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

篇1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104-03

产妇和新生儿的产后健康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也是临床研究人员探讨的热点,虽然优秀的围产期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可以基本保证顺利分娩,但产妇出院后至恢复正常的这段时间(产褥期)仍然存在护理空白[1]。院内进行的健康教育会在一段时间后遗忘,同时一些产妇存在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也因为知识缺乏,对一些疾病先兆无意识,因此需要出院后继续护理。产后访视护理和管理是针对产褥期护理空白所设立的一种护理方法,其应用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乡自2014年11月-2016年6月分娩的产妇61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5例。观察组年龄22~34?q,平均(27.9±2.0)岁;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52例,初中78例,高中83例,大专及以上92例。对照组年龄23~33岁,平均(27.3±2.1)岁;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51例,初中79例,高中81例,大专及以上94例。纳入标准:自然分娩者,足月妊娠者,新生儿Apgar评分>9分者,单胎者,已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妊娠期并发症者,产后出血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围产期护理,要求产妇在产后42 d回院进行复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后访视护理和管理,为产妇建立单独的档案,记录产妇的性别、年龄、生产时间、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等详细资料,通过资料了解,分析产妇产后是否易发生产后并发症,给予预防措施,对产妇的休息环境、饮食等进行干预指导。在访视期间询问产妇的睡眠时间、排便时间、饮食时间、生活安排等,同时了解产妇是否有不适感,或者异常发生,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产后易出现产后抑郁,在访视期间,要倾听产妇的疑问,了解产妇的担忧,给予详细耐心的解答,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让产妇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进入产妇的房间内,对产妇进行检查,包括产妇的血压、体温、乳腺情况、乳汁分泌情况、子宫底高度、恶露的量及颜色、会阴的恢复情况等,同时对新生儿体重、体温进行测量,观察新生儿是否发生黄疸,听诊了解新生儿心肺功能,对新生儿脐部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指导产妇如何选择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和,将访视期间了解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指导产妇了解自我护理、新生儿照顾及并发症预防等相关知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要求产妇在产后42 d复诊,对产妇自我护理、新生儿照顾、并发症预防等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定,自拟调查问卷,共25条问题,每条目4分,满分100分;优秀:95~100分;良好:80~94分;尚可:60~79分;较差:0~59分;优良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本组例数×100%。对产妇在产褥期发生的疾病进行记录及统计,包括产后抑郁、乳房胀痛、尿潴留、贫血、感染及便秘等;同时记录新生儿发生的疾病,包括黄疸15 d以上、臀红及感染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93.11%,对照组优良率71.48%,观察组产妇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产妇的产褥期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褥期疾病发生率7.87%,对照组发生率54.10%,观察组产妇的产褥期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新生儿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2.62%,对照组发生率18.36%,观察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科是院内重要科室,以确保产妇顺利渡过围产期,保证母儿安全为主要目标,因此围产期护理方法成为了热点探讨问题,围产期优秀的护理方法无疑对产妇和新生儿存在重要影响,但产后护理容易被忽视,一般产褥期仅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但产妇容易遗忘,实际知识掌握率并不高,因此产后护理和管理也需要引起重视[2-3]。

篇2

方法: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家长角色适应、健康知识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结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可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助于母婴健康,且可提升产科护理效益。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53-01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护士不仅要规范完成产妇与新生儿的围产期护理工作,还要为家属及产妇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与疾病预防工作,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推动产后母婴健康指导、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教育工作,还可帮助产妇及配偶尽快适应父母角色,对家庭、社会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改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护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9±5.4)岁;顺产44例,剖宫产2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1例,高中22例,初中及以下7例。对照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4±3.6)岁;顺产46例,剖宫产24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0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7例。两组产妇年龄、产次、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个性化护理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在产妇床旁进行新生儿抚触、沐浴、换尿片及预防接种等操作,并在规范完成每一项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分步讲解操作要点及技巧[2],并在反复示范之后知道产妇及家属共同学习直至掌握新生儿护理工作。帮助产妇正确喂养新生儿,直至产妇完全掌握正确喂养方法;讲解护理、抚触的重要性,引导产妇正确护理及完成新生儿抚触;帮助家属及产妇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换尿片的工作。通俗易懂地讲解产后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工作要点,着重讲明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引导产妇平衡营养供给、正确产后活动、定期产后复查及正确避孕。讲明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疫苗的作用及接种阶段、接种方法,鼓励新生儿预防接种[3]。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士每日集中将新生儿抱至专用婴儿沐浴间完成脐带消毒、抚触、沐浴,并集中在治疗室接受预防接种。需要健康教育时向产妇及家属集体讲解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问题及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发放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营养支持手册[4]。

1.3 评价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价及健康知识掌握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专业程度、健康知识及护理技能讲解情况、实际护理效果、日常沟通交流共5项目,单项20分,满100分,总分≥80视为护理满意;健康知识掌握分产妇健康与新生儿健康两大模块,单个模块50分,满100分,总分≥80分即为健康知识掌握[5]。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通过抚触、沐浴、喂乳、臀部护理等各项目实际操作规范程度考察是否掌握。掌握健康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良好,愿意接触新生儿,便视为角色适应良好。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女性产后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不仅需要经历对母亲角色的适应过程,还需要学习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自身产后健康护理,这个阶段学习和适应内容繁杂,因而需要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护理模式辅助保证产后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

本次研究采用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护士与产妇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将传统护理模式中相对分离和独立的产妇、婴儿护理工作合并起来,新生儿脐部护理、抚触、沐浴等护理工作均在产妇床旁开展,产妇可无障碍接触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不仅增进了母婴感情、促进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护士还在各项规范的护理工作中增进了与产妇的沟通、交流、指导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了产妇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护权[6],同时也让护士与产妇关系、家庭内部关系更加趋于和谐化。

在母亲床旁完成护理操作,每时每刻都在为产妇示范新生儿护理方法,并可在实际护理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及家属分步讲解并加以指导,产妇和家属也可现场参与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并及时得到护士的纠正和指导,充分调动了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产妇、家属更好地掌握育儿技能及产妇健康护理技能。另外,在床旁护理的模式之下,产妇更易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工作,对各类健康知识掌握效果更佳[7]。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更好地学习自我产后护理与新生儿护理技巧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身为母亲的幸福、骄傲与责任,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母亲角色,并很快消除产后抑郁、焦虑等情绪,亲子互动效果更好,母亲更有信心和成就感,并及早将自我关注变成新生儿护理为中心的关注模式。本次研究中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掌握有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丰富、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湛的护理操作能力及卓越的沟通技巧,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于产妇与新生儿,完成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技能指导、产后心理干预、母婴感情培养于一体的繁杂的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中开展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家庭为中心、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以促进家庭和谐与母婴健康为最终目标,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全面优化产后护理工作、改善护士职业形象、拉近护患距离、和谐家庭关系、增进母婴情感,提升产科护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晴,顾幼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2-634

[2] 冯瑜,李云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26-27

[3] 杨晓玲,张颖.母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196-197

[4] 舒红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45

[5] 徐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25-27

篇3

1对产妇和家属方面

1.1有利于产妇和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及护理技能

通过护士面对面的演示和手把手的教学,让产妇和家属直接参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及时指导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纠正不正确育儿观念和方法,不断强化护理技能,直到全部掌握。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床旁护理模式产妇和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及护理技能率平均为93%,传统模式为55%[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1.2有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率

母婴床旁护理,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多种权益,接受产妇和家属的监督,护士用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孕产妇的信任和赞扬[4],获得了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肯定,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床旁护理模式产妇及家属满意率平均为92%,传统护理模式满意率为74%[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1.3有利于母乳喂养成功实施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母婴24小时不分离,护士对产妇及家属及时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和协助,如早吸吮、喂奶姿势、正确含接、挤奶方法等,产妇及家属能够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成功实施母乳喂养,对乳量少、凹陷、皲裂、乳汁淤积等乳房问题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1.4有利于产妇建立育儿信心,增加母婴感情

通过床旁示范和指导新生儿护理方法,产妇能够自行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增强了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从而产生成就感,也体会到做母亲的责任,建立起照料新生儿的信心和兴趣。母婴同室提供安静、卫生、舒适的环境,床旁护理使产妇与新生儿之间同步休息和活动[9],促进母婴交流,利于培养母婴之间的感情。

1.5有利于产妇身体康复

产妇按需哺乳可刺激缩宫素分泌,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预防贫血,延缓排卵,推迟再次妊娠的时间,还可以帮助产妇尽快减去怀孕期间增加的体重,恢复到正常状态。指导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利于恶露排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指导对腹部手术切口或会阴侧切伤口进行观察和自我护理,有利于提高产妇对伤口恢复过程的认识,配合护理和进行自护,预防伤口感染等并发症。

1.6有利于预防产妇产后抑郁

护士精心陪伴和指导护理,加上整个家庭参与母婴护理,形成和谐愉快氛围,减少了初为人母的焦虑和不安,利于产妇调整产后情绪,减少产后抑郁。

2对新生儿方面

2.1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感染率

单个床旁护理,一人一套护理用物,可降低集中护理引发的婴-婴交叉感染。对产妇和家属强调洗手的重要性,教会洗手方法,接触新生儿做到勤洗手,有效预防家属自行护理时对新生儿的感染。同时,新生儿及时吃到初乳,初乳中多种类型的保护性抗体可提高自身抵抗力,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和过敏现象发生。

2.2有利于新生儿身心健康

新生儿有一定的视听及感知能力,母亲与新生儿频繁地说话、抚触等都能增进母婴之间的交流,令新生儿感受到妈妈的,有助于新生儿早期智力开发。抚触还能抚平不安情绪,给新生儿以安全感,减少哭闹,加深睡眠深度,延长睡眠时间,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增进食欲,刺激宝宝淋巴系统,增强抵抗力,促进生长发育。

3对医院方面

3.1有利于探索母婴护理新模式

促进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升医院品牌形象,适用社会市场的需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各项护理操作在产妇及家属直视下完成,护理人员除具备娴熟的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通过反复对产妇和家属进行演示和指导,落实健康教育内容,既锻炼了个人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

3.3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操楠[10]认为新生儿的所有护理操作都应在床边完成,当着产妇及家属的面进行操作,护士会更有自律性,责任心、主动服务的意识会更强,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扎实做好基础护理,既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也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和缺陷的发生。

3.4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床旁护理模式体现了产妇及家属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等多种权利的被尊重,有利于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5]。新生儿护理操作在床旁进行,护士与产妇及家属相处时间增加,产妇参与护理,解除了产妇担心护士对孩子不好、怀疑抱错孩子的误会,增强了对护士的信任和认可,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

篇4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模式产妇及家属掌握程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040-02

随着80后妈妈对育儿知识要求的提高,以及她们自己是被呵护、被溺爱着长大的一代,在生活中还没有照顾好自己又要照顾孩子的矛盾,以及因照顾不好孩子而引发的家庭矛盾日显突出,如何让他们树立起照顾孩子的信心,掌握新生儿护理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成为他们在初为人父母时最迫切的需要和学习的动力,我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开放式新生儿护理模式,较好的促进了产妇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树立了良好的新生儿抚育信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1年6~8月住院分娩产妇妊娠在37~42周足月正常生产、母亲无智力障碍、无严重妊娠合并症、新生儿apgar评分8分以上的产妇362名,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病区观察组和B病区对照组,两组父母在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分娩方式、生育胎次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如沐浴、脐部护理、更换尿布湿、游泳、抚触等统一在固定的新生儿护理室进行,由护理人员独立进行操作,产妇及家属只能在透明的玻璃窗外进行观望。观察组:开放新生儿室,在进行新生儿护理时允许1~2名家属(产妇及丈夫)进入,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亲自参与新生儿的沐浴、更换尿布湿、抚触等护理工作,同时播放新生儿护理碟片,组织多位家长进行讨论、观摩。在出院前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表,并由两组产妇及丈夫独立进行新生儿沐浴等操作考核,同时由统一培训的人员根据统一标准进行评分,以了解两组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及对抚养孩子的信心。

1.3数据处理

全部资料录入数据库,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产妇及丈夫在新生儿常规护理操作中的表现

两组产妇及丈夫在新生儿常规护理操作中表现出明显的不一样,观察组产妇及丈夫自信、从容、配合默契、操作熟练,新生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安静,不哭吵,而对照组夫妻在操作中缩手缩脚,表现在穿衣、换尿不湿过程中顾头不顾尾,新生儿护理时间长,新生儿表现出不适感。回收的调查问卷中,观察组对新生儿常规护理在理论方面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愿意选择自己护理新生儿。

2.2 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得知,观察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新生儿的意愿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护理新生儿自信心明显加强,家属之间互相交流育儿经验沟通更为活跃。

表1产妇及家属的新生儿护理操作及理论考核成绩

组别 例数 操作成绩 理论成绩

优秀 一般 差 优秀 一般 差

观察组

对照组 181

181 101

75 35

55 45

51 136

49 30

75 15

57

X2 值

P 164.78

<0.05 84.74

<0.05

注:理论成绩>80分为优,60~80分为一般,<60分为差。

表2产后参与护理新生儿意愿人数

组别 例数 本人护理 家人护理 其他

观察组

对照组 181

181 128

47 35

68 18

66

P

2.3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

住院期间及住院后电话随访观察组产妇对医院及专业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2.4院感方面两组比较

新生儿脐部感染率等无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80后妈妈的“好”是多样化的,除了安全、健康,她们对宝宝和自己都给予了更高的希望,但作为中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的新一代人,她们是被呵护、被溺爱长大的一代,作为年轻妈妈,可能在别人眼里还依然摆脱不了身为孩子的影子,而对于育儿问题,她们或许又有着更为时尚的见解,这一代的独生子女父母大都对“子女-父母”这一角色转换缺乏心理准备,表现在生活中自己还没有照顾好,又要照顾孩子,另一方面和50、60、70后的妈妈们相比,她们中更多人有着高学历,思想独立,关注时尚,早教意识强,寻求专业人士指导的渴望强,通过对两组有不同新生儿护理模式的比较得出,经过对她们进行短时间的理论讲解和操作培训,她们能兴趣的、迅速的掌握相关操作及知识。

产后抑郁是产妇在产褥期间出现的抑郁症状,表现为情绪改变,自我评价降低、创造性思维受限、主动性降低、对生活缺乏信心,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30%[1],在我国目前还无明确数字统计,但该问题在我国日益引起广泛重视,产后抑郁多在产后2周左右出现症状。通过开放式新生儿护理模式一对一的指导,使产妇及家属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生儿护理技术,提高自信心,自我认同感,同时在指导产妇及家属参与新生儿理护理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同产妇及家属交流,及早发现产妇的各种需求,并帮助解决,使产妇对能运用在医院内学习的内容帮助新家庭的正常运作。

以平等关系为基础,医务人员和病人都有治好疾病的共同愿望,以共同参与模式[2],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的细心指导,产妇丈夫亲自参与新生儿护理,我科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增加了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和产妇的自信心,更进一步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有效沟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沐浴室新生儿进行开发式护理,人流量的增加,但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安全标准能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分娩的产妇195人,新生儿194人。

1.2 方法 妇幼保健医师于产后出院后3天、7天、14天、28天,进行家庭访视,了解产妇乳腺、宫底、会阴伤口、恶露、乳汁、精神状态和新生儿体温、脐部、黄疸的发生与消退时间,胎便排出情况、母乳喂养、新生儿疾病的发生、头颅血肿的消失情况。

1.2.1访视人员:由责任心强,有良好职业道德及沟通能力的妇幼保健医生、儿科医生担任。

1.2.2访视内容:(1)评估家庭环境:居室通风情况、家庭育儿观念、产妇的饮食起居、家庭对产妇的心理支持、有无不良习俗及卫生习惯。(2)体格检查:产妇子宫复旧情况、恶露、伤口愈合情况、肿胀及皲裂情况等;新生儿体温、皮肤黏膜、脐部、眼、耳、口腔、大小便以及生长发育等。(3)评估母乳喂养的情况。(4)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

1.2.4方法 对居住在我团的产妇上门访视,居住在团外的电话访视。

2 结果2.1 3次访视中存在的产妇产褥期健康问题

2.2 3次访视中存在的新生儿健康问题

2.3 3次访视中新生儿喂养情况2.4 新生儿满月增磅情况 访视员在第3次访视时测量新生儿体重,分析满月增磅值,评估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195例新生儿的满月增磅值144.94 g±293.95 g,其中≥ 600 g有189人,占96.9% ,≤ 600 g有5人,占2.56%需纳入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3 护理体会

通过访视体会到,初产妇存在喂养方法知识欠缺,产后角色的不适应造成产后沮丧、产后抑郁;新生儿护理不当造成母乳喂养失败、脓疱疮、臀红、体重不增等。通过科学认真的分析指导给产妇家庭以支持帮助,达到母婴健康安全。

3.1 加强心理指导,减低产妇心理疾病的发生:

产妇在产褥期对各种社会因素、生理、心理的易感性提高,由于承担新的社会角色、育儿的疲劳,身体应激及内分泌环境的改变,发生身心障碍增多,因此访视时应倾听产妇诉说心理问题,解除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对于有不良个性的产妇,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减轻生活中的应激压力,协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指导产妇与婴儿的接触,为婴儿提供照顾,培养产妇的自信心;对于有焦虑症状、手术产及存在抑郁高危因素的产妇,应让家属给予足够的照顾,改善家庭关系和生活环境。

3.2 加强母乳喂养宣教,提高母乳喂养率:

母乳喂养是保障婴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产妇在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率达98%以上,出院后下降,主要是大多数产妇对母乳认识不足,怀疑自己的乳汁暂时不足,放弃母乳喂养。因此访视医生应向产妇及家人宣传母乳喂养可促进母婴健康,因为①母乳的营养成分较完备,各种成分的配合比较适当,达到婴儿的需要,尤其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更为适合。② 母乳的成分能随着发育的需要相应地发生变化。产后1-2天内发泌的乳汁叫初乳,色黄质稀,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固体在成分,还有轻泻作用,用利于新生儿排出胎粪。③同时吸吮刺激可促进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出血。④、母乳含有多量抗体。新生儿能从母乳中获得免疫体,婴儿在6个月内很少得麻疹、小儿麻痹、腮腺炎等传染病。曾观察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以胃肠道、呼吸道和耳部的感染抵抗力比喂牛奶的要强些。⑤母乳喂养时的母子联系可促进婴儿的心理健康发育。⑥母乳喂养可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性。同时访视医师还要亲手教会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对于有皲裂的母亲使用保护具进行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

3.3 新生儿合理喂养、保暖,加强护理及预防感染: 保证充足的乳汁供给,按需哺乳促进新生儿体重增长,保持室内温度在24―28℃,定时通风,保持皮肤清洁,脐带干燥。促进胎便的排出,大小便后臀部及时护理,一般在出生后3―4天新生儿会出现黄疸,7天左右达高峰,14天左右逐渐消失,对于持续不退、手脚心黄染的新生儿在排除母乳性黄疸后应及时就诊。改变传统的包裹婴儿方法,不挑破所谓的马牙,有脓疱疮的患儿及时就诊。

产后访视能促进产妇及其家属家庭角色的适应 产后阶段,年轻的爸爸妈妈要适应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承担父母角色。但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准备,尤其是产妇要哺育孩子,容易产生焦虑、压抑心理,需要特别的关爱。本资料显示,第1次访视中产妇有焦虑、压抑心理问题,而第3次访视中产妇的焦虑、压抑心理问题减少到0.41 。社区访视人员在访视时,能进行护理指导、心理支持、情绪疏导,帮助产妇保持良好的心境,提高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同时指导其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鼓励他们共同承担哺育孩子的责任,促进家庭角色的适应。

篇6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护理;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医学水平不断的提升,对医院护理工作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主要是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在产妇的床旁完成,能让产妇更好的开展监督工作,并且也能让产妇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提升对于护理服务的整体满意度。此外,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有效的保证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体现医院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共120例妇产科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共120例妇产科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模式,将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共有产妇60例。产妇年龄为20~40岁之间,本次选择的产妇均为单胎初产,没有精神疾病或残疾。同时两组产妇在年龄、家庭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也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则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所掌握的新生儿护理情况,调查其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主要护理措施为:(1)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提升综合素质,不断的丰富自我掌握的分娩专业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在母婴床旁护理的过程中,要根据产妇以及家属的实际需求和建议来开展工作,为产妇尽量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2)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要对产妇及其家属讲述母乳喂养的好处、婴儿洗澡的方法和常见的一些婴儿生理变化等等,做好知识的普及工作。(3)在涉及到洗澡和换尿布等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知识时,需要通过演示的方式来进行讲解,并要求产妇共同参与其中进行操作练习,护士则负责监督和指导,从而帮助其更好的掌握新生儿的护理技巧。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在新生儿护理技巧方面的掌握程度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使用医院自制的母婴保健知识及技能掌握表进行调查。同时在产妇出院前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统计均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珋±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各项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对照组情况如下:母乳喂养87.5±7.9,沐浴81.2±8.5,抚触78.5±8.8,臀部护理85.2±9.1。观察组情况如下:母乳喂养85.3±6.5,沐浴75.6±8.3,抚触70.6±6.5,臀部护理77.6±7.8,P<0.05。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照组非常满意35例,满意15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83.3%。观察组非常满意45例,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96.6%,P<0.05。

3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是当前一种比较优质的产后服务措施,既能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能让产妇更多的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当中,促使母子之间的感情得到升华,可以说在产科当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通过床旁护理能让家属、产妇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密切,并且也能有效的提升产妇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态度,对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本次的研究当中,我院共120例妇产科产妇分为2组对比观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各项技能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96.6%)的护理满意度方面也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的说明了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积极效果。

综上可知,在产科的护理当中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于提升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能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十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尹绪玲.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12).

[2]邵海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06).

篇7

【关键字】母婴;床旁护理;产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78-01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pplication of mother-infant bedside care ah maternity ward. Methods: data from the 2011 June to 2012 June in our hospital obstetric maternal maternal 200,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group 100, researchers mother-infant bedside nursing, the control group do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Analysis and research from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standards and methods of nursing care in these aspects. Results: control group two nursing research group health knowledge, the correct rate is 95%,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rrect rate is 80%;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neonatal nursing skills in study group compared to the situation, master degre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as 94%, control group master degree is 77%,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mother-infant bedside nursing method can eliminate the fear and anxiety of pregnant women, nursing philosophy embodies the humanized service, comply with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obstetric care, is worth the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mother-infant bedside nursing; Obstetrics

人们对护理服务理念的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我国医学临床护理模式的发展。产科护理模式也由传统的护理方式不断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转变。母婴床旁护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主要针对产妇围产期内产妇、婴儿同室保健与护理,并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以及护理技能示范,有利于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是现代产科新兴母婴护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分组

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产科母婴产妇200对,分成两组,每组各100对,研究组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只做传统护理。产妇年龄为20-33岁,平均年龄为(25±3.41)岁。所选产妇均为初产妇,无严重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护理过程均知情并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1.2.1母婴床旁护理方法

研究组母婴床旁护理中婴儿臀部护理,早期预防接种、换尿布以及脐部护理、抚触、沐浴护理全部在病房完成,护理人员边讲解边操作,并由产妇和家属一起参与学习,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模式。护理人员主要讲解新生儿抚触、换尿布以及脐带护理的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状况以及处理方法;产妇护理方法以及母乳喂养方法等。研究组母婴住院期间每天一次床旁护理,护理时间约为30分钟[1]。

1.2.2传统护理方法

对照组母婴产妇实施传统护理方式,由护士将新生儿送至专门的婴儿护理处对其沐浴、新生儿抚触以及脐带消毒,且新生儿预防接种在专门的治疗室进行,对健康教育知识集体讲解。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健康教育知识情况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研究组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为95.00%,对照组正确率为80.00%,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度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中,研究组护理技能掌握度为94.00%,对照组掌握度为77.00%,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传统的母婴护理方法采用的是分离护理方法,分别对产妇和母婴分离护理,这种护理方式使产妇与护理人员产生了隔阂,由于缺乏沟通,护理过程缺乏连续性。母婴床旁护理方法强调的是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健康知识的教育,通过对新生儿臀部、脐带、生理状况等进行实际操作并示范的护理过程,有利于提升产妇和家属的护理技能。有计划、有阶段的进行健康教育的讲解能够让产妇轻松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达到教育的目的。实施“一对一”护理模式对产妇和家属示范、讲解新生儿护理的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技能,符合人们健康护理的需求。

本次研究表明,健康知识教育以及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比较得出,母婴床旁护理方式优于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情况比较中,研究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正确率为95.00%,对照组正确率为80.00%;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护理技能对照中,研究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掌握度为94.00%,对照组掌握度为77.00%。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提高了家人对健康教育知识的兴趣,并提升家庭与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的技能,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方法强调的是以产妇和新生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促进产妇及家属更好的掌握母婴护理与保健,有利于提升产科护理的质量,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符合产科护理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赵改玲.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79-80.

篇8

关键词:产科;优质服务

现在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新的医学护理模式,以及人们对健康与服务意识的增强,对我们护理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2010年5月为了贯彻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文件精神,在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行责任组长[1]负责制工作模式的同时,实行每天下午护士集体对产科每个孕产妇新生儿进行护理查房,加强了临床护理工作,贴近社会,从而提升孕产妇和社会满意度[2]。

1方法与内容

1.1方法

1.1.1查房时间 每天下午完成常规护理工作后。

1.1.2参加查房人员 护士长,责任组长,下午上班所有护士,护生。

1.1.3查房方式 根据护士职称老中青搭配分两组, 责任组长带班进行每天下午对产科每个孕产妇进行护理查房。责任组长带领护士在整个护理过程不断检查修正、补充和完善责任护士当天的护理措施。护士长则采取提问方式,引导护士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引起注意。

1.2内容

1.2.1生活护理的落实 孕产妇指甲的修剪,床单被套的更换,床单位的整 洁[3]。产前产后术前术后饮食,新生儿母乳喂养. 剖宫产术24 h拔除尿管后协助下床活动,正常分娩后及时协助指导排尿,便秘者指导多饮水,进食蔬菜水果,必要时开塞露通便等.为孕产妇提供人性化服务[4]。

1.2.2基础护理落实 孕产妇每天刷牙洗脸洗脚,天热出汗温水檫身,勤换衣服,保持外阴清洁。新生儿每天洗澡。剖宫产术后勤翻身防压疮,压疮报警时采取有效措施。8 h后生命体征平稳取半卧位。会阴侧切取健侧卧位等。

1.2.3专科护理的落实 产前观察胎心音产程的进展。产后观察子宫收缩阴道流血情况,的护理。新生儿脐部护理,孕产妇新生儿生命体征动态变化,术后出入量,管道护理等。

1.2.4健康教育的落实 入院宣教,各项检查治疗用药知识,产前术前配合,产后术后康复知识。产褥期卫生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如何给婴儿穿衣、换尿片、沐浴、做抚触。出院指导等。

1.2.5评价孕产妇检查治疗执行和效果 孕产妇各种检查治疗执行情况及效果,如催产素静脉点滴诱发宫缩后子宫收缩产程进展情况。保胎治疗静脉点滴硫酸镁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新生儿脸色、有无呕吐不适和不良反应等。

1.2.6评价病区环境 是否舒适、安全。如病室安静通风,空气新鲜,光线温度适宜,新生儿保暖。护士表情亲切,动作轻稳[5]。按等级护理巡视病房,孕产妇新生儿使用腕带等。

2效果

1年多来,通过每日下午护士集体查房,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患者满意率在98%以上,1年里未发生一起护理投诉或护理纠纷,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与去年同期相比入院人次增长了30%,经济收入增长了28%。

3体会

3.1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患者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科室要生存,医院要发展,必须时刻牢记以"以患者为中心"以"爱母行动"为准则的工作态度。以"人求我"转变为"我求人"以"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通过每天下午护士集体对产科每个孕产妇新生儿进行护理查房,以点带面为孕产妇提供优质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转变了护士的服务观念,强化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

3.2增加了护士与孕产妇的接触与交流,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责任护士每天上午一般在病房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下午护士集体查房避开了上午责任护士与孕妇接触与交流及上午护理工作紧张而又忙的时间。同时错开了医生日常工作中上午集体查房的时间。增加了医护人员与孕产妇的接触与交流,拉近了护士与孕产妇间的距离,由于护士与孕产妇接触沟通增强,护患真情互动,使得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每天下午护士集体对产科每个孕产妇新生儿进行护理查房,赢得孕产妇的信赖,护士与孕产妇的关系明显改善。首次出现护理服务零投诉。推动了护理工作稳步发展[6]。减少了医疗患纠纷的发生。

3.3提高了孕产妇的健康教育覆盖率 由于各层次护士均参与护理查房增加了与孕产妇及家属的接触与交流,提高了孕产妇的健康教育覆盖率。通过每天下午护士集体对产科每个孕产妇新生儿进行护理查房,护士能自觉主动巡视病房,并在巡视中通过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孕产妇新生儿的变化,不安全因素,并采取一系列积极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把孕产妇新生儿的痛苦不适降到最低限度。满足其需要达到恢复的最佳状态[7]。又能及时了解和发现孕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和健康知识的需求,并给孕产妇及时的协助和指导。提高了孕产妇健康教育覆盖率。

3.4提高了孕产妇的满意率 每天下午护士集体对产科每个孕产妇新生儿进行护理查房,以点带面。护士围着孕产妇转,让护士以良好的形象和精湛的业务能力,用更多的时间亲近孕产妇新生儿,重视孕产妇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为孕产妇解决实际问题。得到了孕产妇和家属的信任和支持。大大提高了满意度[8]。

3.5提高了护士长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能力 由于护士长直接参加查房,了解和掌握了科内待产。分娩、手术孕产妇、新生儿的护理,对当天护理工作心中有数。有利于督察和指导。通过提问和患者反馈对每个护士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根据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工作情况进行合理弹性排班。

3.6发挥了责任组长在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 通过以责任组长负责制的护理查房,充分调动了基层护士参与优质护理服务的积极性。挖掘了责任组长组织和管理潜能,锻炼和培养了责任组长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执行能力。实现了责任组内护理质量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改进。

3.7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业务能力 下午护士集体查房责任组长对下级责任护士工作评价这一持续质量控制,促使低年资护士从事基本的护理实践和健康知识的宣教,巩固了学校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查房中的提问考核,促使其深入学习和掌握本科室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具备为孕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莉,彭刚艺,陈书人,等.高年资护士在分层级管理中的定位和策略[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24.

[2]郭燕红.适应形势锐意进取使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05-307.

[3]郑思琳,陈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45 -46.

[4]胡德英,刘义兰,代艺,等.外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初探[J].护理学杂志,2010,25(18):22-23.

[5]桂慧华,骆秋芳.特需病房护理服务文化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7(22):62-63.

[6]魏清芬.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建设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0):141.

篇9

【关键词】新生儿;优质护理管理;疾病;满意度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护理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朝着优质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优质护理管理的核心在于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躯体和精神上的满足,对于降低护患纠纷并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研究以我院收治的新生儿70例进行分组对比,分析优质护理管理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新生儿平均年龄(25.1±3.1)天,体质量(3.0±0.4)kg,包括剖宫产13例、自然分娩2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新生儿平均年龄(26.3±4.7)天,体质量(3.2±0.7)kg,包括剖宫产14例、自然分娩2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管理,方法为:(1)协助母亲转换角色,对于初产妇而言,胎儿的降生意味着人生角色的转换以及责任的增加,由于缺乏经验多会出现恐慌、焦虑、担忧等负面心理,因而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干预工作,主动与产妇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其诉求并对其提出的各类问题予以全面的解答,并详细告知其新生儿的各类情况,以舒缓其情绪;(2)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分娩后,要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但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由于新生儿属于感染的高发群体,因而各项护理操作均必须严格落实无菌原则;其次,要详细记录新生儿的大便颜色和量,并鼓励产妇尽早进行母乳喂养,以帮助新生儿建立正常菌群;再者,做好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工作,护理人员可遵照医嘱对采取光照疗法[1]予以干预;(3)舒适护理,有研究资料证实,及时调整新生儿的能够有效促进其新生神经行为的发育[2],护理人员在安置新生儿时首先要选择柔软的床单,指导产妇在进行母乳喂养时,使用柔软、刺激性小的毛巾对新生儿进行包裹,该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新生儿进行包裹时应尽量让其双手够接触自身面部;(4)健康知识宣教,通过问宣传手册或讲座的方式,向产妇及家属介绍关于新生儿的相关知识,并对其提出的各类问题予以解答,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在进行解答时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以免其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在院期间的各类疾病发生率;另以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比较两组新生儿家属对于期间所有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包括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量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疾病发生率比较

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2例,疾病发生率为5.71%;对照组共发生皮肤感染2例、红疹2例、高胆红素血症2例,疾病发生率为17.14%。组间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的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550,P<0.05)。

2.2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

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对于整个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29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对于护理服务满意25例、较满意5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为85.71%。组间比较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98,P<0.05)。

3讨论

已有研究证实,科学有效的护理是降低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的主要方式之一[3];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新生儿实施了优质护理管理,具体从产妇和新生儿两个方面着手,帮助产妇尽快的完成身份上的转变,能够减轻各类不良心理的影响,做好新生儿生命体征的监测则能够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疾病做好有针对性的防御[4]。舒适护理则从新生儿和产妇的主观感受着手,提升其舒适度进而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保证各项护理措施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5]。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比较来看,观察组新生儿的疾病发生率仅为5.71%,对照组的疾病发生率为17.14%,两组新生儿均未发生程度严重的疾病,但就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随着护理质量的提升和产妇主观情绪上得到了满足,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同样占据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了优质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管理作用于新生儿护理中,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各类疾病的发生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殷秀珠,陈小荷,胡善荣,孙园,王思玲.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3,07:873-874.

[2]孙秀梅.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1:215-216.

[3]李媛,.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5:280.

[4]孙亚娟,马学芳.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7:245,249.

篇10

关键词 新生儿 安全问题 对策

安全问题

院内感染:母婴同室区内空气、物品、工作人员的手消毒不严格;新生儿使用的物品未做到一人一用;终末消毒不合理;新生儿使用的衣物、被褥、毛巾未经消毒;母婴同室区内通风不好,造成空气不新鲜;床单清洁、消毒不严格;新生儿易发生皮肤感染、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医院内感染疾病。

护理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观察不仔细;专科知识掌握不够,缺乏对产妇进行指导的能力;新生儿出现异常表现不能准确判断及给予相应措施;因责任心不强,操作手法不规范,动作粗暴不细心造成新生儿抱错、坠床、窒息、烫伤、冻伤等现象。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缺陷:护理人力安排不合理,排班公式化,出现了人力不足的薄弱时间段,护理工作偏重于治疗,忽略健康教育,减少了对病房的巡视和对新生儿的观察。

产妇及家属不科学的喂养方法:产妇及家属不重视清洁卫生;缺少喂养新生儿的经验;对医学知识不了解;少数祖父母辈会采取传统而不科学的喂养方法,如给新生儿喂开口汤,出生后最初几天不喂初乳等;缺乏对新生儿观察知识的了解,对新生儿可能出现的常见症状如呕吐、发热、青紫等无法判断而延误治疗时间。

社会因素:在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家属将新生儿抱出院外进行封建迷信活动,因重男轻女思想引发性别歧视给女婴带来的危险。另外,由于利益驱使有违法犯罪人员在母婴同室区内偷盗新生儿的恶性事件。以上事例为罕见案例,但这些现象可能成为母婴同室区内新生儿不安全的潜在危险。

对策

加强母婴同室区的感染管理:①加强卫生洗手: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手是医院内细菌的主要传播媒介[1],洗手是临床操作中广为提倡的手清洁措施。据调查,国内医院仅有20%的护士能正确洗手[2]。针对这种现象,采取张贴正确的洗手程序及认真执行洗手规范的提示语,使护士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并成为其自觉行为,在接触新生儿时做到一接触一洗手;接触早产儿时应戴无菌手套。②重视区域内环境卫生:母婴同室区室内每日通风换气2~3次,每次15~20分钟;每日湿扫地2次;床旁柜每日用1%消洗灵擦洗1次;认真落实晨晚间护理,保证床单的整齐, 新生儿床单用品一旦污染立即更换。母婴出院后对室内空气、物表全面彻底消毒,每月对母婴同室区的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进行院感监测。③新生儿用物处理: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均应经过消毒处理;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新生儿使用后的布类应分类放置于污物袋内,不得随意丢弃;统一进行清洗、打包消毒处理。

加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3]。严格掌握护理工作制度和护理操作常规,熟悉护理安全制度及风险防范预案。

不断完善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①建立各项制度。②定期检查母婴同室的设施。③母婴同室区护理人员坚持规范着装,保持服装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护理人员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油,不戴戒指,一律穿平跟防滑工作鞋,不穿高跟鞋,以免不慎伤及新生儿。④护理质量持续改进。⑤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加强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纠正产妇及家属不科学的育儿观念。

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安全知识的宣传:①对产妇及家属履行告知义务。②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以免发生意外。③教会产妇及家属防范新生儿坠床、窒息、烫伤、冻伤等情况的护理方法;告知新生儿鉴别标记的意义,严格执行新生儿核对制度,新生儿沐浴或治疗需要暂时离开返回时,应请产妇核对新生儿鉴别标记进行确认;通过防范措施的落实,控制护理缺陷、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牟玉英,王新,等.不同病区医护手监测调查与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4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