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景观案例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设计景观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设计景观案例

篇1

关键词:商业建筑;商业景观;设计

0引言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建筑的数量和规模均得以极速增长。除此之外,其经济来源形式也由购物型往多元化消费型转变,商业周边环境和相关设施也朝着多功能、大规模和复合空间的方向前进。伴随着商业建筑的茁壮成长,与之相衬的商业景观设计也油然而生,它是基于现代商业建筑所做的景观环境设计,讲究以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为基石,并通过综合商业建筑内外环境空间的资源,来满足商业形势和人们购物心态而实行的专门的景观设计。将商业建筑和商业景观相结合,可以很好地体现一座城市的进步性和文化程度,并反映城市的精神风貌。

鉴于商业景观的重要性,本文就其相关内容展开浅析,首先引入商业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其次阐述商业景观的构成元素,接着讨论其设计原则和目标,最后通过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意图了解商业景观的发展趋势,为往后商业景观设计留下些许借鉴和启发。

1商业景观设计的概念

1.1商业景观来源

城市早期的商业交易活动一般来自于露天市场,最开始的露天市场功能简单,大多数属于只能提供单一交易活动的场地。如古希腊的阿索斯广场曾是露天市场,现转化为广场;中国唐代的商业建筑由于相关制度的取消,致使商业活动昌盛,到了宋代时商业建筑基本已经在城市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当时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就很好的反映此前热闹的交易市场风貌。自从那时,沿着大街小巷分布的商业建筑就以市街的形式而存在,并以此形成了代表性的城市传统商业街。而商业景观就是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即群众消费的场所或空间。

1.2商业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

商业建筑:指的是人类在城市活动赖以凭借的物质空间载体,是城市分布最为广泛的建筑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具备时代特征和活跃气质的城市建筑。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商业建筑的功能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目前,现代商业建筑正在以时尚、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商业景观设计:它是现代商业建筑匹配的景观环境设计,在人造景观中极具代表性;空间形貌和商业景观是人们理念的具象体现,包含人类绝大部分情感、智慧、理想和想象。商业景观可以很好地体现一座城市的进步性和文化程度,并反映城市的精神风貌。总而言之,商业景观设计是以商业建筑周边的固定环境为载体,从美学、功能、心理学等各种角度去探索物质与空间的组合,目的是为公众提供一种诱人、舒适、丰富的购物体验和休闲、时尚、多元的购物场所。

2商业景观的组成元素

2.1商业景观空间组成

从景观的空间组成元素出发来分析商业景观的空间特点和相关景观设计如下:

⑴基面要素:指的是参与组成商业环境地面的元素,包括草地、广场、停车场、步行道和地形等,可以分为软质和硬质基面。软质基面是由大自然铸造形成或取自自然材料形成的基面。硬质基面是一种铺装了混凝土、石材、砾石、砖等人造材料的基面;

⑵垂直要素:形成商业环境空间的一种围合元素,包括商业建筑立面、栅栏、连廊、围墙、景墙等,如灌木、乔木等高度不一的自然植被围墙,或是水幕、瀑布等具有立体感的水景,甚至于新生代的垂直绿化;

⑶顶面要素:参与组成景观空间顶面的元素,如亭子、廊架、扇形植物、张拉膜结构、遮阳伞等。

2.2商业景观实体组成

景观实体组成元素主要有植物、山石、铺地、雕塑、水景等,由于它们所占据空间尺寸、外貌、材料特点不同,在商业景观设计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也不同。本文从以下方面展开重点研究:

⑴地面铺装:指保持车辆或步行交通的地表装饰材料和技术。

⑵水景设计:水是景观设计中最具想象力的元素。水景形体样貌千变万化,其光与影的特性是景观动态变幻设计的重要素材。商业景观中最重要元素就是水体景观,该元素在商业周边环境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最强。

⑶绿植设计:景观设计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就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为商业空间带来了丰富多采的景观风貌。同时植物凭借其生态效应,给商业环境带来了空气净化、气候改善、隔声减噪等功能,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现代商业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3.1设计原则

⑴生态性原则:在满足现代生活和经济的快节奏、时尚华丽、人工智能需求的同时,现代商业景观设计也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还是应该在“绿色设计”的号召下,坚持和发扬低碳节能、生态技术、绿色环保的原则。

⑶功能性原则:商业景观还需满足特有的商业功能,以适应它的商业性质。

⑷连续性原则:若是以景观视觉角度为着重点,商业景观设计既要具备时间的连续性,又要兼顾空间的连续性。

3.2设计目标(实现商业建筑的盈利、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一体化、突出商业环境)

商业景观设计目标可以从如下方面展开认知:

⑴满足商企对现代商业高标准设计的要求,充分实现商业盈利和价值最大化。

⑵考虑商业景观对游客和居民的吸引力,注重空间布置、购物体验、功能完善和商品展示等,以达到人气凝聚和品牌效应得到宣传的效果。

⑶处理好商业景观、商业建筑和城市空间的和谐关系,不仅需要考虑与城市的道路衔接,而且需要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成为一大亮点,成为集消费、休闲、时尚一体化的活动场所。

4案例分析和评价

案例简述:金轮大厦广场位于新街口的西南面,比邻金陵饭店并处于金鹰商城的对面。商场建筑采用城市商业综合体来设计,广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紧靠商业建筑,空间较为开阔,人流穿行于其中,布置有一个朝向南面的露天小舞台;另一部分则有较多的绿色植物。

案例分析与评价:该广场充分考虑到城市功能,在商业建筑密集分布地段安排了一处绿色开放空间,可以达到令人放慢脚步、放松呼吸的作用。但是经过实地考察发现,该广场的商业氛围不浓厚,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充分利用街边的展示,并且建筑物底层利用效果不佳,所形成的商业聚集效应不够强烈。

5结语

现代商业景观设计是为匹配现代商业建筑所提出的景观环境设计,它以现代景观思路为基石,借助建筑物内外环境空间资源,来满足消费者购物心理和商家的经商理念做出的专门的景观设计。商业建筑和商业景观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达到商品信息有力传递、品牌形象完整树立,更能够展现城市的文化进步和反映城市的精神风采。

参考文献:

[1]余刚.商业空间中景观设计的需求性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篇2

关键词:绿色环保理念;园林景观设计;绿色建筑

景观设计工作在城市建设中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设计的绿色环保,也是这部分工作开展的现阶段所追求的重点目标。而绿色建筑的融入是最为核心的、能够体现出绿色环保理念的主要实践。在设计工作中,需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绿色建筑的功能特点等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落实开展景观设计工作,就能够促使绿色建筑环保理念在实践中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实现有机地融合。

1园林景观设计融入绿色环保理念的基本原则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灵活性和丰富性的典型特征,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不仅是为了提升园林设计的整体质量效果也是为了促使园林设计在实践应用功能上更加突出地体现地体现出有效性和灵活性。

1.1结合区域环境实际开展园林景观设计

不同的区域环境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到景观设计的植被选择以及景观设计的整体结构。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和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入也需要考虑区域环境对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气候特点以及建筑实体的功能特点与整体风格,合理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应用有效的绿色环保技术开展针对性的设计工作,促使绿色环保理念下的景观设计,能够实现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环境相互融合的状态,达到优化自然环境,改变周围环境质量水平的作用[1]。从具体实践的角度上来说,设计工作人员需在前期加强对景观设计区域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观察分析,确保充分了解地区性环境条件的基本特征,以便找准设计工作的切入点,优化设计工作落实开展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一些细节上的植被选择植被联合种植的规划方案确定,也需要考虑前期的环境条件基础状态,避免环境条件影响到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入以及景观设计的实际效果。

1.2注重园林景观设计的美观性效果

追求美观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绿色环保的建筑和相关设计理念融入后,意味着工作的落实开展在具体实践环节更加强调自然环境中元素的应用。而是要选择适当的植被注重植被的造型设计和植被的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就能够促使园林景观设计在整体质量上更加美观,更加具备吸引力。这也是景观设计突出观赏性的一个重要方面[2]。作为设计者,其自身应当不断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注重结合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协调统一的原则,关注设计效果是否具备创新性和美观性。并且通过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的融合应用,促使整体的设计效果在美观程度上达到更高的层次。从受众群体的主观感受上来说,当其在区域性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感受到环境的美感,其对于景观设计效果和质量的认同感也会更进一步的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高层次目标也就同步得到了实现。

1.3注重设计效果的功能性保持

功能性的保持主要是指,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后,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达到装饰外部环境的主要效果,也需要从绿色环保、生态平衡保持以及区域环境中的改善和优化角度出发,发挥出相应的功能。设计工作中。功能发挥效果的保持需要设计者在基础的植被选择以及生态环境平衡过程中的系统结构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了解不同区域要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的生态系统状态所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在具体设计中通过针对性地引入相关的元素是整体的设计效果在功能性上更进一步的得到充分的体现。而绿色环保也是整个景观设计在实践中所追求的重点目标[3]。应当结合景观的整体区域面积以及景观区域周围的环境条件采取针对性的设计措施,促使景观设计的绿色环保功能,特点和效果得到有效的体现。

2绿色环保理念支持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基本要求分析

2.1景观设计需做好绿地面积应用的规划

无论是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还是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合,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绿地面积的合理规划和规划区域布局形式都是需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虽然绿地区域所种植的植被以及规划的区块特征可能出现一定的差异,或显示出典型特征。但公共绿地区域的合理规划是充分发挥出景观设计功能、避免景观设计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关键要求。在常规的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们日常活动的公共区域,或公园带状公共绿地都是比较常见的绿地面积规划和呈现形式。要形成一个具有绿色环保特征和功能的风景园林设计区域,需保证整体的绿地规划面积达到总面积的30%以上,这也是体现出绿色环保里面的重要切入点。

2.2对铺装区域面积和雨水花园面积进行针对性的明

在整体的景观设计结构中,铺装环境以及雨水花园环境对于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要求会产生非常显著的差异。为了确保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和有效性,需要对上述区域的整体面积以及设计方式,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进行针对性的确认,确保绿地面积在整体占比和规划方式上符合国家相关的评审制度规范与要求。在保证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的基础上。确保具体的设计效果与规范性的景观区域设计要求相符合,避免过于追求景观设计的外部辅助效果,导致绿地面积的规划出现缺失和不足。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虽然需要融入一部分铺装面积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区域,但透水的体现也强调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和水循环利用要求的匹配。通过透水性更强的铺装材料的应用,促使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与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变化、气象特征相互匹配,充分利用来源于自然环境中的资源条件。

2.3不同植被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和种植基础条件要进行精准确认

不同类型的植被在生长环境需求和日常的维护保养需求上存在比较典型的差异。因此,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结合不同类型植被的融入要考虑植被本身的生活习性以及景观设计区域所能够提供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资源,确保不同类型的植被在联合应用到景观设计的区域内时,能够通过生态平衡的维持,相互支持相互利用,形成具有动态活性的景观设计和呈现效果。

3园林景观设计融入绿色环保里面的有效策略分析

3.1积极选用绿色环保原材料融入景观设计

绿色环保原材料的融入主要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落实中应用生态性能更强的绿色环保原材料,一方面体现出绿色环保的理念,另一方面材料本身也可与自然环境实现更加紧密地结合。例如,在植被养护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需求就可通过绿色环保有机生态材料的融入,达到增强效果的状态。另外,这类原材料的应用还能够减少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消耗促使资源利用在充分性和针对性上更进一步的加强。关于来源于自然环境的生态环保材料的应用,主要是指,当景观设计的整体环境设计完成后,需要外加一些经过人工干预塑造造型的绿色建筑实体。这时,这部分材料就会成为景观设计凸显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切入点[4]。只要注重景观设计造型的合理塑造,并且充分结合区域的土壤环境和植被生长状态融入具有促进作用的生态环保材料和绿色建筑实体,就能够促使整个景观设计区域的绿色环保效果和生态环境稳定性得到提升。

3.2注重植被的合理选择和有效养护

在城市环境中的景观园林设计需要结合城市的基本环境状态,用尽可能丰富且具有适宜性的植被品种融合,体现出景观园林设计的丰富性和创新性。另外,多种类型植被的选择也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小型生态系统,为区域环境的改造和优化提供帮助。具体来说,在植被选择时,可按照耐寒性强、抗旱力度高、喜阴、喜阳、降解甲醛等多种功能融入不同类型的植被。除此之外,植被的配置和养护也应当匹配具体植被的类型同步进行。为了体现整体的植被综合利用的美观性,设计者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植被进行造型的修剪,体现出园林景观的人文气息,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

4结语

结合本文的设计实践分析可知,绿色建筑环保理念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应用需要从基础的环境条件分析研究到细节的植被类型,选择与配置、再到设计工作中对造型以及自然环境状态的维护等多方面,全方位体现出绿色环保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利用先进的设计思路和手段取得预期的园林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惬寅.“生态的艺术”理念下风景区景观设计研究[J].美术观察,2020(2):154-155.

[2]穆昊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国外案例———美国一剧院外墙外保温改造项目[J].建设科技,2011,15:66-67.

[3]穆宏刚,卓昱伯,袁静.论BIM工具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评《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施工新方法研究》[J].材料保护,2020,53(8):171-172.

篇3

关键词:城市;植物;景观;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87-1

当前中国城市的景观是照着自然化,科学化,人性化发展的,生态基础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获得自然生态服务的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和很多的自然因素有关系,如地理位置,城市结构、城市物流等等。面对中国未来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前景,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建设现代的景观园林

植物是园林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特征的园林景观要素,能使城市景观体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富于四季的变化。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应用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有着降尘、降噪、生产氧气的作用,利用不同的物种在空间上创造丰富多样的景观,最终形成乔灌草的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达到生态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2 城市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并且要结合和保护着当地的自然环境、人力资源以及民俗风情,创造有地方特色的绿地规划,地方特色越是浓厚,就会越给游客留下印象,地方特色主要体现在当地的原材料,当地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建设绿色的景观大道和绿色的主题公园,生态居住小区及别墅小区,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地方特色。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人们对绿地的绿地需求。保证城市系统的开发,保证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适地适树,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益,增加植物生态多样性。

3 社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1世纪是一个注意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人们开始更多的注重绿化的生态效益,这就推动着我们朝着更为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强调以绿色为主的园林建设主要由花草树木的种植来实现,如有的小区引进南方的树种,更有的小区以花、果树为主,不但绿化,到了秋天还会有果实,并采用了一些健身器材,成了老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甚至以一些坐凳作背景,通过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起到点景的作用。通过巧妙的运用植物的形体,线条,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加上灯光的点缀,利用各种植物季的变化及生命周期的变化,构成一幅活的动态图,来体现植物造景的秘密,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是现代景观追求的三个目标,植物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也要符合生态原则,缺少了任何一方,就存在缺陷,既要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又要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而且还要创造不同水准的艺术景观,要有观赏性,还有健康性。

4 结语

当前各国园林发展的趋势是人性化、森林化、多样化,而我们设计的中心还是以人为基础,考虑人生存的自然环境,创建出更贴近自然,更人性的生态景观。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 张吉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5-142.

[2] 南希.植物景观设计[M].卓丽环,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2;81-83.

[3] 刘曼.景观艺术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6-77.

[4] 金克镇.绿色发展的实质是可持续[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

[5] 郝寿义.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一个基于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的研究[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

[6] 徐人良,陈小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

[7] 郭尧.浅谈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方法[J].科技资讯,2010,(24).

[8] 李永雄,温墨缘.论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阶段划分与技术管理[J].中国园林,2010,(09).

[9] 汪菊渊.我国城市绿化、园林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园林,1992,(01).

篇4

关键词:城市住宅;景观设计;植被设计;景观功能分区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 into a high-speed development period,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esidential reached a certain scale. Therefore, city residential and landscape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house become the trend. Residential go-between, building and the natural harmonious and unified, the landscape desig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This paper, from the vegetation in the nat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meaning of ", through to the natural landscape design of vegetation species of class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idence in the city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he importance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specific methods, through a specific residential case, for city residential natural landscape of landscape design provides reference and theory.

Key words: the city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Vegetation design; Landscape function distric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质,我国大中型城市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地产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我国中高层收入阶级逐渐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对城市住宅各类需求的日益增多,尤其是城市住宅与自然景观的合理结合。

人类住宅条件和环境经历了巢居、穴居、山居和舍居等四个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的人居本生已不是只关注于建筑体,更加注重居住建筑周围的环境,因此自然景观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人居环境发展的重要环节。自然景观与人类住宅是人居环境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人与自然结合的重要表现手段。自然景观为住宅环境提供了自然氛围,使人们在居住环境中得到大自然的绿色享受,同时还陶冶情操放松心情,从侧面提高了人类居住环境的品质。

本文从具体的居民区案例为主,从自然景观规划的意义出发,通过对自然景观设计中植被品种的分类和具体应用方法的介绍,探讨了城市住宅中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为城市住宅自然景观中的景观设计提供了参考和理论。

1景观设计的功能分区

园林设计是城市住宅区域自然景观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也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设计中,具体的植被选择需要通过现场考察、价格调查、环境考虑、土地土质和基地条件等,通过以人为本、生态设计、因地制宜等设计原则,从可视化效果为出发点设计出良好的开放、私密空间配合住宅区的整体风格。具体的景观分区设计如下所述:

⑴路径:在使用成列的常绿乔木提供遮阴外,也同时以不同纹理及色彩的灌木搭配,以增加步行经验的趣味性。在植栽的搭配上,不同的树形,纹理和色彩,与间歇出现的秋叶树,都将被巧妙的运用以提供怡人的步行经验。

⑵庭院:开花数及落叶树一样排列于庭院地区。不同纹理及颜色之灌木及地被为地区增加了趣味性。

⑶主出入口:迎接住户和访客的是屹立于园区主入口气派的特色水景内的桂花树。与修剪整齐的灌木搭配,强对比效果的族叶及花色的衬托下,同样的精选桂花树分别于北边和南边的次入口迎接访客。由此,住户和访客自然地被吸引到秋天落叶树,如国槐和银杏,在颜色丰富的开花灌木的衬托下,彰显出该区域简约迷人的设计布局。

⑷泳池区:分布于出入口的开花树及结构乔木能软化建筑区的轮廓线。大型灌木为泳池区添上色彩及隔离,保持住户的私密性。

⑸水岸区域:形态优美的滨水区域为住户和访客营造出平静自然地感觉,人们会很自然地被秋色针叶树拥簇的蜿蜒小路引导至景观平台。在景观平台,中层开花植被和芳香灌木群体现出休闲的气氛,同时,由香樟树和国槐点缀的带有特色滨水区域的中心花园,以及种植有秋色树,攀援植被如黄色茉莉花的鲜艳灌木群的中心景观,亦可在此平台尽收眼底。

2景观设计的实例分析

以广东深圳某住宅为例,其植被设计的主题时“绿色流动的空间”,根据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组织安排,由于场地形态和建筑的布局方式,整个社区景观分为主入口景区、动感娱乐区、泳池景观区、休闲主题区四大环境片区,整个城市住宅区多采用灌木、乔木和水生植被等。

振业城整体规划图

3住宅区的景观设计理念

⑴环境规划设计引入规划、系统的概念,从多维度诠释风景住宅、绿色栖所、和谐家园的人文概念和环境艺术;

⑵强调景观场所的多元化思维,当今社会的多元化趋向己渗透在文化和艺术等领域,景观场所也不例外地充分体现这种思维和时尚;

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弹性原则,使规划设计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到小区人口规模与景观带容量的关系;

篇5

一、案例背景与设计理念

书香茗邸位于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开发新区河东路,对面为新开发小区”上海春天”,右侧为偃师高中,左侧为未开发用地。尊崇地域文化的理念。提炼当地精品文化为创作元素融入整个景观规划设计中。小区景观主题为"伊洛合流",寓意伊洛两河在堰师地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植物造景的根本为“因地制宜”,以种植本土植物为主,点缀种植适宜当地气候生长的植物。材料主要使用当地产的石材、木材等材料,突出特点减少成本。“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人们生活、休闲、活动、娱乐等的需求,营造一个自然和谐、舒适宜人、文化交融的人居环境。贯彻“参与性”、“均衡性”的设计理念。住宅小区就是居民的家,如何落实小区外环境“家”概念,就必须提升小区居民的参与度,如居民展示墙等。另外居民得到的不仅是一个住房,而是与它相关的完整的生活场所。在景观设计上以“均享”的理念,让每个用户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小区良好的资源,都能获得等同的价值回报,以使所有住户均享有良好的社区景观环境。

二、景观营造

景观设计主导思想以生态化、参与性、突显当地文化特色为原则,使景观和休闲、文化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整个小区构图以方圆为基本几何形,景观多圆形构图与建筑的方正构图取得统一协调,并寓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突显教育的重要性,点名书香茗邸。通过对主导思想的把握,景观设计将小区的三个组团依据主体景观特色分别命名为“怡水嘉苑” 、“千竹景苑” 、“桂林杏苑”。

一区景观主题为”伊波荡漾”,寓意伊河景观之秀美。主要景观概念为“明月清泉”,在形式上引出一条涓涓细流,在内涵上代表伊河之源,与三区中的洛河之源保持一致。二区在人行主轴线景观设计中,强调“以水为轴”,诣在弘扬伊河、洛河在当地文化发祥和文明传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分别以“洛河”代表南北景观轴线, “伊河”代表东西景观轴线。主入口两侧绿化采取有层次的种植,使景观在统一中求变化。中心广场在空间上采取“先收后放”的形式,营造“起-承-转-合”的艺术效果。主体雕塑的四周围绕着以“滑城烟雨”为内涵的石柱,石柱上刻有历史上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头像或心得,对中心雕塑起到一个衬托作用,并体现“教育”气息。三区的景观主题为“生命之源”,寓意洛河是偃师生命的源头。入口两侧绿化与街景相结合,种植乔木,形成一道绿色屏障;两个通过水体连接的大小广场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充当此组团内户外交流、游玩、休息的公共空间,实现景观与娱乐结合,同时兼顾各类不同年龄需求.在概念上,因为生命起源于水,所以用水系将两个”源”进行连接,在形式上也是圆的。

三、植物搭配

篇6

摘要:“沪上•生态家”展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东道国的唯一实物案例。该案例通过运用生态设计手法和十大生态技术,展现了智能化生态住宅的科技发展水平,并成为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普及教育基地和国内外合作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生态住宅技术集成设计

Shanghai eco-home "pavilion building design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bstract: The Pavilion of Shanghai • Eco home is the only physical case of 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Urban Best Practices Area of the host country. The case through the use of eco-design practices and the top ten eco-technology, to show the intelligent level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eco-residential, and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al education base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platform.

Keywords: Shanghai World Expo, the eco-residenti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design

前言:在2010世博园区浦西段的E区,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北部,集中了来自全球不同城市、分别以居住、办公和商业为主导功能的15个实物案例,共同组成了模拟生活街区,以展示体现各个国家城市“建成环境的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美好城市生活,其中有一栋白墙黄瓦、极具江南民居特色的四层楼房子,醒目地伫立在北区广场上方居住组团的门户入口处,这就是代表东道主上海的城市实物案例“沪上•生态家”。

1 、简介:

1.1 建筑概况

“沪上•生态家”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17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建筑屋面高度为18.9米,世博会期间作为上海生态人居展示案例,与北侧伦敦案例,西侧马德里案例相邻共同构成居住组团,世博会后将改建为办公集群永久保留。

方案充分汲取了江南民居的传统文化精髓,提炼了山墙、里弄、老虎窗等上海住宅要素并进行了符号化的展示。趋风避寒、流水不腐、以土养水,草木葱郁等本土生态手法也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传承和演绎。例如:通过楼梯井形成竖向拔风,强化过渡季节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南面的景观水体通过生态浮床等技术实现水体自然净化,达到生态保持的效果;人行步道采用透水铺地、涵养地表水源;南向模块绿化,西墙爬藤绿化,屋面轻型绿化等立体配置绿化策略,使建筑物融入绿色盎然之中。

1.2 理念定位

“沪上•生态家”根据城市最佳实践区居住建筑案例要求,针对上海为发展中国家的夏热冬冷地区、大城市、高密度的地域气候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开展了文化创意和理念研究,旨在建设一个诠释世博主题、展示最新成果、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智能化生态住宅展项。

遵循“天和-节能减排、环境共生,地和-因地制宜、本土特色,人和-以人为本、健康舒适,乐活-健康可持续的价值导向”的主题,在方案的规划和设计中提炼出了“关注节能环保,倡导乐活人生”的全新生态居住理念。

方案具有4个特征:主题延续性,生态理念的传承和世博主题的呼应;文化地域性,中国上海地域文化和本土建筑特色;创新自主性,自主创新适宜技术应用和集成示范;水平先进性,中国上海2010年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2、 技术亮点:

2.1 技术目标

“沪上•生态家”以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最高等级三星级为设计目标,通过30%前瞻技术和70%成熟技术应用,因地制宜形成“节能减排、资源回用、环境宜居、智能高效”四大技术体系,共30个技术专项,达到建筑综合节能6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5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20%、固废再生的墙体材料使用率100%、室内环境达标率100%等技术指标。

“沪上•生态家”强调生态住宅一体化设计,突出十大技术亮点:自然通风强化技术、夏热冬冷气候适应性围护结构、天然采光和室内LED照明、燃料电池家庭能源中心、PC预制式多功能阳台、BIPV非晶硅薄膜光伏发电系统、固废再生轻质内隔墙、生活垃圾资源化、智能集成管理和家庭远程医疗、家用机器人服务系统等。

2.2 节能减排技术体系

为了解决“沪上•生态家”的热、冷和湿问题以及资源再利用需要,建筑的部分外墙采用长江淤泥砖作为填充墙,建筑外墙立面采用隔热涂料或隔热砂浆,保温层采用无机保温砂浆,内立面采用相变材料与脱硫石膏复合系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使建筑外墙具有随室外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复合节能系统。

“沪上•生态家”的空调系统按照不同用户需求进行多样多、个性化设计。根据“高质高勇、能级对口”的原则,在三代之家的居住单元中展示燃料电池复合能源系统,以热电联产的方式提供高能源利用效率。该系统以燃料电池技术为核心,接入城市燃气,产生电能和热能,结合建筑一体化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形成建筑分布高效能源中心,成为城市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为:屋顶设置采用1KW的燃料电池,利用燃料电池供应照明用电,同时利用发电后的尾气余热回收利用供应热水。

2.3 “资源回用”技术体系

“沪上•生态家”提出了“零排放”的废弃物管理目标。其中,生活污、废水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消毒,达到杂用水深度处理回用水质指标后,注入设在地下室杂用水设计利用量约为2610m3,占年用水量的60%,此外,楼内的生活垃圾采用细分化分类收集系统,从垃圾的源头控制出发、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堆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垃圾的资源化的目的。

针对上海市量大面广,利用率低的建筑垃圾和工业废渣等固体废弃物,项目组研发并应用了成套的绿色工程材料解决方案,包括:利用污泥生产的生态水泥,利用工业废渣、农业剩余物、生活垃圾焚烧灰生产的环保型混凝土掺合料,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骨料,绿色混凝土系列产品、粉煤灰商品砂浆以及新型墙体材料(淤泥砖、粉煤灰加气砌块、再生骨料多孔轻质砌块、纸面脱硫石膏板等)等。

2.4 “环境宜居”技术体系

篇7

Abstract:As global warming, the rain erosion, ground water levels fall, municipal water problem increasingly prominent. For its protection and save the constantly increasing demand, all countries began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exploration and try to use natural way to urba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environment, "green street" it is now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city construction hot spo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case of countries have built, and to sum up the design methods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with China's characteristic city streets, put forward the suitable for our city street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green street transformation method and intention.

关键词:雨洪利用,可持续发展,绿色街道

Keywords: Rainfall flood u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reen street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发展概况

伴随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框架的观念不断加强,甚而比作城市景观的血管,同时提出更高要求。然伴随城市发展和道路的修建,下垫面状况改变,不透水面积增加,生态环境形势愈加严峻,这使得城市建设者们不得不开始新的探索。1971年,麦克哈格与WMRT合作的伍德兰兹新城规划项目,开始了对以自然方式处理建成区雨水排放方法的有益探索。90年代,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出现,“生态街道设计”“绿色街道设计”等逐渐出现。多年来,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不同规模的雨洪利用研究。这对于走向“可持续”意义重大。

2“绿色街道”的内涵及国外实践经验

“绿色街道”设计内涵:将雨洪管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增添活力;利用街边植被群落降低污染,改善局部小气候,提高空气品质;展示雨水自净自然过程;减少经管道排入自然水体的径流,降低道路对穿越水系或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2.1加拿大温哥华市的绿色街道

温哥华市的Ridgeway连接城市最大公园绿地Central Park与Pacific Spirit Regional Park,并串联沿途公共绿地与开敞空间,其景观策略着重于恢复和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以形成具有生态通廊作用的绿色空间系统,最大程度发挥植物对雨水的收集和净化功能,道路两侧设生态边沟,对减少径流流失和净化污染物起到很大作用。在温哥华,几乎所有滨水区都规划有自行车道,与绿色街道一起形成相互交织的交通网,极大促进交通出行向更环保健康的方式转变。

2.2波特兰市第12大街

该项目将街道雨水管理与利用融入街道景观设计中,成为当地街道新景观的重要元素,截留经雨水管道排入威拉米特河的雨水,将位于人行道和街道侧边石之间的“废地”重新利用起来,借助其中栽种的多种植物,成功收集、滞留、清洁、渗透雨水从而实现可持续管理。整个设计主要为4个植物种植池,雨水经过种植池边沿的30cm的端口进入池中,当种植池雨水饱和无法继续收集,多余雨水即从另一个出口经街道再流入第二个池,直至最后,当第4个种植池也达到饱和时,多余的雨水将流入现有的城市雨水排放系统。

2.3NE Siskiyou街道

该项目为街道停车场的一部分,将其改造成两个街道侧边扩展池。普通的街道侧边石通常用于交通防护和保护行人安全,而NE Siskiyou街道的侧边石,它还具有雨水处理的生态功能。遇到暴雨时,水会从一个单元流入另一个单元,形成跌水景观,直到植物和土壤完全吸收水,或者侧边石扩展池达到储水饱和。当出现大暴雨时,多余雨水会从侧边石尾部的另一个出口流出,最后汇入城市雨水排放系统。

3“绿色街道”在我国建设情况及改造建议

雨季或暴雨时节,我们常看到城市遭雨水倒灌、道路被雨水淹没,车辆、行人在水中行进艰难,这充分说明我国大多数城市在雨洪管理上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多数城市所宣传的绿色街道还停留在绿化和美化层面,与可持续的街道建设尚有距离。在现有条件下,可从:

1)建“雨水花园”,在发挥传统功能外,使其具有收集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位等功能。

2)改变传统道路模式,抬升标高。现行道路系统中,路面比两侧绿化绿地高,雨水很快流走,并淤塞下水道,但植被浇灌却要依靠自来水,造成浪费。

3)减少城市街道广场中硬地和人工植草,增加以植被群落形式组织的绿地,利用其生态群落效应,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减少地表径流,促进大气中水循环,增强蓄水能力。

4)更新市政设施材料,以透水性取代非透水性材料,多用嵌草铺装,提高渗水能力。

5)利用水的形态特征,与其他造景材料结合,创造既富特色又具净化功能的雨水景观。

4结语

“绿色街道”其恢复自然界雨水循环系统,创造可持续的生态景观和街道景观的理念,是人们实现营造健康、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有效途径。在当今全球范围内面临水资源问题情况下,充分节约和利用水资源,使基础设施“绿色”化,是城市向“可持续化”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雨洪利用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更是我国走“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熊广忠 城市道路美学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陈晓彤 传承・整合与嬗变――美国景观设计发展研究 [M] 南京 东南大学

[ 3 ] 李宏 梁献超 刘艳阳 城市雨水利用中的景观营造 [J] 《城市问题》

[4] 陈晓彤 倪兵华 街道景观的“绿色”革命 [J] 《中国园林》2009年第06期

[5] 省略 [z]

[ 6 ] 张相忠 刘建华 邱淑霞 城市雨水利用规划研究 [J] 《规划师》2006年第B12

篇8

1.1 设计背景

由于片面地追求景观的视觉效果,在我国各地的植物景观设计中,都存在大量引进外来的植物品种种植的现象,有时甚至完全不顾本地的气候和土质状况。由于外来植物的介入,城市生态环境被人为地加以改变,生态群落遭受破坏。乡土植物是指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当地的植物。这类植物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其生理、遗传、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以此形成的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张家港香山公园地处江南水乡,风景秀丽,环境优雅。山上有成片的马尾松、水杉、毛竹,山坡上有桃、梨果园,品种多样的野生药材遍及全山。生态设计则是一种保护资源,遵从自然规律,让环境更具自然气息的设计方式。所以在本次设计中充分利用乡土植物植为绿化植物,尊重当地的生态系统,竭力做到真正的生态化设计。

1.2  设计理念

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形成和保持的景观效果并不是生态意义上的“绿色”。 自然有其演变和更新的规律,站在生态的角度上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种类,尊重场地的自然再生植被,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或是充分利用基址上的原有植被,发挥自然系统的能动性,这才是绿色生态设计。

营造乡土景观,体现生态、人文的主题,引领人们感受具有乡土情调的休闲娱乐方式。

1.3 设计内容

张家港香山公园,位于张家港香山风景区,总用地121043平米,为一市民休闲活动公园,要求结合香山景区特色,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合理安排功能区块(要求包括停车场、游客中心、儿童游乐园、烧烤区、活动表演区、广场区、纪念馆、公厕、运动区块),要求充分利用园区地形,在自然生态的环境下,创造一个适合市民休闲、度假、娱乐的市政公园。通过工作组的资料调查、场地分析、集中讨论等环节,最终确定了以“生态”、“乡土”为主要思想来贯穿整个场地,并且结合公园周边景观特色,以对当地果树、农作物的应用作为设计亮点来完成整个公园的设计。

三、设计特点

3.1 总的概念想法

(1)田:我们将“乡土”、“生态”的理念以农田的形式融入到在整个公园的设计中。

(2)果园:充分利用了公园周边山坡上的农作物资源,将它们延伸至公园内,使整个公园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3)强调景观的动态过程:每种作物都有其生长、凋零的生理周期。每一个时期的变化都景观观赏的一部分。

(4)可参与性:游客们都可参与公园内作物的种植、维护和采摘,不仅感受了农耕的乐趣,还能增加人与自然的互动。

(5)观光设施:贯穿田间的木栈道,矗立的观景台,不仅能让人尽情穿梭于田地间,更能将美妙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3.2 乡土植物的应用

乡土自然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度里是任何人工环境都无法替代的。景观生态化以生态和谐为特点、遵循生态学的原理,以本土化植物配置,主要采用乡土化的材料,使其在对环境造成影响最小的前提下,达到生态美、艺术美和功能性的统一。遵循“回归自然、再现田园景观”的理念,本着友善对待环境的设计观,以简朴的造园手法,运用天然、环保的造园材料,营建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态园。

    在香山公园边缘的山坡上有成片的梨树和桃树。于是在设计中,我们将这些果树延伸至公园内,在

公园的南北两侧形成了两片分别以桃树和梨树为主的果园。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公园与周围的环境更加协调,而且因为是当地植物,它们的适应性更强,能够更好的抵御自然环境以及病虫害的威胁,与周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了稳定的生态关系,不会像一些外来品种对周边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从观赏价值上讲,桃树和梨树的花朵都非常漂亮,加之它们的花期相近,每年四五月时,公园内外的果树将形成一大片粉色与白色的花海;7到11月间,又能见到大批桃子和梨子,所以,果园的开发是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丰收。

  

农田中的农作物种植,主要以水稻与油菜花为主。

  选择这两种作物的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这两种作物

 

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次,它们的种植和养护相对来说都比较容易,便于普通市民的参与。再次,两者的生长期能很好配合起来。每到入冬前第二期水稻收割后,10~11月的水稻田便进入了休耕期,这时可以播撒油菜花种,经过40多天后,稻田里就开满了油菜花。而且油菜可以被当成绿肥植物、有机肥料来使用。这样便又有利于下次水稻的种植。如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同时兼顾了生态利益、美学利益和经济利益。

    将农田与果园引入城市公园,不仅满足生态设计的要求,更具有生产功能和休闲教育功能。

(1)生态功能:农田和果园中对当地乡土植物的应用,大大保护了当地物种,节约了资源。而这些板块又与周边的绿色环境发生联系,形成一整片的绿色屏障,有利于景观的稳定,并且提高整体的生态效益。

(2)生产功能:在田间种植的油菜花、稻子,以及果园中的梨树、桃树都能给公园带来收成。

(3)休闲和教育功能:农田和果园都是很美丽的景观,但如今的小孩及青年人都鲜能见到这些,更别说亲自参与其中。公园中的田与果园两大区块就能很好的满足这类需求,既增加了孩子们的农耕知识,又给中、老年带去了对昔日的回忆。

3.3 人与自然的互动

我们可以把景观定义为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人文过程和人类的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俞孔坚,2002)。乡土景观便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人在这当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每天的生活中,人总是不可避免的投入自然、参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我们的设计中,就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接触自然的平台。游客们可以亲自体验播种的艰辛,感受丰收的欢乐。

四、结束语

乡土自然作为一种风土与文化传承的场所而存在。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度里,乡土自然所附着的风土色彩和蕴含的文化氛围,是任何城市环境都无法替代的。我们在设计中充分重视乡土自然的回归,选用乡土植物将农田、果园带回城市,让人们置身于乡土自然中,切身感受到自然循环的力量、四季的变化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同时,乡土自然所固有的快适性,也成为现 代城市人人生情趣和文化感性的一种源泉。城市人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到乡土自然中来寻找乐趣,充实自己。

致  谢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把毕业设计圆满的完成了。能完成这次任务,首要感谢的就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张挺老师。在他专业、耐心的指导下,我们才能逐步地完善方案。其次要感谢的是我们的组员,大家在设计过程中通力合作、相互帮助,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最后感谢所有教导我们的老师,是你们的辛勤教导才让我们拥有了设计所必须的专业知识。感谢你们!

                            参考文献

1

郭焕成、吕明伟、任国柱编著,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吴忆明、吕明伟编著,观光采摘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出版社,2005

3

俞孔坚、生物保护的景观安全格局,生态学报,1999,19(1):8-15

4  俞孔坚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中山歧江公园设计[J].新建筑2001(5)

5   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6)

6    俞孔坚  绿色景观: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建设科技》(绿色建筑特刊)2006(7)

篇9

关键词:园林;景观;色彩;设计

引言

园林的色彩布局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色彩是视觉审美的重要对象,是最能引起视觉美感的因素,对景观欣赏有着最直接、最敏感的接触。就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而言,它不同于建筑、服装、工业产品等的色彩设计,园林色彩大多数来自植物的配置,大部分的园林景观中尤其是城市公园、绿地都是以绿色为基调色的,而建筑、小品、道路、水体等景观元素的色彩是作为点缀色出现的。园林植物的色彩是园林色彩构图的最根本部分,是园林色彩构成的主体,一件园林作品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构图是否和谐、美观。

1 园林景观色彩应用的基本原则

色彩应用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讲是寻求关系平衡的统一和对比的矛盾共同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它主要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同一色相的变化与统一和不同色相的对比与调和。

1.1同一色相的变化与统一

同一色相是色相环上色相距离150角左右的色相。这种色相在视觉上色彩差别很小,因此可以营造整体统一、单纯、雅致、平静的色彩氛围,但有时容易造成单调、呆板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同类色相的对比能在其他色相的对比当中起到缓冲对比的作用,在设计中宜用于大面积的背景处理或需要单一简洁色彩的景观。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绿色这一色相作为道路绿化带设计的主要基调,一方面可以缓解视觉疲劳,有利于司机安全驾驶;另一方面,绿色给人以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感觉。应用中使用具有色相变化的绿色植物,在草本植物中,如萱草的叶子是黄绿色,天鹅绒则绿中带黄;木本植物中,落叶阔叶树中悬铃木为黄绿色,钻天杨则为深暗绿色,常绿阔叶树为有光泽的暗绿色。在搭配上,统一色相的应用,可以突出景观在重复出现中达到统一,其叶色不同绿色调的细微变化,在应用上各有作用,在构图上具有多层次的视觉效果。

1.2不同色相的对比与调和

如上所述,同一色相变化细微,大片反复使用容易造成单调感,因此不同色相的对比与调和,会让景观的色彩更丰富、更活跃,这也是园林景观色彩效果营造中最常用的一种配色手段。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应用两种或多种植物色彩进行对比与调和,使人产生愉悦、舒适的色彩感觉。在停车场、广场等道路景观设计中,绿化带采用色叶对比强烈的花卉与树种将他们区别开来,以引人注目。再加之明度、纯度等差别运用,更可营造出各种各样的调和状态,配成既有统一又有起伏的优美园林景观。

2 具体案例分析

色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好的设计师都十分善于运用色彩,通过下面的一些色彩搭配实际的图片,你可以看到如何将色彩理论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中。一个有效的景观色彩设计可以弥补许多景观设计缺陷。

如图1,这是一个暖色搭配,鲜亮的色彩会让庭院的主人在清晨第一眼看到窗外景色时,感到神清气爽。

如图2,鲜亮的红色以及鲜艳的黄色,在景观应用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植物的色彩以及岩石的配合,可以使得整个景观看上去自然,犹如置身在大自然之中。

3 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具体运用

3.1园林景观的配色

首先,一定要将园林的整个环境的色调进行统一,色彩做到主次分明是实现统一的必要因素,因而便产生了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配色问题。虽然只配色并不能够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够与景观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一致,但是一定要能够保持一定调和的关系。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调和方法以及配色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景观设计所追求的色彩效果来进行色彩的选择和支配,从整体上来说,必须与周围环境相结合,使得使用的色彩与周围环境的色彩作为支配的色彩。

3.2园林景观的色彩造型

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可以对色彩的造型能力进行利用,使得建筑或者景观小建筑成为经管的标识或者视线的焦点,但是无论这些装饰的色彩有多美丽,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是首要前提。经过研究发现,一般进行这种色彩的装饰时,会很容易出现过度的情况,因而在对色彩进行选择时,必须要做到谨慎小心,不仅要满足其单体得到协调的要求,还要对于周围环境协调的要求进行满足。

3.3园林景观的色彩过渡

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一般都会划分出几个不同的空间,每个空间之间都要经过一定的过度才能达到协调。在运用色彩时,也要对每个不同空间的色彩进行联系,使得园林景观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够得到色彩效果的调和和对比。在进行园林景观的形式布置时,要对体、面、线、点等进行利用,这样可以对景物的刚柔、弱强以及动静进行表现,让景物产生一定的节奏感,相对应的,可以对不同的色彩空间进行营造,使得它们能够在彩度以及明度上有所区别,连接成一个有韵律有节奏的色彩空间。

3.4园林景观的色彩组合

当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一旦发现色彩对比过强或者色彩过于单调,就必须要加入一些其他的颜色,使得景观色彩变得柔和和丰富。可以讲黑色、白色、无彩色等加入到色彩构图中,都能够取得一定的调和效果。如果加入色彩中有彩色,那么应该选择颜色相近的,或者彩度以及明度相近的。要想达到园林景观的色彩组合,还有很多的色彩调和的方法,形式也多种多样,还需要我们不断的观察、发现,积极的探索寻找合适的方法,与实际相结合,这样就能够使得园林景观设计的色彩组合更加完善和丰富。

3.5园林景观中小建筑的设色

小建筑的设色应能表达功能效果,做到表里一致,形式与内容统一,以表示其应有的风格。如茶室,凉亭等,以能激发人们愉快、活泼、兴奋、动人、安静等思想情绪比较相宜。并且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既要取得协调又要有对比。如在水边宜取米黄、灰白、淡绿等中灰调为主的色彩,以求淡雅,取得整体协调的效果并有轻微的对比。同时,还要考虑当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宜取当地的地方性材料为主,并考虑在炎热地带多用以调,以创造凉爽轻盈的效果,在寒冷地带宜用暖色调,为人营造温暖的气氛。

篇10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建设

引言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区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用地用水紧张,空气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同病痛一样时刻困扰着我们,为了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绿色生态小区的思想。它是基于想建立一个高效、低耗、环保、舒适的绿色的建筑环境。这里的环境不仅涉及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体、土地、绿色植物、能源等,也涉及住宅区的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培育绿色生态小区概念主要是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在住宅建设与发展中始终以绿色生态环境问题为中心,兼顾其他相关系统规划与管理,使住宅区的绿色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之中。

设计绿色生态住宅小区需要充分考虑诸多因素,本文着重对其外环境和总体规划的设计进行探讨。

1 外环境分析

1.1 居住区外环境

居住区外环境指的是住宅区周围的环境和住宅区内的公共空间。它与室内环境一样,也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活动空间。居住区外环境包含了物理性、地理性、心理性、行为性等层面;同时它又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环境,其领域之中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设计师而言,居住区外环境的重点落实于它的空间和实体,上述提到的其他环境,都是设计师应考虑的 范畴。

1.2 居住区外环境构架

根据居住区外环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两类环境构架:一类是自然构架,如地质、土壤、地形、植被、气候等自然因素;另一类是人工构架,如建筑、道路、地下管线、人文景观等人工因素。合理地应用这两类构架,有助于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居住区外环境。

研究环境构架是每一个居住区外环境设计的起点。但必须认识到,并不是每一个项目的环境构架都为一个成功作品的诞生铺平了道路,这其中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如何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借助有利的因素进行设计,就需要设计者对环境构架进行研究。

1.2.1 自然构架

首先要研究的是一些自然因素,如地质、土壤等,对较大的项目而言尤为重要。不同地质条件的场地,其地耐力不同,地耐力强的地方适合建造住宅,而松软、含水量大的地方适宜建室外环境。如果基地的地下水位较高,设计室外的下沉式广场就需要慎重,以免在防水方面花费太大。所以了解基地地质条件的差异对建筑及其外环境的布局是否合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绿色生态角度出发,土壤也是一种资源,在外环境的布局规划中,保护土壤表土也是一件重要的事。另外,气候、光照、声音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会影响到住宅的朝向及布局。还有一些自然因素如场地中地形、水体与植被等,可以作为有形的因素直接参与到环境设计中来。

1.2.2 人工构架

在人工构架的基础上,对居住区的外环境进行合理布局,加强外环境的功能、景观性。例如,使内外道路衔接顺畅,管线连接便利,将中水与景观用水形成循环水,开发当地的人文景观,将优美的城市景观引入环境,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设计方案的运用,达到居住区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

2 总体规划模式的设计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总体规划是整个设计过程的最基本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居住区环境的功能完善与否、景观质量的优劣程度,同时,也决定了该小区绿色生态效益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严格地讲,居住区规划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即创造便利的生活空间,营建优美的生活环境,更大程度地发挥居住区的绿色生态效益,满足居民的生理、行为、安全、社会交往及审美的需求。居住区设计应首先从各个角度分析建设用地的地理条件、物理条件、历史条件及社会条件等,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整体布局。

2.1 从规划论方面考虑整体布局

规划论主要是以新城规划的城市为对象,最早始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论,1898年,他提出了对理想城市描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位于城市周边、人口为32000人的卫星城;周围为农田,即存在田园之中;中央为商业、住宅业混合地区,具有经济独立性的城市。而后在佩里的近邻住区理论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全世界的新城规划影响很大。C.佩里在纽约地区规划中提出了“邻里单元”的思想。他建议一个邻里并且单元应按照一个小学服务的面积来组成,从任何方向不超过1/2到3/4英里,住户约1000户相当于我国的组团规模。C.施泰因是较早重视大量私人汽车时代影响的规划师。他认为在基层居住区中,首要的是指主妇和儿童使用的步道与汽车道分开。在1933年新泽西以北的雷德伯恩新城中,他运用了一个分隔的步道系统,通向每家住房后门,并与公共绿地相连,机动车道分级设置,由主要道路至局部性支路,再至尽端路。道路布置成曲线。住宅成组布置,构成口袋形。法国的勒•柯布西耶在20世纪20~30年代制定的城市规划中提出以下设想:建设高层办公楼集合住宅;将底层设计成架空层,以形成开放空间;建设立体化道路及交通设施,以确保利用节余空地建设足够的公园及公共设施。该提案力图从功能主义的立场,通过建筑、技术来解决城市的混乱。这一时期,“绿•太阳•空间”被奉为理想城市的目标,这对以后的各国的城市规划及居住区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新城理论也可适合于大规模住宅小区,实际上规模较小的住宅小区多数也是根据这些理论设计而成的。

2.2 从组团划分和层次结构的角度考虑整体布局

2.2.1 组团划分

组团划分是居住区形成的核心,是空间形态之一,换句话说,是生物本能内在潜在的领域意识所表现的物理形态。而层次结构就是将领域意识从精神方面分阶段进行空间化处理。即从个人领域向公共领域过度的过程中,让空间富于层次感。这和组团划分是相辅相成的,对小区的空间规划影响很大。

组团指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 000人~3 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生活聚集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是构成居住区的最小单位。组团划分就是根据原理,将部分住宅群组合到一起进行规划。这种原理一般有两种:一个是功能性,意味着生活圈的范围,以住宅附近所展开的生活行为,特别是儿童的游戏,以及母亲们的活动都是以游戏场所为核心的;另一个是视觉性,意味着空间的形态。

大规模的居住区是由数个组团构成的,因此就需要把数个组团连接起来。连接的方式大都是交通轴线,其中半数以上是步行道,也有采用林荫大道形式。一个组团拥有一个核心空间,这个空间主要供这个组团的居民使用,即所谓的专用空间。居住区的层次结构主要是讲公共空间的层次。小泉信一将空间从私密空间到公共空间按其性格划分为四种空间: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连接各个组团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公共性格,所以被定为公共空间。与此相比,组团的公共空间则被定位为半公共空间。另外,在半公共空间与个人专用的住宅即私密空间之间,还存在住宅范围的公共空间,如楼梯间、专用庭院及通道等,这些最接近住户、住宅的公共空间的中间,是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接点,是具有桥梁作用的空间,这样的空间定位为半私密空间。这种空间划分为居住区的空间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2.2.2 层次结构

所谓层次结构手法就是将日常生活中的必要设施(学校、商店、公园)与住宅群有机地联系起来,住在每个住宅群的居民都可以方便地利用这些设施。即将设施与居民置于一对一的关系,同时又将住区分成几个层次,并由此组成住宅框架。

2.3 从景观构成方面考虑整体布局

景观规划与设施布置规划、交通规划、组团及层次结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小区的框架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区景观规划的方法之一是从外部观看小区的景观构成。搞好外观设计并不是为了美观和奢侈,而是为了树立小区居民对住区的眷恋之心,同时对小区周围的居民也起着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作用。

小区内的景观设计也应充分考虑与小区构成要素的布置规划及交通规划的协调性。根据与周围地区的关系和小区内交通规划,在确定了道路的路线的同时,还应该考虑道路的形式和沿路建筑物的外观,可以将道路设计成弧线形或S型,建筑物的布置也应充分考虑街道景观。

2.4 从交通规划方面考虑整体布局

这主要是根据人车分流的理论。人车分流的手法,一般采用在平面上将交通规划划分为人行区和车行区的模式。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小区都采用人车分流的模式。将这种模式与拉德本模式相比较,两者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组团路的部分:在到达住宅前,拉德本模式力图彻底实行人车分流;而日本小区的这一部分则是人车共存的空间。

2.5 从其他因素方面考虑整体布局

我国现状是城市人口密集,从节地原则上看,住宅楼的选择应该是多层住宅的高层住宅。同时,还应从能源、水、气、光、热、废弃物、绿色材料等因素来考虑整体布局。

3 西安枫林绿洲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设计实例

西安枫林绿洲绿色生态小区,占地1024亩,建筑容积率2.22,绿化率40%,建筑密度35%。西安枫林绿洲绿色生态小区的设计理念是绿色生态、运动、教育、阳光;小区由一点、两带、三街、七区组成。

“一点”指的是枫林绿洲的入口景观――枫林新天地,它由枫叶广场、枫叶湖、运动会所组成,直奔主题,突出整个入口景观的亮点及展示点――枫林新天地、运动主题会所。枫林绿洲拥有建筑面积5300超大运动会所,这个会所共分三层,内设36种运动设施,会所南边还有一个室外游泳池,枫叶湖以南还设有一个高尔夫推杆练习场,这是西北地区首家将高尔夫引进社区的楼盘。顺着枫叶湖旁的景观木栈道向南的流动水系就是枫林绿色生态谷。也就是所说的“两带”――绿色生态景观带、运动林荫大道景观带,它将绿色生态功能与运动功能密切结合,营造了枫林绿洲新街区充满绿色生态气息的森林湿地景观,同时结合了运动健身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