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信息信用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企业信息信用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条件也越来越关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以往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应该不断的改革、更新,结合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使建筑行业不断的完善,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长久发展。
一、在建筑工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分析
1.1管理方认识不足。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有许多的企业还在选用较为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其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尚未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所带来的便利。他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仅停留在邮件的收发,和通过软件进行简单的交流。致使计算机的有效功能难以发挥。其次,忽视了计算机对项目工程的实时监控功能、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加强项目工程的组织能力,以及对资源最优化的配置功能。对风险识别方面的能力更加微弱,不能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好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广泛益处。1.2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我国现阶段正在使用的项目工程软件中,大多数都还停留在初级开发阶段,软件尚没有得到全面的使用。建筑行业的框架和其组织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致使信息化管理的程度和级别也产生诸多不同,进而导致信息系统运行差异的产生。如果当前项目工程管理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新的软件,不仅不会推动工程的进行,反而会增加软件的维修成本,这就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庞大的项目,具体包括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等。其管理过程不仅复杂,还很难进行控制。建筑工程管理中包含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项长期的、且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困难重重,但信息技术对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作用明显,因此,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2.1实现对项目工程的实时管理。由于建筑工程的建造时间比较长,因此工程本身也比较固定,和工业产品相比,建筑行业具有不可动性。当一项建筑工程在进行建造时,需要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及时的管理。但是,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下,很难发挥及时管理的作用。所以,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建筑工程的管理中,以更好的实现信息的及时传达,方便管理,使建筑项目工程的管理更加有效。2.2实现项目工程的全方位管理。在当代的建筑体系中,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较大,施工的环境也十分复杂,施工现场常常混乱没有章法。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那么,则会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管理水平的提升效果却不明显。若在工程管理中加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则会使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可以更好的进行调配,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进而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2.3实现项目工程管理的多样化。和普通施工任务有所不同,建筑行业的施工规模更大一些。所以,在进行建筑施工前,应该对所选择的建筑地点进行全面的考察,结合考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管理方式。当遇到不同的建筑类型时,所面临的施工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如果相应的降低项目工程进行的难度,就应该选择更加合理的方式进行建造。若在工程管理中加入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对各个区域的项目工程进行管理,还能实现工程管理上的多样化。2.4有助于规划整体项目。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很强,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不仅可以对整个建筑工程起到强化的作用,还可以对管理项目进行具体的规划和分工,保证监工监控、经济预算、资金控制等环节的实现。围绕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数据模型的构建,更好的完成对项目工程的规划。2.5适当的降低建筑工程管理成本。在进行建筑工程采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上媒介平台进行往来交易,实现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供应双方的贸易提供了便利,还为建筑企业提供更广泛的选择,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为市场竞争提供广阔的舞台。在进行建筑工程任务时,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反馈,对大型设备进行管理,使工程上的控制更加标准,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措施
3.1加强统一管理。在建筑行业中,基于一些相对独特的工作流程,使工程上的管理相对复杂了许多,这就使工程项目的招标金额有所提高。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灵活、便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让它为建筑行业的成本预测提供所需的数据。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日常运用中,我们还应该做到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对独立,充分考虑各个因素的不同,使工作流程最优化,实现项目之间的配合。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工程的进度进行监测,促进项目又好又快的高质量进行,通过统一管理的实现,使工作环境更加全面、完整。3.2使管理更加多样化。在进行建筑项目工程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环境上的影响或者天气上的影响,这就使工程的实施进度受到了些许阻碍,因此,我们就需要进行更多的投资,对成本的预估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时,应该加大对参数的管理,帮助用户更方便、快捷的寻找相应的信息资料,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适时的整理参数收纳盒,对参数进行全面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不仅需要让项目工程的进度顺利进行不被延误,还应该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担保,确保项目工程的施工安全。在进行进度控制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成本进行适当的管理。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好成本和进度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工程成本的预测,使成本估算更加合理,也方便对成本的合理控制。3.3加快软件开发的进程。如果我们想将计算机信息技术更好的运用到建筑行业中,就应该加快软件开发的进程,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以软件的开发作为一个载体。一旦在管理过程中离开软件开发,那么管理工作的开展就会相对困难一些。我国的建筑行业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但是在管理方面,却和其他行业大致相同,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所以工程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的和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沟通、协商,使软件开发人员研制出来的软件与我国实际情况更加贴合,加强软件的实用性,使计算机信息技术下开发的软件系统可以充分的利用到建筑行业中,完善项目工程的进行,使工程管理的效率明显提高,切实的保证建筑行业的利益不受影响。3.4加强人才的引进,提高人员素质。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以软件为重要的载体。想要更好的应用这些软件,就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技术人员。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有关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比较稀缺,所以应该加大培养力度,在大量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服务日后,可以更好的为建筑工程项目服务。与此同时,对于企业中管理层,我们应该加大培训的力度,让他们在拥有专业技术的同时,综合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培养他们专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使他们能更好的投身到工程管理事业中。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素质培养,充分的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合到工程管理之中,进一步提高项目工程的施工效率。3.5加强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建设。在进行一项项目工程管理的时候,应该注重对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工作,但是,按照以往的信息管理方式,很难达到这样的成效,所以,应该加大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提高项目工程的透明度,提高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工作效率。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安排,一改传统的工作形式,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为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充分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项目工程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玏,马鑫.探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如何应用[J].价值工程,2016(12)
[2]袁铁锁.简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6(11)
[3]景磊.建筑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简析[J].建材与装饰,2016(29)
篇2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息技术;施工管理
一、引言:
信息技术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不但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方面有很强的覆盖性,而且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也在不断推广,建筑企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工程项目招标、建筑结构施工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日益提升,技术也愈加趋向于现代化。我国目前的建筑企业与国际上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同等建筑企业还不能抗衡,仅仅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还远远不够,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更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二者相辅相成,不断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我国的建筑企业才能够与国际接轨。
二、目前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一)软件应用范围不广
我国目前的建筑企业管理中能够实现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能够提高一定的工作效率,能够进行普通的辅助管理工作和计算工作,如办公自动化和招投标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竣工资料备案等。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软件的应用范围不广,软件的开发工作不理想等问题依然存在。软件的应用一般情况下集中在建筑企业管理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成本控制方面、管理过程中的数量、质量等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软件进行控制,很少有软件是专门为建筑企业管理量身定做的,如果有这一类的软件,价格也是非常的高,有的企业会经常进行改革创新,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只使用一种软件,并不能够满足建筑企业管理对计算机软件的需求,而且有的软件开放商只注重短期内的项目开发进度和企业本身的利润,很少有开发商熟悉企业内部的管理细节,进行细致的规划,所以导致建筑企业管理中软件应用范围不广。
(二)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缺乏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也是至关重要的。建筑行业的人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但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信息管理知识,还需要从业人员掌握企业的管理知识。目前建筑行业的专职从业人员很少,年轻的专职从业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建筑行业又比较重用年龄大的从业人员,很多项目施工管理主要看年龄大的从业人员的经验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习惯等,缺少一定的创新能力与信息化管理能力。
(三)没有充分利用网络
很多企业目前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建筑企业管理模式上,信息化管理只是摆设,通常使用电脑只是把已经画好的表格或者数据输入电脑然后打印出来进行使用,并没有直接的在电脑上进行相应的操作,这样以来电脑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一般情况下,网络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网上采购和招投标、信息交换、项目管理等。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而是多以单机应用软件为主。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四)企业制度的落后
目前建筑企业缺少专业的,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的,操作性强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很多传统的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今天对相应管理制度的需求,信息化系统缺少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制度支持。领导者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使得企业制度的落后。
(五)不同区域软件开发的局限性
关于软件的开发有很多的局限性,例如我国的南北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建筑行业标准,对于软件的应用也是各不相同,本身软件开发成本就很高,如果应用不广泛,会打击开发商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
三、建筑企业的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作用
(一)信息技术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筑业属于传统产业,在不改变传统产业的企业宗旨和优秀的方面的前提下,加入信息化元素。这样不仅可以使建筑业与国际接轨,也可以保留我们传统产业留下的宝贵经验。而且用信息化等高端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管理技术也是大势所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可以体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工程进度,加快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也能够进行严格的控制,例如建设和运行一个信息化平台,这个平台由专业软件公司开发,全公司范围内所有项目都要上线输入项目信息,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物资、财务、预算等等。公司高层每天只要登录平台,就可以了解所有项目的实时情况。这个信息化平台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实时监控。它能根据总的预算,总的进度等等,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根据每次的材料进场,现场的形象进度等等,能预计盈亏,成本情况一目了然。有了这样一个平台,企业管理过程也逐渐实现由被动控制向主动控制方向发展,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存储、处理、传递数据
篇3
关键字:建筑;企业;信用评价;诚信;问题;途径
正文: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缺乏
当前我国企业在开展业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为企业自身赢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对于企业软件条件方面考虑还有所欠缺,更是没有意识到企业信用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当前,尽管我国很多企业都已经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和管理方式,但是就是当前企业信用管理方面而言,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对于企业失信行为的处理和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因此,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于企业而言还十分重要。
(二)中小企业信用评价观念淡薄
当前我国企业还是多为国有企业,由于企业产权制度的不够明确,就造成企业管理者信用评价和信用风险意识的淡薄。企业缺乏对于自身信用的管理,就容易造成企业盲目投资、盲目决策等行为,这样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困难。特别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完成角色的转换,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企业竞争和合作,更缺乏相应的创新精神。企业各种诚信问题的出现主要由于企业诚信的不重视,想要建立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就必须提升企业管理者对于信用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三)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还没有建立信用评价的法律体系,很多与市场经济相关的信用法律都还存在空白的位置,这样就是的企业在出现经济纠纷时变得无法可依。甚至有部分地方的执法单位还具有地方保护主义,就是企业在进行案件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偏袒本地企业的情况。这样一来外来企业在审理过程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严重影响本地企业与其他企业工作的开展。
(四)缺乏中小企业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
企业信用和约束机制的缺乏,容易造成企业投资方恶意负债的情况,如,当前我国建筑企业中如果没有完善的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就容易造成建筑企业承包商提供担保或垫资情况,还容易出现当期政府管理人的更换而造成工程款变为呆账的情况。当前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没有健全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出现企业采用其他手段转嫁风险转嫁给银行的情况,最终影响到企业自身经营的发展
二、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标准化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评价体系
做好企业信用评价工作,首先要对企业信用信息的了解。建立一个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收集和评价的体系,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让政府部门带头,并联合其他的行政单位,做好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档案。将中小企业分散信用信息如,企业产品质量的抽查工作和企业在海关部门的纳税记录已经企业合同的履行状况等进行收集和整理,作为共享信息。
另外就是需要企业要进行学习,学习那些在银行系统中认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建立全网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并提升企业内部相关管理人员对于企业信用信息监管意识,通过运用企业市场运行方式,从而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增值。
(二)强化中小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工作
做好企业信用评价工作,需要企业制定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做好企业收账管理工作,也是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工作的基础。从企业自身来说,就需要企业完善自身内部信用管理机制,做好企业信用信息的集中管理。另一方面,还需要企业能够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用工作的开展,针对企业中出现的信用违约行为进行及时处理。企业信用控制机制的建立还能够形成对于企业客户的约束,这样一来就是利用企业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实现企业诚信。
(三)规范中小企业信用评估
为了保证企业信用评价工作的开展,建立一个能够与国际接轨,具有权威性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加强企业中虚假审计报告、虚假信用报告和虚假企业资产评估报告等的处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中小企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建立一套符合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工作的理论方法,形成科学规范的信用评价标准和体系,也是规范中小企业信用评估工作的有效措施。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工作,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配合,政府能够在制度上满足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需求,让企业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进一步激励中小企业信用评估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就是需要政府部门强化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监督工作过,针对企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
(四)做到制度上释放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需求
做好企业信用报告制度的推性能够大大推进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报告主要针对企业现在的信用情况进行描述,并对于企业信用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当前信用报告是我国社会各界广泛使用的信用产品,它能够做到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行为进行担保,并为政府资源和企业经济往来提供了一个全面高校的信用评价和信用服务平台。因此,做好企业信用报告,需要企业从资质较好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进行信息的收集,同时还需要企业能够将收集来信息进行实地考察,从而完善企业信息评价报告。
小结:
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信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影响到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特别伴随着我国企业诚信问题的频发,信用意识的缺乏,甚至出现违法手段欺骗消费者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完善企业信用诚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质量监督,规范企业市场行为是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潘家芹.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新视角――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生产力研究,2012,01:227-228+235+261.
篇4
【论文摘要】对建筑市场的不规范问题,说明了搭建好开发区建筑市场管理平台,建立开发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建筑市场管理的长效机制,也是保障建筑市场良性竞争的必要手段。
由于开发区处于我市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前沿,并且进入了战略机遇期,而建设工程在一个新区的发展建设中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抓好建筑市场的管理,拓展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尤为必要。
1建筑市场的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建筑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信用缺失、无序竞争、低价中标、任意压缩建设工期等。而搭建好开发区建筑市场管理平台,建立开发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建筑市场管理的长效机制,也是建筑市场竞争进入良性化循环的必要手段,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建筑管理水平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开发区建筑工程管理服务中心的成立,为我们抓好建筑市场的管理搭建了一个平台,它将建筑市场管理中的质量管理、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的管理、招标投标管理等由分散到集中、建筑市场中的各种信息也因此可以充分的整合并加以利用,这将对开发区建筑市场的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建立建筑市场管理的长效机制应从信用体系建设开始,即从企业信用档案,建设行为人的信用档案入手,逐步建立建筑市场的淘汰制并向良性化竞争延伸。要建立良好的信用管理机制,必须加强信用资料监督的量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因此建立开发区企业信用档案、建设行为人的信用档案在建立良好的区域信用制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开发区建筑市场尚无信用体系,因此应从企业信用建设为重点和突破口,逐步向个人信用体系延伸。从信用数据源的建设和开发来看,目前开发区对信用数据的采集已具备了条件,只是如何进行整合和充分利用并逐步延伸的问题,最后实现建设参与人与信用服务企业信用数据的共享。目前开发区建筑施工监理企业信用管理机制已基本形成,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以往在开发区施工和监理管理的情况,定期进行成果,成果的可以采取多种渠道,如利用媒体、管理中心的大屏幕、网络、招标阶段进行资格预审时向建设单位直接提供,这样建立了开发区更加完善的建筑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及对企业和参与建设行为人的约束机制。
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也形成了强有力的制约,建筑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保障自己的建筑产品的质量,保证自己的信用档案没有污点。这样建筑企业诚信意识和品牌意识的加强,行业自律性的加强,企业将能够真正主动按照质量第一原则开展建设,使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相对稳定,同时通过加强对建设程序、建设关键环节等的控制,还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的实现。
2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途径
2.1建立三站职能联动的管理机制。建立企业和建设行为人的信息库
开发区建筑工程管理服务中心的成立为开发区建筑市场管理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使我们对区域建筑市场能够得到综合的了解,可以进行综合t生利用与治理。从招投标开始,可以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充分利用建管站和质量监督站各自的职能,紧密跟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将建筑管理过程中对施工、监理企业、人才(包括管理人员、各工种的高级操作人员)形成的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库,这种信息库涵盖的内容全面,包括每个企业评价、各企业中每个分公司的评价、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评价、参与某个工程的操作人员的评价(挖掘出高级操作工,为搞精品工程提供服务)、某个工程项目的评价,企业或个人不良记录等等。
2-2建立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信用跟踪体系
建筑管理中的宏观即对建筑企业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工程运作过程中的约束,由于建筑产品不同于工厂中流水线的产品,建筑产品形成过程较为复杂,与管理水平直接关联,与操作人员的素质密不可分,甚至与工程的勘察、设计,建筑材料、施工工期、施工条件等相关,因此需要抓住施工过程中的微观,如建筑物中某扇窗户的施工,其施工的质量与窗口的留置、抹灰层的施工、密封胶的质量、打胶人员施工水平直接相关。
因此在建立企业和建设行为人的信息库的同时,还应建立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信用跟踪体系。如精品工程的信息跟踪、施工管理水平和监理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信息跟踪、施工质量较好的某个分项工程信息跟踪与记录、施工质量好、进度快的工序以及该工序的操作人员的信息跟踪与记录,对上述各环节的影像记录也是很必要的。
只有抓好这些宏观与微观信用体系的管理,才能使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如利用影像资料和现场观摩推广精品工程,对操作人员定期培训,逐步建立持证上岗制度,条件成熟时建立施工现场人员识别系统,避免施工现场人员与证件不对应,证件资质或操作范围与施工分项不对应等。
2.3重视基础性管理的规范性。坚持标准化工作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基础性管理也十分重要,如果此项工作做的细致规范,既是我们对外服务水平的展示,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基础性管理工作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程序的标准化。目前开发区建筑市场管理标准化工作已具备了雏形,如建设工程质量工作手册,它结合历年监督工作的经验,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内容,竣工备案的一些事项全部编入,提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验收规范的相关内容,总结了开发区多年来工程经验甚至是教训,并将每个环节中各项内容编成表格,使得监督员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形成了模板,不致于在监督时因监督员的水平影响检查结果。近些年编制的质量监督模板将工程质量的常见问题与验收规范结合,由此提高了监督员在监督过程中的准确性。因此,为提高开发区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坚持标准化管理势在必行。
2.4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统一的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快建筑市场管理的电子政务建设,依托政府公共电子政务平台推进建筑市场现场管理、进度追踪,安全文明施工、质量监督、文件审批、报表与上述的信用体系建设相呼应,加快信用信息的公开化,加快统一的信用信息市场的形成。
2.5坚持创优成果的不断扩大
为推进开发区建筑市场管理的纵深发展,还应不断推广精品工程的建设,它是一个区域建筑管理水平、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真实体现,前述已提到了样板工程信息库,高级操作人员信息库,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观摩会,精品项目的推介会,在工程质量监督交底时放幻灯片等等。
2.6建立服务质量考察体系、服务水平考核机制,员工的奖惩与服务质量直接挂钩
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考察体系、服务水平考核机制,以完善的意见收集机制作为考核员工工作成果的有效手段。工作量与工作效果利用投诉信箱、投诉电话以及互联网的交互功能,多方位采集投资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投诉意见,并组织专门的小组复核投诉的真伪。当对一名工作人员达到一定次数的有效投诉后,实行降低其奖金系数,扣发部分工资直至解聘。
2.7改变目前固定式的现场监督管理机制
篇5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使我国市场经济和各种法律法规在过去20年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虽然总体经济形势较为乐观,但我国小微企业,尤其是起步较晚、底子较薄的贵州省小微企业的现状还很薄弱。本文即以贵州省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企业信用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和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思路,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从而带动全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增长。
关键词: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
一、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概述
(一)小微企业界定。我国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首次提出了小微企业的概念,它主要包括了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我国政府在2011年颁布了新的企业划分标准,将中小企业细分为中小微企业,并按照企业的营业收入、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来规定小微企业的标准。其中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业和餐饮业等比重较大的几大类的具体分类如下:
农、林、牧、渔营业收入在50-500万元的属于小型企业,在50万元以下的属于微型企业;工业从业人员在20-300、营业收入在300-2000万元的属于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下的属于微型企业;建筑业的营业收入在300-6000万元、资产总额在300-5000万元的属于小型企业,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300万以下的属于微型企业;交通运输业的从业人员在200-300人、营业收入200-3000万元的属于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200万以下的属于微型企业;住宿业和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在10-100人、营业收入在100-2000万元的属于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在1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属于微型企业。
(二)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的特点。小微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企业概念,它的信用评级方法,既与一般大中型企业有相似之处,同时在许多细节上也异于一般企业。
(1)综合性。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等财务性指标是大中型企业信用评级时的重要指标,但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在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时,更应关注企业领导者素质、创新能力、发展前景等非财务性指标,需要全面的调查和综合分析该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
(2)困难性。由于小微企业的财务信息、运营情况等相关信息较为封闭,小微企业的内部管理也相对较为松散,对于信息的披露缺乏严格的监控,所以信用评级时信息的获取难度较大,即使获得了该企业的信息资料也难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连续性。不同于大中型企业拥有全面的财务管理和公司运营体系,小微企业缺乏完善的体制建设。为了使债权人或潜在债权人对小微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精准的预测,增强社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对小微企业进行及时、连续的信息采集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二、贵州小微企业信用及评估情况
(一)贵州小微企业在贵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贵州小微企业在省政府相关金融、服务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数量和质量都得到相当大的提升。截止到2013年,小微企业数量在全省企业总数中占到90%。小微企业在缴税、提高服务和稳定社会局面都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促进了经济增长。目前,在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和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各个方面都能看到小微企业的身影。小微企业涵盖的行业小类、中类和大类的数字分别是859、362和84个,并且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与小微企业的数量和密集程度紧密相关。贵州社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小微企业的发展已经密不可分。
2、承担了社会就业。小微企业已经作为解决社会就业的生力军,在提供就业岗位、满足就业需求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创办中,贵州的小微企业与其他地方的小微企业一样远远超过大中型企业,甚至达到大中型企业的两倍。
3、调整了经济结构。贵州省由于受到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制约,在经济社会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的还是大中型企业,但是小微企业在创新能力的活跃度也不能小觑,在调整经济结构中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存在的问题
1.小微企业自身信用意识薄弱。目前,小微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自身信用意识和管理水平有待加强,时有信息披露不真实的现象发生。据研究,很多小微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承担,在财务制度和管理人员上也缺乏专业的专业的财务人员,种种不规的范为信息采集工作和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
2.小微企业失信行为约束有待加强。明晰的征信法规是小微企业信用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但由于我国的《征信管理条例》尚未颁布,加上地方政府对于小微企业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使得少数小微企业频频专营法律漏洞,也引得不少其他企业效仿。
3.小微企业信用信息获取难度大。小微企业的信息庞杂分散,且诸多部门都包含小微企业信息收集的工作,部门分工重合,再加上信息收集的成本较高、相关单位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对信息采取保护措施,使得小微企业信息收集难度进一步增大。
三、贵州小微企业评估制度的发展对策
(1) 改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市场秩序。由于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太完善,对大量评级机构的不公平竞争行为缺乏有效监管,使得许多评级机构为了谋取高额利润而采用低评级标准,降低了整个行业的质量水平。针对这种乱象,国家有必要提高评级行业的准入门槛,降低评级市场的过度竞争,并且对评级机构的资格严格监控。
(2) 选取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信用评级指标的选取是整个信用评级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指标选取是否恰当关系到信用评级结果是否能客观和真实反映企业的现状。所以,信用评级机构需要组织一批专业人士,通过研究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来选取适用于小微企业的指标体系。
(3) 提高小微企业自身信用评级意识。小微企业的发展在贵州省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我省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很多企业主对企业自身的信用意识极其淡薄,因此,提升企业自身的信用评级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宣传力度,让小微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信用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四、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小微企业在解决就业、促进城乡收入平衡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了使小微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国家业已出台一些的政策法规,对小微企业方方面面进行支持和鼓励。虽然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信用评估不完善上还是显得乏力,小微企业的发展仍然饱受信用低、融资难的困扰。我国现有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还是以实力雄厚、贡献突出的大中型企业为主,针对小微企业信用评估十分鲜见。我们应该充分研究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区别于大中型企业的态度来对待小微企业,寻求适合小微企业的评级指标,构建符合小微企业特征的评级体系,使得小微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加顺畅,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参考文献
[1]武彦坤,代晓雪.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关键:健全中小企业征信体系[J].征信,2013(5).
[2]刘凤.我国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J].经济视角,2011(5).
[3]牛红红,王文寅.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2008(8).
篇6
关键词 大型建筑企业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企业焕发活力的强大法宝。21世纪是一个受文化冲击的世纪,21世纪的企业是文化的企业。企业能否培育出自己的独特文化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将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等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相比以前更加激烈,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也因而更加艰巨。
建筑企业作为第二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品单件庞大、劳动密集性高、施工现场分散、建设周期较长、劳动条件较差、临时用工较多、职工素质偏低等特点。建筑企业的劳动密集性和职工素质偏低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性,组织松散性造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离散性,工程施工的周期长和制约因素多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复杂性。因此,建筑企业加强文化建设,既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基业长青的内在要求。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许多建筑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着一些误区或偏差:有的把企业文化简单等同于企业的一般文体活动或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把企业文化当作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手段,而不是企业管理的目的;有的仅停留在时髦的口号提出上,而没有付诸行动;有的则是简单地进行嫁接,而没有凸显行业和本企业自身的特殊内涵。这些错误的倾向和短期的行为,根本无法发挥出企业文化的应有作用。
二、湖南建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湖南建工集团由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成立于1952年7月,是集团的母公司、核心企业和湖南省首家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和具有特级、一级总承包等多项资质的紧密层子公司第一工程公司、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公司、第四工程公司、第五工程公司、第六工程公司、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工程机械厂,以及具有甲级建筑设计资质的集团设计研究院、湖南建工集团企业技术中心、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长沙职工大学)等单位组成,是一家具有建筑安装、路桥施工、勘察设计、科学研究、人才培训、设备制造、工程监理、招标、房地产开发、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进出口贸易等综合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现有员工10万余人,生产经营资本50亿元,年生产(施工)能力600亿元以上。
集团成立60年来,连续8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承包商及工程设计企业双60强” ,并连续12年荣获40项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经营区域已覆盖全国除台湾、香港、澳门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海外市场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湖南建工集团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是与集团始终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分不开的,是文化力推动生产力的结果。近年来,集团始终坚持“经营天下、共赢未来”的经营理念,大力弘扬“一流、超越、精作、奉献”的企业精神,积极实施“全员入市”的战略方针,切实加强质量文化、安全文化、经营诚信文化、开拓创新文化、服务文化和执行力文化建设,旨在实现“打造中国建筑航母”的宏伟目标。其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规范集团标识和施工现场宣传,以物质文化建设统一和提升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一个包容面非常广的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不仅包括产品、商标、厂房设备等外在的有形因素,而且也包括信誉、风格、价值观、经营哲学、行为规范等隐含的无形因素。但在一般人眼里,企业形象多半指产品形象、商标形象、建筑形象等外在的视觉印象。为统一和提升企业形象,增强集团品牌意识,推进集团又好又快发展,湖南建工集团大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了集团标识(包括司徽、司旗、司歌、庆典旗及企业标识与文字组合等,如图1)和施工现场宣传(包括门楼及围墙、五牌一图、塔吊、办公区、现场操作区、安全帽、工作服等,如图2),并要求集团所属各级单位凡在公共场所、大型集会、网页、平面广告、报刊等传播媒介中使用企业标志时,必须统一使用集团标识,并严格按照《湖南建工集团.企业文化系列[A].企业标识》要求设计及制作;集团所属各级单位驻地办公场所的显著位置,必须统一使用集团标识,并严格按照《湖南建工集团.企业文化系列[A].企业标识》要求设计及制作;集团所属各级单位设计的名片、信封、宣传册、贺年卡、胸卡、纪念品、证章及办公用品等必须统一使用集团标识,并严格按照《湖南建工集团.企业文化系列[A].企业标识》要求设计及印制;集团所有在建工程项目部,必须严格执行《湖南建工集团.企业文化系列[B].施工现场》的要求。统一规范的集团标识和施工现场宣传,不仅是一种关于湖南建工集团企业品牌、企业形象的观念,而且创造出一种企业文化的氛围,对内可在精神上鼓励员工去把握和认同这种文化与内涵,进而强化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对外有利于获得顾客的认可,便于企业开展公共关系,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坚持管理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和集中体现,它既是适应企业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企业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湖南建工集团历来注重制度文化建设,推行法家思想,将法家的“法治”精神贯彻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之中,把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建立在一套廉明公正的组织规范和平等客观的标准之上,建立了涵盖安全质量管理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工资分配奖惩制度、员工福利制度等在内的一整套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同时,信奉法家“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主张锐意改革,不断依据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形势及时修订、完善集团内部的管理制度。 如2009年,总公司本部对管理流程进行了梳理,出台了《项目责任人担保管理办法》、《项目经理部印章管理办法》、《项目管理保证金管理办法》、《项目责任人信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补充完善了原有的一些制度,形成了《集团总公司规章制度汇编》(第二版),确保了制度的先进性和指导性。湖南建工集团以制度来加强企业文化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以制度来表达企业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以制度来推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固化,最终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品牌形象,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坚持以人为本,将实现员工发展与做大做强企业相结合。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财富和企业文化的创造者,而且是企业财富和企业文化的发展与丰富者。湖南建工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企业文化与行业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及企业文体活动相结合、“以人为本”思想与“主人翁”精神相结合、员工“个体差异”与公司“群体认同”相结合: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完善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有效机制,畅通员工为公司发展建言献策的渠道,充分挖掘广大员工的才智和潜力;切实关注员工生活,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体员工都能做到“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大力宣传“团结、务实、进取、发展、创新”激励口号并结合生产经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营造团结务实、和谐向上、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内部凝聚力。湖南建工集团实施的“全员入市”的战略方针,其实就是一种坚持实现员工发展与做大做强企业相结合的企业文化实践。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深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集团在发展过程中曾一度出现发展缓慢和人才流失等境况,集团连续几年经营规模徘徊在10亿元边缘。为扭转局面,2000年初,集团党委理智地提出了“全员入市”的基本理念,引导10余万湖南建工人融入社会,直面市场,自主创新,形成了“人人有指标,个个能创效”的经营格局。正是这种“全员入市”的战略方针,把10余万湖南建工人“逼”进了市场经济的滚滚大潮,使他们通过借“船”出海,跳起来摘“桃”,重新融入经济社会,切切实实地将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紧紧地捆绑起来,找回了对职业的使命感和对组织的归属感,从而激发了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组织目标拼搏的精神。“全员入市”理念使广大员工心中牢固树立起了“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思想观念,从而达到企业和员工这个命运“共同体”共生共进共荣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以2000-2004年为例,湖南建工集团年经营总值以42%的速度递增,利税增长率超过50%,工程优良率达87%,在岗职工人均收入以25%的速度递增。
4、大力弘扬“一流、超越、精作、奉献”的企业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企业精神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重要支柱。湖南建工集团始终坚持“经营天下、共赢未来”的经营理念,大力弘扬“一流、超越、精作、奉献”的企业精神和“我为集团作贡献,不给集团添麻烦”、“只要成为建工人,不在机关吃闲饭”的行为准则,继“全员入市”战略之后,又拉开了“全企兴质”的帷幕。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湖南建工集团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正是这种“一流、超越、精作、奉献”的企业精神,书写了湖南建筑史上一段史诗般的“离骚”。继1995年湖南图书城工程首开湖南建工夺取鲁班奖之先河后,2000-2010年,湖南省工行高层住宅、黄花机场新航站楼、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综合住宅楼、湖南省城市公用事业培训中心、湘潭电业局电力生产调度通讯用房、华天贵宾楼工程等连续12年荣获40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近年来,集团所属各单位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诚信企业示范单位”、“全国明星施工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湖南省优秀企业”,集团总公司还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并被授予“中国建设系统企业信用、信誉AAA级单位”、银行“AAA”信用等级和“黄金客户”称号。
三、对湖南建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
大量研究发现,一个经营业绩突出的企业或高效率运行的组织都有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从而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组织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统一和提升企业形象的。湖南建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就在于引进并实施了CI战略,以物质文化建设强化了企业的视觉识别,以制度文化建设强化了企业的行为识别,以精神文化建设强化了企业的理念识别,最终通过CI三大系统塑造了集团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
在MI系统的设计上,湖南建工集团坚持“经营天下、共赢未来”的经营理念,弘扬 “一流、超越、精作、奉献”的企业精神,实施“全员入市”和“全企兴质”的战略方针;在VI系统的设计上,湖南建工集团颁布实施了《湖南建工集团.企业文化系列[A].企业标识》和《湖南建工集团.企业文化系列[B].施工现场》,进一步规范了集团标识和施工现场宣传;在BI系统的设计上,湖南建工集团建立了涵盖安全质量管理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工资分配奖惩制度、员工福利制度等在内的一整套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但遗憾的是,湖南建工集团目前尚未建立涉及集团内不同岗位的行为规范和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其行为识别的强度还有待增强。在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湖南建工集团应进一步加强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行为识别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涉及集团内不同岗位的行为规范和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使集团上下有岗必有行为规范约束,对内对外交往均有统一的礼仪规范遵循。如此,集团在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就会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统一的企业信息,集团的形象也必将因为统一规范的企业行为而进一步得到强化和提升。
四、结语
作为企业软实力的企业文化,其建设工作是一项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系统工程。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兼顾企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责任,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全面发展:既要兼顾企业的近期目标,更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既要体现行业的共性,更要彰显自身的个性;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大胆借鉴当代先进管理思想。唯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内聚士气、外树形象的强大功能,真正成为企业强筋固体的强大法宝。
(作者: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教师,工商管理硕士,主要研究工商管理学)
注释:
湖南建工集团简介[EB/OL].http://.
篇7
【关键词】大数据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共享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目前中国市场出现各种信用缺失问题,企业问题尤为突出,己引起消费者的焦虑不安,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带来重大影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主体,其经济活动将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企业诚信经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企业信用缺失将会造成经济秩序混乱,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信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已不仅仅是传统伦理道德的回归,不仅仅是社会经济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更是企业兴衰国家兴亡的重大战略问题,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有13多亿人口,各类市场主体6000多万,如此庞大的主体,如何建设中国企业信用体系呢?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正好是契机。我们完全可以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从国家层面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统一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及相关技术解决当前我国企业信用信息分散、未整合的局面,为今后实现全国企业信用信息联网做好准备,为全社会提供一个最低成本、最公平客观和最透明的安全保障的建设方案,建设好企业信用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坚实的基础。
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2014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指出,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我国企业信用的现状是:其一,覆盖全社会的企业征信系统尚未形成,我国的企业征信系统从1997年起步,主要由人民银行牵头,分为地市级、省级和银行总行三级数据库,此后,工商、税务、海关、银行、公安、法院、保险部门等部门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系统,记录企业的相关信息,但是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库没有融合,各自的信息不联通形成信息孤岛;其二,社会所有成员信用记录严重缺失,为此无法对守信者激励和对失信者惩戒,表现为守信激励不足,失信成本低;其三,企业信用信息不完整,信用服务市场不发达、服务体系不成熟、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机构公信力不足,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缺失。截至2012年底,央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累计接入机构622家,为1859.6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建立了信用档案。据国家工商总局2014年6月底的统计,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413.83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4.01%,注册资本(金)总额115.05万亿元,同比增长23.76%。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全球企业的商业发展,全球所有公司商业数据量每1.2年会翻番,那么如何解决好庞大的企业各种信息数据的采集、记录和储存、做好统计分析,给予企业客观合理全面的信用评价呢?在过去处理这些数据需要极高的存储成本,而一般统计分析工具难以完成这么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企业信用建设工作一直无法有效开展。如今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到来,我们认为改变以往的信息不流动,信息不对称的时机己经到来。
二、大数据技术有利于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
2012年3月,奥巴马宣布美国政府启动“大数据研发与发展计划”,投资2亿美元,用于提高从大量数字数据中访问、组织、收集发现信息的工具和技术水平。2012年7月联合国了一份大数据政务白皮书《大数据促发展:挑战与机遇》,该书指出大数据对于联合国和各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总结了各国政府如何利用大数据更好地服务和保护人民的经验。2014年7月,欧盟委员会也呼吁各成员国积极发展大数据,如建立大数据领域的公私合作关系,成立多个超级计算中心,在成员国创建数据处理设施网络。欧美等发达国家政府大力促进大数据产业带发展,把大数据的发展更是提升至战略的高度。而我们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对于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也非常重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分别设立了针对大数据的研究计划和专项。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会给我们社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和益处。给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利器。
1、大数据技术有利于对企业信用数据采集
大数据(big data),又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的特点:(1)容量(Volume)大,可达到ZB甚至更大级的数据量。(2)类型(Variety)多,可以是结构、半结构和非结构化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如网络日志、视频、图片等等。(3)速度(Velocity)快,可从不同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高价值的信息。(4)价值(Value)高,只要合理利用数据并对其进行正确、准确的分析,将会带来很高的价值回报。大数据技术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这相比起现有的其他技术而言,大数据技术显现出其“廉价、迅速、优化”综合成本的最优技术。目前我国虽然已建成集中统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政府各部门正在致力推动政府部门信用信息公开,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实施了信用分类监管,但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还没有整合。那么如何采集、储存完整的中国企业信用信息呢?笔者认为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一个汇聚全国所有企业信息的企业信用大数据系统有利于解决之前各类信用平台未整合导致企业信用信息分散和不完整的局面,解决如何为企业做客观、合理、全面的信用评价的问题,为建设好中国企业信用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2、大数据技术有利于企业信用数据整理分析
大数据时代中,数据信息处理的规则在改变,“不要随机样本,而是要全部数据”。市场正在从“业务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量化驱动”转变,这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大数据技术,从简单的数据交流和信息传递,上升到基于海量数据的针对性分析。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迅速的将所有与企业相关的信息数据较为完整的收集起来,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清洗和梳理分析,重复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政府与企业、企业间和企业与个人的各种活动信息记录下来,汇集在一起来客观分析企业的对内和对外的各类信息,从而做出对企业最全面、客观和可信的信用评价。现从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数据平台分析就可以判断一个上市企业对外公布的数据是否可信,是否有公信力了。
3、大数据技术有利于企业信用监管
目前中国市场存在众多的专门信息管理系统,有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和管理的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全国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等,还有行业协会组建和管理的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信用评价系统等,但是这些都是尚未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企业信用管理系统。而社会成员信用记录严重缺失的客观事实使目前政府部门或者社会其他机构都无法对企业的信用信息全部了解,因此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如何能够对企业信用做到有效监管?大数据技术正好用上场。
(1)大数据技术有利于对企业信用数据动态收集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各类信息数据(包括企业人格信息―纳税登记、工商注册信息等、企业财务信息、企业与行业企业间的信息和企业违法失信受罚信息等)进行动态收集,从而能对企业进行客观信用评价,为政府对企业实行监管提供依据,这样信用大数据系统的建立就能够及时给市场上公众提供企业信用信息,使失信企业现形,从而保护好社会公众的权益。
(2)大数据技术有利于企业信用动态监管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各种信用行为及时公布,对守信企业进行正面评价,对失信企业公示“黑名录”,并动态对企业宣传信用文化,以此唤起企业的信用自觉和对信用文化建设的重视,鼓励企业以信用自觉与自信的文化推动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形成“诚信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使企业能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实现内外兼修的企业管理。
(3)大数据技术有利于企业信用法律建设
利用大数据技术动态收集汇总各类企业信用法律案件,进行梳理分析后,找出现有信用法律法规体系的空白和不足之处,对企业信用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加强。为国家构建以宪法为统帅,基本法为指引,以法律为主体,以部门法规为操作指南的完整国家信用法律提供依据。
三、大数据技术下建设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容一般包括: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企业信用系统的建设、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开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机构的建立等,而信用体系的核心是信用信息的充分披露与共享,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就要使信息得到充分公开。因此,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下,有必要建立一个以中央政府主导,各级地方政府、各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的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提供企业信用数据收集、分析、评价和咨询,这样既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企业信用庞大数据单靠各级政府部门或者行业、企业自身所无法解决全部数据征集和融合的困境,同时也能够解决对企业信用体系要求独立性、客观性、一致性、审慎性和透明度与信息披露原则。从目前中国企业信用建设状况来看,要建设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要建设五个组成部分。
1、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管理机构
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需要较高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也需要具有权威性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将各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数据库汇集一起。市场经济各个主体中,只有政府才能承担这样的社会责任,政府为全国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的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并能够提供必要监管和法律安全保护,充分体现出国家政府对企业信用信息的保护和监管职能,从而实现政府承担对社会企业正常运行的公共责任。
2、建设各地企业信用数据平台
从地方各级征信系统和行业协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入手,然后将各类数据库导入到企业信用数据平台里,并进行全国联网,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信用数据来源问题,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共享,还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数据过分集中而可能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建立符合具有完整信息地方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是解决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的重要基础。
3、建立企业信用统一数据标准
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建设需要整合全国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信用信息的数据库,就必须建立一个统一企业信用数据标准,明确每个部门的数据交换目录和统一数据元定义,这样才能为将来数据交换实现全国联网创造有利条件。如果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标准,那么各地方所建立起来的企业信用系统只能局限在某个地方信息共享的范围之内,无法加入全国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影响了全国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
4、建立统一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
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的整合需要独立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按照统一国家企业信用数据标准,依托可信赖的国家网络资源建立独立的网络运行环境。为了保障系统安全运行,一般通过防火墙、网关和安全端点准入等技术实现与其他系统之间的网络安全隔离,保证各系统之间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对于因业务而产生的网络之间的通信,通过授权设置保证安全,同时还要建立稳定可靠独立的数据库。由于企业信用信息涉及范围较大而广,大数据技术开发过程中,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可以将整个平台分解成若干单一平台来处理,各平台间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别是每个功能模块之间保持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关系。大数据的技术要求高稳定性的数据库,设置数据采集更新周期,支持实时和定期更新,并通过设置定时自动删除无用信息。在数据比对筛选中,准确度应达到100%。做好客户体验,用户通过客户端进行数据操作的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做好数据备份,采用UPS备用电源作紧急供电,每天定时备份,确保数据安全不丢失。
5、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企业信用问题的核心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是解决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通过客观、公正、透明、全面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由具有相关能力的中介机构,按照“客观、独立、真实、公正、合法、合规”的原则,根据统一的企业信用评估指标,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梳理和分析,依据统一的企业信用标识制度,对企业做出最公正、客观和全面的评价,就能够满足市场主体对客观、真实、公正的企业信用信息的迫切需求。
(1)建立五维企业信用评价指标
世界正走向观念主导的新发展时期,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利用不仅对政府、企业和个人做好决策有影响,而且对政府实施社会管理有重大影响。现在开发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信用进行收集梳理,通过对企业信用活动所有过去和现在所有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数据整合,洞察企业经济与非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到全国区域之间、行业和企业部门之间、多个管理部门之间等相关性,对海量数据控掘和分析,寻找出一定的规律,对企业信用做出最优的客观评价,由此可见,要建立一个五维动态企业信用评价机制是如此重要。
当前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其活动不仅与政府部门、商业银行、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和市场消费者有关系,而且也受到市场环境影响。过去对企业的信用评价主要是依靠政府各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的企业信用记录统计分析后进行评价。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各项活动都将被自动记录。当与企业信用活动数据的积累量到达足够大的时候,就可以对企业做出最客观及时的信用评价。笔者认为有必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一个五维度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从五个维度对企业予以信用评价,即利用大数据系统收集来自包括政府、金融机构、行业(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企业内部主要人员(企业主、高管)和消费者五个方面的企业活动相关的信息数据,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企业各个对外和对内的活动,从而作出对企业最全面、最客观和最及时的信用评价(详见图1五维动态企业信用评价机制)。
第一,政府部门对企业的信用评价指标。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包括企业工商登记、纳税登记、金融基础信用、公检法、海关和商检等企业在政府的基础信用信息,有助于对企业信用作出客观评价。
第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评价指标。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包括企业在商业银行每月的存款、贷款和还款记录、在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商业保理机构等金融和类金融机构办理的各项业务信息,有助于对企业的偿债、盈利和风险等信用作出明确评价。
第三,行业、供应链上企业对企业的信用评价指标。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包括企业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各项交易、应收应付账款等动态信息,有助于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市场整体环境情况作动态评价。
第四,对企业内部主要人员的信用评价指标。包括企业主、总经理以及主要管理人员等的个人信用信息,客观评价企业内部管理和信用文化的情况,有助于对企业潜在信用风险和未来的信用作出客观可靠的判断。
第五,企业消费者对企业的的信用评价指标。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包括消费者对企业产品质量、物流、售后服务等各项信息反馈,特别是互联网上消费者对商品满意度和商家服务的评价,有助于了解企业产品质量、销售和商业信誉的情况,从而对企业信用作出合理的评价。
(2)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标识制度
企业信用标识制度是指为满足市场对企业高品质信用信息的迫切需求,由具有一定资质的、国内权威的资信评估机构,采用国际先进的信用评级技术,按照严格的程序,对受评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价,确定其信用等级,并通过颁发“企业信用标识证”和“企业信用标识码”予以公示的一项制度。在大数据时代里,企业信用数据量无限扩大,链条无限延长,这就打破了过去以财务报表为核心的传统信用评价思维,形成了以“大数据平台”来解决企业信用综合评价问题。
客观看来,企业的信用不仅存在于财务报表里的资金以及可抵押的房地产和设备,更多存在于企业的订单、仓储、物流、结算、用人、用水、用电和消费者消费等的客观记录中。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将企业所有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确定企业信用,方便社会公众能够了解企业信用水平,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企业信用标识制度,有助于表述企业信用水平。在国外金融国际资信评级业,1909年穆迪公司开始采用Aaa―C等一系列符号表示铁路债券的信用质量,将长期债务信用等级划分为九级,即Aaa、Aa、A、Baa、Ba、B、Caa、Ca和C,短期债务划分为四种,“Prime-1”、“Prime-2”、“Prime-3”、“Not Prime”,标准普尔则分别划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以及A1+、A1、A2、A3、B、C、D。然而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对于企业信用信息来源多样且复杂,对此我们建议多维度对企业信用进行动态评价,建立信用等级与评分并行(1000分为满分,600分为信用及格线)的企业信用标识制度(详见表1企业信用标识制度),实施守信加分、失信加倍减分的动态企业信用标识制度,提供给公众客观的信用结果,并实时跟踪评价,从而实现了采集信息、过程分析、评价结果和风险预警的高度客观性、全面性和时效性的企业信用评价。
四、总结与展望
目前中国企业发展受到信用缺失所带来的严重制约,因此,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对于培育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充分开发利用大数据技术,先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起点,逐步建设起政府、行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最终构建一个以服务社会大众为核心的“一网四平台”,即互联网下政府、企业、行业和个人信用大数据平台,四个平台互为融合、互为协同、互为支持的完整社会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S].国发〔2014〕21号,2014.
[2]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上半年统计数据[R].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4.
[3]李学龙、龚海刚:大数据系统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1).
篇8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据悉,目前在中国正式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提供的出口占60%,上缴的税收占43%,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吸纳劳动力、促进市场竞争、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2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战略意义
2.1大客户贡献度下降速度加快,银行盈利空间逐步缩小
(1)大客户资金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大客户基本都建立了资金网络,资金实行集约化的管理,导致银行大企业存款、贷款业务份额逐步下降。
(2)大客户融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渠道畅通,传统贷款业务需求增长不足。例如,短期融资市场的迅猛发展,使“金融脱媒”步伐加快,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面临严峻考验。
(3)银行同业目标市场趋同,激烈竞争导致银行在与大客户谈判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贷款议价能力不强,中间业务收益水平较低。迫于竞争压力,目前银行许多大客户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及以下,特别是垄断性大集团客户大部分是基准利率下浮10%,而对大客户的中间业务也往往因追求可观的贷款利差而不收费或少收费。
2.2中小企业贡献度逐步上升,并日益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1)银行对于中小客户贷款议价能力强,中间业务收益水平高,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据某国有银行浙江省分行调查数据显示,该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公司客户贷款余额70%,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平均在基准利率上浮20%,远高于其他贷款收益,公司类贷款利息收入的85%来自中小企业,中间业务、国际业务、信用卡业务等方面中小企业也是创收主力军。
(2)分散风险,增加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分散集中度风险,对信贷资产结构和客户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客户的信贷需求大部分为短期信贷产品,拓展和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短期信贷产品,对于调整资产结构,降低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有重要意义。
(3)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目前,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较多,而各家银行中小企业客户在总客户数中占比例极低,并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因此,巨大的中小企业资源和业务发展空间有待挖掘和拓展。
3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贷款难原因分析
3.1信用体系不完善使银行普遍存在惜贷行为
从银行角度来看: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是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而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使得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存在着天然的屏障。中国中小企业的寿命非常短。根据全国私营企业大规模抽样调查,1993年以前私营企业平均存继周期只有4年,2000年提高到7.02年。有70%中小企业会在创业后的5年内被淘汰,而运行期超过10年的中小企业不足10%。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就慎之又慎。
从企业角度来看:不少企业缺乏信用观念,在交易和融资关系中不讲信用,往往有意拖欠贷款,再加上地方保护、政府干预和惩治失信行为的法律法规缺位,使逃避银行债务现象日趋严重。企业违约后,银行很难回收贷款本息,因此不得不加强信贷管理,提高放贷条件,致使惜贷行为比较普遍。
3.2有效担保抵押不足成为融资的首要障碍
我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厂房用地多是集体用地、宅基地。房地产抵押是当前银行发放贷款通用的一种担保方式,也是担保公司防范贷款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至少3个)在法律上的模糊,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很难确定,加之常常以行政权代替土地资产经营权,带来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各主体的土地产权“边界纠纷”,导致的后果就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难抵押问题。
《担保法》明确规定:“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可以抵押”,“乡镇、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房屋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在抵押上的错位,已成为当前中小企业难融资、金融机构难变现、担保机构难担保的死结。
3.3信用管理和经营环境风险
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不够和财务数据失真,造成银行贷前调查的困难和不实。我国对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全社会信用体系和征信管理尚未形成。
3.4银行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降低了银行的积极性
对于一些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虽有较高的失败率,但成功的创业却将带来高额的创业收益。但另一方面,银行信贷融资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收益,也就是说银行承担了融资风险,而不能分享企业成功带来的高收益,导致银行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动力。
4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4.1银行价值取向和市场定位需要调整
在大企业贷款业务需求增长不足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定位,谋求新的业务增长基础。我们应以“价值最大化”为中心,坚持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原则来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在运用适合小企业特点的风险识别技术、违约率统计、客户信用风险评价技术等来规避小企业风险的同时,提高风险定价能力,通过提升价格来覆盖风险和成本,最终体现效益目标。
4.2采用与大客户相同的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合小企业金融业务
以现有大企业金融业务的“一刀切”的经营管理机制来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很难对市场做出正确、快速反映,也难以有效防范小企业金融业务风险。首先,表现在小企业风险定价能力不强,没有体现小企业风险相对较大、个性化差异较大、成本相对较高的业务特点;其次,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不符合小企业风险较大,损失率较高的客观现实和市场规律,缺乏“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机制;第三,资源配置大部分向大客户和大项目倾斜,银行网点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财务成本核算上看,如果仅做大项目,缺少中小企业客户,就不能完全摊销由此产生的成本。
4.3缺乏针对小企业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首先,小企业在融资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财务报表失真、信用缺失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目前主要以企业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客户评价系统不适合小企业特点,沿用大客户统一模式的客户评价体系不能反映客户的真实风险,难以准确识别客户风险。其次,与大企业采用一样的信贷操作流程不适合小企业特点。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就是额度小、要求急、周转快,相对于大企业的“批发”业务,小企业量大面广,这些“零售”业务特点决定了银行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的经营中心必须下移,只有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才能了解真实的信息,才能做出快速的反应,才能有效防范风险。第三,缺乏有针对性的产品。用同大企业一样的产品很难满足小企业“短、平、快”式的融资需求。
5对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建议
5.1信贷资源应选择重点进行倾斜,“择优支持”是银行应坚持的政策取向
(1)重点支持中型企业。我们习惯于将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合称为“中小企业”,将两者同等看待。而实际上,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对银行的贡献、贷款质量等方面都有天壤之别。中型企业贷款明显优于小型企业贷款。
(2)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往往是一个区域的主导产业,支配着地方经济活力,并以中小企业为主,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对象,因而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都鼎力支持。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具有区域的“根植性”,即中小企业依赖于专业化市场、协作配套商和熟悉的客户,离不开这个具有产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区域,因此一般更愿意从事这个比较熟悉的行业,而不愿从事其他的行业。
(3)重点支持股份制、民营、外资等中小企业。据对几家商业银行贷款情况调查分析得出,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风险也很不相同。贷款质量最好的是股份制企业,其次为民营企业,再次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主要是个体工商户)贷款质量较差。
5.2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
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选择资信良好、产供销状况稳定的企业,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工具,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支持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动产质押贷款、品牌质押贷款服务。积极引进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融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办理保付、包买票据、福费廷等业务,以适应国内外统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多层次融资要求。要充分利用银行信息优势、网络优势和便利条件,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信息咨询服务。目前建设银行就针对中小企业推出来“速贷通”、“成长之路”一系列创新的金融产品。
5.3加强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1)要加强对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个人品质审查,特别注重审查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管理者的对外兼职情况,与家庭其他成员开办企业的合作关系,私人财产分布状况,历史上有无违法乱纪行为、银行个人信用记录等各种情况,切实防范道德风险。
(2)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客户贷前调查的深度,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尤其是要对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进行严格地审查。可从两个方面把关,一方面借助专门的中介机构对客户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要求提供审计报告;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信用评级软件系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分析判断其财务报表和盈利水平的其实性,充分揭示其财务风险。
(3)采取多种担保方式增强贷款担保能力。抵押物不足和难以获得信用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固有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可探索采取其他替代性的担保方式:一是变企业担保为个人担保;二是群体担保;有效减少银行监督成本甚至交易成本增强;三是与客户签订储蓄存款协议;四是争取利用政策性担保。
篇9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打造便利的市场环境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1.优化开办企业服务。简化住所登记要求,推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推动“一照多址”“一址多照”。完善企业名称筛查规则,提升自主申报系统智能化水平。加强企业名称权利保护,建立争议行政裁决机制。对不涉及许可的一般经营项目企业设立登记试行登记确认制。建立健全成渝地区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
2.增强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功能。依托“渝快办”平台推出电脑端实名身份认证、手机端开办企业“E企办”,实现“一个终端”全办结。提升“一网通”平台智能化水平,商业银行实时生成企业账户预约账号,员工参保自动办理,引导企业通过“一网通”平台首次办理税务和社保事项,实现“一个平台”全覆盖。
3.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及电子印章应用。企业设立即免费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拓宽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场景,并逐步扩大到公共事业、商务活动等领域。
4.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快部门间信息共享对接,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应减尽减。推动行政审批改为行政备案的事项有序纳入“多证合一”范围,试点开展“一企一证”改革,探索“一照通”登记许可服务新模式,实现“一网受理、一单告知、一表申请、一标核准、一窗发照”。
5.完善企业退出制度。深化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建立简易注销容错机制,试点企业强制退出制度,探索简化普通注销程序。优化企业注销“一网通”平台功能,将企业注销信息实时与公安、银行、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单位共享,便于企业快捷办理公章注销、银行账户注销、公积金账户注销等事项。
(二)优化水电气接入服务(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经济信息委、国网市电力公司、重庆燃气集团)。
6.压减接入时间。获得用水一般项目用户全流程总用时不超过9个工作日。获得用电低压小微用户全流程总用时不超过8个工作日,10千伏城镇用户全流程平均用时不超过30个工作日。获得用气用户办理总用时不超过13个工作日。
7.实现外线工程“零投资”。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除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另有规定外,不得由用户承担建筑区划红线外发生的任何费用。
8.优化办理方式。推行全流程“一站式”集成服务和帮办服务,精简受理材料,实现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程网上办理。坚持政企协同,通过“渝快办”平动推送开办企业、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信息,供水供电供气企业提前介入、主动服务。
(三)有效提升融资便利度(牵头单位:市金融监管局)。
9.提升企业融资服务水平。引导金融机构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效率,运用科技手段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完善贷款标准、优化放贷流程,推行线上服务、“不见面审批”等便捷服务。继续落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等惠企政策。大力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优先为小微企业“首贷户”提供贷款担保。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开展直接融资。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发行符合国家战略的绿色债、乡村振兴债、双创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
10.依托信用建设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推动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银税互动”扩面放量。建成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重庆站),提供信用查询、融资对接等服务。鼓励税务、社保、公共服务机构与金融机构数据信息共享,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用贷款规模。提升地方征信机构服务能力,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支持,推动信用产品和服务创新,逐步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比重。
11.完善银企融资对接机制。全面推进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建设,组织商业银行集中入驻办公,打造金融服务“直通车”。持续开展银企对接专项活动,完善融资信息供需平台。优化“渝快融”功能,持续丰富企业融资主题数据库数据。持续拓展“渝企金服”平台功能,深化普惠金融服务。
(四)促进政府采购规范有序(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12.完善电子采购平台。健全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APP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便利度。推进政府采购电子招投标,加快实现远程电子开标、异地电子评审和在线信用评价。
13.优化采购流程。严格落实政府采购意向公开,便利供应商提前了解采购需求及相关信息。加强招标机构管理,建立完善政府采购机构基本信息数据库。压减签约等待时间,采购单位原则上应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20日内和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或拖延合同签订。
14.强化合同管理。不定期开展政府采购合同公告和合同备案监督检查,推动政府采购合同公告和备案及时、规范。合同执行完毕,采购单位或采购机构原则上应在7个工作日内组织履约情况验收,不得无故拖延或附加额外条件。
15.加强支付和交付监管。对满足合同约定支付条件的,采购单位原则上应在收到发票后5个工作日内按程序办理支付手续。提高预付款比例,推动实现预付款支付比例不低于30%(中小企业不低于50%),减轻中标企业资金压力。
(五)推动招标投标开放公平(牵头单位: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
16.深入推进“互联网+招标投标”。全面推行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加快推进“不见面开标”。完善招标投标平台体系,推动实现招标投标信息与行业主管部门信息互联共享,提高招标投标活动便利度、透明度。
17.降低招标投标参与成本。鼓励以电子保函形式进行投标担保、低价风险担保、履约担保、支付担保,减轻市场主体资金占用压力。加快制定并推行覆盖所有行业的标准招标文件和合同示范文本,提高招标文件编制效率,促进招标投标行为公平、公正。
18.建立公平有效的投诉机制。修订重庆市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实施细则,完善投诉处理机制,严控回复办理时限。畅通投标人质疑投诉渠道,为投标人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维权服务。探索将招标投标市场主体违法违规失信行为纳入诚信体系并予以公示。
19.优化低风险简易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管理。推进低风险简易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加快实现中标通知书网上推送、合同签订网上办理。强化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信息公开,加强全过程监管。
(六)强化包容普惠创新(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20.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人才流动、市场开放、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交通出行等领域,全面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和竞争力,提高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培育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优化市场化引才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推动“互联网+人才服务”,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深化加工贸易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升级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出台外商投资投诉协调管理办法。
二、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厅)。
21.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深化减证便民措施,推广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逐步扩大告知承诺事项覆盖度。完善“渝快办”平台移动端“亮证”“扫码”功能,加强高频电子证照在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社保、卫生、公安、住房城乡建设、民政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一次办”。
22.加快推进“跨省通办”。推动7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今年内实现“跨省通办”。加快推动第二批“川渝通办”事项落地见效,今年10月底前实现同一事项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行政审批结果互认。积极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建立西南五省(区、市)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作机制。
23.提升“渝快办”平台服务效能。优化“渝快办”平台技术架构,规范系统对接标准,持续提升平台安全性、稳定性。大力拓展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范围,推动非涉密业务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对接整合,提升网络承载能力,提高全程网办事项运行速度。开展“渝快办”平台使用体验评估,大幅度提升界面友好度。
24.健全“渝快办”平台管理机制。制定“渝快办”平台运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管理服务事项、数据资源、运行维护、安全保障等。研究建立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体系,构建大数据交易平台和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加快数据共享交换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提高数据共享交换效率、完善数据资源目录。积极探索建立“渝快办”平台专业化运营体系。
(二)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委)。
25.深化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小低项目)全流程改革。探索扩大小低项目政策覆盖范围,逐步推行小低项目办理建筑许可告知承诺制。小低项目免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取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过程中的放验线手续。强化小低项目供排水接入“三零”服务,进一步优化供排水接入办理流程,加强供排水部门协同合作,实现供排水一次性查勘、一次性接入。全面落实小低项目简易验收制度,优化竣工规划核实、不动产登记办理流程。
26.加强建筑质量控制。全面落实工程质量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根据风险等级确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频次和内容,小低项目只进行1次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完善小低项目施工后用途控制,超出规定用途范围的必须取得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许可。完善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建立建设工程风险保障机制,提升工程质量。
27.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精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审批事项、技术审查和中介服务事项。加快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实现投资项目在线监管服务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业务协同平台等业务系统数据实时共享。加快落实区域评估,明确节能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水资源论证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事项的区域整体评价评估的实施细则和技术要求,对区域内建设项目可采取直接准入、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等方式简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进“多测合一”,深化规划核实测量、绿地核实测量、人防工程核实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等5个测绘事项标准制定和流程再造,实现一次委托、一次完成,出具一份测绘报告。
(三)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牵头单位:市规划自然资源局)。
28.深化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理、即办即取”改革。在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安装电子签批屏,提升身份核验办理体验。完善电子完税证明和电子票据应用流程,推进不动产登记全流程在线办理。加大电子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证明等推广力度,推动部门间协同互认,扩大电子权证应用场景。提供纸质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邮寄服务。
29.加强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运用。健全第三方不动产登记和地籍测绘独立投诉机制,开通线上投诉专栏。建立单一入口的不动产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分阶段整合加入企业登记注册信息、企业经营状况信息、完税信息等,免费提供尽职调查所涉及的全部信息。探索推行不动产登记信息经产权人授权即可查询。推动不动产登记信息与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企事业单位共享,探索同步过户。
(四)推行优质高效税费服务(牵头单位:重庆市税务局、市财政局)。
30.压减税费缴纳次数和时间。推行“十一税合一”,实现财产和行为税、资源和环境税、企业所得税跨税种合并申报。提升办税服务大厅服务水平,优化预约服务,试点推广24小时自助办税终端和智能税务机器人,提高窗口使用效率,缩短办税等候时间。精简享受优惠政策办理流程和手续,扩大“自行判别、自行申报、事后监管”范围。加快推进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试点。
31.改进办税缴费方式。扩大“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范围,所有涉税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可办。扩大财税一体化功能覆盖面,便利纳税人通过财务软件系统直接申报、纳税。优化电子税务局增值税申报辅助功能,实现小规模纳税人申报“零材料”。
32.优化报税后流程。优化电子税务局申请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功能,推行增值税“报退合一”,纳税人填报留抵退税申请即实现退税申请基础信息自动填入,压减留抵退税办理时间。
(五)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牵头单位:市政府口岸物流办)。
33.深入推进通关模式改革。深化应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改革模式,持续试点推广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进一步优化“离港确认”模式。优化海关查验作业模式,提高非侵入式检查比例,扩大“智能审图”等覆盖范围。推动查验模式改革,实行预约查验、货主可不到场查验(收发货人可以委托监管作业场所经营人、运输工具负责人等到场查验)。
34.持续优化物流运营组织模式。稳定高效开行“沪渝直达快线”,提升“沪渝直达快线”运行品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建设智慧长江物流工程(重庆水运口岸营商环境优化系统二期工程),推动船舶快速有序过闸。
35.引导和规范口岸收费行为。指导口岸收费主体及时通过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动态维护进出口收费目录清单,公开收费标准、服务项目等信息,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持续加强口岸收费监管,规范口岸收费行为,依法查处口岸违法违规行为。
36.推进区域跨境贸易便利化协作。健全川渝大通关合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口岸集疏运效能,促进川渝港口联动发展。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联合开行“沪渝川直达快线”,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川渝水运物流效率,降低进出口企业负担。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共建,与周边国家共同推进跨境运输便利化,探索与新加坡开展中国—东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试点。
三、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全面提升监管执法水平(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37.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作用,逐步扩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参与联合抽查检查的覆盖面,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统筹制定市级和区县年度联合抽查计划。加快建立完善“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并实行动态管理。
38.加强信用监管。制定《深入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方案》,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进信用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建立商贸流通领域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机制,健全电子商务企业客户信用管理和交易信用评估制度,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和披露制度,制定广告业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健全信用修复机制,明确信用修复方式和程序,对符合修复条件的,及时终止失信信息共享公开。强化政务诚信建设,全面清理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拖欠市场主体账款、不兑现政策、未履行承诺等情况,持续开展涉政府机构失信被执行人专项治理。积极探索川渝两地信用平台对接互通,推进重点领域跨区域联合奖惩。
39.强化“互联网+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推动行业监管事项应上尽上、动态管理。加强监管数据归集整合,实时汇聚司法判决、违法失信、抽查抽检等重点监管领域数据,同步接入社会咨询投诉、互联网等第三方信息。强化对监管数据的分析和运用,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实现风险预警、线索推送等功能。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提升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规范“互联网+监管”平台使用,推动实现行业监管事项清单梳理完成率、监管信息归集率、投诉举报处理率、协同监管响应率达100%。
40.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现行政执法信息及时准确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将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等数据纳入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并及时向社会公示,提高监管执法信息公开率。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合理划分裁量阶次,明确适用不同阶次的具体情形,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
41.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针对其性质、特点分类制定和实行相应的监管规则和标准,探索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无事不扰”“无举报不实地核查”等监管创新。完善“免罚清单”制度,逐步扩大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范围,符合条件的可免予行政处罚。探索建立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对采取非强制手段能够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确需实施行政强制的,应当限定在所必需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二)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牵头单位:市知识产权局)。
42.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健全知识产权制度政策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推动修订《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开通国家知识产权局重庆业务受理窗口,实现我市专利、商标业务“一窗通办”。健全知识产权协作机制,构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执法保护机构、支持机构沟通渠道,增强机构间联合办公频次。
43.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运用效益。推广知识产权证券化,推动各类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衍生品创新。将专利机构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范围,加强对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注册、囤积行为的监管。举办西部(重庆)科学城第二届双高赛,推动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高质量成果转化落地。
44.加强知识产权全面保护。筹建中国(重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大对侵权假冒行为的惩戒力度,推动实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领域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新一批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名录。
(三)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牵头单位:重庆证监局)。
45.推动完善公司治理。充分发挥重庆市证券期货业协会、重庆上市公司协会自律服务职能,深化协作机制,加强对股东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培训,提高股东权益保护意识和公司治理能力。
46.创新多元化纠纷化解。完善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充分利用调解、诉讼等方式有效化解金融纠纷。强化法院典型案例示范引导,建立典型案例库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对证券期货纠纷示范判决机制作出明确、可执行的指引与规定,推动形成实践案例。
(四)优化劳动力市场监管(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
47.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标准体系,对创建达标企业开展正向激励。加强企业用工合规监管,建立劳动纠纷预警防范机制,探索劳动纠纷就近、简易化解,及时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开展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培育、选树工作,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探索设立劳动仲裁派出庭,提高争议处理效率。启动“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内评选AAA级和谐企业100家,培育金牌和谐劳动关系协调员100名。
48.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推动失业保险关系接续、失业保险待遇核准支付等就业事项即办即结,失业补助金、失业保险金申领不超过1个工作日。加大企业稳岗留工支持力度,实施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落实一次性留工补贴、留渝见习生活费补贴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开发消杀防疫、社区服务等临时公益性岗位过渡安置困难员工。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广泛开展职业指导、岗位推介、技能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
(五)强化民商事案件司法保障(牵头单位:市高法院)。
49.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推广运用电子诉讼平台,强化系统培训提升使用频率。推进诉讼服务电子化,凡在线提供有效电子资料的,不再要求提供纸质材料。全面推行电子送达,扩大电子送达适用率。完善企业送达地址承诺制,全面录入存量企业信息,提高法律文书送达效率。
50.提高审判效率。深化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提高简易程序及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减少开庭次数。完善审判管理系统,优化“数智说”平台,提升时间节点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压减数次开庭之间、开庭到作出判决之间的间隔时间。
51.提高执行效率。强化生效判决自动生成查询机制,确保当事人申请执行不再需要纸质生效证明。制定动产执行流程管理规定,优化动产处置执行准备、执行立案、首次拍卖、二次拍卖等流程,减少执行耗时。加快财产查控,提高财产保全工作效率。加强案款管理,及时分配执行案款。
(六)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效(牵头单位:市高法院)。
52.提高破产案件审理效率。推行破产案件繁简分流,细化快速审理案件适用范围,扩大适用快速审理案件的比例,缩短案件审理周期。优化破产清算和重整之间的程序转换,合并同类环节,缩短案件审理时间。
53.降低破产企业处置成本。优化破产管理人选任机制,以市场化方式降低破产管理费用。推广以网络拍卖方式处置债务人财产,规范破产管理人处置行为,提高财产处置效率。落实破产案件财产处置税费减免政策,规范破产程序中的涉税事宜。
54.完善办理破产配套机制。持续巩固“府院”协调机制,统筹推进企业破产过程中信息共享、信用修复、财产处置、企业注销、涉税办理、风险防范等事项。推动建立破产企业职工权益保障机制,协调解决职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档案接转等事项,保证职工合法权益。制定具体保障措施,推动和保障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依法履职。
四、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市、区县两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专项小组分工牵头、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要压实工作责任,加强营商环境专班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高位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改革任务。对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要求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文件,各区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应及时清理或提出修改意见,按程序报请修订或废止。
(二)狠抓措施落实。各指标牵头单位应建立改革工作台账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逐条逐项细化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责任分工,清单化打表推进。各区县政府要主动与市级有关部门对接,同向发力、同步推进,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加快设置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大力推行线下“一窗综办”、线上“一网通办”。高标准编制办事指南,强化窗口服务人员培训,提升政务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三)强化评估督导。加强日常跟踪督查,重点对政策落实情况、窗口运行情况及宣传培训情况等开展督查督办。持续开展明察暗访,对懒政怠政、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营商环境的反面典型予以通报。抓好总结评估,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及时复制推广,对落实不力的予以追责问责。
(四)加大宣传力度。持续推介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文件,集中展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依托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推动营商环境宣传进园区、进企业,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浓厚舆论宣传氛围。
篇10
20__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6.1万亿,同比增长39.3%。为加强扶持引导和帮助,促进__网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网络经济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加速器作用,共青团__县委和__县工商局一同对全县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300多家网店和机床工具、灯管等部分行业协会的网络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近年来,__依托优势产业和便利的立地条件,通过政府引导,借力三大服务中心和三种成功经营模式,帮助农村青年快速迈上电商品牌路,今年已累计完成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2.3亿元,已有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网店850家,网店年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的6家,并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电子商务集聚村——__村。通过网络经济发展,解决了一大批农民和失业人员的就业,促进了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优化了社会劳动就业结构。特别是__村的电子商务发展被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称之为——“__模式”,并得到中央电视台在内的15家媒体和近百家网站报道转载。
1、企业涉网意识不断增强。据统计全县上网用户达到1万多户,很多企业开始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涉足网络宣传和网络交易并尝到了甜头。从调查结果看,我县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总体尚可,虽然不能和金华地区的义乌、永康相比,但由于接近永康的区位优势,在__来说电子商务意识是最强的。据初步统计,全县目前有343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进行网络宣传和拓展销售渠道,总网站数量624个,其中一级域名网站386个,二级域名网站238个。其中自建网站占比达61.8%,在其他网络平台建网页达38.1%。通过网络销售商品的比例达18%。也有部分企业开始通过进驻淘宝商城等方式开拓网络销售市场,并取得成功,如浙江天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从5月份开始进驻淘宝商城,到目前已经达到月销售额50多万元,成为淘宝炊具行业上升最快的明星店铺,发展非常迅速。
2、网商得到迅猛发展。近年来__网商发展非常迅速,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有在淘宝网上经营的各类网商400多家,按行业划分:经营食品土特产类网店27家,服装鞋百货类网店140家,户外用品38家,汽车装饰用品55家,数码电子产品20家,五金机械类5家。本地__电子商务平台上经营服装百货的网商7000多家(__县本地约1000多家)。其中经工商登记注册的淘宝商城有80家、皇冠级信用卖家27家,网店年经营额达上千万元的有3家,实现年网上销售额近3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地方特色农副产品、户外用品、数码电子、五金机械等为主的几大网络特色行业。
3、网络交易平台实现零突破。4月19日,全市首家区域性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在浙江怡木公司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__县网络交易平台的零突破。该平台以“零成本投资”和“30秒开网店”为独特创意,以家纺、服装、日化用品等为主打产品,通过几个月的试运行,已经加盟的中外知名品牌五十多个,上线产品一万多种,发展会员一万多名,发展网商7000多家(本县约1000多家)。以后可能会涌现出更多的__县的网络交易平台。
4、行业网站发展开始起步。经调查全县19家行业协会中有3家行业协会(即__县灯管行业协会、__县网商协会和__县建材装饰网)建有协会单独的网站,并通过行业网站的建设对行业协会及协会会员开展网络宣传和营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企业对网络经济的重视度仍显不够。虽然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众多企业都开始触网,介入电子商务发展大潮,但仍有相当多的传统制造企业没有介入电子商务,自主建设网站或通过知名商务网站建设网站的仍只占少数。企业大都还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据统计,目前全县只有不到3%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网站或网页开展网络营销宣传,不到1%的企业有开展电子商务的成功记录。在行业网站调查中,行业协会和企业对建立行业网站开展宣传的需求和意愿也不强,目前__县现有的19家行业协会仅有3家行业协会(灯管行业协会、网商协会、建材装饰行业协会)建有协会单独的网站,行业协会会员仍缺乏网络经济宣传意识,如调查中的灯管行业目前开展网络营销和宣传的有17家企业。
2、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层次较低。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全县99%以上的企业网站不具有电子商务功能,同时企业网上销售商品的交易额普遍不高,电子商务在行业中应用范围小、应用率低。企业对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缺乏了解,甚至网站建成后没有专人负责。被调查的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主要以企业自建宣传性网站或参与第三方交易平台为主,一般实行网上询价、网下签约的交易模式,基本上都不能实现在线商城、在线支付交易等电子商务功能,网站和网页的主要用途基本仍处于和获取信息,没有或很少有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网上在线采购或在线销售。
3、缺乏网络经济相关的专业人才和资金。人才和资金是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二大重要因素。作为一项新型商业模式,网络经济发展需要既懂传统生产营销又要懂电子商务的双料复合型人才,这是目前制约我县网络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而此类人才在__这样的山区县城相当缺乏,即使有,工资待遇要求也较高,一些小企业难以承受,__由于各种生活条件制约也难以留住外来的高
端人才。同时,资金短缺也是一些中小企业深入开展电子商务普遍遇到的困难。交易平台的开发、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网上产品推广等都需大量的资金来支撑,使得一些中小企业望而却步。4、网络交易安全因素制约。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对部份企业的了解,我们发现网络交易安全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电子商务积极性的一个原因。一方面是网上交易的技术安全得不到保障,现有的安全和保密技术难以让人放心,黑客威胁严重。另一方面是网上企业信誉难以辨别。网上诈骗、虚假广告层出不穷,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由于交易双方的地域距离等问题,加之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出现交易问题后难以用法律的手段解决。如__县警方最近查获的利用网络钓鱼的手段盗窃淘宝网用户帐号内金钱的犯罪团伙一案就充分证明了这点。嫌疑人利用“网络钓鱼”盗窃淘宝网用户的帐号、密码、支付宝密码。并以“第三方诈骗”、“支付后退款”、“用假身份证补办淘宝用户手机卡”等方式不断变换盗窃手法,入侵淘宝网用户一千多个,其中被盗取金额的受害人达一百多名,受害人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涉案金额八万多元。
5、行业网站建设相对滞后。经调查全县经民政部门登记的行业协会的有19家,现有的19家行业协会仅有3家行业协会(灯管行业协会、网商协会、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建有协会单独的网站,行业协会对上网的需求和意愿不强,行业协会会员仍缺乏网络经济宣传意识。行业网站建设缺少资金投入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大部分行业协会除个别大行业有政府专项补助外本身活动经费有限,只有通过收取有限的会员费,同时行业网站要实现有效的赢利模式也比较困难。政府相关部门对行业网站建设不重视,缺乏对行业协会网站建设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项目扶持和资金扶持补助政策。由于缺少政策很难向政府申请到专项的行业网站建设资金。
6、物流配套体系不够完善。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对__县经济的发展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快递行业发展是随着近年来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全县统一集中的物流基地,物流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统一规范配套的市场,导致物流成本高。快递行业管理不规范也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伴随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等消费方式的兴起,快递行业的投诉在迅速增加。快递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存在着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淡薄、法律意识不强、经营行为不规范,在物品派送时常常出现遗漏、损毁、丢失以及错送、误送,以及旺季爆仓等问题。特别是我县的快递行业还存在着垄断经营、人为划分市场等,导致价格高于周边地区,因此建立货运流畅的高效率物流服务体系,加强对物流快递行业的监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7、缺乏政府政策的强有力扶持。到目前为止,我县还没有出台有关促进服务业方面的政策,包括对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发展方面。因此我县的网络经济发展既缺乏区位优势,又与周边地区相比缺乏财政、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和适度宽松的管理政策,导致我县大批网商到义乌、杭州等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去经营。据了解,我们的周边一些县市已经出台了许多针对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如金华、义乌等地,但目前我县仅有对电子商务平台有个别政策,众多的网商和开始涉足电子商务的企业仍无法享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足够的政策支持。
8、税收政策不明确限制了网商的大胆发展。税收政策是众多参与网络经济的企业和网商关注度最高的问题。虽然国家对网店征税还没有确定,但税务部门近期开展的网店税收调查,特别是“武汉开出内地首张个人网店税单,一网店被征税430万”的消息以及我县规模最大的网商神州数码去年被国税征收了二十多万元税收等引发了众多网商的担忧。众多网商对电子商务税收方面的担忧限制了其大胆发展经营,导致网商只能是选择“潜水”经营,无法做大做强。
9、网络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对网络信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互联网诚信缺失及网络欺诈问题日渐成为制约我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网店侵权、售假等问题日益暴露、网络团购成消费者投诉热点、3q大战无视消费者权益等,这都对网络诚信体系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国家工商总局早已出台了要求网店实名制的规定,但网络诚信体系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
大力发展网络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也为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改造开辟了新的途径,在繁荣市场、扩大居民消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再就业和推动当地企业加快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建设步伐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加快我县的网络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通过制定__县网络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创新发展方式,努力创建和优化__县的网络经济发展环境,建立积极有效的政府政策助推平台,以此来推动__县的网络经济实现大发展大跳跃。
1.加快制定__县网络经济发展规划。网络经济作为一项发展迅猛的新生事物,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培育和扶持。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于20__年6月出台,我县应结合本县十二五规划,尽快出台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中远期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与中长期发展目标,并纳入各级规划体系,建立和完善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网络经济发展的管理指导、规划引导和协调服务,探索搭建有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产业专项扶持政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及有关标准规范的总框架。
2.研究制定促进网络经济发展政策和办法。成立由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参与的网络经济指导服务中心,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研究制定促进全县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发展办法和规划。加快出台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投融资政策,争取配套出台电子商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设立网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出台对电子商务平台、从事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发展相关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优惠和适度宽松的管理政策,积极鼓励和推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进程。
3.积极发展网络经济技术支撑服务。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整合国际、国内优秀电子商务软件开发企业及电子商务策划机构的资源,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配套服务商,为我县企业从事网络经营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服务。并鼓励设立一批专业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为传统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模式设计、网站设计制作、支付方式设计、物流配送体系等电子商务外包服务,满足企业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发展需求。加快电信光纤入户工程,提高网络带宽,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高速优质的服务。
4.加强网络经济创新人才培养。一方面加大本地人才的培育力度。充分发挥本地职业技术类学校的作用,开设或增设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引
进或培养高水平的师资,提高教学效果。劳动人事、工商等部门要加强企业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对企业信息化人才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及信息技术、经营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设立专项资金开展网店经理人培训等高端人才的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引进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具有创新商业模式的网络、计算机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网络经济创业人才,以满足我县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急需。并安排专项奖励资金,积极鼓励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高级人才回乡创业,并提高待遇,确保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培养新一代的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主力军。5.加强电子商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金融数据通信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支付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逐步将银行传统业务移植到网上,在跨银行、跨地区的贸易结算、资金划拨等方面有所突破,为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全面、安全、快捷的支付结算服务。加大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资金支持,帮助引进风险投资,充发发挥现有各银行的“__通宝”、联保联贷等融资工具和网银、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工具的作用;创新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对网店提供免息小额贷款支持,按信用等级提供免担保信用贷款等,解决网络经营企业资金困难。
6.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快建设__县物流中心,建立以__县商贸物流、货运市场和信息中心为主,新碧、__以工业仓储配送为主的物流基地模式。充分发挥物流基地的作用,以市场运作的模式,加以政策引导,使其逐步成为电子商务条件下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物流中心,以满足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支持的快速性和全方位性要求,形成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完善、健全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1.建立网络经济的政府政策助推工程。及时推出助动网络经济发展的相关举措,对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络创业者给予财政、税收、贷款、土地等方面的优惠和适度宽松的管理政策,快速地推动__县网络经济的发展,从而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一是明确税收政策,在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明确的电子商务(网店)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借鉴其他地方,明确对淘宝商城类公司制企业采取从低税收定额征收的办法进行征税,对其他普通的c网店免予征税,以减除网商的经营顾虑。二是设立网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优惠和减免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积极鼓励和推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进程。三是制定相关财政扶持政策,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为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服务提供入门资金补贴,降低应用电子商务门槛;为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提供基础营运平台支持或者补贴(企业资格、办公环境、网络接入、策划辅导等)。四是加强和支持行业协会发展,加强行业网站建设的重视,出台扶持行业网站建设的专项扶持政策和相应的资金补助,推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
2. 搭建网络经济和网商孵化平台。规划建设__县网络经济科技创业园,也可以结合我县当前已经规划出台的物流基地建设,把物流基地建设成为集物流集散信息、电子商务应用和网商创业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和电子商务(网商)创业园。创业园以优惠的税收、金融政策以及低廉的租金吸引网上创业者,形成商贸型电子商务企业的集聚,促进__县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__县特色工业品和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通过网商创业园的建设,培育和孵化更多的网商,促进更多的企业进入电子商务,带动__网络经济整体上水平。
3. 实施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一是制定相关财政扶持政策,为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解决在发展壮大中亟需的土地、仓储、贷款等问题,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引导、鼓励重点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加大电子商务投入,探索开发b2b、b2c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在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及相关领域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超过1-2家,超5000万元企业5-10家,超1000万元企业20-50家,并在户外用品、汽车用品、农副土特产品等领域形成产业新优势;二是坚持把农村电子商务与企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注重引导传统优势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网络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产品销售量,扩大企业知名度,从而使得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化的同时带动全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近两年来,天喜控股集团(厨具)、__县涛涛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休闲健身用品)、浙江金棒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运动器材)、浙江固驰电子有限公司(益智玩具)等多个知名品牌,依托本身产业优势和企业资源,纷纷投入电子商务经营,取得良好成效。比如:天喜控股集团从20__年7月份开始,设立网络推广部,短短的6个月销售额达到1000万,在淘宝网厨具类目销售量位列第二(第一为苏泊尔)。电子商务销售额占该集团当年增长销售额(2亿)的5%,增加青年网创就业岗位30余个,一个公司带动了一个网商类目的发展。
4.开展企业网络信息化建设工程。鼓励企业通过专设信息机构、信息主管,配备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硬件、软件、设备、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工作平台,资助企业建立和使用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等,并根据企业实际投资额按百分比给予补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引导鼓励企业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帮助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拓展国内和海外市场,为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服务提供入门资金补贴,降低应用电子商务门槛;由政府对开展网络营销推广的企业进行专项补助、或委托专业性网络推广公司或知名商务网站对企业进行整体打包推广。
5.开展网络创业帮扶工程。一是突出“三心一库”功能发挥。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电商培训和技术咨询中心”,整合电商协会和电商志愿分队等新兴力量,有效加强了培训和技术普及服务。建立__县全程网络科技培训中心和__网货供应平台(供货数据库),提供了较为完备的供货企业产品链接,为青年初创者提供货源渠道保证;二是做好“两项服务”强势带动。在电大__分校,__成技校等培训基地定期举办技能培训班,将网创青年作为信贷扶持优先帮扶对象,开通绿色通道,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已完成初创技能培训200余人,精英提升培训60余人,累计发放贷款300余万元,通过一站式服务,扶持140名青年成功开出网店;三
是借助“高校智力”顺势推动。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定期指导,与高校达成电子商务的专项合作等形式,为__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四是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选取行业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推进团属阵地建设,通过建立企业团组织、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组建网创志愿服务队、电商导师团,评选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等有效举措,不断丰富青工创新创效行动,将青年员工的“比、学、赶、超”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坚持企业文化形成和生产效益的齐头并进。6.开展网商知名品牌培育工程。一方面通过总结推广电子商务成功经营模式,着力推动青年网商“品牌电商化,电商品牌化”的发展之路。积极开展网商知名品牌培育,运用行政指导手段扶持电子商务企业和网店发展壮大,确定一批皇冠级和淘宝商城网店作为网商知名品牌的重点培育和监管对象,鼓励引导其申请注册自有品牌商标,引导网店大卖家逐步摆脱低价竞争赚快递费的做法,指导他们通过创建自己的品牌从销售模式走上定牌生产和加工制造等自主品牌发展道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帮助青年网商申报省、市级名优产品,力争十二五期间通过网络的发展培育2-5个__县本地的网络知名品牌,并帮助申请1个浙江省著名商标,2-3个市著名商标。
7.开展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工程。引导、鼓励建立行业性网站、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建设和发展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及网上市场,以此来推进特色产业和专业市场的转型提升。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原则,积极支持全县的几大特色产业建立行业门户网站,力争十二五期间建设2-3家年交易额上千万元甚至是上亿元的电子商务平台,并依托平台建立网上公共交易和服务平台,帮助广大企业设立网上商铺,信息、展示商品、洽谈交易,促进网下店铺与网上店铺的有机结合,利用两种业态拓展国内外市场,促进我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1.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管。以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为抓手,突出对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加强网络安全风险检查评估,强化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堵塞安全漏洞,保障互联网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有序运行,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网络交易安全,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的信息技术保障。
- 上一篇: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
- 下一篇:办公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