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篇1

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还需要家庭的关心和爱护。学校教育需要家庭的支持,家庭教育也需要学校的帮助。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至关重要,尽管家校合作的理念已被许多学校和家长接受并实施,但在实际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如家校合作被边缘化,家校合作追求形式,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家校合作过程中忽视学生中心地位等。

【关 键 词】家校合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054-02

一、家校合作的内涵

当前对家校合作尚无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我国教育学者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1]学校与家庭是平等的,互助的,都是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美国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将家校合作的内涵扩展到家庭、学校、社区合作。总体而言,家校合作主要有三个内涵:第一,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第二,家校合作的中心是学生;第三,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家校合作能够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单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家庭教育更科学,学校教育更灵活。

二、 当前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 家校合作被边缘化。对于很多学校来说,家校合作都被置于学校事务的边缘,认为学校的主要责任是学科教育、德育工作,而不是与家长的沟通、合作,或者是处于提高学生成绩的角度进行家校合作。在这样的家校合作中,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属,家长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仅仅是按照学校要求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或者道德管教。这样的家校合作不仅失去了调动家长积极性的机会,而且还使得家长过分重视孩子智力教育,忽视人格教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应试环境下,严重的升学压力使得教师不愿意再花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家访,网络互动;另一方面,学校相比于家庭有着教育专业的自信与权威,教师受过系统的教育专业训练,因而更相信自己的专业教育能力,家长由于没有能力教授孩子系统的学科知识,在教育上只能依附于学校。

2. 家校合作追求形式,缺少实效。当前部分学校的家校合作的形式仅仅是家长会,家长会的内容也较固定,以介绍学生成绩为主。另外还有一些合作形式如学校开放日、亲子活动、家访、家长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学校等,这些合作表面上看丰富多彩,实际上却缺乏实效性。开放日时学校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排演节目,组织活动,只为完成任务,至于深层次的交流根本无暇顾及;亲子活动能够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提供亲子共同体验的机会,本该深受家长学生的喜爱,但许多学校的亲子活动并没有经过精心策划,而是照搬他人,一层不变,不能够体现学校文化特色,仅仅作为一种文娱活动开展,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抵制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家访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这对于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来说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家长委员会需要相对优秀并积极的家长主动地参与,而一些文化程度较低或者较被动的家长就会被排斥在委员会的大门之外;家长学校尽管能够教给家长一些教育知识,教育方法,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家长学校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内针对不同的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3. 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家校合作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学校忽视家长的反馈与家长资源的开发,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多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互动交流,家长会成为成绩通知大会,家长委员会成为家长代表报告会,网络平台成为发送作业平台。

这是由于教师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家校合作观,不理解家校合作的真正内涵,没有意识到家庭在家校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此外,在沟通过程中家长与教师缺少尊重,互相挑剔,这是由于家校合作双方对沟通目的理解不同,教师认为沟通是为了让家长更好地配合自己的教育与管理,家长是配角,家长过多的参与只会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家长认为沟通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监督学校教育,而不是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4. 家校合作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中心地位。家校合作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纽带,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学者陈家麟指出,家校合作应遵循“把单纯从学校出发,要求家长配合转变为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的原则,[3]而现在许多学校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却偏离了这一原则,将家校合作看作是减少家校纠纷的途径,或看作是学校评优的项目。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对家校合作效果感受最深的人是学生,学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合作愿望与能力,因此家校合作不仅是学校与家长的合作,也应该是学校与学生的合作,家长与子女的合作,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合作。此外,教师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时会肆意滥用自己的权利,向学生家长告状或分配任务,以减轻自己的教学负担,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要知道,学生是家庭的一员,教师给学生的压力会无形地传递给家长,家长就会责备学校,学校转而又将压力施加给教师,产生恶性循环。

三、关于家校合作问题的对策

1. 树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观。首先,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将家校合作看作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家庭幸福的重要途径。家长不是学校教育的敌人,而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学校应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家校合作关系,认真聆听家长的建议,尊重家长的态度,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而不是单方面的要求与命令。其次,教师应消除自己的权威思想,因为家长在学生的生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有些高学历家长甚至超过普通教师的文化水平。此外,家长也要端正自己的心态,理性地对待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认真地与教师交流,分析原因,当发现教师的批评存在误会时,要及时地与教师沟通。

2. 优化家校合作形式。第一,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类型,召开分层家长会。这样家长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通过交流学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计划。第二,可以举办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亲子活动。如,清明来踏青,六一同欢乐。教师需要精心策划活动,并在活动之前让学生搜集节日相关资料,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此外,学校可以利用自己所在社区资源安排学生在假日期间进行亲子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博物馆,亲近大自然,家庭读书日等。第三,学校要积极鼓励并配合教师进行家访工作。以补发工资或补放假期的形式提高教师家访的积极性,对教师的家访工作从质量和数量上进行定期考核,督促教师的家访工作。第四,制定规范的家长委员会章程,使家委会有章可依。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决策权,监督权,只有当家长充分意识到家委会对孩子教育有用时,才会真正信赖并积极参加家委会活动。第五,延伸家长培训。学校将家庭培训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由父母延伸到爷爷奶奶,这样的培训不仅具有针对性,也具有灵活性,有利于形成家庭教育合力,减少隔代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

3. 采用有效的沟通技巧。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需要采用一定的技巧,我们可以借鉴罗杰斯提出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三原则:第一,沟通要真诚。指教师和家长坦诚相待,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教师要对学生真正的关心,在沟通时候可以向家长询问与学生相关的一些信息,如兴趣、爱好、特长等,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第二,沟通要相互尊重。指教师和家长应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接受彼此的思维方式,宽容对方的缺点不足,意识到双方在教育孩子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第三,沟通要相互理解。指教师和家长设身处地,站在对方所处的立场思考问题,教师在下班后也是一位家长,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是一名教师,这样教师家长就有了共识点。此外,沟通还需要平等,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教师家长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师生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对话、合作的关系,家长有话语权,建议权,教师与家长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形成一种合作互助的关系,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4. 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指将教师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家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4]学生可以参与家校合作,与教师、家长平等交流,共同反思。对于一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教师或家长的批评教育只会加剧学生的叛逆,与其一味地纠正学生缺点,不如让学生自己反思,教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与学生一起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商量解决办法。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有机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从而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教师和家长产生冲突的时候,学生可以作为调解员帮助双方了解事实,化解矛盾。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需要学生的配合,家庭的教育也需要孩子的支持,当学校、学生、家庭三者形成教育合力时,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也就显现出来了。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5.

[2]潘振娅.影响家校合作的家长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篇2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调查研究策略

一、引言

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家校合作发展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明显滞后,并未将“家校合作”深入到不同层次的学校中,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如今这个多元化发展的开放性社会中,各种思想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碰撞,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人的发展与教育开始于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每一个人在集体和社会中进行成长,家庭作为每个人成长的起点,家庭教育的效果直接对每个人的未来成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校是现代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每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点,决定着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方向。因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两大阵营,更是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与沟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不能否认,目前很多城乡结合部小学都非常重视家校合作问题,学校还通过很多方法实现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校而言,家校合作还不完善。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生源较差,很多家长的素质不高、学历偏低,学校采取一些家校合作的措施并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家长的需要。例如:我校曾经使用网络平台的方式实现与家长的沟通,但是,对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家长们而言是非常不合适的,他们租住在一些民房中,每天天不亮就去工作,深夜才回来,经济收入的拮据使得他们无法购买电脑;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和开放日活动,本来是想实现和家长们面对面沟通与交流,但是对于这些外来务工的人员而言,参加学校这样的活动就是浪费时间,他们不想请假减少劳动报酬来参加学校的这些活动。可见,这些家校合作的活动和方式并不适合笔者所在的城乡结合部小学,这些做法也并未考虑到家长的不同境遇和需求。

2.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缺乏合作意识

通过对笔者所在小学家长的问卷调查后,笔者发现,一半以上的家长并不知道自己在家校合作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职责,只有一小部分学历较高、思想意识较为前卫的家长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家校合作中应承担的职责。可见,大部分家长并不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合作教育中。例如:笔者所在的小学中,很多家长是附近菜市场中卖菜的、卖鸡蛋的、卖大米的,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工作挣钱,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已经把孩子交给学校了,所有的教育问题就必须由学校来承担,自己没有任何需要承担的责任;笔者在城乡结合部小学担任班主任工作很多年,发现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没上几年学,文化水平不高,管不好自己的孩子,因此将孩子的教育问题寄托到学校教育上。

2.家校双方职权不分、相互推诿现象明显

笔者针对城乡结合部小学中教师与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的分工做出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很少一部分教师认为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而有一部分家长也认为教师应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承担大部分责任。可见,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存在职权分工不明确、相互推诿的现象。笔者所在的城乡结合部小学中,有一大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认为:孩子应该自生自灭,上不上学都一样,反正将来都要从事体力劳动;还有一部分家长将教育孩子的问题推卸到学校和老师身上。可见,这些观点都是不负责任的,在教育活动中,家长与教师的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1.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家校合作环境和氛围

家校合作要求家长、学校围绕教育的主体――学生实现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育合作,因此,良好的、和谐的家校合作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每一个家庭之间必须站在和谐发展的高度看待家校合作问题,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共同协作,认真组织好每一次活动,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进一步深化家校合作的内容

目前,很多家长和学校已经将家校合作理解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承担的、共同协作完成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它涉及到不同的层面。因此,家校合作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校和家长之间,而是整个社会。家校合作的活动内容也不是陈旧的、传统的智力教育的范畴,应该逐渐将家校合作活动渗透到学生的情感教育中,审美艺术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终身教育中。

3.抓牢家校合作的关键点

家校合作的主要阵地是学校,是校园,因此,抓好家校合作的关键点是保证家校合作效果的关键环节。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等组织主题班会能够使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文明、一种文化的传承。

总之,城乡结合部地处城市的边缘地带中,经济发展处于从郊区向城市化发展的状态中。只有实现家庭与学校的联合教育,更好地进行探索,才能真正使学生健康地发展。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祖国所希望的。

参考文献:

[1]曾菊琪.论新时期我国家校合作中的认识误区及对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55-157.

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人才

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整合是通过调查了解,针对学生在学习心理、个性发展、人际交往、人格培养、环境适应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注重学校的服务,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及家长的主主观能动性,解决学生问题的同时,提高家长的合作意识。我们学校作为农村中学也充分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仍存在着种种误区。例如:学校向家庭单向灌输过多,家校之间缺少沟通。无论从时间,还是从内容上都是不连贯的、不完整的,使合作流于形式。如何在农村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家校合作呢?

一、观念必转变,关系应更新

首先,学校应该转变观念,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家校之间同是教育学生的合作伙伴,应该建立平等合作的互助关系,和家长平等地沟通交流,而不是摆起架子,以教训的口吻来责怪家长。其实,从我们以往的工作中,能够看到家校之间的沟通经常是教师指挥家长,学校支配家长的情况。显然,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家校关系是不平等的,学校与家长的关系相当于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家长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不是积极主动地管理学生,对学校和教师存在依赖的心理,认为教育学生应该是学校的事情,老师的事情。他们把学生交给学校就什么问题都不用管了,这样学生在学校接受了教育,回到家里与家长缺少沟通。教师和家长之间缺少沟通,就使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心理问题堆积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教育。另外,学校应由配合家长服务变为主动为家长服务,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想出教育学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与教师应该由指挥者变为合作者,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存在的问题到底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要弄清楚。尤其是现在,离婚率的提高使一些学生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之间推卸责任,使学生存在误解。所以,教师要和蔼地与家长沟通,静下心来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心理情况,以得到家长的配合。那种将家长放在被动、客体地位的消极的家校合作关系,并未真正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因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者――学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孩子心理健康的水平取决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影响。以布郎芬布伦娜为代表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人的成长来自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互动过程不仅在同一层环境系统中,而是在多层环境系统中交互形成的,每个系统直接或间接与其他系统互动,且复杂地影响个人发展。也就是说家校之间应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与家长合作的意识,和家长一起群策群力,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师资要重组

有的学校在新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时,非常重视研究成果,但往往不能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无法得到保障。学校如何利用现有师资,提高家校合作的质量呢?首先,学校领导要制定并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制度,把实验成果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之中,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为家校合作的开展保驾护航。其次,学校必须建立一支心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在农村初中,专业心理教师不足,领导应该利用现有的师资进行再培训,如班主任教师做兼职心理教师。同时学校要有意识开发、重组家校合作手段,应该关注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设备。如利用网络中的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培训教师,借家长会向家长推荐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网站,以便家长学习,帮助家长正确评估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合作之中,学校尤其要充分利用3G技术。当今社会,家长几乎都持有3G手机。因此,学校可利用3G技术服务范围广、反应速度快的特点,借助短信、微信等形式与家长跨时空合作。这种灵活又隐秘的家校合作方式,使家长在地位和人格受到尊重的前提下,在耳濡目染中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在相互交流中提升了教育水平。长久坚持,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家校合作中的人力物力等投入,降低教育成本,而且保证了合作的持久性,前景看好。

篇4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62 ― 02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汽车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分别达到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稳居全球产销第一。2013年汽车产销量超过2300万辆。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导致对后市场汽车服务人员需求的数量大幅增加,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显示:2013年需新增汽车后市场技术服务人才200万人!国内多家院校纷纷办起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汽车后市场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由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汽车理论的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学校的课程内实验教学很难满足学生具备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而且没有实际的工作环境锻炼。各院校纷纷把目光对准了社会上对汽车服务人才需求的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解决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给学生一个真实工作环境的体验。经过多年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取得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但与企业合作磨合的过程中也暴漏了一些问题,本文现分析一下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1思想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观念上的不统一及对策

多年来,各高校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方针,对在校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课程教育,使学生有广泛良好的理论基础,走向社会后可以在不同领域就业,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范围,而对学生专业训练方面做的的确不足,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进入企业上手慢,适应性差等问题出现,学校的观点是:用人企业应该拿出时间、人力和物力对你需要的人才加以培养达到企业的要求〔1〕。

企业目前提出一些问题,主要是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是完全适合企业的需要,学校没有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出合适的人才,学生入职后动手能力差,进入角色慢,不能很快的解决相应岗位问题,不能给企业尽快的带来效益。

持续多年的争辩,现在来看学校需要改变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方案。原因只有一个:现在是用人企业的市场。

1.2学生理想与实际就业环境认知上的不统一及对策

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的动态,与学生沟通后发现,学生认为经过大学四年本科学习,将来会有一份环境较好、薪资较高体面的工作,而实际进入工作岗位后,尤其从事汽车诊断维修工作的学生,需要在车间进行生产实训,尽管现在的维修企业工作环境得到改善,但学生们也会有苦、累、脏的感觉,与他们理想的工作环境相去甚远。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最后离职甚至换行业就业〔2〕。一些企业让学校推荐学生就业时要求“学生肯吃苦,最好家是农村的”也说明了这一点。

解决的方法就是在学校平时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将来的发展前景给学生充分展现,利用本校在汽车领域发展良好的毕业生作为榜样激励学生追赶超越。思想教育入学就要做,而且要贯穿整个大学学习生活。

2合作基础――互利共赢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但是汽车服务企业普遍反映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如果不让学生参与生产就达不到合作办学的教学目的,起不到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如果让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学生不但不能完全参与企业的生产运营,不能为企业带来产值,而且容易造成损失,同时影响生产秩序,存在安全隐患。再者联合培养的学生在培养企业就业的忠诚度没有达到企业的期望,也导致用人企业心灰意冷,使他们把目光放到人才市场招聘,这样随时可以遴选企业需要的人才〔3〕。在与我们合作的企业中,有这样一家大型的汽车服务公司,其下属的一家4S店由于人事调整出现了大范围的员工辞职现象,最后公司发现留下来的对单位感情深的都是合作办学顶岗实习后的就业学生,这对该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家企业对合作办学给予了很高的重视程度,但毕竟有这种切肤感受的企业并不多见。

合作办学的基础一定是共赢,单方面的付出不会合作长久。与企业一定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选择企业文化好有足够规模的企业,同时在一些政策制定上要考虑企业的诉求,为了培养质量可以政策上向企业倾斜。比如在人才输送上、企业对人才的优选权甚至培养资金上都可以做出一定的支持〔4〕。

3高校校企合作资金支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些高校办学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少的前提下,保质保量的完成学生的培养的确存在困难,如果在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上再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肯定是很多院校不愿意甚至是力不从心的。如果把合作办学的经费完全转嫁给用人企业,肯定会打击企业合作办学的积极性〔5〕。

采取的办法是把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的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压缩一定比例的理论教学学时,节省下来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校企合作办学中去,主动和企业共同分担合作办学经费,提高用人企业的积极性。高校要有灵活办学思维,压缩理论学时、把校企合作办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是可以实现的。

4教学管理与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进入汽车企业学习,在于企业磨合的过程中曝露出一定的问题。企业会用对员工的管理方式管理还没有毕业的学生,学生表现的很不适应,学生在于企业的领导及技术员工接触过程中也会出现沟通障碍、思维方式不一致等诸多问题。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企业的反感〔6〕。这就需要在学生与企业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调解管道。

采取的办法是在学生进入企业学习时,学校要根据学生人数配备相应比例的教师进驻企业,一方面可以在企业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企业学习和实践,对培养双师型教师起到很大的作用〔7〕。

5教师团队在实践教学能力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师团队主要来源于其他或本校毕业的硕士及博士毕业生,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理论的培养而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这势必产生教师团队也会过分重视理论教学的比重〔8〕,产生的现象是上课时大量的讲解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和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有机结合,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师由于习惯了上述教学方法,内心不愿意改变教学方式,而且由于教师没有实践教学能力,想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解决的办法是首先让教师深刻认识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定位和就业去向,同时要求教师分批进入汽车企业再学习,打造出一批双师型的教学团队〔9〕。

6总结

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与汽车服务企业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暴漏了一些问题,学校和企业本着合作共赢的态度应当积极面对,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为以后的合作打下基础同时在合作的道路上总结出更多的可借鉴的合作办学经验。毕竟企业需要忠诚度高、专业能力强的优秀从业人员,学校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是当下双方的共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是解决企业和学校面临问题的良策,是实现学生与用人企业无缝对接的桥梁。

〔参 考 文 献〕

〔1〕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4):62-66.

〔2〕杨进.浅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2009,(01):661-674.

〔3〕曾明.基于素质教育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03):46-52.

〔4〕李爱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5〕刘建国,黄顺年.社科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分析〔J〕.湘潮(下半月),2013,(03):12-24.

〔6〕刘建国,黄顺年.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原因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

〔7〕夏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3,(03):16-21.

篇5

一、家校合作中教育者出现的问题

问题1:合作形式单一,积极性缺乏

国际上对家校合作形式与程度有多种不同的划分,根据潘格(pang)的划分,家校合作可分为由高到低的七个层次:

(1)学校到家庭单向的信息传输,家长被动地作为“听众”;

(2)双向的家校间信息传输,家长根据学校提供的信息辅助管理教育子女;

(3)家长参与再教育活动,学习如何教育子女;

(4)家长志愿者在学校各种活动中帮忙;

(5)各种家长组成的组织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如:家长教师联谊会等;

(6)家长作为学校的顾问,为学校重大政策提供意见;

(7)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委员会,对于学校的管理具有决定权。

通过对比发现,我国现阶段的家校合作基本仍处于第一层次,形式非常有限,基本上是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单向的形式为主。但是这两种形式几乎都只是单向的,甚至家长会变成“汇报会”、电访变成“告状”,形式有限、扭曲都严重地制约了家校之间双向的信息交流。

当我们从教育者身上审视该问题时,我们会发现由于教育者对家校合作的不重视、理解不到位等,阻碍了家校合作形式的拓展。其中存在三类情况:

一类是教育者过于自信,自认为是教育的权威,而家长不懂教育,参与学校教育只会增加麻烦;另一类是教育者过于自卑,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感到紧张,担心经验不足或者无法满足家长不同的要求;最后一类是对家校合作理解不到位,存在着世俗化与功利化的观念,认为家长只是在学校招生、建设、投资等对外活动时方才发挥“互利互惠”的作用。

问题2:没有正视合作主体间的水平差距

由于现实条件以及教育制度等因素,学校在开展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无法照顾不同阶层与程度的家长,导致处于不利地位家长在合作中受到无形的排斥。教育机构歧视论(Institutional Discrimination Theory)认为教育机构对来自低下阶层的父母和学生存有偏见,校内一些隐晦歧视作风或排斥措施,把条件不利的家长排斥在外,使他们不能参与子女教育。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偏见”并不是人为刻意造成的,而是由于现实因素,学校教师对文化背景不同的家长提出相同的要求,无意中使程度较低的家长力不从心或者缺乏自信,从而逃避某些与学校合作的机会,形成自我淘汰,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学校如果总是忽略了类似的问题,就会使家长参与的潜力遭到贬低,对参与子女教育失去信心和兴趣。

二、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与教师的定位

1. 家校合作的平等合作者

相比学校教育,家长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家长与孩子间拥有更多的感情基础与共同的生活经历,可以在长期生活的环境中随时随地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些都是学校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两者在内容上、思想上、形式上可以进行互补。

因此我们必须抛弃“学校领导家庭”的观念,真正树立起平等合作的观念,让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实现教育优势的互补以及最大化,逐步适应开放化、民主化的学校发展趋势。

2. 家校合作的主导者

学校要主动将家校合作的推动纳入学校未来建设规划当中,通过成立由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以及校外专家组成的专门的机构,来努力探索构建有效合作机制,保证家校共同教育落到实处;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通过主动开办家长学校、家长论坛等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再教育活动中,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一些科学的教育技巧和方法;最后,学校在制定工作计划、方案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家长的意见,让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当中,逐渐形成和完善家长管理委员会、家长咨询委员会等管理机构,形成一种更加民主、开放的办学风貌。

篇6

我们必须思考,为什么在当前一再强调家校合作的形势下,家校关系的问题却愈演愈烈?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良好家校关系的建立?为什么许多学校把家校合作的工作流程做得非常严密,却效果不佳?我认为,当前家校之间难以现真正的合作,是因为缺失一些重要的东西。缺失什么重要的东西呢?一是缺失信任,二是缺失感情。

先说信任问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家校矛盾并不突出,我记得那时家长对学校是比较信任的。而今天,家长对学校的信任程度大幅度降低。平时学校说什么,有些家长是表面点头,心里怀疑。真正遇到“事”的时候,家长则以不信任为“认识基础”,怀疑一切,难以沟通,家校矛盾就逐渐升级。因为,在家长心中,你的话是冠冕堂皇,是空话连篇,是高高在上,是官话套话,自然就言而无信。比如,有的学校装修了专业教室,检测合格了,家长仍不相信,要求看检测报告。看了检测报告,又说学校找的检测机构不行,应该让家长找检测机构。这种不信任学校的现象还真不是个案。

为什么家长会有这种心态呢?一是与大环境有关,二是与学校办学形象有关。拿大环境来说,目前诚信问题是社会突出的问题,一些坑蒙拐骗、缺德造假、唯利是图的社会乱象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精神文明生态。不信任学校,是社会病的一种折射。再说学校办学,一些学校在素质教育的实施、师德形象的建立、民主管理的深化等几个关键工作上都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的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上说的理念很美好,可是一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上,却仍然是应试教育,学生负担很重,学得很死。再比如,有的学校在管理上说以人为本、服务家长、民主公正,可是一到具体问题上,站在家长角度考虑问题的就少了,让家长真正参与学校管理就更少了。总之,这样的事一多,时间一长,家长自然会认为学校说一套做一套。因此,学校公信度的下降是必然的。

再说感情问题。学校本是个温暖人的地方,老师爱学生,学生尊师长,家长敬老师,大家以朴素的情感相互交往,营造出以感情为纽带的家校文化。但是,不得不承认,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与人的情感却有所淡漠。当下,有些老师谈奉献少了,谈热爱少了;家长谈感恩少了,谈配合少了。大家似乎都太“理智”、太“实惠”了。有的老师把每天的工作变成一种教知识的程序,一个挣钱吃饭的岗位。课上了,作业判了,如果发现哪个学生不认真,不听话,就狠批一顿,哪有什么对学生的尊重与满腔热情?更有个别老师,不顾师德,手背朝下,索要“馈赠”。这些有悖师德规定的行为怎么能培养真诚的师长之情?当然,从另一方面看,一些家长在心中已没有了师道尊严,没有了感恩之念,认为老师对学生付出多少都是应该的。遇到老师,视而不见,敷衍而过;需要的时候,送礼恭维,“利用”一下。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哪有真诚的情感可言呢?因此,没有感情做基础,真的到了需要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支持的时候,怎么能有良好的合作呢?

正因为缺少信任与感情,家校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在沟通双方思想时,往往会产生对立情绪。我就体会到,没有信任与感情做基础,一切合规的沟通方式、一切合理的措施,都会蒙上不信任的阴影。因此,我认为只有把沟通建立在相互信赖的基础上,沟通才是有效的;只有把合作建立在真挚情感的基础上,合作才是无障碍的。因此,学校应该着力通过一系列工作,建立起较强的公信力,建立起家校彼此友爱的情感。

篇7

观点之一:家校之间应当是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在没有和家长协商的情况下,就单方面向家长提出各种要求,是违背平等合作精神的。

首先,当今社会,随着家长素质的逐步提高,家长要求在其子女教育过程中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地位;其次,树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观念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现代化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开放化、民主化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这就决定了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必然要从高高在上的指导转向平等合作关系。再次,家长是教育的合作者。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就合作的本质而言,双方具有平等的地位,是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实行不同程度的联合。只有在平等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观点之二:家校合作是非同质合作,家庭教育在对孩子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学校教育在知识和技能传授方面要承担主要责任。

按合作的性质,可分为同质合作与非同质合作。同质合作,即合作者无差别地从事同一活动;非同质合作,即为达到同一目标,合作者有所分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差异,家长和教师的角色有别,决定了家校合作是一种非同质合作,即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有明确的分工。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个性化、广泛性、长期性、亲情感染性、方式的灵活性、教育的及时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的重心应为: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和生存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配合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培养孩子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意识,保障身体健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障孩子思想品德和人格健康发展。

而学校教育的特点是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相对突出,其重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在知识和技能传授方面不仅具有优势,还要承担主要责任。也就是说,智育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其工作重心所在。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互补,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共同的育人目标。

观点之三:家校合作应本着各司其责的原则精诚合作,创造相互理解、相互合作、互相支持的良好气氛。

确立共同目标

家长和教师之间互相埋怨、指责,究其原因是对合作目标的理解不同,在教育理念(比如好孩子的标准)、教育内容(让孩子学习什么)、教育方法(怎样教育孩子)等问题上未形成共识。另外,目标也分不同层次,比如,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教育,家庭和学校应该有怎样的合作目标?面对孩子不同的发展问题时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合作目标?如何将合作目标合理分解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等。学校和教师作为教育专业部门和专业工作者,有义务就上述问题对家长进行专业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于家长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使合作双方对共同目标、实现途径和具体步骤等有基本一致的认识,为更好地合作提供条件,奠定基础。

各自尽责,共守规范

根据优势互补原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方各有优势,工作侧重点不同。具体到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应侧重于帮助孩子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比如,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孩子的独特个性和愿望,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热爱学习;教育孩子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对学习要认真刻苦、有进取心、有毅力;要遵守学校和课堂秩序,按时作息,高质量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等。在孩子初入学和转折期时,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比如在孩子入学之初,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辅导和“陪练”。平时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积极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各方面的表现,配合老师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帮助孩子进步。

学校教师则应该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知识教学负责,各科知识的教学是教师的职能,也是教师的强项。各科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课程、教材和教法,掌握学生学习心理规律,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尽可能地做到了解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帮助解决。

课后布置作业,是教师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作业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为自己的教学效果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另外,作业也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培养对学习负责任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看,留作业及批改作业,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教师通过短信把学生要写的作业布置给家长,让家长负责孩子作业的做法,不仅是把自己的部分工作转嫁给了家长,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在学习上依赖家长的不良习惯,是不可取的。

相互尊重,责任共担

篇8

[关键词]高校;形式与政策课;合作学习;团队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5-0035-02

一、团队沟通的涵义

“团队,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雇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在这种工作小组内部发生的所有形式的沟通,即为团队沟通。”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中,团队沟通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员组成的合作学习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发送、接收并理解信息、思想、情感的双向或者多向的沟通过程,也是团队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它强调了团队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开展的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沟通形式。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团队沟通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中团队沟通的形式划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在合作学习实际开展过程中,团队沟通这三种形式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合作学习共同目标的实现,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沟通不顺畅都会影响到信息的传播程度以及合作学习的开展效果。通过文献检索和课堂教学笔者发现,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的团队沟通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下行沟通存在的问题

下行传播,即有关组织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而下行沟通是指,教师将信息向下传递给合作学习团队的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沟通。下行沟通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的作用是:教师把合作学习的目标、讨论的问题、任务、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等信息传递给团队成员;是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的一种形式,它有利于教师在合作学习开展前做好相关安排。但是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往往出现,老师在传达信息时没有明确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和内容;教师语义表达不清楚、让学生产生歧义;也没有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没有主动跟各团队成员进行交流,没有及时了解团队成员沟通的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对开展合作学习的各团队成员的评价及奖惩信息不明确等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到下行沟通的顺利进行。但这些问题往往被许多一线教师忽略掉,很多教师只关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出结果,而不关注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的行为显得太过功利,更没有充分挖掘合作学习的价值,因此致使很多合作学习开展浮于表面、收效甚微。

(二)上行沟通存在的问题

上行传播,指的是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或部下向上司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愿望与要求的信息传达活动。而上行沟通是指在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中团队成员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向教师汇报、表达建议、愿望和要求的沟通行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沟通。上行沟通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的作用是:通过团队的反馈、提出建议、愿望,教师可以了解各团队开展合作学习的情况、存在的问题等,使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进而实现合作学习的共同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往往出现,团队成员不愿或者不敢和教师沟通,更不敢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愿望;团队成员主动表达想法的意识比较弱,在讨论结束之后往往都是由小组长发言,其他人主动发言或者补充回答的较少;在团队沟通过程中不主动向教师反馈团队成员讨论的情况及精神状态等问题。上行沟通存在的问题容易导致教师因不了解学情,而浪费课堂时间影响教学效果,不能顺利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

(三)平行沟通存在的问题

横向传播,指的是组织内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而平行沟通是指团队成员之间进行的信息、思想、情感的传递和沟通过程。平行沟通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的作用是:团队成员之间坦诚交流彼此的观点、想法,分享不同的信息,通过整合团队的资源去解决问题,完成合作学习的共同目标,使团队成员在互通有无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但是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平行沟通并不顺畅常常出现少数团队成员缺乏团队的归属感不愿意和其他人沟通,一副事不关己的状态导致沟通氛围不浓;有些成员带着偏见不能接受别人不同的意见;由于成员之间的背景、性格的差异,没有共同的“语言”导致沟通很难实现互通有无。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实现团队沟通顺畅的对策

合作学习中沟通渠道不顺畅是影响合作学习开展的重要弊端,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必须要建立和健全合作学习的团队沟通渠道,加强团队的协作能力。因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实现团队沟通顺畅的对策。

(一)完善下行沟通,明确沟通内容和角色定位,主动参与

1.确保各团队成员清楚彼此的角色和所承担的责任

在合作学习前必须要明确好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团队的引导,让他们都知道自己所承担的责任,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去做、主要负责的任务是什么。

2.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和关心合作学习的进展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属于团队的一员,因此在合作学习开展中教师要以机动成员而不是老师的身份加入到团队沟通中,主动了解团队沟通的开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协调团队成员的沟通,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的这种亲和力也能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从而完善下行沟通。除此之外,教师要积极倾听团队成员的心声,加强对团队的沟通和了解,及时地肯定团队在沟通过程中出现的好观点,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鼓励,确保团队沟通的顺畅。

(二)优化上行沟通,鼓励团队成员加强与教师的互动

1.建立完善的沟通反馈环节

教师要建立完善的沟通反馈环节,确保团队成员表达意见渠道的通畅,对于学生的反馈,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回馈和解答,否则长期滞留反馈意见会影响团队成员反馈的积极性。如利用多样性的反馈方式比如微博、QQ、短信等,而不仅限于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而团队成员也要积极主动、大胆地向教师反馈,要有主动意识,懂得只有自己主动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促进自我的进步和成长。在这个沟通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合作学习开展的情况,以及所需要的帮助,这样老师才能清楚地获悉合作学习开展的状况,并为团队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帮助。

2.采用有效的激励办法

团队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反馈意见的氛围,让团队成员意识到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既可以增进和老师的互动,也给自己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团队的其他成员要给予发言的成员支持和鼓励,教师也要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这种行为,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会大大增强团队成员反馈意见、表达观点、想法的积极性。因此团队要形成一个被团队认可的激励办法,通过这种方式去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发言。

3.营造浓厚的民主作风

在团队中要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谁都有权利发言、谁都有义务发言,把反馈意见和表达自我当作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义务,而不能把自己置身事外,要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沟通氛围,使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有平等发言的机会,并在友好的气氛中开展沟通。

(三)搭建平行沟通,创建、信任的团队沟通氛围

1.团队成员能彼此认同

在合作学习中,团队成员能够通过沟通寻找彼此的共同点,找到相同的东西才能使团队成员产生共鸣,才会彼此认同。要形成彼此认同一方面要同步,同步就是团队成员彼此经过协商后所形成的,有意要达到同样的目标所采取的相互呼应、协调一致的态度。另一方面是目标驱动。就是团队成员之间由于有共同的目标,并且每个团队成员都能通过完成这个共同目标获得利益,这样在这种目标驱动下能让团队成员之间互通有无、相互合作,即使是团队关系不好的个别团队成员也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放弃自己的偏见,加入到团队的沟通中。因此共同目标的确立就显得至关重要,它必须是考虑团队成员不同的个人目标基础上形成的,否则就会削弱共同目标的效用。

2.尊重不同的观点

每一个团队都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有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价值体系、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团队沟通中出现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是正常的,同时也是值得肯定的。出现不同的观点说明充分调动了团队成员的智慧,只有大家相互沟通才会有不同的观点出现,因此要尊重和肯定不同的观点,彼此都要耐心倾听别人的陈述,不要任意打断别人的表达,当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时要自己反思这种差异。在团队沟通中,每个人都不应带着偏见参与讨论,要虚心并能包容别人不同的观点,这样才能在团队沟通中并发思想的火花。

3.团队成员相互信任、坦诚相见

篇9

下面就初中数学备课组合作教研过程中的问题及采取何种具体措施提高其有效性进行一些探讨.

一、备课组合作教研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形式上的认识各不相同,即使是对于同一教学内容,他们各自对于该内容在课堂上的呈现方式也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这种不同如果在备课组合作教研的时候被加以充分呈现和交流,那对各位教师关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是大有益处的.

另外,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通过备课组的合作教研活动提出自己的困惑,参考了众人的意见之后,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某方面的障碍就能得到高效的解决了.由此可见,备课组的功能即是利用大家的智慧研究如何使本组教师实现有效教学.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备课组的合作教研活动发挥效能和优势,可提高教学效益.

二、备课组合作教研中存在的误区

1.学校对与备课组合作教研活动的管理不够深入

当下很多学校对于备课组的建设高度重视,实行制度化管理.但是这些制度也只是看规定的时间里人是否到齐,活动有无记载而已.这些表层的制度必然不能触动根本,因此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备课组的集体活动变成了一种应付、任务,没有任何的效益性可言.初中数学教育需要教师积极地开展合作教研活动,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于趋于形式的合作教研,存在的意义并不大.

2.教师的参与度不够

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往往由备课组中承担某项备课任务的主讲人独立地进行教学目标、环节的讲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其他教师没有对该教学任务进行准备,通常只是听一听就过去了,几乎没有参与的环节,使得每个教师的想法得不到充分的交流,某些存在的问题也得不到探讨.

三、提高初中数学备课组合作教研实效性的措施

1.改善校内教师间的竞争环境,让集体备课实现真正的智慧共享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里设置备课组,对于教师而言,一个显而易见的收获就是分享了他人的教案.可是由于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竞争机制的存在,导致很多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时候,不愿分享自己对教学中的一些独到见解,往往在与组内其他教师交流的时候有所保留.学校应该改变教师的考核体系,适当加入一些对备课组的捆绑考核.另外,学校应该规定各年级各班设之间要统一布置习题、测试,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之间的竞争,从而实现教师间的互相合作,智慧共享,共同成长.

2.留足时间,及时做好反思改进的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改进工作方法.备课组的组长应该保障每次集体备课后,都要留足时间,让教师交流在实施备课方案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让大家在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还可能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这样,不仅可以帮助那些遭遇障碍的教师解决问题,也可以避免其他教师遭遇相同的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益.

3.营造自由民主的合作教研氛围

在初中数学备课组合作教研过程中,必须抓住各成员之间的平等原则.只有形成了一种宽松自由的交流氛围,才能使各个教师极大程度地解放和拓宽自己的思维广度,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畅所欲言,使教学经验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共享.

4.维持合作教研与独立思考之间的平衡关系

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分组合作:大学语文

一、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消极现状

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一方面,各种专业的设置使学生能在自己选择的发展空间里尽情地汲取专业知识,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掘自身的潜能;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要求不断地健全和提高。因此,在高等学校中,学生除了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外,还要学习众多的公共课程。

由于所学专业大多为学生自主选择,因此学生对于专业课往往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主动,而且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与学生将来的就业息息相关。而公共课由于不是学生所学专业,与专业课联系不大,学生大多是被动地学,兴趣自然不高。因此公共课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积极性低,上课犹如履行义务一般,只是为了避免教师点名而影响考试成绩。教师在台上授课时,学生不认真听课,而是变成了“低头族”,更有睡得昏天黑地,不知身处何地者,严重干扰了课堂秩序。而许多教师面对此情此景,管理只是治标不治本,松了照样如此,严了学生有逆反情绪。学生学习公共课,纯粹是为了应付任务,大家也以考试能顺利通过作为最终目标。尤其是大学语文课,学生认为“国语有何难”,更是有轻视心理。

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

针对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消极现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直在探索一些有效的教学模式。分组合作教学是我这一学年尝试的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

以大学语文为例,具体教学模式如下:

首先,开学之初我就把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向学生阐释清楚,强调学好语文不是简单的多学几篇文章那么简单,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等各种能力。为了更好的发挥大学语文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由学生自由结组,一般是一个班级以寝室为单位结组,这样布置任务后大家可以随时联系,便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同时,我建立了大学语文QQ群,要求班长和各小组组长加群,接到学习任务后传达给其他组内成员。同时说明奖励的规则:在每堂课开始之前,我会在群里这堂课的学习任务,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各小组以课件的形式完成,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其他同学分享本组的研讨成果,时间控制在5到10分钟。奖励分值计人平时成绩,小组的主讲人加分最多,小组成员也有相应加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比以前有明显提高。

例如,遇到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和作者的时候,我会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做课件,自己上台讲课。最后由老师结合学生的作业强调教学重点,同时对不足之处做一个补充。这样既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程度,对主讲学生的勇气和口语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同时也增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共荣意识,使他们乐于共同进步。讲到苏轼的时候,有的学生讲起来滔滔不绝,还有临场发挥的,大家笑声时起,课堂气氛被带动了起来,这时候,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角”,老师只是后台指挥,教师从一个“独奏者”变为一位“指挥家”,转变了教师角色,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变主体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真正的“想学”、“爱学”。到期末,通过对这些组的表现进行整体评估,我发现这些乐于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在平时上课也是最积极的,他们平时加分也最多,老师的学生评教也很高。这说明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三、分组合作教学在应用中仍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应用可以看出分组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学习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同样存在着较多方面的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适时的采取措施来进行调整,以发挥这一良好的教学方式的作用。其问题表现在两个具体的方面。

在分组合作教学的模式之下,最首要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人员的分配,一般情况下,学生自行进行分组的时候都会选择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或者是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异性合作学习的特别少,一般他们选择同寝室的同学。由于性别的差异,可能就造成组与组间的学生分配不均衡。有的语文素养偏高,有的语文素养偏差,尤其是男生,基础较差又没有人带动,势必会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甚至他们选择不做,影响到最终成绩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