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养老金;盈利模式;太平养老,。
自2004年颁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以来,我国企业年金市场迅速发展。截止2010底[1],全国有3.71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为1335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2809亿元。以标准企业年金为代表,伴随近年来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型的养老金产品层出不穷,对养老金业务新领域的探索也愈加深入。从2010年开始,各养老金机构开始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在养老金产业链延伸、业务范围选择、产品和服务能力建设、运营效率和盈利模式方面深入思考和探索,并形成了有益的经验和良好的发展趋势。只要中国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的趋势不变,商业化运作的加快推进、市场机构的纵深参与将是我国养保障体制改革破题的必然途径,建立正确且有效的养老金企业盈利模式,养老金行业才能在未来成为最具成长性和盈利性的行业之一。
一、国内养老金管理机构的经营环境和现状。
自2006年第一批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走向市场,五年多来我国企业年金预期的“井喷”局面受政策限制和金融危机影响等因素并没有出现。2010年修订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人社部第11号令)颁布后,对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作了原则规定,托管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基金已达2809亿元,其中,由投资机构投资运作的基金为2452亿元,投资组合数1504个[2]。
从年金的供给来看,截止2011年底[3],我国年金领域共有各类金融保险机构39家。其中,专业养老保险公司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4家,寿险公司2家,基金公司12家,证券公司2家,信托公司4家,银行10家,累计发放各类资格61个。平均每个资格对应的年金资产管理规模约在25亿元左右,其规模仅相当于一只中型公募基金的首发规模,对机构的生存状况形成了较大压力。通过表1可以看出,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与参加养老保险人员的占比普遍较低,五年中的比例均未超过6%。
造成当下国内养老金业务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型行业或垄断行业客户占据了市场90%以上的企业年金规模。这部分客户对管理机构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要求较高,但是受政策、市场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当前的盈利贡献不大;2.作为利基市场的中小企业,其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并不稳定,缴费能力和市场容量整体有限;3.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竞争方式粗放,“僧多粥少”,各家养老金机构竞相逐价,客户和企业获取承办高,当期收入通常较低;4.计划管理中个人选择权普遍未放开、投资品种有限,企业客户对投资短期收益要求迫切,投资管理人面临巨大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排名压力,而投资收益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费获取的能力。
有限的客户群、业务范围和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造成我国年金单一业务线盈利周期长得现实情况,也迫使部分养老金管理机构逐渐淡出年金领域,集中精力在传统业务和其他新业务。
专业养老保险公司自2004年以来受托管管理企业年金基金710亿元,投资管理企业年金基金660亿元,投资管理的企业年金已经占投资管理业务总量的45%。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在市场份额方面占有优势,但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盈利考验和长期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即在实现核心能力的建设和运营效率优化的同时,在基础发展方向上是选择横向多元化、还是纵向多元化。两种方式的共同出发点是通过企业年金业务获取客户资源并建立核心能力,但横向多元化更强调以客户和销售队伍为基础,向团体保险等对公金融领域扩展;纵向多元化则强调以养老金业务为基础,以向养老金业务的目标客户、业务范围、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深入延伸为路径。目前,各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仍处于对可持续盈利模式的探索之中。
二、太平养老对盈利模式的探索及经营情况。
作为第一批获得企业年金管理资格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太平养老经历了中国企业年金发展初期的跌宕与变革,探索盈利的脚步也从未停止。从“中国最具专业和创新精神的养老金综合服务供应商”到“中国最专业和最具创新精神的养老金和员工福利保障计划综合服务提供商”,均体现着太平养老深远的战略定位调整。在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的支持下,太平养老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中经历了几个阶段:一是以企业年金专业化为起步高调切入和抢占新市场;二是结合自身能力和资源横向多元化;三是在多支柱业务支撑下逐步形成可预期的盈利模式。2006年至2010年,尽管企业年金市场并未如业界预期产生爆炸式的增长,太平梯养老凭借先发优势和持续的专业创新,在专业养老金公司中始终保持行业前三甲的位置。实现新增保费按年约40%的复合增长率,累计管理资产实现100倍的增长,管理费收入实现200倍的增长,年金业务2010年的边际贡献率较2009年将近翻上一番。
三、太平养老持续改善盈利模式的主要措施。
太平养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2011年年金业务新增缴费保持市场平均发展水平,管理费收入增长50%;2012-2013年,财务目标持续优化,在2012年实现打平盈利,年金业务增长高于市场平均增幅,管理费收入保持明显增长态势,实现1.5-2亿元的管理费收入;2014-2015年,要稳定盈利能力,年金市场保持15%-20%市场份额和市场同期增速,管理费收入随资产增速稳定增长,年金条线基本实现盈利。太平养老在快速发展中调整节奏,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对影响盈利模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调整和坚持,在不同时期兼顾横向和纵向多元化的重点,力争持续改善盈利模式和盈利趋势。
1.推动养老金制度完善,争取改善经营环境。
在推动企业年金管理法规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太平养老应继续在职业年金制度、信托型补充养老保障制度等方面,积极参与国家制度层面的建设工作和试点推动工作,为养老金业务条线的纵向深入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明晰客户群定位,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太平养老大力应开展集团内部综合开拓业务员,并推进以目标客户细分为基础的销售渠道改革,通过多渠道有效获取和维护有价值的客户,实现多业务、多产品的匹配。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争取实现70%以上客户的跨业务条线多次开发和综合渗透,持续提升客户综合经营的价值贡献,真正建立立体多元化的综合经营管理体系。
3.优化流程,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太平养老在未来几年中,应根据统一战略目标、不同专业特色协调高效运作的思想进行体系化建设,大幅度提升运营服务和基础管理效率。进一步推动渠道专业化管理、机构差异化管理、销售有效性、固化销售费用、非核心业务外包或实现信息的集中与共享。
太平养老置身于国家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的时代,成熟市场养老金管理机构的发展经验和历程表明,通过制定合理的战略并在市场经营过程中根据市场状况进行微调来实现盈利,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和高质量的保障型产品与服务,发挥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在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李连友。企业年金基金运行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孙建勇。企业年金管理指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养老地产 管理模式 盈利模式
一、成都市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模式现状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到了202.5万人,在全市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2.0%,这标志着成都市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受传统观念影响,成都的老年人普遍选择以家庭成员看护为主要依托的居家养老。虽然居家养老可以较大削弱老年人的孤独感,但随着“4-2-1”家庭数量的增加,老年人的子女扮演着儿女和父母的双重角色,加上缺乏专业照顾老人的能力,因此,居家养老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发展将对填补养老市场的空白发挥作用。
二、成都市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市老龄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2月,成都共有养老服务机构202所,总床位数37320张,仅占老年人总数的1.74%。其中,国办福利机构31所,床位6770张,农村敬老院129所,床位22862张;此外还有42家民办养老机构,共有床位7688张。而根据《成都市城乡养老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成都养老服务要基本形成“9073”养老格局,全市养老床位总数将达到7.4万张以上,与现在相比存在着近4万张的缺口。“一床难求”的养老矛盾已经显现。
结合数据,成都市养老机构现存的问题如下:首先,民办养老机构贡献度低。这是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养老院的开发项目缺乏配套政策支持,加上项目投资回收期长,导致民间投资人介入热情不足。其次,养老院软硬件设施设计跟普通住宅类似,不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如紧急呼救系统、无障碍设计等生活必备设施严重缺失;另外专业护理人才配备数量不足。再次,消费定位不精确,没有考虑活跃老人、低度照顾老人和高度护理老人群体的需求差异,混淆服务对象,使得养老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三、成都市养老地产运营模式
(一)管理模式
针对老年人不断提高的养老需求,专业机构开发和管理的养老地产应运而生。它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或相关的社会机构推出的适宜老年人居住、符合老年人心理特点及生理特点并能满足老年人社会活动需求,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良好基础设施保障的老年住宅产品。
目前,开发商直接管理和专业公司管理是国内的主流管理模式。开发商直接管理模式是指养老地产建设完成后由开发商负责直接经营管理,为业主提供直接的后续养老服务。这种模式业主与开发商之间建立了直接、高效的沟通渠道,但由于开发商对后续养老服务的经验不足,业主对其服务质量的反馈普遍较差。专业公司管理模式是指引进专业化公司进行养老地产的日常运营管理。相比而言,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工作有利于打造和建设全面、专业的养老服务体系。虽然这种模式在近年来受到主流养老地产开发商的追捧,但容易出现专业公司对业主的消费能力调研不足,导致其服务定价明显超过了业主的负担能力。此外,由于缺乏专业的监督主体,业主对专业服务的投诉和建议也无法通过给予及时反馈和处理。
基于此提出战略联盟模式运用于成都市养老地产的管理中。战略联盟管理是指开发商与专业化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进行养老地产的日常运营。在合作中,开发商成立下属公司专门负责引入专业养老服务公司,下属公司完成对专业服务的公司的筛选后,双方对合作事项进行商谈并订立合同。合同期满时,根据业主的反馈意见对上一年度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进行评分,经过优胜劣汰后确定与其续签合同还是引入替代的合作者。这样既可以使业主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护,同时末尾淘汰的机制也有利于优化专业养老公司的服务。
(二)盈利模式
现有的盈利模式是在不同收费档次下,老人自主选定档次后按月交纳对应档次的饮食费、基础护理费、公杂费和床位费,每月缴纳1500元至4000元。该方式易于操作,但由于收入来源单一,导致利润增长点少。
在成都市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设计中,将销售和出租相结合可以有效加速项目资金的回收,使开发商从销售和出租中同时获利,业主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经济实力自由选择买或租。第一,销售房产。业主拥有房产的所有权后,在未来既可以享有资产保值增值带来的潜在收益,也可以在临终将房产过继给子女,子女可以继续享受完备的养老设施服务配备。2012年,按照成都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8511元/平方米计算,一套70平方米的房屋总价为595770元,以首付5成、贷款30年及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4.5%计算,每月还款1509元;成都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接近3200元,月供款占月收入比例低于50%,财务安全边际充足。第二,出租房产。租金按照同期同档次住宅租赁价格制定,每月1200元至2000元为变动区间,每年按照通货膨胀率小幅调整,以20年为一个完整租期,在租赁期内承租人有权将房屋进行转租,租赁期届满时,只要承租人按双方重新商定的租金定额缴纳后,续租即可生效。
参考文献:
篇3
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广州市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可行性。第一方面从资本构成和产业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从政策的支持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改善建议。从而从内因到外因两方面综合分析,给投资者指出资本的增值方向和盈利性,同时给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一系列可参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服务 民间资本 可行性分析
近来,“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储备不足”、“延迟退休”等一个个新闻热词,一次次触痛了人们本就脆弱的神经。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且,近几年,我国各级政府也在大力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和财力投入。养老服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对于社会养老问题及对老年人的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还是资源的投入,而从政府方面来看,预算投入的增加根本比不上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程度。再加上2008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政府财政税收减少,对于养老服务产业的投入力度也受到了限制。所以,在此时此刻,我们来讨论引进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应该是十分适宜的。
接下来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讨论广州市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可行性。
一、广州民间资本及养老行业现状
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也是中国金融业的发祥地之一,正面临着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带来的新的时代机遇,要想抓住机会,将广州建设成为全国区域金融中心,还要面临许多挑战,而其中,金融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资本的有序管理、健康发展是广州能否实现突破的极为重要的部分。
据测算,2011年6月末广东省民间资本的总体规模为:全省中小企业和个人民间融资总量为1.19万亿元,占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57万亿元的21.4%,其中,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总额约为5407亿元,个人民间融资总额为6526亿元。2011年末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贷款2660笔,共33.63亿元,平均每笔126.43万元,此数据仅仅是登记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情况,而“阳光背后”的民间融资规模必定十分庞大。
广州政府与2012年6月在长堤大马路大三元酒家旧址开办了首个民间金融街。建设广州民间金融街,是广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举措。随着广州民间金融街的诞生,必将进一步规范民间金融借贷服务,推动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开创出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新路径。
同时,广州也将面临着入住老人供不应求的紧张局势,正因为如此,广州养老院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大,养老产业得到政策的极大优惠和鼓励,政府大力支持建设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广州市政府表示,将加大力度推近广州养老院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养老院的管理和建设制度,预计在2015年实现“9064”养老计划。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广州民间资本活跃,而且金额充足,而同时,当地的养老服务行业也具备巨大的需求潜力。故而,如果能够正确的引导这些资金进入该行业,一定能够获得资金的盈利和社会和谐的双赢态势。
二、养老服务产业盈利模式分析
资本能够进入那个领域,关键一点还是看这个行业是否具备长期、稳定的盈利性。有句俗话叫做“无利不起早”,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广州市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赢利点,并且对其经营模式给出一些引导和建议。
根据对多家养老院的经营模式研究,目前大致的收费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租赁式收费:按照出租的经营模式,入住敬老院的老人按每月或按每年交纳房租费用。此费用一般和其他服务费一起收取。
第二,产权式收费:开发商建设产权式小区,老人(或任何人)一次性购买,并拥有产权。如果是投资客,也可以不居住,然后直接委托养老机构来运营。此类经营模式的案例有:北京曜阳、武汉侨亚,这种经营模式是目前笔者认为具备很大发展潜力的社区养老院模式。社区养老类似于居家养老,但是又略有不同。社区就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第三,集资式收费:交纳大量的押金,免费居住一定时间,到期后押金全部返还。典型机构:北京太申祥和山庄。
第四,押金抵房费:多交纳押金,利用利息来冲抵一部分的房费。典型机构:北京寿山福海。
第五,会员式收费:一次交纳多年的费用,按照居住时间扣除相关费用。典型机构:上海亲和源。
三、加强政策支持力度的措施建议
为了使民间资本能够顺利的开展养老服务产业的相关经营活动,还需要有政策的支持,在一些经营方式、准入门槛等方面,良好的政策支持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具体的几点建议:
第一,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本养老服务;对于政府举办的特别是新建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可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当然前提是要明确产权,参与形式可以通过公开招标,以联营、承包、合作等方式,交给专门的服务机构进行生活、医疗和护理等的运营管理。第二,落实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的优惠政策。开展养老服务经营活动,通常会涉及到有关土地、公用水电等资源。政府对民间资本举办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的,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予以适当的考虑。另外也可以给予适当补贴或者建设补贴。
参考文献
[1]广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广州金融白皮书2012》.
[2]李小安.民间资本: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选择[J].金融经济,2006(6):16-17.
[3]徐龙志,赵凯,吴春梅.充分发挥内生性民间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作用[J].江淮论坛,2006(2):26-29.
篇4
不过,销售奢华却属无奈之举。别墅养老地产开发商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这个别墅区在几年前就建好了,但由于诸多限制,一直没有办法销售,曾经销售过几套房后被政府处予了高额的罚金,只好暂时租赁给几个私营企业做办公处所。这时,投资养老产业的基金看上了这一片离市区不算太远的休闲之地,双方达成协议,由基金出资将之改造成高端的养老社区,面对市场可销售亦可高价租赁。
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养老地产,大部分养老公寓多由政府补贴,并未实现盈利,涵盖老年公寓的项目用地一般是划拨用地,即通过支付征地、补偿、青苗费等费用把集体土地变成国有土地,不经过土地招拍挂市场,土地价格相对很便宜。或者土地性质原不属于房地产开发,挂上养老地产的名义后可变相销售。但挂上养老地产的房屋一般无法办理房产证,一般产权为使用权,最多20年。
因此,若非出于无奈,并没有任何一家开发商会拿高价拍得的土地去做养老地产。尽管如此,在限购条例、批地困难、销售证难办等诸多房地产调控政策压力之下,养老地产正成为开发商突围的一条路径。
发改委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民政部和老龄委在管理及参与养老产业的相关事宜,但如果光靠政府财力解决即将到来的老龄化问题,将难以持续,所以政府也在急迫地探索一条养老地产市场化发展的道路。
上述人士称,目前国家对于养老地产的政策放得很开,各地方政府在土地上、银行在信贷上均会给予一定支持,就是希望更多的开发商进入到养老地产领域中,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地产项目改造为养老地产,也是默许的。
国家统计局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中国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目前全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已达到13.26%,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2.93个百分点。与老龄化相伴而生的一系列问题,使得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遭遇困难,这也催生了“以房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养老地产前景也被各大房地产商看好。
个别先知先觉的开发商似乎已经嗅到了其中的财富味道。越来越多的一线开发商也开始试水养老地产。
篇5
海南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也日渐成为老龄化中国的休闲养老基地。虽然它自身的“为老”产业人才不是太过紧张,但因为“休闲养老”产业预见的规模以及人才培养的周期性,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为此提早布局。未来海南“为老”产业所需人才,大致可以分为非核心人才和核心人才,现有的两类人才都呈匮乏状态,现有的教育和人才布局远远不够,相关政府部门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
关键词:
海南;“为老”产业;非核心人才;核心人才
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富的增长是这个国家的第一要义,所以过多的人才都集中在能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产业。又因为二十世纪初“进化论”进入中国以来,“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深入人心,中国的教育变得很“功利”和“实用”,其顶层设计,没有过多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比如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社会边缘人”。因为传统“孝道”文化百多年来的不断流失、现代知识的不断更新、老人的“社会负担化”等,就顶层设计而言,中国现有的教育模式已经肩负不起培养“为老”人才的重任。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海南,更没有能力和可能去为现实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教育发展规划。为了谋划未来海南“为老”产业发展,我们必须对海南“为老”人才培养进行研究,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完成本省内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一、海南“为老”人才培养现状
北纬18度至19度的地域区位、纯净湿润的空气、四季如春的绿色植被、干净的水源、山河湖海城一体的景色,海南已经成为中国最优质的养老基地。就休闲养老而言,海南之于中国,正如夏威夷之于美国、梅诺卡岛之于西班牙、科西嘉岛之于法国等。在国际旅游岛建构的大背景下,海南的休闲养老功能已经越来越被国人和国际人士所认可。当全国的房价都有下行压力和趋势的时候,海南特别是三亚的房价依然坚挺,就是一个明证。如果你去过海南,坐过东线高铁,沿途可见高楼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地产镜像。拿三亚来说,开发的楼盘已经从原来的三亚湾、大东海、亚龙湾向较为“边缘”的海棠湾和崖州湾延伸。如果你从三亚的凤凰机场沿凤凰路—迎宾大道一线去亚龙湾,可以看到沿途几乎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不是被高楼所占据,就是已经圈了起来,迎宾大道边剩有的一点点花圃,给人一种残喘之感。
从三亚地产业的运行分析可知,不用多少年,海南的地产经济将会进入“后地产经济”时代,特别是海南的人口规模受水电供应量的严重制约。2014年以来,海南的主要市县如海口、三亚、琼海等供电量已经普遍出现了庞大的缺口。据报道,海口2014年底的电力缺口为20%,三亚缺口达9.3万千瓦,皆属Ⅰ级特别严重缺电,当地政府只能实行有序供电。也许长远分析,海南电力供应不足还不是主要问题,供水不足将会成为海南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因为海南的饮用水主要靠雨季降雨,但“全省区域性、工程性缺水”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如果大量引进移民、一旦出现缺雨的年份,海南将会成为中国缺水的重灾区之一。
“休闲养老、短期移民”已经成为“海南人口战略”、“后地产经济”的主要策略。三亚市政府出台政策“禁止建80平米以下小户型住房”,就蕴含此未来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策略。海南为了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必须为未来“后地产经济”发展准备相应人才。对于海南经济发展来说,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为海南地理位置特殊,它的经济高速发展,不可能从大陆引进各种大量人才,特别是在地产价格暴涨之后,许多大陆人才因为在海南很难落地生根,只能“望而却步”。未来海南的大量“为老”人才必须让“在地”的地方高校培养。我们可以理性地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海南的“为老”人才需求,会出现“井喷”,从现在起,政府就必须要为此着手准备。做好这一准备的战略决策就是,提前为“为老”产业培养人才,制定地方高校“为老”人才培养规划。因“为老”人才的“公益性”和当下“为老”文化的缺位,政府部门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比如省教育厅出台相关人才“招生降分”政策、省民政厅出台相关人才培养“学费补贴”计划等。
二、海南“为老”产业所需“非核心人才”
就海南的“为老”人才而言,可分为两类,一是非核心人才,如研究专家、管理专家,以及营养师、厨师、财务人员、理疗师、心理咨询师等等。二是核心人才,主要指“医疗护理”人才。我们先来分析非核心人才的需求。
(一)理论型人才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养老的人才分为“务虚型人才”和“务实型人才”。所谓“务虚型人才”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论型人才。而在理论型人才之中,又可以分为纯理论型人才和研发型人才。所谓“为老”纯理论型人才,就是围绕“为老”产业进行纯粹学术研究型的人才,比如养老文化建构、养老立法和政策研究、养老产业人才培养的教育设计、养老产业的顶层规划、养老产业的地方特色、中西方养老产业的对比等研究课题,都需要学术型养老人才来担当。而所谓研发型人才,包括养老产业的具体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研究开发等。海南作为未来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后花园”其相关的学术研究严重滞后,如海南养老环境优劣、海南在国家养老战略中的地位、国外海南雷同区域的养老现状比较、海南“为老”产业的未来发展、海南休闲养老商业模式、海南休闲养老盈利模式等都没相关的研究报告。海南的养老理论整体上看,还囿于地方养老的水平,缺乏一种国家战略眼光。但现实中已经有大型养老企业入驻海南,准备在未来海南的“为老”产业中“切糕”。海南的“为老”产业,呈现出一种学术理论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现象,理论研究严重滞后。
(二)管理型人才跟管理有关的人才很多,但挂上“老年”二字的在海南所有高校中,至今没有。“为老”产业的管理人才囿于现在的高校专业设置,都属于“后进人才”,即非学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海南现实中的“为老”管理型人才而言,最少可以分为经营型人才和营销型人才。经营型人才重点要解决的是企业的正常运营问题,主要包括决策层和管理层,他们需要要肩负起企业规划、日常管理、企业人事、服务总量、资源配备、运营成本核算、盈亏测算、盈利模式、收费模式、市场营销、处理“边缘性”事件等。而营销人才,主责拓展市场、创新服务品种等,使企业有一个大的前景,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等。经营型和营销型养老人才所需的多寡,具有与实践同步的性质,因为当下海南养老产业远远没有达到规模经营的程度,所以也难以大规模的出现,但随着中国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北方环境恶化日渐见重,海南的冬季外来“候鸟”人口会越来越庞大,经营性与销售性人才的匮乏会日渐显示出来。反过来说,经营性和营销型人才的匮乏,又阻碍了海南“为老”产业的规模发展和品质提升。由于海南休闲养老经营型和营销型人才“后进性”的现实,教育界必须配合政府对于此类人才的进入,设立“准入制度”,设置进入门槛。这样,一方面是会有力促进“为老”人才的健康发展,推动“为老”产业的市场化行为,繁荣“为老”产业;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劣质人员的进入,毁掉这个“朝阳产业”。
(三)非核心实践型人才此类人才包括除“老年护理”之外的其他实践型人才,具有“后进”性与流动性,包括保安、保洁、行政、财务、社工、理疗、健康管理、理财、心理、律师、营养、厨师、地产、旅游、产品设计等等。我国各类学校的学历教育,有护理、营养、心理、康复、旅游、产品、地产、医学等专业,但是只要前面冠上“老年”两个字,就会如管理专业一样,一片空白。这是整体中国教育的现状,海南也不能例外。这类人才同样具有“后进性”与“流动性”。也有待政府的“准入制度”。
三、海南“为老”产业所需“核心人才”
“为老”人才的需求跟具体的养老模式息息相关,虽然“休闲养老”、居家养老、一般公益机构养老等模式需要的人才不一样,但“医疗护理”人才却是所有“为老”人才中一线之“一线”,核心之“核心”。当代中国一共有110多所有开设有护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其中有70多所迎合老龄化趋势、赶时髦似的,开设了“老年护理”课程。而因为这些毕业生后来真正从事“为老”产业的很少,毕业后或为各大医院“高大上”的护士,或转行,或考公务员等。所以各类学校开设的“老年护理”课总学时一般都很少,多为30多课时,而其中理论课又可占到25学时以上,实践课仅个位数,这样的体系怎么能培养出“老年护理”实用人才呢?当然这还主要指的是中国大陆“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情况。如果把镜头转到海南,开设护理专业的学校不少,如海南的四大卫校——位处海口的“海南省第一卫校”、位处五指山市的“海南省第二卫校”、位处琼海市的“海南省第三卫校”、位处海口市的“海南省农垦卫校”。比较这四所卫校,可以看出,“护理专业”是它们的第一品牌,所开设课程也基本雷同,如课程一般包括药物应用护理、心理及精神护理、护理学基础、护理礼仪、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急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五官科护理、社区护理、中医护理、健康评估等。但是,在四大卫校中,我们居然看不到冠以“老年”二字的任何护理课程。
就海南目前养老机构的护工而言,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休闲养老还是机构养老,一般是以50、60后人士为主,70后都不多。一般都是小学、初中毕业,甚至文盲。海口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大多来自农场、林场及农村,大部分是城镇下岗人员。她们大多热情高也能吃苦,作态度也不错,但是,终究没有经过正规专业培训,服务技能较弱,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需求了解不够,客观上影响了为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此外,受经济收入较少、社会地位较低、为老年人服务风险高等因素制约,为老服务机构目前很难留住骨干服务人员和吸纳专业护理人员。一线养老护理专业人才不被当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现代文化所认可,社会地位低,没有发展前景,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为老”人才的生成,有其生成的土壤和市场。政府作为社会规范的制定者和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引领者,必须以预见性的措施促进该行业的顺利发展。一个行业的繁荣离不开人才,囿于人才培养的周期性,海南必须提前为这一行业制定“准入制度”,并在地方高校中设置相应的专业,培养未来需要的各类人才。这是一项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相关学校官方网站[2]周杨雪.发展海南休闲养老产业的法律问题研究[D].海南大学,2012.
[3]马惠娣.西方老年休闲学研究述评——兼及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的休闲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3).
[4]林宝.养老模式转变的基本趋势及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10(05).
[5]徐晓飞.论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5.
[6]傅立钢.休闲产业渐成经济增长“发动机”[N].中国贸易报,2009(008).
篇6
【关键词】财务指标;战略;轻资产
一、引言
过去十年,房地产行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土地增值速度快,房地产企业普遍的商业模式为:增加土地储备和高房价,这个时候公司持有土地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这也就是房地产行业的重资产模式。但是,在中央不断加大对房地产行业调控力度的现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现行的重资产商业模式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土地价格不断上升,而房价的单边高速上涨的时代已经结束,房地产企业高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房地产行业已经从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公司是否应该从重资产转变成轻资产的商业模式值得探讨。本文对保利地产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并结合保利地产近年来的轻资产的战略布局,探讨房地产企业在轻资产发展之路上应该何去何从。
二、财务指标分析
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指引,在我国A股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中,2014年保利地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仅次于行业龙头老大万科A,以营业收入计算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2.59%。因此,本文选择万科A作为可比企业,对保利地产2012年2014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详见表1)。
(一)偿债能力分析
从短期偿债能力看,2012到2014年保利地产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基本呈缓慢上升趋势,且高于万科A,说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但是从长期偿债能力来看,保利地产和万科A的资产负债率都较高,虽然近三年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并不大,说明公司较多的运用财务杠杆,而公司仍处于重资产的运营模式,债务人承担着较大的风险。
(二)盈利能力分析
2014年保利地产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毛利率都高于万科A,说明保利地产的营业收入虽然低于万科A,但是公司投入资本的回报率高于万科A,而在房地产企业高利润时代结束之际,通过轻资产战略提高公司的资产回报率将成为公司未来的出路。但从2012到2014年,保利地产和万科A的净资产收益率及营业毛利率都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房地产行业不再处于黄金时代,公司通过降价等促销的方式提高营业收入,降低了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毛利率。
(三)营运能力分析
由于从拿地到交房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房地产企业资产周转率普遍较低。近三年保利地产存货周转率及总资产周转率有小幅提升,存货周转率一直略低于万科A,但总资产周转率高于万科A,说明保利地产在资产周转方面管理较好。
(四)成长能力分析
2012至2014年,保利地产和万科A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都呈快速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房地产黄金时代的过去,房地产企业高增长模式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低速增长,因此,如何成功转型成为房地产企业思考的问题。
三、公司战略分析
(一)信保基金
2010年6月,信保(天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天津信保)成立,天津信保由保利地产和中信证券合作设立,两者各持股40%,余下的20%股份由信保基金高管及其他投资者持有。2014年末基金管理规模280亿元,同比增长40%,信保基金把几乎所有的钱都投向了保利地产旗下的项目,这为保利地产的跨越发展提供了高效的融资渠道。公司2014年年报中房地产项目汇总表显示,在近四年新增项目中,其所占平均权益比率一度低至65.3%,其1/3的新增项目权益由合作方持有,这其中,信保基金占据多数。引入信保基金在项目层面的持股权,有助于保利地产降低现金流压力,而借助信保基金,保利地产也成功地将上市公司负债率降低。
信保基金是保利地产实施轻资产战略的途径之一,与目前市场上以债权投资为主的被动型房地产私募基金不同,信保基金基本上全是主动型股权投资。2013年该基金实现净利润2.75亿元,保利地产董事长宋广菊更预计,信保基金有望在未来3至5年内为公司贡献5%至10%的净利润,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养老地产
2011年保利地产正式将养老地产提升至集团战略高度,并进行了大量资金以及资源方面的投入,至今已逐步形成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三位一体”养老模式,并成为国内养老地产的领军企业之一。养老地产其实是微利行业,但是公司已经建立自己的微利盈利模型:居家养老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补贴成本,社区养老采取使用权限时租赁费和四大社区配套服务收费,机构养老以专业介护服务费平衡运营成本。
因此,公司的养老地产也是公司实施轻资产战略转型的方向之一,公司看重的是未来养老地产的市场,当未来公司能够依靠住房销售获得的利润下降时,专业化地产将为公司带来盈利,公司可以依靠前期发展的养老地产的服务收入盈利。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保利地产2014年的财务表现其实是较好的,但从财务指标我们也可以看到,公司的资产周转率较低、收入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也逐渐下降,说明即使是行业领先企业也逃不过公司面临转型的挑战。而通过保利地产的年报,我们发现,天津信保基金的成立运作以及养老地产的战略都是保利地产实现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的重要尝试,尽管目前房地产行业在短时间内无法摆脱对销售额的依赖,房企的轻资产业务并非其主营业务,收入贡献有限,但是随着房地产行业暴利的结束,轻资产必将是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小富,苏永波.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转型研究[J].建筑经济,2013(8):7679
[2]戴天婧,张茹,汤谷良.财务战略驱动企业盈利模式[J].会计研究,2012,11
篇7
“地产+X”模式应时而生,为房企战略转型提供了一种突破性的视角。
“地产+X”遍地开花
所谓“地产+X”模式,是指企业以房地产为主业,以其他行业为辅业的战略发展模式。从赢收上来看,房地产收入仍是企业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而其他行业收入虽不能占据第一位,但是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率往往超过房地产本身。因此“地产+X”模式不能理解为单纯的房企多元化。“X”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以外的多方位出击,更重要的是能在战略上为房企提供转移危机的发展出路,甚至为房企提供新的核心竞争力。
从目前国内主要房企的模式演变来看,又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轨迹:就是从房地产行业内的产品多元化和价值链延伸到房地产相关产业的整合,再到跨行业的多角化经营。
“地产+X” 的3大优势
地产+X模式最主要的优势在于3个方面:
首先是加强房地产开发与其他上下游环节的协同,加速开发周期,提高资源整合效率。
由于房地产产业价值链包含了从土地资源获取到产品定位、规划设计、施工、园林和精装以及销售和物业服务等全过程,企业只有控制了整个产业链,并在核心价值链上占据主动优势,才能确保产品品质和效益最大化。以龙湖为例,其实施产品多元化和行业内价值链整合,建立9大标准化产品业态,覆盖全国10几个一二线城市,并建立了自己的物业、百货和园林品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连续10年保持强劲增长。
其次是加强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整合,最大程度发挥区域聚集和产业聚集的功能,提升企业在跨产业链的主导作用,赢得规模经济。
以万达为例,在打造万达广场的过程中,充分整合了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结合旗下自创的附属品牌,充分营造了城市综合体的优势。目前已在全国开业 18个万达广场,7家五星级酒店,400块电影银幕,持有的收租物业面积约 700万平方米。
此外,通过第二产业乃至第三产业的利润增长弥补主业的盈利下滑,为房企减少宏观调控的冲击和影响,提高抗风险能力。
以中国宝安为例,2010年、2011年,其房地产收入持续下滑,2011年房地产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45%下降到36%。但是生物医药和高新技术产业却异军突起,分别从35%和9%上升到37%和 17%。可见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已经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房地产主业的业绩下滑。
面临的挑战
虽然“地产+X”模式让很多房地产企业尝到了甜头,并有成为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主流趋势之一。但是真正采用这个模式,也同样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挑战。除了资金、人才等制约因素外,具体还面临如下3大挑战:
挑战之一:战略协同。由于不同产品形态、不同行业都有不同的客户需求,如何在战略上平衡这些需求,并尽量标准化,以降低成本,是成功的关键。龙湖模式和万达模式之所以很难大规模复制,关键原因在于产品标准化和产业链资源的整合能力不是短期内能形成的。即使是龙湖和万达,也是经过了长达10年以上坚持不懈的探索,才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的。
篇8
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在满足一般物质支出的基础上,个性化的财富管理逐渐成为人们的需求。
庞大的市场催生了日益壮大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团队,北京正源财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称“正源财富”)就是其中一家独立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在2014西安金博会上,记者采访了正源财富副总经理庄林。
据庄林介绍,多年来,正源财富秉承投资者资产安全和利益至上的原则,专注于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通过多维度的产品筛选及风险控制体系,从宏观、行业、公司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优选产品,通过深厚的行业认知及长期积累的行业经验,对每个项目进行实地尽职调查,为投资者甄选出优质可靠的金融产品。
目前,正源财富已经建立起金融产品信息库,定期汇总行业产品信息,定期对各种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定期整理宏观经济及行业政策,本着自上而下的原则适时调整资产配置策略,致力为投资者打造全面的理财服务。
此外,正源财富专门设立了产品开发部、风险控制部和项目评审委员会,实行“产品采集与风险审核相分离”的原则,独立审核,标准控制,流程管理。“产品采集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优选产品,采用全流程的严格风险控制:由投资专家、风控专家、法务专家对产品公司的项目进行风险把控,让投资者放心。”庄林说。
为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财富管理方案,正源财富对投资人的投资综合能力进行充分评估,针对投资者潜在需求、理财状况以及其他与理财相关信息进行充分交流。
作为第三方理财大军中的一员,庄林和他所在的正源财富也不得不面临行业野蛮扩张的现状。在庄林看来,国内的第三方理财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萌芽时期的大浪淘沙阶段”,中国的财富市场虽然很大而且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由于第三方理财公司仅仅做类似的中介服务,进入门槛很低,所以一开始竞争就异常激烈。加之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都有各自的私人理财业务,所以要想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并寻求突破,必须在盈利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上走创新之路。
一方面是行业间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企业的服务对象是由于长期收益欠佳而需求日渐疲软的中小投资者。
低风险产品最多达到对抗通胀的效果,A股、偏股类基金由于经济环境而亏损累累,信托、私募又往往对投资者财力要求过高,房产、商铺门槛因其流动性特征更不适合于广大中小投资者……中小投资者投资渠道单一,加之近年来国家宏观经济结构面临进一步优化调整,大众可支配收入增幅降低、消费能力下降,投资需求疲软。
篇9
“积累型的社会保险基金必须进行投资运营,之前关注的主要是养老金挪用等显性风险,但是贬值的隐性风险同样需要引起注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基金司司长陈良说。
个人养老账户基金分为城镇职工和新农保两个账户体系。《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人保部相关人士处获悉,针对这两个账户体系的投资管理办法都在加紧研究制定,其中城镇职工个人养老账户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望在2010年下半年或2011年上半年出台。这个“办法”的核心意图,是希望从制度层面解决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难、保值增值难的问题,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构建主体框架。
尽管最终方案尚未成形,一些基金公司已经嗅到这块巨大奶酪的芳香:他们开始绸缪规划布局,期待一旦政策出台便可以从中分到一份。
养老金“缩水”
陈斌和他的同事已经在为自己养老保险金的未来而纠结。
29岁的陈斌在京工作八年,做软件工程,月薪15000元。由于收入水平较高,他按照北京市养老保险缴纳的上限交费,即每月缴纳额是北京市2009年人均月平均工资3倍的8%,大约960元。
在陈斌看来,这抑制了他现在的消费,却只换得未来一个不确定性。“养老保险要等到20多年以后才能兑现。现在的1000元对我来说算一笔钱,能买一顶宿营帐篷,出门郊游能立刻派上用场,可等到退休后,那时候的1000元会贬值成什么样子?能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呢?”陈斌问。
有贬值顾虑的不仅是陈斌这种白领阶层。来自广东佛山的民营企业老板黄先生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其公司所雇农民工对缴纳养老保险也存在类似的心结。
“物价在涨,对于那些等米下锅的人,肯定会在乎这笔钱。”黄先生说,“他们担心省下这笔未来可能缩水的钱却让现在的日子更紧张,不划算,于是有些人就提出来不要交了。”
缩水的风险已然存在。按照目前基本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规定,结余的养老金主要是购买国债和银行存款,不能用于投资。由于特别国债的缺乏,养老金买不到收益率合适的国债。而在银行存款中,有近80%到90%的养老金都是短期存款,存款利率比较低,增值幅度很小,和物价相比还是在贬值。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从2000年至2008年,中国的CPI年均增长率为2.2%,而养老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连2%都不到,这就意味着每年要损失几十亿元,福利损失很大。另外,如果按照目前的数字测算,我们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每年都下降10%左右。
“目前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手段明显滞后,使其未来远远不能提供预期的保障水平,尤其是在高通胀时期,眼睁睁看着账户上的资金贬值。”陈良说。
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一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在逐步做实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的同时,也在研究制定保值增值的办法。
人保部基金管理司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由该司和人保部养老保险司共同起草的“办法”,已上报国务院,有望在2010年下半年或2011年上半年出台。这份管理办法的核心意图,是希望从制度层面解决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难、保值增值难的问题,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构建主体框架。
投资运营的思路不止于城镇职工个人养老账户,新农保个人账户投资的方案规划也开始走上轨道。《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人保部农保司了解到,截至2010年7月底,新农保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已累计达到约295亿元人民币。这一额度仍将以较快速度积累。
人保部农保司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希望城镇职工的相关办法尽快定稿,此后新农保账户办法将按照前者的方案加快研究制定。“因为从资金投资管理的角度看,二者是一回事。”
统筹层次:最低在省级
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基金的特殊性决定了,“办法”必须更加注重流动性、盈利性与安全性间的微妙平衡。
全国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的投资具有长期性,投资周期长达数十年,一时的市场波动造成的资金账面缩水或者增幅减速,可以在长期被熨平。
与之相比较,当下阶段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基金同时承担着“现收现付”的任务。这笔资金直接关系到当期退休公众基本生活保障,投资失败意味着人们的养老生活可能受到直接影响,甚至可能造成养老金的支付困局。
有鉴于此,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基金的投资管理,对于投资的盈利性和资金的流动性要求都很高,对安全性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这也成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难以实质性推进的一大阻碍。
据了解,“办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在确保养老金安全的情况下,寻找合适渠道实现有效保值增值,其中在考虑、论证的思路包括投资国家重点项目工程、以适当比例投资资本市场等。但“适当比例”是多少,目前仍存在很大分歧。
上述人保部农保司人士对记者表示,在目前的政策考量中,化解投资风险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加强资金集中度,提高统筹层次。“最低应集中在省一级。”该人士表示。
这是因为,如果集中层次较低,例如县市级,一旦该层次的资金投资失败,很难从其他县市的账户中进行资金调拨,从而使得当地的养老金面临支付困难。而省级或国家级的统筹资金规模庞大,有实力遵循“鸡蛋放在不同篮子中”这一投资原则,且可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金调配,从而保证充裕的流动性。
投资管理主体方面,两种声音并存。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希望能够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纳入旗下。然而,该机构属性为“半商半官”,并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资产管理机构,如果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出现问题,责任界定会比较模糊。
另外一种声音是希望能够单独成立一个机构,用来长期专项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意见表示,可以考虑效仿借鉴中司的运营模式。
投资管理方式在“方案”制定过程中也存在两种模式之争。第一种模式是,在未来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资金池,交由现有部门或者新成立的机构进行管理,由这一机构再筛选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来做“理财”,模仿全国社保基金的委托投资模式。
第二种模式则是借鉴类似于铁道部采取的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招标机制。铁道部各路局的企业年金招标工作,是由铁道部先筛选出一个具备入围资格的投资机构大名单,然后这些机构前往各地铁路分局竞争投标,具体的管理决策、投资管理人的选择,由各地分局把控。
按照这种模式,未来的基本养老保险资金仍将保留在省级层面(如成立省级运营管理中心),但是由人保部先遴选一批符合要求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专业投资管理人,赋予它们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理财”的资质,这批投资机构根据各省的具体情况和资金要求,设计相应的投资产品方案,再作具体竞标工作。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此前提交的方案中,比较倾向于采纳第二种模式。
基金公司新奶酪
尽管“办法”的最终方案尚未定型,但一些基金公司已经开始规划长线准备。
“我们现在一方面在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人员多接触,问问最新消息,另一方面准备一些诸如账户管理、服务等常规性工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合资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说。
该人士告诉记者,资金统筹到底会集中到什么层次是基金经理们最关心的方案内容之一。因为对公司而言,未来更加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争取“客户”资源,也就是相关层级的劳动保障部门。“知道了统筹层次,我们就知道客户在哪里了。”
而不管采取何种模式,对符合资质的基金公司来说,都将是一大利好。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投资管理人的盈利模式与企业年金相似,也是按资金规模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
以企业年金为例,目前市场上共有23家基金公司具备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全国范围内,企业年金资金池的总规模大约为2000亿元,其中有一半的资金具有委托权限,即1000亿元的资金交由23家基金公司一起掌管,每家平均44亿元左右。
据《200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08年末,13个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1100多亿元。而随着国家全部推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以及农村逐步实行养老保险,养老金实际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记者与这位经理粗略算了一笔账。方案成行后,如果人保部及各地劳保部门仍然沿用目前拥有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资质的基金公司做基本养老保险账户的“理财师”,且允许权益投资的比例按照全国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的惯例维持在35%到40%之间,那么以全国1万多亿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总额计算,各家基金公司平均掌管资金将达到200亿元左右,大幅扩张了目前的资金规模。
篇10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EquityFund,以下简称PE)包括了:发展资本(DevelopmentFinance)、夹层资本(MezzanineFinance)、管理层收购或杠杆收购(MBO\LBO)、重组(Restructuring)和合伙制投资基金(PEIP)等。
PE是相对于纯粹通过股市买卖上市股票赚取价差的上市股权基金的概念。早期的PE只投资于未上市公司股票,其后逐渐延伸到包括透过私下交易方式购买上市股票的投资行为,有些PE甚至也经由股市买进上市股票作为并购投资的部分手段。由于国外PE一般采取有限合伙的组织形式,基金管理人作为普通合伙人,投资人作为有限合伙人。在这种有限合伙的形式下,其股权是不公开交易的。
PE的其他翻译还有私募资本投资、产业投资基金、股权私募融资、股权直接投资等。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为:
(1)通过自己的管理和控制使得所投资的公司增值,是相对长期的投资,是实质性的增值,而非证券投资的纯粹的资本运作。
(2)资金来源广泛,如富有的个人、风险基金、杠杆收购基金、战略投资者、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有低利率的资金来源,得益于财务杠杆,一方面可以以小搏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本报酬率。
(3)投资回报率高,PE获取回报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公开发行上市、售出或购并。根据汤姆逊金融服务公司(ThomasFinancial)的统计,截至2006年6月,相比标普500指数6.6%的年回报率,私募股权投资的年回报率高达22.5%;过去10年,两者年回报率之比是6.6%对11.4%。
2股权直接投资意义重大
2.1创新才露“尖尖角”
50家证券公司2006年报显示,2006年实现净利润高达180.53亿元。但是亮丽的成绩却掩盖不住严峻的现实:证券公司整体并未摆脱靠行情吃饭的宿命,尤其是小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成为其脱贫的唯一法宝。年报分类数据显示,50家证券公司经纪、自营两项收入合计318.39亿元,占总收入的75%。证券公司的创新业务虽有发展,但对总利润贡献仍微乎其微。从2004年8月证监会正式启动创新类试点证券公司以来,虽然创新类证券公司数量已经增加至19家,但证券公司的创新业务仍主要集中在集合理财、权证创设及资产证券化等方面。
由于已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证券公司数量有限,权证创设也是在配合股权分置改革的阶段性产物,只有集合理财开展的规模比较大。不过,集合理财虽然属于创新业务,但其与以前的委托理财有些相似。如果在市场行情出现巨大波动时控制不善,不仅不能盈利,反而会导致损失。
统计显示,除中信证券外的18家创新类证券公司新兴的受托资产管理业务2006年共实现收入8亿元,仅占总收入的2.5%。不过,包括权证创设收入的投资收益一项达到35亿元,虽然仅占8.3%,但同比却增长了133%。另外,18家创新类证券公司在财务顾问、股改和研究所等其他业务上也收入了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5%。因此,进一步加大业务创新、建立多元化、稳定的盈利模式,是证券公司面临的紧迫任务。
2.2股权直接投资深具影响
股权直接投资是眼下繁荣的中国证券市场盛宴中的顶级盛宴。监管层将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支持证券公司进行产品、服务和组织创新,并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司开展融资融券、直接投资等业务的个案试点。
伴随着新的《证券法》、《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的出台,PE的设立已经有法可依。在税收方面,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已经明确了合伙企业的征税原则,即合伙企业的所得税按照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的原则,这就避免了双重征税,有利于促进PE的发展。
股权直接投资可以为证券公司开辟新的盈利模式,有利于发展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也是投资银行本质的回归。证券公司现在需要抓住机遇加快创新,做大做强。尤其是面对国外投行的大举进入,要尽快打造出能与国际投行相抗衡的本土证券公司。否则,就会沦落成像我国台湾、香港市场那样,成为外国投行的“天下”。
外资投行主要利润来源中,承销费仅占一小部分比例,大部分的收入来自股权的投资收益,如高盛60%的收益都来自于此。以高盛、美林等为代表的国际投行在中国伺机而动,参与了许多PRE-IPO的投资,收益丰厚。放开股权直接投资后,国内证券公司将同国外投行一起分享股权投资的高溢价收益。
证券公司从事股权直接投资有利于取得参与非上市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的承销权,可以给公司有关部门创造更多的业务机会。通过投资国有企业和其他行业各个成长阶段的企业,有利于加快行业兼并收购的整合进程,有助于推动国内的一大批新兴跨国企业的崛起和全球扩张;此外,可以加快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改革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打破国内的传统国企垄断、行政垄断,并成为中国整体市场经济转轨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外力。
3两种模式之比较
中信证券在2007年1月24日公告,宣布董事会通过议案将与胜达国际集团(SICO)合资开展股权直接投资业务,主要投资于境内拟上市公司的股权。双方合资的承诺资金额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各方将出资5亿元人民币,各占50%比例。国泰君安、申银万国、招商证券、国金证券、广大证券、东方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都在积极备战股权直接投资,筹备各自的方案。
各家证券公司拟定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股权直接投资业务并入证券公司的业务体系,成为后者的一个组成部分。证券公司是直接投资业务的主体,既可以直接运用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开展业务,更可以专项资产管理形式募集资金,开展股权直接投资业务。二是证券公司设立专门的机构,通过子公司来开展股权直接投资业务,如中信、招商、光大等。
两种模式的比较:
2007年1月底,证监会证券公司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直接投资监管法规已经下发到各交易所和几大证券公司处征求意见,创新类证券公司股权直接投资试点有望获批。证券公司的资本金规模和风险控制能力是此次证监会遴选试点的主要标准,中金、中信和中银是最有希望获得首批试点资格的三家证券公司。
4未雨绸缪迎接证券市场的盛宴
从国外专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运作PE的经验来看,股权直接投资对人才和制度的要求极高。中国PE还面临着外汇管制、贷款、人才等方面的诸多限制。中国PE品牌的法律地位、与社会各阶层的连接、与银行的关系都很脆弱。目前证券公司开展股权直接投资业务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4.1澄清观念
股权投资基金不受金融法规和条例的监管,只受民法和一般企业法规的监管。根据美国的经验,美国对PE没有特殊的监管,PE是在相关法律的豁免条款下生存的。监管部门监管的是各种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的行为主体,如果投资的行为主体是银行,则受银监会的监管;如果是保险资金,受保险监管部门监管。所以中国对股权直接投资的监管也应当效仿国外,不必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而只需明确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各自的监管内容。
4.2加快人才储备
人力资本是PE的制胜法宝。该行业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思路敏捷,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如很快对交易的结构做出评价和判断,具备非常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该类人士需要兼具投资银行、法律和金融财务等方方面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国内证券公司人力资本滞后,缺乏这类专业人才,因此加大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需齐头并进。
4.3严格风险防范
证券公司从事股权直接投资极易导致利益冲突、风险失控。所以证券公司需要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各部门间设立严格的防火墙,防止利用内部信息为己牟利。自有资金的投入,一旦失误,将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证券公司应当借鉴国外PE的成熟经验,熟悉PE的运行机制和原理,形成一套独特的项目筛选、价值评估、企业管理与控制的运作流程和制度体系,建立全面的风险控制制度。另外可以考虑引进国际知名的PE和投行,进行合资,共同开拓国内市场。
4.4放宽资金限制
流动性过剩是目前国内突出的问题,因此发展股权直接投资应主要用好国内资金,目前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邮政投资PE已经先后个案获批,今后应当从法律上放宽限制,允许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涉足该领域。
国内融资体制改革的滞后,借贷市场基础薄弱,缺少债务融资渠道的支持使得国内大型杠杆并购交易稀少。债务融资对并购交易举足轻重,因为在杠杆并购中,并购方通过债务融资增加股本投入。债务是以被收购企业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做抵押,发达市场中,债务总额一般为投资者自有资金的三倍,由各商业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但国内贷款机构不愿意向无法提供大量实物担保的债务人提供贷款,中国破产法滞后是一个制约因素。因此,加快相关法律建设,银行逐步建立项目融资和评估体系的建设刻不容缓。
4.5品牌的长期树立
私募股权投资吸引众多资金的秘方是良好的业绩和知名的品牌,只有经过历练的国际知名投行和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才会振臂一挥,应者云集。国内证券公司最初开展股权直接投资可能会出现募集资金达不到预期规模的情况,而只能依靠自有资本运作,但证券公司本身的资金实力又有限。所以,如何在短期内塑造自身的金字招牌是证券公司面临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巴曙松,杨如彦,刘孝红,董政茂.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的比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卢岚.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探讨[J].财经科学,2004,(1).
[3]吴晓求,陈启清,毛宏灵.中国证券业:发展与未来之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
[4]樊巍,朱欢.中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比较——兼议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6,(34).
- 上一篇: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城市设计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