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设计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模具的绿色设计分析1.1.1绿色的结构设计在进行模具产品的结构设计时,应将拆卸及再次利用为核心设计目的。如对于模具中的易损构件,为了便于快速维修或更换应选择面向产品维护的设计,因此在产品中多利用可拆卸的拼接式构造,降低整体的结构设计,避免在进行拆卸时只能使用破坏的方式进行拆卸,应降低焊接及铆接等方式;并且,为了使一些模具部件能够通用、互换及再次利用等,应将各部件设计成为标准性的通用构件,实现系列化产品生产。目前这类设计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如在级进模中往往使用通用模架双料带结构等。1.1.2绿色的模具材料绿色材料在绿色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中属于重要的课题,是实现绿色模具制造的基本前提,涉及较广的范围,包括绿色材料的生产、选择、加工及管理等方面。模具的零部件与传统机械部件有着一定的差别,模具是进行其他机械产品生产的设备,进行作业时,往往处于高温、高压及高速等状态,模具应具备使用寿命长、耐磨损性强、抗腐蚀等优点。正是如此,绿色模具材料在选择时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不仅要对传统设计材料注重的性质及经济性进行兼顾,也要对材料的绿色环保进行考虑。选择绿色模具材料应严格遵循自然环境协调原则,学术上称为3RID原则,即具备减量化、回收利用、循环再生以及可降解等。1.1.3绿色的模具设计技术在进行模具设计时,不仅考虑模具的结构、材料等选择,还应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绿色技术。如,在塑料模中进行热流道技术时,控制料头溢出、节约材料,进而避免了料头的回收与粉碎等二次加工,精简企业人员,引进先进设备与工艺。模具企业还应对CAX平台的建设进行大力支持,做到无图纸施工,进而实现模具设计、制造及管理的系统化的合并工程的应用,进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的同时尽可能地缩短开发周期。1.2绿色制造设计理念的内涵拓展1.2.1“清洁加工”的模具设计理念清洁加工,指在进行零件加工时,不用或少用切削液,进而降低了因切削液造成的环境危害。这也实现了传统加工方式大量运用切削液向着降低切削液的绿色加工发展,达到了高效切割、节能减排、环保等目标。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研制出干车削、干铣加工等技术,国内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望能早日开发出绿色的制造技术。1.2.2“原型制造”的模具设计理念这是根据离散堆积原理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材料堆积,进而完成零件的成形与加工的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模具加工对材料的修整、变形等处理,实现了无屑加工,提高了材料的使用;1.2.3“高速切削”的模具设计理念模具行业属于高速加工应用的领域。模具型腔选择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因此大多采取电加工,而实际上电加工的效率较低且有电极消耗,高速切削技术具备加工效率强、切削面质量好等优点,因此将高速切削技术代替一定的电加工,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电极的消耗,控制加工成本;1.2.4“虚拟制造”的模具设计理念虚拟制造是指在进行实际加工前,对产品的功能、可制造性及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行预测的措施,是将仿真、建模、技术分析及工具的综合运用。如在冲压模中模拟拉伸工艺的分析及塑料膜中模拟模流分析等,通过虚拟手段对产品的性能进行预测,并为降低材料消耗、控制加工成本及缩短产品工期等提供数据[2]。
2模具设计与制造进行绿色理念的发展的重要性
绿色模具不仅是要求模具本身属于绿色产品,还应保证其生产加工的零件的过程也绿色化,因此,施工绿色化是实现绿色模具的根本要求。绿色模具的加工技术是根据模具零件的性质,加工时与一般机械零件的加工存在区别,如数控铣、线切割、电火花成型等方法在模具制造中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些传统的加工技术大多属于湿式加工,需要要用到切削液,而切削液的排放将对自然环境与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又如在进行电加工时,电极材料的使用消耗了资源,在成型时排放的油雾将污染空气,可能导致皮肤病或呼吸系统疾病等,因此模具零件要充分实现绿色制造,还需开发出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等。除了上文所述的几类绿色制造技术之外,目前我国还有绿色铸造技术、绿色热处理技术等。绿色发展在未来将是模具甚至更多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绿色产品也必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导元素,这一方面是因为世界经济体系推进绿色计划,使绿色经济体制逐渐得到完善。另一方面未了控制自然生态不在受到人为的破坏,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
3结束语
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经济评价方法
Abstract: The method of Green building project economic evaluation,can reflect certain aspects of the green building project profitability.Regarding the domestic green building investment projects for,static and dynamic evaluation index analysis to 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bining case,according to the energy sav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d subordinate relationship top-down arranged into hierachical structure.In the index constructing process using the frequency statistics,Delphi method to establish the energy-saving schemes evaluation model,to provide the project post-evaluation for the relevant decision-making.
Keywords:green building;evalua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TU-9;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4-0045-03
1前言
一般建筑项目经济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很多,但目前对此尚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特别是针对于适用于绿色建筑项目经济评价的指标和方法更缺乏深入研究。绿色建筑项目与一般投资项目有所不同。了解绿色建筑项目的特点,是研究绿色建筑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与方法的前提。
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对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作了如下定义性说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是项目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1]。
2项目概况
该项目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春秋冬三季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22.3℃,最高气温为36.6℃。年均日照超过2000h,太阳年辐射量5225MJ/m2。每年5月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925mm,年平均蒸发量为1775mm。主导风向为东南风,主导风速2.7m/s,夏秋两季偶有台风。
基于该市气候、经济、社会特点,贯彻“本土化、低成本、低资源消耗、可推广”的绿色建筑理念,探索夏热冬暖地区实现绿色建筑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该大楼是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实践绿色生活、绿色办公的场所,集建筑技术、艺术展示,生态、能源、环境数据采集和绿色建筑技术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并向市民开放。
该大楼总建筑面积1.82万m2,地上12层,地下2层,建筑功能包括实验、研发、办公、学术交流、休闲、生活辅助设施及地下停车等。建筑设计采用功能立体叠加的方式,将各功能块根据性质、空间需求和流线组织,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竖向空间体块中,附以针对不同需求的建筑护构造,从而形成由内而外自然生成的独特建筑形态。 [2]。
3项目的主要节能技术方案
3.1节地与室外环境
①立体绿化
项目用地面积3000m2,容积率为6,为典型的较高密度城市建设开发模式。建筑设计将首层架空6m,形成开放的城市共享绿化空间。空中第6层和屋顶设置整层的绿化花园(图1、2),标准层的垂直交通核与开放的绿化平台相联系,共同形成超过用地面积1倍的室外开放绿化空间。在大楼的西面,设计竖向的由爬藤植物组成的绿叶幕及水平方向的花池,成为建筑西面的热缓冲层,使分布在整个大楼的“绿肺”组成了一个立体的绿化系统,缓解区域热岛效应。
②地下空间利用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有建筑面积为4283.57m2的两层综合功能地下室,用于设备机房、停车库,其中地下二层设立体机械停车,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③废弃场地利用
场地原为一废弃采石场,本项目的开发提升了场地的生态价值。
3.2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措施
①能耗计算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GB50189-2005等节能标准,利用能耗模拟软件计算建科大楼的设计方案相对于传统建筑节能率为70%左右。
②围护结构
综合采用保温墙体、节能玻璃窗、创新外遮阳措施、绿色植被隔热屋顶等护措施。(图3、图4)。
③太阳能热水系统
热水系统根据需求不同,尝试性地采用多种形式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以进行性能等方面的对比。5层夹层~11层公共卫生间淋浴采用半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12层餐厅、公共浴室及11层七套专家公寓利用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11层一套专家公寓采用分散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④太阳能光伏系统
太阳能光伏系统采用了五种不同的光伏系统。屋顶花架安装单晶硅光伏电池板、多晶硅光伏组件及HIT光伏组件;大楼西立面和南立面采用透光型的薄膜光伏组件的光伏幕墙系统,在发电的同时还具有隔声、隔热等功能;南立面同时安装了光伏遮阳板,将光伏板和遮阳构件结合,既发电、又遮阳。
⑤风力发电系统
屋顶设置5台微风启动水平轴风力发电系统,以探索城市建筑上设置风力发电系统的可行性。
⑥空调系统的应用
根据房间使用功能和时间上的差异,采用以下多种空调方式:
㈠水源热泵式中央空调系统,利用雨水池\消防水池\水景换热的水源热泵系统;
㈡风冷变频多联空调系统+全热新风系统;
㈢水环式中央空调系统;
㈣热泵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冷辐射系统。
⑦自然通风的利用
通过建筑规划设计与计算机模拟分析,是建筑室外压力场在建筑迎、背风面形成“最高压力区”、“次低压力区”、“次高压力区”和“最低压力区”,并且使“最高压力区”与“次低压力区”,“次高压力区”与“最低压力区”分别对应,为建筑室内自然通风创造良好条件。典型工况下,不同高度处的建筑背应付面均能保持3Pa以上的压差,同时外窗可开启面积达到30%以上,外窗可开启部分通过计算模拟分析,采用了具有最优通风效率和气流组织的中旋式开启窗。报告厅用可开启外墙,以在可利用自然通风时节充分利用室外自然通风。
3.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措施
该项目设置了人工湿地中水系统,生活污水经污水管收集,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人工湿地前处理装置,在提升经人工湿地生态处理达到中水水质标准,中水用于卫生间大便器、小便器冲洗及各楼层室外平台、屋顶花园绿化浇洒及空调冷用水。人工湿地占地面积约280m2,每天可处理中水量为50.06m3/d,节水率为43.81%,节水器具使用率为100%。
4项目的经济评价模型
本研究已构建出建筑节能过程后评价指标体系,把影响指标划分为综合指标A、分类指标B、分项指标C三个层次,这样,上下层指标之间的隶属关系就已经确定了。假定以上一层A指标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指标B1,B2,B3……,Bn有支配关系,我们就是要确定B1,B2,B3……,Bn相对于A的重要性并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但是直接得到每个指标的权重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数学上常用的AHP来获取。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相对上一层评价指标而言,本层之间有联系的指标权重过程称为层次单排序,它是通过数学的方法计算出矩阵的特征向量即为相应指标的权重, 。
由于专家在认识上存在不可避免的多样性和片面性,对指标评分的高低不一定准确,为了防止多因素综合比较时产生重要性强弱不一致的结果,还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 ma然后通过公式 检查决策者判断思维的一致性;再通过公式查表进行一致性判断,只要满足
,就认为判断矩阵的结果可以接受,否则应进行调整。
根据以上方法,对建筑节能过程后评价二、三级评价指标和涉及评价内容因素超过一项的有关分项指标构建判断矩阵,并进行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计算结果见表2至表5。
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建立建筑节能项目综合评价等级标识如下:
⑴优,指标得分[90,100];
⑵良,指标得分[80,90];
⑶中,指标得分[70,80];
⑷合格,指标得分[60,70]
⑸不合格,指标得分[0,60]
分类指标B1,B2,B3的最终得分通过专家评分和各级指标的权重积求和为:
综合指标的最终得分为:
该结果表明,项目成功率73.95,综合评价等级为良。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等级均为良。对于一个新建项目来说,这个结果并不是特别理想。
5结论
目前所选用的评价方法都是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中一些现有的方法,每种方法都不可避免地有着自己的缺陷和限制,作为后评价的工具,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使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化。
本文所选范例研究略显不足,项目后评价一般是由专门的机构来完成,本文所选例子只是为了学术研究,项目评价指标中所涉及的评价内容都是由本人经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并咨询相关人员所得,可能会存在部分数据不是特别准确的情况,而建筑节能后评价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所以在将来的工作里要加强对实例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年版.
篇3
关键词:绿色节能技术;大型公共建筑;玻璃幕墙设计.
中图分类号: S210 文献标识码: A
一、大型公共建筑玻璃幕墙设计中绿色节能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的就是资源与环境。而节约能源资源,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急需大力促进,要想满足能源增长,需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效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常情况下,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两大类是建筑依照其使用功能和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划分的。厂房和仓库是工业建筑,教育用房、科研用房、文化体育场馆、居民住宅、商业用房、服务业用房、办公用房等多个种类都是民用建筑。住宅除外,公共建筑是其他用于各类公共活动的民用建筑的统称。由于其室内人员、灯光和办公设备密度不同规模的公共建筑,全年的能源消耗总量也不同。根据建筑节能的特点,普通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是我国公共建筑的形式。大型公共建筑是指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各类星级酒店、广播及电视台、车站机场和体育场馆、医院门诊及住院大楼、博物馆、大中型商场、高级写字楼、政府办公大楼、影剧院等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建筑。
根据建筑物内节能系统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的大型公共建筑所消耗的能源,一般以蒸汽、市政热水、电、天然气、煤为主。提供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通过节能设备与建筑部件来实现,主要包括空调系统、照明用电系统、办公用电设备、墙体、门窗等部件和电梯。由于大型公共建筑设备系统复杂、建筑物内部环境、外型多样等需求高,因此产生了能耗巨大在单位面积中,其单位面积的耗电量是住宅的10-15倍、普通公建的4-6倍,远大于住宅与普通公建。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在我国的建设量增长迅速的大型公共建筑,所占越来越大的新建建筑总面积比例,其能耗大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普遍较低、能源浪费严重、节能潜力较大是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系统现状。
在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的比例很高,但在追求建筑形式的同时,遮阳、隔热、通风等节能措施在绝大多数玻璃幕墙设计中没有或只是部分考虑,导致建筑内部发热量大,无法有效利用室外低温,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的空调制冷机仍连月运转。在普通玻璃幕墙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可以通过技术、材料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在大型公共建筑特别是高楼大厦中玻璃幕墙的应用很普遍,除了能够满足建筑荷载、强度的要求,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通透性和艺术性。
二、分析玻璃幕墙系统的应用
(一)双层玻璃幕墙系统的应用及关键设计
双层玻璃幕墙有内、外两层玻璃幕墙组成,外层的玻璃幕墙一般都是采用隐框、明框或点式玻璃幕墙,而内层的玻璃幕墙一般都是采用明框幕墙或铝合金门窗。内、外两层玻璃幕墙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通风空间层,空气从外层的幕墙下部的通风口进入,然后从上面的排风口排出,形成热量缓冲层,从而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在我国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一般都是对大型公共建筑中的玻璃幕墙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内、外循环玻璃幕墙都可以采用,应用于冷、热负荷相当的建筑中。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合理的应用双层玻璃幕墙时,和一般的建筑耗能相比,能够达到50%左右的绿色节能作用。
(二)呼吸式双层玻璃幕墙系统的应用
多层次双层玻璃幕墙的通风空间层在水平方向上和多个方面是相连接的,在竖直方向上可以对多个楼层进行覆盖,有的时候多层次双层玻璃幕墙间的通风空间层没有水平隔也没有竖向分割,仅仅是通过外层的幕墙在底层和顶层的通风口形成通风。在寒冷的冬季,将外层的通风口关闭,通过通风空间层形成温室效应来保证室内的温度,从而减少对暖气的使用,达到节能的作用,到了夏季,将外层的通风口打开,利用烟窗效应形成自然的通风。这种呼吸式双层玻璃幕墙系统由于外层玻璃幕墙的开口较少,能够达到很好的隔音效果,所以适合在外部噪音比较大的大型公共建筑中。
(三)双重玻璃幕墙系统合理设计
在适合使用双重玻璃幕墙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类型的条件下,首先,要分清楚的是内外循环体系对建筑物内外玻璃的不同性能要求。一般情况下外循环玻璃幕墙的内层玻璃墙一般都是需要采用保温性能比较好的玻璃幕墙材料,主要的作用就是达到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效果。而外层幕墙常常采用的是单层的玻璃幕墙,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护,保护玻璃夹层内的遮阳装置不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同时设置在外层立面的开口还能够起到调节夹层通风的作用,和外循环体系相比内循环体系用的内层幕墙用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单层玻璃幕墙,外层幕墙主要是选择性能较好的幕墙即可。其次,合理的设计空气间层的宽度。如果空间层的宽度较小,或采用很多的楼层串联通风,这都会使得通风效果不明显,达不到最终的通风效果。对于那些室内发热量较大的大型公共建筑如果通风没有做好,这很不利于温度高时散热,会延长空调开放的时间,增加能耗量。再次,在空气间层中要适当的加入遮阳百叶。如果在空气间层没有加入遮阳百叶,这个时候整体的遮阳效果根本得不到很大的改善,反而会浪费空间。在夹层的中间放置遮阳百叶能够有效的获得隔热和通风的效果。
三、新型材料在玻璃幕墙设计中的应用
(一)热反射镀膜在玻璃幕墙中的应用
热反射镀膜玻璃是指具有反射太阳光的镀膜玻璃,这种玻璃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镀膜透过可见光,而后将起发热作用的远红外光反射到室内,同时玻璃材料所吸收到的光热又能够被镀膜隔离,将热量隔离,尽可能的减少太阳的热作用。镀膜对阳光的辐射率可以达到20%以上甚至达到40%,具有很强的遮阴效果,使得室内的温度得到了平衡,同时能够减少炫目和色散,调节室内的光线和舒适度,从而降低室内空调的负荷,减少设备的投资成本,最终达到节约空调能耗的目的。
(二)低辐射玻璃和多功能镀膜玻璃
低辐射玻璃和多功能镀膜玻璃可以称之为保温镀膜玻璃,这种材料的优点就是可见光的高通透,特别是对红外线的反射率极高,可以保持80%以上的可见光进入到室内,同时又能够将90%以上的室内物体所辐射的长波长时间的保留下来,使得室内的通透性变强。在大型公共建筑玻璃幕墙的设计中采用低辐射玻璃和多功能镀膜玻璃大大的降低了能耗的利用率,在寒冷的冬天这种材料又能够根据实际的温度有选择性的传输太阳能量,同时将大部分的热能保存在室内,在采暖的建筑中起到了很好的保温和节能的作用。这种材质一般都应用在中空玻璃的制造中,不会单片的使用。一般的中空玻璃采用的材质传热系数都比较的低,多功能镀膜玻璃在建设热量上有很大的优势。
总之,和谐发展,人工环境需和自然环境统一,中国重视功能和造价的玻璃幕墙局势,急需转换为重视高效功能和节能环保的理念,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美。本文就最有发展力度和实用价值的玻璃幕墙的节能技术做了总结和分析,以供相关设计人员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田月华.幕墙节能技术的发展状况解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0:54-55.
篇4
一、前言
滁州习惯上称为“皖东”,地处安徽省最东部,苏皖交汇地区,长江三角洲西部,长江下游北岸。滁州市近五年旅游业发展分年度指标实际情况如下:
二、滁州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与设计
笔者通过对滁州休闲旅游资源的调查,以及对滁州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分析、偏好调查情况分析和客源市场的总体分析,认为滁州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应该建立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突出产品特色,准确掌握市场的需求内容和变化规律。确定产品的主题、规模和层次,满足各个阶层旅游消费的需求。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在大量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依据资源特色,以及旅游产品的谱系理论将滁州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分为重点旅游产品、基础旅游产品以及辅助旅游产品三个层次,并且对各层次的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了设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就是大明文化休闲旅游产品以及红色爱教休闲旅游产品[1]。
三、滁州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开发之环境策略分析
产品开发的外在因素最为主要的就是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会发挥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分析目前滁州地方文化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需要从根本上完善相应的环境策略,最后使得滁州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开发氛围得到进一步完善。
(一)科学观念支撑,促使文化品牌发展意识实现进一步强化
观念是开展行动最为基础的先导力量。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当地政府以及企业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形式的思想意识,围绕文化品牌发展这一个核心,推进滁州地方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实现进一步增强。正所谓“21世纪实质上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在品牌的背后最为重要的就是文化的作用”,由此可见,根据实际需要完成品牌的构建,首要的工作就是在文化特色方面下功夫[2]。文化特色实质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这目前已经成为文化产品的主要核心价值体现。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通过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生产企业跟公司的管理工作人员完成思路的根本性转变,品牌发展意识要实现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掘滁州的“醉翁亭”、“滁菊”、“花鼓”、“欧阳修”、“明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快极具滁州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的形成,在上述基础上正确的引导消费人员,使其对滁州文化产品所形成的消费愿望实现进一步准确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目前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正呈现一个逐年增长的趋势,更多的人们希望旅游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多样化以及科学化,并且实现高层次类型的精神文化的需要,红色爱教旅游产品最能迎合市场的需求。
(二)政策支持,实现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文化产品开发中的政策是最为重要的制度保障部分。在文化产品开发上,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有时候会存在非常明显的倾斜趋势,会根据滁州特色文化产品的设计、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的服务等各个环节,给予其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目前滁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文化产品开发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地方文化产品开发同时也会促进滁州经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一项非常显著的优势[6]。所以,滁州政府部门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地方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颁布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及优惠措施,最大程度的满足滁州文化产品市场发展,实现其良性发展。
(三)联合最新的技术,进一步强化地方“产、学、研”合作
在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中,不仅需要政策以及理念来支持文化产品开发设计,同时还需要积极的引进先进技术以及不断的加大创新的力度。目前,滁州文化产品的质量还是相对比较低的,同时其创新性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等问题。所以,企业之间、各个部门之间则应该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将目前滁州现有的资源充分的发挥出来,促使技术创新力度实现进一步强化,完成创新性产品的有效研发。
(四)有效完成生产协调,促进文化产品生产线进一步完善
生产线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生产类型。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调研发现,目前滁州地区文化产品存在非常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其产品线明显的不足,同时存在系列化产品缺乏等问题。所以,在要实现进一步的创新,滁州地方企业内部需要最大程度的引进设备以及相关的新技术支持,实现生产的最大协调,促进文化产品生产线实现进一步的完善。在完成协调之后,企业的文化产品生产线就会实现进一步的丰富化以及有效化,可以实现多类型以及多系列产品的类型,使文化产品类别实现进一步的丰富化。除此之外,生产线实现进一步完善可以对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应的借鉴,进而使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实现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整体文化市场趋于同质化这一个大环境的影响下。
四、滁州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的设计工作
文化产品开发中设计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严格的讲,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会对文化产品的造型、产品的功能、产品的材质、产品的消费人群、产品的营销模式等各方面细节均直接造成影响。所以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进行设计策略研究分析。开发滁州地方文化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初步确定相关概念
在对产品进行开发的流程中,最为首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完成设计任务的明确,也就是说完成初步确定相关概念。需要在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中,以及用户定位工作中完成概念的初步确定。综合考虑相关的因素,之后在上述的基础上满足产品的预期目标。在初步确定相关概念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目标人群的定位、产品的定位、人群范围的定位以及目标市场的有效定位等工作,同时还要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做好详尽的设计描述等。
(二)设计元素提取
提取设计元素实质上可以将其称为抽象创造过程,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设计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目前应存在的相关素材来完成创作工作,对目前已经存在的视觉元素进行进一步的转化,使其实现进一步的抽象化,并且实现再一次重构,逐渐将其形象转化为简洁的以及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次研究选取滁州特色文化产品开发作为主要的案例,在滁州地方文化元素中设计工作人员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去捕捉以及发现美相关的设计元素,在合理使用相关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取这部分文化元素,将其发展成为一部分较好的设计素材类型。之后,设计人员需要转化以及抽象化所提取的设计元素,严格按照滁州的实际文化特征,同时还要从根本上结合现代设计构成的方法来完成重构工作。
(三)合理功能的有效结合
文化产品最为本质的属性以及其最终的价值目标实质上指的就是合理功能。产品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功能,其次是形式,在涉及到功能的时候就一定会跟形式紧密联系起来,提取设计元素,实质指的就是设计形式的几点表现。在提取设计元素的基础上,可以实现产品设计出发点以及产品设计切入点基本确定,但不是说全部的元素都可以在产品方面得到有效的运用。所以,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设计元素形式以及设计元素功能两者实现充分考虑,并且使其实现有效的结合等。设计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好坏区别,所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性判断。
(四)方案转化的设计工作
只有在转化为实际产品之后方案转化的设计才可以将其基本的功能性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开发滁州地方特色文化产品也一样,需要转化设计方案进行生产,所以,方案转化的设计需要紧密的结合企业实际的加工工艺,需要从根本上避免出现设计工艺跟制造工艺脱钩等问题的出现,不然设计方案跟进行转化后得到的实物效果就会存在非常大的偏差,这样一来不仅导致资源被浪费,同时导致预期的效果也不明显。分析其本质得到,设计方案转化中还包括以下这部分重点的设计:对工艺和设计方案的衔接设计,工艺和设计方案的衔接会导致产品的转化效果受到直接的影响。
五、总结
在对游客对滁州休闲旅游偏好调查分析中,笔者在滁州各地进行了一周时间的实地考察之后,从根本上分析了滁州休闲旅游的特征。同时还在滁州主要的客源市场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目的是调查现实和潜在的客源市场,得出结论以便对滁州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提供数据基础,针对不同客源市场对其进行产品定位。
篇5
(一)坚持“5R”的设计原则
“5R”设计理念,即以环保选购(Revaluate)、循环再生(Recycle)、再利用(Reuse)、减量(Reduce)以及回收(Recovery)为目的进行设计。在实际服装设计工作中,应坚持“5R”的设计理念,全面认识并掌握产品,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减少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将资源浪费降至最低,减少服装中有害物质的使用,并回收再利用废弃且尚有价值的服装与配饰。在达到保护环境以及资源节约目的的同时,使人们对健康服装的需求得到满足。
(二)注重更新服装的设计理念
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如果始终保持一成不变,必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设计师在对原有设计进行更新、改良时,应充分与时展相结合,不断更新产品的设计理念,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例如,服装设计最初可以采用新型纤维开发的生态环保型面料,如原生竹纤维面料、大豆蛋白纤维面料、海藻纤维面料等,可以极大提高服装的附加值。另外,在改良性的设计中,设计师应坚持以降低服装产品产生的环境污染作为主要目标,在服装基本功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实施部分材料的改动。以服装辅料为例,纽扣、金属链等对于服装的造型、实用、档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对服装产品进行绿色设计时,这些服装辅料要无毒、无害,达到绿色设计的目的。
(三)尝试服装设计的改革性转变
所谓的改革性设计,就是全面改革原有的设计,并进行大胆创新。比如今天市面上广受欢迎的防辐射西服、衬衫、围裙、孕妇装等,以及仿生服装、抗菌服装的研制与开发。这些设计都不是单纯地进行部分改动,而是从服装的整体角度出发,重新定位和设计产品,从而使服装的使用价值和实用价值全面提高。
二、绿色服装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绿色材料的选择
绿色设计的理念是秉承大自然的本色,绿色设计的兴起推动现代服装进入一个以材质取胜的时代。绿色服装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对绿色环保材料的选取,例如时下对纯棉织物、麻织物、毛织物、丝织物等天然纤维的广泛使用。天然纤维因其良好的吸湿、透气、纯天然、安全及生物相容性,不仅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也使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得到有效保障。现今,服装原材料除了固有材料的使用,新型的材料也不断被研发出来,如蛛丝、霉菌丝、植物纤维等。这些材料被广泛引入服装设计中,可以提高服装的附加值。
(二)生产加工的成本核算
在服装进行设计前,应对生产环境成本进行综合考虑,使制作服装的成本支出降至最低,坚持节约型的服装设计理念。与此同时,服装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对选择制作服装材料的回收性、价值性以及处理方式上进行综合评估,使其能够得到循环利用,提高产品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节约。
(三)绿色包装的使用
包装是产品外观的重要体现,做好产品的绿色包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产品的环保形象得以树立,并将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使产品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
(四)绿色营销策略的实施
绿色产品展现的最佳平台是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用绿色环保的营销策略,能够使绿色服装设计在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绿色行业必将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三、绿色服装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简约主义
绿色服装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所以简约主义是绿色服装设计所具备的基本形式,也是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在设计中,融入简洁、准确以及凝练的风格,能够更好地使产品的应用价值得到实现,使产品更具魅力,提高市场占有率,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效果。
(二)环保主义
在材料的选择上,绿色服装设计应最先选择能够回收循环利用的材料。如对棉、麻等的使用,在彰显怀旧风格的同时,实现对资源的节约,使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并使生态平衡得到维持。充分体现出设计者的环保理念。
(三)自然主义
现如今,人们所追求的新的生活方式就是自然、健康以及简约,这种生活理念也同样可以应用于设计服装产品中。这使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能够充分地与自然环境融合,体现出人们对于美好自然生活的追求以及向往。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持续发展
1.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需求”和对需要的“限制”。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建筑是人类改变和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开发行为,建筑行为包含了以不同形式大量消耗、改变和转化自然资源的过程,显然这些行为在各方面对环境造成了影响,也将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建筑的内涵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建筑物。绿色建筑的定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2.1全寿命周期的概念
全寿命周期主要强调建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的意义。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高效、无害的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建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要有一个全时间段的估算,建筑初期投入可能很便宜,但是运营成本可能会很贵。例如:选用能效比低的用能设备可能会节省设备的初投资,但日后运行过程能耗的增加会造成运行费的增加,而且对环境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引入全寿命周期的概念,绿色建筑应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在建筑的前期策划过程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2.2强调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建设部提出了“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即着重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这也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资源的节约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关键,“少费多用”做好了必然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2.3满足建筑根本的功能需求
保证使用者的健康是最基本的要求,节约不能以牺牲使用者的健康为代价。“适用”强调的是适度消费的概念,决不能提倡奢侈与浪费。高效使用资源需要加大绿色建筑的科技含量,比如智能建筑,通过采用智能的手段使建筑在系统、功能、使用上提高效率。
2.4建筑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筑业再也不能延续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建筑发展模式,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才能适应现代城市生态建设发展的需要。不然,将会在建筑领域再次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危及后代子孙的生存。发展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3.绿色建筑目标的确定
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国家都相继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特别是一系列评估标准的出台,对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标准一方面对绿色建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时也对绿色建筑进行了等级划分,使用者可以根据标准的要求,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
3.1绿色建筑的目标
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开发商和设计师们面临的首要环节,是实现绿色建筑的第一步。绿色建筑并没有一个绝对一致的标准要求。绿色建筑相对普通建筑而言,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关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不同绿色建筑之间可以存在差异,并不苛求所有绿色建筑都达到一致的标准,根据绿色建筑的“绿色度”,可以使用《标准》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和分级。因此不同的绿色建筑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确定绿色建筑目标。
3.1.1基础目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控制项是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是必须满足的目标,因此可以将控制项作为绿色建筑的基础目标。
3.1.2定级目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根据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满足程度,对绿色建筑进行等级划分,如表1所示。开发商项目的定位对绿色建筑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设计师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有可能满足的一般项和优选项,作为定级目标。
3.1.3目标的筛选。初选目标形成后,设计师应与开发商一起,充分研讨各个目标的内涵,了解目标对项目的影响,综合分析项目的情况,进行目标的筛选。筛选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应尽量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确定项目绿色建筑目标的工作,以避免对项目投资定位的影响和造成后续工作的返工;二是确定的实施目标应留有一定的余地,保证在实施过程中避免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三是基础目标是必须满足的,因此应确保基础目标的实现,而定级目标可以随着工作的开展,进行比选,以确定性价比最好的目标组合。
如建筑处于市政再生水管网的覆盖范围内,选择a),即优先采用市政再生水,从技术上而言,再生水的水质和水量都更有保障;如果建筑所处城市无市政再生水管网,则选择b),该技术路线用水量和中水量的平衡全年都有保障,但水质的保障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来实现;若选择c),仅绿化和景观用水采用中水,可节省一套中水供水管网,但不利于水量的平衡;若项目所在地区雨水量少且不均匀,选择d)和e)是不合理的。因此,“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的目标,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可以优先通过“采用市政再生水”这一技术路线来实现。
3.1.4目标的经济技术分析。如果在项目的前期引入绿色建筑的理念,建造绿色建筑并不一定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当然确实有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增加投资,但有些目标的实现并不会带来成本的变化,甚至可能还会降低成本。如“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建”的要求,需要设计师和开发商在注重美观的同时,关注“资源节约”的理念,并不需要增加投资,处理得当时还有可能降低成本。在关注绿色建筑的成本时,不能只看一次投资,还应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考虑建筑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运营成本。某些目标的实现可能会增加一次投资,但会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如节能的目标,虽然会造成建造费用的增加,但会使得运营成本大大减少。当然对于开发商来说,一次投资的控制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环节,因此初投资增量成本的计算,是最终确定绿色建筑目标的关键环节。
4.绿色建筑策划的工作模式
4.1绿色建筑整体设计特点
绿色建筑的设计不是简单的某种技术的运用或某几种技术的迭加,绿色建筑需要各专业之间综合考虑、整体协调才能得以实现。
4.2团队的建立
绿色建筑的策划需要采取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通过组建“绿色团队”确立项目目标,是实现绿色建筑最基础的步骤之一。“绿色团队”的组成可包括业主、建筑师、工程师、咨询顾问、承包商等。传统的设计流程,是由每个成员完成他们的职责然后传递给下一家,而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焦点应从分阶段、划区块工作模式,转换到多学科融合的工作模式。
“绿色团队”成员要在充分理解绿色建筑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整实现。
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策划;目标
1 绿色建筑目标的确定
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国家都相继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特别是一系列评估标准的出台,对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英国的BREEM、美国的LEED、日本的CASBEE 评估体系等等。这些标准一方面对绿色建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时也对绿色建筑进行了等级划分,使用者可以根据标准的要求,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
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人、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气候、资源、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绿色建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差异,即绿色建筑要根据具体国情来考虑实施方案。相对而言,中国面临着资源短缺、发展速度快、粗放型发展的特点,其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应采用有中国特色的标准。
1.1 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推动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在2006 年3 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 (以下简称《标准》) ,这是我国批准的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标准》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六类: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标准的条文按上述六大指标展开,其中住宅建筑的分项指标共76项,公共建筑的分项指标共83 项。
1.2 绿色建筑的评定
《标准》中每类指标下的具体分项指标可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项,其中优选项是指实现难度较大、绿色度较高的可选项。绿色建筑应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全部控制项要求,且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将其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1.3 绿色建筑的目标
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开发商和设计师们面临的首要环节,是实现绿色建筑的第一步。绿色建筑并没有一个绝对一致的标准要求。绿色建筑相对普通建筑而言,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关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不同绿色建筑之间可以存在差异,并不苛求所有绿色建筑都达到一致的标准,根据绿色建筑的“绿色度”,可以使用《标准》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和分级。因此不同的绿色建筑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确定绿色建筑目标。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建设绿色建筑时,应注重地域性特点,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般而言,开发商和设计师可以对照《标准》中各条款的要求,确定绿色建筑目标,而当《标准》中某些条文的要求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这些要求可以不列入目标。
1.3.1基础目标绿色建筑的评价过程,《 标准》中的控制项是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是必须满足的目标,因此可以将控制项作为绿色建筑的基础目标。
1.3.2 定级目标
《标准》根据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满足程度,对绿色建筑进行等级划分,开发商项目的定位对绿色建筑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设计师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有可能满足的一般项和优选项,作为定级目标。
1.3.3 目标的筛选
初选目标(包括基础目标和定级目标) 形成后,设计师应与开发商一起,充分研讨各个目标的内涵,了解目标对项目的影响,综合分析项目的情况,进行目标的筛选。筛选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应尽量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确定项目绿色建筑目标的工作,以避免对项目投资定位的影响和造成后续工作的返工;二是确定的实施目标应留有一定的余地,保证在实施过程中避免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三是基础目标是必须满足的,因此应确保基础目标的实现,而定级目标可以随着工作的开展,进行比选,以确定性价比最好的目标组合。
1.3.4 目标的技术路线
研究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就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确定项目目标是否可行的过程。可按以下步骤来确立绿色建筑目标的技术路线:
(1) 提出目标;
(2) 针对目标提出设计思路(应提出一个以上的设计思路) ;
(3) 区分设计思路的优先次序;
(4) 确定目标实施的技术路线。
2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21 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建筑业正由传统高消耗、高污染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生态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表达出一种共识,即人类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需求”和对需要的“限制”。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建筑是人类改变和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开发行为,建筑行为包含了以不同形式大量消耗、改变和转化自然资源的过程,显然这些行为在各方面对环境造成了影响,也将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吸引着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开始研究和评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设计师们已经意识到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段是可以减轻这种负面影响的。例如研究表明,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关注建筑节能,把建筑作为整体系统设计,并注重与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可以比一般建筑节省50 %~70 %的能量。
目前在建筑设计领域,流行着一些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概念,如“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健康建筑”等等,这些概念中多少都蕴涵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概念正逐渐被建筑师、特别是业主所接受。与以往的传统建筑相比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更注重于事先考虑建筑对环境的尊重与适应,考虑如何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更高效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同时营造出更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基于高效使用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而不仅仅是满足功能和美观的要求。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占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利用效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 多亿m2 ,预计到2020 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 亿m2 。如果仍维持现在的发展模式,资源和环境的瓶颈作用将使得建筑业的发展难以为继,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且十分迫切的任务。
3 绿色建筑策划的工作模式
3.1 绿色建筑整体设计特点
绿色建筑的设计不是简单的某种技术的运用或某几种技术的迭加,绿色建筑需要各专业之间综合考虑、整体协调才能得以实现。
3.2 团队的建立
绿色建筑的策划需要采取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通过组建“绿色团队”确立项目目标,是实现绿色10 建筑科学第22 卷建筑最基础的步骤之一。“绿色团队”的组成可包括业主、建筑师、工程师、咨询顾问、承包商等。传统的设计流程,是由每个成员完成他们的职责然后传递给下一家,而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焦点应从分阶段、划区块工作模式,转换到多学科融合的工作模式。“绿色团队”成员要在充分理解绿色建筑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整实现。
4 结论
篇8
关键词:智能化绿色建筑;空调系统;节能;设计
工业化社会发展中,普遍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并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人们逐渐意识身边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并将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作为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建筑工程师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项目,其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会大量消耗资源,并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智能化绿色建筑作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具有绿色、节能的特点,这种特点符合现代社会的根本发展需求,并能够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有利于建筑对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实现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一、智能化绿色建筑概述
近年来兴起的智能化绿色建筑,集建筑工程、信息工程、遥感技术、网络技术于一体,实现了对建筑的自动化智能控制,并通过这种智能化优化控制,实现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能耗的降低,最终实现环保的目的。智能化建筑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收到了较好的反响,实现了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的。智能化建筑作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受到我国建筑领域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智能建筑能够对水、光、风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智能建筑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对建筑各机构功能的智能化控制,实现建筑使用过程中废弃物的减排。
我国目前正大力促绿色建筑的推广,预计在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达到20%,提升城镇建筑的节能和环保性能,实现资源的科学化利用。现如今,《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已经初见成效,随着智能建筑的兴起,建筑领域更是将智能化建筑技术和绿色建筑的理念相结合,并以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发展模式,提升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推进速度。
现代暖通空调系统,也向着节能降耗的方向发展着。智能化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能否达到建筑的绿色节能标准,直接影响着智能化绿色建筑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因此暖通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已经成为智能化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工作。智能化绿色空调系统设计,对保证智能化绿色建筑的节能和环保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高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的空调设计水平,已经成为决定智能化绿色建筑能否得到进一步推广的关键因素。
二、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原则
1、绿色节能原则
绿色节能是现代暖通空调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暖通空调系统发展的必然方向。智能化绿色建筑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更需要注重绿色节能。进行智能化绿色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时,首先要保证相关的设备和材料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在选择暖通空调材料时,要保证期节能性能,避免选择低劣的建筑保温材料、密封材料和管道,影响建筑保温和温度自动调节。第二、绿色智能化建筑作为一种综合多想先进技术的智能建筑,其建筑结构和采光、通风、排水等设计都具有资源循环利用的特性。因此,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在设计时要符合智能化绿色建筑的结构特点,实现对自然风、阳光等可再生资源的应。第三、由于暖通空调系统工作量较大,因此很多材料和设备都需要经常更换,因此系统的零部件应该能够回收并二次利用,这就要求暖通空调系统能够实现集成化安装,保证多数零件能够单独拆卸。通过这种单独的系统设计,能够更好的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保养和零部件的更换,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保的目的。
2、循环利用原则
在建筑中实现对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是智能化绿色建筑的重要设计原则。只有实现对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才能保证智能化绿色建筑环保节能达到要求,符合绿色建筑标准。暖通空调系统作为智能化建筑的重要系统,其在设计时也要把握好能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原则,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外形、结构以及当地的气候特点,并考虑好建筑环境的季节转换因素。此外,还要应用好息化技术及自动温控和遥感等技术,实现对暖通空调系统的智能化自动控制,提升空调的工作效率。
三、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技术方法
1、太阳能节能技术的应用
太阳能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绿色能源,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时,完全可以用太阳能满足日常的建筑采暖需求。不仅如此,收集的太阳能还能转化为电能、热能,实现能量存储的目的,存储的能量能够应用到供暖、供电等建筑日常能源消耗中,实现帮助建筑降低能耗的目的。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综合设计室内采光系统,太阳光照是地球最主要的热能获途径,在采光系统设计时,可以将自然光照系统的设计与空调系统的设计相结合,利用日光的照射提高室内温度,降低供暖系统的耗能。第二、实现太阳能的能量转换,随着我国光伏技术的发展,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和热能的技术已经进入应用阶段。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的电能,可以满足建筑空调系统的大部分能源需求,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2、地源热泵的应用
地源热泵可以在输入少量电能等优质能源的前提下,实现能量的转换,以降低建筑空调系统能耗。应用地源热泵的空调系统,不用燃烧化石能源,也没有烟气排出,还没有废弃物产生,是一种绿色节能的应用技术。应用于智能化绿色建筑空调系统的地源热泵,一般是采用地埋管的形式,实现对地热能源的转化和收集。例如,夏季,可以将制冷产生的热能和转化的热能储存到地下,并于冬季进行回收利用,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地热泵技术是一种辅的能源利用方式,但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地源热泵技术必然会为空调系统提供更加清洁和优质的热量和冷量。
3、自然通风技术
自然通风技术是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排烟系统和室内空气循环系统的能量消耗,改善室内空气微循环,提升室内空气质量,提升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自然通风技术包括风雅通风技术、热压通风技术以及风压和热压的综合利用技术。风压通风技术就是利用建筑的外形设计,通过设计自动调节的百叶窗和开口等调节室内气流,以提高室内通风效果,实现对外界风环境的利用。热压通风技术则是利用“烟囱效应”,借助于空气温度不同引起的热压差,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达到自然通风的目的。风压和热压的综合利用,则是对智能化绿色建筑外形、结构、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的综合设计,实现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以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综上所述,在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尤其要强调的是节能和环保,只有实现节能环保,才能保证智能化建筑符合绿色建筑的标准。为了降低建筑空调系统的能耗,实现空调系统对资源和能源的回收利用,在设计中可以灵活采用太阳能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及自然通风等技术,并以这些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降低智能化绿色建筑暖通的空调系统能耗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绿色建筑施工作为建筑行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逐渐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文章通过介绍绿色建筑的背景和概念,针对工程项目中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创新的建议。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施工工艺;管理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of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mplement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focus on one of the people. Therefo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green architecture and concepts, according to project in the design of green building an analysis is made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nnovation Suggestions. For related management personnel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the model.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s; Gree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method
城市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使得绿色施工逐渐成为建筑行业施工中重要的部分,对工程项目的发展和城市的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绿色施工指的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的进步,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但是,绿色施工在我国仍处于起步的阶段,许多建筑企业只关注“表面”的绿色施工,并没有深入地去理解绿色施工,也不能够系统地运用适当的设计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因此,针对建筑绿色施工的设计和施工工艺及管理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科学的设计施工管理是重要的,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1 绿色建筑
在能源和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的当代社会,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它的保障和实施,需要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业主在策划期间的绿色规划,二是设计师的绿色设计理念,三是施工阶段的绿色施工。
(1)绿色规划:绿色建筑工程应当在业主的要求下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例如,在规划时应要求建筑用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建筑实施过程中应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等自然环境。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应负责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的制订、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工作。
(2)绿色设计:指业主或设计方的绿色技术设计方案,目的是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它包括节约生态环境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三个方面的设计。旨在优化建筑内外部环境、保证居住健康舒适、使用高效经济。
(3)绿色施工:指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例如,在施工期间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环保的施工方法;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降低材料的储存成本和运输成本;运用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绿色新型材料等。
2 传统的项目管理
传统的项目管理即人们常说的“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实践证明,这样的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质量监控、安全环保及资金管理等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存
在管理人员冗余、机械设备和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等问题。管__理是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方法和工具,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及限定条件下,实现预定的需求和期望。随着现在绿色建筑的诞生,生产日益复杂化,项目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鉴于这种情况,对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提出了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的与时俱进的更高要求。
3 绿色建筑的项目管理
由于绿色项目管理正处于发展时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按管理时间顺序,把绿色项目管理划分为设计创新、施工方法创新、管理方法创新三个环节。
3.1 设计创新
常见的设计技术方案包括节约生态环境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三个方面的技术创新。
1)节约生态环境资源
在水资源节约方面,根据勘察院的水文资料,制定科学详细的用水规划,考虑采用雨水回用、中水回用等新型给排水系统,加大使用节水器具和设施,并采用绿色管材。在土地资源节约方面,可根据业主和用户需要适当地提高建筑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从而减少占用土地的面积。
2)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建筑热工学方面,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可优化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能源系统,建立气候防护单元,改善建筑热环境等。如: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气候特征选择更适用的热容材料,在干热地区采用高热容量材料,在湿热地区采用低热容量材料;定量分析室内热桥的走向,改进暖通空调系统。
在室内外设计方面,优化建筑绿色配置、朝向、间距、建筑体量,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地下冷热资源,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整个能源的利用。
3)减少环境污染
减少环境污染是推行绿色建筑的目的,也是保障,在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到如何防止污染。首先,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要把建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如在建筑群中设计建立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中心,利用可生物降解垃圾。其次,改进建筑材料的选择,推荐设计使用可循环或有循环材料成分的产品,或者采用高耐久性的材料,通过增加材料的使用期限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最后,注重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设计时扩大绿化面积,保护原有自然生态系统。
3.2 施工方法创新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引 言:绿色建筑即指在全寿命周期中,从原料生产、运输到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拆除整个过程消耗最少的资源,制造最少废弃物。其内容包括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与自然融合、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其目的在于在全寿命周期实现“绿色”,即对环境友好,实现人、自然、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1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概述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期成本,是指从项目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使用直至拆除等一系列过程发生的费用,也即项目在确定的寿命周期内或在预定的有效期内所需支付的研究开发费、制造安装费、运行维修费、报废回收费等费用的总和。
2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
2.1预算编制不合理
在项目初始阶段制定合理的预算,使其满足未来计划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预算来实现项目所有预期目标,则只能减少项目目标,或者增加预算。
2.2缺乏与绿色建筑相关的经验和知识
绿色建筑的成本,其实相当一部份消耗在了甲方、设计公司和承包商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认知成本,以及由此导致的工期延误,变更费用增加。
2.3项目实施中临时决定加入绿色措施
应尽量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临时决定加入绿色措施,产生设计变更,导致成本增加。
2.4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分散
缺少专人负责跟踪绿色建筑的所有细节,容易因多头决策,管理分散,导致管理成效差,时间和资金浪费的问题。
2.5缺乏明确的绿色设计目标
在现实中,决策者可能因为资金和时间风险的不确定性,担心过早的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容易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最终使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缺乏清晰度。然而,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缺乏清晰度,会对项目投资定位产生影响,造成后续工作的返工、设计变更等,提高了项目成本。
3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控制的具体措施
3.1采用整合式设计模式
可以在项目前期规划设计阶段,把项目各专业整合起来,充分考虑各绿色建筑项目参与者的意见和想法,避免由于信息交流的不通畅造成后续工作的返工、设计变更等,而大大增加了成本。一般来说完整的设计团队包括:规划师、建筑师、景观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也可能会有一些专业顾问的加入,如能量分析师、照明、自然采光设计师、室内空气质量顾问、废水处理顾问等。为达到最终的可持续目标,业主及其将来的使用维护人员、建筑承包商也应参加设计目标和可持续设计策略进行讨论的会议,最好是参与到整个设计过程中来,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该项目的理解与支持。
3.2 成立优秀的团队
绿色建筑的成本相当一部份消耗在了甲方或设计公司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认知成本。为了降低绿色建筑认知成本,需成立优秀的团队,采取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通过组建“绿色团队”确立项目目标,来实施绿色建筑项目。
首先,需选择一个积极主动的项目经理,管理和指导设计团队,追求业主的绿色建筑利益最大化。其次,要组建一个熟悉绿色建筑评级制度和指导方针,具有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经验的团队;在选择设计方时,需要求其具有创造性、有成效的解决绿色设计问题的经验。最后,需要有一个绿色建筑专门负责人,且该负责人最好具有绿色建筑认证资质。因为他需全过程的跟踪绿色建筑的所有细节,使这些细节符合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要求,避免因多头决策,导致管理成效低下,时间和资金浪费的问题。
3.3制定合理的预算
目前所制定的预算通常会偏高,往往超出计划要求。这是因为绿色技术、绿色设备都是新兴事物,设计师与甲方在采纳接受过程中普遍持保守态度。他们有可能把绿色建筑设备的规格设计得过大,与建筑本身的负荷不匹配,达不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因此,为了制定合理的预算,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建立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模型,在满足绿色建筑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和研究项目全寿命周期中各个部分的成本组成情况并进行评价后,对原设计中影响项目成本的过高费用部分进行修改,合理分配预算,降低成本,提高成本管理绩效。
(2)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与限额设计的有机结合,从功能和成本两个角度综合考虑和评价,并提出优化办法,确保设计阶段工程造价不突破投资限额的前提下,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可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对绿色建筑的成本和功能关系进行分析,追求绿色生命周期成本和绿色建筑功能之间关系的平衡。同时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业主的设计意图,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经济分析,运用项目设计的经济理论,使得完成的设计作品既不会突破初始投资限额,又能满足寿命周期成本的要求。
(3)注意加强多方案的比选
可根据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为了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清单,提供多个方案用于投资决策,期望能追求绿色生命周期成本和绿色建筑功能之间关系的平衡。多方案比选方法可采用费用效率法进行分析,从多个方案中选择费用效率值较高的方案,实现绿色建筑经济性。
3.4成功的招标文件和合同
对设计单位进行招标时,可要求投标人总结他们的绿色建筑设计的经验,并对他们的设计资格予以评价;对承包商进行招标时,可要求投标人提供合理的绿色环保运营维护和回收等绿色施工方案;为评标委员会制定评标规则,评标应考虑环保内容等评标因素;在与中标人的合同档中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3.5尽早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目标
在不同项目阶段开展绿色建筑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对增量成本也产生直接影响。越是在项目前期,如规划、方案阶段将建筑设计和绿色策略同步考虑,增量成本将越低。应尽量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绿色建筑目标,避免对项目投资定位的影响,造成后续工作的返工、设计变更,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理想情况下,在设计方案招标前,就应决定项目是否要满足绿色建筑标准,是否要实现绿色建筑认证。如在中后期,如扩初、施工图设计阶段,往往不得不通过附加的技术措施和装置来实现同样功能,导致增量较大增加。由此可见我们应尽量在项目前期开展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可大大减少增量成本。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能够有效避免片面追求建设成本最小化,较好地考虑到了绿色建筑建成后的运营、维护以及拆除成本。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的方法,对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 上一篇:高分子材料阻燃技术
- 下一篇: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