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肤破损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皮肤破损的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皮肤破损的护理

篇1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防治护理对策。方法:选择120例新生儿皮肤损伤患者,首先对这些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实施对症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先对这些患者进行皮肤采样、细菌培养,如果发现感染,护士应当配合医生实施抗感染的治疗,仔细的观查这些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隔离患儿,对其衣服、用具进行消毒;破损皮肤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再涂药膏,1~2次/d。结果:该组患儿通过1周左右的精心护理,120例都得到初步治愈,治愈率高达100%,患儿出院后,复发的有6例,复发率为5%,随后在医院进行为期2~3 d治疗、护理后,这些患儿都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防治护理,应当尽量保全新生儿皮肤完整性,这是护理过程中最需要考虑的,同时预防感染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新生儿;皮肤损伤;防治护理;预防感染;有效隔离

    近些年来,新生儿皮肤损伤的事件呈现上升的趋势,一方面是新生儿生活环境的因素,另外一面在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防治护理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使得该病出现反复,难以治愈[1]。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0月120例新生儿皮肤损伤患儿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120例新生儿皮肤损伤患儿,男70例,女50例,年龄0~28 d,平均8.5 d。 1.2  方法:首先对这些患儿进行病因分析,实施对症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先对这些患儿进行皮肤采样、细菌培养,如果发现感染,护士应当配合医生实施抗感染治疗,仔细观查这些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隔离患儿,对其衣服、用具进行消毒;破损皮肤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再涂药膏,1~2次/d;对于患儿的坏死组织要彻底地清除干净,这样有利于露出新鲜的创面,有助于其肉芽组织的生长,再用软膏涂创伤的皮肤,要均匀的涂抹;对于尿布皮炎患儿应当常常的改变,暴露臀部并保持清洁干燥,同时对于破损的皮肤,应当合理的包扎,这样可以防止再受粪便或者尿液的污染[2]。 2 结果  该组患儿通过1周左右精心护理后,120例都得到初步治愈,治愈率高达100%,患儿出院后,复发的有6例,复发率为5%,随后在医院进行为期2~3 d治疗、护理后,这些患儿都治愈出院。 3 讨论  新生儿皮肤损伤是新生儿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比较薄嫩,抵抗力比较低,其角质层发育相对比较差,同时其皮下的血管比较丰富,造成其局部的防御机能比较差,就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尤其在我国乡镇,由于基础卫生条件设施,没有较好的治疗设备,同时这些医院的护理人员缺少专业的护理技能,在应对新生儿皮肤损伤时,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错过最佳诊断时机,耽误患儿恢复时间[3-4]。  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防治护理,笔者认为医院应当制定一套有效地预防方案,例如保持病房的干净卫生,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保持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对皮肤病患儿进行隔离消毒;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擦拭药物时,动作要轻柔,对于包扎处不要包扎过度,注意局部皮肤颜色;要对患儿进行定期的更换卧位;保持皮肤的干燥,保持衣服干燥等。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当时时加强自身的护理专业技能,减少操作不当所造成的皮肤损伤等。在此基础上,只有采取全程、精心的护理措施,在患儿具体病情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让患儿能够感受到细致精心的护理;在对小儿皮肤损伤患儿行护理的同时,还要积极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向他们宣传护理基本知识,教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预防措施,做好每一步护理工作,尽早让患儿痊愈出院。 4 参考文献 [1] 余美丽.药物渗漏致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防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2(10):143. [2] 翟晔红.小儿大面积烧伤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吉林医学,2009,30(12):1077. [3] 景玉芳,洪  薇.新生儿造口袋的改良及临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9(1):22. [4] Young JB,Abraham WT,Albert NM,et al.Relation of low hemoglobin and anemia to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heart failure(insight from the OPTIMIZE-HF registry)[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8,17(1):183.

篇2

【关健词】愈脐带;新生儿;脐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22-02

新生儿脐断端是一个开放性的创面,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1],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占66%-87%;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将危及生命[2],死亡率达18.06%[3]。为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国内同仁在脐部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护理技术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产前因素、产时因素、产后因素、环境、卫生因素等。其中产前因素主要是在子宫内已感染,脐带水肿、糜烂,出生后未做预防感染治疗措施。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细菌感染发生脐炎[4]。产时因素产时并发胎膜早破及产程延长,均有利于细菌上行污染羊水而致脐带污染[5],分娩过程消毒不严、断脐器污染、脐残端接触消毒不彻底的手或敷料,是致脐部感染的重要因素,脐带结扎位置太高(结扎部位距脐根部0.5-1.0cm),不能直接结扎脐根处血管,使结扎处与脐根之间较长的脐带仍有血液供应,故坏死晚[6]。脐带长时间游离,使脐窝潮湿分泌物增多,引起细菌繁殖[7]。如果脐带粗大,结扎位置过高,接扎下方容易出现血肿,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8,9]。产后因素产后脐部护理不当是造成脐部感染的直接原因[10]。新生儿父母对脐部护理知识缺乏,或对脐部卫生保健认识不够,不及时更换尿布或更换不合要求,脐部皮肤常被尿液、粪便污染,延缓了脐部创面的愈合;而粪便污染又增加了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机会。新生儿沐浴时,脐残端浸泡在非无菌水中,沐浴后仅对脐部表面做了消毒处理,忽视了脐窝底部的消毒,引起脐窝分泌物增多,脐周红肿感染;另外,带菌的护理者及照顾者,对新生儿传播细菌也是致脐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11]。

本公司开发的愈脐带由愈脐带及愈脐带附件组成,具有扎脐止血、加速新生儿脐带干燥脱落、促进愈合、防止脐部感染等作用。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本院妇产科对200例足月新生儿采用愈脐带进行脐部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足月新生儿400例,男194例,女206例;Apgar评分:8分;出生体重≥2500 g。考虑费用因素,采取自愿选择原则,将400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脐部结扎和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脐部护理方法。新生儿出生后,用2把血管钳钳夹脐带(其中1把血管钳套气门芯),脐带根部及周围用0.5%碘伏棉签轻拭,采用气门芯在距离脐轮0.5 cm处结扎,距结扎远端0.5 cm处断脐,挤出残端血,用0.5%碘伏消毒脐带断面,待干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再用脐带布包扎[12]。每日2次用0.5%碘伏消毒,观察脐部情况,保持清洁与干燥,出院前指导产妇和家属行脐部护理方法。

1.2.2 观察组采用愈脐带进行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带经消毒处理后,将愈脐带(本产品由上海晶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袋芯部位对准脐眼敷好,固定。每天给新生儿洗澡后更换愈脐带,并查看脐部状况,如愈脐带外带或袋芯部位出现尿湿或污染,及时更换。出院前,对产妇和家属进行指导,愈脐带可2d更换1次,如脐部已脱落干燥,则不再使用。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新生儿脐部脐带自然脱落时间、炎症分泌物、皮肤破损等;观察脐带自然脱落时是否有渗血[13]。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输人SPSS 17. 0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愈脐带包含愈脐带及愈脐附件,愈脐带是由无菌纯棉弹力布、绒布、搭扣、植物精华素、吸水树脂等制成,袋芯内包裹植物精华素、吸水树脂等成份构成,对新生儿脐创面起到高效抗菌消炎、收敛止血的功能,能加速新生儿脐带残端干燥脱落,促进脐愈合,避免脐渗液、脐出血、从而减少脐部感染;高分子吸水树脂具有较强吸水功能,用于新生儿脐部起到良好的吸湿作用,促进脐带快速干燥脱落,避免脐带出血、感染。愈脐附件中的线起到扎脐止血的目的。应用愈脐带进行脐带结扎和护理,结扎脐带简单方便;每天只需在新生儿洗澡时更换愈脐带,减少了新生儿脐带暴露时间,愈脐带的袋芯与外带相连使其固定脐部不易脱落,袋芯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消炎、镇痛、止血、抗菌等作用,有利于脐带早日脱离,同时减少脐部炎性分泌物、脐部周围皮肤破损、渗血现象的发生。表1显示,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炎性分泌物、脐部周围皮肤破损、渗血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新生儿脐部护理应用愈脐带的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 ] 叶金艳,祝建军,杜玉梅. 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 17(10):1299-1301.

[2] 杨秀菊,谢景玫,苏春勤. 新生儿脐部消毒前后的细菌学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 15(4):392.

[3] 严洲平,翟军青,周岩. 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 36(4):215-216.

[4] 钟伟琼,黄晓燕. 新生儿脐炎发生原因分析与治疗[J]. 现代医院,2006, 6 (3):42-43.

[5] 许同梅,倪月.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对策[J]. 护理研究,2006, 20 (11):2969-2970.

[6] 苗英,部平. 新生儿脐带结扎部位的选择[J]. 中原医刊,2005, 32 (3):9.

[7] 王菊飞. 81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 实用护理杂志,2001, 17(4):25.

[8] 库淑华. 新生儿脐部护理与改进[J]. 中国实用医药,2007, 2(19):120-121.

[9] 叶采眉, 马冬梅. 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与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8):481-482.

[ 0] 何建平,宋桂燕,仲孝琴. 新生儿脐部原因调查及措施[J]. 浙江预防医学, 2004, 16 (4):61.

[ 1] 杨菊香,邓宗华. 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 12 (10): 752-753.

篇3

【关键词】新生儿脓疱疮;皮肤护理;皮肤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0-04-01

生儿脓疱疮又称新生儿天疱疮,为发生在新生儿的一种以大疱为主的急性传染性、化脓性皮肤病,发病急剧,传染性强。病源主要来自有感染源的产妇和医护工作者,由于新生婴儿的皮肤娇嫩,免疫力低,再加上与感染源接触,消毒隔离不到位,就会在几个小时或2天之内,由大面积脓疱疮,波及患儿全身[1]。患儿会有因有瘙痒症状,便哭闹不止,同时伴有发热、腹泻等症状,严重患儿甚至引发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炎症。

1治疗措施

1.1包括局部用药和全身使用抗生素。可先用75%酒精将脓疱部位的皮肤消毒,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针头挑破脓疱表皮,并用消毒棉签吸干脓液,或以镊子除去原有痂下感染的结痂,然后涂以抗生素软膏(如新霉素或金霉素软膏),保持干燥,不需包扎,涂药次数应以疮面稍湿润而不浸渍,始终保持药物供给为宜。

1.2注意新生儿的皮肤清洁卫生,立即对患儿进行床边隔离,并对新生儿室、患儿的衣物等进行消毒。及早使用足量对细菌敏感度高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新型青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等。局部严格无菌消毒下,剪破脓疱壁,吸取脓疱液,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每日一次,每次5~10min,洗浴后,在患处用0.5%碘伏或0.5%~1%新霉素乳剂涂抹[2]。

1.3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必要时单间保持病室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温22-24℃,相对湿度55%-65%。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1h,地面、门窗用1∶250浓度的泡腾消毒液擦拭,实行专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患儿前后均用洁灭净溶液消毒双手,每次1-2ml均匀涂布,按照洗手六步骤进行,时间3min,然后用清水洗净。另外,腹泻患儿增加换尿片次数,预防红臀,严禁探视。

2护理措施

2.1皮肤护理:要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患儿衣服要以全棉宽松式为主,而且每天都要进行更换消毒处理,避免衣服所带病菌与患儿皮肤产生交叉感染。如若并发腹泻的患儿,需要及时更换尿布,不要使用一次性纸尿布,同时每次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确保臀部皮肤干爽。在护理皮肤的时候,要着重针对患儿的腋下、颈部等不易察觉的身体部位进行护理,如果脐部有脓液流出,需要采用氧化氢和碘伏进行清洗擦拭,防治脓液传播,细菌传染[3]。也要避免患儿被蚊虫叮咬,防治皮肤破损,严防出现再次感染的情况发生。

2.2疱疮水泡的护理:

对于疱疮面及水泡的护理,一定要在严格的消毒条件下,将疱泡的脓液完全吸出,保持疱泡壁不出现破损,保持完整性,这样才能及早结痂。在严格消毒护理中,要对患儿每日进行一次药浴,药浴时防治结痂破损,避免任何刺激。当结痂较厚不易自行脱落,可每日采用新洁灭尔消毒液进行反复冲洗,直至脱落,切不可自行机械脱落。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尽量轻柔安抚患儿,避免哭闹、乱抓、乱动造成糜烂面破损等不必要的继发感染。

2.3疱疮创面的护理:对患儿的创面要进行有效的护理,避免受压、充血。为此对于患儿的创面患处,尽量保持暴漏于空气状态,同时每日都要进行一次红外线照射治疗一次,通过热效应治疗,以期达到促进患儿血液循环的目的,加速创面愈合。在创面护理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持患儿关节活动,缓解疲劳,对已经愈合的创面皮肤部位,可令患儿采取更加舒适卧位。

2.4饮食护理:由于新生婴儿的体质较差,抵抗力非常低,为了更好的进行康复治疗,需要进行有效的营养饮食护理,以达到增加患儿的抵抗力,促进有效治疗。合理喂养,保证患儿营养,喂养时动作轻柔,防止损伤患儿皮肤。

2.5病情观察:由于新生儿脓疱疮急剧皮肤传染行,其传染的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情况,防治脓疱疮诱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4]。为此需要每日对患儿进行测量体温、观察体征,看是否出现并发症的早期表征。密切观察患儿体表的脓疱疮、水泡、红疹的发展变化,是否扩散、脓液渗出、异味以及感染征兆。

2.6出院宣教:出院后,向患儿家长叮嘱出院观察事项,包括有无再次感染,水泡、红疹是否复发,每日进行体温测量,同时讲解患儿皮肤护理。推荐采用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经常给患儿洗澡,换衣,以及进行床铺消毒。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卫生、干燥,尤其是保持皮肤褶皱等不易察觉部位的清洁。出院半年内,定期随访,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3总结

新生儿脓疱疮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化脓性皮肤病,如果不及早进行有效治疗和护理,将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由于患儿均为新生儿,护理过程尤为重要。在护理过程中对患儿分别从临床看护、消毒隔离护理、皮肤护理、疱疮面及水泡的护理、创面护理、观察护理、营养饮食护理进行有效临床护理,并且从心理护理和出院宣教对患儿家长进行安抚宣教护理。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52-953.

[2] 徐芳;马琦.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09,(1):119.

篇4

[关键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b)-0106-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是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黄染的症状。病理性黄疸较之生理性黄疸有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的特点,如处理不当部分病理性黄疸进展为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法多样,而蓝光治疗以其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成为目前临床应用的常规疗法之一[1]。本文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进行蓝光治疗的261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与方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261例。患儿日龄27 h~25 d,足月儿197例,早产儿64例,男151例,女110例,体重2 150~4 850 g。其中36 h内发病27例,37~72 h发病133例,72 h以上至7 d发病67例,7~25 d发病34例。母乳性黄疸69例。以上病例检查血清间接胆红素均高于正常值,有蓝光治疗的指征[2],无蓝光治疗禁忌证。

1.2 方法

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面照射光疗保育箱进行光照治疗,温度调节在32~34℃之间,光照距离大约为35~40 cm,以蓝光波长为450~460 nm,光照强度500~600 W/cm2的光线连续照射12~24 h不等,如出箱后监测胆红素又复升高,再入箱照射,最多照射不超过72 h。同时针对患儿的病情给予其他相应的护理。

2 结果

261例患儿通过蓝光治疗和精心护理, 黄疸消退时间为12 h~4 d,其中12 h 消退28例,24 h消退87例,36 h消退79例,48 h消退51例,72 h消退16例;有效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也无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出现,均痊愈出院。

3 护理措施

3.1 光疗前的护理措施

3.1.1 宣教和知情的落实 蓝光治疗前要向家属介绍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可能对患儿的危害和不及时治疗的后果。说明光疗的目的、注意事项。获得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知情同意书。 3.1.2 环境及治疗仪器的准备 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湿度在55%~65%,注意通风并定时消毒灭菌;做好光疗暖箱的清洁,尤其是灯管的灰尘的清除, 以免灰尘影响治疗效果;监测灯管的亮度、每次照射后记录累计时间,保证灯管在有效期内使用。光疗前要预热治疗箱,使箱温升到30℃再入箱;湿化器加水至2/3,以保证光疗时箱内的湿度;为防止患儿活动时撞伤,用软棉布围在箱内四周。

3.1.3 患儿的准备 检查患儿皮肤有无破损,给患儿洗澡,剪指甲。为防止损害视网膜及生殖器,用黑布眼罩遮盖双眼,会阴、部位用尿不湿遮盖。

3.2 光疗时的护理措施

3.2.1 保持患儿舒适的护理 新生儿光疗时全身裸睡在光疗箱的硬板上,与母亲分离且时间长,缺乏安全感,会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恐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尽量用轻柔的语调与新生儿讲话并给予抚触,使其产生如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为了保持恒温,所有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每隔1~2 h翻身1次。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尿布皮炎出现。如出汗多应及时给予擦拭,防止皮肤破损。

3.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和调节蓝光箱中的温度和湿度,箱内温度为30~34℃,温度高低根据患儿日龄及体重而调整,日龄大、体重大的温度调节在30~32℃,如是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则调节在33~34℃,每4小时测1次体温、呼吸、脉搏,保持体温在36.0~37.4℃,并根据体温调节箱内温度;箱内湿度保持在55%~65%;观察患儿黄疸的深浅和患儿精神状态,高度重视并密切观察患儿的吸吮力、肌张力、哭声有否改变,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观察患儿皮肤有无皮疹,有无呕吐、腹泻、呼吸暂停、嗜睡、惊厥等;观察患儿的排便次数以及大小便的颜色。

3.2.3 合理喂养 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所需液体量要增加10%~25%[3],因此除注意保持箱内一定的湿度外在光疗期间应保持水分及营养供给, 应少量多餐、间歇喂养,尽量喂母乳(除母乳性黄疸外),充足的液体量还可以增加患儿尿量,促进水溶性胆红素随尿液排出,可降低血清胆红素,从而协助黄疸消退。

3.2.4 输液的护理 根据医嘱为患儿输液,为减少反复穿刺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尽量采用BD静脉留置针(Y型)给患儿穿刺输液;同时注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注射局部皮肤有无肿胀等。

3.2.5 要保持患儿的大便通畅 如72 h内发病胎便未转黄者均予采用温开塞露稀释液(取开塞露3 mL及0.9%氯化钠溶液7 mL混匀,灌肠液温度37~40℃)灌肠,促进胎粪尽早排净。其他患儿要保持大小便的正常排泄,胎粪的排泄可有效的降低肠壁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促使其黄疸的消退[4]。

3.3 光疗后的护理

在光疗结束患儿出箱前,将包裹的被子和所穿的衣服预热,以备出箱后能用上暖和的衣被。出箱后小心地摘取眼罩,检查眼部有无炎症表现,及时的给患儿洗澡或擦身,同时检查全身皮肤颜色及有无破损。记录光疗时间,停止时间及黄疸消退情况,继续密切观察皮肤黄染有无反跳现象和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四肢肌张力、吃奶等情况。及时清洁并消毒所用过的蓝光箱以备用。

4 讨论

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措施之一,治疗的机制是光疗能使胆红素吸收特定波段光产生的光化学作用,使未结合胆红素在蓝光的作用下氧化为水溶性异构体,迅速通过胆汁至肠道及尿排出体外,也就是通过改变胆红素的结构、性质和排泄途径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5]。光疗效果好,安全,方法简便,基本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极少数可出现较轻和易过性的并发症如发热、皮疹、腹泻、紫外线灼伤、核黄素缺乏、氧化应激反应、青铜症及低血钙等[2],由于蓝光照射治疗具有安全、方便、见效快、疗效好等特点[6],目前已普遍作为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首选方法。但光照强度、光波长、光照距离、光照面积、光照时间以及新生儿身体状况(胎龄、日龄、体质量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等对光疗疗效均可产生影响。其中光照强度、光波长、光照面积和光照时间是直接决定光疗疗效的主体因素;其他因素即新生儿身体状况、光照距离等均是通过影响上述主体因素从而影响光疗疗效。根据蓝光治疗的原理及可能影响的因素、副作用等,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了全面细致的观察、适宜的综合护理措施,使光疗的效果得到了有效保证。本组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副反应发生,患儿得到了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Stokowski LA. Fundamentals of phototherapy for neonatal jaundice[J]. Adv Neonatal Care,2006,6:303-312.

[2]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 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 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3] 华婢.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中增加舒适的护理体会[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0):48.

[4] 郑肖玲,谢佐卿,郑雪芳. 刺激和腹部抚触对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作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19-20.

[5] MaiseIs MJ,McDonagh AF. Phototherapy for neonatal jaundice[J]. N Eng J Med,2008,358:920-928.

篇5

【关键词】 脓疱疮; 新生儿; 护理

新生儿脓疱疮是发生在新生儿时期的一种以周围无红晕的薄壁水、脓疱为特点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1]。新生儿的皮肤娇嫩,角质层菲薄,角化细胞之间联系松驰,容易脱落。皮肤的吸收及透过力较高,所以防御功能差,可因护理不当、用物不洁及带菌者的接触,造成新生儿皮肤的细菌性感染,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皮肤病[2]。但大面积出现脓疱疮的新生儿病例还是比较少见。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收治1例全身皮肤大范围密集脓疱疮的新生儿,通过积极治疗与细心护理,患儿很快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儿,女,系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娩出,生后第3天躯干部出现散在针尖样脓疱疹,后向身体其他部位蔓延,于生后第5天入住本科。入院时:T 36.6 ℃,P 138次/min,R 41次/min,体质量2.9 kg,患儿反应灵敏,偶有哭闹烦躁,无发热腹泻等其他临床表现,血培养报告提示为金葡萄球菌感染,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为14.2×109/L,其它项目结果均在正常范围。查体时即发现患儿皮肤密集脓疱占整个体表面积约3/4,以前胸腋窝背部下腹多见,由米粒至黄豆大小不等。入院后即遵医嘱置入温箱,给于静脉输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常规能量合剂支持,4次/d皮肤护理,经治疗5日后患儿痊愈。出院后1周随访,生长发育正常,皮肤恢复完好。

2 护理

2.1 保持环境清洁,预防交叉感染 新生儿皮肤脓疱感染是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3]。新生儿脓疱疮有接触传染的特征,蔓延迅速,多在新生儿中流行,处理不当可引起败血症[4]。因此,严格加强消毒隔离,控制脓疱传播是重点。

2.1.1 将患儿安排在单独房间,置入温箱,每日定时对房间空气进行消毒,患儿使用中的暖箱每日用消毒液擦拭,若有奶渍药渍粘附,随时清理,医护人员入箱接触患儿前后必须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1.2 患儿所用治疗、护理用品应与其他疾病的患儿严格分开,并每天消毒处理,剪短指甲并套上手套,避免因搔抓而致感染传播。

2.1.3 按医嘱合理应用敏感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合理喂养,加强全身营养,促进疾病恢复。

2.2 及时处理脓疱,加强皮肤护理

2.2.1 先用0.5%活力碘分区域擦拭两遍,然后用4.5号无菌针头刺破脓疱,再用无菌干棉球吸尽脓液。

2.2.2 再次用0.5%活力碘擦拭处理后的脓疱区域,自然晾干,然后将配制有庆大霉素的炉甘石摇匀后局部涂擦,4次/d。

2.2.3 对腋下、颈下及皮肤皱褶易藏污垢处,应重点护理,严格控制脓液播散。挑破大脓疱时,从脓疱的最低点进针使脓液更易引流。在行头皮或四肢静脉穿刺时,要注意避开皮损处,动作轻柔,不要碰破皮疹处皮肤,以防止脓液外溢,引起周围正常皮肤自体接种或通过手搔抓而播散[5]。

2.2.4 将患儿于温箱中,勤换尿裤,保持皮肤干燥、透气,方便观察和创面皮肤护理,同时减少衣服对皮肤的摩擦和损伤,使患儿舒适。

2.3 严密观察病情,详细交接班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儿局部皮肤变化,有无新的红疹、脓疱出现,破损处皮肤有无渗液,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呼吸体温等,留意患儿是否烦躁、精神萎靡、有无拒奶皮肤黄染及出血点等异常情况,警惕败血症的发生,并详细做好床边交接班。

2.4 健康教育 出院时指导家属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每天洗澡,尽量避免使用碱性肥皂,勤换内衣。衣被、尿布应勤洗暴晒消毒,新生儿用品要与成人分开,放在干净处。室温适宜,衣被不宜过厚,不要让新生儿出汗太多。着装宽松,以减少对皮肤的损伤,细小的损伤要及时处理,避免与有皮肤感染的人接触。护理新生儿前后要严格洗手,注意家庭卫生、产妇卫生。

3 小结

新生儿脓疱疮的治疗以杀菌、消炎、止痒、干燥和收敛为原则[6]。在以往临床对局部皮肤的处理方式上比较复杂,病情不能很快控制,新的皮疹不断出现,使病情迁延。笔者针对该病例注意加强消毒隔离,采用全身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局部涂擦配有庆大霉素的炉甘石。庆大霉素为抗菌消炎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抗菌作用,炉甘石具有止痒、收敛、抑菌和防腐的效果。

通过该例大面积脓疱疮新生儿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表面,工作人员操作流程简单,患儿局部感觉舒适,无其它不良反应,2~3 d后全身创面结痂干燥,巩固观察2日后,复查血常规、血培养结果均无异常,皮肤恢复完整无疤,患儿出院。

参 考 文 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西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50-953.

[2] 刘雪莲.《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贯彻实施与新生儿临床护理细节操作要点及护士长工作必备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75.

[3] 万苏闽,陈叶香.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结合与防治.现代护理,2006,2(29):32-33.

[4] 李若瑜.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0.

[5] 徐芳,马琦.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体会.现代护理,2009,1(6):102.

篇6

【摘要】通过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归纳总结,探讨加强新生儿安全管理方法,制订并完善各项措施,增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树立安全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 安全隐患 应对措施

医学上把出生28天内的婴儿称为新生儿。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生理解剖和免疫特点,使得新生儿对病原体普遍易感。此外新生儿无自卫意识,不具备安全防范能力,导致母婴同室中的新生儿存在一些医疗安全隐患。 因此,新生儿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下面对母婴同室新生儿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安全措施。

一 新生儿喂养的安全问题

吐奶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且多为生理性的。这与新生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有很大关系。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而且胃的入口贲门括约肌发育差、较松弛,而出口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较紧张,形成出口紧入口松,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呕吐。一旦遇到喂养和护理不当,如喂奶次数过多,喂奶量过大,乳母过大、凹陷,或用奶瓶喂奶时橡胶孔眼过大,致使婴儿吸奶过急;或喂奶后让婴儿平卧,或者过多、过早的翻动婴儿,都容易引起婴儿吐奶。

新生儿溢奶或吐奶有赖于家长的正确喂养,护士应进常巡视病房,适时给予产妇及家属正常的指导,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就可以防止宝宝吐奶。

①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李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②用奶瓶喂奶,孔要大小适当,奶不可太烫或太冷,更忌吸入空气;

③喂奶之后不要翻动,应将新生儿抱直,轻拍背部,让吞入胃内的空气排出;

④卧位时,应将新生儿的头部抬高,呈斜坡式或侧卧位

⑤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不宜过密。一旦发生吐奶、呛奶,应及时指导产妇或家属将新生儿抱起翻身扣背,以防新生儿呛奶发生窒息。

二 新生儿鼻塞

我们都知道人要维持生命,需要不断从外界吸取新鲜空气,排出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当鼻子被堵塞时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呼吸。新生儿鼻腔小、鼻道短、鼻粘膜柔软、毛细血管分布丰富,因此与成人相比更容易发生充血和水肿,即引起鼻塞。再由于新生儿经常闭口状态,不会用口呼吸,一旦出现鼻塞后对新生儿影响就更大,一般表现为烦躁、哭闹、吃奶时由于鼻子和口腔同时堵住,导致吃奶差或无法吸吮,严重者可发生青紫呼吸困难,因此新生儿鼻塞是一个不小的安全隐患。

有报导如果母亲在孕期服用了降压药利血平后,新生儿在出生后也可立即出现鼻塞。应对措施:

①注意保暖,调节室温在25--28℃。

②用湿热毛巾敷于鼻子根部,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③热水泡澡,水温稍偏热, 39℃---41℃ 。

④如果是由于分泌物堵塞所引起,可滴一滴母乳到婴儿鼻腔内,待分泌物软化后可自己排出。亦可用一根细棉签沾一点水探入鼻子内轻轻旋转,将鼻腔内分泌物卷住,随着棉签拖出来。

三 新生儿沐浴

新生儿沐浴不但能清洁皮肤,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生长发育。是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一项基本操作。为了确保新生儿沐浴的安全,下面对沐浴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潜在的安全隐患

1 水温过高或过低,导致新生儿烫伤或着凉。

2 新生儿窒息

2.1 新生儿呛水,操作不规范,水流进了眼、口、鼻、耳。

2.2 吐奶,吃奶后一小时沐浴或不当,导致呕吐,易误吸。

3 新生儿摔伤,易发生在新生儿转运过程及沐浴过程中。

3.1 未抱牢新生儿,沐浴露未冲净,沐浴后皮肤打滑。

3.2 浴室地面潮湿,地面滑。

4 增加医疗纠纷的风险。

4.1 查对不认真,抱错新生儿,尤其是实习护士及新上岗的人员。

4.2 不了解病情给有禁忌症的新生儿沐浴,导致护患纠纷。

4.3 操作不规范使新生儿受惊或哭闹,引起家长不满。

4.4 封闭式操作易造成家属的误解。

5 增加脐部感染的机会

5.1 工作责任心不强,沐浴后忘记脐部消毒

5.2 操作不规范,脐部消毒不符合要求

护理对策

护士具有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是保证护理质量、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1]。

1 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及安全意识,学习相关的法律条文,增强责任心,制定严格的新生儿沐浴管理制度,认真执行护理操作常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 加强培训,规范沐浴流程,尤其是新上岗护士,洗头时,用手遮挡面部,切忌流水,不能直接冲洗面部,防止呛水。注意清洁皮肤皱褶处,前囟门勿按压。

3 加强责任心,做好沐浴的基础护理工作。

4 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注意有无沐浴禁忌症。

5 保持室温在26--28℃ , 水温在37--40℃ , 沐浴前常规用手感觉水温,沐浴过程中水应先淋到工作人员手再到新生儿皮肤。

6 沐浴前后仔细查对新生儿手圈、胸牌、床号、姓名、性别、

7 沐浴中严密观察新生儿面色和呼吸等情况,有无皮肤破损感染,脐部有无分泌物、红肿、异味、臀红等。严格脐部消毒。

8 注意掌握沐浴的时间和,吃奶1h后沐浴,动作轻柔,防止溢奶或吐奶。

9 保持浴池地面清洁干燥,垫防滑垫。

10 新生儿转运过程中,使用婴儿床,避免未经带教的实习生独自抱新生儿。

1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洗手,操作者勿带手表和戒指,剪指甲,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浴室每天严密消毒,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盆、

12 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加强新护士,实习护士培训。

四 新生儿游泳

新生儿游泳是一项全新的新生儿保健活动,能使他们得到最自然的运动,并促进其生长及智力发育,游泳能使新生儿肠蠕动增加,有助于肝肠循环,降低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

新生儿游泳潜在安全隐患

1 新生儿受溺:游泳圈偏大或充气不足、漏气。

2 新生儿烫伤或着凉: ①水温过高或过低,新生儿下水前未测水温;②室温偏低。

3 增加脐部感染机会:防水护脐贴使用不当。

4 增加院内感染机会:观看家属太多,以造成感染。

防范措施

1 制定严格的新生儿游泳制度和操作流程,加强责任心,树立护理安全意识。

2 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注意有无禁忌证。

3 认真检查游泳圈,有无破损、漏气。

4 调节好室温,保持在26-- 28℃。新生儿下水前一定要先测试水温,一般在38--40℃之间

5 认真查对新生儿手圈、胸牌、床号、姓名、性别,有专人全程监护。

6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使用护脐贴,控制围观家属在1--2人。

7 注意掌握游泳时间,每次10分钟。

8 游泳期间注意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和呼吸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游泳。

五 新生儿挤压

民间有一种说法,新生儿要挤压,尤其是女婴更要挤压,挤出了奶水将来生孩子喂奶时才有奶吃。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新生宝宝不论男女,在出生后的3~5天内都可出现胀大,并可有黄色乳汁流出,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状况。是由于胎儿通过胎盘接民间有一种说法,新生儿要挤压,尤其是女婴更要挤压,挤出了奶水将来生孩子喂奶时才有奶吃。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新生宝宝不论男女,在出生后的3~5天内都可出现胀大,并可有黄色乳汁流出,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状况。是由于胎儿通过胎盘接受两种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突然中断造成的。一种是母亲卵巢分泌的孕酮,与的胀大有关;另一种为垂体催乳素,与分泌乳汁有关。在一般情况下,分泌的乳量数滴至20毫升不等,增大在出生后8~10天最明显。一般2~3周后自然消失。但个别的时间要长一些,可达3个月之久。

作为母婴同室的护士应该掌握和了解以上医学常识,这样才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用科学知识给予家长正确指导:

切记家长千万不要挤压新生儿的,因为挤压后,能引起皮肤破损,皮肤上的细菌便可乘机侵入乳腺,引起乳腺发炎化脓,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其结果非常严重。即使不发生细菌感染,用力挤压,也有可能损害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这会贻误孩子的一生。

总之,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期望值较高,在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满就要投诉,甚至引起医疗纠纷[2]。通过分析新生儿安全隐患及原因,实施可预见性的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新生儿质量的管理与完善,对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技能培训及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隐患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护理质量,杜绝发生新生儿护理差错及意外。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田丹生.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5(1):1416.

篇7

舒适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而蓝光照射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蓝光照射时间比较长,且在光疗时需要裸露身体,新生儿常因缺乏安全感而出现烦躁、哭闹等,影响了光疗照射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在临床中把舒适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蓝光治疗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006年5月~2008年6月,我科共收治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87例,年龄为生后1~28天,经过实验室检查均提示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有光疗指征,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在性别、日龄、出生体重、治疗前胆红素值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温箱加双面蓝光照射,根据病情选用持续或间断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另外给予舒适护理。

3.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一般情况良好,皮肤黄疸消退,小便颜色正常,复查总胆红素在90 μmol/L以下。好转:皮肤黄疸减轻,一般情况好,总胆红素较入院时下降100~120 μmol/L。未愈:皮肤黄疸较前无改变,总胆红素下降不明显。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两组比较,χ2=4.91,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向两组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共87份,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8.2%,对照组为92.6%。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 =4.91,P<0.05

护理措施

1.外部环境的舒适护理准备

①病室环境的舒适准备:病室内环境要清洁,通风良好,室内配有空调,保持室温在24~26℃,湿度55%~65%,减少病室内的噪音,尽量满足新生儿对环境的舒适要求。②蓝光箱的舒适准备:光疗箱清洁、完好,调试箱温32~34℃,并以软布覆盖,固定于箱内准备放置患儿头部的一侧,防止新生儿活动后撞伤头面部。③患儿的舒适准备:光疗前给患儿洗温水澡,更换清洁尿布,修剪指甲,戴上棉布小手套和足套,防止其因哭闹而手脚舞动抓破皮肤,护士以轻柔的动作为患儿双眼戴上黑色眼罩,注意松紧适宜,会阴及处用黑布遮盖,其余部分尽量裸露,禁止给新生儿皮肤上涂搽爽身粉及油类,以免影响照射效果,同时喂饱患儿。

2.蓝光治疗中的舒适护理

①卧位的舒适护理:新生儿皮肤娇嫩,长时间单一卧位对肢体皮肤的压迫,可增加新生儿的不舒适感,甚至造成头颅畸形。光疗时,应协助患儿改变,每1小时给患儿翻身一次,左、右侧卧位、俯卧、仰卧等相互交替换位。②身心护理:患儿初次接触光疗,由于身体裸露,戴眼罩,并躺在硬质玻璃板上,舒适改变,而且环境陌生,无依无靠,缺乏安全感[2]。我们指导患儿家长以轻柔的语调多与患儿说话,如:“宝宝不要害怕,爸爸、妈妈在这陪着宝宝呢”,“宝宝是不是饿了?妈妈给宝宝喂奶奶啦”,“宝宝尿尿了,妈妈给宝宝换尿布啦”等,他们听到柔和的话语声,脸上露出舒畅和安慰的神态,经常听到柔和亲切的声音,会使他们有安全感。③皮肤的舒适护理:患儿初次接触陌生的环境时,容易哭闹,出汗多,护士要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时更换尿布,在更换尿布时注意遮挡会,蓝光治疗时大便次数增多,呈墨绿色稀糊状,便后应及时用软毛巾擦干臀部,以防红臀的发生。同时,多给患儿提供温柔的抚摸,温柔的抚摸会使关爱的暖流通过手默默地传递到患儿的身体、大脑和心里,可使患儿在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从而增加患儿的舒适感。④喂养的舒适护理:新生儿尚未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故宜按需喂养,少食多餐,每次以患儿自觉饱感为宜。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且吞咽时,咽食管括约肌不关闭,易发生溢乳[3]。喂奶时宜取右侧卧位,同时奶瓶瓶颈处充满奶液,避免空气吸入胃内,引起腹胀,喂奶后取右侧卧位,以减少溢乳、呛咳和窒息的发生。⑤蓝光治疗时静脉输液的舒适护理:蓝光治疗时皮肤不显性失水增加,为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需要给予补充水、电解质及输注药物。护士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减少给患儿带来有害刺激的操作,我们采用BD小儿留置针头皮浅静脉输液方式,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并用微量输液泵控制输液滴数,使液体匀速输入,输注期间护士要经常巡视,监视仪器工作状态,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和用药安全状况,随时给新生儿提供舒适的需要。⑥蓝光治疗后的舒适护理:新生儿蓝光治疗结束后,检查全身皮肤有无破损及炎症,注意保暖,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情况及有无发热等,采血复查胆红素,为治疗提供依据,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护理体会

高疸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而蓝光照射疗法简单、安全、有效,广泛应用于临床。新生儿刚出生不久,处于与父母认同的感情连结阶段,而光疗使亲子间情感连续性中断,从而影响新生儿心理社会的发展的需要[4]。通过将符合新生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舒适护理,贯穿于整个光疗照射过程中,降低患儿身心的不愉,使其安静地配合治疗,提高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治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家属的要求,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 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 2001,16(6):409.

[2]吴序华,沈和平,张先红,等.新生儿高未结合疸红素血症的光疗研究护理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 25(8):577.

篇8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护理;脐部;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01-02

新生儿脐炎是急性脐蜂窝组织炎,其病原菌通过脐部进入血液循环进行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细菌感染,而致新生儿败血症发病一般在出生3天以后,病情较严重,可危及生命。我科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新生儿脐炎12例,其中5例合并肺炎;4例合并败血症;3例单纯脐炎;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例病例中,入院时脐周均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症状表现:发热、咳嗽、拒乳、不哭、吐白沫。实验室检查:12例脐分泌物培养与血培养细菌相同,致病菌均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杆菌,12例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

2 一般护理

2.1 一般护理 脐炎的细菌易侵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故凡发现新入院的新生儿有脐部感染,均应马上做好血培养及脐部分泌物培养及其他检查,以便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及针对病情做好相应的处理。新生儿肝脏的解毒功能及肾脏排泄功能不完善,故应熟悉各种药物的性能、剂量及配伍禁忌。在进行静脉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保护好血管,必要时行头皮静脉留置导管,并严格控制滴速,为确保药量准确可先排气后加药。同时加强病房管理,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密度,定时开窗通风,每日定时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1/2h,减少探视。

2.2 皮肤护理 加强患儿的皮肤护理,是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措施之一。首先需正确处理脐部感染,先用3%双氧水洗净脐部,再用无菌棉签蘸上0.2%碘伏消毒,从脐中到脐周,2次/d。然后,根据脐炎的致病菌涂以抗生素,用无菌敷料覆盖,保持患儿皮肤清洁,每日洗澡1次,避免受凉,用柔软、舒适的衣服及时换,皮肤皱折处撒婴儿粉。做好眼部、口腔、臀部护理,有臀红者,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再涂氧化锌软膏,直到好转为止。

2.3 饮食护理 患儿通过治疗后食欲渐增强,因母 乳中含IgA,能提高患儿对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的抵抗力,故尽量采取母乳喂养,如患儿吸吮能力差,可用滴管滴入口腔,注意避免呛咳,食具每次用后均做消毒处理。在进行喂养中观察患儿吸吮能力,大便性质,皮肤弹性,腹胀程度等,以了解营养状况及疾病转归情况。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输液,供给充足的热量和水分,以利毒素的排泄。

3 合并败血症的护理

3.1 维持正常体温的护理

3.1.1 体温过高者,调节环境温度,解开包被,补充足够水分或温水浴。新生儿不宜用退热剂、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措施,以防体温不升。体温过低者,置温箱或采用暖水袋保暖,使体温恢复正常范围。体温不稳定者,2~4小时测体温1次,待体温平稳后每4小时测体温1次。

3.1.2 按医嘱静脉输入有效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护士应熟悉所用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剂量、用法、副作用及配伍禁忌。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可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现已少用;头孢三嗪类和头孢他啶类以影响凝血机制,使用时要观察有无出血;用青霉素类药物,要现用现配,确保疗效。因治疗败血症疗效较长,故应保护血管,有计划交换穿刺部位。

3.2 保护性隔离

避免交叉感染,当体温过高时,可调节环境温度,打开包被等物理方法或多喂水来降低体温,新生儿不宜用药物、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体温不升时,及时给予保暖措施;降温后,30min复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3.3 保证营养供给

喂养时要细心,少量、多次给予哺乳,保证机体的需要。吸吮无力者,可鼻饲喂养或结合病情考虑静脉营养。

3.4 清除局部病灶的护理

如脐炎、鹅口疮、脓疱疮、皮肤破损等,促进皮肤病灶早日痊愈,防止感染

继续蔓延扩散。脐部有感染者,有3%过氧化氢清洗后再涂2%碘酊,每日2次;皮肤小脓疱,可用无菌针头刺破(刺破前、后用酒精消毒),拭去脓性分泌物;口腔黏膜破溃、鹅口疮,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有破损感染时,应给与及时处理。

3.5 营养不足的护理

坚持母乳喂养,少量多次,耐心喂哺。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高营养,必要时输注血浆或白蛋白,以保证营养供应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天测体重1次,作为观察疗效和喂养情况的评估标准。

3.6 病情观察

3.6.1 观察有无化脓性脑膜炎的表现,如面色青灰、哭声低微、频繁呕吐、脑性尖叫、前囟饱满、两眼凝视、面肌小抽动等。

3.6.2 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呼吸气促、口周发绀、口吐白沫等肺炎的表现。观察有无面色青灰、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速、皮肤黏膜出血点等休克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症状和体征。如出现上述并发症表现时,随时与医生联系,对患儿重新评估,按相应并发症护理。

4 加强健康教育

4.1 向家长讲解本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保持皮肤黏膜和口腔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指导家长如孩子发生脐部、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时,应及时就医。指导家长掌握新生儿护理和喂养的正确方法。

4.2 家长须掌握常规的消毒方法,仅消毒表面是不够的,必须从脐的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清洗消毒。避免大小便污染,最好使用吸水、透气性能好的消毒尿布,孩子哭闹时要检查尿布,及时更换。

4.3 洗澡时,注意不要洗湿脐部,洗澡完毕,用消毒干棉枝吸干脐窝水,并用75%酒精消毒,保持局部干燥。

4.4 观察脐带有无潮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如有应及时治疗,采用3%双氧水彻底清洗脐部,消毒干棉枝吸干后敷上碘仿粉(以抑制创面分泌物及化脓,并有止痛作用);炎症明显者可敷上百多邦软膏或按医嘱选用抗生素治疗。

4.5 脐带残端脱落后,注意观察脐窝内有无樱红色的肉芽肿增生,应及早处理,防止肉芽过长而延误治疗,可采用10%硝酸银溶液烧灼治疗。遇到脐带残端长时间不脱落,应观察是否断脐时结扎不牢,有少量血循环,此时应考虑重新结扎。

参考文献

[1]何爱云;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08年12期

[2]高卫英,赵文红,徐晓超;新生儿脐炎62例的病因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4期

篇9

【关键词】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损伤;原因;临床护理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患者临床疾病的方法,具有极高的普及率[1]。新生儿因为自身的生理特点与输液泵的持续推注等原因,常常在输液的过程中出现外渗的不利现象,而很多时候对这种现象不能及时的发现,会给新生儿带来极大的痛苦,从而引发医疗纠纷,造成不良影响[2]。本文主要就新生儿静脉输液的外渗损伤原因及临床护理展开分析讨论。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因静脉输液而产生外渗损伤的150例新生儿资料。在150例新生儿中,男婴89例,女婴61例;48例为足月儿,102例为早产儿。静脉输液外渗损伤的部位主要是头部与上肢。新生儿发生肿胀的最大直径达到19厘米,平均为7.8厘米。69例为药物因素,45例为血管因素,25例为机械损伤,11例为新生儿躁动。所有的150例新生儿病情不存在较大差异。

1.2 临床的症状 静脉输液外渗主要是因为多种原因造成液体积聚于组织的间隙,其主要表现有:穿刺静脉周围的皮肤发生局部的组织肿胀、疼痛,皮肤的颜色变红或者发白或青紫[3]。因外渗药物的种类与机理不尽相同,其临床的表现也各有不同。

1.3 护理方法

1.3.1 早期发现 停止给药,用空注射器将针头与血管内的药液吸尽并拔针,对针眼压迫5分钟,使外渗部位位于一个高位状态。

1.3.2 湿敷 早期,予50%的硫酸镁加如意金黄散用少许无菌石蜡油调成糊状,将其贴至新生儿的静脉药物外渗处,再用无菌的纱布冷湿敷,皮肤破损者不用如意金黄散。已经肿胀的新生儿,若是由于血管的通透性较高而造成的外渗,则需用33%的硫酸镁进行湿热敷,并以红外线灯进行局部的照射,但这不适用于严重缺血者。

1.3.3 局部封闭 缩血管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外渗造成皮肤的缺血性症状,需对新生儿以酚妥拉明实施局部的封闭。对缺血缺氧以及皮肤的坏死现象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1.3.4 氧气疗法 对于局部缺血缺氧致青紫坏死者可结合氧气疗法,用氧流量5-8L/min对吹受损部位,15-20min/次,2-3次/天[4]。

1.3.5 理疗 湿敷2小时之后,取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于肿胀部位使皮肤充分吸收。如有必要,应交替进行湿敷使肿胀消失。

2 结 果

融合穿刺技术与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对护士巡视力度的加强等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现象的发现更加及时,加上采取的湿敷与局部封闭以及氧疗等相关措施进行有效处理,所有150例新生儿的局部红肿与热症状于4-24小时内得以缓解,且硬结减轻并消失;在24-48小时的护理干预治疗之后,有142例新生儿的皮肤恢复至正常现象;有6例新生儿因为机械的损伤而造成皮肤的色素产生沉着,但这一症状于1周后消失,皮肤也恢复至正常水平;有2例新生儿的头皮出现损伤,至皮肤坏死并留下疤痕,疤痕的大小分别为0.6cm×1.0cm、0.5cm×0.8cm,没有出现功能障碍。

3 讨 论

3.1 护理干预的措施 护理干预的主要措施有;①提高穿刺的技术。②合理把控穿刺并使用血管。③尽可能应用静脉留置针。④加大护理人员的巡视力度,合理谨慎调配药物。

3.2 静脉输液外渗损伤的原因分析

3.2.1 药物 主要受药物的毒性、浓度、渗透压以及酸碱度的影响。常用的新生儿药物有脂肪乳剂和丙种球蛋白,这些药物的渗透压较高,会渗透到新生儿的皮下组织,使之生产高度水肿,造成血管和神经局部受压而导致短暂性的缺氧和缺血,使皮肤坏死。

3.2.2 机体 新生儿的静脉穿刺位置较浅,其血管细而薄,极易使药液外渗,尤其是那些危重患儿,机体的免疫力低下使其修复能力较差,易造成严重后果[5]。

3.2.3 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或者经验不够,对外渗现象的发现不及时;在穿刺操作中不熟练,使血管壁遭到损害,造成静脉输液的外渗[6]。

3.2.4 感染 早产儿或者危重患儿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抵抗力低下,易产生感染,使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进而引发组织水肿等症状。

新生儿由于特殊机体因素,输液外渗的发生率高于成人。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对静脉输液的全程质量管理越来越严格,因此如何及早发现和避免新生儿输液外渗,并针对不同的损伤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护理措施,如何将不良后果降到最低,是每一支护理队伍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章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和防治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859-4860.

[2] 何绿霜,李丽珍,李于凡,等.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2):265-266.DOI:10.3969/j.issn.1674-4659.2012.02.0265.

[3] 王华芳.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741-1742.

[4] 陈丽平,杨小丽,刘华,等.局部氧疗对皮肤粘膜溃疡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428-1429.

篇10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08-02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代谢及排泄异常,使之浓度增高引起的症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在对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7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护理中,注重关键环节,加强细节护理,有效地阻止了核黄疸的发生。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8例中,男49例,女29例;足月儿68例,早产儿7例,过期产儿3例;顺产儿27例,剖宫产儿42例,胎头负压吸引儿9例;出生体重4000g27例;日龄7日44例;母乳性黄疸47例,颅内出血8例,红细胞增多症5例,新生儿ABO溶血7例,败血症4例,原因不明7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2例,胆红素脑病2例。血清胆红素在255~379 umol/L(15~22.29 mg/dl)经合理的中西医治疗和有效的护理,3日后血清胆红素值在132~239 umol/L(7.76~14.06 mg/dl),6日后恢复至正常水平,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核黄疸患儿未留下后遗症。

2 观察与护理

2.1 精神状态的观察:特别是对重症高胆红素患儿应密切观察有无胆红素脑病的早期症状,如肌张力低下、嗜睡、精神萎靡、吸吮反射减弱等,给予保暖、吸氧,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抢救。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如体温升高、降低,脉搏增快或减慢,呼吸频率、节律有无改变,有无呼吸障碍;有无口唇暗红、四肢发凉等情况,发现以上改变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2.3 皮肤色泽的观察:是否出现黄疸或黄疸加重,以及黄疸发生的时间、程度、进展情况;观察方法为:在白天或光线良好的情况下着重观察前额、两颊及锁骨处;注意新生儿出生天数与黄疸出现的关系,生后24小时左右即出现黄疸,且迅速加重,应考虑尊新生儿溶血症的可能,若黄疸经久不退或退后又加深者,则应考虑新生儿其他病理性黄疸。

2.4 大小便的观察:认真观察大小便次数、量、颜色,能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对采取口服中药治疗的患儿,口服中药后肠蠕动加快,大便次数增多,便后及时做好部位的护理,保持局部洁净。

2.5 防止感染,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注意观察脐部是否洁净,按时进行消毒处理,各项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6 维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

2.6.1 黄疸患儿应早期喂食,因早期喂食能加速肠道粪胆素源的排泄,可减少胆素源的肠肝循环,有利于胆红素血症的治疗〖1〗;而饥饿肠道排空减慢,粪胆素源分解成胆素源吸收入血,使血胆红素水平进一步升高,加重黄疸,对患儿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母乳性黄疸患儿,可采取延长喂奶间隔时间,中间增加喂人工奶,以降低胆红素的产生。

2.6.2 观察喂食情况及摄入液体的量,制定合理喂养计划,保证充足热量及液体,防止低血糖与酸中毒;若患儿吃得较慢,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喂食方式;特别是在进行蓝光治疗时增加了不显性失水量,要使水分得到及时补充,预防胆红素过高,引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2〗。

2.6.3 注意水分的补充,进行输液疗法时,应注意保持正确的滴数,认真观察有无不适并正确记录每小时摄入的液体量,液量按要求输入,保证胆红素的正常排泄。

2.7 合理应用药物:根据医嘱和病情及时给予治疗药物,特别是在口服中药治疗时, 注意每次间隔时间和口服量,保证药物的有效给予,达到清热、利湿退黄与凉血解毒功效。

2.8 光照治疗:蓝光治疗时,尽量暴露患儿的皮肤并遮挡生殖器,尿布尽量要小,以保证照射部位的面积充分;剪短指甲,包好患儿的手脚,以免擦伤或抓破皮肤;患儿的眼应用黑布制作的眼罩遮盖,为了防止脱落,应用胶布将其固定在两侧鬓边,固定时注意防止过紧且不能加压,并适当涂以安息得酊以保护皮肤,防止破损〖3〗。

2.9 胆红素水平监测:采用皮肤黄疸监测仪每天对患儿皮肤进行测量,一般选择前额、两颊及锁骨处,对光疗患儿选择光线被遮挡部位;同时与测量的血胆红素值进行比较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为治疗方案的确定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可达40%~60%。胆红素是一种有效的强氧化剂,大多数正常足月新生儿轻、中度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胆红素过高,特别是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损伤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终身致残,乃致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所以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高胆红素患儿致关重要,在给患儿治疗和护理中,不但家长讲解病情、预后,制定好周密的护理计划,保证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并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取得理解和配合,对家长的焦虑不安给予安慰,使患儿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文波.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6):2080-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