调整修改、使两者互相融合;最后以指标的形式确定下来,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具体设计。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尤其应注重整体的有序性,避免在细枝末节上进行过多的雕琢。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