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医院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医院 会计制度 会计理念 改革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旧医院会计制度已经很难适应新医改在财务管理各个方面所提出的要求。根据现有形势,在2009年8月,国务院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该制度的提出为医院在会计改革总目标的制定和医院格局的确定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推动力,使医院会计管理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一、我国医院会计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会计制度的性质分类不明确
企业预算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制度构成了我国会计制度的主要部分。在中国,医院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因此其会计制度应该按照预算会计制度而进行。而在我国一些旧医院中,所运行的会计制度与预算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制度都不相同。在旧医院会计核算工作中对于帐务计算处理的基础,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山权责发生制,与理应采取的预算会计制度中所使用的收付实现制不吻合。医院会计制度的主体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但是其会计主体不包含企业会计制度,而是由经营单位会计主体而构成的,它更多的反映了收支方面的结余,而并非是经营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和产生的利润。综上可知,我国目前医院的会计制度尚未制定明确的性质界限。
(二)医院财务成本核算方式不科学
现阶段在我国医院会计制度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去要求利用提取折旧的方法去对医院内部的成本进行核算。就以医院所建立的修购基金为例来进行说明,该修购基金的创建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医院资产中所更新的费用进行分类化管理,在对修购基金进行提取时必须要以账户中所持有的固定资产的原始值作为依据方可提取。但是,医院中的设备仪器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导致现阶段医院修购基金账户中的数值变为大额度的负数值,很容易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的虚增和净资产的虚减,这种财务成本的核算方式是非常不科学的。
(三)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适应
以现阶段医院管理的要求及目前的社会经济现状作为依据而制定的医院会计制度是不合理的。因为在制定该制度的过程当中,并没有考虑到医院资金的运用模式或亿元资金产生来源的改变,且没有预测到社会将来的发展趋势,因此该制度并不能很好地使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为医院会计理念所制定的新方向
(一)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为会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新的理念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其适用范围进行了一些调整,将旧医院会计制度中最为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调整至了公立医院。无论是在医院的经济活动还是财务管理方面,在以往,处于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类型的医院具有很大的区别,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更好地将医疗卫生机构包含进去了,这一点深刻地体现了新医院会计制度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上的新发展理念。
(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为强化会计核算及权责发生制提供了新的理念
1、调整了核算方法和固定资产的定义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的定义,当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单位价值不小于一千元时,会得到一年的使用权限,这样可以很好地使资产的原始数量在在不断变化的使用过程中得到良好的保持。当使用权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却小于一千元的同类型大批物质,新医院会计制度会对固定资产并根据核算要求进行全面折旧。这样有效地深化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同时也弥补了旧医院会计制度中有关成本核算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2、使国库集中支付的会计核算方式得到规范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增加了零库存账户的用款额度及财政应返还额度这两门科目,这两门科目的在增设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工作中以权责发生制为核心的理念。因此可以发现,新医院会计制度弥补了我国之前集中支付和医院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不足,并使其得到了更好的规范。从而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对特定会计期间的医院内部财务状况进行真实的反应。
(三)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为更好地满足使用者需求提供了新的理念
1、提高了医院成本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重新对医院自制物资的核算方式,成本项目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医院应根据成本核算对象对医院中的经济业务活动所造成的消耗和成本进行归集,并根据要求分别结算出总成本和各个子单位成本,并真实地体现在相应的成本报表当中,这种做法确实使得医院内部成本报表的真实度及可靠度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并增加了报表计算工作的有效性。
2、有效完善了医院会计报表系统
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借鉴了企业会计制度,并增加了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明细及其他类型成本报表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增设使医院会计报表体系得到了更加系统化的完善。除此之外,新医院会计制度中还增设了医院财务状况说明书这一项目,该项目的增加有效提高了医院内部各个财务活动的透明度,并有效实现了医院各个部门对会计报表或经济业务活动的多方面管理及监督工作。
三、结束语
面对我国社会经济快速飞跃及医院会计理念不断滞后的现行状况,进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改变我国医院会计理念不断滞后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现阶段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新视角,对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会计理念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科学和系统的分析,这对探索将来医院会计理念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如今,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商业竞争是令人惊叹,这个时代时刻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而会计人员所运用的信息更是日渐趋于下滑,相关性一再被剥夺,会计信息所具有的举措性能更是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在这种大环境下,在现代会计制度和以往制度的冲突下,其中矛盾突出且最为敏感的地方,那就是会计信息并没有强烈的表现环境资源使用状况,有的会计信息竟然缺失了这一块。最终导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遭到破坏,两者并没有达到协调发展,最终让企业经济发展遇到瓶颈。在开展经济事项过程中,或者完成此项活动后,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的避免此恶性循环的出现。就此状况而言,世界各国也在积极的探索,西方国家发明了绿色会计。它所宣扬的是让我们会计人士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务必要适时、完善、准确的核算资源消耗。
1.绿色会计也是一种财务信息系统
作为计算资源成本的重要载体,绿色会计所依靠的是会计要求标准,以此用货币来测算和评判企业运用的环境资源。同时,利用最合理的会计方法做好记载工作,把企业由于经济所导致的消耗环境资源的情形一一记录下来。主要是含有各种耗用需求,包括破坏性耗用。最终用资产的方式进行追偿。作为财务信息系统,绿色会计进行测算资源成本能够看成是产品成本的组成。也就是说,资源和经济成本的相加后成为产品成本。同时,也有一定的区别,对于确定资源成本的过程中,是隶属于资本性和收益性两者中一种。关于此项内容,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此不做详细讨论。但是,究竟怎样区分,都必须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务必在权责发生制上来核算。因此,企业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所花费的原始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社会资源成本,如果单从企业所承担的责任上讲,此种设定尤其重要。
2.加强绿色会计核算、监督理念的必要性
会计理论、环境问题两者一起来探析,这归根于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更是决策者不能和会计信息进行较好的交流所引起的。这折射出的问题已经超越了会计本身,在大层面上讲就是社会问题。绿色会计把企业的责任进行了重点强调,要求企业务必要保护好环境资源。让企业能够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并能够承担起保护、配置、开发利用社会资源的重任,要进一步的展现会计监督、核算的作用。假设大家并不关注和正确认知绿色会计,那么企业在颁布财务报告的过程中,也就代表坚决抵制负担社会资源成本做法,这也表明了缺失了“环境资源负债”。就此可以看出,绿色会计自然可以较好的报告软负债。此种负债被看成是一种追加补偿,这隶属于企业耗用社会资源,进而所减少、转变了资产和效益。在以往的会计期间内,会计计提并不常见,有的甚至并没有计提。可是,企业必须担负起耗用资源的债务,要么是此刻清偿,要么是在以后的过程中不断、加倍清偿,结果是让企业的效益资本流入到社会中。一般来讲,软负债清偿的数量并不小,此期限一般都多余会计期间。所以说,担负起此负债的企业根本不想来清偿,可是,此想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企业想要长久的维持自己的经济利益,首先要做的就是务必要保护好环境。
3.重视发展绿色会计,健全会计核算系统
要想较好的开展绿色会计,这给企业提出了新要求,企业应该积极的披露环境资料,此举能够有效的保证绿色会计的稳步发展,也成为关键性因素。不断完善顺应时展的会计核算系统已经势在必行,进一步的在行业内推广绿色会计,让会计人员能够形成保护环境能够的理念,担负起核算、监督资源消耗的重任,这不仅仅是保护我们自身的做法,更是有效保护绿色资源。
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以及医院会计新理念革新的重要措施
1.固定资产核算改革
结合现在医院的现状而言,在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主要采取计提修购基金,而不是计提折旧,所以自然无法真实的表明固定资产的净值。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而言,从购入开始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到报废阶段。而在使用阶段,因为损耗的出现导致价值的减少。曾经,医院的固定价值一般用原值所展现,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不知晓是新还是旧,容易出现资产增加的情形。因此,在会计制度中,折旧和累计折旧理应计入进来,可以较好的反应出损耗特征,而且还要展现累计折旧。对于改革会计制度来讲,还有一点就是去掉“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固定基金”,这样可以不出现虚增资产的状况,并可以加入“固定资产清理”这一项。
2.无形资产具体化改革
医疗服务业要求高精尖的技术,并附带着较大风险。对无形资产而言,一般包含医院荣誉、对外形象及技术专利等。要想让医院长久的发展,务必要想方设法的提高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发展类似的科目。由于所涉及的费用很多,假设在当期支出中无法体现这笔支出,就会让收支结余出现误差,自然不能较好的考核财务成果。如今,医疗市场不断的走向现代化,可是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无形资产,导致医院核算只能泛泛开展,所以说,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更好的计量无形资产。
3.管理费用核算改革
在医院中,后勤和行政部门经常会发生管理费用,而且此费用占据的份额非常大。对于会计制度,管理费用并不是单独列出,而是在医疗和药品支出中有所反应,进行如此的设置,导致药品和服务费用非常混乱,不能更好的计算成本,自然无法较好的控制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增设“财务费用”这个项目,在对医院的相关费用进行管理时,管理费用应该纳入到银行借款方面,在进行核算过程中要把这个费用和其他的结算费用进行划分,在对医院的财务进行核算时要按照科目进行,不能仅仅是使用原来的分摊管理,要明确医院的各项支出,反映出医院的真实财务状况。
4.重视公益性资源监管
篇3
(1.安徽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2.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对提高青年教师自身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通过问卷等形式对我校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并对导师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改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效果的几项措施。
关键词 青年教师;导师制;问题;措施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Tutor System of Young College Teachers Based on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LI Jin1 SHEN De-yan2
(1.College of Mechanism Engineering,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Anhui 233100, China;
2.College of Food and Medicine,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Anhui 233100, China)
【Abstract】The tutor system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and the university. The effect of tutorial system in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was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and other means. Then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are analyzed, and finally some measures were presented to improve the young teacher tutor system.
【Key words】Young teacher; Tutor system; Problem; Measures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青年教师日益成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和生力军,肩负着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任。然而,青年教师一般都是刚刚毕业即进入高校工作,如何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快速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1],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等能力,不少高校都重视建立并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2]。该制度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分析我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
1 实施现状调查
为对我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效果有个大致了解,首先以笔者所在二级学院为主,对全校的80名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进行了调查。由调查结果发现,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较好地发挥了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迅速提升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而且有助于导师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从而对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帮助青年教师增强职业归属感和师德认同感[1],以努力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使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了解学校教学、科研、人事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以及学校的基本管理规章、制度等;在青年教师备课、上课、教科研活动方面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帮助。另一方面,该制度客观上也促进了指导教师在业务水平、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学习和提高。
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的整体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一项问卷调查中,针对青年教师及指导导师分别设定5道选择题。每道题的答案为四选一,依次为好(A)、较好(B)、一般(C)、差(D)。指导教师部分的题目为:(1)对我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效果总体上的态度;(2)导师制的奖惩机制如何;(3)青年教师积极性;(4)指导青年教师时间的充足程度;(5)学校重视程度。青年教师部分的题目为:(1)对我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效果总体上的态度;(2)导师的指导水平;(3)指导教师负责任程度;(4)导师指导时间的充足程度;(5)学校重视程度。
五道题中,共同设置的题目为题目1,题目4和题目5。题目1只有12.5%的指导教师和10%的青年教师选择了A。绝大部分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选择了C。题目4的四个选项指导教师的选择比例依次为15%,30%,55%,0%,而青年教师的选择依次为10%,40%,45%,5%。题目5则大部分选择了选项C,分别为70%和60%。
余下的指导教师题目方面,75%的指导教师认为学校的奖惩机制差,55%在青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上选择了D。在青年教师方面,认为导师水平为“好”和“较好”的占到了80%,而在指导教师负责任程度上,选择A的仅占25%,选择C的为45%。
2 存在问题分析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知,整体上看导师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2.1 主观上参与积极性不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青年教师,其参与导师制的积极性都普遍不高。其原因在于:
从指导教师方面看,其原因主要在于导师制奖惩力度不够。缺少奖惩就缺少斗志。虽然相关政策对指导教师有一定物质奖励,但其激励远远不够,这样就导致指导教师参与的热情明显不足。如果仅是象征性地给予指导教师一点物质奖励,而过多的寄希望于指导导师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只讲奉献不讲回报,将难以激励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另外,学校对指导教师的指导业绩考核力度也不够。这样,就使“干好干坏差不多”,其效果自然不理想。
从青年教师方面看,青年教师刚刚走进高校,在熟悉高校环境、转换角色、站稳讲台、从事教科研活动、职称评审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压力,同时高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对青年教师的要求一般都很高。这就导致青年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备课、上课,做好基本教学工作上来,然后会考虑教研、科研、职称评审等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大部分青年教师在入职一到三年内,感到工作负担过重,对参与导师制这种“优先级”较低的工作主观积极性不高。
2.2 客观条件限制了导师制实施
从指导教师方面看,我校采用“多对一”导师指导模式,即多位导师指导一位青年教师。其初衷是为了充分发挥了导师群体力量,以最大限度对青年教师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但事实上,除了第一导师外,其他导师基本上都是形式上的导师,在实际中几乎不起作用。因此导师制实施效果主要取决于第一导师的指导效果。而第一导师原则上要求是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这些教师一般是教研室、学院的骨干力量,教学、科研任务较重,有的还有行政职务,因此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用在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上。
从青年教师方面看,如前所述,青年教师刚刚进入工作岗位,各方面的任务很重且压力较大,同时对他们的要求较高。因此,他们必须首先把精力放在眼前的备课、上课和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上来。只有站稳了讲台,才会去逐步考虑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才能有余力来提升自身教研、科研水平。这样就难以严格按照导师制培养计划里的目标和方案,在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有序、全面地开展相关工作。
3 改进措施
3.1 健全考核机制
加强导师和青年教师双方的考核工作,是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障,也是充分调动参与者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措施。首先,在考核对象方面,要对导师、青年教师、教学院部同时进行考核。要改变以前仅对指导导师与青年教师进行考核的模式,除了指导教师和被指导的青年教师外,应将各教学院部院长作为青年教师导师制的考核对象。其次,对考核结果要奖优罚劣。必须对考核对象进行严格的考核。对于考核优秀的导师和青年教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公布、宣传,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等方面予以倾斜,并在工作量上进行适当的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和青年教师,可以在评奖评优、申报课题等方面加以限制。这样通过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激励,可以大大提高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对导师制的重视程度,为导师制的有效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3.2 加大监管力度
目前,虽然制定了导师制相关政策,从导师遴选、培养计划撰写、指导教师奖励等方面都有明确政策,但实际执行过程中难以实现有效监管。可以说,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启动仪式办得“轰轰烈烈”,但执行过程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过程监控及管理[3]。因此,必须由学校和二级学院共同对导师制实施过程进行有力的监管。可以考虑将日常督查与述职评议相结合。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实施及考核工作,不定期督查导师制的落实情况[3]。一旦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教育,甚至警告等,要求其尽快做出解释并进行整改。每学期期末,由导师、青年教师公开陈述一学期以来的导师制实施效果,对取得业绩、存在问题等进行汇报。这种“公开亮相、公开评议”的开放式述职评议形式不仅使考核更为公开透明、民主合理,也促成师徒双方自我督促、自我提高[4]。
3.3 加强宣传和教育
导师制的有效实行需要“软硬兼施”。在健全考核机制和加大监管力度的基础上,需要加强对导师制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对导师制的大力宣传和对指导教师、青年教师的教育,使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深刻理解导师制实施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的职责、权益和义务,从而提高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的重视程度。尤其是青年教师,要更加的积极主动,敢想敢做,不怕辛苦,努力将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要求,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统一起来,通过导师制培训计划的实施,使自己在基本教学、科研等方面快速成长起来,为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3.4 实行双导师制
选拔培养合格的导师至关重要[5]。为提高导师制实施效果,可以考虑采用双导师制。即有一名老教师和一名工作5年以上的年轻教师共同进行青年教师指导。年轻教师因为时间和精力较充足,可以负责青年教师日常的指导工作,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老教师一般工作任务较重,因此可以不负责日常的琐碎事务,仅在重要的问题上加以指导。这样两名指导教师分工明确,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更好完成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同时,在选拔导师时,要优先选择德才兼备的教师,并要引入退出机制,对于工作不积极的导师可以取消其导师资格。
4 结语
高校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短时间内提升自身素质修养和专业水平、提高学校总体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安徽科技学院的导师制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有效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等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蔡向雄.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现实困境和解决之道[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8):96-100.
[2]刘崇峰,刘春艳.实行导师制促进青年新教师快速成长[J].卫生职业教育,2010,12(28):19-20.
[3]李进,沈德艳.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8):138-142.
[4]国兆亮,王楠.关于研究生导师评价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1):56-58.
篇4
五年前,IBM敏锐地发觉“智慧”的发展趋势,并将智慧城市的概念带入中国。这一概念不仅符合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趋势,也符合中国政府重视民生的政策,因而在中国得到迅速推广。
“智慧”的“自转”与“公转”向人们阐述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人人都会成为“智慧”的推动者。现实也很乐观,国内ICT领域的多数企业,甚至传统家电企业都在为智慧城市添砖加瓦,推动部分新概念的落地: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不一而足。
放眼全球,智慧城市的广泛建设带来很多先进经验,而众多的国际企业成为传递经验的践行者。IBM作为智慧城市的引领者自不必提,而来自日本的NEC也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作为一家有百年历史的ICT企业,NEC是日本较早倡导智慧城市的企业之一。据NEC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井汪杰介绍,NEC于1977年首次提出“C&C”(Computing&Communication)的伟大构想,预见了计算机与通信融合的大趋势,这也是NEC所倡导的“以物联网与云计算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雏形。在日本,NEC参与了数量众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管理模式和系统构筑经验。作为文化相近的东方友邻,日本的智慧城市战略及实施经验对中国来说极具参考价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日本,智慧城市和物联网的概念存在多年,日本制定了“e-Japan/u-Japan/i-Japan”等系列国家信息化战略来推进国家ICT建设,最终建成无缝的基础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电子政务”、“医疗保健”和“教育人才”三大发展战略,激活产业和地域的活性并培育新兴产业,从而体现以人为本,创造使国民安心和有活力的社会。
1. 个人信息管理
“i-Japan”战略有一个核心内容——“国民个人电子文件箱”,其目的是让国民管理自己的信息资料,通过互联网安全可靠地完成工资支付等各种手续,达成信息共通并对其进行综合管理,使国民享受一站式的电子政务服务。NEC的云计算共通核心服务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等已在日本的长崎市、横滨市、富士市等几十个城市和区域导入。
2. 数字医疗
目前东京的电子病历系统在各类医院已经得到普及。电子病历系统整合了各种临床信息系统和知识库,能提供病人的基本信息、住院信息和护理信息,为护士提供自动提醒,为医生的诊疗活动提供帮助。此外,医院还通过无线网络和移动设备实现了医生移动查房和护士床旁操作。
目前日本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了诊疗过程的数字化、无纸化和无胶片化。其中,NEC不仅参与日本各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构筑,还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推动医疗机构之间以及医院和社区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区域医疗服务网的发展。
3.节能减排
日本在2007~2008年间迅速展开了对智能城市构成要素的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等一系列相关要素的试点实验,并于2010年正式开始建设包含各要素在内的综合智能社区。在官民联手建设智能社区联盟的同时,日本也在横滨市、北九州市、丰田市、京阪奈科学城这4个地方开始了试点实验。
NEC在2012年提出了强化收集及分析“大数据”的业务方针,并成立了专门针对能源的分析组。在何时何地,何种装置生产或消耗多少电力,这些信息正可谓大数据。NEC致力于将自己的数据分析技术充分应用于电力领域。
以上是日本智慧城市建设中关于政务、医疗和能源三个领域的概括。从关系民生的细小之处中不难看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建设正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NEC正在将这些经验带到中国。
智慧“武器” 民生为本
NEC于三年前启动智慧城市战略,其核心思想是围绕民生的五大问题:安心安全、节能环保、交通物流、医疗养老以及教育,建立一种能够应对城市变化的机制,创造一个安心舒适的居民生活环境。据中井汪杰介绍,NEC致力于在城市的各项功能中,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将人流、物流、信息流整合利用,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营。
NEC(中国)从2012年起将智慧城市作为公司新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立足中国国情,基于物联网应用,将日本先进的智慧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并服务于中国日新月异的城市现代化建设。NEC积累了大量基于物联网的行业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安防/生物识别、节能环保、智能交通/物流、智能医疗/养老、防灾应急等等,它们组成了NEC攻城拔寨的智慧“武器”。目前NEC在中国重点推进安防/应急、节能环保、养老、物流等方案。
智慧安防——人脸识别/指纹识别
NEC的图像识别技术、状态不变性分析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对图片、视频和指纹的智能分析,广泛应用于智慧安防领域。目前,NEC人脸识别及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应用在澳门海关和香港海关的通关认证中。在中国大陆,NEC与本地伙伴合作将其导入到国家司法考试的身份认证中。
2011年,NEC为安徽省建设完成的千万级指掌纹自动识别系统,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指掌纹系统,平均30秒即可完成一枚现场指纹查询比对工作。新系统启动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查破案件数量大幅增长,是2001年以来安徽历年平均破案数量的10倍以上。目前,安徽全省共建设了NEC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终端系统2300多套。今后,该系统还可进行扩容,最大可存储5000万人捺印指纹数据,从而大大提高系统对跨省作案案件的查破能力。
此外, NEC还将人脸识别技术与独特的视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流通行业,以发现内部人员和顾客的偷窃行为或者提前识别VIP客户,革新购买体验,增加营业额。
智慧养老
——老年公寓智慧管理系统
中国正走向老龄化社会,但养老的理念和实践都非常落后。NEC在日本有着多年提供医疗和养老院智慧解决方案的成功经验。从2011年开始,NEC与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包括移动化服务管理、实时数据挖掘、基于云的数据分享、智能人员定位等特点的智能老年公寓管理解决方案。
智慧能源
——楼宇能源管理系统(BEMS)
建筑物八成以上的耗电来自空调或照明,NEC楼宇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在建筑中安装大量的温湿度及影像传感器,对空调和照明进行能耗控制,实现对大型建筑的分布式能源管理。
此外,在清洁能源方面,NEC拥有世界领先的锂电池技术,目前已成功运用于新能源汽车中,日产的Leaf电动车采用NEC的锂电池曾创下单次充电续航185公里的记录。NEC高性能电池还可应用于家庭储能系统,从而解决由于太阳能、风能的不稳定性而产生的能源浪费问题,实现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
智慧物流——智能冷链管理系统
NEC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包括: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冷链管理系统、电动车Telematics系统、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移动车牌识别系统等。目前,NEC已将日本先进的智能冷链管理系统引入中,并成功地用于医药流通领域。
民生一直是NEC智慧城市战略关注的重点,中井汪杰表示,在防灾应急、医疗养老和节能环保方面,NEC不只是建立一个物理的系统,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整套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得来。以防灾应急为例,日本这个地震频繁的国家在震后应急通信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中井汪杰举了个例子,在东京都厅联络灾情有专门的屋子,政府设立专门的接线员与各个区进行电话联络。政府对这些接线员有个特殊要求:必须住在步行五分钟可回到联络室的范围内。这是由于一旦发生严重的地震,现代化的交通中断,移动通信瘫痪,只有步行和固定电话是可靠的——这是只有NEC才能提供的经验。
把脉症结 实现智慧
中国的智慧城市事业已从前期“概念导入”进行到“规划和试点”阶段,截至目前,政府已经完成193个智慧城市试点规划。在中井汪杰看来,未来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有两个重要趋势:一是“从方案规划到深化应用”,二是“从单纯信息化建设转向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来带动本地的产业升级”。同时他也看到,目前仍然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这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障碍。他说:“各部门已经进行了多个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但系统间缺乏关联,且可能逻辑顺序混乱,信息化投入达不到最优化的统筹运作的效果。”而这个障碍最终还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去破除。
篇5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需要战略性规划和顶层设计的系统思维,在实施落地上则需要循序渐进,我认为智慧城市急需跨界、跨学科和跨平台的多方资源与人才对智慧城市建设出具战略性顶层规划,特别是各部门、各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上不同的定位与应用的需求,常常会片面性和局限性地去考虑智慧城市建设,忽略了智慧与智能之间的纲目并举。
因此,经常会在智慧城市建设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
通常情况,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内容包括:在规划的指导下,设计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并规划实现目标架构的路径。在智慧城市阶段,由于信息系统涉及了政府、企业、市民等多类主体,投资巨大、运营难度大,因此,顶层设计更需要考虑:谁投资、谁建设、谁运营、谁付费等实际问题。
许多传统行业,正在认识到信息化服务领域潜在的商业价值,比以往更愿意开展战略性的投入。因此,需要用更全面的视角来审视顶层设计。除了综合设计系统的整体功能、信息资源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指导系统建设总的框架的技术可行之外,更关注商业的可行,设计市场化投资、建设、运营的模式,使系统成为用户满意,政府、商业上可行的多赢工程。产业整合:分析产业链结构,分析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的成熟度,识别有能力的企业,采用产业链整合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经营管理的较高境界,需要的不仅仅是局部智能化的产业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者,需要回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如:非物化文创内容与科技融合的精神产品,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居民生活智能化需求的变化,这些所能做的就是一个不断地改进城市经营智慧和管理智慧的工作。
智慧城市建设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成长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将促进产业链升级和提高获利能力,催生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银行、智慧电网、智慧政府、智慧旅游、智慧学校、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智慧建筑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市民要享有智慧生活、智能家居、智慧旅游、智能导航、智慧医疗、智能安防、智慧教育、智能停车管理等智慧社区的一系列服务,这需要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协调与规划的决策作用。
只有面向公众规划与运行,只有动员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管理,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才是成功的关键,规划的重要任务是创造全社会对于智慧城市发展方向的共识,促进政府与社会合作,共同完成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
篇6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医疗应用;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21日
随着“互联网+”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智慧医院的建设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在今年两会的政府报告中,在医疗卫生行业推广并且运用“互联网+”技术被首次提上日程。2015年7月初,《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对“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建设和运用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严格的要求。
一直以来,“看病难,看病贵”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伴随信息时代的发展,医疗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可以改写医疗行业应用的历史并且能够成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途径。智慧医院的建设则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应用的具体体现。智慧医院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可以逐步实现集疾病预防、网上诊疗、康复照护于一体的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现今,国内多地已经开始加快智慧医院的建设,智慧医院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为人们提供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优质服务,不仅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贴心及时的服务,还提高了医院的办事效率、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共享。未来智慧医院的发展将有望破解卫生医疗健康服务的难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实现医疗健康服务的创新和应用。
一、智慧医院体系架构
根据目前大多数医院的设施建设状况,现阶段智慧医院主要是由三大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即基础设施、数字化设备和医院信息化。只有集这三大部分为一体,在实现相互融合、信息共享、互相依存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智慧医院的智慧功能。(图1)
互联网的信息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能力为智慧医院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信息集成平台和通信传输平台的构建保障智慧医院实现了患者、医院、系统之间有效沟通,共享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形成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高效医疗健康服务系统。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图2)
根据医院的实际特点,在物联网体系架构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包含了一个统一门户,两个集成传输平台,两个基础信息采集层,三方面应用。统一门户是指智慧医院为广大用户提供统一的移动门户,保证用户登陆注册得到统一认证,既方便用户使用智慧医院这一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又有利于医务人员、后台服务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统一门户集成多样的应用,由信息化应用、管理决策应用和移动化应用组成。各方应用保障了门户的安全管理以及信息可及。
在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中,信息集成和通信传输两大平台支撑了各方应用和门户。医院数据采集层为信息集成平台提供了医院医疗服务的原始数据信息,而信息集成平台将这些原有的数据信息集成为标准的数据中心。通信能力构建层则支撑了通信传输平台的运转,开放式的通信传输,有利于为医疗卫生工作提供实时、准确、全方位的医疗信息,从而提高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升工作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可靠的医疗健康服务。2013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电信合作建设智慧医院,首先就完成了统一门户、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和通信传输平台的建设,并且有各方移动应用的支撑。
二、智慧医院建设现状及其前景
自从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以来,智慧医疗、智慧医院也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互联网+”环境下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更是被众多投资者看好。仅2014年一年,全球对数字医疗创业的投资额就高达65亿美元。不难看出,投资者对“互联网+”医疗的关注日益高涨。智慧医院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方式纳入更多的医疗健康服务,创新了就医方式,患者就医更加及时、便利。
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医疗机构加大了对信息部门的投入,加快信息化的升级和改造。很多医院和互联网公司也已联手尝试研究建设智慧医院。例如今年3月刚刚启动运营的宁波“云医院”,凭借强大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信息技术,初步打造了一个含有1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226名专科医生的健康医疗平台,患者登陆“云医院”这个平台,可以预约医生,进行病情咨询、网络诊疗等。同时“云医院”还拓展延伸了传统的健康医疗服务的内容,患者可以咨询线上医生进行疾病预防,并且还有病后康复的周到服务,“云医院”还能为患者提供线上家庭医生的服务。而且宁波的“云医院”打破了传统购药取药方式,初步实现了医药分开。另外,中国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中国移动联手建设的智慧医院实现了医院各个部门之间互联协同办公,扩大资源共享,降低了运营成本。移动互联使得患者在就医后能够及时接收检查报告和医嘱等医疗服务。
此外,国内许多信息相关企业也已经跃跃欲试,研发各类相关数字化的系统,使得医疗健康服务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
(一)独立医疗服务应用蓬勃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医院的发展大潮中,许多优秀的创业公司提供的独立医疗服务应用已经在引领行业迅猛发展,同时也在充分发挥自己灵活变通的优势,为使用者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些独立医疗服务应用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以趣医网和挂号网为代表的线上问诊分诊平台。这一类应用平台通常会和知名医疗机构进行合作,邀请知名医疗专家在线为患者解答一些基础的医疗信息咨询问题;第二类是线上医疗社交平台,例如春雨医生、好大夫网这类的平台。这一类应用主要着眼于为医生和患者、患者和患者之间构建一个线上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的医生和患者可以充分进行双向沟通,对于患者关心的疾病信息和医疗体验等提供补充信息;第三类独立医疗服务应用则是更为细化的患者服务应用。这一类细化的应用以服药提醒、体质数据记录和健康咨询提供等作为自身主要竞争点,针对细化的目标客户群体,以资讯服务作为主打内容,从而在细分医疗服务市场中夺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二)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相关医疗应用。以百度、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巨头公司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蓄势待发的互联网+智慧医疗市场。与独立创业公司相比,他们拥有更强大的财力、人力和社会影响力。因此,与独立医疗服务应用专注于医疗服务渠道改善不同,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借助于自身多样化的产品线和雄厚的研究实力,更多地将目光转向了医疗服务生产线上的其他环节。
为了解决挂号、收费、远程问诊这三大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百度和总医院在2015年1月15日联手共建医疗平台,着重解决智慧医疗的技术难题,将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医疗服务相结合,借助科学技术为患者更好的服务。而与百度注重于技术方面的大数据发展不相同的是,阿里巴巴在互联网医疗市场仍然坚持着自身电商起家的本色。阿里巴巴率先进入医药电商的领域,投资了像寻医问药、U医U药这样的医疗平台,为“未来医院”的建立奠定了稳健的基础。2014年初,阿里巴巴收购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随后公布了“未来医院”的计划。阿里巴巴欲利用自身的支付宝为卫生医疗机构提供平台,以此帮助医院建立互联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而腾讯的互联网医疗则是以微信为立足点,实施以“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的智慧医疗方案,人们通过微信即可挂号预约、在线支付、接收检查报告等,实现了完整的医疗O2O的闭环。
“互联网+”时代智慧医院的建设突破了多年来的医改难题,共享医疗健康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疗效率。不论是医院自身的研究和建设,还是卫生医疗机构与信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都实现了对传统医疗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改善了医疗健康服务质量。
第一,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降低成本。智慧医院接入了各级医疗机构,着重点和专业性都有所不同。强大的数据信息支撑系统可以对患者的医疗信息进行统计、筛选、分级,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来选择相对应级别的医疗机构就医,这就有效落实了分级诊疗,实现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的状态。
第二,重构就医方式。智慧医院的建立能够拓展医疗资源,在提供更多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同时就打破了传统的就医方式。通常一所医院的医生是有限的,而优秀的医生资源又是需要经过多年培养才可获得的,优质的医生资源和信息资源可及性比较弱,所以会出现患者就医困难的问题。但是在智慧医院这个平台,囊括了数量非常多的优质医生资源,患者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通过互联网接受诊疗。
第三,开放取药模式。智慧医院与连锁药店、医药电商的互联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购药、取药模式,打破传统的“以药养医”的模式。智慧医院的线上医生开出的处方迅速传递到第三方,患者可以选择在连锁药店或者是线上进行购药、取药。这一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当今医院的医护人员“拿回扣”的问题,降低药品成本,缓解患者的就医压力,实现医药分开。
三、智慧医院建设面临的问题
智慧医院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智慧医疗应运而生。然而在我国现有的国情和医疗环境下,智慧医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宏观政策指导。智慧医院毕竟是新鲜事物,尚未有太多的成功先例。目前我国在智慧医院的整体规划和实际推进过程中都没有明确、现成的借鉴经验,只有个别城市制定的规划目标和实施意见,无法对具体问题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显然,在智慧医院的建设和推进过程中,政府的宏观政策是必不可少并且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行的卫生医疗政策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推进智慧医院的部分需要调整,以此来为智慧医疗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通道。由于没有宏观的政策指导,缺乏行业运营的统一标准,各个地区智慧医院的服务质量就会良莠不齐,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卫生医疗水平不高的地区在智慧医院的投入力度和参与程度会更低,这样仍然会走进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怪圈中去。
(二)法律法规的欠缺。在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的指导和推动是必不可少的,法律法规的制约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医生多点执业和患者信息保护方面仍然面临着法律空白亦或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加强相关法制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的制约来保证智慧医院建设的顺利推进,以防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可以保障智慧医疗的安全落实,使得互联医疗服务和相关行为有法律支撑。
(三)碎片化时间无法保证医生的服务质量。目前,智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主要依靠现存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生碎片化时间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本来医生在实体医院的工作已经很繁忙,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都很大。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都令人很担心,许多优秀的医生每天的门诊量太大,不能保证在碎片化时间能够以同等的精力为在线患者服务,患者的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诱发更多问题,而且次生的问题和矛盾可能还会激化现有的医患关系,这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医生、智慧医院都是极其不良的影响。
(四)信息安全保护仍待加强。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如何保护公民个人的电子档案信息和隐私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一方面来说,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的平台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信息的保密和储存;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构建一个涵盖整个社会的“互联网+”智慧医疗体系,势必要求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要构建一个数据与信息流通无障碍的交流网络,用户的个人健康医疗信息应该能够在医院与医院间、医疗服务应用与应用间无障碍进行流通。因此,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下,公民个人的互联就医信息和隐私保护成为智慧医院推进过程中需要突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五)智慧医院各地发展不均衡。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现有的国情下,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地区卫生医疗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各地医院参与建设智慧医院的积极性有所差别、推动智慧医疗的步调也不一致,不同城市以及地区的智慧医院发展都是不均衡的。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上,还体现在各地医院在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上。有些医院虽然已经建立了医疗信息系统,但是应用的范围还局限于门诊挂号、电子病历等方面。在信息化的投入规模和力度也比较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普及程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发展的不均衡会影响患者就医的便利和质量。
此外,还面临着处方社会化、在线医保报销机制和药品流通管理机制等多方面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如何突破现今智慧医院所面临的瓶颈、解决困惑的难题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本文从政府主导、法律建设、社会参与、技术提升以及人文建设几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如下对策与建议:
第一,政府主导并干预,完善政策环境。完善智慧医院的组织机构,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权益、提高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为目的,政府应当对智慧医院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加强对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信息机构建设,并且建立健全智慧医院的管理制度,出台智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配套政策,对医生的准入标准进行严格地设定和控制,加强对智慧医疗环境下医生执业的监管,推进互联网医疗的进程,真正实现智慧医院便民惠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来支持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加强法律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条文。制定在互联网环境下疾病诊疗的相关法律条文,对机构准入、医生网上诊疗、网上医疗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严格地法律规范,以此来支持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目前,通过智慧医院接受在线诊疗的患者往往面临享有同等的医保待遇。因此,调整完善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并且制定智慧医院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以此来保证公民的权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电子档案信息和就医隐私,为公民提供安全的互联就医环境。在相关法律条文和卫生政策的出台下,才能形成一套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发展体系。
第三,提高社会各方的参与度。目前,仅仅依靠政府一方的力量仍然不能完全支撑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以智慧医院这个新的平台为纽带,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其中,带动市场化经营,先进开放的市场环境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打造公立民营一起协调发展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第四,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文化建设。随着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显得越发重要,对于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及缓解医患紧张关系都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互联开放的智慧医院也为医疗健康服务带来了创新空间,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健康信息服务、中医药医疗健康管理等一系列新型的健康服务产业都将成为智慧医院健康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智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日益重要,构建完善智慧医院体系架构、突破瓶颈、解决智慧医院存在的问题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我们应该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客观需求为突破口,科学合理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丰富互联医疗健康服务的内容,改进医疗服务的模式,突破现有的设备、人员、信息的限制,优化提升智慧医疗效率和水平,创新智慧医疗服务的管理理念,实现公立民营协同发展,使得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享受到及时、便利、安全的智慧医疗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陆晋军,丁富强,郑荣.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14.4.
[2]陈秋晓,张莹,姚志刚,姜忠.智慧医院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医院管理论坛,2013.3.
[3]俞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院架构及服务访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4]何遥.智慧医疗的发展[J].中国公共安全,2015.10.
[5]牛铁.医院智慧型信息化战略探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
[6]赵彦杰,唐颖淳,孙金成.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医院平台设计与实现[J].互联网天地,2014.4.
[7]何伟.智慧医院发展的新契机――论物联网技术为医疗带来的巨大变革[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
[8]曾耀莹.联想力垒智慧医院[J].中国医院院长,2014.10.
篇7
1.1事实(Facts)
作为整个信息链的起点,事实就是事物在人类视野(感观/逻辑)中的原始映像[1]。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事情和局势及情况的变异态势[2]。事实也是人类知识的起源,人类全部知识的最初信息基础就是事实。
1.2数据(Data)
通常认为,数据是对事物纯粹的、客观的记录,是原始的未经解读的数字、文字、图像、符号、声音、计算机代码等[3]。而数据本身缺乏关联和目的性,但当数据结合一定的背景、规则、意义之后,就会形成信息。
1.3信息(Information)
作为整个信息链中的中心链环的信息,它的下游是面向物理属性的,上游是面向认知属性的。“信息”既有物理属性也有认知属性,因此成为“信息链”的代表称谓。
1.4知识(Knowledge)
知识来自于信息,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融合才能转化为知识,它比数据或信息更接近行动。知识必须经过学习或研究以及从信息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加工才能够获得[4]。
1.5情报(Intelligence)
情报是为实现主体某种特定目的,有意识地对有关的事实、数据、信息、知识等要素进行加工后得到的产物。情报既包含有信息的成分,也包含有知识的成分。从信息层面看,情报所包含的信息是与人类社会有关的;从知识层面看,情报是与知识的利用价值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情报是知识的子集。1.6智慧(Wisdom)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人类基于已有的知识,是针对物质世界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演绎,找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智慧是属于知识层面的,是人类大脑运用知识活动的产物———即运作和应用知识的知识。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但有智慧一定有知识。知识只有转化为智慧,才能显示出其真正的价值。
1.7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情报、智慧之间的关系
数据是客观事实的记录,信息是有意义的事实和数据,知识是系统化的信息,情报是进入人类社会交流系统的运动着的知识,智慧是运用信息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由事实(Facts)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情报(Intelligence)智慧(Wisdom)层层递进,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信息链,见图1[5]。
2医学信息学的相关概念
2.1国外医学信息学定义的三种导向
2.1.1以信息技术为导向定义侧重于技术和工具,即通常强调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临床计算”、“医学中的计算机”、“医学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等认识比较常见[6]。
2.1.2以角色、任务或面向领域为导向定义侧重于组织内部信息人员的角色。例如,护理信息学、牙医信息学等通过医学信息学分支学科来定义。
2.1.3以概念为导向定义侧重于如数据、信息和知识这些概念在医学领域中的特定内涵。从总体上来看,国外医学信息学的定义是朝着形成基于数据、信息、知识的医学信息学定义方向发展的。
2.2中国医学信息学定义的两种倾向
2.2.1基于字面拆分后的概念解析
第一种拆分是将“医学信息学”拆分为“医学”+“信息学”(medicalinformatics)———偏重于方法论层面。把“医学信息学”定义为信息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同时确定医学信息学的范围是“医学”和“信息学”之交叉。前者指其应用领域,后者指其方法学。第二种拆分是将“医学信息学”拆分为“医学信息”+“学”(medicalinformationscience)———侧重于学科体系层面(即理论与技术方法统一的学科体系)。把医学信息学定义为研究“医学信息”的一门科学,即研究医学领域中的信息现象和信息规律的一门科学。
2.2.3基于国外医学信息学定义的翻译与重组
此类定义大多为将国外医学信息学的定义翻译成不同形式的汉语语言并且进行重组,与国外对医学信息学的定义无太大区别。
3医学信息学研究中的信息链
3.1“数据信息”链
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对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当下全球大量的公共卫生信息、电子病历信息、用药信息、住院信息、图像信息、管理信息、基因信息、医学知识库信息以及实验室数据等构成了医疗卫生大数据[7]。随着信息技术与卫生及生物医学日益紧密的结合,大数据对卫生及生物医学的研究与应用也将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便成为信息技术与卫生及生物医学领域共同面对的挑战。大数据在医疗行业可应用于临床、研发、公共卫生和创新商业模式等领域,在健康领域的终极应用是疾病诊断和预测性治疗。虽然医疗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如火如荼,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数据的存储、数据的整合、数据的挖掘利用和保护等方面都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也就需要我们在利用医疗大数据的同时,变革数据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积极探索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等等各种措施,利用创新的方法和模式,发挥大数据在医院行政管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卫生信息服务和疾病的控制预防中的作用和价值。
3.2“信息知识”链
这一环节主要关注医学知识库的建立。数据库是计算机应用系统中的一种专门管理数据资源的系统,它有文字、符号、图形、图像、数字及声音等多种形式。而知识库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易利用、有组织的知识集群,是针对某一(或某些)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或若干)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知识集合区别与联系[8]。知识库的概念来自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是人工智能及其分支———知识工程领域,另一个是传统的数据库领域。人工智能和数据库两项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促成了知识库系统的产生和发展。建立医学知识库,需要一支多学科人才的专业队伍,并且要能够适应数字化医疗向智慧化医疗的转变需要,构建大型的一站式通用智能医学知识库。建立知识库,要以本体为建设思路和方法,不仅要构建西医学科的知识库,更要构建中医学科知识库,且重视与“大数据”医疗的整合,更好地利用临床信息,将有用的信息知识化。
3.3“知识智慧”链
这一环节的着重点在于智慧医疗的实现。2008年,IBM首先提出了“智慧医疗”的概念。早期的智慧医疗强调物联网的作用,设想把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医疗领域中,以实现医疗的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科学诊断以及公共卫生预防。而未来的智慧医疗将是以卫生信息化和信息共享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以个性化、智能化医疗服务为核心的医疗服务体系[9]。智慧医疗包括了智慧医院、区域医疗、家庭自助健康监护等多种服务方式,它将成为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潮流。智慧医疗可以创建一个更加合理的医疗产业链,并且使用户体会到更加智能化和协调化的医疗服务[10]。
4医学信息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4.1学科体系的协同融合,加速了生物医学信息学的形成与发展
医学信息学(MedicalInformatics,MI)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BI)虽然产生背景不同,但是进入后基因组时代之后,生物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学的边界趋于模糊,互相渗透和结合的趋势明显。其目的就是要提供新的生物医学知识的开发和共享框架。正是两者的协同融合加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生物医学信息学(BiomedicalInformatics,BMI)。可以预见的是,基于相同的学科理论基础和彼此交叉融合的研究内容,生物医学信息学一定是医学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4.2学科研究向促进“转化研究”的方向发展
首先,在信息链的研究视角下,医学信息学的发展会更加注重信息链中的要素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链环转化;其次,在医疗领域,医学信息学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成果快速、可靠地转化为现实可用的临床解决方案。同时,医学信息学出现了新的分支学科,即转化医学信息学。转化医学信息学通常被认为是以转化医学中的相关信息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信息科学、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服务于转化医学的研究,其目的是促进基础医学研究成果顺利向临床应用转化[11]。转化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医学信息的标准化和医学数据的组织与存储等。它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加快基础研究变为临床应用,有力地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
4.3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4.3.1个性化
个性化意味着卫生信息管理和卫生信息服务以用户为中心,围绕每个用户的状态、需求乃至兴趣爱好来采集信息或提供信息服务。可以设想,在未来每个患者都将拥有自己的个人健康中心。
4.3.2智能化
智能化意味着通过对既有信息的分析,挖掘其中的规律,利用获得的规律来处理新的信息,并给用户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4.4新技术支撑和引领着医学信息学的未来发展
在未来发展中,许多崭新的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远程医疗(Telemedicine):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与医疗技术结合。移动医疗(MobileHealth):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来提供医疗服务。健康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利用物联网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管理。健康云(Healthcloud):以SaaS的方式向医院和医疗机构提供医院管理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方面的服务。医疗大数据(Medicalbigdata):大数据技术与医疗行业结合,充分开发利用医疗数据蕴含的信息与价值。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建立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间更为直接便捷的联系。智慧医疗(Wisemedical):使用物联网技术打造健康档案和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和医疗设备的互动。
4.5我国医学信息学学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医学信息学最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学科研究体系不够完善和成熟、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比较薄弱、标准设置滞后、系统规划和人才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医学信息学的健康发展。
4.5.1亟需解决学科正名和专业名称规范化问题
医学信息学在国内的学科地位的确很尴尬,主要表现在国内的三大学科体系(目录),即“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国家标准的学科分类与代码”(简称国标法)、“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简称教育法)中均没有“医学信息学”的类名。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确立“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名称及其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医学信息教育在国内看似很火爆,其实是乱象丛生。此前教育部只批了中南大学、南通大学、徐州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专业,但国内很多学校都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后面加括号注明“医学信息学方向”,然后对外宣称是医学信息学专业。与此类似的还有一种叫“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显然这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因此,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宏观指导与调控力度,规范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建设与专业教育。首先,在学科及专业目录上设立独立的“医学信息学”,既不要让“医学信息学”依托(附)于其他学科/专业,也不需要在别的学科/专业后面的括号内出现“医学信息学”。根据教育部2012年9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建议将“医学信息学”纳入到“特设专业”中的“1010医学技术类”。其次,成立全国医学信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指委),规范指导医学信息学的专业教育。再次,协调指导“医学信息”类的学术组织,整合医学信息学的学术研究力量和研究队伍,指引医学信息学的健康发展。
4.5.2加强学科课程的设置和培养目标的确立
我国医学信息学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比较落后,学科的课程体系不完善且专业教材缺乏,不同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差别很大,体现不出学科的重要性和交叉复杂性。故要求科学合理地加强学科的课程设置,正确处理好计算机科学、医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关系,参照国外已有的教学方案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去充实教学计划,扩宽教学范畴,使整个医学信息学的教育更加合理。4.5.3实现专业教育体系化,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没有认识到医学信息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医学信息学地位不高,所以学科的科研投入、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都面临难题,教材和师资的缺乏也导致了专业教育规范化和体系化不足。为此,要深刻认识到医学信息学教育的意义,推动专业教育向规范化和体系化迈进。医学信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需要大批的高水平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专业教育中实现,只有通过规范科学的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医学信息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和对在岗人员进行进修培训,才能适应医学信息学的快速发展。
5结语
篇8
关键词:智慧医疗;信息技术;综述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5-1137-02
Summary of Ke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Smart Healthcare
ZHU Rong, ZHAO Li-ping, GONG Xun-wei, LI Yong-gang
(Dept. of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Healthcare can not be achieved without the current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and outlook the ke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m the aspects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echnology, pre-proces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mining and decision technology ,which being used in the five stages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Key words: smart 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mmary
实现智慧的“健康管理”――智慧医疗”是当今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IBM提出的“智慧医疗”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从而改善疾病预防、诊断和研究,并最终让医疗生态圈的各个组成部分受益[1]。李包罗教授认为,“智慧医疗“应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当病人或健康人随时随地需要获得相应医疗服务时,都应该非常容易、便捷地获取到医疗服务环境,对于每个患者都应得到公平的医疗服务[2]。“智慧医疗”源于“智慧地球“,尽管有着不同的诠释,但不容质疑的是,”智慧医疗“建立在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而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是实现“智慧医疗”的基石。信息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医学科学技术的变革与发展。本文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信息化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1信息处理技术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
美国专家把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分为五个阶段:数据的收集、电子病历、医疗参谋、医疗协调以及完全智能化[2]。在当前”智慧城市“规划之年,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当地”智慧医疗“建设方案,其实质就是不同程度地实现这五个阶段。信息化技术从处理流程来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技术、信息预处理技术、信息存储与传输技术、信息挖掘与决策技术。而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本身也是一个信息系统,本质上也就是具有对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分析与决策的功能。图1给出了信息处理技术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在下面的小节中详细给出具体技术的简介与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应用。
图1信息处理技术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
1.1信息采集技术
信息采集是指获取原始数据的过程。原始数据是所有信息化系统的源头或基础。随着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系统信息采集的方法与手段不断多样化与先进化。除了传统的各种形式的磁卡、IC卡、条形码、键盘录入等方式,信息采集还可以通过电子标签和传感器和各种大型自动化仪器设备输出端(如图像)来完成。RFID电子标签是一种把天线和IC封装到塑料基片上得新型无源电子 卡片,具有数据存储量大、无线无源、小巧轻便、使用寿命长、防水、防磁和安全防伪等特点。通过RFID电子标签,可以给医院所有的医疗资源,从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医疗设备、药品乃至病人或健康人,提供身份标识,同时可以从流程上进行定位、跟踪,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并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如iCabiNET[3]方案采用智能RFID包装技术来记录药丸的使用情况。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作为机器感知物质世界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热、力、光、电、声、位移等信号,为医院信息系统提供原始的信息。传感器节点形式多种多样,有腕带式[4],臂袋式、胸带式、夹克式。文献[5]设计了一种夹克式传感器,用来检测新生儿健康情况。
1.2信息预处理技术
通过各种方式采集到的信息一般需要通过处理或者进一步加工,从而使得信息更加有意义,继而进行存储、传输或者进一步分析。信息预处理技术主要分为信息标准化以及信息融合技术。信息标准化是实现跨区域医疗参谋与医疗协调的关键。近年来,卫生部加大了医疗信息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力度。如2008年3月份启动的《卫生监督信息基础数据集标准》研究和《具名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标准》的研究。2009年启动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COM)标准V3.0》等7项标准研制工作,2011年已启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等108项标准研制工作[6]。为止,医学影像通信标准DICOM3、医疗信息交换标准HL7、集成规范IHE以及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评价标准等,都已经引起业界研究和遵循。除了标准化工作,数据融合技术[6]可以将多种数据或信息进行处理,从而获取高效且符合用户需求的数据。很多医疗应用中只关心监测结果,并不需要收集大量原始数据,数据融合可以有效地处理该类问题。
1.3信息存储、传输技术
越来越多样化与先进的信息采集技术,使得获取的数据也变得多样化、复杂化、海量化。医疗信息存储、传输技术主要包括无线技术(与前面传感器结合起来的无线传感网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等。无线传感网由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具有数据实时采集、信息共享与存储传输的功能。无线传感网因其便携性、不可见性、易部署性、自组织性和扩展性等优点,在智慧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形式,具体可参考文献[7]。另一方面,在远程医疗服务中,需要传送大量的图片以及视频音频信息。这些数据具有数量多,容量大等特点。目前,在医疗图片压缩方面,医疗系统一般采用JPEG2000的压缩方式,与JPEG相比不仅支持感兴趣区压缩,并且具有更高的压缩比。在医学影像方面,一般采用PACS(picture A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影像传输及存档系统)来处理[8-9]。PACS具有容量大、信息保存时间长,安全性高等特点。PACS的建立对医学影像的管理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节省医疗成本,还有利于实现无胶片化的电子化医学影像管理,实现医学数据共享,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诊断水平[6]。
1.4信息挖掘、决策技术
医院信息系统在运行中产生了大量数据,可以开发数据中所隐含的知识和规律,更好地为患者诊疗提供服务,为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而数据挖掘技术[10-11]是从大量的数据中筛选出隐含的、可信的、新颖的、有效的信息处理的过程,对医院的日常工作可以提供更完善的信息支持和决策辅助。如文献[12]将数据挖掘的因子分析法应用到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医疗费用分析中。文献[13]将关联规则应用到在医疗投诉资料分析中。另一方面,医疗决策系统可以结合机器学习中的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等新方法。如文献[14]设计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医疗诊断专家系统,利用专家先验知识和神经网络的数值推理、自学习能力,对疾病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使得诊断自动化、可靠准确。伴随着人工智能和各种新技术的发展,未来医疗决策支持系统除了支持机器学习中新技术外,还将与数据库、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6]。
2结束语
本文从信息处理流程的角度,对“智慧医疗”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五个阶段中关键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总结与展望。可以看出,当前的先进信息技术推动了“智慧医疗”的发展,使得医疗信息化工作“数字化、标准化、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李海阳.IBM智慧医疗伴随新医改启程[J].中国数字医学,2009,4(5):57-59.
[2]曹剑峰,范启勇.漫谈“智慧医疗”[J].上海信息化,2011(3):26-28.
[3] Sibreeht B,Chen W,Feijs L,et al.Smart Jacket Design for Neonatal Monitoring with Wearable Sensors[C]//Six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earable and Implantable Body Sensor Networks.California: IEEE Computer Society,2009:162-167.
[4] Lee Youngbum,Lee Byungwoo,Lee Myoungho.Wearable Sensor Glove Based on Conducting Fabric Using Electrodernml Activity and Pulse Wave Sensors for e-Health Application[J].Telemedicine and e-Health,2010,16(2):209-217.
[5] Lopez-nores M,Pazos-arias J J,Garciaduque J,et al.Monitoring medicine intake in the networked home:the iCabiNET solution[C]//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Technologies for Healthcare.Tempere:IEEE,2008:116-117.
[6]李书章,健.数字化医院建设理念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7]陈钰,王捷,刘仲明.无线传感网在智慧医疗护理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5):73-75.
[8]仇建云,桂朝伟,唐晓薇,等.PACS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1,8(9):31-33.
[9]赵京晓,张传友,周晓峰.PACS系统在医院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5:36.
[10] Tan Pang-Ning,Steinbach M,Kumar V.数据挖掘导论[M].范明,范宏建,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7-15.
[11]韩家炜,堪博.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2版.范明,孟小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20.
[12]沈明霞,林雨芳,章光华.基于数据挖掘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医疗费用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1,18(2):157-159.
篇9
图为:城市场景 来源:wallhalla
腾讯的数字中国建设,落地到智慧城市方面也是建树颇丰。除了深耕深圳与广州等地区,云南、重庆、上海、青岛等省市也在腾讯的助力下相继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综合其目前整体智慧城市业务开展情况,雷锋网认为腾讯具体有3套逻辑:
一是数字广东公司所主导的“数字政务”实践,旨在消除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连接更多城市信息;
二是腾讯云的超级大脑所代表的技术体系,在各个具体场景上构建人联网、物联网和智联网,让AI in All;
三是在微信、QQ、支付、位置数据等应用上连接民众、政府和企业,让民众真正感知到政府的努力和企业的贡献怎样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因此,想要了解腾讯的智慧城市的整体布局,除了对腾讯旗下的具体应用矩阵有所接触,还必须深刻解读“数字广东”与“超级大脑”两个关键体。
腾讯做智慧城市,天生优势在应用场景
目前,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腾讯拥有微信10.4亿用户、QQ 8.05亿用户、微信支付8亿用户、日均600亿次的全球定位请求。。
为了真正便捷民众生活,腾讯在技术和场景上形成了点线面的结合,其中,以各式各样的应用最为明显,也是目前腾讯整个“互联网+”战略的实践,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人工智能:涉及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主要有腾讯优图实验室、腾讯AI Lab、微信AI研究团队、音视频实验室、量子实验室以及机器人实验室等前沿技术团队。
·云计算:计算、存储、数据库、大数据、AI、数据处理、网络、CDN与加速、互联网中间件、安全、开发者工具等超过180项的产品与服务。
·服务升级:涉及查询服务、智能服务等,主要有微信智慧医院、腾讯微校、微信城市服务、微信公众号、小程序。
·生态:涉及投资合作,主要有众创空间、腾讯开放平台、微信开发者生态、腾讯产业共赢基金。
除了这些具体层面的一些应用,智慧城市的模型“可复制性”至关重要,而“数字广东”则为这种复制做出了宝贵的样本打造,提供了最切实的可能性。
解码“数字广东”:广东省政府“头号政务工程”
数字广东公司在腾讯整个数字中国战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全名是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由腾讯、联通、电信和移动共同投资,于2017年10月正式成立。其主要业务集中在:
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承担方案设计;
省级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系统的建设运维工作;
提供解决方案、系统管理、应用开发、数据融合、安全机制等专业化的技术服务。
据腾讯副总裁、数字广东首席执行官王景田告诉雷锋网,这个公司是专门为了配合广东省政府的“数字政府”改革成立的,目前拥有超过500名员工,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研发人员,其中包括来自腾讯和三大运营商的上百位常驻专家。
在业务开展上,数字广东相对独立,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却创造性地取得了不小的业绩:
·根基:在广东,省级政务云平台采用两地三中心模式,在广州、汕头两地建设三个机房,部署超过2000台服务器,共6万多核CPU,21000TB存储,建成后建设规模将为全国第一。
·政府上云:对广东省56个省直部门共1000多个系统以及21个地市政务信息系统进行迁移上云,迁移完成后上云系统数量全国第一。提供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应用软件等各类服务超366种,服务能力全国第一。
·“粤省事”APP:2018年5月正式上线的“粤省事”移动民生服务平台,是广东“数字政府”首个改革建设成果,是全国首个集成民生服务微信小程序。
在推进数字政府的过程中,腾讯基本是以省为单位,或者是以市为单位推进——他们眼里,这是最有效的路径。此外,其构建的“1+N+M”的“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形成“全省一片云”的总体架构,包括:1 个省级政务云平台、N个特色行业云平台、M个地市级政务云平台。
图为:数字政府的总体架构
“我们选择数字广东整体推进,同步考虑一个地级城市做数字建设。既有省政府的建设规划内容,也会有地市的建设规划内容,两者是相结合的。”王景田如此谈到。
“数字广东”的打法是什么样的?方法论解析
数字广东依托腾讯“数字政府”工具箱理念,创新了“数字政府”的“3+3+3”建设模式,在他们看来,这个模式是一套非常系统的“数字政府”建设“方法论”:
“3大资源平台”:为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提供政务云平台、政务大数据中心、公共支撑平台三大基础资源平台;
“3大应用”:根据民生、营商、政务等相关业务场景,提供“粤省事”移动民生应用、广东政务服务网、协同办公平台三大应用;
“3大群体”:针对民众、企业、政府三大群体提供相应服务,从便利民生事项办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行政效率等多方面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王景田一直说这个模式让“数字广东”更容易分清在数字建设中的定位。如何理解呢?“数字广东”一方面希望实现“数字化助手” 这个目标,一方面会扮演连接器的角色,连接政府和民众、连接政府和企业,同时在技术工具箱内输出能力,打造方便快捷的产品,最后再寻求合作,形成整个的生态体系。
“政府无论大小、经济强弱,3+3+3都需要的,我们在复制的时候会根据体量不同来复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复制的难度其实不大,速度和效果都很好。”
图为:腾讯政务云技术架构
很明显的看到,“数字广东”非常强地依赖于政务云的建设。王景田告诉雷锋网,腾讯政务云建设主题思想是能够以政府需求为导向,抓住其核心诉求,全方位解决问题,将政务问题提到极致,这也是腾讯云政务系统建设当中秉承的一个基本思路。
2018年8月20日,腾讯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协议,双方将合力推动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政务云等项目落地,腾讯还宣布设立华东总部,加速“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借助微信等互联网平台提升便民惠民服务能力。
看得出来,尽管智慧城市概念可能更大,但是数字政府、政务云可以成为智慧城市里边非常重要的建设内容,而这就是“数字广东”公司要去做的事情。
数字广东的经典案例解读——粤省事
2018年,数字广东落地哪些工作?王景田介绍说,有3点:
基础平台:政务云平台+大数据平台
标准支撑:统一标准+公共支撑
民生/企业服务:微信/网厅/公众号+协同办公
“粤省事”这款APP可能集结了数字广东过去一年的所有技术能力,因此成绩也是喜人的:截至2018年8月中旬,小程序注册用户338万,最高日访问量在1456万,公众号粉丝数累计78.8万,累计实名用户数193.7万,上线服务超过156项,累计查询办理量约2101万。
图为:“数字广东”粤省事APP界面
它有4个突出的作用:
·“实名+实人”身份认证:对接公安部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平台, 通过“实名+实人”或“实名+密码”进行身份认证核验单点登录。通过实名身份验证,统一管理电子证件。
·高频事项指尖办理:“粤省事”已上线驾驶证、行驶证、社保卡等十大证件,同时可办理社保缴纳、公积金查询和领取、电子税票服务、结婚登记预约、一键移车、交通违章处罚、出生证领取、居住证登记、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自愿缴存等一系列高频民生服务事项。
·关爱弱势群体:“粤省事”面向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三类特殊群体提供“指尖办理”服务,其中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享受困难补贴、老年人养老金异地领取、劳动人事调解仲裁以及围绕居住证积分入户、外来子女享受教育等多项服务,线上办理实现根本性突破,解决了特殊群体最迫切需求的政务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将把更多与市民或企业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汇聚到该小程序,让企业或群众通过人脸识别、信息共享等新技术手段在手机上即可办成事,个体工商可以实现在线登记。
“粤省事”已经成为“数字广东”一张靓丽的名片,在步入到别的不同城市进程中,他们还会打造更多类似的便民产品。当然,切进政务领域的这一套打法很容易赢得更多的订单,但除此之外,腾讯的智慧城市布局还是需要更多的技术作为支撑,除了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最底层的技术,“超级大脑”或许是集大成者,可以理解为充当了整个智慧城市的指挥系统。
揭秘“超级大脑”:数字世界的操作系统和下一个十年的答案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在踏足云计算产业时,都喜欢给出“技术输出”的概念,腾讯云也不例外,并且希望在计算能力之外寻找差异化优势。
超级大脑的技术本质是一款能够连接云边端的“智能操作系统”,这其中既包括以计算机图象、语音识别、传感器为代表的感知技术,来感知整个物理世界,也包括NLP、语音助手相关技术帮助人与物理世界和计算机世界沟通的智能交互,也包括使用智能决策来辅助医疗诊断、升级智能制造等。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近期表示,在腾讯云是“AI in All”,与各行业紧密结合,主要有城市超级大脑、医疗超级大脑、工业超级大脑、零售超级大脑和金融超级大脑。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此前也指出,超级大脑可以看作是一个让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智能操作系统:
“腾讯推出超级大脑的初衷,正是希望助力企业和政府建立自己的超级大脑,并且在城市、工业、零售、金融、医疗等各行各业提供智慧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城市超级大脑”,针对不同城市的场景化、细分化需求,城市超级大脑覆盖了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政务、智慧园区等功能,比起单一的警务平台,城市大脑搭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服务,旨在实现解决便利性的量变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量变。
据了解,在深圳的警务试点中,城市超级大脑一年为市民节省办事时间428万小时,节省办事成本约1亿元;而宁波服装小镇的消防局依托城市超级大脑为1000家企业80000人守护平安,仅在2018春节期间就排除火灾风险79起,将灾难扼杀于萌芽阶段。
由此可见,数字化转型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城市的管理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城市超级大脑”的应用,无疑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然,超级大脑并非是腾讯云的一己之力,而是联合腾讯AI LAB、优图实验室、微信AI团队、机器人实验室、量子实验室等内部优势团队的前沿技术之力推出的产物。另一方面,腾讯云也将联合更多合作伙伴不断拓展超级大脑应用领域,让各行各业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超级大脑。按照腾讯官方的说法,超级大脑是一个不断进化的体系,将智能连接云、边、端与行业,推动所有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超级大脑的诞生,某种程度上说是腾讯内部技术体系融合的结晶。
不得不说的城市场景案例——腾讯觅影
在大大小小的场合,腾讯一众高管们为“腾讯觅影”站台不是一回两回了。这究竟是怎样的产品,以至于一提到智慧医疗,就会立刻将彼此联系?
腾讯觅影是腾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杰作,作为医疗超级大脑应用的一个侧面,但因为其在城市场景与居民生活中较为常见,本文暂将其算在智慧城市的范畴。它的原理是采用AI影像技术、NLP技术等提升医生诊断效率,降低漏诊率,借助这一平台,腾讯已和超过100家三甲医院合作,对食管癌、肺结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进行筛查。
据了解,国家科技部已经明确依托腾讯建设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而自2017年8月推出以来,腾讯觅影已经构筑起两项核心能力:
AI医学影像分析:利用AI医学影像分析辅助医生筛查食管癌、肺结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直肠肿瘤、乳腺癌等疾病;
AI辅诊:利用AI辅诊引擎辅助医生对700多种疾病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
图为:腾讯觅影AI辅诊开放平台架构图
目前腾讯觅影正通过与三甲医院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医学实验室的形式,推进AI在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截止2018年7月,腾讯觅影已累计辅助医生阅读医学影像超1亿张,服务90余万患者,提示高风险病变13万例,有效辅助临床医生提升诊断准确率和效率。
目前,腾讯觅影团队由50多位博士以上学历人工智能科学家,400多位AI应用工程师以及数名医疗专家和产品经理组成。腾讯觅影拥有价值数亿的GPU计算集群,支撑着深度学习网络的快速迭代,单个检查超过500张图片,6s即可运算处理完成。
随着AI技术与城市场景不断深入结合,腾讯觅影所代表的未来的城市医疗大门正在打开。
智慧场景落地 150+城市广泛合作
在全国,腾讯的智慧城市正在进入哪些城市?
目前,腾讯智慧城市服务已全面覆盖了河南、海南、上海、重庆、云南、天津、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等超过35个省(市)地区,与150多个城市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合作领域涉及智慧城市、警务、交通、医疗、教育、出行、新零售、商圈等多个生活社交场景。
·广州:除了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微信城市服务、微信小程序、人脸识别、位置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相继落地,电子就诊卡、微信医保支付、电子病历、医学人工智能等医疗创新服务服务民生。
·深圳:腾讯慧眼的实名核身能力让线下政务可以线上完成。深圳电子政务平台,在微信上打造出一站式民生警务深微平台,也实现了“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
·重庆:腾讯近期宣布了西南总部将落地重庆,这对于地处西南的山城来说是个产业大发展的机遇,毕竟腾讯的技术或者生态整合能力还是挺突出的。在重庆,腾讯还与武隆区共同打造全国首个区域级全域智慧旅游平台——“一部手机游武隆”。
·上海:2018年8月20日,腾讯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协议,双方将合力推动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政务云等项目落地,腾讯还宣布设立华东总部。。
·云南:从2016年底开始,腾讯就积极参与云南省"云上云"行动计划战略的实施,助力云南营造具有活力的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围绕"互联网+警务"、"互联网+创业创新"、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展开一系列合作。
·黄石:2018年8月16日,湖北黄石市与腾讯公司签订《“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黄石市相关单位与腾讯相关部门和单位签订了“微信乘车码”、“智慧城市建设”、“引进智慧城市支撑项目”、“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智慧医院”等项目协议。
眼下,这个版图正在与其他巨头的硬碰硬中实现扩张。
中国智慧城市领先全球 但仍需理性对待
智慧城市如火如荼,腾讯会因此陷入急躁冒进的怪圈吗?目前来看,似乎不会。
“人们对于智慧城市的认知不一样,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梦想,实现时间需要10年。腾讯做智慧城市,一年能做到什么样,我们就跟用户说清楚,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会用一个比较稳妥、安全、实在的方式推进。”王景田如此谈到。
腾讯是如此,其他厂商理应也保有这种理性。
眼下,智慧城市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30%,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万亿元,市场巨大,但在行进过程中容易忘记维护自己的口碑与声誉,或者忘记真正的找到属于自己的打法。
篇10
中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以来,医疗卫生信息化作为医疗行业经营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提升的有效抓手,已经在国内医疗卫生行业中普遍开展。根据《医疗卫生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国内医疗卫生行业围绕建设国家、省级、地市级等三级信息平台,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数据库,构建一个医疗卫生专用网络,健全医疗卫生信息标准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进程。经过“十二五”的五年建设,80%以上医院部署应用了医疗信息系统(HIS),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120余项信息标准得到修订与增补,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也存在顶层设计缺乏统筹,建设格局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整合优化趋势更加明显,智慧医疗、移动医疗、家庭医疗等发展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因此,开展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用好用实虚拟化技术,是立足现有建设成果,提升医疗卫生的体系保障能力的有力抓手。
2云计算技术概述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网络信息资源虚拟化技术的集中体现。自2006年美国亚马逊推出世界首个云计算系统——亚马逊云服务(AmazonWebServices,简称AWS),云计算开始在全球范围的快速的推广应用,据Gartner公司统计,2015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450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费组成部分。同样,国内互联网企业也对云计算技术基础架构的灵活性、可扩展性的作用高度关注,经过近几年发展,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企业已经完成云计算架构的发展,并在市场运营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云计算技术作为一个发展的理念,其理论研究者与技术实现者从不同视角对云计算技术概念进行多样化描述,现阶段较为权威的概念描述是美国NIST给出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服务模式,已以形成网络、存储、应用、服务等资源池为目标,实现对网络资源的虚拟化的整合优化,增强可靠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通过云计算定义可以看出,云计算技术以形成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资源池为核心目标,强化对网络资源的灵活调配、削峰填谷,主要具备以下特点:(1)强调对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2)强调对网络资源的均衡负载;(3)强调对网络资源的动态调控;(4)强调对网络资源的智能重组;(5)强调对网络资源的成本压缩。
3云计算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简单而言,“智慧医疗”是云计算技术域与医疗卫生业务域相结合的产物,包含医疗资源整合、医疗远程协同、医疗信息安全等方面,它以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核心目标,坚持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增强业务互联互通,加强机构远程联动,逐渐实现业务应用、基础平台、硬件设备等层级的信息共享。当前,云计算技术包含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及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三个维度,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3.1在Iaas应用层次上
云计算技术要求医疗卫生领域的服务器计算资源与光纤通道存储设备资源进行虚拟化,实现物理上分布的计算、存储硬件资源的集中管理与统一调配。强化以虚拟机(VM)的形式,对各医院、医疗点、卫生主管部门提供硬件环节支撑。初步估算,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推广应用,可以使国内医疗行业减少50%以上硬件设备采购投资及60%以上的设备运维成本,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3.2在Paas应用层次上
云计算技术要求以医疗行业公共云与医院私有云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形成全国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医疗管理、医疗业务信息的融合共享,实现面向公共与医疗卫生行业服务,包含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物配备、医疗协作等功能。
3.3在Saas应用层次上
云计算技术要求基于安全保密的前提,实现跨单位、跨部门、跨系统、跨领域中医疗数据的服务共享,形成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信息的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实施对患者的电子病历的增量管理,满足患者危急转院、异地就医的医疗信息动态支援保障。
4云计算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策略
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涵盖要素多,集成难度高的庞大信息工程,国内相关专家已经开始着手考虑智慧医疗在《医疗卫生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应用方式,因此抓好云计算技术域与医疗卫生业务域的融会,落实好国务院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必由之路,经研究,云计算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策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4.1以全国医疗公共云平台建设为着力点
持续推动面向社会公共服务与医疗卫生行业服务的信息化进程,提升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物配备、医疗协作等服务保障能力。针对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型医院看病难等问题,开展自助服务机、医院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初诊在社区,看病在医院,康复回社会”的新型医疗保障模式,提供医疗服务效率,加快患者、药品、医疗设备的流转速度,减少优势医疗资源的闲置浪费。
4.2以面向个人的智能医疗可穿戴设备为切入点
持续推动医疗服务由医院集中式向家庭分散式的延伸保障。依托智能手表(手环)与智能内衣等技术,实现对家庭危重病人与遗传病史的人员的生命体征实时监控,给出重大疾病威胁报警。同时,借助远程视频看诊可视化技术,实现对异地、分布的病人的病状判断,以及所服药物品种、剂量的在线指导。
4.3以医疗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修改完善为立足点
持续加强医疗信息标准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全民参与、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按照“统一系统架构、统一数据编码、统一服务接口”等方式,修改完善医疗标准体系中基础类、数据类、标准类与管理类等标准,推动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深度与广度,提供系统拓展性与适应性,降低系统建设风险。
5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作为当前主流的网络信息虚拟化技术,在国内外电子政务、企业指导、航空物流、金融证券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国内专家学者不断推出“智慧医疗”的研究专著,可以看出,今后一段时间,智慧医疗将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应持之以恒的加强关注研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实践。
作者:龙平 单位:和县中医院
参考文献:
[1]战国民.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研究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5,05):22-24.
[2]李甜金.云计算技术对企业大型制造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分析[J].计算机工程,2014,23(9):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