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技成果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科技成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林业科技成果

篇1

第二条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是一项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为实施“科教兴林”基本方针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实施的国家林业局重点林业科技计划。其宗旨是根据林业生产建设对科技成果的迫切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大批先进、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通过建立试验示范点、开展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在林业生产中大面积地推广应用,以提高林业生产建设质量,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三条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的实施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各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和国家林业局有关直属单位的科技推广管理机构,负责本地方、本单位推广计划项目的申报、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

第三章项目申报与审批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根据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的技术需求,每年《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年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第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各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有关直属单位,根据《指南》要求,组织本地方、本单位推广计划项目的申报。

第六条项目申报条件:

(一)申报项目所依托的技术成果必须已通过鉴定或验收(或评审),其技术成熟、适用、应用范围广,辐射力强,成果无权属异议。

(二)申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先进,有助于带动和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有利于提升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中的技术水平,对社会、环境、资源没有危害。

(三)申报单位必须是从事林业科技推广、科学研究、生产的机构,并且具备实施项目所需的技术基础条件。

第七条申报项目应提供如下材料:

(一)《国家林业局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申报书》(见附1)。

(二)所应用技术成果的《科技成果鉴定(验收)证书》,或其他相应的评价材料(如评估报告、专利证书、法定的专门机构出具的审查报告或证明、测试分析报告等)。

(三)其他相关文件(如各类许可证、准产证及有关必须取得的证书等)。

上述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引用文献资料等必须说明来源,材料、文件必须打印、装订整齐,符合档案部门的要求。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各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和国家林业局有关直属单位作为组织项目申报的单位,负责对本地方、本单位项目进行初步审查,并以厅(局)级正式文件将项目上报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

第九条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组织专家对各地方、各单位按照《指南》要求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经评审通过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同时提出林业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年度计划。由委托单位(甲方)、保证单位(乙方)和承担单位(丙方)三方共同签订《林业科学技术推广计划项目合同》(见附2),其中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为项目委托单位(甲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各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和国家林业局有关直属单位为项目保证单位(乙方)。

第四章项目管理与监督

第十条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对项目实行跟踪监督和管理。项目承担单位要自觉接受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并在每年年终将项目进展情况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各项目保证单位要定期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情况报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

第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不得擅自变更或调整项目实施任务、地点、规模和技术指标等合同内容,确需变更或调整的,由项目保证单位审查后向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由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审核批复。

第十二条项目执行期间,如遇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原因,对项目造成较大影响的,项目保证单位要及时取证并书面报告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由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做出中止或撤项的决定。

第五章经费管理

第十三条实施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的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以及地方配套或项目承担单位自筹。

第十四条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国家财政拨款主要用于与项目有关的试验费、检测费、仪器设备费、劳务费、差旅费、资料信息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挤占、截留、滞留、挪用项目资金,不得擅自改变项目经费支出方向。

第十五条对挪用、挤占、截留、改变资金用途等违反有关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单位,将停止项目实施,并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于违规使用资金的项目承担单位,取消其下一年度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申报资格。

第六章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项目承担单位(丙方)必须按期完成项目,并在项目完成后的三个月内提出验收申请。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项目保证单位要提出延期申请,待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批准后执行。

第十七条申请项目验收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国家林业局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验收申请表》(见附3)。

(二)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三)项目合同复印件。

(四)项目经费决算表。

(五)技术推广应用的有关证明材料等。

项目承担单位将以上材料报送项目保证单位(乙方);由项目保证单位(乙方)审核确认后,以正式公文上报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甲方)。

第十八条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负责对项目组织验收,或委托有关单位主持验收。组织验收单位或主持验收单位聘请有关同行专家和管理人员5—7人组成验收委员会。

第十九条项目验收以合同规定的建设内容、考核目标和应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及批准调整后确定的内容为依据,对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核查和综合评价。项目验收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合同执行情况及评价;项目资金落实及使用情况;项目组织管理工作情况;项目取得的成果、效益、应用前景等。在推广过程中,技术有创新,需要进行成果鉴定(评审)的项目可与项目验收一并进行,成果鉴定(评审),按照国家有关科技项目鉴定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条验收结论分为验收合格和验收不合格。对按期完成合同任务或基本完成合同任务的项目评定为验收合格;对没有按期完成合同任务,并且各项指标差距较大的项目评定为验收不合格。

第二十一条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在一年内经整改完善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二次验收仍不合格的项目将予以通报,并取消该项目承担单位两年内申报推广计划项目的资格。

篇2

1缺乏责任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全行业并未得到全面落实,依靠科技振兴林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林业系统职工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一些生产单位缺乏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以粗放经营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2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科技成果不配套,单项多、综合少,转化率低。全市64项林业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仅有12项,转化率不到20%,大面积见效的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率不到10%。

3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

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且生态与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其直接经济效益。而林业科技成果应用的对象大多数是比较偏辟地区的农民。如果没有国家扶持的配套资金,再好的技术,群众也无力接受。再加上当地科技成果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各部门缺乏协调和衔接,相互之间没有起到连动和促进作用,没有形成合力。

4推广体系不健全

推广体系不健全,现有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全市现有推广人员整体不协调,专业技术人员只占30%.且大部分集中在县以上单位,真正在第一线的科技人员很少,有些推广机构只能应付完成生产任务。培训无场所,示范无基地,难以正常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咨询和服务工作。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机构改革,不少地方的县(乡)推广机构出现“脱钩”现象,甚至有些已撤、并、转,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推广机构职能的正常发挥。

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1以市场为导向

1)摸准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前题是做好市场调研,面向生产实际。要求成果具有成熟性、适应性、效益性和组合性。如,推广林木良种,尽量将种子、植保、土肥、栽培等各专业的科技成果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实现科技成果系列化开发。2)认识林业科技成果的地域适应性。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条件。必须因地制宜,防止盲目引进。如,20世纪80年代我市大面积发展山碴、红富士苹果,90年代用银杏作通道绿化,不是气候不适宜,就是措施不到位。因此,尊重科学、讲究科学,科学规划,筛选本区域适用面广、见效快、效益好的科技成果是保证尽快形成生产力的关键。3)对产业化成果,要了解市场信息和走势。实践证明,产业化成果的转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龙头确立主攻方向,逐步形成系列化技术。如,保德县红枣综合丰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就是按照市场的需求,取得初步成果后再到生产中检验、应用。并根据反馈,由推广应用单项丰产技术措施发展到推广应用4项综合丰产技术;由推广生产优质产品技术发展到产品采收后的坑枣技术。这种逐步拓展的系列技术,为枣区人民打开致富之门,仅红枣年收入近500元/人,占人均总收入的30%以上,2/3的贫困人口因发展红枣产业解决了温饱问题。事例说明,只有形成产业,才能扩大成果转化率,产生规模效益,达到最佳的推广效果。

2健全推广体系

1)抓好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要建设以省(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为“龙头”,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骨干,乡(镇)林业推广站为基础,村级推广组织为网络,科技示范户为榜样的林业技术推广网络。2)从政策上倾斜,从经济上扶持,增强推广机构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推广成果的实力。按照中央六部委下发的《关于稳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通知》和《农业推广法》,认真做好稳定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及推广队伍工作,为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调动他们在成果转化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发挥媒介作用。通过示范、讲授、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为生产力部门培养技术骨干力量,使新技术及时为广大林业生产者所掌握。同时,通过有效的宣传工作,提高新技术、新成果的传播速度和效益,使它在提高广大林农的科技意识和致富本领上产生积极的作用。

3坚持样板示范

林业生产周期长、直接经济效益慢,而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因此,选择代表性强、基础较好、规模适当、条件具备的地区,建立不同类型的林业科技试验室及实用技术组装配套的技术开发示范基地,探索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途径。走边试验、边示范,以试验带动示范,以示范促进推广的新路子,为大面积、大范围内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及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提供经验。

4建立“四位一体”的转化机制

通过计划的导向作用,财务的资金保障作用,生产依靠科技、科技面向生产的协调机制,来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计划部门要把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作为立项依据;财务部门多层次开辟资金渠道,起到资金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作用;生产部门结合实际及时提出对科技的需求,积极主动采用科技成果;科技部门面向生产及时为生产建设提供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解决生产中突出的技术问题。在成果鉴定时要有计划、财务、生产、推广部门参加,既鉴定成果,又研究推广应用,保证林业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加大推广力度

在现有基础上,大力推广以集水造林为中心的汇集径流系列抗旱造林技术、容器育苗技术、封山育林技术,枣树四项丰产技术、核桃去雄技术、青杨与沙棘乔灌混交的营林技术,ABT生根粉、吸水剂、植物抗寒剂、防啃剂等林业新材料及新产品应用技术。特别是要抓好重点林业工程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优势集成,提高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规模效益。

篇3

农林;科技成果;产业化;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006-01

1前言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具有长周期性、复杂性、市场性特点。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成果本身的质量、成果推广者、成果采用者及农业教育与农业科研、农业推广三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发达国家的农林科技成果转化率在85%,而我国仅为30%;发达国家的农林科技进步贡献率为80%,我国只有40%。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很多,存在于我国农林科技成果信息的与接收诸环节中的各种障碍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2农林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信息因素

2.1信息供体与信息受体的行为动力障碍

高质量、高效益的农林科技成果研发的困难,也使得技术供给者市场活跃程度较低。农林科技成果使用者接受农林科技成果的原因来自于农林科技带来的产品创新或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的集约。其本质是带来农林生产机会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收益的提高,因而带来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由于农林产业的弱质性,我国农林生产者经常处在被市场挤压的境地,生产效益不高,单位产品的利润有限,加之生产规模较小,因而缺乏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同时,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中国农民更是深受“平安是福”、“小富即安”思想的浸,不愿意冒险行事,因此,他们不会轻易接受风险不明的农林科技信息。而等他们看到别人使用某项科技信息获利并开始模仿时,其技术收益又因使用者的增加而往往比预期的要低。这些因素又反过来成为进一步影响农林生产者接受农林科技信息积极性的因素。信息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共同作用是农林科技成果顺利进行产业化的前提。信息供体的行为动力当然地来源于市场诱因,但是又不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研究表明,越接近于科技成果形成的源头,科技成果的转化越依赖于非市场因素的作用;越接近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终端,市场机制作用的强度越大。信息供给者常常被迫提高信息产品的价格或信息使用的门槛。这就使科技成果供应陷入了一个怪圈:免费或过低的收费,将使科技成果与信息的供给者血本无归,而过高的收费又往往造成潜在用户的流失。

2.2农林科技成果信息形式及其服务对接因素

农林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传递机制,从而造成大多数农林科技成果始终处于“阳春白雪”、深锁春闺的状态,没有以适合农林生产者特点的朴素简洁的形式与他们见面。农林科技成果的价值也同样取决于其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不仅知识的内容决定其是否构成信息,而且知识的传递与表达方式也决定着它是否构成信息。虽然科技成果本身就是一种信息集合体,但是由于科技成果的生产往往相对集中于某些时间和空间,在对其进行相关的信息化处理之前,其本身的形式并不一定适合进行传播与运用。所以科技成果的信息传播形式就成为影响其最终价值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由于农林生产者数量庞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虽然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传媒在农林科技成果的传播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最主要、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仍然是农林科技推广机构与农林生产者面对面的沟通。

2.3农林科技人员素质及其信息载体因素

农林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也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林科技成果的推广是农林科学技术知识的综合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高度结合。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大量涌现的新形势相比,我国农林科技推广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日趋严重。农林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资源匮乏,因此用户稀少,使得用户入网费用提高,限制了网络信息的开发。同时,农林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时效性不强,大大限制了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农林科技推广机构在人员与经费规模、工作所需投入上呈倒金字塔结构,即县级农技推广人员占的比重大,而乡村两级农技推广人员所占比重小;而据研究,农林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两级农林科技推广队伍的工作状况。信度的作用在于消除不确定性。但是,如果信息路径的噪音太大,那么,科技成果信息的传播过程反而可能成为增加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农林科技成果产业化每一个中间环节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信息的效度即信息的准确性和应用效果。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加之农林生产环境的开放性,因此几乎没有具有普适性的农林科学技术。

3解决办法及其对策

必须改革农业科研管理体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推广运行机制;稳定农业推广人员队伍,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素质;提高农民文化科学水平,增加农民采用科学技术意识等对策,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林生产有很强的地域性,要提高技术使用效率,就必须使农林科学技术与当地生产条件相结合,实现技术的本地化。完善法律制度,规范操作行为,确保科技成果评估机构的中立和专业化,提高农林科技信息的信度与效度,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冯丙坤.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障碍与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21(1): 369-369

篇4

1.1林业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科技水平落后是影响林业科技推广的重要问题。科学技术支撑力量薄弱,造成缺少科研成果的局面,更无法实施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由于我国科研单位与应用单位存在脱节,科研单位为了从国家获取科研资金,不管科技成果的应用前景,导致很多科研成果与实际生产无关,致使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研现状不能满足林业新形势下发展。

1.2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实际成效低长久以来,我国林业科技推广组织作为政府部门,推广工作的实际成效差,现在林业科技成果实际转化率低于50%。在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力争在2015年林业科技成果实际转化率达到6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对于林业科技推广,组织只是执行国家规定的政策与任务,然后按部就班的执行,没有根据当地生产的实际情况,灵活有效的推广林业科技,帮助林农提高生产水平,甚至在没有调查的情况,盲目推广林业科技,造成林农的损失和不信任。林业推广组织也没有主动的走出去,到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寻找合适的科技成果,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将适合的科技新成果引入当地,通过示范推广新科技,带动当地林业产业的发展。

2加强林业科技推广的策略

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策略,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2.1完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国家林业局在2013年3月印发《全国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规划(2011-2020年)》,其中规定以配套完善服务设施条件为手段,按照依法建设、整体推进、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示范带动的基本原则,用10年时间,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人员素质建设,逐步构建和完善以政府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导,林业科研院校、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单位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新型林业科技推广体系。

2.2增加资金投入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林业科技推广取得成功的保证。投入的资金不仅要确保林业部门所需的经费,同时也要使按照国家安排的科技推广所需专项资金落实到位,并保证履行公益性职能时资金充足。

2.3完善林业科技推广中的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在林业科技推广中,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使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低,无法真正发挥林业推广的效用,林业科技推广面临着后继无力的困境。针对这一问题,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建立人员考核机制,根据人员考核成果,作为其职位升迁的重要依据,同时对其进行奖惩。

篇5

在很多地方,林业科技推广部门长期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致使推广机构房屋破旧、基本办公设备简陋、缺乏必要办公和交通设备,工作手段与方式十分落后。另外,虽然相关的法律规定农业推广资金可以从某些项目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的资金,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在基层很少有林业科技推广专项经费。科研工作滞后是林业部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科技支撑力量薄弱往往造成科研成果少,更不谈科研成果的转化,有些科研甚至与生产无很大关联,致使林业科技成果储备严重的不足,一些关键的技术研究不够,致使科研工作不能适应林业形势发展的需求。在基层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缺乏专业的推广人员,现有的科技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与技术培训,整体素质不够高。

先进适用的技术缺乏及科技成果不易形成。一是由于基层体制不健全造成的科研与生产脱节,科研无法转化为有用的技术成果,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二是一些科研成果的质量达不到所需的要求,这些成果或者不够先进,经不起市场考验,或者成本过高,经济上不可行;三是林业的生长周期普遍较长,比如选育一个优良的林木品种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有些甚至高达几十年,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巨大。

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的提高,对于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发挥其综合效益作用明显。因此,要通过立法明确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科技项目推广基金,给予从事林业科研工作的企事业单位以金融、税收等政策优惠,保障推广工作有稳定的经费投入和资金支持。

目前我市林业技术队伍年龄老化严重,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迫切需要优化林业科技推广队伍。要通过不断吸收优秀的林业院校毕业生来充实林业科技队伍,始终保持技术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要定期对林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活动,使他们熟练掌握各种新型林业致富项目的推广技术,加快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提高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要逐步提高对林业科技推广的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从林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渠道,筹集林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林业科技推广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任何部门或单位不得截留或挪用。

篇6

关键词:临渭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1 影响临渭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几个主要因素

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完全到位,主动采用、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有效机制还未形成。如新的科技服务机制尚未建立,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基层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等。

林业科技成果的公益性强、周期长,缺少必要的效益补偿,而且存在着成熟度不高等问题。在林业科技成果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效益为目的公益性成果,不能当年见效,近期经济性差。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引进具有盲目性、片面性、不切合区域实际,导致推广增益性不明显。

林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人员老化。截止2010年12月,临渭区林业系统有专职林技推广人员51名,其中林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有35名,40岁以上的15名。另外,全区28个乡镇办也分别设有1~2名专职或兼职林业专干,负责本辖区的林技推广工作。目前,在我区这样一个有林地面积达23 333.33hm2的农业大区,直接从事林技推广的技术人员尚不足百人。

乡、村级林业科技力量薄弱。我区各乡镇办都分别确定有1~2名林业专干,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乡镇办的林业干部变动频繁,或一人兼管多项工作,往往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林业工作之中。另外,林业科技推广还受到政策、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制约。

2 搞好临渭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2.1 选择高质量的科技成果,有计划地逐步进行推广

首先要从成果的选择入手,针对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选择,对其技术先进性、生产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严格的论证,减少盲目性。技术先进,才有推广价值;生产可行,才能顺利推广;经济有利,有吸引力,大家才愿意采用,这3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在具体选择推广项目时,必须对3个条件有正确的理解,即技术先进,不能超越当地的技术条件;生产可行,却不能束缚于传统的模式和方法;经济有利,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要同时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其次要制订计划、明确目标、加强管理、指导科技推广,有利于使推广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近年来,临渭区通过科学地编制工程规划、制订年度项目计划,印发工程管理办法等文件,用以指导、强化、规范工程造林科技推广项目的计划管理,确保了各项林业工程的顺利实施。

2.2 结合重点工程,进行抓点示范

由于林业生产具有周期长,获取直接经济效益较慢,而社会、生态效益又往往容易被忽视的特点,因此要搞好林业工作,就必须把科技推广与林业生产相结合,将科技推广融于重点工程建设中,配套应用先进技术,建立林业科技试验示范区,使其成为“三高”林业的示范基地和科技辐射推广中心,充分发挥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临渭区以五大林业工程实施为契机,创建了各项工程的科技试验示范区,凸显出一批科技示范点、示范村、示范果园、示范林、示范户和一些先进的生产模式,还增加了必要的设施和设备,为林业工程建设起到了摸路子、树标杆、建窗口的作用。目前,全区已建成核桃、速生杨、冬枣、花椒等特色林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科技示范户150余家,这些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在全区林业工程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并迅速成为全面展示和宣传林业科技的窗口,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带动和促进全区林业生产又快又好发展。

2.3 结合科学普及,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科技知识,为林业科技推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要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大科技推广宣传,通过在造林季节印发栽植技术要点发放到户、在工程实施区域印发了配有技术宣传的彩页和挂历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展示近年来我区林业科技成就和建设成果,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技信息,宣传林业政策,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广大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积极组织科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举办林果技术现场培训会、印发科技刊物,以及参观科技示范点,举办经验交流会等途径,使学科学、用科学,科技致富的思想深入人心,带动科技推广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2.4 健全推广体系,加强人员培训,为做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奠定基础

篇7

关键词:林业 科技发展 问题 对策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了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及水旱灾害日益频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林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林业的地位日益上升,其作用也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林业科技如何适应新世纪生态建设和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关系林业科研部门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林业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科技体系陈旧

第一,林业科技机构设置和能力建设与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不匹配,没有针对要解决的长期重大科技问题部署科技力量;没有健全有效的技术推广体系;没有形成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系统能力。第二,没有形成全方位开放的与发达省份合作互补的联系网络,没有合理利用我省自然资源优势吸引发达地区的合作和联合,尚处于较封闭的状态。第三,机制改革步伐缓慢,我省林业科技开发的非市场导向仍占主流,研究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与林业重点工程和高新产业建设结合不紧密。第四,林业科技经费严重不足,高级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基础设施落后。

2 科技能力不足

第一,缺乏对生态修复与建设及林业发展根本科技问题的基础性研究能力,不能为全省林业发展的最重大、最基本的问题提供科技支撑;第二,科技基础设施落后,信息网络、科技资料中心等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技术吸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薄弱。

二、林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切实把科教兴林放在首位

各级林业部门要增强科技意识,倡导崇尚科学、按科学办事的风尚。各市( 地)林业局、省直林局和林业科技重点县要从科研院所选聘一批既有学术水平、又有实践和工作能力的 中青年专家作为科技副局长,负责本局、本地区和本县的林业科技工作,对他们的工作和建议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省林业厅要成立林业科技委员会,负责全省林业科技项目的论证、审定以及科技成果的评审和重大林业决策的咨询。各市( 地)林业局、省直林局也要形成由专家科学决策的机制。要制定加快林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励各级林业部门和科技人员献身林业科技。允许科技人员开展有偿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允许科技人员从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成果推广的收益中提成。省林业厅、市( 地)、林局要建立林业科技奖励基金,每年对在科学研究、技术发明、推广应用、重点工程技术承包和教学培训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给予表彰奖励,授予荣誉称号,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

2 拓宽资金渠道,确保科技投入

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必须要有稳定和充足的奖金作保证。要继续落实国家有关科技经费方面的政策规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林业科技投资新体制。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资中不低于3%的比例,以及地方政府安排工程项目配套经费的3%,都要专项用于工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和工程配套的科技成果推广,以及监测系统建设等科技支撑上。市级育林基金中也要按规定比例提取专项科技经费。林业企业要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的技术开发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科技、计划、财政部门的科研课题和科技专项费用。鼓励和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对林业科技的投入,并积极探索利用外资开发林业科技的新途径、新方式。在多方争取资金的同时,要加强资金和项目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要集中有限资金向重点研究领域、重点研究课题和科研实力强的科研机构倾斜,确保关系林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多出科研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要加强资金的管理,确保林业科技资金专款专用,切实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3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队伍

(1)实施科技兴林人才战略。制订林业科技人才发展规划,紧扣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3个重要环节,推动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

(2)建立和完善林业科技培训制度和培训网络,大规模开展科技培训。要紧紧围绕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强林业新技术推广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快知识更新,全面提升务林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完善林业科技人才使用和引进政策,健全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通过不断完善各类人才的评价和使用机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予以重奖。

(4)鼓励林业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和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宽松环境和必要的条件,鼓励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和技术承包等技术服务工作,在帮助林业生产单位和林农富裕起来的同时,自己也一起富起来,并且先富裕起来。

4 收入分配是实施人才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林业科研工作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由此,各省要继续抓紧作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人分配机制,努力开创人才辈出的局面。然而,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待遇留人”是最实际的环境条件,收人分配对于人才的导向作用也是很大的。应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人分配机制,为省林业科研服务,为实施云南省“人才战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林业快速发展;对策

1我国林业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影响林业技术发展的因素

随着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我国各个行业也随之迅猛发展。林业从传统的以生产木材为主到新时期以生态林业为主的创建工作。随着产业模式的转化、科学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使林业建设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林业发展与技术的支撑密不可分,近年来,林业技术的提高与应用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林木资源的病虫害得到了很好的防治,林业发展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目前行业发展还没有完全与经济发展同步,在提高技术水平的过程中仍有一些制约林业技术发展的因素。

1.1没有树立足够的技术意识

现代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环境和林业资源的需求日渐突出,但是,传统的林业技术意识却常常阻碍林业建设的顺利发展,因此,林业技术的科技创新与革新成为世界各国林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打破我国传统的林业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现代林业技术并培养足够的技术人才,给林业发展带来更多利益,加大林业技术资金投入,使林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用经济发展带动林业发展。

1.2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林业技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缺乏足够的资金,由于发展林业所需的经费不足,致使人才推广工作难以落实,阻碍了林业技术的发展,制约了林业建设创新工作的开展。

1.3技术推广工作不完善

由于林业技术没有充分的应用于林业建设中,导致很多工艺技术很难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无法开展创新工作,并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1.4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虽然林业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在技术和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没有创新意识和积极性,通过借鉴和模仿一些国外的技术来实现国内的需要。这种引进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借鉴国外的技术后,没有对其充分的发展应用,只是单纯的接受与引进技术,却没有满足林业发展的需求,无法在国际上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技术创新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林业建设发展的核心与难点。我国应该打破传统的林业生产观念,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政府与相关的林业机构要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与扶持,重视技术创新的发展,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改变林业建设发展的不足现状。另外,加大林业技术储备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加强自主创新,研发核心技术,并提高应用实践的能力,促进林业建设的稳定发展。

1.5林业科技体制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我国林业技术的创新一直以科研机构和林业院校为主,在经费投入上较少,难以实现林业技术的创新,甚至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科技创新要将林业企业作为主体,将创新与企业生产有机的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林业企业技术发展,从而带动林业技术的产业化,实现真正意义的科技创新。

1.6科研成果较少,成果转化率低

根据调查统计,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50%,低于欧美国家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林业成果的转化率不如农业成果的转化率。此外,我国林业技术水平不高,优秀的林业技术人才不足,缺少高新技术研究方面以及高层次经营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这些现状大大地限制了我国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2针对目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技术意识,具体体现为:政府或相关的林业机构要积极开展林业技术宣传活动,如在基层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讲座和培训课程,及时传授林业相关知识,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林业技术知识,普及林业科普知识。建立示范基地和示范点,推广林业技术和林业知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林业技术的重要性,提供足够的林业专业技术书籍或报刊,确保广大群众及时获取新的信息知识,提升林业相关人员的“科技兴林”意识。

2.1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创新首先要技术创新。建立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员,提升我国林业技术发展的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我国林业技术创新能力。

2.2增加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

我国林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要增加林业技术的投入力度,通过科技研发与教育投入可以提高林业技术创新水平,加大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也可以提高林业技术的成果转化。除此之外,建立完善的林业技术补偿机制,可以大大提高林业技术的应用能力,调动林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2.3提升林业技术推广效率和效果

加大林业技术成果转化,要具备完善的网络平台体系,以网络体系的形式建立高效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技术推广的同时,以林业社会化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将林农作为技术推广的主体进行培养,同时建立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站,加强并完善技术推广的监督管理工作。

2.4提高林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发展能力

我国目前仍处于传统的林业技术发展模式,存在林业技术科技水平含量不高,科技创新意识淡薄等现状,发展可持续林业建设,需要设置完善并具有创新性的林业产业机制,不断推动林业技术的健康发展。遵循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树立”科技兴林”的观念,以技术创新为基础,调整和构建完善的林业科技布局,将科技资源合理、有效地应用到市场机制中,加强并重视国家对林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控制,将专业的林业技术院校和科研单位分布到各地区,配置充足的科技人员,做好林业技术人才的储备工作。

篇9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09702

1 引言

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现阶段,我国的林业科技创新能力还较低,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因而对林业科技创新所具有的重要特点以及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特征

2.1 科技创新动力源较单一

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有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科技创新的主体;②科技创新所需要的投入;③科技创新所需要的渠道。这些动力来源能够对科技创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林业科技创新服务的基础在于林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能够向社会提供出一些有形的、无形的产品或者是环境产品。而对于那些具有公益性质的林业则需要为社会提供非经济性的产品,所以,在社会交换中林业经营者难以获得科技投入所带来的补偿,这就使得经营者的科技创新所具有的动力源有所丧失,基于此,国家通常都会采取政府干预的方式,补偿那些非经济产品的科技创新,加大在这方面的经济投入,使得国家成为科技创新成果的需求者以及供给者,因而这就会造成林业的科技创新动力源变得较为单一。

2.2 林业科技创新成果具有一定的限定

在实际应用林业科技的创新成果时,通常这些创新成果都存在着一定的限定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形、地貌以及地势上森林的实际分布状态也会有所不同,而正是由于这些差异性的存在,使得我国的林业生产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从某种程度上对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形成了一定的限制。而将预约的工业技术跟通用技术的科技创新成果相比后,林业科技成果在市场需求上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定。

2.3 应用林业科技创新成果具有特殊性

林业经营者要想有效实现森林资源向经济效益转化的目的,务必要先购买并积极开发更为先进的技术,研发更多新的林业产品,培育出更多的森林资源,才能够有效的对科技方面所投入的进行有效的补偿。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有些经营者由于难以从市场上获得对科技方面的投入补偿,进行林业经营时需要依靠政府或有关部门的扶持,因而其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工作的积极性就较差。在应用林业科技成果过程中,还会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①森林采伐制度;②资源管理体制;③林权问题。

3 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状况

3.1 缺乏对林业科技创新重要性认识

有些林业经营者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普遍会将营林业当作是“靠天吃饭”的产业,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挖坑栽树”就可以了,不但老百姓存在这样的观念,甚至一些林业企业的决策者以及管理者都存在着不够重视营林科技投入的问题,因而这些思想观念作为林业经营的主导观念,直接降低了林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大大降低了科技的贡献率,而正是这些不足,使得林业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3.2 林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跟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整体科技投入水平都较低,而林业在整体科技投入中的水平更是少之又少,并且由于林业的科技创新是一种较为单一的科技创新动力源,更多的是依赖于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扶持,缺少相对的资金投入,使得我国科技的整体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3.3 科技经费结构不合理

我国从事林业科研体制的主体是一些高等的院校以及科研机构,不是企业,因而这就使得企业在生产以及开展相应的科研活动时出现脱节的问题,使得林业科技在创新方面出现供求错位的问题,而这些不合理的科技经费更是决定了国家是科技经费主要投入者,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就更少,此种传统的体制也就使得林业科技创新转化为科技创新成果的效率较低,科研成果的数量也就会变少,这使得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据有关研究预测,我国在农业方面获得的科技奖项的转化率只占了总获奖率的一半,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远低于其70%的转换率,并且我国林业科技成果方面的转化率远远低于农业成果的转换率,只占了34%,林业技术的储备不够充足,缺乏有效的林业科技人员,特别是在高效技术研究方面的人才较少,高层次的经营管理者较少,这些都对高新技术成果的研究以及转化工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林业方面所具有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则更低,并且现阶段所实施的法规、政策以及经济市场等外部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4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对策建议

为了使得我国的林业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务必要加强对林业科技的创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加大对林业科技投入,提高林业科技贡献率

就我国实际国情而言,我国的林地面积小,林业资源也十分的有限,并且对于林木以及林地的浪费也十分严重,因而为了能够有效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要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于林业产品的需求,使得林业的科技水平有所提高。而长期以来,我国营林者对于林业科技所具有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林业科技人员的数量也较少,导致科技的整体素质较低,难以投入较多的资金用来经营林业,所以,务必要对林业科技的创新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有所认识,加大科技的投入,从而使得林业科技的整体贡献率有所提高。

4.2 促进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工作的开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林业科技创新体制以及机制创新工作的开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住动力机制,此机制的核心就在于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工作者的积极性,使得企业能够从被动创新转化为主动创新,究其根本在于市场所具有的竞争力以及需求的不同,并且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的最为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企业的所有制形式,通常而言,具有较强依附性的一些国有企业在主动创新方面还有所欠缺,动力不足,跟那些依附性较弱或者没有依附性的个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相比要差很多。与此同时,林业发展的最为关键措施在于能够建立起员工激励制以及分配制,在区域社会环境、创新环境、利益分配和激励等方面制定倾斜政策,为林业创新人才提供更为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条件,从而更好避免人才的流失,为后续对人才进行教育以及培训奠定基础。

4.3 优化林业科技资源配置

我国林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以及科技创新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最为重要一个因素就在于没有合理的配置好林业科技资源,所以,为了有效提高林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务必要建立起具有公益性质的科研机构,并将高等院校作为科研基础以及应用研究基地,同时加大林业科技总体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大对林业基础研究以及应用研究的科技投入的力度,有效实现林业科技创新资金在政府、企业中发挥作用,使其在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活动中进行合理配置。

4.4 加强林业信息系统的建设

就我国现阶段的实情而言,我国“数字林业”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在林业调查以及监测绿化动态中成功的运用了遥感技术,并且合理的应用到了卫星图像辅助计算机,对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并输出数据,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实现了自动化。②按照森林火灾跟气象条件之间所对应的管理,通过计算机技术,创造出了国内首个预报森林火灾等级的标准。③为了有效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控和监测,合理地运用了GPS、GIS以及RS技术,有效地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监控和监测,使得森林资源的管理迈向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4.5 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力度

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子体系就是科技推广体系,在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时务必要借助这一科技推广系统,因而如果科技推广体系不够健全,势必会导致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林业科技的应用水平,使得林业科技的创新效益有所提升,务必要加强对林业科技的推广力度以及应用力度。

5 结语

为了能够有效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务必要推动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并健全林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体系,对现阶段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造成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参照,不断提高林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将林业科技创新的成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实现科技创新转化为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目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朋光.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的特征与能力建设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3):166.

篇10

关键词:林业技术推广;生态林业建设;网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林业建设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重视。生态林业建设可以起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防止土地沙漠化,使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在林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生态林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一、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林农的素质不高

我国的林农的文化素质不高,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对于出现的新科技、新信息接受的速度较慢,同时在接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而且还是采用旧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因此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时,林区的人们的生活条件差,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在林业方面的投入不多。因此,可以通过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来对林农进行林业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使他们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进而适应现代化科技的发展。

2.认识不到位

我国林业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有许多地方领导以及群众对林业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林业开采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土地的处理,影响了林木的再次生长。在对技术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造成许多先进技术的推广还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中,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样就影响了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同时,我国在科技成果奖励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使得许多林业的技术人员只注重科研而不注重推广。

3.资金投入不足

在进行林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林农的自身素质,同时各方面的资金也要准备充足。有许多良好的科学技术由于在推广的过程中,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在林业生产中得到应用。因此,造成许多科研人员由于没有资金的支持而进行消极研究,认为即使自己研究出来了成果也无法得到应用,自己的劳动也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这样研究人员会越来越少,同时由于有些地方还没有覆盖网络,造成一些推广机构没有良好的工作条件,也没有必要的推广的仪器与设备。因此,在建设示范基地的过程中进程缓慢,起不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4.技术推广与生产脱节

我国的林业技术推广在与生产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技术推广没有有效衔接起来的现象,造成林业的生产水平低、效益差。同时有许多推广工作无法落实到林业生产过程中,而且林业的服务水平有限。一些重要的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造成科技成果无法真正落实,进而影响了林农对于科学技术的运用。同时我国林业技术推广的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水平不高,有些基层机构的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也不完善。有些人员虽然是学的这个专业,但是只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却不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知识面不宽,知识结构不完整,在推广的过程中不能拿出让人信服的道理让林农接受新的技术。还有些推广人员的知识比较单一,而且也不没有去进修,无法解释林业技术的有些内容,因此造成推广的效果不佳。

二、林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1.建立推广网络

林业技术的推广体系是国家对林业支持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广的过程中,乡镇的林业技术推广人员是与林农接触频繁的人,因此,建立健全以乡镇为基础的推广机制是推广林业技术的主要途径。建立起推广站点以后还要综合管理,要及时解决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推广机构的工作环境与条件,同时在各级政府中建立林业推广网络,这样就可以为广大林农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2.推进林业技术体制改革

在林业科研中加大投入的力度,这样就会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速度加快。同时还要利用已经成熟的科技成果,对于表现良好的单位与个人进行奖励。同时还要对推广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还要重视推广林业科技,并为推广创造条件。

3.加强林业技术推广

我国的林业如果只是靠技术推广已经无法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一定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以市场为导向推广林业技术,让人民群众接受先进的林业技术。同时按照林业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建设林业推广网络,提高林业的竞争能力。建立起现代化的林业示范基地,并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探索示范基地的项目建设以及收入分配机制。提高推广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为生态林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在生态林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推广林业技术的力度,并且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进而使我国的林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我国在林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林农没有认到林业技术的重要性。同时还受到资金的影响,使林业技术推广不到位。这就要提高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广大林业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林业技术推广的意义,使林业技术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发挥作用。

作者:刘文全 单位: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燕格柏林场

参考文献:

[1]刘美丽.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学种养,2016(5):196.

[2]陈国琼.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4):264.

[3]苏海涛.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7):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