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

篇1

(一)教学方法单一、效率低下

教师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手段,讲课的内容也知识将书本上知识和例子给学生进行复数。造成这种教学现状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化,主要还是进行书本内容的讲解,二是他们对教学内容没有进行更新。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和陈旧的教学内容,造成师生之间不能够进行友好的交流,长期下去,势必影响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适用性

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源源落后于学科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内容陈旧,进而影响到整个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使用的汉语言文学教材年代相对较老,在内容上都出现了烦琐、空洞和老化的情况。这个的教材与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不相适应,无法满足学生对古代汉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也不能吸引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师生之间交流缺乏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很少出现教学活动,而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实现师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方式,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互动,进而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目前我国在教学过程过程追求达到一种“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但是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师生这种平等交流的关系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教师还是处于整个课堂的主导地位,对学生创造力培养和主观能动性发挥上都缺乏重视,造成汉语言文学教学氛围的不活跃,影响到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进行教育理念的确定,实现与汉语教学指导思想的结合

教育理念的确定对整个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教育教学理念主要有四点:第一点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第二点是进行汉语言教学教育核心的把握;第三点是开展合作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第四点是构建一个开放和乐趣的课程教学体系。对于汉语言教师来说,只有这四点在课堂中能够有效地贯彻和体现,同时做到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教学工作的完善,达到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实现可行性强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效率

汉语言文学作为覆盖文字、文章等多种形式的学科,所以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学目的进行教学方式的选取,教学方式的形式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有效的应用这些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提升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做到理论和实践地结合

在整个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不能让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仅仅停留在教学的表层,还要进行教学工作的深挖,做好教学的推陈出新,摒弃传统、陈旧的汉语言教学方式,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社会适用能力,在整个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做好讲授和引导两者的有效结合,采用探究式、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增加教学活动,提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学更是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出发点,赋予汉语言文学教学新的时代语言,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学生能够提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

(四)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要从传授知识向培养人文素养的转变

受应试教育长期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教师在整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容易造成上课累,学生记笔记累、听课累,这样很容易影响教学和学生的积极性,加上大学阶段汉语言文学本身涉及较多的文言文,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都将讲课的重心放在了字词句的讲解上,这样的培养重点对学生语言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性思考;研究分析

汉语言文学教育包括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教学、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教学以及汉语言文学基本技能教学等,汉语言文学是更为深入、更为细致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将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到一个实用的层次,语文教育则是进行全面的囊括性的教育,力求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质素养,较为注重整体性。本文主要研究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进而通过课程知识的连接、课程教学安排的合理化,而促进两者的同步发展,实现培养语文领域人才的目标。

一、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必要性分析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必要性体现为,汉语言文学教育从属于语文教育,两者对接可行性强,两者对接不需要进行相应的磨合;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对接能够减少相同知识的教授重复性,能够实现两者之间连成一个整体,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统一性,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发展,实际的提升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对接,能够实现相关教材、教师等资源的全面利用,同时能够实现教育内容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的基础上进展更为稳定,更为深入,掌握更为全面,知识教授进展更为顺利,学生知识吸收量更为宽泛,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接受能力也得到实际的提升发展。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性实现,需要对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具体对接方向、对接内容以及对接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对接的具体操作,具体进展,进行实际的实践,进而确定特定对接方案的实用性,了解对接方案中存在的不恰当之处,进行相应的调整改进。

二、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思考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思考,需要注意的重点就是在对接性思考过程中必须遵循实际情况,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对接性分析,确定对接内容、对接形式以及对接方案,同时在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的成功案例借鉴过程中需要遵循适度原则,避免出现照搬照抄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语言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方案的推进,同时在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确定对接的目标以及对接方案的实施效果,在此寄出上制定的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方案能够实现有方向、有目标,实用性强等。在以上标准情况下探究出的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对策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对接,教学方法的对接,教学理念的对接以及教学目标的对接等。

(一)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对接分析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对接,具体操作就是首先对语文教育的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剖析,确定教学的关键部分,进行罗列,理清教学思路以及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材进行分析,采取相同的分析方式,确定教学内容,将罗列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展进行比对,确定其中重复的部分,以及确定其中关联的部分,进行重点标注,对于两者知识中存在的重复部分,即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更为具体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从语文教育中进行删选,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进行粗略带过,而对于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内容关联的部分进行重点分析,将两者的教学时间同步化,实现两者教学整体化,实际的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的对接。该种对接形式能够实际的减少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极大限度的提升两者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将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隔离开来,视为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并且能够实际的促进学生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更深入学习,降低学习难度以及学习排斥感。

(二)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对接分析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对接,实现的具体方式就是对现今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以及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在结合现今社会对于语文教育以及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具体要求,确定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落后性,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为基准,进行教学方法的重新探究,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将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联系起来探究,进而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教育的教学方法对接。通过实际的研究能够确定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具体对接形式包括,在语文教育讲授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后,汉语言文学教育采取实践教学来巩固知识以及深化知识,将知识具体化,实际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而在语文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涉及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师提醒学生引起注意,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采取理论深化巩固教学方式,增加实践的例子以及增加课外知识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为适应现今的教育发展趋势,语文教育与汉语文文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对接还包括全面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全面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教学内容之间的互相传送,全面利用。

(三)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理念对接分析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理念对接,具体体现为将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理念进行统一化,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就是结合现今实际情况,了解现今教育局面以及教育发展情况,确定教学理念确定的方向以及教学理念确定的内容,以此为基础确定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理念具体对接形式以及具体对接内容。通过实际的探究确定现今教学理念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向发展,为适应该环境,提出的语文教育与汉语文文学教育的教学理念对接具体表现为语文教育中教师辅助作用显著化,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更为迅速的学习知识,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教师辅助作用淡薄化,让学生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两者教学理念往学生主体化方向发展,实现教学理念对接。

(四)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对接分析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对接,即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所注重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具体能力,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削弱化,而加强语文教育中除汉语言文学教育相关语文能力的语文素养,让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对接化,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相互促进发展。

结束语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能够实际的促进两者的教育质量共同提升,促进学生语文功底的稳固化,以及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培养语文领域人才的教学方案设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雨童.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1):218.

[2]魏玉麟.社会转型期新闻媒体角色的分化与整合[J].新媒体研究,2015,(10):58-59.

篇3

关键词:教学改革;方法;手段;素质

汉语言文学是构建文明社会的人文基础,在提高国民人文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作用的发挥。因此,针对汉语言教学现状,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已经势在必行。

一、完善课程结构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渗透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并对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革。应按照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加大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的比重,并在为学生打下扎实专业功底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拓展学科范围,将一些与之相关专业的知识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当中如哲学、史学、新闻学、公共关系学、美学、艺术、秘书学、国学以及影视等等。通过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大,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有所提高,进而具备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这样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以汉语言学科性质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特点为根本出发点,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挖掘深层语言规律。教师不应过于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而应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疑点,笔者建议应当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其一,互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强化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在互动学习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其二,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在师生共同质疑、相互质疑的过程中不断探求问题的答案,最终达到解疑的目的;其三,自主式教学法。学校应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现代汉语资料库,为学生提供课件、讲义、考试试题、学生优秀作品以及研究成果等资源,使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自主开展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各个学校应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来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汉语言文学首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是利用汉语言知识使学生掌握文学的运用方法以及培养其良好的文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助推作用,促进汉语言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和创新,并推进汉语言文学发展与时展同步。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图文并貌的特点,将汉语言教材中的文字内容与多媒体中的图像、声音结合到一起,并将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场景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容易体会作者的思想,并且还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悟,进而获得最佳的成效;另一方面则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在汉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四、渗透德育教学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应将德育教学渗透于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成效,还有利于加快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师应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汉语言文学是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中华民族意识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中国精神文明和新时期人文关怀建设的重任。所以,汉语言文学教学更应当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立足于健全学生道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判断力。

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可以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际教学水平。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重点应从教学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与当前教育形式接轨。只有教师具备过硬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使教学境界不断提高,进而实现知识传授、答疑解惑的教学目的,最终确保教学改革的成功。就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而言,其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培养掌握知识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通过系统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浓厚的文化底蕴,这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汉语言文学教师应抛弃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以此来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教师的专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其一,应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掌握多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如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以及古代汉语等等,并熟练掌握一些与汉语言文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新闻专业、文秘专业等;其二,应了解一些与教育科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如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三,应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学习型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应树立研究性的学习思想和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更新专业理论、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教育动态,并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借此来产生出新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晓欢.浅谈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途径[J].科学与财富.2011(10).

篇4

关键词:初中汉语言;课堂教学;必要性;策略

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更加重视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我国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做好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必要性

从范畴上来讲,汉语言文学被划分到人文学科中。汉语言文学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意识。近几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的同时,汉语言文学受到了人们的青睐。通过将汉语言文学教学引入到初中课程体系中,这样做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由于汉语言文学固有的特殊属性,为此,教师不能用传统的方法来开展教学,而是从当前我国的国情出发,认识到汉语言文学在传承我国文化中所起的作用。

二、开展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动性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占据核心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主动性日益凸显出来,为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其不能一直沿用落后的教学观念,而是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利用新型的教育理念来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以《五柳先生传》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动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记忆老师所讲解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让教师的教学活动仅仅停留在翻译字词句,这种方法难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点拨为主,给学生留出自主朗读和理解课文的空间,让学生借助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课文内容来把握文章的大意。教师不要将课堂时间花费在“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句子的翻译上,确保学生了解整体意思就够了。但是,教师要将侧重点放在写作方法上,本文借助否定句的写作特点来将陶渊明的思想性格淋漓尽致的凸显出来。同时,在分析文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性格、思想、爱好等方面来进行,让学生慢慢掌握写人方法,长此发展下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

(二)巧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汉语言文学所涵盖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作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自由朗读法、多媒体欣赏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目的在于提高课堂的效率。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存在着不足,为此,教师要引入新型的教学方法,并巧妙运用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当然,教师不能一味的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语言技能的标志。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

我们以《马说》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合作探究开展之前,教师要明确本次探究的课题,即:1、文章中的千里马指什么?伯乐又指什么?2、文章为何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这一问题呢?3、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呢?4、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快速进入到探究活动中,并相互合作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通过运用合作探究法,每位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其他学生相互讨论,这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氛围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全面参与进来。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完全掌握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技巧,从而没有将多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学效率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鉴于此,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丰富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我们以《岳阳楼记》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本篇文章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富有音乐美,为此教师要借助多媒体配乐,让学生跟随着音乐的旋律来朗读本篇文章,在朗读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这样一来,整节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不再觉得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较为枯燥无味。多媒体的引入让学生愿意去学习艰涩难懂的知识。

(四)转换培养模式,提升人文素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老师都将侧重点放在了知识的讲解上,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老师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学生机械的将知识抄写在笔记本上,这一教学方法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特别是在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这一教学活动包括了很多文言文知识。但是,在讲解文言文知识时,教师重点讲解字词句,此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所以,要改革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要将文化、文学与文言文相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

我们以《醉翁亭记》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本篇文章的语言有很大的特色,如: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韵味浓郁,流畅优美,从容婉转。因此,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要积累文言词句,并将自身所积累的词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对于教师而言,其不要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解字词句上,而是要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与语言特色,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总结

在语文教学中,汉语言文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路儿.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课程教育研究.2016(07)

篇5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教学创新

汉语言文学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汉语言文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出语言学和文艺学方面的优秀人才,更要培养出具有民族气节、家国情怀的国家栋梁。但是,现在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教学水平和教学内容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对汉语言文学教育进行创新。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招生质量、师资力量、社会风气及学科本身的问题,汉语言文学教育水平不容乐观。如今,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生源质量越来越得不到保证。一方面,不多的师资力量被名校垄断;另一方面,许多学校招不到学生,教师又面临着无课可上的窘境[1],继而无法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导致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授课水平持续下降,其表现主要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枯燥乏味

由于汉语言文学教育强烈的文科性质,使得阅读在教学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对大量的文字资料照本宣科,使得教学过程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对教师存在的必要性产生质疑。许多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求学生首先阅读著作,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都在日复一日地阅读[2]。这样的教学方法理所当然地会产生问题,学生需要极大的兴趣支撑才能在本专业的学习中继续下去。文学艺术和语言学本来是非常具有魅力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这种魅力,才能保证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本活力。但许多教师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下太多功夫,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过于依赖,对于文学艺术普遍缺乏自己的理解,难以把握学生的兴趣点[3]。教师不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创新,许多教师讲授的内容许多年都没有变化。教学时只是对书本内容逐句进行讲解,没有创新,教学效率十分低下。有的课程在开设了一个学期甚至两个学期之后,学生对该门课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学生学习许多课程都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有效的[4]。

(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教材多年以来始终缺乏变化,许多课程使用的教材甚至是几十年前编订的。部分教师以为文学史和文学理论都是已经确定的,不会再发生什么变化,只要照着书本研究前辈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成果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对于国际文学界的变革毫不清楚。相比于语言学教育,文艺学尤其是最应该与时俱进的文学理论更加落后。不少学校的文学理论教材中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模型,对国际文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没有涉及,不利于具有理论研究能力人才的培养。汉语言文学教育多年来倾向于研究历史,而忽视了当今文学的发展[5]。许多学校的当代文学史课程只到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的几十年。以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只能根据个人兴趣对当代国际文学界进行了解。对于新的文学形式,如网络文学,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其流行原因和形成机制缺乏思考。甚至现今活跃在文坛上的严肃文学作家在大学中文系也缺乏知名度。当今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水平令人担忧。不少中文专业的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看的仍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的较为通俗的文学。言诗则是席慕容、汪国真,言小说则是《平凡的世界》,对于今天的文坛流行趋势缺乏了解。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使学生找不到接触新鲜世界的窗口。

(三)教学过程缺乏交流

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本就倡导开放性、灵活性,要让大学生在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的地方学习,但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则是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与中学语文教师没有区别,甚至还不如中学教师上课生动有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上学生发言很不积极,许多教师甚至不给学生提问和发言的机会。这种情况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

(一)教育理念的创新

要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首先要先做到理念的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不是照本宣科,学生也不是靠背课文和背知识点就能被培养为人才[6]。要做到教育理念的创新,首先要致力于培养和提升中文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文化素养是区别一个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人和未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人的主要方法。对于有家学渊源的学生来说,汉语言文学的基础教育可通过家庭教育完成。对于大多数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来说,不可能所有人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完成了文学启蒙。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接受教育的学生不仅包括文学爱好者,也包括文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必须要兼顾这两种类型的学生,给予他们各自合适的教学资源,推荐阅读各类经典和流行作品,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其次,要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核心加以把握。授课教师必须要想明白中文系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教师希望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得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或技巧。中文系的教育理念应当是在培养具有较高读写能力的应用人才的同时,寻找有理论研究能力的人才,这二者缺一不可[7]。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

汉语言文学在教学手段创新上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文学艺术本就是一门具有很大魅力的学科,只要能让学生初步领略其魅力,就算是达成教学目标后,接下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继续探索。而劣势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充满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要想获得足够的阅读量,必须静下心来专心阅读,对于缺乏定力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未免太过枯燥乏味。创新教学手段可以从脱离书本开始,甚至让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课堂,要营造多面立体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手段上多想多试,总结经验和教训,力求营造一个生动有活力的课堂。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是十分抽象的,想要了解它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比如,在讲解小说时,试图让学生模仿作家的小说创作技巧进行创作,这就能使学生对这位作家的风格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比如,以余华的“零度叙事”为例,可以让学生亲身实践零度叙事的写作技巧,以便对作家的水平和自己的文学素养有一个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分组探讨,提高课堂活力。

总之,汉语言教育身负前承中华传统文化、后接时代文明成果的重大任务,必须要尽快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理念。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面临着教学方法枯燥、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过程缺乏交流的严重问题。要想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创新入手,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表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革新是必要的,这个专业在革新的过程中既有优势,也存在劣势。身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正确地认识教育现状,努力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姚锦莲.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2]马兵.台湾与大陆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刘颖.基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J].科技资讯,2014(32):154.

[4]彭小银.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中国现代文学导读》教学设计[D].广州:暨南大学,2012.

[5]杨军.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以“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为例[J].商洛学院学报,2014(5):92-96.

篇6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课程结构;方法;手段;素质

汉语言文学是构建文明社会的人文基础,在提高国民人文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作用的发挥。因此,针对汉语言教学现状,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已经势在必行。

一、完善课程结构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渗透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并对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革。应按照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加大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的比重,并在为学生打下扎实专业功底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拓展学科范围,将一些与之相关专业的知识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当中,如哲学、史学、新闻学、公共关系学、美学、艺术、秘书学、国学以及影视等等。通过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大,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有所提高,进而具备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这样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以汉语言学科性质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特点为根本出发点,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挖掘深层语言规律。教师不应过于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而应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疑点,笔者建议应当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其一,互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强化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在互动学习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其二,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在师生共同质疑、相互质疑的过程中不断探求问题的答案,最终达到解疑的目的;其三,自主式教学法。学校应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现代汉语资料库,为学生提供课件、讲义、考试试题、学生优秀作品以及研究成果等资源,使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自主开展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各个学校应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来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汉语言文学首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是利用汉语言知识使学生掌握文学的运用方法以及培养其良好的文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助推作用,促进汉语言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和创新,并推进汉语言文学发展与时展同步。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图文并貌的特点,将汉语言教材中的文字内容与多媒体中的图像、声音结合到一起,并将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场景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容易体会作者的思想,并且还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悟,进而获得最佳的成效;另一方面则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在汉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先确定好某一个课堂主题所需的信息资源,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上网检索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同学生之间交流经验和成果,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展示自我能力的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使教学方法不断创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只要合理将现代化科学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就能够尽显其独特的魅力,进而使汉语言文学教学手段和方法始终趋于领先地位。

四、渗透德育教学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应将德育教学渗透于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成效,还有利于加快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师应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汉语言文学是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中华民族意识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中国精神文明和新时期人文关怀建设的重任。所以,汉语言文学教学更应当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立足于健全学生道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判断力。

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可以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际教学水平。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重点应从教学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与当前教育形式接轨。只有教师具备过硬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使教学境界不断提高,进而实现知识传授、答疑解惑的教学目的,最终确保教学改革的成功。就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而言,其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培养掌握知识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通过系统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浓厚的文化底蕴,这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优秀的汉语言文学教师应抛弃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以此来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教师的专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其一,应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掌握多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如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以及古代汉语等等,并熟练掌握一些与汉语言文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新闻专业、文秘专业等;其二,应了解一些与教育科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如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三,应具备终身学习意识。

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学习型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应树立研究性的学习思想和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更新专业理论、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教育动态,并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借此来产生出新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畅.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探讨[J].才智.2011(22).

[2] 赖敏,蓝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探析[J].社科纵横.2010(1).

[3] 田玲.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篇7

关键词:初中教学;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

我国历史悠久,文学遗产丰富,选入的现代文学作品数量应略占多数,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则又应以散文为主,读者们不容易理解,现当代文学作品比较易懂,平时接触较多,所以较多。但是我们一定要发扬我们的汉语言文学,这样更能提高读者的文化底蕴。

一、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建构的问题

文化的遮蔽,远离了文学的真实性,淡薄了文学的情趣性,削弱了文学的味道,斑驳了文学的色彩。“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处理普遍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不容忽略的,这是汉语言文学需要想尽各种办法应该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对于语文教学极度遮蔽的“结”。

2.将汉语言文学应运用到实践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汉语言文学教学绝不能空口白话,教学方法必须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才能形成,只有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汲取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解决初中语文汉语言的问题的对策

1.根据汉语言文学的特点,从知识和文化等几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要解决教学内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要遵循发展性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和掌握,考试难度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并不断进行深入探究。

2.语言如何运用到实际中去和教师有着很大的关系

教师在讲授时要对教材中重要而难理解的地方加以阐述说明,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例如,文学教材中有关历史的地方,其中包括主人公及作者时代背景等,多属于记忆性的东西,教师不需要过多地讲授,只要指出重点范围,或提出一些引导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让学生把情景真实化,才能更好地理解汉语言文学。

参考文献:

篇8

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杨玉丽衡水科技工程学校053000汉语言教学主要是为了实现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汉语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课程体系改革,按照社会人才需要,加大汉语言文学课程比重,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课外还需要拓展学科范围,将一些基础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这样能够更好地将汉语言文学进行传承,通过知识范围的拓展,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能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2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变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基本特点,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在课堂上可以采取互动式的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能够让课堂氛围轻松,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轻松的氛围中能够更好地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带领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找到答案,进而解决问题,最总实现教学目标。

3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信息化的发展,让汉语言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汉语言能够让人提高自身的素质。信息化的发展能够促进汉语言教学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借助多媒体等一些现代工具,能够更好地把一些影像和声音结合在一起,能够将一些抽象的作品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汉语言魅力。同时网络的发展对汉语言教学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在课堂主题所需的各种资源,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进行搜索,然后让学生在课堂进行交流,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借助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带来了很好的契机,只要合理将现代化科学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就能够尽显其独特的魅力,进而使汉语言文学教学手段和方法始终趋于领先地位。

4渗透德育教学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理念,必须将德育渗透到汉语言文学中去,既可以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率,又可以加快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把握德育的时机,在课堂上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文化的载体,在文化继承中担负着重任。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该重视精神层面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篇9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教学方式 困惑 解决措施 创新

当前我国的很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具备一定的教育基础。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成果却是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比较弱等。既然知道在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那么当务之急就是找到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进入更好的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一、当前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困惑分析

(一)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学逐渐变得很冷门,另外教学方法的落后导致越来越少的人关注汉语言这门学科。因而真正能够胜任汉语言文学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也是少之又少。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高校在聘用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时候门槛是越来越低,这也就导致教师的质量水平是不高的。

(二)教学的内容不够与时俱进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材的内容是不具备一定的新意的,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内容是满足不了新社会的发展需求的。传统的教材内容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就是只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缺乏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因而面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学生只会抱着厌恶的情绪,是不会主动的去学习与探究的。基于此种情形,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效率自然是不会有所提高的。

(三)考试形式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我国的很多高校虽然已经施行全新的教学方式,但是依旧会存在部分的院校在教学中采用比较传统单一的考试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死记硬背的能力,对于学生汉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没有任何的意义的。在当前的考试模式下,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仅仅是局限于考试的要点,是一种完全的应试教学方法。

(四)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不同于其它的学科,汉语言文学本身就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当前的学生对于新鲜的事情会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内容枯燥的汉语言文学而言是没有太大的积极性的。甚至有些学生会反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内容陈旧,教学的方法落后,再加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自然就会存在很多的问题。

(五)学校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

当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化的社会,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远远高于对于精神的追求,导致汉语言文学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重视力度也越来越弱。没有设置专门的研究小组,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考察。最重要的是很多的汉语言文学教被安排到行政事务,没有更多的经历去从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鉴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是比较低下的。

二、提升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科学有效措施

上文已经对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下面就具体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首先学校在聘用教师的时候要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严格的要求,提高聘用的门槛;其次,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终身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培训机会,以及深造的机会,进而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革新教材内容

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只有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就要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进行革新,在坚持以理论为核心的前提下,灾难教材中融入更多的实践性的东西,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加大对汉语言文学考试形式的改革

学校还需要对传统单一的考试形式进行改革,改革考试形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能力,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考试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考察,更是对实践知识的考察,因而在汉语言的考试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题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习惯,进而更好的对汉语言文学知识进行掌握。

(四)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文提到的三点措施在某种程度上都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想要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灌输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性理念,尽量让他们明白汉语言学习的意义所在;

2.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上课模式,要紧跟时代的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多开展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3.最后,关于学生的作业,教师要认真的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予客观的评价,树立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信心。

三、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各高校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推进我国汉语言文学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玉珍,徐红.应用性教学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核心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

[2]阿勒泰广播电视大学课题组,李庆雯.“远程教学中汉语言文学专业面授辅导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

[3]李灿,罗玉成.“为己之学”的教学理念与高校文科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以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实践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01).

[4]杨军.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以“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为例[J].商洛学院学报,2014,(05).

篇10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其主干内容是我国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关切,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甚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和社会责任感。随着就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中职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用人单位针对复合型人才需要量的日渐增加,这就促使中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要进行一场教学改革,在创建好学生的道德系统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中职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着眼于应用性能力的培育。

    二、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1、教学模式因循守旧。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许多学校的教师仍旧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高。长期在这种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逐步削弱,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同时,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结构未能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致使知识老化严重,与现实社会相脱节。

    2、教学观念落后。由于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学校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专业课程的教学上,而不少学生和家长也认为学好专业课是未来找个好工作的敲门砖,他们认为汉语是母语,只要会说,会读,会写,就算是懂得汉语言文学,而不用浪费时间将精力放在对汉语言文学的专门学习上。结果,汉语言文学被边缘化,学生不愿意学,老师不愿意教。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等单一教学手段,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运用不够到位,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1、完善课程结构体系。完善课程结构体系,使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具有经济实用性,是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形势,也是新课改的全新要求以及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课程结构体系是课程之间及其内部各成份的结合方式,它的优化与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到学校课程整体功能的发挥以及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只有树立科学的课程结构观,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内部结构,为优化课程设计、增强课程的整体功能提供理论保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在进行课程结构的设计中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归根结底,学校的课程设计就是要依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尽可能做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身需要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此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点,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感情,对东方文化亲合力和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形成。所以,中职汉语言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教师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志,思想上要勇于拓展,力求指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归纳和进步。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传声筒,要适当通过文化评论等各种形式激励学生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实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各种文化传播形式均能够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

    3、转变教学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有所改变,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除了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扎实的基础,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分析,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新课改不但为其提供解决方案,还对教师教学观念的及时转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学活动围绕着教师展开,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真正视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来展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程度,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前提下,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以往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去摄取知识。

    4、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发,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改变过去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效运用实际训练、软件教学、多维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使得以前枯燥的传统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充满学习的美、人文的美,让学生冲破枯燥而令人窒息的学习气氛,让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汉语,真正地走进中职学生的内心。因此,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努力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学有所得的价值,让学生们有拓展自己思维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