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问题;现状;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和创意性阅读,注重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和阅读范围,让学生在拓展性阅读训练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阅读作为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和基础,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通过阅读方式和阅读范围的延伸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大量的文本阅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本文主要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以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

一、拓展性阅读教学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拓展性阅读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通过对学生教材阅读的延伸来增加学生的文本阅读量,从而让学生在博读、多读的状态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当等原因使得拓展性阅读教学在实施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其具体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课堂阅读拓展形式单一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中采用的拓展形式常常比较单一,致使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如在讲述关于春天的教材作品时,教师通常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进行古诗《春夜喜雨》的背诵,并让学生通过古诗的背诵和课文的学习来想象春天的情境,这种单一化的拓展方式只是学生低水平的阅读重复,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从而抑制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拓展过度

教师在教材作品的讲述中要根据教学需要对作者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必要的补充阅读,让学生在背景材料的阅读中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和把握,导致他们在进行文章背景资料的拓展时存在着过度拓展的现象,使得许多拓展内容与教材作品的联系并不大,从而容易使学生产生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没有真正发挥拓展性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教材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以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加强对阅读资料的搜集,丰富拓展阅读形式

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教材内容的阅读训练和积累,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阅读资料的搜集,以作为学生教材文本阅读的有效补充,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阅读空间的拓展,以优化学生的阅读环境,促进他们阅读视野的拓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关阅读资料的搜集,从而丰富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能够更轻松地走入课堂,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对阅读信息的整合,拓展教材阅读的内涵

教师在讲述语文课文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强对所搜集的阅读资料的整合,通过对课文内容的适度拓展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课文内容,例如通过整合拓展阅读材料,使学生较为详细的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产生共鸣,以达到激发他们对课文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拓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扩大阅读空间,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增强他们的对课文的感悟能力,进而克服学习中的难点,树立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三)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进行课堂阅读的补充,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设立图书角或布置课下阅读任务等形式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逐渐培养阅读的兴趣,促使他们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时计划,定期举办课外语文知识竞赛活动。例如,设置和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课外问题,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抢答,并给予获胜者一定的奖励。以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学生为了在竞赛中获胜会主动的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效率会得到较大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总结

总之,拓展性阅读作为学生语文课堂阅读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加强对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对阅读材料的搜集、整合以及开外阅读活动的组织来不断拓展语文阅读教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秋玲.谈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的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来寻求答案,通过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分析来解决问题,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全面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课堂不再单调和枯燥,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门运用广泛、极其重要的语言和思维性学科,小学语文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与灵魂,一直是萦绕教师心头已久的问题,而个性化阅读教学为苦闷的阅读教学带来了甘霖与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充分激发学生阅读教学的兴趣与信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增强阅读体验,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感悟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二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析疑、解疑和答疑能力,推动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学生质疑批判精神的形成一定意义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学生长远健康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三是有利于教师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促使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动,加之各小学语文教师的努力,个性化阅读教学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毋庸置疑的是,目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学生主体性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二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和保护学生阅读信心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一些语文教师由于意识不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不注重因材施教,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教学,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过分注重阅读结果,忽视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亟待创新,课堂不能迎合个性化阅读需求,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三、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及策略

个性化的含义,即量身定做,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阶段特性及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兼顾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看,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充分利用,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一些简单有趣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奇的天性,通过画面、声音的多方面刺激,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课程的好感。比如《小壁虎借尾巴》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原这一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小壁虎借尾巴的生动场景;再如《司马光》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安排情景表演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同时,加深对整篇课文脉络的印象与了解。

(二)对文章意义进行审视,鼓励学生批判性阅读

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通过阅读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采用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当学生了解到不同层面的文章含义时,教师应及时指导,让学生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阐述出来,这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有一定的帮助。当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疑惑的时候,对学习的内容就越发地有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讲出对阅读内容的疑惑,向学生灌输“并不是所有课本上的内容都是正确的”概念,让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并说出自己个性化的观点,在学生提出观点时,需要教师充分地尊重,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保护,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怀疑他人的看法,引导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三)增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信心

教师应该通过表扬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信心。表扬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新课标中提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个性化阅读在课堂上的应用时间并不长,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增强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也是有效开展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学生个性化阅读自信心的增强是对其目前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培养。学生在自信心增强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成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从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实现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教育工作者应从小学生天性与阶段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能力层次及知识构成,对阅读教学的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探索性,将学生性格中的劣势转化为个性化教学的优势,争取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创造条件,为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实现奠定基。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 超文本 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以来,语文阅读教学还是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僵化;主体意识淡薄等,这一切严重制约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所以,进行“超文本”阅读教学已变得非常必要。

1.“超文本”阅读教学的概念

“超文本”阅读――是指阅读的对象是超文本,二是指以超文本方式进行阅读,超文本就是走出教材,超越教材,打破文本线性的阅读。“超文本”阅读教学是以“文本”(即教材)为基点,辐射语文课堂教学,课外语文活动和社会语文生活,“参与――发展”的“大语文”教学范畴。从理念上说是生于文本而不囿于文本,基于文本而超于文本,跳出“文本”教语文。从根本上说便是要通过参与、体验,从拓展文本到超越文本,以达到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联系,校内外沟通,语文教学生活化、生命化的“大语文”格局,建立全新的语文素质教育模式。

2.“超文本”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新课标呼唤阅读教学超文本。新课标特别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前言”部分着重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超文本阅读教学”正是着眼于学习方式的改变,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超文本”的阅读来开拓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2)渐变的阅读环境难离阅读教学超文本。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阅读方式的不断刷新。学生正在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多元化的熏陶,对此加以积极的引导,这是阅读教学的责任所在。“超文本阅读教学”正是为了提高21世纪学生的阅读能力。

(3)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需要阅读教学超文本。作为教材的文本,无疑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但也有其客观的局限,正如叶圣陶所说的那样;“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超文本阅读教学正是要提供给学生一个鲜活生动的阅读“文本”,构筑属于他们自己的为新世纪社会成员所需要的知识框架。

那么怎样进行超文本阅读教学呢?

二、“超文本”阅读教学的运用策略

策略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借助想象超文本。

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从中获得思想营养和审美享受。

如《凡卡》一文的最后一段交代了凡卡给爷爷写信后做了一个梦,而这个梦既无内容又没有揭示凡卡的结局。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凡卡的信后,要求学生给凡卡编一个结局,于是出现了:①凡卡的信被邮递员退了回来,老板和老板娘偷看后良心发现,凡卡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②凡卡还在睡梦中,就被盛怒的老板活活打死了。③凡卡的爷爷连连做了几个恶梦,梦见凡卡的种种不幸,而后到莫斯科看望了凡卡,并将凡卡接回乡下,凡卡过上了贫穷却很满足的生活。

以上这个实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这个空间来自于文本本身,但又超越了原有文本所表述的内容,或挖掘了文本言未尽之处,或衍生了文本之外的故事情节,都是对原文本的拓展与超越,展现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风采。

策略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元解读超文本。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必须摈弃过去那种一切以文本为最高,对学生的要求一元化的同构解读的误区,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对文本进行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进行多元解读,使阅读教学立足于文本,却又超越文本。

小学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总要对一些人、事或物进行评价,体现一种价值理念取向,以影响学生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积极形成。如果评价太过单一化、绝对化,则会扼杀了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新课标下的教学就是学生解放思想,展现个性。如《田忌赛马》一课教学后的人物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齐威王、田忌、孙膑三个人物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见解多种多样:①佩服孙膑的足智多谋;②觉得孙膑善于出鬼点子,如果和他交朋友要防着点儿;③认为齐威王遵守比赛规则,输后又很大度,具有帝王风范;④表示喜欢田忌善于听取意见的良好作风。显然,教师受“超文本”理念影响后,已经超脱了原有文本的束缚。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发表了一些极具个性的见解,反映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思考,培养了多元审美意识。

策略三: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批判阅读超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课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里反复强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明确宣示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的科学理念,其实质是向我们表明:张扬读者个性,已成为阅读教学改革追求的崇高目标。

如《登山》一文,描述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两次冒险走小路的事情,借此表现列宁的“革命意志”。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话题,让学生就“革命与冒险”进行讨论。很多学生赞同编者的意图,也有学生提出反对,认为列宁身负沙皇俄国黑暗统治的伟大使命,为了看日出而甘冒生命危险,万一出事怎么对得起追随者和革命事业?列宁这样表现自己的“革命意志”是不可取的,应该用革命过程中的事件来表现。看来,这种观点也有一定道理。这篇文章的选用,作者明显要表达的是列宁很有革命意志这种意图,编者也希望借此教育学生要勇敢面对困难,以往的课堂教学也大致如此。但用批判的眼光看,这种以“冒险登山”来表现列宁革命意志的文章确实给人以牵强之感。这种观点,正是对作者、编者意图的挑战,打破学生对教材的盲从,保护了学生的个人见解,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意识。

策略四: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巧用资源超文本。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极强的资源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除了课本这重要的教学资源外,网络媒体、家庭社会、风俗人情、各种环境、教师学生等都是教学资源。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达到超文本教学的目的。

教师要用好课本这重要的资源,进行超文本阅读教学。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充分考虑到语文课程特点,最大限度地引导师生关注课外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比如在许多的“引言”和“阅读提示”中都加强了对课外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引导,在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注意将课文学习导向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设置“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提供语文课外学习资源,并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铺路架桥。

另外,课堂上的一些生成性的、突发性的问题,同样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策略五: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外阅读超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五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六年级不少于150万字”,仅凭薄薄的几册教科书,是远远达不到阅读量的规定要求的。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条件,进行课外阅读,如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网络阅读等。

(1)延展性阅读。即把文本之外的内容纳入学生的阅读视野。一方面观照文本意思,另一方面拓展了文本,使学生的解读有一种纵深感和广阔感。

(2)拓展性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的一些内容所包含的道理有某种领悟,进而把其中包含的道理取出来,对与文本相关的其它内容进行评说。实际上,就是用一种更宏观的思维方式来俯瞰文本,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3)积累性阅读。古人云:“厚积才能薄发”。而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量时,学生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创新也就由此开始。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是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带着课内的某些疑惑,去查找相关的书籍,学生阅读的效果会更佳。

此外,教师还应该使学生养成阅读生活这部“活书”的习惯,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语文,“世事留心皆学问”,只要注意观察,随处可以学到语文,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二首》中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

三、结束语

“超文本”阅读教学策略强调保护学生的个体感受,保护学生批判文本、创新文本的意识。但在运用“超文本”阅读策略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超文本”必须建立在对原文本深刻领会的基础上。离开文本,“超文本”就是镜花水月。要正确对待学生那种能自圆其说的所谓超文本,一旦学生在评价行为中偏离了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理念,教师要加以正面引导,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如何辩证地看待“超文本”阅读思想,是每个语文教学者应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一贯.“超文本”:阅读教学改革的世纪视点.小学语文教学,2001.6

2 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0

3 孙双金.孙双金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学习主动性;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趋近于探究式学习。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对于名篇名句只单纯的进行背诵,对于语文阅读着重进行答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很少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和理解能力。若想让语文教学走上探究式学习的轨道,则势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当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小学生缺乏语文阅读积极性原因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以成绩为主要导向,对于阅读教学基本以答题技巧教学为主。练习时甚至将习题按照题型分类,如概括主旨、概括主要内容等,在不同时期内集中训练。学生在学习时没有体会到任何汉语文学的美感,将阅读当做任务完成,自然会产生倦怠心理。甚至,许多教师已经不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指标过于单一化,教师也只重视学生的成绩提升,不将心思放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教学改革时,教师往往也只重视教学形式的改变,忽略实际教学态度和方法的转变,教学更重视语文答题技巧的教学而忽视了文学艺术的培养。

二、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实际教学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学习以兴趣为主,因此,教师应当尽力让小学生建立对阅读的兴趣。目前,教师往往更加专注于对小学生阅读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阅读本身的引导。技巧性的训练以重复练习和反复纠错为主。学生极易在重复的练习中丧失对于阅读的兴趣,转而把每次的阅读训练单纯的当做一个课堂作业来完成。反复纠错极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语文阅读往往答案过于主观化,因此很容易出现观点上的分歧,而反复纠错就要求学生只能够按照一套思维模式进行答题,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因此,教师应当减少学生的阅读数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将课文精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窃读记》为例,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应当避免死板的组织学生概括课文每段的大意,或是单纯的引导学生体会《窃读记》的中心思想。而是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的阅读情景。例如,可以在阅读时询问学生有没有相同的遭遇或是尴尬经历,引导学生与作者共情。或是询问学生对于读书是什么态度,借作者对读书的喜爱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喜爱,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注意作者优美的措辞,对于一些易考词,如“煞有其事”、“四平八稳”等,教师要进行重点讲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够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交流和讨论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有话说”,使学生不怕“说错话”。

(二)引导学生提问

广义上说来,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过程。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只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对待解决的问题只能够通过课后的练习来慢慢熟悉。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弄清学习目标是非常有效的。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题目进行提问。依旧以《窃读记》为例,教师可以在第一次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设置这样一个题目?作者会在文章中表达什么?在阅读时,题目的设置往往能够为读者提供很多信息。但是学生往往会忽视题目的作用,尤其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很多学生甚至会先阅读问题,带着问题在文章中直接寻找答案。以此来提高做题速度。其次,应当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发问。最后,在练习中也要让学生有提问的习惯。学生应当模仿阅读题对课文进行提问,进而模仿教师对课文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最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明确学习目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对语文阅读的主动性变强。

(三)组织课堂讨论

讨论是最能够调动课堂气氛的教学手法,也是最能够帮助师生之间交流思想、解决问题的手段。但是,在现实课堂中,学生往往不能在课堂上积极热烈的参与讨论。其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教师在学生心中形象过于“权威”,学生不敢在教师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是学生羞于在众人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一点要求教师在平时就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师生关系向着朋友关系发展。第二点随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已经在逐年改善。课堂讨论对于古诗的学习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能够将学生从单纯的背诵中走出来。例如在讲解《泊船瓜洲》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绿”字的用法,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其他词来对其进行替换。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各自发表意见,对这首诗的意境进行分析。这种讨论的方法能够让更多的同学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增加其在课堂上积极学习的责任感。古诗的理解一向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古诗中,作者大多都用词凝练,往往深厚的情感只凝结在几句话中。古诗中的用语习惯也不同于今天。进行讨论,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的理解古诗。学生之间的想法大多有着相似之处,容易产生认同感,提高其课堂学习兴趣。在进行讨论后,学生进行古诗的背诵也会变得较为容易。这种成功的体验将会刺激学生在下次遇到古诗时主动进行研究,相互讨论。

三、结束语

语文教学的完成周期一向长于其他学科,学校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也普遍较差。但是目前此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语文已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语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自然更加受到重视。诚然,目前很多因素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僵化,学生学习主动性偏低。但是,大多数一线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个状况。相信语文阅读教学将会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金振邦.全方位开拓中学阅读教学的空间[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

篇5

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供同仁们参考。

一、阅读教学的任务

阅读是阅读者自己的事,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事。阅读教学必须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阅读。阅读和阅读教学是紧密相连的两码事。阅读教学既要注意某一个具体材料的阅读教学,更要注意一般性阅读行为(过程、能力)的阅读教学。而一般性阅读行为的阅读教学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材料的阅读教学来实现的。阅读教材的基本形式是文选。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识字,语言积累。

2、从文本中获取知识(与文本对话),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促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等的和谐发展。

3、重读学写,为写作积累。

4、学会阅读,掌握操作阅读过程的方法、本领,提高感受、理解、欣赏、评判的能力。

5、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是阅读内容,但不等于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阅读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时学生不懂课文内容,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理解,但阅读教学还有自身更重要的教学内容,这就是教学生学会操作阅读过程,这个内容在课文内容里是没有的。因此过去的阅读课把讲读课文内容作为最根本的教学内容,这是不对的。花时最多,收效甚少,其主要原因也在这里。阅读方法指导、学法指导是小学阅读内容改革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读书是学习,怎样读书就是学法问题。阅读教学应该教学生学会操作阅读过程(怎样读书),智能阅读。可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却忽视了,或不认识。把学法指导引入阅读教学,这是阅读教学内容上的根本性改变,是历史性的突破。

阅读课的学法指导是学科内在的个性体现,不是外加的。因为,“运用语言并通过外部语言以实现交际”本身就包含了“读”这一实践活动过程的操作问题,方法是读的本身固有的。对学生阅读方法指导的主要内容有:

1、查工具书。2、抓重点,比较。3、联系上下文、生活等联想、推想。4、从事实材料看思想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5、把自己融进去,再造想象(把语言变成画面)。6、边读边提出问题。7、圈点勾画,以笔助思。8、列提纲,理思路。9、分段,概括段意。10、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11、体会写作技巧和修辞方法。12、朗读、复述、背诵、精读、略读、品读、回味读(正面想想,反面想想)。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在“学法指导”“学会学习”中,最成功的经验是低年纪的“读、说、背”课。

一种是古诗、韵文等,主要是读、背,或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诗句变成画面,说“画”。

篇6

一、重视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阅读的界定是“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阅读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作出了新的规定,新课程阅读教学理念突出表现在“对话上”,所谓“对话”,就是交流,不只是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的交流,更是学生、教师、阅读材料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因此,作为大班额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对学生的已有阅读能力,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和阅读教学的特点,选择与学生学习相适应的阅读教学方法,为大班额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要想使大班额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发展,仅仅有教学能力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拥有良好的师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大班额班级发生的各种突况,才能有进行自省自查的觉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找寻到最优的阅读教学方法。作为大班额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了解新课程标准,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了解当前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教学技巧,使自身教学能力和个人素质都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二、进行科学训练,使学生掌握实用的阅读方法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非但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还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倡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使阅读教学适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每个人看待同样的事物都会有不同的观点,阅读也不例外,不同学生对同一阅读材料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训练时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就阅读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同学有想法却羞于表达,或者害怕自己说不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阅读答案没有对错,只要是符合材料内容和题目要求的答案,都是值得肯定的。自主阅读的方式将会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极为有利的。新课程提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大班额班级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将学生按学习差异合理分配,开展小组合作阅读训练。小组合作探究有效的突破了大班额教学空间的限制,为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学习参与机会。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小组学习正好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训练时就自己产生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使学生相互交换思路,完善学习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针对大班额的实际情况,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以前的阅读教学模式,制定科学的阅读训练计划,使阅读训练有正确的计划引领,并且突出重点,科学合理的安排阅读练习的内容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训练中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坚持科学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7

关键词:学生;阅读教学;互动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我们学生教育也从灌输式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现在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过程与学生参与活动的感受,而师生互动形式的运用,则改变了传统上背古诗、唱儿歌的教学方式,而更加的注重学生的感受和参与。而这儿所说的师生互动特指发生在师生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其互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双方在互动中是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它是教师、学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实现有效的互动呢,下面就谈一下笔者在这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一、态度的转变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因为不管对于做什么事情来说,态度是首要的、最关键的问题。对于学生阅读教学而言,老师的教学态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而这也是老师与学生实现有效互动的策略基础。

(一)、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教学

对于老师而言,首先要确立一个平等的态度作为教学的基调,那就是要在解学中充分的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这样才能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为以后的互动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同,学生自身对待外界时,会有不同的反映。这个时候,老师就要表现出一个平等的态度。因为用这样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所有的学生,会让学生感觉自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部分,进而渐渐丢掉原有的生疏。

(二)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来教学

除此之外,作为教师还得用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来看待平时的教学。因为阅读教学时一种深层次的教学,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今天读了几首诗,学了几句话,而更应该关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这样的阅读对其以后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这样才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和需要,做学生的大朋友。所以作为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互动信号,并积极地给予反馈和应答,使学生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同时支持、鼓励和吸引学生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往和互动。

二、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源泉,所以如果要让学生接受阅读,进而学习爱上这门学科,首先需要的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而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案例。案例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这种现实的东西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或者思考。比如说在让学生阅读开始的时候,我先给学生放了用flash制作的动画短片,通过这种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出动画中所设计的故事或者童话、诗歌等准备阅读的素材,这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兴趣。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不断的调整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提倡个性化教育

(一)教学方式的个性化

随着学生的社会交往活动的扩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人和事不断增多,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推出个性化教育。因为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随着学习课程深入,学生的知识经验也在不断的增加,对于一些事物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的观点,阅读的内容也开始由简单到发挥。

而我们就可以根据这样的一种变化,提供必要的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与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渠道让学生说话,发挥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的语言教育功能,让学生多看、多听,学生在看中学,看中说,看看讲讲,既扩大了眼界,又练习了说话。比如在“我们的家乡”这样的一个主体性的活动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家乡。比如说绘画、制作家乡的美景;比如说唱家乡的歌、跳家乡的舞;比如说讲家乡的故事等等,形式都是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变化的。

有了兴趣,有了方法,但是也缺不了一些辅助阅读的课件。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可以使教学更生动直观。比如我会引入一些经典的案例,让学生带着兴趣观看,然后再兴趣中去阅读,去感受。只有这样不断追随学生的发展变化,并综合地富有创造性进行开放的有弹性的设计,才能更好的贴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互动。

(二)教学环境的变化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不少家长对于学生的早期教育业变得非常的重视。在学生家庭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家长很早就让学生认数、计算,而随着生活间的交谈日益减少,家长的方言、简语、俗话又使学生丰富的、规范化的语言范例大为减少。因此作为教师,除了平时要在学生园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的教育外,还必须加强对家长的指导,使家长明白正确的语言教育方法,尽量使用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去阅读、尽量多于孩子交谈,这样就能促使学生的语言水平不断提高,真正使学生想说、要说、会说。

其次,由于学生的智力等多个方面发展还未健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老师要注重给学生创建一个轻松、快乐、积极的教学环境。在平时的活动中,从学生积极投入到一些游戏的操作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对环境的喜爱。比如说活动室中各种多层次的教学器具的设计,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和家长的交谈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比以前更喜欢来学生园了,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们开始喜欢这个环境,喜欢上了阅读课。

结 论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为一个永远不会停止的课题,它会一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发展、闪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教师只有真正地爱护学生、投入幼教,才能更好地做到师生互动,只有在对学生真正的关爱中,才能不断的创新互动方式,更好的实现教学。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互动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美)乌德瓦里-索尔纳,(美)克卢兹。李珂。快乐教学:如何让学生积极与你互动。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篇8

【关键词】元阅读,高职大学语文,实施策略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时代观念日益变迁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和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其为什么会一直存在呢?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这一定位是方向性的。我认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除了要把其培养成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外,更重要的还应该是使其学会做人。对于人才而言,“人”是第一位的,“才”要在做人的前提下方会更好的体现出来。对每位高职学生来说,在校三年,他能否“精神成人”对其一生的影响,将显然重于他能否“专业成材”。当然,专业也是必须成材的,如此,才有生存的资本。“大学语文”做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一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重在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情感育人,以通俗易懂的道理服人,使学生形成自爱、自强的作风,为学习和毕业求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更是为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延续尽一份心力。

在此前提下,高职大学语文中的元阅读教学主要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

1.直面严峻的现实

随着人类社会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现代科技的广泛传播,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全民教育的普及,再加上政治观念与意识形态的弱化,东西方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交流,以及西方哲学、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等,导致当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与非传统性。作为高职院校公共课的大学语文,目前正面临严峻考验:学校不重视;学生不重视;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陈腐;教师队伍不稳定。这确实值得我们所有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同仁们深思。不少的学者同仁撰文批判否定当前现实和环境,这无可非议,但也要看到,在全球化语境中,如果我们将文化身份视为自然的和固定不变的,就会阻碍了多元文化身份的定位与形成。我认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固然需要校方的支持,更需要老师对它正确的定位、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教学方法的更新以及教师自己的修养的提高,身为大学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做好自身价值和专业走向的定位,既不能好高骛远、孤芳自赏,也不能自暴自弃,而要以自身的努力,逐步树立对自身和专业的自信,用事实证明自身的价值。

2.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师生的健全人格,共同探寻当下的生存价值

社会文化的转型和多元文化的裹挟,是当代中国社会变革正在经遇的普遍事实,包括后现代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使得它们正在对人的道德这一文化的精神内核及其道德教育这一传承中介产生某种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周汝昌教授说:大学语文教师应该用现代的、流行的、时尚的观念来解读文本;应该站在现代文化、文明的高度,多角度地讨论和分析文本;应该从文学出发,进入生活,回到生活,在文章的延伸中勾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认同。这也就意味着大学语文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供一种思路,一种融合古今贯通中外的思路。作品其实只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的教学应更侧重的是如何把古今结合起来,如何把文本与现实结合起来,如何把文中的情感与实际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共鸣中让学生实现学习目的,潜移默化地引导、影响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精神素养。

高职大学语文的元阅读教学主要就是通过人文精神的贯注,关注高职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人格养成,以期对现代社会日趋严重的人的精神异化现象和成长问题给予纠正,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发展铺平道路。《大学语文》以经典作品的赏析、领会为主,通过具体作品的解读,还原一种生命精神,使学生感动于这种生命状态;或者通过作品的解读,使后人感奋于文学精神形态,从而达到通过文学来认知社会与人生的目的。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必过于深究作者的意图或者作品本身的更深层次内涵,只要能从中获得安身立命、成人成才的基础原理,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根”和精神和谐健康的中国人即可。通过解读经典,师生都会在体验古今文化的睿智、博大、典雅、灵秀等过程中,得到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熏陶,净化浮躁的心态,树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人性。

3.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多种手段教学

教学中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变枯燥乏味为生动形象,也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但需要警醒的是,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不是空洞的喊口号,也不是非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可,更不是没“钱”就不行。高职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那就要求我们的教学策略在设置时必须注重其实用性,并将其专业学习与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相结合。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作品阅读欣赏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的主要培养方向,因此,教学的改革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学中的一些环节的改变,而且关键的还要看改变带来的效果。比如变课堂教师讲授为师生探讨、辩论,组织学生根据某个情境表演或展示才能,或者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实际际遇来诠释授课内容等等。尤其是在教学设施日益先进的今天,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发挥其直观形象等多方面的优势,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大学语文的学习的实际效用和价值,体味优秀经典的篇章之于生活赋予的内涵的相互关系。

4.精简精炼教学内容

针对当前高职教学实用性的特点,从元阅读的教学策略来看,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观念着手,让学生清清楚楚实实在在地明白大学语文的实用价值。简单地讲是教学生如何说话、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图、如何在关键的时候用语言帮助自己摆脱困境。这些归结起来,就是让学生从大学语文中习得生活的艺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应一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根据本校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开发出符合自我院校发展的校本教材。编排章节,设置文章内容,教学中不必在意学生学会了多少,而在意其学到了什么。让学生能够真正从大学语文的学习中学会实用的本领和能力,并提供或利用一些实践的机会来印证,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对教学实践结果的一个考证。

参考文献

[1] 李婷.《高职高专:让大学语文走进生活》,消费导刊·理论版,2007年第21期.

[2] 张文杰.《消费时代:精神提升与灵魂塑造不可削弱——论大学语文教学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10期.

[3] 夏中义.《“元阅读”:消费年代的文学担当》,《南方文坛》,2007年4月.

篇9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文学样式,在高中进行散文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散文多为作者有感而发、因情而作,或隐或显地体现作家对社会现实的哲学思考和道德判断,表明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态度。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能使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悟性、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2.有利于学生选材能力、构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散文特别是议论性散文,篇幅短小,文理清晰,富有逻辑性和论辩性,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辨性。另外,散文取材灵活,结构精巧,语言简练,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构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社会动态

散文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是散文的反映对象,反映生活迅速。学生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也可及时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二、高中语文散文的有效教学策略

1.从散文整体入手,理清散文的思路,引导学生宏观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神”是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散文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抓住散文的线索,理清结构与思路,并宏观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主旨。体现线索的方式多种多样:或以序为线,以时空的转换、人物的活动或事件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为线索;或以物为线,以某种特定的事物为全文的线索;或以情为线,以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来穿引整篇文章。散文的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把握文章的脉络以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进而读懂作者感悟,领会散文的主旨。教师应针对作品的结构设置相关的测试题,以此培养学生对作品思路的把握

能力。

2.重视散文主体性特征的把握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散文展现的主体个性美,把握作品对生活、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层的、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散文是主体性很强的文体,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传达作家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歌颂和批判。优秀的散文涌动着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层感悟和对生命现象、生活态度、人生真谛的诠释。因此,散文教学必须重视探究作品展现的主体个性美,把握作品对生活、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层的、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不能仅从题材广泛、手法灵活、形散神聚方面进行散文教学。

3.注重散文的分类教学,引导学生把握不同品类散文的特点

江苏凤凰教材中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内容的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三个品类:(1)记叙性散文,如唐的《琐忆》、杨绛的《老王》等,以写人记事为主,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生活场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教学这类散文,应着力研究作者描写的人物、生活片段和场景,去领悟作者寄人篱下在这些描写中的主观感受和情思。(2)抒情性散文,如巴金的《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以作者的生活激情为主,寓情于景,寄情于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教学这类散文,应着力探求作者感情抒发和深化的过程。(3)议论性散文,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拿来主义》等,以描述事理为主,并不是侧重议论的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而是运用文学形象来发表议论,说理和形象相融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艺术性。教学中,对这类散文的分析研究,要注重揭示运用文学形象进行说理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形象的思想意义。

4.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确保学生正确理解散文的语言含义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也要求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因此,散文教学要注重鉴赏散文的语言,联系散文主旨,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确保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

为提高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课教学效果与质量,教师还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举办校园散文创作、朗诵文化艺术节,鼓励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积极参与并带领其他有兴趣的同学投入到散文的学习过程中,借助散文教学这个平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持续性、良性发展。

篇10

【关键词】 构建主义 高中英语 英语阅读 教学方法

当代高中学生很多都存在不良的阅读习惯,不注重阅读技巧,碰见生词就查,不善于归纳总结,阅读效率低。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个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构建自己的认知能力,而并非要掌握或者附属他人的意思,构建主义学习法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构建主义视角概述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教育心理学最新的教学理论。构建主义首先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构建主义认为:认识并非是认识主体对客观存在的直接的被动的反应,而是一个主动的、不断深化的构建过程,而在这个构建过程之中,主体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在构建中有重要作用,且认知是随着环境不断变化的。

构建主义理论视角之下的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借助教师或者学习伙伴的帮助,合理使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构建的方法获得。学习知识的成果不完全取决于他人的灌注,而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构建知识的能力。所以,构建主义理论视角之下的高中英语阅读学习,即在英语学习中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教师则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知识构建的组织者。

构建主义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对他们掌握知识点以及教师建构文章背景知识都有很大的益处,又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2.1 课前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具有目的性和情境性,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有效的方式建构合理的学习情境,往往可以勾起学生的阅读欲,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如学习人教版必修《Unit 4 Earthquakes》 的 Reading: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地震相关的视频,并且设置问题给学生思考:“What is the film about?”然后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判断一些命题的正误:例如

(1) More than 400,000people were killed in the quake.

(2) Everywhere they looked and nearly everything was destroyed.

(3) Fresh water was taken to the city by bus, train, truck and plane.

通过这些正误辨别的题目,能够让学生对阅读目标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并且开动了他们的思维。

2.2 课中合作探讨

阅读的中心环节是深入详细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语言知识点,这一过程要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如人教版第八册第二单元CLONING。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力争得到以下几个核心问题的答案:

(1) Cloning is a way of making an exact copy of another animal and plant.

(2) Cloning have two major uses.

(3) the problems of dolly

(4) the effect of dolly

(5) It is forbidden to clone human being. Why?

通过这些自主讨论能够全面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把握文章的内容,这种讨论教学方法注重互动,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大胆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有积极作用。

2.3 课后课外扩展主题

高中英语教材每篇阅读课文都有一个中心主题,课文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就部分主题进行适当延伸,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完善知识的构建。如人教版必修《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中的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 通过讲述小女孩Daisy 乘坐飞船穿梭时空和藏羚羊、大象、猴子对话的神奇经历,呼吁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深化这一主题,加强学生保护动植物的责任心,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 Do you think it’s a good habit to eat wild animals? As a student, what could you do to protect wild animals?引导学生在课后查找资料,总结保护野生动物的方法。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相关主题课外阅读,至少每一周两篇阅读理解,切实提高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