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9: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篇1

关键词:初中;阅读;教学研究

一、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来源于教师,另一方面就是学生。

1.教师的问题

有些教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落后死板,追求的教学目标比较单一、片面。要明白教育学生首先要教方法,而不是教学生死记硬背。同时,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只是阅读老师给定的题目,不能把阅读拓展到课外读本中去。在学生阅读之后老师的阅读评价非常单一、笼统,不是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来进行评价,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提升。

2.学生自身的问题

学生对阅读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和家长认为只要把语文课本读透彻就可以了,只要答好卷子取得好成绩就可以了,学生和家长对语文阅读没有重视起来。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会读,不知道怎么去读。当学生拿到名著的时候,对于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路和深层次分析并不感兴趣,只是一味地根据老师下达的要求来阅读,大多数学生只知应付交差,读完一本书之后,根本不知道讲了什么故事,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没有积累好词好句,对文章的思想价值也毫不在意。

二、总结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只通过阅读就可以见到成效的,需要通过一步一步地积累。只要我们能够做到日积月累,在平时多注意积累和思考,勤于练习,语文阅读会带给我们想要的效果。要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出现在的状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强自身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丰富的人,继而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真正爱上语文阅读。

篇2

一、培养学生基本阅读习惯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习惯的养成会给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从接手初中新班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学生阅读语文的习惯。最初可在课堂上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指定的材料,并对难句、难文进行适当讲解。随后可以给学生布置长期的课外阅读任务,教师定时抽查,并不时地安排课堂时间与学生分享精彩段落,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持之以恒。

(2)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径是学校的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才能得以有效培养。听、说、读、写训练是语文科特有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必须集中力量搞好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真正落实“双基”教学的任务,才能真正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技能。

(3)培养阅读主动性。前苏联的一个教育家说:“家长和教师通常都犯的错误是,他们不了解学习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所特有的规律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可见贯穿于学生阅读实质的东西是它的主动性特征。我们都知道,学生进行阅读有主动和被动之分。被动阅读往往是以死记硬背和对文本的机械解读为特征的;而主动阅读是学生自身对阅读过程的调整和监控,这个时候,就像高尔基说的一句话:“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主动阅读提高学生自信、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实施科学的阅读方法

(1)目标阅读法。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的“小步子”的原则,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前后联系的一连串的小问题,并要使相邻的每两个问题之间的坡度不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就不大,如同迈了一个“小步”,容易掌握。教师把学期教学内容分成几个单元,在每个单元里再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再划分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综合应用和灵活应用等不同程度的具体目标,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下达各自能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在“自读文”中进行达标阅读,这样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2)边读边思法。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发展学生智力。他认为“智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智力”,“学生的主要智慧努力不应该为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很多学生读书只“读”不“思”,不会边读边思,多读多思。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自己的思维、好学生的思维代替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自读文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训练学生以自学提示和学习重点为指导,以课后练习为思读线索,在边思边读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内外结合法。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语言训练形式,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钥匙。学生各种各样知识信息的传入,主要是通过读这一途径。首先,读课本。教材中的篇章是经过筛选的范文,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实用性的特点。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教材中读的趣味点,对范文的布局谋篇,风格特色,深远意境等进行生动的分析、点播,使学生想读,爱读,最终达到理解文章,为我所用的目的。其次,从课本到课外。我们不能单单读教材,而应把读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我们祖国古代文化有许许多多浩瀚巨著,现代文学中也有层出不穷的优秀篇章。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读这些优秀的名著名篇,以提高学生读的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能快速掌握所阅读内容的结构、思路、特点等,使读书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三、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091-01

引言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其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的过程。而研究性阅读主要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的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的原则,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处理语言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下面我们重点进行研究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

1 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1 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一些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在课堂上,然而这些新方法并没有真正的得以有效运用,课堂上“满堂讲”、“满堂问”的情况仍屡见不鲜。尤其是随着“探究式”学习的推广,一些教师片面的以为“提问”就是最好的知识剖析方法,全然不顾学生的接受程度,导致一些问题,问了也是白问,根本无法实现“启发”、“调动”的作用,学生对问题本身就是一知半解,“满堂问”的教学方法,显然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卑感,久而久之,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而“满堂讲”不发问,同样起不到真正“启发”学生思考的目的,教师满堂在讲,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同样达不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无法真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1.2 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方法策略流程简单、趣味性不强等是一直存在于课堂中。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不得不被动的在教师主导限定性的思维空间内进行思考,无法真正的将自己的意见进行表述,使得学生独立思维空间遭到了严重的思想禁锢,长久下去必然使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另外由于初中学生逐渐开始接触越来越多的科目学习,学习压力加大,导致学生可供自我支配的时间过少,尤其各式各样关于考试的辅导类工具书的存在,使得初中学生几乎完全失去了自我阅读、独立阅读、主动阅读的时间和机会。

1.3 教学观念落后

除此之外,阅读还存在着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等现象问题,面对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种种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入的反思。导致以上问题的出现,不仅由于初中生学习压力过重,考试负担过重,再加上“分数”这一观念仍不能完全被我们科学正式化,使得多数家长教师仍以学生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学生不得不以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数为主要目标,使得阅读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其目标设置上必须具备其独特之处,但实际的实践过程中,阅读教学往往存在这目标短期、知识僵化等不良现象,给学生的积极性带来严重挫败感,使得阅读教学无法按照理想目标实现[1]。

2 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2.1 课堂内外阅读的相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激发学生真正的阅读兴趣。课内的文章可予以精读,通过课内认真的钻研研究,在充分理解阅读内容的基础之上,提取阅读内容的主要信息;课堂外的阅读,可以略读的方式来对阅读内容进行大致的浏览,掌握其大意,来增加学生自身知识范围。其实笔者以为,课内的精读,往往是为课外略读能力做准备,通过课外的大量“略读”来真正利用研究式阅读教学,以“精”“略”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2]。一些学生在课内精读过程中,往往在了解阅读内容大意之后,便无法实现对其深入的理解,自己无法对其进行深入思考,找不到值得思考的地方,此时,教师可通过设置疑问,来为学生指引方向,引出学生好奇心,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寻找问题答案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2 实行文章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研究性阅读教学主要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选定的专题进行研究性的学习理解,也就是一种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学会了主动的获取知识,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些知识进行运用呢?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阅读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3],写作就是把这些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来,所以可以说,阅读就是进行写作的基础工作。语文本身也就是语言文字,无论是读这些语言文字还是写这些语言文字,都是为了研究性阅读教学中的“研究”二字,在进行文章阅读的时候,使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一次“研究”,那么如何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呢?也就是亲身实践的进行写作,利用阅读带动写作,写作促进阅读的方式,不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进一步的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3 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设置一些问题,可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兴趣,而且问题的合理设置来可大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设置一些开放式问题,将学生的思考逐步引入到阅读文本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主动寻求不同答案的热情。问题设置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原则,同时问题的设置还必须具备其自身的目的性,有方法、有步骤的将学生引入思考,引入阅读文本主体的思考,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阅读,不仅实现了研究性预读教学学生独立阅读的目的,并且对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延良.关于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的思考[J].大观周刊,2011(30):139-140.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095-01

在现代的课堂中,我们只对教师的教法进行了重视,而却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忽视,最后导致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成绩一再下滑。所以,对于初中的语文课堂,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能不断得配合老师讲课,让整个课堂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以初中语文课堂阅读为例,在对其进行实际的调查和分析中,总结出了以下激活学生学习活力的方法。

1.对学生的所需进行了解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擅长进行讲解,讲一些他们喜欢听的,这是因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共同结果。所以,老师要对学生的特长爱好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中达到一个活力的效果。与此同时,老师在了解学生特长的时候还要对他们的知识水平进行了解,根据他们各自的基础进行合适的教学,最后让基础稍差的同学能够进一步掌握书本知识,让基础好的同学更能扩充自己的知识水平。

2.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如果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他们就会提高学习的速度。因此,对于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教师应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将默读课文变成大声朗读课文,最后变成单独阅读,自己领会,再加上老师的正确指导,这样就会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能力以及阅读观,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生。对于老师的正确指导,主要体现在: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老师要指导他们如果在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出现时要做出标记,在老师讲解时并要重点听讲。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们正确积累好词好句,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拥有平等相处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大胆发言。

3.对学生的情商进行加强

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中,教师不能就仅仅只关注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他们的其他方面还要进行关注,譬如课堂表现和生活习惯等。如果老师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满活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仅让学生积极学生,同时还要让他们永远远离课堂纪律。在《论语》中,孔子曾将讲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重点就在于"乐",的确如此,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基础,然后再进行教学,要让学生们自觉的与老师配合,对阅读课充满学习的兴趣。

4.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进行重视

在课堂中,老师与学生是互相影响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核心,能够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实现手与大脑的并用,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补充。而对于这些的方案实现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学生实行个性化教育,例如开展分组学习,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进行开拓,能够在以后生活中完善自己;开展实践体验学习,实现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全面发展,同时还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热爱大自然。

5.老师要拥有平常心

对于老师的平常心,意思就是无论面对怎样的班级怎样的学生,老师都会用平常心进行讲课,并同时还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因此,平常心是一位老师走向成功的基本所在。与此同时,老师还应该在课后进行思考,思考用什么样的教学心态来实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能够积极得配合老师,让整个课堂都充满活力。

6.对教学策略进行提高

在课堂上,要想让学生充满活力,提高教学策略是必不可少的,而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策略呢,这已经成为老师教学中的重点难题了。通过对各大高校课堂的分析,我们对提高教学策略总结出了以下方面:对于老师,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并在课堂上能够正确指导学生,实现学生与老师的相互配合效果,而不能只重视应试教育,老师主动教与学生被动学,应该不断的鼓励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此外,老师还要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能力和教学经验,并在课堂上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总结:综上所述,想要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其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实现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得配合老师,还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老师的正确教学方法中对学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徐兆荣.浅议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于都教学的时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8:93;

[2] 童久银.基于合作学习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实证研究[J].成功(教育),2013,23:47;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策略

一、相关概念解析

提问是教师以提问的手段进行教学的实践性活动。课堂提问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尤其对于启发式教学而言,提问是其重要形式,它是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提问是一种外部刺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作出反应的能力技巧和艺术。教师通过提问,进行启发式教学,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了解学生学习状态。提问技能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

二、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策略的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问题,课堂就变得了无趣;没有问题,课堂上教师只会呆板的传授学生知识;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层。提问是连接教学主导和教学主体的纽带,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提问是增强认知的助推器。在教师提问的追问中,学生在更深的层面上理解了问题的精髓,提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提出问题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在日后的教学中查漏补缺。

(一)提问是连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纽带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导,学生是教学主体,课堂是师生互相交流的重要平台,课堂提问不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的单向活动,也包括学生向教师提问。没有问题,学生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因此,提问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提问更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其理解程度,并为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学生则可通过对教师提问的回答,检查对原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1]提问是连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纽带。

(二)提问能够增强学生认知

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可以改变原有的,不正确的认知结构,形成更有利于文本理解的思维状态,从而达到对文本更深的理解,提高领悟的能力和水平,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与课文教师进行交流,来突破阅读教学的单向性,实现阅读教学对话的多重性,对经典作品的立体解读拥有感性认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问答的方式,加深和提高了对文本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增强学生对文本认知的助推器。[1]

(三)提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培养这些能力至关重要的手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维能力对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就是教师就阅读文本提出相关问题,及其学生就问题回答的过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解答是对自己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对问题的评析又是思维方法的传授的过程。尤其是发散性问题、开放型问题的提出和解答,能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提问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和发表自己不同意见的舞台,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通过阐述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问题的回答,对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可以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策略研究

(一)问题设计要具有目的性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问题要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明确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知识目的,情感目的还是技能目的。不同的问题所达到的目的不同。例如,小说应从情节和人物形象着手,侧重于形象思维的训练;议论文应从篇章结构着手,侧重于逻辑思维的检测,说明文应从运用语言的准确性,抓住事物的特征方面突破。因此,在设计问题,首先应找准切入点,抓住文本关键,有目的性的设计问题。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语文是一门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保障,一定程度上担负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责任。“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它要求学生把感性情感和理性知识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要让学生学得真正的知识,长进学问,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要鼓励学生提问。只有学生思考时产生疑问才是最积极的,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和不竭动力。

(三)问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提问是启发式教学思维重要手段之一。教学的艺术在于能够恰到好处的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并使学生得到一些富于启发性的立足点,从而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老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特别注重激趣环节,并运用以新激趣、以奇激趣、以美激趣、以疑激趣等,以促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并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主体。特别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在提问时,贴合实际,追求问题的新颖性。

参考文献:

篇6

一、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 “只教不读”的问题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主角还是初中语文教师,这样的角色设定让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阅读内容,而并没有真正自己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阅读,顾名思义要从“阅”和“读”两个方面来进行,课堂上学生进行“读”的时间几乎为零,这样会让学生对阅读材料十分陌生,对于阅读方法的掌握不牢固,想要创新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2.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忽视学生情感体验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往往会忽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探究欲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态度应该是主动地、开放地而不是被动接受。如果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很容易对初中阅读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不仅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思维,更容易让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事倍功半。

3.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不灵活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分析式的,语文教师习惯性在课堂上以一部分阅读材料作为样本,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包括修辞手法、情感分析等。通过这样的分析,有些教师还喜欢在阅读教学的最后要求学生模仿样本进行写作,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毫无新鲜感,久而久之自然失去了对阅读浓烈兴趣。

二、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

综合上述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虽然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想要更好地培养全面的高素质语文人才,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大大降低初中语文课堂阅读的教学效率。那么,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的教学效率呢?

1.打破单纯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情绪

对于单纯的教学模式,学生是一定会产生厌倦情绪的,想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情绪,使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动脑筋。例如,在讲《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阅读材料的时候,教师不能针对材料自己滔滔不绝地向学生灌输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而是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什么是欺骗”“文中的欺骗有什么深意”等。通过对这些问题思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发对文章中“什么是善意的欺骗,什么是真正的欺骗”诸如此类问题的思考。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从单纯地接受阅读材料过渡到能够思考阅读材料,再到通过阅读收获自身不一样的感悟,这才是初中语文课堂阅读应该达到的效果。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集中精神听讲,更应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在听老师讲解阅读材料的同时,随时随地将自己对老师的讲解和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感悟记录下来,将自己的短暂记忆保存成为长久记忆,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点。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英语属于一门外来学科,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中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部分,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虽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广大处在一线岗位的初中英语教师开始认识到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并相应的采取了部分方法及措施来提高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主要就初中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

(1)教师对英语阅读的重视不足。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设定了自己的教学目标,把重点和难点放在英语语法和词汇等方面,而忽略了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在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主要以传统的读译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处在了被动学习状态,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教师的牵引和限制。

(2)教学方法不恰当。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时,许多教师认为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多读多译。同时,教师根据文章内容简单出一些阅读理解题给学生做,而题目的答案可以轻易地从文章找出。这样,不仅没有形成科学有效、能够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而且还会使学生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在具体实践时不能够灵活掌握和应用。此外,教师重视整体结构的理解和讲解,过分看重结果而忽略对阅读过程的指导,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

(3)学生缺乏阅读学习兴趣。学生在进行初中英语阅读学习时,由于存在错误的阅读方法导致理解困难,长时间下去,则会产生畏惧和厌倦心理。学生一旦遇到大篇幅的阅读文章时,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耐心,导致阅读学习的能力不断下滑。

二、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乐于接受教学,并主动进行学习。学校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该把利益和眼光放长远,并转变传统的只注重成绩的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教师应该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对比较经典或优美的短文进行收集,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部分时间进行分享,以便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英语阅读的兴趣。

例如初中英语教师根据学生喜爱的题材入手,搜集一些趣味性浓、内容生动且丰富的阅读教材,安排一节课的几分钟或一个星期的某一天,开展学生自主阅读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外,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英语角,放置一些对学生有帮助的书刊等,供学生在业余时间里进行阅读。教师还可以适当开展英语阅读或阅读写作比赛,在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的同时,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适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阅读的能力。当结束一个话题的学习时,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相关的语言结构和语法等,如果教师再及时拓展相关知识层面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减少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促进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

例如在初中英语“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一文中,教师可以在学习完整篇内容后,布置练习题:对于自己来说,最向往的参观地方是哪里,并说明当地的特色等。这样,学生不仅有被重视的感觉,而且还能主动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当学生在发表自己所理解和掌握的地域特色知识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对文化背景和风俗等进行补充说明,使学生通过自由畅谈的情境会话方式,激发自主学习能力,拓展视野,为以后的英语阅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充分利用阅读资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阅读课文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当学生的思维方向偏离教学目标或走入误区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并适当地开展讨论或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阅读学习的技巧,并扩展思维能力。

例如学习初中英语阅读短文“Weather and Men”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翻译,让学生了解整篇内容表达的主要意思天气和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如下:When it is cloudy in the east,you know that ____ tomorrow?A.it is going to rain.B.it will be fine.C.it will be still cloudy.D.A or B or C.此题的答案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来作出正确选择,而不是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教师让学生自行思考后作出选择,并说出选择某个答案的原因。这样,学生会积极的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为D。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只有把阅读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才能够有效地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工作,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实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芳.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的任务型教学设计[J].科技信息,

2006(11).

[2]陈祖义.浅谈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

篇8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10-01

引言:语文阅读是初中阶段学生培养文本情感,锻炼表达能力,提高思想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环节。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的内涵剖析

教学这个活动在原始社会即己产生,并从自发!偶然走向专门化及制度化。在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说命下中的教季半,其义只是一种教者先学后教,教中又学的单方向活动"此后,不同专家学者给教学这个概念赋予了各种类型的含义,有广义,有狭义,有侧重教,有侧重学。如在近代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前提下,教学的语义变为教授,1928年的中国教育辞典把教学法解译成/各种教授方术者。之后陶行知受美国哲学家杜威学生中心思想的影响,结合中国国情,产生了第三种语义即教学生学气直到解放后,受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影响才接受其定义,肯定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统一活动。

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在本文中,教学指的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和学当然各有自己独立的活动,不能互相代替"但是,在这个特定领域里,教和学又是不能分离的"教学包括教和学,而且不是简单地教加学"教和学是教学这同一事情的两个侧面,是辩证统一的。

因此,教学就是教和学的统一活动,不是只有教,也不是只有学,也不是教加学"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方活动,他们相互作用!彼此联系,教学内部诸成分及结构诸方面综合影响于教学"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

二、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陈旧的教学观念

目前陈旧的教学观念仍然在很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有的教师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生字的注解、生词的解词、如何进行分段、段落的主旨是什么,再进行问题的练习和考试,这些概念化和模式化的陈旧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

2.单一的教学模式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不注意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在教学时照搬照抄,死抠课本,使得教学模式单一,难以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别提教学策略的优化了。特别是有的教师只重视阅读技法、写作知识、结构章法等等,这种教学模式只能培养出机械解读课文的学生。

3.缺乏主体性的教学方法

有的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采取一言堂的缺乏主体性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教师向学生灌输思想,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程序化教学抹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效益差。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成为当务之急。

三、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1.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要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如何优化教学方式与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主动获取语文知识,不断培养学生们在语文学科上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于“导”的配角角色,从而培养以学生为主角的多方面的阅读能力和解决社会各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2.从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主动性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从兴趣入手,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阅读能力和水平稍差的学生,兴趣更是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文学阅读教学就应立足在这个层面上,先从提高学生对文学阅读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参与文学阅读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提倡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要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要提倡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适当的生活实际为素材进行以阅读为基础的小练笔。如扩写、续写和仿写等等都是比较好的读写结合形式。这些小练笔对于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的吸收、理解和探究都有非常好的影响,可以视之为学生从接受性阅读开始走向创造性阅读。

4.注重多层面的教学反馈和交流

要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要注重多层面的教学反馈和交流。教师将学生置于初中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就要引导学生全过程地主动参与教学。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优差生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都要在一段阅读教学后有一个较好的反馈和交流,从而不断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改进,使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日益优化。

四、总结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努力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简迎春.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上海师范大学.2010

[2]蔡蓓蓓.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与实施.南京师范大学.2008

[3]闫学荣.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新课程学习(上).2011

[4]司翠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

[5]张锦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苏州大学.2011

篇9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内涵及其意义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一方面肩负着培养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另一方面更要结合初中生这个阶段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审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熏陶。研究性阅读教学的重点应当落在阅读二字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技巧,解析文学作品的阅读规律是阅读教学内容的应有之义。另外,由于初中生受年龄的限制,处于生命中一个关键的时期,他们在这个阶段获得的对生活和世界的看法可能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都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尤其体现在他们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显然,只有阅读并不能体现出研究性阅读的特殊性,研究就是对出现的问题反复地思考,从中探求知识、探求真理从而解决思想中出现的疑问。研究性精神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解答的能力。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措施

1.营造探究环境,在鼓励研究性阅读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的阅读教学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首先应当考虑的就是如何营造一个探究性学习环境,使得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来。

在具体的研究性阅读教学实施方法中,通过分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交流和讨论的热情。将学生3到5人分为一个小组,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组内成员轮流当组长,在进行活动安排的时候,分小组进行分析,最后由组长进行本小组的阅读研究成果的总结,这样在团队的合作中激发学生研究阅读文本的热情。

以苏教版《最后的一课》讲授为例,在引导各组学生进行初步试读之后,让各个小组自己提出想要深入阅读研究的话题,然后教师进行初步遴选并确定每个小组的具体任务,提出的问题可以尽量多样化,例如,“最后为什么哽咽的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或者是“最后一课故事发生的背景,这最后一课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意味着什么?”通过不同问题的探讨来加强学生的研究热情和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

2.授人以渔,在传授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中培养他们研究性阅读的能力

研究性阅读一方面是为了通过探讨解决已然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通过阅读发现存在的问题,只有在不断地阅读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阅读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们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培养他们研究性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阅读中鼓励学生从细节入手以词句的分析出发,以小见大,在寻章摘句中发现问题。以王维《使至塞上》为例,在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什么样的用词和表达能够使得它成为名句?体会“大”“孤”“直”等词在诗句中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带着这样的疑问去细细体会诗人描绘的景象,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诗句的精髓。

另外,引导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对于同一个作者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获得多视角的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本《少年闰土》和《风筝》。通过阅读不难发现,这几篇文章中透露出的一些问题:是什么改变了少年闰土那种无拘无束的快乐?作者描写三味书屋的不快乐和其他的一些少年时的快乐的具体用意到底在哪里?通过这样的延伸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研究性阅读思维,也能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

3.积极转变教师角色,在教师的参与和组织中激发学生研究性阅读的兴趣

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探究,并积极地将自己成熟的或者不成熟的思想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转变自己以往管理者和“裁判”的角色。从本质上说,主观的认识是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之分的,尤其是对于文章作者感情表达的感受更是因人而异,因此,教师应当以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研究性阅读中,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教师也是学习者,站在学生的角度,有时候能感受到与成人的世界观不同的感情。在研究性阅读教学中,切忌大搞一言堂,非黑即白的判断既是不科学的也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想习惯的形成不利。

篇10

关键词 自主性阅读 初中语文 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028—01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也是同样如此。学生们自主阅读有利于加强各自的阅读修养,能够更好地燃起对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无疑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本文以初中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论述自主性阅读的重要意义和推行的方法。

一、自主性阅读的意义

1.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传统意义上,初中语文教学仍仅限于以教材作为模板,教师在课上仍照本宣科,尽量地不脱离教材的框框,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此,自主性阅读弥补了课堂上阅读鉴赏的空白,为学生们提供教学的辅助手段,也为大家创造了更多的阅读机会。在日常教学中,因时间有限,所以内容也会受到必然地压缩,学生们也急匆匆地跟随教师的步伐了解教材知识,却并未接受更加宽泛地语文知识,这阻碍了大家思维的拓展和知识的延伸,而自主性阅读会对知识加以完善,满足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

2.自主性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毋庸置疑,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会对已经读过的文章有个大体的认识和把握,并对情节与结构有一个基本的框架,在无教师点拨、自主学习、阅读的情况下,大家肯定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文化内涵等深层次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们的思考灵感,也有利于提高大家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与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自主性阅读会提高初中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和文化素养

古人云:“开卷有益”,由此可见,多涉猎积极健康的知识对人生是大有裨益的。广大初中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对于世界和人生一定怀揣着强烈地好奇心,经由自主性阅读的开展,无疑有助于提升精神境界,在阅读中接受到深刻地思想启迪,在自主探索和阅读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形成鲜明的人文素养,使得内心受到高尚精神和人格的洗礼,提升道德标准和审美水平。

二、自主性阅读的开展方法

1.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自我探索,提高阅读效率

初中学生因长期眼界所限制,未能真正将世界和人类认识透彻,在许多问题上总有未解决的疑问,这些疑问就与他们的大志向的实现产生了矛盾,在阅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因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引领学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把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和情节构思作为自主性阅读的终极目标。教师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办法使学生们逐步解决难题。例如,学习《孔乙己》时,教师让大家先自主阅读,学生们都读完了,但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因为课文中并无“明确地答案”,但是作者鲁迅却始终在揭示这个事实,教师可引领大家分组讨论,以6人左右为一个小组。只见大家各抒己见,有时争论的面红耳赤,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和发言的机会,小组之间经由整合各种意见,得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在听完之后,还要精确地讲授一遍课文,同时也解答大家的疑惑,也能让学生受到一定的启迪,进而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2.创设自主性阅读的情境,培养自主性阅读的能力

教师需让学生明白自主性阅读的目标和要求,并在个人实践中掌握方法,必要时可由个人加以创新,以便于提高阅读的品质。教师要从讲授课文中转变自身的阅读教学观念,还课堂于学生,使他们都能自觉地感悟、体验,把更多待解决的问题留给他们在自主阅读中逐一突破,做好课前预习。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先从字里行间体验文章的思想内涵,进而再通过整篇文章所渲染的情感分析、揣摩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领大家从若干个角度思考问题,敢于突破既定的思想,并不断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3.教师要规定学生的阅读时间,以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国人读书讲究“一目十行”,并且尽量能过目不忘,然而这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是不可行的,事实上也根本做不到。不过新课改要求初中学生在语文阅读量方面要获得质的飞跃,并且能同时实现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的有机统一,达到同步提高。为此,教师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确保学生都能有一个充足的合理的时间来阅读,并且尽量地在阅读中感知文本。

教师要自觉贯彻新课改的理念,采用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解决阅读问题中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

[1]金康.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发挥[J]. 甘肃教育, 20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