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计算机教学内容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计算机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内容 适切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53-01
自我国在2006年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后,我国高校就将原有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但随着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高校计算机基础的“零起点教学”模式就已经不再适用。本文就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进行简单介绍,并对我国现阶段计算机基础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展开分析。
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
自我国教育发展改革委员会将计算机基础作为高校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基础课程后,我国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正式纳入到高校计算机教学课程中。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板块,但由于计算机专业本身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在三大板块的基础上将计算机基础划分成四个模块,分别是微机实用软件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系统与微机原理以及算法与数据结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许多高职院校只是开放了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文化基础两大模块,但是由于现阶段的初中信息课程教学内容当中也包含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的内容,因此结合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当中存在一些问题:
1.1 教学内容相对滞后,跟不上信息课程发展的脚步
前面我们说过,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在计算机基础内容上就已经有所涉猎,只是在知识点上的侧重不同。将两者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更偏向于实用性,而计算机基础则更关注的是技术性,甚至在部分知识点的要求上比初中信息课程教学要求还低。现阶段部分学校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上就已经有网页设计的初步内容,但是在计算机基础中则只包括了网络的基本使用方法,教学内容只是单一的学习学术知识,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1.2 教学方式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致
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采用的基本都是CAI辅助教学或者是联机大屏幕投影直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基本都是将讲课与练习相结合,与初中教学当中的多样性教学方式相比,教学手段较为落后[1]。
高校的计算机基础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其专业性特点,使得计算机基础很难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高校的计算机教师绝大部分对于计算机文化知识掌握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更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应用,使得计算机基础在传授内容时仍然停留在单纯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层面上,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与计算机相关专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不利的。
2 计算机基础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计算机基础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适切性,我们对某校的新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和当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到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针对计算机的每种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设计了四个选项,分别是掌握、基本掌握、有所了解、完全不了解[2],表1是对学生们文化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表,表2是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需求情况的调查表:
从表1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对于计算机应用理论的知识理论基本掌握,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录入并对控制面板进行设置,会用excel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利用PPT进行简单的幻灯片操作等。但是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组成、网络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程序设计方面则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时应当重视在这些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的全面发展。
从表2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情况与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网络知识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需求会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的内容对某些应用技术进行重点关注。
3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顺应时展的需求,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事业也应当不断进行变革,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整,加强对计算机基础之间文化、技术和应用三大板块之间的研究,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实践操作;方法与策略
随着初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机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初中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了解、使用计算机的兴趣,提高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但目前计算机教育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一人讲解,学生机械地聆听。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师的教学目的也难达到。初中的计算机教育应讲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初中计算机课堂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一人讲解,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形式较为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虽然有其优点,但如果没有突破,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计算机教学质量很难提升。另一方面,在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度不高,认为计算机只是一门副科,而且不参加中考,对考学没有影响。计算机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简单,学生在上课期间做其它作业或者听音乐、玩游戏,对计算机课程完全不重视,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办法完成。计算机本身学习过程较为枯燥、复杂,且为大班授课,也导致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来说,对计算机学习易产生排斥心理。在初中计算机课堂上,大部分的计算机教师只是以课本为重点,讲授一些课本上的内容,而不对教学环节进行计划,没有摆脱课本对教学的束缚,以至于无法达到计算机实践操作的目的。
二、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作为计算机学习的主体,初中生是否具有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非常重要。为此,教师应多关注当代初中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计算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初中生年纪较小,大多数学生在上计算机课程之前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应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讲解,对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耐心地回答,渐渐地培养初中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计算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解决生活或将来工作中的问题。例如,教师有时会要求学生用计算机制作海报,要完成这项任务就要熟练掌握并应用文字排版、上传图片、视频等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学以致用,而不是死板地套用课本。另外,结合计算机教学内容,教师要布置相关的实践操作作业,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巩固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开发其创新和实践运用能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计算机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进行探讨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将微课、互动教学等多种不同教学方法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扩展初中生思维,增强其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同时,对初中计算机教材的设计要灵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课本时,潜移默化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初中生在巨大兴趣的引导下学习计算机,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并应用于生活学习中,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是计算机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体现。
2.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实行愉快和分层教学
对于初中计算机课程来说,由于其面向的主体是初中生,教学内容没有必要涉及到计算机的全面应用系统。因此,其教学任务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计划,而且制定的教学计划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创新性与可实施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主。众所周知,计算机初步入门需要学习汉字的输入,而这项工作是简单、枯燥、重复的,很多初中生在课下不愿意花费时间去练习。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时,创造一种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如可以将汉字的输入设计为一款有趣的游戏,将键盘的字母设置成实物,让学生对照实物进行指法练习。另外,可以给学生配备打字游戏装置,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会让学生对打字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打字游戏熟练掌握汉字的输入功能。如有条件,还可以进行汉字输入等游戏比赛,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除了愉快教学之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在计算机学习之前,由于学生接触的环境不同,计算机水平也有所不同,而且每个学生接触新事物的能力以及学习计算机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这就要“区别”对待,开展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层次教学。把每节课的授课内容分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将教学目标分为及格、良好和优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积极性。另外,在确保教学能够达到每个学生基础学习的目标之后,要充分开发学生学习的个性与创意。如在打字练习中,对于及格等级的学生来说,要求其能够正确运用键盘指法输入英文字母;对于良好等级的学生,要求其能够熟练运用键盘指法输入英文字母;对于优秀等级的学生,要求其能够在不看键盘的情况下熟练运用键盘指法输入英文字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等级不同,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练习和作业,并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这样不仅能够使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我,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动力。在课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划分小组,让高层次水平的学生带动低层次水平的学生学习,逐渐缩小计算机学习中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体系
在每节计算机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对本节的授课内容、学习效果及学生反馈进行总结,这就要求课程评价系统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听课情况进行反馈,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学水平。教学评价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的肯定基础之上,对学生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肯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与动力。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学生课堂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水平进行测试,而且包括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合作团结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核。根据本节计算机授课内容和授课目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测试可以通过机试加笔试的方式:机试通过具体操作进行测试,笔试通过试卷进行。若目标测试通过,此次计算机授课结束;若目标测试不通过,则对计算机授课内容重新进行设计,以达到教学目的。计算机教学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质量,需要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与合作,让计算机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希望在未来的初中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能够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得到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以更好地促进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世渊.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J].新课程,2016,(08).
[2]刘丹.浅谈初中计算机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文信息,2014,(01).
[3]李坚.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吉林教育,2012,(7s).
[4]赵云臣.如何提高计算机的教学方法策略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07).
篇3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渗透
现如今,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创新与变革,学生的综合发展已经成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促使教学重点由单一知识点传递向多维度方向发展,尤其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有效渗透给予更高的重视。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新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机技术思想与理念的理解,要求学生在运用计算机技术期间,应形成技术观念与价值观念,进一步理解与内化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与信息文化,逐渐养成善于运用计算机技术强化学习与改变生活的态度观念,积极、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手段。故此,本文主要以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初探,展开以下几点分析,以期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整体水平。
1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困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没有准确的核心定义,通常而言,情感属于个人对待特定事物的一种倾向,情感也并非是空洞的东西,能够使人逐渐形成行为倾向,产生积极情感,才能获得积极态度,正确看待社会与人生[1]。在目前初中教育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可以将计算机课程作为载体,实现这些方面的有效渗透,但是在渗透期间还面临着渗透难点,具体难点如以下分析。
(1)思维惯性在人们的思维惯性中,计算机是通过机器硬件与人为编程软件所构成的,学生与教师要深入挖掘其中所隐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一定的难度性,尤其在学生看来,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并非是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导致师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挖掘与探索中存在难点[2]。
(2)对于计算机的误解计算机思维算法有一定的原则性与规律性,人类思维存在固定的规则与原则。犹如克劳塞维茨所说“制定规则并不难,难的是持续坚持原则。”人们并不排除特殊情况,然而这些特殊情况一般都发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下。为此,初中学生将计算机算法认为是十分固定、单一、死板的,灵活度欠佳,在这种认知背景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对于初中计算机教师而言难度有所增加[3]。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作为学习者在新旧知识之间的反复作用的结果,也是产生丰富与调整自己认知的过程。人类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在建构认知体系时,自然也会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旧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新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碰出撞火花后,人们对所学的知识才能有所理解与吸收,帮助人们全面掌握知识内容。基于此,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渗透,能够强化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渗透的方法
(1)创设趣味情境,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而情境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这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情景触发规律[4]。结合这一规律,初中计算机教师在为学生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思维意识,多思考学生们每天会想到哪些事物、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哪些趣事等内容。计算机教学课本给予教师有限的教学素材,而教师应该利用这些教学素材从中挖掘更深层次的事物,并全面考量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认知规律等多个方面,为学生创设趣味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心投入到计算机课堂之中。同时,初中计算机教师还要注重趣味氛围的营造,结合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景中,直观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感受计算机学习的乐趣,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喜爱计算机学科,端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例如:初中计算机学科教师在讲解《建立统计图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多个方面,并结合探究性学习案例,将本节课设计成“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大比拼”,在教学之初,借助计算机为学生播放西方圣诞节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圣诞节的气氛,随即提出“在圣诞节时,同学们想怎样庆祝呢?”“众所周知圣诞节属于西方节日,那么与我国传统节日相比,同学们更加喜爱哪一个节日呢?”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使学生身心投入到课堂提问当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做出总结“还是喜爱我国传统节日的比较多。”同时引出教学主题,即“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西方节日受到许多人们的喜爱,但是当前许多青少年都十分热衷西方节日,反而对我国传统节日造成忽视,针对这一问题,以中学生过西方节日为研究问题展开讨论式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将事先调查的统计数据向学生进行展示,展示所调查制作的图表,并提出“通过观察图表,能够发现哪一种图表能够清楚地反映数据变化?”等问题,从而引出此节课《建立统计图表》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了解到将抽象数据制作成统计图表,能够清晰体现数据的变化,既省时又省力,激活学生的学习统计图表的欲望,学生很快参与到统计图表制作过程中。通过创设趣味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当中,感受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内在联系,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有效渗透情感价值观念,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2)合理布置教学任务,强化计算机应用水平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对教学任务的设计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重要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模式与学习效果[5]。为此,初中计算机教师在课堂实践期间,应该将计算机教学任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贴合,满足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积极接受,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此,合理布置计算机教学任务,应该以创新、多彩、多变的操作方式为基础,设计目的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体验,对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观念意识大有益处,保障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果。例如:初中计算机教师在讲解《分析图表》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趣味学习任务,每项学习任务都要求学生制作统计图表,巩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在制作之后,结合学生的制作成果,引导学生进行图表分析,深入挖掘有效信息,如通过对比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人数,引导学生分析图表得知,传统节日几乎人人都有所了解,但是喜爱传统节日的人数却较少,探索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有的学生说“我国传统节日有许多规矩,所以我不喜欢传统节日”,还有的学生说“我喜欢传统节日的原因是因为能放假,比如春节、国庆节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进行总结,并得出“我国和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不足,希望学生可以在课下查阅传统节日的来历,在下次上课前与我们大家一同分享”。通过合理布置学习任务,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巩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收获更多,体会到计算机学习的乐趣,另外学生学会从图表中分析数据,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通过弘扬传统节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态度,提高计算机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效果。
(3)加强学科素质教育,提高价值观念渗透效果教学具有教育性、引导性特征[6]。在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教学文本的有效利用,深入挖掘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符合的知识内容,加强学科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计算机教学目标。为此,这就要求初中计算机教师应该利用学科教育优势,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计算机学科学习的主人,刺激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效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思维品质,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渗透的教育目的。例如:初中计算机教师在讲解《初识Photoshop》这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意识到Photoshop应用的必要性、使学生掌握Photoshop操作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建国70周年我国发生的变化,并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建国70年以来我国信息化建设获得的成就,点燃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在讲解视频加工制作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适当添加学生参与军训、运动会等图片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学生制作视频时,培养学生珍惜当下、热爱生活的乐观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发挥计算机学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促进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渗透。
篇4
关键词 初中;计算机教学;问题;对策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在中学生中间开展计算机教学早已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各种与计算机相关的新技术逐一亮相,使人们清醒的看到:掌握不好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可见,初中计算机信息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更进一步说,掌握娴熟的计算机知识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如果中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没有打牢,将难以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一、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各自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难免出现教学思路有区别、教学效果有差异、教学方法有不同等现象。归结起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期待之间的矛盾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配备了计算机,致使孩子们能够较早地接触到这一新生的事物,因此,中学生普通对计算机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期望值非常高。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现实原因,中考、高考对于计算机知识的考核都很少,甚至为零,致使一些学校在课程安排时,有意无意地把计算机课程的课时进行了压缩;而部分教师在讲授计算机课程时,也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还按照传统的系统性、渐进式方式授课,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即便一些学校有了多媒体教室,但是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期待之间,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致使教师讲解的内容如过眼烟云,教学效果其实并不好。
(2)教师计算机知识老化与课程内容快速更新之间的矛盾计算机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其知识体系的变化十分快速,这就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迫于当前的现状,一些计算机教师知识体系普遍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也跟不上课程内容快速更新的速度。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渐提高,因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学逐渐开展了计算机方面的教学,这些情况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这就要求初中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快速变化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适应不同级别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多身兼数职,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因此这一矛盾还将在一定的时间内存。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1)少讲多练,精讲多练初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一节课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操作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习,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堂课一般只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对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操作熟练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时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由于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购置了电脑,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或者父母知识水平的限制,要么根本谈不上买电脑,要么即便有了也处于无人指导的情况,仅仅有一些计算机方面的零星概念,属于“电脑盲”。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例如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好的网页给学生看,告诉他们在网页中不仅要有好的文字内容,还要有优美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好看的动画效果。
总结,以上即是笔者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肤浅认识。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适应初中计算机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我们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是一门艺术,计算机教学刚刚起步,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实践呼唤理论,过去多年传统教学形成的计算机教育观,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才能适应新的情况,时代需要我们勇于探索并积极创新计算机教育理论,共同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实践教学法 初中 计算机教学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的增加。当前阶段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手段。初中计算机教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升。下面将对实践教学法中的初中信息计算机教学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一、实践教学概述
实践教学法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将其应用到实践操作当中去,从而提升知识的实用性与应用性。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重视起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型,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来了解到知识中的真谛,明确当中的关键技术和技巧,这对专业技术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实现技术上的更新与发展,从而掌握更加科学的方法,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提升。此外,通过实践操作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对于学生的人格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通过实践教学法,可以深化学生对于专业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都将产生重要的意义,这对于学生的未来也将产生积极影响。在初中的计算机教学中,应当更多的融入实践教学内容,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基础发展阶段中得到实践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提升,为未来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二、初中计算机实践教学现状
(一)对教学实践不够重视
现阶段我国的初中教育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普遍比较看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将理论教学放在了首要位置上,导致学生的实践机会比较少,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机会。教师的思想由于会受到一定的应试教育影响,因此很多教师会缺少现代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正确认识,尤其是在计算机的实践课程上,开展实践教学始终难以受到重视。对此还需要及时的进行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和机会。
(二)教学模式老化
当前阶段初中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所应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数都是以教师为主的教授式教学,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讲课,学生只能被动的进行听课,参与到实践中的机会较少,从而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的目的。同时,学校的机房一般在除了授课的时间以外是不对外开放的,学生想要参与实践,但是缺少相应的条件,因此只能依靠固定的时间进行基础性的学习。此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大部分都是按照教案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学,对于学生来说缺少针对性,思维方式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将产生限制影响。
(三)教学评价模式不够科学
在初中的教学中,计算机教学评价方式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足问题。课程考试主要以试卷形式进行,即便采取实践考试方式也会规定学生内容,让学生进行操作,从而达到测评的目的。教学评价上的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基于实践教学法的初中计算机教学策略
(一)给学生充足的自作时间和空间
计算机课程本身有着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学生只有亲自通过动手方式才能掌握更多的技巧和知识,从而得到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初中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并将课堂还给学生,能让他们在不断的操作中得到自我的提升,而不是靠讲授的方式来让学生掌握知识。只有让学生真正的进行了操作,他们才能对计算机当中的每一个部分更加熟悉,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操作能力的培养也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实践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实践平台和时间,加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训练,从而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此学校方面应当通过建立实践模拟基地的方式来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将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真正的与实践教学之间结合在一起,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教学的效果。
(三)优化教学评价方式
实践教学法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此教学评价上应当积极的将实践操作能力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将传统的考核方式与实践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全面化的考核。例如在word的教学考核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不同的word题目,并将学生操作的内容发送到教师的邮箱中,由教师统一查看,以此作为学生的随堂测验,以便于丰富教学评价的内容。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也将产生一定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从而实现全面性的发展。
四、结语
现代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掌握显得格外重要,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题,因此在初中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对此学校方面还应当加以重视,积极的将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促使实践教学的作用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
⒖嘉南祝
[1]郑立新.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计算机教学[J].中国培训,2015,(20).
[2]生金辉.浅谈当前我国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通讯世界,2016,(03).
篇6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要求初中计算机教学要进行改革,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新课程的需求。在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效率。文章主要分析了实现初中计算机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初中;计算机教学;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51-01
初中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具体操作技能。在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自学能力。初中计算机课程所学的内容较多,但是课时较少,因此,在较少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内容,就要提高整个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在什么领域,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时,就会启发思维,不断寻找解决的方法。因此,对于计算机这门学生已经有所接触并且有一定兴趣的科目,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使他们对这门课长期保持兴趣,从而满足新课标对教育中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要求,变以往“要我学”的学习方式为“我要学”。因此,教师在最早接触学生的时候,要先了解他们对电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当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基础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就可以因材施教,一般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操作演练,学生操作实习,教师再操作讲解。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教师在操作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某些步骤重复操作;在让学生自己操作的时候,针对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附加要求,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只需要求其掌握基本知识即可。在讲解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基础的不同,教师要注意变换方法,比如,对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直接再次操作示范一遍,让他们通过模仿来掌握;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采用引导的模式,给予简单提示,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答案,如果学生还是没能明白,教师再进行操作演练。这样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会使学生更加认可老师,尊重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学习的兴趣,掌握所学的知识。
2.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当老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操作,学生看;老师布置作业,学生或写或抄,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计算机教学是不适合的。由于对计算机的接触早晚不同,应用层面不同,初中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针对下节课要讲解的知识,在课堂结束时,找几个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在课下自己商量这些知识的教学方法,然后在上课时由他们讲解给其他同学。实践表明,让学生自己当老师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当老师的欲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此外,当其他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敢于提问,一问到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还可以从学生讲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讲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改进。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讲解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什么都不管,教师要对学生的讲课方法给出意见,并且在学生讲完之后进行总结,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更加系统化。
3.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因此,在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层教学,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增强,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当教师要讲解《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图片和声音》这一内容的时候,可采用分层教学方法:第一,将演示文稿的标题改为艺术字,并且要插入艺术字的操作,与此同时,还要为幻灯片中插入相关的图片;第二,为幻灯片插入相关的动画或者影片;第三,插入的声音主要包括声音文件或者CD音乐等。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4.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创新。在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情感目标作为基础,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作用。计算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实际教学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内容以及形式更加生动。同时,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要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促使自身的创新精神不断增强,而且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计算机这一课程与其他学科充分结合起来,特别是在目前社会的发展形势下,提高了学生对综合能力的要求。所以,将学科结合的重要性凸显出来,通过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优化,对教学内容以及形式进行合理改革,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误区,将新技术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6.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在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而且要对学生的心理学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行加强,这样做可以使教师的个人素养得以提升。在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现代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技术,从而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第一,要对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第二,要对自身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加强,从而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以及辅导,这样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这就使得计算机教学观处于动态过程。与此同时,随着软件数量以及功能的不断增多,教师应引导每一位学生进行探索以及思考。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敢于开拓自己的思维以及敢于动手,从而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最终激发他们的创新性。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加大优化力度,并且要对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进行创新,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不仅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以及交流,还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洪星.新课改下初中计算机教学初探[J].中小学电教(下),2011,(8):90-92.
[2]佟鹏;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的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45-46.
篇7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计算机;有效性教学
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实行有效教学是关键。有效教学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师生互为主体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师生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收益。对于计算机技术教学,如何利用现有条件上好计算机技术课也自然成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实施计算机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尽管我国现在在小学就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由于课程本身涉及的知识内容较浅、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学生并不具备足够的计算机能力。因此,初中计算机教学就成为了整个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初中生年龄通常都在12-15岁左右,对于深层次的知识难以理解。所以,初中的计算机教学重在启发、引导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兴趣上。
计算机技术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并没有得到相关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有的学生认为中考不考计算机,因此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上机操作也不去,计算机能力较差。有的计算机老师为了不耽误学生备战中考,甚至把计算机课当自习课,让学生学习英语、数学等其他学科。当前我国的初中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等问题,而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逐步深入,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计算机课堂焕发出强大的活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实施初中计算机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读死书,死读书”的思想深入人心。许多教师只是盲目地灌输给学生知识,丝毫不考虑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不仅起不到足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导致学生渐渐地对课程失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倘若学生对一门课程失去兴趣,那么这门课程如何能学好呢?要想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归根结底就是要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由于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不仅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后学习的自主性也会得到最大发挥。计算机技术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神秘性和趣味性,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一点。如在进行打字训练时可用相关的打字游戏练习软件,这样一来,学生对打字训练这种原本十分枯燥的内容有了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二)引起对初中计算机技术课程的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和部分教师对于初中计算机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学生中出现“不听课,不上机”的不良现象,教师也不加以引导,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此,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必须引起对初中计算机课程的重视,摒弃“为考而教”的落后观念。随着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来广泛,计算机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社会也对人才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足够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有足够强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教师平时应在计算机课堂上给学生多做说明,引起学生对计算机技术课程的重视。
(三)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有的教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很少让那些基础知识较差、反应较慢的学生回答问题,总是请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久而久之,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好,成绩差的学生越来越差,学生能力的两极分化问题十分严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多鼓励、指导,平时与他们多交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四)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回归生活”的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重视讲练结合,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启发学生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实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直接有效办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激发和提升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应通过改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重视、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等措施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总之,只有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斗波,刘琳.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小议[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9(09)
[2]封风玲.浅谈初中计算机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2009(07)
篇8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教学创新; 创新策略
一、 传统初中计算机教学的不足之处
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效率低。教学方式陈旧落后,教育理念古板教条,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的知识不能更好地运用在实际操作中。教学活动缺乏灵活性和随机性,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合理的学习计划,学生离开课堂之后并不能充分消化学到的知识,离开课堂以后又把从课本上学来的理论还给了课本。对学生而言,计算机教学如果没有足够的上机时间,或者根本没法满足计算机教学中的要求,或者因为升学考试导致压力过大,学生会逐渐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兴趣,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又无法保证能够熟练运用于生活中,所以很多教师在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时候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而且学习效率还得不到提高。针对传统计算机教学中的缺点,教师应采用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充分熟悉知识理论运用与计算机的操作中,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寓学于乐,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灌输理论以外,还要结合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地安排实际操作的时间,通过上机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斯多惠曾经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新性的教育不仅仅要求教师在观念上的创新,在教学模式上也要有突破,诱导启发式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
二、 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创新教学思想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要求计算机教师创新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让传统的教变为学生主动的学,结合教材本身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从而锻炼学生在计算机科目中的创新能力,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组织活动进行探讨,既不能忽略共性,也不能抹杀个性。
(二)创新教学内容
初中计算机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让冗长繁杂的知识理论得到简化和归类;要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优化教学内容,让课堂不再是教师的天下,培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地接受知识,操作计算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查漏补缺,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了解到课程中的重点。
(三) 创新教学氛围
初中计算机教师要对教学氛围进行大胆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领导者,采取比赛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接受,从而加深记忆,完成教学目标。且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
(四)创新教学形式
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目,如果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那么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也将逐渐被遗忘。教师应通过不定期的实训,使学生巩固知识,加深记忆。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热情与兴趣,让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篇9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在教育领域上得到了相应发展。对于初中计算机教学来说,构建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为了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新课改的实施对高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程改革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计算机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转变传统学习方式,探讨出最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初中计算机的课堂教学。本文将会对提高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分别从传统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现状、促进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现状
1.课堂互动相对缺乏
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只是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导致教学课堂无趣。
2.教学设施不健全
计算机设备是计算机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我国目前部分学校还未及时普及计算机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质量。部分学校对计算机设备的投入相当匮乏,导致计算机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兴趣,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
3.忽视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门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不仅要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还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然而,目前教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兴趣。
4.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部分教师教学年限较长,教学经验十分丰富,正因如此,这些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上一如既往地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没有与时俱进,接受不了新的教学方式,导致计算机教学没有跟上时展的趋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
二、促进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加强对教师业务水平的培养
随着我国计算机水平的不断发展,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业务水平的培养,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技术进行更新,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将更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培养出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所有的教学都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偏向任何一方都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计算机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还应该注重实践技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贯彻到整个技术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
3.有效开展课外活动
为促进初中学生计算机学习效果的提升,学校可以积极开展计算机课外活动,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计算机学习增添了趣味性。计算机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计算机课外小组活动组织具有一定原则,如实践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自主性原则。教师可举办一些计算机课外竞赛活动,并提供一些小奖品来吸引学生参加,而学生如果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就能以此完善自身计算机知识,并将其技能不断地创新;而课外活动又不同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能让学生更加的放松,没有任何学习压力来参与活动,所以计算机知识就能得到有效的巩固,也能因此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
4.应用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空间的拓宽,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培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相对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合作学习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充分强调了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性,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可以安排一些电脑绘图等比赛,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有一定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使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而对于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让学习较优异的学生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以此做到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5.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师生之间关系的互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都有一定影响。高校培养的是技术人才,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培养理应受到重视,有的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之后在课堂上很少与学生互动,并没有发挥出多媒体对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的巨大潜力。在计算机教学中,普遍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电脑上将知识点进行传授,但是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注意力也不太集中,所以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开小差,用电脑玩游戏、进网站等,没有专心听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每教授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完成课堂小任务,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这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教学课堂更加有吸引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6.应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计算机教学中一般都有应用电脑授课的模式,其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师往往将知识点一带而过,没有进行重点的讲解,而学生在应用电脑学习时注意力也不太集中,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如果同时应用PPT的授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将一些课堂上没有的内容进行丰富,借助一些工具,比如像画面以及色彩来构造图文并茂的教学氛围,应用制作课件的方式将原教材当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不单单只将课堂中的内容应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更多的是延伸一些相关的知识,使学生能了解到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使教材的内容得以丰富,学生也能因此拓宽自身的视野,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电脑绘图”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一些应用电脑绘图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而高手在绘图时熟练的技能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惊叹,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
三、总结
为了更好地顺应时展特征,学校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充分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与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及观念,将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尤巧云 单位:沭阳胡集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超.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研究[J].新课程(下),2014,7(2):115-116.
[2]戴晓娟.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2(12):184.
[3]薛玉阔.浅析提高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2(5):251.
[4]姜桂峰.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J].科普童话,2014,33(5):64.
篇10
关键词:初中 计算机 有效
一、 抽象比喻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山区学生来说,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给授课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学习这门课需要掌握很多的硬件和软件的知识,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和记住很多的知识,光靠讲解知识的概念、定义等理论性的东西是难以办到的,一些名词术语很难被他们接受,适当采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学习计算机极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在这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在计算机教学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或 IP 地址时,我们可以这样讲: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用名字和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我们用域名和 IP 地址来区分,IP 地址可以唯一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中域名、IP 地址的概念。
二、 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种类不断增多,功能也日趋完善,学生在校期间上有限的计算机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各种软件用途虽然不同,但是在操作方法上或者某些功能上有相似之处。计算机教师可对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要让学生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学会利用计算机来为实际工作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是单纯地学习如何操作计算机。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辅导过程中,我注意与他们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四、积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不论是什么课程的实际教学,都忌讳教师的包办代替或一言堂,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更是如此。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留给学生的足够的思考和动手操作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过去的电脑课程教学比较注重概念的讲述,过分侧重于教,教学过程难免显得“程式化”且呆板。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学生只能竖起耳朵听,这样就使得学生欠缺动手操作能力,这是与新课标中有关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不相符的。教师得讲,但是一定要少讲,教师只需将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教学中涉及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精辟到位的讲述,而其余内容就由学生自己来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要多练,教师可以将一些容易弄懂的或是易于自学的教学内容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掌控时间,让学生多练习多操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自己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自觉掌握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增设课外知识,使学生产生新欲望和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的教学思想。教材一经采用,至少一年,而关于计算机的新动态几乎每天都有,就跟看仙人下棋的樵夫一样,转眼人间已过数百年,已经不是他所处的年代了,所以,教师应该走在知识的前沿,博览群书,给学生最新的信息。我将在报纸、新闻、杂志上看到的,以《新动态专栏》的形式公布给大家。如:电脑用土豆来供电。起因是有人和电脑迷打赌:土豆不可能为电脑供电。可是发明者却真的做到了,而且还建立了土豆网站,多神奇?!这些信息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创新欲望:原来奇迹的产生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敢去想,敢去尝试。
六、分层次教学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很多学生家里有计算机,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参加过这样或那样的培训班,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从来没碰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了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中学计算机教学主要是让同学们认知计算机,培养同学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始学习新一类内容时,先测试一下,基础薄弱的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我认为没有再听课的必要,这些同学己经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根据他们的兴趣,我安排他们另外的任务,比如,本学期刚刚开始,我就给了几位同学这样的课题:做声、图、文并茂的课件,主题是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作用。限定完成的时间,不限定使用的软件,可以用AUTHORWARE完成,可以用POWERP01NT,也可以用做网页的形式实现,有关资料可以到网上查询,必要时辅导一下,每周检查一下他们的进展,主要是鼓励、督促他们开拓视野,独立完成,让他们有目的的深入学习。
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其实可以代表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水平的好劣,在初中阶段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件好事。因为在信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计算机替了纸,代替了笔,甚至代替了人类某些思维的能力,所以把计算机教学改革适应时展的需要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和操作能力,是一个时展必然。
参考文献:
[1]陈康明.从初中计算机特点及入手,探讨教学模式及设计方案[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5.
- 上一篇:美丽乡村的意义
- 下一篇:小学语文的教学与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