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范文
时间:2023-03-14 23:2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职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职业培训的认识存在误区。首先,整个社会在观念上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和培训。对中国社会影响至深的儒家文化历来提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精英教育观念,深层次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体系,整体上广大企业技术工人的收入和福利待遇远低于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经济上的劣势客观上造成了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不高,进而形成了全社会过于重视学历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氛围,阻碍了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其次,对职业培训对象的认识过于片面。大多数人只要提到职业培训,便会自觉联想到下岗失业人员和企业职工(尤其是技工),这是极为片面的。
2.职业培训相关法规不完善。中国的职业教育已开始走向法制化,国家也一直重视职业培训工作,但是关于职业培训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目前的法律法规主要在《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和《职业教育法》中体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基本是依据国家部委的政策性文件,地方劳动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职业培训工作,靠的更多是地方性法规,制度的缺失导致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可有可无,职业培训机构各自为政,官办性强而市场生存力极弱,劳动者职业培训机会缺失,培训效益差的局面。
3.企业、劳动者培训积极性不高。在目前“用工荒”、“招工难”的大环境下,企业不愿意培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企业如果自己对员工进行培训,经济成本高。二是对于技能型操作员工,企业仅仅限于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满足岗位操作要求,不愿意进行系统的职业培训。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只希望培训后员工能为自己的企业服务,不希望员工考证或者具备综合技能,因为越培训,员工技能越好,越全面,越容易跳槽,进一步造成人工短缺。普通劳动者培训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劳动者自身素质决定。部分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失业下岗人员本身文化素质偏低,不喜欢学习,有培训也不一定愿意参加。二是“用工荒”的大环境对劳动者培训没有压力。现在找工作很容易,不愿意培训一样可以找到工作。
4.缺乏有效的培训质量评估机制,职业培训质量不高。培训质量评估是培训的重要环节,目前职业培训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相关部门对培训质量评估投入不足;其次,对职业培训质量评估不够全面。培训质量评估仅仅停留在对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并没有深入到劳动者工作绩效的改善和为整个社会带来的效益等层次上来;第三,职业培训评估方法单一。培训质量的督查多以取得证书率为依据。使得各培训机构为了利益,通过各种手段让培训人员取得证书,但含“金”量低、就业质量不高,这些又阻碍了培训工作的继续开展。当前对职业培训质量进行评估的主体仍然是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由于缺乏对培训质量的有效监控,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在培训市场的宏观管理职能。
建议和对策
1.转变观念,拓宽职业培训机会。《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中提出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其中第一条就是:加快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职业没有贵贱,只有分工不同,职业培训是《劳动法》赋予每个劳动者应有的基本权利,每个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培训机会应该是相对均等的。职业培训应该贯穿于劳动者的全部劳动年龄内,包括在职的持续性培训和失业后培训与初次就业培训。可以说,职业培训的过程应该是贯穿于每个劳动者全部的劳动年龄内的,这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基本观念,也是符合构建学习型社会基本要求的。
2.完善制度,规范职业培训管理。面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巨大的就业压力,急需通过法制化手段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通过完善职业培训相关立法,将职业培训完全纳入法制化管理。我国目前与职业培训相关的主要法律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仍较大。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加大劳动和社保立法力度,先后颁布了多个有关职业培训的立法,其中重要的有:《人力开发与培训法》(美国)、《职业保护法》(英国)、《职业训练法》(日本)等。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保护劳动就业,并就职业培训的对象、范围、内容、机构、等级、经费以及培训项目的开发、实施和管理作了具体的规定,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今后我国在完善相关立法上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尽快完善职业培训的相关立法体系。
篇2
关键词:“三势五气”;职业培训;软环境;塑造
很多企业在谈起职业培训工作时都表示非常重视,但是企业的职业培训工作做的都不是很好。企业的领导和员工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职业培训课做的也是“听起来感动,想起来激动,做起来不动”。这固然与前期的职业培训需求调研做得不到位和职业培训课程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有很大关系,但是更从深层次反映了企业的职业培训体系不够健全,职业培训软环境的塑造不够。
要想做好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把职业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做好职业培训的软环境建设,就是做好职业培训的“三势五气”。作为一名职业培训工作者到一家企业,首先看这家企业是否有职业培训学习的“土壤”。
第一,我们要“造势”,营造职业培训学习的“土壤”,这就像“海尔的张瑞敏砸冰箱”,秦国商鞅变法中的“徙木十金”,制定相关的职业培训奖罚政策并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进行宣传,对职业培训师和职业培训工作给予高度的认可,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保障,例如对评选出的优秀职业培训师给予高额奖励,颁发荣誉证书,给优秀学员和班组颁发学习奖金、奖状、流动锦旗和奖杯等。让所有员工对职业培训有所期待,有所憧憬,真正营造好职业培训学习的浓厚氛围,把这股职业培训学习的“势”给造起来。
第二,我们还需要“借势”,这就像很多广告都请名人来做,这就是借助名人的“势”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同理,我们也可以借助企业领导的“势”来为我们的职业培训工作服务,比如,在职业培训开班前请领导讲话和职业培训班结束后请领导致辞,再有我们每一批学员结业后,请领导在结业证上签字,在优秀职业培训师颁发的荣誉证书签字、在优秀学员和班组的奖状上签字等,在颁发结业证、奖状、锦旗、奖杯和荣誉证书时请领导颁发并和他们照相留念,领导就会有种“众星捧月”的感觉。
第三,我们还要“顺势”而为,决不可“逆势”而为。当企业中表现出很好的职业培训学习势头时,我们更要在此势头的基础上顺势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尤其是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工作,只有这种“势”和职业培训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使职业培训工作做得更好。当企业中没有职业培训学习的“土壤”或者说对职业培训有种厌恶情绪时,我们切不可逆势而为,我们首先要找原因,抓重点,进行“造势”和“借势”,把形势扭转之后才开展职业培训的具体工作,否则结果会适得其反。
这就是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三势”。我们只有做好这“三势”,职业培训工作的大环境和大方向就确定好了,这就是职业培训软环境的“道”。但是只有“道”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术”,只有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做好职业培训的软环境建设。
要做好职业培训软环境的“术”,就是要做到职业培训的“五气”,所谓职业培训的“五气”是指“树正狻薄“打邪气”、“消怨气”、“解闷气”和“鼓士气”。
“树正气”就是树立典型,把在职业培训中表现优秀的职业培训师和员工树立成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这些典型和榜样起带头作用,才能带动全体员工更好的进行职业培训和学习,职业培训工作才能开展的更好。我们首先选出那些学习成绩好、认真参加职业培训,人缘极好的骨干树立成典型,并不断给予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发挥作用,才能做到一呼百应,让他们宣传职业培训的好处和作用,宣传职业培训的正面积极作用,实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职业培训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打邪气”就是对在职业培训中起消极作用的“捣乱分子”给予严厉的惩罚和打击,尤其是“官高位重者”。因为他们的势能也很大,只有给他们最严厉的打击,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我们不仅要“打”还要“拉”,比如他们学习态度发生转变,学习成绩提高时要给予表扬,根据处罚金额和他们的表现来进行不同程度的反补奖励。让他们清醒的认识到搞好职业培训工作是有好处的,通过这“一打一拉”拉回那些徘徊者,孤立和打击那些“态度坚决的捣乱分子”。
“消怨气”主要是消除职业培训工作和他们正常工作产生冲突时产生的怨气,给他们讲解“磨刀不误砍柴工”,职业培训工作可能临时耽误了他们的正常工作,但是他们通过职业培训之后,学到了新技能、新的工作方法或提高了操作熟练程度后对工作都是有帮助的。从长远看,两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有益于工作的。当职业培训内容没法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时,我们除了要做好职业培训的需求调研和职业培训教材的改进外,更要给他们讲解“任何工作都是有问题的,有问题正是你们的机会,没有问题你们就没有机会,有大问题你们就有大机会,你们正好借此提出你们宝贵的建议,展示你们的才华”。另外可以和员工们共同研究问题所在,帮助他们把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对教材的改进也大有益处。
“解闷气”主要是指解除那些在职业培训中由于名额有限没有被评比上优秀的员工和班组的不良情绪。对于他们要耐心地做思想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鼓士气”主要是指当员工职业培训士气低落时,给大家加油鼓励,提升员工们的职业培训士气。让先进员工带动落后员工,大家共同学习,相互鼓励,士气高涨的完成职业培训。
我们只有做好职业培训的“三势五气”,实现职业培训软环境建设“道”、“术”的有机结合,才能把职业培训体系的建设落到实处,把职业培训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安鸿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2]扈晓明.绩效考核到底谁该挨板子[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0,(3).
[3]张弛.劳动合同解除与续订的纷争[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0,(2).
[4]柳青.如何搞好企业职业培训管理[M].
篇3
授学院领导的委托,由我来做学校职业培训工作报告。请在座各位领导及代表们审议。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校全体师生在学院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广大同学的支持与配合下,在我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有声有色的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一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着院团委的工作中心,结合我院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我学校特色的培训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xx省xx职业技术学校,感谢你们多年来对我校“雨露计划”工作的关怀、指导和支持,现将我校五年来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我校于XX年8月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五年来,学校遵循“省主管、市代管、区主办”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面向市场、订单办学、保障就业”的培训要求,在市、区扶贫办的直接指导下,采取转移培训与学历教育“一校两线、齐头并进”的方式,走“场地租赁制、设备股份制、教师聘任制”的新路,建立建全了五种新机制,从而有效保障了转移培训的良性发展,形成了“一校两分三制、定单培训、定向输出”的培训模式,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真正实现“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安置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五年来学校共培训学员7500多人,占计划任务的100%,其中学校安置7356人,自主择业144人,安置就业率达98%。就业学员90%免费安置到沿海等发达地区,月收入在1300元以上。其培训成果在XX年年6月全国“雨露计划”成果展览会上作为xx省仅有的两家培训机构参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机关领导的肯定,有多个省扶贫办带领本省参展基地学校前来观摩、学习。
主要做法
一、优化就业维权服务,搭建输出平台
在转移输出上,学校努力搭建平台,以实现全方位就业安置。首先根据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厂校联姻、校企协作”等方法,主渠道安置培训学员。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通过学校网站、电视广告学员信息,延请外地用工单位主动来校招工,多途径实现学员非农就业。
学校对每位结业安置学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管理至一半年以上,通过学校就业安置维权中心、企业工会、四川华西民工救助中心等组织多渠道维权,通过切实履行“七项承诺”,使学员得到最优化的服务保障。而今,学校已在安置就业相对集中的江苏、宁波、广州、深圳等地设立就业维权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对输出学员进行跟踪服务管理,做到了订单培训—就业—维权—回引的全程服务。
二、营造良好氛围,培训开展“四到位”
领导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培训中心主任,副校长为培训中心副主任,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机构,由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培训中心下设办公室、招生部、培训部、就业安置部,具体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宣传到位学校积极探索构建多层面、多序列的招生宣传模式。一是成立以区(县)为中心,学校为主体,乡、村、社积极参与的宣传保障机构;二是政府每年将送培任务下达到乡镇,各乡镇落实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招生工作;三是以市区扶贫部门为主导,学校在新闻媒体开辟扶贫栏目,及时宣传报道招生培训信息。学校深入乡镇、村组,采取放录音、发资料、送传单等形式,真正做到宣传工作“四覆盖”。
学员组织到位采取贫困学员自愿申请、村社公示、乡村审核、县(区)扶贫办审定的程序招收学员入学参培,严格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招生。机制到位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了以巴山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各网络学校参与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制,使整个培训工作驶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三、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运行
学校按照扶贫部门制定的《培训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实行“一人、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一查、一维、两证、两合同、两台帐、四制”管理模式,广泛接受社会、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在资金投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初步摸索出一条“补、让、集、贷”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四、注重培训过程,打造技能型农民工
在强化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五年来,学校切实做到“两个规范”、“四个统一”、“八个结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要求,规范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立足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增长一智。从而打造出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以品牌拓宽了劳务市场,以高技能提升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身价。
探索经验
一、彰显与时俱进,扶危济困分国忧
汶川特大地震后,学校决定为灾区免费培训驾驶员200名。2009年底青川灾区的100名学员已顺利结业,汶川灾区的100名100名学员正在培训中,此举得到了省委李崇喜副书记的高度评价。
2009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农民工纷纷失业返乡。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宣传转移培训政策,让返乡农民工走进学校接受技能培训,为再就业积聚力量,截止2009年4月,已有300多名返乡农民工接受了学校技能培训,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二、创新就业模式,实现优质安置
为确保就业高质、稳定,学校还逐步探索出一条“回访制”、“招回制”与“提高制”相衔接的就业保障机制。从而使受训学员出得去、留得住、能挣钱。根据学校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就业学员少部分素质较高,大部分能胜任工作,个别需要招回,就业稳定率在95%以上。
首先,在就业安置的基础上,学校加大对参培农民工自主创业的引导,将向市外安置与本地非农就业相结合,引导学员自办公司、工厂及企业。目前,已有数十名学员学成后在当地或周边市区自主创业,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已有成就的参培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办企业,这样即可对口安置参培学员,又可树立就业榜样,推动雨露计划持续,深入发展。
三、以政策为导向,创新培训对象
巴中是贫困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基数大,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农民受益于国家的劳动力转移政策,学校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尽可能让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免费培训机会。
为此,学校在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准确把握对象。将贫困农村人口、城市周边失地农民、两后生均纳入培训范围。在此基础上,对初三分流生实施两步走,对少数完成转移培训计划、考试考核合格、推迟就业又愿意继续深造的学员,经本人申请纳入中职就读,享受国家中职生补助,进而实现从短期培训转移到长期培训的目标。
同时,为顺应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潮流,学校因地制宜,尝试将农村农机操作手和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纳入培训对象,严格准入关、对象选择关、就业转移本地关、政府督察关。
四、着眼学员实际,创新培训内涵
1、注重产教结合。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校严格实行三合一制度(教师与师傅合一,实习车间与教室合一,实习操作与生产加工合一),让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研发校本教材。参加劳动力转移的学员,大多知识水平低,市场上一般通行的教材并不适用,为此,学校根据情况自编适合农民工的教材。农民工教材,只讲怎么做,不讲为什么,让学员学到实际操作技能。
3、聘请高能高技教师。学校从厂企高薪聘请、引进重实作、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并与订单企业联手,实施校企联合,由订单企业派遣老师,实行定向定专业培训。学员技能学习针对性强,毕业后即安置到企业就业,从而实现了培训就业一体化。
4、教学重点体现技能。在培训课时安排上,学校侧重技能实作,将实作课与理论课学时按3:1安排。理论课主要讲解法律常识及就业常识,让学员学有所用。
五、逗硬考试考核、提高培训质量
学校采取“学校+扶贫办+劳动安监”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检测培训学员。理论考试由学校出题,技能考试由扶贫办、劳动安监、学校联合进行,严格考试制度,检测合格后实名填券。保证了培训质量,确保参培学员学到过硬技术。
篇4
在丹麦综合工会联合会(SID)下属的工会干部学院,培训主要是向学员提供实际、实用、实效的知识,而不是灌输全部东西。从这个认识出发,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构筑基础教育培训和强化提高培训两个体系。
基础教育培训安排五周。学员入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课堂上以“海报”似的形式,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工作经历、文化程度、性格特征乃至所愿意公开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向教师和同学展示、介绍。其目的是让他人了解自己,使自己了解他人,缩短彼此距离,增强亲和力和亲近感,形成团队精神和协调、活泼、团结的学习氛围。第一、二周,主要是学习如何组织工会,签订集体协议,开展俱乐部活动,提高演讲水平,调查了解会员的情况,并形成详尽的记录资料等等。第三、四周,主要是学习政治经济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习如何提高思辨能力和性格修养,目的是提高工会干部做人的工作的能力,善于理智地、辩证地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特别是在与政府和雇主的谈判中,成为一个出色的、能充分代表会员利益的高手。在第五周,主要是学习社会传统学和遗传学方面的常识,学习国家宪法,了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异同情况,并让学员掌握什么是真正的民主、什么是广义的民主(包括社会的、家庭的、公共场所的、竞选中的民主等等)。基础教育培训是必修课,它的着眼点是让工会干部在了解社会现状,放眼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会工作的水平。
强化提高培训是“选修”式的培训。由学员根据需求,有的放矢,富于选择性、针对性地学习知识,从共性和个性的结合上增加知识容量,指导工作实践。课程设置是“板块”型的,例如教育学、公共关系学的有关知识为一块;建立共同协商委员会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如何更好地签订集体协议和调处劳动争议为一块;确保卫生健康与安全,建设良好的工作场所环境为一块;工会干部如何组织会员参与工会的活动,建设好和发展好工会,使工会在政治上更加强有力为一块;企业的财务管理、劳动工资理论、技术规程学为一块,还有如何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培养好后备力量等等。
无论是基础教育培训,还是强化提高培训,教员都特别注重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既有灌输,又善于采用问答式的方法,让学员动脑筋、提问题,引导学员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实践,使学习收到更好的预期效果。SID每年用于培训工会代表的经费是1.1~1.2亿丹麦克朗,其中10%是工会经费,其余取之于培训基金,所谓“基金”,是集体协议规定的由企业雇主必须支付给工会干部每小时27欧分培训费的积累。
二、关于成人职业培训
我们以极大的兴趣,冒雨考察了丹麦Center县(由26个市组成)的成人职业培训中心(AMU)。在丹麦,类似的成人职业培训中心有七所,此外,还有135个培训学校。2001年,有310832个丹麦人参加了职业培训,其中38%是女性,62%是男性,Center的AMU所承担的培训量为全国的五分之一。这个培训中心由12位成员担任管理委员会委员,其中五位是工会代表,五位是雇主协会代表,一位是县政府代表,一位是市政委员会的代表,由工会方担任管委会主席。培训中心的日常管理实行教师自治。培训中心的管委会主席向我们介绍说,丹麦是世界上享有最高技术水准的国家之一。在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劳动力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态势下,人们在几乎所有的工作中越来越迫切地需要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为此,丹麦自五十年代以来,就制定实施并不断完善发展成人职业培训计划(亦简称AMU计划),旨在给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机会,掌握劳动力市场所需的技能。实施AMU计划的第一阶段在六十年代,对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化助了一臂之力,使许多新兴生产领域的就业前景得以改观。AMU计划的第二阶段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解决了当时较高失业率带来的生产结构调整问题,用新技术培训了许多失业人员,大大增加了就业机会。九十年代为AMU计划发展的第三阶段,通过企业和培训机构的密切合作,使知识、服务和信息在企业生产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了职工素质的全面提高,支持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了2000年,AMU计划又跨越了新的门槛,进行了新的改革,它使成人教育和继续培训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为职工的终身学习打造了一个崭新的框架,赋予社会各阶层在优先安排AMU计划时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强了企业主、职工和培训机构之间的对话,进一步形成了“就业必须经过培训”、“在职必须接受继续教育”的理念,对培养一大批技术精湛、技能娴熟的职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AMU计划有三重目标:一是在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大背景下,根据企业和劳动者的实际,持续地提供和改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职业培训;二是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适应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调整和重组,提供有效的培训;三是坚持长远的观点,立足于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管理层在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时,非常强调贴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并始终保持与政府相关部门、劳动力市场管理部门的密切沟通和联系。一旦发现某个行业人才紧缺,某项专业有技术断层,就立即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并按照市场需求不断调整。AMU计划为劳动者终身提高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这一计划几乎覆盖了全社会成员,其中有些培训是专门提供给处于劳动力市场边缘的群体(一般为8%左右),例如失业者、难民和移民等。
篇5
1.物业管理人才严重供不应求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全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约612万人,较2008年的250万人上升145%,较2004年的144万人上升325%,但是,物业管理师数量仅有43,919人,平均每家企业只有0.6个,占全国612万从业人员的0.7%,由此可见,物业管理师队伍数量与需求呈现出了较严重的失衡。《发展报告》第四部分有关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指出,“行业从业人才队伍匮乏”这一实际情况。依据《物业管理师制度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之规定,物业管理项目负责人应当由物业管理师担任。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全国在管的70万个项目中,具备物业管理师资格的项目经理数量还远远未达到《暂行规定》的要求。
2.企业规模化发展过快,人才“拔苗助长”趋势明显
《发展报告》指出,到2012年底,物业服务企业数量约71,000家,较2008年的58,406家增长23%,较2004年的26,700家增长166%。物业管理面积145.3亿平方米,较2008年的125.46亿平方米增长16%,较2004年28.8亿平方米增长404%。9年时间,企业发展规模呈几何倍数增长,而物业管理行业薪酬竞争力低,导致物业管理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企业规模高速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因此在用人上采取“拔苗助长”的方式,导致出现从业者能力与岗位能力要求严重不匹配的现象。
3.未来物业管理人才将按物业管理业态及专业细分
物业管理已由住宅为主的“一元化”发展模式向写字楼、商业物业、工业厂房、医院、学校、寺庙、商业步行街、街道以及各类城市综合体等“多元化”发展模式转变。随着物业管理业态的逐步丰富,行业发展对物业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势必会走更加技术型和精细化的道路,例如:就环境管理而言,住宅清洁只需要一个清洁员及简单的清洁工具就能完成作业,而医院物业清洁则涉及有毒有害垃圾处理与职业健康安全防护,高端写字楼物业则涉及玻璃幕墙维护等专业性很强的技术问题。在经营管理方面,商业物业则涉及更高层次的资产管理和商业运营策划。因此,未来物业管理人才不只是具备通用能力就可胜任,而是在细分物业管理业态的条件下,根据不同岗位能力胜任模型来匹配具备专业能力的物业管理人才。
二、关于物业管理职业培训转型升级的思考
随着物业管理业态的多元化,物业管理商业模式的转变以及IT技术的广泛应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已初露端倪。与此相适应的,物业管理职业培训模式也必将面临转型升级的要求。为此,我们从不角度提出了六个转变模式。
1.传统培训模式向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传统培训模式以老师在台上讲授,学员在台下听记的方式进行,培训机构不太考虑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企业对学员的培训效果也没有太多要求,甚至个别企业和学员仅仅是为了获取证书而参加培训。然而在现代企业运营模式下,人才的专业能力,培训能否带来行为改变、理念提升和绩效优化是企业更加关注的要素,因此,未来的培训不是为取得证书而培训,而是要着力培育企业关注且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学院为深圳市福永街道社区实施“定制式社区物业管理人才培育”,培训共由八个单元组成,包括人才选拔、物业管理基础理论培训、社区物业管理专题研讨、公文写作与培训技巧、物业管理项目“沙盘推演”、物业管理项目跟岗实习、在岗远程督导及综合考核等,目的是为社区培育未来的物业管理总经理,为实现社区物业管理自治及社区物业管理经营运作常态化的“造血功能”提供人才支撑和理念提升。培训效果已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认可,相信定制式培训产品将会有更大的市场前景。
2.单纯面授培训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变
行业发展初期,从业者大部分对物业管理专业知识掌握不多,很需要通过面对面的讲解来获得专业知识。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企业规模扩大和跨区域经营等因素的影响,面授已不再是获得专业知识的唯一途径,同时,面授也存在诸如培训组织难,培训成本高等弊端。为此,网络线上培训顺应而生,网络培训有效的解决了空间和时间的矛盾,而且培训成本低,学员可以随意自学,重复学习。近几年,许多学员就通过网络培训的形式考取物业管理师资格。网络在线培训对一些基础理论和常规性问题的知识学习很有效。但是,对于实操性较强、观念更新类以及高端研讨类培训仍然需要面授的方式才能完成。因此,物业管理职业培训由单一的面授转向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应对这一趋势,学院砺工坊网络学院应运而生,并已经开展相关线上的培训服务。
3.理论培训向技能训练转变
早期由于物业管理行业刚刚起步,从业人员对物业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了解不深,培训主要以物业管理基础理论为主,侧重对物业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讲解。随着行业的发展,基础理论已全面普及,企业更关注从业者技能的提升,有关设备设施管理、客户沟通和投诉处理技巧以及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显得尤其重要。而这种能力单靠理论培训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对从业者专业能力的训练成为培训机构重点研讨的方向。我们正在全国推广的项目经理沙盘推演培训模式就是专注于训练和培养项目经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受企业学员认可。据学员成长跟踪情况显示,前几年接受项目经理培训的学员已有很大一部分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
4.通用性岗位培训向专业化培训转变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早期在全国推行的持证上岗制度包括管理员、部门经理、企业经理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刚刚进入物业管理行业的从业者和企业高层管理者。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领域的技术升级,通用性岗位培训已远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专业技术的要求。传统的住宅物业管理只有最基本的供配电系统和给排水系统等简单的设备,而城市综合体的管理则涉及大量的智能化高科技设备的应用。因此,未来培训必将根据不同业态、不同专业岗位进行不同的专业能力训练,以满足企业真正的用人需求。
5.培训市场从中低端逐步向中高端转变
物业管理培训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已有了质的提升,但目前仍存在培训对象以中低端岗位为主,很少有针对企业总监以上的高端培训产品,特别是有关企业经营管理、宏观决策以及资产管理等问题的研究较少。相比较物业管理的上游产业——房地产行业,房地产总裁班、高级研修班、MBA、EMBA等高端培训产品则百花齐放、层次分明、门类齐全。但就物业管理企业而言,仍然有一大批高层管理者有需要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的需求,像绿城物业集团、长城物业集团分公司总经理以上等一批大型企业的高管,都被送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进修。因此,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到今天,同样需要以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及多元化的培训产品,来满足各层级从业人员的需求,不久的将来物业管理高级研修班、高端论坛等新型培训必将成为高端物业管理培训的主打产品。我们也正在积极研发企业“沙盘模拟培训”等产品,重点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层面临的实际问题。
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联系与区别;全面发展
一、现状:高职院校办成了就业培训站
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双重影响下,一些高职院校提出办学目标是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社会评价方面,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毕业生就业率。大部分高职院校创建诸如“专业+技能+计算机(或外语)”、“学历+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工厂(企业)”、“课堂+实训+技术文化”等培养模式,要求每位学生在毕业前至少拿到一项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在这些培养模式的指挥棒下,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就看是否与考证相衔接,与各类考证无关的基础课和公共课就理所当然受到冲击。据笔者在广东部分高职院校调查的情况来看,像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课、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语文和高等数学等基础课就可开可不开,即使开了,也是大大压缩课时,其他的通识教育课或才艺课就更别奢望了。一些高职院校索性把学制学时压缩了,学生最后一年就被推荐或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学校再也不用对学生进行跟踪教学,学生基本与学校脱离关系。部分高职院校一直没有开设过选修课,甚至一年也不举办一场讲座或一次论坛。不少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高职教育就是考证教育、岗前培训和就业培训,学校一切工作围绕考证和学生就业展开。在人才培养上,只要学生能就业甚至于“被就业”就算完成;体现在教师身上,课堂教学成了考证教学;学生也是这样,选择的专业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根据考证是否容易,是否容易毕业和就业。高职教育完完全全成了岗前培训,与社会上热门一时的电脑、会计、外语、文秘、电工等培训班毫无两样,高职院校彻底办成了就业培训站。
二、思索: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辨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本质不是职业训练,也不是职业培训。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从国家对高职这一定位可知,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其核心是教育而不是培训。高职教育包括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有共性特征。高职教育包含和包容了职业培训,开展职业培训是高职教育的应有之义,但高职教育并不等于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只是高职教育中很少的一部分,职业培训不能代表高职教育。在当前高职教育普遍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本质差异表现在:高职教育实施的机构是高等职业院校,属于国民教育系列,职业培训则是一般的社会机构也可以实施,甚至所有的企业都有资格开展职业培训;高职教育实施目标是使个体通过学习有能力主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培训的目标主要是被动适应工作岗位;高职教育目标的重心是关注学生系统思维的训练,学生必须学习过程中实现技能、知识与价值观的系统整合,职业培训教育目标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就是生产短期的技术熟练工;高职教育实施环境要求具备学习功能,强调实训实习基地集真实、仿真与虚拟为一体的生产与教育元素的整合,职业培训只注重环境的真实性;高职教育师资要有综合教学能力,即“双师型”教师,职业培训师资只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高职教育实施平台的基础是完备的教学管理系统,职业培训则常采用简单的项目管理方式。因此,高职教育无论从广度和深度都不可能等同于职业培训,将高职教育视为职业培训是模糊了教育与培训的本质区别,是曲解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对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辨析,并非否定职业培训所承载的社会服务功能,如岗前培训、各种职业考证确实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了人才,也为学生成功就业准备了条件。
三、方向:高职教育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终极意义上,教育的目标指向人本身。公民素养大体通过获取两大类基本知识而生成:一是解决物质世界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科学与技术知识,形成“做事”的素养;二是解决精神世界领域问题以及人类社会组织的知识,主要包括道德、价值观、信念、各种社会惯例和规则等方面知识,形成“做人”的素养。从企业用人的要求来看,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具体包括六方面的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对行业的兴趣、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管理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用人单位普遍看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企业认为高职学生所学的具体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和道德修养至关重要。只要具备二者,高职学生就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摸索,从而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人才。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1年底,首届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育人高端论坛在深圳召开。与会专家学者指出,高职院校要以育人为主旋律,要以文化内涵育人,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就是真正要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生活、承担责任、文明知礼、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真正使高职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成为培养适应个性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全面教育。高端技能型人才需要的能力与素养恰恰都是通过完整系统的高职教育来养成。高职教育要提升内涵就要抛弃那种认为高职教育就是搞搞培训的观念和做法,高等职业院校更崇高的使命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应通过教学、活动、训练和专业渗透等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应该从专科层次起步,进而发展到应用本科教育,应用硕士和博士教育。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本领”,而且要有“教养”,不但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
(作者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7
乙方:
根据《合同法》等有关规定,为确保双方权益义务和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切实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结合实际情况,经甲、以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培训协议:
一、 甲方委托乙方进行__________技术技能培训。
二、 甲方培训人数__名,其中,钢筋工培训人数__名,培训费_元,授课人__名,授课费__元;木工培训人数__名,培训费_元,授课人__名,授课费__元;水泥工培训人数__名,培训费_元,授课人__名,授课费__元;
总计培训费用(大写):_________(含教材、材料费、食宿费等)。
三、 培训单位职责
1、 有培训单位统一组织,保障良好的教学场所和教学实施。
2、 培训单位指派专业技工、教师上课,保障培训质量,确保学员满意。
3、 培训结束,负责组织培训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根据学员考试成绩,颁发触及或中华人名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
4、 对取得资格证书的学员负责就业。
5、 对就业学员负责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就业学员工作情况。
6、 按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培训工作,按指定大纲经行教育。
7、 保证甲方学员合格(考核未通过学员下期免费培训、考核,直至合格)。
8、 材、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和统一考核。
9、 训练时间:自__年__月__日至__年__月__日。
10、 训练周期__天,理论应知课程、__天,实际操作应会课程__天(含考核时间)。开课、考核时间乙方以电话、短信或传真、邮件等方式通知规定为准。
11、 在培训期间,做好培训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工作。
四、 培训学员职责:
1、 参加培训的学员必须严格遵守培训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目标明确。
2、 培训单位严格管理学院,每天都有考勤记录。
3、 学员住宿的,自觉遵守宿舍制度,并自行保管财物。
4、 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员必须向培训单位提高必要的身份证明材料,包括电话号码。
5、 培训学员必须遵守作息时间,培训期间,无特殊情况连续旷课3天取消培训资格,累计旷课7天取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资格。
6、 学员结业,就业半年内,手机号码如有更换,有义务告知培训单位,以便接受培训单位或主管部门的跟踪服务、调查。
7、 遵守乙方相关培训规定、制度、服从乙方教师安排、指挥。
8、 按乙方规定课时参加培训,及时完成科目作业,准时参加考核。
9、 培训人员以报名申请表明单位准。
10、 符合报名条件,材料齐全,办理报名登记备案工作。
五、 甲方责任与义务
1、 保证及时向乙方支付约定范围内的各项培训费用;
2、 保证向乙方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条件;
3、 在培训期间,做好培训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工作;
4、 保证在学员完成培训任务后,安排在适合的工作岗位或职务,并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
六、 违约责任
下列情况之一,学院承担的经济责任:
1、 在培训结束时,未能完成培训目标任务,未取得相应证书证明材料,乙方向甲方陪偿全部培训成本费用。
2、 在培训期内损坏甲方形象和利益,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补偿甲方全部经济损失;
3、 培训中期自行提出终止培训或解除劳动用工合同,向甲方赔偿两倍全部培训成本费用;
4、 培训期结束后不能胜任甲方根培训效果适当安排的岗位或职务工作,负担全部培训成本费用;
5、 培训期结束后回到甲方工作后(自受培训结束之日起计算),未达到协议约定的工作年限,赔偿部分培训费用:最低服务工作年限为两年以上,则免除学员承担当年所有的培训费用,在服务工作期限内除无法抗拒的特殊情况外,学员提出辞职或离职(学员违反甲方管理规定另行处理)甲方有权根据乙方实际协议服务期限,要求学员承担一定的受训费用。
发生下列情况,甲方承担的经济责任:
甲方未按约定向乙方支付全部或部分培训费用,按协议向乙方支付培训费。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出现问题双方协商解决。本协议双方签字盖章后有效(传真签字盖章同等有效)。
甲方:(签字后盖章) 乙方:(签字后盖章)
篇8
Abstract: The insufficiency of human resource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o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Except for the three traditional ways, the forth way, occupational training organization should be imperative. According to the ISO9000, we propose a five-step model to set up standard occupational training. Meanwhile, the collaboration of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and college will foster the rapid growth of occupational training.
关键词: 物流业;职业培训;ISO9000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occupational training;ISO9000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171-03
0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中国物流业在第三产业中可谓异军突起,从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LPI(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24个月超过50%,表明了物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一些传统企业和IT企业看好其未来前景,开始投资圈地,纷纷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了企业老总们的面前,那就是相对于硬件建设来说,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高级技术工人[1]。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2013年第三季度报告的数据显示,在服务行业市场中,中高级技能人才供不应求,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用人需求持续增长,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人力资源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必将会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2],反之,人力资源的不足也必将制约企业的成长[3]。因此,如何加快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的职业培训是物流业经营者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术界专家们面临的新课题。
1 现有物流人才培训途径
目前物流人才的培训主要有三个传统途径:高校物流专业学习、社会在职人员自我培训、物流企业的员工培训。
1.1 高校物流专业 大中专院校长期以来都是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它的人才培训特点为:①持续性。学校就像是一个不断循环的生物群,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新生入学,一定数量的在校学生,一定数量经专业化培训的学生毕业。高校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进行人才输入,保证了人力资源的持续供给;②系统性。学校有一套科学、规范的学生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能让学生在几年的学校学习中,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③滞后性。学校传授的一般都是成熟的、经过实践验证的知识,比较侧重于理论学习,操作实践环节相对薄弱,通常与企业的目标有一定差距。
1.2 社会在职人员自我培训 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竞争力、谋求到合适的职位,社会上的一些在职人员积极地参加各种资格考试和培训课程。目前国内物流领域的行业协会开设的职业资格认证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引进的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的国际物流资质认证体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物流职业经理管理证书,还有中国商业技师协会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此外,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还制定了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并开始开展物流师的培训工作。
1.3 物流企业的员工培训 为了应对企业发展,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各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物流企业开展了各种培训,其培训方式有两种:①在职培训。这类培训都是在工作现场,主要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成本较低、简单易行,对于操作性强的技术类工种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培训途径。但是由于新员工不熟悉设备环境,容易引发事故,造成生产耽搁。另外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并不擅长培训,因此这种模式通常难以系统化、标准化。②脱产培训。指在工作场所以外的地方进行培训学习,可以是讲座、录像或模拟练习等形式。对中上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一般用这种方式,主要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理论水平[4]。
以上是目前物流业进行人才培训的三种主要途径,它们为物流企业初期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基本输入。随着物流业务的不断扩张和创新,对一些技术性、国际性、高科技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大中专院校在培养实践操作性人才和新技术性人才方面存在着不足,而企业忙于发展物流业务,专业化的培训团队又很难快速建立和长久保持,社会上在职人员考取物流业资格证书以理论知识的吸取为主,且目前各类培训机构和教材也是参差不齐。那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第四方培训力量的介入就应运而生了,这就是职业化培训机构。
2 职业培训机构的特点
职业培训机构和传统职业教育学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职业教育学院是中学教育的延伸,其教学模式和方法还保持着传统学校的风格和特点,仍然是以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虽然在高年级会开设一些实验工艺类的课程,但和实际企业中具体工作环境和内容的对接很不平滑。而职业培训机构则完全是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为不同行业中的不同企业量身定制培训方案,由一些既熟悉业务流程和技术,又了解行业规范和知识架构的业内专家团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而且需要进行绩效考核的一种培训模式。
目前市场上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但高质量的物流职业培训机构却并不多。要想建立一个能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专业化人才培训课程的相关机构,就必须采取符合国际认可的规范化的质量管理模式,而ISO9000则是目前国际通行的项目质量管理标准。推行ISO9000,对内可以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稳定经营运作,减少员工辞工造成的技术或质量波动;对外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还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根据ISO9000的质量管理原则,标准化的培训流程应该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2.1 客户需求分析 组织依赖于顾客,因此组织应该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从而满足顾客要求并超越其期望。《①客户永远是对的;②如果客户不对,则执行①》。这是ISO9000的首要管理原则。职业化培训课程应该是为客户量身定做的,必须能够满足客户的特有需求,因此,客户需求分析就必须是培训项目开始的第一步,而且是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由培训方派出专家小组深入到企业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①企业的需求:企业的组织和文化特点,企业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②培训对象的需求: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水平,员工对培训的需求程度和要求;③培训目标:培训目标一般分为不同的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提高员工的自我认识;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改变员工工作态度,使其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2.2 培训方案制定 根据需求分析来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既要兼顾企业成本,又要考虑到企业的中长期目标,既要能为企业解决现阶段存在的人力不足问题,又要为企业未来的人才需求打下基础。因此培训方案制定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①培训内容,技术操作、专业知识和心理辅导要有所侧重、有所选择;②培训形式,是在职培训还是脱产培训,是以讲座为主还是以模拟训练为主;③培训规模,不同的培训形式对最佳人数和场地的要求都不同,为了使培训收到很好的效果,必须规定培训规模。
2.3 培训方案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主要考虑的问题有:①师资力量。不同的培训师有不同的授课风格和技巧,有的擅长讨论式教学,有的擅长演讲式教学;②培训对象。培训对象水平和性格的差异会产生吸收程度的不同,有的学员需要循循善诱,有的学员需要大量信息的不断刺激;③培训教材。教材选择是否恰当会对培训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教材过难,会使培训进度很慢甚至无法按时完成,教材过易,会使学员提高不大;④培训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训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培训机构应该和企业一起为培训提供最佳的场所。
2.4 培训结果评估及反馈 培训课程结束后,需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主要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查或考试,另外让参加培训的人员填写课程效果问卷调查表。根据考查和考试结果来测定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培训目标,根据问卷调查表则可以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学员对授课老师的接受程度、培训教材的适合度以及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的配合度。
2.5 整改意见书 一个好的培训课程必须是连贯的、可持续的,能够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而每次培训课程结束后,通过总结经验和反馈的问题,编写整改意见书,不但是对本次培训的有效总结,还将会是下一次培训的良好开端。
3 职业培训建立过程
职业培训机构作为人才培训的第四支生力军,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专业培训师数量太少、培训机构管理不规范、行业标准不清晰等,要想能够系统全面地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某一方的力量是不行的,需要政府、行业协会、高校和企业联起手来,充分利用各方特有的资源,共同推动职业培训机构的快速健康成长。
3.1 政府政策引导 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必须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既不能过多干预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又需要敏锐地发现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与矛盾,制定适宜的政策来促进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正能量的发展,使社会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得以自愈。
篇9
授学院领导的委托,由我来做学校职业培训工作报告。请在座各位领导及代表们审议。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校全体师生在学院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广大同学的支持与配合下,在我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有声有色的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一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着院团委的工作中心,结合我院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我学校特色的培训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xx省xx职业技术学校,感谢你们多年来对我校“雨露计划”工作的关怀、指导和支持,现将我校五年来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我校于XX年8月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五年来,学校遵循“省主管、市代管、区主办”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面向市场、订单办学、保障就业”的培训要求,在市、区扶贫办的直接指导下,采取转移培训与学历教育“一校两线、齐头并进”的方式,走“场地租赁制、设备股份制、教师聘任制”的新路,建立建全了五种新机制,从而有效保障了转移培训的良性发展,形成了“一校两分三制、定单培训、定向输出”的培训模式,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真正实现“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安置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五年来学校共培训学员7500多人,占计划任务的100%,其中学校安置7356人,自主择业144人,安置就业率达98%。就业学员90%免费安置到沿海等发达地区,月收入在1300元以上。其培训成果在XX年年6月全国“雨露计划”成果展览会上作为xx省仅有的两家培训机构参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机关领导的肯定,有多个省扶贫办带领本省参展基地学校前来观摩、学习。
主要做法
一、优化就业维权服务,搭建输出平台
在转移输出上,学校努力搭建平台,以实现全方位就业安置。首先根据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厂校联姻、校企协作”等方法,主渠道安置培训学员。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通过学校网站、电视广告学员信息,延请外地用工单位主动来校招工,多途径实现学员非农就业。
学校对每位结业安置学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管理至一半年以上,通过学校就业安置维权中心、企业工会、四川华西民工救助中心等组织多渠道维权,通过切实履行“七项承诺”,使学员得到最优化的服务保障。而今,学校已在安置就业相对集中的江苏、宁波、广州、深圳等地设立就业维权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对输出学员进行跟踪服务管理,做到了订单培训—就业—维权—回引的全程服务。
二、营造良好氛围,培训开展“四到位”
领导到位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培训中心主任,副校长为培训中心副主任,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机构,由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培训中心下设办公室、招生部、培训部、就业安置部,具体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宣传到位 学校积极探索构建多层面、多序列的招生宣传模式。一是成立以区(县)为中心,学校为主体,乡、村、社积极参与的宣传保障机构;二是政府每年将送培任务下达到乡镇,各乡镇落实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招生工作;三是以市区扶贫部门为主导,学校在新闻媒体开辟扶贫栏目,及时宣传报道招生培训信息。学校深入乡镇、村组,采取放录音、发资料、送传单等形式,真正做到宣传工作“四覆盖”。
学员组织到位 采取贫困学员自愿申请、村社公示、乡村审核、县(区)扶贫办审定的程序招收学员入学参培,严格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招生。机制到位 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了以巴山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各网络学校参与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制,使整个培训工作驶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三、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运行
学校按照扶贫部门制定的《培训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实行“一人、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一查、一维、两证、两合同、两台帐、四制”管理模式,广泛接受社会、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在资金投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初步摸索出一条“补、让、集、贷”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四、注重培训过程,打造技能型农民工
在强化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五年来,学校切实做到“两个规范”、“四个统一”、“八个结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要求,规范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立足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增长一智。从而打造出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以品牌拓宽了劳务市场,以高技能提升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身价。
探索经验
一、彰显与时俱进,扶危济困分国忧
汶川特大地震后,学校决定为灾区免费培训驾驶员200名。2009年底青川灾区的100名学员已顺利结业,汶川灾区的100名100名学员正在培训中,此举得到了省委李崇喜副书记的高度评价。
2009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农民工纷纷失业返乡。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宣传转移培训政策,让返乡农民工走进学校接受技能培训,为再就业积聚力量,截止2009年4月,已有300多名返乡农民工接受了学校技能培训,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共2页,当前第1页1
二、创新就业模式,实现优质安置
为确保就业高质、稳定,学校还逐步探索出一条“回访制”、“招回制”与“提高制”相衔接的就业保障机制。从而使受训学员出得去、留得住、能挣钱。根据学校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就业学员少部分素质较高,大部分能胜任工作,个别需要招回,就业稳定率在95%以上。
首先,在就业安置的基础上,学校加大对参培农民工自主创业的引导,将向市外安置与本地非农就业相结合,引导学员自办公司、工厂及企业。目前,已有数十名学员学成后在当地或周边市区自主创业,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已有成就的参培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办企业,这样即可对口安置参培学员,又可树立就业榜样,推动雨露计划持续,深入发展。
三、以政策为导向,创新培训对象
巴中是贫困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基数大,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农民受益于国家的劳动力转移政策,学校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尽可能让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免费培训机会。
为此,学校在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准确把握对象。将贫困农村人口、城市周边失地农民、两后生均纳入培训范围。在此基础上,对初三分流生实施两步走,对少数完成转移培训计划、考试考核合格、推迟就业又愿意继续深造的学员,经本人申请纳入中职就读,享受国家中职生补助,进而实现从短期培训转移到长期培训的目标。
同时,为顺应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潮流,学校因地制宜,尝试将农村农机操作手和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纳入培训对象,严格准入关、对象选择关、就业转移本地关、政府督察关。
四、着眼学员实际,创新培训内涵
1、注重产教结合。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校严格实行三合一制度(教师与师傅合一,实习车间与教室合一,实习操作与生产加工合一),让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研发校本教材。参加劳动力转移的学员,大多知识水平低,市场上一般通行的教材并不适用,为此,学校根据情况自编适合农民工的教材。农民工教材,只讲怎么做,不讲为什么,让学员学到实际操作技能。
3、聘请高能高技教师。学校从厂企高薪聘请、引进重实作、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并与订单企业联手,实施校企联合,由订单企业派遣老师,实行定向定专业培训。学员技能学习针对性强,毕业后即安置到企业就业,从而实现了培训就业一体化。
4、教学重点体现技能。在培训课时安排上,学校侧重技能实作,将实作课与理论课学时按3:1安排。理论课主要讲解法律常识及就业常识,让学员学有所用。
五、逗硬考试考核、提高培训质量
学校采取“学校+扶贫办+劳动安监”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检测培训学员。理论考试由学校出题,技能考试由扶贫办、劳动安监、学校联合进行,严格考试制度,检测合格后实名填券。保证了培训质量,确保参培学员学到过硬技术。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xx职业技术校劳动力转移培训正处在发展攻坚阶段,如办证费用偏高、学员脱产学习生活费用负担等问题还亟待解决。2009年学校将更加注重专业设置和培训质量,为地震灾区培养合格技术人才,大力推进返乡农民工培训进程,着眼于优质发展,着力于内涵发展,努力开拓,不断探索创新,全面协调推进学校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的各种内外力量,办好国家示范基地,为地区经济快速和谐发展作出新贡献。
篇10
一、培训对象
各技工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中从事教师岗位工作而未学习过职业教育理论相关知识和未取得上岗资格的人员(师范类院校毕业人员除外)。
二、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教学(原生产实习教学法)等4门课程。
三、报名时间及相关程序
报名时间:自通知之日至5月30日。
报名程序:
1.单位组织网上报名:
登陆*职业培训网(),进入在线服务栏“网上报名”系统,按机构所在区域(如福田区等)进行报名登记。
2.单位统一银行转帐或汇款;
3.职协将报名名单反馈各区培训科;
4.各单位交费后,凭交费回执到职协或各区培训科就近领取教材、作业册,并交每人大1寸红底彩色相片1张。
四、函授面授和考试发证
培训学习以函授自学为主,面授为辅。
1.函授自学时间:自领取教材后,开始自学并做作业册,至培训班开班前。作业册须在考试结束时与试卷同时交监考人。
2.考试成绩和作业成绩均合格者发给职业培训教师教育理论培训合格证书。该证书作为申请教师上岗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之一。
五、面授及考试时间、地点
班期
面授时间
考试时间
地点
第一期
2009-5-22至23日
2009-5-24日
*街道六约社区新塘路138号(*市携创技工学校校园内)
第二期
2009-6-6至7日
(暂定)
2009-6-13日
(暂定)
福田区福强路1007号高训大厦16楼教室(*高级技工学校校园内)
第三期
2009-6-9至10日
2009-6-11日
*区中心城龙翔大道8029号(区劳动局五楼教室)
第四期
2009-6-16至17日
2009-6-18日
*区新安三路60号(区劳动局右侧,新明卓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园内)
第五期
2009-6-23至24日
2009-6-25日
*区福强路1007号高训大厦16楼教室(*高级技工学校校园内)
以上面授及考试时间如有变化,将于开班前一周在*职业培训网()予以公布。
六、培训费用
每人收费600元(含教材资料、面授辅导、考务、办理结业证书及午餐等费用)。*市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会员单位参训人员可享受费用优惠,每人按540元收取。
缴费方式:通过银行转帐或汇款(注明培训班名称),凭银行回单原件换领发票。若需要也可直接到我会缴交。
收款单位:*职协培训中心
开户银行:建行*分行中心区支行
帐号:44201566400050003622
七、注意事项
参加教师理论培训后需申请职业培训教师上岗资格认定的人员,应分别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职业培训机构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基本条件
1.文化理论教师:要求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学历。
2.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要求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学历,同时应具备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若文化程度为高中学历,则应同时具备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
(二).技工学校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基本条件
1.文化理论教师:要求具备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普通高等师范学院或本科以上学历。
2.专业理论教师:要求具备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普通高等师范学院或本科以上学历,同时应具备初级工或以上技能水平。
3.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要求具备高级技工学校(高职院校)或以上学历,同时应具备中级工或相应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82997901、8299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