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指导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理解指导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朗读;译读;背景知识;速读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10-01
1.导语
阅读理解顾名思义即阅读文章并能理解其内容。在日语中一般把阅读理解称为“读解”。在日语教学中,阅读理解的指导经常被视为一个难点。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在多数高校中都开设了“精读”“泛读”之类课程。而在这些课程中对阅读理解的指导一般都是以 "讲读"的形式开展。所谓"讲读",即把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的文章作为教学素材,教师对文章的构造加以分析,对词句的意思加以解释,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得以理解的教学方式。而如何培养出学生为了接受这种读解指导所具备的语学能力,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
2.阅读理解的定义
为了防止学成“哑巴外语”,学生的普遍心理是急于提高说和听的能力,因此而忽略读和写的练习。即使是教师,也有很多人认为阅读理解的指导是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的,对初级日语学习者还不用太重视。有以上这些想法都是因为对阅读理解的定义太过于狭隘。
木村(1982)曾对“读解”做了以下解释:“所谓读解,是通过所写出的文章来获得信息,更明确的说,是通过文字来获取信息。信息并不单纯是以文章或句子的形式来记叙的,用几个字所组成的单词,有时用一个字可以表示出来。这些由单个文字所渗透的信息,由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常被我们所忽略,所以如果理解不了这些信息,肯定会产生很多麻烦。连这种读解能力也不具备的外国人,即使有很强的会话能力,但是由于其活动范围受到局限,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不便。其本人也许还会把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归结为会话能力的不足。作为外国人生活在日本,如果不具备读解能力,也只能相当于一个文盲过着贫乏的语言生活。”所以说,对学习者,应该因材施教给予适当的读解指导。
3.读解指导的目标
读解指导的目标不单是读什么,而是读什么和怎么读。木村(1982)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学习者,都应该达到以下目标:① 读完的同时能够完全理解。② 不只是能够理解每句话,还要把握整篇文章整体的大意。③ 能够具备通过自己查辞典掌握不懂的词汇,进而理解文章的能力。基于以上目标,笔者将就阅读理解的具体指导方法做以下探讨。
4.读解指导的具体方法
4.1朗读。朗读,也就是出声阅读。朗读,大致可分为三种形态:齐读、自由朗读和个别朗读。
1)齐读,是指在教师领读或听录音之后学生一起复读,也可以是学生与老师和录音同时放声朗读。齐读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大量的学生得到阅读练习,会读的学生可以带动不会读的学生从而使落后的学生得到提高。但是也有以下缺点,比如,声音大的学生如果读错,其他学生很容易跟着读错,其次,滥竽充数的学生不容易被发现。
2)自由朗读,是指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各自自由朗读的方法。此方法虽然不会被他人影响,但是教师很难发现学生的错误。
3)个别朗读,是指教师点名,让某一名学生在全体学生面前朗读的方法。此方法的优点是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也很容易发现学生的发音问题,但是对于没有自信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难免会感到痛苦。
有些学者认为在阅读理解课上没有必要朗读,出声阅读很容易只注重发音的准确度和流畅程度,而忽视或占用对文章分析理解的时间。对此,笔者认为通过朗读,可以使目标语言的音声得到再现,再通过听觉将记忆中的文意与音声相结合,从而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此外,对于使用汉字的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很容易看到日语难读汉字就猜意思而逃避掌握其准确读音。一旦养成这种不好的习惯,难免会妨碍语感的培养从而影响对文章意思的理解。所以,朗读训练可适当地或有选择性地在阅读理解课上进行。
4.2译读指导。所谓译读,就是把阅读材料一边翻译成母语,一边阅读理解的过程。这在阅读课中也很常用。译读有以下2个优点:
1)对学生来说,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强化目标语言的过程。
2)对教师来说,通过点名要求学生翻译可以检查学生的习得程度和发现翻译方式的问题所在,从而给予及时恰当的指导。
但是在译读指导中,很容易只注重翻译知识和技巧的教授而忽略对阅读理解本身的指导。对此,就需要教师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为主要目标,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翻译过的内容做归纳总结。
4.3利用"背景知识"的指导。背景知识可以分为内容背景知识和文体背景知识。内容背景知识即文章中所写内容的相关知识。文体背景知识是指关于文章的文体或修辞构造的知识。关于阅读指导中利用背景知识的目的,伊藤(1992)提到以下几点:(1)保持从全体到部分的宏观展望;(2)提高推测和推理的能力;(3)提高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4)通过利用背景知识的推测过程,可以使理解的内容长期记忆。
基础知识的学习再扎实,对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传统、历史、社会、宗教等知识和理解不足的话,也会阻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的指导中便显得尤为重要。
4.4速读指导。所谓速读,顾名思义,就是快速阅读。速读的方法就是快速把握文章中的必要信息。而速度指导的关键,就是准备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准备速读材料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1)不要有过多的新词汇和新语法;(2)内容完整;(3)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4)长度适宜。
在速读的具体指导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对阅读内容集中全部注意力;(2)对阅读速度设定目标,努力超越此目标;(3)放弃想要全部理解的“完美主义”;(4)边读边推测意思。
5.结语
以上笔者就阅读理解的主要几点具体的指导方法做了介绍。除此之外,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阅读材料不仅限于课堂上教师指定的文章,还要自主搜集阅读材料进行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使阅读能力得到锻炼,还可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从而间接地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木村宗男.日本語教授法―研究と実践―[M].凡人社,2000.
[2]伊藤元雄.スキーマによる解釈と推論[J].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能力の育成:読むことの指導.1992
篇2
一、加深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语言具有抽象、简洁的特点。在数学阅读理解过程中,正确把握数学语言,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图形、符号,排除因数学语言理解能力弱造成数学阅读理解的低效。因而重视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数学术语、隐藏的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数量关系的背景、内涵与外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指导学生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要分清前提“同一平面内”和结论“互相平行”。
二、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阅读理解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像、推理的认知过程,要求理解、抽象、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得到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数学知识结构是以逻辑形式构建的体系,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学习数学必须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再抽象为一般的理论并加以应用,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形成过程,才能充分锻炼思维,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才能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获得灵感,感受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技能的满足感,从而克服由逻辑性强而造成学生对数学阅读理解缺少兴趣,畏惧、厌烦心理。
在数学阅读理解中注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数学知识的条理性、多样性,内容的正确性和丰富性,提高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的速度和准确性,重视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指导及数学阅读理解的培养,并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提高数学阅读理解的能力。
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提炼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
1.理解数学思想的重要性
在数学阅读理解中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具体问题为着力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充满神奇的数学思想的数学王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潜在的思维灵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阅读理解时注重提炼数学思想
数学受某种数学思想的支配,数学的认知结构是分层次的,而知识与技能是迁移的基础,同时也是认知结构中较低层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则是数学认知结构中较高层次的,它是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本质认识和高度概括,是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指导思想。加强数学思想的渗透,实现有效的数学阅读理解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如:画一画,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2)经过两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3)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以上问题给出实验、探索、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只要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所学知识,并将知识融会贯通,提炼实质,感悟到数学的归纳思想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四、领悟数学知识的迁移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知识的学习往往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而原有的知识结构是产生知识迁移的基础。因此,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知识的迁移。
而数学知识的迁移总是发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掌握得越扎实,理解得越深入,正迁移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负迁移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少,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更能从深层次的结构上去理解知识,更好地敏锐地把握学习材料之间的关联,从而进行一定的分类和组合,使知识经验系统化。
篇3
【关键词】历史学科能力 历史阅读理解能力 中考 历史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097-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重视学生学科的能力培养已成为共识。具体到历史学科能力,虽然不同的历史教育家和学者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认知有不同的看法,虽然这些看法和观点在认识问题的观点和角度存在差异,但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学生完成历史学习的关键。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培养那些历史学科能力?怎么培养这些能力?笔者认为,初中阶段历史教学应着重培养历史阅读理解能力,而历史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应坚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依托教材提高学生历史阅读的理解能力。
一 历史阅读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发展都与阅读能力有关,可以说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中学各学科教学中都要培养的一种能力。
历史事实本身已经过去,无法重演,不能直接观察,历史学习只能通过接触历史资料(如图片、音频、视频、实物、著作等),从中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方式进行。“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从特定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形成较为科学、准确地认识史料深刻内涵的能力”就是本文所说的历史阅读理解能力。不同的历史教育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历史学科能力的结构有不同的看法。虽然他们在建立历史学科能力结构体系时不一定明确提出“历史阅读理解能力”,但是都涉及了“阅读历史资料”“获取有价值历史信息”的能力。毋庸置疑,历史阅读理解能力也是中学历史学科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
二 提高历史阅读理解能力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应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初中历史能力培养的出发点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能力目标,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能力要求。而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明确提出“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等要求。在“方法与过程”方面也提出“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的要求。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归纳”“认识”等行为动词,作为对阅读理解层次的要求,可见,提高历史阅读理解能力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三 提高历史阅读理解能力是应对中考历史考试的关键
中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重视能力考查,是近年来各地区中考历史考试的一大特点。以陕西为例,近年来,陕西中考历史考试采用政史合卷,形式为开卷考试。试题类型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探究性题目。试题多为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的情景材料不拘泥于教材,而问题设计又是紧扣材料开展的。因此,阅读理解材料与问题是解答开放性试题的关键性一步。
另外,受到考试时间局限、题量局限(中考政史合卷分值为100分,历史只占40分,而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考试时间总计为100分钟),陕西中考历史试题情景材料量多,阅读难度大,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许多考生中考历史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就是阅读障碍。因此,提高历史阅读理解能力是应对中考历史考试的关键措施。
四 历史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应坚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正如赵桓烈所说,“能力是学习者主体自身的一种学习本领,必须通过手脑并用的练习才能获取”“单纯的灌输是绝对培养不出来能力的”。但是在能力培养中绝对不能忽视,更不能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学生历史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技巧的获得方面的指导作用明显。另外,初中学生心理正处于半成熟状态,对老师有依赖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自主学习能力欠缺。要提高初中生历史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应该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指导。
五 历史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应以教材为依托
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也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初中生学生接触的历史阅读材料首先是教材。教师应从教材出发,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具体可以做以下尝试:
1.从目录入手
读书首先看到的就是目录。历史课本的目录主要是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而编排的,它既是全书的缩影和提纲,又是教材高度集中的反映,是学生了解教材最重要的线索。阅读目录,就大体上掌握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线索,以及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善用单元导言、课文标题
单元导言、课文标题是对应单元和课文的高度概括,透过它,可以了解单元、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单元导言、课文的标题入手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历史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另外,如果能善用单元导言、课文标题,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学习华东师范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人类起源与上古文明》前,首先引导学生从阅读导言开始,即“人类的历史悠远而漫长。自人类起源至今,至少已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阅读这段导言内容后,然后提问“人类起源至今,至少有多少年历史?”“人类史上,上古文明和最早的国家出现在什么时候,在哪里?”通过对导言的阅读和思考,学生很快就能够理解人类的历史悠久而漫长。同样,在学习《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时,教师先板书课题,学生就迅速地了解到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是“人类史前时期历史”。教师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从课题中产生疑问:史前时期指的是什么时期?史前时期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从而自然而然地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产生求知欲望。
3.全面准确地解读课文
现在的历史教材都是图文并茂,史料较丰富,大小字相间,可读性强。这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材运用大量的原始资料,又用图示和表格等多种表现手法,展现了纵横交错的史实,指导学生全面解读课文,能够在了解历史史实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小字部分围绕课文的正文部分,或补充说明,或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或起到例证作用。教师课堂授课时,还应对小字部分的内涵进行认真的研究,适时、合理、多层次地将有关小字部分渗透于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小字内容,对学生理解或增加历史知识、发展智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4.适度扩充教材
不可否认,许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欠缺,阅读量太少也是重要原因。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依据教材指教,但是不能仅局限于教材,而应该充分利用书籍、网络资源,适度扩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对应对中考历史开卷考试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一生的成长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王耘主编.初中历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张保华主编.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专升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赵恒烈.中学历史学科能力培养中的几点看法[J].历史教学,1995(11)
[5]叶小兵.关于中学历史学科能力的研究[J].历史教学,1996(3)
篇4
阅读理解举足轻重,占用时间长,分值大,容易失分。高考120分,阅读理解占40分。总共5篇阅读,每篇设题数量不一,共20道题,每题2分。如何能够在35分钟内读完长达2000―2200词的5篇文章,并且能够正确回答所有的问题,从而得到满意的分数,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下决心抓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题的应试能力。
有的同学说:“我一看到英语阅读理解就头疼,怎么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呢?”还有的同学说:“阅读理解太难了,我太笨了。唉,没治了。”这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刚学高中英语,学生们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丧失上进的动力,学习的积极性削弱,自然就不会取得好成绩。但是,只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到英语阅读理解的必要性,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英语阅读理解,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习,就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并且有效提高英语成绩。
下面就学生在做阅读理解经常出现的问题,我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对高一新生有些帮助。
一、如何应对文章读不完、题目做不完的问题
这个问题较普遍,原因有三。一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有些同学做题时左顾右盼,无法马上进入考试紧张状态,时间浪费在了考试以外的事情上。二是心态不好。考场氛围紧张,考生更紧张,总盯着其他同学做到哪里了,听到翻卷子的声音就非常紧张,更别提做题了。三是没有好的做题方法,对阅读理解的语段分析不够。
解决方案:
1.平衡心态。考试对心态要求很高,既要紧张,又不能过分紧张,既要自信,又不能妄自菲薄。
2.做题方法。这里只强调做题顺序,大家更倾向于哪种呢?是AQA(A=Article,Q=Question),即先从整体去阅读文章,后看问题,还是QAQ,即先把整个问题快速看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在文章中找答案?选用前者的学生是心理因素在作怪,总觉得不读文章就看题好像肯定做不对似的,心里很不踏实。我建议大家选用后者。根据效率原则和目标原则,首先要求学生加强具有目的性的训练,思考我们要的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可以达到,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达到。此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节省时间,而且针对性很强,如果问题是事实性的和细节性的,那么准确率是比较高的,但它的缺点就是在解决具有推理判断或是综合性的问题时效果不太明显。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解题技巧。
二、如何应对英语阅读中的长难句
近年来,英语阅读解题加强了对长句、难句的考查,阅读材料中出现了不少省略句、复合句和特长句,给正确理解全文造成了很大困难。实际上,在一般情况下,不在长难句中设题。文章难,题不难。考到长难句,大家不要心慌。
应对长难句的解题技巧:
1.利用还原法恢复句型的原貌。例如:Betty shrugs. Talk?We’re friends.(2001全国,C)
该句为省略句,根据上文Harold对妻子长时间跟女友谈话而感到纳闷的情况,该题补充还原为:Betty shrugs. Why are we talking so long?We’re friends.
2.利用结构引导词进行结构和功能分析,准确理解复合句。
3.成分分析法。这是较常用的方法。以上两种方法较难,这里暂不做举例说明。
三、阅读题虽然能看得懂,但是经常选错,如何应对
这就是没有掌握做题技巧导致的。搞清楚题目是什么类型,用什么方法应对就迫在眉睫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题目大体有以下四种类型:
事实细节题、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猜测词义题。
即通过阅读全文,对文中叙述的事实、细节进行理解或判断。此类题型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考查原文细节本身,一种是考查某些细节在文中的意义。细节题有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例证题(文中举例的作用)、是非判断题、数字和年代和一些细节内容(what,wher,who,how,which,why),常见的问题形式有: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false?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right order of ...?
3.According tothe passage ...,the author mentions...
注意:有时问题会采用反向思维,题中含有not或except等否定词,如:
4.The author mentions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5.All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except...
四、期中考试考前如何进行实战操练才最有效
临考一周:做到每天五篇,养成考场习惯。每天保证阅读量,最好是一天一套5篇阅读。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时间完成,逐渐缩短阅读时间。可以按照50分钟、45分钟、40分钟、35分钟的规律递减。摸索阅读速度,确定阅读方法,保持做题惯性。
临考一天:完成一天5篇的任务,总结阅读技巧。当你拿出一周的35篇阅读文章时,相信你的内心一定充满了喜悦感、成就感。
篇5
关键词:阅读理解.策略.技巧
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中的占分比重较大内容,对高考英语分数的高低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关系到高考成败的重要因素。“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阅读理解这块内容提出的主旨要求。教师要想提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能力,就必须深入研究高考英语试题的命题原则、特点以及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从而在高考英语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并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高考英语中阅读理解的考察内容分析
从历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中来看,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文章体裁主要可以分为应用文、记叙文以及说明文,主要的内容涵盖了新闻时事、文化教育、科普知识、社会人文、名人故事等多方面的内容,表现出题材多样、文体多变、社会化、生活化的特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要求考生能够使用一定的阅读技巧,能够对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内在逻辑、中心思想等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根据阅读材料上下文领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并从已知的事实推断出一些空白内容、不认识的词句以及做出判断。
一般来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考察题目主要包括猜测词义、细节理解、主旨归纳、判断推理等,这些题目中大部分的题目都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有基本的理解,对段落上下文、全篇的文章脉络有一定的掌握,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话外之音有一定的领会,从而让学生能够对阅读理解试题从容把握,对相关内容作出合理的逻辑推理和判断。
二、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命题趋势
从近些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来看,高考英语对阅读理解的命题表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趋势:
第一,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材料篇幅越来越长,其中包含的信息量也日渐加大,因此需要考生以较快的速度进行阅读,并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中获取到尽可能多的信息。而且,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考察重点不再是对阅读材料中的事实细节,而是将考察的重点放在了对阅读材料语篇分析、推测能力等的考察,因此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试题中对文章主旨大意、推理判断的考察比例越来越大。
第二,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材料越来越多地采用原版的英文材料进行考察,因此其表现出内容更加新颖、更加贴近西方现实生活的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对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平时的英语学习和阅读理解训练中,尽量选用贴近生活和时代特征的材料,并对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新闻等内容进行广泛的关注,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了解,提高考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三、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猜词解题策略及技巧
(1)粗读全文,大概把握阅读材料大意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的材料选取范围越来越广泛,文章的体裁也不断多元,不同的文章形式,所应该采取的阅读方法也应该不同,针对每种不同的文章形式,可以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粗读全文,大概把握阅读材料大意。对叙述文来讲,可以采用通过who、when、where、what、how的线索去阅读文章,对叙述文的前因后果有个初步的认识;而对说明文来讲,其文章的内容组织、文章结构都相对复杂,通常都包含了大量的事实和观点,因此对说明文的阅读应该重点抓住作者的论点、所提出的论据以及最后的结论,掌握整个文章的脉络。
(2)对关键段落进行细读,采用猜词技巧把握文章重点内容
经过对文章的粗读,应该已经对文章的大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回过头来对重点段落进行进一步的仔细阅读,对一些不认识或者难以理解的字词、语句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测,找准文章的主旨句,迅速地对文章内容进行准确的提炼,发现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某个词句的具体含义,是做好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必备技能。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要通过语法、语义、构词、对比、常识等线索进行词义的推断,词汇量、阅读量、文化背景知识累积等均是关系到是否能做好阅读理解题目的关键。同时,在做英语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标志着逻辑关系的副词、连接词、介词等关键词语,比如because、bm、so if、than等,对这些词汇的深入理解,是理解文章深刻含义、文章内在逻辑的关键。
此外,在英语阅读理解中,要善于对文章的深层次含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领会,将具体的词句置于特定的语境之中,结合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准确地掌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情感,从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做好英语阅读理解相关的推断题目奠定基础。
(3)加强对各学科知识的积累,拓展英语阅读的涉猎范围
随着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材料涉及范围的不断拓展,要想消除在做英语阅读时的陌生感,提高对相应文章的理解,高中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跨学科、跨文化知识的培养,并不断拓展学生英语阅读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在文史知识、新闻时事、科普小品等方面进行广泛涉猎,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各方面的背景知识,尤其是西方英语国家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检索、查询工具,增强其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学习技巧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巧娥.指导解题思路,突破阅读解题瓶颈一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解题策略分析[J]中学生英语.2015(18)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27-01
1.影响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要点因素
1.1 学生感悟能力。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学习效果受学生自身的感悟能力的影响较大,这种内化与学生认知行为和学习习惯的能力是实现语文阅读理解高效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是长期以来其自身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接纳外界信息并消化吸收的整体素质。对于感悟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任务对其而言相对轻松,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也更为准确深入,同时这部分学生能发现更具创新性的阅读学习切入点,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从而在阅读中获得启迪,为自己构建出更为完善的知识与方法体系。
1.2 阅读训练水平。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必要的方法学习与实践联系,这种能力训练的实践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内容的能力认知深度与信息处理速度。而在结合具体的题目解答时,更是有相应的规律方法可循。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上安排的阅读训练,通常是根据授课知识内容进行的文章内涵与意义发掘,具体词汇语句表达方式与作用描述等内容,而这些题目形式都是可以通过归纳总结进而形成规范化的解题过程,而这些基本的解答能力发展与巩固更是构成阅读理解的重要基础。
1.3 教学手段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让知识的讲解与方法的传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实现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深入交流沟通。一方面,理想的教学内容选择与课堂教学形式,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活动的重心始终在阅读内容上,教学目标实现得到了保证;另一方面,对于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更符合时代要求,是现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其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这些小学生伴随着电脑、手机、互联网长大,对于信息的接收与处理更为迅速,而其从小接触的视频、音乐、动画等多种形式,使得只有更为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才能激发其的学习兴趣,综合了多媒体、信息化以及实践性的阅读理解教学才能对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2.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对策探究
2.1 整合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资源质量。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上有了一定的创新性改变,更加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的过程中,应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发现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其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综合作用,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为学生创造出质量更高的阅读理解学习材料。教师在教研备课中,应对教材中的文章内容进行在整合重组,对阅读教学环节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加工,结合具体的阅读理解题目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有目标有方向的参与语文阅读理解学习,在课堂上的有所收获,学有所成。
2.2 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本质是结合具体文章材料进行的认知性学习,教学方法与课堂活动形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容小觑。依托于当前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更多生动形象的资料,结合阅读内容播放视频、动画或者音乐,从视觉、听觉等多个维度丰富阅读教学的内涵,带领学生进入阅读材料的更深层次。同时,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可设置情景短剧、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形式,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带入感,从文中人物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内容,而且这种实践参与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更加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3 实施拓展阅读,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拓展阅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推荐书目自行阅读的教学形式,能有效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锻炼。在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之外开展拓展阅读,同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和读物又多又杂,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适度地为学生挑选符合他们兴趣的读物,在增长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也要促进课堂阅读学习的进步,使课外阅读和课堂阅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4 进行阅读知识教育,传授科学的阅读理解方法。阅读理解能力的根本是学生运用阅读技巧获取资料内有效信息的水平,因此教师应注重阅读理解方法的传授。教师应从小学语文教材出发,为学生详细讲解语文阅读理解材料中的语句表达、表现手法、行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示范演练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基础知识,和行之有效的阅读与学习的方法。教师应让学生按照恰当的阅读步骤进行学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前后文段的意思推测与揣摩文章的含义,深入地挖掘文章包含的深层次思想,进而帮助学生答疑,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5 兴趣激活法。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兴趣激活法。所谓兴趣激活法,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去阅读的方法。兴趣是阅读的动力。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针对学生喜爱 自我展示的特性。教师选取放声朗诵伴乐朗诵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分角色朗诵等形式,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3.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在小学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与手段,可以把学生带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训练,全面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亚利.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J].快乐阅读,2013,18:46.
[2] 梁定.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J].语文学刊,2013,23:138-139.
篇7
阅读是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阅读能力是和一种语言综合能力,是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之和。阅读理解率是衡量阅读能力的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阅读速度是衡量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大致可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言因素是指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词汇和基础语法知识等,非语言因素是指阅读心理与习惯、社会文体化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等。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已进入了WTO,要直接、迅速、准确地获取有关信息,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近年的中考看,阅读理解题的分值也很高,占总分的30%-40%,可见,在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呢?
1 指导学生记忆单词方法,扩大阅读量
词汇量对阅读能力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词汇与阅读速度效率成正比。因此,要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必须扩大词汇量,这可以通过以下两种主要途径来实现。
1.1 指导学生科学记忆词汇的方法。中学生最感到困难的问题就是记不住单词。其实,记忆单词并不难,关键在于记忆的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记忆的心理过程。目前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很有很多,分类记忆法,重读元音分类记忆法、联想记忆法、逻辑记忆法、构词法记忆法、对比记忆法、情景记忆法、形象记忆法、循环记忆法、字母组合记忆法、游戏记忆法、卡片记忆法、图表记忆法、周期循环记忆法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这些记忆方法,同时教师也要根据词汇的特点或难易程度加以选择。此外,还要为学生选择最佳的记忆时刻,制定记忆计划,在记忆过程中寻找借用机会,全方位记忆单词。
1.2 扩大阅读量。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词汇的基础上,要扩大学生阅读量。进行大量阅读不但可以复习和巩固所学词汇、语法、而且还能够扩大词汇量,拓宽知识面,培养语感,积累新的词汇,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掌握有关背景知识,极大的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词汇量大,难易适度,题材广泛,趣味性强,词汇重现率高的同步阅读训练材料。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的与教材同步的《阅读训练》教材就比较适用。
2 培养学生阅读技巧,促进对语篇的理解
阅读技巧很多,这里主要谈谈常用的跳读、略读、和细读三种技巧。
2.1 跳读。
跳读又称浏览,是为获取某些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阅读,它要求跳过大量的与所找信息无关的词、短语、句子或段落,从语言材料中迅速地捕捉到有关信息。
2.2 略读。
略读又叫掠读或扫读,是以一个人可以达到的最快速度来进行的一种阅读,它要求快速浏览全文,领会主旨或抓住主要内容。首先,要快速阅读文章的主要段落,抓住主题句,以找到文中“五W-H"为主要目的。即:了解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why(原因)和HOW(结果怎样)这样,文章的大意基本理清。
2.3 细读。
细读属于精读的范畴,又称深读或研读,它是为了准确地寻找所需要的细节,并理解细节,更进一步把段落大意及段落之间的联系弄明白。教师要指导学生会运用上下文推测,推断难词难句,促进对篇章结构更深层次的理解。
3 提高学生推测能力,拓展想象与思维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和考纲中规定,阅读理解材料的生词率不超过3%,并且考纲还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判断生词词义的能力,即猜词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推测词语的方法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构词法猜测词义;2、通过对比猜测词义;3、通过定义或解说猜测词义;4、通过因果关系猜测词义;5、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及相互关联猜测词义;6、利用常识猜测词义等。猜测词义要指导学生根据语法知识先猜测词性,然后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哪个类别的词,最后根据句意、文意推测它的大致意思。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不仅能提高阅读效率,而且也能够拓展学生的想像与思维,长期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推测能力,学生的感知、体验、实践、参与等能力都将得到加强。
4 强化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体化,提供阅读理解背景
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很有帮助,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掌握一些词语的联想意义、社会意义及用语规则,就不能从深层去理解和掌握语言,不能真正读懂英语文章,甚至会出现在无生词的情况下仍不能理解其内涵,造成误解。因此,必须加大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注入,尤其是它们的一些纪念日、风俗习惯、名城、名人、名建筑等,都必须让学生有所了解,从而进一步增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为提高阅读能力提供更加容易理解的良好背景。
篇8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 突破策略 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33
如今,英语阅读理解难度在不断增大,在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占总分比例很大。英语成绩在高考中占了1/5的比例,可谓五分天下有其一。高考试题题型多样、考法灵活,每道题的分数又相对细小,除书面表达,阅读理解每小题两分,完形填空与语法填空每小题1.5分,改错题仅为每小题1分。学生想要在英语考试中得高分很难,尤其一部分学生,平时学习认真基本功扎实,应该取得高分,然而考试时免不了马失前蹄;与其相反,有的同学平时学得并不尽如人意,而考试中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这样的事在英语考试中屡屡出现。很多人对此困惑不解,而后纷纷推测,最终的结论往往是,“某一好学生心理素质不好,考场发挥失常,而某一中等生一定是考试作弊了”。诚然,不能排除以上可能性,但不能一言以蔽之。
在对英语考试后出现如此反常的部分学生做了为期三年的跟踪分析之后,我发现了一个决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阅读理解得到突破是英语在高考中获得高分的关键。“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句话广为流传,这就充分反映了英语高考中阅读理解的得分基本上可以决定一个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大家都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而,做事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否则收获甚微。考试也不例外,尤其是英语阅读理解,除了平时的努力,应对阅读理解突破的策略非常重要。这些突破策略除了学生自己总结,更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既然阅读理解如此重要,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了。阅读理解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凭感觉得分”,而是要遵循一定的策略。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学习信心
在平时考试中,大部分学生都觉得现在的阅读理解读懂内容很简单,但要做对题、得高分很难。在屡次失败后部分学生会对英语阅读理解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认为英语学与不学是一个样的。为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明白语言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要积极面对平时学习与考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并解决,英语阅读理解就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二、平时要有目的地夯实基础,加强词汇记忆
阅读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词汇的考查,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自己不认识的单词,要做到绝不放过,绝不蒙混过关,尤其是对历年高考试卷多做分析,因为在这些试卷中出现的词汇,有可能是高考中提分的关键,因此遇到不认识的词汇,可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或查词典,使每一个单词的记忆都能落到实处。
三、培养学生掌握各种技巧
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技巧解决阅读理解中所出现问题,从而使阅读理解得以突破。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完成阅读理解时,经常凭感觉来确定答案,更有甚者通过“挑兵挑将”来确定答案。为此在平时训练中,应注重答题技巧。首先,让学生广泛阅读英文材料,了解更多风土人情文化等拓宽知识面,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其次,指导学生形成先看问题,掌握文章基本大意的习惯;再次,指导学生分析篇章结构特点,抓住文章主旨,把握主题,以便答题准确度更高;最后,帮助学生养成答案带入题目验证习惯,以确保句子、段落之间和每个环节间的逻辑合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应该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档案。将平时学习中出现的错题纠正后反复查看,尤其是考前,提醒自己类似错误不能再犯,以此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遵循合理的做题步骤
首先要求通读全文,力争把握文章体裁和脉络,做到能够回答When(故事发生的时间)、Where(故事发生的地点)、Who(文章的主人公)和What(文章讲述了什么事情)等问题。其次细读题干,查寻转换内容 必须要根据题目题干提炼出主要词、词组或者句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从文章中找出同类型词语或句型,这一遍带着目的读文章必须是斟字酌句、非常仔细。再次扫读语块,搜索有效信息。刚才我们已经在文章中找到了与题干吻合的单词、词组或者句型,现力争找到能够说明问题,帮助选择正确答案的信息。最后查读题项,定位正确答案。在以上搜索到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即找出正确答案的阶段。
五、做阅读理解应避免几点误区
篇9
关键词: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存在问题 策略研究
一、当前英语阅读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不良的阅读习惯。
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存在不少陋习,如视野狭窄;只理解单词的个别意思,不注意惯用短语、词组的意思;为弄清楚某个意思,反复地阅读前面的内容等。这些不良习惯不仅影响速度,而且影响思维的连贯性,顾此失彼,对阅读缺乏整体的理解。
2.畏难情绪。
每当面对总数达1200左右、历时20分钟的阅读理解时,有不少学生表现出烦躁不安、无信心和缺乏毅力。
(二)教师在英语阅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过早或过量地让学生做阅读理解题。
研究表明,如果过早或过量地使学生盲目地做阅读理解题,不但会延误阅读教学的时机,而且会使学生时常处于个别题目的困扰之中,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阅读的目的就是解答阅读材料所附的问题。
2.训练中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盲目性。
在实际操作中阅读训练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缺乏整体规划,无系统性。(2)只注重训练形式,忽视对阅读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问题都是叫几个学生回答,找到正确答案。(3)训练模式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都采用学生读一遍,回答问题,教师讲解课文的模式,学生很容易厌倦。(4)训练和讲解的中心侧重于材料的题,而不是对材料进行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的分析。(5)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致使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等。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阅读效率。
1.精心设计导语,引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设计精心导语,引入课文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和没有任何其他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
(1)利用文章的标题及相应词汇,设置信息沟导入。在教《新标准英语》初二上册Module 8 Unit 2“Tour of London”时可以这样提出问题:Do you know the tour of London?让学生小组合作尽快找到答案,培养学生捕捉关键词句和重点信息的技能。
(2)利用课文插图、幻灯图片导入。在学生阅读之前,可充分利用插图、幻灯图片等就课文内容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预测其中内容,从而自然地投入阅读。然而语境导入并非课文内容介绍,而是通过讨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建立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境。
2.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全方位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
(1)限时让学生略读(skimming),了解文章的大意,要求快速给出导读中心问题的答案。
(2)在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精读(intensive -reading),使学生不仅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而且理解它的深层含义。如True or False,WH-Question,Multiple Choice或填空题等。
(3)抓住重点,归纳复述。我们可以以提问为线索进行追忆,把问题的答案组织起来复述,也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或借助图表及有效的简笔画把故事情节发展有序地列出来,帮助学生归纳复述。例如在教完“The Adventure of Tom Sawyer”这篇文章后,我用简笔画把整个故事情节画出来并在图下面给出关键词,这样学生复述时就会觉得既有趣又简单。
3.启发思考,积极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
对文章的理解有三个层次:字面理解层、解析性理解层和应用理解层。通过略读和精读,学生对前两个层次已基本掌握,但还需对第三层进一步提高。此时我们可将提问扩展到相关知识与现实联系,启发学生思考,对文章进行更深层的理解。
(二)扩大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除了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外,我们还应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提供较多而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需注意几点:
1.精选材料,材料应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
这样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增强了他们阅读的信心。如我为学生订阅了《英语小读者》和《英语漫画》等多种报刊杂志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他们通过课外的阅读活动来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
2.要有相应的措施加以督促。
这毕竟是课外的任务,而且初中生的自制力和自觉性还没有完全成熟,没有强有力的措施是很难保证课外阅读持续地开展的。例如,我经常布置他们做阅读摘记并且每月进行评比,另外每周一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课前复述上周所阅读的文章。当然有时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就更加激起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三)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1.让学生依据文章的理解题展开阅读。
每篇材料都有相应的阅读理解题,一般学生都是先阅读短文,再看问题,回头看短文,然后选择答案。而我常指导他们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最后选择答案,这样便大大提高了阅读速度和准确率。尤其是看广告类和图表类的文章。
2.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生词,指导学生此时千万不可惊慌,或看到一个生词就去查字典,这样不但会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会容易失去兴趣。
3.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很多学生喜欢阅读时读出声来或用笔、手指一个个字点着读,有些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一词一句地分析。我指导他们要学会从整个句子、段落来理解文章,尽力减少停顿次数,扩大视力范围,提高阅读速度,改掉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
总之,阅读理解涉及语言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运用,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更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努力。了解英语阅读的目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并将它们运用到大量的阅读训练中,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英语阅读;心理过程;阅读障碍;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82-02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进行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大学英语阅读课是英语教学中第一层次的要求,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成败以及能否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从学习者本身来说,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在英语学习中占据着重要作用,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在中国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阅读课上的训练活动以语言知识为主。阅读的目的似乎仅仅是借助所读课文的语言材料来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结果是老师重点讲授语言点、句法结构。这样也导致了大学英语学习者认为阅读就是熟记单词、语言点,弄清每句话的句法结构,想当然地认为,阅读是听、说、读、写、译中最容易掌握的技能;阅读理解的失败无非是源于词汇量的不足和语法知识的欠缺。阅读理解训练过程就是词汇积累的过程,语法升华的途径,只需运用规则将获得的单词信息加以组合,自然就能正确理解文章信息。教学者和学习者对于阅读这门课程的错误理解导致了很多学生陷入文章每词每句都理解却得不出正确解题答案的尴尬境地。本文通过对阅读理解过程中心理活动,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和常见问题的分析,希望对阅读理解指导者有所借鉴,对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1982年,心理学家Nuttal提出,阅读是“an interactiv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交流的互动过程),并将外语阅读描写为“active interrogation of a text”(对语篇的积极询问),使人们意识到阅读应该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积极交流的双向活动,是一个理性化的互动过程。人们认为阅读理解过程包括信息处理的两种基本模式,即自下而上阅读模式(bottom - up approaches)和自上而下阅读模式(top - down approaches)。自下而上阅读模式注意语言本身的结构,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解码过程(decoding written symbols),即由词及句,由句及段,再到篇章进行理解。而“自上而下”的阅读方法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地“猜测―证实”的阅读过程,是一种心理语言的揣摩过程(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是一种(作者与读者)“相互交流的过程”(张维友,1995)。
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首先涉及的是语言文字的识别。识别的能力与语言文字的熟悉程度及语音意识密切相关,因为阅读时很多情况都需要利用语音这一中介进行编码解读。从这个角度上说,语言的流利性应放在语言学习的首要位置,走听说优先的路子没错。流利性可加强语言的熟悉程度,降低语言的认知阈限,增强对语言的解读功能。阅读是一种交际,它涉及作者编码和读者解码的心理活动,是读者运用自己的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根据任务和作者(通过设立的具体语境)进行心灵交流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解读的机制中,编码人――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和解码人――读者所获得的信息之间往往有距离。这个距离的出现可能与交际媒介――文字材料有关,也可能与文化、社会、环境或心理等有关。由于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人文特征等存在着差异,因而反映这些差异的语言的表达方式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差异。因此,人与人之间“共同之处”并不会绝对吻合,只能是无限接近。正如Christine Nuttall的图表所示:
Presup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读者储存的图式越多,其所作假设与作者对读者所作假设就具有越多的重合,读者与作者间也就越能形成“沟通”。大学英语阅读理解的技能总是会界定为跨文化、跨语言、跨编码系统的异域交际,其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价值取向、隐含在文字材料里的思维定式等也就会产生差异。了解阅读理解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复杂心理维度,有助于深刻地理解阅读理解的实质。同时通过观察、访谈、分析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用策略的情况,以便能提供有效、恰当的大学英语阅读策略。高效的大学英语阅读能力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
二、英语阅读障碍
首先是词汇量,大学英语阅读课本中的文章几乎全部选用英文的是英语原文,有些生词量超过5%;有些课文列出的生词虽小于5%,但由于有些学生对已学词汇没有透彻掌握,对他们来说,生词量就更大了。还有就是有的学生不了解词汇之间的关系,不认识词根和词缀。因此,在阅读过程中经常意识不到某两个词之间的关联来进行推敲。弄不清词汇间的关系便造成理解困难。大脑不会对生词做出反应(吕长珐,2004)。
其次就是阅读习惯问题,中国学生习惯了读汉字,识别汉字的单字或词语更加容易。很多学生往往是一眼只看一两个单词,视觉跨幅就较窄,不能把握整个短语或语句。还有的学生阅读英文时经常回视,即退回去重读刚见过的词汇或短语,这样就影响了阅读效率。另外,很多学生倾向于先在脑子里将英文翻译为中文来进行理解,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失去了阅读的连贯性。还有的学生阅读方式单一,不懂得对症下药。
除去上面的因素外,影响英文阅读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文化和社会因素。Christine Nuttall认为,“读者与作者须具有共同之处,方能形成两者之间的沟通。”Christine Nuttall所谓的“共同之处”首先指读者须了解英语社会的语言习惯和风土人情,才能正确理解阅读材料。大学英语阅读课本中的文章最初并不是针对中国读者,其根本出发点都是基于英语社会的价值观,这给阅读理解带来障碍。
三、对应的教学策略
上述普遍存在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中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影响了四六级的通过率,更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了使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快速有效地掌握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和运用阅读获取的信息进行交流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1.增加学生词汇量。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学生词汇量,使学生在词记忆法,了解一些词汇学知识,提高词汇的使用能力。要做到这些,除多花时间记忆外,还可借助词缀,合成法,词义转换法和同义词与反义词的关系等方法背诵单词和猜测词义,逐步扩大词汇量。
2.掌握语篇信息的理解技巧。无论阅读材料是长是短,都有特定的出发点,也就是其中心思想,要教会学生快速抓住中心的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和网络等途径丰富阅读材料,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突破学习的樊篱,构成新型的学习生态环境。
3.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更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2)培养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灵活地综合运用阅读技巧进行阅读,以达到快速、准确的阅读效果。教师可在阅读课程的初期,将必要的阅读技巧介绍给学生。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计时阅读的习惯,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必须计算时间。
培养微观阅读技巧的同时,培养宏观阅读技巧。笔者认为,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找出文章中所列举的细节事实,分析文章情节顺序,理解作者的论据观点以及归纳总结、逻辑推理等都是阅读理解文章的重要技巧。但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了解文章结构这一宏观阅读技巧。
4.创新教学方法。当前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多教授学生采用从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即其教学顺序是“词―句―篇”。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能看懂单词或句子,却不一定理解文章大意。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两方面入手:(1)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充当一个“说文解字”的角色,而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语篇到语句,从梗概大意到微末细节,利用语言形式去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再利用这个语义图像去理解段落、句子、词组单词的语言形式,从而把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完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教会学生整体的阅读方法。(2)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既强调在运用中学习,也强调为了运用而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各种任务或活动为目标,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依据阅读材料设计课前任务、课中任务和课后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主动阅读材料,而且课前和课后任务是在课外完成。这样不但加大了阅读量,丰富了阅读材料,扩大了阅读面,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结论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英语运用的一个难点,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时方法得当,花较少的精力获取较大的进步。这样指导教师就需要研究了解阅读心理,多观察,多记录,了解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阅读策略。比如,预测可以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并锻炼智力猜想,它是发展阅读理解的根本途径。预测有助于检验对文章的理解和加快阅读速度。大学英语课堂时间有限,如果学生仅仅利用阅读课堂时间来练习阅读,这样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在有针对性指导,让学生有所提高,对英语阅读有所信心时,运用任务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准备材料,练习阅读,从而提高整个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Christine Nuttall,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3.
[2]Knight,S.Padron,Y.and Waxman,H.C.The Cognitive Reading Strategies of ESL Students [J].TESOL Quarterly,1985,(1).
[3]辜向东.走出大学英语阅读技能认识上的误区[J].外语界,2003,(4).
- 上一篇:纺织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下一篇:细胞生物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