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新生儿;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完善,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感情的投入,人们对新生儿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展新生儿优质护理势在必行[1]。
1产妇及其家属存在的知识性问题
1.1 缺乏哺乳知识:
由于大部分产妇是初产妇,对母乳喂养意识不强,也不懂得如何对新生儿更好的哺乳,所以对喂养时出现的各种问题,疑虑较多。大多数人不清楚出生后什么时候开始喂养,如何喂养,喂奶是否需定时定量。
1.2.缺乏正常的新生儿生理知识:
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产妇的肿胀且有分泌物、阴道出血及分泌物等生理表现缺乏了解,并对此出现紧张、焦虑状态。
1.3.缺乏科学的护理知识:
受传统观念等影响,对新生婴儿如何进行科学的护理还缺乏科学的认识。主要表现在:
1)要不要将宝宝的手脚包起来;
2)宝宝要穿多少才不会着凉;
3)宝宝哭的时候,该不该抱他;
4)可不可以摇晃宝宝;
5)宝宝的睡眠时间多久为正常;
6)让宝宝用何种睡姿最好[2]。
2优质护理对策
2.1 传授哺乳知识,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具体的哺乳方法及。
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多讲解、示范,让产妇提高认识、熟练掌握,增加产妇的哺乳信心,调动家属的积极性,实现母乳喂养。指导喂养,一般要求出生后即可喂奶,每1~2小时一次,每次15~20分钟。两次喂奶之间适量喂温开水。宝宝和成人一样,也有胃口不好的时候,如果他很快喝完奶或提前哭,就表示可以再增加奶量;如果喝了一点点就不喝了则需暂停喂奶。爸爸妈妈应清楚宝宝有没有不舒服,环境中是否有吸引、令他分心的事情,而不必勉强他喝到一定的量。护理人员应指导奶瓶消毒方法,喂奶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的面色,注意有无呛咳等。
2.2新生儿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会成为产妇及家属关注的焦点。护理人员要讲解新生儿生理知识,对出现各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要耐心的解释。
1)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主要因为进食少,呼吸和皮肤的水分蒸发及大小便的排出。一般,出生后2~4天出现体重下降,平均比出生时体重下降6%~9%,一般不超过10%,4天后开始回升,7~10天恢复出生时的体重,以后体重迅速增加。
2)生理性黄疸: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积蓄,出现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逐渐自行消退。如黄疸出现过早,持久不退或逐渐加深,应考虑病理性黄疸。
3)产妇的肿胀且有分泌物:此特殊现象在新生儿出生后3~5天发生,轻微肿大且有初乳样的黄色分泌物,该现象是孕期母体雌激素对胎儿的影响所导致。一般2~3周内消失。
4)阴道出血及分泌物:新生儿出生后5~7天,可见阴道有少量出血及白色黏液样分泌物,可持续1~2天后自行消失。
2.3讲解科学育儿知识,让产妇及其家属转变落后传统观念,接受和配合护理人员做到对新生婴儿的科学护理:
1)人们习惯将宝宝包裹得严实,认为这样宝宝较有安全感,而且也不会因为身体反射动作而受到惊吓。正常情况下建议:满月以前的宝宝在睡觉的时候,最好将其手脚包起来,等到满两个月以后,可以让宝宝脱离襁褓。
2)为了避免宝宝着凉感冒,产妇及家属喜欢给孩子增穿衣服,建议他们在给新生儿穿衣时,必须注意环境的冷暖变化。一般而言,天凉时给宝宝添衣;天热时帮宝宝减衣。
3)婴儿哭的原因有很多:尿片湿了、肚子饿了、想睡觉了或是生病了……,应该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应该先检查一下,如果这些因素都排除了,宝宝还是哭个不停,就表示他可能缺乏安全感或是想要引起大人的注意。
4)护理人员应告知家长在摇晃宝宝时,只能轻轻地前后、左右晃,不可旋转、上下晃动,或突然改变方向;另外,类似摇晃的动作也会导致同样的危险(反复将宝宝抛到空中、将宝宝架在肩背上摇动、将宝宝放在大人腿上晃动、抱着宝宝旋转等),也应尽量避免。
5)刚出生的小宝宝一天要睡将近20个小时,1~3个月大的宝宝则睡15~15.5个小时……随着年纪的增加,宝宝所需的睡眠时间会愈来愈短,比较科学的方法是白天不要让宝宝睡太多(尤其是黄昏过后) 适时帮宝宝洗个温水澡保持皮肤洁净,晚间睡眠时间延长,喝奶时间到了要及时喂养。
6)护理人员应指导新生儿睡姿:让宝宝仰睡比较安全,新生儿期以右侧睡为宜,不过要注意常换头部侧躺的方向,以免头形歪斜[3]。
另外,在护理过程中要体现人性化:为产妇进行会阴冲洗、护理或指导母乳喂养时实施人性化护理:会阴冲洗、护理或指导母乳喂养均需要暴露产妇的隐私部位,操作完毕应尽快为产妇穿好衣裤或盖上被子后才离开病房,让产妇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4]。
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护患之间的关系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护患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参考文献
[1]郭晓燕;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产科见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05期
[2]刘琦石;初产妇喂养和育儿自我效能影响因素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22期
篇2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97-01
新生儿期是指小儿出生离开母体,至出生后28天?这段期间小儿离开母体到自然环境生活,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抵抗力弱?为了使其能适应新的环境,必须做到科学护理,消除种种不利因素,帮助小儿踏上漫漫人生旅途的第一步,促进其健康成长,预防疾病?
1 病室环境
新生儿的卧室尽量的少进人,最好是谢绝或者减少探视,最重要的是不要让病人进入新生儿的卧室?而卧室内则需要保持空气的新鲜,在室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定时开窗换气,如果需要接触和护理时需要认真洗手,让新生儿的皮肤保持清洁,大便过后要用软布进行清洗臀部,经常给宝宝洗澡,特别要注意腋窝,肘窝,大腿皱褶处及大腿根部的清洁和干燥,并要擦干后涂以爽身粉?室内尽量不要放置鲜花,防止新生儿过敏?
2 衣着
新生儿的衣着应根据其本身的特点和生长发育的需要来选择,以柔软?清洁?肥大?易于穿脱为宜?包被不应过多过厚,要选择对新生儿皮肤无刺激性的,如棉布?棉针织品?棉薄绒布?式样简单?胸腹宽松?衣袖裤腿肥大?使新生儿四肢活动灵活,便于换洗?
3 注意脐带护理
脐部是细菌侵入新生儿肌体的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因此平时需要保持脐部的清洁卫生?在脐带脱落之前,每天要用消毒棉签蘸75%的酒精进行擦拭,不要使用各种粉剂,然后再用消毒干纱布覆盖,再用防过敏胶膏将其粘好?在日常生活当要也要时刻注意脐带的情况,不要让大小便弄湿脐带及其覆盖的纱布而引起感染?如果脐部不小心被尿湿,需要马上进行消毒和更换敷料?脐带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就会脱落,在它脱落之后就不需要再用纱布覆盖了,但是仍然需要让脐部保持清洁和干燥?
4保持体温
由于新生儿刚刚出母体,因此对外界的温度还不能完全适应,过冷或者过热都有可能让新生儿患病?所以新生儿的居室温度最好保持在22-24度之间,早产儿的居室温度要保持在24-26度之间,昼夜之间的温度差不要太大,除了要保持居室内的温度适宜之外,还需要注意衣被的增减,时刻关注室温和衣被是不是适宜,最好的观察指标就是新生儿的体温,如果能让新生儿的腋下温度保持在36-37度之间则是理想状态?如果新生儿出现了面红耳赤,体温也超过37.5度的话,就说明室温稍高或者是过度保暖了,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除了环境温度以外,新生儿的居室还需要优质适宜的湿度,春季和冬季居室里一般都很干燥,所以我们应该经常用温布来擦地面,在暖气上放上水盆或者火炉上放打开盖的开水壶来保持居室的湿度?如果有空气加湿器,则效果会更理想?
5 母乳喂养
产妇在生产4-8小时后即可给新生儿喂奶,提早哺乳不仅有益于新生儿的营养健康,同时能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刚开始母乳不足时可用糖水来补充,一般应在吃完母乳后再喂糖水,而不要轻易使用牛乳或糖水来代替母乳,宣传并鼓励用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生后七天内的初乳,初乳中含有多种抗体(母乳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磷,维生素,内分泌激素及免疫抗体等),
千万不要丢弃?新生儿喂养可以定时,产后30分钟即可喂奶;也可不定时,那就是新生儿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喂乳,这样更符合新生儿的生理需求,在确定无母乳情况下可以用婴儿奶粉喂养?
6 正确处理好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儿出生后数天内,阴道偶有粉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肿大,红斑,色素斑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都会自然消失,不必经过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上述现象仍不消失或有其他不良症状反映,则应去专科医院检查?
7 情感交流
每天沐浴后,护士要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按摩,应指导父母与婴儿说话?抚摸?摇?抱,以增进母子感情交流,母亲在哺乳时可以用温柔的语言在注视中与宝宝亲切地交流,每次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洗澡时,妈妈都要抓紧时机与宝宝谈话,“宝宝洗澡了”?“宝宝乖,我们开始吃奶了”,以此给宝宝创造一个丰富的投入感情的语言环境?所以说,新生儿行为感情的发育需要大家共同来关怀和诱导,学会用爱心和耐心来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行为锻炼,培育出聪明和健康的宝贝?
8 严格用药
各种药物进入机体以后,一般都需要经过肝脏解毒,并通过肾脏排泄?新生儿的肝肾功能均不佳,用药极基困难,因此注意绝对不能自行用药,新生儿生病时必须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规定的剂量及疗程应用药物,否则极易造成不良后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要想国富民强,我们就更需要注重生命的质量,以往的产科学是以母亲为中心的,他们着重的是母体的生理,病理上的变化,而对新生儿,胎儿的研究有着很明显的差距,因此那个时候新生儿,胎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的速度往往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以来,产科的理论体系在不变的转变,母婴统一的管理理论体系,在全体产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大大地降低了早期新生儿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由此我们可以相信,在今后的产科儿科医生护理人员以及全天下父母的共同努力下,胎儿婴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定会极速下降,人口素质问题也会一步一步提高,让我们为了宝宝健康的人生一起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母婴用室病房中新生儿护理体会】文章编号1973-7555(2006)04-63-02马连梅王艳 (中国分类事情)R248.4.
[2] 【新生儿护理体会】,2011年21期.王文琴.
[3]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6年27期.张云.
篇3
个案一:
有一位新生儿刚出生5天,长时间在甜甜的睡梦中,有时半开半闭的眼睛向看望者露出笑意,显得十分可爱。新爸爸为了给宝宝记录这美好的一瞬,就用自动照相机抢拍了一个镜头。由于当时室内光线较暗,相机自动闪光了一下,照片清晰动人,但是想过没有,此时此刻,用自动照相机对着新生儿拍照是否合适呢?
个案二:
年轻父母都特别关心新生婴儿各种感觉器官的发育是否正常。为此,有一对年轻父母急着用打击乐器,来测试新生儿的感知能力。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一周之内所发生的真实故事。问题是:
1. 对新生儿可不可拍照?要用什么样的相机拍照?用自动闪光机拍照,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 对新生儿要不要进行早期的听力和视力测试?用什么样的器具和方式来进行测试较好?在测试时,年轻父母要注意哪些事项?
我们的思考:
1. 据有关视觉神经科学研究记载,新生儿早期的脑神经正处于最为快速发展时期,它的神经元素和神经纤维迅速被一层蜡质的磷脂所覆盖,这称为髓鞘化。新生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月,神经元结束比较简单,神经纤维短而少,大部分神经纤维还没有髓鞘化,其中包括视觉神经。因此,此时此刻,如何保持好婴儿视觉神经的髓鞘化,显得特别重要。在这一阶段,任何过分强烈的闪光,都有可能给蜡质磷脂以一种损伤性的刺激,就有可能给视神经早期髓鞘化带来影响。新生儿时期,正是各种器官处于极端脆弱阶段,年轻父母在护理中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操之过急。
篇4
关键词: 新生儿;观察;护理
如何观察和护理新生儿,表面上看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与一般的观察与护理并无不同。其实不然,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不仅能及时发现病情并给予及时的处理,而且是捕捉病因、争取时间,求得高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掌握好这项护理技术。
一、新生儿的观察,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1.观察新生儿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如观察新生儿黄疽出现的时间、发展快慢。生理性黄疽一般在出生后的3至4天出现,7至10天后消退。如黄疽出现过早(24小时内),发展过快,应注意发现并及时报告。如新生儿有病理信号,即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花纹等症状,说明其微循环灌注量不足,如病情进一步发展,以致出现面部及四肢发维,体温不升,对刺激反应消失,则表明病情正在恶化。
2.观察新生儿有无面色苍白,阵发性青紫,拒乳、呕吐、嗜睡、烦燥,重至昏迷、呼吸不整或暂停,出现抽搐等脑症状,如出现新生儿尖叫、眼球震颤、四戚肌张力亢进等,即提示有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多见于早产儿、胎头吸引儿,急产婴儿中也偶有发现。
3.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注意呼吸节律、频率及心律的改变。一般新生儿每分钟呼吸40至45次,呼吸均匀,心率每分钟120至140次,如出现病理信号时,即出现呼吸、心率增快,面色发灰,烦燥不安、紫绀,呼吸浅促,这表明患儿肺的有效通气不足,肺泡气体交换有障碍,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氧并增加氧气的吸入量。如出现双吸气,抽泣样呼吸,吵吸不整或暂停等,则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的表现。这种情况在临床观察中多见于早产儿,吸入性肺炎的婴儿,且病情变化快,发展也快。
4.观察新生儿是否呕吐。重点关注呕吐物的颜色、次数、量、气味。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次进食量过多,牛奶温度不适,或进食后过早搬动,均可出现溢奶,或呕吐少量残奶。若呕吐物带有咖啡色样物,淡红色带泡沫状,且呕吐频繁、量多,呕吐呈喷射状,均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5.观察新生儿的睡眠。一般新生儿睡眠时安静舒坦,呼吸均匀,有时面部会呈现出各种表情,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如果他们在睡眠时烦燥不安,入睡后又全身干涩,面红、呼吸声粗,应引起警惕,这可能是发热的预兆。如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新生儿会在睡眠时表现出烦燥不安,额部微冷湿润,手足心湿润的现象,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6.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注意大便性状、气味、次数、颜色及时间。新生儿胎粪呈墨绿色,粘稠,3至4天后大便呈金黄色软膏样,稍带酸味,亦可呈淡黄色,便稍干。新生儿多数在24小时内排出胎粪,极少到48小时。
篇5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筛查;耳声发射;复筛率;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7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b)-0170-02
Investigation of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decreasing the repeated screening rate of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LI Bo TIAN Zhi-yuan
1.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Exhibition Road Hospital in Xicheng District of Beijing City,Beijing 100044,China;2.Outpatient Injection Room,People′s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decreasing the repeated screening rate of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Methods The GSI 70 automated otoacoustic emission hearing screening instrument from Grace-Stadler company in USA was used for the examination of distortion otoacoustic emission for live birth in our hospital.400 newborns from January to August 2012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20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200).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general method of hearing screen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invention of parents,test environment, instrument,newborn and operation staff.The rate of dual-frequency scree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he repeated screening rate (6.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9.5%) (P
[Key words] Newborn;Hearing Screening;Otoacoustic emission;Repeated screening rate;Intervention measures
研究表明,国内新生儿疾病筛查之首就是听力障碍,其发病率高达0.1%~0.3%[1]。一旦发生新生儿听力障碍,就可以使患儿的言语、认知及情感发育方面都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增加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所以及早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并做到早治疗、早干预显得极为重要[2]。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很多国家都已开展,大家都认可其重要性。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最常采用的技术就是耳声发射,此项筛查工作,本院是在2008年开展的。在工作中发现,听力筛查的结果受一些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复筛不仅会给家长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给医务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所以降低筛查的复筛率非常重要,因此,就如何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率本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8月在本院出生的4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孕周37~4l周,男婴111例,女婴89例,其中剖宫产94例,顺产106例,出生体重2500~4000 g,Apgar评分为8~10分;对照组:孕周37~4l周,男婴102例,女婴98例,其中剖宫产88例,顺产111例,产钳助产1例,出生体重2500~4000 g,Apgar评分为8~10分。两组的性别、孕周、出生体重、分娩方式、Apgar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美国格雷斯-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GSI 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为新生儿做听力筛查。
对照组按照日常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由操作的医务人员把听力筛查仪器带到病房对新生儿进行筛查,首先常规地向家长介绍筛查的目的及重要性,取得家长的同意及配合,在病室内进行筛查。如果新生儿很安静可直接进行筛查,也可在母亲给婴儿喂奶时进行筛查,婴儿轻微哭叫或扭动肢体,只要测试信号未终断都继续测试。
观察组在按照常规的操作基础上,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对测试条件的干预:受试者的状态良好,避免在患有影响中耳功能的疾病时测试(如感冒,鼻塞等)。测试探头密闭于外耳道,放置应紧密适度、平稳,避免弹性海绵遮盖麦克风和扬声器。测试环境选择通风良好、安静的专用房间,应尽量安静
1.3 评价
新生儿双耳均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分别测试两侧耳听力并观察筛查仪显示屏幕若均出现“PASS”则为通过,初筛结果为通过;若一侧耳屏幕显示“REFER”为未通过筛查,初筛结果为未通过。未通过筛查者出院前再筛查1次,若筛查仍为通过的婴儿,通知其家长在新生儿出生后42 d进行复筛;对还未通过者,转至本市具有诊断资质的6家医院进行筛查,电话随访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复筛率的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187例,需重复筛查13例,复筛率为6.5%;对照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161例,需重复筛查39例,复筛率为19.5%,观察组的复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4.943,P
2.2 两组确诊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经本市具有资质的单位确诊听力异常3例(23.08%,3/13),因送回老家抚养无法联系2例(15.38%,2/13),其余均确诊为阴性8例(61.54%,8/13);对照组确诊听力异常7例(17.95%,7/39),拒绝复查和失去联系3例(7.69%,3/39),其余均确诊为阴性29例(74.36%,29/39)。
3 讨论
国外已有医务人员进行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大样本量的研究,同时发现健康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仅为0.06%。更有研究发现,人类从出生至2岁是认知、言语、社交、情感交流及各种技能学习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婴幼儿对声音的刺激更加敏感,对其的的智力、性格、言语的正常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尽早发现婴幼儿存在听力障碍并及时进行干预可以让其拥有一个能够更好学习和生活的自身因素[5-6]。
新生儿听力筛查具有快速、客观、准确、灵敏、简便、无创伤、易操作的特点,要保证其质量,降低假阳性率和复检率,首先需要新生儿家长和操作人员相互配合[7],其次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先对测试条件、测试时机、测试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认真做到以上两点才能避免加重家长的心理负担,同时也可减少工作量,所以,测试前进行有效的操作干预是降低假阳性率和复检率的重要手段。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为出生后72 h以上的新生儿,因为随着日龄的增加,耳道内的羊水和积液逐渐被吸收,这样就提高了通过率[8]。本次研究干预了听力筛查的测试时机、测试条件、测试技术和测试仪器几个方面,从而使观察组的复筛率低于对照组的复筛率。上述结果说明做新生儿听力筛查有以下几个重点:①最好的初筛时间为出生后72 h;②听力筛查的顺利进行一定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③筛查最好的状态是新生儿熟睡状态,因为其自体因素如哭声、吸吮等影响筛查结果,而且这些自体因素会使复筛率增加,从而假阳性增高;④操作人员的筛查技术和经验同样也是造成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增加的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前及操作过程实施各种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率,避免给家长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并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可实现尽早发现新生儿听力问题,提早进行人为干预,以期达到早期有效治疗,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听力损失造成的不良后果,所以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对于新生儿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2013年北京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培训班讲义[Z].北京:北京妇幼保健院,2013-07.
[2] 崔欣,华盛红,刘恒.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9):861-862.
[3] 亓贝尔,黄丽辉,程晓华,等.北京城乡结合部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8(1):14-16.
[4] 朱红芳.2123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2):4712-4713.
[5] 姜立荣.新生儿听力筛查在母婴同室的开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50.
[6] 王寒.耳声发射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情况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6):149-150.
[7] 邓敏,张跃琳.母婴同室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5,4(4):36-58.
篇6
在新生儿出院3~7天内,医生及时上门访视十分重要。第一次和母子接触,称为“初访”。初访要了解母子健康状况,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母亲哺乳、护理、防病和如何发现异常。近些年又增加了对婴儿智力、听力、视力异常的筛查和对早期教育的指导等内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5岁以下儿童死亡最常发生在1岁以内的婴儿期;婴儿死亡的60%~70%发生在28天内的新生儿期;而新生儿死亡70%发生在出生7天内的早期新生儿身上。为了防止新生儿死亡,访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1 询问
了解新生儿生产史,是否足月,是否顺产,娩出后是否会哭,有无窒息等。难产的婴儿往往有产伤,如头皮血肿,头皮挫伤。面瘫,有窒息的新生儿易并发吸入性肺炎,颅内内出血等。且易继发感染。同时适应了解婴儿吸吮力,母乳是否充足,如奶足是有1-2个奶阵,喂奶后新生儿能安静熟睡,一般新生儿每天应睡20个小时左右,生后24小时应有胎便排出,应询问大便的性质,生后是否接种卡介苗及乙肝疫苗等等。
2 检查
在给新生儿检查时,应做全身检查,主要看发育生长是否正常。新生儿尤其在生后7天变化较大,检查有无畸形,具体检查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2.1哭声及反应:新生儿哭声应响亮,如出现哭声小,哭不出声为不正常,哭声单调呈尖叫,方颅内压增高。正常新生儿反应,在受惊时应出现拥抱反射,切勿误诊为抽搐。不要捆绑婴儿,否则影响发育生长。
2.2体温: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育不成熟,在寒冷的季节出现体温不升,体温不升易出现硬皮病,必须检查四肢,腹部及面颊的皮下脂肪有无硬肿几浮肿。在炎热的环境下,新生儿可出现体温升高。易出现脱水热,特别在生后3-4天时更引起注意,这主要是体温高,水的摄入量不足的因素,在判断清楚后,给5%葡萄糖水,体温可降至正常。
2.3皮肤:新生儿的皮肤生理特点上是非常娇嫩的,无防御能力,易擦伤,特别皮肤皱褶部位易出现糜烂,应该注意保护。另外,半数以上的新生儿出生后2天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在7天内开始消退,10天内退净,早产儿可延期至三周,黄疸过早出现及过晚消退,均示有病变可能。
2.4脐带:新生儿脐带在出生后2分钟内开始结扎断掉,在结扎断掉后,查看有否出血及渗出,如发现及时给予重新处理。
一般新生儿脐带在3-7天干燥自行脱落,在脐带脱落时应检查是否有分泌物,应观察分泌物的颜色,粘稠度,如有尿液出现,应考虑脐尿瘘的存在,同时也应防止脐炎出现。
2.5头颈部:检查头部有否产瘤及头皮血肿,骨缝是否重叠,眼、鼻、耳、口腔都需检查,不要把两颊部的正常脂肪垫误诊为病理性肿胀,也不能把牙床上的白色上皮细胞珠(上皮细胞堆积)当作马牙,切忌用针挑及用布擦,否则会引起继发性感染而致败血症。
2.6胸部:有否呼吸急促伴青紫及呼吸“三凹症”,如出现应考虑先天心脏病及吸入性肺炎的存在。新生儿乳房可能出现肿大且有乳汁,此时不能挤压,其可自行消退。
2.7腹部:看腹部有否包块及肠形,同时还可观察呼吸情况,因新生儿呼吸主要是腹式呼吸为主,早产儿常有脐疝出现。
2.8四肢:注意四肢的活动情况,有否畸形及瘫痪,有无多趾存在。
2.9生殖器及:个别女性新生儿可出现假月经,1-2天即可消失,正常男婴双侧应降入阴囊,并注意有无闭锁,直肠尿道瘘等畸形存在。
3 指导
在指导上也很重要,其中包括新生儿的喂养,清洁护理及生活卫生等三个方面。
3.1喂养:新生儿的喂养,最好是母乳,因母乳内含新生儿需要的营养物及元素均衡,不易损伤新生儿的肠道,温度适宜易吸收消化等优点。在喂养时注意保护干净卫生,还要防止皲裂及乳腺管堵塞,因乳腺管堵塞可致急性乳腺炎及化脓,影响新生儿哺乳和易患肠道病。在喂母乳前先挤出数滴弃出。用温开水洗净。每次喂奶最好吸完一侧,再换另一侧。初生新生儿开始吃奶,每次约5分钟,以后根据需要逐渐延长时间。但不宜超过20分钟,因开始时乳汁中含蛋白质多,最后部分含脂肪多,喂养时间过长,易出现腹泻及消化不足,如母乳不够时,可于喂母乳后再添补牛奶,在混喂时,不要先给牛奶.乳母应注意饮食中营养切忌进刺激性食物,尽量少用药物.乳母感冒时应戴口罩.如出现母乳喂养困难时,改喂牛奶,原则是先稀后浓,(开始2:1配制),一个月后可改吃全奶,先少后多(从开始每次10-30毫升逐日加量,14天后即可增加到120毫升/次.在牛奶中加5-8%糖即可,在采用牛奶喂养时注意补足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D的补给。
3.2清洁护理,正常成熟的新生儿第二天即可洗澡,但不能洗脐部。可用含硷少的肥皂或用温水清洗皮肤皱折处,洗完后并撒以消毒过的粉剂如痱子粉。大便后应清洗臀部。女婴在洗澡时先从前向后洗,防止臀部潮红。如发现潮红即在面部涂抹香油及红霉素软膏,尿布及衣服要柔软,吸水性强,不要用带有纤维性质的布包裹。每天要用清水及乳汁洗脸,眼部有分泌物。可用小儿滴眼药清洗,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奶瓶及时消毒,喂奶,喂水时注意不要注入耳内。
篇7
教你认识新生儿肺炎
从宝宝出生到满28天叫新生儿期。新生儿肺炎是此阶段宝宝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治疗不及时,会并发其他疾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但是新生儿肺炎的表现又很不典型,往往不易引起家长注意。
新生儿肺炎与婴幼儿或年长儿患肺炎的症状很不相同,尤其是出生两周以内的新生儿,发烧、咳嗽、咳痰这些肺炎常见的症状很少见到。当然,新生儿肺炎并不是一点也无迹可循,如果宝宝出现下列症状,你应引起警惕:口吐白沫、精神萎靡,吃奶呛、不吃奶、有时烦躁不安、呕吐、面色青灰或苍白,鼻翼翕动(小鼻子不停地翕动)、闭口吹气、点头呼吸(小脑袋随着气急加重,在呼吸的同时头一点一点)、呼吸不规则甚至暂停、低热或不发热,甚至体温过低全身发凉、不咳嗽(有的没有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普通表现,如、呼吸困难等)、胸骨上,肋骨间的软组织在吸气时出现凹陷。
一旦发现宝宝有上述现象中的某几项,就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通过医生的检查和拍肺部×线片,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治愈新生儿肺炎的关键。
了解医生如何治疗
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大类,也可同时并存。不同的病因,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新生儿肺炎往往需要住院治疗,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采取的各项治疗措施,使宝宝尽快痊愈。
1 吸入性肺炎
胎儿在子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胎粪或产道分泌物,或出生后吸八乳汁等引发,同时也会继发感染。
医生的治疗原则:尽快清除吸入物,给氧,保暖,纠正酸中毒,应用抗生素和对症处理。
2 感染性肺炎
产前感染(在母体内)常由大肠杆菌、厌氧菌、溶血性链球菌及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引起。分娩过程中或产后感染常由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衣原体、溶血性链球菌至呼吸道等引起。出生后感染以葡萄球菌为常见。
医生的治疗原则:控制感染,及早、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合理喂养和氧疗。
多数新生儿患肺炎需要住院治疗,一般住院时间需要1~2周,待肺炎的症状消失,宝宝能够正常地吃奶,其他化验检查恢复正常,就可以出院了。
妈妈的配合
定时替宝宝翻身:能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和改善受压部位肺扩张。
拍击宝宝背部:由下而上,由外周向肺门拍击,以利痰液排出和促进肺循环。
在护士的帮助下帮宝宝吸痰:反复吸净宝宝的口咽、鼻分泌物,分泌物黏稠的要采用雾化吸入,促进分泌物排出。
密切观察宝宝病情:
如果宝宝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应及早告知医生,若合并肝迅速增大,提示可能心力衰竭,医生会给予吸氧、控制补液量和速度、使用强心药等。
如果宝宝突然气促、呼吸困难、青紫明显加重时,可能是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应作好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配合医生穿刺,做好胸腔引流护理。
居家护理很重要
宝宝出院后,妈妈的悉心护理对宝宝的痊愈和康复很重要。
1 了解住院情况记住医生嘱托
包括:在医院每天吃几次奶,每次吃多少,几小时喂一次,出院后是否还需要服用什么药物,是否需要复查等等。
2 改善宝宝生活环境
室内空气要新鲜,适当通风换气,但要避免对流风。室温维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70%。空气太干燥会影响宝宝排出痰液,加剧呼吸困难。
3 注意呼吸道护理
注意穿衣盖被不要影响宝宝呼吸;安静平卧,经常翻身变换,以增加肺通气,减少肺瘀血,促进痰液排出。如有气喘,可将宝宝抱起或将背垫高,利于呼吸。鼻腔内如有干痂,用棉签蘸水取出,防止鼻塞引起呼吸不畅。
4 注意喂奶 防止呛奶
应抱起或头高位喂奶,或用小勺慢慢喂入;每吃一会儿奶,应将拔出让宝宝休息一下再喂。
5 严密观察宝宝变化
如有睡眠不安、哭闹或吃奶少等现象,可以咨询住院治疗时的主管医生。
有效预防最重要
新生儿肺炎是可以预防的,而且应该从娘胎里就开始。
羊水或胎粪吸入性肺炎
预防的关键是防止胎儿发生宫内缺氧。定期做产前检查,特别是孕末期,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的问题,如发现有妊高征、胎位不正、脐带缠绕、受压、过期妊娠等可能引起胎儿宫内缺氧的因素,产科医生会采取相应的监护和治疗措施,以尽量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及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乳汁吸入性肺炎
由于新生儿,特别是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宝宝,口咽部或食道的神经反射不成熟,肌肉运动不协调,常常发生呛奶或乳汁返流(漾奶)现象,乳汁被误吸入肺内,导致出现咳喘、气促、青紫等症状,误吸的乳汁越多,症状越重。
因此,妈妈喂奶时一定要仔细,如果用奶瓶喂奶,奶嘴孔要大小合适,喂奶时宝宝最好是半卧位,上半身稍高一点。喂奶后轻轻拍打宝宝背部,排出胃内的气体,再观察一会儿,若漾奶,应及时抱起拍其后背。如果宝宝呛咳严重,并有发憋、气促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胎内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肺炎
母亲要做好孕期保健,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更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出生后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肺炎
给宝宝布置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空间,衣被、尿布应柔软、干净,哺乳用的用具应彻底消毒。成人要注意洗净手才能接触宝宝,特别是外出回来时。
家庭成员是引起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主要原因。因此,感冒的成人要尽量避免接触宝宝,如果母亲感冒,应戴着口罩照顾宝宝和喂奶。宜婉言谢绝客人探访宝宝,更不要让客人近距离接触宝宝。
其他感染引起的肺炎
宝宝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脐炎、皮肤感染、口腔感染等,病菌也可能经过血液循环至肺部而引起肺炎。发现宝宝有脐炎或皮肤感染等情况时,应立即去医院治疗,防止病菌扩散。
相关链接
新生儿肺炎会传染吗
一般不会,但如果是双胞胎或多胞胎,或有过密切接触的同龄小婴儿,也有相互传染的可能性,应注意隔离。
篇8
【摘要】 目 的:探讨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妊娠合并糖尿病(GDM)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作用。
方 法:按照护理程序,对临床2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各阶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结 论:加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妊娠、分娩、产褥期阶段及新生儿的护理,积极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方使患者的病理妊娠以及围产期母婴并发症显著下降。
【关键字】 妊娠 糖尿病(GDM)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GDM)即糖尿病人合并妊娠,是指妇女怀孕以前已患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对母婴影响严重,妊高征、产后大出血、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母婴预后。2009.07------2010.01年通过25例GDM孕产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各阶段血糖的监测,精心的护理,母婴康复良好,得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25例,年龄24---35岁,初产妇17例,经产妇8例;阴道分娩9例,剖宫产16例;并发妊高征3例;胎儿宫内窘迫4例;巨大儿6例;高胆红素血症2例。
2 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其一即可诊断为GDM:①妊娠期2次或2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②50g糖筛查(GCT)1h血糖≥11.2mmol/L;③75g葡萄糖耐量试(OGTT)各点血糖2项或2项以上达到或超过下列标准:空腹及服葡萄糖后1、2、3h血糖分别为5.8mmol/L、10.6mmol/L、9.2mmol/L、8.1mmol/L者诊断为妊娠合并糖尿病。
3 护理
3.1 妊娠期护理
3.1.1 加强孕期保健 重视产前检查,特别对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往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的分娩史,此次妊娠宫高大于妊娠月份、羊水过多、畸形儿及产妇肥胖等,应列为糖尿病怀疑对象,应进一步检查空腹血糖,必要时查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确诊。
3.1.2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代谢疾病,妊娠可使糖尿病病情加重并复杂化,易并发流产、妊高症、IRDS、低血糖等,孕妇精神状态抑郁和焦虑表现突出,护理人员应给予其心理疏导,认真的分析、解释,向孕妇及其家属介绍GDM的有关知识,提高对病情的重视,澄清错误观念,鼓励其正确对待疾病,从而帮助孕妇缓解消除抑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保持血糖稳定,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和治疗,使分娩顺利进行。
3.1.3 饮食护理 大约80%的GDM孕妇,仅需合理限制饮食即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因此控制血糖升高的主要方法是饮食的调整,是糖尿病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如何使血糖稳定且维持良好的妊娠状态,依据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饮食管理方案,按孕妇的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具体的食谱如下。个别情况,热气血糖,体重增加情况,体型和孕妇的宫高以及胎儿的生长情况等调节食谱。
3.1.4 胎儿监护 糖尿病患者常发生血管损害,胎盘血管受损直接影响胎盘功能,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造成胎死宫内,故定期进行监护至关重要。妊娠16―20周B超检查,注意胎儿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发育情况。胎动如果每小时小于3次或12小时小于10次,提示胎心缺氧。加强胎儿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1.5 加强锻炼 运动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认识方法之一,运动可使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加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使机体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护理人员与孕妇共同制定适当规律的运动计划,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3.2 分娩期护理 分娩期由于子宫肌肉的收缩活动,消耗大量糖原,临产后产妇进食减少,血糖波动大,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需要严密监测血糖、尿糖和尿酮体。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子宫肌肉收缩强度、宫口开大情况,避免产程延长,防止产妇糖利用不足、能量不足所导致的产程进展缓慢或子宫收缩不良的产后出血,加强产程监护。
3.3 产褥期护理
3.3.1 新生儿并发症的护理 GDM产妇的新生儿出生后抵抗力弱,按早产儿护理常规护理,娩出后立即清理呼吸道,注意保暖,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及时发现新生儿有无畸形。产后由于来自母体的血糖供应突然中断,为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对脑细胞的损害,出生后24h常规测血糖,出生后2h开始常规口服10%葡萄糖水,每次10―30ml,以后2-3h进行1次,使新生儿24h的血糖水平达2.7mmol/L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发生ARDS除与胎儿肺成熟延迟有关外,还与提早终止妊娠、剖宫产分娩、新生儿窒息有关。因此,加强孕期监测和护理,尽量推迟终止妊娠的时间,可使ARDS发生率明显降低。
3.3.2 GDM产妇并发症的护理 预防产后大出血,因GDM患者常伴有子宫收缩不良,易引起产后大出血。分娩后观察记录子宫收缩情况,按压宫底1次/h,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以及早发现产后出血,积极采取救治措施。GDM患者的白细胞的吞噬及杀菌功能明显降低,加上尿中多糖,产程中反复的阴道操作,术后留置导尿管等,易发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切口及皮肤感染。因此要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术后留置导尿管不超过12h,嘱患者多饮开水,护理会阴每日2次,使用消毒的会阴垫,严密观察手术切口及会阴切口的局部情况,如有红、肿、疼痛等症状,湿敷95%酒精纱布或用红外线灯照射,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4 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已成为产科领域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并且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过程较为复杂,整个围产期母婴始终存在高危问题。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通过糖筛查及早发现糖尿病,及早干预和精心护理,孕期尽可能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是使孕妇保持良好状态、减少围产期并发症及生育健康婴儿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蔡红、孙虹、沈利娟 糖尿病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围生期护理,护理研究2005.19(10)。
[2] 张松枝.75例妊娠糖尿病病人及新生儿的护理.Chinese General Nursing August,2009 Vo1.7 No.8B
[3] 刘翠霞.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 社区医学杂志.2008.6(10)
[4] 薛香琴、成建德. 妊娠合并糖尿病2例报告.1989.18(1)
篇9
关键词 母婴分离 护理干预 心理因素 高危妊娠产妇
高危妊娠是指女性在妊娠的过程中出现了其它的躯体疾病或孕期并发症,使得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造成影响,甚至导致难产者。国内多篇文献报道中统计高危妊娠的发生率均在20%以上[1]。由于孕期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可能导致高危儿、难产儿的出现。有时需要患儿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由此产妇需要暂时与新生儿分开,以及情感的分离,同时要面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健康问题,更要担心新生儿的病情转归。新生儿在出生后转入NICU治疗,对母亲来说是一件意外的精神创伤性事件,阻碍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正常母子接触和情感的交流[2]。随着医学围产期的告诉发展,产妇的心理保健日益提高到产妇身心健康的高度上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6-12月收治符合条件的50例产妇。首先产妇病情指标符合临床的诊断标准,患者既往无精神心理障碍。其次新生儿出生体重≥1000g,孕周≥28周,生后Apgar评分≥4分,无先天性疾病。再如有婴儿出生后急危重症,立即送到NICU治疗。
干预方法:干预时间,第一阶段,产后1~3天,医护人员主动和产妇交流,解析新生儿疾病及预后情况,讲解乳胀的原因,示范护理方法,以及倾听产妇的心理状况变化,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第二阶段,产后四天至出院后(产妇出院后),分发出院指导手册,新生儿护理知识,定期询问产妇和新生儿的情况。实验组护理干预内容:①积极心理干预,全面了解产妇情况,对产妇做好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信息支持,制作相关信息手册提供相关病情信息,对病情解析给予支持,加强产妇对NICU病房的了解,减少对病情臆测与焦虑;③同时提醒产妇注意产褥期健康,应当学会产后情绪调控方法和母乳喂养指导等;掌握正确的护理规范操作。
测量指标:心理应激指标,按照心理应激指标分特质性焦虑分值(T-AI)、状态性焦虑分值(S-AI)和爱丁堡产后抑郁分值(EPDS)进行测评,得出结果分析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产妇的身心状态影响因素。
统计学处理:利用统计分析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资料;计数资料使用( ±S)检验,P
结 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妇产后3天的焦虑抑郁指标比较:实验显示,对孕妇术后3天实验组及对照组的病患,进行状态焦虑方面,特质焦虑方面,抑郁指标方便的检验,结果评分之间的P9,干预组发生率40%,对照组发生率60%。EPDS发生率56%,见表1。
讨 论
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术后的心理应激反应因素。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及资料报道,影响心理应激水平的因素有很多种。包括人口学特征,产科水平,人格特征,及新生儿情况等。经多远逐步回归进一步确定:新生儿出生孕周,高危妊娠产妇是否伴有妊娠合并症以及并发症,以及产妇特质性焦虑是重要影响因素。
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术后的心理应激反应。母婴分离作为一个强烈的应激原,促使高危妊娠产妇经历生产后,以及婴儿的病情,从而产生一系列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产妇产褥期的心理健康。心理应激是指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自我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为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国内多项研究也表明:强调护理人员与母婴分离产妇建立亲密关系和交流的重要性[3]。此次研究,对50例母婴分离高危产妇的调查过程中,高危妊娠产妇因为新生儿各种原因后需要送到NICU治疗,担心患儿的疾病情况及预后如何,而由此产生恐惧不安。没有无法战胜疾病的信心,担心护理是否到位,担心母乳喂养中断等等相关问题。从而容易出现一些情绪症状或者加重原有的情绪反应,出现焦虑,悲伤,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哭泣等情绪反应。这些都提示,母婴分离后,高危妊娠产妇希望与工作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以及对信息支持的强烈的要求。而且实验组是采用相应干预,表明对孕妇的个体情况赋予信息支持,提供心理疏导,提倡护理等综合性支持,能够有效的缓解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的负面情绪的爆发,有利于产妇产褥期身心状态的恢复。
护理干预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效果分析。高危妊娠产妇常分娩前,经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以及产后精疲力竭;担心新生儿无法照料。在这样的情感冲突加剧,严重激发心理应激,对患者造成一系列的身心损害。所以护理上积极进行有效的干预,抑制产妇心理应激的发展和减低产妇心理应激强度,迫不及待。在常规护理处理基础上,按照全面整体化护理的要求,由医护人员采取个别指导、疏导和发放健康资料方式,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健康信息支持,健康护理以产后6周内电话随访在内。结果显示该方法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和情绪变化,提高母乳喂养机率,减轻乳胀,预防孕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危妊娠产妇会在母婴分离下,产后产生不同情绪变化,因此,医院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和掌握产妇的心理变化及真正需求,有效地对产妇采用恰当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产妇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蔡隽.2000-2004年高危妊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612-2613.
篇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76-01
【摘 要】目的 探讨孕期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孕期健康教育对孕妇在孕期、产时及母乳喂养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400例,其中200例经过孕妇学校的培训为观察组,未参加孕期培训的2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剖宫产率、经阴道分娩率、母乳分泌时间、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知识。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降低,初乳分泌比对照组显著提前。结论 孕期健康教育能提高经阴道分娩率,促进支持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使年轻的爸爸、妈妈正确掌握护理新生儿的方法及技巧。
【关键词】健康教育 母乳喂养 新生儿护理 孕期培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8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400例,其中参加孕期培训200例,未参加孕期培训200例,两组间孕妇年龄、孕周、身高、体重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健康教育的内容
1.2.1 孕期管理 不论是否选择在该院分娩,鼓励她们参加该院孕期培训。培训内容:孕期营养指导、分娩方式的选择、如何缓解精神压力、如何预防孕期糖尿病、孕期姿势、如何稳定孕妇血压、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培训方法:授课、操作示范、互动、个体指导。
1.2.1.1 孕期营养指导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准妈妈唯恐胎儿营养不足,摄入过多营养不仅使自己体重超标身材走形,还会对自己和宝宝的健康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合理的饮食结构可降低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骨关节炎、血栓形成、产后抑郁症等。
1.2.1.2 分娩知识的宣教 给孕妇讲解分娩机制、分娩过程及产生疼痛的原因、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规律,讲解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巧,以减轻疼痛。
1.2.1.3 孕期姿势 孕期重要的是避免背部弯曲。另外,为避免一些不良症状发生,可采用提肛动作,轻轻吸气,并用力缩紧,直到再也使不出劲为止,稍待片刻,然后逐渐放开。每日若能坚持作2-4次,对阴道分娩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帮助。
1.2.1.4 新生儿护理 包括换尿片、洗澡、保暖、大小便观察、常见症状及简单的处理。
1.2.1.5 母乳喂养指导 包括喂养姿势、婴儿含接方法、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的重要性,宣传母乳喂养对产妇及婴儿的好处,尽可能树立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
1.2.1.6 如何合理坐“月子” 指导孕妇在生孩子以后科学地、合理的坐月子的方法。包括:饮食、活动、休息等。
1.2.2 对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初乳分泌时间、母乳喂养成功率、新生儿护理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的比较 (见表1)。
2.2 观察组比对照组初乳分泌时间提前
2.3 观察组普遍比对照组更会护理新生儿。
3 讨论
3.1 孕期健康教育提高自然分娩率,使产妇了解到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利弊,掌握分娩技巧,使孕妇认识到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健康的生理过程,产妇和胎儿都具有完成分娩的能力,从而促进了自然分娩。
3.2 孕期健康教育促进了母乳喂养,孕期孕妇了解母乳分泌的早晚与婴儿早接触、早吸吮有密切的关系,了解初乳对婴儿的重要性,母乳喂养对母亲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好处,母乳是建立母婴对婴儿的智商、情商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3.3 孕期健康教育使孕妇及家属提前掌握了一些新生儿的护理知识,不至于宝宝出生后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护理、如何喂养,同时,也给病房的宣教工作打下了基础。
3.4 孕期健康教育灌输了一些新的知识,使产妇及家属懂得如何合理的坐“月子”,对产妇的身心愉悦,新生儿
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