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建筑案例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园林建筑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多年来园林专业的教学实践一般多围绕中国古典园林展开。虽然通过学习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学生可以很好的吸收古典园林建筑的精华要旨,但是这种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建筑设计基础相对薄弱
园林建筑设计虽然更多的讲究与环境的充分融合,但抛去外界环境条件的约束,就其本身而言还是建筑的一种类型。因此,从专业上来看,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对于园林建筑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建筑设计基础较为薄弱。在设计练习中,学生难以很好的把握建筑结构、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色彩等与设计的关系,甚至出现有好的设计思想却难以表达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最终的设计成果。
1.2教材、参考书相对滞后
园林专业实践性强,设计资源的更新速度快,因此,教材的及时更新显得十分重要。而在《园林建筑设计》的教学实践中,教材相对滞后的问题已经体现出来了:许多教材以古典园林建筑为基础展开,从亭台楼阁、廊坊水榭、轩厅斋坊等到园林建筑个体和小品设计,一应俱全,但现代园林建筑涉及的内容较少;许多案例虽然经典巧妙,但由于编写时间较早,难以代表当今园林建筑设计的水准,国外的优秀设计就更少涉及。正所谓“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现代园林建筑案例仍有待更新与完善。
1.3传统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中,理论讲授占据大量课时,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虽然可以通过单独的实践环节———课程设计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但由于课时较紧,师生间互动不够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对措施
2.1优化组合,夯实教学设计基础
从教学实践上来看,建筑结构、构造、空间等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建筑基础知识,想要设计出高质量的园林建筑作品无异于天方夜谭。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初步等设计基础也应该作为基础知识,伴随《园林建筑设计》的教学内容展开。这样既能完善整个园林建筑学科体系中建筑属性的要求,又能拓宽知识面,使园林建筑与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部分可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切入点,但所占的比例不应过高,更多的需结合现代园林建筑理念、风格、案例等,拓展学生视野。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课程,如《园林建筑结构》《园林建筑构造》应作为专业基础课于设计课程之前开设,从而打下较好的理论基础;而《园林建筑材料》则应作为专业课与设计课程同时开设,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园林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园林建筑设计的实践中。此外,《建筑文化》《建筑语言》《建筑艺术》《人体工程学》等相关课程也可以考虑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以进一步完善园林建筑的课程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触类旁通的教学方式是很有效果的。
2.2双管齐下,弥补教学材料不足
教学材料的相对滞后必然会影响教学实践。新编教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通过组织人员新编教材,使教材贴合现代教学:突出重点、难点,图文并茂,简练直观,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并加大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等相关内容在教材中的比例,进行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理论系统归纳,以满足教学需求。但新编教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资料的调查与收集,短期内难以完成。因此,任课教师在备课阶段精选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讲解以弥补教学材料不足就成为另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案例教学的方法在园林专业的理论教学中非常普遍。案例本身来源于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案例教学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相比,更能吸引学生,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就《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而言,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新颖。要尽可能的选择园林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使案例更加贴近现实。笔者在教学中曾多次选取了当年国内外园林博览会的精彩案例进行讲授,学生兴趣极高,讨论十分热烈。而在日后的设计中,部分学生甚至会在自己的设计中有意或无意地借鉴这些案例中的理念、风格和手法,并“举一反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典型。要与课堂教授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如园林建筑单体设计的教学就可按其类型划分各选择3个~5个经典案例,结合理论一一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把握重点,深刻理解。3)多样化。除了有正面的优秀案例进行示范,实践中的错误典型也应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牢记教训,避免在日后的实践中犯相同的错误。此外,在案例的选择中也要避免狭隘的“门户之见”。园林建筑是建筑中的精品,许多“不在园林中”的优秀建筑作品同样也可以作为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既能开阔视野,又能引导和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笔者也曾尝试以建筑设计大师的设计作品为案例进行讲授,虽其“不在园林中”,但学生表示仍能从中受到启示,对于把握设计思想、作品表达等方面还是很有帮助的。除了选择优秀案例讲解分析之外,也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一个具体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命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和身边的真实案例,归纳、分析、总结,最终选取最为精彩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评选。通过这个参与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随着小组的讨论与思考,学生对于设计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2.3科学发展,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
除了课程设计的传统实践教学之外,在教学中还可以考虑以下实践教学形式和辅助教学手段,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测量法。考虑到园林建筑设计对于尺度的把握和尺寸的要求,除了命题的课程设计之外,还可以采用园林建筑实测的方式。例如对校园或城市公园中的园林建筑单体及其环境进行测量,使学生对于园林建筑的整体体量、细部尺寸产生更为全面的认知与了解,也能将园林建筑设计的课程与测量学课程贯穿联系,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身边各种尺寸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2)模型法。鉴于园林建筑设计与建筑学的交叉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建筑专业的教学方法,考虑安排一定的学时进行园林建筑模型的制作。既能避免“纸上谈兵”,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建筑结构、构造方面的知识,对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功能空间、立面造型有直观的感受,又能加强团队协作精神,锻炼空间想象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3)讲评法。设计作品的讲评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讲评学生设计作品,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解答,有利于学生快速提高与进步。除了老师的讲评之外,学生自己讲解设计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笔者曾在课程设计结束之际,开展了一次设计讲解与优秀作品评选的专题活动。由学生自行挑选课程设计中的最佳作品,通过讲解、提问、分组讨论、投票四个环节最终评选出优秀设计作品,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学生热情高涨,勇于表达,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4)展览法。结合课程设计,选取优秀作品定期举办展览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形式。这种激励与荣誉并存的方法既能鼓舞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为下届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可谓“一举多得”。此外,也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利用老师与学生的直接对话及时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设计思想、图学修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对于园林设计等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3结语
篇2
关键词:园林建筑小品;分类;运用
1 园林建筑小品的定义
园林建筑小品是指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在园林中既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2 园林建筑小品的功能
园林建筑小品体量轻巧、造型精美,既具有简单的实用功能,又具有装饰性的造型艺术特点,因其形态长存,不随季节变化,可以长久地在园林中应用。由于其体量小巧,一般不具有可供游人入内的内部空间,它们既有技术上的要求,又含有造型艺术和空间组合上的美感要求。
2.1 园林建筑小品的使用功能
园林建筑小品都有具体的使用功能。如,园灯用于照明;园椅、园凳用于休憩;栏杆用于安全防护,分割空间等,为了取得景观效果,园林建筑小品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需做艺术处理。
2.2 园林建筑小品的装饰功能
园林建筑小品的主要功能是点缀装饰园林环境,与亭、榭、舫等园林主体建筑相比,在空间上虽不处于重要的位置,但若布局合理,配置适宜,则不仅能满足功能要求,更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一道曲折的景墙、一座构思精妙的雕塑、一处配置适宜的花廊,都会给游人带来美的感受。
3 园林建筑小品的种类
园林建筑小品的内容非常丰富,不同书分类也有所不同,按其功能分为:①供休息用的园林建筑小品:如园椅、园凳、园桌、遮阳的伞、罩等。常结合环境,用自然块石或用混凝土做成仿石、仿树墩的凳、桌;或利用花坛、花台边缘的矮墙和地下通气孔道来作椅、凳等;围绕大树基部设椅凳,既可休息,又能纳荫。②服务性园林建筑小品:如导游牌、指路牌、标志牌、园灯、饮水器等。③管理类园林建筑小品:如为保护环境而设的废物箱、鸟舍、鸟浴等,各种洞门、栏杆等。 ④装饰性园林建筑小品:如景窗、花格、花池、花钵、瓶饰、盆饰、园林雕塑小品等,在园林中起点缀作用。
园林建筑小品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例如:花格栏杆常被用做绿地的护栏,而那种低矮的镶边栏杆则主要起装饰作用,花坛用的石制栏杆可座可护。
4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用途
园林建筑小品虽说是“小”,但其影响之深,作用之大,用“画龙点睛”来形容也不为夸张。犹如点缀在园林绿地中的明珠一样,光彩照人!
4.1 观赏型园林建筑小品的用途
4.1.1 雕塑 。雕塑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造型艺术,来源于生活,往往予人以比生活本身更完美的欣赏和玩味,美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赋予园林鲜明而生动的主题,独特的精神内涵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起到点缀景观,丰富游览的作用。现代的雕塑如北京雕塑公园仙鹤雕塑等,更是加深意境,启迪人的思想,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4.1.2 碑 。石碑刻字,是书法墨迹石刻,宣传了我国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的君主和文化名人,在其不平凡的一生留下了许多精美书法作品,一个平凡的山水环境因这些不凡的石刻而扬名国内外。有了这些具有高雅的文化气息的碑文石刻,使园林的文化更加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
4.1.3 花坛。花坛与其他园林建筑小品搭配,组合得当,会创造优美的环境,烘托气氛、增强空间感染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花坛在园林中表现的内容更加精彩、和谐,为园林群体美,打扮得更加漂亮怡人,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酷爱。
4.2 观赏实用型园林建筑小品的用途
4.2.1 休息性园林建筑小品。花架,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中,常设置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供休息和点景,也可以和亭、廊、水榭等结合,组成外型美观的园林建筑群;在居住区绿地、儿童游戏场中花架可供休息、遮荫、纳凉;用花架代替廊子,可以联系空间;用格子垣攀缘藤本植物,可分隔景物;园林中的茶室、冷饮部、餐厅等,也可以用花架作凉棚,设置坐席;也可用花架作园林的大门。园椅、园凳、园桌等小品作为游人休憩、游赏的建筑,具有简单的使用功能又有优美的建筑造型。在不同地方,其数量、功能及造型要结合环境,因地制宜。在一片天然的树林中,设置一组蘑菇形的休息园凳,宛如林间树下长出的蘑菇,可把树林环境衬托的野趣盎然。在草坪边、园路旁、竹丛下适当地布置园椅,会给人以亲切感,并使大自然富有生机。
4.2.2 服务性园林建筑小品。园灯等既有照明又有点缀装饰园林环境的功能,因此,既要保证夜间游览活动的照明需要,又要以其美观的造型装饰环境,为园林景色添增生气。绚丽明亮的灯,可使园林环境气氛更加热烈、生动、欣欣向荣,富有生机;而柔和的灯光又会使园林环境更加宁静、舒适、亲切宜人。因此,灯光将衬托各种园林气氛,使园林环境更加富有诗意。宣传廊、宣传牌、解说牌是园林中极为活跃,引人注目的宣传设施,是园林中群众性的开放式宣传教育地,其形式活泼,易于接受,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参考文献
篇3
1.1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改进考试考核方法与学生交谈,让学生对考核方面提出相关意见,了解考核的具体效果,老师针对考核方面的不足要尽快改善传统的单一考核方法,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考试考核质量。
1.2提出课程设计考核办法第一步(针对教师):提出明晰的设计任务书;讲授设计理论;指导学生作图。第二步(针对学生):带着问题查资料,学习3~5个案例;测绘一个实例;在充分分析现状条件的基础上做设计。第三步(针对课堂):教师讲授理论定要求,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观点;教师指导设计过程定量,每个学生3~6改图次;课堂教学有规定,教师要组织全班同学开放式讲评。
1.3考核原则考核目标要以能力为中心,以考核学生实际动手技能为目的;考核内容要以够用与适用的知识和技能;考核方法要以理论考试与动手技能考核相结合;考核评价要以突出重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4实训教学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考核方法的进一步实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到本市参观具有本地地域特色的园林建筑;通过参观考察园林建筑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认知园林建筑的特色、风格、作用等,同时提高学生对建筑的理解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在本市参观考察园林建筑施工工地,亲身感受建筑与环境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园林建筑设计实施过程的了解,有效提高学生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可实施性;积极牵头组织全省大学生园林景观设计大赛,开展学术论坛,活跃教学气氛。
以往的实训教学中,没有专门的实训教材,老师写实训计划,在实训之前,学生对实训内容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实践操作。因此应该有实训指导书,使学生在实训前预习,老师在实训中做指导以保证顺利完成实训,实训结束后能够充分地理解与实训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训考核。
2考核手段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技术和形式在不断的变化,《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考核应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实训实习,将考核形式由传统的手工绘图逐步推向实习基地实践、网络讨论、虚拟设计等多种形式。
3教学取得的效果
篇4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建筑,材料选购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园林绿化工程的定义以及特点
现在,我国现代绿色的园林艺术建设还不算特别的先进,仍然处于学习发展阶段,有很多的进步空间。接下来,针对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材料选择方面进行探讨:
(一)所谓园林绿化工程是指建筑风景园林绿地的工程。园林绿化其实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文化,娱乐,亲近大自然,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场所,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的重要措举。其还有第二个含义,园林绿化泛指园林城市绿化,风景名胜区中涵盖了园林建筑工程的环境建设工程,其中包括园林建筑工程,园林筑山工程,土方工程,园林理水工程等绿色现代化工程,运用工程技术表现出园林艺术风格,使城市建筑不单单是建筑工程,而应有景观艺术建筑的理念。
(二)特点:第一,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城市推行一种公共事业——园林绿化工程。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层次,给予人们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第二,园林绿化工程的依据是我国法律规定,例如:《环境保护法》,《建筑法》,《土地法》,《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市绿化条例》等。第三,高科技的广泛应用:随着人们要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工作内容也逐渐繁重,设计的行业也比较广泛,因此,现代科学技术应经得到大众的认可。例如,新型铺装材料,光-机-电一体的大型喷泉,施工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等,给从事各类工程建筑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呈献新的挑战。第四,园林建筑往往不是单一的建筑行业问题,其涉及政府等国家部门,因为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规模一般比较大,与民生,城市功能,城市的建筑面积,当地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在园林建筑的设计构想方面,考虑的因素很多,包含的部门也很复杂,需要我们谨慎设计。
二. 园林绿化工程的主要内容主要分析
园林建筑的范围包括:亭台;楼阁;塔;廊;轩。景壁;景门;景窗;溪涧;园路;石梯;栅栏;假山石;人造植物。还有桥;水池;泉水,凳……但是随着人们对物质文化观念的转变,有些传统的园林建筑被忽略,甚至不给予建筑。
(一)水池建筑材料:现在大多数的水池建筑材料为混凝土,柔性结构,砖砌。由于选择的材料,结构功能,审美外观,要求,设计与施工的不同而不同。在园林建设中,水池的材料可以用砖搭建,其具有结构简单,减少模板和刚才的使用,并且施工简单易操作,成本低来源广泛等特点。但是面对着城市的需求,以往的砖砌也出现了设计问题,取而代之的现代新型材料,水池在形状的建造上有很大的突破,克服了圆形水池的角度圆滑性,对水的耐腐蚀性,寻找到了材料的使用契机。常见的有:玻璃布沥青蓆,再生橡胶薄膜,混凝土,油毛毡防水层(二毡三油)为原材料修建的水池。各种用于造景的水池如汀步,跌水台阶,养鱼池的设计也是人们对水景工的程需求多样化的直观表现。
(二)驳岸和护坡。园林水体设计要求稳定,美观的水岸用来维持陆地与水面相对面积比例,目的是防止水流冲击造成的倒塌;或由于冻胀,脬托造成水体塌陷,岸壁崩塌而淤积水中等,破坏了原有的设计意图。这时就要用到驳岸和护坡。大型水体或者规则水体往往采用整形式直驳岸,材料为砖,混凝土,石料砌筑岸壁;小型水体或者园林中水位稳定的水体常则采用自然式山石驳岸,建筑成为岩,崖,岫等形状。修筑时要求坚固稳定,驳岸多以打桩或柴排沉褥作为加强基础的措施,并常以条石,块石混凝土,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作为基础,用浆砌条石或浆砌块石勾缝、砖砌抹防水砂浆、钢筋混凝土以及用堆砌山石作墙体,用条石、山石、混凝土块料以及植被作盖顶。
(三)园路建筑材料的选定。主园路连接各景区,次园路连接诸景点,园路的路面结构从路面的力学性能出发,分有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及庭园路面。一般说来,铺地要进行铺地艺术设计,包括纹样、图案设计、铺地空间设计、结构构造设计、铺地材料设计等。常用的铺地材料分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天然材料有:青(红)岩、石板、卵石、碎石、条(块)石、碎大理石片等。人造材料有:青砖、水磨石、斩假石、本色混凝土、彩色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步行便道用粉红色花岗岩铺地,不仅满足景观要求,且有很好的视觉效果。
(四)假山工程的材料选定。假山因使用的材料不同,分为土山、石山及土、石相间的山。常见的假山材料有:湖石(包括太湖石、房山石、英石等)、黄石、青石、石笋(包括白果笋、乌炭笋、慧笋、钟乳石笋等)以及其它石品(如木化石、松皮石、石珊瑚等)。
(五)在传统灰塑山,假山的基础之上,运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如:环氧树脂,短纤维树脂混凝土,水泥及灰浆,创造现代的塑山工艺。塑山优点在于节省采石,运石的工作量,而且造型不受石材限制。
(六)植物栽种工程。在城市环境中,植物作为净化环境的方式之一,其栽培的成功与否,对于园林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植物的栽培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成分,灌溉等生态因子有关。现在,栽植方法有很多,在城市中园林建筑中常用人行道栽植穴,树坛,植物容器,屋顶花园等。
三.案例分析:杭州的园林绿化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技术水平已经逐渐迈向成熟。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城市园林规划不能适应当代人们和城市的需求,开始进行技术上的改造。苗木是园林绿化中的主要材料,主材质量是整个建设的关键因素,但是为了增强审美效果,引进新品种,随之技术问题也出现了。引种要有驯化和研究技术的,直接把苗木直接在异地种植是万万不可的。第二,过密的种植技术。导致苗木生长空间受限制,植物内部的自然分化加快,容易造成许都植物死亡和生态作用下降;由于苗木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密种植会导致空气不流通,光照强度减弱,增加了病虫害的滋生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了,反而污染了环境。
由于杭州属于江南水乡气候,地理位置在浙西中低山丘陵,少部分平原,江河湖泊密集环绕。对于园林植被的种植技术要求很高,大量的引进外来物种,会对园林的植被生态平衡造成影响。杭州当地植被和外来植被交叉的种植技术,长时间的发现,当地植物由于适应地理条件而增长迅速,摄取养分的能力也会增强,导致外来物种生长速率减弱,甚至死亡。针对这一现象,要在种植技术上进行改革,时时观察植被的生长动向,控制当地植被的生长等技术。
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建筑当中的现代都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筑材料分析,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建筑的需求选择合适环保的材料进行修建园林,无论是节约工程造价的成本方面可以缩减支出外,而且还可以降低对城市的环境污染,增强城市中的植物对废弃气体,排放物的吸收。这在园林绿化建筑中是一项跨越式的进步,但未来的能源发展还需要我们长时间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秦岩.中国园林建筑设计传统理念与继承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2009(05-01).
篇5
关键字:风景园林 园林行业体系 综述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一、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二、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四、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第三,教师任教资格的认定。
篇6
当前的风景园林方面的设计能够分成规划(Landscapeplanning)以及设计(Landscapedesign)两方面,规划重点是针对范围以及面积很大的区域在全局范畴上进行构思,设计作为基于规划之上构建起的实施的具体方案。尽管风景园林方面的设计能够分为诸多层次,可是并非全部的设计均要通过这些阶段。
一、结构主义概述
1.结构主义设计背景
20世纪,,瑞士的索绪尔对于自然以及人类的语言进行了专项研究。其对于语言记号学的阐释,为结构主义构建起了良好的理论架构以及支撑。记号能够分成两种,一是声音,二是思维。利用某一记号来对信息进行传达,是取决于人类在文化方面的既定层次。人们利用诸多的记号,来对自身对于社会的认识进行表达,传达相关的信息。
2.结构主义设计的含义及特征
结构主义方面的设计作为利用“设计符号”来对物象自身以及文化进行的表示,其把所有的设计物体视为“材质”,所有设计出来的东西都含有传统的含义,随后按照相互间的关系,把他们进行有机组合。结构主义方面的设计能够把不相同的文化以及历史实施转化。在结构主义方面的设计之中有诸多的符号能够大量的引用,赋予文化方面宽泛的意义,罗兰•巴特讲到的“神秘的意境”。因为所有设计的物体自身,均能够代表自身的内涵,因此对于设计的具体内容能够对其结构实施分解。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结构主义设计的特征:在结构主义设计中,每个元素都有自身的象征意义,蕴含着一定的意义和内涵;结构主义设计很强调元素的组合,通过组合各个元素来创造一定的意境;在结构主义设计中很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传达。
二、结构主义在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表现
(一)园林布局注重元素的搭配
园林设计的方式大都体现于园林的布局,水面的处理以及叠山置石之上。之中园林布局体现为多元化的主题、扬抑有序、尺度适宜、韵味无穷,水面的处理存在着聚分方面的区别,小园之中的水面处理主要是聚。聚就使得水面表现的宽泛,能够随风起涟;分就表现的迂回曲折,能够引起人们在溪涧游玩的雅兴。水作为园林整体布局的神来之笔,园没有水就会显得死板。叠山置石,对于假山进行创作是从对大自然认知以及效仿之中来的,作为我国园林景观所追求的意境。从我国风景园林的布局手法来看,可以发现,我国园林布局很注重各个元素的搭配和组合,可以说我国园林布局设计几乎没有单独元素成景的景观,即使是元素的组合,也往往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复杂的。这正是结构主义设计理念的运用,通过多个元素的合理组合从而设计出意想不到的景观。
(二)园林设计注重意境的创设
花、草、树、林、水均作为园林设计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而这部分元素均是通过在大自然里面所发掘出来的精华之所在,园林建筑传承到如今之所以依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其独特的形式、多姿多彩的园林建筑,创造出“神秘的意境”。绵延曲折的内廊、潺潺流水、造型奇异的小桥,都是富有内涵和想象的意境。自然界的山水多呈现柔美曲线,这也在园林设计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曲曲折折迂回的长廊,碎石子铺成的羊肠小路,起起伏伏的山石,波光粼粼的湖水,大自然的曲线柔美更加强了自然元素构造意境的能力。此外,山石、湖泊、长廊、小路的重叠组合,往往让游客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意境,但是总在“尽头”之处、转角之处,穿过一个石门、一个石洞,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河、流水、亭阁映入跟连。风景园林设计向大自然取材,让园林设计和富有意境的自然结合在一起,创造新的神秘的意境,正是结构主义设计理念的完美运用。
(三)园林艺术注重文学的渗透
结构主义方面的设计重视把不相同的文化以及历史方面的意义实施转化,融入到设计的领域里面。我国的古典文化和园林的进步紧密相连,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的进步促使园林设计向前发展,恰如钱梅溪所讲,园林建造和写文章相同具有“起承转合”,才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园林设计把我国在建筑方面的精华展现的挥的酣畅淋漓,把我国文学之中的雅静,诗歌里面的灵动,绘画里面的意境融入到了到园林设计之中,让我国的园林建筑别具一番风味,在世界建筑之中也是独树一帜。
三、结构主义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篇7
关键词:风景园林,居住区景观设计,现代中式风格
Abstract:The article take Foshan ZhangCha Yujing ShangyuanChinese type landscape design as an example, through introduces this project housing landscape the layout and the design technique, the development modern Chinese type community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
Key Wor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modern Chinese-style
我国目前的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呈现出一片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的风格有“欧陆风格”,“东南亚风格”,“现代中式风格”等。前些年盛行的欧陆设计风格使得国内涌现出大量异国风情的居住区而缺少中式风格的居住区。近几年来,自深圳万科第五园,广州清华坊,广州云山诗意.人家等中式风格居住区的诞生,并受到了各地煤体,专家,民众的热捧,“现代中式景观”成了房地产市场的热门话题,设计风格也逐渐走向成熟并被大众所青睐。但很多设计公司只一味的跟风和模仿,生搬硬套中式传统设计元素,或仅停留在外立面的形式,建筑符号上面,从而忽略了居住区本身的功能。本案例“佛山张槎御上院”不是在简单的复制已有的中式符号,而是更深层的挖掘符合中国人居住的环境,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将传统中式符号简化,分离后再组织,从而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的岭南特色的住宅环境。
1 项目概况
佛山张槎御御上院,位于佛山市禅城区轻工路以南,槎湾路以西。离佛开高速仅2公里,到祖庙仅4公里,数分钟到达禅城中心区、罗村、顺德、佛山机场,交通快捷便利。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3万,总建筑面积约为8万,绿化率30%,拥有近万绿化面积。由于建筑风格定位为“现代中式”风格,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亦融入“现代中式”园林风格,以求和建筑风格的相一致。本项目景观设计以现代岭南风格为主基调,采用中式园林设计,通过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打造休恬、闲适的生活环境,并与建筑主体相呼应,进一步提升住宅景观价值。通过对建筑主体、园林绿化的精心打造,营造宜居宜商的生活气息,打造奢华而不奢侈的居住生活方式。
2设计思想
以现代岭南风格为主基调,融入现代设计语言,结合中国人的居住生活方式,来体现中国民族风格的住宅景观;运用现代技术结合中国传统元素的手法,营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式风格景观环境;以人文本,打造适用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并能激起文化共鸣的居住区景观。
3总体构思与设计
3.1空间布局
小区整体布局依托原有地势,各个院落组团错落有序。通过围合的变化,形成或围闭的私密休闲空间和开放或半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小区景观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主入口景观区,中心湖景观区,一期景观组团,二期景观组团和三期景观组团。各组团通过叠山理水,立园建,配置植物,硬景和软景组成一个又一个的空间,这些空间通过不同方式相连或者沟通。其中主入口和中心湖景观区是整个小区的形象代表和空间布局的灵魂所在。
主入口为一缓坡,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人车分流,布局紧凑,右边是消防车道,中间通过落水景墙,跌级水景和绿化进行空间分割,左边是人行步道,通过拾级而上的阶梯和休息平台,由狭长的空间不经意间便来到了中心湖景观区,整个视线顿时豁然开朗起来。
中心湖景观区是整个小区的景观核心区,它通过中间的拱桥将整个景观组团一分为二,左边是一期景观组团,右边为二期景观组团。而中心湖又将两个景观组团很好的连接在了一起。中心湖景观区由拱桥、亲水平台、水榭等景观元素组成,水体轮廓自然曲折,在湖中或岸线边布置太湖石,并合理配置水生植物,湖内则种植中国传统植物――荷花,并临池筑观荷水榭。这些景观元素形成了丰富的景观层次,如同诗意般的中国画。人们或徐步观赏,或驻足停留,或闭眼沉思;静心感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荷花飘香”等的意境。
一期景观组团位于中心湖景观区左边,由不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岸边线组成的水景贯穿整个一期景观组团,并通过连廊,将其划分为老人活动区,阳光草坪等,水景源头为涌泉,通过曲折的岸线,流向中心湖景观区。园内景观曲折有致,收放得体,动静结合,小中见大,开合有度。
二期景观组团位于中心湖景观区右边,将中间台地抬高,形成一个微形山坡。山坡上由中心湖边的休闲广场开始,连接儿童游乐场所,然后随着地形转下湖心岛景观区,再由回形消防车道形成的圆形广场作为结尾。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起承转合”的空间结构。
三期景观组团则需要穿过中心湖景观区,位于一二期景观组团后面。布局较为简约,隐性消防车道作为主景观轴线,水景景观由高到低贯通全景。再通过汀步,道路将空间进行划分。
3.2功能分区
小区既设有健身场所,儿童游乐场所,老人活动场所等公共活动空间,又布置有私密悠闲的庭院空间。
公共活动空间为满足大众的需求,应具备一定的硬地空间和适宜的休憩场所,场内还应种植有遮荫效果的高大乔木。小区内各功能空间通过或“实”或“虚”的造景手法,限定一个个特定功能的活动空间,通过曲折的园路串连在一起,不仅使各功能空间相对独立,也可避免相互的干扰。
庭院空间小中见大,一旁修竹林立,通过简洁的门洞,洁白的围墙,青砖砌筑的窗花,营造出一个静谧,富有传统意味的,半私密的户外景观空间。它不仅是建筑空间的延伸,也是人们休憩,交流,活动,改善邻里关系的主要场所。
3.3叠山理水
由于小区主要的景观组团都建在小区地下停车场顶板上面,受荷载的限制,在叠山理水,种植等方面也相应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水是活物,几乎中国园林中无园不水。小区内水景的类型有湖,池,跌水等。由于地形的限制,小区内水景为人工水景,源头多采用涌泉,景墙落水等形式,通过自然曲折的流动,在中心湖区聚集。中心湖则直接利用地下室顶板来构筑。
因地下室顶板覆土不足,故要抬高覆土面,形成中心绿地。中心绿地就是一个微型“山坡”。通过合理设计起伏的地形,形成高低错落的、变化多样的空间,避免了平地空间的平凡单调。
3.4园林建筑
亭、廊、水榭不仅是供人们休息的场所,也是重要的景观节点。小区内亭廊水榭景墙等园林建筑去除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复杂、精细。用现代简洁的设计手法取而代之,既然留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韵味,又不失简洁大方,耐看。
景架的设计采用简洁的方门形钢构架,阵列排开,形成一个系列,面漆木色。形成一个可供人们停留休息或欣赏的景架,替代了传统的凉亭形式。
连廊的设计则非常简洁,一个个方形的门框构成一体,限定了一个“实”的休息空间。而门框上部和用于围隔的镂空窗花,则构成了一个“虚”的空间。窗花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规则冰裂纹的样式,并将一些传统的窗花进行简化和创新,形成一种新的中式简约风格。
景墙油白色厚质饰纹涂料,用芝麻黑石板压顶,仅线脚贴仿古青砖饰面,或开方形或圆形门洞,或开景窗并用青砖砌筑窗花,或开条形长窗,形成透景线。青砖白墙灰色调,给人一种清新,宁静以致远的感受。
3.5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分级明确,人车分流,大活动空间和小休憩场所层次分明。小区内道路在满足人车分流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曲折有致,起伏顺势。4米的消防车道,分解为2米与2米;2米为曲折走向的人行道,2米为150高可行车的植草带。曲折与收窄均可弱化消防车道,而消防车道的错位布置,有助于营造游览路线的曲折深远感。
小区道路铺装采用仿古青砖为主,捆边则采用烧面黄锈石,平台处则利用福建青,灰麻,芝麻黑等石材来协调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平衡。显得古朴,自然,平淡中又显得尊贵。
3.6植物造景
居住区内植物配置的原则首先是简洁明朗,色彩清新淡雅为主。以自然型的乔木和修剪整齐的灌木地被植物相配合种植,层次宜少,一般为乔木层+ 地被层+ 草坪或大灌木+ 草坪等形式,品种选择也较少。
其次是选用一些较有代表性的植物。例如竹子,竹子有优良的景观效能,竹文化的深厚底蕴,能很好的增添中式韵味。坡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林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特色植物。小区内竹子多配置在庭院内,点缀景墙旁,在白墙的映衬下,植物更显得身姿优雅,同时通过植物造景,打破了大面积白墙的单调乏味。
最后,旅人蕉,芭蕉等广东特色的亚热带植物的运用,不仅体现了浓郁的岭南风情,还使环境空间显得格外清幽。
4总结
篇8
关键词:古典园林元素;建筑符号;营造思想;诗意的环境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2-0051-03
1 前言
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是我国园林式建筑景观环境的杰出代表,其造园思想讲究以自然为师,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提炼和概括,旨在将自然山水移缩入怀融入一方土地之中;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园林建筑营造布局自由随宜、高低错落,建筑大多依山就势,凸处筑台、凹处挖池。就地选取建造物材,将建筑与环境和谐嵌合达到一种人工和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同时古代文人大多将个人情怀寄托于园林当中,城市、建筑、自然和诗歌、绘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古典园林无论从精神陶冶上还是人文居住上,都代表着一种高品质的环境。
2 古典园林的营造符号
2.1 营造技术
2.1.1 自然通风:古典园林都十分注重如何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在庭园中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就江南而言,闷热的夏季和阴冷的冬季都令人感到不适。因此,众多的私家园林首先通过空间布局来引导气流穿堂入室,形成过堂风园内挖湖堆山,既有利于排水,便于植物生长,又可在山丘之巅享受微风拂面带来的清爽;而西北叠山、东南理水的风水原则,目的是阻挡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同时使夏季的东南风从水面上吹过,更加凉爽宜人.
2.1.2 采光:在园林建筑中,主要为自然采光,大多建筑是四面有门窗,如远香堂为四面厅式建筑,面阔三间。四面厅是江南园林中最为讲究、也是最高级的建筑形式。四面厅不设墙,柱间安装有连续的长窗,四面开敞,檐下设回廊,廊柱问檐坊下有挂落,下设栏杆坐登。坐在厅内可观赏外面的景色。这些建筑都是开敞通透,自然采光极佳。
2.1.3 绿化:因为气候不同,北方的古典园林中多种有松树、国槐、核桃、柿子、榆树、海棠等花木,而南方私家园林常种梅花、玉兰、牡丹、竹子、榆树、芭蕉等花木为主。植物在构园中常常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植物配置都以树木为主调,不讲究成行成列,但随意参差,运用少量树木概括表现出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此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2.1.4 当地材料:古典园林中江南私家园林,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冬季无严寒,空气湿度大,适宜生长长青树木,花草品种也多,因此植物丰茂,种类丰富。江南还多产石料,采自江湖水泊的湖石历来为造园堆山的上等用料。这样,理水、叠山、建筑、花草等都可以就地取材。
2.1.5 水体: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必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点缀岸、矶,做出湾港、水口或堆筑岛、堤、架设桥梁等,以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这追求的是“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立意,这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都是常用的手段。
2.2 艺术意境美
园林不仅供人居住游赏,更寄托了园主的情趣爱好和认识追求。古典园林通过跌山理水对自然山水的抽象化处理,将自然山水缩移至咫尺之间,通过观赏者的主管想象,衍生出意境。或是预设一个主题,藉由山、水、花木、建筑配成物镜。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亦或是通过园林中的景题、匾额、对联、刻石等根据园林物境做出文字“点题”。园林中诗文的直接表达是表述园林意境的主要手段。
3 王澍建筑作品中的古典要素分析
建筑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他的空间感以及建筑师在建造建筑时的营造本意,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开始一次以建筑为行脚的旅行,先从王澍先生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园开始,到杭州南宋御街、五散房、宁波历史博物馆,最后游历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和狮子林。在这次游历建筑的空间变换里,体会这位普利茨建筑奖获得者带给我们的关于好的建筑的精神享受。也让笔者对于当代人居环境多了一些思考。
3.1 浅王澍析建筑作品和古典园林营造的共同点
3.1.1 对自然地崇尚。纵观王澍先生建筑作品,在建筑立意与周围环境的营造上,都与中国古典园林高度契合,即建筑体量与形态在环境中居于次要地位。在建筑能耗上,也尽量将消耗降低,建筑中大多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而非现代建筑般整个建筑在玻璃幕墙内使用空调系统呼吸。以中国美院象山校园为例,校园内建筑色彩以青瓦白墙木色为主,建筑周围植物覆盖率高,多种植向日葵、翠竹、彼岸花、荷花等意境深远的植物。
3.1.2 同受中国的诗、画艺术影响。中国绘画与造园关系密切,“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在古典园林的营造上讲究建筑是景观,也是最佳观景地。所以处处皆成画皆成景;王澍先生建筑作品的理念,也跟绘画有关。他是在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长期研究后,总结出一系列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建筑设计当中。通过传统绘画,在绘画当中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一种和谐的关系。如2012年世博会滕头案例馆的设计,就是来自设计者对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研究;宁波博物馆的建筑形体来自对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的研究;这些建筑作品在空间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上都营造出了一种像古典园林一样曲折、含蓄的建筑表达。置身其中,可以引发人不断的联想,也让建筑变得可观、可游、可居。
3.1.3 就地取材。王澍先生对于建筑物料的选择是循环建造,即按照中国建筑营造的传统,将旧的建筑材料循环利用,这是建筑师对材料的一种尊重,也不失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纵观其建筑作品,大到建筑砌筑需要的材料,小到维护空间的栏杆,随处可见竹、土、砖石、旧瓦为主材修建的建筑和景观小品。建筑给人感觉质朴、趣味、耐人寻味。在宁波博物馆建筑的选材,就来自回收的旧物料,
“瓦爿墙”的传统建造方式让建筑呈现出自然的状态。建筑师期待10年后,当“瓦爿墙”布满青苔,甚至长出几簇灌木,它就真正融入了时间和历史。
3.1.4 差异性和多样性古典园林虽小,但小中见大,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从铺地拼花、景观小品、建筑样式等营造上讲究丰富变化。在路径设计上也讲究步移景换、别有洞天、柳暗花明的多样性空间。王澍先生的作品同样注重对多样性的把握,在建筑空间和建筑形式上都有体现。如“瓦爿墙”的建筑形式,在宁波博物馆建筑外立面上,仅4肝的墙上就能出现48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因大小不同、颜色深浅不一的砖瓦拼在一起。这种多样性的设计让笔者联系到古典园林当中的铺地,在一个小庭院铺地材料上,同样是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石头拼成各色图案,让简单的小空间变化多样。
3.1.5 意境的营造。古典园林虽小,但通过造园活动,使园林丰富繁芜,同时赋予园林品性,让人在园林中得到陶冶。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建筑群都沿着围墙而建,将尽量多的空间留给自然,校园周围就分布着池塘、树林、田地,行走其中,有松鼠跳跃、天鹅悠游,当代学生在这样的校园里拥有多样化的交流空间。
4 两者形态的相似性
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滕头馆设计、中国美院象山校园二期工程、宁波五散房、杭州南宋御街的复兴到宁波历史博物馆,在以西方的建筑思想体系为主导的今天,王澍先生的作品以“有生命的建筑”逐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同时将中国古典元素抽象后运用到现代建筑当中,让建筑带着传统文化符号,勾起人们对过去生活的记忆,同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一种带有强烈的个人符号的建筑告诉大家,建筑是拥有生命的、建筑中是包含历史生活记忆的,建筑是拥有多样性的,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带有传统中国元素的现代建筑。
4.1 浅析王澍先生建筑作品中古典园林元素的运用
4.1.1 门洞
在王澍先生的系列建筑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反复使用的建筑元素,如不规则的门洞、丰富的建筑外立面、屋檐、廊道、屋顶下沉院落、框景等独特的建筑形式。这些形式在为建筑带来多样化的交流空间。而在古典园林当中,我们同样可以搜寻到类似的营造方式。如他的系列建筑作品中风洞的设计。王澍先生提倡的是在建筑当中,你可以感受到建筑内部的“气”,在于提醒人们关注建筑带来的变化,“风洞”设计来自古典园林,每一个不同的风洞形状即假山剪影,或是某个假山洞口剪影。这样设计的方式让原本合理的生活,多了一些趣味。
4.1.2 屋檐
从杭州钱江时代楼盘到象山校区二期工程,我们可以体会到建筑师试图通过某种建筑符号,让人们重拾以往生活方式的记忆,体会“屋檐滴雨”的意境。古瓦旧墙是古典园林不可缺少的元素,建筑师对“屋檐”的重新关注,让人在现代建筑中生活多一份意境和遐想的空间。
4.1.3 廊道
在现代建筑中廊道似乎被简单化,而王澍建筑作品中,对古典园林中廊道的使用传承在建筑当中。古典园林讲究曲折尽致。童寯先生曾说,在造园手法中有两条线路,一条理性而直达,另一条蜿蜒而曲折。王澍先生建筑中,廊道就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路径。
4.1.4 框景。
在园林当中,空窗框景使空间隔而不堵,漏窗和空窗的使用在于将室外景色引入室内。从不同的空窗看去景色各不相同,也营造一种身建筑当中而不被建筑束缚的空间体会。
篇9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行业体系;综述
中图分类号:K958文献标识码: A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城市规模以空前速度扩展,新城市也纷纷涌现。我国是世界上城市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几十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很快,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城市作为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对城市环境保护不力和对城市园林绿化重视不够,致使城市生态环境在这一进程过程中受到极大的破坏。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人们渴望自然,要求建设“生态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积极作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一、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二、园林产业的发展前景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目前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旋律。为解决空气污染、噪音、热岛效应等不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城市病”,我国许多大中城市正致力于发展城乡一体的城市绿化,竞相为城市营造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园林产业的发展也被人们所看好。
三、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
随着城市建设加快步伐,在众多的城市改造、道路拓宽、广场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绿化景观设计,因而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不仅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相打起了“绿化牌”、“景观牌”、“生态环境牌”,甚至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那些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花卉苗木养护,又懂得“绿色经济”经营管理的人才就成了家家想要的“香饽饽”。
四、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 Frederick Law, 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 Andrew 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 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 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4.1 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4.2 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4.3 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4.4 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参考文献:
【1】 王大平,城市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展,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篇10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自主练习、演示互动、示范操作等教学模式。示范操作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再进行演示互动。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实验题目,让学生自由组合,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当学生操作完成之后,教师采用作业讲评的方式,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评价,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方式。采用互动、评比、讨论以及提问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对于平面设计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平面设计实验课的教学策略分析
1.重视案例教学策略
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需求,利用多媒体双向教学工具,采用案例教学策略,能够将知识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显著提高实验课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园林艺术》封面设计为例,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10幅精美的园林建筑风景画,并提出以下问题:如何利用图像处理工具绘制一个园林艺术品的封面,封面的整体布局该如何设计,画面的色彩该如何搭配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其次,教师利用径向渐变工具绘制出由白色向绿色转变的环形底图,然后连接图层命令,把若干个园林艺术图像放在一个图层内,并利用扭曲命令,绘制出园林艺术图像的立方体魔方,并在魔方上输入渐变的文字:园林艺术。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掌握以下教学要点:特效文字的制作、立方体以及阴影效果制作、渐变工具的使用、图层组的使用等。
2.重视学生作品赏析
- 上一篇: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下一篇:水电工技术培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