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高职教育;跨文化外语教学;学生;人文素养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能力,努力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1]。外语教学理应在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目前,我国一直不断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经过多轮尝试,高职外语教学终于摆脱复制大学外语教学模式,逐步明确高职外语教学目标是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可是,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密切往来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型人才,而跨文化外语教学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解决高职学生人文素养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本文旨在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跨文化外语教学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跨文化外语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教材编写与师资培训等四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跨文化外语教学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可行性。

一、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参与国际事务,与各国间的交往日益密切。2015年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进出口总值24.58万亿元,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进口10.45万亿元,我国继续保持第一贸易大国地位,民营企业出口保持增长,成为出口的主力军。而我国高职学生就业渠道主要是企业,更确切地说是民营企业,因此,未来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较高要求。首先,我们先明确两个概念,何为人文素养,何为跨文化交际,再来探讨我国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一)关于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内涵

1.关于人文素养的内涵关于人文素养的内涵,在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例如,有“综合论”“学问论”和“根本论”等。概括其主要观点:一是“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因素综合而成”;二是“人文素质也称文化素质,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2]”上述观点其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2.关于跨文化交际我国学者胡文仲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认为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3]。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及多个领域,不同学者对这一概念从不同侧面进行了论述。例如,Bennett、Bennett&Allen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三个层次含义:“超越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能力、善于欣赏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文化环境中恰当表现的能力。[4]”将“恰当”和“有效”作为评判跨文化交际表现的两个主要标准在跨文化交际学界已得到普遍的认可。

(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

近些年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得到职业教育专家和教学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如下问题:高职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认知程度整体较低;高职学生现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整体水平较弱;高职学生对跨文化的敏感度较低,对不同文化的兼容性和适应性不足;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自觉度较低[5]。另方面,高职生人文素养水平也不容乐观,高职学生存在着人文素养缺失、缺乏良好的人格修养、基础知识十分薄弱、缺乏理想与信念等问题[6]。根据高职教师们的反馈,高职院校缺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和理念,大多数尚未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高职教师缺乏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相关培训。这也是我国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整体薄弱的主要原因。

二、跨文化外语教学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无论是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还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国家贯彻的指导文件中都明确指出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英语的交际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7]。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学习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体验文化内涵,内化个人品质,以求实现“学会做人”,做一个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外语教学所具有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潜力是基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如图1所示。的大方框代表文化,它构成语言和交际的环境,任何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活动都以文化为基础,同时反映文化。中间的椭圆代表交际,它以语言为主要渠道、文化为环境。内圈的小方框代表语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外语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因此外语教学具有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巨大潜力。语言的文化性质具体体现在两方面: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形式本身蕴含丰富的文化含义;语言使用离不开文化环境。通过这两方面的论述,外语教学就是文化教学的结论更具说服力。由此可见,外语教学在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使学生掌握一门语言,而且引导学生感悟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敏感度,不断内化自身人文素养。

三、跨文化外语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行动教学法和认知教学法等,遵循的教学原则是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是英语学习活动的主体,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相较于传统外语教学,跨文化外语教学方法有文化讲座、关键事件、文化包、文化群和模拟游戏等方法。教学原则和教学内容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可以归纳如下。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

随着世界各国间人们往来日益密切,跨文化外语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一门外语,而且要实现来自世界不同文化的人们有效沟通、消除误解、减少冲突,是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是文化传递的载体,文化为语言学习提供背景舞台,只有语言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的双赢。打个比方,跨文化英语教学好比是一枚硬币,而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就像硬币的两面,只有二者合一,才能实现有效的跨文化英语教学。

(二)调动学习者的情感体验

传统外语教学中,尽管在课堂中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努力营造语言情景,但是由于缺少较为真实的语言氛围和恰当的语言输入材料,学生很难体验到跨文化交际所包含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因此,在进行跨文化外语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着重选择具有情景化的语言材料,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多种学习潜能和机制,调动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将情景化与学习者的个人成长紧密联系起来,不断促使他们对自己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进行反思,最终才能实现学习者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教材编写与师资培训

以上探讨了跨文化外语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跨文化外语教学为语言教学和人文素养培养搭建一座桥梁。那么,为了能够保证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有效开展,这里有必要再谈一谈实现跨文化外语教学的两个重要因素:教材与教师。尽管我们一直强调不要被教材禁锢思维,要灵活选取教学材料,但是内容丰富、设计合理的跨文化外语教材确实对帮助教师和学习者进行语言和文化教与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在涵盖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突出文化特色,做到语言与文化内容的有机结合,增加适合学习者练习的情景任务,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解决跨文化交际情景中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教师是跨文化外语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关系到跨文化外语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不少学者关注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实施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例如,颜静兰撰写的《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口’与‘补漏’》一文中,笔者通过利用研讨会等机会,对高校外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不少外语教师本身跨文化交际能力较薄弱,有不少“缺口”,他们缺漏跨文化交际能力认识,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缺少体验外国文化的机会,缺失跨文化交际知识结构,缺损跨文化交际教学新理念等问题[8]。关于外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的普遍问题,只有得到国家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广泛关注,才能实现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和各国间的密切交往,迫切地需要熟练掌握外语又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高技能性技术人才。通过对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现状分析,总结制约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升的原因。通过对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本质论述,笔者认为,跨文化外语教学可以实现学习者语言习得,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的有效途径。此外,在实施跨文化外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其自身教学原则,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跨文化外语教学人文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最后,在跨文化外语教材编写和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深入开展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期待实现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的稳步持续提升。

作者:李杉 单位: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A].

[2]赵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述评[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4):55-60.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

[4]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67.

[5]孙嫘.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6(4):98-101.

[6]邓树生.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26):76-77.

篇2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中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教育

一、跨文化交际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的步伐正促使着中国飞速地步入国际化的舞台。随着对社会信息化的加快,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要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合适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其文化素养,进而提高综合素质。这就极大地体现了跨文化交际教育在中学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改变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和文化素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教师,转变观念是树立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前提条件。如果英语教师不具备跨文化教育意识,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建立跨文化意识,是不可实现的。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调整教学思路,重视文化渗透,完善自身的文化素养,以文化教育促进语言学习,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权威的模范,是学生的最活生生的榜样。”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加之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师的角色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所以,要想很好地给学生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是势在必行的。

2.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

(1)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文化差异。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语言情景的英语教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扮演不同人物角色,在此背景下发生的事情用语言和动作表示出来。它大大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发展,如听力、观察力、灵活性、想象力和即兴表达力等,而且角色扮演肯定会对学生的认识兴趣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他们学习,促使他们自觉地掌握英语。当教师在讲交际文化背景时,应该组织学生多做一些现场表演,对话可以是关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和经历,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交际氛围,从而达到切身体会文化差异的目的。

(2)多媒体及信息技术的使用。由于我们的学生对于西方的文化知识一般没有亲身经历,我们的英语教学仅仅局限于阅读教材或进行抽象讲诉来达到教学目的。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西方文化,理解其真实含义,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使用生动、形象的手段,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此外,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直观形象,并且大部分学生的记忆方式是以具体形象占主导作用的,而多媒体教学资源又正好为其提供了可能性。因其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它涵盖了西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理地貌、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背景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餐桌礼仪时,可用PPT播放小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这比讲解省时、清晰。

(3)充分挖掘教材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是英语课堂所使用的教材。中学教材在内容设置和编排上都很好地渗透了跨文化交际的丰富内涵,并且与时俱进。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要充分地挖掘和开发利用教材资源,适时地渗透背景文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4)创设英语文化背景,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英语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创办英语角活动,举行英语专题手抄报展览,举办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交流会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小组独立开展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学生不仅了解到很多西方文化方面的知识,还开拓了视野,启发了思维。

三、结论

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跨文化交际教育即是这个艺术殿堂里的璀璨明珠。实现跨文化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人们在学习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该民族的文化。所以,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在面临着我国教育体制和强大的升学压力之下,我们英语教师要做的除了教会学生的语言知识的运用之外,也要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01,(7)。

篇3

声乐文化传播与高校声乐教育概述

高校声乐教育现状

声乐是指以人声进行演唱的一种音乐形式,主要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等,不仅各个国家在不同唱法上有不同表现,各个民族也拥有其独特唱法,就连各个国家的声乐家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之,声乐分类复杂,差异巨大。高校声乐历史悠久,其发展起起落落,几经波折,自改革开放以来,经由国家相关部门的不断扶持与鼓励,高校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渐趋于稳定,近几年更是迅猛发展。然而,发展总是伴随着机遇与挑战,在高校声乐事业有序发展的过程中,其抓住了发展机遇,从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校声乐事关国家艺术事业的发展,事关国家声乐人才的培养,因此国家要大力加强对于高校声乐事业的扶持,积极改革,助其摆脱困境、开创局面。声乐文化传播浅析基于高校对声乐教育的要求,声乐文化传播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声乐文化传播需要文化传播与声乐理论的双重支撑,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这也意味着声乐文化人才既需要具备充分的声乐理论,又需要拥有很高的文化传播意识。然而,由于现代传媒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文化传播的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又因为高校声乐教育的局限性,声乐传播遇到一定困难。

声乐文化传播对高校声乐教育的作用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声乐文化的传播是大势所趋,其对于高校声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声乐文化传播推动了高校审美教育的发展;其次,声乐文化传播对于我国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作用;最后,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大批具备跨文化素养的声乐人才不断涌现。声乐文化传播的美育作用声乐是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高校的审美教育在培养艺术人才方面至关重要。而声乐文化的传播为高校声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尤其有效塑造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传统的审美教育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国内各大高校中,学生一般在校内进行声乐文化交流。虽然学校的声乐活动形式多样,但在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声乐专业的学生,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在系统学习声乐知识时,就已掌握了基础的声乐理念与技能。因此,他们大多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但是对于非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其中也有一部分学生热爱音乐,由于未受过系统的声乐训练,并不深谙声乐知识。德国著名哲学家兼诗人席勒于十八世纪九十年代末在《美育书简》中提到:“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非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可见,审美教育利于全面人才的培养。因此,声乐文化若得到有效传播,那么高校整体学生的审美素养便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声乐文化传播的凝聚作用

有研究表明,以文艺学作为声乐艺术的理论基础,导致了中国传统声乐技术审美准则的理想化。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各个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其对于声乐教育有不同的要求,声乐文化随着各民族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着,不断交流融合。声乐艺术包含着音乐结构、音乐语言和文化历史等,其传播的过程无不体现着不同时期的人文背景和精神面貌。因此,声乐文化的广泛传播下,促使各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取长补短,互相借鉴,由此提升了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优秀民族精神以其无形的力量将我国各个民族汇聚在一起,使之团结一致向前看,由此带动民族整体声乐文化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声乐文化的传播有巨大的辐射作用,加之大众传媒这一力量的支撑,声乐文化不仅融合了科学技术与声乐教育,也凝聚了强大的民族力量。

声乐文化传播的跨文化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文化的交流也不断加深,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因此,声乐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员,也加入传播的行列中。声乐文化的传播将各国在声乐方面有建树的专家齐聚一地,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各自的声乐体制,由此完善国家声乐体系,进而加大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促进了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声乐文化传播下的跨文化交际为高校声乐教育提供了改革的方向,由此推动跨文化人才的培养。跨文化人才具备敏锐的文化传播素养,其拥有跨文化传播人才该有的习惯、观念与行为方式,在跨文化素养的支撑下,他们将系统的声乐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强各国的跨文化交流。由此可见,在声乐文化传播日益频繁的背景下,高校的声乐教育寻找到了新的发展途径,为我国在国际声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具有跨文化素养的人才。

高校声乐教育中声乐文化传播的现存问题

随着教育与媒体的结合不断深入,声乐文化传播对于高校声乐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这一结合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两者之间的不统一可能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高校教育模式也会显示出不科学、不合理等情况,加之高校学生对于声乐文化传播的情趣还有待提升,高校声乐教育中声乐文化传播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声乐教育与文化传播的不统一

近些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多媒体的运用也随之广泛,文化传播的步伐逐渐加快,加之国家对高校教育的重视,两者只有有效结合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然而,由于文化传播的质量有时会不符合其传播速度,且声乐教育的体系也有待完善,两者无法有效结合。很多高校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其声乐教育体系尚不成熟时就开始大力进行声乐文化传播工作,因此,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两者发展的速度不匹配,学校自身的声乐教育体系发展速度还有待提升。部分高校只注重对学生声乐知识的教授,忽视跨文化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空有满腹声乐知识,无法将其应用于对外交流中。

高校教育模式的滞后

毋庸置疑,近几年,国家加大对教育工作的投资力度,对于作为艺术事业之一的声乐教育更是极为重视。然而许多高校的教育模式仍存在单一、不科学等问题。首先,我国部分高校缺乏个性化的教学特色,缺乏针对性,不符合“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在办学时,因循守旧的教育模式,即使有所改变,各大高校也会争相模仿,没有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改革;其次,高校声乐课程设置比较注重声乐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学生往往只掌握了声乐技巧,在真正演唱时会出现因紧张无法发声或气息紊乱等状况;最后,高校声乐教学内容脱离实践,大多高校的声乐教学内容照本宣科,忽略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学生无法从声乐课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由此可见,高校教育模式存在无法适应社会潮流的问题。

高校声乐教育中声乐文化传播的具体策略

高校声乐教育中的声乐文化传播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两者的结合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因此针对相应的问题,高校应当完善声乐教育模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完善声乐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文化传播的深度。在我国当下的声乐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应当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声乐教育模式。首先,高校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创建极具特色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其次,高校应当将教学内容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操作技能,而不是只注重声乐知识的教授,例如高校可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和学分,或者为学生提供设备完善的声乐练习基地,避免学生在演唱时出现舞台事故;最后,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疑难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因此,完善声乐教育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课堂和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培养高质量的声乐人才与师资队伍,进一步完善声乐教育模式。

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高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已然到达一定的人生高度,其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然而现代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需要时间的积累与正确的引导。首先,高校应当在平常的声乐教学中向学生强调审美情趣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例如开展关于服饰与装扮的歌唱大赛;其次,高校应当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美”这一主题,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例如,自主创作符合“美”的歌曲,并进行展示;最后,鼓励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发现不同国家的不同声乐美,例如进行跨国视频交流等。总之,审美情趣的培养应体现在学生平常生活与学习中的方方面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有利于声乐教育与文化传播的有效结合,进而为国家艺术事业的发展增添动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个国家的文化事业与其政治、经济发展情况息息相关,文化与教育的结合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当今信息时代的诉求,因此与作为教育事业领头人的教师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提高其跨文化素养,例如在校内开展文化传播活动,进行有关文化主题的讲座;其次,学校要利用寒暑假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具备融合教育与文化的能力,以符合声乐教育发展的水平,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播能力;最后,国家要为教师提供文化素养培训基地,关注教师的发展。总之,国家应当在声乐文化传播越来越快的今天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当今传媒的发展为声乐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方向,国家也应当为教师队伍的培训提供新支持。只有这样,声乐事业下的文化传播才会朝着更广、更高质量、更快的方向不断进步,由此推动高校声乐教育的发展。由以上分析可得,在当代传媒的大背景下,高校要响应国家号召,将声乐教育与声乐文化的传播进行融合,这一融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例如学校教育模式的不完善、教育与文化传播的步伐不一致等,因此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完善声乐教育模式,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方能提高高校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国家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的声乐人才,以此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林莲.浅析普通高校声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3(29):97-98.

[2]]吴建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32-33.

[3]董卿基.探究普通高校声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黄河之声,2013(03):22-23.

[4]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3):33-34.

[5]张彧.声乐文化传播对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影响研究[J],2018(09):11-12.

[6]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4

1)推动文化教学与英语教育的整合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当前跨地区、跨国以及跨民族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通用语言成为了国际交流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不仅涉及到英语语言本身的知识与理论,同时也涉及到了英语文化,因此,重视推动文化教学与英语教育的整合,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英语教育中来合理的选取英语文化内容并融入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让英语教学本身具有更加丰富的素材,同时能够在促进学生英语素养提高的基础上为英语教育创设良好的分为。在此方面,教师应当注意,英语文化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当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认知水平来在不同的阶段开展具有不同侧重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在高校大一阶段,教师应当侧重于语言教学,从而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而在大二以及之后的阶段,教师则应当有意识的融入英语文化教学内容,从而较好的实现文化教学与英语教育的整合。

2)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在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参与主体,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都应当以学生的英语基础和知识接收能力为出发点。在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重要教学任务的英语教育中,虽然教学的内容得到了扩展,但是高校英语的教学课时却没有响应的增加,在此背景下,教师只能够在传授给学生合理科学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技巧的基础上来让学生自主的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因此,为了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效提高,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等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英语文化作出体验、对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做出认识,同时推动学生英语知识的自主构建并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英语学习观念。

3)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渠道来挖掘学生潜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价值以及优势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而在高校英语教育中,通过实现英语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仅能够让英语教学具有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同时能够为学生学习英语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如通过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一些英语电影和英语歌曲对英语文化进行展现,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对英语文化进行亲身体验,并提升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兴趣,从而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潜能进行有效的挖掘。

4)体验式教学与说教式教学并重

在英语教育过程中,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在英语专业知识以及英语文化知识方面的素养优势更加明显,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将自身对跨文化交际的体会讲授给学生,虽然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出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方面所产生的成效是不容忽视的。另外,体验式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效路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参观活动或者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来促使学生对英语文化进行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从而让学生对英语知识以及英语文化作出更加深刻的认知。

5)引导教师对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进行对比

在汉语环境中,学生本身无论是在语言知识方面还是文化认知方面都具有着一定的思维定式,并且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很少对这种思维定式做出反思,并且也经常出现将汉语语言知识和汉语文化套用到对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文化的理解中。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作出比对,并使学生在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深化对英语文化的认知并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进行比较,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氛围,并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以及文化知识作出更加牢固的记忆。同时通过这种比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是多元化的,并且文化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在承认每一种文化的合理性基础上,才能够与更好的开展跨文化交际,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开放且包容的文化观。

6)在认识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包括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内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对学生差异性做出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人才视角。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学习历程的不同,所以无论是在文化体验、思维方式还是价值观方面,每个学生都会存在差异,而这些内容恰恰又是文化教学的基础,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从学生的文化体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出发来对母语与英语文化作出比较,从而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强化。

2重视提高教师的跨文化素养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高校英语教师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同时是连接学生与英语文化之间的桥梁,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跨文化综合素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高校英语教师,要具备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并重视对自身的英语文化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在充分了解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推动自身跨文化修养的提高。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教师与学生不能充分了解英语文化准则与英语文化模式,则将难以对英语语言专业知识作出真正的掌握。虽然当前大部分教师都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自身欠缺跨文化素养或者欠缺跨文化教育经验,针对学生开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也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所以,在高校英语开展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内容:一是教师有必要对自身的文化修养进行提高。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在不断丰富自身英语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必要通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鉴赏优秀的英语原声电影、欣赏高雅的英语歌曲以及结交外国朋友来对英语文化作出全面深刻的了解。另外,教师要在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和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具备较好的汉语文化认知与教学能力,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来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从而促使学生的文化洞察力以及文化敏感性得到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在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质提升过程中,高校有必要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作出改革,从而让教师提高自身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在教师培训以及继续教学方面,培训内容以及继续教育内容有必要涉及到民俗学、历史、文学以及地理等多种知识,从而让教师深刻的理解英语文化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对英语文化作出理解与认知。另外,在教师的培训以及继续教学方面,有必要增加多远文化教育以及跨文化教育内容。从而在使教师树立开放且包容的文化馆基础上,对英语文化进行接纳与吸收。

3解决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阻碍

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大部分教师的认可与支持,并且教师也愿意尝试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文化教学,从而推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然而当前高校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仍旧面临着众多阻碍,这些阻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的高校英语教材中缺乏跨文化教学内容。虽然我国当前的高校英语教材已经在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核心的教材基础上做出了一些改革,但是其中所具有的跨文化教学内容依旧缺乏,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所设计的文化内容层面较窄,并且文化信息也欠缺系统性,虽然这些内容中涉及到了较多的英美文化,但是却没有突出其他英语国家的文化,另外,语言教学内容和文化文化教学内容难以实现紧密结合也是主要的表现之一;二是高校英语教学时间限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高校英语课时中,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确保学生掌握较高的英语理论知识素养和英语应用素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理论知识以及应用技能的巩固成为了主要的教学内容,而用剩下的时间来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显然是十分紧张的;三是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虽然高校英语教育已经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当做了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当前高校英语教学考核评价中依然围绕考试的方法来开展,所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因此,即便是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但是却无法了解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到了何种层次,这让教师在下一阶段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中出现了依据确实的情况,从而导致教师无法有针对性的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活动。针对高校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阻碍,高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进行解决:针对高校英语教材中缺乏跨文化教学内容问题,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来进行高校英语教材的编撰,在此过程中,高校有必要组织具有较高英语专业水平和跨文化素养的教师来开展这一工作。

篇5

Abstract: Along with China career in medical profession's development, the foreign exchange's step is getting quicker and quicker, then appears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o medico's Trans-Culture ability's raise especial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proposed to the quality stage medico English language study's characteristic several raise the medico Trans-Culture ability method, sharpens medico's Trans-Culture ability by the time.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选修课跨文化交际案例教学

key word: Trans-Culture consciousness Trans-Culture elective course Trans-Culture human relations case teaching

作者简介:王相顺(1976―),男,河南商丘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学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化教育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课题 “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缺失与培养”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9-JKGHAB-001)。

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热情,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我们知道,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效果至少受两个因素制约。一是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另一是学习者所面临的客观因素,包括大的社会环境,受教育者所处的教育和学习环境,及学习者的学习材料即教材。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是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因素制约,而外因是由内因的变化起作用的。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多大层面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决定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利用歌曲的优美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而易于接受,让学生在快乐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语言;同时歌曲创作的背景、时代又为学生提供了了解西方文化的机会;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英文歌曲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文化性、时代性、地域性,通过歌曲的介绍以及相关的背景文化的介绍,无疑可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从求知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正如在前文提到的中学生情感心理的多样性(生物性需要、社会性需要、高级社会性需要)决定其对高级文化的亲和性。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传授英语言而使学生了解另一语言文中政治、哲学、数学、文学、艺术等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求知的需要。

(2)从成功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对成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渴求和需要。它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便会体现为成功的需要。满足成功的需要,不仅会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促进个体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努力。因为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满足,其实都是对其成功行为的正强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习者创造充分体会每一次与目的语文化中的人或说目的语人的交流成功的快乐,一次成功考试中的快乐,学会一首英语歌曲的快乐等,从学习目标语的过程中处处寻找快乐。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语言学习中的乐趣,从而激励学生更好进行语言学习。

(3)从审美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审美需要和求知需要一样,都属于学生需要结构中的高级社会需要。西方文化的价值体系、文学艺术等包含丰富的人类智慧,教师的教学应该引导学习者从审美的角度去学习,认识西方文化,从中获得审美的快乐。

(4)从娱乐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的需要是人的天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外语学习者通过学习英语歌曲,朗诵英语诗词,欣赏英文电影去了解学习体会英美语言及其文化,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二、开设跨文化选修课

在高职阶段的医学专科学校,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途径,但单凭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还远远达不到充分发展其语言能力的功能,同时在医学院校英语作为非专业课程本来就不能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这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同时我们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很难胜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文化素养和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增加跨文化的选修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良好的途径。

参考文献:

[1]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年

[2]顾祖嘉,陈升.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五大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其中就提到了要提高学生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能否正确地理解外语并恰当、得体地使用外语,不仅取决于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程度,而且取决于对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的了解程度。了解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分析外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目前高中许多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有一部分是出于语言的障碍,但是更多的是文化的障碍。许多学生英语说得很流利,但是却不能很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主要是因为缺乏对文化知识的了解。现代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之所以比较薄弱,部分原因是对语言运用能力、对目前文化教学和学习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从教学角度看,大多数老师没有引导学生总结日常生活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首先要具有这方面的素养。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另外,要让学生明白中西文化差异对运用语言的影响,和对交际效果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注意自我文化的意识与培养。

其次,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对文化敏感性和理解文化的自觉性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通过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性的潜移默化,让学生建立和提高这种敏感和自觉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使新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仅仅具有语言能力并不能保证交际顺利地进行。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等,以此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文章的关键信息,体会深层次的意义。

篇7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课堂;自主学习;实践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迫切性日益凸显。国际化人才不但要掌握外语的语言形式,更要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多个要素,涉及众多层面。Byram(1997)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除需具备跨文化能力中的技能、态度与知识以为外,还需要一定的语言能力、篇章能力与社会语言能力,并指出通过课堂、实践和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和提高跨文化能力。本文将从课堂、实践和自主学习着手,探讨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三维模式。

一、外语课堂

我国的外语教学缺乏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因此,课堂仍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许多学者分别从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教材、教学模式、教师跨文化培训等角度对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例如,卫玲(2012)根据自身在大学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实践,对大学英语教学体系进行了实践性研究,提出了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四大目标: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和社会性发展能力。综合现有国内研究,高校外语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首先,优化课程体系,挖掘课程文化资源。目前,许多高校纷纷以大学英语教改为契机,开设了丰富的文化类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包括跨文化交际学、中西文化对比、跨文化电影赏析等,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其开放的胸怀。其次,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传统的跨文化知识讲授外,教师可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还可采用文化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中外文化异同,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跨文化交际培养提供教学的主体条件。一方面,教师应当建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主动拓展全球视野,增强自身文化素养,提高跨文化认知水平。另一方面,高校应当为外语教师参加跨文化培训或者多渠道体验和吸收外国文化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二、自主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仅靠外语课堂远远不够,还需要课外自主学习和实践的大力配合。自主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是信息时代的基本生存技能。学习者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激励学生积极查阅外文资料对现有教材进行跨文化分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外文作品、鉴赏外国影视作品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我培养。

三、跨文化实践

此外,一些学者已经指出在异文化环境中生活、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Byram(2008)指出:“长期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界一直认识到高层次的交际能力只有通过实地体验才能获得,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说更是如此。”。近年来,国内高校已逐步认识到境外交流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高校学生海外交流项目发展迅速。研究表明,包含跨文化反思的学习者境外交流有助于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为学生创设各种跨文化实践平台,如在假期安排学生到外资、合资企业考察或实习,组织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所在城市的各项国际活动如外贸交易会、国际文化节等,在实践中感受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多维的概念,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层面的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也应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不仅需要生动有效的外语课堂,还需要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包括课外自主学习以及多种形式的跨文化实践。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还需要社会和高校大环境的有力支持。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永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的理论框架构建[J].外语界,2014,(4):80-88.

[2]卫玲.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12,(1):118-123.

[3]张丽丽.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9,(2):46-47.

[4]颜静兰.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口”与“补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38-145.

[5]崔颖,高素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我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1,(11).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6):2-8.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3-0043-02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曾经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可见,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灌输,采取单一、枯燥的词汇、语法教学内容等,必将无法适应新世纪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我国新课改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就有明确规定,对于英语课程基础教育阶段要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所谓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了学生学习语言的技能水平、知识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以及文化意识等,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在新课改标准中还提出,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人格、思维、文化、语言等多方面素养,客观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树立全球化发展眼光,是当前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其开阔视野,吸收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精髓,提升自身文化素质,激发学生对差异文化的敏感,形成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理念。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早在上世纪的70年代,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学说”。他认为,交际能力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一,语法性,强调语言形式的可能性;其二,得体性,强调上下文的合理、恰当搭配;其三,适合性,强调履行的可行;其四,操作性,强调能够实际完成。也就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讲什么话,对谁讲、怎样讲。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在本土语言和非本土语言之间进行交流,也可以是任何语言与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其中包括跨种族、跨国际、跨民族等交际。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1.利用现有教材,加入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

在大学英语基础教学阶段中应该添加有关语言文化知识与外国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诚然,教师教学离不开对教材的合理运用与把握。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正在由传统的注重学生语言语法知识的掌握转而侧重文化因素与价值观的熏陶,在现有的教材中,关于自然科学、文化差异等方面的渗透无疑增强了课本的可读性。课文内容也涉及了政治、宗教、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在备课时不仅注意语言语法知识,还需在教案中加入文化背景知识、文化内涵渗透、重点语句点拨、中西语言文化差异讲解以及文化价值观念差异介绍等内容,建立不同教学模块。例如:西方文化教学模块,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基本概况、社会文化、风俗节庆文化、文明史等文化知识内容;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块,使学生通过交际学、商务沟通、中西文化比较等知识内容的学习增长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国际视野教学模块,可以使学生了解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史、外交实事、世界历史、全球国际组织机构等内容,增加其对国际问题的敏感度。通过使用这些教学模块,使文化教学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已不再是单一的语言语法知识的灌输,而且具有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良好价值观的跨文化课堂教学。

2.优化教学环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在课堂中采取关键事件分析法、习语对比法、翻译对比法等文化教学策略,再加上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口头汇报、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例如:教师采取案例教学方法,结合教学目的编写相关的案例,可以包括商务文化冲突案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了解并归纳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分析技巧、思辨能力、群体与人际协调技巧和商务沟通能力。可以运用对比法,将中西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与自身文化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 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例如,作为中国人受到他人表扬时,往往采取谦虚的态度,甚至自嘲或自我贬低,而美国人就会因此而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发生错误)。教师在讲授文化知识时,还可以运用任务教学法,如设立各种主题——如寒暄方式,让学生在课前分组进行查阅资料,对所设立的主题中表现出来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讨论和回答问题。中国人即使是第一次见面,也会谈论年龄、家庭问题、工资收入和婚姻状况来表示关心,然而这些话题在西方国家都属于禁忌语。他们很重视 privacy,西方人喜欢个人生活被保护和受到尊重,即使是寒暄时候谈及天气情况,也绝不可能会绕到他们的隐私生活中去。通过对所定主题的探讨与交流,可以强调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密切关联。还可以通过特定的情景设定目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跨文化知识、技巧和策略完成特定情景下的跨文化任务, 让学生在体验学习过程中增强跨文化意识,掌握交际技巧。通过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拉近了学生和跨文化交际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敏感程度,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语言氛围中了解语言的基础知识与文化背景,这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

3.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网络直观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电影或者图片等方法,再加上生动的语言、动作、表情,引导学生更加客观地理解教材内容,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与感性认识,为更加深刻地了解跨文化内容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以收集来自英国的图片或物品,让学生了解英国的历史、风土人情、艺术品位等;再通过播放英语电影、录像资料等,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在耳濡目染的状态下了解英语的运用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与教材相关的历史典故、俗语、名人警句等,制作一个PPT,让学生了解特殊词语的特殊意义和文化内涵。例如,英语“spend money like water”,可用汉语解释为“挥金如土”;而“atsea”除了表示“在大海”的表层意义之外,还隐喻了“茫然”“困惑”的意思。在PPT文件中,可以将想要表达的内容生动地体现出来,以Flash的模式表达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状态下了解文化内涵。同时,通过PPT文件也可将中西方的肢体语言差异表现出来,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模仿。例如在握手时,英国是女士主动,而中国则由上级或者长者来决定;中国人握手时,身体稍微向前倾斜,尤其和贵宾、上级握手时,更要向前倾斜以表尊重,但是英国人的握手礼节则为:两人手掌相握之后马上放开,同时拉开两人的距离,而不能像中国一样为了表示双方的情感,握手之后彼此靠近。如果两人的手不能立即松开,或者如中国一样轻轻拍打对方肩膀,西方人可能由此感到不安。可见,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策略,用更为直观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可以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4.拓展课外活动,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为了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高校英语教学应将视角拓展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吸收和体验差异文化对沟通的影响,通过第二课堂的延伸,为各教学阶段的学生设计丰富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学校教学网站上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课件、教学辅助材料等文件供其课下查阅、下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关跨文化意识或者跨文化多样性认识的调查活动,了解当前在华投资企业、外资独资企业的人力资源构成状况,了解由于多元化文化给企业管理模式带来的影响等;定期为学生播放外国电影或者记录片,体现鲜明的文化差异或者冲突,增强学生兴趣。学校可以邀请外籍教师以及有出国经历的本校教师给学生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知识讲座,开设英语角、英语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将视野拓展到国际化,同时举办主题文化周活动,如“英国文化节”、“欧盟文化节”等,介绍英国、美国、欧盟等发展历程、风土人情。开展主题文化周活动,应该以英语作为主要交际语言,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如知识竞答、英语征文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文歌曲大赛等。 通过以上方式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提高对文化知识的理解程度,一方面提高英语运用技能,另一方面引导他们了解外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

5.增强教师跨文化意识,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养

从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大多课程在教室中完成,而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只有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切实认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才能全面推动跨文化交际教学活动的开展。另外,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发展,增强综合文化素养,合理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中英文化差异的敏感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实际上,跨文化知识的范围非常大,一方面以广义角度为出发点,涉及到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历史、宗教、礼仪、地理、伦理、道德、社会生活、心理等;另一方面以狭义角度为出发点,涉及到日常用语、专业术语、民间谚语、成语典故等,都体现了丰富的跨文化背景知识。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在平时养成阅读外文杂志、观看外国新闻等好习惯,以更好地投入到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乐琼. 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教 育探索,2010(8).

[2]熊兰兰.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 职业 时空,2011(12).

收稿日期:2012-11-01

篇9

【关键词】外语教学;人文素养;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010-03

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是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人们需要人文精神引导并确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种看法反映在近年来在国际上出现的加大人文学科课程分量的趋势。因此,外语教学目标应首先体现育人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回避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再者,外语教学不仅是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它还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之一,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它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对人类的伦理道德、知识智能和文学艺术的自由和理性的思考是人本主义的根本。其核心是重视人,尊重人的权利、人的思想自由和自我选择。在现代社会,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反映了人本主义思想的回潮和对人的发展的强调,着眼学生的人性、人格发展,基本素养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人文素养是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现而展示个人。它对人的思维模式、道德情操乃至创新精神都有很大的影响[1]。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人文”一词的解释是“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由此可见,人文的概念包含的是“人”与“文”两个方面,体现的是对人的关怀和对文化的关切。“人文”是隐性的东西,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所谓“素养”,总体来说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习惯,能力、思想修养的总合,“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本文作者调查:许多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到一定程度时,感觉有学习障碍,仿佛垮不出这个瓶颈,这种学习障碍主要不是在语言本身,而在于对所学语言的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所学语言思想内容进行分析,推论,评价等的思维能力。“一定的语言总是历史地和一定文化相关联。语言是相关文化,特别是文学的关键。各种语言本身只能在交织蕴藏语言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被充分认识;语言和文化总是被一起研究的。”[2]在外语学习中,确定词汇的字面意义可以借助词典,而欲确定词汇的内涵意义则只能依据文化背景知识。从美国外语教学协会不仅把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列入外语交际能力的内容,而且还把社会文化能力列入其中这一事实可见:文化问题是外语学习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社会文化因素长期以来一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外语教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理论语言学的发展。无论是传统语言学,结构语言学亦或是转换生成语言学,都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我国的外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种种原因,重语言形式轻社会文化因素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当普遍。将语言工具化的功利性取向也影响着英语专业学生毕业以后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如果他们中的毕业生从教的话,进而又会影响我国中小学的基础英语教育。对于不泛其数的外语专业学生,每当谈到文史哲时,即使是有关英美这方面的知识,他们也常常是语焉不详,对人文文化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一知半解或粗浅的表象化阶段。几十年形成的外语教学弊端,使得他们只识语言,不知文化,或者只晓得文体之美妙,却无法领略个中哲理之奥妙。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跨文化意识,探讨如何帮助英语专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保证其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又要成为语言文化素养并重的高水平的工作者是我们外语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然而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即如何利用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一个新的课题。综合以往外语教学实践的经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注重,以优化英语教学。

1 注重外语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

当前外语教学中的工具化倾向突出,欲扭转这种倾向,增加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内涵,提高外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已迫在眉睫。教师在教语言的同时应结合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来开展教学活动,使外语教学成为学生了解外国文化传统,激发学生欣赏,热爱乃至借鉴,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精华的桥梁。

教师是传递和创造社会精神文明成果的工作者,教师的“学高为师”的智慧、“身正为范”的人格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为师精神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等就是最直观的教育手段;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审美情感等是学生个体文化建构的重要参照[3]。高校外语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外语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因此,其自身对人文素养的内涵的理解、提升已成为深化外语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优秀的高校外语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外国文学文化知识,博学多才,并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除传授语言知识外,还要传授文化知识,从而构建起立体化、交互式的语言文化体系。台湾大学著名的外语教授赵丽莲女士在台湾大学教书期间始终抱持一种语言与文化交融及语言技能与人文素养並重的教育宏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2 注重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的培养

东方和西方,中国和英语国家,存在着语言和超语言差异。语言差异是显性的,超语言差异则是隐形的。所谓超语言差异就是指与语言相关联的文化差异。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因此人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文化模式的制约,言语交际行为也不例外。格拉斯通(Gladstone,1972)曾指出:“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其他成分的媒介。我们从小学会的语言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焦急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制约着我们交际的类型和方式。” [4]由此可见,不同的语言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使用上自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主要指培养学习者对深层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它不等同于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它是一种识别文化差异的能力。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只适用于与目的语文化的人们进行交流。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可以超越民族文化和国家文化。只有具备了这种敏感性,交际者才可以比较容易地发现交际双方在深层文化上的差异。

语言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如果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5] 。因此,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缩短文化距离,发展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能力。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对比,发现和感受其中的文化差异,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这种跨文化对比是外语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其目的就是通过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使学生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3 注重英汉两种文化的比较,加强建立跨文化能力教学

“作为一所大学,它必须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它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6]。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其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二者关系密不可分。学习语言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与之有关的文化。所以,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要了解该种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厚他们的文化功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同步发展,并采取对比的方法,结合语言教学的内容,适时地介绍中英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国民性格,礼仪习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鲁迅曾说,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认识到并关注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多种积极而有效的方法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加入人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当中国高等教育不仅能拿来西方有用的东西,使之本土化、民族化,并最终能进行高等教育理念与方法的输出、文化交流真正变成双向时,才是实际意义上的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另外,用心了解语言背后复杂的文化现象及问题也是外语教学中积极提倡的做法之一,深化英语语言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和更加深刻的层次上进行学术,文化,教育,贸易等方面交流以期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人士之间的相互了解。这种开明通达的理念,应用于英语学习上,能使学习者格外重视语言与文化的相关课题内容,从而有助于提高有效学好语言的多元技能。另外,在师资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建议开设一些国情语言学,人类学,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从理论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4 注重丰厚学生文学功底,加强英美文学教育

胡家峦,程朝翔教授曾指出:外国语与外国文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外语教育离不开文学教育。大学英语课本中选材均是情文并茂的经文范作,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些作品的文脉,去点拨、去启发、去引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语言能力、文化素养等一切的培养便无从谈起。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和典型反映。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了解各种不同时期的社会情况和问题,增加知识,丰富思想,扩大视野,这一点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更为直接,更为深刻。目前我国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普遍忽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读,这样一来就无法练就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就写不出准确、传神、优美的翻译作品。尤其是他们对外国的历史、地理、政治、宗教和风俗民情更是知之甚少。这样就需要我们的外语教学相应地做出一些改革。在教材中,要尽量多融进一些文化点;在课堂讲授中注意文化点,并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因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交际能力,情景,功能,意念等,都是以文化为背景,扎根于文化之中的,也是文学为基础的。因此,要浏览那些对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可以说是英语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他们,可以使我们较快而且较准确地把握英语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神韵。文学给人印象最深,引人入胜,掀动感情,令人神驰,感到魅力和趣味性浓。这是所有学有所成的英语教授们的一致体会和感受。这也是学习掌握和精通英语的最为重要的决定性的心理基础。通过文学学习英语,就是从实质上用活的方法学习活的语言的活的使用。既学习英语又学习文学,提高文化素养,这是很重要的统筹学习。

外语专业的学生应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更好地接受系统的英美文学教育,加强英美文学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发展,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文学品位与健全的人格。通过英美文学教育研习异域文化,领略异域文化风采,借鉴西方人文精神之精华,开阔学生胸襟,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宽容精神。

英语专业在制定教学大纲时,除了要考虑语言的结构,意义,功能等因素外,还应把与外语有关的文化因素结合进去,并要尽可能地确定外语教学的每一个阶段中西方文化导入的侧重点,使文化教学成为外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外语教师能纵览本民族文化,站在东西方文化比较的高度上进行英语教学,如能到达这一高度,相信英语教学会达到更高更新的境界。

总之,现代外语教学要求我们改善构建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相应对策,培养学生的目的语文化意识。外语教师应当从客观的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渠道地传授目的语的文化知识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只有将语言与文化及人文精神融为一体的语言教学才是我们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 国外外语教学,1997,2:1- 4.

[2] 束定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11-17.

[3] 林燕平,董俊峰.英美文学教育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10-12 72-74

[4] 夏纪梅. 英语交际ABC [A]. 百家讲坛 2001,5 

[5] 胡建华.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篇10

论文摘 要: 本文作者讨论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从实践出发,试探性地提出一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1.引言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日,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外语学习的目标应从过去的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转变为对语言的真正理解和应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层次不齐,中学阶段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外语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大学阶段英语开课时间有限,如何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如何培养他们真正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应是广大教学者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2.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有效的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是在交际能力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在特定环境下能够进行恰当和有效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环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习惯和社会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碰撞。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种文化本身的功能,因此,全球化所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是必然的。

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聚焦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而是片面地强调词汇和语法等这些语言的基础知识。学生要使用和运用一门外语,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不仅需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而且需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正如胡文仲教授所说:“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造成许多学生不但发出信息的能力较差,而且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弱,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偏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最初都不大适应大学老师在课堂上用纯英语授课,对于要求自己开口说英语更感新鲜。他们的语言使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极易被忽视,所以,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前,外语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如果教育者本身不能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就会严重影响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下面我从实际出发,讨论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3.1课堂中文化知识的介绍。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自然习得语言的环境,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贫乏。教师可以通过对目标文化和本族文化的比较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致谢、道歉、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这些方面的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如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不同,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会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通过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另外,遇到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教师也可以适当提醒学生。如当中国学生听到“you are a lucky dog.”时很可能生气,但在美国,狗作为宠物对人们极其重要,被看作家庭中的一部分,在英语中“lucky dog”带有褒义,表示“幸运儿”的意思。对语言所表达的特定文化内涵的了解可以逐渐减少学生受母语影响而造成的语用错误。尽管对目标语文化的学习并不能保证语言学习者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在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增强学生的文化学习是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3.2利用课堂活动,进行情景对话练习。

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让他们沉浸于目的语文化的氛围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环境,提供条件,让他们在创设的情景中练习各种不同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要求学生自身模拟现实生活情景,扮演特定角色,用英语进行问候、闲谈、电话预约、致谢或致歉等活动。大学英语的听力教材中每一课都有情景会话,每两课就有一个口头练习,可以通过这些练习及这样的课堂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目的语文化,提高使用语言的意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理解和掌握外语的需要。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如可播放一些纪录片等,让学生直接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电影、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手段传播文化知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正好可以发挥其图、文、声、像,以及信息量大的优势。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英语比赛、英语晚会等方式传递文化知识,丰富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体验。

4.结语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频繁,为克服由不同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跨文化交际冲突,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外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这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需要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不断认真探索,努力尝试。

参考文献:

[1]刘美玲.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