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学习电工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快速学习电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维修电工技能实训;电路检查;万用表检查;电阻档
在维修电工技能实训中,当学生按照电路图接好某一电路时,都要先进行电路检查,以判别所接电路的正确性,然后进行通电试验。通电试验,是检验学生劳动成果成功与否的必要步骤,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电前如果不进行电路检查,通电试验时有可能不成功,严重的会产生短路故障,所以电路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电路检查,就需要我们实训教师平时多积累多思考,对所接电路的工作原理烂熟于心。本文现将本人的一些工作经验总结归纳如下,供广大同仁参考学习。
一、目测检查
学生按电路图接好线后,实训老师可以通过目测来检查学生所接电路的大致情况:熔体的进出线是否正确;是否接热继电器的主触头;电动机的六根出线是否连接到端子排;导线的连接是否规范,是否露铜过长,是否压绝缘层等等。
二、万用表检查
检查前,先选择万用表合适的电阻档。
1.主电路检查
三、注意事项
(1)用旋具按下接触器动触头时,应按下中间的桥式动触头,否则会产生动静触头接触不良。由于接触器触头的磨损,有时需往复多按几下。
(2)用万用表检查时,应首先选择合适的档位,并进行调零。特别是检查控制电路时,应选择R×100档。
(3)用旋具按下接触器动触头时,应先轻轻的按下,然后再用力按到底,即先使常闭触头断开,然后使常开触头闭合,中间间隔的时间尽量长点,以便万用表的指针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篇2
【关键词】吸引力; 电工理论; 教学方法; 学习
笔者一直在摸索如何提高电工理论课吸引力的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可以提高电工理论课的吸引力:
一、精心构思课题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进人新课题时,运用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课程的导人可以让学生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体现教学意图。导入课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启发性。教师在上课时,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思维活跃。运用启发式教学,让他们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与相关专业相联系;(2)针对性。由于电工这门课程是电子类的专业必修课,无论是本科层次还是专科层次,都要学习这门课,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知识水平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深人浅出的传授知识,培养他们的知识素养,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获取、处理、创造知识的能力;(3)新颖性。课堂的导入内容应与书本的内容相似点越少越好,这样可以抓住学员的眼球,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电工学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枯燥,如果教师不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学好这门课,如果学不好这门课程,那么后续所要学习的其它专业课程将很难进行;(4)趣味性。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利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审美的乐趣;(5)简洁性。课堂导入的设计要精确,用最简洁的语言、动作,最短的时间完成一个新知识点的过渡和引人。
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电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电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身边不乏电伤人的事件。学生们一方面渴望了解电气化知识,一方面又害怕电,感到很茫然,所以在给学生在上《电工仪表与测量》的课程时,可以利用身边频频发生的触电事故为例,告诉学生,其实电对于不懂它的人来说是“老虎”,而对于懂它的人来说其实是“绵羊”。所以我们只要学好了《电工仪表与测量》,学会了各种电工仪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就能对电能的质量及负载的运行情况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就可以保证供电、用电设备和线路的可靠、安全、经济地运行,从而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于是激起了学生学习《电工仪表与测量》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再趁热打铁地告诉他们一些学习方法, 如电工仪表其实主要就是由测量机构和测量线路构成,测量机构是整个仪表的核心,多种仪表的测量机构是相同的。我们首先要掌握各种测量机构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特性,然后在其基础上配合适当的测量线路,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工仪表。一堂课下来,学生就明白了这门课的重要性,并明白了该如何去学。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吸引力的必不可少的“保鲜”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讲授法,可以直接地、系统地学习前人总结的知识点和规律。但由于电工课概念相对抽象、难懂,学生基础又差,难听懂,学生学起来就费劲了,逐渐丧失了兴趣,丧失了信心,甚至放弃了这门课程。所以,电工类理论课教师要想办法如何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式:(1)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学生带着一个个问题去学习,有了目的,有了求知欲,才会开动脑筋,去听、去看、去思考。大家或独自思考,或互相讨论,或听老师分析总结,课堂气氛自然而然也就活跃了。当一个一个问题迎刃而解了,学生也就会产生较强的成就感;(2)多利用各种教具,采用直观教学法。电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如果在电工类课程教学中借助于各种模型、实物、挂图、实验电路,甚至是实际应用,对深奥与抽象的理论的理解与记忆是很有帮助的;(3)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多媒体能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的结合,可使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更容易吸引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
四、根据教学实际,优化组合教材
由于高职院校侧重于技能培训,大大地压缩了各门电工类理论课的学时,再加上学生的基础有点差,所以要整本书都讲完,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教师在学期初做计划时,应该熟悉整本教材的内容,再根据专业特点对教材内容有所增减,以后备课时更是要精读教材和教参,对所教内容做到通、透、化的地步,这样上起课来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如《电子技术基础》中用图解法来分析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时,图太多,物理量太多,原理太复杂,学生们难以弄懂,关键是现在生产实际中基本上不用了,所以为了降低难度,节约时间,保持学生的兴趣,我选择了舍弃这部分内容。但根据现在信息、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学生渴望对各种家电电路有一定了解,我又适当地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实用电子电路跟同学们一起学习,如手机充电电路、电源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如同步发电机,它的原理和电动机很相似,而且学生也较少有机会去发电厂工作,所以我也将这部分内容做了压缩,只讲同步发电机的结构、原理和特点就可以了。另外,在教材的组合方面,笔者主张根据需要自编教材。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电工理论课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快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生信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实际,优化组合教材等。通过这些办法,可以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将电工理论知识的枯燥抽象、深奥难懂变为生动有趣、形象易懂。
参考文献:
[1]黄宗放.重在理解,贵在运用――电工基础概念和规律教学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2]王艺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析[J].黄山学院学报,1996(2).
篇3
关键词:《电工基础》 教学 学生兴趣 培养
《电工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因此,《电工基础》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了《电工基础》教学成功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
一、源头开始启动学生的兴趣
新生入学,都是怀着对电子专业的极高热情而来的,此时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知道,专业的学习不是仅凭新鲜感和心血来潮就能学好的,要有坚定不移的专业思想和信念。在开课之前,我特意强调电工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历史带来的两大重要变革。(一)电能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二)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这两次变革是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电学对人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电类专业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多样性思维引导学生的兴趣
电工基础课程的概念多,原理抽象,难懂难学,仅凭刚开始的兴趣是很难学好的。因此,要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突破教学的难点,为学生扫除学习中的拦路虎。
1. 启发式思维指导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具有启发性、诱导性的问题,能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如我在讲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在复习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基础上,再向学生提出:“如果电路是整个电路应如何计算电流?”以调动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关键的地方我给以点评和引导,师生之间开展积极的对话与讨论,学生们得出结论后,我再问:“如果电源有内阻怎么办?”最后很自然地得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然后再去让学生用能量守恒定律和焦耳定律加以验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养成了多思考、多提问、多研究的好习惯。
2. 逆向思维引导学生
一般课本上都是按部就班地去引导人们认识事物的,我讲课时更喜欢先提出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去追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前提,如在讲解三相异步电动机时,一开始就讲解一大堆电磁理论,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失去兴趣。但如果先从“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起来?”讲起,学生会被这个问题吸引,调动他们的思维,一起寻求这个问题的根源;紧接着再讨论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转动是因为转子受到电磁力矩的作用,而电磁力矩的产生依赖于定子提供的旋转磁场,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这种逆向讲解的方式优点在于线索分明,目的明确,紧紧抓住问题的实质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三、联系实际带动学生兴趣
《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课程,但它最容易联系实际。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用理论解决一些学生曾三思而未解但以后定能碰到的问题,如“如何估算家庭每月所用电费,家庭中为什么采用三相四线制,出现问题如何修理?怎样进行远距离送电?变压器能变直流电吗?铁芯为什么会发热?”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在《电工基础》教学全教程中,都能尽量利用理论来解答这些实际问题,变抽象的理论课程为实际的应用课程,无疑能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电工基础》学习的动力,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多媒体课件激活学生兴趣
《电工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无论是概念的引入,还是对一些客观现象的判断、推理和计算,都需要一系列逻辑思维过程。而这一过程,对职高学生来讲是枯燥乏味的,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载体,可以很好地激活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利用文字、图像、色彩、音乐等对学生进行视、听等多样化的刺激和诱导,对许多现象加以形象描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短路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布置简单的用户电路,突然将两根电线短路,这时,导线发热、冒烟,建筑物燃烧,出现一个火灾场面。在此同时,伴随着画外音,电流声、图,声光并现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又如在讲解电压这节内容时,“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是教学难点,教材把水流比作电流,水压比作电压,抽水机比作电源来描述,这种比拟方法可以说符合职高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但有的学生缺乏想象力,有的学生还未见过抽水机,无法在头脑中把水流、水压、抽水机和电流、电压、电源相匹配联系,更难以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在屏幕上观看模拟水流的形成过程。同时看到电荷从正极向负极运动,这样将电流转换成电荷的运动,将课本不动的图形变为电荷不断运动的画面,遵循学生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作业、练习巩固学生兴趣
作业、练习,这里主要指书面作业,即做习题,也是《电工基础》教学基本环节之一。适当的作业练习是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方法。只有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电工基础》具体问题的实践,将知识深化、活化,才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时我设计作业、练习时预先设计好得出错误结论的练习,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习题分析的兴趣和欲望。如在讲解电源向负载输出最大功率的条件时,出题:在收音机电路中,扬声器内阻为8Ω,电源电动势为E=3v,内阻r=1Ω,另有0―10Ω连续可调的音量电位器,问音量电位器调到多大时,扬声器可获得最大功率?这时我会在练习的过程中加以指导,引导学生明确练习的基本要求,明确解题的思路和分析方法,学会合乎逻辑的思维和举一反三,变“学会”为“会学”,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分层次教学,全面提升学生兴趣
职校生源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很差,如果采用同一模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使这一部分的学生丧失发展的机会。美国教育家布鲁诺也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可对基础差的学生采用“低起步、搭台阶、牵着走、多鼓励”,对中等生采用“慢变化、多反复、小步走、常反馈”,对基础好的学生采用“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布置和评估等各个教学环节要进行落实,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跳一跳,摘得到”的乐趣,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全面提高。
篇4
关键词 Proteus仿真软件;电工技术;中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32-02
1 引言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是中职院校中电气、机电类专业尤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可为后续深入学习电子技术等课程打下坚实基础。由于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中职学生通常素质较差,因此,该课程教学效果欠佳,不仅教师教得费劲,学生也不能良好地吸收知识,严重影响了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中职院校教师需深入探究该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1]。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知识,增强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探讨Proteus仿真软件的课堂教学效果,以促使学生能更直观地进行仿真训练,从而有效理解难懂的理论教学,并融会贯通,以增强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2 中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学生现状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且难度较高,教学内容通常抽象、难懂,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学习该课程较为困难,不易掌握,如何让中职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这门课程就成为现在教学的难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以“教师主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被动接受晦涩难懂的知识,学生在不能理解该课程时,仅学习皮毛,如定义、名称之类,不能将该课程在实践中运用自如。
就业现状 由于社会快速向信息化、科技化发展,因此大量需求各方面的高技能人才,这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具备较强的创新、动手能力。电工技术基础同样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不仅可以提高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创新能力,是一门尤为重要的基础课程。
3 Proteus仿真软件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目前常用的电路仿真软件较多,如早期的EWB系列、Multisim系列以及Proteus系列等。EWB系列具有占用系统资源较小、简单方便的优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后就是Multisim系列。EWB系列、Multisim系列在目前的电路、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较广,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仿真功能弱、互动性差等。Proteus系列在教学中通常用以实现微控制器系统软件及硬件仿真,虽然功能更强大,但初学者较难上手,不过在初学者加强对Proteus的练习后,自然可以得到解决。
Proteus系列具有实现电子电路交互式仿真的巨大优点,且交互性更强,电路的运行也可更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2]。在教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Proteus实验室,每位学生平均分配一台电脑。教师可在课堂上对学生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的连接、调试等进行指导,并激发学生利用该软件学习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兴趣,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4 Proteus仿真软件概述
Proteus仿真软件是一个将实物仿真与电路分析相结合的平台,具有强大的仿真、分析功能,将多种功能集于一身。该软件具有较多的性能特点,主要有:
1)具备>27 000个仿真元器件;
2)不仅具备多样激励源,还支持信号以文件形式输入其中;
3)具备多种虚拟仪器,且软件的面板操作更加逼真;
4)具备更加生动的仿真显示;
5)具备高级图形仿真功能;
6)具备单片机协同仿真功能。
5 Proteus仿真软件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在对学生进行电工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会用到较多基础元器件知识,如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也会用到较多基础理论知识,如直流电路、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等。仅靠教师进行枯燥乏味的讲解,学生很难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刻理解,但通过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则可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3]。下面将举部分实例来说明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教学中应用Proteus仿真软件的情况。
在基尔霍夫定律教学中的应用 上课时先指导学生学会对Proteus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然后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电路图开始操作:将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电路绘制于Proteus仿真软件的原理图编辑窗口上,并显示出各支路中的电流值,通过在Proteus仿真软件电路图中三个支路上的电流,使每个元器件上的电压能一目了然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再指导学生对电路图进行分析。
首先计算电流,可根据电流流入为正、流出为负来计算,也可以电流流入为负、流出为正计算,得出电流的代数和为0;然后对右回路各元器件的电压代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其和依然为0。因此,通过运用Proteus仿真软件可得出结论:流入流出一个节点的电流代数和在任意时刻均等于0,将回路内各段电压闭合的代数和也恒等于0。
为巩固该结果的可信度,可让学生再次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对电阻、电压源的数值进行改变,并再次观察,得出同样的结果。当学生基本理解定理后,可在电路图上人为设置障碍,如阻值增大、短路、开路等,并让学生采用Proteus仿真软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自行找出故障原因,以对该课程进一步理解。
电容的充放电及电感的电磁效应电路仿真
1)电容的充放电电路仿真。与课本上的电容充放电仿真电路图像对照,运行Proteus仿真软件,闭合课本图中的SW2,保持断开SW1,可看到正在对电容充电的电池,AM1上出现逐渐减小的电流读数,而VM1上则出现逐渐增大的电压读数,同时可于C1上查看到正负端电荷累积。将SW2断开,并闭合SW1,可观察到电容的放电情况,发现AM2上流过的电流以及被点亮的灯泡,且AM2的x数在逐步减小,灯泡也逐渐变暗,直至放完电荷,灯泡完全熄灭。通过在Proteus仿真软件中观察这一充放电过程,可更灵活、深刻地理解该知识点。
2)电感的电磁效应电路仿真。与课本上的电感的电磁效应仿真电路图相对应,并运行Proteus仿真软件,可发现电流变的读数快速增加,增加至某一值后点亮灯泡,同时电流表的读数继续增加。随后读数的增加幅度逐渐变缓,直至稳定下来,灯泡则被持续点亮。如电感值为1000 H时,则可长时间达到稳定值,且稳定值与灯泡的电池内阻、电阻均存在一定关联。Proteus仿真软件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感器的特性。
作业巩固 当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有初步理解后,则可给予他们作业习题对其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但既往学生完成习题后,不能自行检查对错,仅能在交给教师后由教师来检查。有Proteus仿真软件后,学生可将题目在Proteus仿真软件中进行检测,自行检查,这种方法比让教师来检查更能巩固知识,并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可在学生进行仿真操作时观察其熟练度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度,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量化评分。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对Proteus仿真软件的\用熟练程度进行评价。Proteus仿真软件使抽象的概念、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学生也更易接受,理解难点。当学生能够顺利理解难点后,会更愿意去主动学习,把学习过程当作有趣的游戏,从而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学生通过Proteus仿真软件获得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动手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创新能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6 结语
Proteus仿真软件能对电工技术基础的理论环节进行仿真,将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实践变得更易吸收,同时也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从学习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另外,在电工技术基础教学中应用Proteus仿真软件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需在进行演示教学前就画好相关电路,并进行完整演示,使学生在课堂中能看到教师熟练讲解、操作,并以教师为榜样进行实践操作,避免让学生看到不完美的操作效果,打击其学习积极性。
2)在Proteus仿真软件的电路仿真实验中,需注意指导学生首先学会如何在软件中快速查找实验电路图所需元器件,以加快学生绘制实验电路图的速度,节省学习时间,并快速连接虚拟仪器,进入仿真实验,体会由仿真实验带给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教学中应用Proteus仿真软件,具有较大的教学意义,其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方法更好,并能克服传统教学带来的课堂枯燥无味、难于理解的弊端,让学生亲自实践,激发其学习兴趣,开拓思路,提高学习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山,吴飞青.Proteus软件在《电工电子学》实验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2(8):99-100.
篇5
论文摘要: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的实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影响学生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状况,电工基础教学需要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际的联系,实施电工基础生活化教学策略。
1.引言
在当今职业类学校的电工基础教学中,学生在中学时成绩普遍较差,有着不良的学习习惯,并且表现出厌学态度;学校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各与电相关的专业都把电工基础作为必修课。中职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技能考核和实习实训等环节都面临着改革。
2.生活化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生活化教学情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应用多种技术对这些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化重组,营造出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激发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具有生活性、问题性及真实性等基本特征。
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目的是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融合。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应具备以下特征:生活化教学情境要贴近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但不是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的简单重复,而是经过加工、净化了的具有科学内涵的情境。有价值的生活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对问题产生认知冲突的情境,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讨其中的问题。真实性生活化教学情境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真实性情境多属结构不良问题,有利于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生成和运用的生活化教学的情感氛围和学习环境的方式与手段的总和。
3.1引入生活经验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电工学问题,若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事例和经验,则更加形象生动有趣,也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在教学“安全用电”这一内容中,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的特性,但是对于电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这时应该如何处理?”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纷纷回答,通过讨论探究,师生归纳出触电方式及相应的防护措施。这样的生活经验,不仅和专业有关,而且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所以学起来不会觉得特别费力,难于理解。学生在思考、想象、探究过程中,既能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
在电工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在教学时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里,让学生觉得学习不是白学,学到的是可以用得上、实实在在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磁悬浮列车,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做简单描述。师生共同探讨悬浮列车的安全性是如何得到科学保障的。把这样的事例引入课堂教学,又将书本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中。
3.2创设生活实验情境
生活实验情境,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及心理需要出发,主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材料、物品、器具等作为实验室的材料资源,并通过问题、观察、探究等活动方式创设的一种使学生认知、情感、实践三方面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从而获得丰富个人意义的学习情境。中职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让电工基础与电工技能同步教学,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讲解“复杂直流电路”的时候,我打破过去的常规教学,将课堂直接搬到实验室。在试验室里,利用实物讲解,一边讲电路图,一边接线,书上那些理论抽象的概念,如“支路、节点、回路、网孔”,在实验室的实际电路中能具体指出,让学生对某一节点测各支路电流、观察流入结点电流情况、多测几个节点、节点电流定律就会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了。试验、实训应从最简单的电路讲起。比如在讲授“电动机控制”这个章节时,应先做“三相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接线与维修”,再接自锁连续运转电路,最后接正反转电路。在试验中让学生认真观察,如果一根线接错了,一个元件就失效了。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学生就可以第一时间知道问题的根源。一般情况下,电路故障也让学生自己排除。这样的教学,省时有效,转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4.结语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针对电工基础系统性强、内容广泛、课时相对较少等特点,教师要创设富有生活体验的学习情境,让生活对学生形成挑战,让学生觉得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从书本中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蕊.浅析《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
篇6
关键词:多媒体电工基础课件模拟
电工基础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电工电子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较多,原理抽象,难懂难学。笔者一直从事电工基础的教学,除了利用传统课堂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记笔记、做练习、考试等方法之外,还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微机软件制作课件。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教师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很多过去难以形象说明的公式、原理、定律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清晰表达,其生动、丰富的画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头疼的电工基础课就变得轻松了。
一、将多媒体课件引进课堂,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原有的教学手段诸如挂图、录像带等曾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必须尝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由于多媒体能够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结合,使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电工基础课开始讲电路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先布置一个简单电路,将开关按下,灯泡就亮起来了,这时图、声、光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电路中是电荷在流动,然后教师趁机说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这样电路的概念也就迎刃而解了。然后,在此伴随着出现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出现一个火灾场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思考为什么会短路?短路有什么特点?所以,选择适合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可以使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生动易懂。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化解教学难点
电工基础有很多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有些现象在传统实验中是无法展示的,所以仅靠形象、表象和想象对初学者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
例如,在讲解电位这节内容时,其教学难点之一是“电位”的相对性。利用多媒体画出一座山,山的一面画一条河,山的另一面画地面,分别从河面和地面量山的高度,得出两个的不同的数值。然后,在山上找几个高度不同的点,分别以地面和水面测这几个点的高度,从结果可以看出,哪怕是同一点两次测的高度也是不相同的。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到电位,得出电位的相对性。遵循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概念和原理经常是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但有些物理知识无法在传统演示实验中予以解决,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
1.弥补时间的不足
例如,电容器的充放电,由于充放电时间很短,只有几毫秒,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这一实验,用灯泡的亮、暗来描述,将过程拉长,让学生在脑中形成充放电的印象。
2.探索物理规律
电工基础实验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实验仪器、设备和时空等条件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充分尊重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物理过程,可以使物理过程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形象”,并通过现象的展示来揭示其物理本质,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例如,在电流产生磁场课题的教学中,电流产生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学生会觉得很抽象。若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就能够弄清楚磁感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变“抽象”为“形象”,也能够很快归纳总结出其变化规律。
四、通过多媒体代替耗时的板书和作图,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以快捷、简便、明了的特点替代耗时的板书和作图,对照实物作出电路图等。这样既可节省时间,完成每课时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还可以扩充一些现代的科学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有着积极作用,能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物体宏观化,静态的效果动态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
参考文献:
[1]李书堂.电工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
版社,2005.
[2]张洪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电工基础》课的兴
趣[J].职业技术教育.2006(5).
篇7
【关键词】电工基础;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生源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对他们来说,学好这门课程难度相当大。所以,教师决不能照本宣科,一定要灵活处理教材,把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出来,尽量使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减少认知过程中的困难。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导入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时,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费劲。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当学生听完后对其很感兴趣,还不断向我提出问题。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把学习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这样,就使得枯燥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了。
二、完善教学方法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要想教好这门课程,还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我总结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对比法
利用对比法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相关概念和性质,掌握一些定律、公式的应用条件及差别,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电容的串并联时,和电阻的串并联相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两电容器串联,每个电容器两端电压的计算公式与电阻并联的分流公式相类似;两电容器并联,每个电容器上流过的电流的计算公式与电阻串联的分压公式相类似。
再比如,分析复杂直流电路的方法有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等,每种方法各具特点,不同题目有最好的计算方法也有最差的计算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的对比让学生深刻体会多种方法的特点,增强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以便计算时选择合适的方法,节省解题时间。
2.类比法
所谓类比法,即把抽象的知识和常见现象放在一起,通过类比,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如在学习电流的形成时,由于电流是摸不到看不见的,学生感觉很抽象,我们就可以把它和水流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类比,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电荷在导体中做定向运动的一幅画面,很快对电流建立起了直观的认识,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此外,电压可以用水压来比较;电阻可以用道路障碍来比较;电容器可以用水库来比较等等。注意,这些类比只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并不代表概念本身。
3.减负法
职业学校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教育,其教学核心体现在服务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在教学中,本着“文化够用,技能突出”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不需要刻意追求学科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对理论性很强的内容、繁杂的推理和计算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因为工作中基本用不到,只要让学生知道最后的结论即可。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学生的层次,对教材作不同的处理,为学生减负,也是一种有效地教学方法。
4.归纳总结法
学生普遍感觉《电工基础》“公式太多记不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纳,理清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既可以大大减少记忆量,还能灵活加以应用。
每一章的内容学完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本章内容做一个归纳总结。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内容还没有掌握,以及与前面所学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养成这个习惯,不要等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完成,渐渐地培养了他们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体已经走进课堂,利用投影、多媒体等手段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信息量大,而且具有形象直观、兴趣性强、生动活泼等特点,可使教学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特别是在处理某些教学重点、难点,但又不能直接实验展示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充放电时间很短,只有几个毫秒,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这一过程。通过动画演示,用灯泡的亮、暗这一现象来描述,将过程拉长,让学生在脑中感受电荷的迁移,形成充放电的印象,进而通过现象分析电路中各参数的变化和工作过程。然后,学生再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较难理解的问题花很短的时间就能解决。
四、加强练习测验
按教材的规定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去做某一定理(概念、原理)的练习题,或用某种公式反复解同类练习题,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章结束时可以做一个测验,以此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和存在的问题,反馈教学效果,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复习均能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要想真正教好这门课,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继续探索和研究。以上几点,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完善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6(5).
[2]张元君.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3).
篇8
[关键词]电工基础;能力导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54-01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往往只是以记忆为主,缺乏对知识的思考,而电工基础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想象而成,学生光死记硬背,往往事倍功半,难以真正掌握知识点。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让学生可以在课堂40分钟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以实践教学中的几点尝试进行介绍。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认识到学生刚接触到新知识过程中,中职学生难以马上接受,在这个过程中设置优秀的学习情境是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求知情趣,笔者以《电工基础》中的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这节内容为例,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提出问题的形式展开。
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所见的汽车电路,从而过渡引用到分析电路的知识中。蓄电池(电动势E1、内阻R1)、发电机(电动势E2、内阻R2)、负载(如灯)R3,引出电路图。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带着悬念进入新课堂的学习。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已知E1、R1、E2、R2 和R3,如何求通过负载R3的电流,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教师通过实际生活的例子出发,从“有形”到“无形”的衔接,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其目的在于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自主探究即W生根据生活情景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问题的结论、学习方法。我们的学习已不再是单单地靠死记硬背,机械地听从教师的讲解,教师填鸭式地灌输,而是要让学生理解内容的来源、推导、如何通过实验、模拟仿真、计算等方法来验证结果。让学生脱离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通过自主探究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形式展开,摸索出事物的内在本质,真正懂得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停滞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步。作为职高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认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怎样“捕鱼”,还要引导学生在“捕鱼”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手段以及如何通过合作的力量,达到最佳效果。
笔者以《电工基础》中的“练习使用万用表”这节内容为例,教师首先对班级进行分组,分成四大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并分发一个万用表,接着让学生从总体上来观察万用表的结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代表的意思,分别用来测量什么值。学生对万用表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然后分发电阻,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学生先通过色坏法读数,然后再一起动手来测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最后比较测量出来的阻值与读数出来阻值的不同之处。笔者通过实践验证,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去经历去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大纲的教学要求下,电工基础是电类专业都应共同学习的电工技术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该教材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在上实训课之前,首先须对教材的教法以及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地选取,接着挑选出部分适合本班学生实验的内容,该内容既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也要具有一定的广度;既能让学生展示个性,又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观察学生的思维动态、情感因素,感悟知识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法、教学理念与创新的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位,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该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课堂活跃起来。
四、注重情感培养,提升学生非专业能力
要给学生一滴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创新课堂与创新教学理论的产生,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的知识含量,教师的教法。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得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职业学校更注重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书面上的成绩难以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我们的学生是中考的失败者,我们要从学生的特长入手,进行挖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首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脑就会产生刺激,从而人的思维就会多向发展,这样就会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快乐地学。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一个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的形式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以《电工基础》中的“电路认识”这节内容为例,教师在课前进行分组与挑选组长,做好相关方面的准备工作。课上首先提出项目,某电子公司接到生产一批手电筒的订单,而我们刚好是该公司的员工,怎样来完成本次任务呢?设置悬念,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分析项目,首先教师展示大家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手电筒,并进行拆装,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手电筒有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自己观察并思考,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手电筒有电池、灯泡、按钮以及金属带组成,并简单地介绍常见的电气符号,学生对刚才的手电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后,然后实施项目,画出电路图,教师巡回指导画电路图时应该注意的知识点。最后项目评价,先小组评,接着教师评,最后评出本次课的技能之星作为鼓励。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电化教育研究.2012,(2).
[2] 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 周玉芬,刘跃明.网络环境下基于资源利用的自主探究学行动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篇9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坚持以技能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要,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教师就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上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牢固的职业思想。笔者从事多年《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中职教学上的创新。《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从以往该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来看:一是内容较多,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二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是分开进行不利于掌握知识;三是理论分析与实际操作没有结合,造成理论和实际脱节;四是课时分配少,很难系统完成教学任务。理论教学教法单一,只侧重于知识点的传授,理论和实践结合少,缺乏实物的展示,难于理解,原理的分析单调,教学气氛沉闷,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难于真正消化掌握。在实习操作时,理论知识又过了“保质期”要从头学起,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我经过多年电工班学生专业课教学的摸索与反复类比认为,在目前生源与职业学校现状下,电工专业的教学应该采用“实践―理论”即以动手操作为先导、以专业基础为主线、以培养技能为中心、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新教学方式。目前这种教学方法成为中职多数教师钟情及探索追求的新领域。
2.新教法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应用。
2.1 新教法简介。新教法是在学习课程时,暂时免去系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趣味化,而提前进行趣味性实验教学,以培养兴趣为目的,先开展实验。在培养、激发了兴趣、好奇心后,再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理论教学,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在一系列的兴趣性动手操作中进行。学生通过系列兴趣性制作,再配合教师在制作过程中有计划的理论引申教学,使学生在稳固形成各种技能的同时,也能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通过趣味性实验去促进基础知识教学,把“先懂理论后去做实验”变为“从兴趣性动手实验中去学理论”,能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技能与理论的双丰收,同时也解决了两者在课时分配上的矛盾。
中职学生具有对实验的兴趣远高于课堂理论教学的兴趣的特点,根据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将基础知识教学渗透到实验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愉快的动手实验中理解与接受基础理论,同时训练技能技巧,手脑并用,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先动手实践,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辅之以理论与原理,比较切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能调动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兴趣。
2.2 新教法过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如何实施在动手过程中学理论?如何将基础理论教学融于趣味性实验之中?这要求教师吃透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精心设计相应的趣味性问题,把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到问题中去。还要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与顺序连贯性,所设计的问题要形成一个系列,与教材相配合。同时,使电路功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吸引力,电路要精心设计,反复试验,并做出样品,使学生对电路的功能坚信不疑,学生做了成功率要高。这样可以提高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创造轻松愉快的心境,教师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渗透到这种兴趣性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深有体会地说:“课堂理论课中学到的知识,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的理论知识,我记忆尤深,有些恐怕一辈子都忘不了。”可见,实践活动中的兴趣状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时机,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为学生创造并把握这种时机,见缝插针,随时挖掘实验中蕴含着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引申讲解,使学生在获得技能技巧的同时,牢固掌握基础理论。
例如: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第四单元课题四中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灯具、开关以及插座的安装方法和步骤,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设计所在教室的照明线路,要求一只开关控制多盏灯。由于这样的电路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的兴趣非常高涨,同学们分组讨论,这样学生成了教学中的主角,而教师则转换为引导者,教学的服务者。结果同学们设计的方案五花八门,但哪个是正确的我并不急着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在控制板上实施他们的方案。安装过程中,有的同学不知道如何下手,开关、灯座和插座不知道如何接线,这时我恰如其分地插入话题,告诉他们各种元器件的特点和应用,及该注意哪些问题,他们恍然大悟,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然后他们开始接线,有的同学很快就把线接好了,但有的同学却不知道火线、零线该怎么走线,有的同学不知道电源在哪里,有的同学用开关控制零线,问题又接二连三的出来。但学生一点也不气馁,他们互相帮助,互相讨论,接线时不停的出现问题,有的原因他们自己找到了,有的原因找不到,我就带着他们找,并提醒学生在接线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在同学们的努力和我的指导下,他们独立完成了电路的连接。当同学们向我展示了他们的作品时,看到车间明暗不同的照明灯,同学们知道了,所有的灯具要正常工作,必须满足额定电压要求,灯具并联是正确的。我看到同学们脸上获得知识后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那么的满足,那么的充满自信。
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忽视与削弱基础理论教学,反而促进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所不同的只是教学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是通过“启发性系列问题或电路”这座桥,沟通了“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两个环节的联系,使学生获得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双丰收,达到“知识本位”与“能力本位”的统一。
2.3 新教法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教法使初学者容易入门,消除了以往初学者对电工的那种神秘而高不可攀的感觉。学生通过实践兴趣倍增,多数能轻松、快速地迈入电工世界的大门,很多学生将大部分课外时间都投入到电工实践上,那种求知欲和班级学习的气氛为专业课的学习扫除了障碍。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大,便于同学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学习,课余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全班学生平时都忙了起来。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电子装接课题的实习时,同学们像走火入魔一样,有把自己的小充电器拿来修理的,有探讨电路排故方法的,有把家里坏了的小台灯拿来修理的,学习生活比较充实,原来的那种职业学校学生闲得无聊的现象不见了。起初是教师为学生组织实习,一个周期下来,多数学生能课外自行搜寻与设计其它实用性小电路并进行操作。并且发现,电子线路在调试过程中,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学生已不知不觉地在应用与探讨中搞懂了不少,并且理解得比较透彻。在操作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除了教师及时进行解答指导外,还发现学生经常会自行翻书找资料寻找答案。显而易见,学生爱上了维修电工课!学生能够自行学习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了,班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专业学习气氛,新教法深受学生喜欢。
篇10
关键词: 《电工电子学》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电工电子学》课程是我校机械大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课程内容涉及电路基础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电工电子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知识的学习和今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对于机械大类专业学生如何通过《电工电子学》教学提高学科知识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电工电子学》教学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电工电子学》教学现状
《电工电子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基本技能训练。但电工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课时数较少,涉及的知识面广,有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及与电机及其控制等内容。相对来说,机械大类学生电方面的知识较薄弱,且该课程是多门学科的压缩,内容多学时少,系统性较差,存在随意压缩学时行为,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其次,该课程是一门公共专业基础课,涉及全校专业门类多,且无后续课程,与专业联系性不够紧密,在非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较弱,没有相应的学习氛围和公共交流平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该课程还具有涉及专业多、教学力量分散薄弱的特点,且各专业对课程的要求存在差异,课程建设与教学手段已经跟不上学校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电工电子学》教学改革探究
由于机械大类专业电工电子学内容多学时少,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整合非常重要,要做到教学要点少而精、点面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一些内容的要求不必如电类专业那样专业,一些内容要整合,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以适应专业应用需求为最终目的。为了让教育更快、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让学生顺利地适应社会,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改变教育理念。
1.教学内容改变,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能力为主。
教学必须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发展智能、培养能力为主。任课教师除了要注意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分析应用能力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这些教学要求外,还要在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等方面下工夫。
2.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电工电子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逐渐改变实践教学的“教辅”验证定位,强调实践环节,不仅通过实践消化理论,更要强调对动手实践能力、分析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改变与专业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的现状,与学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定位相适应。在实验内容上,适量地压缩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上。
3.教学方法改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增强教学效果,除教学内容外,还应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所以好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如果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听课,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自然大大提高。为此我们在教学时会在课前、课后布置一些任务式的内容,让学生完成,达到综合掌握知识的目的。
4.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实行科学、公平、规范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案。
本课程主要改革将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增加课程论文或者专题调研、专题讨论、课程论文的环节,并将传统的平时考核成绩加以细化如课堂互动情况(主要包括主动提问、被动回答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等)、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独立完成或者抄袭)、考勤等。重点加强对《电工电子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关注,通过实验课程解决先修课程中学生本应掌握,但尚未掌握的理论及构造知识问题,实验教学的考核采用对已做实验的故障分析进行,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本文针对机械大类专业电工电子学课程学习的困局,立足“电工电子学”的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改革,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相关课程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持续改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使电工电子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工科非电类专业更有效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贺利.应用实例提高“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效果[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5):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