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的感悟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美丽乡村的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设美丽乡村的感悟

篇1

本刊讯 (记者 杜红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这阳光明媚、生机勃勃的初夏季节,由北京格林当代艺术中心主办的“情系沃土,艺语乡韵”画展于5月29日下午在首都北京艾维克大厦隆重开幕。展览展出张红宇、邹建源、王志平、胡金刚、杨卉茹等农业部在职五位画家具有各自风格的近四十幅作品。

张红宇在致辞中说,曾多次提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其中,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就是建设“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并不是把乡村建设成城市,美丽乡村的建设更不是大拆大建,而是要保留乡村风貌,突出农家气息,彰显田园风光,保持乡村质朴淳厚的底蕴,让人们在这里不只是看得到山水,更能感受到乡愁。乡愁不仅仅是我们对家乡的古树、古巷或者美食的思念,乡愁还是我们与过去生活的情感对话,也是我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坚守。留住乡愁,就是把“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变成发现和重塑乡村价值的过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不让农村成为留守的农村,不让农村成为遗忘的农村,让宋代辛弃疾描述得如此温馨、恬适的村居生活重新回到我们的社会中,是很多人的梦想。因为,乡村,有我们最深的乡愁。用画笔记录美丽乡愁,用艺术唤醒心灵对乡愁的记忆,是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近年来,农业部的书画爱好者多次自发走进田间地头,寻找乡愁发现美丽,创作了一大批展现当代农村新生活、新气象的书画作品。这次画展就是农业部在职五位画家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对各自心中农耕文化和美丽乡村的具体展现。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到美丽乡村中采风,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更多美丽乡村的画卷,用艺术家的视角,唤起大众对乡愁的共鸣。

胡金刚在开幕式上表示,“留住青山绿水,记住乡愁”正成为当下人们祈盼回归精神家园的纯真愿望。秀丽的乡村风光,真意的温情乡愁,这些是画家丰富而别样的创作素材,也给予了画家无尽的创作灵感。只有深入农村,深入生活,把艺术根植于群众中,才能创作出更有深度,更有生命力的作品。

篇2

2、在高原大地上聆听乡村的音符

支持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中,“美丽乡村”创建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建设美丽乡村最能彰显云南的环境优势,最能体现云南的生态价值,最能反映云南各族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以“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加快完成同步小康的大业。云南正在建设旅游强省,而乡村是云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具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生态优美的乡村已经成为云南旅游著名的品牌,像大理双廊村、版纳傣族园、玉溪大营街、鹤庆新华村等,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富裕了当地人民。因此云南省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中将力争5年内,在烟草、茶业、咖啡、花卉、药材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中,建成100个现代特色农业精品庄园。坚持走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休闲、文化、医药、保健、养生等产业相融合的发展路径,把发展现代庄园经济作为突破口,完善庄园经济基地、工厂、酒店、旅游文化品牌四要素,实现高品质农业和高素质旅游的有机结合。为配合“美丽乡村”的建设,《云南画报》将从本期起与云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合作,开设“美丽中国・最美云南乡村”系列专题栏目,对“美丽乡村”建设色鲜明,实现了与旅游、休闲、文化、医药、保健、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些乡村和特色庄园进行专题报道。

“美丽乡村”推进云南特色城镇化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 刘学 博士

“美丽乡村”是指“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们幸福”的乡村,其核心在宜居宜业,特征为美丽、特色和绿色。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美丽乡村” 建设有什么意义呢?

城镇化包括城市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全面的城镇化。云南特色城镇化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与城镇建设二者优势,将统筹城乡共同发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使广大农民能够分享到城镇化的成果,这是走云南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本要求与必然选择。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来增强农村自我发展活力。

云南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特色”在于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结合。在发达地区的城镇要自上而下推动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要自下而上发展特色经济。当前广大农村与城镇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个背后核心的问题还是经济支撑、产业支撑、收入支撑的薄弱。“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立足本地特色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在农村实现富足、体面、舒适的生活状态,真正实现农村城镇化。

如何建设好“美丽乡村”呢?

一是科学规划好“美丽乡村”。要按照科学规划、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体现特色的原则,统筹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协调和引导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分步建设实施。在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应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规划符合乡村实际、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二是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根据各自的资源构成和产业重点,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加快形成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努力形成一、二、三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美丽乡村”发展必须突出特点、因地制宜,特别是要围绕“一村一品”来做文章、下功夫。将发展的重点放在“特色”二字上,充分依托各地特色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地发展功能各异的乡村,形成特色突出、个性鲜明、风格独具、内涵丰富的乡村格局,如利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可以发展旅游经济。要充分利用乡村地理优势、气候优势、物种优势等条件,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通过现代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打造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全面提升乡村特色农业的综合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努力走出一条“美丽乡村”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三是继承和发扬乡村传统文化精髓。“美丽乡村”建设应最大程度保留地方特色。一些乡村在发展建设的时候一味追求与城市接轨,反而丧失了最吸引人的地方,发扬传统民族文化应该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美丽乡村”建设既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对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特别要挖掘和弘扬传统人居文化、农耕文化和山水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浓厚乡土色彩和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又要培育和发展现代文明,优化美化乡村人居环境,建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

党的“十”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云南作为“美丽中国”的一部分,加大建设“美丽乡村”的力度,就能够使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使农民收入增加,使乡村环境改善,使文化得以传承。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美丽乡村”就在眼前,“美丽云南”就在眼前,“美丽中国”就在眼前!

P4

美丽乡村――中国梦实现的基础

云南大学 李炎

在很多中国人的心中,乡村总会和炊烟、小径、石板桥、大榕树、乡场、辘辘、古老的水井、小河、牛羊、牧童联系在一起,和地方的民俗文化、红白喜事、礼仪联系在一起,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读着鲁迅的《社戏》、《故乡》,艾青的《写给乡村的诗》长大,诗意的描述吸引我们不断念着乡村,追寻乡村。田园、故乡之美引导着我们走近乡村,关注乡村,研读乡村。乡村也由此从少年时代朦胧追寻的对象转化成为中年时理性的焦虑和深切的关注。

一般的辞书中将乡村解释为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美国学者R・D・罗德菲尔认为“乡村是人口稀少,比较隔绝、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基础、人们生活基本相似,而与社会其他部分,特别是城市不同的地方”。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东南西北,不同的乡村依托其独特的资源,形成了不同的生产方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乡村的类型也呈现复杂的种类,农业乡村、林业乡村、牧业乡村、渔业乡村各具特色。畜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蒙古包、勒勒车、马、羊,马头琴与长调,是北方大草原典型的美丽乡村;石板桥、乌篷船、白墙灰瓦、祠堂、小径,是江南的美丽水乡;沙滩渔船、桅杆白帆、大青树、渔家姑娘、妈祖庙,是海边美丽的渔村;夕阳下金色江水、凤尾竹、竹楼、佛寺、傣家少女、成片的黄灿灿稻谷、翩飞的白色鹭鸶,是澜沧江河谷地区傣族美丽的乡村。地理环境、气候、资源孕育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的生产方式,也孕育了生产生活不同、文化丰富多样的乡村。在以农耕为主体的前工业文明时期,乡村是传统社会最为重要社会组织机构,特定的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是乡村作为地区综合体的三个基本特点。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乡村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构建了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包括了符合民族、地域特征和发展需要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体系,并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文化自组织系统,通过村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人生礼仪、风俗和观念、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得以体现。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不仅城市文化尚未得以完全建立,还不同程度地带来乡村文化的迅速解构。传统的生产方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地方性知识迅速消逝,村落与自然的关系失去和谐。很多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文化空壳化、人际关系紧张,一些快速致富的乡村,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却将最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抛弃。现代社会单一、平面化的社会病正席卷中国的广大乡村。

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区域文化,形成了云南多样性的美丽乡村,中国不同区域内的各种类型的乡村云南几乎都有。不同民族将民其生产、生活生活方式、民族审美及宗教文化习俗融入其中,孕育了多彩云南多彩的乡村。洱海之滨三坊一照壁白族渔村、澜沧江河谷的竹楼乡村、哈尼族与层层梯田混为一体的蘑菇房村庄、哀牢山彝族的土掌房乡村、雪域高原高山草原的藏民村落已成为云南乡村的象征。云南的乡村可谓中国乡村的活形态的博物馆,丰富多样,内涵丰富。在2012年中国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国646个传统村名单中,云南有62个,仅次于贵州。在英国BBC拍摄的《Wild China》和近期风靡全国的《舌尖上的中国》里都用较长的篇幅展示了云南乡村的美丽。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既是云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更是美丽乡村、美丽云南建设的基础。

实现美丽中国的最大挑战在于美丽乡村的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建设。一是乡村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新技术,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同时顺应城城市化进程,发展承接城市群体消费的乡村服务业,实现经济的发展,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二是构建覆盖乡村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体系,让农民享有与城市同等的社会保障,构建既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文化特征的乡村文化系统,全面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丰富美丽乡村的内涵,提升美丽乡村的质量;三是建设适应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美好环境,需要保护好洁净的空气、清凉的湖泊河流、万顷良田、茂密的森林、无际的草原,构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乡村。

乡村是传统社会的基础,也曾是农耕文明时期的文化象征。只要人类还栖居在大地上,还需要洁净的空气、蔚蓝的大海、奔流的江河和清澈的小溪,乡村就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乡村会不断变迁与发展,而中国梦的实现,则需要从无数个美丽乡村的建设开始。

P5-6

美丽乡村是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秀美之村;是家家能生产、户户能经营、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的富裕之村;是传承历史、延续文脉、特色鲜明的魅力之村;是功能完善、服务优良、保障坚实的幸福之村;是创新创造、管理民主、体制优越的活力之村。

云南的“三农”工作,要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总抓手,实施城乡一体发展、特色农业壮大、基础设施完善、农村民生改善、扶贫开发攻坚、综合改革深化、森林云南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做优做精中小城镇、做特集镇、做美乡村,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业,打造一批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突出发展现代庄园经济,巩固提升云烟、云花、云茶、云药、云菌等传统品牌的基础上,打造云南蔬菜、云南水果、云南山珍、云南畜牧、云南林品等高端品牌,塑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整体形象。

注重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宅和古树名木,彰显美丽乡村建设的乡土特色。

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创建和谐家园。

P7-12

新华 如水的村 似水的银

策划/高胜军 李炎

文/王佳 聂哓茜

图/奚锡钧

新华村,位于大理到丽江滇西黄金旅游线上,是一个山水风光秀美、白族民俗淳厚的村落。从一个以农耕为主要生计方式的传统村落,通过手工技艺的带动,发展成为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工艺品生产销售为特色的国家4A级景区,实现了传统农村向美丽乡村的蜕变,摸索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有机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山水藏灵韵

新华靠山,山势雄奇。如父亲肩膀一样坚实温暖的山,承载着新华人沉甸甸的梦想,和远走千里依然笃定不改的家乡情结。

新华依水,水韵灵秀。如母亲微笑一样柔美涓逸的水,洗礼出新华人巧夺天工的制银工艺,与置身喧嚣却能超凡脱俗的淡然生活。

新华的水处处皆有。村内龙潭清澈见底,海菜花星星点点漂浮于水面,或划小船闲荡其中,或于长长的石桥上将阑干拍遍,或赖在小亭中望着潭底绿透心底的水草发呆,都可消磨半日时光,忘却尘世喧扰。新华村的水道与村外大片湿地相连,于春光三月,邀三五好友,携一壶好茶,乘一叶小舟,于芦苇飞絮中沿曲曲折折的水路入湿地深处,新华村的前世今生便能如飘飞的芦花拨动每个人最清晰的心跳。切记不要进入湿地太远,否则必要惊起一池野鸭、灰雁和各种各样常年栖息于湿地草海中的水鸟,远远地观望水鸟们悠闲自得游弋于清水碧草中,是一种更为独特的享受与体验。新华因水而灵、由水而兴,不仅有龙潭与湿地之阔绰,更有家家泉眼、户户小潭之精致。随便走进一户庭院中,有能找到奇石或盆景花卉环抱的一眼清池,或大或小,但一律可摘下潭边的铜瓢直接舀池水饮用,其口感甘甜清冽,解渴、消暑乃至于清心静神,别有一番奇效。若能在夏日里将果瓜先于泉池中冰凉数时,吃起来增甜万分。终日与水相伴的新华村人早已浸染上了水的性格,灵动却不张扬,安静却不木讷,温柔却不娇弱。

割不断的银魂

新华村人在历史上是蜚声海内外的“小炉匠”,肩挑炉担走四方,滇地走遍、进川入藏,小炉匠的足迹遍布甘青高原,新华银铜器远销到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和尼泊尔、印度等南亚国家。如今新华村“敲过一千年”的小锤已经不再需要背负在小炉匠的肩头远走他乡,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将新华村生产的工艺品半天之内运送到大理和丽江两大旅游市场,一两天之内到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因此新华村人大多选择回归家乡,在家门口完成手工艺的生产和销售。也有一些新华村人在各大旅游热点地区和中部、东部大都市开辟了市场,大量的订单让新华村彻底摆脱了农耕的单一生产模式,实现了生计模式的转变,手工艺品生产是目前新华村的支柱性产业。

各家各户的银制品手艺人,在天刚擦亮时就在自家门前摆上打造银器的工具“叮叮当当”的敲打起来,这样的叮当声伴随着新华村人走过了时光,沉淀了岁月,凝聚了情感。新华村人在亲手耕耘的乐土中勤奋而耐心地雕琢着自己的新生活。每件精美的银器背后总有一双布满茧子的手,新华村人在不断的自省和文化碰撞中提炼出无限的创造力,其银铜器制作也从日常用品、生产用品越来越多的向工艺品、装饰品转变。不言九龙壶杯酒具设计打造得有多精巧;不论长命锁上刻画了多少祝福与期望;只一只手镯上的龙飞凤舞,或一只银杯上的花鸟鱼虫、一副银碗上的水波漪漪,便将新华手艺人对自然的体悟和精湛的技艺铺陈得淋漓尽致。在新华村,无论银器大小、形制繁简,都饱含一个家族或师门的血汗,都默默的述说着传统文化“父子相承、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在新华村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师傅和徒弟同坐一处,对着一块小小的银子商讨着图画的布局与下锤的力道;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手把手的教年幼的孙儿敲打银器。他们是那样的专注,仿佛此刻手中敲打不是一个简单的图案,而是一部史诗,一段属于自己民族,自己家族的历史。在新华村的手艺人心中“传”与“承”的观念早已深入骨髓,这里的人们知道,新华银器能够历经岁月而不衰,就是因为在那一件件银器中活着传与承的银魂。

新华村的手艺人在历史的托付中,将自己对时代的感悟与需要不断的融入那小小的银块,造就出一种毫不呆板的坚持。

小锤敲出新光彩

随着新华银器技艺赫赫威名的广泛传播,新华村也引来了越来越多追逐传统文化足迹和寻找商机的人们。新华村本土有为的创业者在成功之后回归家园、创立企业,依托新华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手工技艺资源,投资改造和美化乡村的村容村貌,建立石寨子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和云南特产旅游购物中心,吸引了大批游客在经大理过丽江的旅游路途中到新华村一睹这个传奇、富足与美丽并存的村庄。游客的进入为新华村带来了旺盛的人气,新华村人充分利用自己沿街的房屋开设铺面,现场展示自己的制银工艺。一些人依托白族民居庭院和院内有泉的优良资源,开设白族特色农家乐美食和特色客栈服务,获得了新的收入。发展旅游业让新华村彻底发生了蜕变。

如今进入到新华村,不仅可以品尝到白族传统的美食、居住民族风情浓郁的客栈、观看白族传统的歌舞演艺和节庆礼俗,也可选择中高端的国际生态园酒店或者高端的寸氏庄园过一把奢侈的贵族生活。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能够切近地触摸到新华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文化浓郁多彩、悠然有致、自得其趣的生活状态。

于新华村中赏工艺、尝美食,观鸟听泉之际,四通八达的交通和便捷的互联网络将一个偏居一隅的小村与世界紧紧联系。美丽乡村,不仅仅是为外来游客展开的一幅田园画卷,更重要的是生活在乡村的人们能够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有效地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乡民们能够获得与大都市人同等的教育、知识和信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城镇化和现代化迅速推进的今天,能够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合理过渡与跨越发展。从新华村的蜕变,可以窥见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美好前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乡村社会可以找到适宜自己生存于现代社会的根基,变成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了解更多:

新华村交通便利,飞机、火车、汽车均可到达。新华村离丽江机场仅12公里。乘坐昆明到丽江的火车,在鹤庆站下,火车站离新华村约12公里,有公交车到鹤庆县城,县城也有直接发往新华村的公交车。

新华村食宿较为方便,白族特色餐饮美食集中在龙潭边一条街上,各家户院内有泉,环境优美。特色美食包括酸辣鱼、清汤鱼,猪肝,铜锅焖饭等。住宿有中高端的新华国际生态园,享受白族四进大院落的豪华与舒适。新华村内也有老百姓开设的客栈、宾馆,普通客栈宾馆价格适中,设施齐全,干净整洁。

链接:

2013―2020年是实现鹤庆县“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打造“民间工艺品之乡 中国银品之都”品牌,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阶段,目前新华村5星级维景度假酒店正在建设中,“兰茶坊”文化创意园等重点项目已经进入规划实施阶段。

2000年以来,鹤庆县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实施了草海湿地恢复项目及草海农业湿地保护管护区项目建设工程,还计划投入5000多万元打造东片草海湿地治理二期工程,保护水资源,优化生态环境。继2009年鹤庆新华村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之后,政府和企业不断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以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小镇规划、产业联动发展等方式积极培育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华村作为“鹤庆银都水乡新华村―草海湿地休闲购物游”的核心节点,被纳入到大理州委“苍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综合试点”中,将被建设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之一。

作夫:哀牢山中最美乡村

文/图 本刊记者 何新闻

几年前第一次到作夫时,通往甲寅的道路还一片泥泞,从海拔1100米的红河县城到海拔1800米的甲寅乡作夫村,基本是一路向着哀牢山云霄之上攀爬的过程,尽管那时候已经有摄影师传出“红河梯田不亚于元阳”的说法,但外界真正听说甲寅的人还为数甚少,到过甲寅梯田的旅行者更是凤毛麟角,至于离甲寅乡政府还有数公里的哈尼族村落作夫,基本还属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

高耸入云的哀牢山把连同作夫村在内的一连串哈尼族寨子半隔绝于喧嚣尘世之外,崎岖陡峭的山路让旅行者望而生畏,但千百年来哈尼人便定居于此,并在哀牢云雾中创造了与众不同的奇特文化,这种文化最让人一目了然的方面,自然就是那绵延不绝的梯田和造型优美的哈尼蘑菇房。

二三月的梯田,正值春播前夕,山顶密林中流下的溪水灌满了作夫村周边大大小小上千亩梯田,作夫村口的大树旁,肩扛犁耙的哈尼汉子正吆喝着耕牛准备下田劳作,肤色黝黑的妇女们在屋顶上翻晒着早准备好的种子。土黄色茅草铺顶的蘑菇房一座连着一座,与周边茂密的绿色丛林形成高反差。这就是每一天作夫的动态场景,而无数个这样的动态场景却构成了数百年不变的静态作夫――我估计在最近几百年里,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生状态就从来没有改变过。

作夫这个名字,让我联想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句子,作夫,尽管是一个典型的哈尼语音译,但望文生义就是耕作的农夫。这里仍是完整的农业社会,生活节奏貌似缓慢,却蕴含着足够的韧性,否则你无法想象哈尼人如何能够在坚硬的大山中活生生开辟出无数梯田,这些梯田对哈尼人意味着寻常一年的收成,但在我这样的外来旅行者眼里却是绝世的美景。

2013年初,我再次来到作夫,驱车行进在已经铺成水泥路的光鲜山道上,车流如鲫,我原以为既然那层“保护膜”已经被打破,那么作夫的蘑菇房还在否?很远就看见那座丛林中熟悉的乡村,对,炊烟从茅草屋顶升起,它依然未变。但走近之后,却又发现它有了太多改变:泥泞狭窄的村中道路已经铺上石板,屋角的一群鸭子正围着刚刚修通的自来水管嬉戏,不时遇见端着相机的游客把镜头对准害羞的大婶……作夫,这个古老乡村最有价值的部分已经被外界发现,而它作为哈尼村落的内核依然保有强大的生命力。如今,这里已是云南最美乡村之一。

更多了解:

作夫村录属于红河县甲寅乡阿撒行政村,海拔1830米,全村314户,1464多人全系哈尼族。作夫有红河保存最完好的磨菇房村落,全村无任何现代建筑,村里森林翠绿,清泉环绕。2008年,作夫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入全省首批特色村建设项目, 2009年3月在省旅游局组织下,评审通过了《红河县甲寅作夫民族特色村修建性详规》,并于5月8日正式启动实施建设。截至目前,为将作夫村建成“全省最大的蘑菇房村落”,红河县积极整合公共资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累计投入641万元,完成了该村进村道路、3座卫生公厕建设、街道铺装、民房示范户改造、排污设施、人饮管网改造、停车场、寨门、水碾房、民族展示中心、民俗广场、特色观景台、农家乐示范户建设。在旅游特色村开发的前景下,作夫村现已申报成为“全省历史文化名村”。(资料由红河县旅游局提供)

桃源 悠然隐匿苍洱间

桃源村是喜洲镇的一个小村,与隔海相望,异常火爆的双廊不同,桃源村安静得令人感动。在桃源隐匿,一个转身便是逃离喧嚣,找一个安静的院落,在大青树洒下的斑驳日光中浅浅入眠;骑上自行车,在洱海边自由的驰骋,风会吹散内心的躁动,前方像花朵一样灿烂。

丈量桃源,最好的工具是自行车,沿着洱海骑行,蓝天碧水、暖阳轻风,还有波光粼粼,这就是桃源的精髓,一路上眼睛所见的美好,远甚照片所记录下来的,任何心灵鸡汤式的美好形容,在此情此景面前,都显得词穷。无论从哪个方向走出去,都会让人身处稻田之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节气,桃源从点点青嫩到满地金黄,就像点缀在画中一般。桃源最美的那一刻是在黄昏,阳光将稻田染成锦缎一般,座座民宅仿佛从稻田中生长出来似的,田野里的农人穿着各色的衣裳向家中归去,在田埂上相遇,就互致一声问候“我家吃饭克”,炊烟从旧式的烟囱里慢慢腾起,飘散向四方,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沿着稻田间的小马路一路下行,是一片临海的湿地。在过去,渔人每天就从这里出发,到洱海中撒网。点点白帆飘荡,鱼鹰争先恐后回船的渔家画卷已再难寻觅,这多少有些遗憾,不过一点小小的伤感倒为桃源平添了几分意趣,就好像一幅画里总要有几笔虚虚实实的点缀。走进临海的村落,弯弯曲曲的小巷把人带向一片平静的海面,海面上耀眼的阳光立刻倾斜眼帘,桃源村的客栈和洱海完全“零距离”接触,海边搭有简单的露台,躺椅和遮阳伞下,客人们自在地就着小几看书、喝茶、晒太阳;也有吹着海风躺着小憩的;还有躲在阳伞下抱着小本上网的;大大小小的萌狗们摇着尾巴跑出来迎接客人,没有人关心你是来疗愈情伤,或是躲避现实,这是一个绝对享受自我的空间。

住在桃源,早晨伴随着鸟儿的声音起床,喝一杯浓醇的本地牛奶,一天的好心情伴随着新鲜的有机蔬果大餐就此开始;傍晚,桃源村的天空被夕阳慢慢渲染,直至满天繁星纷纷坠落。海水拍打着客栈的墙体,很有节奏的发出啪啪的声响,看着这一幅海的电影,听着海的声音,自然会让人想起海子那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链接:

桃源自然村隶属大理市喜洲镇,东临洱海,西靠苍山,辖区内的桃源码头是大理“苍洱风光一日游”的必经之路。以打造“人文大理、幸福家园”为主题,紧密结合洱海流域“百村整治”项目,桃源村统筹兼顾,突出特色,积极打造农耕文明的承载区,千年文明和白族传统文化的展示区,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的示范村。目前,桃源村共投入2600多万元,实施了“基础治村、生态立村、旅游富村、管理强村”四个项目,对村庄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组织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进行建设。从打造旅游新村出发,在村北进村路的建设、村庄整体风格、弓鱼洞文化广场、本主庙修缮建设等方面体现白族风情、村庄历史,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海滨桃源新景,村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面貌焕然一新。已形成了集白族民居建筑、饮食、服饰、风俗文化为一体,极具民俗生态文化旅游价值的高原特色村寨。

曼春满 浪漫“逃亡”

如果说橄榄坝是西双版纳秀丽的孔雀尾巴,傣族园则是孔雀尾巴上最靓丽、最夺目的羽翎,曼春满村恰如一颗晶莹的珍珠洒落其间,她是傣族园最迷人的微笑。

曼春满翻译成汉语叫“花园寨”,走进傣族园,穿过那些挺拔秀丽的椰子树、绿叶硕大的香蕉丛、枝繁叶茂的柚子树,一座座竹楼掩映其中,如一叶叶荡漾的小舟,若隐若现。身穿花色筒裙、腰束银带、肩挑竹筐摇曳出无限风情的傣家小卜哨,恰似二月春风、三月小雨贴近你,青春逼人却又悄无声息。端坐在竹楼的晒台上,品尝老咪涛亲手泡制的浓酽酽糯米香茶,凝望老黄牛慢悠悠消失在竹楼深处,倾听菩提树上的百鸟欢歌,欣赏远处悠悠扬扬传来的“赞哈”,畅享着这份清新,逛寨子,发呆,看书,敲电脑,四五天不知不觉就悄然流逝。住傣家楼、吃傣家饭,似乎空气是甜的,心是静的,旅行变成一场最惬意的逃亡。

“逃亡”曼春满,去佛寺是不能回避的一场心灵修行。佛寺金碧辉煌,尖尖的庙顶,红砖灰瓦,彩绘复杂,具有浓郁的东南亚寺庙建筑风格。佛寺四周椰树、凤尾竹、槟榔树环绕,白色的蝴蝶兰点缀在僧房的窗沿下,别有一种雅致的格调。曼春满处处透溢着浓浓的佛教氛围,寺里和尚念诵经文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诵经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充满着韧性的力量,仿佛来自遥远的天国。前来上香赕佛的信徒们则虔诚地跪在佛爷面前,双手合十,低头颔首,一幅全身心皈依佛祖的样子,更有许多都市旅人,不远万里前来“禅修”,在这里穿素衣麻鞋、吃清粥小菜,追寻心里的平和安宁。佛寺门口离人们不远,几只美丽的绿孔雀正悠闲地迈着细细的碎步,向我们抖动着漂亮的翎毛。两位俊俏的傣族少女上前与绿孔雀嬉戏着,就像和村童玩耍般那样平常。大概只有在这样幸福满溢的村寨,“赫拉的神鸟”才会如此平易近人。

链接:

曼春满村是傣族园内是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之一,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至2012年底,曼春满总投入超过800万元,用于建设、维护佛寺、婵娟阁、打围墙、释迦牟尼佛像喷水池、大象雕塑、鼓房、村办公楼、球场、村寨道路等。为全面实施《西双版纳州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加强乡村旅游规范管理,曼春满将继续推进与项目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旅游标识、咨询服务中心、购物中心、旅游厕所等旅游公益性设施项目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完善旅游供给要素体系。

曼春满的杆栏式竹楼群古朴、雅致、壮观,傣族园公司建立了杆栏式建筑保护基金,制定和实施《傣族园风景区关于保护杆栏式建筑的管理办法》,对景区内村寨新建盖传统傣楼杆栏式建筑的示范户进行公开奖励,每户给予4000元保护基金,这一举措促进了村寨传统竹楼的“复兴”。

整董 爱终究要整懂

文/旗写

走遍千山万水之后,马歇车停,寻找一处绿荫,借着一杯普洱茶,但观夕阳渐落,此时惆怅浸漫周身,免不了会记惦起一个地方,记惦那里的飞瀑流云,跨国家庭,回味那段尘世绝恋。

整董是一个有着特殊地名的傣族小镇。据说整董是傣语,意为发现一个城子。今天镇政府所在地的曼贺景、曼贺、曼峦再这三个寨子就统称为城子三寨。整董所在地为丘陵缓坡,水田密布,河流纵横,其间当地最大的整董河和曼滩河如两条玉带淙淙流淌过整董,尔后往西汇入曼老江,成为湄公河归进大海。至今完整保持傣式建筑风格的十个傣寨就像绿宝石一样镶嵌在两条河畔,辉夺目。三树成林的大青树也是整懂特有的美丽景观。每棵树粗有十围,高如楼房,根须盘虬,一年四季枝叶茂盛,遮天蔽日,人们常在此休养纳凉,谈天说地。泼水节时,人们换上节日的民族盛装汇聚在这里燃放高升,载歌载舞,接受水的洗礼。

那时虽然年少不更世事,但已经懵懂幼稚地爱上了小镇的美丽。后来利用各种机会不断的反复贴近整董。有时跟着姑娘们探寻密林中的瀑布,在清澈如镜的小溪中戏耍时光;有时开着越野车顺河穿越芦苇花丛,进入温泉洗涤尘埃,放纵躯体;有时在老乡们带领下探究巨石上永不干涸的一碗神水;还多次应邀参加丰盛的吃新米活动,一天连吃八家,从这寨吃到那寨,从寨脚吃到寨头,吃得大腹便便,喝得东倒西歪。

青春如此绚烂,生活如此精彩。当年整董王子桑洛和美女娥宾在这里演绎了一场生离死别的爱情大戏。爱情啊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随。美景在而伊人已逝,情爱成绝。

何为爱情?何为人间真爱?爱情迷惘的时候,不妨到整董行走飞瀑流溪,慢尝傣家美食,聆听洛桑之爱,感悟跨国之恋,之后的之后,还会有什么整不懂的。

美丽整董,一个让人整懂后不愿离去的地方。

篇3

教师——光荣圣神的职业,她的光荣在于她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她的圣神在于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伴随着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这一职业的工作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更逐步提高,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却开始下降,社会媒体上也时常曝光出一些关于教师的负面消息,使这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神圣纯洁的职业受到了玷污。

人们也许会疑问,会感叹,“教师,你们是怎么了”,是什么?让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遮上了一层阴影,又是什么?让教师这份职业渐失昨日的光环与尊敬?

当我们开始反思之时,社会的环境无疑是最大的土壤,净化社会的环境,从内心深处建设真正尊师重教的社会大氛围,需要我们共同为之去努力,只有从心灵的深处去铸造这种环境,教师这一职业才能真正获得尊重。

其实,不光光是社会环境需要净化,作为教师从业人员而言,更需要自我净化,要强业务,增能力,更重要的是净化自我的道德品德修养和职业操守,前段时间,央视播录的“最美乡村教师”,那是美丽的一群师者,对他们而言,心中惟一的信念就是为了农村孩子未来的发展,为了让他们能够多读书,能够像城里孩子那样接受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们宁可放弃改变自我命运的种种机会,也要留下来帮助孩子们实现教育的梦想,帮助孩子们改变贫困的命运,他们的行为举动验证着大爱无疆的高尚品质,更体现出师者的至真至善至美,历史更将永远隽刻着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篇4

有人说,桃花源的美不在于桃花,更不在于山水,在于对生活的的感悟,在于对理想的追求,我深以为然。成长于农村的时候,追求城市的繁华与机遇,希冀能创出一番事业。而真正在城市生活久了后,却有了舍本逐末的感觉,反而更为怀念乡村的淳朴和自然。

弹指之间,扎根于桃花源的建设与经营已余三个年头,俨然成为了一名“桃花源村民”,往往从陌生到熟悉需要一个过程,而我却好像生长于斯般轻车熟路。过去的桃花源,人们只知桃花三月遍野,游客不请自来。现在桃花源,能让人抛开烦恼,洗涤心灵,就像宣传片中所说,桃花源像是一道光,光之所向,心之所往。

我们不希望五柳小镇只是一个景区入口,于是我们设计规划建设了仿古的陶渊明子孙居住的院落,让游人进入这里就有穿越回古时一样的感觉。尝一尝地道的“擂茶”,回味一番“桃花源记”,是对心灵的洗涤。我们不希望秦溪只是一条乡间水流,养育了桃花源人的水土应该让世人所了解,于是我们开通了游船路线,甚至规划了白鳞洲和沅江航线,在游船上观赏两岸风景,品味特色的桃花糕点,仿佛与这方天水交融,渗入了“道人”的境界。我们不希望秦谷只是一个山谷,有着一个山洞,她应该有更为璀璨夺目的光华,只是被世俗所遮,于是我们为她梳妆画眉,洗净铅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和谐宁静的秦时农耕图。品一品“三道茶”,听一听民谣,看一看农耕舞,甚至喝上两杯桃花米酒,睡上个囫囵觉,顿觉神清气爽、怡然自得。

有人说,好东西要与大家分享,我亦深以为然。桃花源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但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还停留在来桃花源看桃花的阶段,所以我要将桃花源美好生活分享给他们。为大家觅得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为大家分享心灵的故乡,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尤其作为桃花源建设者,其中有我的贡献和汗水,我深感自豪和骄傲,幸福满满。

篇5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桐梓县 成渝经济圈 遵义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多元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特色。多元素的经济融合使乡村旅游业迅速崛起。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作为农业与旅游业交叉产生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项目,乡村旅游以亲近自然,回归生态,远离喧嚣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它将交通优势与区位优势相结合,弥补了工业所不能延及之地,以第三产业为发展导向,拓宽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渠道,将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向一条曙光之路。而现代化城市生活的快节奏让许多人往返于生态自然与人文景观结合的景致之中,人口的流动促进经济的融通,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遵义恰逢其景,除与生俱来的地理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之外,成渝经济圈的成立也为遵义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区位优势。

1遵义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

1.1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转型

遵义素有“国家森林城市”之称,位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平坝及河谷盆地面积占6.57%,丘陵占28.35%,山地占65.08%,以低中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平地稀少,一般耕地比较集中连片,土地利用率较高,是粮、油作物的主要产地,粮食生产量占我国25%,其他农作物物种丰富,是我国典型的农业城市,特别是桐梓县,长期以传统的自然经济、农业经济为主,传统农业种植贸易在现代化的产业链条中要想加快经济增长,略显单薄。因此,加快农村经济转型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是遵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而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将农业生产与服务业巧妙结合,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刺激消费,实现产业内结合,促进经济循环。据统计,2013年遵义“接待游客430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8.99亿元,分别增长28.3%和28.2%。”

1.2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不但使农业经济得以较大的发展空间,且形成了以城市带动乡村,以乡村衬托城市的优势,二者互补使得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桐梓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2002年以前,遵义市桐梓县是以农业,种植业为主要经济受益的农业大县。由于山地较多,平地稀少,农业的发展受到地理条件的极端限制,此外,煤炭资源的丰富使得桐梓县内经济发展失衡,城乡经济差距大,经济结构不稳定,城乡二元结构显著。2002年起由于乡村旅游业引进,加速了经济流动,至今已开辟了“品韵娄山”、“戏水楚米”、“花海小坝”、“品果红星”、“诗画金山”、“纳凉黄莲”、“田园朱天”、“垂钓朝门”、“休闲七二”、“避暑九坝”等乡村旅游品牌。在满足城市居民精神生活的同时,促进了乡村物质生活的提升,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2遵义市桐梓县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优势

2.1区位优势

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业的不断推进,除了自身独有的自然人文环境之外,离不开周边区位的优势相长。

就地理环境而言,桐梓县位于黔北山地与四川盆地的衔接地带,由于构造体系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冰川作用显著,溶蚀、侵蚀并存,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全县山原、中山、丘陵、山间盆地广布,山脉纵横、河流密集。大娄山山脉呈东北-西南方向盘踞,形成了著名的“娄山关”景区,引来无数游人登高游览。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让桐梓县成为发展避暑经济的有力保障。“绿色空调,天然氧吧”是对桐梓气候优势的完美表述,它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而对于素有“火炉”之称的重庆,那里的人们更是迫切希望逃离炙烤,来到“天然空调”的桐梓农村休闲避暑。

2.2交通优势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是遵义市市辖县,毗邻重庆,因此有“黔北门户”、“川黔锁钥”之称。桐梓的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首先它地处革命老区娄山关北麓,北邻重庆,南接贵阳,县城至贵阳、重庆行车时间仅只需2小时左右;其次川黔铁路和210国道纵贯全境;最重要的是2006年崇遵高速公路的开通,使往来的游客更加方便。如今,成渝经济圈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经济不断扩大化、规模化发展的典范。遵义市桐梓县作为成渝经济圈进入贵州的北大门,正在谋求“向北靠近”融入成渝经济圈。由于交通越来越便捷的今天,桐梓吸引了大量川渝一带的人在酷热的夏天来到桐梓避暑,推动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据笔者近一个月的调查,拒不完全的统计,截止目前,桐梓乡村旅馆达1000家,床位2万余张。2014年7月平均日接待游客7300余人,其中81.6%为川渝旅客。可见,交通优势以对桐梓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小觑的推动力量。

2.3市场优势

2011年,贵州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在遵义进行调研时讲“遵义要进一步做好‘融入成渝’这篇大文章,成为贵州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级”。而桐梓作为贵州紧靠成渝的北大门,近年来以第三产业逐渐崭露头角的乡村旅游业对遵义融入成渝经济区具有重要的先行示范作用和带动发展效应。

首先,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健康理念。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改善,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关切逐日提高,生态消费成了越来越多居民的健康投资。桐梓县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旅游特色正好满足了游客的需求。

其次,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为桐梓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客源支持。乡村旅游与城市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成渝经济圈中多个城市的扩展,城市人口急剧上升,而农村人口开始减少。由于城市人口的收入普遍比农村人口多,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加之城市生活的压力,因此,他们普遍都希望在周末和节假日放松一下自己。但城市绿地和原生态的景观不断减少,就使山清水秀、瓜果农耕的乡村旅游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2.4政策优势

避暑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为打开封闭地区的新型经济缺不了政府的宣传和政策的扶持。桐梓县委书记罗其方、桐梓县人民政府县长冉贤俊在“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相关会议中强调:针对当今旅游形势变化并结合本县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全县旅游产业发展以实现县域经济后发赶超的指导思想,努力实现桐梓旅游的转型跨越 。会议中明确提出现今的县域经济要主抓旅游避暑,以旅游避暑的发展带动地域经济的发展。为鼓励农民大胆的发展避暑,加快农民地域的经济快速发展,桐梓县委、县政府出台更加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对涉及乡村旅游的各种规费,一律按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收取。对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乡村旅馆,免征营业税及附加税;鼓励乡科级及以下干部职工带薪领办乡村旅游项目。这些政策措施,促使大量民间资本投入到乡村旅游产业中,使避暑经济快速发展。

3桐梓乡村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战略对策

3.1桐梓县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桐梓避暑经济的发展虽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但要开发成入境避暑市场,使避暑经济上升到旅游经济还存在一定的难度。现今的桐梓避暑资源面比较窄;入境进行避暑的客源比较单一;避暑的基地还比较少;一些避暑基地的基础实施不齐全、交通运输不便捷;基地农民对避暑经济的认识不到位等;避暑经济模式主要以引进客源,保证客源的基本饮食,对于客人多的基地在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建设虽然比较完善,但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市场扩大的信誉度上存在很大的隐患,不利于基地建设的发展。

3.2开发桐梓避暑经济的战略对策

由于避暑旅游具有明显的休闲特征,属于国家大力发展的旅游项目。因此桐梓避暑旅游一方面要依托成渝经济圈,吸引川渝两地的游客;一方面要与其它旅游品牌结合在一起,构建贵州大旅游圈,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争取更大的客源输入。为此,在经济发展规划中要把避暑资源作为其中的一项开发项目进行建设,高度重视避暑经济的发展,要试着开发利用,大力发展避暑经济。

3.2.1打造国家级的桐梓避暑基地

桐梓的避暑旅游虽然在贵州省的乡村旅游中处于领先地位,但现有的避暑基地仍然存在环境差,交通运输有待改善的问题。因此,要按照国家对避暑基地的评定标准和建设规范,以融入成渝经济区为契机,对桐梓的各个避暑基地进行规范化建设,打造国家级的桐梓避暑基地,从而改变现有的避暑基地环境差和交通运输条件滞后的状况,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提升桐梓乡村旅游的整体水平,助推桐梓和遵义的经济社会发展。

3.2.2加强对基地农民的避暑经济知识培训

提高农民对避暑经济的认识,使他们了解避暑经济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中来,共享避暑经济发展成果。并定期进行安全、卫生、经营等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基地农民的人文素养,减少与避暑游客间的矛盾产生。

3.2.3利用宣传扩展市场资源

现在桐梓的避暑市场主要面对的是重庆及四川等地的旅客,市场客源偏少。为此,应该加大对桐梓避暑地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通过广告、传单、歌舞、微电影等宣传手段,大力推介桐梓作为避暑胜地的优势,并提出更多优惠旅客的方案,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源,助推桐梓和遵义的经济发展。

3.2.4加强避暑区域间合作

桐梓要打破行政区划界线,跨区域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和产品,重点建设开发避暑旅游精品线,把娄山关、楚米、茅石、天坪、九坝、官仓等乡镇乡村旅游点连接起来,同时与遵义周边的乡村旅游联手,共同致力打造出贵州最优秀、最具特色的避暑旅游圈。

3.2.5优化模式结构,创建多元化的营销模式

对现有避暑模式结构进行优化,改变单纯的农家乐避暑模式,开辟更多的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产品,丰富基地旅游文化,增强营销方式的多元化。为此,桐梓的避暑基地要把休闲文化和体验文化,观赏文化和感悟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桐梓和遵义境内旅游资源的优势,让游客在心情放松的同时,感受优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而使游客在温馨的“第二乐园”中,体验吃住行,娱购游的乐趣,真正享受避暑带来的身心愉悦。

4结语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而且可以使游客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厚重的人文景观中领悟历史悠久的文化魅力,从而使身心得到休憩,灵魂得到净化。因此,乡村旅游不仅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发展生态文明,弘扬传统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遵义应以融入成渝经济圈为契机,以大力开发桐梓乡村旅游为典范,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进行优化和完善,逐步形成遵义乡村旅游的模式,为遵义在贵州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篇6

一、以鲜明的生态特色引领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建设

生态是铁岭县凡河旅游谷建设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漫步凡河岸边,应是田园风光美如画,青山绿水共为邻。如何凸显生态特色,值得进一步探讨。一是积极推进区域内生态农业的发展。把观光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精品农业、休闲农业与旅游相互融合。目前,大甸子镇寒富苹果采摘、李千户小屯果蔬采摘、凡河镇依农现代农业示范区已经初具规模,应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土地流转,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生产的规范性和规模化,将铁岭县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内的东部山区农村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亦乡亦城的美丽田园。二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旅游谷内的村屯环境进行重点整治,实现村容村貌整洁。对重点路段要美化绿化,对村民住宅院内的美化也要提到日程上来。农村的特点是一家一户、一户一庭。现在农民富裕了,在建房时都比较重视庭院建设,重视环境绿化。建议政府部门多加引导,把庭院建设与生态经济建设相结合。在屋前屋后多种些珍贵名木、四季果木,这不仅可以美化庭院,还可增加农户收入。三是结合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环境水平的全面提升。特别是要加强旅游谷区域内重点乡村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村镇污水处理厂(站),推广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把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问题想在前面,在规划建设之初就注意这些问题的解决,避免建成后随着游客增加而导致种种问题的出现。力争达到到村村绿色环绕,镇镇绿地成片,创建一批环境优美的小村镇。四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农村,村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野花、野草不胜枚举,这正体现了村民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朴素意识,应进一步引导村民爱护村庄的一草一木,为游客创建更为接近自然且优雅舒适的环境。

二、以清晰的文化定位引领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建设

当前,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文化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景区必须具备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才具有吸引力。寄希望于通过文化来打动人心、吸引人、形成特色是文化的本质所在。但文化包含很多方面,很多层次,究竟铁岭县的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所指的文化是什么?从目前规划建设的实际看,文化优势不突出,文化定位并不十分清晰。我们认为,其文化定位应紧紧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河流文化。凡河作为铁岭县的母亲河,孕育了一方人民,形成了一方特有的民俗民风。凡河旅游谷的建设不能脱离凡河的河流文化而存在,挖掘、梳理、提炼、展示凡河的河流文化应该成为凡河旅游谷文化定位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满清文化。在旅游谷内的李千户镇李成梁家族墓、横道河子镇红带沟村的爱新觉罗后裔的渊源,无不与大清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好好挖掘并注入旅游谷的规划建设,铁岭县的旅游发展才会展示出越来越丰厚的文化底蕴。三是农耕文化。凡河旅游谷建设覆盖铁岭县东部山区,世代的农业耕作形成了山区特有的农产品及农业耕种模式,吸引城里人到山区村屯,通过开展干农家活、采农家菜、吃农家饭、住农家炕等活动,使城里人更深层次体验农家餐饮文化,享受农事体验快乐,使凡河旅游谷成为城市人返璞归真、回归田园的最佳选择,这是凡河旅游谷的生命力之所在。

三、以突出的凡河文化引领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建设

将凡河河流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旅游品牌来重视、来挖掘、来拓展,体现了铁岭县人的智慧与创新。重视河流文化,回归经济转型、生态发展、环境改变、满足现代人深度体验、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新需求,正是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的活力所在。实现河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恰恰是铁岭县旅游产业的特色所在,当前,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一是重视挖掘河流文化的内涵。河流是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地标区,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特色展示区。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挖掘河流文化的内涵,就是要把铁岭县沿凡河流域的传说、故事、可以挖掘的人文资源、历史遗迹进行搜集、梳理、提炼,在旅游景点规划建设中巧妙注入与展示,结合流域内的文化创意资源,建构铁岭县河流文化新据点。二是重视河流文化的深度体验。要规划设计好系列亲水设施,充分运用人们对情、趣、闲、思、动的心理体验进行规划与设计,建设人与水亲近、沟通的景观节点。在旅游项目的规划与建设中融入休闲风潮、亲水文化、河畔文艺等元素,打造出独树一帜的文化形象。三是重视河流文化的丰富与发展。就凡河生态文化谷建设而言,要以凡河为轴心,努力打造一条亮丽的景观带、生态带、文化带。加强凡河水系及周边区域的生态保护和治理,使铁岭县东部山区沿凡河流域一带山更清、水更秀,以环境幽静洁净、空气自然清新、民风古朴淳厚弥补非名山大川之不足,吸引八方游客,促成河流文化与观光度假的时尚休闲文化的结合。加强凡河流域周边村屯农业生产活动的统筹调控,将艺术性、观赏性融入农业生产,如李千户镇的“十里花溪”建设,既增强景观的吸引力,又增加农民收益。四是叫响“凡河”河流文化品牌。能否叫响“凡河”河流文化品牌,影响着旅游谷的建设成效。在项目设计建设上要突出“凡河”,要紧围绕“凡河”河流文化做文章,处处体现“凡河”形象,时时展示铁岭县母亲河的风采。在旅游景区的标识、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旅游手册的印制中,要把“凡河”形象突出出来。

四、以独特的品牌特色引领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建设

要想在省内外叫响旅游谷的品牌,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引来八方客,没有特色不行,没有亮点不行,没有独特的品牌也不行。打造旅游谷的品牌特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借力区域优势,形成自己的独特气质。对于铁岭县的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而言,其间没有名闻遐迩的名山大川,没有巧夺天工的奇绝险峰,缺少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故事传说。但是,我们有淳朴的民风、浑然天成的幽静、绵延无尽的青山绿水,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借助这些优势,发挥好这些优势,不简单重复别人,不盲目模仿别人,凡河旅游谷的建设与发展才会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与魅力。于喧嚣中带给游客一丝宁静,于旅行中带给游客一丝清爽,于自然淳朴中带给人一丝感悟,就已足够。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的特色应该就在于它的清新自然、朴素淡雅、古朴唯美。这是规划建设中需要大力突出的。二是依托农业资源,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建设区域内农业资源丰富,接下来要依托凡河,细化特色农作物种植区域,形成沿凡河景观带,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沈北新区借助稻田画项目,把农业生产与观光很好结合在一起。三是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形成自己的独特吸引力。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而情感的引发离不开文化的感染与触动。在此,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既包括河流文化、满清文化及农耕文化的多重呈现,也包含着凡河流域民间工艺品的保护与传承,如剪纸、嘎拉哈、烫画、皮影、绢花、刺绣、手指画等,承载着铁岭县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过往生活的不尽记忆。把这些工艺品与当地的故事传说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旅游商品开发,供游客赏玩收藏,物件虽小,但承载的是游客美好的回忆。

五、以不断的创新突破引领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建设

篇7

[论文内容提要]我国乡村旅游由于起步较晚,乡村旅游产品在发展过程中还不尽完善。本文就如何设计出更好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出几点构想。

国际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其诞生。我国乡村旅游的广泛兴起始于1998年“华夏城乡游”,目前已在北京、成都、重庆、上海、西安等大中城市迅速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今后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预计到2010年在全国建成100个乡村旅游特色县、1000个乡村旅游特色乡、1000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初步形成领域宽广、规模较大、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格局,成为国内旅游的主要支撑,满足1/2的市场需求。但我国乡村旅游由于起步较晚,乡村旅游产品在发展过程中还不尽完善。在此,提出几点构想,以期设计出更好的乡村旅游产品。

一、乡村旅游产品应符合美学要求

美好的事物可以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对美的体验应贯穿于旅游者的整个活动中。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首先就是要在旅游资源中发现美,并按照美学原理创造美,使分散的美集中起来,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使复杂、粗糙、原始的美经过设计变得更纯粹、更精致、更典型化,符合旅游审美的要求;其次要通过文化内涵的挖掘,通过展示、陈列、表演,以及宾主之间的互动,让游客不仅能在感官上得到享受,也能在心灵上得到升华。

以农家乐为例,目前大多乡村旅游地都开展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农家乐”旅游活动,多数经营者一般只注重能给他们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食宿服务,而对旅游项目的设计不愿投入较多的精力和财力。但有的经营者却在房屋的特色装修、菜肴的原生态风味、服务的乡土味等方面花了很多的心思。比如他们可以种出“色彩田”:春之麦苗最先给大地带来绿色;金灿灿的油菜花渲染着春的风采;夏之荷、稻;秋之荞、葵;桃花红时杨柳吐翠,稻麦黄处绿荫成行。“色彩田”如同绘在大地上的美丽图画,会吸引更多游客留连其中。他们还会“导演”自家的耕作起居。他知道自家的“农耕生活方式”是乡村旅游的一种“产品”;他珍惜自己的“竹篱茅舍”;他会用“辘轳”提水浇地;他戴“笠”荷“锄”;他用“鸡黍”款待游客;他会自酿村酒;他会以“鸡犬之声”来反衬乡居的宁静。本质地讲,乡村旅游区的农民应是“艺术家”。种地是种“图画”,居家过日子是“演绎农耕文化”,从而为游客们提供高品位、符合美学要求的旅游产品。

二、乡村旅游产品应注重产品特色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竞争十分明显,有时甚至一个乡镇内,村与村之间的竞争也非常厉害。再加上大多乡村旅游地都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造成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普遍存在。不仅造成旅游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竞争导致经营者之间互相压价,使游客形成了乡村旅游产品就是低价位消费的固定思维。由于价格低又造成服务质量低下,最终产品形象遭到破坏。

应该强调的是,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灵魂,是旅游吸引力的主要源泉,是旅游业的生命。因为旅游很大程度是对“他文化”的一种欣赏和探求。乡村旅游就是向都市游客销售“特“、“异”,异于都市人文化常态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农耕情调,是都市人梦寐以求的“心灵故乡”。新西兰的旅游人类学专家科林•比姆指出,“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如果你们有独特的建筑,那么就保护它们,并让它依旧是古雅的模样;如果你们有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那么你们就保护它们,让它古色古香;如果你们有独特的耕作方法,那么你们就保护它们,并教给他人;如果你们有传统的文化信仰,那么就保护它们,并熏陶他人。千万不要破坏这些资源!”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保留本地特色,不能盲目跟风。

如果乡村旅游产品没有特色,其中的旅游活动和项目,各地都可以模仿,甚至超过原旅游地,那么此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遭遇重大打击。消除和避免这一现象的基本途径是从乡村的地方性研究开始,结合地方文化,提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主题。总体上说,发展主题与都市文化的对比度越大,田园意味越浓,对都市人的吸引力越大。具体做法如突出乡村自然景观的优势,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田园风光、山水景观,开展具有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满足游客旅游审美的需求;突出乡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充分挖掘古村、古镇的文化内涵,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土工艺技术,展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使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农业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满足游客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需求;突出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在建筑、服饰、饮食、歌舞乃至旅游活动的规划设计等方面,要尽可能体现出民族风貌、风情、习俗等特色,满足游客对跨文化差异的了解、感受和体验,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等等。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旅游是当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汇、冲撞的窗口,旅游活动本身就有“消弭文化差异”的作用,并且都市文化属“强势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力可想而知。久而久之,旅游地极易出现一种现象:趋同于都市文化失却本身特点,进而丧失乡村旅游文化魅力。这就要求旅游地经营者“知己知彼”,能清醒识别地方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区别所在,也清楚两种文化各自的精华及互补元素,不盲目自卑,也不盲目自负。以开放的胸襟和气魄坚守一种立场:在多种文化的交流冲撞中吸收“他文化”来营养自己,以“他文化”做自身文化的比较样本,进一步“做大差异”,使自身文化特色更加彰显。

三、乡村旅游产品应明确主题定位

乡村旅游地准确的主题定位是其成功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明确定位首先必须以客源为导向。乡村旅游地依托城市经济,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充分了解和分析城市客源市场需求特点,有利于避免都市近郊乡村旅游地开发的盲目性,提高旅游主题定位的针对性。城市居民长期生活在高楼林立、喧嚣拥挤、空气污染、景观呆板的城市,加之快速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社会竞争,使许多人产生了向往大自然、渴望放松身心、回归大自然的强烈愿望。针对市场需求,我们必须积极创造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优质的服务、特色的项目,做到处处特色突出、品位高雅、文化悠远、民风淳朴,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让消费者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下榻农家庭院,品尝山野菜、农家饭;或游走古宅深处,欣赏先人的杰作,感悟历史的久远;或围坐篝火旁,烧烤野炊、享尽人间美食,观民俗表演、尽享民风乡土之情;或垂钓于田野池塘,体味乡村文化;或徜徉田园,采摘时令蔬菜、新鲜水果,分享收获的喜悦,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心灵的放松。其次,乡村旅游地主题定位必须建立在相应的自然条件基础之上。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将影响乡村旅游开发的可进入性、景观丰度及组合、生物类型及分布等。再次,乡村旅游地主题定位需综合考虑周边资源类型、结构、交通等状况等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指特定旅游地相对于其它旅游地的位置和空间关系。最后,乡村旅游地主题定位应进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区农业发展状况、资金投入、规划建设用地条件等。

四、乡村旅游产品应实施旅游品牌战略

乡村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产品要靠形象传播使其为潜在的旅游者所认知,由情感认知度上升为美誉度,从而产生旅游动机,并最终实现出游计划,也就是要实施旅游品牌战略。所谓旅游品牌战略,就是研究、设计、确定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通过不断宣传、推介进行广泛传播,使之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并以此推动旅游目的地各项工作,提升旅游地区综合形象的过程。

品牌战略的核心是要形成独特的旅游品牌形象,旅游品牌形象是旅游地区人文、自然、历史、现代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涉及旅游产品的定性、定类、定位,关系到旅游产品对潜在游客的综合吸引力。因此,旅游品牌形象的确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必须综合运用美学、心理学、地理学、市场分析学、管理学等综合学科对旅游地区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定位,才能真实、全面、准确地提炼出旅游地区的主题定位,反映出旅游地区的综合形象。

同时,要全方位开展品牌营销。采取专业化的营销手段,对旅游品牌进行整体营销。按品牌推广区域、推广对象,采用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广播媒体、户外媒体等品牌推广媒体,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口碑、体验等多种形象推广方式,制定品牌营销战略和规划以及中短期品牌营销计划,并按规划计划分阶段实施。积极开展品牌推广活动,召开品牌形象导入会,配合旅行社开展推广宣传活动,组织策划旅游主题活动,开展重点城市定期推广活动和海外宣传活动,广泛利用各种因素传播旅游品牌形象。整合营销渠道,有效整合政府、旅行社、旅游企业等营销力量,统一营销口径,推出统一的宣传片、宣传画册、宣传词、解说词、导游图、宣传徽标等宣传资料,真正让旅游品牌成为一件成熟的作品向受众推出。

五、乡村旅游产品应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开展乡村旅游的地区一般都属于环境优越的地区,一旦环境遭到破坏,恢复起来就会非常困难;而且更为严峻的是,在这些地区,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差,热切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视而不见,再加上这些地区基本上都没有环保资金的储备,也缺乏一定的环卫设施设备,环境破坏之后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并导致恶性循环,从而影响到本地区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初衷最终可能演变成适得其反的结果,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良好的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这就要求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必须与环境、资源保持和谐统一。具体地说,产品的设计首先要和乡村自然环境相协调。尽量减少对当地土地、水体、森林等的影响和消耗;对因发展旅游业而修建的宾馆饭店、道路交通等设施,尽量减少用地、用水、用电、用气,并处理好污水和垃圾;尽量不影响当地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和养料系统,使之能够继续繁衍生息。其次,产品的设计必须和乡村人文环境相协调。对于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人文遗迹、文物古迹等要严格保护,对当地文化更应当重点保护,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建筑艺术、陶瓷文化、饮食文化等,都应保持它原有的文化风格、风貌。如宾馆饭店等旅游设施的布局、造型均应与景观的文化特色相一致;各项旅游服务如导游、交通、产品都应显示其文化品位,切忌城市化、商业化的浓重气息损伤原有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郭雅琳.以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j].山西建筑,2007,(10).

[2]邵琪伟.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j].旅游调研,2007,(1).

[3]王志发.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旅游学刊,2007,(22).

篇8

一、新乡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新乡市坐落在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山,地理位置优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驰名的农业及名优特农产品、充足的劳动力,造就了新乡美丽而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

近年来,休闲农业在新乡市得到迅速发展,休闲农业模式也不断丰富,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目前,比较成功的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田园农业休闲模式。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休闲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成功例子主要有卫辉市唐庄的万亩桃园、封丘县的万亩金银花、新乡县龙泉的千亩黄金梨园等田园农业游,获嘉县花卉、长垣县仪隆观赏林苗圃等园林观光游,牧野区的家庭菜园开心农场的务农体验游等。二是农家乐休闲模式。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等休闲活动。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和城市郊区。主要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三是科普教育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标准化基地、农业产品和农史展览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成功例子主要有新乡县龙泉村的龙泉苑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封丘县的美日康树莓博览园的农业博览园等。四是回归自然休闲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北太行的山水、绿色森林、黄河湿地的湖水,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成功例子主要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自然保护区。

目前,新乡市已建成以休闲度假、观赏观光、农事参与、农耕文化、高效农业、民俗风情为主的休闲农业点187个,从业人员3227人,年接待游客99.2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利润9530万元,从业农民年均纯收入9750元,较新乡市农民平均纯收入高2000余元。

二、新乡市发展休闲农业的有利条件

(一)市场条件

休闲农业是紧扣时代脉搏的休闲方式,它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享受乡村风情、体验异质文化、购买生态产品的时尚需求,因此发展休闲农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自2004年以来,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推介,新乡市域外游客比重由2004年的38%增加到目前的65%。随着新乡太行风采和国际水平攀岩基地为基础的旅游大发展,新乡市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开发国际游专线,入境游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二)资源条件

新乡市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资源独特、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对市场有强烈的吸引力。其资源优势包括:①丰富的原生态自然资源。②广阔而独特的产业体系。新乡市产业体系涵盖农业、渔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多种行业,并呈现出许多亮点。③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新乡市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内容丰富,原生性强,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垄断性。

(三)社会条件

新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大力支持。其支持主要来自:①政府的支持。政府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来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和辅助解决三农问题,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②金融体系和投资企业的支持。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优惠政策引导下,为了迎合休闲农业迅猛发展的时代契机,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通过投资休闲农业的方式来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③农村居民的支持。发展休闲农业可以让农民脱贫致富,因此农民对休闲农业的支持不言而喻。

三、新乡市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地位不突出

目前,传统农业在新乡农业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休闲农业处于自发状态。虽然近年来新乡积极推进高效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但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关注不够,并没有从政府层面确定休闲农业的产业地位,导致休闲农业成为农业和旅游业的“副产品”。

(二)缺乏科学的规划

政府和经营者对休闲农业的开发缺乏市场研究和科学规划,导致休闲农业产品类型单一、产品项目雷同。近年来,新乡开发的休闲农业园区大多为采摘园、观光园和农家乐等有限而雷同的产品形式,创新不足,特色不够,精品极少。

(三)休闲农业保障体系的缺失

休闲农业是一个融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其经营管理涉及农业、旅游、环境、工商、质检、建设、国土、公安等政府部门,但是这些政府部门并没有一个针对休闲农业管理的统一标准和尺度,经常出现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和尺度不一的现象。新乡市的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农民。从整体上看素质偏低,服务意识缺乏,文化水平较低,也缺乏管理休闲农业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四、新乡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

(一)做好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组织编制新乡市休闲农业发展整体规划,并做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结合农村沼气、乡村道路、人畜饮水、乡村清洁工程等支农项目,将“农家乐”“休闲度假农庄”等休闲农业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二)着力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

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通过对废弃园地、林地、荒地、荒山等进行开发整理,盘活集体存量土地,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农业的发展。

(三)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结合本地实际,着手制定休闲农业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重点在经营规模、从业资格、经营服务设施、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经营项目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四)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要逐步建立“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休闲农业发展机制。安排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市级(包括市级)以上的休闲农业示范单位建设。加强金融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简化审批手续,适当扩大担保物范围,满足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

(五)加大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

篇9

三尺讲台,记载着老师日夜的艰辛;一块黑板,映照着老师疲惫的身影;一根教鞭,指引着莘莘学子阔步前进!且看神州大地,无论是高大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都在以生命的翠绿向我们致敬!共同阅读乡村最美教师演讲稿2021,请您阅读!

乡村最美教师演讲稿1今年是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第七个年头了,虽然觉得自己对事业的付出很多,对那些可爱的孩子付出自己的心血,虽然总在说并且听着别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形象,可是我却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尚且还达不到不到那么光芒四射。但是,头几天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晚会,我才真正的感觉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形象,而对于乡村教师而言,这种光辉更加闪亮,更弥足珍贵!

观看颁奖晚会的过程中,虽然感动的情绪早已预知,但在观看的过程中,我还是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泪满衣衫。“最美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的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鼓舞了我。

这十位教师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而是心灵的震撼,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故事,他们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大山里的孩子,他们甘愿献出自己的青春,放弃城市优越的条件,选择走进大山,走近乡村,帮助那些孩子完成学业。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感人,孩子们的天真纯朴,学校环境的艰苦,办学条件的简陋,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用生命对学生的呵护等等都让我感动到流泪。颁奖环节,主办方精心为每一位最美乡村教师请来不同的颁奖人,他们有的是自己的学生,有的是自己的兄弟。一句“老师您好”,触动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眼泪无法控制。教师这个职业的光明与崇高,在这一刻被历史记住,在这一刻,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也情不自禁的伸出了双手为他们鼓掌。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马背上的校长”徐德光,他从18岁便与大山呆在一起,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用双手砍出一条五公里长的山路。正如白岩松所说,在这大山里,路不是人多了走出来的,而是徐老师用双手砍出来的。由于山林茂密,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又要把路两边修整一次。他砍出的何止是路,何止是一条大山便道,而是一条让山村孩子走出大山,奔向知识乐园的阳光大道。路虽不宽,路虽不平整,雨天充满泥泞,但却让孩子们在上面走着舒心,让家长们放心,让他的心灵得到慰藉。他的白龙马与他为伴,帮助他托起孩子们的书本、学校的一砖一瓦,帮助他接送风雨泥泞中艰难行走的孩子。为了孩子,他断了两根肋骨,白龙马失去了左眼。泥泞的山路,风雨飘摇,马儿托着孩子,他紧紧拽住缰绳,马儿使尽全身力气,四足使劲,爬行山间丛林,拽住缰绳的双手,一刻也没有松动,揪紧的心,在雨水泥泞的搅拌中更加坚韧。看着白龙马布满血丝的眼睛,模糊的视线,看着徐德光校长抚摸着白龙马时慈祥的目光,白龙马也仿佛通了人性,受到了徐德光校长的感染,成为了乡村孩子们的天使。

“ 教师到底应该是什么”这也是我工作七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观看了央视的寻找最美乡村老师颁奖典礼后,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光辉,体会到教师的光明与崇高不是一句比喻几句赞誉就能概括,教师的伟大,刻画在心底,是要用心去发现,去感受。

同为教师的我,和最美乡村教师相比是多么的幸福。整齐明亮的教室,宽阔的操场,美丽的校园,到学校几分钟的路还要着电动车,和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相比,我是如此的幸福,可是我平时所做的一切却相差甚远。今后自己要多加努力,学习上多指导学生,生活中多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今天看了那么多在贫困的地方坚持在教学岗位上的同行们,一种敬佩的感情油然而生。此时,怎么又理由不去认真的工作,这样才配得上和这些最美乡村教师共同拥有“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乡村最美教师演讲稿2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文章正文:取次花丛,最美不过在老师脸上绽放的笑容;越陌度阡,最美的风景是深夜等下老师认真批改作业的身影。在我心中,最美的人精彩导读: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文章正文:取次花丛,最美不过在老师脸上绽放的笑容;越陌度阡,最美的风景是深夜等下老师认真批改作业的身影。在我心中,最美的人是您:我敬爱的老师!

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就是--燃烧!不停地燃烧!您讲的课,是那么丰富多采,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

啊,有了您,花园才这般艳丽,大地才充满春意!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__,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谁不在将您赞扬!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

您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标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明镜,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大、知识精深的老师。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阶,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萤火虫的可贵,在于用那盏挂在后尾的灯,专照别人;您的可敬,则在于总是给别人提供方便。是谁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师,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您的笑影!

乡村最美教师演讲稿3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岗位。然而,我是教师——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要在我储存englishwords的脑海中采撷如花的汉语词汇,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迷人的颂歌——我爱我的教师职业,我爱我的工作岗位。

当我还在读师范的时候,我曾用少女特有的浪漫去设计过自己美好的未来,也用自己火样的热情和赤诚去描绘过自己未来的事业。毕业时,我把玫瑰色的梦幻捆进简单的行囊,带到工作岗位去寻求梦幻的人生。然而,现实并不像伊甸园的菩提果那般完美和甜蜜。当班主任和_个班的英语教学的担子沉沉地压在我并未完全成熟的肩头的时候,当一个个不谙世事、淘气调皮的孩子站在我面前扮鬼脸、耍滑头的时候,当涉世未深、对教育教学规律知之甚少、对困难艰辛估计不足的我却要去开导刚脱去小学校服、对世事似懂非懂但又迫切要求弄懂的初一学生的时候,我才真正体验到了教师平凡生活的滋味,体验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压力。这时,我苦恼过、迷惘过;苦恼迷惘之后也曾动摇过、退却过。但有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从迷惘中寻回了自我,在退却时坚定了初衷。有一次,我感冒了,放学后骑单车去医院看病,在十字路口不小心碰了一个年轻人。在我还来不及向他赔礼道歉时,他便咆哮起来,凶狠的神态叫人望而生畏。此时的我就像一只等待宰割的羔羊吓得瑟瑟发抖,蛮横与粗野的拳头眼看就要落到我的身上。这时,从围观的人群中钻出了我班一个淘气的小同学,他用他那尚未发育成熟的身躯遮护在我的胸前,用他那天真无邪的眼睛紧紧地盯住对方的眼睛,用他那幼稚的童声打断了那满口的脏话和野话:“她是我的老师,我不准你伤害她!要打冲我来好了!”不知是孩子纯洁的童心感化了那个年轻人还是他自己良心发现,他挥舞的拳头慢慢地放下,喷火的眼睛慢慢地熄灭,起伏的胸脯慢慢地平静,然后转过身走出了人群……这时,委屈的我抱住我的学生孩子般地哭了,哭得那样伤心,那样动情。我们的泪流到了一起,心贴在了一起……是的,孩子幼稚,但他们能分清善恶;孩子淘气,但他们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的老师;孩子顽皮,但他们有一颗诚挚的金子般的心。

一下子我仿佛进入了一个从未经历过的世界,这世界是那样纯情高雅和真诚。在这个世界里,面对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学生,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尽心尽力地培育他们、引导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为他们作出奉献和牺牲?我在心底发誓,不为别的,就为那位天真无邪的孩子和与他一样天真无邪的学生,我也要继续干下去,把工作干好,干出成绩来,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涓滴相报,但求青春无悔!从中我得到的是别人无法体验的却又是人人追求的幸福!

从那以后,我风雨兼程,日夜兼程。__年来,我忘我地工作着,一刻也不停顿地在学生贫乏的心灵中撒播知识的种子,在学生天真的童语中移植科学与文明的基因,在学生不成熟的骨骼中浇铸理想和信念,在学生平凡的生活里融入快乐和歌声,在学生心灵的世界中构筑另一个世界。我尽情无私地奉献着,即使在我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也不放弃这种奉献。去年上期,我因胃大出血倒在讲台上,女同学吓得哭了,男同学把我送进医院急救。当时,我爱人在乡下挂职锻炼,学生走后,便只有_岁的女儿守在床头为我端水送药。傍晚,昏黄的灯光照耀着空荡荡的病房,我的心也失落落空荡荡的。学生就要毕业了,一刻光阴值千金,我怎能安心躺在医院里呢?当学校领导前来看望我、宽慰我静心养病时,我再也按捺不住,拔掉针头,拿起口服药便回到了学校。第二天,我带着病中的虚弱毅然走上讲台,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了我,就像欢迎一位来访的国家元首。此时此刻,我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任泪水簌簌地滴落在讲台上,融汇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里。我从这泪水和掌声里又一次强烈地体验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一旦拥有这种幸福,一生则别无他求!一份春雨,一份秋实;一份汗水,一份收成。__年中,我连续9年为学校挑起了初中毕业班英语教学重担,送走了__多名初中毕业生。他们有的步入了社会,有的进入了高一级学校的大门,有的正在长成参天大树,有的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栋梁和精英。特别是在去年中考中,我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以人均__分在全县名列前茅,所教_个班的升学率、合格率、优秀率在全县名列第_,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为自己赢来了名声。

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无穷期。我要在新的起点、新的层次上,以新的姿态,展示新的风貌,刷新新的纪录,创造新的成绩,来报答人民母亲对我的培育之情和养育之恩。

乡村最美教师演讲稿4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

大家好!

怀着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我很荣幸代表学校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我演讲的题目是《教师,在乡村中绽放美丽》。

蓝天因为有了白云的依偎才不会寂寞;高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恋才不会孤独;碧海因为有了鱼儿在她心里嬉戏,才会这样生机盎然;而乡村,因为有了教师才真正拥有了美丽。

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毕业后放弃进城的机会而回到偏僻的乡村教书,如“马背上的教师”徐德光。他的一句:“为了大山的孩子,我愿意!”,是多么的真诚而朴实,又是多么的伟大而美丽!

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积劳成疾却依然坚持在三尺讲台上,如用拐杖撑起了一个伟大“人”字的乡村教师谭定才。他说,“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就忘了疼”;“要治病也得等到学生放假”;“我备好了棺材与时间赛跑!”......多么感人的话语,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吗?他这一撑就是18年啊!在偏远的鄂西山区教学点,谭老师是孤独的,但他说,“孤独最美!我喜欢孤独,并不是对旋转的世界没有向往。我只想在孩子们的心灵天空,放一只自由的飞鸟。”

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他们并不美却把真正的美诠释的淋漓尽致,断臂而蹒跚的乡村教师马复兴对学生说,“我长得不美!”时,他的学生们深情而大声地回答道,“马老师,您——在我们心中是最美的!”

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守着微薄的收入却还把省下来的钱给学生买生活、学习用品;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却医活了三尺讲台;曾经有多少乡村教师,把最好的教育给了乡村的孩子......

正因为在我们的乡村,有着这样一群美丽的乡村教师,也包括我和在坐的你们——是我们大家怀着炽热奉献的心,舍小家为大家,把青春奉献给了乡村,把情感寄托给了教育事业,扎根乡村,才撑起了乡村孩子的明天和希望。

若要有人问,“世界上什么职业最美”?我会自豪地回答:“是教师”。她平淡却美丽——因为有一种美丽,叫平淡!教师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只写满了简单而又平凡的爱。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我们在苦中呵护着幼芽;辅导、家访,我们在累中把握着生命的风帆;若要有人问,“世界上谁的微笑最美”?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教师的微笑”。在学生自卑时,教师的一个微笑能让学生自信,能温暖一颗冰冷的心,能使绝望的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若要有人问,“世界上谁最美”?我会自信地回答,“仍然是教师”;若要有人问我,“哪种教师最美”?我会骄傲而自信地回答,“是我们乡村教师”!

作为乡村教师其中的一员——我自豪,我在行着高尚的美丽足迹,追寻最美的教育人生。斗转星移,寒来暑往,我在乡村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已耕耘了整整十六个年头。十六年,近六千多个日日夜夜,可有时在寂静的夜晚我细细搜寻,却找不到走过的痕迹。是啊!乡村教师太平凡了,平凡的许多人都忘记了这个职业;乡村教师的工作太平淡了,平淡的好像自己什么也没做;乡村教师的工作太辛苦了,辛苦的许多人都不愿从事这个职业。可是正是我们这些淡泊的人,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份关爱,一份汗水,一份真情,换来的是乡村孩子们的未来和祖国的明天。

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因为只要是一朵花,就一定绽放过美丽!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深信,丰碑无语,行胜于言。学生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学生的心中就有多重!学生在你心中有多美,你在学生的心中就有多美!乡村教师们,让我们在乡村中美丽绽放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了!

乡村最美教师演讲稿5三十多年间,我“千里走单骑”,扮演过罡杨教育战线众多的角色。一路走来,印下了一行足迹,洒下了一串汗水,留下了许多的缺失和遗憾,也积淀了深沉的人生感悟。我的老家在海陵区九龙镇。在故乡的土地上,我牵着牛绳,挎着猪草,走过了酸楚而湿润的童年。家乡的小河边,曾经洒落过我多少美丽的梦!在罡杨,我则经历了生命的春天和秋天。如今,我仍在旅途,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消逝,不再有青春的浪漫,但胸怀开始宽广起来,装得下四海风云,容得下千古恩怨。我始终铭记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过程就是幸福。”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我独自在校园里漫步。此时的我,习惯于低垂着脑袋,就像一株成熟了的高粱,深情地注视着孕育自己的土地。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罡杨人民是我的父母,罡杨永远是我心中的家。

当年,和许多同志一样,我怀着教育的理想走进校园,致力于创办理想的教育。我们播洒心血,擦拭功利,却也收获了欣慰。

我曾经收到过一个学生的新年贺卡,上面写着:“三尺讲台,记载着您日夜的艰辛;一块黑板,映照着您疲惫的身影;一根教鞭,指引着莘莘学子阔步前进!且看神州大地,无论是高大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都在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读着这些滚烫的话语,我能不为之感动吗?有人说,教师是率领千军万马向野蛮和无知进军的统帅,是在人们的心田里建造知识大厦的工程师。这是多么崇高的评价!让我们共同分享这一席精神大餐。

篇10

绿色大地的旁边有一个月牙一样的小河清澈见底,在小河里有几条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远处连绵起伏的高山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犹如一面山水画。这儿的春天真美呀!我爱大自然。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感悟大自然初一话题作文600字,供大家学习。

感悟大自然初一话题作文600字1大自然是美丽的,世界是美好的。

也许你会讨厌阴雨绵绵,湿漉漉的天气。可是你用心去看它们就不一样了。

当窗外阴雨不断的时候,屋内却是一片寂静。这时,你只需要静下心来。坐在藤椅上,腿上放着一本精神食粮,喝一口冒着热气的花茶,花的芳香茶的沁心窗外空气的清新融为了一体,慢慢地,慢慢地潜入了你的心脾。柔和的小提琴曲牵起了你的手,带你走进了美丽的梦境。当你醒来,你可以披上外衣,撑上伞,去外面散步。看,小乡村的矮屋冒起了炊烟,星星点点的灯亮了,在细雨中显得朦朦胧胧。炊烟灯光细雨大树青草。大自然的一切是否有让你和它们成为了朋友呢?我想这就是朱子清先生写春时的雨的那段的感受吧!

当然,不可能天天阴雨绵绵,也有晴空万里的时候。

晴空是夏天的一个骄傲吧,四季的天空就属它最美了。可是,你也一定为夏季的烈日烦恼吧1不过,只要你用心和它们交朋友。

夏日里的蓝天没有杂质,只有可爱的白云在它身上点缀。知了在树荫中吟唱着夏日的美好。

你可以静静地坐在小溪流边,茂盛挺拔的大树伸开双臂为你遮住阳光,翠绿的小草早在春天就为你编织好了毛茸茸软绵绵的“毛毯”,躺在“毯子”上,仰望蓝天,溪水哗啦啦地有节奏地为你演奏“水边的阿狄丽娜”,当你完全陶醉在美好的世界中时,一缕轻轻的清风抚摸着你的脸,扬起了你的长发,把你带上广阔的蓝天。这时,耳旁的自由之歌是否有响起呢>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是这蓝天中的一员,正在和云宝宝们一起跳欢快优美的集体舞呢?太阳下山了,让我们骑上自行车踏上回家的小路。远处,夕阳妈妈穿着色彩艳丽美丽飘逸的晚霞正带着甜美的微笑向你招手呢!

用心去欣赏这世界吧,上帝那么用心创造它们,怎能辜负他老人家的好意呢?

感悟大自然初一话题作文600字2走进大自然,就有一种格外亲近的感觉。日月星辰,江河湖泊,山冈田野,花草树木,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无不使人产生联绵的遐想。我们与大自然朝夕相处,与大自然相依为命。

凝望着天空,我感受到了它的高远与深邃。多想幻化成一片白云,在蓝天下轻轻地飘忽。多想幻化成一颗星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多想幻化成一只小鸟,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

我感恩造物主赐予阳光。我在和煦的春光里感受你的仁慈,在炎炎的夏日中观赏你的热烈,在明丽的秋阳里感慨你的成熟,在寒冷的冬季里享受你的温暖。

我喜欢走进宁静的月夜,去感受宇宙的空灵。我倾听着大自然中万物的呼吸。心中有千言万语,向月儿倾诉。

多少次,我伫立在海岸边,眺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会由衷地发出渺如一粟的感慨。

多少次,我又伫立在山脚下,环视着幽幽的山谷。我感受到了山的深沉与丰富,也窥视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浮躁与浅薄。

我们身处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世界里,在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交叉的地带游离。我们似乎过于留恋那纵横交错的繁华街市,忘情于都市的熙熙攘攘和人声的喧嚣。似乎更加倾慕那一座座高楼大厦和夜晚那流光异彩的虚华。我们将自己窒息在那狭小的空间。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挣扎着,被烦恼,苦闷,徘徊,彷徨缠绕着心境。

虽然如此,大自然却展示它无比的宽容与大度,仍然日夜守护在我们身边,为我们送来阳光,雨露和空气。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春的明媚,夏的灿烂,秋的生动,冬的寒冷。

说不尽大自然美丽的景致,道不完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自然,与自然亲近,亲吻天空,亲吻日月,亲吻大自然。或许,大自然才是我心中永久的恋人。就让我美丽的心情,永远在大自然里尽情地放飞吧。走进大自然,就有一种格外亲近的感觉。日月星辰,江河湖泊,山冈田野,花草树木,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无不使人产生联绵的遐想。我们与大自然朝夕相处,与大自然相依为命。

感悟大自然初一话题作文600字3一出门,就与“唰唰”的夏风撞了个满怀,让我感到神清气爽。我迈开双腿,往树林里跑去。

茂密的树林显得格外幽静。“叽!”忽然,一声鸟声打破了这片宁静,我的目光追随着这只飞行的小鸟。它从这棵树上飞到那棵树上,从那棵树上又飞到另一棵树上,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好像唱着一首动听的歌谣。

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一片辽阔的草地上。草地上牛“哞哞”地叫着,好像在告诉我它心里的喜悦。羊到处地奔跑,嘴里还不时地发出“咩咩”的叫声,好像在说:“看啊,我跑得多快!”羊洁白的身影,就像被油漆刷过了一样,奔跑在草地上,就像无边无际的绿毯上绣的几朵会移动的白色大花。蝉也不甘落后,它展开自己的歌喉:“吱吱”地叫着,这几种声音交汇在一起,组成了一首动听的交响曲。

我继续向前走着。“轰!轰!”这突如其来的声音犹如一阵阵雷声,是哪儿来的“雷声”呢?我向远处眺望,原来是瀑布啊!只见那瀑布直泻而下,犹如一条白丝带,真壮观!

走着走着,远处的荷塘映入眼帘,我加快了脚步,向前奔去。啊!真美啊!粉色的荷花犹如一位穿粉色连衣裙的少女在跳着水上芭蕾,白色的荷花犹如一位白衣天使降落人间。青蛙把荷叶当作它的舞台,“呱呱”地唱着歌。这时,蜻蜓像一架小飞机飞了过来,鱼儿也跃出水面,大家都成了青蛙的听众。白鹅一见到我,就伸长了脖子,“昂昂昂”地叫着,好像在欢迎着我这位生客。鸭子一头扎进水里,叼起一条小鱼,又把头伸出水面,抖了抖头上的水,“嘎嘎”地唱着欢快的歌。感悟大自然。

感悟大自然初一话题作文600字4人本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是……

在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们砍伐一片片的森林,生产出各种纸张。参天的大树在高科技的电锯中轰然倒下,绿色在眼前慢慢地消失。而最后,那些纸张却被随意丢弃,成为垃圾。它们在哭诉,哭诉自己的命运,也为人类感到悲哀。

工厂一座座地兴建起来。它们把矛头指向天空,把废气排向大气;它们把矛头指向大地,把废水排进河流湖泊。天空不再蔚蓝,流水不再清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好景象已成为往事。抬头,蓝灰色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略带灰色的云,时而还弥散着一些尘土。再看看水呢?深绿色,甚至有些是褐色的。鱼呢?它们在哪儿?答案是在饭店的餐桌上,或是永远沉没在了河底。

这样的自然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吗?

洪水泛滥了,淹没了一块块土地,一个个村庄,夺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们不得不离开世代居住的故乡。水土流失了,沙尘暴滚滚袭来。天空被披上了一层黄褐色的“沙衣”,扬尘使人们睁不开眼。人们戴上眼镜、口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当大自然愤怒、咆哮时,人们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人们开始植树造林,一大批小树苗肩负着防风固沙的使命走上了岗位,阳光照耀下,它们在微笑。人们整治河流,把它们浑浊的身体洗净,又放养鱼苗,让河水焕发往日的生机,成为鱼儿欢乐的家园。人们开发新能源,把对大气的污染降到最低,使天空变得澄清了,时而鸟儿们俏丽的身影又会从头顶上轻轻掠过。

人们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中,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才会美好,人们才会幸福。如果人们光想着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那么生活就不会圆满,当然,人们的幸福也就此告终。

我幸福地憧憬着:在蓝天白云下,鸟语花香,蜂蝶翩飞,鱼游潜水,人们在灿烂地微笑。

人总认为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本文却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的怀抱”中的孩子,任性地毁坏母亲的健康,到头来害苦的是自己。唯有懂得爱护,才能幸福生活。对我们所关注的对象,跳出圈子来看,也是一种行文之道。

感悟大自然初一话题作文600字5人是自然界食物链顶端的物种,也是大自然的得意杰作之一,但是人类自以为是地球的主人,空气、水、动植物、石油、矿藏这些自然馈赠的资源,人类认为是理所应当,如红蚂蚁,在接受馈赠之后,以怨报德,忘恩负义,肆意破坏自然,殊不知,生态平衡也有忍受的限度。

生物书上说“在那么多生物中,只有人类能在生物圈各个圈层内活动,并能改造生物圈”。力量在人的手中,但是由于滥用力量,一次又一次的激怒自然,慈爱的自然母亲虽然可以轻易的毁灭人类,但她下不去手,去惩治胡作非为的儿女。要知道虽然人类的历史有几万年之久,但在46亿年的地球眼中,不过是一群蹒跚学步的娃娃而已。

“人之初,性本善”,从古到今,有数不清的人说出了人性的黑暗面,有人说乌鸦羊羔也知报恩,可人不知如果自然崩溃了,人类也要灭亡。各个物种之间,互相影响,不能让生态平衡倾斜。美国曾有一个叫西雅图的印第安酋长,发表过《只有一个地球》的演讲,向人们深刻阐述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人性是极其顽固而现实的,面对恶化的环境,已经有人思考,如果有一天地球被破坏的千疮百孔,不再适合居住,人类可以乘着飞船逃离太阳系,转移到其他宜居星球,但是茫茫星海再找一个地球谈何容易,不知收敛,即便找到了也不过又一个星球被破坏,所以我倡议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