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9: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篇1

针对这些现状,笔者从2006年起就着力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研究、探索、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更有动力,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的特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环境对学生阅读这个主体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学生在书香氛围中,自然地受到环境熏陶,“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阅读的欲望,从而自觉阅读大量的作品。

1.整体规划学校校园布置,将校园打造成育人的“书香”氛围。

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一个好的氛围还是很重要的。学校一进大门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今天你阅读了吗”“阅读,让师生精神起来”等警句。通过环境的布置,创造校园的阅读氛围。甚至在一花一草一木旁都给它配上诗歌,整个学校的阅读氛围创造得很好。所以环境氛围的创造,让在我们这个推进阅读的过程中还是非常重要的。

2.打造随手可取到优秀图书的阅读环境

学校通过开放图书室、建立班级图书角、走廊藏书“凳”、宿舍藏书“箱”, 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一部分自己最喜欢的书,这些书会伴随我们的一生。每个班级里的图书角,学校给精选配上好书,学校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就鼓励学生带两本好书,放在这个图书架上,虽然他们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但买些书还是可以的,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月一换,这样一方面让学生的图书架慢慢形成,学生一个月带两本书来充实这个架子,分享自己优秀的藏书,读后进行相互交流。

建设学校文化墙,介绍优秀作品,定期更换不同作品的阅读简介,定期向学生推荐阅读内容,做到既配合了语文等学科教学,也能让学生丰富自己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知晓更多优秀作品。将优秀、丰富的儿童读物放到学生日常学习环境中。

(二)巧用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热爱阅读

要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学校得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后感受到收获的喜悦,激发学生对书籍的热爱。

1.一星期一节的阅读课

在当前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课是没有进入课堂的,笔者通过多方面努力,说服学校利用地方课程每周开一节阅读课,在这节课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师生默默阅读,不监督,不压迫,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爱阅读,从教师的行为中找到阅读的动力;同时也利用这节阅读课举办班级或学校的有关阅读相关的活动,比如通过图书跳蚤市场进行学生读物互换,通过主题阅读开展读书会……

2.一个学期一次读书演讲比赛和读书征文

学校在学期初教务工作计划中就拟定并作好安排,让学生将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实际运用到学习生活中,让他们看到自己阅读的成绩,吸收他人阅读的精彩所得,从而激发继续阅读的动力。

3.学校还利用节日、寒暑假期开展有声有色的古诗朗诵会、成语接龙、快速阅读比赛、故事复述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阅读评价

怎么样有效地评价读书的情况,这个也很重要。学校主要通过评选读书之星来激励学生个人,他会因为一颗星而激动。对班级主要通过评选书香班级,书香班级的牌子不固定放在某一班,而是一两周流转,每个年级只有一个,那么大家通过争这个书香班级来推动读书。学校还评选书香家庭,为了让家长了解并参与学生的阅读,我们开展了亲子阅读活动,让母亲或父亲和孩子一起来读,亲子共读,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亲子共读,不仅带动了家庭的学习,父母的学习,还带动孩子的学习,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解决学生的内部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此,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一)精读法

精读是一种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逐段地钻研和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这是关键的步骤,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圈点、批划、评注,弄清词句含义,逐段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把握主题,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摘要,抄卡片,写笔记,列提纲,绘图表等,求得切实具体地解决问题。

1.教师提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2.在指导利用好工具书的情况下,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寻疑、质疑、释疑。

3.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4.要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术,先教给学生圈点、批注、摘要、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及札记的方法,然后加以训练:读后感想,图书评价等。

(二)检视阅读法

这是出自《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方法,这是一种在学生不了解作品的情况下,必须学会的读书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不仅能让自己真正读到自己想读的好书,还能提高阅读的速度,将有限的时间有的放矢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学习之中。

1.了解书籍主题:先看书名页,特别注意副标题。如果有序就看序,或其他相关宗旨说明。

2.了解整体架构: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基本架构做概括性了解。

3.了解关键词目:如书中有索引,翻阅,发现哪条词目很重要,快速翻阅和词目相关几页。

4.了解作者介绍。

5.了解重点章节。开始挑几个跟主题紧密相关的章节快速翻翻。

6.了解逻辑线索。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连续读几页,不要太多,留意后记。

三、阅读内容的指导

农村孩子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对阅读书籍的选择是没有来自家庭的良好指导的,所以笔者在阅读内容上研究了诸多的推荐资料,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作了不同的引导。

(一)不同学段学生推荐不同书籍

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许多机构已经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出了非常优秀的书单,教师一方面要参考这些书单,另一方面也要结合该生学习的自身特点,推荐适合这个学生的读物,否则,达不到想要的阅读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才能推荐出真正适合这个孩子的好书。

(二)由课内学习延伸向课外阅读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

新课改极为注重教育教学在形式上以及内容上的创新,但也需要看到,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育教学创新的空间相对较小,很多教师也不知道怎样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各种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开展好坏与否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与能力,更加会对小学生接受更高层级的阅读教学产生影响。鉴于此,依托创新程度高,适用性强的阅读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开展创新也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当前并未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充分关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习惯性地运用一般性阅读教学策略开展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这一情形下,很多低年级小学生不仅对阅读本身逐渐丧失了兴趣,其阅读素养与阅读能力也相对较低。在传统的阅读教学策略运用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环境也相对较差。在教育领域十分注重创新这一大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单调教学方法与策略也十分突兀。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缺乏互动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一现状长期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低效率问题长期存在。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的意义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首先是新课改目标达成的必经之路。新课改不仅对教育教学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更加对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方向进行了重新确定。小学生在刚接触义务教育的前几年时间里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其阅读能力十分重要。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进行创新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相关活动,更加能够使得低年级小学生对阅读本身有更多的了解,随着阅读数量与阅读质量的提升,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也能有较好提高,这也会对低年级小学生接受语文学科知识系统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将教师引导阅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发挥出引导性作用,在自主阅读备受推崇的今天,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需要不断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进行重新规划,并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尝试。例如,在某一课文学习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出预习计划并留下相应的预习任务,通过让学生按照预习计划进行课文阅读,根据预习任务有选择性进行阅读的办法使得学生养成自主阅读并探究阅读客体的良好习惯。在小学生对自主阅读有良好认识后,教师应用更为复杂的阅读教学策略也能容易的多。而自主阅读下小学生积累下的一些阅读技巧,阅读经验,也能帮助小学生不断提升其实际阅读能力,并使其在阅读相关知识学习时有更好表现。

(二)依托课外阅读丰富阅读教学形式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不能忽视课外阅读的作用,单纯依托小学语文课本开展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以及阅读教学较为单一,将课外阅读形式引入并应用到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也较为可行。建议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材内课文类型以及阅读教学基本策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搜集和共享。例如,在《有趣的发现》一文学习进程中,教师首先要将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达尔文的传记选段以及达尔文生平小故事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分析与理解后,学生对于课本内课文的学习能够更为轻松,课外阅读所积累下的课外知识也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掌握及理解。课外阅读中的一些趣味故事,衍生内容都能大大增加阅读教学本身的趣味性,这对于改变阅读教学单一现状也有很大帮助。此外,在课外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量变也会引起质变,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也能有明显提升。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开展趣味阅读教学尝试

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也可以对多媒体技术予以较好应用。例如,在《梅兰芳学艺》一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很多低年级小学生无法对朗读情感有准确把握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从而使得学生的有感情朗读可以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一些梅兰芳的精彩京剧片段或人物专访纪录片等。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与设备应用下,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各方面来进行。对于小学生而言,在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各种课文相关知识进行获取,对其他材料进行赏析和阅读,小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时也能更为顺利。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设备较好应用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选择与创新空间便能逐渐增加,这也有利于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可以对现阶段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予以运用,诸如微课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都可以与阅读教学进行较好融合。但也需要看到,任何一种创新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运用都需要进行调整,特别是在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小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形下,小学生低年级教学策略的创新需要坚持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的原则,避免不合时宜的教学策略存在从而对常规教学活动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郝建荣.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6):102-102.

篇3

关键词:主题式阅读;小学语文;小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它奠定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对日后的语文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很多学生对阅读很有抵触情绪,对此,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把握语文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高效阅读,掌握阅读方法。主题式教学模式是语文阅读讲解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当我们为学生确定并归纳了相关主题的内容时,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文阅读的解题方法。这一模式,开创了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在帮助老师高效教学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并提高了相关的运用能力。作为老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推广这一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本文中,笔者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有关经验与各位老师分享。

一、主题式阅读教学概述

“主题性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有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整合,丰富和拓展学生的阅读体验,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立足于课堂,以教材为范本,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清楚地认识风格各异的文学体裁,悉心的品悟写人叙事、写景抒情、状物类散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抓住文章的主题脉络,真切感受文章集中表达的思想情感,等等。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多种有效的阅读方式运用到课外读物,扩大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的品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

(一) 营造情景,深掘主题

大多时候,学生并非没有掌握文章的阅读分析方法,而是文章的某些表达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太抽象而难以理解比如课文中常用的比喻手法,有些词语脱离本意后而具有更为抽象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主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阅读文章的有效途径,可以营造多种多样特定情景的方式,以朗读为主题阅读教学的起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特定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当然,所有这些主题教学皆以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为基础,这便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而这些方式不但更易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形象地展现了课文所要传递的主题,化抽象为具体,更为学生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教与学的氛围,如果再辅之以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课外活动,效果应该会更佳所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可以深化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为更进一步分析文章夯实了基础同时,其为情创景,鲜活生动地展现文章主题,有益于学生吸收和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二)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深入主题

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不懂得如何分析文章,而是不知如何理解主题思想。在小学生的概念里,很多东西对他们而言都是抽象难懂的,我们要真正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阅读,就要帮助他们理解主题。为学生引入阅读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现在课堂上的多媒体等教学资源,或者在课堂上展开分角色朗读。这些内容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为学生真实地呈现了文章主题所要表达的内容,让生涩的文章简明易懂。为学生引入情境,可以令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理解文章主旨。通过对课文主旨的讲解,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的有效方法,能为学生日后解答阅读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入情主题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在趣味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分析与阅读的有效方法。例如,在《雨后》一课里,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因为孩子很少能像成人那样观察事物。笔者在课上选择多媒体细节展示的方法,向学生展现雨后一幕幕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生动的图景,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掌握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主题,这样主题式教学模式才能为学生提供便利,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语文阅读问题。

(三)倡导个性化阅读

鼓励并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正确地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中去体会其带来的感受,重视作品的情感与形象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意作品的模糊性和内涵的多重性,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富有创意地构建课文,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积极的情感思维中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以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主,否则不仅束缚学生自身思想和思维,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

三、小结

主题式教学模式运用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它能够让小学语文变得没那么生涩,同时,有助于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而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引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解决阅读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以便更好的获取阅读材料中所传递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黄云霞.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初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2]周金宝.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04) .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阅读;目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51-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的是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无法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活动中,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加深阅读的理解和体验,做到有所思有所悟,使情感得到熏陶。要注重学生心理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生一道体验语文的魅力。

一、中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中段阅读教学处于小学低段和高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的重要性就在于它的过渡性,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知识由浅入深,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个性化行为的培养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即在阅读活动中让学生自我探究和体验,强化阅读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整体水平。在中段阅读教学中,低效行为依然存在,一些教师无法把握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有的甚至模棱两可,致使学生在知识积累、情感体验、能力提高等方面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其关键原因就在于语文老师对于中段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不明确,导致在运用教学策略方面针对性不强,甚至出现偏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以,探究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与策略,旨在聚焦课堂,指导中段语文教师明晰中段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及重点,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推动区域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应抓住三个要素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一个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为目的,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感受、理解、赏析、应用能力为重点,相互联系,不断提升的目标体系。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一是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基本能力;二是达到一定的阅读量;三是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将基于新课标要求,进一步明晰小学中段(3―4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重点要抓住三个要素:第一,学生的感受能力。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二,理解感悟能力。能结合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表达的作用。把握课文大意以及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在文本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知识积累能力。积累所学课文中优美词句和课外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以上,养成读书的习惯,乐于与人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探索行之有效的中段阅读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就是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式方法。中段阅读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情境教学,激发兴趣。优质的课堂教学来源于对课堂的高度掌控和操作。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之间互动过程。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力争创设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了,自主合作探究就越容易开展。创设情境的基本思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情趣,以建构具有教育性、感染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心理。

2.合作交流,体会感悟。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这一阶段更多地学会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比如教学时让学生以组或班的学习形式进行讨论,抓住中心词或中心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然后让他们体会和感悟,并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感受语言的优美。

3.质疑问难,突破难点。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一定存在疑难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就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质疑讨论,围绕确定的探究焦点,引导学生再次深入读书,寻求问题解决。课堂中,问题出现的地方,往往是课文的难点所在。教师不能草草收兵或避而不谈,要有针对性的突破难点,可以采取随机提问、深入交流、点拨导学、多读感悟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显示学生的思维过程,继而让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在结合全文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导致疑难的原因,使难点得到有效解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照这样的思维过程,课堂教学疑难将很容易被清除。

4.拓展延伸,巩固提高。《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小学中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并具备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优美语言的能力。作为老师,我们就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只注重教材,忽略拓展延伸环节,阻碍和影响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发展,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借助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条件,正确诱导,让课堂焕发生机,让幼小的心灵,迸射出思维的火花,从而点燃生命的激情。

篇5

摘 要: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在于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如何将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提升小学语文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将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作一简要探讨,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点点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递进循环模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209-01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习科目,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从基础的拼音学习,以及生子的的掌握,逐渐的对字词、短文以及文章进行掌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将知识点逐步的进行理解掌握,进而进行知识的深化以及熟练的运用。“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不断的深化所学知识,进而大大提升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的内涵

“递进”,顾名思义是逐步推进,一层一层深入。“循环”,即为往复回旋,事物周而复始的进行运动或变化。在“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中“递进”是指以某一群文或专题技能为中心,进而不断的向前推进学习;“循环”在每一个阶段对知识点进行不断的往复回旋复习巩固,通过不断的复现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记忆及技能的掌握以及素养的提升。将“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当中,可以有效的针对小学生的习性以及特点,分年级分阶段进行逐步落实对语言文字的掌握以及运用,通过递进循环的模式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性,引导学生轻松、高效的进行大量语文知识的积累,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呈现一种不断向前推进又不断往复循环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的循环运动状态,最终实现语文能力以语文素养呈螺旋式上升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的实施

1、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在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应用

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学重点是识字 ,可以采取识读结合的方式实现识字教学的高效性,以朗读的方式进行快速推进。将生字提出进行重点强化,从而实现高效率、大容量的教学,然后进行循环往复的复习。对生子的教学实行分步教学,首先,在句子中朗读,第二,在词语中进行朗读,第三,将生字抽出进行正音,第四、再回到词语中进行朗读,最后回到课文中进行朗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摒弃了以往的字形分析,而注重点拨;没有以往传统教学中的组词扩词,而单纯的采取循环往复的熟读;生字的记忆不强迫学生堂堂清,而提倡学生在后续的不断巩固复习中达到深刻记忆的目的。对于小学生而言,课文内容的理解并非难事,由于前期在幼儿园,以及早教阶段听过无数的故事,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文章的难度。他们这一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是不会借助汉字来阅读文章,并不是听不懂文章内容,因此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文章内容的分析反而会让学生感到无趣。而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收效。教师可以讲一偏偏文章“打造”成可以吸引学生的故事。而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会出现陌生的面孔──生字,跟着老师读一读,认识一下,留个印象,明天继续读不会那么陌生了,后天再继续……如此反复几遍,当课文都滚瓜烂熟的时候自然也就不会有生字了。这样识字的好处在于学生认识记住生字的同时还理解了生字在词语句子中的意义,并知道在何种语境下使用这些生字。这相较于单纯的识字组词,更为简单有趣,易于学生接受。

2、递进循环时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教学不仅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肩负着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丰富语言的积累、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特别是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语言学习任务。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落地到实处,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准确的把握每篇文章的教学价值,即讲课文作为语文材料进行教学,其使命不仅仅在于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其传递信息的途径及方法,或者说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信息传递。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将重心置于语言表达及语言运用的学习中。更加注重语言表达形式以及学生的语言实践。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还应理解课文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以及有关语言知识和表现形式。而阅读教学只简单的注重对文本内容分析,忽略表达形式分析的教学是不完整的阅读教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文章段落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当进行课外阅读时就可以从语言表达形式的角度进行阅读分析,进而将学习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自身的写作中去。例如《风娃娃》这篇文章所讲述的是风娃娃帮助人的故事,这其中有些办的是好事,但有些确是好心但办了坏事。文章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光凭蛮力,还要动脑子,要是情况而定讲究方法。多数的教师在这类文章的教学设计上,都是首先学习生字词之后带领学生学习文章的内容,最终明白道理。然而却忽略了文章的表达知识。即如何讲一件事情的经过表达清楚。本文所采取的都是“看到什么,如何做,结果如何”这样的叙述方式进行表达的,并且在几件事情的介绍上方法大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遵循“整体感知重点读悟积累运用”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积累、阅读感悟、以及表达方法的学习实践。引导学生对第二段进行精度感悟,了解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基于学到的表达方式进行模仿创作,将学生所积累的语言以及方法运用到时间当中,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结语:递进循环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进行分析及改进,从而使递进循环式教学方法得以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篇6

一、强化教师新课程改革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并且随着其教学理论的不断深入,大部分教师已经从传统的应试思想中解放出来,通过在实践中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一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面貌,让如今的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给予其必要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克服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有待提高的地方,致使新课程改革的力度打了折扣,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传统的应试教学思想过于根深蒂固,一些常?r间受到应试教学思想影响的教师很难从其中抽身出来,为了改变这一个别教学面貌,一方面,笔者建议,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精心研读;另一方面,校方也应当对此高度重视,通过开展语文教学研讨会或者座谈会等,强化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课程改革思想,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得到凸显。

二、落实语文“双基”,强化阅读训练

所谓“双基”,指的是语文学习中的字、词、句、章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听、读能力,通过强化小学生的语文“双基”,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让小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内涵,这一点无论是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还是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简言之,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这种能力会伴随小学生,在阅读其他文学资料时也大有裨益,因此,从整体上看,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但要想让小学生的双基得到有效强化,教师就应当改变以往的语文课“三段式”教学倾向,以“导读课”“讲练课”“练评课”等不同课型,确定以学生为阅读主体,教师为辅助教学的模式,做到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多形式地进行训练。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客观地对学生指导和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提高学习效率。

三、拓宽学生语文知识面,让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

篇7

【关键词】提升;阅读;课堂;精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课堂阅读上的不足之处

(一)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欠缺

目前,许多的学校还拘泥于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阅读课上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当中的阅读材料,教师让学生重复阅读,给学生出填空题做,然后校正答案,重复阅读,反复练习一个材料的阅读用于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一方面阅读的技巧上没有进行过多的指导;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范围没有得到扩展,学习的面很窄,所以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学习比较被动,让小学生对语文阅读没有兴趣,产生了抵触情绪。所以很多小学生由于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而是知识单一的应对考试,在上初中以及高中以后,语文阅读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语文成为困难的学科,让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没有学习的兴趣,最后影响整体的学习成绩。因此,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要提高,让小学生从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课堂中阅读课程教学策略研究不够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认为其教学任务简单不够重视,好多老师都是一套备课方案用于一辈子的教学生涯当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随着学生的心理和教学要求的变化而改变,导致了孩子在阅读方面的学习还是老一套。小学生对阅读没有浓厚的兴趣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小学生的词汇量低,在阅读的时候难免有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理解不了,让孩子们感觉语文阅读是一个非常枯燥的事情;二是小学生由于接触语文阅读的时间比较短,他们在阅读的时候速度是相当慢的,在考试或者课堂上规定时间阅读的时候不能按照要求在既定的时间中把文章读完,所以学生们对文章主旨没有正确的理解,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安的情绪。

二、提升小学语文的阅读品质,成就课堂精彩的策略

(一)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传授阅读方法和技巧

语文阅读是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要求大脑及时将眼睛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在整个的阅读过程中要求读者不但能够快速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还要有积极探索的精神,提出疑问、做出评判。所以,要想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也就是阅读能力慢慢提升的过程;其次,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例文,在阅读的过程中传授给他们扫读、快速阅读、略读等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地选择阅读的方法。

(二)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积极探讨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一个整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没有障碍,能够畅所欲言,在这个整体之间让他们相互帮助,产生有效的合作,那么解决问题的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让他们之间可以及时的交流,阐述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的思路更加开阔,有助于学生们智力的开发,然而在这种结组学习的方法当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要想避开缺点,让学习的效率提高就要做到每组学生平衡、合理的搭配,保证每个组之间的实力都旗鼓相当,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激发他们合作的激情,在合作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做正确的引导,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使用错误的思路探讨问题,避免浪费时间,鼓励学生之间理解和想法的交流,敞开心扉,增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三)鼓励发散思维、提出疑问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可以仅仅拘束在课后题或者考试的范围之中,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用开放的眼光对待每篇文章,允许学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不是仅仅给孩子一个固定的答案草草了事,使他们的知识和学习范围有局限性,帮助他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开发他们内在的潜质,让他们能够在小的时候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小激发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精心挑选,要确保材料的内涵丰富,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提出的问题也要符合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每个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或者是性格的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各样的问题出现,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有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健康积极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寻找新颖创新的答案,渐渐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价值观。

三、总结

我国的教育在不断地改革当中,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孩子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的竞争压力也十分大,所以孩子们应该从小有良好的基础。在这个不断创新和竞争的社会,对孩子们各种方面的培养也层出不穷,关于小学语文阅读学习同样慢慢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教师们也应该顺应教育的改革创新的趋势,重视培养小学生阅读的能力,帮助孩子们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训练,让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孩子们的阅读品质,制造精彩的课堂氛围,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1).

[2]王生林.浅谈如何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3(10).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创新;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其中阅读又是重中之重。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强弱,还直接影响学生能否更好地适应其他科目的学习。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实践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堂上,教学模式生硬,师生之间的沟通浅显,很多都是表面文章,换汤不换药,并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再如,对于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不够透彻,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及探究性自主学习的行为落入极端化,并无实效;还有教学中虽更加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但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听说读写训练不到位,也缺乏长期的坚持和指导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基于以上阅读现状,教师应创新阅读教学,在符合新课改标准要求的同时,满足学生对于阅读、对于知识的需求。在此,我简要谈谈自己在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上的些许尝试:

一、树立正确阅读观念,创新阅读思想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正确的阅读观念,才能引导教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抱有正确的态度,选择有效的方法。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多数教师和学生的眼中,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解答课后习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多得分,得高分。这样的“应试阅读”观念下的阅读教学,不仅削减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失去了文本独有的教学魅力。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和价值,端正他们对于阅读的态度。在教学中,一改传统一问一答甚至自问自答的教学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问题?”或者“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开始,让学生轻松、自在地阅读,凭借自己的知识涵养和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深入的思考。这样的阅读行为,就像是给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样,能够唤醒人的活力,同时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也只有这样的阅读行为,才能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设计丰富阅读方案,创新阅读手段

备案是每一位教师在授课之前都会做的一件事情,它会将上课需要讲授的内容和方法都一一列出,认真地规划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是每一分钟。但是即便是这样,教师的授课也不一定会按照教案上的步骤顺利地进行。因为在课堂上,面对活生生的几十位学生,总有无法预料的突发状况。因此,在备案时,教师要尽量丰富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尽可能全面的方案。此外,还应设置备选预案,防止意外发生时手足无措。虽然设置有备选,但是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也应对已然发生的“小意外”进行积极并妥善的处理。要注意灵活教学,而并非随意教学。此外,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课文内容,推荐并讲解一些优质的、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上的精美文章,对课堂内容做适当的拓展和改变,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创设情境阅读教法,创新阅读实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所以阅读能帮助人们开拓眼界,是因为书中讲述了很多自己亲身无法经历的事情,或者无法看到的美景,抑或是从未进行过的类似的思考。因此,在阅读中,总能获得一些新鲜的东西,让人们觉得血脉膨胀,激情澎湃。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在阅读中或许没有深入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诱导,让学生用心去体会。

创设情境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而它直观、生动的特征更加适合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小学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创设阅读情境的方法,给学生营造阅读中的客观环境,将文本中所讲述的氛围烘托出来,让学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想法和心态。只有在@样接近真实的阅读情境氛围中,才能使学生对于文章有一个更加清晰、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而且情境的创设还涉及想象情景,因此,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想象力。让读书不再只是干瘪瘪的用眼看,用嘴读,更多的是用心读。

参考文献:

篇9

2.回归童心王礼芳

3.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翟红梅

4.让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有活力杨光凤

5.爱心与智慧——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黄利玲

6.对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探索左梅芳

7.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雷亚娟

8.关于农村小学优化管理制度的思考余晓勇

9.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顾学梅

10.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远程教育中的几点做法陈见平

11.多读书读书好好读书——关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陈燕霞

12.新课程(小学版) 让语文走进学生生活陈辉

13.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魏敦祥

14.拂去集体备课的尘裴红霞

15.数学课改,作业的设计如此美丽张芳

16.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自主学习王道楠

17.加强诚信教育促进和谐发展田梅

18.寓情感于小学音乐教学途径之浅析孙爱云

19.浅谈幼儿创新教育张尹军

2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合作写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雷(韦华)清

21.追寻诗意、和谐的语文课堂评价李相英

22.刍议《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陆亚玉

23.浅谈阅读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策略虞小强

24.大班额学生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索许桂香

25.多触角的文本细读——以《鞋匠的儿子》为例丁雄鹰

26.让学生在作业后感受"温暖"翟海琴

27."问题解决,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张莺敏

28.挥起教育的魔棒,让错误资源绽放光芒——学生错误资源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潘瑜

29.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田晓琴

3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数感赵向丽

31.语文教学中后进生转化之浅见张延俊

32.鉴赏评价让童年在品德课堂中怒放杨水英

3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探索李秋香

34.做一个幸福的点灯人——谈书香班级建设有感马丽

35.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再思考洪荟春

36.音乐课堂教学形式的繁与简吕国娟

37.数学课堂上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及对策梁邦林

38.静止的美好,跳跃的"英"符王静

39.分层指导共同进步新课程(小学版) 孔明

40.有效作文教学模式初探周红云

41.挖掘教材美育因素实施语文美育教学孟翠娟

42.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梁景玉

43.浅谈教育效果与教育时机赵熙健,王红红

44.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肖秋菊

45.谈学生语文语感的培养方法赵自莲

46.如何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苏淑芳

47.转化后进生要因势利导林素娥

48.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谢玉芝

49.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创新作文李永琨

50.治班懒招骆红

51.浅谈英语单词的教学赵丽娟

52.小学生学习方法初探孙仁康

5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武艳华

54.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陈玉凤

55.浅谈如何正确看待和教育调皮孩子石晋燕

56.浅谈小学数学概念课的有效性教学罗芬

57.巧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感悟赵继平

58.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式学习的引导孙国萍

59.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吴日祥

60.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语感吴雪玉HttP://

6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任永涛

62.进行有效训练提高朗读能力史茂斌

63.让学生自主愉快地作文朱勇云

64.浅析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方法邱霞

65.插图,助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任佩林

66.浅析如何激活班级吉立华

67.新课程(小学版) 让孩子在愉快的教学中学习谢娟

篇10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阅读教学必然会发生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出死亡之谷。

一、阅读教学中主要的误区

1.阅读教学的理论正处于新旧更替时期。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指导语文教学改革的大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文主义,综合实践、创新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等等。这些理论是各门学科的共性理论,有的并不十分切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却不成文地演绎成直接指导语文教学的主流观点,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偏离了语文课程的母语教学本位目标,陷入了新的误区。

2.阅读兴趣的淡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欲望。然而教师的传统教学让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不注重文章情感的培养,学生与文章情感产生不了共鸣,学习语文对学生来说也就毫无兴趣可言。教师对关键字词不加以引导、理解,学生在阅读中也就不能表现出对文章的情感,读起来平铺直叙,干干巴巴。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长久以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日益淡化。

3.阅读评价的缺失。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阅读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阅读评价的缺失甚为严重。学生的阅读机会极少,阅读评价更是几乎为零,对于学生毫无激情的朗读,教师并没有给予评价及指导,阅读评价的缺失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

二、相关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语文教学,注重研究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取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1.实现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与心灵的对话。

(1)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获得心灵的舒展,从而倾心去参与阅读实践。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2)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体验,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当主人,把读书的时间、问的权利、实践的机会等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或实验操作中,满足求知的愿望,巩固和运用语言文字,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受到教育和启迪。

2.实现阅读教学中,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必须引导教师“精讲善问”,把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学,落实“先学后教”。先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达成教学目标,并存疑。教师在让学生先学时,要明确“四个要求”:即明确时间(用几分钟);明确内容(学习教材的哪部分);明确方法(在自学时要运用什么方法);明确要求(在自学时要思考哪些问题,准备教师检查)。教师通过对学生先学的检查,就可以确定学生的疑难问题,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解决。

教师的主导体现在指导、引导、诱导、辅导。教师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把握目标、优化教法、营造氛围、引领感悟、破解难点、梳理质疑、调控节奏、启发小结、适度拓展等方面。

3.实现阅读教学中,教师强化训练,学生重在运用。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文本的阅读和相关形式的作业练习,促使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和“迁移语言”,达到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所以训练对于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要突出读和背的训练。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手段。读书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方法,学习语言必须记忆,要让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名家名篇。

(2)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要提倡学生“说课”——说内容、说语言、说认识、说体会、说感悟;提倡学生“写课”——写内容、写要点、写心得、写真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加强小练笔。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练笔实践。

(3)要重视语言积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式很多。可以采用朗读、默读、背诵、复述、听写、读写结合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熟记语言材料,把课文的语言尽可能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写观察笔记积累写作素材;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强调学生对阅读教学的自主、探究、训练和运用,对实现语文教学的知识、能力与人文目标,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阅读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体现大语文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