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教学技术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教学技术培训

篇1

资本的入局让企业的生长周期越来越短,同时衰落也越来越快,甚至有言论表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寿命只有三到五年。而51CTO却坚持了十二年,并在近三年时间内连续完成三轮融资:

2014年8月,获得德沃基金1000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

2015年11月,获得挚信资本和德沃基金的过亿人民币A轮投资;

2016年10月,获得华开资本领投的过亿人民币B轮投资。

51CTO最早创办于2005年,专注做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社区。2013年底,51CTO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开拓了在线教育业务,如今光教育这一块就可以做到年营收5000万元,预计2017年可达到一个亿。

复盘创业这12年,51CTO创始人熊平认为,关键在于坚持服务IT技术人才的初心没有变过,51CTO所做的一切改变都是为了满足这一人群的需求。

把握用户需求,转向IT技术在线培训

最初之所以想到创办51CTO,熊平主要是考虑到当时服务技术人员社区非常少,技术人员的学习机会也少,企业对他们也没那么重视,而熊平觉得技术人在未来将会越来越重要,需要有平台关心和服务这群人。

51CTO上线一年就积累到了100万用户。在51CTO上,这些技术人才主要是进行与技术开发相关的经验交流和技能学习,51CTO会提供少量的课程资源。

2013年,熊平发现用户在社区使用频率最高的产品竟然是在线课程,而在此之前熊平曾创办过赛迪网校,积累了一定的在线教育创业经验,他觉得在线教育发展的时机成熟了,于是决定成立“51CTO学院”,专注做IT技术在线培训。

确实,到了2013年,网络和支付环境变得更加便捷,同时企业的发展对每个技术人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提升能力提出的要求也在变高,很多技术人才希望快速掌握技能的追求也很强烈,而这都是此前不具备的条件。

从学习模式、师资、课程三方面把关

2013年这次往在线教育的转型成为51CTO关键的转折点,而那一年也刚好是在线教育市场起步的时候。

在模式上,51CTO学院选择纯做线上,并从学习方式、课程体系、师资力量三个方面进行了把关控制。

在51CTO学院,学员可通过“自学式学习”和“辅导式学习”两种方法上课。进行自学式学习的学员可以在课程超市自主选择课程,而自制力不强或需要教学辅助的学员则可以选择一对一辅导式学习。

在课程设置方面,51CTO学院在每个领域都有专门的教学总监负责整体的教学体系,课程内容覆盖技术技能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开发等)、新技术应用(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人才的管理知识三个方面。目前平台上共有16万学时的课程。

在师资方面,熊平认为,IT技术的变化更新速度很快,老师一旦进入到一个具体的培训机构就很难再紧跟新趋势。正因如此,51CTO学院没有自己的专职讲师,学院1200多位讲师大多是一线技术人才、大学院校教师、技术类图书作者。

12年的社区品牌积累,再加上这样的学习方式和课程资源,让51CTO学院很快就聚集到了300万用户,截止目前积累1500万用户。

选择更长线的教育人群和服务方式

在IT技术培训领域,线下的达内教育等传统教育培训机构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达内教育采用的是传统班级式教学,不是个性化的教学。

熊平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达内的目标用户是三本、大专等院校刚毕业但还没找到工作的学生,而51CTO学院的学员则是就业在职的居多,大部分都已工作三到八年。

熊平认为,达内教育等机构提供的都是一次性培训,而学员在51CTO学院得到的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从大学开始到参加工作,甚至很多非技术人也可以在线自主学习。

教育行业的客观现实是:线下教学效果好,但成本高;线上学习时间自由,学习门槛低,但是效果稍差于当面讲授。这点在K12领域已经得到实践验证。

熊平认为,IT技术培训不同于K12在线教育。在K12领域,线上和线下人群重合度很高,而IT在线下和线上的人群是不一样的,所以线上线下竞争并不多。另一方面,IT职业培训的用户平均年龄更大,更成熟,自律性也较强。

篇2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必要性;现存问题;应用策略

所谓“混合教学模式”,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在线下停课等极端教学境况下确保高校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将学习者引向深度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前提下,增强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1]。在以往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采用的大多是围绕大学教师的专业教学模式,即在开展教学前先由教师进行课前准备,在课堂中由教师亲自讲解示范,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做的仅仅是根据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进行机械重复并撰写相关报告,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大多高校近年来仓促地开启了线上教学,但由于缺乏经验,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改善。

一、混合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契合高等教育改革趋势

混合教学模式的本质在于对教学与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出重新思考与设计。作为高校的重点本质问题,教与学的关系在新课改后一直是教育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研究热点。相比传统教学与混合教学模式,二者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主体的不同,传统教学偏向于以教师为主体,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以教师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在效率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学生缺乏主体性,教学效果往往难以达到最大化[2]。除此之外,近年来线下停课状况时有发生,侧重于实践的土木工程专业通过生疏的线上教学往往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导致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效果整体下滑。这些现状是高等教育状况发生改变的典型结果,而迎合这些结果,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契合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利用线上、线下的结合教学确保高校能够在任何情况下保证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教学效果[3]。

(二)考核模式更能够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高校的教育目标之一,尤其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素养较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虽然高校也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了相应改革,但是对于高校来说,很难在核心素养培养后对学生的培养状况做出考查。而混合教学模式的意义也正在于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大多依赖线下教学,而考查却能够通过线上来予以实现[4]。

(三)提升教学稳定性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因此也一度成为高校最炙手可热的专业,虽然近年来受到信息产业的冲击使其热度略微下降,但依然难掩高校学生对于该专业的热衷。究其原因,土木工程专业本身属于一类教学效果相对稳定的专业,在教学过程囊括了较多实践类教学活动,且专业性较之其他专业更强,如果学生不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毕业也是相当大的问题。但是,线下停课状况的频繁发生却令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暴露了其稳定性方面的问题,尤其近几年许多线下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无疑让土木工程的专业教学效果大打折扣[5]。这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创设混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它能够进一步增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稳定性。

二、土木工程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的现存问题

近年来,各大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混合教学模式,其中线下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为主,而线上教学则以钉钉等直播平台为根本开展。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较之以往更加科学、合理,但却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工作量大大增加

混合式学习仍然以教师为主导,虽然随着自主学习平台的出现,教师在线上教学方面的压力有所降低,但是仍然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线上课程内容设计、录制课程微视频、制作章节习题、在线测试、学习案例、学生讨论话题等各种教学资源[6]。除了这些内容外,教师还需要时刻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当学生在线上遇到学习难题时,通过自主探究而无果后势必会向教师进行求助,而这个求助过程无论是通过线上途径还是线下途径,教师都需要拿出一定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如此一来,教师不仅需要比以往传统教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更具有责任心与职业素养。由此可见,混合教学模式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这是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的现存问题之一。

(二)混合式教学设计有待提高

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就目前来看,土木工程专业中混合教学的开展形式仍然相对单一[7]。调查显示,目前大多高校选择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交替实施,其中,线上教学主要采取网课形式,旨在令学生形成自主性;线下教学则是负责对学生在线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出答疑。通过这一模式,教学形式健全了,但是效果却不能达到最佳,线上教学内容不能够真正令学生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甚至在调查过程中许多学生直言在混合教学模式出现后他们的学习兴趣反而下降了。

(三)线上学习平台存在问题

除了教师工作量以及混合式教学设计方面的问题外,线上学习平台也同样存在一定问题。目前,高校线上教学所使用的线上学习平台比较统一,比较常见的有钉钉、腾讯会议等,这些学习平台普遍使用人数较多,但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这些平台往往只能用于直播教学,其他方面则只能使用学校开发的平台。这些平台虽然都由大型信息技术企业开发,但在实际使用时却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运行过程存在卡顿状况、加载速度较慢、界面设计不够简洁易懂等。

三、混合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混合式教学课程资源准备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建设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表达课程内容的教学资源。目前,很多平台都提供了庞大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尤其是近几年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视频公开课等,都有可选择的课程资源。因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首先关注的是知识能否被学生有效地掌握。根据技工类学生的实际情况,目前我校以超星平台作为线上教学的主要途径[8]。在超星平台中可以上传视频、PPT或直播,也可以布置在线练习、在线答疑等,还可以进行线上讨论、在线考试与学生学习时长统计、发表评论结果统计等。就网页设计课程,我们采取对原有线下教学的PPT进行改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录制几分钟的操作步骤分解或是课程小结视频,这个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本次课程的要求和要点,方便自学时反复观看,也方便课程复习时汇总指导,起到对课程的统领作用。

(二)混合教学模式的选择方法

当前,我国进入了线下教学不尽稳定的教育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混合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灵活性。高校应当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以及每位学生的个人防疫状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当学校属地处于无疫状态时,正常在校学生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线下教学与实践活动,以保证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当学校属地防疫状况形势较为严峻时,正常在校学生应当居于宿舍进行自我隔离并参加线上教学活动,此时教师应侧重于专业理论类课程的教学;对于集中隔离观察的少数学生,应当为其制订特殊的教学计划,当在校学生进行线上教学时,集中隔离学生应与大家一起参与;当在校学生进行线下教学时,应有专门人员为集中隔离学生全程录像或直播,以保证其学习进度不落后于其他学生。

(三)优化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来促进教学,降低教师本身的教学压力。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应当充分发挥线上平台的优势,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在此方面,教师可以线上平台所囊括的内容为轴心布置课前任务,可将课程相关的重点内容整理成条目并以问题的形式传达给学生,以问题导入法让学生完成学习。而在学习过后,学生可以直接将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线上平台向教师做出反馈。教师在接收到反馈结果后,可以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在后续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而针对“小众问题”,教师则可以开展针对性的单独指导,尽可能地确保学生在进行课堂阶段时对相关知识的预习水平差距微小。课堂阶段在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原本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是由于线上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混合实施,教师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小,因而教师可以改变过去“将知识点嚼碎并喂给学生”的教学模式,转而以引导学生“领悟”的新模式取而代之。在此方面,教师可以引入更多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法、游戏互动法、分组讨论法、辩论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9]。在课后阶段,教师不仅需要依托线上平台向学生布置课堂相关课后任务,还可以在平台内开设不记名课堂反馈,让学生自由提出课堂意见,以此实现混合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四)优化完善混合式学习平台

针对线上学习平台系统方面的问题,学校应当积极与学习平台方面沟通,要求平台的维护人员做出优化与相关维护。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不断探索,找到真正与课程契合的学习平台,提升师生在混合教学方面的体验感。

(五)定期为教师开展短期技术培训并制定解决方案手册

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通过自学掌握混合教学的相关知识不切实际,因此必须以学校为核心进行相关培训。在此方面,需要对教师培训的内容比较冗杂,其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包括混合教学技术培训、线上平台操作培训等[10]。作为软件的一类,线上学习平台势必需要不断做出维护与优化,但是随着其维护与优化,往往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而为了确保教师能够顺利使用,学校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平台为教师配备平台使用手册,在平台做出大幅度的优化后则需要为教师配备新手册。如此一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平台相关问题时,可以通过查阅手册自行解决。针对部分年龄较大、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教师,学校方面可以开展教师分组互相带动培训,即将年轻教师与年龄较大的教师分为一组,以此形成互相带动学习的局面,从根本上提高混合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六)进行线上学习平台使用培训

篇3

把准脉搏 精准施教

贵港市针对以往远程教育培训一刀切、效果不彰等问题,以精准对接为原则,从需求、内容和形式三方面着手,创新远程教育培训方法和流程。

以需求为导向,培训对象精细化。自2015年以来,贵港市远程办通过日常调查走访、组织人员家访和驻村干部夜访等多种形式,对全市农村进行了近百次调查,回收调查问卷2000余份,征集学习培训需求40余类,从而完成了对当前农村学习需求的全面摸底。随即,贵港市本着对象具体化、培训个性化的原则,按不同学习需求将农村党员群众划分为8大类57小类,为开展精细化培训夯实了基础。贵港市远程办副主任吴小兵介绍说:“我们在分类时,每一个培训对象的具体需求和情况都要登记在案,务求精细。”

以精准为目标,培训内容精细化。在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贵港市把培训的普遍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培训对象的个性需求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班教学。平南县安怀镇旺官村是个种养殖专业村,村里有五十多户从事种养殖业,这使该村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一定程度上呈同一化。旺官村远程教育培训的重点因此圈定为种养殖专业技术培训。不过,凡事无绝对,也有农户不想学这方面知识,或普通培训内容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远程办也因人而异,针对小部分人的个性化需求准备了“升级版”培训,其中产品粗加工和网络营销培训深受欢迎。

线上线下联动,培训形式精细化。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方式既灵活又容易操作,成为贵港市创新培训形式的捷径。针对理论性强和知识普及类的课程,贵港市一般采取上大课的形式在线培训;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实用技术培训,则尽量做好培训对接工作,进行实地实践教学。桂平市石咀镇小汶村种植示范基地是贵港市远程办指定的远教实践基地之一。这个基地因种植“中华仙草”石斛而名声在外。基地负责人介绍说:“远程办每个月都会组织人来我们这里观摩学习,我们也积极配合,这两年带动不少人加入了石斛种植行列。”自2015年以来,贵港市共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了153场实践课,有2000多人与各类种养殖基地成功对接。

综合服务 精准扶贫

精细化培训旨在培训内容与对象精准对位,需要充足的资源保驾护航。为此,贵港市远程办抓导向、定路子,将自身定位为“勤务兵”,采用多种方法保障培训机制运转。

整合课件资源,他山之石可攻玉。贵港市采取“三个一批”的方法(整合现有资源搜集一批,发挥部门优势制作一批,市场化运作引进一批),充实精细化培训课件资源库。2015年,贵港市共整合课件64部,制作30部,购买17部,初步夯实了精细化培训的软件基础。桂平市南木镇金龙村有个矿泉水厂,村支部书记骆国信想为村民搞一个生产技术培训,却找不到相关课件。桂平市远程办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引进适用课件,并添加至远程教育平台,解决了骆国信的烦恼。

整合培训资源,借船出海好。贵港市积极寻求合作共赢之路,与各涉农部门、专业院校达成战略合作,将一大批涉农企业、种养殖基地、产业协会确定为远教实践基地,为精细化培训备足师资力量和实践课堂。今年1月29日,天上还下着寒冷的毛毛细雨,桂平市南木镇天天农机合作社里却热火朝天,市农机局正在这里举办农机操作和维修培训班,为春耕打响前哨战。电视机里播放着农机知识课件,农机局专家还在现场进行讲解,参加培训的一百多位农民群众听得津津有味。自从远程教育精细化培训开展以来,远程办加强了与各部门的合作,使这类既实用又应景的培训多了起来。农机局的副局长卢汉志表示,远程教育是个好平台,使他们能更加便捷地和基层群众对接,所以他们也乐于配合精细化培训工作。

发动基层互助,以人人服务人人。2015年,港北区委组织部将精细化培训的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要求各基层远教站点熟悉每一个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和帮扶要求,帮助更多的贫困户找到“上线”,结成帮扶对子。港北区的养殖龙头企业港丰公司在组织号召下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先进单位,与港北区8个贫困村结成了帮扶对子,并低价为900户贫困户提供了18万只羽瑶山鸡种苗。“找好穷根,找出富路。”这是港北区的新口号,并为此多方发动,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找靠山、找帮手。

多方协力 精准运行

精细化培训要做深做透并长期持续运行下去,必须要有机制保障。为此,贵港市建立了一套完善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评估结果精细化,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培训不能“一训了之”,必须要有后续的评估和跟踪服务,以确保培训出成绩、有效果。贵港市专门开发了“分类分级精细化培训统计”软件,做到统计数据精细化。同时,对各类培训班,在培训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摸清培训对象对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最后,责成各基层站点跟踪调查每一个参训对象的实践应用情况,并填写效果评估表。一系列效果评估机制的实施,使各级远程办能更好地把握培训情况 ,并根据反馈意见调整培训内容和计划。而且,对具体对象,针对其知识掌握情况,也可以制定进一步学习计划和帮扶方案。

服务管理精细化,各级齐抓共管。贵港市将精细化培训作为远程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组织工作考核范围,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作为远程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把远程教育工作真正打造成“书记抓,抓书记”工程。同时,采取“双定双评三挂钩”机制,设岗定责,将精细化培训与村(社区)干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工作队队员、大学生村官的绩效挂钩,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港北区县东社区支书助理麦宇是远程教育的“明白人”,远教工作抓得极其出色。他开玩笑地说:“精细化培训工作是硬指标。这个做不好,年终考核评价要扣不少分。为了加分,也得好好干。”

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 在职培训 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66-02

目前,国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职业技术院校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日制教育,是针对学生的学历式教育;二是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短期、中期专业技术培训班,是面向企事业单位、社会人员式的在职培训。两种模式职责明确,互不交叉。虽然学历式职业学校教育与社会型在职培训同属职业教育范畴,但二者教学原则与目标任务及教学体系均不尽相同。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社会职业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自有教学资源逐渐紧张的困境,职业学校适时介入社会类职业培训为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一、我国在职培训的现状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传统简单的劳动力输出方式逐渐失去了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市场的需求。现有的劳动力均为成人,已全面超出接受基础教育年限,在此情形下,在职教育培训成为提高我国劳动力技术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总体而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造就的市场趋向必然提高对技术型劳动力的进一步需求,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将突出在职教育培训的地位,推动在职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而实际上,我国传统在职培训体制是在计划经济驾驭下为传统计划经济服务,与传统形式的经济基础紧密相连,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其缺乏相应的跟进反应,落伍于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步伐。因此,目前国内在职培训与市场经济发展矛盾与冲突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在如下方面。

(一)在职培训成本较高,且风险隐患大。资金问题是阻碍社会培训机构事业做大与做强的主要瓶颈。社会培训机构银行认可度低、贷款难,只能以学治学、以学养学。唯一的学费收入难以维系各项办学费用支出,若有剩余往往用来完成机构的原始积累,固定资产难以为继,难以形成有效抵押,无法获取银行资金支持。另外,社会培训事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市场多头竞争的夹缝中生存艰难,民间资本与社会投资机构往往不敢涉足这一高风险领域,客观上造成其融资渠道不通畅,难以形成规模。

(二)在职培训目的不明确,仅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部分行业培训由主管部门下属事业单位负责,它们所安排的培训任务大多以完成各单位职工年度培训计划为目的,缺乏对职工实际需求调研,培训内容与在职职工职业成长需求相背离。大多数情况下培训局限在政府新文件的读解上,无法满足职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成长要求,无法胜任市场经济时代下培养专业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仅能作为在职培训的一种补充。

(三)培训机构杂乱,缺乏规划性。有关行政审批部门没有做好实际需求与发展需要的结合,对社会力量办学盲目审批,导致同行业、同地域培训机构雨后春笋般冒出,未能较好地宏观控制,甚至有的城市数家同类培训机构齐聚“一栋楼”或同业培训聚集在“一条街”。在培训专业设置上,缺乏长远的眼光,当某一专业行情见涨形成热门,众多的培训机构就蜂拥而上,而某一专业市场疲软就业率下降,则马上退出。这些培训机构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长期的规划与效益发展计划。

(四)缺乏有效的评估反馈,导致在职培训教学质量低下。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短板与考核机制缺位导致大量的培训只管收费不管培训质量,很多在职培训机构完全是在自由发挥,对于培训质量能否达标、学员学习效果、反馈与跟踪、评价体系等不重视,无法形成一种在职培训的良性循环。

(五)培训模式落后陈旧,内容贫乏单一。相对狭隘的办学初衷,使得多数培训机构开办教育的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这导致培训机构不以职工职业能力成长为核心,而是处处以商业的心态对待一切,导致其培训模式落后陈旧,教学内容贫乏、单一,尤其师资薄弱、管理落后、规模滞后的系列问题发人深省。

二、在职培训和职业教育体系融合的可行性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工业化进程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当下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以市场化与多元化经济社会发展下的职业教育体系,不论是人才培养还是教育模式均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多数职业学校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尤其在招生规模与学生专业设置方面紧跟市场需求,结合当前社会实际用人需求出发,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符合企业用人需求,逐步实现了与社会需求零距离接轨。目前,困扰我国的职工在职培训问题给职业学校的教学带来了机遇,仅仅立足于从业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不再是职业教育的唯一目的,如何拓展在职职工终身教育应该成为职业教育深思的问题。

在职培训与职业学校教育通常被视作为职业教育的有机整体,在职业教育系统保障条件当中二者紧密相连;在职业教育体系当中二者地位等同;在职业教育实施过程当中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将在职培训工作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不仅在生存与发展空间上对职业学校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也是在社会职能上对职业学校的一次完美诠释,更是在保证社会发展需求上对职业学校的充分体现。职业学校将在职培训体系与业教育体系融合是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势所趋。职业院校搞好学历教育是基础,搞好在职培训更关键。职业学校有必要开展在职培训,且有优势开展好在职培训。职业学校优势在于师资力量较强、实验设施齐全完善,作为在职培训“潜力股”对社会在职培训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无可比拟。

三、在职培训和职业教育体系相融合的具体措施

(一)打造网络教育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现代远程教育是“互联网+”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是我国当前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教育的战略举措,也是发达国家主流的教育形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发展继续教育注入强大动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4G 技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出现,使网络学习成为学习型社会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 MOOC 的出现,迫使职业教育从传统的纵向整合转化为横向整合,使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以庞大的规模与课堂分离。学生和在职职工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人生规划从网络上选修各种课程,将来还能获得各种不同的学位证书。这种超越具体学校的横向整合教育模式将改变当前在职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格局。

(二)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互联网时代给中国教育带来新的革命,全世界优质的教育资源将无边界地分享,未来的教育将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当前,在职培训在线上集中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在线学习平台,在与受训者之间的互动性上具有更好的体验;反观职业教育,其拥有优秀稳定的师资、先进的设备和实训基地、丰富的校企合作教学资源等线下资源,因此两者之间形成了互补。如果能将在职培训的线上教育资源与职业教育的线下教学资源融合,我将营造一种全新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不但拥有丰富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更低的教学成本,同时能提高教学学习效率,提高学习便捷性、学员之间的互动性,开展人品人格教育、职业技能培养等,未来教育模式将会多种多样,其中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模式将会是最优质的教育模式之一。

(三)大力推进资源开放与在线教育联盟建设。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把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有机融合在一起,为产业调结构、转方式服务,为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充分发挥职业教学学科优势,顺应在线教育和职业教育集团发展需要。做好在线课程开发,在线课程一要面向行业,二要面向特定人群特定任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全方位地为产业链所需的人才链服务。体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要有利于培训与学历立交桥的搭建和实施。

(四)共建在职职工终身学习的桥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特别是专业或技术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从一而终”式地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已不可能。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出现,新设备、新工艺、自动化程序、机器人的出现,使得许多不熟练、半熟练甚至熟练员工都可能被“淘汰出局”。这样的挑战与压力,只有不断接受在职培训,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和熟练技能,才能迅速地符合岗位要求。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与在职培训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和在职教育的相关资源,为在职职工创造终身学习的机会。

创造性营造出终身教育的优越环境,针对性构建起目的性较强的终身制学习体系,将在职培训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元素,适应了时展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予以对待,并重点加以落实。

【参考文献】

[1]王绍良,贺召平.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调查分析[J].大家谈论坛,2007(10)

[2]刘守义.论高职院校在社会职业培训中的作用[J].职教论坛,2005(9)

篇5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维修电工机电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53-02

模块式教学的出发点,在于利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培训人员掌握一门技能,它的培训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基于每个工种任务和技能的深刻分析,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开发的不同模块,形成一个积木式的教学形式,保证了用什么,学什么,避免了传统教学的弊病。模块式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以技能为核心,着重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科学性、适用性、针对性,注重培训效果;按需施教,科学组合,既有一定统一规范的要求,又有高度的灵活性;以学员为中心,充分发挥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在维修电工课程教学中,笔者采用模块教学法,充分发挥模块式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维修电工的知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维修电工的教学为例,探析模块教学法的实施。

一、建立模块

模块的划分必须从素质核心和能力本位的角度出发,按照一个种类的能力和素质为一个模块的原则进行划分。模块的划分既要符合认知规律,又要符合活动规律。我们使用的模块是以技能为依据构成的,将一个技能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层层分解,每一项技能对应一个模块,每一个模块组合对应一组相关技能,每一个模块应涵盖学习目标、学习材料和工具、操作步骤和考核标准等内容。按照维修电工的不同层次,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模块,分为基础知识、机床电路、PLC、数控车床、各种工业控制的最前沿的技术五个模块。同时将各种模块的应用前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再让学生自己到工厂、企业的生产线上去感受这些知识的应用,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在工作中大显身手,进而产生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二、编写适合的专业技术培训教材

每个模块所需的培训教材,不是按学科分类,而是根据不同模块的不同需求来编写教材。在每一模块内,为掌握某一技能所涉及的内在知识都应学到。我们根据中级工需要掌握的应知、应会等知识,自编培训教材,形成了单元化、专业技术训练教材。

三、重视课程设计

重视课程设计,尤其是实验课的设计。笔者所带的班级的维修电工的课时只有150节,要用这些课时让学生掌握维修电工的知识,并且要通过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考试,时间很紧,任务很重。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笔者设计将4/5的课时安排训练。由于采用模块教学,技能训练相对集中,因此笔者特别注意实验课的设计。严格按照模块进行训练,先进行理论的教学,或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然后进行训练,学生可得到足够强度的练习。每掌握一个模块就考核一次,学完一个模块再进入到一个模块,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据统计,每个学生基本上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由于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学生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维修电工的技术。笔者所带的班级95%的学生顺利地获得了中级证。

四、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建立模块后,学生清楚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不少学生同学,特别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后能积极地学习,以求更快更好地掌握本模块的知识,有的学生甚至摸索出一些好的方法和好的经验。同时,笔者给学生提出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比如,在机床电路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亲手制作出各种实际的机床电路板,学生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理解了电路的原理,了解了元器件的使用和检测方法,然后再进行电路的检修已经是轻而易举,学生在学习中很有成就感,很快接掌握了机床电路的模块。同时采用竞赛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五、抓好后进生工作。认真辅导后进生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目的性较难把握,后进生往往眉毛胡子一起抓,不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里,造成学习的盲目性。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造成恶性循环。建立模块后,学生非常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自己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对指导后进生自我学习有很大的好处。而且,模块教学还有利于教师辅导学生。用同组的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认真巡视,主动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延长实验室开放的时间等方法,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六、对一些先进技术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的飞速发展,当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比如先进的数控机床、PLC、现场总线技术、远程监控等,让学生毕业前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也为学生后阶段的学习打基础。在PLC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配备有先进的实验室,学生单人单机进行操作学习,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

篇6

在工作中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还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服从领导安排,积极配合学校各种工作,按时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

在学校教务的工作安排下,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课标、教参与实际操作能力有机合,按时完成了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并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语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认真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和撰写工作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师德、校本教研、新课标、教育技术培训、科学发展观知识等培训学习,每次学习都能提前安排好工作,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在课余时间里,我不断加强理论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把平时的教育工作、教学得失、听课感受、培训心得、教学困惑和生活随想等内容上传和网校同行交流分享、共同进步,还丰富了业余生活。

在新的一年中,我将以优秀同行为榜样,加强自身政治学习、业务锤炼,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任现职以来,我作为教育战线上普通的一员,虽然在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多次受上级政府的表彰,但我认为这只是我人生事业的起步,也深感肩上担子的份量,我愿意骄戒躁,再接再厉,争取明天更辉煌。

范文二

xxxx年是我国xx第二年,是我国按照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之年;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一年.回顾前期的工作,主要成绩如下:

一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一是深入学习教育部有关高职教育教师师德方面的法规,自觉修炼师德这门必修课;

二是自觉学习党的十七报告,特别是其中有关教育的论述;

三是学习和收集国内外近一年来的新经济理论和知识;

二 端正心态、求真务、认真搞好本质工作

担任《商品学》、《广告策划与创意》两门课教学任务,为了讲好课,首先是认真备课,广泛收集教学资源,其次是认真授课,发挥课堂效应,第三是认真批改作业和课后辅导,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担任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实训课教学,充分发挥自己企业经历,使这一实训效果明显,贴近实际。

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卫青大将”为你整理了这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实施情况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20〕17号)、《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皖农科函〔2020〕340号)以及《关于印发滁州市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滁农科〔2020〕11号)等文件精神,定远县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服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效能为关键,根据乡村振兴各类型人才的需要,加强统筹谋划、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培训体系、改进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强化指导服务,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示范带动引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为促进我县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持续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

(一)目标任务。2020年,定远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任务85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650人,技能服务型200人。培训合格率90%以上。

(二)承担培训机构及任务类型产业(工种)。

滁州市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定远县云网电子商务职业培训学校2家培训机构承担今年培训任务。具体为:滁州市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承担培训任务550人,其中粮食生产100人、经果生产50人、产业扶贫50人、生猪养殖50人、鹅养殖100人、羊养殖50人、淡水养鱼50人、小龙虾养殖100人;定远县云网电子商务职业培训学校承担培训任务300人,其中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100人、农产品电商人才100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干100人。

二、实施方案

为切实抓好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落实,5月22日,县农业农村局和县财政局联合制定印发了《定远县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定农〔2020〕104号),明确了培训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实施内容(涵盖确定培训对象、遴选培训机构、明确培训内容、规范培训方式、强化跟踪服务等5个方面)、实施步骤(涵盖精心制定方案、认真开展培训、抓好管理服务、做好总结评价等4个方面)、保障措施(涵盖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资金管理、注重条件建设、创新培育机制、强化监管评价、做好宣传工作等6个方面)等工作内容,有序有力地推动了培训各项工作开展。

三、任务完成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已培训850人,占培训任务的100%,完成学员在线评价15个班750人(评价率均在90%以上),占应评价比例88.2%。

四、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培训工作组织领导。县农业农村局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县财政等部门紧密配合。同时,统筹协调本部门相关股室,共同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2、规范遴选培训机构。按照培训机构应具备的条件,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财政局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遴选。5月20日在县公管局公开招标,确定滁州市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定远县云网电子商务职业培训学校2家培训机构,作为定远县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单位。同时,县农业农村局分别与2家培训机构签订了培训合同。

3、科学遴选培训对象。根据培训对象遴选条件,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由县农业农村局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县农业农村局择优选择的程序确定850名培训学员名单。

4、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紧密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行动、标准化养殖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分专业建立实训基地,增强了实践实训能力。县内建立实训基地10余个,同时与县外好的实训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5、精心组织开展培训。结合我县主导产业、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产业行业,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科学组合教学模块、设计培训课程。按照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三类,坚持理论和实训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组织开展培训。每期培训班至少聘请1名省级以上师资库专家授课,优先选用部省统编教材,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每期培训班建立第一堂课制度、班主任制度、培训台账制度、满意度调查制度、最后一堂课5项制度。

6、加强培训工作督查。县农业农村局成立督查组,在培训期间重点督查培训进度、学员满意度、制度管理、平台信息录入、培训台账、培训影像资料、资金规范使用等方面,切实提高培训实效。

7、严格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资金按照“钱随事走,谁用钱谁负责”原则,建立严密的审核制度和透明的资金拨付制度,根据省下达的培训任务和通过规范程序确定的培训价格,及时将中标价总资金80%(205.104万元)拨附到2家培训机构;待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余款。严格按照《安徽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奖补资金管理细则》(财农〔2016〕609号)和《定远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农政〔2018〕183号)要求,规范项目资金使用管理,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挤、占、腾、挪”项目资金现象,切实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8、加强培训工作宣传。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定远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功做法与经验,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效,积极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累计宣传报道近10篇。

五、特色亮点

1、利用电商助销售。携手我县电商龙头企业网萌公司,赋能产业大户和农产品电商人才学员,利用扶贫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萝小萌”的关键技术,借助政府消费扶贫的利好政策,独辟蹊径,凭借科技的力量,实现农产品上行提质增效,带动更多学员脱贫致富。通过此次消费扶贫,帮助学员张德元、马华东、王东善等学员销售农产品达23万多元。

2、依托农展扩影响。借助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20 合肥)现场培训会以及县域农产品展销会的平台,帮助学员进行农产品展销,实现农产品公用品牌打造,为学员提供品牌销售的机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展销农产品包括稻虾米,五谷杂粮,池河糕,大救驾,瓜蒌子,桑叶茶,鸡蛋,鹅蛋,双孢菇,麻油,菜籽油等, 其中帮助曹加道、袁道松、杨山基等学员销售农产品达2.8万元。

3、拔好鹅毛增效益。注重实训实效,借鉴先进经验。炉桥镇路南村养殖大户李仁鹏是我县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鹅养殖班学员,他勤学好问,善于钻研。今年,培训机构组织学员到六安市牧鹅合作社实训观摩,李仁鹏了解到每只鹅拔毛有13-15元的经济效益,立即邀请该社技术人员到他的养殖场现场培训指导“鹅拔毛”技术,并签定长期合作协议。今年以来,仅他自己养殖的2500只鹅拔毛就增加3.5万元以上的效益。同时,带动周边十余户养鹅户鹅拔毛近万只,增加收益近14万元。

六、存在问题

1、农时季节对培训进度有一定影响。在“三夏”和秋收秋种大忙季节,学员难以组织,影响总体培训进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干培训班,培训对象为村“两委”主要干部,由于工作较多,集中组织培训有一定难度。

2、学习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学员对“要我培训和我要培训”观念模糊,参加培训意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接受现代农业新理念、新技术以及新的管理模式等方面缺乏主动性。部分学员使用APP线上操作不熟练。

3、学员遴选范围越来越小。项目从2014年开始实施,每年都有800人左右参加培训,学员遴选范围越来越小,难度有所加大。

七、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县将严格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培训工作落实。

1、扎实抓好项目工作督查。组织有关人员到2家培训机构,对培训工作全环节进行督促检查,坚持问题导向,立即整改到位,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模式;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205-02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20世纪晚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在教育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出现,并迅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课堂中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语言和文字单项输出的扁平式教学方式,形成声音、图像、影像语言、模型等立体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目前,使用PPT幻灯片、教学影片等,借助电视和电脑屏幕、音响、投影仪等传统多媒体媒介,对学生开展教学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具有颠覆式影响。随着这一模式的广泛应用,近几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高校教育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弊端。

一、高校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弊端

1.刻板追求多媒体教学的覆盖,忽视高校多元化课程类型的教学需求。与中小学普及知识教育不同,高校教育作为专业理论教育,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教师教学手段的要求是不同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等对专业教学方式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对不同专业学生所设计的基础理论类课程和应用操作类课程所需要的教学方式也应有所不同。面对如此多元化的课程类型,统一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显得教条与欠缺合理。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之一,只有与教师的黑板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画、模型展示、实物演示等方式协调统一,才能达到授课效果。现在,存在部分学校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刻板追求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各个专业的使用,忽视学科专业特点和其他教学方式的综合使用,影响教学效果。

2.单一倡导多媒体教学形式,忽视教学课件内容质量和学生接受情况。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门槛较高,要对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掌握。虽然高等院校教师要求接受媒体技术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短,内容浅,教师专业背景不同,大部分专业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只停留在初级入门阶段,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质量一般。有的教师甚至直接从网络上下载,或者将其他类似课程的课件拿来使用,极大地影响授课质量。在相关调查中发现,有的多媒体课件缺乏科学设计,忽视学生感受,加入过多的影音元素、动画效果,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影响大学课堂的严肃性。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仅仅将课本文字复制粘贴到幻灯片中,讲授过程中文字过多,翻页过快,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有的教师,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喧宾夺主,忽视教学内容。这严重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3.狭隘定义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忽视多媒体技术在其他教学环节的应用。当前,很多高校教师的教学观念中,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幻灯片和教学影片,这对多媒体教学的定义极端狭隘。仅仅是课堂上的“多媒体”,绝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技术现代化。一个专业的设计是多层次、多环节的,除了课堂教学,还有实践实习、课外讨论、作业论文、实验操作等环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授课中,更多地要延伸至课堂外,使得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

4.片面要求教师对多媒体方式的使用,忽视对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培训。当前,部分高校将是否应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考核教师的指标之一,鼓励教师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主要从事教学并成为骨干教学力量的教师年龄大多在40岁到55岁,多年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使他们形成一套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使用,骨干教师思想上有抵触意识,强行使用可能会影响授课教学,而普通高校整体教师队伍忙于专业的教学科研,很少统一组织定期教学技能培训,即使开展培训,往往只是一场简单的讲座或观看教学影片,对提升教师技能,效果极其有限,这也会影响课件制作质量,使多媒体教学效果流于表面和形式。5.多媒体技术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不同于传统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为保障多媒体教学的顺利实施,各高校需要一定的设备基础和技术支持,教学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停电、计算机故障、网络速度,甚至教室光线都可能影响正常教学实施,有时甚至出现开课多时,教师仍在修复计算机系统或移动硬盘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桥梁,往往模式统一,缺失情感,即使画面精美或效果优良,也无法取代教师人性的讲授、随性的课堂发挥和与学生的互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它仍然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们必须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开辟新的思路,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高校多媒体教学模式发展的新思路

1.树立正确的教学新观念。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特色,设计教学方案。多媒体技术仅仅是大学课堂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课堂教学重点还是要以讲授为主,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讲授内容,切不可本末倒置,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正确地制作、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继承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为主的教学思路。课件制作要以教学内容为重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为基本要求。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设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聚焦教学目的,明确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工具角色,使其在教学环节实现作用最大化,效果最佳化,提升教学效果。

2.加强教师队伍教学技术技能培训,熟练灵活地使用各类多媒体设备。大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想制作水平较高的多媒体课件比较困难,有的教师只能使用“PPT”制作简单的提纲资料,多数教师的多媒体技术和理论水平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加强教师多媒体技术能力培训,是做好多媒体课程教学的关键。高等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对教师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培训,从基本原理、课件制作基本知识、教学资源的检索收集、新媒体设备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应用的培训,使教学方法和技能同强化专业知识同等重要,让多媒体课件内容符合课堂教学情境,让大学教师熟练制作较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操作课堂中的各种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一气呵成,有机统一。

3.改善教学团队管理和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团队多媒体资料的统一规划、管理和共享。改革现有教学团队管理体制,改善高校教师中“各自为战”的现状,加强学科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形成教学科研梯队。在教研团队中,可由技术能力强的教师负责课件制作,学术水平高的教师负责理论把关,教学经验足的教师负责内容设计,团队合作,设计出适合本专业教学,让学生接受,能确实有助于教学实施的精品课件,并将这些课件在团队里共享,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有助于新进教师的成长和教研团队的形成。

4.深层次、多方面地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方式的全面改革。在高校教师中革新多媒体教学观念,突破对多媒体教学即“PPT”加投影仪的狭隘理解,同时使“多媒体教学”这一观念走出课堂,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以外的其他教学环节发挥作用,如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网上作业系统、线上学科讨论、专业报告会网络直播、客座教授远程授课系统、学生网上学习小组、网上师生资源库共享系统、精品课程专业学习网页等。随着移动媒体和互联网+概念的流行与应用,也可将新媒体应用到教学中去,制作相关课程APP,让学生可下载,并在课堂以外进行学习和互动。师生还可以建立课程公众平台,实现手机考勤和作业提交,通过教育网实现不同学校同专业之间的教学互动和学生交流等,让现代技术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总之,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使用,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是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最有利的方法和手段。面对计算机技术、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高等院校应更新观念,理性面对,合理设计,充分利用,让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提升效果,在高校教育中最大地发挥促进作用,更快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尹敬齐.多媒体技术[M].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史育英.试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兼谈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6).

[3]王鲁梅.多媒体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2,(10).

[4]荣曼生.普通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5]刘和海,王清.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6,(12).

篇9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机械设计”;教学;线上线下

“机械设计”是高校机电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机械制造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新工科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尤其是一流专业建设的实施,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对机械制造知识的熟悉和理解,但是忽视了学生工程能力和通识知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基于“金课”建设标准要求,高校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构建线上+线下的“机械设计”教学模式。

1多媒体技术在“机械设计”教学中应用价值分析

“机械设计”主要分为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设计。纵观机械设计课程知识结构不难看出,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虽然经过多年探索,“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2020年肺炎疫情后,催生了高校线上教学模式的发展,“机械设计”在线教学平台日益完善。但是就目前学生的学习成效分析,高校“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仍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例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急需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一是,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由于“机械设计”课程包含大量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难懂。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此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二是,能够创新教学手段,增强师生互动性。通过构建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师生互动提供高效的沟通平台,为构建差异化教学模式奠定基础。三是,有助于拓展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突出对学生多元化的评价考核。

2多媒体技术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方案设计

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以“齿轮机构”为例进行分析,以适应多媒体技术教学要求,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优化。

2.1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优化网络环境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齿轮机构”教学中关键就是要构建与线上教学模式相适应的网络环境。例如2020年为适应肺炎疫情开展的“在线教学”平台,要求高校要具有稳定的网络系统和较强的师资队伍。对于高校而言,校园网络基本达到最优化水平,但是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养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开展大数据技术培训,增强教师制作电子课件的能力,尤其是增强教师合理运用网络素材的能力。二是,要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树立工匠精神。教师为了适应多媒体教学工作,必须要深入企业了解机械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以此为教学工作注入新元素[1]。

2.2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

教学内容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在“齿轮机构”章节中,要结合在线教学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具体就是要遵循“框架清晰、精简凝练、突出重点”的原则,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作为切入点,搭建能够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性的内容体系。例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判断工作,将企业中最常用的齿轮机构结构设备引入多媒体教学,以此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熟悉度。

2.3创新教学方式,关注学生注意力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围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搭建教学平台:一是,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讲解知识结构复杂、空间感突出的知识点时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工具,而讲解基础性知识时教师要采取常规的“黑板+粉笔”的模式,以此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能力;二是,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要结合学生的学情,避免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2.4注重课件设计,做好学情反馈整改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教学前教师要根据往年教学经验不断对教学课件进行优化,突出教学资源共享性。例如在电子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要深入企业,了解该知识在企业岗位中的具体应用,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还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做好学情反馈总结。

3“齿轮机构”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实施步骤

3.1课前线上自学,完成知识传递阶段

在课堂教学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线上教学平台,推送关于本节课知识点的微视频。具体课前设计措施为:一是,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置微视频,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将本节课的难点提前推送给学生,由学生完成预习。同时在预习视频的结尾处要预留思考问题,像如何设计满足实际应用的齿轮机构等。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反思可以促使学生对教师的微视频等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与总结,以此激发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心理层面降低了学生逃课等不良行为的发展;二是,要通过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不懂的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探讨,而教师则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时对学生所提交的问题进行解答,以此提高教学的实效性[2]。

3.2课中观看教学视频辅以师生互动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虚拟的环境:一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构建情境教学模式。由于“齿轮机构”章节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要具有空间想象思维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示范教学,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情境化的学习空间。比如在学习齿轮机构时,很多学生对齿轮机构的布局存在空间局限障碍,教师可以利用虚拟技术构建虚拟场景,以此将齿轮的结构以三维立体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其内部立体构造;二是,要采取模块化教学。对于机械制造专业而言,实施模块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平台为学生布置任务清单,根据实际齿轮机构的具体应用,设计尖顶式、滚子式直动从动件的齿轮机构。为了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中要结合不同学情的特点为学生创建不同的任务项目,以此实现对学生完成项目过程的动态监测;三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3.3课后随堂测试与讨论

教师在完成上课任务之后,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学生布置作业:一是,合理布置课堂测试,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课堂测试是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为了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在教学平台中设置课堂测试题库,学生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选择完成课堂测试的时间,教师及时对学生完成课堂测试的成绩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在线指导学生,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二是设置多元化的作业。长期以来高校齿轮结构设计作业的布置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作业为主,难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平台为学生布置设计任务,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4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实施成效

多媒体技术在“齿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学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在“齿轮机构”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自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教学的便捷化。通过构建在线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登录系统观看回放,以此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但是过度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会制约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因此需要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迪,隋艳.多元素信息化在线教学在“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9):95-97.

篇10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管理;改进措施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主要为国家提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从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在当今时代,如何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已经成为高校重点研究课题。高校应从研究生管理现状入手,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满足研究生发展需求。因此,研究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现状

(一)信息化程度不够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便利。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管理方式逐渐失去作用,致使管理工作效率降低。我国部分高校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仍然使用传统管理方式,导致研究生教育管理成效下降,无法为研究生提供高质量服务。有些高校建立了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仅能实现信息管理、成绩管理等基础功能,难以了解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使平台失去实际应用意义。一些高校不了解研究生实际需求,没有及时更新平台功能,使得信息化平台使用率下降,浪费大量教育资源。综上所述,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程度不够,需要全面应用信息技术。

(二)导师队伍建设不足

导师,是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工作人员。在实际生活中,部分高校的导师队伍建设不足,无法满足研究生教育管理需要。一方面,有些高校导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将自身看成教育管理主体,无法发挥研究生主观能动性,难以满足研究生需求。有些导师缺乏正确教育管理理念,无法快速完成教育管理工作,致使研究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始终无法提升。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忽视导师培训,没有提高导师思想素养和工作能力,使得导师教育水平停滞不前。虽然有些高校开展了培训活动,但培训缺乏针对性,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三)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模式落后,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学习和发展。一方面,教学内容陈旧。课程内容只包含专业知识,无法反映行业新技术、新成果,难以提高研究生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部分高校忽视就业指导,在教学内容中没有渗透就业方面的知识,使得研究生对行业发展状况不了解,降低研究生就业率。另一方面,教学方式单调。高校导师注重知识传授,和研究生互动过少,不能及时解决研究生问题。部分导师不了解网络技术,无法将网络技术和教学相融合,难以摆脱时空限制。

二、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改进措施

(一)建立多功能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

高校应把信息化技术贯穿整个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高研究生管理成效。首先,高校应借鉴本科生网络管理经验,建立研究生教育管理平台,为研究生导师提供帮助,提高导师工作效率。同时高校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网络管理平台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计特色研究生管理模块,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适用性和实效性。其次,高校应打通各个模块,将各个模块联系成一个整体,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使导师更好地完成教育管理工作。高校需要扩大信息平台使用范围,让二级学院了解教育管理过程,使教育管理过程井然有序。最后,高校应根据研究生需求变化,实时更新平台功能,满足研究生实际需求。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或投票,收集基础信息,分析研究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加平台功能。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高校应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构建高素质、高水平导师队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第一,高校应引导导师树立以人为本观念,让导师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活动,提高导师工作效率。高校可以邀请著名导师做讲座,让导师认清自身使命,促使导师为人才培养工作多做贡献。同时,高校应实行严格的遴选制度,通过竞争机制,挑选工作态度端正,教学能力强的导师,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第二,高校应做好培训工作,通过岗位培训、素养培训、技术培训等多种培训,提高导师综合能力,提升导师思想素养,从而使人才培养工作完成得更加顺利。高校应定期考核导师,分析导师考核成绩,针对导师弱项能力开展培训,提高培训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