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智慧课堂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于智慧课堂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电子书包;电子黑板
一、引言
智慧课堂,是一种以云计算技术、无线互联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等为基础,构建而成的现代化智能型课堂。2014年,在浙江宁波召开的智慧教育现场会议上,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曾经说过:“智慧课堂以技术手段为依托,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力推广智慧课堂模式,无疑是一种教学创举,对于丰富数学课程教学形式,提升教学的先进性意义非凡。那么,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应该从那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组织设计呢?本文将略谈一二。
(一)硬件构建
在智慧课堂的构建中,硬件是基础。具体来说,需要实验学校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选择若干间教室,采购智慧课堂构建所必须的硬件设备,进行布局施工,本文所研究的数学智慧课堂硬件设施主要包含电子书包、电子黑板、无线网络、录播设备四个方面。首先,电子书包和电子黑板选用山东烟台麦特有限公司研发的产品,其中,电子黑板具有电子绘图、图元编辑、数学教学资源调用、屏幕录像回放等功能,电子书包则具有智能c名、智能考试等功能。其次,无线网络选用电信50M移动宽带。最后,录播设备选用深圳力沃科技研发的高清全自动录播系统,该系统能够适时录制下教师上课的全部过程,并自动编辑成1080P的高清视频,保存在系统数据库上以供调用。
(二)软件构建
智慧课堂的软件部分,主要包含两大模块,分别为:智慧教学资源体系,以及智慧评价体系。首先,智慧教学资源体系,主要是支撑小学数学课堂智慧教学的资源,例如,PPT课件资源、教学视频资源、教学工具资源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登录智慧教学系统,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资源开展教学。其次,智慧评价体系,主要是用于评价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量化指标体系,例如,学生互评指标、教师自评指标等,在每堂课完成后,教师可通过教室内的移动网络,将评价问卷发放到学生的电子书包上,展开互动评价,评价完成后,学生将问卷反馈回智慧课堂系统主机端,系统可自动生成课堂教学质量报告,并进行S-P分析,编辑成教学质量图表。
三、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一)师生培训
在搭建完智慧教室的硬件环境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邀请专业的智慧教室设备技术人员入校,对一线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首先,针对教师群体的培训内容应包含:电子黑板、电子书包、录播设备、教学资源等使用的理论介绍,同时,引导教师操作智慧教室中的相关设备,深入了解其功能。其次,针对学生群体的培训内容则包含:电子书包学生端的使用方法。最后,安排一个统一的时间,选派教师和学生代表,与智慧教室硬件供应商代表进行交互答疑,共同探讨智慧教室硬件设备使用的细节问题。
(二)教学组织
当师生都熟练掌握智慧教室硬件设备使用方法后,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可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展开教学应用。具体的应用策略多种多样,在设备引进初期推荐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即:在学校各年级中选取若干个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学生采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学生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模式组织教学,通过为期1~2个学期的教学后,进行效果比较。以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课文《长方体》的讲授为例,在智慧课堂模式下教学组织流程为:
1.利用电子黑板微课资源导入教学情境。在该环节中,教师利用电子黑白内置的《长方体》微课教学资源,为学生导入长方体的认知视频、动画、图片资源,帮助学生初步认知长方体。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子黑板的遮罩功能,展示一个与长方体有关的生活化问题,为学生讲解长方体体积、面积、周长的计算方法。
2.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交互体验。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云端书柜,下载长方体的三维展开图,并利用画图工具进行各面的标注,将标注好的视图通过教室内的WIFI网络上传到电子书包的教师端,教师对学生上传的图形进行汇总检查。之后设计一个问题“请现场拍摄一张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上传给我”,学生则利用电子书包内的网络搜索功能,查找相对应的资源,并上传给老师审阅,实现教学中的网络交互。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学习。
3.利用录播设备记录教学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内的录播设备,记录下学生学习的过程,当教学结束后,将录播完成的视频转化为1080P的高清视频保存在智慧教室设备的服务器上,以供下一课时中的总结评价之用。此外,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发放当堂课的学习体验评价问卷,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进行评价,并回传给教师。
(三)反馈评价
在完成课内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始进行“家校互联,智慧评价”的反馈活动。该种教学反馈过程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返回家后,利用电子书包下载教师上传的课内教学录制视频,播放给家长观看,家长在观看后,写下针对智慧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上传至教师的电子书包服务器端。第二阶段,学生重新返回课堂后,教师结合学生体验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学自评三方面内容,汇总成一个量化评价分值,并将教学资料通过校内网上传给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由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终评,最后反馈一个针对该节课教学的总体评价分值,以及相关的教学完善建议。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智慧教学,能够大大提升教学的先进性。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还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应不断提升自我的信息化素养,在平时多学习智慧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探索新的教学形式,丰富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多样性。其次,多与学生、学校教管部门进行沟通,及时搜集智慧课堂教学中凸显出的问题,总结成败得失,以使教学过程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归因式问题;辨析式问题;评价性问题;启智性问题;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232-02
历史课程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简要真实记载,其中蕴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方面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有正面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反面教训,还有经典的人生哲理与谋略智慧。唐太宗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不仅能使我们适应社会而安身立命,而且还可以使我们为改造社会并推动社会发展而提升个人的生命价值。
由于道德情感倾向、人生价值观取向、思想文化底蕴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于历史中的人物或事件,人们的认识或评价会有所不同。尤其是智慧化的人生经验与教训,作为课程教学,它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思索并探讨。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说明课堂讨论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本文就历史课堂讨论问题加以归类,同时阐述简要的教学建议。
一、归因式问题
归因,即探索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出现,除了特定的政治与经济社会背景外,还与当时人们的思想文化意识密切相关。探索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归因,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同时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有益的教训,进而形成自己的人生信念与智慧。如李斯向秦始皇建议的“焚书坑儒”事件,它既源于士大夫对当时废除传统的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管理的政治制度的不满,又与丞相李斯的治国理念以及个人政治动机有关,而秦始皇的集权统治思想则是该事件的决定性因素。
引导学生开展归因式问题的讨论,一是要分析人物和事件的社会背景,二是要探究人物的思想文化意识、个性与心理动机。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明确以下系列问题:①“长平之战”前的两军对垒中,为什么廉颇坚守不出则秦军无法取胜?②赵王为什么会中秦军的离间计而不用能将廉颇?③赵王为什么会任用只能纸上谈兵的赵括?④秦军采用的军事谋略有哪些?⑤赵括的军事指挥有哪些失误?为使学生对上述问题有较好的认识,在问题讨论前,教师要提供下面三方面的史料信息:一是关于赵王的个性脾气、思想文化、治国理念、用人识人能力以及赵王对当时两国战争形式的主观判断等;二是关于赵括的家庭背景、成长历程、学识水平、军事能力、心理素质等;三是有关“长平战役”的地理环境、双方的兵力布置、粮草运输等。
二、辨析式讨论
辨析,即分析与辨识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认识历史事件的是与非。如怎样认识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对楚庄王的欺诈行为,教学中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晋文公曾在国家内乱逃亡中受到楚庄王恩惠后表示,如果以后晋楚两国交战,晋国将“退避三舍”以报恩。然而在实际的“城濮之战”中,晋文公表面是以“退避三舍”来兑现以前的承诺,然而实际是实施诱敌深入而达到歼灭楚军的军事谋略。晋文公是否不讲诚信?晋文公是否恩将仇报?如何认识兵法中的诡道?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学生不仅能正确认识晋文公的枭雄品质,而且能较好地把握诚信或报恩道德概念的适用范畴,同时还能较好地领悟为人处世的某些谋略与智慧。
在历史课程中,值得辨析的问题比比皆是。如夏商时期,奴隶过着悲惨的生活。为什么还会出现灿烂的青铜文化?又如封建社会帝位的“世袭制”,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利弊?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但社会发展是呈现进步的趋势,那么如何看待“世袭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再如教材中介绍:“相传,皇帝建造宫室,制作衣服,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对于人类的衣食住行发展,其决定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历史上有这样的传说?等等,这些都是引导学生开展辨析讨论的问题。
引导课堂辨析式讨论,一般说来,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即使教师对有关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提供了相关的史料信息,但仍需要学生进行思辨性的分析。由于学生不同的思想意识与情感倾向或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必然会存在不同的观点,因此教学中必须贯彻民主作风,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事实上,对于历史上的某些人物或某些事件,自古以来就是褒贬不一,是是非非难以说清。即使是偏激或偏差的看法,也不必即时更正,随着学生社会阅历的丰富积累与思想情感的演变,原先某些观点或看法也会随之改变,而这种自我感悟就是最好的课程教育效果。
三、评价式问题
评价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道德行为或功过得失、历史事件的性质与意义都属于评价式的讨论话题。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评价式讨论,能促进学生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为今后人生事业成功的思想与智慧,以致少犯错误乃至不犯错误。
引导学生开展评价式问题讨论,主要应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评价。对于传统文化,要汲取其营养而赐除其糟粕。如庄子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其营养的精华是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其自然,不要强为。然而这种思想又会导致人们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这又是传统思想文化对人们的消极影响。二是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或功过评价。如对刘邦与项羽的评价,为使学生能正确评价刘邦与项羽,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这一段话:刘邦入咸阳后,废秦苛政,“约法三章”,赢得民心。项羽随后入咸阳,大肆杀掠,火烧秦宫,烟焰三月不息。又如对秦始皇的评价,他虽统一六国,但广大百姓遭受生灵涂炭;虽北筑长城,但百姓劳役堪重;虽统一货币,但“焚书坑儒”;虽注重开发经济,但为修建阿房宫耗尽了国家财力,他是圣君还是暴君?是贤君还是昏君?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二是对历史事件的性质与意义评价。如“官渡之战”,袁绍以十万大军进攻三四万人的曹军,从兵力对比角度来说,袁绍处于优势,然而事实是袁绍惨败。就此战例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官渡之战”属于什么性质的战争?“官渡之战”对曹操统一中原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对曹操以后发起的“赤壁之战”有无关系?
必须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离不开历史事件,而评价历史事件的是非又离不开历史人物,因此对于评价式的历史问题讨论,通常是两者结合。如评价刘邦与项羽的用人,离不开评价他们对韩信的不同使用事件。再如评价“官渡之战”事件,也离不开评价曹操与袁绍这两位主帅的用人才能与军事才能。
四、启智式问题
启智性问题,就是指有助于启迪学生人生智慧的话题。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为什么?”这就是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的人生智慧。历史上诸多“劣势战胜强势”或“弱小战胜强大”的案例都能充分体现这种以柔克刚并制胜的谋略智慧,如越王勾践三年为奴且为夫差舌舔大便以委曲求全来使得夫差释怀而放己回国,同时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以致东山再起而报仇雪恨;张骞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人扣留十年,他忍受了各种欺凌与苦难折磨,伺机逃脱后又经历长途跋涉的艰辛,终于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历史使命,同时为开辟陆地丝绸之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历史上留下千古美名。
人生智慧蕴含在各种历史事件之中。然而考究历史时,选择的角度不同,人们受到的启示也将不同。如“赤壁之战”事件,论利益,刘备是“借鸡生蛋”,论战术谋略,孙权是“以长击短”,论战争因素,对曹操的深刻教训是“天时不如地利,骄兵必败”。就近现代成功人士来说,美国穷汉林肯在与富翁道格拉斯竞选总统中,就是以真诚朴实的“长”来击败对方显摆狂傲的“短”,而马云支付宝的赚钱方式就是“借鸡生蛋”智慧的巧妙运用。再如商鞅变法,应该说,它对秦国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惨遭五马分尸的结局则值得人们深思,更值得当前和未来改革者的警醒。改革不是一帆风顺,改革需要付出代价,改革需要坚强的后盾。明确了这些道理,那么他在未来的事业改革中,既能审时度势,又能抓住机遇,既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又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既不会莽撞碰壁,也不会急于求成,更会注意如何保全自己。
引导学生开展启智性问题的讨论,切忌就历史而讲历史,应要求学生注意联系现代社会生活,特别要反思或剖析自己的思想意识与处事行为,注意总结自己的得失,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智慧。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就是指课程教育要启迪并发展学生的社会生活智慧。
历史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与教训,提升人文与智慧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正是历史课程的教育目标所在。为促进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与深刻性,教师除了适当补充介绍相关的史料之外,还应注意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见解,让学生在思想火花碰撞中形成自己的人生智慧,在情感交流中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篇3
自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以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确实对教育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大数据下我们期待怎么样的智慧教育?我们该如何实现智慧教育?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做好准备了吗?在这种背景下,实现智慧教育的前提是应用新思维、新技术,重构已有教育信息系统,推动教育数据的汇聚、存储与处理,形成教育大平台与大数据。
大数据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微观表现——他何时打开书本,何时脸上露出微笑以及课堂上走神多少次。师生互动中产生的系列数据在不知不觉中被注意或记录,并辅之以必要的观测设备,从而不影响学生学习,由此可见它的采集来得自然、真实。
平常众多的教研活动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亲身体验往往被忽略,听课者常常会以自己的经验来猜想学生的体验。正鉴于此,智慧课堂中学生的需求与态度经由大数据的处理变得可视,这也为教研活动提供了更为鲜活的素材。这不,使倾听学生成为了可能,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地去切实改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事实上,大数据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三大改变”:第一,协助老师找到真正起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第二,协助老师洞察学生的真实情况;第三,协助老师走向个性化发展之路。如今实现了大数据后,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怎么办呢?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笔者依据近年来的经验,觉得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
1.彻底改变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制度,逐步建立起多元评估的体系,力求查明学生们学业成绩落后的症结所在,进而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我们越来越发现起始年级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蛮不错的,乍一看他们的学习能力挺强的,但稍稍作反思,我们就不难看出:一些学生依靠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凭借着记忆力获得好成绩。初一时勤奋刻苦的学生显然成绩并不逊色,可到了初二记忆力好的学生顿显力不从心,两极分化现象日趋明显。起初的好成绩却隐藏着他们在日后进一步学习的危机,作为教师要及时针对这一情况尽快尽早采取有效性措施来帮助学生弥补逻辑思维能力上的不足。所以说,大数据能促使我们更为全面、客观地看待学生的发展,适时发现、解决隐藏着的深层次问题。
2.大力提倡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性评估,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过程管理的力度。常言说得好:“教学评估应该是过程性的,绝非终结性的。”我们大可以联想一下,教师一旦有了一个课堂观察的终端,以此来及时记载下学生的课堂发言质量、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纪律等。这么一来,教师期末时可以在电脑上将这些素材、数据汇总起来,写起评语时一个个别具个性的学生形象跃然纸上,并且还能够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与此同时,这些数据也足以让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确保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常教常新”。
篇4
【关键词】新课标;思想品德;智慧课堂;课前准备通过对《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我们知道它的定位突出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注他们成长的需求点,为他们全面发展提供帮助。如何以《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和要求为依据,着力构建智慧型思想品德课堂,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政治课教学“活”起来,让思品教学效果“好”起来,我认为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前提和关键。
一、备优教师素养,为构建智慧型课堂准备良好的人文条件
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用情操陶冶情操,以人格培育人格的伟大德育工程。思想品德教师就是学生德育观念的培育者,德育思维的导入者,德育行动的指导者,德育实践的示范者。因此,思品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必须保持一颗向善的心、平等的心,不断地自我反思,要尊重孩子的愿望,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比较好的他者形象。
思品教师是德育理论的传播者,理论是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的,这需要思品教师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思品教师必须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与国际接轨。平时要多留意国际、国内新闻,经常收看新闻联播,密切关切各类报刊杂志,吃透政策,把握时事最新动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自己成为学生拥有智慧的源泉。比如,当前思品教师就必须成为十精神的宣传先锋,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最大限度地链接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生动而有效地宣讲。
二、备实学生状况,为构建智慧型课堂减少内在的沟通障碍
要让你的思想品德课让学生接受,自己必须切实了解和理解自己教育和交流的对象。普遍的说,当代少年儿童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崇尚自我,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主动,发展也日趋个性、多样。但是,他们的行动缺乏远大的理想信念支撑,他们反感束缚,但实际能力相对不足,心理较为脆弱,因此,他们所谓的自尊很容易受到伤害。
在实际备课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创设发挥他们优势、展现他们智慧的教学情境。如在准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中的第一节《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课程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和校园网创设一个环节,让他们展示自己网络交往方面的能力,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平时与学生的交往中,如果我们发现所在班级的学生中存在着说脏话,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不良行为的时候,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我们在准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九年级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等课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设置环节,让他们认识到这些不道德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和不利影响,从而自觉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三、备熟教材内容,为构建智慧型课堂积淀娴熟的驾驭能力
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过程,就是教师运用抽象思维对教材解剖、分析、加工的过程。因而教师的思维方式是否科学和智慧,对教材解读至关重要。在实际学习和备课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三读”教材:通读、精读、熟读教材。通过“三读”等方式熟练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领悟教材的精神实质,提炼出教材的精华,从而使我们摆脱纯粹教教材,按照教材教等死板模式,而是站在完全掌控教材精华的制高点上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在准备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一节《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三读”方式有次序地解读出本节教材的关键词:“生命精彩有价值”、“生命顽强也脆弱”、“尊重关爱生命”,最终我们完全可以甩开教材,让课堂成为教师智慧展现舞台。
四、备足教学资源,为构建智慧型课堂储备充溢的营养成分
对于思品教师来说,教材是非常重要的教本资源,但是教材本身的资源一定是有局限性的,并且很多资源缺乏时效性,既无法满足教师实际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学生摄取大批量信息的渴求,更不可能让教师成为学生智慧的化身。因此,思品教师必须做有心人,平时注重资源的收集、归类和保存。
1、从时政信息中积累资源。思品教师应该让每天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浏览时政信息应该成为一种符合职业特性的良好习惯,并对同教材密切相关的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贮存,作为教学备课和命题评价的原始素材资源。
2、从社区生活中收集资源。我们可以收集所在地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称、主要事迹,所在地市人口、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等现状,所在社区人们的精神生活方式,本地区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最新流行的歌曲、音乐等。
3、从学校发展中发掘资源。学校本身的发展历程和光辉的业绩、学校在重大节假日举办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等都可以是我们可以校本资源。另外,学生自身也是资源,如好人好事、不文明行为、留守儿童等都是教学资源。
五、备妥教学设计,为构建智慧型课堂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实际备课过程中要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高效,必须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幽默和智慧弥漫课堂,转变教师角色,由“独演”转变为“导演”,实现师生交流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如,在准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一节《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以动画片《狮子王》片头唯美画面和声动效果与残酷战争、严重环境污染等组合画面形成鲜明对照,让学生感悟出生命的精彩与珍贵;可以预先挑选学生担任太空法官,在课堂上惟妙惟肖地模拟审判人类破坏生态环境所犯下的罪行,让学生体验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可以预设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形成文字,分组依次向全班同学发出环保倡议,要求践行低碳生活,从而升华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要思品课堂闪烁智慧,课前准备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也必然有许多不够完善之处及各种困难,若教师凭一己之力来解决,工作会难上加难。因此我们更主张师群体合作,实行集体讨论式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和过程的全方面共享。这样,会使思品教育教学计划更完善,会使思品教育教学更加清晰明确,最终使整个思想品德课堂成为智慧、幽默、哲理轮番演出的舞台。参考资料: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说明 陆士桢
[2]《当前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教师的建议》朱小蔓
篇5
一、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适合本课的情境,可让学生身临其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 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是学习如何给别人买礼物以及用各种句型建议别人买礼物。因此,笔者创设了自己要为老公买生日礼物的生活情境。
Teacher: Hey, guys. Are you happy today?
Students: …
Teacher: I’m glad to hear that. /Me, too. My husband’s birthday is coming. I want to buy him a gift. But I don’t know what to buy. Can you help me? What should I get my husband for his birthday?
然后引导学生用“How about/What about/Why don’t you/You’d better/You should…”回答,接着笔者再用“That’s too…/They’re too…/That sounds good…”对学生的建议予以评价。整个过程学生参与热情相当高,个个献计献策,充满想象力的学生总能想到让人哭笑不得的礼物,让人惊喜不断。
二、英文歌曲导入
美妙、悦耳的音乐能激活全身的每一个细胞,能带给人以无穷的感受,使人产生联想和共鸣。以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 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学习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等。本课笔者以歌曲If you’re happy引入,当歌曲响起时,熟悉、欢快的音律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一起哼唱起来,课堂气氛轻松而活泼。歌曲放完后,笔者问:“Are you happy now ? If you’re happy, what will you do? ”,引导学生回答用“If I am happy, I will…”句型,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带出新知。
三、呈现图片导入
呈现图片导入,可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这种直观形象的导入,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易于初中学生接受和理解。以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单元为例,本单元让学生使用现在完成时态询问、谈论自己及他人过去的经历。首先为学生展示了笔者去法国旅游的一些照片,然后呈现句子:“In 2008, I went to France. But now I’m in Pengjie. So I have ever been to France.”让学生了解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结构之后,提问:“Have you ever been to France?”学生自然会说“No”。然后再呈现游乐园、动物园、水族馆等地的图片,提问:“Bu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an amusement park/zoo/aquarium…?”从而引入到本节课的新知识点中来。
四、温故知新导入
“温故而知新。”以旧知带出新知,便于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与新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更有助于学生对于新旧知识的掌握。以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 2 What should I do?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以“谈论问题及提供建议”为话题,谈论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提供相应的建议,并能为自己和他人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且由于本单元承接八年级上册Unit 2 What’s the matter?中有关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因此,在导入环节中,笔者首先呈现一幅Alice感冒发烧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谈论问题以及提建议的表达方式。
Teacher: 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What’s the trouble with her?/What’s wrong with her?
Student1: She has a fever.
Teacher: What should she do?
Student1: She should drink lots of hot water.
接着再呈现同学之间吵架、一女生感慨衣服过时的图片。
Teacher: And what’s wrong with Bob?
Students2: He argued with his friend.
Teacher: So what should he do?
Students2: He should…
这样一来,师生从谈论“疾病提建议”转入到了本单元的的主题“谈论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提建议”中来,与此同时,又学习了本课时出现的一些新词组。
五、偶发事件导入
篇6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用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至少有7种不同的“智力中心”,分别是语言智慧、逻辑数学智慧、视觉空间智慧、肢体运作智慧、音乐智慧、人际智慧、内省智慧。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智慧不断受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启发或开闭,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更是在发掘并引领这些智慧的发展。多元智慧理论对于规划孩子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智慧潜力,提高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尝试着用多元智慧理论来指导汉语拼音教学。在课堂上,我不断变换讲课的方法,从语言到视觉再到音乐等等,经常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一、联系生活,发展语言智慧
鉴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的特点,教师如果不为刚刚进校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那么,拼音将有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上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对于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信心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认为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语言来源于生活,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地为儿童创设一种语言环境,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带调音节组词或者说一两句简单的话,赋予音节以意义。例如,在教“ai”这个音节时,我请一个孩子上台来和老师站在一块比身高,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用一两句话说出来。孩子们有的说:“胡老师高,xx小朋友矮。”有的说:“胡老师比xx高,xx比胡老师矮。”甚至有一个孩子还用这样两句非常精彩的话来概括出他所要表达的意思:“老师是a,我是i,高高矮矮在一起。”由此可见,当音节仅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兴趣,更关键的是在强化音节教学的同时,又能够发展孩子的语言智慧。
另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也能极大地激活孩子的语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教“zhi”这个整体认读音节时,我请孩子们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告诉大家这个音节不能分开拼,只能整体认读。因为在教“zi”时,我就是采用故事的形式来带领他们学习的,因此,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被他们编了出来。有一个孩子这样讲道:“zh是妈妈,i是孩子,有一天妈妈带着孩子上街,可孩子不听话,到处乱跑,走丢了。最后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才找到了妈妈,小i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听了这样充满童趣的故事,我惊异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的语言表达力。作为孩子,天生就喜欢听故事、讲故事,那么在我们低段教学中,何不利用这个特点作为我们设计教学环节的组织策略和依据,来促进学生语育智慧的发展和提高呢?
二、色彩记忆,发展视觉空间智慧
低段儿童对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即主要是以看来进行记忆。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刺激除了能够引起视神经中枢的兴奋外,还能在他们的“心灵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涂色,给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涂色,给字母和音节涂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彩色记号,让学生在填色过程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记住了这些抽象符看见卡片上的颜色,我就知道它叫什么了,因为我把声母全部涂成了红色,把整体认读音节涂成了蓝色。”受到这个孩子一番话的启发,我黑板上的“拼音角”也利用了不同颜色的粉笔来书写;红色代表声母,黄色代表整体认读音节,白色代表韵母。这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我想可能比老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他们要深刻得多。
三、儿歌串连,发展音乐智慧
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教字母的发音,还是规范字母的形式,我都运用了大量的儿歌,有的是传统的儿歌。例如。“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有的是我为了教学需要,自编的儿歌。例如在教“ei”这个复韵母时,我就编了这样一首儿歌:“小兔飞飞,爱喝咖啡。e前i后,喝了一杯。”像这样的儿歌还有很多。例如,在教“ing”这个后鼻韵母时,我问他们怎么记住这个韵母的发音,有个孩子站起来说,她要用儿歌来记:“天上一颗星,树上一只鹰,墙上一颗钉,地上一块冰。”由此可见,通过儿歌,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智慧。
四、游戏活动,发展肢体运作智慧
篇7
长期以来,人们对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家有专家的观点,教授有教授的说法,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见解。有套话形的(这种普遍些)、有表格式的(行政人员多用这种)、有理论性的(专家教授多用这种)……纵观这些观点和看法、建议,不下百余种。由此而引出的对同一节课的评价也是各抒己见,大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然而,专家、教授、行政管理人员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老师们却在想,下一节要如何去上呢?诚然,每一位教授、专家及管理人员的观点或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都有其科学依据作为支撑点。但这却苦了一线的教师,曾有老师说,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后,不知道怎样去上课才好。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充分说明,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新阶段。教师不是演员,一堂好课并不等同于一台好戏。课堂教学是没有固定剧本,没有不变的情节的。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着不同生活经验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丰富情感的个体。因此,作为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教学风格的同时,每一位教师所上的每一堂课都应该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一堂好课,没有必要去单纯地追求讲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时间安排的分毫不差、教学板书的精妙绝伦……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情,拟定适切的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和挖掘自身的教学智慧,力求目标的高效达成。简言之,评价一堂课,首先要看你的教学目标的拟定是否适切(符合课程标准及学生年龄特征、学习实际);其次看你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最后才是看你是否有丰富的教学智慧(选择的教学手段及有助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技巧等)帮助你目标的达成。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解决三个问题,那就是明确你要做什么,做成了没有,怎么去做。课堂教学也不例外,首先看你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即是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课堂教学目标必须适切,符合课程标准和上课班级的学生学情;其次看你做成没有,也就是你的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没有,如果目标都没有达成,那这堂课已经没有评价的了,因为不管你手段多高明,不管你是用的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或者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及情境问题教学法等,都是为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如果达不成目标,则就是对你的手段或者说方法、技巧的否定。第三才是看你是去怎么做的问题。但是这一条必须是前两条都做到了才有,也就是你的目标已经适切,并已经达成了你的课堂目标,这就有必要来挖掘、发现你的教学智慧了,只要能顺利达成目标,那就一定会有闪光点,说明你的“怎么做”这一环节是成功的,有可取之处,在这个环节一要看你对方法的选用,二要看你在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未能预见的问题的处理技巧和智慧,因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些情况是无法预见的,毕竟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这就需要运用平时所积累的教学智慧去进行灵活的处理。在制定了适切的目标,并且目标顺利达成后,挖掘和发现教师的教学智慧这一环节就尤为重要了,善于挖掘和发现是议课者必备的技能之一,因为这有助于教师扬长避短,同时帮助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技巧和智慧进行提炼,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模,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观点,只要细心地去观察,理性地去 思考,就会不难发现,不管什么样的评价标准,都会侧重反映出拟定者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所关注的点,而在倡导教师和学生都要个性化发展的今天,单纯地以某一个或者几个所关注的点去作为一堂课的评价标准是行不通的,也是不科学的。试想,如果我们都以某一个或者几个所关注的点去作为标准,那不又是走向千人一面的胡同里了吗?因此,不管专家或者教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关注哪一个点,选择哪一个研究方向,有哪方面优秀的研究成果,执教者只能是择而用之。一堂课的优劣,还是要看是否很好地回答了三个问题:1.“做什么”,即课堂教学目标是否适切;2.“做成了没”,即你所拟定的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了没有;3.“怎么做”,即你为了达成拟定之目标所选用的方法、手段以及对未预见问题的灵活处理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智慧。只要成功回答好了这三个问题,肯定是一堂好的小学数学课。♪
篇8
关键词: 智慧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才能吸引住学生?怎样清楚地把知识教给学生?怎样培养他们的好习惯?我在不断摸索中,尝试各种方法。在平时的听课中,总会被吸引,比较着自己同样上这一节课,总能找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总想:我自己上课的时候为什么不这样呢?为什么总是很生硬地把教学完成?
我面对的是一群单纯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大人们眼中的“乖孩子”。明白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时候改变了,我要用“赞美”帮助学生改变自己,甚至杜绝他们的错误。教师更要丰富课堂,不能让课堂变得无趣,而是要吸引学生。用智慧的方法教学,非常重要。智慧的流动性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中也有反映,他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智慧是在应用当中产生的。在“智慧课堂”当中,我们就要思考,怎样让知识活起来、动起来,让知识具有流动性、生成性和实践性。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一次在校园里偶然看到了王友同学用小石块砸别人,便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放学后,王友来到校长室准备挨骂。可一见面,陶行知就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奖给你,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来,而我却迟到了。”王友犹豫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房到他手里说:“这块糖又是奖给你的,因为我教训你不要砸人时,你马上不砸了。”王友吃惊地瞪大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王友:“我调查过了,你用小石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王友感动地流泪说自己不该砸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认识错误,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很感动,联系自己的教学,如果是我,那么我肯定做不到这样,扪心自问,我压根不会这么做。只会惩罚学生,让他们别再犯错误,觉得是在给自己添麻烦。自己也想学生犯了错误当然要批评,但是针对具体的情况、具体的人,有时还有比批评更好的办法。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成功的说教方式是走进学生的心灵,不是伤害学生心灵。
在语文课堂中要彻底改变“惩罚”的教育方式。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丽的丹顶鹤》”。我边说话边出示课件。他们也都专注地看着……我提的问题学生都能找到答案,而且我能从他们的朗读中体会到他们对丹顶鹤的喜欢。突然,我发现坐在第一排的一个男生在开小差,在自己语文书上,画丹顶鹤,把丹顶鹤涂得黑黑的。我走到他面前,请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但他不知道说什么。这次我没有发火,而是把刚才的问题重新问了一遍,请他回答。他快速看了书,然后找到了答案,顺利地说出了答案。我摸了摸他的头,笑了笑,说:“小朋友,还不错,真聪明,居然都能一心两用了。”同学们听了都笑了,“如果能把这种认真劲放在学习上,那你肯定能值得我为你竖起大拇指。”我严肃地说。听了我的话,他脸红了。此时的我,心里觉得暖暖的,因为我通过实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大学书本上所没有的。
如果学生最初犯错的时候,我能从他们身上找到优点,甚至用一句“无中生有”的表扬正确地引导他们改正错误,我相信他一定会改正。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刺激法若用得其当,也是很好,不过只可偶一为之而。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在课堂教学中,用赞美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很重要,但要吸引住学生,课上还要下很大工夫。听张艺老师的《秋游》,同样的一节课,自己对比了一下,终于发现了原因,为什么总觉得我那么起劲地上课,学生总是不配合呢?张老师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二课时,词语的复是必不可少的,我的课堂上,总是没有思路地出现一些词语,而张老师的课堂,她的词语出示是归纳好的,第一行景物,第二行动作,这样对比着一读,学生觉得很有意思。读词语时,张老师要求先同桌先读,这样就能让课堂上每个人都有读的机会,课堂不能只是形式的,而应该扎实地让学生掌握。在张老师的课堂上,不单单是教学课文中的知识,她的黑板上,除了板书外,还有6个成语,让我记忆深刻,这对于学生的课外知识的积累很重要,而我的课堂上,没有这样的积累,对于这样的积累,日复一日之后,学生的知识面就完全不一样了,以后的课堂上,我也留了一个小版块让学生积累成语。这样的环节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最大的感触是,张老师的板书非常清晰,从板书中获取了一个更大的知识点,即非常清楚地展示了一段话该如何写。1.看到了什么?2.干了什么?3.心情如何?其实看到了什么,还能按照从上到下、从近到远的顺序写,非常有条理。这么一堂生动的课,学生还强化了写作能力。为什么会有收获,就是因为张老师课堂的设计环节很到位,而回到自己的课堂,没有章法,只是为了学习课文,对于拓展没有到位。只是拼命地读,把我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对于课堂的把控非常重要,有时自己总爱为这堂课的不成功找理由,总觉得学生没配合好,他们不积极举手发言,其实要想的是自己的教学到底出什么问题了,要用一些心思。
智慧表现在下一次该怎么做。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了方法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智慧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总为自己找借口,需要的是不断学习,和学生一样始终抱有一颗学习的心,学无止境。
篇9
一、德行――拥有“这条小鱼
在乎”的仁爱之心
有一则故事:在一个暴风雨的清晨,有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看到成千上万条的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一个小男孩儿在不停地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男人觉得小男孩儿正在做的事情是徒劳的,便忍不住说:“孩子,这么多小鱼,你救不过来的,谁在乎呢?”小男孩儿一边捞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一边头也不抬地回答,“我知道,可是这条小鱼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
是啊,生命对于每条小鱼来说都只有一次,有哪条小鱼会不在乎呢?我们的学生不就像那一条条小鱼吗?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小鱼”,多么需要老师的大爱圣心,需要她弯下腰来将其送回大海。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师对学生的爱,就要从“一”开始。没有个别,也就无所谓整体;没有开始的这一个,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许多个;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
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不妨站在“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角度和立场,正因为良莠不齐,正因为个性迥异,教师才有了因材施教的存在价值。放下师道尊严,抛弃所谓的权威,从最伟大而又细微的小事入手,把爱的阳光平等地洒向身边的每一位学生。这才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石所在,也是德行的最高境界。
二、能力――遵循“佝偻承蜩”的
精进之道
孔子到楚国去,行走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捕蝉,就像拾取蝉一样容易,惊叹之余,顿生敬意。能够达到这种出神入化的境地,绝非偶然,也实无捷径,诚如驼背老人所言:“我有门道。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上累叠两个弹丸而不掉下来,粘蝉的时候失手就很少;累叠三个弹丸而不掉下来,失手概率只有十分之一;累叠五个弹丸而不掉下来,就像在地上捡拾一样了。我安处身心,就像竖着的木桩一样凝然不动;我用臂执竿,就像枯槁的树枝一样。虽然天地很大,万物众多,而我只知道蝉翼。”
驼背老人的成功之道无非就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从技术到艺术的飞跃,其间的艰辛可想而知。天道酬勤,业道酬精。教师的专业成长亦是如此。从“新手”到“专家”,从老师到大师,从课堂技能的掌握到教学信念的树立,从教学思想的创新到教学风格的形成,从掌握教学设计的“技术”到追求课堂生成的“艺术”,教师业务能力的精湛,离不开专一和刻苦。
一个工作了33年的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有人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没有一生的心血,哪来瞬间的精彩;一辈子与15分钟的反差,折射出的正是教学的真谛。安心者有大艺,专心者成大事,痴迷者成大业。好老师若能遵循精进之道,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倾其所能而上下求索,学术能力的羽翼定会日渐丰满。
三、智慧――修炼“蚁穿九曲珠”的
睿达之为
“蚁穿九曲珠”是一则用大智慧来巧解难题的古代故事。相传九曲珠是一种珠孔曲折难通的宝珠,有人得之,苦思却穿之不得。智者建议,把蜜糖涂在明珠一端的珠孔旁边,然后将一只蚂蚁用线拴上,把它放到明珠另一端的珠孔处,在蜜糖甜味的吸引下,蚂蚁就会顺着明珠的通道,爬到有蜜糖的那边。倘若蚂蚁不肯钻,就用烟熏。古人的智慧真是深邃而妙不可言,轻轻松松就化解了难题。
篇10
关键词:智慧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当前,教育信息化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教育已从单纯技术设施的集成化,提升为整合了技术、人才、服务等各类资源的巨型知识网格平台和公共知识服务体系。智慧教育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智慧教育的内涵
我国智慧教育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内容部分之一,是一个由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参与构建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更加突出强调的是校园内的智慧教育,因此,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智慧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借助物联网、云计算、虚拟化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关键主体,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整合、共享区域内的科研、教学、管理等教育资源和应用系统,以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
二、我国智慧教育的建设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我国智慧教育建设,提高信息化和智能化对教育发展的贡献度,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为加快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智慧型教育环境”。
自2010年起,我国一些城市相继出台了智慧教育的发展规划,建设的侧重点和思路各不相同。上海在智慧教育建设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两条主线,一条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条是智慧教育应用的研发,先后提出了“数字教育工程计划”和“数字课程资源+移动学习终端+教育服务平台”的模式,并且以“上海学习网”为依托,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终身学习档案建立等服务。2013年,上海建成全国首个100G主干教育宽带网,开通了文献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服务平台、网上公益课堂、高校 “跨校认证”等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远程共享。广州以“一网一平台两库四中心” 为重点,研发了天河部落、师生多媒体创作天地、网络教研系统、易时代3D仿真虚拟机器人系统、中高职虚拟商务中心等一大批特色应用项目。南京市在确保各级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事业单位全部静态10M以上光纤接入的基础上,建成了资源总量达到3T的南京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应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Moodle平台”、“教育博客”、“小学数学万用拼图”、远程网络教研等教育信息化技术,还实现了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90%的教育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在线办理。宁波更加注重教育云平台的建设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强调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借助电脑、数字电视、手机等各种云端设备进行主动、高质量和个性化的学习,最具代表行的是“191网校”项目,宁波市教育部门组织拍摄了宁波本地名特优教师的课堂录像或讲座,推出“网络公益家教”“名师大讲堂”等专题栏目,内容紧贴新课改的重点难点,创新了网络教学模式。
三、智慧教育建设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智慧教育的建设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智慧教育”是在“智慧城市”的理念下衍生发展而来的,出现的时间较短,国内也尚无一个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尚未形成一个普遍认可的智慧教育基本体系架构。2.忽视“软实力”的发展。国内智慧教育的建设都在比拼校园网络普及率、教育教学设备、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硬实力”的建设,但是却从根本上忽视了人才培养、公共教育资源服务体系等“软实力”的发展。3.“信息孤岛”难破解。在省、市、县,每个教育系统都有自己独立的教育信息中心、教育数据库、操作系统,甚至是市区之内的不同学校之间也有自己独立的校园网,造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信息孤岛”大量存在。4.教育体制保障问题。由于智慧教育提出的时间比较短,目前仍存在着原有的教育评价体制、教育管理体制等与智慧教育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
四、主要对策和建议
1.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在智慧教育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良好的教育体制保障
智慧教育建设工作的开展既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又要能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信息化发展方向和策略。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的整体工作。首先,建立智慧教育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导智慧教育工作的开展,从源头上避免各自为政,资源浪费;其次,保证教育信息化投入的持续增长,优化教育信息化资金的投入比例和投入偏向,确保各项建设投入的持续有效性;再次,建立教育工作问责制,将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
2.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和配置,提高建设效益
一是以信息化应用需求为导向,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二是合理规划和配置资源,促进校际之间信息化建设均衡发展;三是采购绿色环保IT基础设施,打造绿色IT新产业。
3.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化发展
优质资源的匮乏以及效用低下一直是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的新“瓶颈”。首先,关注用户需求,建设精品数字课程;其次,建立教育资源共享以及数据交换平台;再次,制定数字资源建设标准,建立和完善区域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整合共用机制。
4.创新师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方式,深化信息技术在学校、社区、家庭中的应用
智慧教育是智慧的人和智能的技术的互动,没有了人的作用,再智能的技术都无法发挥作用。因此要加强家、校互动网络建设,增强学校对社会、社区的服务功能,设立“信息技术社区服务日”、文明上网监督家委会等,鼓励学校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