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设计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艺术设计;环境;自然
中图分类号:B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人与环境融合下的室内设计发展
人类进入到21世纪,工业的发展以及对环境的破坏,使得人类的生存空间愈发的恶化,高楼挡住了阳光,稀缺的土地制约了绿树的种植。加上现代人生活节奏在加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愈发突出,很多都市人感到生活苦闷和烦躁,他们急需一种悠闲舒适的田园生活,从而让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大自然中的阳光、绿水、植物等可以给都市人提供这样一种休闲生活的元素,满足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期待。例如世界著名设计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就很好的自然景色的优雅融入到室内设计中来,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见下图1、2)。
图1 图2
香港著名设计师梁志天先生,也一直十分注重将自然简约的设计风格融入到是室内设计中来,他十分善于将光影和空间有机搭配,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他的设计作品中洋溢着浓浓的自然韵味,是现代都市人在紧张压力和快节奏生活下的很好的休憩空间(见下图3)。香港另一位著名设计师黄志达先生,也对室内设计中如何运用自然元素颇有心得,他的设计作品中巧用绿色植物作为点缀,绿色植物象征着生命力,走进这样的房间,看到室内墙壁上都是绿色的植物,人会感到十分惬意,就像走进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森林,好像弥漫着清新的空气,让人贪婪的大口呼吸,在自然与空间的邂逅之间,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见下图4)。
图3 图4
二、人与环境融合下的室内设计之路
1、巧用自然材料
材料是艺术的载体,材料在表现室内空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于环境所造成的视觉涵义是不容忽视的。人与环境融合下的室内设计就要找到真正符合环境所使用的材料,通过一定形式的造型,并加以巧妙运用,把材料的质感、色彩表现出来,才能使作品与空间更好地融合,对材料的运用影响整个空间的装饰效果,从而增添作品的生命活力。在室内设计活动中,材料的原生性特征是艺术家们首先关心的问题,早在很久之间设计师就利用一些从自然界中随意就获得的直接材料来装饰空间,例如兽皮、树叶等。之后在室内设计中就较多的使用原木、石材、板岩、织物、藤、竹、棉、麻等无毒无害的天然材料。最常见的就是天然木材和天然石材,天然木材做装饰材料优势明显,木材本身的光泽、纹路、质感等都给人自然和朴实的感觉和享受,而且天然木材也很容易和其他材料搭配使用,木材天生的保温性能能够随着室内温度变化而变化,给人温馨和干爽的感觉。天然石材给人的感觉就是朴实无华,有一种回归原生态、返璞归真的感觉,因此也得以在室内设计中广泛使用,例如利用天然河卵石砌成的墙面自然活泼,具有朴素的自然美,如果再配以绿化则可以获得园林的情趣(见图5、6)。随着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很多合成材料开始出现在设计领域,人们开始学会对自然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出现了很多人工合成材料。如今在很多崇尚人本设计思想的作品中,使用竹、陶等材料的比例要远远大于金属、塑料,这些自然材料的使用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可以显示材料的纯正纹理和简洁线条,彰显着我国丰富的文化内涵,最大程度地表达作品的主题,体现出其“天然去雕琢”的本色,使人们审美回归和情感回归的心理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
图5图6
2、利用表现自然光线的美感
自然采光是实现绿色自然的必要因素,自然光无污染、节能,阳光更能以其丰富的变化,对室内空间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具有消毒作用,是普通照明灯所不具备的优点,研究表明,自然光是人们心里舒适的重要因素,自然采光在视觉方面起到了生态作用。利用自然光进行室内设计是每一位设计师都需要关注的事情。在室内空间环境中,自然光照的选择处理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巨大的。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合理开发自然光资源,与室内的采光水平、采光口大小、窗的构造及采光材料种类息息相关。光照设计体现在室内空间中,能够影响空间的品质,使人在视觉上更为习惯和舒适,形成一个自然良好的、与自然更为接近和协调环境。影响采光设计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照度、气候、景观、室外环境、朝向等,例如采光最好为南朝向,东南或西南朝向次之,东、西朝向再次,另外不仅要考虑直射光,而且还有漫射光和地面的反射光。良好的采光设计也并非意味着大片的玻璃窗,在一般的自然采光的设计中,我们需要选择恰当的布置方式,同时,还要控制好采光,避免室内过分的照度,影响室内空间的功能和层次。例如卧室、起居室等居住房间以及厨房均应直接采光,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气氛,以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卫生方面的需要。例如贝聿铭将北京香山饭店的八百余平米面积大厅的顶面设计成通透的玻璃屋顶,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光影使周围环境极其和谐(见图7、8)。
图7图8
3、巧妙利用绿色植物
在当代城市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巧妙地设置室内绿化,营造温馨的室内气氛。有了绿色植物还要讲求布置方法,室内植物装饰要做到主次分明、中心突出,居室内植物摆放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①重点装饰与边角装饰。所谓重点装饰就是将植物摆放于较为显眼处,如客厅正面墙的电视柜旁,而边角装饰则只摆放在边角部位,如客厅中沙发转角处等。②结合家具陈设等布置绿化,室内绿化除单独落地布置外,还可与家具、陈设、灯具等室内物件结合布置,如放在柜子转角的吊兰和放在茶几上的盆花。③沿窗布置。靠窗布置绿色植物,能使植物接受更多的日照,可以做成花槽或窗台上置小型盆栽方式。总之,要根据居室特点进行很好地设计,才能相得益彰,别出心裁。
三、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大自然的羡慕和向往之心也逐日俱增。在室内设计中加入更多的自然题材,建造一个符合人性诉求,让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感到自然和谐的居住空间,已成为现代室内设计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黄仕雄.居住空间环境绿色装饰艺术设计初探.装饰与装潢,2009 年 6 月
2、冉祥琼.浅谈“自然光”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 年第 6 期
3、桂绍海.水一样做人.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中小城市;居住环境;园林绿化;建设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live, residential area as the survival of our living space, the environment desig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How to create a beautiful and quiet and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let people from dozens of square meters rooms come out, this is every designer should explore seriously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above situation, obtain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living environment landscape plant landscape view.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living environme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中国,大城市由于历史悠久、人口多、经济发达,在园林绿化方面档次高,鉴赏水平超前中小城市,而新兴的小城市热衷于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对于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停留在完成任务、达标夺魁上的较低水平上。
一、居住区环境设计应以建筑为主体
在住宅室外环境设计中,所有室外构筑的设计都应围绕主体建筑来考虑。当它们的尺度、比例、色彩、质感、形体、风格等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形成有机的统一状态时,住宅的室外环境设计才能达到环境的整体和谐。
二、环境设计以满足使用功能为本
室外环境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因此,首先考虑满足人在物质层面上对于实用和舒适程度的要求。所有附属于建筑的设施必须具备相应的的齐全的使用功能,环境的布局要考虑人的方便与安全。
三、艺术设计是室外环境设计的重要课题
现代住宅环境设计的目的除了营造一个舒适与方便的居住环境之外,必须在环境中体现美的旋律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绿化是优化室外空间的重要因素
住宅环境绿化是指在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而形成绿地。居住区绿地的功能有两种:一种是构建户外生活空间,满足各种休闲环境的需要。另一种是创造自然环境,通过景观小品等手段创造优美的室外环境的设施。
1.在绿化建设上,以植物景观为主,建立植物景观群落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组成部分,它不但能满足园林空间构成艺术的需要,为人们提供遮阴、降温、防火等功能,更是生态的初级生产者,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利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的艺术效果,它还包括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植物造景随着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也是适合时代的需求。中小城市由于经费紧张,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中不必要的园林设施尽量不建,这样既节省了投资,又最大限度地改善了城市环境。
2.以人为本,突出植物景观,建设特色的小区游圆
中小城市园林绿化一般规模较小,有的地区重视街道绿化,而忽视了居民区内的绿化。应在居民区内建设有小区特点能供居民休息娱乐的游圆。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应主要结合自然环境和植物配置来塑造。因为树木花草有线条美、形态美、色彩美等多种因素,绿化、美化了环境,可增进人体健康,对陶冶情操,提供人们工作效率和生活情趣有良好的作用。
3.合理栽植植物
(1)从观赏角度考虑,秋叶树应大量在城市中使用。秋叶树种在城市园林中经典之作尚不多见,只有三叶地锦、五叶地锦,在立交桥、楼房墙体外等处的垂绿化初具规模,究其原因秋叶树多以群体效果取胜,一般面积越大,效果越好,而个体效果一般如黄栌、火炬树等,但其抗性强,群体效果好。而另一些树种群体效果好,个体效果也好,如银杏、鹅掌楸等这些树可以群植、片植、丛植,甚至可以孤植。当它们以大面积常绿树做背景,确实有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这也是它们在城市园林中更受欢迎的原因。
(2)统一原则的运用又称变化统一原则。植物栽植时树形、色彩、线条,都要有一定的差距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保持一定相适应,引起统一感,这也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3)在植物造景中植物配置模式大多采用自然、三株一丛、五株一群的零星点缀方式,这源于传统的自然山水的种植设计手法。从生物个体发育来看,大多数生物总是以群体的方式生存下来,植物有形成移动的种植规模其个体才能存活,单株的种类常因环境的竞争而被淘汰。
(4)调和的原则。在景区和景区之间,调和度很重要,但大片反复的一致性、近似性会使游人产生单调感、疲倦感,因此在景区之间或景区之间采用色叶、树形对比强烈的树种,将它们区别开来,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
五、景观小品是居住区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点缀
在居住区室外环境中,绝不能忽视景观小品的设置,如雕塑、水景、灯具、桌椅、凳、阶梯扶手、花架等,它们既给居住生活带来了便利,又给室外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情趣。
篇3
(一)人性化理念
传统的环境设计受到科学技术滞后以及落后观念的制约,人们难以真切享受艺术之美,而今随着人类进入到高科技的信息化时代中,互联网的枢纽日益显现,人们的环境意识与生活方式也随之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改革,对居住环境的重视也使得人们真正步入以人为本的时代之中。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需要设计师在追求审美理想的同时更应尊重地方历史背景、文化风俗以及人文环境。因此,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认识不应该只停留于传统的、纯粹单调的人机工程之中,而应引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人类本身的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及其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共享关系置于重要的位置上。
(二)集思广益理念
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社会活动,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依靠雕塑、建筑、环境设计以及规划等各相关行业人员的共同合作,因此,组织多学科的团结协作进行集思广益是环境艺术设计在实际操作之中的重点之一。环境艺术设计中集思广益理念的进步性在于能够有效地改变了以往传统设计师、规划师、建筑师以及环境设计师各行其是的想法与行为。在为环境设计集思广益的过程中,通过多方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差异较大而混乱不堪、鱼龙混杂的艺术设计作品,并且可以实现去糙取精、取长补短的目的,从而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
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生态化、绿色化设计的表现之一,其内涵是对自然环境中资源的加以关注以及加强对环境环保问题的重视,它是新时代背景之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环境观。人文与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存质量水平的全面优化需要将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主要的依托点,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五项原则分别是建立生态基础设施、制定生态保护战略、将自然融入城市、重建居民生活标准以及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环境艺术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目标是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以及身体健康的质量水平,其要求科学合理地将阳光、气候、植物、动物、水体、土壤等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相互融合加工,并在此基础上依据自然界生物学的原理来设计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
(一)风格美
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之中都蕴含着设计师的审美思想与审美观念,因此每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都富有其自身独特的风格。环境艺术设计中风格个性化的审美特征要求设计师们重视人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融合,针对不同的环境背景设计出别具一格的环境艺术作品。例如,在城市化的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北京、青岛、西安等城市是我国境内富有典型特色的城市代表,而巴黎、威尼斯、罗马、雅典等则是欧美城市之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代表,其各自的风格都以浓厚的自然风情与人文内涵作为铺垫,从此可看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主要建立于人类历史背景、文化风俗的基础之上。
(二)动态美
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来源于人类日常的生活环境,因此环境艺术一直处于运动的状态之中,而并非孤立静止的,设计师则需要根据特定环境与人群的生活特征、审美心理来进行符合动态审美的艺术设计。由于受到审美角度与审美观念的制约,环境艺术设计动态美的审美特征在主观以及客观之中都会有着不同的表现:首先,随着空间与时间的逐渐变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审美看法;其次,即便处于相同的空间、时间与地点之中,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艺术作品也会有着一定程度上差异的审美观念;再者,同一个人若通过不同角度来观赏同一件艺术作品也会有着不同的审美效果。
(三)和谐美
新时代的背景之下,现代环境艺术的设计无法脱离整体的意识,设计素材之间的和谐关系是艺术设计表现力的重要保证之一。无论是一个大城市还是一个小型的艺术馆,其环境艺术的设计都需要建立在实现整体和谐美的基础之上,尽量避免混乱无章、差异冲突艺术设计作品的出现。例如,在广场的设计之中需要考虑到草坪、树木、座椅、花坛以及周围建筑等各个个体与广场整体之间相互的审美协调以及相得益彰,从而使得每个个体都能成为整体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和谐美的审美特征,可以进一步地使人们体会到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和谐美,从而赋予现代环境艺术作品更具审美特征的表现力。
三、结语
篇4
环境设计中生态心理的基本概念和立论基础、生态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心理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态、生态心理在室内外环境艺术中的表达与运用等,较系统地把人类发展历史中生态心理的存在形式、表现形态与审美伦理结合起来,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开拓性的设计思考与借鉴意义。生态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环境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学科,它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是因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自然和社会环境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满足生态心理学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既要顺应环境,又要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环境,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和谐统一。例如,我国的一些公共设施,就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进行了人性化设计。那里到处都是开放式的城市公园;道路、建筑几乎保留了历史的原貌;公共座椅、电话亭、书报亭等公共设施的构筑风格古色古香,体现着我国深厚悠久的历史文脉;道路标志设置醒口;景观雕塑雄伟壮观;各种形态、色彩与环境既协调又富有个性。这些设计不但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而且也方便了人们使用。满足生态心理学要求的环境艺术设计还要考虑到气候、地域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域,城市的公共设施应该不同。如我国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因而北方的公共设施材料多采用具有温暖质感的木材,色彩鲜艳醒目,以调剂漫长冬季中单调的灰、蓝色,这些元素能使人们在漫漫寒冬感受到心理上的温暖和视觉上的春天,使人们容易抑郁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我国有些地方潮湿多雨,因此在公共设施的选材上便十分注意防潮防锈,多为塑料制品或不锈钢材料,色彩上也尽量使用一些明亮色调。
二、从上面的观念可以看出
一个符合生态心理学的环境艺术作品的完成,并不是设计师个人创造活动的完结,而是另外一个创造性的、可持续发展过程的开始。因为它存在于自然生态的开放空间中,它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觉艺术展示,来激活它所存在的环境中的其他创意元素。一个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设计作品将是一个带动城市复兴的新举动。在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逐渐被植入到了应对城市环境缺失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当中,并己被许多环境规划和环境艺术工程项目所广泛接受。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心理学是一种思想和观念的体现,它追求社会的意义,它希望在社会公众的参与中进入他们的生活、影响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一切看似很重要的艺术技巧、手法和材料、样式等等问题,其实都是在为表达某种观念服务。设计师们在充分研究了公众的多种需求后,应该以历史与当代的文化背景作为基本的框架,以便从中找出最合理的因素加以创造性的发挥,然后再使用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艺术表达方案去积极地影响公众。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问题;策略
一、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学体制落后
环境艺术设计既是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一种设计艺术,我们对它的学习和了解当然是要上升到艺术的角度的,但是在现在在的高校课程的设置上是几乎看不到有关艺术的启蒙和培养的,甚至有些学校的相关基础课程的设置的参考价值也是比较低的。出现这个原因的很大原因就归咎于部分高校的教育教学体制存在问题,是不完善的。尽管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个高校也充分认识到了专业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体制原因,就造成了平能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使得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思路单一,从而出现了教学的雷同不能进行有效的差异化管理。这样学生的基础课就出现了对已有画作和设计的临摹而不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一大弊端,学生不能真正的上升到艺术的角度去学习和思考自己所学的专业。
(二)高校招生存在盲目性
环境艺术设计在近几年受欢迎的程度是社会和各个高校都关注到的一个显著的变化,这就使得各个高校纷纷开设此专业以完成自己的招生计划。同时伴随着各个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在进行自己本职的教育事业之外也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就会出现盲目扩招的现象,使得招生的数量激增,从而买下了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隐患。只求数量忽视质量是现在很多高校存在的问题,再加上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偏艺术类的学科,是需要一定的艺术天赋和基础的,我们都知道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都是以文化课为主的,所以如果盲目求数量对学生也是不负责任的,会造成学习压力过大没有自信心等不良后果。同时也增添了教学的难度,这对学校对老师对学生都是一种挑战。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策略
(一)课程安排的改革
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高校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例如:基础课程设置简单、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氛围不活跃等,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严重缺乏。各个高校不能知识泛泛而谈基础课设置的重要性,而是对基础课的设置在全面的同时要具有针对性,突出重点,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负担,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的。同时要时刻关注本专业的知识更新,以动态和事例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现在流行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更生更有趣。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在艺术感知和表达能力上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和动手实践以及积极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是提高学生艺术创作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方法。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素描和色彩设计是环境设计基础课的重要内容。素描主要是以单色线条来表现所见到的物体的,以线条的轻重、粗细、虚实以及曲直等来表达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可以表达物体的具体形态和空间感。这就对学生的绘画和观察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学校的课程内容设置可以多采用动态的形式,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和学习。使得学生的抽象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可以解决素描过于死板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就色彩设计来说,设计专业的色彩训练目的表现在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使学生从单纯的模仿自然色彩转化为主动表达色彩。一般来说,学生课程设置中对色彩的认识主要经历一下几个阶段:转换物象的写实色彩、色彩的概括和提炼、空间色彩、意象色彩。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通过观察理解与动手实践,系统全面地学习和研究色彩的成因。因此,一定要突出设计色彩的理解与表现内容,以便更好地把色彩语言应用到设计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王欣远.谈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篇6
关键词:景观园林;种植设计
1 园林种植设计的意义
首先,现代园林和室外景观空间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植物景观为主。在我国,有关园林规划设计规范中明确提出了植物在园林景观空间用地中的重要比例。第二,生态效益为园林环境三大效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生态效益主要依靠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植物群落的环境来进行体现。种植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植物群落景观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也与整个系统的生态作用息息相关。第三,种植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环境整体的景观艺术效果,并且是最重要的影响。植物种植是否可以在系统、科学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精细地布局和设计,关系到整个园林的景观艺术效果和质量。
2 植物景观与生态设计
西方景观生态设计思想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乡土化设计、恢复性设计、保护性和自然式设计。
自然式设计也称为不规则式、景观式、山水园林派等。在我国,自周秦时代的历史记载开始,无论帝皇花园或私人花园,均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承德避暑山庄、“三海”园林、留园最为突出。从唐代开始,我国自然式景观园林就开始对日本的园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传入英国,从而导致了欧洲景观园林对古典形式主义的创新运动。流花湖公园、广州越秀公园、西苑、兰圃等均为自然式景观园林。以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奥姆斯德为首的各大园林名师,都对自然式风景园林推崇备至,主要设计内容为丰富的景观植物群落和自然起伏的地形(主要是林地和草地的旷野和景观)。其中最典型的为纽约中央公园等。
美国的景观建筑设计大师西蒙兹、杰森、哈普林等人为乡土化设计的突出代表人物,他们提倡使用本土植物群落来表现当地景观特点,并创建一个稳定、持续、和谐的园林景观环境。西蒙兹的重要思想“向自然学习如何种植”,哈波森的“在任何给定的背景环境中,自然,文化和审美元素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设计师必须先充分了解它们,然后在此基础上,决定在环境中会发生什么。”代表性园林景观有林肯纪念公园、旧金山海滨牧场住宅区等。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麦克哈格为保护性设计的代表人物,他倡导“设计结合自然”并提出了景观园林设计“科学而非艺术”的设计理念。在保护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归纳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费城大城市地区代开放空间和空气库的研究、华盛顿特区综合景观规划等为代表项目。
恢复性设计也称为生态艺术设计,是一个多专家合作,使用科学的方法,对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而造成的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并唤起人们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关注,帮助他们了解问题并科学的解决问题。
3 生态园林与种植设计
在192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以保护野生自然景观为目的的自然景观花园(也称为野景园林),通过运用种植设计,模仿自然植物群落和植物的栖息地,创造一种无人工痕迹的自然生态景观的园林空间。这个园林的形式被称为生态公园或生态园。西方生态园林、生态学、生态公园实体正如你所看到的,它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景观,即自然风景园林景观或野生果园―― 一种为人类服务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将丰富的植物为生物主体、把水、土壤作为主要的自然环境,可以自然演替和均衡发展。从西方的角度来看生态景观设计的内容,其核心就是植物种植设计和生态环境设计。
篇7
关键词:网络;教学环境;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随着网络环境不断地影响着人们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进入课堂教学也必然成为趋势,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使用网络环境开展教学活动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个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网络环境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容易让学生产生无所适从、漫无目的的现象,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创建合适、合理的教学环境和策划好整个教学过程;(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在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会充分地利用好教学环境的各类资源进行主动学习。
二、大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资源方,此时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积极为学生创建有利于构建知识的情境,教会学生学习。因而,对我们教师的专业化要求就比传统的课堂教学高多了。
在网络课堂教学中,需要将教学资源与教材知识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作为学生探究的对象和学习内容。对于某些专题化的知识,还需要我们设计专题学习网站,将那些零散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如,在学习“电子小报制作流程”时,除了给学生介绍电子小报制作的一般流程外,增加了电子小报由哪些部分组成、电子小报的作用工具等与之相关的知识素材。在学法指导部分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科技类、环保类、作品类等网站作为学生创作的模版以及在具体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候应该如何寻求帮助等。
在知识材料的呈现形式上,除了使用超文本的网站形式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外,还需要使用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更加深入。
三、充分研究教材,精心编写教学设计
网络具有开放性,如果让学生自由学习,往往会偏离教学目标,导致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因此需要我们精心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包括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知识素材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和学生学习环境设计。其中,学生学习环境设计常被我们忽略。
很多教师片面认为网络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以网站的形式进行呈现,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网络素材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其实在网络教学环节中有着特殊的要求,如,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对象预设多种方案,应对“不变中的万变”。否则,即使自己认为十分完善的教学设计,面对不同的对象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则很难让学生从个体出发,产生交流需求,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四、学习活动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网络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高低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成败,因此,在网络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转变认识,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
首先,在进行小组学习或者自主学习的时候,可以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细小的学习任务,对完成得好的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可以让这些学生去帮助更多的学生,可以将评价结果作为综合素质评价部分,也可以在让他们自由安排(包括聊天、玩小游戏等),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教学情境包括课前导入、充分利用实景教学创设课堂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等。
第三,学生活动的设计也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要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以此为主线,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任务,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对于共性问题集体指导,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能力有所发展。
总之,网络课堂教学作为新的教学形式,整合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它融合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创设了新的教学环境,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提供了保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的目的,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参考文献:
[1]黄怀荣.信息技术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繁华.网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4(4).
篇8
[关键词] 居住区 景观设计 生态 介入
1 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现状
中国的城镇化已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不断上升,中国的城镇化率已从1990年的18.9%上升到2007年的43.9%,随着居住区大量涌现,人们不得不面对与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种困扰。1995年以前,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深受苏联小区模式的影响,采取居住区一居住小区―组团的分级结构模式,居住区空间也随之划分为三个层次。
明确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的性质和规模是为了在规划设计中有共同的语言,便于配备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但在这种小区模式下使得人们认为居住环境的概念就概括为“绿地+场地+小品”的小区绿化模式。这种模式下的环境设计集中表现为绿地的分级与组织及环境要素的配置,强调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的高低成为衡量居住区环境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人们对于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总是认为其是建筑规划的延伸,更多的是一种绿化,及美化环境的概念。同时空间层次的划分,限定了小区的景观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未经深入设计的环境效果难免不尽如意。
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介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优秀的城市住宅环境不仅可以提高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而且也是住宅内部空间的延伸。通过居住区外景观环境的塑造,让居户有了与大自然沟通的空间,人与人交往的场所,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恬静平和的居住氛围。当前房地产开发策划理念也从卖地段走到了卖环境的市场营销阶段,但是与建筑设计相比,景观设计在我国快速发展也就是这十几年的事,对于景观设计的介入,开发商往往在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区,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有其专门的设计理念、思路以及对于环境空间的看法,但是现在的居住区开发设计中景观设计的介入往往是落后于整体开发。有时建筑都快结顶,木已成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就成了简单的绿化设计。
在这里提出的是一种“大景观”的概念,现代景观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绿化设计、美化设计,而是对整个项目设计过程的全面介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大方面:
2.1 立意主题的建立
人们在居住区营造中的最终目的是营造一种场所精神,即认定自己属于某一地方,这个地方由自然和文化的一切现象所构成,是一个环境的总体。栖居于同一个地方场所的人们通过认同于他们的场所,旨在认识、理解和营造一个具有意义的日常生活场所,一个人的居住的真实空间。那么如何才有场所性,场所是由两部份构成,即场所的性格,场所的空间。空间是构成场所现象之基准组织,而场所性格则是所有现象所构成的氛围或真实空间,而居住区景观就是将场所的性格及空间互相结合,通过各种总设计手段表现出来。,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景观规划使人们认定自己属于某一地方,是这个地方自然和文化的一切现象构成,是一个环境的总体。那么对于居住区来讲,他们的场所精神就是开发商想要营造的一个最终目的,虽然这包含了各种条件与因素,但是对项目风格的确定是首要的一环。
2.2 全程的设计介入
新的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以前那种等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全程。景观与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与开发商的项目定位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居住区景观设计,在介入时间上应该大大前移,应在项目准备开发时就应介入,与开发商建筑设计单位及策划单位共同参与,并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及时对项目规划及定位提出修改意见,真正做到景观与项目的完全融合,做到景观设计与建筑风格及规划空间的完全统一,避免简单地成为对建筑规划的补充及修正。同时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应注重小区业主的参加空间及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对于以后居住者意见的尊重。
居住区的发展犹如一座复杂而且精密的钟表,一发而动全身,项目操作应考虑各方面综合要素,一般在景观前期介入。对于建筑规划设计从景观设计角度有以下建议:
首先,规划时对建筑体量的设计和处理上做合理的考虑。比如将过大而单一的体量通过变异、高低、长短、错位、退台的变化和组合等,以作为改变其方盒子形象丰富住区景观的一个重要手法;住宅单体设计时将常有的阳台、露台、空调机位,构件等立面上的各种元素及色彩、质感、装饰件等,结合体量组合及造型,进行优化整合设计,从而使建筑与室外的空间环境相互穿插融合,使住区的视觉空间环境成为一个自然统一的有机整体。良好的住宅单体外部的造型设计,则又将为住宅套型内部提供良好的室外景观资源。应使造型及色彩对住区景观环境产生积极和正面的作用,而非是消极和负面的影响。
第二,套型设计应强化户内外视觉景观的交融。对住区环境质量的精心营造,几乎可使每一栋住宅楼都会具有不同特色的环境处所,如何将楼层所处的外部环境资源景观纳入户内,又是继外部景观环境设计后的又一个值得研究的环节。方法当然是很多的,关键在于设计意识上的重视并巧妙运用。
第三,提高室内视觉景观质量并注意室内空间的互借。从户内视觉景观分析,如果将住区室外环境作为远景、露台和阳台的景观设计为户内提供中景、套型设计时再有意进行室内近景的组织,将室外景观通过序列组织而连续延伸到室内,能使住户感受到远、中、近等三种不同层次的景观,达到扩大室内空间感觉。改善封闭郁闷的效果,为营造室内空间感和流通感,从而营造开敞、舒适、宜人的居家环境。
2.3 介入范围的扩大
现代居住区景观涉及面与传统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另一个巨大区别就是对设计范围的不同理解。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闲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地、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致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而这不仅仅是一个设计范围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对于居住区景观设计理念的不同理解。在关注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2.4 介入手法的丰富性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不再拘泥于某种设计风格和手法,而是根据具体的项目环境及介入时所处的项目开发阶段而定。现代艺术(如解构主义,后现代,波普艺术)及新的哲学的发展都为景观设计拓展更多的设计理念提供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将现代的几何构成手法和流畅的性线形态
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
多样性的物业类型和多样性的建筑规划所形成的空间是景观设计得以存在的母体,也是它的基本载体。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对建筑规划空间进行梳理,由于不同的建筑空间规划会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景观设计必须通过对原有的设计理念及不同空间的大小、类型进行整理,采用点一线一面模式,将各种元素构成的点贯穿起来。节点、地标、路径、边缘、区域,由主导元素构成的点形成网络序列。一个多层次的等级系统。点线面的结合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由于居住区的物业类型多样,每一种类型所形成最后空间的类型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景观设计就应对其物业的不同类型提出不同的设计模式组合。
3 设计遵从自然
中国的建筑与环境关系深受儒家道家的影响,中国人对于居住空间环境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界的有机统一,这是一种哲学境界与审美境界,更是一种人生理想,庄子在几千年前就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反映出人们从自然界获取生存条件,必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观点。
对于自然内在价值的认识与尊重,强调土地的固有属性对人类使用的限制性和造宜性,应认识和理解地质学、水文学、土壤学、植物学和野生动生物学,它们可以为设计提供可靠数据,这也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给予人们的经验。所以对于景观设计中的自然性与生态性,一直是衡量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4 交往活动空间的重要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动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居住者使用,所以强调活动空间的重要性,来增加人们的参与性。
当前我国居住小区常常是功能分区明确,居住空间的功能被划分为住宅、道路、绿化、服务设施,彼此功能划分明确,空间互不交。住宅的高度、日照、间距、朝向、建筑密度等都经过精心的设计达理性的结果。公共交通与居住分离,空间组织的秩序和空间结构的明晰条理。但人的居住生活对应的是一种含混的、复杂的内在机理。简单划一的物质空间缺乏生活的情趣,容易造成精神上对环境的空虚感和孤独感。这也是现代居住区中出现的“城市病”――邻里老死不相往来。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正是要打破这种简单划一的物质空间,通过创造多元化、多层次、含混性的居住空间,来反映生活含混复杂的内在机理。公共活动空间对于人的感受主要通过空间的不确定性、多义性及含蓄性来表现。
篇9
关键词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经济的发展推动艺术的革新。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更加注重文化和艺术的精神需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较为贴近百姓生活的领域,它不仅能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快捷、方便、舒适,更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当代社会究竟对现代环境艺术的审美特征有怎样的要求。本文针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特征革新的时代背景
当代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急剧的改变。所谓审美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社会群体和地区环境中所形成的对美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以及由此指导下的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审美心理特征等。审美观念和社会的其它观念形态一样,受到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它又对社会的整体意识形态产生作用。
在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当代设计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现代设计的强调艺术性和审美内涵的同时,更注重和生活的关系,传统艺术的概念在这里也被颠覆和打破了。如艺术的形式和内容的问题,在后现代艺术家看来,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本来就没有任何区分,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内容也就在形式之中。所以,要探讨和研究现代设计的艺术审美特征,就必须对现代审美观念要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把握,更需要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特征革新的时代背景有准确的把握。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2.1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现代环境艺术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即环境艺术设计完成后,需要达到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完备或者更加便利的目的,这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实用性的体现。但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人们生活中的其他生活系统设施的不同点在于,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即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性是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同时也是对适应性的延伸,它需要通过构造意境或者氛围来给予人们更好的审美体验。
2.2人文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它本身具备服务性的功能,所以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完成一个作品的过程是一个必须要尊重人的根本利益的过程,应该具有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方便人、爱护人、关心人。而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创作只有做到具有人文性,才能够满足人们追求良好的生活环境的目的。同时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对自然的依赖,环境艺术设计本身需要对自然中的物质进行合理充分的利用,认识到自然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尊重自然才能够使环境艺术作品体现出应有的审美性。
2.3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学科主要有:建筑学、城市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室内外设计、美术以及工程结构技术。正是因为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才构成了环境艺术的广泛外延和丰富内涵。
在对象与人群的局限性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满足不同对象或者人群的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以及设计思路和设计风格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同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又具有整体性,即在面对各类人群或者应用不同的材料,环境艺术尤其自身的设计魅丽并且需要具有统一的、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
2.4积极性与无害性的统一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积极性是指现代环境艺术作品需要表现出正面的、肯定的以及歌颂的主体,所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积极性的要求下需要突出自然环境的纯洁与和谐,同时在设计中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来满足人们精神上对美好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体现出来的是抵制低俗与丑陋,体现高尚与纯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无害性主要体现为环境艺术设计应当是一种科学的规划以及对审美的创造,它能够实现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和谐,无论对自然还是对人类都是有利无害的。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
3.1实用性之美
环境设计必须首先满足人们的基本使用功能,既功能要求。用一定的物质实现构成特定的环境。在使用上有着便利、安全、舒适、美观、经济的要求。比如卧室设计,需要良好的日照和通风,色彩也需柔和,这样才方便人休息;而城市广场则需根据其使用性质确定硬质景观的材质与面积、植物配置和造景。设计对象不同,设计要求和方法也不同。体现出来的实用性也截然不同。
3.2多样性之美
环境设计要满足人们创造优美舒适的感官要求,包括视觉、嗅觉和触觉等关系环境感觉等要素。人体视觉最为敏锐,接受信息量最大。所以在设计中应首先强调物体造型和点、线、面关系及色彩搭配,其次必须注重整体环境的风格情调,同时考虑观赏者距离与角度。要视设计风格的不同与业主的要求而选择相应的装饰材料。当人身临其境,置身于环境中,常有一种超乎各种感觉的体验,即对于环境的直接综合体验,这种体验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的学识和修养。
3.3动态之美
现代环境艺术的社会服务性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体现出特定人群的生活特性,环境艺术是静止的状态,但是这种静止是相对的,因为环境艺术存在于人类生活的环境中,所以它并不是孤立静止的,比如在一个环境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环境艺术作品美感会产生变化。而即使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和同一空间下,不同的人欣赏同样一个环境艺术作品会具有不同的效果,而同一个人通过不同角度来看同一件环境艺术作品也能够看到不同的效果,所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动态美,但是受到不同审美能力以及审美角度的局限。
参考文献
[1] 赵书健.对环境艺术设计与色彩的研究[J].农家科技,2011(4).
篇10
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册初二美术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把欣赏、评述与绘画、手工制作、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开启心智、提升志趣、陶冶情操,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情感和审美意识的目的。为了切实有效的落实大纲及教材的要求,特制订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和行动准则,切实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动手实践练习,提高审美意识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及学法
1、 欣赏评述单元:指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堂观察、分析、讨论,采用分组讨论、个人评述等方法,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锻炼观察、分析与表达能力,培养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
2、 造型表现单元: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校园的美,进行实地写生,学习与研究表现方法,讨论与交流心得,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意识。
3、 设计应用单元:学习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等设计知识,锻炼设计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4、 综合探索单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用品的特点,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学习内容及课时安排
1、第一单元(欣赏评述)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 2
活动二 分析与研究 2
活动三 讨论与解释 1
活动四 体验与评价 1
2、第二单元(造型表现) 装点我的居室
活动一 欣赏与感受—写意花鸟画小品 2
活动二 创作与表现—体验印刷的乐趣 2
活动三 创造与表现—变废为宝 因材施艺 1
活动四 创造与表现—铅笔淡彩画 2
活动五 创造与表现—装点居室 1
3、第三单元(设计应用)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
活动一 学习与练习—纸盒动物造型 1
活动二 设计与制作—瓦楞纸动物造型 2
活动三 学习与练习—线材人物、动物造型 1
活动四 设计与制作—快餐盒、塑料瓶造型 1
活动五 设计与制作—蛋壳人造型 2
活动六 设计与制作—小泥塑造型 1
活动七 设计与制作—折纸动物造型 2
4、第四单元(综合实践)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活动一 欣赏、交流、策划 2
活动二 设计、实践、体验 1
活动三 设计、实践、体验 1
活动四 设计、实践、体验 1
活动五 设计、实践、体验 1
活动六 展示、评述、总结 1
5、第五单元 (欣赏) 环境艺术设计
活动一 欣赏与思考 1
活动二 考察与尝试 1
活动三 体验与评价 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