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计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教学计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阅读教学计划方案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兴趣;创设情境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呢?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优势

有效的阅读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被动的接受效果必定会事倍功半。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阅读教学何其重要。实践证明,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进行广泛的阅读,扩大自己的视野,能够主动选择好的阅读书籍丰富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将阅读当成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因此,我们要把学生兴趣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通过创设丰富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将阅读当成一种享

受,主动去读书,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通过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路线完成教学计划,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

兴趣和个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压,久而久之会将学生的创造天赋和个性全部扼杀其中。

二、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感悟体会

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促进学生的体会与感悟能力,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悟水平。首先,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通过充满情感意识的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给学生无限的想象,并使学生在抒情的同时掌握知识。其次,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课前教师应收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对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例如,在教学《秋日登洪府滕王阁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诗文,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秋天中的滕王阁,让学生直观欣赏滕王阁的美好景色,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要及时切入主题,让学生通过对诗文景物描写的感悟来体会作者王勃的内在情感。

总之,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老师,在今后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P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要想改变我国语文教育现状、提升教育水平,创建高效课堂便是一种有效措施。高效课堂,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的作用,即在45分钟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的最大效率,这就要教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正确认识,能够合理安排教学方案,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一、课堂阅读教学的意义

首先,当前社会是一个讲究效率的社会,对文字信息的快速处理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高效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提升效果,教育部要求学生有一定阅读能力,既要保证阅读速度,又要求高效、能理解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阅读教学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放宽了教学范围,增加了课堂活力,并且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感,从而化被动为主动。课堂阅读教学可以加强学生观察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课堂气氛轻松、积极。

二、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在教育教学中,主要教学活动所发生的课堂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高效课堂也就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传统教学不同,高效教学并不重视设计教学过程,而是要求学生都融入进去,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主导者,课堂教学要有很强的开放性、灵活性。教师不可能完全掌控课堂,遇到突况很可能打断教课的节奏,所以在准备教课活动时,要准备充分,发生意外情况时要有预备方案。课堂氛围要轻松,保证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均得到提高。

三、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也进行了普及推广,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在于教师设计课程生搬硬套。例如,有的老师认为自主学习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经常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些方法的确可以带动课堂气氛,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华而不实的,并未带来多少实质上的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立体化三维目标,但很多教师都将重点放在根据教材来设计编排教案上,不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只是盲目地将教学目标落实到知识能力上。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教师的教案也应该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保证合理性。

为了推行新式教育,语文课堂上添加了多种教学活动,还有各种教学仪器的配合使用。为了将文章背景、知识点、图片等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不得不使用多媒体、幻灯片等教学设备,使课堂气氛变得浮躁,大量占用学生阅读时间,使学生基本没有读书的时间,实在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就教师方面来说,阅读教学课堂出现问题源于教师的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经验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对教学效率和教学的长远意识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高效教育不是僵化的、不知变通的,而是不断发展成熟的。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的参照物,如果目标不明确,只会使一系列教学产生混乱。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充分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活动的可实施性与必要性。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感悟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精神,受到人文情怀的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因此,教师要营造轻松开放的阅读氛围,做到一视同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从而激励学生进步。

语文在中国教育上的基础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语文的教学高低直接影响整体教育的成败,同时,语文是中国传承文化的体现,肩负着传承文明精神的伟大任务。在新课标的素质教育下,初中语文高效教育阅读课堂的推行不易,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运用先进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和阅读的高效性,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商务英语教学;阅读教学

随着中国与国际间贸易合作的交流日趋频繁,促使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必须不断提升其教育的专业性和情境性,增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能力。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展开的实际来看,学生的词汇储备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都是较为有限的,加之其本身对于英语文化背景理解的缺失,导致其英语阅读应用能力呈现出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身为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究竟该采取如何的策略,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1案例教学法的一般概念阐释

1.1何谓“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个世纪初的美国,指的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其本身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案例,能够实现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基础技能和句式词汇量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吸收和转化知识,融会贯通。

1.2案例教学法的一般应用原则:

案例教学法作用于商务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所要秉承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点:首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这指的是在展开实际教学方法运用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客观发展实际出发,基于所学知识做出分析与判断,启发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索引入的案例当中发现和分析问题,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并致使在实际展开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到字里行间的文字精髓,加深对其的理解与掌握。其次,“教”与“学”双方积极参与、互动原则。这是提升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的必然选择,片面的,以教师为主、由学生从属于课堂的教学方法,将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度吸收。第三,侧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案例教学法将理论和实践二者相结合,但是相对而言,教师还是应该让学生充分认知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因为高职院校其一切教学活动展开的根本点和方向,都是为了让学生更适合社会发展人才的需求,具备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并能结合岗位职责,将知识进行一定的内化和创新。

1.3案例教学法对商务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

作为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普通英文学科展开阅读教学以英文文学作品为主的现状,商务英语则更注重对于文章当中情景性和现实性的突出。换言之,商务英语当中必然充斥着许多与行业信息相关的术语与行话,涉及到许多因为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所产生的新兴词汇,而这必然使商务英语阅读存在着较大难度。基于此,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这样一种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当中,可以通过案例拓展学生对于行业信息的了解,增加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使其对于英语知识的把握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和职场需求,使其在不断形成与社会发展现实相适宜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当中,形成与其同步的阅读理解思维,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例如笔者在展开阅读教学时,会在每堂课的最后阶段,花上较短的时间,与学生一同阅读学习一段专业术语的英文,每堂课一个小主题(贸易、网络、科技等等)让学生基于此了解当下的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方法,从而提升对于日后实践能力的应用提升。

2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结合院校的具体教学情况,案例教学法并非适用于任何教学情境:

当前,全国范围内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但是鉴于不同学校其本身科研方向、教学计划以及师资力量上存在着区别,故而其在商务英语教学内容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鉴于此,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必然是没有统一规范和大纲的,只能不同的院校基于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科指向的就业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并非一劳永逸、也并非百试百灵。

2.2加强对于教师商务英语英语环境的培训,提升教学能力,以免引起误导:

就目前我国已有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的构成成分而言,其真正从事过商务类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的教师并不多,因此其对于真正的商务英语应用环境也并不明确,那么其在展开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模式的应用,就很有可能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例如某教师并没有在外贸企业使用英语工作的经历,那么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案例的选择,很有可能就不会拥有任何的外贸背景,但是经过其教授知识的学生再进行职业选择时,也必然会造成外贸类专业缺失,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外贸企业所需的英语工作环境当中。鉴于此,高职院校再进行商务英语教学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于教师的实践环境培训,以免造成“误导”。

2.3注意对引用案例材料的选择和把握:

当前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所选用的教材是多样化的,因此必然没有统一的、系统的规范和体系。但是多数情况下,案例教学法又是本身基于教材内容而形成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就必须考虑到教材的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高职院校本身的教育环境与背景,保障案例的使用能够更加符合学生所需、职业所需、社会人才所需。

3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将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相融合,本身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选择。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注重对于案例材料的选择、对于客观环境以及学生需求的把握,只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区别、有针对,案例教学法才能真正发挥出良好的优势,推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晖.案例教学法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以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7(06):73-75.

[2]杨银.“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精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66.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个性化阅读 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整体的教育水平不断上升,有关部门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着重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这样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难度加大。下面来探讨一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

一、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意义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并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表达能力,语文素养相对于初中生而言也有了长足的提高。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渐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个性倾向,学生在学习需求和兴趣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当在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支持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能够为高中生提供倾吐心声、吸收优秀思想的机会,在阅读中与文本进行对话,与自己进行对话,并且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寻找人生的航向,实现生命的蜕变。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促进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关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阅读就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对于阅读我们还是停留在静态的阅读文章的分析层面上,单纯着眼于文本的内容分析、关系分析、结构分析、写作特点分析以及段落大意、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归纳等。此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能主动学习,课业负担较重,教学效率也随之低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构建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

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呈现出师尊生卑的现象,阅读教学更是硬性的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方案来执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个性化阅读注重个性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时,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宽松的、自由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发挥自我,表达自我,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以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来诱发学生深入阅读、增强自我情感体验的欲望和兴趣。如:笔者在教鲁迅的《祝福》阅读内容时,让学生分析、讨论并阐述“祥林嫂的死因”,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是自杀;有的说是被社会害死的;有的说是被自己的愚昧无知害死的等等,这样让学生在自由的教学环境中畅所欲言,不仅仅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

2.引导学生讨论、合作交流

在自主学习阶段,通过美读鉴赏与文本对话,尽管大部分学生能品出文本的某种“味道”,但理解不够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是肯定存在的。这时候教师不必急于讲解,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也是个性化见解产生和深化的主要方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组织有效的小组学习活动,切忌把问题抛给学生后自己无所事事。教师要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深入学习小组,及时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综合分析,及时精讲点拨,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3.拓展课外延伸下的创造阅读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正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唤醒学生自己的生命感和价值感。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要把课堂变成思维的碰撞所,激发学生从课堂探究中发现问题。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延展到课外了。如《兰亭集序》的学习,王羲之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何一契”,“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课堂上学生已经理解了作者的人生无常之感,时不我待之叹,那么我们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呢?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思考,这样课堂就延伸到课外了。

另外,要充分利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材的名著导读,以此为线,使学生系统地涉猎中外名著,在获得接触人类精神高端的愉悦的同时,实现课外延伸下的创造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展个性。

4.采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评价

评价通过把握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掌握程度,来反映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帮助教师决策,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学的评价可以多角度的进行,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如《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作为科普说明文,内容很简单,但具有明显的说明文特征。因此,对说明文的特征考核就成为其评价主要方面。对于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因为人物、情节等多种因素的存在,既可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而且评价不是教师所特有的,不应完全有教师掌控和衡量,而应该适当给予学生阅读评价的权力,这样通过小组合作、个体互评等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和指导性的点评。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会吗,明显提升,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阅读的主人,培养个性阅读的兴趣。

总之,个性化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自己特殊的作用和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等,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阅读教学计划,诱发学生自主的融入阅读教学中,进而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倡导其个性化的张扬与发展,最大限度的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沈红旗.以深度阅读提高语文教学的品质[J].现代教学,2009,(11).

[2]李统仓.新课标让学生思维放飞——谈语文教学的几点启示[J].网络科技时代,2007,(16).

篇5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导学案 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58-02

导学案是以新课改为指导,以新课改教材为依据、素质教育为目标编写的,经过教师集体研讨、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等过程指定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检测优化的学习方案,是有效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助推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文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深入对话教学,而实现这一深入的对话的桥梁便是导学案。那么如何使用导学案才能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为有效?本文探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策略。

一、纵观全局,重组教材

关于导学案设计使用的调查中,“教师设计导学案关注的内容”这一题的选项之一“构建知识的网络”的调查数据是62%,可见,导学案设计使用时要注意有效使用和开发教材,构建知识的网络。高中语文人教版新教材内容丰富,材料新颖,有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上课时不能面面俱到,因此使用导学案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体系,从教材和知识体系全局把握教材体系,宏观掌握初高中教材的衔接规律,领会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的编写意图和原则,找到二者之间的整合点,制订科学合理有效的学期教学计划,做到不仅不偏指一方而且也不面面俱到,形成专题化,这样才能成功地避开对阅读教学的随意和无序,减低耗费,更可以解决老师变动而导致教学脱节。例如,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是古代散文,必修本中专题是“古代文化常识”、“文言词语和句式”,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有“古代散文欣赏”这一部分,我们在使用导学案时应该站在全局高度,将这三个部分加以重组、整合,系统地有目的地训练学生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技能,让相关零散化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整体的认识,形成阅读古文的系列,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当前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不可能全部纳入课堂教学,无需每文必教,因此教师在系统教学前可以根据学情进行二次开发,力求如民所说的“围绕教学目标处理教材,针对语文特点用活教材,厚积薄发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整合教学。比如,先借助《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让学生了解散文的演变历程、不同的类别等知识,然后打破原有的教材的编排和限制,按照一定的标准重构专题。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散文之部授课时可以把三篇文章《种树郭橐驼传》《方山子传》《项羽之死》重组一个人物传记欣赏的专题,以欣赏人物传记作为基础,对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点。

二、问题设计,层次精当

关于导学案设计使用的调查发现,79%的老师认为导学案设计的核心是问题设计,在实践操作中尤其应重视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合作探究的问题要围绕重难点设置,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果设计的问题太简单,那么就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只是白白地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教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提出这样一个合作探究的问题:“梁任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关注,他们积极划出描写梁启超演讲的风采并让作者终生难忘的语句,还做了批注。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文本的重难点。

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和水平都会不同,因此,导学案在具体使用时要根据本校、本班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的问题、制定的教学目标、安排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要有层次性和梯度,既不能一味拔高,使较差的学生望而生畏,也不能随意降低,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启迪和帮助。例如:在《归去来兮辞》的导学案中,何星漫老师把诗歌的诗眼“归”字理解分拆成为四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后如何?以上小问题有梯度地把“如何理解诗眼‘归’字”这个大问题化解了,促进了学生积极地思考,有效地解决了这首诗歌的重点难点。又如《烛之武退秦师》的重点之一是“之”的用法,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对于“之”的用法设计为:(1)以下“之”的用法是否相同?A.辍耕之垄上;B.是寡人之过也;C.子犯请击之;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理解以上“之”的含义。(3)根据“之”的位置总结“之”的用法。

前面的两个问题难度不大,学生能回答,这也是对第三个问题的铺垫。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之”的用法。

值得一提的是,练习题的选择使用也要注意层次性,不管完成得出色还是有差错,重要的是学生是否认真做,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提高。因此,导学案在具体使用时,问题和练习题不能肤浅,要有可探究性、层次性,要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应顺着教师搭建的梯子,跳一跳便可以摘到“桃子”。

三、疑难重点,展示交流

在导学案设计使用的调查问卷的数据中,教师提倡的学习方式具体是:合作学习的比例是54%、探究式学习是38%。合作探究是上课的主要学习方式,那么合作后的展示环节就很重要了,教师们都提出了自己看法。教师在导学案中预设展示交流的内容和方法时应注意:

1.展示交流什么。对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展示不是说对所有的合作探究的问题都展示交流,展示要展示在疑难处,展示在重点处,同时,教师在合作探究时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哪些问题是大多数学生比较困惑的,这些困惑的地方就要展示。

2.怎样展示。对学生的展示要提出三个要求并且持之以恒地培养,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这三个问题是:展示时大声说了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了吗?大家听懂了吗?要时时用这三个要求检验展示的效果,否则就会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

3.要统筹安排展示的时间。不同的问题分组展示可以节约时间,相同的问题同时展示最多不要超过三组,一般以一两组为宜。在人教课标版高一必修《小狗包弟》的教学时,本校一位教师在合作探究“我眼中的‘’”这个环节的展示时,安排了两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后,上台大声地说:“我是第四小组的何××,下面由我来汇报我们小组的研究成果。”发言后其他小组一两个代表进行了点评。

四、教学目标,锁定实用

在导学案设计使用的调查问卷的数据中,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呈现所占比例是教师设计导学案关注内容的85%。可见,教师高度重视设定阅读文本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总结方法技能。设定教学目标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和普遍性,要能启发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进行文本的阅读,从而突出阅读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不可只追求情感和审美体验,忽视语文的基本功训练。导学案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例子,对阅读文本进行处理时要大胆取舍,遵循语言规律,突出教学目标的实用性,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注意方法技能的总结,一课一得,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例如,《游褒禅山记》导学案主要是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探究“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见焉”一句蕴含的哲理;二是名词动词活用的规律,虚词“其”的用法和意义。其他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可以简略,保证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总之,导学案操作运用好坏直接影响着高中语文阅读文本的效率的高低,让我们多关注多研究导学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的细节问题、策略问题,让高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成功地实现文本、教师和学生的深入对话,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重构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6

[2]郭思乐.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教皈依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

[3]辉.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10(10)

篇6

一注重英语教学的社会文化观念

全球化对于教育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全球化与在地之间的关系是合作与对抗的关系,不是全然抗拒。而是将全球化与本土化都视为全球化的特质,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我们并未见到文化同质化的趋势,反而看到各地文化异质日益受到视和保护,因此“本土化”和“全球化”其实是可以共生共存,不应简化为霸权和抗拒的关系,而陷入拥抱和排斥的两极观点。采取更为主动的姿态来回应全球化趋势,正是我国英语教师和研究者的全新课题,在全球只是生产力的竞技场域,以第三空间的观念,容纳多元思考主体的空间,在此空间里衔接西方理论基础,同时互为主体和衔接。文化霸权理论指出统治阶级支配被统治阶级所依靠的力量,不仅只是经济与物质的层面,更需足以左右个人行为的文化思维层面,权力的维持不仅依赖经济和物质的力量,更要依靠说服被统治者接受统治阶层的思想信仰。也就是人类心灵是社会的历史产物,个体意识起源于社会文化,而社会共同的主流文化又影响个体的价值观,也影响利益的认同。人是被观念,而不是武力所统治,统治阶层通过主流文化中潜藏的意识型态,而达到形塑社会大众的价值观,来巩固统治者的文化霸权。霸权的建立有赖于对被统治者进行“知性与道德的领导”,意思是将统治者的认知及价值观转变成有利于维持现有的权力关系。文化霸权的概念是强调理性和文化的影响,而不是单纯依赖经济力量的影响,让被统治阶级接受统治者的信仰体系、社会文化、道德的价值观。“宰制”并不是政治权力直接对应的话语,是通过政治权力、文化权力、道德权力、知识权力等的复杂交换而形成的,进而剥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思想家独立自由地看待事物的可能性。“全球本土化”的意涵指的是全球化不只是欧美强势文化同质化全球的过程,也包括了其他特殊文化向世界散播或抗争其价值、象征意涵的异质化过程。文化全球化表面上看是一个强势文化移植全球的过程,但其实是各地特殊文化通过不同文化策略的手段,在全球场域中彼此相互影响的过程。

就文化而言,全球化意味着一种全球文化的诞生,也呈现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全球化是被西方统治的文化,本土文化有被同化的危机,所以文化全球化实际上就是本土文化的西方化。另一观点,民族国家仍然有其自主性,其本土文化仍可与西方文化抗衡,全球化虽已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但全球化不能脱离本土化,全球化与本土化都是相对的观点。现今通行的英语教学法原本是英美社会文化的产物,但现在却成为不同脉络国家的主流教学策略。从英语为国际沟通语言的立场而言,英语的所有权应该“去国家化”,英语不再属于某特定国家或文化的资源,英语的教材教法和文化标准也无须再以英语系国家如英美为权威,而是依据当地的各种情境因素(contextual factors),包括语言政策、教育资源、文化态度、教学目标、师资素质和学生背景等来做形塑调整。

既然英语已被认定为国际流的语言,英语教与学的环境趋向多元化与复杂化,英语教学与学习的概念应该跳脱以西方社会文化脉络与学习背景的主流思考,建立以不同社会脉络为考量英语的教学观和教材,扩展英语教育和课程的发展设计。西方的教学论述是以西方的教学情境、历史和文化所发展出来的英语教学方法,无法顾及到文化差异的问题,英语教学也应该针对本土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和需求,随着不同文化区域,建构出具有本土风格的英语教学文化主体[1]。教育单位、学者专家和实际教学的教师们,应该诉说自我教学实践的经验,建构一套适合我国环境的英语教学观及教材。

二加强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

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是英语教学期望学生能养成的基本能力,然而除了这四项基本能力外,根据大学英语教学领域的理念,还希望学生能在英语教学中学习正确理解和灵活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具有使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解决问题,应用英语从事思考、理解、讨论、创作,以及激发广泛的阅读学习兴趣,提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等目标。阅读是人类通过文字符号获得知识、扩展经验世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人们可以探索人类历史所积累的丰富文明资产,更可尽情地翱翔于无限的想像空间中。研究指出阅读活动可以刺激大脑神经发展,活化神经回路,形成严密的神经网络。除此之外,阅读也可以增加个体受挫折的能力,减少心理上因无知而造成的恐惧感。倡导用自由自主的阅读可改善学生英语学习的危机,因为自主的阅读活动有助于增进学生阅读理解、写作风格、字汇、语法等的能力。为学生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这要比灌输课本知识有用得多,所以大学英语教育应将培养学生具备阅读能力视为重要的目标。

阅读教学应当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阅读环境的营造。虽然不少学校已经提供了大量的班级阅读书籍。但是为了推销更多的书籍给学生,教师有必要在学期初便向图书馆借一个书架,放置在教室后门的旁边,用来布置成配合英语课程、班级阅读课程等相关的书籍,供展览与自由阅读。二是配合学期英语课程的阅读计划的实施。教师实施阅读教学应当配合本学期的学期教学计划,并配合各种课程主题进行主题阅读。为了符合学生的需要与希望,充分利用学校英语教学的时间规定,主题阅读中的材料不以与主题相关的小品文章为主。阅读材料的来源,大部分应有教师参考各版本的英语课本课文和英语教学指引中节录,并请班上担任大学英语老师的家长配合课程提供阅读素材。

基于阅读与英语教学不能衔接为一的问题,也导致英语老师常常面临被迫在英语教学和阅读教学之间取得平衡点。教师尝试进行“以阅读为核心”英语课程来达成在有限的英语课中让“阅读”教学的质跟量并重,并进而实现学生“读得多、读得广、读得巧”的目标。这具体包括如下内容:以“学期课程”为主;从教材出发,进行“主题阅读”;调整英语课的教学步骤并配合主题阅读教材来进行听、说、写的深化教学;以“迷你阅读课程”进行“阅读技巧”的教学;利用主题教学活动满足学生阅读需求;与老师规划的阅读教学是实践“以阅读为核心”英语课程最佳的方式。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时,还应特别需要注重整体课程规划。

三创新英语教学方案

(一)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案

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动机。不同的教学内容,配合相关的教学活动设计,动静交错的安排,如教师说明、默读、写作、测验等静态活动,搭配抢答活动、同学讨论等动态活动,可以调节教学节奏,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专注力。此外,善用教学媒体,如电脑、投影仪等,并结合有效教学策略,可以提升教学过程的效率及教学成效。另外,感官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联系语言表达的起点。从学生在感官作文教学的作业中,可得知学生有丰富的联想力与想象力。通过教师指导运用各项感官经验,学生可以从更多方面认识外在事物,进而并开启作文表达的起点。但是,若要看到学生完整作文语言表达的成效,则需教师长时间的指导。

在信息技术时代,多媒体教学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严肃的任务。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体现在:它可以使大学英语课堂的容量大大增加,可以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兴趣大增,还可以优化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其与大学英语教学做到科学合理的整合。在平时的运用中,多媒体教学还出现了以下误区,比如有些教师直接用多媒体代替了黑板,制作的课件过于花哨,喧宾夺主,过度地依赖多媒体,还将会阻碍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甚至冲淡了英语的原有魅力。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遵循其工具性与英语学科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整合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让其更好地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

(二)设计循环式的教学方案

学习循环也是建构主义取向的一种教学方法,常应用于教师设计科学课程与教学策略的发展,这种教学法能将教学活动区分为几个阶段。这类教学模式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尤其是该理论中的心理功能模式,也即通过帮助学生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所得,使学生察觉自我的推理历程。循环式的教学模式包括如下几项内容。

第一,投入参与,也即教师利用阅读活动、影片剪辑或问题、其它小活动引起学堂参与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的思维投入到生物课程的主要概念当中,并将学生现有的经验与课程内容相连接,同时考察学生的背景知识情况,关注学生的思考历程。第二,探索。在这一阶段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形成计划,通过合作调查来探讨某一概念,建立起一般的经验基础,并分享对这些学习任务的了解,获取能解决问题的证据,然后基于先偏概念与新经验,澄清并提出解释[2]。在此过程中教师协助学生进行探索,学生从中学习新概念与过程技能。第三,解释。教师鼓励学生对上一个阶段探索的经验做出合理的解释,澄清学生的了解,再以学生的想法为基础,运用讲述、影片、各类教学媒体等方式正式地介绍新的生物科学概念、科学技能。第三,精致化。激发学生能应用所学的概念,来解决新的问题,这些新的问题要能包含生物课程的核心概念,并在解决过程中深化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学生在精致化的阶段要能将学到的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事件上,或能将类似的过程和概念与其它科目互相连结。在此阶段教师要能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促使学生讨论与合作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分享想法并给予反馈。第五,评价。这类活动分布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自评、反思他们对新习得的知识、概念、能力的了解程度,教师在该阶段可以评价学生的表现与进步的情形,了解教学后是否可达成教学目标。此外,在每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中,也都可进行形成性评量,让学生有应用科学知识、技能,及了解实务过程的机会。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英语阅读有效性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的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英语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阻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教学观念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没有认识到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意义。

二、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中就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而有的老师相反,把阅读当做课外阅读上,划词组,对对答案。学生自读后仅是了解一下故事的情节。由于教学方法简单、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很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上的问题:许多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学校教研氛围不浓的老师更会忽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四、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阅读虽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阅读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训练,在师资、课时、组织上的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面对以上实际存在的问题,要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呢?作者考虑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改进,与读者共勉。

一、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加强对阅读的基本技能训练指导。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师应避免满堂灌,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对阅读速度、技巧及猜词技巧等作相应的指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引导学生进行泛读、速读、略读、寻读等。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体验参与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克服学生不良阅读习惯,形成正确阅读方式

不良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路,降低阅读速度,应及时的加以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出声读:许多学生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这种阅读缺点就是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受说话的限制。正常默读的速度几乎要比出生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另外,出声阅读往往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看见学生仅仅无声的动动嘴唇,有时甚至连嘴唇也不动,只是舌、喉在动。要克服这种不良习惯就要训练学生养成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

2、心读:这是一种难观察的阅读习惯。心读也就是学生在内心里始终自言自语,清晰地发出并自我听着每个字音。这种坏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阅读的速度与效率,矫正起来又比较困难。应采用强制自己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强制自己加快阅读速度。

3、指读:是指用手指、铅笔或尺子等指着一个个词进行阅读的习惯。这种阅读不仅会减慢阅读速度,还会把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高效的阅读者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上。这种阅读实际上妨碍了眼睛运动并限制了大脑的快速活动。要克服这种不良习惯,养成用脑瞬间反应文字信息的能力。

4回视:回视分两种,一种是阅读能力差的经常重复阅读刚看过的单词和词组,这不单单是因为语言水平低,可能还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阅读能力强的也会回视,这往往是习惯问题,即使是很简单的句子也要反复阅读。这种方式也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

5、逐字追究:部分学生要把遇到的每一个生词都查清楚,才会往下读,造成阅读速度非常慢。这种集中注意于个别词语,不是整个篇章的理解,常常读到后面,前面的内容已忘记得差不多了。这种阅读不仅影响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路,降低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直觉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总体观察,迅速检索储存的信息,作出判断的一种思维形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感,这也是实施素质教学必须关注的问题,运用整体阅读法,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探索和推测中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培养跳跃性思维。学生在阅读之前,一定要时刻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逐句地读,而要根据有关问题,找到与之有关的信息。

四、加强语篇教学,扩大学生阅读量

语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和目标。阅读文语篇教学,根据文体特点来组织、设计教学、优化教学方案是较好的切入口。语篇教学法的基本教学原则在于阅读文教学应是课内外创设条件,让学生自我进行语言习得,和教师主导有机结合。

五、运用正确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常用的阅读方法有通读和细读两种。通读是为了弄懂大意,细读是为了掌握具体内容。首先要阅读开头的段落,这部分介绍性的材料将会使我们熟悉作者将要讨论的主题思想,然后阅读下面各段第一句话。这些句子可以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在阅读最后一段。这一段帮助读者对所覆盖的材料做一概括。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作者用来加以强调的一切:标题、黑体、斜体、图表、图画以及章节后面的问题。其次,要全面的重新细读全篇,第二遍阅读的速度取决于学生从对该材料的预读中所获得的信息和指导。

六、理顺阅读渠道,形成有效阅读

篇8

基于以上思考,我县初中语文课题组申报了省级课题“基于课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并于2014年3月立项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实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文试图就“基于课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的整体设计思路及目标指向做一阐述,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积极探索。

基于课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课标”指2011年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于课标”是指本课题研究以课程标准为基本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的理论支点、行动准则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研究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都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要求去设计实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是指课程标准规定的第四学段的写作教学(7-9年级)。“教学设计与实践”指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基于课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是想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和实验,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

整体设计思路为:一是课标与写作教学模块纲要的对接;二是写作教学模块纲要与单元写作教学设计的对接;三是写作教学设计和导学案的对接。

具体操作步骤和目标指向如下:

1.从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入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块纲要,实现了由随意性、无序性教学向目的性、有序性教学的转变。以往我县作文教学呈现出无序而低效的状态,大多数老师学期之初并无完善的写作教学计划,作文的布置随意性很大,常常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篇目而随意布置几篇作文,课前缺乏系统的指导,大多是选几篇优秀的范文读一读就代替了课前的指导;课后评价时也只是单一地选几篇写得较好的学生作文作为范文读一读了事。这样的教学方式古板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本课题的研究,根据崔永t博士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相关理论知识及《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求”,认真研读和梳理初中语文每册各单元写作教学部分,从课程目标、学习主题、实施对策、有效评价四个方面编写了《初中语文七-九年级写作教学模块纲要》,使广大语文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写作教学的目标及整体教学脉络,能有计划地设计写作教学内容,力求体现整个学段写作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和各年级的层递性,并以此设计每学期写作教学的训练目标,增强了作文教学的目的性和有序性。

2.从打磨写作教学设计入手,形成了融“目标、实施、评价”为一体的学案导学写作教学模式,实现了由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主体的整体优化模式的转变。根据《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块纲要》,设计研磨了初中语文每册六个单元的写作教学导学案,从写作教学总目标、阶段目标出发,把这些大目标落实到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中,设计出了切实可行的导学案。在课堂实践中,形成了“预习导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归纳写法――分享师文、内化写法――运用写法、妙笔成文”的写作教学导学模式,把目标、实施(行为)、评价、反馈调节等几个环节有机交融在一起,改变了学生只能服从教师的被动关系,建立了师生、生生互动的民主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的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案导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生成过程、写作方法的掌握,课前只需要完成预习导学部分,不需要其他太多的准备,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方法,基本的写作思路,当堂完成,学生在课外不再感到写作文是种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观察和阅读,拓展思维,提高素质。

3.遵循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的教学原则,实现了由单一写作教学向多方位写作教学的转变。在写作教学设计时,遵循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综合性学习和写作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课本及课外资源,既不脱离文本,又超越文本,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课本中的范文是学生学习作文的最好典范,教师恰当利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综合性活动的学习,引导学生从自身实践活动及社会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通过讨论、交谈,提炼出既具表现力又能引发真情实感的题目来,促使学生养成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4.贯彻以评促行、评价先于教学设计的理念,形成了写作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课堂观察、学生评价等一系列评价量规,实现了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的转变。以评促行、评价先于教学设计、评价贯穿始终的理念,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关注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用评价规范和引领教师的写作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获得和情感体验,给学生尽量多的表现机会和交流平台,使学生在写作中获得过程性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篇9

一、单元教学与单篇教学的关系

语文学科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要培养这些能力就离不开各种训练。单元是作为能力训练的单位而设置的,较之单篇,它有更大的容量,便于围绕能力训练的目标进行多种形式的内容组合,形成一个训练周期,达到单元训练的目的。对中学生而言,能力的形成有一个从无到有,由低到高的进步过程;对教师而言,教学上有一个从传授、示范,到引导、帮助,到督促、指导的教学过程,以实现从“教”到“不教”的目的。而语文教材中讲读、自读和课外读三类课文的教学,大致上就对应了由“教”到“引”再到“放”的过程,配合单元知识短文和听说写作等专项训练,就共同构成了一个以读写为重点的能力训练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每一个局部都有其特定的作用,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环,都将严重损害单元整体的训练效果。例如,将自己不喜欢的讲读课改为学生的自读课;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删去自读课文的教学;由于对学生不放心,将自读课文改为老师的讲读课文。讲读、自读(包括课外阅读),是单元教学的一个整体,二者有机结合,不可或缺。

二、着眼于单元能力训练的整体目标

教师进行单元教学时,必须着眼于单元能力训练的整体目标,弄清单元内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围绕单元目标进行总体设计,作出必要的取舍和详略安排,使每一局部尤其是自读课文部分都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局在胸,才能下出一步步好棋;一招下错,可能会导致全盘皆输。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真正认识到语文教材设置单元、安排自读课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正确地进行自读课文的教学;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真正认识到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阅读教学中的许多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如何突出整体和局部的重点,如何根据单元训练步骤安排课时内容,如何针对不同的局部使用适当的课型和方法,如何使单元知识与训练内容紧密结合,如何围绕重点有效地组织课内外的活动等,都可以作出适当的安排,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进步,打开一个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如教学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老师讲读《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学生自读《桥之美》《说“屏”》,老师带领学生完成单元写作内容:“说明文要抓住特征”,并布置恰当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在课内限时完成,以检测学习效果。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达成单元能力训练的整体目标。

三、设计优秀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要有好的单元教学,必须要有好的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这是当前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之一。除教学辅导用书可以更多提供这方面的指导建议和优秀范例外,任课教师还应该在熟悉新课标、新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既要了解全册内容,也要了解各个单元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临时照搬教参了事。好的单元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对旧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之上的,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学思想,牢固树立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智力的观念。这样,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教研教改成果皆可为我所用,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突出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出一个个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单元教学方案。

四、突破自读课文的教学难点

要有好的单元教学设计,还要突破自读课文教学这个难点,这也是当前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之一,许多教师知道它的重要,但苦于找不到可行的方法,所以一旦上起课,往往成了教读,或流于形式,达不到训练目的。因此,关键仍在解决教学思想的问题。如果教师的目的不是只放在把范文“讲深讲透”,而是教给学生读这类文章的步骤、方法和技巧。那么,学生在老师讲完讲读课之后,能够自觉地运用老师的步骤、方法和技巧去学习自读课文,并进行课外阅读。当然,在学生学习课内自读课文和进行课外阅读时,老师仍要给予指导和关注。教师的指导方法有如讲读课一样,根据不同的文体和教学目标,也可以有多种课型和方法可供选用,只要真正重视,不难在实践中总结出适合本人特点的课型方法。作为可行的一步,教师在教案中具体写出自读课的指导方式步骤,尤其是提问引导、帮助释疑及督促检查各项,有助于突出“自读”的特点。

篇10

问题情景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习课堂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学阅读、语文正文欣赏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课堂学习中不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借助于生动的语言、形象化的课件,创设出丰富的问题情境,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富有节奏感和鲜活性。比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以《我的母亲》()的课文阅读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设计问题如“自己对母亲的认识是什么?”让学生们首先对自己母亲进行自述,从而引导他们进入到母爱和爱母的情境中,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创造母爱的情境,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母爱的诗词或者故事短片,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让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之前就感受到母爱,在情境创设之后,教师便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们阅读《我的母亲》(),在阅读中带着老师的问题去进行思考、分析。这样以来,将使得教师的教学效果极大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取参与式合作教学,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和合作协作能力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参与式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升其主体地位,加强其合作协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计划中应该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教学活动,他们为了达到小组的共同目标,在小组内会进行充分的合作,实现团队利益的最大化。在合作互动过程中,学生们以主体身份主动参与了活动,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比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以《哈姆雷特》的学习为例,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对戏剧的特点以及相关写作技巧介绍给学生们,然而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每个小组自行收集相关资料并加以讨论和剧情的设置,并且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工合作,创作符合现代青年发展的富有个性的表演剧本,最后在表演完了便组织所有的小组在一起讨论,每个小组推举一名代表对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组织、评价和总结。指出剧本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每个小组的解决方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提升了学生们合作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采取“实践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