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篇1

关键词: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教学;混合式

“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也可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打造线上线下混和模式教学,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深度融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完成,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并不是教学活动的辅助,而是必备活动,线下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而是基于线上学习的基础,实施的更深入、更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难以理解的问题,可立即反馈给教师,教师综合学生的问题在线下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完成重点知识的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景观设计课程作为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从理论及实践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这门课程以课堂理论讲授方式进行,以场地调研、资料搜集及分析,制订一些课题要求等。然而,景观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的线下教学过程中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1景观设计专业开设的现状

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是高校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各大高校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降低对传统教学的依赖,缩减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学时。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对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学时有大幅度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学时都有所减少,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新课题,在缩减学时的情况下,课程教学中出现教师侧重点不均衡的现象,有的教师重视理论、有的则重视实践,这样会剥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或影响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高校相继开设景观设计专业,国内开设的景观设计专业的院校也有不少,有交通类院校、建筑类及艺术学院等,也有不少的生物、地理等院校也有开设景观设计类专业。景观设计类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景观设计理念、设计创造能力与设计表现技术。根据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开设的学科也就不同,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以设计为主,将景观设计作为艺术设计或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的一个方向。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都是以园林景观设计、植物栽培为主要科目。还有些高校是由景观设计专业分化而来,景观设计专业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建立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高素质的景观设计人才是必经之路。

1.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思想与理念也随之更新,“互联网+”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者基本技能、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绝大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优点就是学习时间灵活,可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主导的学习将更具针对性,真实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将知识碎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授课方面将授课视频化增加趣味内容,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借助多种信息技术实现授课内容的趣味化、教学网络化,网络教学覆盖面广,教学对象多元化,对本校学生及社会人员的管理定量化,将视频、作业、笔记及讨论融入教学中;另外,授课教师也很好地组织教学素材,其材料框架能更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授课意图,甚至可开发作业、笔记讨论等交互式环节。线上课程的出现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时间,弥补线下课程授课时间不足的问题。教师有很多时间在课上和学生互动、交流。比如教师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扬长避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优秀师资队伍的暂时短缺也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高校根据自己的需求选配名师课程,快速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节约院校资源,共享其它院校优秀教师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名师的授课内容、专业知识、教材教辅等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不仅方便传播、使用,同时也实现长久保存,成为院校的战略资产。

1.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趋势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线上主要的课程是理论基础知识,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采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学生、多媒体与教师间的互动关系,在互联网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传授共享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后疫情时代,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发现线上授课的优势。首先,线上教学打破传统授课教学的局限性,学生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不同的通信设备,随时都能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其次,线上教学资源广泛,不仅局限于书本及教材,学生可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自己选择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最后,线上教学的学习评价更加的透明、公正及多样化,学生能更直观看到学生与学生间的差距,进而更好地促使努力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但线上教学也有不足之处,教师与学生面对线上教学都有个适应度,就目前疫情期间情况看,线上教学的开展状况并不是很乐观。线上教学在技术上需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需更客观的硬件设施,但因地区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线上教学的开展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家里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线上学习。

1.3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区别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根据课程大纲制订教学内容,课堂上采取多媒体播放与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内容的讲解,并对学生都是随机提问方式。根据学生接受的知识程度及课后作业效果看,这种教学方式已然达不到最优教学效果,要想课程上真正实现最优的效果,就需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以此检验在教学上能否得到更好的效果。

2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

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缺点,采用“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复习的混和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制订,设计教学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上展示学习成果,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知识的探索,以达到内化知识的结果,课后学以致用,完成在线作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1教学理念设计

教学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基础与拓展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部分采用分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可充分参与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案例等教学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及思维性。教学设计理念包括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提升三方面内容,课前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的自学任务,学生在课前查看学习任务并很好地完成自学,教师通过学生自学情况及时作出教学调整;课中主要通过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思政、基础要拓展进行教学,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生活中案例的引导开展对其重点知识讲解,对难点知识,通过实验内容的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等,总结及分享难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注重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课后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自学情况及思考题,在讨论区域可进行线上讨论,便于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

2.2混合式教学组织情况

2.2.1课前知识授课教师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做好课程规划,阅读目标导学,明确学生学习的要点,提炼教学重点,录制微课程视频,梳理好章节内容,编写微课程字幕与课件美化;将所有准备好的课程上传到微课的平台上,在线解答学生的疑惑和追踪学生学习的进度,同时通过进行在线测评总结学生的疑点,明确课堂教学方向。学生将要完成目标导学,明确学习要点,通过自学教材、微课助学、合作互学掌握学习内容;完成以上在线测评,并发现不懂之处加以巩固学习。参见图1。2.2.2课中知识内化课中内化知识,针对课前的预习中学生可能遇到难点设置一些挑战性和创新性问题,层层把关追问,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对一些重点需解答的问题组织分组进行讨论及汇报,评价颠簸,结合景观园林设计案例,将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最后在开展随课堂测评实验和课堂小结;学生参与小组的讨论案例,互动交流,完成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2.2.3课后的提升知识教师在关于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下,及时批改作业,运用引导式解答,鼓励学生线上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知识提升。开展出景观设计作品进行持续改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并完成线上测评与作业,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巩固。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充分利用线上资源

在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中,内容繁多、涉及范围也较广,由于线上线下教学学时有限,如何利用线上资源补充知识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该课程根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将内容梳理成32个知识点,再将每个知识点分为8-15分钟的微课视频,每个知识点下的设置课件和附件将供学生自学,测评和作业包括客观和主观进行练习内容,目前此方法是检测学生微课视频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在线讨论话题是微课视频和课堂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课后的深度拓展学习,巩固学生的理论方面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3.2将案例分析及翻转课堂引入教学模式

在讨论中认识真知、分析中联实际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河流生态污染教学中,设置四个挑战性问题及创新性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掌握三个阶段性的特点。课堂教学中重点是从关注教师是否完成知识点的传授转移到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知识点并将其准确运用。课堂展示的任务由易到难,此时的课堂不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方式,这样才会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教师也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辅导学生完成成果展示,并且给予客观的评价及指导;同时,还可对成功的“生态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4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授课与网络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丰富课程内容,改善学习氛围,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对课程中难以理解的原理、抽象的概念更易掌握。景观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仍有某些不足之处,后续建设需及时更新和互补课程教学内容,要将慕课堂、雨课堂等辅助工具引入教学实践中,编写与混合教学课程相适应的新型教材,打造持续改进在线课程与本院校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金课”。景观设计实践课程具有政策及实践性强、专业化程度高、涉及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多且领域广等特点。教学内容构成需全面且自成体系,更要强化应用及实用性。通过环评全过程的梳理,形成以导则为纲,指南与规范为翼,考试真题强化理解为辅的教学体系。并通过环保经理人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关注力,提升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知力及内涵延伸,不断提高对景观设计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边青.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22,45(04):29-31.

[2]张佩佩.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1):71-73.

[3]唐晓亚.园林景观设计与公共建筑规划的融合分析[J].居舍,2022,(01):111-113.

[4]韩丽莹.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思考———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21,(12):276-279.

[5]侯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2021,44(19):172-173+177.

[6]张伟宁,温立国.园林景观设计与原生态环境保护———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9):2808.

[7]张玮缨.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篇2

【关键词】艺术实践类课程;线上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国家政策要求和网络科技的发展,在线教育已经步入全新的阶段,并且以迅猛的态势向前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学背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高校教育教学迎来新的机遇。新技术的学习与适应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等问题成为高校教师面前的新挑战。2019年底肺炎疫情爆发,教育部出台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高校教师要深入思考,以创新的思维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其他高校相比,艺术类高校以实践类课程为主,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本文立足于此,从融合课程思政艺术美育新理念、建立关联课程联动教学新模式、拓宽课程互动教学效果新途径、健全课程考核评价激励新机制等四个方面研究线上教学策略的实施路径。

一、提高教学目标融合“课程思政”艺术美育新理念

教育部于2020年5月28日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是新时期下,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理念。它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的新理念从宏观上为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深刻阐释了“立德”与“育人”的精神内涵和本质要求。在艺术类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实践类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除公共课之外,学校根据自身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需要,开设诸多艺术专业课程,如《戏剧表演理论与技巧》、《中国民间舞》、《色彩》等。有别于理论课程的教学形式,学生主要通过言传身教、实践创作、排练演出等方式接受专业学习。这种以实操为主要形式的授课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技能。但仅仅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精才艺、善应用”的综合型艺术人才是当代艺术高校的迫切需要。艺术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地点一般设在排练室、琴房、舞蹈间、画室、剧场等实践区间。受疫情影响,教师不能以面授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如此,是否一切艺术实践类课程都只能就此停止呢?笔者认为,空间的受限并不能完全阻止艺术实践课程的教学,线上教学不妨一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做到三个方面:一是以道德修养为先领,树“德艺双馨”为榜,立“品学兼优”为样,培养政治思想健康向上的有德青年;二是以知识理论为基础,拓宽视野,建立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三是以审美达情为特点,培养学生美感形象的思维构建,提高其艺术品鉴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虽然在技能学习方面受到教学场地的限制,教师无法当面亲授,但仍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建立线上教学互动机制,引导学生加强思政教育;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指导建立学习合作,拓宽知识结构,提高创新思维;通过创新教学新方法,建立“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完善艺术实践课程教学体制。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以“术”唯一,更要以“艺”为先。这里的“艺”,既包括道德修养、人文情怀,又包括知识底蕴、审美能力。高校教师应以深刻理解和把握“课程思政”的精神要义为契机,学以致用,转换教育观念,培养“美”“德”“智”“体”“劳”兼佳的艺术类专业人才。

二、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关联课程”联动教学

新模式“关联课程”是指在专业建设中,以课程体系构建为基础,具有核心-拓展、理论-实践、先设-后开等关联性的教学课程。为确保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专业性,教师不能孤立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授课方案,应在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情况下,遵循教育教学和艺术创作规律,与其他“关联性课程”建立合作联动机制。这种“联动机制”包括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如,在表演专业建设中,《表演理论与技巧》为专业核心课程,以其为基础,建立包括《台词》、《形体》、《声乐》在内的核心课程体系。为拓展表演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围绕“核心”课程开设《导演基础》、《编剧技巧》等,建立“拓展课程群”。“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并存,相互补充,构建表演专业课程体系。同时,“联动机制”也包括实际教学中教学融合、借鉴和共享。实际教学中,授课教师间不易及时掌握关联课程的教学进程、内容、方法、特色等。“听课”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由于时间、场地等因素,教师很难达到互相听课的便捷、自如和灵活。与线下授课相比,开展线上授课,时间和空间更为灵活。在教学内容、授课方法、教学风格、课程特色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教师能够及时互相借鉴、资源共享、合作教学。“联动机制”在教学应用中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观课”获悉课程的教学进程,及时调整自身课程教学的内容,做到相互促进和统一;二是通过“感课”真实感受教学氛围,根据课程的关联特点找到共通性,及时调整自身教学方法,做到各有风格,相得益彰;三是通过“思课”发现教学问题,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关联课程间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有效。新形势下应建立“关联课程”联动教学机制,高校教师透过“关联”作用相互补充,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三、创新教学方法拓宽课程互动教学效果新途径

较理论课而言,艺术实践类课程更加开放、自由,具有较强的体验感。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训练劳逸结合,获得身体和精神的放松,不易造成因长时间久坐而形成的“课堂疲劳”。线上教学在构建授课环境方面存在先天的局限性。对于艺术实践类课程而言,这种局限性更为突出。如《表演理论与技巧》的线下教学设在排练室进行,教师能够有效组织实践活动促成学习的“动静结合”。然而,将课程转为线上授课,原本的当面亲授变成了“隔屏相望”,教学效果经受着考验。教学不是照本宣科,更不是“一言堂”,“互动教学”和“寓教于乐”才是良策,活泼的课堂氛围能使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应勇于创新方法,积极拓宽课程互动教学效果新途径。一是掌握和把控教学节奏。教师提前对教学进程和效果进行预测,将重心放在课程主要内容上,运用“课程先导”和“生活实例”阐释教学主体和重点,运用游戏训练、合作讨论、问答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课程难点,做到深入浅出。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做到寓教于乐。二是增强网络空间意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名师讲座,艺术赏析等。新时期下的线上教学更要求教师具备整合网络资源的能力,提炼信息要义,正确处理教学目标的统一与网络资源多元的关系,积极拓展网络教学空间,注重实时教学互动,采取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教学的延续性。总之,教师应与时俱进,借助新媒体整合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水平。但不可忽略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要始终保持教学的热情,讲解的细心,授课的耐心和育人的恒心。线上教学更加重视学习反馈,教学活动要有专业性、开放性、互动性。

四、完善教学体系健全课程考核评价激励新机制

健全课程考核评价激励机制,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观念。伴随着传统教学观念“我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思想,常出现“强压式”的教学方式,其结果适得其反。艺术类专业学生个性解放,思维多变。面对新环境新问题,教师需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成果导向,将“我要教”转变为“你想学”。转变观念是提升线上考核评价质量的前提,也是健全课程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的先决条件。课程考核评价具有三个方面特征,即双向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双向性”要求课程考核评价既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观测和评析,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考查。健全课程考核评价激励机制,需建立“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套体系。两者相互促进,交互反馈,做到“教学相长”。“科学性”是课程考核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综合要求。首先要对标培养目标,设计具体可行的考核实施方案,确保考核内容能真实反馈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再者,要结合阶段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的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和综合研判。针对共相性和特殊性问题要分别作出不同的分析,针对不同阶段的问题要制定不同的研究方案,以此做到考核评价的客观有效。最后,考核评价的设计以普适性为原则,内容和形式不能因人而设。“系统性”是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的本质要求。联动、整一和功能决定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的系统、完整和稳定。课程考核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健全课程考核评价激励新机制,是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路径。

艺术实践类课程开展线上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非无计可施。高校教师要适应新时期网络教学需要,提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在融合“课程思政”艺术美育新理念、建立“关联课程”联动教学新模式、拓宽课程互动教学效果新途径、健全课程考核评价激励新机制等方面研究线上教学策略的实施路径,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于雪,张跃伟.疫情下线上教学考核评价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37(10):1-5.

[2]郭英姝.线上课程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2020,(11):62-63.

[3]郭琳.“互联网+”背景下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线上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新闻知识,2020,(08).

篇3

[关键词]特殊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教育;混合式教学

2020年初特殊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由于口腔门诊诊疗情况特殊,需要长时间医患近距离接触,口腔涡轮手机等专业设备在工作时也会产生大量水雾飞沫及气溶胶,常用的防护措施不足以有效地阻止特殊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若患者隐瞒病情或者潜伏期患者在未确诊的情况下到口腔科门诊进行治疗操作,将导致特殊公共卫生事件蔓延,所以口腔科成为特殊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高危学科[1]。中南大学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2020年春季学期的教学全部采用线上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尤其是临床见习线上带教具有更大的挑战性,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为了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及最好的教学效果,口腔教研室全体教职工积极行动,针对口腔科学教学特殊性,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学习监督管理三个主要过程着手,探索线上教学模式,保障本学期口腔科学教学的顺利开展。随着特殊公共卫生事件全球化不断发展和网络时代的进步,线上线下联合教学将会成为主流,本文将口腔科学线上教学过程经验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医学历史与理论知识点的融合

本次线上理论课教学以医学史为切入点,挖掘医学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2]。比如20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暴发的鼠疫夺去了6万多人生命。对于那次的鼠疫,伍连德深入一线疫区,亲自诊查病患,从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的情况判断,推断极有可能是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呼吸传播,他驳斥外国专家的偏见同时发明了加厚口罩,解剖患者遗体,开展细菌培养试验,锁定鼠疫杆菌,进而发现了通过呼吸和唾液的渠道传播,通过游说铁路部门的当地官员,借调来1300节火车车皮隔离患者和正常人,切断疫情蔓延的途径;通过焚烧疫尸,彻底扑灭传染源……科学的抗击疫情理念使年轻的伍连德初露锋芒[3]。还有俄罗斯骨科医生伊里扎罗夫,他治疗了大量骨折不愈合的病例,传统的治疗方法会有骨断端愈合后缩短的弊端。但是在一次骨折不愈合病例治疗中,他的治疗团队使用了一种外固定加压促进断端愈合支架,他的助手想增加骨折端的压力,使骨断面接触更好,调紧了外固定支架上螺丝,但是把调整螺丝的旋转方向搞错了,骨折断端非但没有贴紧,反而更加分开了。后期X片显示,分开的骨折断端之间却显示有新生骨痂形成,伊里扎罗夫没有放过这一“反常”现象,对这一“失败”手术进行了严密观察和科学思考,并利用动物进行了后续截骨牵引成骨的相关研究,最终发现了“牵张成骨”技术[4],最终使其在骨科和口腔外科大放异彩。融合医学历史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使学生从重复乏味的知识点背诵中解脱出来,摄取更充裕的医学历史同时寓教于乐。同时,通过深入探索医学历史,学习医学史不断完善的发展道路,我们适当地启迪学生以史为鉴,培养学生探索医学的创新思维。

二、医学人文精神的教授

教师在整个线上授课过程中注重医学人文精神的输入和渗透,且输入和渗透具有艺术性和技术性[5]。既往医学人文精神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能只是把医学生誓词强加给学生,学生可能劳而无功,并不能身临其境。目前,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人文精神在医学研究中确有偏离,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推动其回归是十分必要的。相比线下教学,医学人文精神的渗透在整个线上授课过程中更具有挑战性。例如,口腔外科手术时间长、风险极大但是收益低,年轻医学生不愿意选择从事口腔外科,口腔外科面临年轻医师培养接班的困局。“树立献身医学科学”这一医学人文精神,在特殊公共卫生事件时代的口腔外科线上教学活动中,将树立献身医学科学人文精神融入口腔医学的外科知识点中讲授,不失时机地结合医护抗疫的视频片段,全国各地数百支医疗队,4万余名医务人员不畏艰险,支援湖北及武汉一线;武汉一位医生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上病毒,却依然以顽强意志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医护们奋力投身一线,脸上被口罩勒出醒目的血痕、手指被汗水浸泡得发白发皱[6],从而激发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感,启发其对生命意义和医学人文精神的思索。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医者的仁心和责任心,提醒医学生不要在物质世界里迷失自我,树立救死扶伤的工作理想,在工作中最大程度上减少给患者造成身心伤害的并发症,培养出对生命的热爱、不屈不挠地进行医学科学实验和研究,以他们的医学实践和创新精神贡献给人类健康事业。

三、制作优秀线上教学课件

由于线上教学依赖多媒体展示,均需通过电脑或手机屏幕展现,手机屏幕展示效果与投影仪不同,学生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长时间使用也容易眼疲劳,进而导致教学效果打折;课件字体和版面设计不合理导致学生上课易疲惫。教师在设计线上教学多媒体课件时,需要合理安排多媒体的字体格式和字体大小,排版布局适合手机和电脑观看[7],教师在授课前都应该在教研室进行课件网络试课,提前进行在线教学演练,授课教师之间相互进行听课和课件批改。我们应该采用多姿多彩的课件形式展现我们的内容,避免过多的文字堆积,因此,更多采用动画演示、操作手术视频和流程图等手段就非常有必要,这样能使多媒体课件更加丰富多彩,适时变换教学课件模板使线上教学效果更佳,课堂讲解中变换语调、语气和停顿从而调节课堂气氛,最终规避线上授课的缺点,取得线上线下同样的学习效果[8]。

四、课堂语言要求有特色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课时,教师可以运用眼神、面部神情、肢体及语言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教师线上教学的表达受到了网络的限制,教师主要靠语言来表达自己,教师需要挖掘更多的语言特色。因此,教师在线上授课过程中,尽量使用具有流利的和充满趣味的语言。教师能够采用有声有色的语言,风趣幽默的用词,结合网络流行段子语录和新词汇,或发挥教师个人特长,激励能够带动课堂氛围的讲授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取得线上线下同样的教学效果。

五、确保线上授课平台运行平稳

线上教学活动依靠教学平台和完备的各种设备和软件的支撑。我们教研室群策群力,开展众多网络教学平台的试课,如畅课、腾讯会议、钉钉等,教师在授课前都应该在教研室进行多平台提前试课,熟悉教学设备和软件的使用,年轻和年长教师一对一合作帮扶,保证年级较大的教师软件正确使用,教研室能够保证多台教学设备同时正常运行,提前进行教学平台故障演练。在实际教学时,保证充裕的时间,稳定的网络信号,安静的教学空间,如有干扰和网络故障需备有其他空间和网络,这为线上教学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空间。同时,教学秘书课前还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学生听课设备和网络通畅情况,在出现个别学生出现困难时,准备好弥补方案,如备有课堂录像等,确保学生们都能够加入线上教学中来[9]。

六、医学创新科研思维的导入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医学知识的灌输和技巧的传授,学生容易走神,参与度低。而我们在这次线上教学中,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发放教学大纲,提供讨论案例和学习文献,同时预留一个交流讨论区,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向教师提问或学生之间讨论,教授学生们开始查阅专业文献,学生查阅大量文献的过程就是学会思索的过程;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得知识,避免了在日复一日的“填鸭式”教学中失去学习兴趣。学生们阅读、归纳和总结文献后,对一些医学知识和问题,学生们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理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站在了课堂的中央,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激起他们自主探索的氛围,教师再加以指引,他们创新精神的科研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七、课前课中课后同步管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仅仅注重课堂的教授,特殊公共卫生事件时代,变更教授模式势在必行,线上线下混合制教学模式迎来了成长机遇,课前学习和课后复习的落实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非常重要。我们提前5~10天布置教学任务,将同学们相应分组,向同学们发放教学大纲、教学视频和讨论临床案例,鼓励同学们进行课前学习,针对不懂的问题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学习;课前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并向教师请教或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学习。课堂上我们将不再讲授提前布置学习的内容,只回答学生课前学习的难点、讨论中提出和存在的疑问,对教学大纲快速总结和概括,进一步强调重点,对课前学习中未涉及的问题进一步讲授。课堂学习讨论是重点,我们精心设计和实施课堂互动内容,采用多样化互动形式,如分组讨论、提问互答和课堂测验等。在课堂互动后,我们应该进行适当的总结和讨论内容指导。在课后阶段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开阔学生眼界,同时开展相关测试检测学习效果,并及时了解学生课后阅读情况,通过单独交流、成绩总结、课后线上讨论等形式对整体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八、反馈和改进并举

2020年春季学期的线上教学任务下达后,由于是首次线上教学,教师和学生们并无相关经验和设备,我们在线上立刻对学生的网络设备、学习工具和网络教学要求进行了统计调查,做到了有的放矢,部分学生家庭网络信号不佳、流量不足或者线上设备显示效果不佳,经协调后解决问题[9]。教学开始后进行了线上教学的单独交流访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感受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根据同学们反馈的视频缺乏的缺点,购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相关视频,并拍摄了部分简短教学小视频;教学完成后再次进行调查反馈,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线上教学可以满足临床理论课的要求,部分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无法满足讨论型教学的要求,大部分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无法替代操作等实践教学,线上教学要求学生有更好的自主性和可拓展空间,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因此,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后期线下教学进一步补充,医学线上虚拟操作平台的建设也是今后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方向,包括拔牙、麻醉、切开缝合和小手术等[10]。

九、线上考试和考核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仅仅注重课堂后的书面考试,特殊公共卫生事件时代,变更考核模式势在必行,线上教学考核模式迎来了机遇,在本次线上教学中我们改进了我们的考核模式,本课程总成绩由理论考试+实验考核+综合评价三部分组成,具体测评指标如下:一是理论考试:严格按照口腔科学的教学大纲的核心,通过挑选各章节核心来配比题目数,以确保试题覆盖口腔科学学科的重点和难点,以期全面而透彻地考核学生们的掌握情况;二是实验考核:以操作视频截图和结构图片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确保同学们能够知晓口腔科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其他医学桥梁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三是综合评价:评价包括课前学习知识掌握情况、线上课程基本情况、线上讨论参与率、线下讨论参与率和课后作业完成质量[11]。根据学期考试成绩和综合评价对比表明,在现代信息化发展的支持下,线上教学改革能够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我们在线上教学变革初步摸索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反馈,将根据反馈进一步挖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篇4

关键词:O2O方法;创新实践课;数学建模;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1-0001-02

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通过建设创新课程体系,运用创新理念和方法,才能实现创新教育目标。近年来,各高校教育非常重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了不同类型的创新实践课程,有关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不少成绩,但是还存在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课堂上讲授内容多、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意识差,只能完成事先设计好的实践方案,无法实现课程创新教学的目标[1-3]。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最早起源于美国的电子商务在线与离线的协同交易中,这种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拓展教学时空、整合教学资源等。由于它的教学形式多样性,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从而可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4]。O2O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正处在起步阶段,这就要探索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规律,重新认识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定位和职能,将传统教学(线下)与现代网络教学(线上)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课程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本文借助“数学建模”课程,基于O2O方法,整合线上线下课程教学内容,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机制,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探索研究O2O方法下的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新教学模式下创新课程教学体系和实施方案。

一、基于O2O方法的创新实践课程教学

模式的构建

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综合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以数学建模课程为平台,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数学建模课程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组织线上课程教学

1.线上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在线上学习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云教育平台,学生面对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及提供的相关资料来学习。理论内容难易适中,不宜太专业化,便于自学,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内容还要具有课堂教学承上启下功能,能服务和巩固课程;实践环节要选取模仿和自行设计相结合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中并体会学习的乐趣。数学建模线上课程选择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数学软件以及简单的建模案例等。

2.线上反馈互动教学法:通过测试及回答问题了解学习动态,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效果的反馈,调整在线学习内容和检验方式。建立数学建模辅导答疑平台,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建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数学软件以及简单的建模案例等,汇总共性问题可留在课堂统一解决。

3.线上学习的管理:在线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弱化了教师的角色,学习环境在网络空间中,不受时空局限,容易受到信息迷航,放养式教育,太过自由反而难以驾驭,建立自由学习下的约束机制,因此要通过测试、线下课堂回答问题等考查方式检验学习效果。

(二)组织线下课程教学

1.线下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活动是线下学习的主要任务。课堂教学要深化线上学习内容,通过案例介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的普及性;内容要具有实用性、方法性,能够指导创新实践。对于数学建模课程通过精讲经典案例、实际建模案例,介绍基本方法,侧重于问题的分析、方法的引入、建模的过程和模型结果的运用;介绍常用数学应用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和编程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可设计多种形式,如,综合大作业、数学建模竞赛。学生可以根据接受能力及兴趣选取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

2.线下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启发式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线上思考问题并动手实施,调动学生积极性;合理融入讨论式方法,抛出问题,组织学生深入研究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发挥学生主动性;适当引入案例式方法,通过讲解实际案例使学生接近现实问题,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中,适时推进翻转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师生互动使教师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消化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线下学习的管理: 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讨论问题,提交大作业、参加竞赛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不定期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建立多元化考核机制

课程成绩评定机制应注重学习成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程考试要充分体现网上自学与课堂教学效果。线上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其学习效果要通过线上个人测试检验。线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方式,每种类型考试的权重见表1。

(四)实践问题的解决

实践是创新实践课程培养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教学环节,建设具有不同功能的实践问题是满足不同阶段教学需要的必要保障。

1.基本数学模型的实现问题。利用相关模型求解方法,借助计算机及数学软件求解数学模型,包括解析求解、数值求解、图解求解等,为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2.数学建模实践问题。针对数学建模的实践性和数学模型求解的复杂性特点,设计数学建模问题,使学生结合问题完成问题的分析与假设、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模型的分析与改进以及模型的结果检验与应用全过程。

二、基于O2O方法的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成效

创新实践课程能够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学思结合,是融合理论与实践的一种系统有效的教学途径。我们通过对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以数学建模课程为检验手段,动态调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O2O方法下的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一)创新实践类课程现状分析

分析国内外创新实践类课程的发展现状,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规划和实际情况,借鉴当前各学校创新实践课和O2O在教学应用方面的经验与不足,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将传统课堂延伸到互联网中的线上课堂和实践课堂中,构建创新实践课程的O2O下的教学模式。

(二)创新实践课程O2O教学模式实施的准备

1.线上学习材料的选取。线上学习材料要便于学生自主学习,选取的学习材料要难易适中,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可以对创新实践课程的基本方法有初步了解,对课程的基本思想有基本把握,并对课程的应用有初步了解。

2.线下学习材料的选取。线下学习材料主要用于课堂的讲授,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开展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要利用线下学习材料巩固和提升线上内容。因此,线下学习材料需要系统、深入地体现课程内容的本质和内涵,需要教师甄选典型案例开展课堂教学,从而实现巩固和提升线上学习的目的,为学生课程内容应用于实际打下基础。

3.创新实践问题的选取。线上题目类型不易太难,选取线上学习的模型计算问题,基本方法的建模问题,让初学者通过模仿,或用所学过的知识独立完成实践练习。线下题目可选取基本方法、综合方法的建模问题,题目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建模案例,筛选历届竞赛中有代表性的题目。

(三)创新实践课程O2O教学模式的实施

创新实践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开放性的思维模式。基于O2O教学特征和教学目的,将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线上自学和实践,能够了解和掌握部分学习任务,但对难点的理解程度需要通过网上答疑和线下课堂讨论来检验。线下课堂教学,教师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既要巩固和衔接学生线上学习内容,又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整个过程更加依赖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实施。在线下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实践、研究探索、自我管理,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形成。教学中既为学生营造高层次的研究空间,也扩展了教师的研究领域。根据具体的创新实践课程的内容,合理安排学时,分别开展线上和线下学习。

(四)创新实践课程O2O教学模式的效果检验

教师对创新实践课程O2O教学模式的检验分为阶段式检验和期末检验。阶段式检验主要在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阶段实施。首先,教师针对学生线上学习效果设置自测题目,实施检验。其次,教师根据线下课堂教学设置线下作业,实施检验。阶段式检验实现了对学生线上和线下各个环节表现的评定和检验。期末检验,利用创新实践课程的期末考试或是参加竞赛活动实现学习效果的检验。最后,借助阶段检验结果和期末检验结果,总结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模式。

O2O教学模式下的丰富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教学模式从不同层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晓萍,余涛,廖青等.创新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2).

[2]林健,符寒光,吴中伟等.高校实践创新课程的教学与体 会[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生成性教学资源 运用策略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品质培树,以及观念树立的前进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手段、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理念的运用,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的教学经验。学生经过求知实践,问题解答、思维创新,获得了具有发展性、实用性的知识素养和学习策略。上述经验及策略,是课堂生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能够对有效教学的深入推进起到“助推”作用。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探究实践,创新思维,以及自主反思等学习能力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的展示策略,培养学生探究实践的能力。

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教学活动效能的高低。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和锻炼,逐步形成和掌握了进行问题解答的方法。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中,可以借助于学生已有的探究实践经验和技能,提供学生进行自主解答问题的时机,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双重作用下,开展行之有效的问题探究解答活动。

如在“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问题课教学中,在解答问题“已知m∈R,直线l:mx-(m■+1)y=4m和圆C:x■+y■-8x+4y+16=0.(1)求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2)直线l能否将圆C分割成弧长的比值为1/2的两段圆弧?为什么?”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圆与直线位置关系”知识内容及形成的解题经验,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解答问题活动。学生在分析问题条件及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性质内容,对第一小题进行顺利解答,在解答第二小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求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通过假设方法,证明直线l与圆C相交,从而证得圆C截直线l所得的弦所对的圆心角小于2π/3,从而得出l不能将圆C分割成弧长的比值为1/2的两端弧结论。第二小题解题过程如下:

解:不能。

由(1)知l的方程为y=k(x-4),其中|k|≤1/2;

圆C的圆心为C(4,-2),半径r=2;

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d=■.

由|k|≤1/2,得d≥■>1,即d>r/2,若l与圆C相交,则圆C截直线l所得的弦所对的圆心角小于■,所以l不能将圆C分割成弧长的比值为■的两端弧。

上述解题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的时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学生在利用已有解题经验经验解答问题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进一步“优化”了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有效促进了探究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理清学生独特想法的解释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释疑才能解惑”。学生在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过程中,在教师及其他学生的帮助下,知识素养逐步积累和丰富。虽然思考分析问题的途径和想法不够成熟,但表现得“标新立异”。初中数学教师在学生思考分析活动中,要提供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过程展示的时机,倾听学生分析问题的独特见解,帮助学生运用更加显而易见、简单易懂的数学语言进行呈现,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交流想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如图所示,抛物线y=a(x+3)(x-1)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右侧),过点A的直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C,点C的坐标为(-2,6)。(1)求a的值及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2)P是线段AC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M,交x轴于点N,①求线段PM长度的最大值;②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CMP与APN相似?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M的坐标(不必写解答过程);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在上述问题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对问题条件进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意识到该问题是关于“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题,但学生对两者之间关系不能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向学生阐明两者之间的深刻关系。这样,学生在解答该问题案例时,通过思考分析,得出解答问题的步骤:“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2.利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设出P点的横坐标m,P在直线上,然后用横坐标m表示出P点的坐标,M与P的横坐标相同,且M在抛物线上,同样可用m表示出M点坐标,然后求出线段PM,最后根据PM长度的关系式判断m为何值时,线段最长。”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对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有了准确把握,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

三、引导学生自主反思的聚焦策略,培养学生反思辨析的能力。

自主反思能力是学生在阶段性的学习实践中所形成的学习能力。它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表现,以及问题解答过程进行思考、辨析和改进的过程。反思能力的有效培养,能够对学生思维全面性和实效性的形成起到推进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已经形成的“自主反思”教学资源,设置学生易出现错误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解题经验,开展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活动,使学生在反思解题活动中思维更加全面、高效和科学。

篇6

[关键词]高职医学;生物化学;云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智慧职教云平台为广大职业教育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数字资源和在线应用服务[1]。笔者所在的学校,已将智慧职教云平台覆盖在全学院的教学实践中。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信息技术充分融入教学全过程,在教与学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生物化学是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护理学、医药学以及临床医学的关联十分密切,是医学生的必修课,主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理论基础

(一)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二)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课前或课外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学业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3]。

二、课前准备

本文以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为例,运用信息化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探索基于智慧职教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材:《生物化学》(全国高等院校数字化课程规划教材,第二版,杨胜萍主编,书号:ISSN978-7-03-055304-1,科学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授课章节:第7章糖代谢第5节血糖。信息化学教学平台:智慧职教云、腾讯课堂。(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前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学才有针对性,才能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另外,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抓不住重点,因此,课前教师必须要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二)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材、教案、电子课件、视频教程、学习网络平台相关教辅参考书等,并指导学生在手机上安装好智慧职教云,教室网络保持畅通等。(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课前教师制订与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指导。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程序、课前练习及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可以参考导学案的要求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第5节血糖》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程序:第1步:自主学习课本血糖的内容。第2步:观看教师的教学视频和课件。第3步:完成的课堂练习,在学习过程中记录不会做的题目和问题。第4步:拓展学习:观看的“高血糖、低血糖”病人的案例分析。思考:整理出答案和问题。第5步:思考《自测题》。第6步:病例讨论,请各位同学准备好发言稿。

三、高职高专医学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一)教学设计上课前一天教师《第5节血糖》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完成自主学习。教学过程记录见图1、图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见图3、表1。(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融合于教学全过程,紧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点。混合式教学不是由教师控制、单向影响的活动。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渗透在教学全过程。这种互动教学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师师互动。在教学全过程中,师生通过教学平台,互动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多元化的(见图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方式:(1)双向型;(2)多向型;(3)网状型。

四、教学分析

对学生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进行分析。1.在运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进行《血糖》的教学目标测评活动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态度,对学生掌握目标知识及培养能力有着比较直接和明显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注意力、思维能力等明显提高。(结果见文末表2)2.在《血糖》一节教学中,从学生角度了解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情况,开展了有关情况的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及调查情况见文末表3。从表3看出绝大多数学生是愿意互动的,80.4%的学生认为课堂上互动效果很好。最喜欢的互动形式是小组或全班讨论。为什么呢?与学生交谈后,才知道我们多年来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师讲生听”和“师问生答”,在学生看来并不是最喜欢的方式,学生喜欢的是开放式、探究性、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样可以多方位开发他们的多元智能。

五、反思

学校虽然已将智慧职教云平台覆盖在全学院的教学实践中,在《血糖》这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在教师课前的导学案,在《血糖》信息化教学中教学过程四要素的关系都发生了转变,但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由于时间紧、课程任务重等各种原因,不能全程使用,使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率、重用率、有效率、更新率、互操作程度都很不理想,想要提高质量,达到理想效果,困难重重。其主要原因在于:(1)生物化学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医学基础学科,而高职学生的基础较低,自主学习时,很多内容看不懂,会比较抵触枯燥而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容易出现“听不懂、学不进、记不牢”的情况。(2)网络教学缺少了师生“面对面交流”的眼神和情感的互动,缺少了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督,一些不自觉学习的学生的学习纪律,教师无法掌握。(3)网络教学缺乏面对面的课外辅导。生物化学讲解的三大物质代谢的过程难理解,缺乏面对面的课外辅导,学生觉得有一定难度,时间长了,会产生厌学情绪。

六、结语

本次课中腾讯课堂教学平台的使用,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通过云课堂教学平台创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达到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资源更易获取,教学设计更易推广。

参考文献:

[1]解德渤.“重塑教学”:信息化时代对大学教学的颠覆与重构[J].江苏高教,2018(3):37-41.

[2]廖忠华.混合式教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0):65-67.

篇7

[关键词]环境工程原理;线上线下;教学实践;改革创新

近年来,环境污染越来越趋于复合化和时空化特征,当前的环境治理技术可划分为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污染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等,对环境污染治理的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具有较强的解决复杂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这就对环境类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提炼了上述技术中所涉及的共性原理、现象和过程进行阐述,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特点。《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理论”思维向“工程”思维转变,要求学生拥有较高的高等数学和物理化学教育背景,是一门入门门槛较高的课程。如何实现教与学之间的高质量知识传输,如何实现理论到实践的思维转变,如何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习,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环境保护人才,都是当前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教学团队通过十余年的《环境工程原理》教学经历,通过长期摸索,实践了一种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目标是最大限度的保证教学质量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难点分析

以河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为教育对象,教材选择胡洪营教授主编的《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该教材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通过十余年的《环境工程原理》教学经历分析,该课程在教学过程存在的教学难点是:

1.1教学内容多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主要分为三部分:原理基础、分离过程原理、化学与生物反应工程原理,教学内容涉及到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流体流动、热量传递、质量传递、沉降、过滤、吸收、吸附、萃取、离子交换、膜分离、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器、生物反应动力学、生物反应器等内容,共计十六章五十四小节。教学内容涉及到了一个反应、两个守恒、三个传递、多个应用,是多门学科的综合,教学知识点多且都非常重要。该课程知识量大是目前教学过程难点之一。

1.2教学内容难度大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主要涉及到污染控制技术的共性原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上规律性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上存在较大的偏差。课程中出现大量的数学符号及公式,表1统计了书中具体的数量,从表1可以看出,全书符号数达581个,公式数达1121个。如此大量的公式和符号为课程教学过程提出了巨大挑战,教学内容的难度大是目前教学过程难点之一。

1.3教学学时少

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理论课学为五十六学时,每周四学时,共计十四周完成该门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任务。本书共有五十四小节,因此需要每学时完成一小节的内容。可是每小节的内容多少不一,多数情况下一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课程很难完成一节内容的教学工作,少学时难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教学学时少也是教学过程的难点之一。

1.4课后习题难度高

学生课后习题的完成效果是有效检验教学质量高低的最重要指标。由于上课过程中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对课本例题处于基本不讲的情况,学生没有时间吸纳相应的知识,又由于课后的习题难度明显高于课堂例题,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质量不高,甚至出现大范围无法完成的情况。课堂习题与课后习题难度不匹配,少学时无法设置习题课导致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不高是目前教学过程的难点之一。

2《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具体实践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具体实践对象为河南科技大学17级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两个平行班,共计64人。课程共计56学时,每周两次课4学时,共计14周,具体教学实践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之间。具体的实践过程如下:

2.1线上平台与线上课程建设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线上平台是基于河南科技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完成的。线上课程建设具体包括:线上视频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课件建设、课后习题库的建设、试题库的建设、试卷库的建设、分组讨论题库的建设、学生考核形式评价体系的建设、课程目标问题建设等方面的课前准备工作。

2.2课前准备与预习实践

首先,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布置研讨问题。监控学生学习情况,特别是视频课程学习的完成度和研讨问题发言的活跃度,通过线上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确定本节教课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解决学生共性难点。以《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章第三节边界层理论为实践例:一、问题的,具体问题包括:边界层理论的基本概念;边界层的形成过程;边界层分离。二、线上学习,在线平台上提供四个知识点视频,具体是Prandtl边界层理论、绕平板流动边界层、圆直管内流动的边界层、边界层分离及卡门涡街现象,视频观看率达98%。三、线上讨论,95%的学生参与了线上讨论,83%学生表达了线上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四、根据学生反馈信息整理确定线下教学重点内容。

2.3课中线下教学实践

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仅作为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思路,线下教学采用以问题导向出发的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教学的“翻转”课堂[2]或者分组讨论的方式改革线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接上例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一、将64名学生分为4组,每组16人,选出要发言的4名代表。二、利用20分钟时间进行面对面讨论本节课的四个知识点,形成头脑风暴。三、作为教师下沉各组聆听同学们讨论情况,并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者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锻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已经基本上解决了80%以上的难点问题。四、利用20分钟每组利用5分钟的时间展示1个教学知识点,重点是交流在学习过程中该知识点存在的难点及本组解决方法。五、利用剩余5分钟时间,教师总结及表扬大家的精彩表现。

2.4课后教学质量评价实践

课后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检验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评价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学生层面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水平的提高、课程的满意度、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教师层面包括:教学改革过程的控制效果、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课程学生参与度的评估、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等方面。接上例具体从学生层面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利用课后作业完成度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利用如何实现知识点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与方法评估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翻转”课堂[2]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利用现场观察对小组互动过程中学生活跃程度评价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四方面的评价各占25分,满分100分。完成本次教学改革后,学生层面教学质量评价为94分。教师层面进行教学质量评价: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对本次课程进程的熟练把控程度进行自我评价,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评估教师在课程进展过程中的熟练操控程度;利用本节对应试题的发放与反馈从教师层面是评估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点的水平;深入各小组讨论中检测学生参与度的评价体系建立;通过教学改革后教师在教学水平和教师自身修养上的评价。完成本次教学改革后,教师层面教学质量评价为90分。

篇8

关键词:金课;混合;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2-0055-04

一、概述

“打造金课,杜绝水课”正成为近年来中国大学教育的新的教学理念,金课要求课程内容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而把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和当前大学教学改革相结合,其主要实践方式就是将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由此引发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国内教育界一些文献基于金课理念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陆恩(2019)在金课视角下对高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考察;张熙悦和王怀祖(2020)以《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为例,在“金课”建设背景下,对“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汪芳等(2018)基于在線开放课程建设,对高校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进行效果评价研究,指出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从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在线课程平台等四个层面实施联动,每个层面都要依据自身的核心目标加以改进;杨学坤(2019)基于线下“金课”建设联动机制,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体验式教学改革的模式、思路与实施方案;钱琼(2019)基于金课视角,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计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中国高校经济学和管理学本科生必修的三门经济学核心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成为各经济类院校必开设的重要的应用经济类专业课和学科基础课。马越越(2019)、赵海涛(2019)和张敏(2019)对高等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一所以教学型的“二本”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于2012年6月重点课程建设结项,2012年11月计量经济学试题库建设完成,2013年精品课程建设结项,2018年6月教材《计量经济学》编写完成,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2019年又获得校一流本科在线金课建设立项。计量经济学课程正一步一个脚印建设完善,我们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于2019年12月启动了计量经济学混合式金课改革的大学生评价调查项目,通过问卷星电子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混合式金课改革的评价,从而作为先行者在提高和改善“二本”院校的金课改革教学工作方面提供建议和参考。

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开展研究:

1.本课程采用网络教学方法,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线上全面使用学习通APP进行网络教学,网络签到,网络课堂测验等内容,并将教材、实验指导书等相关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络,供师生使用,线下采用启发式教学理念,将课程计量模型设计和实验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为每堂课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幻灯片,并配合案例及计量教学支持软件操作演示。我们将对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从大学生角度进行考察。

2.对教学资源、课程考核方法和实践创新等内容从大学生角度进行综合考察。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问卷设计,第三部分样本大学生基本情况,第四部分教学方法评价统计结果与分析,第五部分教学资源、课程考核方法和实践创新等内容的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第六部分是结论。

二、问卷设计

计量经济学课程调查问卷,基于个人基本信息,对目前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调查。问卷设计的具体内容如下:个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户籍、年级、所在学院、目前担任职务、目前的学分绩点在班级排名、每月生活费);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评价(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组织、课程难度、教学案例、实验项目);对课程教学资源评价(教程、课件ppt、实验指导书、课后作业、模拟试卷);对课程教学方法评价(已有项目、未开发项目、课后作业、实验课程);对课程考核方法评价(平时成绩、总评成绩、期中考试难度、线上期中考试);对课程实践创新评价(课程案例、实验项目、学生科创项目积极性、计量建模型知识作为一项工具对分析事物帮)。

数据来源于我们对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使用问卷星对266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为266份。

三、样本大学生基本情况

此问卷填写成员半数以上为在校大三本科学生,这是由于计量经济学课程一般在第三学年开设,需要学生先修相关的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相关课程。样本大学生中,34%担任班长、班委和学生会部长等职务,绩点在前20%的学生比例为47.37%,约半数来自于一线城市(具体参考19年城市类型划分),90%月生活费在3000元以内。

四、教学方法评价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设计(见表2)

从教学设计的五个方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组织、课程难度、教学案例和实验项目)来看,大学生的认可度均在94%以上,说明计量经济学现在的教学设计对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是基本合适的,能够满足线上教学的需要和大学生的要求。其中,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案例和实验项目认可度更高。

(二)教学方法(见表3、表4)

现在计量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教学方式是采用超星公司的学习通APP,进行学习通签到、学习通ppt演示、学习通测验、学习通云教学资料和线上视频课前预习,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大学生中近乎高达97%认可目前的线上教学方法,并对学业起到积极帮助效果。计量经济学的课后作业和实验课程我们还没有转变为线上教学模式,仍为线下传统的教学方法,认可度也较高,但大学生对其评价认为帮助不大的比例是要高于线上教学方法,说明对于线上教学方法大部分大学生是持欢迎和认可态度的,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国内教育界打造金课,进行线上教学方式改革是受大学生欢迎和支持的,也是课程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优化线上教学方式的动力。

五、教学资源、课程考核和实践创新等内容的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资源(见表5)

当前的教学资源已经全电子化,并已上传至学习通云教学资料,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目前教学资源(教材、课件ppt、实验指导书、课后作业、模拟试卷)能达到较好效果,但在参与调研的大学生中仍有近4%对教材、实验指导书认可度不高,课程教学团队需重点对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仔细进行改进,计量经济学教材是我校自己主编的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已在国内大学使用一年多,我们准备依据教材在校内外使用中教师和大学生反馈的意见,对教材进行修订,计划在2020年9月出版教材第二版,并计划出版相应的实验指导教材,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的认可度。

(二)课程考核(见表6)

對于课程考核,平时成绩考核方法为考勤、作业、实验报告与期中成绩各占25%,总评成绩考核方法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大学生对目前课程考核方式认可度高达近99%,我们将进一步试行线上期中考试,逐步完善线上教学。

(三)实践创新(见表7)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均较强的一门课,近85%的参与调研大学生认为课程案例及实验项目与实践可以有效结合,而认可度约为99%,说明课程案例和实验项目对大学生使用计量建模型知识分析事物有较大帮助,也激发了大学生参与科创项目的兴趣。

六、结束语

篇9

Abstract: Taking the financi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search status, the purpose, the content and the rout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blended teaching supported by the mobile learning software.

关键词:移动软件;混合教学;高职教育;金融课程

Key words: mobile software;mixed teaching;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finance course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05-04

0 引言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课程教学面临许多的问题与挑战,例如学生容易缺乏学习兴趣,以理论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加之移动互联网的浪潮袭来,金融课程教学必须从传统的面对面传授,转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的模式。

本文基于这一现状,结合高职金融课程教学的特点及要求,提出一套高职金融课程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移动环境下通过移动学习软件平台的运用,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金融课程学生的学习模式,以适应当前金融人才的培养需求。

1 高职金融课程教学的现状

从职业教育的视角来看,高职金融课程教学应当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对接职业岗位需求,突出实践性。在培养学生掌握金融基础知识的同时,高职院校金融类课程教学面临许多的问题与挑战,金融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要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课堂教学组织及课后实训指导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移动环境中数字化形式的运用,设计和开发基于网络的金融课程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线上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

2 高职金融课程混合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高职金融类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指出,要“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在推动高等职业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背景下,探索基于移动软件的高职金融课程混合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多样化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丰富金融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为高职教育领域的混合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案例。

3 高职金融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3.1 明确混合式教学改革目标

基于移动学习软件构建混合教学平台,以高职金融课程《银行从业基础与个人理财》为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混合教学的设计方案,提出适合高职学生的金融类课程的混合教学一般过程与教学模式,进行混合教学的教学评价和实施的效果分析,提出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模式,探索高职金融课程的教学新模式改革,试图改善教学效果,为高职金融类课程有效开展移动环境下的混合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混合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诸多因素会影响混合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在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必要关注混合教学的活动设计、混合教学资源设计及平台构建、混合教学的学习支持与管理、混合教学的评价方法等。研究内容包括:

①移动学习软件支持下混合教学平台的构建。利用现有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和开源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混合教学平台,并实现活动任务、在线课堂、扩展资源、在线测试、提交作业、在线笔记、互动答疑等功能。

②移动环境下高职金融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以《银行从业基础与个人理财》为例,该课程是金融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技能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是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职业资格考试的科目,近年来职业资格考试改革,内容更新较快,且全国统考都为机试,单纯的课堂讲解并不能与时俱进。为此,以该课程的若干单元为案例进行混合教学设计,以高职金融专业学生为实践对象,针对高职金融类学生的教育特点,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实施两轮次的混合教学实践,在总结首轮教学实践的情况下,迭代修改混合教学设计方案,总结提出适合高职金融课程混合教学的一般模式。

③混合教学的评价及效果分析。综合线上线下的教学实践,提出具有价值的教学评价方案。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参加混合式学习的准备情况,掌握学生学情。实施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测验,综合分析混合教学效果,进一步分析有哪些因素影响混合教学的实施效果,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方法,不断促进混合教学效果的提升。

3.2 明确混合式教学思路

混合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或学习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有机地结合,灵活整合多种学习方式的一种学习模式。何克抗(2004)认为,混合式学习既发挥了在传统面授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在线自主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二者的结合,使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优势互补,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随着新兴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结合,尤其是移动技术、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不断出现和发展,混合教学模式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王国华等(2015)通过对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量化分析发现,近十年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应用实践方面的研究增加明显,出现了一大批有关混合教学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集中于混合学习的课程设计、开发、实施以及效果评价等(俞显等,2013)。从混合教学的课程对象来看,现有文献混合教学的课程对象常见的是计算机网络(刘繁华,2009;李红等,2014)、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沈云云,2012)、小学教育学(黄甫全,2013)、网络教育应用(罗冬梅,2010)等计算机类或教育类课程,而高职课程的混合教学研究与应用并不多见,有必要开展加强高职课程的混合教学研究。

从混合教学依托的支持平台来看,有关利用移动学习软件进行混合教学的文献偏少。由美国新媒体联盟公布的《2012年地平线报告》指出,平板电脑和移动应用程序等先进的信息工具和软件技术在未来教育或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将越来越普及(王佑镁,2013)。国内文献开展混合教学所用的教学支持平台主要有Coursera(刘静静,2014)、Blackboard(周红春,2011)、Moodle、Claroline(郑晓蕙等,2014)、微信公众号(徐梅丹,2015)以及校园网络教学平台(黄德群,2013)等。上述平台中,Coursera、Blackboard、Moodle和Claroline等都是传统成熟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应用比较广泛。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日益普及,移动网络环境极大改善,移动学习正在深入地逐渐走进大学课堂。相对于传统的互联网环境,如何在移动环境下有效地将平台工具应用到混合教学中,仍然有待研究。目前移动终端软件非常丰富,可以从不同层面对混合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在教学中常用的移动软件包括云存储(腾讯微云、360云盘、百度云盘等)、云笔记(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为知笔记等)、云协作(有道云协作、石墨文档等)和云思维导图(Mindjet、Mindmeister、Mindpin)等。

金融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工作分为前期准备、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学情调查、教学设计、资源平台构建、教学实践及教学反思等7个环节,具体路线图如图1所示。

3.3 构建高职金融课程混合式教学平台

混合教学实践离不开有效的混合教学平台的支撑。混合教学平台可供教师和学生基于电脑终端和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进行访问,该平台的主要组成包括移动学习软件和混合教学平台两个部分(如图2所示)。其中,在混合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到的移动学习软件包括有道云笔记、有道云协作、云标签、360云存储和微信公众平台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移动软件工具,整合到相应的课程教学环节。对于一些专门功能,例如在线测试、课程通知等,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开发实现。为提高效率,降低技术门槛,混合教学平台可基于Moodle开源教学平台进行构建。Moodle平台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浏览器访问,它还提供了移动版Moodle APP(Mobile Moodle),教师和学生安装其APP后即可通过手机访问和使用课程平台。

3.4 高职金融课程混合式教学策略

除了课堂授课以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有道云笔记、有道云协作、微信公众号、混合教学平台等用于学习小组构建、课外阅读、课程考核等。

3.4.1 基于微信建立动态学习组

基于微信平台建立金融动态学习组,由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学习任务,由各组组长对小组活动及活动执行情况进行辅助管理,通过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微信群组实时关注各小组对学习任务的执行情况,并就各小组遇到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在不同金融岗位工作的毕业生加入微信群组,让毕业生与在校生建立起联系。建立“每天一话题”群组讨论制度,每天指派两个人(比如1个在岗毕业生+1个在校生)联合主持“每天一话题”。主持人选择自己有思考和积累的领域,与群组成员在微信群中交流讨论,并要求主持人翌日要整理公布话题纪要。为了督促主讲人提高质量,还可设立活动讲座以及纪要的质量评审小组,促使主讲人提高话题讨论的质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促进学生熟悉金融知识,促进金融教学生成性资料资源的积累。微信群组的建立打破了课堂线上线下的界限,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和沟通,对提升学习效果大有裨益。

3.4.2 基于微信平台建立金融读书公众号

通过金融读书公众号,市场最新动态和前沿文献,促进学生阅读有价值的文献,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增加专业积累。同时,还可以发挥微信公众微信号所拥有的大量订阅用户,与一些知名的财经类出版社合作,在公众微信号上推荐经过双方优选的金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优秀著作,增加专业积累。此外,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有道云笔记记录读书摘要和心得,汇聚形成班级读书笔记集。

3.4.3 基于混合教学平台建立线上+线下考核机制

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自主安排线上学习,对学生自控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改善线上学习的效果,除了安排课堂的线下考核外,有必要利用混合教学平台的在线测试、作业提交等功能,实施线上考核。将线上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对待线上学习。

4 结语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指出,要“普及师生个人学习终端,创新数字化的专业学习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知识建构工具,引导广大师生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在高职教育金融类课程中如何实施混合教学,有利于适应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促进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1-6.

[2]王国华,俞树煜,黄慧芳,胡艳.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5(02):25-31.

[3]俞显,张文兰.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7):14-18.

[4]刘繁华.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运用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04):78-81,85.

[5]李红,王春枝,贺章擎.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20):15-17.

[6]黄甫全,曾文婕,孙福海,尹睿.高校混合式学习网络课程的创新与开发――以《小学教育学》网络课程建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3(02):66-71.

[7]沈云云.以混合学习活动为中心的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2(08):80-83.

[8]罗冬梅.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以《网络教育应用》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36-40.

[9]刘静静,张立国.混合学习环境下xMOOC应用模式探究――以Coursera平台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5):9-16.

[10]周红春.基于Blackboard学习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1(02):87-91,98.

[11]郑晓蕙,杨宇杰,张诗田,刘佳璐,程亮.基于Claroline的师范生网络学习平台构建与课程整合――以“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11):107-113.

[12]徐梅丹,兰国帅,张一春,孟召坤,张杭.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5(04):36-42,62,80.

[13]黄德群.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03):64-70.

篇10

摘要:面向社会需求,以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本文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的引入,建立师生互动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混合教学;线上线下;交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80-02

新形势下,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日趋成熟,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在我国迅速发展。网络教学形式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备受推荐,成为广大师生最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结合网络授课,基于《交通工程导论》课程,搭建混合教学平台,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创新地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一、混合教学模式的界定

混合教学模式是基于多种理论指导,运用多种教学设备和工具、教材和媒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它将课堂教学方式与互联网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最终达到最优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1]。

混合教学模式可结合课堂面授和网上教学的优点。课堂教学以“教为主”,网络教学强调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显示老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种方式引导、帮助学生积极地与老师进行沟通,课后巩固课堂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混合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主,注重课堂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互补,以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当前网络教学可视化、面对面沟通的优势,将集中的课堂教学部分转移到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学生可利用业余的零散时间进行知识巩固;同时,混合教学模式改善了传统的枯燥、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混合教学环境搭建

混合教学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2]。硬件环境包括教学环境的准备,涉及教室和教室内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校园网建设、教学资源库、教学平台安装,以及平台的管理和维护。软件环境包括课程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资源搜集、开放教学空间搭建、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制作、课程习题库建设等。软件环境主要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平台,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

硬件教学环境提供基本的教学设施,软件教学环境保证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混合教学模式中软件教学环境的搭建是其与普通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

三、混合教学课程规划

对《交通工程导论》课程而言,应站在国际化交通大舞台的前沿,进行课程改革方案设计,充分融合当今各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课程应紧密结合交通背景和课程拟解决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案、交通需求措施的实施、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道路网规划等问题[3]。

目前教学大纲中,《交通工程导论》课程为60学时,每周4学时。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后,增加线上教学的课时量。参考其他专业和学校的教学模式设计,拟安排线下教学30学时,线下教学模式20学时,增加课程设计环节10学时。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包括交通参与者行为特性、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交通规划、公共交通系统分析、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停车设施规划、交通安全、交通环境和道路景观设计、交通仿真等主干课堂。

四、课程教学方式设计

线上教学方式采用目前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的开放课程[4,5],包括微课、视频公开课(Open talks)、TED、课件(Courseware)、MIT OCW、在线课程、网络课程(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学术交流资料(Conference,Lecture)等。授课老师针对某些课程或知识点,制作视频课程,上传到指定的网络教学平台。此外,开发网络互动平台,为老师和学生提供面对面的沟通机会,增加了交流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诸如“实时通讯”的沟通方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线下教学方式:针对某些特定的知识点,以文字、幻灯片、音视频、动画等方式进行具体、详细地展现和讲解;然后以案例的形式巩固和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如《交通工程导论》中的交通流知识点,可以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交通波的传播过程;交通规划内容可以用案例的方式,详细讲解四阶段交通规划法的应用。

课程教学活动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在线活动包括在线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教学笔记、个人资源、研究型教学、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等。线下教学包括课堂活动,如课堂讲解、讨论、答疑、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以及室外的实验室、现场教学,如实验室操作、训练、观摩、调研等。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线上和线下教学的结合可依据下述原则来进行:

1.线上线下混合讲授,在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下进行。线下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式教学,以知识的系统讲授为主。线上学习以学生自主看视频为主,学生自主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强调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在此种方式下,课前预习、课程测试和作业以在线形式完成,包括在线、在线讨论、在线作业和在线博客的方式。而课堂讲授仍以传统的教室授课的形式展开。线上和线下教学遵循统一的教学大纲,因此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需考虑到线上教学的比例和内容;拟定教学大纲必须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2.在线讲授,定期辅导的方式。线下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授类似,学生在互动网络平台上进行系统知识学习,以课为主。线上辅导针对知识内容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与辅导。在线讲授的关键环节在于针对特定知识点,制作图文并茂、音视频合一的课件,如视频、PPT等,详细讲解可提升效率。在线讲授与课堂授课的不同点在于:课堂授课是系统学习,针对全体学生,需注重知识的普适性;而在线讲授需针对具体知识点,注意特定学生的接受程度。此外,可借助于各种定性评价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实现有效“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辅导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自发性学习兴趣,主动提问,及时沟通,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五、混合教学课程的评价和考核

混合教学课程的评价分三方面。教学资源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资料的完备性、丰富性、前沿性、开放性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反馈。教学效果评估:考核课堂教学效果和在线学习效果,增加在线学习效果的权重,将线上问答、视频学习、线上交流纳入到考核指标中。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估:由第三方介入,聘请本专业的教授组成督导团,随时参与到课程教学环节中,通过随堂听课、参与线上互动、与学生交谈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

考核综合多种方式,除了传统的课堂笔试成绩外,线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作品的展现形式、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此外,课程设计环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将加入到考核中。三种成绩的权重需要通过调查,慎重确定。

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评估,分析混合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教学方案,反馈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通过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式互动教学平台,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可以实时通讯的公开开放的沟通方式,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为媒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教学效果,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迎.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5,4(144):63-65.

[3]李岩,陈宽民,王建军等.科研创新型与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实践[J].教育教学研究,2013,(39):271-272.

[4]吴长伟,陈静,邓红,等.基于慕课的应用型本科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3):57-59.

[5]潘文涛.基于网络资源的混合教学模式行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8(235):49-51.

收稿日期: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