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

篇1

【关键词】机械通气;新生儿;饲喂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52-02

本文通过研究20例机械通气鼻饲喂养的患儿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不错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4月~2013年10月进行治疗的36例机械通气的患儿,并进行鼻饲喂养,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其中男12 例, 女8 例, 胎龄为32~35周,平均胎龄为33.5±1.2岁,早产儿12例,足月儿6例,患儿中有15例肺透明膜病, 2例胎粪吸入,1 例重症肺炎;对照组20例,其中男13 例, 女7 例, 胎龄为31~35周,平均胎龄为33.6±1.5岁,早产儿13例,足月儿7例,患儿中有18例肺透明膜病,1例胎粪吸入,1 例重症肺炎。所研究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面色紫给、呼吸急促、不安、反复呼吸暂停及H 型呼吸衰竭等症状。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机械通气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方法:40例患儿采用机械通气方式为经口或鼻气管插管。针对性给予患儿不同的通气方式和呼吸参数指标。两组研究对象均在每日早晨空腹测量体重及记录经皮测胆红素。对照组治疗方法为静脉营养与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治疗方法为静脉营养、早期鼻饲喂养与针对性护理方法相结合。

1.3统计学方法处理: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 ( 版本13.5 ) 统计软件进行计算,以P0.05表现为有显著性差异,以P0.01表现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两组体重增加分析比较:通过对两组患儿体重增加情况分析比较可知,观察组机械通气患儿出生后5及10天后体重明显比对照组重,且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体重增加分析比较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机械通气护理:正确掌握机械通气对患儿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机器通气的同时对于病情允许的患儿应当给予适当的鼻饲喂养[1]。机械通气护理方法主要护理要点是对患儿进行翻身拍背,目的是使附着在支气管的粘液松动易于排出,重点拍两侧前胸、腋下、肩胛间和肺底部,用手腕力量迅速和轻柔地拍打,共拍5-10分钟。于拍背后吸痰,根据呼吸道分泌物多少,每隔2-4小时吸一次,选择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2/3的吸痰管进行,由两人同时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避免微生物进入呼吸道[2]。

3.2 鼻饲喂养护理:患儿尤其是患儿中早产儿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全,免疫功能低,在进行插管及喂养等各个环节中动作尽量要轻,确保不要对患儿造成伤害。护理人员对进行记录的数据要细心准确,并按照制度严格交班。患儿在每次喂奶前要及时准确的了解胃排空情况及胃滞留物的情况[3]。根据残留奶量来决定注入新鲜奶液的量。鼻饲喂养注入速度尽量缓慢, 在回抽及注入奶液时速度也要慢。鼻饲喂养要用温开水冲净胃管, 避免积于在管腔中食物变质, 造成管腔堵塞。护理的整个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感染。

4 讨论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在抢救过程中其成功率与机械通气(CMV)的应用关系密切。本实验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明显增加, 黄疸持续时间缩短, 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鼻饲喂养对胃肠道损害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没有影响。因此,对患儿机械通气治疗非常重要。通过对患儿有效的护理,明显提高患儿治疗效果,这对医护人员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方向提供了新的方向。值得护理相关人员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改玲,吕爱红. 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鼻饲喂养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205): 115.

篇2

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4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9.17%,喂养不耐受的原因主要是早产、低体重、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感染。

结论:多种原因可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在围产期应注意预防,一旦发生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应针对原因,尽早给予治疗及护理干预,以改善症状,保证新生儿的营养供给,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39-02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新生儿时期,不同疾病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而致喂养困难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新生儿营养对其生长发育及疾病的抵抗能力有着重大影响,所以新生儿一旦发生喂养不耐受,医护人员就应高度重视,分析其原因,并尽早给予治疗及护理干预,以增强新生儿体质,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本文就我科收治的54例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原因和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发现导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和有效的护理方法,现就分析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年中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4例喂养不耐受患儿。其中男性28例,女性26例,占同期我院出生婴儿(589)的9.17%。

1.2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目前学术界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大多采用黄瑛建议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①频繁呕吐(≥3次/日),②奶量不增或减少(>3天),③胃潴留(潴留量>前次喂养量的1/3)。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

2结果

54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中早产儿32例,占59.26%,低体重儿26例,占48.15%,宫内窘迫22例,占40.74%,新生儿窒息23例,占42.59%,感染(宫内感染和出生后的感染)20例,占37.04%。详见表1。

3讨论

3.1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通过分析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导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也可以说高危因素主要有:①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多数的早产儿体重在2500g以下,有的甚至在2000g以下,由于早产,婴儿的胃肠动力与胃肠功能的成熟度低,容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的情况。并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胃肠功能成熟程度就愈低,发生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机率就愈大。②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这主要是由于缺氧所致,因缺氧时,机体将血液主要供给重要脏器的需求,如心、脑、肾等,这就使胃肠道的的血供减少,处于缺氧状态,造成了胃肠道功能的紊乱。严重的缺氧还会造成缺氧缺血性脑病,这会进一步影响胃肠道的功能。有研究表明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胃肠道的电节律发生紊乱,使胃肠动力减弱,易发生喂养不耐受。③感染,包括宫内感染和出生后各种感染性疾病。

3.2护理干预措施。

3.2.1加强环境管理,减少刺激因素。首先,要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特别是对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适宜的温度尤为重要,应使室温维持在23-27℃,使婴儿的体温维持在36-37℃,必要时可使用暖箱来保持婴儿的体温。其次,减少噪音和光线对婴儿的刺激,因为噪音和光线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婴儿的呼吸、心律、血压产生剧烈的波动并影响生物钟的节律,产生睡眠剥夺,使交感神经兴奋,不利于胃肠激素的分泌,影响了胃肠功能。

3.2.2合理的喂养方式。①喂养指导。指导患儿母亲正确的喂养知识,并注意观察喂奶时有无不耐受喂养情况。嘱母亲喂食时采取半卧姿势,喂食时间≤15~20rain,每次喂食后轻拍婴儿的背部使其打嗝,防止返流时误吸。②适当的喂养时间。临床上以婴儿胃肠蠕动开始和胎粪的排出为开始喂养的指征,因为过早的开始喂养,容易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食道返流、吸入性肺炎、呕吐、腹胀等等,但过晚喂养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③选择合适的乳类。特别是对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喂养,更要注意首选的是母乳,其次是配方奶粉,并要注意应从稀到稠,从少到多,给新生儿的胃肠道一个适应的过程。④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指在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给予较少量的奶水喂养,主要是针对早产儿使用,因为早产儿的胃肠功能不成熟,早期微量喂养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早产儿不能经口喂养时,让其吸吮未开孔的橡胶称为非营养性吸吮,研究表明,非营养性吸吮,能促进早产儿胃泌素的分泌,促进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成熟,提高胃肠道营养耐受性。

3.2.3刺激排便。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常伴随排便不畅,刺激排便能促进结肠动力成熟及胃排空、畅通排泄途径。刺激排便与非营养性吸吮相结合能尽快的诱导胃肠功能成熟,明显缩短胃肠功能成熟的时间。

3.2.4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新生儿出生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要有一个过程,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制度,对合并其它疾病的患儿要积极治疗,以提高患儿的体质,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的发生。

4结论

喂养不耐受在新生儿中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喂养问题,多种原因都可以导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我们的医护人员应针对这些原因,从围产期开始,就要注重预防,尽可能的避免早产、缺氧和感染等这些高危因素,一旦出现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临床上要及早采取干预措施,诱导胃肠功能成熟,严格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护理质量,密切配合医生,使新生儿能尽早地恢复到正常的喂养状态,保证新生儿的营养供给,促进新生儿的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何桐爱.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9):41

[2]韦联斌,赵优,李惠芬.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3):2917-2918

篇3

关键词: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效果评价

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出院后父母护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新生儿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新生儿出院指导是教会父母在出院后如何科学地护理新生儿,对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预防疾病,提高父母的育儿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1]。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新生儿家属大多数会从书刊杂志、电视及网络上获取护理新生儿的知识,往往理论性强而实际操作性不强,在应对各种实际问题时比较教条。在与新生儿家属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普遍不知道如何护理、照顾新生儿。为了使新生儿在出院后得到正确的护理,我们在新生儿出院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新生儿均来自我院儿科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出生后 1 d~20 d新生儿120例,其中男婴55例,女婴6 5例,住院天数为6~10d,平均为7 d。

1.2方法 出院时给予照顾新生儿的家属讲解并示范动作:护士在患儿入院时告知我科的联系电话及一些护理新生儿的宣传教育知识。

2 护理指导

2.1 新生儿的保暖 新生儿的衣物应以棉质、柔软、舒适为宜,新衣服一定要洗过后再给孩子穿。经常摸摸新生儿的小手、小脚,要保持手脚的温暖,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新生儿的穿衣、盖被。通过三句宝典判断新牛儿穿的衣服是否合适 ( 三句宝典即宝宝手脚是暖的,背上没有汗,衣服是合适的;宝宝的手脚是凉的,背上没有汗,衣服不够,要添加衣服;宝宝的手脚是凉的,背上有汗,衣服穿多了,要减衣服)

2.2 新生儿的喂养 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优点是目前新生儿健康宣教的必须内容[2],向家长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建立母亲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决心。母乳营养丰富、方便,且能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喂奶后给婴儿拍背,吃奶后给予右侧卧位,夜间将新生儿放置在母亲身边,防止吐奶后误吸。指导选择人工喂养患儿家长喂奶时试温的地方是手掌的大鱼际, 不是手心;喂奶过程中奶嘴要充满奶汁,避免吸人过多空气。同时告诉家长正确的配置奶液浓度,并教其学会奶具的清洁和消毒。一般母乳喂养 2 次奶要间隔 2~ 2.5 h,配方奶喂养间隔 3 h左右,如果喂奶次数频繁,会消化不良,新生儿吃奶一般需要3 0 min左右, 如中途休息时可给拍背, 打嗝后再继续喂奶,如果吃饱了,这时就不再吃了。

2.3 沐浴及脐部的处理 沐浴时室内温度要达到30℃ ,先洗新生儿头部,然后依次洗新生儿的颈部、上肢、腋窝、躯干、下肢、会阴及臀部;沐浴后可用安儿碘棉签(或浓度为75%的酒精)对脐部进行消毒,如脐部有渗液,为防止感染,每天需用安儿碘棉签(或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脐部 2 ~3次,直到脐带脱落结痂愈合为止。

2.4 臀部皮肤护理 现在多数父母为方便使用一次性纸尿裤,最好提倡使用柔软的棉质尿布。大小便后更换尿布要及时,每天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每次清洗后,易被尿液浸湿的部位可涂上少许婴儿润肤油,这样不易刺激皮肤。如果发现臀部皮肤发红,可涂护臀霜或紫草油保护皮肤。

2.5 新生儿哭闹时的处理 新生儿大声哭闹,首先要检查新生儿是否有大小便,如有大小便要及时更换尿布,其次检查新生儿所穿衣服是否松紧合适,再看看是否要吃奶,体温是否过高或过低。总之,新生儿当有不适时才可能出现啼哭不休的症状,如无原因的哭闹不止,安抚无效,则有可能是生病了,及时去医院就诊。

2.6 新生儿抚触 新生儿抚触是科学规范的对新生儿全身进行按摩[3]。向家长宣教新生儿抚触的好处,告诉家长抚触存家庭同样适用[4]。护士示教抚触的手法,首先抚触的环境在 2 8~3 0℃,有条件者可以播放轻音乐,抚触者要洗净双手,不戴首饰, 宜选择在两顿奶之间或者是沐浴后,充分温暖双手后涂满油,依次按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和背部的顺序轻轻按摩,每个部位按摩 3次,抚触的时间控制在 1 0min左右。

2.7新生儿房间的管理 新生儿出院后会有很多亲戚朋友来到家里探望,尽量减少与新生儿接触,并且有固定人员护理婴儿,防止交叉感染。婴儿室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室温不宜过高或过低,温度在 24 ℃左右,湿度55%~65%为宜。

3 结 果

出院时对家属做好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指导,通过电话回访了解到有 120例家属都能正确地护理好新生儿,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也能自己正确处理,只有 8例产妇由于知识水平、智力因素、身体因素等不能完全掌握。做好新生儿出院时延伸护理指导对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预防疾病,提高家长育儿自信心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4 讨论

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丰富了家长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提高了出院指导的效果,提高家长对新生儿护理技巧的认知,增强他们护理新生儿的信心,保证护理质量。通过1月后的电话回访,对健康教育的内容能全部掌握的有112例新生儿的家长,占93.3%。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通过示范性操作的指导,让家长在实践中学到护理知识,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并在实践中纠正错误之处, 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程度, 使家长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巧,从而提高家长的护理能力,使专业的护理从医院得以延伸到患儿家中。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开放式、延伸式的护理服务形式,是医院将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庭的手段之一[5~7],是出院患儿家属及时获得康复保健指导与咨询的最佳途径,通过对出院患儿开展电话回访,使患儿家属更愿意与医院保持长期联系,不仅丰富了整体护理内涵,而且使人文关怀得到延续,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张娟.如何做好新生儿出院宣教[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 0 0 6 ( 8):8 5.

[2]张素珍,孟永勤,丁焱.新生儿出院前健康教育需求比较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J].2008,23(16):2208- 2210.

[3]黄河清,洪琦,李仪风,等.新生儿抚触对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 (3):203 -204.

[4]卢林阳.早产儿发育照顾护理综述[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 4 (1):85- 87.

[5] 刘素娥,覃桂荣,麦蔚莹,等.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方法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5,(11):977 -978.

[6] 殷艳玲,蔡敏,丁海燕.产褥期家庭访视的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 , 2005 ,19 (5):464- 466.

篇4

关键词:新生儿;母乳喂养;护理

母乳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有助于提升婴儿抵抗力和免疫力,提高其消化功能,是婴儿理想食物,也可减少过敏等症状发生;对产妇来说,母乳喂养可促进子宫收缩,有利于产后出血的预防,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风险,但多种因素可导致母乳喂养失败,需加强干预[1]。本研究就新生儿母乳喂养护理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2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分娩后产妇,按照随机抽样法将产妇分为常规干预组和强化干预组。所有产妇无母乳喂养禁忌,均实施母婴同室。

其中对照纳入37例,年龄25~37岁,年龄平均值(28.73±2.28)岁。体重42~84 kg,体重平均值(63.58±4.32)kg。阴道分娩、剖宫产分娩分别有30例和7例,

强化干预组纳入38例,年龄25~38岁,年龄平均值(28.21±2.09)岁。体重42~84 kg,体重平均值(63.54±4.12)kg。阴道分娩、剖宫产分娩分别有30例和8例。

两组产妇基线资料包括年龄和体重、分娩方式经χ2检验、t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常规干预组行产后常规护理和指导;强化干预组在产后常规护理和指导基础上增加新生儿母乳喂养护理。①宣教和心理疏导:说明母乳喂养的优势,结合产妇文化、心理、分娩方式、职业等做好心理疏导,使其明确母乳喂养的优势,树立母乳喂养信心[2]。②传授技巧:产后1 h内新生儿接触母亲,24 h内频繁吸允,并按需哺乳。指导产妇采取舒适,如侧卧、环抱或交叉、摇篮式等,可根据产妇自身舒适度进行选择。用C字形方法托住,用对婴儿口周围进行刺激,使其建立觅食反射,使婴儿可将和大部分乳晕含在嘴中。③营养和休息:指导产妇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水分摄入,充足休息和睡眠,保持心情愉快。④缺陷护理:对内陷者,可用空针筒或牵拉器吸出,并用乳贴喂奶[3]。

1.3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①产妇满意率、母乳喂养率;②第一次泌乳时间、24 h内平均泌乳量。

满意调查表出院前发放给分娩后产妇填写,调查内容包括对护理人员健康宣教、母乳喂养技巧传授、服务态度等的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分,得分≥9分:非常满意;7~8分:比较满意;

1.4数据处理 分娩后产妇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产妇满意率、母乳喂养率采取的为χ2检验(百分比表示),第一次泌乳时间、24 h内平均泌乳量采取的为t检验(x±s表示)。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

2 结果

2.1产妇满意率、母乳喂养率比较 强化干预组产妇产妇满意率、母乳喂养率显著比常规干预组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

2.2 第一次泌乳时间、24 h内平均泌乳量比较 强化干预组第一次泌乳时间、24 h内平均泌乳量显著比常规干预组好,比较后差异显著,P

3 讨论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较多,如产妇凹陷、扁平或发育不良等均可导致吸允难度增加;母乳喂养知识的缺乏可影响正常喂养;部分产妇担心母乳喂养可导致体形难以恢复[5-6];另外,剖宫产也会明显降低母乳喂养率。针对上述因素,加强对产妇个人的干预,对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使其明确母乳喂养的优势,建立母乳喂养的自信,辅以必要的母乳喂养技巧的传授,如及早接触和吸允,按需哺乳、有效刺激等,可确保泌乳素分泌,保证泌乳量充足,掌握良好的喂养技巧,促进母乳喂养率的提高,保障婴儿健康成长[7-8]。

本研究中,常规干预组行产后常规护理和指导;强化干预组在产后常规护理和指导基础上增加新生儿母乳喂养护理。结果显示,强化干预组产妇产妇满意率、母乳喂养率显著比常规干预组高,第一次泌乳时间、24 h内平均泌乳量显著比常规干预组好,说明在产后常规护理和指导基础上增加新生儿母乳喂养护理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及早泌乳,增加泌乳量,可提升产妇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洁,张齐放.不同干预方法对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32):3651-3652.

[2]周F怡.纯母乳喂养正常足月新生儿血胆红素增高的护理方法及效果[J].吉林医学,2014,12(22):5037-5038.

[3]刘燕.新生儿母乳喂养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31-32.

[4]李海兰.母婴床旁护理对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24(3):245-245,246.

[5]李华.影响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14,22(15):64-64.

[6]刘志雯.新生儿母乳喂养常见问题及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学,2015,31(9):1098-1099

篇5

【关键词】 黄疸;早期喂养;游泳;抚触;护理干预;新生儿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reducing neonatal jaundice index. Methods: 130 cases of normal fullterm newborns delivered by cesarean section were p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6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65 cases) according to birth order. Both groups were given breastfeeding and routine care measurements; additionally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also given milk powder, 2.5% glucose plus swimming care and massage until they were discharged. Transcutaneous jaundice index were detected daily, time of the first neonatal meconium excretion and time when it started to become yellow were also recorded. Results: Neonatal jaundice index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discharge (P

[KEY WORDS] Jaundice; Early feeding; Swimming; Message; Nursing intervention; Newborn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若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现将我院产科对130例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王小环.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将2005年3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13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根据出生顺序,单号为干预组(65例),双号为对照组(65例),出生体重2.5~4.0 kg,Apgar's评分≥8分,男婴69例,女婴61例,外观无畸形,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产伤及感染,并排除ABO或RH溶血。母亲年龄21~33岁,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两组性别、体重、胎龄、Apg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常规新生儿护理,并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指导、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生理特点介绍及科学育儿知识等。干预组新生儿在每次充分吸吮母乳后按需喂配方奶及2.5%葡萄糖水,直至母亲乳量充足,并增加游泳和抚触护理。游泳护理:新生儿出生4 h后即进行游泳,新生儿脐部贴防水护脐贴,选择专为婴儿游泳设计和生产的游泳圈和游泳池,室温调节在26~28 ℃,水温控制在37~39 ℃,每日1次,每次10~15 min。游泳过程分为被动游泳(护士在旁协助新生儿伸展肢体)和婴儿自主游泳。抚触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推广的抚触手法,进行全身抚触,每日1次,每次10~15 min,游泳后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的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动态变化。胆红素测定采用经皮黄疸测量仪,每天早上6点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测定,取额部及胸部平均值并做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数据以(±s)表示,进行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 h(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

干预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 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见表2。表2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 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 (mg/mL)(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

干预组新生儿第2~6天黄疸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素。这时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把过多的胆红素处理后排出体外,只能堆积在血液中。这种胆红素象黄色的染料一样,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出现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脱氢酶(UDPG脱氢酶)不足或受抑制,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致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发生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2~3 d出现,4~5 d天达高峰,1~2周逐渐自行消退,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增加喂养量及喂养次数便可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但创建爱婴医院以来,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也明显升高。秦学玲等报道[2],临床上即便是实施早吸吮、勤喂哺,产后48 h乳汁不足者仍占19.81%以上,因此早期乳量不足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原因之一。一般正常新生儿多在出生后10~12 h内初次排出胎便,出生后3~4 d开始排黄便,如果早期乳汁不足,喂养次数减少,肠蠕动减慢,胎便排尽时间延长,可致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负荷增加,增加胆红素的重吸收。胆红素水平升高,造成新生儿胆红素在生理性黄疸的基础上异常增加,我们观察发现,干预组采用在母乳充足前添加配方奶,增加早期摄入量,每次添加均在新生儿充分有效地吸吮母乳后进行,不但能让新生儿获得初乳的高营养和摄入足够蛋白质和能量,而且可快捷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加快胎粪排出。观察结果表明,干预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的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据报道[3,4],新生儿游泳与抚触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因为水温具有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新生儿全身新陈代谢,且游泳过程活动消耗能量增多,消耗了一定体力,促进食量增多,促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以及结合胆红素的及早排出,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抚触能使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加,刺激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消化和吸收功能[5],中医学理论认为[6],急摩为泻,通过摩腹,快速推下七节骨,且能健脾和胃,行滞消食,通过抚触,新生儿食欲增加,从而加速正常菌群生长,促进尿胆原生成增多,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减少,减少新生儿胆红素肠肝循环,胆汁分泌增多,胆红素排泄增多,也达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目的。我们的观察也证实,随着护理干预的实施,在同一时间段干预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早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确实能够降低新生儿黄疸的程度[7],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植之,钱家萍,李勇,等.新生儿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不允忽视[J].新生儿科杂志,2000,15(5):254256.

2 秦学玲,刘秉芳.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影响[J].护理研究杂志,2004,18(6):10761077.

3 詹 莉.新生儿婴儿智能开发游泳法[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4.

4 张桂芹,孙晓娟.抚触对早收型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效果[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2):6970.

5 孙琳,于晓玲.婴儿抚触的国内研究现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 3(5): 109114.

篇6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乳旁加奶;游泳抚触;家属参与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生理现象之一,是由于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1]。然而喂养不当,胎便排出延迟等因素均可使生理性黄疸转变为病理性黄疸,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为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我院采取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剖宫产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40名,随母住院约8d,产妇为初产妇,年龄为20~30岁,肝功能正常,且均无并发症和合并症。新生儿体重2.5~4.0kg,Apgar评分10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各70名。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1h内均进行早吸吮,早接触,24h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1.2.1乳旁加奶 新生儿每次吸吮母亲后,及时给予评估,如果母乳量不足,按需给予乳旁加奶,直至母乳量充足,能满足新生儿生理需求。方法:先清洁双手和产妇,用乳旁加奶软管固定在一侧,开口伸出1~2cm,软管的另一端放入已加好奶的容器里,新生儿按正确的姿势含接和软管开口,新生儿既能够充分吸吮,又能够通过加奶软管把容器里的奶一起吸出。这样有效的吸吮以后,可以加速乳汁分泌,保证新生儿的摄入量。

1.2.2游泳和抚触 ①新生儿出生满24h后,上午游泳1次/d,在吃奶后1h进行,10min/次;②游泳结束后,给予专业的新生儿抚触护理,5min/次。如果新生儿哭闹,不利于抚触,也可以选在新生儿安静的时候进行;③游泳或者抚触结束以后,在婴儿入睡之前,给予充足的喂养,表现为:吃奶后有满足感,能很快安静入睡,能睡眠3h左右。

1.2.3腹部按摩 给予新生儿腹部按摩2次/d,上午1次(在新生儿抚触时进行),下午15:00进行,腹部按摩约2~3min/次,以顺时针方向按摩,与肠胃方向一致。

1.2.4家属参与 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母婴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教会家属对新生儿抚触的护理,讲解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鼓励家属共同参与新生儿护理。

1.3评估方法和指标

1.3.1评估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的第1d,就开始对其进行监测,测量仪器,测量时间,测量部位均相同[2]。测量仪器为成都生产的XHDD经皮胆红素测量仪,测量时间为上午08:00,每天下午14:00。测量部位为眉心中间,前胸正中皮肤,颞部,取得3个数字的平均值。

1.3.2评估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胎便首次排出时间,黄便首次排出时间,24h排便次数,经皮胆红素测得值。

1.4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新生儿胎便首次排出时间,黄便首次排出时间和24h排便次数比较,见表1。

由表中数据可知,干预组新生儿胎便首次排出时间,黄便首次排出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提前,24h排便次数也明显增加,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vP

2.2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d,第3d及峰值胆红素水平比较,见表2。

由表中数据可知,干预组新生儿在第1d,第3d及峰值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有vP

3 讨论

3.1足量的喂养和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①早期母乳喂养有利于肠道建立正常菌群,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胆素原,经胎便尽早排出,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吸收入血,从而清除体内的胆红素,减轻黄疸[3];②若新生儿能量摄入不足使肠道蠕动减慢,胎粪排出延迟,肠道胆红素排泄减少,胆红素重吸收增加,使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4]。而早期母乳喂养+乳旁加奶=足量的喂养。本研究结果显示,足量的喂养使胎便排出时间提前,增加每天大便次数,减轻新生儿肠肝循环负荷,减少胆红素重吸收,从而降低了新生儿胆红素值[8]。

3.2排便对胆红素的影响 新生儿胎便中胆红素的含量最高,胎便排出不及时或排便量少,肠道内的未结合胆红素,会通过肠肝循环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增加体内的血清胆红素。而保持大便通畅,可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吸收。

3.3游泳和抚触 ①游泳时水对皮肤的抚触,可引起神经和内分泌的改变,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增强食欲,有利于消化系统的发育[5];②新生儿游泳时活动量大,能量消耗多,可促进新生儿胃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对食物的吸收能力,促进新生儿大便排出,减少肠道内胆红素的含量,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6],从而降低胆红素的重吸收;③背部抚触和腹部按摩可以激发皮肤感受器,刺激脊髓排便中枢兴奋,促进胎粪尽早排出[7],减轻新生儿黄疸程度,可以早期干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3.4新生儿父母的参与作用 教会新生儿父母掌握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鼓励主动参与,与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协作下,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其家属会因为自己的参与而倍感欣慰。出院后,新生儿的情况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观察,为新生儿的安全添加一份保障。

由此可见,早期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能使新生儿得到充足的营养,良好的睡眠,肠蠕动的增加,胎便的及时排出,更加有效的控制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进而减少因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可能带来的母婴分离,减少父母焦虑,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增加幸福感。也对医患关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青.应用不同方法对新生儿胆红素检测的结果分析[J].安徽医学,2004,25(02)

[2]罗菁,周薇,等.早期喂养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健康研究,2014,10.

[3]黄惠.2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黄疸及体重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0,04.

[4]王芳.新生儿游泳对黄疸的临床探讨[J].常州实用医学,2010,26(2):84-86.

[5]韦萍.新生儿游泳和胆红素的代谢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5010-5011.

篇7

【关键词】母乳喂养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母乳喂养具有多方面优势,对更好的建立母子感情和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具有重要意义[1]。但由于种种原因,母乳喂养率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我们从分析其影响因素出发,给予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从2008年7月到2011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共226例,均为单胎妊娠。产妇年龄19—38岁,平均26.9岁。顺产102例,剖宫产124例。均身体健康,无精神疾患和感染性疾病,奶水充足,具备母乳喂养的生理条件。新生儿男119例,女107例。分娩胎龄37~41周,平均39.4周;出生体重2500~3900g,平均3250g。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均无先天畸形、严重窒息、酸中毒、抽搐发绀、新生儿溶血症以及各种感染等。两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13例,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不采取主动干预,由产妇按照自身意愿决定喂养方式,对于采用母乳喂养或奶粉喂养的产妇,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并对其疑问给予及时的解答。实验组产妇给予充分评估,在分析影响母乳喂养因素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母乳优势的宣教

主要从两方面展开。(1)针对新生儿的健康。根据产妇普遍希望新生儿身心得到更好发育的普遍心理,宣传奶粉的局限性,安全性,以及母乳喂养的科学性,全面性,让产妇对母乳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从下一代的健康出发,增加母乳喂养的心理接受程度。(2)针对产妇的健康。产妇自身的身体方面的顾虑,主要来自于母乳喂养是否会造成乳房的变形和塌陷。对此,我们首先让产妇明白,母乳喂养,通过婴儿的吮吸,可以促进乳腺的更好疏通,减少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对产妇自身喂养也是有好处的。其次,通过吮吸,可以更好的促进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对新生儿的发育也是很有意义的。最后,针对产妇担心乳房变形的问题,我们首先指出其发生率极小,并指导产妇进行乳房按摩,以及适当的乳房保养。

1.2.2喂养技巧的指导

包括喂养频率,喂养姿势,注意事项等。喂养时间强调少量多次,但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根据新生儿进食特点,建立规律的喂奶时间,以帮助新生儿规律胃肠道功能,从而对减少喂养劳动强度和保证新生儿充分休息产生积极意义。喂养时,应该保持新生儿头部足够高于胸部,以避免发生呛奶,在喂奶时,可适当给予轻拍背部,喂养完毕后可适当给予新生儿腹部按摩,以帮助其更好消化。新生儿体质弱,非常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要注意维护好乳房的卫生,以及新生儿的个人卫生。

1.3身心健康的调理

母乳喂养质量的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也和产妇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护理干预。(1)饮食调理。主要遵循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体质,以保证有足够的精力照顾新生儿。二是促进泌乳,以保证有足够的奶水喂养新生儿。(2)产后运动。主要是促进体质的增强和免疫能力的提高。(3)心理疏导。主要是尽快接受做母亲的角色,并保持相对积极,轻松和豁达的心态,可发动产妇亲属一起加强对产妇的心理关注。

1.4数据处理

统计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及相关常识掌握率,新生儿常见疾病发生率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X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3个月后统计护理效果。(1)两组产妇相关指标统计如表1所示,实验组母乳喂养率、饮食,运动,休息以及喂养技巧等多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p

表1:两组产妇相关指标统计(每组均为113例)

3 讨论

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十分系统复杂的生理过程,在出生后100天内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对各种营养的种类,数量需求都十分大[2]。母乳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能满足新生儿早期体格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且富含牛磺酸、胱氨酸、鞘磷脂、卵磷脂等神经递质合成和中枢神经系统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物质,促进新生儿的智力发育。而且长链不饱和脂肪酸,避免了种间的排斥反应,更易于吸收。此外,母乳中还含有IgG、lgM 等抗体以及双歧因子、乳铁蛋白,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发生感染,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3-4]。

从我们的临床观察来看,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主要有:(1)科学因素。部分产妇过于迷信电视广告的宣传,然为配方奶营养因子齐全,事实上,配方奶虽然营养成分可能齐全,但由于属于异源奶的局限性,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较少,新生儿奶有效吸收的营养成分要相对减少,而且还可能造成消化不良。(2)美容因素。部分产妇担心母乳喂养会导致乳房变形和形体发生改变。总的来说,上述担心有一定道理,但被严重高估了,事实上,只要经过合理调理,上述情况的发生率是很低的。(3)经济因素。主要见于经济条件较好的产妇,认为国外奶粉安全性和营养性均很高,事实上,天然的母乳所具有的优势,是国外奶粉所不能比拟的,较好的条件,虽然能买到较好的奶粉,但其还是不足以代替母乳。(4)生理因素。主要见于产后疲惫的产妇,由于精力不够,新生儿由亲属照顾。(5)喂养因素。部分产妇由于喂养不得要领,加之心情急躁,母乳喂养效果不佳后,选择放弃。

因此,我们在护理干预上,首先宣教母乳喂养的优势,并对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解释,加深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减轻产妇的心理顾虑。然后进行母乳喂养的具体技巧指导,使产妇能迅速掌握和应用,增加母乳喂养的信心。最后是加强身心支持,使产妇能以相对良好的身心状态喂养新生儿。从临床统计来看,实验组母乳喂养率和相关常识掌握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原因分析展开的护理干预队提高母乳喂养率和喂养治疗有重要意义。实验组新生儿身心发育状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了母乳喂养的优势。

我们注意到,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率相对要低,除了担心形体改变因素外,体质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优于剖宫产对机体创伤相对较大,产后恢复慢,许多产妇没有足够的体力喂养新生儿。此外,由于受产后疼痛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产妇的身心状态普遍要低于对照组,这对于母乳喂养质量也是不利的,导致选择奶粉喂养的产妇较多[5]。我们认为,系统性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母乳喂养率,增加母乳喂养质量,从而为新生儿健康成长奠定更好的基础,因此,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在充分尊重产妇意愿和评估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尽量提高主动干预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

[1]林新容.新生儿抚触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4):483-484.

[2]朱会明,孙连芹,景代群.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8):1092-1094.

[3]王金秀,朱荣平,周萍芳,等.母乳及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2078-2079.

篇8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早期护理;经验总结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且迁延难愈,病理性黄疽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疸导致新生儿死亡,存活者也多留有后遗症。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干预也十分重要。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新生儿黄疸60例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儿6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均符合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其中,男40例,女20例,就诊时日龄为24h~35d,平均14.0±3.5)d,出生体重为2100~4500g,平均(3250±650)g,胎龄平均为(38.6±3.2)周。早产儿4例,足月儿56例,入院时间接胆红素为(IBiL)196.6~490.8μmol/L,平均(290.1±45.3)μmol/L,血清总胆红素(TBiL) 为222.0~538.2μmol/L,平均(318.5±26.8)μmol/L。黄疽出现时间≤24h1例,2~7d25例,8~14d15例,15~28d19例。表现为黄疸逐渐加重或持续不退,巩膜、周身皮肤黄色鲜明,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将该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患儿病因、性别、日龄、胎龄、血清胆红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 进行新生儿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出生行常规处理后给予开塞露5ml注入,捏紧周围皮肤1~2min。12h开始喂2.5%葡萄糖液,每天3次,每次10ml,共3d。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处理后,行纯母乳喂养,每日进行新生儿沐浴后,给予全身抚触15~20min,尤其背部抚触可刺激皮肤神经引起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加速胎粪尽早排出。游泳可通过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消耗能量多,肠蠕动加强,同时新生儿胃肠道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使食欲增加。观察两组每次胎粪排出时间及量、胎粪变黄的时间,并在出生第4天经皮测黄疸指数。

1.3 数据分析

用SPSS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均为胎便早排,且都在60min内排出,对照组只有6例早排,第1次胎粪排泄量明显高排较多,低排量新生儿减少。

第1次胎便早变黄新生儿明显增加,且都在正常变黄时间内变黄。第4天黄疸指数偏高的出现例数,观察组只有3例,对照组有6例。两组第1次胎粪排泄时间及胎粪量见表1。两组胎粪变黄时间及第4天经皮测黄疸指数,两组比较,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n=30) 25 4 1 97.1

对照组(n=30) 20 4 6 80.0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发病率高,其病因复杂,按其病因可以分为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系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主要特点是新生儿母乳喂养不久后出现的黄疸,多在出生后2~8d发生,无其他全身症状,近年来,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母乳中含有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且活性高,它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键,产生未结合胆红素,迅速从肠道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胆红素不易排出,进而导致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一旦发展为病理性黄疸就会引发新生儿的神经系统损害。

在出现黄疸时,要耐心呵护,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时,即增加喂养次数,鼓励及指导母乳喂养,每日6~8次,再次喂养之间适当补充温热葡萄糖水,以增加大小便次数,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泄。至于母乳性黄疸在停用母乳3d期间,母亲定时挤奶,仍保持乳汁通畅。新生儿则增加人工喂养次数,奶液的配制一定严格按配方稀释,防止奶液过浓增加胃肠负担而影响胆红素排出,奶液过稀会引起新生儿营养不良。

参考文献

[1] 罗泽明,欧明才,沈蓉文.单纯光疗与配合利胆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疽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6(1):41-42.

[2] 徐华娟.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9):4624-4625.

篇9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护理的150例新生儿,分析所采取的疾病预防措施及效果。

结果:通过科学、精心的护理,只有2例新生儿因病转新生儿科治疗,其余新生儿均正常出院。

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可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 疾病预防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6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23-02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算起到满28天,这段时期称为新生儿期。这个期是新生儿进行生理功能调节并适应宫外环境的关键时期,由于新生儿器官组织功能不健全,调节能力差,身体机能非常脆弱,容易发生窒息、感染等各种疾病,死亡率较高。因此,新生儿期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疾病,以保证新生儿健康快乐成长[1]。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儿护理中的疾病预防措施,现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出生护理的150例新生儿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出生的150例新生儿。其中,男81例,年龄4d~24d;女69例,年龄4d~25d。所有新生儿体征正常,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150例新生儿采取积极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2.1 维持体温稳定,预防寒热病症。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到体温改变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新生儿病房保持安静、整洁,并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配置空调设备、空气净化设备及温、湿度计,在新生儿穿衣及裹被情况下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

(2)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给新生儿头戴帽、母体胸前怀抱、婴儿培养箱等。在为新生儿进行其他护理时,尽量减少暴露在外的面积,以免身体散热过多。气温过低,新生儿易患伤寒综合征和呼吸道感染。但气温过高或保暖过度,新生儿可能患上湿疹或脱水热,所以保温措施应当适宜。

(3)观察体温,每4h监测一次,维持新生儿体温在36℃~37℃。

1.2.2 喂养护理,防止窒息。

(1)新生儿出生半个小时左右可以给予母乳喂养,让婴儿吸吮母乳,并在出生1~2小时喂些5%~10%葡萄糖水,4~6小时或更早时候喂奶[2]。尽量给予新生儿母乳喂养,以确保新生儿获得全面优质的营养。如果确实无法实现母乳喂养,可从喂养葡萄糖过渡到配方奶。

(2)人工喂养时,奶具必须专用并进行消毒。对于消化道畸形或咽下综合征的患儿,应由临床医生进行诊治。喂后应先抱起婴儿头部片刻,再以侧卧位放到床上,避免呕吐或溢奶。如果发生溢奶,可将婴儿抱起,让其头部靠在喂奶者肩部,一手托住婴儿臀部,另一手握成空心状轻叩其背部,方向从腰部往上至背部,5~10min左右[3]。

(3)人工喂奶时新生儿容易发生呛奶,应采用仿母乳奶嘴,并且一次喂奶量不宜过多,喂奶时奶液应充满整个奶嘴,避免吸进空气。发生呛奶后护理者取坐位,将新生儿面朝下俯卧于护理者腿上,然后一手抱住新生儿,另一只手空心状轻叩其背部,助其将呛入的奶汁咳出来。

(4)为了防止新生儿窒息,及时调整新生儿睡姿,以平躺为宜,避免长时间趴睡。新生儿口鼻附近的被子、毛巾等软质物品必须及时移开,避免其发生窒息。

1.2.3 预防感染。

(1)严格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新生儿病房定期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采用湿式法进行清洁,每日以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30min以上。进入新生儿病房必先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

(2)皮肤护理。新生儿应穿着柔软舒适的棉质衣物。婴儿体温稳定后,每日沐浴一次。为防交叉感染,遵守“一婴一盆一巾”原则。沐浴应采用煮沸过温水(36℃~37℃)清洗。为保持皮肤皱褶处干燥,可用消毒过的植物油轻轻擦拭。然后进行5min左右的抚触。每次换尿布或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再以毛巾蘸干,并涂抹少量油膏,防止红臀和尿布疹。

(3)脐部护理。新生儿出生1~2min脐带就可以结扎,处理时采用无菌法操作,残端应保持清洁干燥,并敷上脐部无菌敷料。每天对新生儿脐部护理一次,洗浴后擦干全身,除去原有敷料进行观察,并以0.5%碘伏涂搽脐窝。通过这种方法让脐部残端自然脱落,并可预防脐炎发生。

(4)眼、鼻、口腔及外耳道的护理。每天进行2次清洁护理。若眼部分泌物较多且为脓性时,提取分泌物进行微生物检测。

1.2.4 新生儿常见疾病预防。

(1)预防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病房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洁净,避免过多探视,谢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探访新生儿,乳母患有呼吸道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并暂停哺乳。

(2)预防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感染源有羊水污染、产道污染及出生后皮肤、粘膜、脐部感染。由于新生儿对化脓性细菌抵抗力差、皮肤及淋巴组织屏障功能低等原因,新生儿容易感染败血症,并且同时可得脑膜炎、肝脓肿、肺炎等疾病,因此对新生儿败血症应采取措施积极治疗,皮肤、脐部局部感染者应给以碘伏等进行处理,避免引起败血症。

(3)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破伤风主要由断脐、脐带结扎不洁引起,因此接生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就能降低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机率。

(4)预防接种。新生儿出生3d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分别在出生1d、1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感染。

2 结果

采取上述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150例新生儿中148例正常出院,有2例因病转新生儿科治疗,其中1例为高胆红素血症,另1例为湿肺。经过治疗2例患儿也已痊愈出院。

3 讨论

结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探讨并总结了新生儿护理中疾病预防措施。综上,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由于新生儿生理器官和皮肤都很脆弱,容易受到感染和生病,因此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疾病预防措施,以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琳华.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35):68

篇10

关键词:产后访视;健康教育;护理体会;母婴健康安全

【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39-01

产后访视是医院和产妇之间的桥梁,是医务人员上门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随访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对家庭其他成员进行健康宣教,保障母婴健康安全。

本文总结了我院所管辖地段的2011年1月-2011年12月170例产妇和171例新生儿的产后访视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管辖地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分娩的产妇170人,新生儿171人。

1.2 方法:访视护士分别于产后7天,14天,28天进行访视,了解产妇体温,血压,子宫复旧,伤口,恶露,乳腺,乳汁分泌,精神状态和新生儿体温,脐部,黄疸的发生与消退时间,母乳喂养情况,臀部护理及新生儿疾病发生,头颅血肿的消失情况,并留有咨询电话如不能处理,回院治疗。

结果:通过产后访视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无1例乳腺炎发生,会阴切口感染2例得到及时治疗,发现头颅血肿2例自愈,2例黄疸住院治疗治愈,脐部渗液10例,及时消毒处理,无1例脐炎发生,母乳喂养166例,达98%。

2 护理体会

通过访视体会到,初产妇存在喂养方法知识欠缺,新生儿护理不当,新生儿护理知识缺乏等,通过科学,认真分析指导,给予产妇及家庭极大支持和帮助,达到母婴健康安全。

2.1 心理护理:产妇经历阵痛,分娩和体力消耗,会直接影响产妇情绪。也是产妇精神状态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如婴儿细胞、性别,体型恢复,经济负担等,要耐心倾听产妇诉说,设声处地理解产妇的情感,主动关心和鼓励她们,保持愉快的心情。

2.2 饮食护理:分娩后,产妇无论从身体恢复和哺乳上考虑都要强调饮食重要性,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并适当补充钙,铁等,如羊肉,牛肉,豆制品,如奶水不够,还需补充一些下奶的食物如猪蹄炖烂吃肉喝汤[1]。

2.3 切口护理:如剖宫产后观察腹部切口有无渗液,渗血,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如会阴切口嘱健侧卧位每天会阴清洗2次,防止切口感染。

2.4 护理:每次哺乳前用温开水擦洗和乳晕,哺乳后可留一滴乳汁在上,让它自然干燥保护防止皲裂,如严重皲裂应停止哺乳。乳汁未吸空者用吸奶器将其完全吸空,保持乳汁大量分泌。

2.5 母乳喂养宣教:母乳含有婴儿出生后4-6月内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含有许多常见感染性疾病抗体,有助于保护婴儿免遭感染[2],母乳喂养还有助于建立母婴感情,促进子宫复旧,防止产后出血,有助于避免短期内怀孕,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此外,母乳温度适宜,喂养方便。同时还要教会产妇母乳喂养技巧,减少乳腺肿胀及皲裂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3]。

2.6 计划生育指导:如已恢复性生活,哺乳者以工具避孕为宜,不哺乳者可选用药物避孕。

2.7 加强新生儿护理: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流通,保持脐带干燥,大小便后臀部及时护理,仔细观察皮肤,及时发现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产后2-3天出现,5-7天高峰,14天左右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对持续不退者及时就诊。

通过产后访视和护理指导,能发现产妇和新生儿的各种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对她们进行健康宣教,消除了医疗隐患,密切了医患关系,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有利于母亲康复和新生儿成长,是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高国兰.妇产科学.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