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科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炭科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炭科学研究

篇1

【关键词】美学;服饰;艺术作品;研究

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科学,既古老,又年轻。因为人类的审美活动,审美观念和最初的美学思想,几乎与人类的起源一样古老,这门学科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奴隶社会。然而撑握美学规律,塑造自我(爱社会、生活有情)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规律(人不像动物只知道一种尺度,人外在尺度与内在尺度应统一起来和规律和目的统一进行创造,而有也是按美的规律塑造物体),在学习当中总结经验、从中体会艺术美学的运用。

一、美学课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在国内美学课程基础知识的传授在各大院校教学中相对来说还是较为注重的,如在汉语言文学本科段属于选修课,通过学习这门课,要求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观点,了解美学史和美学在艺术等门类中的扩展。在艺术院校美学课通常安排在第一学期,为基础理论课从而为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审美与分析作品的能力,这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学习美学知识可以正确的解决审美问题、美感问题、艺术问题,并且可以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克服浮躁的心态、但所传授的知识往往纯理论,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到十分抽象,这也是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着,然而要改变这个现状还需要一定时间,在此针对艺术作品中的美与丑研究,加强美学这方面的认识,然而美学知识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可见该学科的重要性。

在国外美学的研究在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然而美学是各类艺术美学特征和其他新领域的拓展。如文学、戏剧、音乐、绘画、建筑、雕塑、影视、商品、环境、科技、饮食等美学,国外在这些领域研究的很成熟也很完整,在一些艺术作品分析美与丑的关系例子也较多,如《巴黎圣母院》、《情癫大圣》、)《立春》等,生活中美的事物与丑的事物同时存在,也就造就了艺术作品中“美”与“丑”的存在,德国学者鲍姆嘉通在《美学》一书说过:“丑的事物,单就它本身来说,可以用一种美的方式去想;较美的事物也可以用一种丑的方式去想。”的确,在艺术创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美的对象,由于艺术表现的拙劣,结果只能使读者兴味索然,根本谈不到什么美感;反之,一个丑的对象,由于艺术家用美的方式去想象、去表现,而使读者兴味盎然,情不自禁地叫道:“丑得如此精美!”无论是生活还是艺术,美与丑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去看美与丑,那么我们的心中就永远存在一片阴影,当我们站在一个高度,以立体的视觉去审美时,就会发现美和丑原本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就如一个画面的明暗色彩,相互衬托才能美丽。这一些都是文学、影视、绘画美与丑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作为参考与学习。

二、美学中的丑与美的关系

鲍桑葵在他的《美学史》中对西方美学史中丑的历史进行了追溯和论述,他认为,在希腊尽管有一些丑、悲剧和罪恶的描写,但它是以和谐一致为基础的。只是到了近代,随着19世纪美才不断失去它往昔的光彩,而丑走进了历史的前台。黑格尔时代文化人类学还不发达,人们对人类原始艺术的知识还是很少的,还不理解原始艺术中的丑是一种必然。原始人因自身还未获得自身的本质力量而把自然与社会环境看成是异己的,因此产生了种种怪诞的信仰,创造了种种丑怪的形象是很自然的。玛克思・德索认为,原始艺术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看,都不是一种美的艺术,而是一种丑的艺术,原始人的自我丧失,必然导致原始艺术以丑怪的形式出现。黑格尔从欧洲中心主义出发,以古希腊艺术作为立论的根据,把人类的古典艺术看成和谐的。尽管现代先锋派艺术看上去往往是不美的,或者是丑的,但丑绝不仅仅是现代艺术的唯一特征。丑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且还是一个逻辑范畴。近现代艺术中的丑,往往是历史回归的表现。先锋派艺术中张扬着一种原始主义、野兽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情结,就是它的具体表现。靠人类的梦和幻想,人类把现实状况和原始社会血与火的搏斗以及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和憧憬,定格在同一平面的图像上。

三、美与丑特性运用到艺术作品创作中

1、艺术作品中的丑与美

丑是古今中外皆有的,丑的探讨则是近现代的产物。艺术不仅要描述美,也要描述丑,“艺术就不能忽略对于丑的描绘”。在描绘希腊人理想生活之中,他们有千手怪、独眼巨人、长有马尾马耳的森林之神、合用一眼一牙的三姊妹、女鬼,鸟身人面的女妖、狮头羊身龙尾的吐火兽。他们有一个跛脚的神,并且在他们的悲剧中描写了最可怕的罪行,令人作呕的疾病,还在他们的喜剧中描写了各种罪恶和不名誉的事情。”我们对原始艺术进行探讨后就会看到,原始艺术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往往都是不美的;恰恰相反,丑怪却是最根本的表现形式。各民族的图腾神、祖先神,埃及、印度、玛雅和中国原始的造型艺术,往往是丑怪杂糅的。在中国最古老的典籍《山海经》中,记载着九头的兽,三足的鸟,一头双身的蛇等“丑类恶物”。先秦时代的审美理想是“铸鼎像物,使民知神奸”。古代的丑怪是原始人对异己的自然神秘力量的恐惧的图像呈现。

2、服装艺术作品中的美与丑

美从来就是服装的一个重要属性。穿着者在境中欣赏自己亮丽的服饰;社会学通过服装宣传文化、播撒美的种子;商人设计师和制作服装为千家万户创造美丽;设计师和模特儿通过服装展示美。服装的美渗透在服装创作全过程。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的装饰美化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其中“装”就是美化的意思。服装美学是服装设计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服装美学的基本原理,详细了解服装艺术创作的特点,过程与方法,服装美的形式要素,服装艺术的结构与风格,服装美的接受等内容,使学生在了解服装美学的学科特征和价值,掌握服装美的基本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熟悉服装美的各种基本创作方法,提高对服装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服装设计打下扎实基础。

服装艺术作品研究美与丑的问题是我们创作方法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培养立体思维方法独特的能力,我们要先学习分析美与丑的事物,再进行创作这是很重要,然而,所谓“丑”,就是让人觉得不舒服、不愉快,甚至很讨厌;针对服装来说这指的是服装功能性设计往往设计者总是忽视,所谓“美”,就是让人感到舒服、愉快,甚至喜爱。就服装艺术作品指的是功能、材质、形式美法则运用的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作品美与丑是的我们本课研究的方向之一、通过分析服装结构设计与人体的关系、服装规格与与人体的关系、服装结构版型与人体的关系,服装与人体美与丑的分析,从而制作出更完美的服装设计作品。

服装艺术作品研究美与丑的问题是我们创作方法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培养立体思维方法独特的能力,我们要先学习分析美与丑的事物,再进行创作这是很重要,然而,所谓“丑”,就是让人觉得不舒服、不愉快,甚至很讨厌;针对服装来说这指的是服装功能性设计往往设计者总是忽视,所谓“美”,就是让人感到舒服、愉快,甚至喜爱,就服装艺术作品指的是功能、材质、形式美法则运用的能力。

四、结语

学习美学知识可以正确的解决审美问题、美感问题、艺术问题,并且可以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克服浮躁的心态、在此针对艺术作品中的美与丑研究,加强美学这方面的认识,然而美学知识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可见该学科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黄能馥,李当岐,藏迎春,等.中外服装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篇2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以激发兴趣最为关键,力求通过不同途径充分调动学生愉快的情绪和学习积极性,以达到让学生爱学的目的。如游戏导入法、动画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儿歌导入法等,都能引领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如学习《精彩的戏曲》一课,我们可以用玩拼图的游戏引出戏曲,揭示课题,这能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我们还可以播放《粉墨人生》的卡通动画版视频,提出问题:在这段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戏曲和歌曲并不一样,如此巧妙结合起来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可爱的卡通形象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视频使他们了解了戏曲和歌曲的不同特点,感受到戏曲艺术的广泛应用,从而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以“独学、对学、群学”三种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苦学变乐学,由单纯地依赖教师发展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终形成师亦生、生亦师、师生相长的课堂生态,实现学生学习品质和精神品质的共同提升。

学习《精彩的戏曲》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要求:学生自主分组,每组选择某一剧种进行探索研究,自己选择学习方式,再把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学习过程可以邀请老师、家长、高年级学生等作为指导老师,利用好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网络等学习资源,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于是,学生按照兴趣选择剧种,共分为五个大组,组长带领组员在课下收集相关知识,如剧种的特点、代表人物和曲目、发展史等。至于最后该如何展示,则需要组内的学生自己设计。在这期间,教师要分别指导各组的学习情况,如看各组收集的资料,帮助他们适当整理。这样学生对于重点、难点都比较清楚,在展示时就有了针对性,其他学生也能听明白,大大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在介绍各剧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展示。如生角,小组成员就穿上老生和小生的衣服上台介绍;丑角,可以现场给扮演文丑和武丑的小组成员化妆,并展示武丑的武术动作等。学生风趣的表演,加上言简意赅的介绍,能使全体同学都基本掌握各剧种的特点。

三、勤于动手,贵在实践

美术教学中动手实践环节的设置非常重要,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艺术实践,既降低了作业的难度,又节约了课堂时间。

还是《精彩的戏曲》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根据表格分组收集资料,包括对此剧种原本了解有哪些、是如何找寻相关资料的、展示的特点是什么等。在进行艺术实践时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京剧组

课前准备:听唱一小段经典唱段《苏三起解》,了解京剧的历史和代表人物。

作业展示:画脸谱。一是直接画在脸上,二是画在衣服上。

豫剧组

课前准备:会唱经典唱段《花木兰》,了解小香玉学戏的过程,知道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

作业展示:《花木兰》角色扮演,尝试做头饰、长枪等。

黄梅戏组

课前准备:学唱以及做简单动作,了解一些经典剧目。

作业展示:《天仙配》角色扮演,尝试做服饰,表演《夫妻双双把家还》。

其他还有川剧、评剧等,这样通过丰富多样的创作实践,学生学会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讨论交流和合作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评价得当,促进发展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展示及时做出评价,使学生能纠正错误,固化优点。

在《精彩的戏曲》一课学习过后,教师可以挑选三个主要的戏曲种类让学生回答:你最喜欢哪一种?试着根据课下收集的资料说一说这个剧种的服装和唱腔特点。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教师要耐心倾听,及时评价。如:“你收集的资料可真全面!看来你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你的观察非常仔细,能试着给大家来两句吗?”对于错误的回答,教师可以先不做出评价,说:“我们先听听别的同学是怎么说的。”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可以让学生拥有珍贵的成就感,这能使他们对以后的学习更加有信心、有积极性。

篇3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是人们通过视觉的方式进行思想和情感互动、交流的特殊“语言”手段,人们可以通过美术活动、美术创作、美术作品,互相交流绝对人生价值的定义和追求,对世界的感悟和认知,进一步完善人性,净化心灵,焕发人的生命力。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形势下,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多元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创建多样化办学类型,高校美术设计专业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门类逐渐发展壮大。美术设计课是一门实用艺术,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自己个人的独特魅力以及创造力,因此加强美术设计课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美术创新人才,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我国美术设计课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落后,并没有实现美术设计课教学的真正价值,积极创新美术设计课教学方法是当前广大教师思考的重点。

美术设计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组织问题。目前我国美术设计课教学普遍存在过于注重对设计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和传授,对于与美术设计课专业理论相关知识的传授关注度较少,导致很多学生对于美术设计课专业的起源、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基本的理论知识了解较少,对专业技巧和方法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没有领悟到美术设计的灵魂和意义,创作的美术作品自然缺乏更深层次的艺术感染力。

2.并没有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传统的美术设计课教学过于重视讲授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设计技巧和方法的培养,对于学生体验所学知识的过程关注度较少。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始终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给予学生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很多教学内容也根本没有配套相应的实践环节,仅仅依靠书本上的教材照本宣科,导致课堂知识传授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与当前社会岗位需要出现偏差。

3.美术设计课师资队队伍综合水平较差。纵观当前我国美术设计课教学现状而言,大多数院校开设美术设计课教学的历史较短,除了传统的艺术院校或者师范院校外,一般的办学年龄最长不会超过10年,最短的办学年龄也只有3-4年时间。因此很多院校关于美术设计课教学的相关经验和研究不足,该课程的师资也严重匮乏,基本上都是一些高校艺术专业或者与该领域相关的本科毕业生来担当,虽然这些毕业生具有年龄、活力,但教学经验相对较少,尤其是对于实战经验严重匮乏,对于日新月异的新设计风格、新材料、新市场等缺乏理解,无法为学生搭建起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之间的桥梁。

优化美术设计课教学的方法

教育受制于并服务于社会生产力,当前我国教育已经进入适应全球社会进程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形式、方法、内容等诸多方面也应该随之做出必要的更新和调整。美术设计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也应该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路径。

1.明确育人方向,打破传统观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育人理念

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应试教育格局显然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以及教育的发展需求。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的单一教育模式,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打造一大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实用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调整课堂组织教学结构,首先应确保美术设计课基础理论知识传授应到位,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有关美术设计课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感受到美术设计课独特魅力。同时应要求掌握深厚扎实的美术设计课理论知识,只有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功底,才可以灵活应用于实际,大胆创新,因此笔者认为美术设计课基础理论知识应占到本课程的1/4-1/3左右,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2.应加强美术设计课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

美术设计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为社会提供一大批真正实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设计创新型人才,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联系人们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比如在学习“室内装饰材料与施工”的相关内容时,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阐述,这些难懂、负责、抽象的知识,学生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的吸收、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亲临施工现场,自己亲身感受一下室内装饰的各种材料以及施工工艺,增加学生对实物的直观形象记忆,有利于学生又好、又快的理解、记忆。想要认真落实美术设计课实践教学,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加强与校外社会企业的合作,实现“教、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应积极创新教育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像“分段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美术设计课教学分成理论和实践教学单元,相互交替、穿插、更替教学;也可以实施“教学车间”教学,在校园中积极引入校外企业,模仿真实公司的工作运行模式,建立模拟式的实习车间,让学生能够一边生产,一边学习;还可以进行“弹性安排”实践教学,比如企业可以按照季节性订单情况以及实际生产任务,组织安排实践。

3.以美术欣赏作为药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美术设计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每一节课上,教师应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通过形象、生动的美术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首先讲解与该作品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分析该作品的色彩、形象、生活、内容等,指导学生关于该作品中相关设计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不仅接收到美术作品相关概念知识,同时也学会掌握一些作品设计技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欣赏、校外参观欣赏、校内展览欣赏、专题欣赏、随堂欣赏等美术欣赏途径。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在美术设计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再设计”教学,让学生意识到教师的范画并不是唯一的设计标准,应引导学生自己去找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比如教师在讲授《材料美感――装饰画》这一节设计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展开“谈创作设想”、“我是设计者”的专题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材料的美感主动去再设计、再创造,设计出极具自我个性和想法的作品。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形成求新、求异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讲解“面具选材”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鼓励学生在面具的线条、色彩以及造型等多方面大胆创新,尽可能突出面具造型以及材料的特色。

综上所述,美术设计课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一门实用性学科,在知识经济时代,美术设计课教学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注意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高效结合,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一大批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设计人才。

篇4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 英语专业新大纲 教学问题

引言

目前拥有英语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为了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一般都开设了英美文学课程(英文),但专门就该课程在高职高专层次教学的研究文章却鲜见。本文通过探讨当前该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指出目前教学常见的问题,从而重点分析这些困难情况出现的本质原因,以抛砖引玉,引发更多人思考该课程教学,为以后对策的探讨作铺垫。

一、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特殊性

当前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不但存在于普通本科院校,而且存在于高职高专层次的教育中。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有其鲜明的特点,它们一般都为复合英语专业,例如商务英语专业、金融英语专业、英语文秘作业、英语教育专业,等等。这些英语专业毕业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比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要高(甚至比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都要高),但他们比普通英语本科学生却掌握了更多实用的技巧或技能,拥有强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涉外行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在英语教育届也以其过硬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良好的语言教学技能更好地发挥了其教育的职能。他们灵活、实用、易上手的特点使得他们极受用人单位欢迎。但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外语性质确定这些专业是“涉外”的,毕业生一定要具有相当的西方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胜任其工作,而不简单是一个技工或普通的教书匠。为了提高学生的西方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拥有英语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大都选择开设英美文学(英文)课程供学生学习。

二、课程教学――新大纲的指导性要求

在高职高专层次开设英美文学(英文)课程从国家角度说,是必要的。国家最新出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把英美文学课确立为必修课,并提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开阔思维,拓宽知识结构。通过阅读和分析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1]从新大纲我们可以看出,要实现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了解西方文化,途径就是“阅读和分析一定量的英美文学作品”,而“阅读”和“分析”过程往往是在英美文学(英文)课程里实现的,因而开设英语专业的院校就必须开设该课程以实现以上目标。

新大纲中提出“本大纲所作的各项规定,对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也是组织教学、编写教材和检查与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这说明该大纲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应该同样具有指导作用,但课程授课教师应该意识到大纲都是根据本科英语专业的特点来设置的,在高职高专院校设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应该根据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特征进行具体的设置,而不能照搬本科的设置要求,否则将造成诸多问题。研究发现,在英美文学(英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的确存在诸多的问题,而且不少问题都衍生于该课程属于英语本科课程这一根源。

三、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参考同行研究发现,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存在不少问题。结合同行研究和本人教学中的观察,发现这些问题既有客观问题,也有主观问题。客观问题主要存在于教材选用、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模式和方法等几个方面。主观问题乃集中于学生的兴趣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态度两个方面。

1.教材选用的尴尬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并没有出版专门属于该层次的高职高专英美文学教材,因而使用的均是本科层次的教材。参考专门调查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几个报告发现,这些调查也大都把眼光放在本科院校,并没有特别关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使用情况(程爱民等,2002:15-17;鲁吉,2003:10-13;罗媛,2007:8-10,23)。通过这些调查报告还发现我们使用的教材在其中,例如文学史类教材有刘炳善编写的《英国文学简史》、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选读类教材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英国文学选读(第二版)》和《美国文学选读(第二版)》,或者更早时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吴伟仁编写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以及《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等都出现在程爱民等做的调查报告中。每套教材都有其自身特点,并且有一定的适应性,但这些特点却往往是阻碍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美文学选读的主要原因。

这些教材无论是在文学原著选段、练习设计还是教学内容涵盖方面都对学生的语言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有质的要求,更有量的要求。既然是本科类的教材,原本的适用对象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教材这样的设计自然无可厚非,但使用在高职高专层次的教学中就会产生诸多问题。强调实践操作的高职高专教学不允许学生长篇大论地阅读文学原著或文学评论,也没有时间容许他们像本科生乃至研究生那样细细斟酌名篇选段,因为他们的课外相关专业实践需要更多的时间。而且,语言水平的差异也会导致学生的参与程度过低。教材处理不当,后果就是学生的兴趣大减,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2.教学辅助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

英美文学(英文)课程因为多媒体教学条件的不断成熟和大众媒体的飞速发展而拥有诸多教学辅助资源,然而不对之加以有效的整合,这些资源则未必能为该课程教学提供最有效的支持。该课程对高职高专学生来说的确有相当高的难度,因此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普遍低下。很多教师意识到结合多媒体教学,制作声、图、文合一的课件,并播放收集到的电影材料等,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在处理这些多媒体材料,特别是DVD电影光碟类型的辅助资源时,很多教师往往是不分重点,随意操作,通常是观看完整的由原著改编的电影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很少加以引导。殊不知,这种操作只是让学生有一时的感观理解,至于要理解哪些经典内容与欣赏到哪些选段反映出来的文化知识,他们却不知道,从而浪费了学时,也没有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缺乏科学合理的整合,教学辅助资源尽管不缺乏,但仍然如花架子,好看却缺乏效用,更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其认为英美文学课就是影视欣赏课,这大大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3.教学模式缺乏主动适应性

现行高职高专英美文学(英文)课程的教学模式大都参考了本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缺乏主动的适应性,并不能很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跟该课程的师资队伍构成有关键的联系。现行高职高专文学教学的主要师资一般都是本科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有的甚至是文学学科的副教授或教授。他们通常都会参考使用他们所经历的传统文学教学模式。传统的文学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一般都主要依赖教师讲解来理解选段。按照程爱民等做的调查分析,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可称为“四段论的程序化教学方法”,极易使课堂气氛变得较为沉闷,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听。学生由于在课堂上没有什么兴趣,课后阅读也就不太积极”(程爱民,2002:16)。这种教学模式有两个根源:一是学生本身语言水平的制约,二是教师不信任或不接纳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这两个根源互为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形成这样的结果:教师认为学生始终不能好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学生认为一定得按照教师的理解才算对,自己的理解无论如何都是有错的,而且要套用教师给出的参考答案中所使用的语言才能获得较好的分数。这个模式在英语专业学生中自然有一定的适应性,因为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原著和书写英文材料的能力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特别是英语本科第三年和第四年,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这种教学的模式,实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但这种教学模式如果照搬到高职高专课堂里,却是弊端多多。首先,即使是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也跟本科英语专业学生有很大的距离,所以他们碰到这种教学模式会显得不知所措,根本无法完成绝大部分作业。因为这个缘故,他们的学习能动性没有得到调动。另外,由于语言水平的局限,他们无法适应本科层次的教师文学语言,变成只能用中文表达思想,所以其语言水平也没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提高,因而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里学生并不能有效地掌握相应的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者,或是陌生语言文化的囫囵吞枣者,食后而不知其味,跟“教学相长”唱了反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纲中提出的指导性教学目标如何实现?

要改变这种有弊端的教学模式是较为困难的事情,所以鲜有教师敢于改革该教学模式,因而总会碰到许多问题,例如学生会反映说看不懂选段,不会写评论;更有甚者,会反映说没有时间看难度如此高的原著,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本身就说明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缺乏有效性。

4.兴趣与态度

从事过高职高专层次英美文学教学的教师不难发现,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跟教师的态度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很容易就会有这样的反映:学习该门课程难度大,而且不够实用,因而缺乏兴趣,继而造成恶性循环,越往后就越不懂,越不想上。而教师也可能认为高职高专学生不应该学习该门课程,因而也乐意按照本科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粗糙地完成教学任务,结果出现越往后教学效果越差的现象。这种缺乏研究和创新的教学态度无疑也是学生兴趣低下的原因之一。针对难度大的内容,学生没能从教师那里得到简而易的引导,因此觉得困难重重难以逾越,最终灰心丧气。如果再加上就业的压力(一般都是临近毕业的学生才修该门课程),就更加无法专心向学。所以,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具体的了解,不了解其所学专业对其文化素质和语言的要求,无法真正实现该课程的培养文化素质的教学目标。严格说这是态度问题,教学从实际出发应该是高职高专教育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

四、结语

本文从高职高专层次英语专业的特殊性说起,肯定了开展该课程的教学的必要性。但目前该层次课程教学大都参考本科的教学模式,所以容易出现本文所论述的问题:选用教材上面临着尴尬,教学资源很容易发生滥用而缺乏有效性,教学模式生硬不符合高职高专的学生要求,甚至在兴趣态度方面有所缺失,等等。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本质,可以为以后对策的探讨提供进一步的参考。我们只有好好研究问题的本质,才能对症下药,从实质上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该课程在高职高专层次的教学目标。

注释:

①参考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写的高等学校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其它引用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引用该大纲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程爱民,徐劲,柯可,唐晓忠.关于我国高等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1):15-17.

篇5

关键词:美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专业认证

中图分类号:G7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156-03

美国的高等学校特色鲜明,不一而论,顶尖大学多数是发展历史较长的私立大学,但是公立大学的总体社会贡献远远超过私立大学。由州立大学和学院、赠地大学、社区学院以及技术学院构成的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在维护和推进社会公平、为公民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服务、提高公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公立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对于从总体上把握美国公立研究型高等学校的学科设置的概况,为我国在专业设置方面提供有益借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美国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

(一)美国大学“专业”的内涵大学的“专业”一词译自俄语,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课程计划(academic program)或美国高等学校的主修专业(major)。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不断发展,各种行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美国大学教育不断专业化并出现了主修专业(major)。主修专业(major)这个词首先出现在1877―1878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招生目录(catalog)上。《教育百科全书》中的“Academic Major”词条则指出,主修专业为学生提供在某个知识领域中深入的学习与研究经历并授予相应的学位;它为个人未来的工作与前途进行准备,并且配合通识教育课程,为本科生提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知识。

中国大学中的专业与西方大学的主修专业或者“学程”(program)所涵盖的内容不完全一致。相同点是二者都认为,专业是大学知识组织化的表现形式,是现代大学中知识专业化与组织分化的结果。“专业”包括知识与学科、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专业所存在的院系组织以及大学生专业学习之后所获得的文凭。

根据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for Education Statistics,NCES)的定义,学科专业指预先设计的系统、连续、具有内在联系的课程、项目以及相关学习研究活动等所构成的教育经历组合,通过这些组合使受教育者完成某个阶段学业,帮助他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为进一步深造或开展职业生涯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专业一词在美国指的是“课程的有机组合”。

(二)美国学科专业目录(CIP)与与专业设置管理

1.美国大学专业目录。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Classifica-tion 0f Instructional Programs,CIP)最早于1980年由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研究开发,并由联邦教育部颁布,包含38个学科群、362个学科和1568个专业。

CIP收录专业的标准是“有独立的特色课程或实践,并且所有课程或实践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CIP-2000的学科专业设置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已经有教育机构设置了该学科专业;(2)该学科专业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特色课程或实践并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3)完成该学科专业的学习后可获得相应的学位或证书。

根据2008年的学科专业分类目录(Classification 0fInstructional Programs,CIP)统计,美国大学专业分为60个大类,共设2531个专业。授予学位的类型和数量以2006-2007学年为例,这一学年美国全国共授予学士学位1524000人,其中授予学位最多的专业是商务类,共328000人;其次是社会学和历史学有164000人;再次是教育学106000人;第四则是保健学有102000人。获得硕士学位的以教育学类和商务类为多,分别是177000人和150000人。获得博士学位的专业和人数顺序依次为保健和临床医学8400人;教育学8300人;工程学8100人;生物和生物医学6400人。

2.公立大学学科专业设置管理。根据美国宪法规定,所有教育的管理权限归属各州,各州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去制定高教发展策略,管理公立大学,包括兴建新大学、设置新专业、培养各类人才等。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在经济和社会中重要作用的日渐显现,联邦开始用法律和战略文本来引导大学专业的设置。

一般而言,美国各州州政府对于专业设置的控制权大于联邦教育部,各州制定了详尽、细致的教育法规,如加州教育法规(California Education Code),用以管理、规范各州教育事务。但在具体的管理方式上各州的情况又不一而论――有些州的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对于专业设置有否决权,如宾夕法尼亚州、华盛顿州、西佛罗里达州、新泽西州、纽约州等州的高等教育委员对公立大学的专业设置甚至课程设置都有一定的否决权。但也有部分州如明尼苏达州政府对高校的专业设置管理相对松散。行政管理的弱化有利于新专业,特别是跨学科专业的产生,如明尼苏达大学的联合培养的艺术专业(Collaborative Arts Program)等就是受益于此。总的说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导向,是美国专业设置中各种机构考虑的主要因素。

实践当中,美国公立大学内部,如果想设立新的学科专业,一般按照以下的程序进行:首先是学校对来自各新专业的《专业申报表》(意向书)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再提交正式的专业计划书及相关资料,由州政府组织专家、同行评议(包括现场考察),将专家评议意见返回学校,学校再报州教育主管审批。以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为例,新学科专业的设置一般经历以下程序:专业申报首先由系(Department)提出,各申报设置专业的系一般都对国内、校内专业设置情况有了解,和学院在院内进行协调和沟通,学院院长签署意见后报教务长(Provost),教务长同意后报董事会(Regents)审批。

学科专业设置申请表中填写内容应与学校的使命、发展目标和战略方向一致;与学校的相关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体现出学校主流认可的培养规格,并对开设专业的质量情况,具有的比较优势、社会需求情况、专业的效率、效力、可能发挥的增长性和资源利用的杠杆效应。

如果决定增设、改变或者减少的专业涉及到校内其他部门,就应该在筹备阶段和各相关部门进行协商。新办、改名、终止的专业,须经学校董事会批准。执行副校长(教务长)根据董事会的授权,对学院上报的相关专业问题进行评估并提交董事会审批。得到董事会批准的专业优先考虑实施。

公立大学系统最为发达的加利福尼亚州在开设新专业时,根据学校的不同类型会有不同的申请程序。加州的公立

大学主要分为三类:社区学院(Community CoHege),加州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CSU),加州大学(University 0fCalifornia,UC)。以加州州立大学为例,CSU申请设置新专业,由总校董事会(Board 0fTrustees)最终决定。总校董事会有25位成员,包括州长(Governor)、副州长(Lieutenant Governor)、州议会众议院议长(speaker 0f the Assembly)、公共教育总监(Superintendent 0f Pubhc Instruction)和总校校长;还有校友会推荐的一名成员,由州长提名的一位州学术委员会成员和两名学术会成员,任期两年;其他成员则来自全州包括医生、律师、企业家等各行各业的人员,任期八年,也都由州长任命。

与明尼苏达大学类似,CSU的新专业设置申请首先须经过院系的批准,然后由各分校学术委员会(Academic Senate)相应的课程委员会(Curriculum Committee)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就设置新专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包括专业目标、课程组合,以及现有和需要增加的师资、图书、设备等,同类专业已有的开设情况,新专业与本校现有相关专业的关系,社会需求情况等内容进行审查,给出审查意见。通过了的申请递交分校校长(president),在与学校发展计划委员会(Council onUniversity Plan-ning)就新专业与学校发展方向和目标是否具有一致性进行审核,通过后提交总校校长办公室的专业发展计划办公室(Academic Program Planning,APP),APP综合校外专家意见和申报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向总校校长推荐,或者退回申请者要求完善申报材料,如果总校校长最终采纳了APP的意见,同意设立该新专业。同时,一方面,报加州高等教育委员会(California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Commission,CPEC)备案;一方面,通知申请单位开始新专业的建设工作。新专业设立6年之后,必须按要求进行评估、检查。

二、美国公立高等学校的培养规格与专业认证和评估

由于美国联邦政府不统一行使教育管理职能,各州对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的学校发放许可证,不对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及所授学位作出评价。为保证教育质量,美国建立了由非官方组织实施,学校自愿申请、自由选择认证机构,评估方式以自评和同行评估为主的周期性评估和鉴定机制。同时,为保证认证质量,由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CHEA)和联邦教育部(USDE)实施对认证组织的认证(Recognition)。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独立认证、认可机构组成的完善有效的高等教育认证体系。

(一)美国大学的培养规格

美国大学的专业设置不统一,专业要求也很难一致,所以,不同的学校对于专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以明尼苏达大学为代表,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规格有明确要求,规定学生在完成60学分前必须申报主修专业,否则,将会按照导师的安排进入专业学习。专业要求一般由系决定,但由学院决定是否允许进入相关专业。还有一些大学对专业培养规格的要求相对更富有弹性,以伯克利大学为代表,学校允许找到合适专业的学生自主选修课程,这类课程叫做“个性专业”或“个人自组专业”(Undeclared 0f Individual Major),在哈佛大学叫做“特殊专业”(SpeciM Concentration)。

美国大学的培养规格在学位授予要求上也有所体现。一般而言,大学本科阶段强调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与基础训练,研究生阶段注重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美国习惯上对学习语言、文学及其他人文学、历史和艺术的学生授予文学士学位,对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生授予理学士学位。此外,专业学院还设置各种专业学位,因为文学士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学位,所以某些院校除了授予学习自然科学及工程和应用科学的学生理学士学位,其余一概授予文学士学位。在美国,不同学校的同一专业,可以设不同学位,授予何种类型的学位完全取决于学校。此外,为了鼓励优秀学生,还设立了“荣誉学位”或“杰出学位”,荣誉学位占所授予学士学位总数的10%-15%。

(二)美国的认证机构与大学专业认证和评估

在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是负责高等教育评估与认证的私立、非营利的全国性机构。其会员有近3000所大学和学院,以及60多个全国、地方和专业的评估机构;由17位校长、教育界代表和公众人物组成委员会领导。

对学校的认证(Institutional accreditation)主要围绕使命与目的(Mission and Purposes)、规划和评价(Planning and Evalua-tion)、组织与治理(Organization and Governance)、专业(TheAcademic Program)、教师(Facuity)、学生(Students)、图书馆以及其他信息资源(Library and Other Information Resources)、物质和技术资源(Physical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财力(Financial Resources)、公开发表(Public Disclosure)、完善性(Integrity)等进行。

美国公立高校在专业设置管理上有较多的自,与此同时,学校自身也加强了对专业质量的认证与评估,以加强、提高教育教学与科研水平。以UC Berkeley为例,该校专业评估委员会(Program Review Oversisht Committee,PROC)规定每8年为一个周期对全校所有的专业进行一次评估。评估主要由自查(self Study)、规划与分析办公室(Office of Planning andAnalysis)的统计数据报告、校外专家现场考查三大部分组成,校学术委员会对评估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认证是一种教育行业自律和教育质量控制方法。它既是美国分权制与多样化高等教育体制下一种有效的管理制度,又是一种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模式。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通过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的方式和体系使美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三、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

美国各类学校的专业设置具有较大的自,专业设置的弹性和发展空间较大;联邦更多的是通过政策和资金投入在宏观上对专业设置加以引导。美国的公立研究型高校在设置专业时,以学生掌握广阔、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作为灵活设置专业的基础;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作为调整专业方向的基本前提;通过保障生源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等来保障专业设置的质量。

打造品牌专业是学科专业以及学校获得公信力的保证,通过确定完备的教学质量标准,确立不同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同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配备必要的教学资源来确保设置专业的质量。通过认证获得办学效益的反馈信息帮助学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推动教学改革。

此外,在专业设置的管理上可以考虑实施学科专业分类分级管理,减少分类数量,鼓励相同专业根据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授予不同学位。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定位,减少转专业限制,降低转学门槛,把目前以对专业适应性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为适应不同类型学生为主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2]谢辉.美国公立大学行政管理组织架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7):53-57.

[3][4][5][6]陈霜叶,卢乃桂.大学知识的组织化形式:大学本科专业及其设置的四个分析维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0):18-28.

[7]张振刚,向敛锐.美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分类目录的系统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4).

[8]刘念才,程莹,刘少雪.美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设置与借鉴[J].世界教育信息,2003,(12):27-44.

[9]http://nces.ed.gov/programs/digest/d08/figures/fig-15.asp.2010-01-12.

篇6

【关键词】职业院校美术;多媒体技术引导;研究性学习

【Abstract】 In order to respond to national call to vigorously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also as China's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vigorously, vocational schools research stud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art for art curriculum reform has brought great vigor. Make full us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vocational school of art studies, learning has become a trend, at the same time we need to play a student-teacher interaction through effects, and teachers, the role of Tao FAQ award this innovative ways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so that staff students ultimately achieve self-realization and self-shaping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e Arts; Multimedia technology guide; Research study

自美术课程改革得到各地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以来,大家的共同努力使美术课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在职校美术研究性学习开展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教学与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但是这也需要我们在前进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反思研究。

1.职校美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响应时代的要求

1.1现代信息技术对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将动态或静态的图、像、声、字等多种信息资源巧妙结合,带给人们最大限度的视觉冲击,这一特点与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的形象直观性特点是最吻合的,使得美术课的教学不再局限于平面和立体的空间视觉形象上。倘若师生不擅长运用最具时效的交流工具,就会和新世纪的先进文化脱节,那将不利于学生形成对世界的感知力和独立思考的价值取向,有碍他们的智慧提升和人格塑造。在美术教学中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知世界,掌握艺术表现的方法,因此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实现学生“实践——感知——思考”的整体学习。

1.2多元智能理论对职校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启示; 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对人类智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观点,把智力结构归结为九种智能,这九种能力相互间是独立的,但由于受到环境和教育以及遗传或性格等影响,又会使不同方面的智能形成各自特点,在成长过程中突显智能的优越性和差异性。研究性学习打破以片面培养学生一两种智能为核心的课程的传统观念,力求更全面、创新地培养独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这种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大限度地减轻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扭转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被动接受性,开辟了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向性。

美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发展学生健康全面的人格特质,并适宜地开发其美术方面的智能都具有重要意义。职校美术研究性学习同样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参与社区活动、合作创作、交流汇报等形式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2.加强职业院校美术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2.1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转变职业角色,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步骤,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开展职校美术研究性学习中,课程的性质需要教师以引导者与协助者的身份介入到学生的课题研究中来,师生之间应该体现出“对话”的关系。尤其是关于课题的选择上,教师更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方向、方法都应该允许学生按照个人兴趣提出并经过筛选等方式最终确立下来。假如美术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建立一个专门用于交流讨论的网站,那么必定是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极为便利的途径。

2.2完善对美术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由于美术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与社会、宗教、政治、经济以及其他领域的文化发生普遍的联系,加之其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决定了在美术领域有丰富的可研究资源,美术研究性学习的表现手法也比其他学科更多样化。有时候学生会出现一种对待自评和互评“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就更应该加强学生在合作中的自评和互评的时效性,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的全面客观性。不仅学生本人要认真进行自评,还需要组员之间进行匿名互评,从对待研究课题的学习态度和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投入程度,到合作期间反映出每个人不同的能力。教师要善于用学习记录或成长记录等形式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并注意对评价的反思和总结。

2.3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当今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学习的途径也应是多元化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学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把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经途径。我们提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逐渐融入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就可以摆脱往日那种因为受客观物质环境所限的状况,使学生的学习可以更透明,传递学习成果的途径更宽阔,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更公平。

3.研究性学习在职校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术课程在这次课程改革浪潮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充分发挥了美术特色和优势力量。其中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加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合作精神。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应该“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在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它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教师的“解惑授道”来引导学生习得相关知识,又在实践上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来验证问题的假设,最终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个性塑造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常锐伦 学科教育学大系——美术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7

[关键词] 《美国文学》;考试;内容;形式;评定方法;改革

[作者简介]张礼牡(1968—),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江西南昌 330038)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WX311)

一、以调研为基础提出改革的必要性

任何一门课程的考试的最终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规定:“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了解”。为了检测学生是否达到《美国文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本课题组对120名英语本科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100%的学生全部通过学校的《美国文学》课程的考试;86人参加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其中有57人通过入学考试录取为英美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但是90%的学生没有完整地读过美国小说原著, 只有40%的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读过《美国文学》中的几首短诗。90%的学生认为了解美国文学和文化主要是通过文学史而不是文学作品;75%的学生对1945年之前的美国文学史有一定的了解;95%的学生对美国女性文学,美国非裔文学,美国犹太文学等少裔族的美国文学了解很少;98%的学生对文学史的了解比作品多;80%的学生认为文学考试就是测试文史知识;85%的学生不懂文学理论批评是什么。调查的结果是学生学习《美国文学》课程没有达到教学大纲要求,但却都通过了《美国文学》课程考试。所以本课题组成员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调研分析了10所高校近三年英语本科专业《美国文学》期末试卷和10所高校英语专业近三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美国文学》试卷,调研分析结果如下:

10所高校英语本科专业《美国文学》期末试卷的题型大致一样,包括作家与作品连线题;关于文史基本知识的客观选择题及判断题;文学流派名词解释题;某某作家文学风格方面的简述题,有一所学校以阅读理解的方式测试了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10所学校测试美国文学的内容都是在1945年之前的,没有涉及非裔,华裔及犹太作家的作品,除了艾米丽·狄金森,斯托夫人外没有涉及其他的女性作家的内容。10所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美国文学》试卷题型主要是文史知识方面的选择题,名词解释及简述题,这与各高校《美国文学》期末试卷的题型相同,不同的是有8所学校考研题中包括对文学作品节选的文本分析,同时还有对原作的再创作题,涉及的内容也大都是1945年之前的。在文学常识题的测试中偶然会有几道关于1945年之后的美国文学史及文学基础知识。从本课题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目前高校《美国文学》的考试内容厚古薄今,重男轻女,重白人轻少裔族,不利于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美国文学及文化的了解,《美国文学》考试形式单一,大都以期末闭卷考试作为学生的《美国文学》成绩,这种重终结、轻过程的考试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美国文学的积极性,考试题型客观性试题目比例大,这种重文史知识的客观题和轻文学理论运用的主观题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高低,这种考试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无法测试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美国文学》的课程目标,只是一种应试教育,所以《美国文学》考试改革势在必行,本课题组成员两年来一直致力于《美国文学》考试改革的探索。

二、 以清晰的考试目的促进考试内容的改革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考试的目标决定考试的内容,所以 对《美国文学》课程进行考试改革,首先要准确定位应用型大学《美国文学》考试的目的。《美国文学》考试目的是测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测试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又测试学生学习研究的方法,西方文化中的精神、人格等情感价值观念,这些内容要在考试中得到体现,不应该仅以文学史和作品知识为考试内容。在考试内容上要知识与能力的兼顾,在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的目的大学教育,应该向能力型考查倾斜,既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技能来独立分析问题、鉴赏文学作品、思考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本课题组成员认为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应用型大学《美国文学》考试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测试学生阅读美国文学原著的能力;二、测试学生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文史知识;三、测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测试学生对美国文学和文化的了解;五、测试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测试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但是目前高校英语专业《美国文学》考试内容仅局限于教材,很多学校在使用吴伟仁的《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而这些教材大都涉及1945年之前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学科教学的全部,期末试卷的内容注重对1945年之前的美国文学文史知识的领会和掌握,偏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对学生分析、综合、运用及创新能力的考核,直接导致学生对美国文学和文化的片面认识,不符合该课程教学目标。上世纪90年代美国文学就出现多元化现象,要全面了解美国文学的文化知识,考试的内容应该把重点转移到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史和作品中,同时平衡华裔、非裔、 犹太等少裔族美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和作品所占的比重。期末闭卷的考试只是测量考生的共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约束了考生的想象力,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失衡,所以要完成《美国文学》的考试内容除了终结性的考试之外,还有过程性的考试,过程考试内容就包括读书报告、文献综述、文史背景知识掌握,观点辩论,要完成这些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以多样化的考试形式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

考试形式的选择是由考试内容决定的,传统的《美国文学》考试大都是以一份期末试卷来检测学生学习美国文学情况,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美国文学的积极性。过程性的考试方式成了改革的热点,本课题组在《美国文学》课程过程评价的形式灵活多样,并从不同的角度测试学生的能力。

《美国文学》课程过程考核注意测试学生阅读《美国文学》的原著能力,本课题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阅读现代《美国文学》作品的能力比阅读古代作品能力强,阅读短篇文学作品的兴趣比长篇的更高,并且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学体裁的兴趣不一样,教师就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列出适合学生水平和鉴赏能力的作品20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通过组成学习兴趣小组,要求小组成员每人在学习《美国文学》期间阅读至少四部自选的美国文学作品,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最后以小组的形式交一份英文的读书报告。

《美国文学》课程过程考核注意测试学生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及辨别资料的能力。在信息发达的社会里,教师可以发挥学生能灵活操作电脑的特长。本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文学背景知识,让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就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的背景知识,主要作家及作品的内容做成PPT在课堂上]示,每个组派一代表作英文讲解,其他同学根据PPT内容、形式及讲解员的语言表达给小组评分,这种考核形式为师范类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一个实地]习的机会。

《美国文学》课程过程考核注意检测学生查阅资料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求兴趣相同的学生小组选择一位作家或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信息,然后就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科学方法加工处理信息,找出相关的前沿理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会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考试内容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但是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对传统好的东西应该继承,传统式的终结性的期末考试也有其优点,激发了学生对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整理。试卷中客观题能考察学生思辨的精晰性、相关性与逻辑性。主观题型因为答案开放,可以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还可考察辩证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但客观题答案因为带有一定的猜测成分,所以期末试卷客观题和主观题所占的比例为3:7,同时试卷中主观题给出学生挑选做题的余地,学生基本上都可以找到自己擅长的题目,只要语言流畅,观点能自圆其说都能考出好成绩。

四、以多元化的成绩评定制度带动学生考试的积极性

成绩评定是考试的重要环节,对考试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美国文学》的课程特点,教学目标、考试题型采取更加灵活的评分办法。《美国文学》课程考试由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组成。过程考核大都用等级评分法,期末试卷的主观试题采取模糊评分法,对客观性试题采用准确评分法。在成绩评定时过程考核成绩和终结考核成绩的比例为6:4,过程考核成绩组合比较复杂,一般是读书报告占15%,归纳整理文献综述占15%、课堂PPT]示占10%、课堂考勤占10% 、课堂语言表达占10%,其中课堂PPT]示,课堂考勤及课堂语言表达由全班学生和老师评价成绩的平均值,读书报告和文献综述由老师给予等级评分,一般一个小组的等级分数相同。期末试卷的成绩占40%,其中由机器批阅的客观题占10%,教师批阅的主观题占30%。教师在批阅主观题时要对学生具有创新的、探讨性的观点给以较大的权重 。从这100分的成绩中可以看出在《美国文学》成绩评定过程中,学生《美国文学》最后的成绩有60%由老师评定,30%主要由学生评定,10%是测试学生记忆的客观题由机器阅卷。

总的来说:《美国文学》课程的考试成绩评定是由学生全程参与的,考试的分数又能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学生对考试的积极性很高。这种学生成绩的多样化,改变了《美国文学》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次闭卷笔试“一考定成败”的现象。老师利用平时考核,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也符合新世纪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两年来,本课题组成员所担任的《美国文学》课程,学生成绩补考人数为1%,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满意度达95%,学生的考试能力得到了老师认可,不同个性的学生在《美国文学》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美国文学》课程考核内容,方式及成绩评定的改革,考核结果不仅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而且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勤奋学习,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正确地发挥了考试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程爱民,徐劲,柯可,唐晓忠.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1).

[2]程爱民,徐劲,柯可,唐晓忠.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II)[J].外语研究,2002,(6).

篇8

关键词:发散式课件;探究式;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郑加荣(1986-),男,本科,中学二级,研究方向:物理教学,物理实验融合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中心,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将文字、 图形、 声音,动画等多种教育教学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于辅助教学的软件.多媒体课件在物理教学中,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息,它打破了过去课堂教学单一沉闷的气氛,尤其是在实施美育、 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1]

在现实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当起到辅助作用,而不应该喧宾夺主.教师如果为了使用某一课件,就以其为中心展开教学,被课件牵着鼻子走,教师的主导地位被课件所取代.有些教学内容,特别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探究环节,教师必须通过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小组实验,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富有情趣的讲解才能深化主题,这是任何电子媒体所不能代替的.

在物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教学内容,无法在教室中或者实验室中通过实验完成,这时多媒体课件就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的辅助应用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

本文以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中的教学片段“改良自制易温度计”为例,探讨发散式多媒体在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引导式课件与发散式课件

在“改良自制简易温度计”这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引导学生逐步通过对简易温度计进行改造,最后由学生设计出一个类似于“实验室用温度计”的自制温度计.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把学生提出来的每一个设想呈现出来,在一节40分钟的物理课堂中,无法实时通过实验将“加刻度”、“玻璃管变细”等环节呈现出来,这个时候多媒体课件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从课件内容的逻辑处理方面来考虑,这个教学片段可以有两种设计方式:

设计一:教师逐层设问,预设提问的内容和顺序,层层引导,在课件上把学生对每一个引导提问的回答利用多媒体动画呈现出来,得到最后的探究结果,这种课件设计我们称为“引导式课件”,如图1所示.

设计二:是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碰撞,然后提出设计方案,这些设计方案提出的先后顺序不进行预设(也无法预设),教师利用Flas制作软件,设计一个非线性的动画叠加,实时将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的每一个方案呈现在课件中,这种课件我们称之为“发散式课件”.如在“改良自制简易温度计”的教学片段中设置情景,抛出问题:“如何对自制简易温度计进行改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并逐一将学生的方案在多媒体课件上呈现出来,使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视化、直观化,如图2所示.

2应用发散式课件的教学案例

案例1改良自制简易温度计教学片段

师:刚刚我们利用自制的简易温度计能够判断哪杯水的温度高,哪杯水温度低,那么能用它把水的具体温度值测出来吗?(教师拿着器材展示给学生看)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没有刻度,读不出温度

师:现在我们就对用瓶子和玻璃管制作的简易温度计进行改良,使得它能测量温度值,而且用起来更方便.同学们先和自己同组的同学讨论,老师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小组讨论一分钟)

现在请这个小组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讨论成果.

生:把简易温度计放到沸水中的时候瓶中红色的测温液体从管子中流出来了,所以我们觉得可以加长管的长度.(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加长”按钮,如图3所示)

师:那么,你们小组还想到其他什么改进的措施呢?

生1:可以加上刻度,这样就可以测出具体的温度了.

师:怎么给他加上刻度?

生2:用尺子画上去

师:这样行吗?

生(大部分):不行

生3:可以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定位100℃.

师:要在刻度尺上标出准确的温度刻度,首先要定义两个标准温度:一个是零摄氏度,一个是100摄氏度.这两个温度,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什么物体的温度是零摄氏度?

生:冰水混合物.(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冰水混合物”按钮,如图4所示)

师:什么物体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生: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温度

师:很好,我们给它标出来(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加刻度”按钮如图5所示)

师:这样就可以了吗?

生:给中间加上刻度.

师:我们就把0℃跟100℃之间分成10等份.也就是说,每一等份代表多少摄氏度?

生:10℃.(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分10等分”按钮,如图6所示)

师:如果我要测我的体温,大概是37℃,能准确测出来吗?

生:不能,再给它分细一点.

师:怎么分?

生:每一格再分为10小格.(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分100等份”按钮,如图7所示)

师:这样的话每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

生:1摄氏度.

师:我们把温度计中,每一小格代表的值就叫做分度值.

现在这个温度计能测量任何温度吗?

生:不能,它最高只能测量100℃.

师:最低呢?

生:0℃.

师:我们把一个温度计所能够测量的最高值跟最低值的范围就叫做这个温度计的量程.我们课件上的这个温度计的量程是多少?

生:0℃~100℃

师:现在刻度加上去了,还有什么其他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生2:瓶子太大了,携带起来不方便,把它换成小的.(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换玻璃泡”按钮,如图8所示)

生3:把它开口封住,这样里面的液体就不会像刚刚那样流出来了.(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封口”按钮,如图9所示)

师:这几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还有其它的改进措施吗?

生4:如果我们想要这个温度计在测温度的时候液柱变化得显著一点,就要把管子换成一条细一点的.(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换细管”按钮)

师:但是换细了以后有没有什么缺点?

生:容易折断

师:那怎么办?

生:可以把玻璃壁加粗一点.(教师点击课件中隐藏的“加粗”按钮,如图10所示)

师:最后,我们把改进后的温度计再做一下整容,就是大家实验桌上的实验室用温度计了(图11).

3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应用发散式多媒w课件的优点

31发散式课件比引导式课件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笔者在“改良自制简易温度计”这个教学案例中制作的课件经历了从“引导式课件”――“发散式课件”的过程,整个教学设计也经历了从引导式教学到自由、发散式教学的过程.经过对比不难发现,引导式课件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但是因为预设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学生的每一个回答的顺序.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一旦“走偏”,整个教学环节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教师在制作发散式课件时就某个教学环节可能引发的多个结果,利用Flas编辑软件将之“非线性”地预设在课件中.虽然也是“预设”,但是只预设所有可能出现的内容,而不预设学生回答的顺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回答都是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迸发的结果,而不是在强引导性、强暗示性的问题引导下做出回答.

32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发散思维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从已有信息出发,沿不同方向思考,寻求多种符合要求答案的思维过程.[4]发散式课件、发散式的教学设计允许学生针对同一个问题,沿不同的方向思考,得出不同的创造性的解答,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5]而这正是发散式课件的设计思路.

33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思路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体现在:受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合作、民主、友爱、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善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将发散式课件应用到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发散式探究,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中,课件的使用非常普遍,课件的类型中又以PowerPoint引导式课件居多,这种课件制作起来虽然简单方便,但在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中,类似于“改良自制简易温度计”这类课堂上无法即时实现的实验教学中,局限性也非常明显.相比引导式课件,利用Flas制作软件,应用非线性效果叠加的设计思路制作的发散式课件,预设可能出现的多种非预定顺序的结果,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 吉. 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的反思[J]. 才智. 2012

[2] 冯涛,林爱设,黄小妹. 从《死亡诗社_看自由发散式教学对学生的影响》[J]. 琼州学院学报. 2009

[3] 余薇薇,何佳莲,段 辉,冉 鸣. 化学仿真课件在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过程中的作用[J]. 化学教育. 2010

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电脑美术课;应用研究

0 前言

当今的美术设计开辟了崭新的领域源于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美术紧随时代潮流,依托当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拓展了传统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电脑美术课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我们要研究学前教育与电脑美术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用什么样的工具,如何开展教学,本文将进行一些相关内容的应用和研究。

1 目前高职院校学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时少、课程任务重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学时安排是: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大约是2年,实习时间大约是1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的课程有几十门之多,去掉休息日,国家法定假期和寒暑假,能够分配到电脑美术课学习时间不甚多,在这样短的时间上创作一幅专业作品尚且不够,何况要学精一门课程。高职学生大多数没有良好的美术功底,有些人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美术基本功的练习,因此,此门课可谓是时间少,任务重。

(2)教学设施不完备

学前教育专业在当前热度比较高,社会对此专业的毕业生需求一直很旺盛,学生对此专业报名都很踊跃,高职院校招生人数很多。但是,有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还没有跟上当前的教学形势,资源十分匮乏,这种情况影响电脑美术课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不利于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教学形式单一

现在,相当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电脑美术课还是以教师灌输式的授课为主,学生根据知识掌握的情况局限在模仿绘制中。有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作品,甚至还要利用课余的时间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形式最终不会收获良好的效果。

3 我们对电脑美术课程建设研究总结如下对策

(1)高职教师要正确启发学生,让其认识到电脑美术的魅力。

当前,大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电脑技术在美术艺术上的巨大影响力,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它的作用。

(2)做好基本功,打造坚实基础。

在教学中,不能因过分倚重计算机技术而轻视绘画基本功的练习。良好的美术素养可以让学生在电脑软件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最大化地让教师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电脑美术课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在学习层面上杜绝了学生会用电脑软件,但不知道如何着手创作的怪圈。

(3)加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电脑美术课的过程中往往只表现出其感性思维,为了充分利用电脑的创作优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也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解放思想,杜绝经验主义。

(4)多媒体视频教学,让学生互动学习。

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将知识点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做到与学生互动,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很快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知识难点的学习上可以利用多媒体多次重复学习,从而加深理解。

(5)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深入浅出。

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是抽象的,学生要掌握概念才能运用软件操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出来,可以用比喻法,联系生活上的实际事物解释,让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举一反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多总结。教师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理论点的原型,通过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展示出来,学生一般也会理解深刻,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自然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6)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案。比如,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注意到男生女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男生偏重于理性思维,女生偏重于感性思维,在学习中男生电脑操作更加流畅,部分女生有时电脑操作起来不得要领。教师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要布置一些实例拓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做到举一反三,而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则需要将每个知识点重点讲解演示,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提高学习热情,跟上教学进度,达到教学目的。

4 结语

教学要紧随时代的潮流,当代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多采用电脑多媒体综合形式,很少用传统手工绘制教学。计算机已经走入千家万户,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也要体现数字化的美术手段。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就是让教育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与当代的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培养具有良好的学前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学生。电脑美术课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应用和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要坚定信心,改变传统观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强.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篇10

英文名称:Zhongzhou Coal

主管单位: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主办单位:河南省煤炭学会;河南省煤炭科学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0506

国内刊号:41-1087/TD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