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线上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体育线上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体育线上教学总结

篇1

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为做到延期开学期间的学习和正常开学后的教学有效衔接,确保课程教学质量,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小学特制定以下教学衔接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帮助学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后教育教学衔接,保障春季学期教学时间,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

二、工作任务

1.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自觉、主动地从疫情防控的角度看待和进行教学衔接,尊重学生认知水平,低起点、缓坡度,实现平稳过渡。

2.学习比较中学课程标准,对照教材,梳理归纳教学中缺漏或薄弱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找出内容的衔接点,形成衔接过渡并实施教学。

3.教师研究探讨各科教学中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行为特点和心理状态,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制定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让学生尽快适应正常的学校生活,消除心理障碍和畏

惧情绪,平稳顺利渡过衔接期,学习不掉队,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三、工作内容

1.做好开学准备。提前告知家长开学时间,家长和同学们要调整家庭生活节奏,向学校生活节奏靠拢。为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家长们可以在开学前一周参照学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表,模拟学校生活场景,安排孩子起床、运动、学习、就餐、休闲和睡眠的时间,营造收心环境。

2.摸清底细。教师要提前梳理线上学习期间每节课的学习笔记,找出教师线上讲课疏漏的地方,了解每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否掌握,查查学生是否有缺课情况。理科类课程可以组织一次综合性摸底检测,文科类课程可以通过现场抽查,通过听、说、读、写等分组互动办法,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

3.找出问题。摸清了底细后,要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的失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小学疫情后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2020

一、寒假延期网课已经取得的成果:

1、完成了部分教学内容:

寒假中已经安排学生复习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在已经过去的5周的寒假延期网课的时间内,学生已经一共上了25节网课,每天一节课的时间学习新课或者上复习课,已经完成了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六章《实数》,本周正在进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章节测试、第六章《实数》的章节测试和第五章第六章的综合测试。

2、形成了每天的线上教学的总体思路:

(1)上课前5分钟预习当天学习的内容

(2)观看学习视频、做笔记

(3)背诵课程中涉及的概念

(4)整理自己的听课笔记,教师解惑答疑,学生完成基础训练作业

(5)根据作业批改情况,对于练习题中出错较多的或者较为重要的教师进行讲解,学生或者家长对改作业。

3.学生所获

学生根据网上学习形成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间观念更强烈,也更加自律,同时也学习了一些信息技术。

二、开学后将要采取的教学措施和方法:

1、返校后先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掌握情况

如果开学再次重新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会造成已经掌握会的同学感觉是“吃剩饭”——没有学习兴趣,造成了他们学习时间浪费,从而可能出现两极同学的严重分化。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回到学校的第一步,先组织同学们进行测试,针对线上授课内容的测试,以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掌握情况。测试内容分为两大板块:章节测试和综合测试,这样既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也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

2、查漏补缺,因材施教

老师会针对摸底测试情况,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决定接下来的教学进度。也会对掌握不熟练的同学进行课后查漏补缺,以便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我们会将开学前学习的知识点进行串讲,网课习题不再重复处理,学习内容不像正常上课时重新上,否则既浪费时间,又是对已经掌握的同学的不尊重,因此不会一刀切。根据作业批改情况来看,部分学生通过网课和自学已经学会,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家学习偷懒耍滑,知识点掌握的迷迷糊糊,所以开学复习期间会根据开学测试分层布置作业,保证没学会的的学生有再学的机会,也给学会的学生提供进步的空间。

中小学疫情后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2020

为了做好开学后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衔接,进一步巩固线上教学成果,确保实现本学期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如下:

一、教研层面

1.通过课堂检测、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及时了解本校教师线上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线上教学进度,指导本学科教师做好线下线上教学的衔接工作,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衔接等。

2.整合线上学习资源,并对其进行精选(主要为省平台上的资源),提供给本学科教师使用,以便学生结合实际选择性回看,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温故知新。

二、学校管理层面

1.对本校的线上教学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以准确把握线上教学的目标达成情况,及时了解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师生解决问题,巩固和提升线上教学效果。

2.结合各学科线上教学的进度和各单元的教学效果,调整线下教学计划,做好线下教学计划与线上教学计划的有效衔接,线下教学内容、方法与线上教学的衔接。

3.做好九年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消除对中考复习的焦虑。加强对九年级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不过度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提升教学效果。

4.针对学情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计划。准确了解未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情况,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学方案。准确了解线上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情况,采取适当的补助措施。

5.指导各学科教研组开展线下线上教学衔接研讨活动,总结线上教研的经验并将其融入线下教研活动,建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学科教研活动。

三、教师教学层面

1.对本学科线上教学情况进行悉心小结,对线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时完善,为不适应线上学习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补助措施。

2.结合学情和时间分配,调整好线下教学计划,线下计划与线上计划进行有效对接的同时,要确保线下计划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九年级的教师,更要结合线上教学实际和中考实际,精心设计好复习计划。

3.在线下教学的起始几周,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并抽出时间对线上学xxx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4.关注本学科线上学习情况异常的学生,关注学习异常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能及时对其开展心理疏导,使其尽快适应线下学习。

5.做好各类资源的有效统整,使之成为资源库,并将其提供给班级学生,助力学生的线下学习。

四、家长层面

1.引导孩子合理调整作息时间,让孩子的作息时间尽快与线下学习对接。

2.引导孩子减少对电脑、手机以及电视等电子产品的依赖。

3.在线下学习的起始几周,要充分关注孩子在校的学习与交往情况,充分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充分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好与老师的沟通,以便各类问题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2019-2020年春季第二学期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落实学校确定的2017年德育工作目标,树立“育人为首,德育先行”的育人理念,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及“书香校园”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坚持整体优化班风、校风、教风、学风思想建设,强化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构建平安、和谐、文明校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工作目标:

一、更新一个理念:用魏书生的新理念管理班级,探索并改进班级管理。

二、树立两个意识:

1、牢固树立“生本意识”,形成德育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2、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深入开展校园综治安全工作和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师生健康与安全。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三、优化三个建设。

1、优化班级管理及德育管理科学化建设。

2、优化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走廊文化建设。

3、优化校园环保建设。

四、开展四个活动:

1、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及“书香校园”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2、开展纪念100周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3、开展春季体育运动会暨“第七届体育节活动”活动开展庆“三八妇女节”,庆“五一”,庆“六一”等其他活动。

五、实现五个提高。

1、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特别是学习行为习惯有较大的提高。

2、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有较大的提高。

3、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有较大的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良好风气有有较大的提高。

4、班级的科学化管理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工作要点:

(一)实施一个发展。落实一个基地。发挥德育处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各项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意识,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教育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发展。

*、少先队大队部在继续开展少先队常规活动的同时,要组织好各中队落实一个活动基地,每月一次主题会等少先队活动。

(二)搞好两个工作。安全卫生工作牢固树立“安全至上、健康第一”的意识,深入开展以学生“做操、升旗、就餐、放学、课间”为主阵地、以“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楼道安全、消防安全、汛期安全、活动安全”为重点的安全教育与演练活动。加强学生在校时间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午休或午餐、放学期间的安全管理,营造“德育处精心组织、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三)落实三个学习、开展三个建设、实施三个节约。

1、落实三个学习。全面学习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和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4、全面系统地学习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和德育管理水平。

(3)精心组织教师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教师政治素质。

2、开展三个建设。

(1)尽快落实走廊文化建设。

(2)对班级文化和办公室文化及校园橱窗进行不断更新和建设。

(3)鼓励创办班级博客并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博客人文交流,对办起了班级博客和积极开展班级博客交流活动的班级将给与奖励加分。

3、实施三个节约。加强学生勤俭节约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爱护校园,爱护公物,爱护花草,从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和节约一粒粮食做起,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水关,不泼洒和倒掉一粒粮食。上午730(夏)或上午8:00(冬)钟前、做课间操及其他班外活动时,教室里不开灯(特殊天气除外)。对班级浪费水电、不节约粮食行为及无故损坏公务现象将在全校通报,并纳入班级量化考核管理。

(四)开展四项活动。

(1)开展“两操”活动。开展学生体育卫生活动和健康教育,加强“两操”活动的督查。

(2)开展“四节”活动。开展“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师生“阳光体育运动”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参加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艺术节。继续开展“文明礼仪、书香童年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3)开展“十星学生”评价激励活动。

(4)开展四个纪念庆祝活动。开展纪念100周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及庆“三八妇女节”,庆“五一”,庆“六一”等庆祝活动。

(五)组织五项值日。

(1)精心组织学生“五值日”巡查教室楼道值日、校园清洁区域值日、小卖部值日、校门口值日、食堂值日;

(2)精心组织教师“五值日”楼道值日、行政值日、行政值周巡查、食堂值日、午餐送学生;加强门卫工作,努力做好校园封闭管理;成立学校护校队,确保师生校内安全;严格实行学生放学路队站队、护送制度,确保学生出校安全;加强中午离校学生的管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关注食堂、餐厅、超市的保洁工作,做好厕所的除臭工作;加强安全健康教育,搞好“四个第一”(上好一堂课、写好一封信、办好一期专刊、开好一次家长会)的活动。

活动安排:

2月开展“我安全、我健康”主题月活动

1、组织开学工作,上好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举行第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2、下发致家长一封信,签订中午离校学生家长协议书和教师安全工作责任状。

3、举办开学典礼

4、拟写、检查班主任、辅导员计划

3月开展“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月活动

1、召开中午离校学生家长会,再次签订中午离校学生家长协议书

2、开展庆“三·八”活动,召开“忠、孝、雅、诚”主题教育主题班会及主题教育活动。

3、继续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

4月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月活动

1、开展“第七届体育节活动”

2、开展纪念100周年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及主题读书教育活动

5月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教育月活动

1、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班会及主题训练活动。

2、庆“五·一”

3、筹备“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暨艺术展演活动

4、召开六年级毕业班家长会

5、评比十星学生

6月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展演月活动

1、庆“六·一”暨艺术展演活动

2、组织期末复习

3、组织小学毕业年级水平检测

7月

篇2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的问题。文章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分析总结出了开展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活动的几点策略,具体包括:着装习惯培养小策略、集中注意力培养策略、队形队列习惯培养策略、学生管理学生策略几个主要的方面。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小学 一年级 教学策略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跟一年级的小朋友非常有缘,小学有六个年级,但是从教五年来,我每年都是跟一年级的小朋友打交道,陪伴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接下来跟各位同行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小策略。

作为一年级的体育教师,首先要清醒地认识一年级体育课的特殊性。一年级的体育课并不是跟其它年级一样的常规体育课,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上来,在这个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年级的体育老师,经过这一年的教学过程,让一年级学生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在这个阶段里,我认为最首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在开学初段(1-2个月),一年级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各种策略各种手段去培养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

一、着装习惯培养小策略

从第一次课,我就强调上体育课为了安全,必须穿运动鞋,对于没穿运动鞋的同学,我会让他做观众,只能观看同学们玩游戏,而自己不能参与其中。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喜欢的就是游戏环节,假如自己不能参与其中,他们会觉得非常难受,非常懊恼自己忘记穿运动鞋,就算第二次忘记,只要老师坚持这个策略,他们第三次一般都会记得。

二、集中注意力培养策略

我第一节课就跟学生强调的是凡是哨音响了,必须眼睛看老师,同时停止手头的一些活动。第一次室外课,我就让学生先自由讨论,要求听到哨音响了,立刻安静下来,对于安静下来的同学,我会让他坐下休息作为奖励,或者我会准备一些小礼物给予奖励,如此循环训练,每节课都强调,那么学生自然而然会养成听到哨音立刻安静看老师,停止手头一切事情的好习惯,这样的练习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非常有帮助。

三、队形队列习惯培养策略

每次课前,我都会提前到教室门口,上课铃一响,我一般不急着让学生出来排队,而是先在教室里面让学生从躁动的情绪安静下来,一般我会请坐的最好最安静的同学出来做老师的小帮手,帮老师关好门窗跟电风扇、电灯。一年级的小朋友非常喜欢非常愿意也非常积极地想成为老师的帮手,所以他们会相互竞争,迅速安静下来让老师选择自己成为小帮手。在这个竞争过程中,学生情绪自然就安静下来了,那么老师可以顺势强调出去排队应该注意的问题,安静,迅速,整齐(眼睛看前面同学的后脑勺)。作为一年级的老师,必须有这个耐心,每天强调,学生的习惯自然而然就养成。倘若出去排队出现有同学说话,打闹,那么可以请全班同学回去教室,再重新出来排一次。老师一定不能怕麻烦,必须通过这种行为,让学生知道老师重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非常严肃,必须严格执行。一年级学生往往在排队到达上课目的地的行进过程中,喜欢讲话,喜欢走出队伍,那么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找些参照物来引导并规范学生,加入地板上有直线条,可以让学生踩着地上的直线行进,这样有利于学生队伍的整齐。同样,到达上课地点,我还是利用参照物的策略,由于我们上课地点是室内篮球馆,里面画了各种直线,学生横排列队,让学生直接踩到直线上,借助这些参照物的帮助,来规范学生的队形队列。

四、学生管理学生策略

在班级工作管理中,班主任经常利用学生来充当管理者,让学生去管理学生。这种策略对体育课堂同样适用。在我的课堂,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去充当管理者,养成管理的习惯。每一排都有一个小组长,这个小组长由本组成员按顺序轮流充当,负责管理学生课堂的事务,职责范围是带领队伍、管理纪律、组织学习、指定本组同学去领取和收发体育器材、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关心本组的学生,对本组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跟老师汇报,可以说这个小组长就是小组的核心,每个学生轮流充当核心,既可以培养其管理协调能力,又可以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对于整个班级来说,每一列队伍都有一个核心,这样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就轻松很多。

篇3

结合教学实际,运用理论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认识入手,在活动中不断历练学生的意志,重点分析了多种具体措施以提高体育课的质量效率。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思想教育学生意志小学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勇气,建立学生的自信,同时还能健全学生的性格,在学习之余帮助学生减轻压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课程体系中,体育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成为中小学教育的“必修课程”。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努力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当好人类形体美的“工程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体育运动知识、运动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顽强的意志,为祖国培育出健健康康的智能型人才。一、小学体育有效教学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我们知道,体育课要上好,学生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坚持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离不开教育,在体育课上,教师要利用一切条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收看关于国家体育健儿不怕困难、艰苦努力、为国争光的节目,使学生通过生动的讲述和观看精彩的节目受到思想的启迪,激发起爱国的热情和为国争光的强烈愿望,鼓励学生向运动健儿学习,不怕困难,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表现,做出成绩。另外,体育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荣誉感的教育。在体育课中,许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他们不敢跳山羊,不敢跳木马,不敢跳高、跳远,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单纯鼓励学生效果不是很突出,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比如,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为难情绪在集体荣誉面前,在教师学生的鼓励面前,消形遁迹,如果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上战胜自己一次,他们就会在不断地学习中增强自信,在困难面前挑战自己,进而战胜自己,取得学习生活中的巨大进步。最后,体育教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体育课中,一些学生会觉得进行体育活动有失风度,他们不愿意参与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体育教师要不断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体育项目在塑身、塑形、强身健体方面的特殊作用,体育课和语文、数学、英语一样是学生必须学好的课程。另外,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体育课是危险的,他们怕高怕险,教师要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克服为难情绪,告诉学生体育课只要按教师的要求,按步骤进行,就没有任何危险,体育课是对学生发展有利的,进而激发学生积极锻炼、积极配合、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的内在动力。二、教师要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体育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体育课在操场上进行,学生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自制力差,有一点“风吹草动”,注意力就会马上转移,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利用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喜欢节奏感强的练习,如在队列教学中可以用口哨、掌声等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喊口令,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练习起来注意力更易集中。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我发现有很多学生一高兴起来就得意忘形,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连蹦带跳,甚至还有的在地上打滚、你追我赶等现象。这时,教师就要用在游戏中,学生最想扮演重要的人物,如在“老鹰捉小鸡”中想做老鹰,分组练习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调配,适当安排好角色的替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遵守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1.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尽量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来进行教学。如采用分组轮换、小组合作、竞赛、展示互动、探究讨论等形式。教学耐久跑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跑时队形可以花样新颖。如采用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复接力跑、分组对抗等方法,这样学生会感到耐久跑其乐无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精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练习。2.教学主题要多角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和动画片,针对这一点进行情景教学,课前先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童话意境中,再渗透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使某些单调的学习内容变得有声有色。高年级学生可以通过电影、某些大家崇拜的体育明星或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来进行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心灵中萌发出了长大后要成为一位出色的体育明星的欲望。这时候只要我们抓住机会,给学生一些鼓励,如“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刻苦锻炼,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的”之类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会马上提高的,对我们的课堂有效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3.教师言行要有魅力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通过一节课,学生就能判断这位教师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而教师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挖掘其中的内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贴近学生,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魅力,这样我们离“高效课堂”就会越走越近了。4.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新的课程改革为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广大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把体育教学工作抓实,创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马玉芬.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1,(11).

[2]高春良.新形势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J].考试周刊,2011,(58).

篇4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自主学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8-0077-02[ZW(N]

[作者简介]李强(1978―),男,广西桂林人,本科,广西桂林市象山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小学高级。

一、开展自主学练的基本设想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学习评价,都要始终把学生的身心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但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体育学科具有鲜明特色,学生必须通过身体实践活动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抗学习、在运动中体验学习的环境,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独立观察、分析、思考、判断、检验的机会,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大多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强行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形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呆板局面,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把学生当成装载知识的“容器”。而自主学练的教学方法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养成创造性思维。

二、实施自主学练的基本途径

(一)布置新颖的场地、器械,调动学生自主学练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活动中有参与的兴趣,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新颖的体育教学场地、器械布置等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运动的欲望。如在教学单脚起跳、用头或手触悬挂物时,笔者在空中悬挂了一些水果模型,让学生有跳的冲动,这时只要进行简单的技术指导,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技术动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节省了讲解时间,增加了锻炼机会,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优化课堂练习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练的好习惯

1.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盲目地练习,应给学生讲清道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练习。如在教学前滚翻动作时,笔者让一个学生拿一个篮球,另一个学生拿一块砖头,然后让两个学生站在一条线上,向同一个方向同时滚动篮球和砖头,让学生观察。两个学生轮流滚动篮球和砖头,反复向前滚动三次,然后让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很容易回答出:“篮球滚动的距离远,砖头滚动的距离近。”笔者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圆的篮球与地面的摩擦力小,容易滚动;方的砖头与地面的摩擦力大,滚动的距离就短。”笔者又问:“既然圆的东西容易滚动,那么我们在做前滚翻时身体应成什么形状?”学生很快一致地回答:“应该和球一样团成球形。”这时学生在头脑中就形成了前滚翻的概念,然后再合理地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讲解要领,之后教师再做示范。这样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能够在动脑思考中练习体育项目。

2.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发现、探索。然而,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不少体育教师还不同程度地强调“权威型”的教学情境,强调严格管理、整齐划一与学生绝对服从,强调依靠制度、纪律来约束学生的教学机制,这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多用商讨、鼓励、建议的语言,少用命令、指派、批评的语言,以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兴奋的状态下进行练习。如在训练高抬腿原地跑时,教学要求学生一次连续高抬腿原地跑30次。笔者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与大家商量:“一次坚持跑30步,大家能坚持吗?”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要跑50步。”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跑20次可以吗?”我说:“可以,大家根据自己的体能,测一下最多能跑多少步,跑不动了就自己停下来。”商量的语气反而激发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3.自主创编动作,增强主体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认知特点,让学生对教材进行改造创编,这样既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又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小学生对游戏活动非常感兴趣,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创编游戏。如用废旧塑料瓶让学生创编游戏,学生经过思考,在塑料瓶中装满水,创编了保龄球投远比赛、运货接力等游戏。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而且帮助学生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为其自主学练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4.简化技术动作,体验成功喜悦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创设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自练,让学生示范表演,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总结对方的优点,使每一位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技术要领和多种练习方法,感受到群体的力量与相互合作的乐趣,使其自主练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布置课外实践,提高自主学练能力

课外实践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根据课堂需要,课外可以安排一些素质练习,让学生进行游戏的编排、体育器材的制作等,如让学生用泡沫制作简单的体育器材等。这些小制作既为体育课增添了色彩,又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身心健康发展

怎样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即得到体育教育又培养能力,并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锻炼来增进体质的不断健康发展,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体育教学实现最佳方案,这正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环节,其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体育教学中,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总之,体育教学的根本所在就是教师要教正确和讲明白。

怎样教正确、讲明白呢?就一节课而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技术动作要正确、规范,讲解的内容既要简明扼要,又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之听得懂、易理解。教育界有“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实现教正确、讲明白的教学目标,并非轻而易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技术素质。具体地说就是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技术动作的结构机理,能完成规范准确的示范动作,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技巧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

一、教师要准确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师不但要对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内容了如指掌,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相邻年级同类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个学段同类教材的演化和要求,也就是说要把握教材的纵横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教者安排教学进度,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准确地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实行宏观控制。在这个基础上安排一切课的教学内容,就容易做到重点突出难度度适当,讲授内容也容易贴切得体。例如,二年级一节跳远新授课的教学内容是这样安排的;(1)复习跳单、双圈练习;(2)教学跳远的落地方法;(3)教学全程技术(三至五步助跑);(4)在一区域内踏跳。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说明教师熟悉二年级跳远教材内容和要求,同时明确二年级的跳远教材是由一年级立定跳远(落地技术)和跳单、双圈(单跳双落技术)演而成的。教师的教学意图也很明确,通过二年级跳远教学,形成急行跳远技术的基本雏型,为顺利地过渡到七至九步助跑区内踏跳(三年级教学内容),铺平了道路,同时为小学阶段学习和提高跳远技术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素质不仅和运动能力有关,而且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变化,随着性别和发育水平的不同也各不相同,所以身体素质的发展也有早晚,快慢之分,有忆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稳定阶段、下降阶段。而快速增长阶段又叫做敏感期,敏感期只说明在一定年龄或年龄阶段,身体素质增长较快或者成绩提高较快,上升幅度较大。通过调查,在13岁以前可以多做一些动作频率快和反应速度较快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技巧、游戏等等,以发展儿童的平衡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与其相关的运动能力。了解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共同的特征,还要掌握这班学生的某些特殊情况,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对象的身心性和实际水平,采取最佳教学方案,有效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

三、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说明动作名称、方法、过程、要领、要求,以及总结、评价等诸多内容,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确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钻研教材教法便是上好课的关键一环。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教材,课型、教学对象等具体情况,科学地灵活安排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程度、生理反应、情绪变化,及时捕捉反馈信息,采取措施随时调节课堂教学,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

例如教学耐久跑这一内容,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每次课都应注重在练习场地、时间、方法上的改变,跑时的队形尽量做到花样多样并且新颖有趣。如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复接力跑,分组对抗比赛等等。这样使学生寓耐久跑与兴趣中,使学生感到耐久跑其乐无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时学生所学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立足于“教学之本”,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生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教师要技术规范、讲解正确

篇6

关键词:三人合作跳绳;大课间体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18-02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体质状况与健康水平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自从2007年4月29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共同决定在全国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以来,我国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体育师资得到了加强,体育课程进一步得到了保证,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在新课程改革步履蹒跚已遇阻碍的当前,面对在学校体育领域里日渐兴起的"体育课程校本化"浪潮,如何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更好的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好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是当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所必须正视而解决的问题。

1.阳光体育运动与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它是在学校传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涵、延伸了体育课程的空间、拓展了体育课程的结构,是学校体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大课间活动与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及广播操等集体活动相比,活动时间长、内容多、开展形式灵活、练习强度大,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它已经成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成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和契机。

2.跳绳与大课间体育活动

2.1 跳绳运动概述。跳绳是一项锻炼效果极佳的有氧运动,科学的进行跳绳运动对心肺系统、神经系统等各种脏器功能的维护与增强、身体形态的保持与改造等都有相当大的帮助。在运动时,血液会获得更多的氧气,使心血管系统保持强壮和健康。此外,跳绳时手握绳会对拇指穴位产生一定的刺激,增强脑细胞的活力,提高思维和想象力。对于少年儿童而言,跳绳不仅可以促进其身体正常发展,而且对发展其灵敏、速度、弹跳及耐力等身体素质也有良好作用,有句顺口溜就这样说道:"摇绳练腿劲;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反应慢的长绳上不去,不灵活的根绊腿。"跳绳运动的配备十分简单,只需一条长度适中的绳状物以及一双运动鞋便可。此外,跳绳对场地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说是处处皆可为场地,而且参与人数不限,可单独一人或多人进行。跳绳花样繁多,可简可繁,总体来说,可分为侧身斜跳、简单跳、单脚屈膝跳、分腿合腿跳、双臂交叉跳、双人跳绳、绕旋跳、侧脚跳、向前单摇单双两换跳、向后单摇单双两换跳、正反编花跳、正反双摇跳以及跳花绳等跳法。

2.2 跳绳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跳绳作为一项锻炼效果明显、开展起来简单方便的健身活动项目,在新《课标》实施初期就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的青睐,由于跳绳没有固定的竞赛规则,所以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场景、教学时间的不同可对跳绳规则进行灵活的修改,最终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可以说,对以跳绳为代表的日常体育项目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促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不断前进的助推剂,更是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2.3 跳绳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设计。跳绳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设计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练习内容或比赛规则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时间安排要考虑正常的体育教学计划等。

具体来说,就是跳绳活动的安排不能与正常的体育教学相冲突,应该对正常的体育教学起到辅助或加强作用。体育教师可在进行发展上肢力量的体育教学课之前,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适当安排跳绳活动,如蜈蚣爬(学生分为四组,每组按纵队站好,每人一根跳绳,排头除外。后面的同学把跳绳绕住前面同学的腰,自己抓好绳的两头,全组一起向前跑动。练习时,以先到达目的地,队形又不散的队为胜。)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下肢力量进行预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的进入正常的体育课程学习状态。如果正常的体育教学内容运动量会很大,那么可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设计一些运动量较小,趣味性较大的跳绳活动,如集体跳(单人鱼贯式或多人-齐跑进,跑出,跳过或连跳的方式进行跳绳。在跳的时候,可任意跳几次,可加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动作。如:拍手,转身,报号,唱儿歌,拾物等,增加跳绳的乐趣;2-3人花样趣味跳绳法,即一人摇跳,另一人跑进,跑出或同跳。)这样可以在进行正常的体育课程教学之前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如果正常的体育教学内容运动量较小,那么可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安排一些运动量稍大的跳绳活动,如单人跳比赛(原地单脚向前(后)摇跳、原地双脚摇跳、原地交换脚跳、行进间的交换脚跳、花样跳等,划分一定的小组,规定一定的时间,以数量论输赢。)

综上所述,跳绳不但可以有效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还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在给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进行缓解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以及体育运动水平。跳绳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是灵活而多变的,这就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学习,认真总结,结合本地区的地域特点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科学而合理的设计跳绳活动,让学生在跳跃中收获成长的快乐与参与体育运动的成就感,让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不断飞舞的绳索中充满阳光与激情。场地和人员的限制

由于受到我校场地条件的制约人数多,场地小,特开展三人合作跳绳。三人一条绳合作跳的具体操作方法是:男女生分别按三路纵队站位,左右、前后间隔1.5米,中间学生持绳,以前两排为例说明。

每一排均按照从左到右按1到6号排列,跳绳的放置位置是单排的放在2号和6号的左侧前方,注意和前后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听口令,当听到"拿绳"的口令时单排的2号3号、5号6号,双排的1号2号、4号5号迅速把绳拉开并且面对面站回原位置听口令。当听到"跳绳准备"的口令时,单排的1号迅速移动到2号和3号之间面对3号且站在绳子的外侧,4号迅速移动到5号和6号之间面对6号且站在绳子的外侧。双排的6号迅速移动到5号和4号之间面对4号且站在绳子的外侧,双排的3号迅速移动到1号和2号之间面对2号且站在绳子的外侧。以此类推,每一排均按照单双排标号。开始的口令一下达,持绳的学生迅速把绳子向同一方向摇动,在中国民族轻音乐"欢乐过新年"的伴奏和教师口令的指挥下学生有节奏的跳动,每跳20次换人一次,3人轮换一遍。

这样交错移动位置使得每一条绳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了3米的空间,一般的单人跳绳的长度在2.5米左右,这就为跳绳的摇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不会形成跳绳互相缠在一起的情景。

合作跳绳的作用。

4.三人合作跳绳产生的效果

4.1 极大的节省了校园的空间。我们学校人数多,运动空间小,一直是我校开展大课间一大难题。经过开展三人合作跳绳的运动以来,极大的节省的运动空间,为顺利开展大课间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4.2 培养了学生相互配合、协作的精神。现在孩子大部分在家是独生子,什么都是唯一,不会协作,自私,唯我是尊。三人合作跳绳这项运动,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配合能力,因为这项运动是三人的事情,有一个人不配合,就不能完成跳绳的动作。所以要想完成合作跳绳,必须得相互配合。经过长时间的三人合作跳绳,学生学会了配合、协作的能力。

4.3 增加了学生的乐感、美感。为了增加跳绳的整齐性,我们配上了音乐。要想让学生动作整齐划一,e绳的同学和跳绳的同学必须按照音乐的节奏,这样就要求学生熟悉音乐的节奏,增加学生的乐感。通过长时间的跳绳,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乐感和美感。

5.教学过程心得

设置音乐的初衷只是让学生随音乐的强弱节奏去跳动,但是经过一个月的实践,发现学生的乐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正确,结果学生跳动和e绳都比较乱,起跳的时机和跳绳的高度都不一致,整个操场都比较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经过体育组全体教师的讨论和论证,决定在音乐里面加入口令,这样学生在口令的统一引领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起跳时机和绳子的高度都比较一致。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人人过关的方式

音乐的使用:中国古典名曲"采茶曲"

学生既学会了合作跳绳掌握了一项技能,又锻炼了身体素质,还感受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技术。

篇7

关键词:教学方法;运用能力;路径;选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6-0049-03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一般可分为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以直接感知橹鞯摹⒁陨硖辶废拔主的、以比赛活动为主的、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等五类。教学方法是属于怎么教的范畴,只有提升正确理解为什么教、教什么、谁来教、教给谁等方面的能力,才能决定怎么教的正确方向,才有提升教学方法运用能力的可能性。体育学科的性质决定了体育教学方法的独特性,也影响着提升体育教师教学方法运用能力的路径。笔者多年从事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初步总结出提升体育教师教学方法运用能力的三条路径。

一、抓原点:提高体育教师对教材文本解读的能力

文本解读就是指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阅读,进行细致、精确的分析,从而实现对教材意义准确、透彻和精辟的理解和把握。文本解读是教学基础的基础,是教学的“原点”。其实“文本”是在于告诉我们“怎么看”和“怎么想”,“怎么看”决定了“怎么办”;“怎么想”影响着“怎么做”。千重要万重要,理解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懂教材就没法。其实教材属于“文本”,可见只有正确的解读文本之后实施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如何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呢?

1.要有“前人”立场

“文本”是经过历史文化积淀而传承下来的,是“前人”智慧积累的结晶,具有学科本身的“原始或原点价值”。只有深入正确解读文本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准确设计教学方法。如人教社1981年3月出版的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材对“运球急停急起”动作方法的第一句表述“当快速运球不能摆脱防守时,可运用急停,当对方也跟着急停时再急起超越对方”。这句话表明“运球急停急起”是突破技术,是在快速运球不能摆脱防守的情景下,可用急停急起节奏变化来超越对方。在这样的文本解读“前思考”下,设计教学方法就会把“运球急停急起”置身于篮球运动动态情境中进行练习设计,而不会只注重技术本身却忽视运用,或者甚至把急停和急起分开设计练习。

2.要有专业立场

教师已经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拥有学科专业知识。专业立场就是通过教师的转化,把外显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把内在的知识转化为外显的行为。根据对学科专业知识正确的理解,对学科文本精确理解,设计教学方法。如“运球急停急起”动作方法表述中有一句是“运球急停时,可采用两步急停法,按拍球的上方,将球控制在体侧,同时降低重心,用腿和异侧臂护球”。只有教师精确把握两步急停就是跨步急停,以及跨步急停的动作要领。在设计“运球急停急起”教学方法时,会重点关注急停的动作准确性,而不会仅仅停留在提示学生降低重心的表层上。

3.要有学生立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不同年龄的学生在身心发展和动作发展方面有一定规律性,也有较大差异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学会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只有站在学生立场,读懂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动作发展规律。做到内化吸收“前人”的思维方法、还原展现教师的思维过程、稚化回归学生的思维起点。如肩肘倒立动作方法是由直角坐开始,向后倒肩、举腿、翻臀,当向后滚动至小腿超过头部时,向上伸腿、展髋、挺直身体,同时两手撑腰后侧,夹肘,成肘、颈、肩支撑的倒立姿势。其中翻臀、展髋、夹肘的术语很抽象化,小学生难以理解。一位老师在五年级教学中基于学生“认识时间”思维起点,设计了“十二点钟”的时针和分针重叠表示翻臀,“六点钟”的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线上表示展髋,“上发条”表述夹肘。把学生认知和动作形象结合在一起去设计教学方法,完美展现了运用教学方法的兴趣性和有效性。

二、寻基点:拓展体育教师选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教学三要素是教师、教材内容、学生。有效教学就是教师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高效率传授给学生。说明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体育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其教学方法。如何提高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追求有效教学。必须要明白教学方法与教师、教材内容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找教学方法与教师、教材内容和学生三者关系的“基准点”,寻找选用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风格教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有效“基准点”。“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找到正确的“基准点”,运用适宜方法,实施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结果。

1.根据教材内容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

体育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呈现出各种运动项目,每一项运动项目中就有许多的技术性动作,这样的技术构成了该项目的技术体系。要认清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技术性与选用教学方法的关系,才能提高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篇8

关键词:意识 能力 培养 终身锻炼

现科教兴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成功呢?如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呢?

一、想锻——激发兴趣、形成意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想让学生喜欢一门学科,首先就应该培养其对该学科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本人在给学生上一节跳远课时,在我宣布完成本节课的练习内容时,发现下面的小A同学表现出很不情愿上的表情,我把她带到跳远场地,给她做了一个标准的示范。然后让她开始练习,连续练习了几次发现她的动作可以放开了,而且成绩一次比一次优秀。偶然的一个清晨,本人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跳远场地练习,走进一看原来是小A同学。

从以学生的课堂表现我们可看出,若想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体育教师应以自己优美、标准的示范来吸引学生那颗运动的心,学生看了示范以后就增加运动的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在保护好学生自尊心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运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二、爱锻——实践参与、体验成功

本人在给学生上一节前滚翻课时,学生们分组后,接下来的练习中发现第一组的小红同学每次轮到她,都是随便地应付过去,这时本人走到小红面前,给小红一张笑脸和一个未充气的排球,让她用下巴夹着笑脸、肚子上夹着未充气的排球。小红在本节中完成了第一个前滚翻动作,同组的同学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在以后的几个前滚翻的教学中,小红再也不会在边上看其她同学练习了,而且总是抢着练习,每完成一个前滚翻,在她脸上总是流露出成功的表情。

在体育运动中提高学生实践参与度,就应让学生明白参与的重要性。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作为体育教师应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技术上面可以适当的加入教具。在体育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体育运动中成功的乐趣。

三、会锻——积极主动、全面参与

当喜欢上了一项运动时,每天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为适应新课程的实施,要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享受良好的体育生活,促进身心健康,通过各种方法、方式,纵横于体育课堂内外,让学生热爱体育,体验体育生活,吮吸体育文化的精髓。若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中来,首先要使学生能够不是在教师的监督下,积极主动地去锻炼,我们教师在训练中只是起着引导学生的作用。

四、善锻——形成目标、终身锻炼

终身体育是指人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体育培养及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的总和。即一个人从诞生开始到生命终结的完整的体育教育、体育活动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呢?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总结出了如下几点。

1.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打好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学生对体育的某些项目具有浓厚的兴趣,但不一定是体育爱好者,只能称“体育迷”;或者是对某一项目爱好,而对其它项目不感兴趣。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我们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浓厚兴趣也会逐渐淡漠、消退。因此,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样性、兴趣性、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才能培养成真正的体育爱好者,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体育的魅力吸引学生,提升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在教学中结合体育影片,看电视、体育录像、VCD等方法,介绍、讲解古今中外的体育趣闻、体育的起源与发展。扣人心弦的体育赛事,如刘翔、姚明等事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目的。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而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激发了体育的热情。提升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篇9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全国中小学延迟开学期间广泛开展

线上教学服务,统筹考虑在线教学计划,做到与开学后教学

的有效衔接。为了使开学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更加顺

利有序的开展,保证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如下的

开学衔接教学计划。

一、成立组织,加强管理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为副组长以及全体任课

教师参与的学科教研组,认真研讨,积极备课。

一、确保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一)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概念,研究透

彻,了解重难点,能运用自如。

(ニ)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可能存

在的疑难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解决办法。

(三)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

排每节课的活动等等。

(四)重点关注课堂上的掌握情况,创造良好的课堂氛

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的反馈。

ニ、重视班级文化,恢复学习状态

(一)线上学习极大的考验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

_我约束力,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师生互动、

学生交流的环节,导致学生上课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参与性。

(ニ)容易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容易中断以及

不利于学生ー些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成

为开展线下教学的障碍。所以恢复学习状态、营造良好的班

级气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学习状态,

是当务之急。

(三)可以通过开展同桌互助、优生展示、小组合作等学

习活动,激发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交流互动,让他们增强学习

信心,重建学习规则。

三、

教师要了解学生状况,做好知识衔接

(一)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

关键环节。教师要通过开展线上学习效果检测活动等对线上

教学情况摸底,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ニ)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对于学生普

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拿到课堂中,重点讲解,强调,对于

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小

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孩子找到解决办法。

(三)要求每位教师要认真备课,毎次新授课之前可以结

合前面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尤其是有关联的知识,加深学

生的印象,从而迗到学科知识学习上的衔接。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愛玩、好动,自控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都比较差,

因此,要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同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五、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一)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建立管理责任制,定期检查,

并做好记录。加强班级管理,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培养孩

子们的西沃保护意识与能力。

(ニ)做好防护工作,紧抓学校卫生清洁,坚持消毒工作,

并做好记录。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专业水平。

学校线上教学与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为做好我校线上教学与返校开学教学的科学、高效、优质衔接,特制定此计划。

一、压实三个层面的责任:

1、校级领导:制定周密衔接计划,密切监控衔接流程,及时汇总衔接信息,科学调整衔接思路。

2、年级主任:做好年级师生衔接的督导,掌握第一手衔接资料,形成年级教学衔接的研判报告。

3、班主任、科任教师:设置每位同学的衔接台账,确保每位同学顺利、轻松、优质过度。

二、做好三个层面的线上学习学业检测。

1、全校统一组织三个年级的线上学习阶段学业检测,重点监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是否存在分化严重的问题。(七八年级安排教师提前拟出检测题,开学前印刷完毕)

2、年级组织重点学科的抽测考试。

3、科任教师有针对性的做好线上学习内容的小测试。

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学业检测,学校形成线上学习阶段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研判报告,精准指导后面教学的开展。

三、开好三个层面的指导会议。

1、组织召开全体教师会,要求教师对自己的线上教学做出总结、评估,对每个学生线上学习的状况做出准确评价,同时对后续教学进行指导性引领。

2、开好学生的学习指导课。

3、开好防疫指导、心理辅导讲座。

四、做好三个层面的衔接

1、教学衔接:

教师在学校组织的学业检测基础上再在课堂上进行一次线上教学内容的梳理与回顾,双层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每节新授课前利用5---10分钟对线上学习时段的内容进行提问、夯实、巩固。同时做好课堂上和学生的密切交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和学生的互动,消除课堂学习的生疏感。做到多提问、多鼓励、多关心、多督促。

做好教辅用书的合理衔接、科学利用。切忌各学科一股脑的推给学生,造成负担过重;继续推行“碎片时间整合”活动,引导学生把零散时间充分利用好,班班树典型;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小组成员之间互督、互促、互勉、互助。

2、心理衔接: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进行包联,覆盖每一位同学做一次“爱心辅导”,引导每位同学阳光、积极地投入到校园学习生活中来。

3、体锻衔接:体育课要注意运动开展的循序渐进。安全、规范、适度。

五、做好三个层面的督导:

1、教导处:加强卫生、纪律管理

2、年级:加强学习习惯养成

3、教务处:加强课堂巡视、作业检查

六、做好毕业班的三项工作

1、学生摸底:职高学生、中考报名学生、外飘学生。

2、三项加试的练习、迎考工作做好提前安排。

3、争取扩充学习时间。各学科加大复习力度,提早进行模拟题演练,力争在实战中发现问题、弥补短板、强力提升。

七、发起三个层面的活动:

1、组织一次“向英雄致敬,向老师献礼”的班会,厚积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学生感恩老师教育培养的意识。

篇10

一、聚焦:关注体育比赛“尴尬现象”的活动

在我们的小学体育课堂中,学生动作技术的掌握情况如何基本上是靠比赛这一条途径来检验的。因此,许多体育教师都喜欢运用比赛来提高教学的效果,通过不同的比赛的形式、不同的比赛方法和不同的比赛频率,每节体育课都上演着比赛的精彩。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比赛并不是完美的结局,有的极大地降低教学的效果,有的存在一定的危险。

尴尬一:跑步比赛学生不想跑

在教学50米短跑中,待学生做过热身运动、复习过基本要领之后,我们进行了跑步比赛。一方面想以此来检验学生的练习效果,另一方面想提高学生练习的主动性。比赛按自然分组的形式进行,全班分成8组,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之后进行比赛,第一组比赛时问题就出现了:跑得快的学生和跑得慢的学生都提不起精神、都不想跑。接下来的几组比赛与第一组情况不谋而合,这却与我设计的初衷相违背,进行调查与简单总结之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跑得快的同学说:“我不用力跑就能拿第一”,跑得慢的说:“我即使用力也跑不过他们”。学生的言语道破了比赛尴尬局面的原因,在设计比赛时,我们仅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造成学生对比赛失去兴趣,使比赛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尴尬二:技术课堂重心偏离

在进行前滚翻的教学中,我按照正常的程序首先对学生讲解前滚翻的技术要领,然后进行示范,等到学生基本掌握之后,我便安排了障碍接力比赛,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邀请学生协助我进行场地的布置,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在各自场地每隔5米的地方放一块体操垫,共放四块,要求学生在跑动中利用前滚翻来通过每一块垫子。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一方面每组学生为了能快速取胜,在快速跑动中做前滚翻;另一方面学生为了求快而忘了前滚翻的技术要领,大部分同学不是跨过就是东倒西歪翻过,整个比赛可以说在提心吊胆中结束。在要领讲解结束,学生练习后安排比赛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此次比赛的安排并没有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仅没有起到巩固教学的目的,还存在很大的危险系数。

二、思考:剖析体育比赛“尴尬现象”的根源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关注到了比赛的作用,认识到了比赛的价值,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比赛。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比赛的设计和组织不能心血来潮、凭空想象,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注比赛可能出现的状况。因此,在比赛的设计和组织上,教师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比赛要有导向性和检验性

比赛是为了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能在比赛中看清自己努力的方向,而不能随意地为比赛而比赛。再利用比赛进行检测的环节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因素,不能一味地追求完美的结果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给课堂教学留下负面影响,造成与课堂教学目标相违背的结果。

2.比赛要有观测性和评价性

如果比赛缺少了观测性与评价性,那么比赛也就失去了活力与竞争力,更失去了比赛的价值意义。如有些课堂中,教师设置了比赛环节,但在比赛结束后,学生却无法分出胜负,无法定量成绩,那么这样的比赛就是缺少观测性与评价性的,比赛规则的不完善导致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比赛失去了引领作用,无法激起学生对比赛的热情。

3.比赛要有趣味性和合理性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比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不是比赛越多越好,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安排,突出比赛的功能。让学生真正享受比赛带来的乐趣,在乐趣中习得技能,在技能中获得提升。

三、践行:重塑体育比赛“新的视角”

比赛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广泛的,恰当地运用给教学增添了积极的元素,但是不恰当的运用给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设计比赛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自认为能给学生起到提高技能、激发兴趣的作用,可实际却背道而驰,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1.比赛设计要主题明确

体育课中比赛主题的设计是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教学比赛主题。前滚翻比的是技术;定点投篮比的是技能;接力跑比的是合作;障碍跑比的是心理素质,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比赛时,要充分考虑到比赛的主题是什么,只有针对主题,我们才能设计出精彩的比赛。

课例一:《合作跑》教学设计片段

在教学《合作跑》的内容时,我采用大渔网游戏作为准备活动的切入口,让学生初步体验合作的重要性,然后从最初的两人合作跑逐步过渡到多人合作跑,学生在跑动中调整方案,改进技术。最后为了增加比赛的难度,我让学生尝试两人绑腿的合作跑并逐步过渡到多人,让学生在不断地挑战中增强积极性。

分析:合作跑的教学,主题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在跑动中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跑动中认识合作的价值和探寻合作的方法,并在合作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设计时,我安排的所有活动都围绕这条主线开展。

课例二:《50米跑》教学设计片段

在设计六年级50米跑的教学活动中,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残酷模式选出班级的“倒数第一”。在比赛前,教师宣布了本次比赛的目的,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比赛的意义,从而能面对现实、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分析: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设计有主题的教育活动,主要目的就是要鼓励学生要有正视困难的勇气,要有敢于拼搏的意志,更要有超越自我的决心。通过比赛认识胜负、输赢的关系,主动了解自己、正视自己的表现,用积极的心态寻求自己努力的方向,对待自己以后的发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正确的竞争意识,认识到竞争意识的培养是社会化的需要。

思考:《新课标》十分强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要求,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经历挫折和困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有的课堂中比赛主题看似明确,但在实际是一个伪主题,就如前面介绍的片段一和片段二,它们的主题就缺乏合理性与方向性。教师只有让教学的目标明确了,才能使开展的教学比赛有主题、有针对性。在组织教学比赛活动时,首先要结合本节课的目标确立比赛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开展比赛,同样的比赛,伴随着不一样的主题,比赛的内容也应该不一样,要求学生所表现出状态也不一样。主题应是一种媒介,它让学生找到活动的方向,也让教师找到不足的方面,它是比赛能够顺利进行的强化剂。

2.比赛活动要保持新鲜

比赛是体育教学中最具魅力的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一切活动的基础。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比赛认识。要想使比赛活动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肯定,让多数学生参与其中,我们就要关注比赛的新鲜点。这个新鲜点不能局限于一种形式,否则会降低学生参与比赛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比赛时要充分“保持新鲜”,考虑如何设置比赛的新鲜点,体现比赛的多样性、竞争性、合作性和技术性,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例三:《投掷沙包》教学设计片段

三年级投掷沙包教学中,我在讲解基本练习之后,便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投掷比赛活动。如比比谁投得远;接力投;对面投……一系列比赛结束后,我调整方案,着重训练准确性,让学生投向设定高度的圈,距离不同,得分不同,积分以小组为单位积累。接着又安排了移动投靶的比赛(一部分学生用体操垫保护好头作为移动靶在场地内跑动,另一部分学生用沙包来投击),最后以个人为单位,选出优胜者。

分析: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喜欢投掷项目,此项目在学生中有着良好的基础,因为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比较容易,练习起来也比较容易。因此在教学和练习环节教师应适当放手,简单讲解之后,让学生自我练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投掷的兴趣。但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投远比赛,学生会感到疲倦,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赛需要“保鲜”,比赛的形式在进行一段时间后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学生在课外就有可能继续开展此项活动和参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延续,让他们在调整中体验投掷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课例四:《50米跑》教学设计片段

在五年级50米跑的教学中,基本练习结束后,安排了比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跑步成绩应该是了如指掌,所以在今天的比赛中我没有采取自然分组的模式,而是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与自己速度相当的同学为一组,男女可以混组,每组四人,然后依次站在跑道上进行比赛。

分析:短跑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和学生先天素质影响较大,不同学习环境与采用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者之间的确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教学效果是否良好与学习者能否得到与其学习方式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关系密切。体育《新课程》在肯定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共同规律性的同时,也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学生不可能整齐划一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也不可能在学习结束之后后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所以如果经常采用固定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是很难激发学生比赛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换一种方法,把成绩相当的同学组成一组,学生兴趣会再次得到激发,无论是快的还是慢的,每位学生都会抓住新的机会,挑战自我,同时也能享受进步和胜利的喜悦。

思考:《新课标》主张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皆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活动中学习锻炼,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所以比赛也需要保持新鲜的程度,在设计比赛时首先要考虑比赛的形式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是否能够充分保证学生对比赛的需求;其次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涣散,兴趣点容易转移,所以比赛要不断地变换形式,确保其多样性;最后要特别注意不能为了保鲜而忽略技术的内涵,开展一些失去体育本质的伪比赛。

3.比赛环节要突出重点

体育的精髓就是比赛,技术的学习始终靠比赛来检验和提升,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时却把较多的时间损耗在不是动作技术的关键环节上,有时甚至停留在简单技术的兴趣开展和简单动作的操练之上,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教学与比赛统一在同一天平之上;还有的仅仅为比赛而教学,忽视了比赛的重要环节与重点目标。这些现象的存在阻碍了体育技术的发展,干扰了课堂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激化课堂教学的矛盾,让学生出现兴趣的低谷。

课例五:《篮球传球、运球》教学设计片段

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简单的运球和传球这一组合技术,我为学生选择了丰富多彩的操练练习,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运球和传球活动,我安排了简单的传球和运球比赛,学生的精神状态立刻就有了质的改变,豪情满怀地投入比赛之中。

分析:从以上这个课例可以看出,如果一节课教师仅局限在传球和运球技术的比赛上面,学生的兴趣会在重复练习中逐渐消失。众所周知,篮球的魅力就在于投篮得分,它能直接体现学生自身价值也能反应小组合作价值。在简单练习之后,组织学生投篮的比赛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又突出了该项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既让学生有了得分的机会,又使他们认识所学技术的真正价值。

思考:在比赛中重要的是要找准该项运动技术和兴趣的关键点,突出动作技术的关键环节。如何确定关键环节,首先要从该项运动技术最具魅力的技术环节来考虑,重点突出技术运用的价值;其次还要从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来考虑,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4.比赛评价要把握时机

要想熟练地掌握运动技术,就必须大量反复的练习,但是我们可以调整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在实战检验中知道努力的方向,充分体现比赛的价值。体育教学中教师也要适时地引入评价机制,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进行及时的激励性评价。评价的给予时间是不确定的,要根据活动的内容适时给予,有的时候是在学习内容前用;有的时候是在学习技术后用;有的时候是在学习过程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