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智慧医疗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看待智慧医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孔铭:在我看来,战略合作将加速广田股份BIM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提升工程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我了解到,同济设计院在国内拥有领先的BIM技术和应用经验,在其主要参与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项目中,BIM技术已得到全面使用,直接节约造价3.5亿元,占总造价2.4%。
另外,同济设计院客户资源广泛、市场影响力大,项目互荐合作将为广田股份带来更多大额的优质项目。资料显示,同济设计院的客户包含迪斯尼、联合利华、四大行等诸多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以大型市政工程为主的上海世博集团等业主,这类业主的项目体量普遍较大,且业主财力雄厚,有望提高广田股份的收入增速和回款速度。
《动态》:近期广田股份的另外一则公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11月25日,公司完成限制性股权激励股票授予。对该次授予您如何评价?
孔铭:根据公告的信息,本次广田股份向总计61名激励对象完成授予1500万股限制性股票期权。考虑到可能的股权激励费用,此次股权激励的解锁条件是2014、2015和2016年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17%和16%。
在我看来,这次股权激励落地将有效提升员工积极性,可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一起做大市值。另外,从这次股权激励的解锁条件可以看到,广田股份对2015、2016年的盈利相当有信心。
《动态》:10月份广田股份公布了公司的三季报,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司的整体盈利质量有所下降。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孔铭: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田股份的应收账款同比增长40.7%,达到63亿元,远高于同期营收增速,占营业收入比为97.1%。预付款同比增长45%达到1.91亿元,主要因为公司合并新华丰和南京柏森。公司收现比率同比下降10.1个百分点至54.45%,付现比率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至73.9%。在我看来,这主要受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广田的主要客户面临资金压力,导致收益质量较往年出现下滑。
然而,近期央行进行降息,意味着一个长期的货币宽松周期的开始。而降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利率对于负债率相对较高的传统行业将会形成实质性利好,地产行业将是其中之一。因此,地产行业对广田股份的收益质量的影响将会逐步缓解。
同时,从未来订单情况来看,广田股份2014年公告新签重大合同累计金额达52.1亿元,加上其余工程订单,我认为公司在手订单较为丰厚,将为公司未来业绩的提升提供坚实的保障。
另外,未来公司在智能家居业务上将有所突破。智能家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公司当前住宅精装修业务估计将覆盖家庭4万户,有天然的渠道优势,布局智能家居不仅仅是产品的销售,而是获得大数据之后衍生出来的精准营销、医疗、保健、家政等广阔的业务空间。
所以,在我看来,公司整体盈利质量的下降仅仅是暂时的,我对公司的未来仍然持有乐观态度。
《动态》:下面我们来聊一聊另外一家公司――峨眉山A(000888)。近期,公司公告,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消息,成绵乐高铁有望12月10日正式通车。这一消息对峨眉山A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呢?
孔铭:在我看来,成绵乐高铁的正式通车一个最大的作用是提振峨眉山景区的客游量。我看到有机构预计,如果不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控事件,未来两年峨眉山景区游客的渗透率有望达到8.5%甚至更高。按照8.5%的渗透率进行计算,未来两年峨眉山的游客数量有望达到331万和358万人。可见,2015年游客较快增长已较为确定,而本次高铁开通将为利润的较快增长提供了又一层保障。
此外,资料显示,2014年发改委把“大峨眉国际旅游区”纳入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公司也明确提出“1369”战略发展目标。伴随着高铁通车的临近,峨眉山的“1369”战略推进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据我所知,2014年10月18日,公司在峨眉山高铁站附近获取147.2亩土地,耗资8450万元。这意味着东面的大峨眉智慧旅游文化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动态》:除了成绵乐高铁的通车,峨眉山未来的增长还有哪些看点值得关注呢?
篇2
未来世界中,人工智能会沦为人类的奴隶,还是会拥有超越人类的能力?来自硅谷的著名创业家,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与伦理学教授,《人工智能时代》作者杰瑞・卡普兰(Jerry Kaplan,以下简称JK)带给了我们新的见解。
AI是技术不是魔术
《时间线》:您认为AI真正的本质是什么?JK:人工智能是以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执行工作为目标的一个工程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脑本身是智能的,只是它们能在某些情况下替代人 类。
《时间线》: AI似乎更容易对显性知识进行技术转化,那么在对隐性知识技术化时遇到哪些阻碍?现在是否有所突破呢?
JK:你可以将AI技术大概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趋向于理性问题的AI技术,像是规划一个驾驶路线,在电路板上布局组件,合理高效地将包裹放置在运输车上。处理这类问题时,人们是通过显性信息和使用显性逻辑规则开始处理的。第二类是趋向于感知问题AI技术,这其中包括识别照片中的人物,驾驶汽车,研究收集医疗数据模型。一般来说,这类问题很难被明确地描述出来。还有些问题像是翻译语言、玩一些复杂的游戏,可能需要对这两类技术都有所涉猎。
主人or奴隶
《时间线》:在Ray Kurzweil的《奇点临近》一书中曾描写道:在“奇点”到来之际,机器将能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自我完善,超越人类,从而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很多人都开始恐慌AI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取代人类,对此您怎么看?您认为最为适当的人机关系是怎样的?
JK:我并不同意Ray Kurzweil的观点。机器已经在许多领域超越人类的能力,并且我们对此也并没感到任何的不适。事实上,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使用它们。电脑能够比人类计算得更快更精确,记忆存储大量的信息,并且通讯交流的速度是人类无法想象的。随着AI领域的进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任务是由机器去处理,并且会比人类处理得更好。但是这不意味着它们能比得上人类的智慧。我们并没一个言之成理的人类智慧的理论,即使我们有,也没有证据能表明我可以编制一个机器去复制它。
《时间线》:现如今一些企业工厂已经在开始利用AI进行日常生产工作活动了,但对于工种的替代还只是局限在初级的、可替代性强的工作,那么在未来随着AI的发展是否会挑战高级工作,例如高级电脑程序工程师、注册会计师、高级律师等等?
JK:AI程序不能执行工作,它们的作用是使任务自动化。如果一个人的工作是由那些能被自动化的任务组成的,那么的确他们的职业是面临风险的。如果一些人的工作任务是机器不能处理的,那么AI技术只是能够帮助人们把工作处理得更加高效。这无关乎工作多么高级,人们需要接受多么多的培训去做他们的工作。我们在用电脑执行计算时,执行任务往往需要相当大的训练和专业知识作为前提的。比如,一个放射线研究者的工作职能可能是容易去自动操作的,但是相反地,一个儿科医师需要的是机器无法执行的人类技能。
《时间线》:在您的《人工智能时代》一书中介绍了AI对财富再分配的影响,您希望AI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提高社会财富,但现实情况是,现在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贫富差距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AI在提高社会财富的同时会不会反而加重了贫富差距和财富分配不均匀的问题?
JK:我不确定我们所理解的社会财富是否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在我看来,AI是自动化的一种形式,它是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从逻辑上看,这意味着拥有资本的人可以通过利用机器去获得更大的利益,而那些只能依赖出售自身的劳动力的人,将会被取而代之。一般来说,自动化使社会更加富裕,而获益者主要是那些富人,除非我们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整个社会都享受新财富。
《时间线》:您认为当前人们对AI误解的主要争议点是什么?您对当前人们对AI的看法和理解有何建议?
JK:许多人所理解的AI就正如他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样。通常都是一些伤害和攻击人类的坏的机器人和程序。但是这些都是幻想。机器是没有感情的,除了我们指令它们做的事情以外它们是没有独立目的。只要我们仔细考虑如何使用这些技术,它们将会很好地为我们的需求服务。但是像另外一些技术,比如核能,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做建设也可以用它去搞破坏。但这些都取决于我们人类,而不是“它们”。
AI在中国
《时间线》:在AI领域,西方国家,例如美国,拥有较为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发展环境,而中国的AI领域更多的是依赖于商业驱动,那么对技术驱动与商业驱动,您认为哪一个更能推进AI的可持续发展?
JK:我认为在美国AI技术的发展和在中国一样都是由经济发展驱动的。有很多大学都在研究AI这个领域,但是大多数的进步是发生在像谷歌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我相信在中国,百度也是这样的公司。
《时间线》:从伦理角度来看,在西方国家,例如美国,AI的发展遇到哪些问题和阻碍?中国拥有特殊的文化环境和较为保守的伦理逻辑,您认为当AI甚至是未来的AI机器人在步入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中时是否会遇到更多新的问题?
JK:当我们将AI技术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时,将有很多伦理问题需要我们面对。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应该如何平衡和协调驾驶员与其他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如果你要求你的机器人去帮助你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它应该如何拒绝?如果它看到你违反法律,它应该被要求去报告给你吗?如果它意外伤害到别人了,你应该完全负责任吗?这些困难的问题我们需要时间去解决和回答。
篇3
《经济》:请您介绍一下玉溪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
王柄璋:玉溪市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也有迫切需求。2015年4月,玉溪市被住建部和科技部联合列为智慧城市试点。围绕目标任务,主要做了6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成立机构,落实责任。2015年7月玉溪市成立“六城同创”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下设创建国家智慧城市指挥部,分管副市长担任指挥长,在市住建局设指挥部办公室,17个市直部门和各县区政府为成员,明确了创建任务书中11个项目的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
第二,顶层设计,规划统领。2015年5月至8月,玉溪市相关部门对北京、银川、绵阳等多个智慧城市创建先进城市进行了实地调研,9月启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工作,11月底完成招投标工作,12月28日,智慧办牵头召开智慧城市推进工作协调会,正式启动顶层设计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第一稿的初步审查,即将进行第二稿审查工作。
第三,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近年来,依托“宽带乡村”、“信息惠民”等项目建设,玉溪市加强以光纤网络和4G网络为重点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市702个行政村中有694个完成有线光纤宽带覆盖,701个完成4G网络覆盖。2015年,通过整合政务云平台和电子政务外网,搭建了全市一区八县共631根光纤专线、连接近700多家单位的政务外网平台,实现了纵向从国家到省、市、县(区)、乡(镇)的互联互通,横向到大部分党政机关的高速光纤网络。
第四,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全市现已搭建完成网格化社会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智慧文化旅游服务系统、玉溪教育云平台、市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玉溪市公安局警综平台、平安城市联网共享平台等,正在部署实施一站式惠民服务、智慧市政管理等平台建设工作。网格化社会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可通过电子政务外网网络传输,调用国土局矢量地图信息,在政法、公安、计生等单位的基础数据上采集录入人、事、物的信息,实现基础数据的动态更新。目前该平台已完成政法委、公安治安支队、计生委、司法局、消防支队等单位的接入。依托实名制信息快速查询机制,玉溪市公安局与供排水、电力、房管、公积金、运政等27家单位实现了协作执法和信息共享;同时整合社会高清视频资源914个,全市高清探头达到4325个,城市应急处理和社会治安综合防控能力不断增强,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安全城市。
第五,知名企业入驻,助推智慧城市发展。玉溪市通过制定出台《玉溪市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玉溪市信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以及制定信息消费、信息惠民、宽带乡村、智慧城市等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优化投资环境,引进了华为、融创天下、华唐教育、亿赞普、阿里巴巴、腾讯、深圳永兴元、软通动力等企业,并与中国联通云南省分公司签订了《云南联通云基地数据中心项目》协议,与亿赞普集团签订All in One创新支付卡和东南亚IBS跨境清结算中心项目建设合作协议;玉溪华唐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正式启动运营,成为云南省首家大数据外包产业基地;同时积极申报“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项目。
第六,“互联网+”行动快速推进,行业运用不断深化。一方面与腾讯就推动“互联网+”战略合作达成共识,2015年8月腾讯为玉溪开发的微信公众号“玉溪”及“城市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上线微服务事项21项。另一方面,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不断深入,2015年11月淘宝特色中国·玉溪馆上线运营,目前已有100家电商企业和个人店铺、1000余件线上线下玉溪本地特色产品入馆售卖,在通海县实施的“千县万村”农村淘宝服务站试点运行良好。作为率先进入华为数据中心的项目,玉溪教育云平台实现了全学段资源、全场景教学和全过程管理全覆盖,现已开发集成20个教育资源库,33.8万条教学教材资源,70万道题库资源,2503个名师资源,13万册数字期刊及电子图书,200多个仿真实验;入驻学校749所,实名注册教师2.3万人,占全市教师的85%,活跃度达到60%,空间开设(含教师、学生和家长)累计7.2万人,用户累计下载资源5.4万个。2016年3月初,玉溪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建设开发的玉溪就业创业网上线运行,开启“互联网+就业创业”新模式;3月11日,启动“互联网+农业”工作,在全省率先构建“互联网+农业生产、经营、监管、服务”体系。
《经济》: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投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大潮中,但也有人认为很多智慧城市试点都有名无实,作为试点城市,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柄璋:“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加快包括智慧城市在内的新型城市建设的任务,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国家目标和城市需求。《玉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提出了建设生态、宜居、文明、幸福的魅力之城,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力争完成创建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智慧城市、创新型试点城市“六城同创”工作的发展目标。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玉溪可以在总体设计、项目规划、投融资、标准化建设、经验分享等方面,获得国家主管部门和专家更多更好的支持,可以凝聚城市各部门力量,在较短时间内选择重点领域进行突破。
《经济》: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王柄璋:建设智慧城市,首先要破除条条块块间的“信息墙”。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要想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就要将城市建筑、街道、管网、环境、交通、人口等方面的实时运行状况,用数据反映出来,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通过城市大数据开放、信息共享和集成运用,改变传统城市管理中的“差不多现象”和“拍脑袋决策”,推动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方式。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要求将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列为必选项目,正是瞄准并想解决好这个最大难题,通过技术、标准、政策等多方面措施,推动破除“信息孤岛”,促进信息共享。玉溪市现已搭建完成网格化社会服务综合管理、平安城市视频联网、地理空间框架等多个专题数据平台,在推动数据整合共享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2016年初,完成了玉溪市公共数据共享需求专项调查研究,起草了《玉溪市政府部门公共数据资源目录》,数据整合共享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经济》:投融资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就玉溪市而言,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资本、财政投入的比例为多少?在您看来,最佳比例为多少?
王柄璋:从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中申报的重点项目投入来看,玉溪市智慧城市项目经费中,社会资本和财政投入的比例约为3比1。
每个城市情况不同,项目类型不同,投融资模式也不会一样,很难有最佳比例。有些项目,如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便民利民公共服务系统等,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项,应该由政府财政投入;而网络基础设施、智慧社区等项目,由于可以进行市场运营,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经济》:目前智慧城市标准和评价体系正在建设过程中,就当地的实际建设而言,建议在哪些方面制定标准体系?在您看来,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设将给各地智慧城市带来哪些推动作用?
王柄璋:首先,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尽快制定各部门、各主要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的政策和技术标准,上下合力破除条条块块间的“信息墙”,早日建成公共信息平台并发挥作用。其次,形成数据开放的政策和技术标准,激发市场新活力,形成支撑创新创业的新动力。再次,形成可落地、可操作的中国特色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引导各地智慧城市健康发展。
篇4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事实上,面对中国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社会管理难题,如何寻求一种适合我国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管理模式,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同时,我国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改造和进步过程,既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也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更是政治转型和文化重构的过程。这使得我国社会转型几乎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复杂得多。
我国社会转型的复杂性要求积极创新社会管理,而在所有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中,加强法律治理,无疑是最优的制度选择。这主要得益于法律治理在应对社会转型并实现社会管理模式创新中具有如下得天独厚的优势:
法律治理是实现我国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权力与权利上有机统一的最佳制度保障。通过法律治理,政府的基本职能职责得以依法明确,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权力与权利得以在法治的保障下实现边界明晰化与合作有效化,进而实现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权力与权利的有机统一;法律治理是实现我国以保障性与生产兼具为价值诉求的法治理念转型的重要保障。通过法律治理,立法旨在预防矛盾纠纷和解决问题的传统工具性理念在法治国家中必然有一个根本性转型,核心是立法应当发挥保障性与生产兼具的双重作用,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激励公民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推动我国内容广泛的社会改革取代狭隘的经济改革,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健而有力的法治保障;法律治理是实现我国以民生为基本导向的法治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保障。通过法律治理。我国当前从政权建设向社会建设的重大转型就必然积极回应基本民生诉求,在强化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同时,也调动了最大多数人的积极性,进而最大限度保证了以人为本理念在法制建设与法律治理中的运用。最终为以民生为基本导向的法治现代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法律治理是实现我国在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与规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上维权与维稳有机统一的重要保障。通过法律治理,我国在转型中的各种矛盾纠纷就能够依法纳入规则治理,政府在建立健全公民诉求表达机制的同时,也应当尽可能“打捞”并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并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对待“异质思维”,依法构建多元化解纷机制,在实施规则之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进而实现维权与维稳的有机统一。
二、我国社会转型中法律供给存在“综合症”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需要的社会管理创新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即法律治理尚未取得突破性发展。目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法律供给存在“综合症”。
一是一些立法仍然“照搬”计划经济做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长远考虑与系统谋划,总想达到“立竿见影”和“速溶咖啡”似的效果。比如,为解决我国广泛呼吁的公益诉讼问题,《民事诉讼法》修改仅仅对此作了原则性规定,而有关公益诉讼的价值定位、调整对象、法律原则、诉讼机制与法律责任等没有具体规定,从而使公益诉讼表面上的突破规定在实践中面临操作性不强与适用性不足等诸多困境。
二是一些立法脱离国情,集中体现为立法以城市为中心,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关照不够。比如,《就业促进法》虽然指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但对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如何打通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面临的各种障碍等没有具体规定,从而使建立城乡统_人力资源市场没有明确的法律指引及法律保障。
三是一些立法以精英主义为中心,对大众真实想法关照不够。比如,《劳动合同法》规定,凡是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都应当经过民主和公示程序后才能合法化,才能作为用人单位可以实施的管理制度,才能作为人民法院定案的依据。但实际情况是,在我国劳动行政介入还普遍缺位的情形下,在劳资力量依然比较失衡的局面下,大多数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都是弱势群体,很难在规章制度建立中与用人单位享有平等的“话语权”,最终落得所谓民主的规章制度仅仅是一种“摆设”,充其量是职业精英民主参与的某种“点缀”而已。
四是一些立法过于乐观,对于通过立法改造社舍的能力过于自信。比如,针对当下乱象丛生的劳务派遣,《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在对劳务派遣的制度功能、应有地位、调整原则、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等基本问题远未达成共识前,虽几经周折,试图通过对劳务派遣范围严格限制来破解“燃眉之急”,但实践中各种非法劳务派遣却依然大行其道,尤其是劳务派遣的“重灾区”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和垄断企业等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在远远超出了立法本意的同时,也使立法者盲目乐观设想通过劳务派遣立法来解决所有问题的幻想化为泡影。
五是一些立法过于草率,使有规定的危害胜过无规定。比如,今年初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为了解决《劳动合同法》遗留的竞业限制问题,在没有充分理论支撑与试点经验积累的情况下,仓促对竞业限制的若干问题作了规定,而这些规定无论是在学界看来,还是在实务部门看来,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个典型例子是该规定有意无意回避了竞业限制的一个实质性问题,即如何看待竞业限制经济补偿与竞业限制效力之间的关系。因为对该问题没有明确规定,该司法解释的诸多规定存在明显的法律漏洞并与实践不符,使司法实务部门面临不知“如何是好”的尴尬。比如,该司法解释第6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细读该规定,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该规定是存有竞业限制约定无经济补偿约定而劳动者又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的前提下来规定其下问题的;二是该规定未对有竞业限制约定无经济补偿约定而劳动者也未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情形该如何处理作出正面回应;三是该规定不仅不周延,也刻意回避了一个实质性问题,即究竟如何看待经济补偿与竞业限制效力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对该问题予以明确,就无法有一个一贯到底的法律原则和标准来指导竞业限制其他问题的规定。显然,该司法解释对其语焉不详。这种有规定的危害胜过无规定危害的主要表现在,司法实务不仅面临“如何是好”的尴尬,法官在注重社会效果与应对审判压力的双重考核下,也会因为个人认识差异、自由裁量过于宽泛等原因而使同案不同判,进而诱发当事人上访、损害司法权威以及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等不良现象。
三、如何破解我国社会转型中的法律供给“综合症”
首先,立法应当长远考虑并系统规划。尤其是在我们已经认识到法律治理是应对社会转型的最优制度选择的时候,越要重视立法的长远性与系统性,从而维护法律应有的相对稳定性与权威性。这就要求国家有关部门要强化立法科学意识与立法规划意识,不能“跟着感觉走”,更不能被具体问题“牵着鼻子走”。唯有科学的立法规划,才能逐步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其次,立法应当秉持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报告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主席明确要求,要让民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法律的最高价值诉求,是中国当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立法要做到公平正义,首先要真正贯彻权利平等原则,切实解决好近年来突出的不公平就业、不公平住房、不公平教育、不公平收入、不公平医疗、不公平征地以及不公平城乡二元体制问题等涉及基本民生的大事。
篇5
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
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疾病谱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外感类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今天,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又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用西医线性思维还原论方法物质检查和单靶点治疗手段进行防治,不仅临床防治乏术且费用高昂,当现代西医学认识达到细胞水平,基因水平的今天,仍不能解决内伤类自身损伤性医学难题,也在向系统医学、整体医学回归。中医学是用象思维构建的且诞生于生产力极其落后的远古农耕时代,从理论到临床均具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简便廉验的学科价值观,笔者根据二十多年对中西医诊疗体系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哲学基础、科研路径、价值取向、认知方法和防治手段的系统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民情、现时代复杂性内伤类疑难重症及慢性病老年病防治乏术和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特提出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本文谨从1、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概念诠释2、提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概念诠释时代背景与内涵阐述3、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4、结论等层面展开阐述。
主题词: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方法学研究;
中医药学是用象思维科学构建的,其指导哲学是实象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哲学的意义再于指导实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象思维是东方思维的典型代表,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面对同一个研究对象,中西医学分别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在科学家看来,“方法掌握着研究的命运”[1] ,中医学是沿着唯象的、整体的、直观的、定性的、医哲交融的形象思维路径进行研究的医学理论[2],是唯物立象尽意求道思维模式的科研成果,是中国象数文化的智慧结晶,是整体观、运动观、属性观和辩证观的集中体现。只有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医学文化特质、思维特征、哲学特性、学术特色、诊疗特点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感知它博大与至简的学科魅力[3],在实象论哲学象思维科学指导下和笔者撰著的《阴阳证治学》中医药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
1、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概念诠释 中医、哲学与思维都是独立的学科,都有各自的研究范围和相应的概念体系,现在把哲学与思维同中医一起组成一个集合概念是因为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指导,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己的文化特质、思维特征、哲学特性、学术特色、诊疗特点,可以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进行概括。
1、 1、 中医药学的概念与内涵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医哲学思维智慧,首先要弄清楚中医的概念和内涵。中医即中国传统医学,是相对于西医而言的。是在实象论哲学思想指导下用象思维方法来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的一门学科,以形下之器为体,以形上之道为用,是东方以时间文化为逻辑开端所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象思维科学的典型代表,是在中国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诞生形成和发展起来学科;具有文化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多重属性,具有天人合一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运动观两大特点,具有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简便廉验的学科价值观,具有绿色天然、节能低碳、生态环保、承载文化等多维功能,具有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司外揣内的方法论、大道至简的四诊技术、就地取材的治疗手段、见微知著的治未病策略、平调阴阳的养生智慧和简便廉验的价值追求[3];中医对世界的认识也属于一种建构,但这种建构是用“象”完成的,中医的“象”是对世界本质特征的抽提,用“象”建构的世界比西方用要素建构的世界更能反映世界的综合本质特性,因此,在描述复杂系统的规律和指导对复杂事物的应用方面常常显示出更好的效果。对中医“象”的深入研究将是中医理论取得突破的一个关键[4],更是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智慧源泉。
1、2、哲学概念及其中医哲学内涵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人类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意识的一种理论形态。适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切领域及其一切科学。哲学是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哲学的精髓、意义和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哲学是具体科学的灯塔,哲学的成功无不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而自然科学的创新发展又必须用哲学引领方向,因为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发现各种自然规定和自然规律作为己任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揭示最一般的最本质的最普遍的规律。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家才不至于在研究活动中迷失方向,医学家们才不会被医学的功利性所左右,使价值观直指医学的目的、意义和根本任务,从而研究出时代需要和人类需求的、大道至简、简便验廉的低成本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来服务人类贡献社会;中医学是用古代的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来解释和说明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属智慧医学是中国创造。构建实象论是中医哲学的本质特征,低成本医学智慧是实象论哲学的价值追求,象思维是产生实象论哲学的理论基础,是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科学路径,是创造出低成本最优化绿色节能环保高效普适符合卫生经济发展要求的全新医学范式的智慧源泉[3]。中医哲学思维智慧可以突破狭隘的思维疆域进入无限的宇宙,直面永恒的生命本质,通过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的超验反思涌动和领悟实现了人的灵魂和肉体(形神)的统一,创造出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完美境界并充分展示了低成本医学智慧特色与魅力[5]。
1、3、思维概念及其中医思维内涵 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中医学是唯物立象尽意求道思维模式的科研成果,是中国象数文化的智慧结晶,是整体观、运动观、属性观和辩证观的集中体现。恩格斯曾经说
过:“不管自然科学家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总是在哲学的支配之下。”“因为他们离开了思维便不能前进一步,要思维就必须有思维规定,”《自然辩证法》。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中医学是形象思维的结果,属象思维科学体系。一、用“象”建构的中医理论更能容纳、解释和说明生命健康与疾病的相关问题。二、实象论哲学思维造就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两大独特学科特点。三、用实象论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能反映复杂性疾病问题的本质与规律。四、用实象论哲学方法解决预防保健养生治未病方面的问题无可替代。五、实象论哲学指导下的象思维科学体系及其诊疗技术具有大道至简、简便廉验的学科价值观。中医学在实象论哲学思维指导下,把人放在自然社会这个整体大环境中进行研究,并站在哲学的高度,从物质能量信息,现象状态本质以及形态结构功能等高层级多维度入手,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运动变化规律从自然、社会、人文等宏观整体上进行把握,用哲学的抽象思维和理论概括的方法成功孕育了中医药科学体系,为护佑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突出贡献,经两千多年的时间历史与实践检验而历久弥新,在中医发展史上所取得的医学成就更令世界瞩目[3]。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认知模式充满着对生命科学的理性思考和研究智慧,中医哲学突出了对生命科学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三大客观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中医思维即形象思维,属象思维科学范畴,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形神一体、以人为本、大道至简、简便廉验、节能环保、绿色天然的发展理念和学科价值观,走的是低成本医学研究路径,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为指导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是历史的必然。
2、提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概念诠释时代背景与内涵阐述
2、1、提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概念诠释 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特撰著了《阴阳证治学》中医药创新理论,书中系统阐述了科学假说、理论框架、认知模式、概念体系、病因特点、病机特性、辨证模型和治疗方药。从20__年开始,求证《阴阳证治学》创新著作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性论文陆续发表并应邀参加每年一届的国际络病学大会,与国内外同行一起研讨疑难病对策,为建立低成本医学范式做了大量的理论准备。低成本医学范式即用最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获得更高的健康维护效率与效益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最大的健康问题用最少的钱解决,小病不花钱,大病少花钱,花同样的钱能显著提高疗效并解决一体多病,一次性投入多维获效,寓防于治,治调防养,少用治病,多用养生,在治病的同时更赢得健康长寿。
2、2、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时代背景 近百年来由于西学东渐,西医学的构成论和致病学医学范式成为了医学界的主流医学模式,他的单靶点对抗性的诊疗手段,在外感病盛行的时代可谓大显身手一枝独秀,然而在复杂性内伤类疾病成为了人类健康主要威胁的今天,则明显暴露出西医学诊疗思维的局限,加之利益博弈、过度市场化和过度追求医学功利,使得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和公益性逐渐淡化,天价医药费屡见报端,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重要民生问题,加之以药养医引发过度医疗,不仅造成医源性疾病更使医药资源浪费惊人,环境污染严重,性价比严重失衡,公民的健康维护成本过高,远远超出了收入增长水平和支付预期,世界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科技进步本来应该使就医成本大幅度削减,然而实践证明:西医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属高成本医学,对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显现其局限性。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变化、社会老龄化、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等卫生主题转换,对那些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的集中涌现,特别是面对那些病因不明、靶点不清、多因素致病、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和一体多病的复杂性内伤类患者更显力不从心,而中医用象思维构建的天人合一、医药合一、形神统一、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医学体系处理此类问题却得心应手优势凸显效验全面价格低廉,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努力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与发展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2、3、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内涵阐述 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纵观2千多年的中医学发展史,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疾病谱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截止到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现代医学的成熟与发展,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外感类伤寒与温病等传染病已得到有效控制,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变革和物质生活的空前丰富,使伤于七情、饮食居处和阴阳喜怒等内伤类疾病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面对老年病、生活方式病、富贵病、代谢综合征、骨骼退行性病变及心脑血管病等复杂性内伤类疾病的集中涌现,用西医的线性思维、还原论方法、物质检查和单靶点治疗手段进行防治,不仅临床乏术且防治费用高昂。当西医学认识达到细胞水平,基因水平的今天,仍不能解决内伤类复杂性医学难题,也在向整体医学、系统医学回归。笔者根据二十多年的中西医内伤病理论与临床研究,结合现时代内伤类疑难重症及慢性病、老年病防治乏术和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提出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
2、3、1、中医学的认识论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提供了可能 《现代医学概论》指出:“以还原论为基础的现代医学科学不能适应人体和疾病的复杂系统,生命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涌现,不仅生命体本身病理过程复杂,而且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病理过程,在保障全民健康中过于偏重单一病种的诊治和局部医疗技术的发展而忽略了生命整体,过分依赖仪器设备、药物和手术,而忽视了病人的主诉和医生的智慧,医疗技术发展失控,医疗费用大幅度提高并浪费惊人,且好多疾病由于理论滞后临床乏术而进行着无效医疗,超过了社会经济和个人收入的承受能力加重社会不公。治疗学的第一原则是自然痊愈力的利用”。人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精神本体。人体作为整体存在的复杂开放巨系统,面对复杂性内伤病防治,理应遵从整体性、动态性、交叉性、非线性、最优化原则,从中医的象思维科学入手,从《内经》的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切入,发挥中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中医学思维模型优势,彰显中医药学理论智慧。中医学以气一元论整体观和阴阳互化辩证观为认知途径,从宇宙生成学和疾病发生学角度切入,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用中药之偏性调整人体之偏颇大道至简,所用方法与药物医药合一就地取材节能环保自然天成,中医学的认识论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提供了可能。
2、3、2、中医学的方法论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提供了保障 方法是科学的灵魂。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选取的手段途径或活动方式。方法论则是对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哲学反思,关注的是从抽象层面来把握方法的性质发展规律及其价值。方法与方法论包括哲学观念、人文思想、科学理论、诊疗行为、人际交往技艺以及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具体操作等不同层面,是客观存在着的,活生生的,无处不在发挥其作用。中医学用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司外踹内的方法论和象思维科学研究路径,在深刻理解和把握生命健康与疾病内在运动规律、形态结构功能生理病理转化规律和物质能量信息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用哲学的反思和思维的抽象,将人放在自然社会环境等大背景下整体考虑,源于客观实在又高于客观实在,注重发挥医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对人体自然愈病力的利用,努力调动生命自身自适应、自组织、自调节、自修复、自稳态、自愈病的生物学机能,最终达到阴阳平衡而愈病疗疾治未病并赢得健康长寿,方法科学至简。
2、3、 3、中医学的价值观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指引了方向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中医学具有厚古薄今、重道轻器、重神轻形、以人为本、物以天成等价值追求和大医精诚、求真崇善尚美达圣的精神道德追求。无形的精神本体一直据于世界文明毋庸置疑的高度和中心地位,医学是人学,因有其精神本体而免遭失落,因有其形而上而达到应有的高度。中医学以其大道无形,以象会意、用象释道、道器合一的认识路径和思维高度,通过中医哲学的超验思维、经验反思、创新涌动、意象感悟和主客一体、体用合一特点及其探索性、多维性、中介性、开放性、批判性和可接受性思维特征为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指引了方向。
2、3、4、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本质要求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国家做出的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卫生行业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要组成力量,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实现好行业功能,是体现卫生行业先进性解放和发展医学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卫生战线干部职工实现人生与社会价值必须思考和回答的课题;战略影响格局。从国家战略高度行业客观现实和卫生发展需要出发,笔者在系统研究中西医诊疗体系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哲学基础、科学路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民情提出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与发展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2、3、5、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 笔者在《阴阳证治学》一书中系统阐述了阴阳证治的学科概念、内涵与外延,提出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衡、疾病丛生、阴阳可调、疾病可治、调平阴阳、长寿健康”的科学假说、“一元两极三维全息实象中医理论思维模型”理论框架和“一元两极三维四时五脏生命功能律动体”生命运动规律概括;系统阐述了人体生命阴阳“和合生命,失和生病”重要学术概念;发现了‘阴阳失衡——内伤病属性病机’和‘阴阳证治---调和治平’科学规律;概括出了复杂性内伤类难愈性疾病“久、慢、杂、难、缠”的发病特点;提出了“阴阳—体病因机脉证治药”创新辩证模型和“整合效应--阴阳承制调平”防治原则,总结出了“属性方药--治调防养”多维获效的用药规律,创制了‘全息实象诊疗法’和‘属性方药调治法’系统建立了阴阳证治体系并创立了河北博雅中医--阴阳证治学科远程诊疗网,通过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息实象诊疗技术系统实现复杂性疑难重症的网上异地诊疗并向全球开放,通过中医药创新技术与互联网整合实现了无障碍跨时空随时随地异地诊疗梦想,既节约并充分利用国家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又使患者省心省事省力省钱。其价值目标是:追求低成本高疗效愈病同时更赢得健康长寿;《阴阳证治学》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实象、全息、多维、内求、整体、系统、辩证、恒动的理论特点和“简便廉验”的学科特色,对探讨阴阳证治属性组方的效应规律和防治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及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只有用科学思维和正确思想为指导并大胆实践,才能更快的走向真理;只有思维创新才可能有学术创新,所谓创新就是超越原来的规则。《阴阳证治学》是在传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为适应时展而创立的诊疗与防治内伤病的低成本临床新范式,是适应疾病谱变化,医学模式转变,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社会老龄化,生活方式病大量涌现的现实需要的创新理论,是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后所出现的内伤类代谢性疾病、富贵病、难治性疑难重症及老年病创新的防治方法和诊疗技术。符合中医学自身运动特点和医学发展规律,符合生物医学特征与美学要求,符合国家倡导的自然、绿色、节能、环保政策要求,符合卫生经济发展要求与医学发展方式转变。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生物学机能和自然愈病力的利用,绿色低碳环保高效节能。
2、4、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
何为哲学思维智慧?哲学思维智慧其实就是理性思考的方式,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辩证性、批判性、超经验性和实践第一性等特征;哲学思维的意义在于教导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哲学和世界,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中医学是象思维科学的结晶,《黄帝内经》是象思维运用于医学理论研究的典型代表,从理论方法到技术手段都是以象思维方式建构的,用象思维方法创立适合时展与社会要求的低成本医学范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医学难题的有效途径,《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医学是什么?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科学体系,属自然科学范畴。医学首先是人学。医学行为就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及其人际关系与交往的过程。人是万物之灵,是有思想有文化的高级动物,所以医学是科学的更是人文的。医学人文指关于医学的文化现象。患者需要医学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美国特鲁多语),所以医学应该为可为之事。唯科学技术至上有时往往让普通百姓病未治愈却因高昂的诊疗费用让家庭生存出现危机。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中系统阐述的。库恩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或三个方面: 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 它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 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象, 它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范式的特点是:(1)范式在一定程度内具有公认性;(2)范式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存在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3)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可以看出,在库恩的范式论里,范式归根到底是一种理论体系,范式的突破导致科学革命,从而使科学获得一个全新的面貌。如果非要简单概括的话,它的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科学共同体的共同承诺集合;二是科学共同体共有的范例。再进一步,一、可以简化为一种约定,二、就是范例。学术范式不是别的,就是看待研究对象的方式和视角,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对象、把对象看成什么、在对象中看到什么、忽视什么。范式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的基本理论、观念和方法;共同的信念;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次表现出来,分别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问题。这些理论和原则对特定的科学家共同担起规范的作用,协调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百度文库)。
3、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投入、高消耗与低产出、低效率的情况也显现出来。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我国政府面临着服务社会的目标与资源供给有限两者之间的突出矛盾,自身存在着合理利用多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 益的需求,市场经济的进—步完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我国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要求,这必然引起医学体系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时空进入21世纪,面对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集中涌现和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一体多病的现实问题使西医诊疗陷入了窘境,医药费用的飞涨并未与解决医学问题同步,更多内伤病患者因不能达到消费预期而在遗憾和无奈中煎熬带病生存。而用象思维建构的中医药学可以充分的给与解释和说明。正如张维波教授所说:“中医的“象”是对世界本质特征的抽提,用“象”建构的世界比西方用要素建构的世界更能反映世界的综合本质特性,因此,在描述复杂系统的规律和指导对复杂事物的应用方面常常显示出更好的效果”[4]。笔者用《阴阳证治学》中医药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所建立的低成本医学范式,在积极应对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癌症与妇科杂症等疾病方面,可有效降低卫生经济运作成本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节约资源,节能环保,属中医象思维科学创新成果,是研究复杂性内伤病共性发病规律、病治异同规律、属性方药效应规律和保健养生规律等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学科。用《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4、结论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哲学成长的沃土,哲学是思维的摇篮,思维是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中医学是用象思维构建的,属象思维科学体系。象思维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对东方思维方式的概括,中医药学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极其落后的我国远古农耕时代,中国古人在尊重客观事实和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当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极其有限的条件下,集中文化思维哲学医学智慧和其他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以象思维科学为研究路径,以思维模型为研究方法,以人--自然—社会—环境—七情为医学模式,道器合一且精于气化而略于形质,通过观察演绎推理与综合而创立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以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四外踹内的方法论、四诊合参的诊疗技术、就地取材的防治手段、简便廉验的价值观、见微知著的治未病策略、平调阴阳的养生智慧和低成本健康维护理念,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时间与实践检验而历久弥新,在人类医学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渗透力、象思维科学影响力、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感召力、中医药学自身特色与魅力和解决复杂性医学难题的超凡能力,借鉴和利用天人合一、道器合一、主客合一、体用合一、形神合一、医药合一、以人为本、大道至简、简便廉验、节能环保、绿色天然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结合现代医学认识和其它自然科学发展成果,为推动节约型社会发展降低人类健康维护成本,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巴甫洛夫巴甫洛夫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139.
[2]、张宗明:中医方法论的一个研究框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_年第3期
[3]左占国实象论哲学思维智慧的结晶---经络学说//吴以领《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10)》【m】中华中药学会络病分会出版社、2014:2:158--163。
篇6
改革的自身逻辑
■在今天的浙江,说到改革,必然会谈到“四张清单一张网”。它们不是随意拼凑的,而是有着内在逻辑的组合。请问,“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过程遵循怎样的逻辑思路,能否简要概括下改革历程、特点,取得哪些突破?
“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首先是研究制定政府权力清单。省政府按照“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权力一律取消,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更有效的一律下放,有法律法规依据、但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一律严管”的要求,经过清理,省级部门行政权力从1.23万项减到4236项,其中直接行使的1973项,并于2014年6月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公布。与此同时,按照省市县联动的思路,在富阳市开展权力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将常用行政权力从2500多项削减到1474项,晒出了全国第一份县级政府权力清单。总理对此作了重要批示。这大大加快了权力清单改革进程。2014年10月,全省各市、县(市、区)行政权力清单在政务服务网上公布。
其次是研究制定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给企业投资松绑,是改革的迫切要求。然而,投资又具有外部性,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安全、公共利益等造成影响。那么,怎样把握放与管的度?负面清单便是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所谓负面清单,即除外清单,就是除了清单上列明的以外,都可以做。2014年6月,省政府了《浙江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并在舟山、柯桥、海宁、嘉善开展了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试点。目前已有一大批企业投资项目进入试点程序。在此基础上,2015年省政府全面推广柯桥区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100天高效审批试点经验,探索开展50天高效审批制度,并以“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为依托,实施承诺备案制,取消单个项目的能评、环评。
第三是研究制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这项改革简称“两个不再”,即省级政府部门一般不再直接向企业分配和拨付资金,不再直接向企业收取行政事业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由235个整合为54个,为全面实施“两个不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四是研究制定责任清单。有权就有责。如果说权力清单遵循“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天条,责任清单则强化“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意识。2014年8月省政府着手研究制定责任清单。此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再作梳理,并将职责进一步细化为具体事项,同时划定职责边界。特别是在市场监管、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部门职责交叉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事项本来就规定由多部门管理或配合,这些都应厘清。再是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不是一时审批,而是一直监管,所以要规范事中事后的履职行为。2014年10月,43家省级部门的责任清单向社会公布,包括主要职责543项,细化具体工作事项3941项,涉及多个部门职责边界划分事项165项,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555个,公共服务事项405项。
第五是建设政务服务网。为了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落到实处,2014年2月,省政府决定建立政务服务网。其功能定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记录权力运行轨迹,公开权力运行流程,确保权力正确行使;二是集成政府服务、方便群众办事。2014年6月25日,包含全省101个市县政府和40多个省级部门的浙江政务服务网正式开通运行到现在,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各级政府行政权力规范、透明、高效运行,推动了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智慧政府建设。
■“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克难攻坚的过程。当前,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还需要解决哪些重点问题和突出矛盾?
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的政府自身改革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省级部门下放权力中部分事项放权不彻底、不清晰。有的项目和程序不明确,实际工作中无法操作。有的只是名义上下放,实际工作中仍需省里审批。
其次,相关部门放权不一致,权力下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相关审批事项,有的部门下放到县(市、区)一级,有的部门下放到设区市,影响了审批效率。部分下放权力事项在县(市、区)一级由于缺乏技术能力、人力、财力、物力而承接能力不足。还有的下放权力事项与地方需求不符,在基层审批量很小,权力下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省级部门下放审批事项中,有的地市承接以来完全零审批的占到2/3,甚至80%。
此外,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存在互为前置条件的情况。例如,国土部门建设用地土地预审意见需发改部门立项文件,而发改部门立项又需要国土部门预审意见。
改革的核心理念
■建设“四张清单一张网”,对于消除权力寻租空间、激发市场活力、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的核心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理念?
“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的核心是规范政府权力运行,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一场权力的自我革命,以此为切入点撬动整个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变革,真正建立起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从具体来讲:
首先,权力清单不是权力数量清单,权力清单改革也不仅仅是精简权力数量,还要精简权力空间、权力流程,并在精简权力的基础上规制权力、配优权力,使政府能够在简政放权的同时更好发挥作用。比如,要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使各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同时推进事业单位走向市场。要加快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清理整合各类行政执法队伍,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让几个“大盖帽”合成一个“大盖帽”,等等。
其次,深化责任清单改革,不是数量上增减的问题,责任清单“强身”就是要明确责任,使责任可追溯、可考核。
第三,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改革,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关键是要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落到实处。
第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是撬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支点,是浙江的一大创举,目的就是要把省级部门从传统的分钱分物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上,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第五,政务服务网是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重要载体。政务服务网的本质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目的是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让所有浙江老百姓与政府打交道的方式发生质变,真正建成“政务淘宝”,方便百姓,要变“面对面”为“心贴心”,成为百姓的贴心网。
■检验“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改革成效,应树立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前不久,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的专项督察,您怎么看待?
改革的成效如何应该是群众说了算,企业说了算,基层说了算,并且是可量化可考核可比较,因此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评价标准。重点是三个方面:
首先为群众服务更便捷。要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网络化,加快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其次为企业服务更担当。要建立健全企业服务责任机制,对服务企业敢于担当的不予追责,对不担当的要重罚,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切实解决不敢为、不愿为的问题。
再次为基层服务更精准。积极推进服务重心下移,切实把基层需要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基层。尤其要强化部门之间的服务,建立部门协同办事机制,解决部门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谁都不买谁的账的问题。
前不久,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的专项督察,这是切实推动改革落地的有效举措,也是人大监督政府的重要方面。各地各部门以专项督察为契机,对改革全面梳理,直面基层现实需求,把改革推进的真实情况、突出问题和原因、改进对策弄清楚,明确整改落实方向。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不仅需要政府主动作为,自己革自己的命,更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对改革的监督与推动上来,形成全社会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改革实践的关键
■有人说,“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的关键是面对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打造由现代治理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共同催生、演化的现代政务生态。对此,您怎么看?
这个说法是非常正确的。“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是一个有机整体,“四张清单”改革的效果最终都应该体现在“一张网”上。这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革命发端于技术领域,发展于经济领域,如今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对政府治理方式带来了新的机遇、挑战。当前,政府治理正面临一场革命性变革,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电子政务将被用于解决政府的全方位管理和服务问题。当前,重点要大力发展服务型电子政务,围绕医疗、教育、社保、就业、住房等领域,构建跨部门的大型综合应用系统,构建一体化网上服务或一门式服务中心,为公众提供无缝对接的全流程服务,打造智慧民生。
■当前,我省各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实践,如宁波开展网上预约审批,绍兴试点“中介网上竞价服务”等,如何看待这些基层创新实践,对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有什么作用?
浙江地方政府创新活跃,是“浙江现象”的一大亮点。目前,全省层面的诸多制度设计,很多都是通过总结推广基层政府创新经验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普遍模式。
基层政府直接面对企业和群众,最能真切感受到制度运行的实际效果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因此,基层政府的改革和创新往往聚焦矛盾和问题,具有很强的务实性。其对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首先,通过权力下放,增强基层政府的治理自,提高基层创新活力,本身就是“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成效的直接体现。
篇7
他认为,至今我都认为一件事情能不能成功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三分之一在于个人的天赋,三分之一在于你的努力,最后的三分之一就在于机遇。本文转自投资人说:
我坚信一点,如果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每天都是想着怎么应付彼此,那这件事情最后肯定是做不好的。
杨歌访谈:Part1
关键词:勤奋天赋、投资心得、换位思考、靠谱、自我评价
创业梦想、投资理念、七次创业、创业者与投资人关系
“属于努力的那三分之一,自己一定要拿满分,这是我的人生理念”
Q:接触过您的创业者,评价您很勤奋且充满智慧,您怎么评价自己?
我觉得勤奋是很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自己的智慧。可能是我大学主修了很多数学物理的知识,所以现在自己在逻辑推理方面较为擅长一些。我有一个朋友说过一句话:“其实谁都不比谁聪明多少,只要自己够勤奋,每个人都能成就一番天地。”
至今我都认为一件事情能不能成功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三分之一在于个人的天赋,三分之一在于你的努力,最后的三分之一就在于机遇。这里面,你的天赋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成为定数了,机遇也属于可遇不可求的变动因素,所以这其中你能驾驭的就只有努力。对我而言,属于努力的那三分之一,自己一定要拿满分,这是我的人生理念。
“我觉得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互相换位思考的意识很重要”
Q:从一个创业者到投资人这个过程当中,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最大的感悟就是比较痛苦。创业绝对是属于九死一生的事情,这过程中你要不断地解决问题,期间少不了经历非常痛苦的时候。因为自己之前有过七次创业失败的经历,积攒了很多的经验与心得。
这些经验心得使得我如今作为一名投资人更能切身实地的理解创业者,哪怕有些创业者表现出一些看似很荒唐的言行,我都能理解他,而不是一上来就把他给否定了。
“如果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每天都是想着怎么应付彼此,那这件事情最终肯定是做不好的”
Q:您如何看待自己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密关系。我跟我们所投的创业者都能相互理解,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就是互相换位思考。我们所投的创业者也都很知性,我们不会去逼他,毕竟大家都是想把事情做好,所以我有什么资源,也都会及时分享给他们。
我记得曾经有一家所司一度濒临死亡,可想而知,那时公司的CEO心情是百感交集的,而我们作为投资人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当我们再去跟他聊的时候,就不谈公司相关的任何话题,相反我们跟他分享自己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让他从心里面感到不孤单,将他从现状当中,帮助他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重新寻找事物的破局点。我坚信一点,如果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每天都是想着怎么应付彼此,那这件事情最终肯定是做不好的。
“我们愿意尊重每一位创业者的梦想,怀着一颗开放包容之心去做投资”
Q:如果遇到不太靠谱的项目,您会给他们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我个人认为没有所谓靠谱的项目与不靠谱的项目之说,因为这都是由你主观去评判的。比如说智能硬件这个方向,很多人都觉得挺靠谱的而且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综合我们对这个行业的分析及已有的资源,我们认为自己在这个时间段去投智能硬件有些难度。所以我说靠谱都是分阶段分事情来阐述的,没有认死理永恒不变的东西。
我自己也经常跟我的同事们分享,要尽量给每一位创业者一个机会,因为这个时代变化的太快了,没人敢说自己坚守的这套理念或方向能对个五年、十年,大部分人都是看不清楚未来的。经常会有人来我们办公室说:“你们必须要投资我,不然你会错过下一个马云。”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尽量会让同事给他一个机会,听他聊聊。毕竟回望马云当初也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创业者,当时他说要改变世界,很少有人能相信他,包括当时很多的投资大佬,但最后马云做成了。所以我们愿意尊重每一位创业者的梦想,怀着一颗开放包容之心去做投资。
杨歌访谈:Part2
关键词:学习方法、精神王国、快速成长、随大流
真善美、价值观、交流碰撞
“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创业者,最终都能在自己的内心建造一个精神王国”
Q:现在很多投资人都看重创业者的学习能力。您对于创业者如何提高学习能力,有什么样的心法可以分享?
在我看来提升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四种方式实现,概括而言就是两个理性两个感性,两个理性分别是理解与理会,两个感性就是感受与感知。
理解就是一个阅读神会的过程,主要是锻炼我们的理解能力,通过理论化、结构化的表达或书写在文本上去了解一个新的东西。
理会,就是与人交流,通过跟人交流,总结一些自己之前所不知道的东西。我举一个例子,有一部电影叫《海上钢琴师》,电影中的主人公1900,一辈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轮船,也没有读过很多书,但他就是每天通过与船上的乘客交流,听他们讲述世界各地的事物,时间久了他就完成了对这个世界的初步认识。这就是理会能力强的表现,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地从别人的言谈举止当中学习到别人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经验知识。
感受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要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把前面所习得的知识运用到实操当中去。我在过去的10年创业当中,经常会有这样一种幡然醒悟的感觉,原来我在大学里学习到的那个物理公式在我们创业投资当中是这样一种体现方式。
但现在很多的创业者可能都注重实用工具类知识的学习,希望读完这本书之后就能马上派上用场。其实真正有大用的往往是那些能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能给当代人起到醍醐灌顶作用的经典读物。比如那些传颂至今的文学经典、艺术哲学的著作、天文物理的论证等等,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很少直接起到作用,但这些知识是可以让你感受到“真善美”并对你的品性加以改造,让你在现实社会中不会轻易被世俗的、流行的、暂时的甚至非常糟糕的价值观所扭转,这对于创业者是非常有帮助的。
篇8
越是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就越需要突破和创新,IBM中国研究院院长兼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李实恭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始终在强调这一点。他表示,IBM不但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希望通过自己在服务经济方面的研究帮助国内企业实现向现代服务业的快速转型。
突破需要创新
越是在遇到危机和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突破和创新。IBM一直都非常重视在技术上的持续创新,不会因为经济情况不好而有所改变。
记者: 在全球都在探讨危机及“过冬”的时候,我们希望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看金融危机会对整个IT界产生怎样的影响。尤其在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有观点认为,压缩成本、削减预算是必要的; 但同时,也有观点认为,在危机的时候,更应该做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工作,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IBM是否会保持对研发的持续投入以及在技术上的持续创新?
李实恭: 首先要肯定的是,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企业控制好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这是必须的,其实即使在平时环境好的时候也应该如此。
而当人们遭遇困难的时候,就会去寻找突破,突破就需要创新性的方法。中国人说“危机”,也就是说,在危险的时候就会有机会,甚至机会更大,“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对于我们做研究的人来说,就是要去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正是我们要去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创新,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去突破和改进。当然,并不是说平时就没有问题了,而是问题往往被忽视了。
其实,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特别是在遇到困难和危机的时候,企业需要的是能力和力量。这种能力是要靠平时储备的,而不是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才去积累。如果企业在平时储备了很多能力的话,在遇到像金融危机这样的情况时,就可以有很多的积累去做更多创新性的工作。在这时候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还要有所选择,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还要坚持一定的方法和准则,这些方法和准则不会因外部环境而改变。IBM一直都非常重视在技术上的持续创新,并且对研究方向有着敏锐的把握,更不会因为经济情况不好而停止在技术上的持续创新。
记者: 您认为面对全球经济衰退,IBM从研究院这部分工作来看,做好了充足的储备吗?
李实恭: 以IBM中国研究院为例,我们是跨国公司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研究院,虽然从人数上来看现在并不是规模最大的研究院,但是在保持持续技术创新的同时,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即使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我们仍然在增加研发人员,并没有因为经济不好而产生震动,还是保持着一贯的――“与研究理念吻合、选择性地寻找人才”的原则,这样的做法不会因为经济的好与不好而改变。
记者: 全球经济衰退会不会对IBM中国研究院的发展产生影响,IBM的研发战略会不会因此发生改变?
李实恭: 事实上,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正面的。无疑,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就需要转型,整个社会和国家都需要转型,国家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向也在促成这种转型。在转型的关键时间点上,IBM可以提供一种很完整的能力来帮助企业实现这种转型。我们希望把IBM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软件、硬件和服务,还有特别针对数学、优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以及针对服务经济方面的研究,完整地提供给客户及合作伙伴,以帮助他们实现这种转型,并度过这个“寒冬”。
推动服务经济发展
现在,我国在向服务经济转型,IBM中国研究院以推动建立中国现代服务业为最终目标的“服务经济”研究与这一经济转型目标非常吻合。
记者: 从您的谈话中我们发现,IBM中国研究院的研究方向非常符合下一阶段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那么,您认为IBM在服务经济方面的研究成果会给企业在新一轮的经济复苏过程中带来怎样的帮助?
李实恭: 谈到服务经济,IBM有一个概念叫做“服务科学、管理与工程”,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强调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现在,我国在向服务经济转型,而推动服务经济的发展是要以建立现代服务业为目标的,因此,IBM中国研究院在对服务经济的研究上也是以推动建立中国现代服务业为最终目的。
我们认为,国内企业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可以被分为三类,且它们需要的帮助是不同的: 第一类是非服务业的转型和提升,也就是说,帮助传统产业向服务经济转型; 第二类是现有的服务业的转型,主要是指通过IT手段帮助现有的第三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第三类是开拓新型现代服务业,也就是建立一种原来完全不存在的服务经济模式。现在,IBM正在从服务的角度,通过工具和方法论来帮助这三类不同性质的企业实现向服务经济转型的目标。
记者: 您能不能具体描述一下,是如何帮助这三类企业实现向服务经济转型的?
李实恭: 首先,我先谈谈传统产业该怎么转。在国内,制造企业很多,而在制造业中有很多都属于传统产业,比如纺织业,被很多人认为是夕阳工业,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要穿衣服,纺织业是不可能消失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纺织企业该如何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这其中就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像很多行业一样,在纺织业也存在着一种流程――从接到订单,到原材料的购买,再到生产出成品,最后在将产品发送出去,在整个过程中如何在互赢的前提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对整个价值链条做一个很好的研究,把整个价值链中的信息联接起来,并通过数学模型来做最佳化分析,并且,这种最佳化分析不是以单一或者某一个点的角度,而是以整个价值链的角度来进行的。
除了在纺织行业,在其他传统产业也是如此,比如运输、电力等都需要通过信息的收集以及数学模型的快速运算,做一些判断和调整。现在,IBM中国研究院针对很多不同行业都在做相关研究,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传统产业升级。当然,这种研究并不只是针对国内的传统产业来做的,同样这些方法也可以适用到全球。
其次,就是针对现有的服务业。举个例子,比如国家强调重点发展的软件服务外包,一般会被归属于软件业,而从服务经济研究的角度来看,其是属于服务业的,软件只是一种实现手段。如果我们从服务的角度来看,中小型的软件开发商要去做软件服务外包的话,就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要能够控制好成本; 要符合国际标准和法规; 在提升开发质量的同时做到缩短开发周期; 在人才流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做好知识保存,并将知识作为一种重要资产来管理。IBM研究院提供的方法论和工具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通过一些工具和方法使得令软件开发商头疼的测试成本大幅降低。当然软件服务外包只是现有服务业中一个很小的分支,我们希望以提供服务的方式帮助现有的服务业实现转型。此外,既然是以提供服务的方式,就要求成本很低,因此我们更多地使用了网络、Web2.0技术以及SaaS的模式。
最后就是开拓新型现代服务业,这就需要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比如,我们希望把现有的一些技术应用到网络上和手机上,并提供给合作伙伴和企业一个平台,让他们在上面开发一些新的应用,而这些新的应用就会变成是一种新型服务提供给企业和用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三类服务。
此外,在我们做研究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地给用户提供一些工具、方法论或是平台,而是会把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都放进去,也就是说,把我们在这个领域或行业累积下来的经验提供给用户。我们还会将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经验放在服务经济的研究中加以整理,并与我们的一些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然后将这些经验转换到其他行业,这对于第三类完全没有任何积累的服务就会很有帮助。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加速中国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
记者: 针对这三类服务,现在IBM中国研究院在研发队伍的配比上是怎样安排的?
李实恭: 我们并没有特别的偏重,这三类都有,而且它们是整合的。要说偏重,我们可能会更偏重于建立一些基础能力。而且,我们非常重视成本的控制――希望以更低的成本提供给更多的人使用; 此外,由于其中包含了很多共享的部分,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安全方面的研究; 并且,还着重强调技术的可移植性和可持续性。
创新需要开放与合作
在IBM的研发体系中一直都很强调的一点就是Open,也就是开放与合作,这在今天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越是在遇到危机和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更多、更紧密的合作。
记者: 我们了解到,在IBM的研发体系中,有研究院和开发中心,从战略上看,这两者是怎样的关系?
李实恭: 首先我们从产品和技术的角度来看,开发中心更偏重于产品的开发和实现; 而针对产品,研究院是在做这样的工作―提出新的产品,在现有的产品中加入一些新的功能,还有就是对现有功能进行改进。开发中心会接手研究院这三类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做更多的开发工作,比如让产品的稳定性更好、更优化、更符合国际标准、适应于不同的行业应用等。事实上,两者的工作并不是分离的,而是协同进行的,从某一个课题的研究开始,我们就是在一起讨论的。
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研究院做的研究分为两类: 一类是基础性研究,基本上是关起门来做的,另一类就是面向市场的研究; 而开发中心所做的工作会更贴近市场一些,因为它们必须贴近市场和用户。以前,研究院这边可能会更注重基础性研究,而现在,我们也很重视从市场应用中寻找创新点,希望做更多更贴近市场的研究,比如刚刚谈到的关于服务经济的研究。
记者: 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在2009年IBM中国研究院会开展哪些重要工作?
李实恭: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前面提到的,针对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些研究工作,这个计划是从2004年开始推动的,到现在,除了跟很多高校展开深入合作以外,在市场上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第二个重点的研究课题就是与民生相关的内容,这其中包含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水资源的利用、医疗服务等课题,其中涉及很多与软件、硬件、服务以及数学相关的研究。第三部分是以人为核心的研究,比如关注人的表达、语言文字的可视化以及对语言的理解等内容,这部分研究工作为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协同合作。第四部分就是针对传统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性研究,比如对分散子系统的研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云计算”,还有比如如何利用与多核相关的技术等。
记者: 在2009年,在“冬季”开展技术创新,与平时会有哪些不同?尤其是面向市场的这部分研究,相信跟原来还是会有些不同的。
李实恭: 在IBM的研发体系中我们一直都很强调的一点,在今天就显得特别重要,那就是Open,也就是开放与合作。越是在遇到危机和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更多、更紧密的合作。
特别是现在我们看到,在很多领域,中国的企业在这个“严冬”的时期有机会发展起来。因为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发达国家受到了更大的影响,中国的很多企业跟很多全球巨头企业站在了同一个起点上,如果大家能够认知到这一点,国内企业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很有智慧地”去选择该在哪些领域加大投入,同时要“很有智慧地”去选择合作伙伴,并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找准方向走向全球市场,等到“严冬”过去,“春天”一来就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当然,这种选择是“很有智慧的”,要很谨慎和理性地去选择。
记者: 您谈到在“严冬”时要选择好的合作伙伴一起抱团取暖,那么,从IBM中国研究院的角度,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要看重哪些因素呢?
李实恭: 首先我们要看合作伙伴所从事的行业以及其发展方向,是不是跟全球化的趋势以及跟中国要发展的重点方向吻合。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今天中国企业与全球巨头企业站在同一起点上竞争时,我们会更重视合作伙伴与国家的发展方向是不是吻合。
其次,双方的合作要以开放、协同的方式进行,因为假如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的话,合作也只能是一个短暂的合作,不可能实现长期的共赢。
再次,就是要实现双方互补的效果,尤其是在我们还不知道“春天”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到来时,如果完全靠自己单打独斗,很可能在你还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时“春天”就已经来了,因此我们强调要合作,大家强强联手。当然,我所说的这个“强强”,并不一定是说此刻就很强,是指将来我们可以都很强。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在选择合作伙伴时,目标要放得更高远一些。
链 接
李实恭博士简介
李实恭博士现带领IBM中国研究院200多名研究人员致力于计算机硬件、软件、行业解决方案及服务科学领域的研究。从事计算机行业二十余载的李实恭博士,在近年来主导了多个大型跨国研究项目,这些项目涉及的领域包括主动及个性化的客户服务、跨区域在线购物系统和智能多通道大规模信息传输等。
在IBM中国研究院,他曾主导随需应变的业务转型技术解决方案的研究,这技术与方案涉及金融、电信、流通、零售、制造等多个行业,并深入到了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以及新兴市场的开拓等。最近,李实恭博士正致力于服务科学的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采访手记
危机中蕴含巨大机遇
篇9
【关键词】农民工;社区;优势视角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现在农民工群体数量庞大,普遍年轻,大部分为农村户籍且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长大,不愿意返乡务农。很多人具有强烈的融入城市意志,具有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希望能与城市居民平等享有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果。他们和其他人一样渴望受到关注、成为社区有价值的成员之一,也应该享有成员身份所赋予的各种权利。保证平等的成员资格,至少让每一位成员有自我选择的机会,动员所有具备成员资格的农民发生参与行为是优势视角下农民社区参与的本质要求。
一、农民工与城市社区关系的现状
在社区发展进程中,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社区方面一直有很多阻碍,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是处在一种游离的状态。我们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把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需求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经济生活的融入,这标志农民工希望能在城市里自力更生,有基本的就业渠道和机会,满足基本生存安全需求;
二是日常生活的融入,这是指农民工希望能在城市里能与周遭环境和谐共处,建立正常的社交联系,满足社会沟通和交往互动的需求;
三是心理层面的融入,这是指农民工需要在心理上形成自我认同感、对城市的依赖感、对居住或者服务的社区的归属感及责任感,需要习得与城市社区人相似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
而社区能够为这三个层次的融入,尤其是第二、第三层次的融入,提供最合适的平台。社区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有效的社会化组织载体,在农民工的城市社区融入问题上可以同时起到正负极的作用,既排斥也吸引。作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交接的转换区域,在新的社会政策指导下,社区管理与服务努力向农民工各方面渗透,企图用一种可感知的力量去规范社区成熟化的现实路径。建立新的社区运行模式以适应城市化的需要,是转型社会结构发展的合理性要求,因此,以社区为切入点解决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问题,完成再社会化过程,让农民工可以超越户籍这种外在屏障而在不同层面融入城市之中,为社区的成熟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价值。
二、农民工在社区建设中实现价值的意义和途径
1、意义
农民工受到城市物质和文明的吸引来到城市,他们自身具有能与城市交换的资本,即廉价的劳动力,通过付出艰辛的劳动换取经济报酬,满足城市对劳动力方面的需求。在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互动过程中,用劳动换取了一定的外在报酬,比如工资收入、简易住房、工作餐等,在城市生活过程中农民工也能获得一些内在性报酬,比如建立起一定社会关系的满足感、受到城市居民善意的关怀等方面。
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依靠社区建设这个平台实现农民工自我价值获取自我需要向城市市民转变和过渡是具有非常正面的意义的。这与我国提出的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与共享价值观中提倡的交换过程坚持公平的原则也相一致。
2、途径
在当代,实现公民参与,在这里表现为社区参与,是保证农民工在社区建设中实现价值的基本途径,这也是一个社区成熟化所要历经和包容的过程。农民工社区参与的程度和水平,主要通过社区管理、志愿公益、社会表达、社会关系、互帮互助和信任合作等方面来体现参与度。
三、农民工融入社区的现实困境
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城乡收入的差距和都市丰富多彩的生活推动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梦想自己能够改变身份,成为城里人,在城市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但是,融入城市社区的步伐极为困难。王春光教授认为主要因素是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三大难以化解的张力:政策的“碎步化”调整与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强烈的城市化渴望和要求之间的张力;他们对城市化的向往与实现城市化的能力之间的张力;中央城市化政策与地方落实城市化措施之间的张力。
1、居住与生活方面
由于收入有限,为了全家的基本生存需要,为了下一代的教育,为了留守在老家的老人孩童,为了自己养老,他们往往不得不缩衣节食,无法顾及居住环境,经常以很低廉的价格租住简易房、偏远的厂房或者是混居,更难以考虑有质量的生活和兼顾身体健康。如果再遇上欠薪、工伤事故等,生存境况更加恶劣。这种生存压力的考验可能会使得一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积极性降低。受到意识、文化差异和收入的影响,他们在生活中也极少能享受与城市人同等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各种娱乐活动,同时也较难获得各种服务和帮助。
2、就业与收入方面
对于农民工而言,就业是他们在城市的生存基础和发展前提,而思想意识和文化技能却是他们的软肋。他们愿望迫切能力不高要求较低,很多都是在非正规部门或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岗位就业,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时间较长,强度较大,工作环境并非十分理想,薪资也不高。十几个小时可能只换来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收入不稳定,竞争和生存环境压力较大。加之现代城市生活成本非常高,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仅能够维持生存,农民工更无法再进行理财和投资,当然也就断绝了考虑和提高发展竞争力的来源。这群处在食物链低端的群体除了年轻和体力这些资本要素外,似乎再也无法供给额外的附加值,向上的发展通道十分狭窄甚至渺茫。
3、权益与保障方面
从权益保障角度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暂时以及在相当长时期无法与城市人同等地享有最基本的权利。在政治权利方面,由于制度的隔离,他们基本上享受不了市民所应该拥有的基本政治权利,无法参与到各种政治活动中,将自己游离于城市政治生活之外。从社会保障权益方面看,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无法享有诸多社会保障,例如失业保障、医疗保险、社会救济、劳动安全保障等,使得他们缺少作为一个市民抵抗各种风险的最基本保障。
4、融入意愿方面
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希望同父辈一样,最后都要回归农村。他们渴望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人。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知识技能,导致收入较低、从事的是较高风险的行业,对职业的满意度较低。而且更会让他们失去生活的重心,在社区生活中不自觉地孤立于城市人,导致对未来生活没有信心。当梦想破灭的那一刻,他们只能面对现实,自卑、封闭和焦虑的心里显露无遗。同时还要面临失业的威胁,这些都极大地动摇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决心。
四、优势理论视角下农民工对于社区建设的价值反思
优势理论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不是关注其问题和病理。基于对人有主观能动性的理解上,认为人不是被动的,而是有着自身的潜能和力量,可以依靠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解决问题。所以,优势视角强调发现案主身上的“闪光点”,把注意力聚焦于案主如何生活、如何看待他们的世界以及从他们的经验里找出意义。挖掘案主身上的潜力,培育、鼓励、协助、支持、激发、释放人们内在的优势,协助案主以另一种态度去思考自己的问题与改变的机会,使得问题对于案主或其他人较不具威胁性,通过案主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优势视角下农民的参与有质的不同,是一种实质性参与,强调参与不仅仅是执行命令和实施计划,而且包括更广泛的内涵,如在决策及选择过程中的介人、贡献与努力、承诺与能力、动力与责任、乡土知识与创新、对资源的利用与控制、能力建设、利益分享、自我组织及自立等方面。
1、服务创新
通过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的宣传和开放吸引农民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主动诉求,主动寻求帮助。这需要社区自身的建设、创新服务,提高服务人员的包容和平等的意识和姿态。履行承诺、担负责任。增强农民工的信赖感和归属感。否则,农民工即使有需求也不会轻易求助,就会形成“欲求无门”的状态。不单淡化了平台的作用,还会引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2、意识关怀
由于前文分析的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群体自卑感强烈,无法很深刻的理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生活质量低下,满意度较差,思想和行为不被认同。久而久之,就被主动或被动地贴上了一些不合理的诸如弱势群体的标签,成为了被同情者、受施者和表达感激者。社会社区工作者们应该从意识上进行关怀,建立同理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和培育他们象城市人一样去行使权利去承担义务去交往去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
3、自主引导
在一个社区内,农民比任何一个外来者都更加熟悉他们自己的发展限制、发展潜力及发展机会,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磨练,他们总结并掌握了一套处理他们自己所面临问题的特有知识与技能,即所谓的乡土知识。因此,我们需要重构农民在社区发展、社区参与中的主体地位,抓住、尊重和挖掘他们的优势,改变管理者原有的家长式作风,化被动为主动,听听农民“我们可以”、“我们和你们一起决定”的声音,提供农民自身需求的表达机制,赋予他们自我表达、自我决定和自我行动的权利,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力量和乡土知识去实现需求的满足和社区的发展。
4、优势挖掘
以优势视角去看待农民,我们发现,和城市居民相比,尽管他们受教育程度不高,收入水平较低,拥有的个人或家庭资源很少,社会关系简单。但是,他们仍或多或少拥有智慧、知识、才能和资源。而这些东西可能是别人急需的资源,通常存在于社会和社会服务机构之外。而且大多没有被利用和开发。现实需要充分挖掘农民和社区现有的各种资源和优势,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实现社区的发展。剥离那些贴在农民身上的不合理的标签,将农民与其生存系统结合起来,尊重、发现他们的优势,进而充分挖掘和利用。
【参考文献】
[1]高满.城市化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2]苏曦.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3.
[3]杜云素,萧洪恩.优势视角下农民的社区参与[J].调研世界,2007(11).
篇10
关键词:北京;城市规模;经济
截至2015年底,北京常住人口为2151.6万,接近澳大利亚人口的2400万。从表面上看,这给我们很大的错觉,许多人立刻指出北京人口太多了,已经超过了应有的极限,控制人口数量迫在眉睫。果真是这样吗?目前北京城市规模真的到了必须予以限制并大力疏解的程度了吗?城市规模的合理水平到底由什么来决定?面对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应如何看待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张和由此产生的问题?该文将就以上问题,结合经济学相关理论给出初步的看法和建议。
1城市规模的经济学涵义
1.1城市发展产生的规模效益
城市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从这一角度说,城市的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一个小的集市不可能准备齐全的商品满足人员的需要,那样成本太大,得不偿失;大城市就不一样,可以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居住在那里的人员需求,物品周转速度快,效益高。大城市产品服务齐全,生活便利,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城市,大量的人员聚集又会产生更多的需求,反过来又会刺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最后的结果就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另一方面,城市发展中很多行业都具有规模效益的特点,这促使城市不断地扩张。比如:电信业、自来水业、燃气行业、供热行业、公共交通行业。这些行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规模效益,即在发展初期,投入的固定成本很大,如果此时进入服务的人员少,则成本很大,提供的服务质量就会很差,这就是人口少的小城市面临的情况。但是,一旦接受服务的人员增加,其服务质量将大大改善,直至达到服务便利,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是人口多的大城市遇到的情况。城市中的服务行业,都面临建设初期投入成本大,一旦建成,随着服务用户的增加,边际成本递减,行业的规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企业的效益越好,公共服务的质量也会提高,由此这些行业就形成了自然垄断,因此,城市规模也就越来越大,并不断地扩张。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聚集不仅使各种公共服务的质量得以提高,人们生活更加便利,而且有利于创新发展。科技和文化创新发展中心大部分都来源于人员极度密集的大城市群,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优势大都体现在国内几个中心城市区域,比如: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等世界城市。这些特大城市的发展,细化了城市的社会分工,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求,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体现出很强烈的规模效益的特点。
1.2城市发展产生的拥挤成本
城市的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固然有其好的一面,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其拥挤成本也在不断地加大,即城市规模扩大的边际效益增加的同时,其边际成本也在加大。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面积的限制,人口密度必然增大,就会造成拥挤成本上升。比如:高层建筑的增加,造成单位建筑成本上升;土地价格的提高,使得各行各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自然上升,这些都是人口密度增加导致城市拥挤成本增加的例子。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密度增加,交通行业为满足需要也必须向多方面发展,比如:修建地铁,建设高架桥梁,修建大型停车场,这些设施的建设都是城市规模扩大导致拥挤成本上升的例子。还有造成环境破坏的成本。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导致空气污染,噪声干扰,水资源破坏以及城市垃圾的处理。这些都是城市规模扩大产生的拥挤成本。城市规模扩大产生的拥挤成本显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种负效应,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处理好这一问题将有助于城市未来的发展。
1.3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平衡分析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一方面,鉴于众多公共服务行业具有的规模效益的特点,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随人口增加而提高,人民生活更加便利。人口密度加大,城市的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创新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种产业链之间的协调,并形成相互衔接、有效促进的格局,这就使得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密度增加的边际效益突显;另一方面,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密度增加带来的拥挤成本也在加大,各种所谓的“大城市病”都在考验着城市发展的未来,可以说,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密度增加带来了城市发展边际成本的加大。因此,从经济学的理论上说,城市发展规模就应该处在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平衡点上。
2北京城市规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目前的状况
按照《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2020年,北京市城镇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6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的比例为90%左右。然而,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152万,远远超出了规划指标,也反映出规划严重脱离实际,没有适应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求。
2.2存在的问题
(1)北京人口不断地增加导致的“大城市病”问题。不断增加的人口,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教育资源短缺、土地资源匮乏、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随着北京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变得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2)“大城市病”体现出的本质问题。北京市出现的这些“大城市病”只是城市规模不断地扩大,人口不断地增加所暴露出的城市发展中的表面问题,本质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共资源供给不足,规划不到位,管理不当造成的,而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所产生的“大城市病”等一系列城市发展中的表面问题,到形成这些表面问题所反映出的公共资源供给、规划和管理等本质问题,其中深层次还是我们应确立一个什么样的与北京城市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城市人口调控指导思想的问题。
3北京城市规模调控的对策建议
3.1基本原则
北京城市规模调控应打破目前因为人口不断地增长导致“大城市病”因而严控人口规模扩大的指导思想。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让市场机制在北京城市规模和人口调控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服务于市场机制,必要时才可以用行政手段弥补市场的缺陷,从而释放人口巨大潜能,促进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2北京城市规模发展的几点建议
3.2.1北京城市规模的发展要坚持“两分法”
一方面,北京城市规模扩张不可避免的带来“大城市病”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教育医疗资源缺乏、土地供应短缺等问题。另一方面,历史经验和世界各国的发展路径表明,大型城市的人口聚集有利于人才之间智慧的相互碰撞并极大地推进科技创新的发展;城市人口聚集有利于公共资源发挥规模效益的优势,改善公共资源的质量;城市人口聚集有利于促进不同行业之间需求和供给的有效匹配,更加容易形成产业链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应客观分析北京城市规模扩张的利弊得失,充分看到城市规模扩张带来的益处,在城市规划和管理过程中趋利避害,以城市的不断发展来解决“大城市病”问题。
3.2.2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使市场价格机制在调控城市规模上发挥决定作用
第一,市场经济讲究的是市场规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价格机制,北京城市规模调控也必须遵循市场为主的客观规律,让价格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张,居住者存在一个成本选择问题,导致住房需求强烈,房价必然上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需求和供给程度也必然可以通过价格得以体现,价格机制也必然反过来对人口不断增加的成本给以反作用,最终影响居住者是否进入大城市的抉择。这些方面都会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看不见的手”自发进行调节,形成良性发展。在这方面,政府应尊重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要简单的用行政手段取代市场作用,比如:人为的限制跨地区的人口流动,人为规定一个城市规模的承载力限额,对于超过限额的行为,采取行政手段进行禁止。第二,用价格机制解决城市规模扩张产生的负外部性问题。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外部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运用价格机制,将污染和拥堵的成本分摊给造成这些问题的个体或组织,在成本压力下,这些个体或组织将重新考虑自身的抉择。在城市人口规模的调控方面,一个人能够在一个城市合法就业生活,本身就意味着符合市场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也符合城市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所以,不应该人为的提出限制人口规模的行政政策。第三,在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在城市规模调控方面的决定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一是政府要为城市规模发展提供合理的规划指导和公共服务;二是在出现外部性问题时,需要市场价格机制与行政手段进行合理匹配,最大程度应用市场价格机制解决问题,避免对城市发展产生人为阻碍;三是在不得不考虑应用行政手段调控城市规模发展时,要更加注重效率基础上的公平目标,实行对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实现城市规模的和谐发展。
作者:由涛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对机械设计课程的认识
- 下一篇:办公室空间设计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