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

篇1

我国钢铁行业能减排现状

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值不断提高,建筑、汽车制造和机械等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以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使钢铁需求量和使用量大幅度提高,导致钢铁增速加快,产量过盛。在产量增涨的同时,钢铁节能减排工作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十一五”期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生产工序能耗逐渐下降,2010年与2005年相比,钢铁企业的焦化、烧结、炼铁、转炉、电炉工序能耗分别下降了24.17%,12.44%,8.51%,100.86%和23.68%;在工业减排方面,2010年与2005年相比,重点钢铁企业吨钢二氧化硫、烟粉尘和滑雪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43.6%、48.2%和70.4%。

1.钢铁企业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度不足,缺乏开展节能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相关制度的认证和确立认识不够,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对节能减排采取正确手段和措施,企业对节能减排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持,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作为节能减排的支撑,同时由于钢铁企业利润相对低下,无法对节能减排有效的资金支持,当节能减排成本与所产出的收益无法匹配。

2.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的优惠政策。国家现在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主要还是监督惩治为主,鼓励政策为辅,不能够为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保驾护航。相关部门在推进和支持企业节能减排过程中面临许多风险,节能减排项目是投资大,效益低,风险高和回报慢等,使得节能减排项目很难得到较好的关注和投入。3.我国钢铁企业能源回收现状。钢铁企业是大量消耗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等的产业,能耗高、污染严重是钢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问题。钢铁生产工艺复杂、工序多、流程,且以冶炼及延伸加工为主,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次资源收集起来变废为宝。目前,钢铁行业的二次能源利用的主要用途除作为某些工序加热、供热的热源外,还用于发电。我国钢铁企业回收、加热炉余热回收等方面才刚刚起步,再加上许多企业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导致成本的加大。余热资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节能减排主要途径和方法

1.加快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投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资源枯竭、能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得到了初步解决。作为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户的钢铁企业要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新能源,来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随着技术的更新和采用了先进的除尘设备,钢铁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抑制。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广应用已有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推动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转换生产模式,实现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要大力研究新工艺和开发新技术,如绿色制造技术、高效碳减排技术、再生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积极探索和推行全氧高炉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能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减少粉尘的污染物的排放量,把钢铁企业创建成低碳企业,使钢铁企业的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使钢铁企业能源利用率资源生产率得到本质上提高。

2.国家应出台优惠政策,提高能源利用上和减少排污的积极性。国家应该加强宏观调控,调整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同时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规章体系、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国家有关部门应给予二次能源回收利用项目优惠政策,并对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设备、仪器、零部件等免征进口关税并予以补贴,对于符合贷款条件、从事二次能源利用的项目,国家财政应给予全额贴息。

3.完善的能源管控机制。随着国家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重视程度的提高,许多钢铁企业开始建立了完善的能源管理机制。建立能源管控中心是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体现,能源管控中心负责各种能源和资源的调配,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将节能减排的目标,如实的落实到各有关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各部门具体负责,形成完整的能源管理组织和体系。

4.提高资源及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大二次资源和能源的回收利用。钢铁行业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各种废渣(如高炉渣,转炉渣等)和各种尾气(如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加强对这些排放物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这些二次资源和能源,还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降低钢铁生产成本的作用。

结语

篇2

一、国内需求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一)工业化进程仍将持续

实证研究表明,一国在工业化发展阶段,钢铁消费一般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当一国进行到工业化后期或者工业化完成之后,钢铁消费达到峰值,随后将保持稳定或者逐步减少。201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3%,距离50%以上的参照标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以我国目前工业化的速度来看,完成工业化至少仍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在该时期内钢铁消费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二)人均钢铁消费继续攀升

目前,我国的人均钢铁消费距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以美国为例,70年代美国进入工业化后期,年人均钢铁消费达到711千克,年均增速大约在5%左右,而2009年我国人均钢铁消费只有416千克,如果以年均增长5%的速度来测算,要达到70年代美国的人均钢铁消费水平仍需要大约12年的时间。

(三)下游行业保持较快增长

建筑、机械、轻工、汽车是钢铁行业的主要下游行业,2009年,以上四个行业的钢材消耗分别达到我国钢铁消耗总额的49.5%、18.5%、6.3%和5%,未来五年,虽然我国商品房建设有可能继续面临调控压力,但保障房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将建设3600万套,约是“十一五”期间建设总套数的2.5倍;机械行业将受益于“十二五”规划对于高端制造业的扶持,未来五年行业增加值有望实现15%以上的年均增长率;轻工行业和汽车行业主要受居民消费升级的拉动,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十二五”期间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内容,如果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5%的目标能够基本实现,将带动轻工和汽车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二、出口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

(一)国际市场供过于求

2007年,我国出口钢材6265万吨,占当年钢材总产量的11%。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钢铁出口大幅度萎缩,全年净出口仅为286万吨,同比下降94%。金融危机后,世界钢铁生产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尽管我国钢材出口同比增长73%,但仍明显低于金融危机前水平。未来五年,世界钢铁消费的看点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但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近年来自身钢铁产能增长较快,加上发达国家的钢铁产能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剩,留给我国钢铁行业的出口空间已经不大。

(二)贸易保护措施限制钢铁行业出口

2009年以来,受金融危机造成的需求萎缩影响,主要发达国家掀起贸易保护主义浪潮,虽然钢铁行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不是优势产业,但相关企业往往把行业所面临的市场困难归咎到进口产品,寻求政府庇护。中国钢铁业出口多、涉及金额大,产品结构性过剩较为明显,一直是贸易摩擦多发行业。

(三)钢铁出口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出口的利润空间将受到税收和汇率的双重挤压。首先,从2010年7月15日起,我国取消部分热轧板卷及大型型材原先享有的出口退税,使得享有出口退税的钢材品种数量损失近半数,而这些品种均是以前钢材出口的主力品种。其次,人民币汇率仍将维持长期上升趋势,钢铁出口所得到的外汇收入相对于人民币贬值,抬高了钢铁出口成本,削弱了钢铁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三、生产成本继续攀升

(一)铁矿石价格易升难降

我国钢铁产量目前占到世界总产量的近50%,铁矿石需求量大,加上全球铁矿石出口寡头垄断特征明显,三大矿山形成价格同盟,导致矿价易升难降。同时,许多国家也逐步意识到资源的稀缺性,在铁矿石开采和出口方面进行限制。未来我国钢铁行业对于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将会只升不降,企业的利润空间将长期面临上游铁矿石企业的挤压。

(二)燃料价格长期坚挺

资源约束拉高燃料成本。2005―2010年,钢铁行业的炼焦煤价格上涨了1倍以上。未来五年,钢铁行业主要燃料的煤炭价格仍将处于长期上升通道中。

(三)节能减排成本明显增加

截至目前,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以上,水耗占全国工业水耗的9%左右,吨钢消耗指标大大高于国际先进水平。为履行碳减排承诺和减轻资源约束,未来我国在节能减排领域将会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具体到钢铁行业,减排费用的提高主要集中在二次能源利用和污染物处理方面,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力度将比“十一五”时期更为严格,企业在降耗和环保上的成本将会明显增加,对钢铁行业的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行业整合的完成有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行业整合有望在未来五年基本完成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着手加快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从企业层面来看,钢铁行业兼并重组近两年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5000万吨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集团和若干个1000―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集团,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供销环节运行更加有序,对外谈判能力明显增强。

(二)新的行业格局有利于提高行业整体竞争能力

在新的市场格局下,钢铁行业的销售定价能力和原材料采购谈判能力都将明显提高。企业规模的扩大将有利于节能减排和技术升级,钢铁行业在节能降耗、排污处理、技术引进和研发方面的支出比例将会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将从目前的以低利润建筑用钢为主向产品多元化方向调整,高级别钢铁产品比例逐步提高,利润率和国际竞争力相应提升。

五、增速回落与结构调整是未来五年行业生产的主要特征

(一)三大因素促使钢铁生产增速理性回落

一是房地产行业仍将面临较大的调控压力。国家相继出台的旨在抑制需求的调控政策对市场的压制作用将会逐步显现。企业在新开工项目上的投资更加谨慎。预计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比“十一五”时期有所下降。二是政府公共投资力度相比“十一五”时期有所减弱。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经过多年大规模投资建设,目前已经比较完备,投资高峰期已经过去。三是未来五年国家在节能减排领域将会继续加大力度,不具技术、规模优势的中小型钢企陆续退出市场,大型钢铁集团在产量安排上更加注重对钢铁市场价格的影响,产能过剩的状况将得到明显缓解。经测算,预计2011―2015年我国粗钢和钢材产量年均增速分别为5%和6%,2015年产量分别达到8亿吨和10.7亿吨。

(二)产品结构逐步改善

未来五年,受钢铁产能总体过剩、行业利润较低的影响,钢铁企业在生产安排上将更加注重向高附加价值的工业用钢倾斜。由于机械制造、家电、汽车等下游行业在“十二五”时期仍将维持快速增长势头,相应的钢铁产品需求将吸引钢铁企业转而生产级别更高的工业用钢,而此前由于我国钢企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生产能力,更高级别的钢铁产品往往都是进口的。

六、政策建议

(一)加快行业兼并重组

未来五年,“通过兼并重组,改善产业组织结构”仍是钢铁行业提升、发展的基本路径。在当前背景下应当加快重组步伐,重组工作完成越早,越有利于争取良好的国际竞争环境,提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严控新增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

要利用主动调控手段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建议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执行相应的环保标准,重点加大对中小型钢企的环保核查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同时,建立中央对地方节能减排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核查机制,确保政策的实际实施效果。

(三)加强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

一是加大技术装备开发投入,一般装备基本实现本地化、自主化,提高大型装备的本地化率。二是在关键工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大财政、税收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三是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建立合资公司等形式加快引入国际先进生产工艺。

(四)建立完善原材料采购体系

一是加快建立行动统一、强力高效的行业联盟,加强钢铁企业间在市场采购行动中的一致性和有序性,提高整体谈判能力。二是借鉴国外商品期货市场规则和运行机制,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国铁矿石期货市场,增强国内外企业参与中国期货市场进行铁矿石期货交易的信心,扩大中国铁矿石期货交易市场的影响力。

篇3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先进钢铁国家为了更好的应对环境和气候的挑战,在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均取得了很多的成功经验。河北省钢铁行业在不断的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学习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使得自身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不断提升,实现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国际先进钢铁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新特点

(一)充分利用能源,积极开发突破性节能技术

由于发达国家长期致力于开发和采用节能技术,能效水平较高,进一步降低能耗的潜力有限,因此先进钢铁国家纷纷致力于突破性节能技术的研发。ESTEP(欧洲钢铁技术平台)于2004年专门设立了欧洲超低二氧化碳排放项目(ULCOS),该项目计划持续的时间为15—20年,目标是至少实现一项碳排放量减半的突破性炼钢技术。环境和谐型炼铁工艺技术(COURSE50)是日本钢铁业为实现温室气体大幅减排而正在进行的突破性技术研发项目。该项目是通过减少高炉CO2排放以及分离、回收高炉煤气中CO2,将CO2排放量减少约30%的技术,预计2030年前后确立该技术,2050年前后应用和普及。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全氢高炉炼铁技术是将碳排放降至最低程度的长期技术,这一技术路线设定的可行期限是2050年,目前,浦项钢铁公司正致力于二氧化碳捕获与分离技术(CCS) ,到2030年有10%的减排任务将依靠CCS技术完成,该技术与FINEX 工艺相结合,还可以获得45%的CO2减排目标。美国钢铁协会目前正致力三项降低钢铁工业CO2排放的技术研发项目,一是用氢闪速熔炼生产生铁,通过氢作燃料替代炼铁生产过程中所用的煤和焦炭,目前该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二是熔融氧化物电解工艺炼铁,该项技术不产生二氧化碳。三是新型悬浮炼铁技术、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研究。

(二)保持高水平的环保投入强度

目前国际先进钢铁国家纷纷投入巨额经费进行节能减排研发工作。欧盟2007—2013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低碳发电以及温室气体减排等方面的预算为23.5亿欧元;欧洲钢铁技术平台(ESTEP)设立的欧洲超低二氧化碳排放项目(ULCOS)第一研发阶段(2004—2009)总投资7500万欧元,第二研发阶段(2009—2015年)中的TRGBF中试和示范阶段项目总预算达到5—5.5亿欧元。美国是世界上低碳经济研发投入最多的国家,在2010年年度预算中,仅对清洁燃煤技术的研究就提供了150亿美元;美国钢铁行业估计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约为钢铁行业总投资的15%左右。日本2008年—2012年投入300亿美元来推进“环境能源革新技术开发计划”,日本钢铁业为实现温室气体大幅减排而正在进行的环境和谐型炼铁工艺技术(COURSE50)项目2008—2012年投资100亿日元,2013—2017年投资预算150亿日元。韩国浦项钢铁公司2000—2010年投资14000亿韩元安装了能源回收设备,用于提高能源效率;为了实现2020年每吨钢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降低9%这一目标,浦项钢铁公司预计到2020年还将投资15000亿韩元,截止到2020年,浦项集团在新绿色增长方面将合计投资55000亿韩元。

(三)重视环保型高附加值新产品研发

世界先进钢铁企业在研发突破性低碳技术的同时,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也非常重视高附加值环保型产品的开发。例如减轻汽车重量是提高燃油效率及减排CO2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常汽车总重量减轻10%将会使 CO2排放量减少5%—8%。日本钢铁业致力于开发汽车轻量化的高强度钢板,日本通过向汽车、造船、电力等行业提供高张力钢板取得的CO2减排效果达到了每年650万吨CO2。美国钢铁公司与卡特彼勒技术公司共同开发汽车用轻型高强度钢,卡特彼勒技术公司拥有TEMPER TOUGHTM特殊合金钢的专利技术,该合金钢能在保证车身强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车身重量,以降低汽车的废气排放。韩国浦项钢铁公司优先发展超轻型高强度汽车用钢、高级别电工钢等高附加值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比例高达60%以上。同时浦项钢铁公司2011年新开发出LED电视机用散热钢板、铋基易切削钢、高光泽度紫外线涂层钢板等33种高附加值产品,特别是世界顶级产品种类由99种增加到124种,销售比例达到17.8%。

(四)开发利用新能源

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是各个先进钢铁国家减少钢铁行业碳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很多国家都在致力于氢能产业的发展,日本COURSE50项目中就包括将氢用于铁矿石还原的反应控制技术。韩国浦项钢铁公司也致力于重点开发能大量使用高纯度氢气作为还原剂的全氢高炉炼铁技术,而在获取氢气方面,浦项钢铁公司与韩国核能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发温度达到950℃以上的超高温氢气发生核反应堆。美国纽柯钢铁公司于2011年参与美国天然气开发项目,以获得稳定的低成本天然气供应,此外纽柯还参与了 Encana石油与天然气公司的长期投资计划,双方签署了20年的长期供给合同,保证天然气的长期稳定供应。与此同时,各个发达先进钢铁国家还致力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日本新日铁从焦炉煤气中提取氢供应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为社会节油减排做贡献,日本JFE还应用污泥硝化产生的沼气发电;浦项钢铁公司高度重视合成天然气、智能核反应堆、风力发电、氢燃料电池和智能电网等新能源技术开发,共设立氢燃料电池等9项绿色新能源研发项目和智能电网等29项未来成长事业研发项目。

二、河北省钢铁行业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一)钢铁企业多而散的局面致使产业集中度不高,能源损失严重

河北省作为钢铁大省,已经连续多年钢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来自河北省工信厅的数据显示,2013年河北省全省粗钢产量18849.6万吨、钢材产量22861.6万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24.2%和21.4%,粗钢产量和钢材产量都位居全国第一位。目前河北省具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数量有150家,企业众多致使能源损失严重。河北省民营钢铁企业目前占据三分之二,且多数为中小企业,在官方统计的数据里,唐山市只有40多家钢铁企业,但是实际上唐山丰润区就有200多家钢铁小企业。虽然河北省多年来一直强调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减少企业数量,但是从河北省官方的数据中,我们也能发现河北省钢铁企业数量不断增长的现象,数字显示省内涉钢企业已达到700多家。

实际上近年来河北省为了解决钢铁产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一直在谋求通过联合重组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提升企业竞争力。2005年以来河北省钢铁企业先后经历了四次重组,出现了河北钢铁“国有资产整体划拨”模式、渤海钢铁“联合入股”模式、长城钢铁“集体加入”模式、新武安钢铁“资源纽带”模式以及最近的渐进式股权融合模式,但最终这些集团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重组,目前仍处于生产、财务、人员等各要素分而治之的状态。其中2010年年底河北钢铁集团以“渐进式股权融合”模式先后整合重组了12家民营钢铁企业,但是这一模式在后续实施过程中也偏离了最初的构想,2014年以来河北钢铁集团与这12家民营钢铁企业解除了此前签署的联合重组协议,这一模式也宣告失败。致使目前河北省钢铁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大量中小钢铁企业无序经营,能源损失严重。

(二)低碳工艺技术创新力不足,节能减排技术不到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铁行业低碳技术明显落后,尤其是作为高比重煤炭消费的河北省在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我国企业所采用的技术大多依赖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发的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0%,而最后与产业结合的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的水平。同时,现阶段我国钢铁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仅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8%左右,而工业发达国家则达到5%左右。早在2004年日本钢铁企业在炼铁工艺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66.78吨,而我国河北省钢铁产业炼铁工艺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2年前三季度就已经达到1049.44吨,高于日本钢铁产业炼铁工艺2004年碳排放7.87个百分点,可见研发资金的缺乏造成钢铁行业整体研发能力缺乏,低碳工艺技术创新力明显不足,致使河北省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明显落后。

与此同时河北省节能减排技术不到位,造成煤气回收以及二次能量回收率很低。我国转炉煤气回收平均值为54立方米每吨钢,而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是在100立方米每吨钢。日本的新日铁已经回收的二次能源在可回收部分中占92%,中国宝钢也回收二次能源中的68%,而河北省大多数钢铁企业的二次能源的回收量在50%以下,甚至一部分中小企业的二次能源回收只是刚刚起步。

(三)传统能源利用效率低,新能源研发动力不足

中国钢铁工业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70%左右,全流程钢铁企业消耗的煤炭更是占到其一次能源的95%以上。目前钢铁生产主要分为以矿石为主要原料的高炉转炉长流程和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短流程两种方式,其中高炉生产流程能耗是电炉生产流程的2倍以上,CO2排放是电炉生产流程的3.8倍。而我国目前处于废钢短缺时期,致使我国钢铁生产以长流程为主,导致我国铁钢比2008年高达0.94,而美国钢铁企业的铁钢比已经小于0.4,德国为0.65左右,日本为0.73左右。同时我国电价较高,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电炉钢比明显偏低,2008年世界电炉钢比为32%,美国为58.1%,中国仅为12.37%。

作为中国钢铁第一大省的河北省钢铁工业同样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钢铁生产以长流程为主,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能效水平的先天不足。河北省的煤炭利用率仅有2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低于世界先进水平15个百分点,因此,河北省钢铁行业发展中传统能源利用效率低,“高碳”特征非常明显。另一方面,河北省虽然拥有丰富的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但是由于新能源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本身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河北省新能源企业除保定天威、英利集团、秦皇岛哈电等企业规模较大外,其余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些企业资金明显不足,高端技术人才和具有专门从业经验的技术人才尤为匮乏,致使新能源的研发动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新能源的产品研发、产能扩大和技术升级以及推广应用。

(四)工业技术装备落后,环保治理设施缺乏

由于钢铁企业减排CO2前期需要投入大,成本高,这显然带来了企业的短期行为。河北省存在大量中小民营钢铁企业,这一现象就更为突出。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河北省主要钢铁企业有烧结机165台,平均单台烧结面积109平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些企业中,仅有53家钢企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烟气脱硫装置,2013年3月,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对河北省钢铁企业进行了联合调查,发现唐山、邯郸、秦皇岛、邢台近年内建成或在建的钢铁项目有34个,均无任何环保手续。此次督查共发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9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49台,400立方米以下高炉 44座,有60%的运行企业存在环保问题,其中70%属除尘设施运行不正常,八成以上企业的生产废水仅通过简单沉淀过滤后即用于冲渣和熄焦,使污染物由液态转化成气态排放。

2012年,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仅盈利15.81亿元,销售利润率为0.04%,河北省钢铁行业盈利153.52亿元,销售利润率为1.34%,而这中间有141.83亿元是由民营钢铁企业创造的。数据显示民营钢铁企业吨钢成本较重点钢企低近千元,其中环保投入少是民营钢铁企业成本低的重要原因,在目前盈利的一些小企业中,大多环保投入低甚至是零投入,一个小钢厂不启用环保设备,每年可省下上千万元的成本,这就导致河北省钢铁落后产能由于环保投入少,成本低,反而利润高,也造成了在河北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河北钢铁民企产量却在不断创新高。

三、促进河北省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产业集中度,削减过剩产能,避免能源浪费

河北省近几年提交了多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河北钢铁产业多种整合重组模式多遭失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河北省钢铁产能已从2005年的1亿多吨上升到2013年的3.14亿吨,这说明通过行政审批手段严格控制钢铁产能收效甚微。最近一次《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中,在缩减规模总量和企业数量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到2015年炼钢产能总量调整到2.2亿吨,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数量由目前的150家压缩到50家左右,到2020年减少到30家左右。目前,河北省钢铁行业集中度低,存在大量过剩产能,落后产能规模较大,大多数企业污染防治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对于河北省钢铁行业来说,严格的环保标准是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的有效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依据能源消耗、环保标准两个方面限制钢铁产能,同时与“税价机制”相结合,使得那些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钢铁企业无利可图,难以生存,最终自动退出市场,进而达到提高产业集中度,削减过剩产能的目的。

(二)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

技术进步是实现节能降耗的关键,研究分析显示,技术进步对节能的贡献率达到40%~60%,世界先进钢铁国家非常注重低碳技术的研发。虽然河北省钢铁行业也意识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如河北省科技厅与河北钢铁集团联合设立“河北省钢铁产业技术升级专项资金”,每年投入6000万元,十二五期间总计投入3亿元资金,主要用于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与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同时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河北钢铁集团2011年技术开发费投入34.86亿元,比上年增加20.27亿元,技术投入比率达到1.39%,比上年增加0.75个百分点。但是相比于工业发达国家钢铁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已经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左右的水平,我们的研发投入明显不足。目前要想改变河北省钢铁行业这种产量巨大、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也大的局面,必须结合省内钢铁行业的具体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掌握核心的钢铁节能减排技术。

(三)积极开发清洁环保的新能源,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

目前,以消费煤炭等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费,开发清洁环保的新能源已经势在必行。河北省拥有丰富的新能源,其中河北省风能资源储量在7400万千瓦左右,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和太行山、燕山山区以及唐山、秦皇岛、沧州沿海地区。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地区每年光照3000-4000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且拥有良好的电网构架,截至2011年底,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8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5万千瓦。目前河北省已形成光电、风电、节电、储电、输变电等比较完备的新能源产业体系,保定的“中国电谷”已经成为世界级新能源设备制造业聚集区,可以说河北省在新能源发展方面具有的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由于国内新能源应用成本高,河北省新能源产品90%出口到国外,因此目前的关键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掌握核心技术,降低应用成本,提高新能源转换率,推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平价上网,促进新能源的广泛使用,进而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

(四)提高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

工艺技术装备是钢铁产品提升竞争力,节能降耗的重要基础。有资料显示, 炼铁高炉炉体容量越大,单位炼铁成本越低。1000立方米高炉相比400立方米吨钢综合煤耗降低80%,吨铁焦耗降低60%。因此,淘汰落后产能是节能减排的有力措施。虽然2008年以来,河北省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892万吨,占全国淘汰落后产能的41.8%;淘汰落后炼钢产能3496万吨,占全国淘汰落后产能的44.8%。但是由于河北省民营钢铁企业占到三分之二,企业规模小,环保投入小,运行机制比较灵活,众多民营钢铁企业借助低成本优势不断增产,其投资也在大幅增长,所以造成了河北省钢铁产能越减越多的局面。目前河北省已经提出到2017年压减6000万吨钢铁、其中民营钢企聚集的唐山、邯郸、石家庄这几个钢铁重镇分别将压减粗钢产能4000万吨、1204万吨和482万吨,而且2014年确定了压减1500万吨钢铁产能的目标任务。但是截至2013年年底,河北省钢铁企业每年新增钢铁产能3000万吨,是政府计划2017年以前平均每年淘汰落后产能1500万吨的两倍。这说明应该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步伐,切实做好落后产能的退出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京萍.发达国家钢铁工业低碳技术研发方向[J]. 冶金信息导刊,2012.(06):6-7.

[2]饶蕾, 曹双双. 欧盟钢铁业节能减排措施对我国的启示[J]. 理论与改革,2013(5):107.

篇4

关键词: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钢铁企业

引言

钢铁工业在我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给环境也带来了危害。钢铁生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废水、粉尘等。通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施节能减排等措施,钢铁行业整体环保水平在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国家“十三五”规划又明确提出“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核心目标,不仅资源要高效利用,同时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等。钢铁企业作为工业主要排放源之一,仍然存在着巨大节能减排潜力。“十三五”期间,钢铁企业也将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系统动力学能够对企业复杂的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的模拟推演,并做出动态分析,它从另一个角度来反映企业生产中各环节的动态特征。强瑞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思想与方法,构建企业节能减排系统的模型,并以某铸造厂为案例进行仿真分析[1]。刘丽娟等[2]以火电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企业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分析了节能与减排系环节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影响。黄飞等[3]运用系统动力学,对煤炭矿区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了矿区主要能耗,以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张华等[4]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引入系统动力学,分析不同节能减排投资方案下,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为企业节能减排投资路径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杨勇波等[5]建立了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政府、企业、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了动态分析,并对节能减排政策进行了模拟推演。系统动力学在不同的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主要侧重于对企业生产事后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仿真模拟,对生产环节与节能减排效果之间的动态关系涉及较少。本文将以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企业节能减排系统模型,分析环保投入、钢铁产量以及企业成本等对企业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

1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型

1.1系统动力学简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Forrester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创立了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以分析研究控制反馈为基础,通过建立系统动态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对系统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仿真预测的学科,是一种以以定性分析为先导,定量分析为支持的系统、分析、综合与推理的方法[6~8]。它强调系统整体的观点和联系发展运动的观点,最适用于研究复杂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行为之间动态的辩证对立统一关系,而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系统恰是一个具有非线性反馈性动态性等特点的复杂系统,因此本文引入系统动力学对其进行研究。

1.2模型的主要假设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系统庞大且复杂,系统内部受众多因素影响,为了能够更直观地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合理假设对模型进行简化:(1)模型边界为钢铁企业,不考虑相关政策以及市场变化等外部因素对模型的影响;(2)钢铁产量平稳下降,能源价格相对稳定。

1.3因果关系回路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彼此联系,存在一种因果关系,通过分析得到相关因果关系:(1)钢铁产量增加,使得能源消耗量上升,能耗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随之减少,最终导致企业治污量降低,使得企业污染排放量增加,从而限制了钢铁生产,形成负反馈回路。(2)钢铁产量增加,直接导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增加,对钢铁生产产生制约影响,形成负反馈回路。(3)钢铁产量的增加,使企业总产值增加,将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投资,最终使企业增加对污染物的治理力度,使得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从而减小污染物排放对产量的制约影响,形成正反馈回路。

1.4节能减排系统主要参数及方程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系统反馈回路中各变量之间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节能减排系统模型涉及的主要参数及方程:利润:INTEG(利润变化量,0);节能减排投资:减排投资比重*节能减排投资;SO2排放量:INTEG(SO2产生量-SO2减少量,18186);COD排放量:INTEG(COD产生量-COD减少量,736);总能耗:产量*吨钢综合能耗;总成本:其他成本+能耗成本+节能减排投资;SO2产生量:总能耗*单位能耗SO2产生量;SO2减少量:DELAY1I(单位投资SO2治理量,治理量延迟,0)*废气治理投资。

2实证研究-以宝钢股份节能减排系统仿真分析

2.1模型参数的确认

本文以宝钢股份为例进行研究,时间边界定为2010~2020,2010年作为基期,仿真模型步长DT=1。以企业2010年相关数据为初始值,涉及企业2010~2015的历史数据,相关参数主要通过以加权平均法、回归系数法等方法得到。

2.2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通过对企业进行分析研究,考虑建模目的,认为模型边界、变量设置和调控参数选取符合实际,企业节能减排因果关系图、流图和方程表述合理,方程的钢量也一致,因此,认为模型通过结构一致性检验。本文选取宝钢股份2010~2015年主要指标的历史数据,如钢铁产量、企业产值、成本、废水、废气、粉尘排放量等,对模型进行历史检验,发现仿真值与实际值基本拟合,各指标最大误差率均不超过20%。由于模型是理想状态下的简化模型,故仿真值与实际值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文主要分析不同决策方案下企业节能减排效果,允许误差存在,因此可以进行模拟仿真。

2.3节能减排模拟仿真

宝钢股份作为钢铁行业龙头企业,多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钢铁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通过对宝钢股份实际情况分析,认为钢铁产量、节能减排投资比例以及成本是影响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减少产量(方案一)、增加节能减排投资比例(方案二)、降低成本(方案三)、所有方案同时(方案四)四种不同的方案,通过模拟比较各种决策方案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影响。

2.4仿真结果分析

通过运用VensinPLE软件仿真得出不同方案下企业大气污染存量、水污染存量和粉尘存量的变化情况。通过仿真模拟得出企业污染物存量呈累积上升趋势,但不同方案下引起的污染物存量不同。污染物产生的源头来自企业钢铁的生产,对产量的限制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分析,发现当产量下降5%时,与现状相比,污染物存量都有所下降。其中,SO2存量下降了14.6%,粉尘存量下降了3.2%,COD存量下降了4.16%,说明适当的降低产量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投资比例,由原来的0.01911增加到0.02,企业SO2存量下降了9.09%,粉尘存量下降0.62%,COD存量下降了2.72%。企业通过增加环保投入,改进了节能设备与工艺,优化了能源结构水平,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同时,通过减排投资增强了企业治污能力,从而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企业节约成本,将原来成本降低5%,通过仿真得出:企业SO2存量下降了7.00%,粉尘存量下降0.41%,COD存量下降了0.56%。企业降低成本的消耗,增加了企业利润,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从而增加企业环保的投入,进一步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最终降低企业污染而排放。当所有方案同时进行时,企业污染物存量最低,节能减排效果最佳。

3结论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能够对复杂系统作出动态分析的特点,用SD方法建模。通过对钢铁企业历史数据检验后仿真,得出不同方案下,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路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仿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要注重从源头治理,这就要求政府根据钢铁行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来限制钢铁企业的产量。这样不仅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化解过剩的钢铁产能,同时也有利于淘汰一批技术落后的企业,有利于行业的优化整合。同时,企业不仅要注重增加环保投入,还应重视节约企业的成本,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企业节能减排应制定实施“多脚”并行的发展战略,积极响应政府相关政策,不断增强企业环保意识,促进企业早日走向能耗低、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强瑞,廖倩.企业节能减排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4):126-132.

[2]刘丽娟,王灵梅,杨春.火电企业节能减排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J].华东电力,2010,38(10):1499.

[3]黄飞,李兰兰,於世为.煤炭矿区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煤炭工程,2012,(2):108-111.

[4]张华,陈凤银,王艳红,等.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系统动力学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2,(7):22-25.

[5]杨勇波,陈缨,羊静,等.耗能企业节能减排政策模拟推演[J].系统仿真学报,2016,(4):972-978.

[6]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有限公司,2009.

[7]钟永光,贾晓菁,李旭.系统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

一、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脱硫现状

河北省是钢铁大省,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居全国第一位,钢铁企业的污染严重,烧结烟气二氧化硫浓度变化大,排放浓度范围在200~3524mg/m3,占到排放总量的70%以上。烧结机烟气二氧化硫污染是国内钢铁行业面临的共同的环保问题,由于烧结机烟气存在着气量大、二氧化硫浓度低、粉尘含量多、温度高、湿度大、含腐蚀性物质等特点,脱硫工程技术难度大。因此,烧结烟气脱硫是钢铁行业实现二氧化硫污染减排的关键,也是钢铁行业实现污染减排的关键。

武安市是河北省钢铁企业集中地区之一,也是河北省委提出的30个节能减排重点之一,各种规模的烧结机在全省乃至全国钢铁行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落实节能减排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武安市在制订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中,要求本地区的普阳、兴华、文丰、烘熔、新金、明芳、东山、鑫山和文安等9家钢铁企业完成烧结机脱硫工程,并明确了各企业的二氧化硫减排量,提出了“强制减排、拒绝理由,要么脱硫、要么停产”的工作思路。由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武安市政府为确保任务完成,又提出了扶持企业脱硫工程的意见,拿出包括市长预备费在内的约5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脱硫工程的扶持奖励。武安市环保局作为烧结机脱硫工作的责任单位,认真贯彻市政府要求,督导企业落实,市环保局组织召开环保脱硫技术-项目对接洽谈会,让企业和环保脱硫专业公司联合,推动脱硫工程进程。各相关企业也积极落实资金,尝试各种脱硫技术,因企制宜,选择不同的脱硫工艺,在市政府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烧结机脱硫工程。

二、烧结烟气脱硫技术工艺分析

武安市政府选择9家(10台)不同规模的烧结机作为实验基地,通过对采用不同工艺进行烧结烟气脱硫的理化性能的全面系统测定,调整、优化运行状态下烟气脱硫的最佳工艺参数,制订最佳设计方案。在这9家企业中,有1家采用氨法工艺、1家(2台)采用LEC工艺、1家采用循环流化床工艺、其余6家采用石灰-石膏工艺。其中河北兴华钢铁有限公司(1台72m2烧结机)采用生石灰为脱硫剂,采用高效钙法(湿法)工艺,工程总投资1900万元,测算年运行费用约300万元。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采用氨法工艺对1台180m2烧结机烟气进行脱硫治理,该工艺以氨水(18%)作为脱硫原料,设计脱硫效率95%,副产品主要成分为硫酸铵。配套建设处置脱硫副产品硫酸铵的化肥生产车间,设计硫铵化肥生产量21600吨/年,副产品可全部综合利用。工程总投资约6000万元,占地5150m2(含化肥车间)。考虑副产品综合利用,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烘熔钢铁有限公司采用循环流化床工艺对1台180m2烧结机烟气进行脱硫治理,以消石灰作为脱硫原料,副产品硫酸钙可做水泥原料。工程总投资约3900万元,运行成本7~8元/吨烧结矿,年运行费用约1500万元。河北文丰钢铁有限公司选用LEC工艺(石灰石排控法),对1台126m2和1台50m2烧结机烟气进行治理,该工艺采用粒径12~15mm的石灰石子为脱硫原料,设计要求SO2排放浓度小于100mg/m3,副产硫酸钙粉可作水泥原料。工程总投资3200万元,预计运行成本每台每小时500元左右(合两台烧结机年运行费用约700万元)。工程占地面积较小,每台约300m2。

在实际投运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实际问题,如:以生石灰为脱硫剂,采用高效钙法(湿法)脱硫工艺存在着冬季管道结冰防冻、脱硫塔底沉淀较多、脱硫废渣(副产品)利用途径等问题;脱硫工程普遍存在的自控系统与自动在线监测仪的匹配问题;脱硫液粘度大、易造成沉淀堵塞,直接影响净化效果问题;烟气除雾问题;半干法循环流化床工艺易造成塌床、在床下设置的输灰系统因湿度大而形成大块,难于处理,冬季则直接影响生产等问题;氨-硫酸铵深度脱硫工艺一般采用浓氨水,采用稀氨水(18%)尚属首创,副产的硫酸铵能否作为农肥使用,硫酸铵的冬季储存问题等均需进行实际验证。

三、结论与意见

目前,国内钢铁厂通用的烟气脱硫技术比较普遍使用的方法有:循环流化床法(CFB)、氨―硫铵法、密相干塔法、石灰石―石膏法等不同工艺,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由于石灰石价格便宜,便于运输,使用安全并有足够的活性,随着脱硫系统存在的结垢、堵塞和磨损等技术问题得到成功解决,石灰石逐渐取代石灰成为石膏法的主流脱硫剂,石灰石-石膏强制氧化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优先选用的烟气脱硫工艺。该脱硫工艺的关键是脱硫吸收塔。脱硫塔的形式不同,脱硫的效率、脱硫的经济性、脱硫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都有很大不同。但是,这种吸收塔存在气液传质效率一般、吸收反应不完全、吸收液需反复循环、动力消耗大,设备内上部数以千计的浆液喷嘴需要定期更换,液气比过大(一般是13:1),水处理装备与运行费用高等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从我国已有的脱硫装置看,脱硫装置投资约占烧结机总投资的20~50%,吨烧结矿脱硫运行成本5~14元,给企业增加较大负担,而且能够熟练掌握脱硫技术和具备管理经验的人员大多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逐步加强,部分钢铁企业、重点设计单位已开始对烧结机烟气脱硫进行尝试和探索。如广钢采用石灰-石膏法对24m2烧结机进行脱硫,石钢对2台50m2烧结机采用密结机烟气进行脱硫,包钢、宝钢也自主研发脱硫技术用于烧结机脱硫工程,柳钢采用氨法对2台83m2烧结机脱硫,福建三明钢铁采用循环流化床法对2台180m2烧结机烟气干法脱硫等等。但总的说来,国内烧结机烟气脱硫技术的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普遍可用于推广的成熟技术。

[参考文献]

[1] 史少军,叶招莲. 钢铁行业烧结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探讨[J].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0,(03) .

[2] 张弛.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马耳岭氧化球团厂烟气脱硫系统浅析[J]. 才智, 2010,(11) .

[3] 李艳青,李志峰,闫志华. 钢铁企业SO2减排技术应用浅析[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01) .

[4] 李艳青; 闫志华; 栾雪娜.国内外烧结烟气脱硫现状及发展趋势[J]. 莱钢科技, 2009,(05) .

A study on sintering flue gas desulfuration technique at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of Hebei Wu’ An

ZHANG Yan-l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in wu’un

篇6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毫无疑问将为未来五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指明方向,我们对未来五年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及重要关键点解读如下:

“转型升级”是主基调,钢铁行业进入“平稳增长期”

从规划的具体内容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国家制定规划的主要思路:即以满足国民经济为需要,调整钢铁工业发展战略、优化市场资源、明确发展重点,最终实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因此,规划的重点都是围绕“转型升级”展开,包括结构调整、绿色发展、自主创新、区域协调、资源保证等。

为此,报告还特别新增了“钢材消费预测”部分,指出我国钢铁消费顶峰将出现在2015-2020年间,“十二五”期间消费量将进入平稳增长期,这一方面肯定了“十二五”我国钢铁消费仍将增长,另一方面也指明增速下降是大趋势。这本质上是界定了“转型升级”大背景下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指明了发展方向――即未来我们要关注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质量提升,而不再是粗放型规模扩张。

理解上述问题,是我们把握“十二五”钢铁工业发展趋势的基础。

产品升级是重中之重,特钢受到政策支持

产品升级是结构升级的关键,因此也是“十二五”的重中之重,本次规划将该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包括对关键品种消费增速的预测、对下游需求品种的分析、对关键技术设备及工艺的规定、对产品质量问题的详细要求等等,无一不透露出政府在产品升级方面的坚定决心。而这种调整也的确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一方面我国钢铁产品在质量和结构上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这也是未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由此我们认为,“十二五”国家后续或将对相关高端品种发展给予明显的政策支持,而其中最受益毫无疑问将是特钢子行业(相关品种此处不赘述),这印证了我们前期对特钢行业发展机遇和投资机会的大力推荐(详情请参见我们的深度报告《特钢行业深度报告:迈向“新材料”之路》)。当然,政策仅仅是外部因素,相比之下,支撑特钢行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仍然是特钢行业本身在需求上面临的巨大增长机遇,这从规划对相关特钢品种的消费量预测上也可以看出。

区域布局是未来看点,关注“新疆”以及“东南沿海”

区域布局是“十二五”亟待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关注该问题主要因为规划中对其进行了详细、明确的指示,即:“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布局新建钢铁基地,中部地区不增加钢铁产能总量、西部地区适度发展、继续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上述表述非常清晰的为“十二五”钢铁工业区域发展问题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再次印证了国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视。

未来钢铁行业基于区域发展的投资机会主要有两处:一是新疆地区(请关注我们前期推出的深度报告《新疆钢铁业深度分析:疆来会怎样?》),二是东南沿海地区。相比之下,我们认为由于地理位的偏远,新疆地区的发展机会更值得关注。

淘汰落后进入攻坚时期,节能减排稳步推进

本次规划对淘汰落后与节能减排要求也进行了较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节能减排具体的技术、淘汰落后的具体工业设备和产品进行了细化,说明“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仍作为关系行业长久发展的要点仍将被贯彻下去。

对上述两点,我们仍然保持前期看法,即最核心的问题仍是政策的执行力,因此其长期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不过,节能减排技术以及淘汰落后装备的细化为政策的施行提供了较大的便利,这一点我们拭目以待。

行业集中度提升:长期目标

规划对于行业集中度和兼并重组方面的要求未作调整,即依然是“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和“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的企业集团,6家~7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2011年钢铁行业集中度不升反降(2011年1-7月CR10为48.2%,低于去年的48.4%)充分说明了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的难度。从已有的兼并重组案例来看,“并而不组”的现象居多,包括2010年以来的通过“渐进式股权融合”重组的民营企业。制约兼并重组的主要障碍仍是地方政府在税收、人员安、产能换、环保改造成本等方面的利益诉求无法得到很好解决。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尽管“十二五”钢铁行业竞争更趋激烈,但行业集中的提升仍将是一个缓慢而艰苦的过程。

“减量化”与“服务商”:本次规划的新突破

本次规划中首次将“减量化”和“钢铁服务商”作为指导性词汇,预示了未来行业发展的两个重要转变方向。“减量化”实质上是“量的提升向质的提升”的转变,其强调的也是质量提升,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减量化”的提出表明该问题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因此“十二五”钢铁产品结构升级将大有可为。

“钢铁服务”是“钢铁生产商”向“钢铁服务商”的转变,它是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国外已有众多成功先例。本次规划中“服务”被12次提到,充分说明其趋势即将形成。“钢铁服务”主要涉及:a、与下游企业战略合作,b、建立钢材服务中心,c、发展咨询、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d、相关服务外包。

对该问题,我们认为“服务”作为提高企业盈利、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不容疑;但目前就国内环境来看,总体尚处在摸索阶段,特别在运作模式积累不够,在企业观念转变上也尚需时日。对行业而言,我们认为这种转变必将对行业竞争结构带来冲击,首先是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其次是通过物流、电子交易等相关环节的改变进而影响钢铁行业自身的运行,这一点较为目前尚难以细化,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积极的作用将必大于消极作用。

投资建议

关于升级、区域性和总量

如前文所述,本次规划的亮点主要包括“产品升级”和“区域布局”。我们认为产品升级部分毫无疑问是最为重要的,但我们同时认为在产品升级部分仍然缺乏具体的扶植政策,如针对特钢企业的信贷政策,如技术支持政策,甚至包括减轻相关企业的税费负担和人员负担等。

至于区域性。一方面,新疆区域当然是发展重点,但仍需关注2013年后可能的产能过剩(详见我们的深度报告《新疆钢铁业深度分析:疆来会怎样?》)。另一方面,考虑到目前从北至南数量相当大的钢铁物流,发展东南地区的钢铁产能逻辑上完全正确,但同时仍需提示关注如下两点:一是大力发展东南钢厂,将会使北方钢厂的供需关系更加恶化,同时由于钢铁几乎不存在销售半径,这将使将全国乃至东南地区的供需关系也属于严重的需方市场,再加上新建钢厂较高的折旧成本,东南钢厂在建立伊始便可能存在先天的不足,所以发展东南需和北方淘汰紧密结合;二是由于东南地区矿石和煤炭天然性的缺乏,若不提前规划原料的来源,不仅将使得相关物流成本增加一倍(一吨钢需1.6吨矿和0.4吨左右的煤和焦),还会使得我国矿石对外依存度提高,钢铁在整个产业链的话语权进一步降低。

关于总量部分,规划通过“调查分析建筑、机械、汽车、交通、矿山、石油化工等13个主要下游行业的“十二五”用钢需求,预测2015年消费量为7.5亿吨左右”,并得到“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峰值约7.7~8.2亿吨”的结论。通过分析,我们得到以上数据与市场上预期数据对比的结论,为“总体基本一致,细节略偏乐观”。目前市场上有种观点,即除特钢仍会大发展外,普钢2011年便是消费的最高峰。

其它政策建议

篇7

带着疑问,记者走进淮钢。通过深入采访,答案渐渐清晰:正是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推动淮钢在寒冬中破冰前行。

资产重组助力转型升级

中钢协数据显示,2015年1至11月份,重点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7万亿元,同比下降19.3%,亏损531.32亿元。从这组数据中不难看出钢铁行业的“冰冷”。

仔细分析下来,钢铁行业表象是需求不足,但实质是供需错位。要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唯有从供给侧发力。淮钢的发展正暗合此道。他们十年前便以开放、前瞻的眼光,从供给侧要素之一的资本入手,坚持市场为导向,不断深化体制改革。

2006年,地处苏北腹地的淮钢,与世界500强、全国最大民营钢铁企业――江苏沙钢集团实施资产重组,由国有控股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2010年12月,企业成功重组上市。资本经营的成功,为淮钢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更广的空间。重组后第一年,淮钢销售收入就突破100亿元,迈上年产300万吨钢、300万吨材的新台阶,实现历史性跨越。更重要的是,通过体制改革,淮钢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难题,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成功实现了产品结构“普转优”“优转特”的转型升级。

其后,淮钢趁热打铁,与天津钢管集团合作投资30亿元,新建75万吨大口径无缝钢管生产线,并于2012年5月顺利投产。如今,淮钢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口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中国最大模具钢生产基地、中国大型锻造生产基地,一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特钢企业崛起在江淮大地。

科技创新锻造核心竞争力

推进供给侧改革,本质是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具体到钢铁企业,就是有效供给市场需要的产品,其中关键是科技创新。

纵观淮钢的发展史,创新已融入其血脉。

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淮钢建立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研发队伍。早在1991年,淮钢就成立了江苏冶金行业首家博士后流动站。其后,又陆续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中心,网罗了王忠英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并与钢铁研究总院、东大、江苏大学、淮阴工学院等单位实施产学研合作。

通过不懈地科技创新,淮钢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淮钢承担了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新一代超级钢铁材料”中的“全等轴晶技术开发”和“400PMa超细晶碳素钢筋”两个专题,并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美国、德国等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铁水热装”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誉为“国内冶金工业的一次革命”。

淮钢一直跟踪全球钢铁生产前沿技术,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目前,淮钢已拥有70吨超高功率电炉-精炼炉-连铸-热送/热装-连轧的短流程中小型棒材生产线,100吨转炉-LF钢包精炼炉-RH真空脱气炉-连铸-配套中小型棒材连轧的长流程生产线,直径380-600mm的大圆坯生产线及与之配套的直径70-300mm大棒材生产线,技术装备水平国内领先、世界先进。

淮钢的科技创新从未止步,随之而来的是,产品结构逐步优化,供给侧改革效应正在显现。目前,弹簧钢、轴承钢、船用锚链钢、合金管坯钢、汽车用钢等特种钢已占淮钢总产能的90%以上,广泛应用于市场前景广阔的汽车制造、铁路、机车、造船、电站、机器制造等领域。

科学管理铸就“淮钢”品牌

作为钢铁企业,既无法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涨,也无法及时应对市场需求萎缩。科技创新投入巨大,时间漫长,还有专利限制等问题,甚至有失败的风险。而强化管理却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战略投资。

为此,淮钢人向管理要效益,以“钢的意志、铁的纪律、火的热情”推动管理创新,加强生产组织,提高经营水平,锤炼产品质量,铸就了享誉海内外的“淮钢”品牌。

得益于科学严格的管理,淮钢产品质量过硬,赢得良好的口碑。Ⅲ级螺纹钢为全国免检产品,应用于连云港田湾核电站、上海南浦大桥及京沪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弹簧钢获“省质量信得过”产品;热轧带肋钢筋、汽车大梁用扁钢、锅炉用无缝钢管坯等七个产品获国家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淮钢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美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韩国、巴西等国家,锚链钢获得英国、挪威、日本、美国及中国船级社船用钢材认可。同时,“淮钢”品牌也声名鹊起,“淮钢”牌系列产品连续多年保持“江苏省名牌产品”,“淮钢”牌已成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淮钢人还非常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岗位技能大赛,提高职工岗位技能。特别是创造性地以职工名字命名了“成江保温法”、“立成刀具法”、“家宝法”等岗位发明,极大地肯定了职工的价值,调动了职工追求精益求精的热情。

节能减排实现降本增效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是一条重要的措施。推进节能减排,虽然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是可以变革“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大量污染”的传统增长模式,形成“资源高效利用,能源高效转化,代谢物高效再生”的新发展模式,最终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淮钢坚持以技改为支撑,以管理为抓手,推动节能减排。“十一五”期间节约标准煤14.3万吨,“十二五”期间超额完成节约29万吨标准煤的重任。每年减少CO2排放104800吨、减少SO2排放1140吨,高炉渣、转炉电炉渣、除尘灰等固体废弃物实现零排放。

同时,淮钢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废物利用,变废为宝。通过技术改造,高炉、焦炉、转炉煤气得到高效利用,转炉工序实现了负能炼钢。每年因高效节能水泵、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及余热余压发电等措施,减少从电网购电量达6.4亿度。采用国际先进的高炉渣无害化处理方法,利用高炉渣生产超微细粉,直接掺入水泥,掺入比例达40%以上,可使混凝土强度提高30%,不仅减少了水泥生产的矿石资源消耗和有害气体排放,还可从中获利。

篇8

【关键词】计量检测;节能降排;业绩考核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发展循环经济是重中之重,“十一五”规划的宗旨是要使得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要降低到20%左右这一节能目标。对于冶金企业来说,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是企业所履行的社会道德标准,更加是企业对于发展循环经济以及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1.冶金企业的能源管理

冶金企业如果想要最大程度的节能,就要依靠轧钢加热技术、鼓风加热和发电等等工艺学和动力学的进步,或者是使用连铸连轧生产线并对工业煤气和废气进行有效利用的能源管理。要想使得整体能源管理的成功与否就要依赖于冶金公司内部的一整套以计量为业绩测量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保护措施之间的内外结合。冶金企业对于进一步降低能耗的重点主要是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的废热、余热,回收的转炉煤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加以利用。

因为绝大多数的生产设备中所产生的的废热是适用于返回到工艺流程自身而进行的循环利用。同时,废热也可以加热水,通过内供或者是外供的方式来对住宅和办公进行集中供热和取暖。以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节能减排,对于冶金企业中环境的友好业绩以及计量检测中的重点量化的指标有如下几种:

第一,对于焦炭的消耗要逐渐的减少,就可以相应的对炼焦过程产生中二氧化碳和废气的放散进行减少。

第二,要综合利用消化高炉渣和钢渣。

第三对于废水的排放处理要达标。

第四,烟、尘的排放也要达标。

在钢铁的生产流程之中烧结工序是耗能大户之一。烧结工艺的污水和扬尘是急需要治理的重点。要对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设备进行淘汰,还要进行技术改造,要采用清洁生产的设备,烧结工序的节能减排必须要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比如,采取还原剂减少消耗的方法,对皮带机、链板、热筛等设备进行改造,从而达到二次扬尘的有效控制,对于烧结机点火炉要降低焦炉的煤气用量来进行改造,采用烧结密封技术不但能降低岗位的粉尘浓度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采取用电除尘器进而取缔布袋除尘器,使得除尘的效果产生了质的飞跃。作业生产的厂区以及岗位的粉尘浓度要下降到国家标准之下就要计量检测。社会上回收的废渣烧结处理和炼铁污泥用于再烧结都需要计量的检测数据来说话。对于烧结工序中污水处理的回收利用以及污水的处理过程有没有达标都需要计量检测来进行佐证。还有,对于造成某些企业发展约束和困扰社会的矿物渣烧结工序都是可以消纳的。

2.冶金企业计量管理体系

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和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冶金计量专业管理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因此必须紧跟时展,探索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计量专业管理模式。这就要求企业计量管理者,立足自身、放眼外部,研究各方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自身绩效,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冶金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推动计量专业管理的进步,有效促进了计量工作融入钢铁主业,并为企业节能减排、优化生产工艺及发展循环经济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企业计量管理从工作范围上,大体上可以分为4类,即物资计量、能源计量、计量设备、计量检定校准,这也是各企业内部计量职能管理职责分配的基本规则,在各冶金企业的计量管理机构都可以对应找到类似的管理科室、作业区等部门,所以4类对标内容均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对应。

在物资计量方面,我们选取了3个指标,物资计量异议是衡量企业进出厂及厂际计量准确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反映企业贯彻“以用户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我们特意选取“钢材销售计量异议率”作为对标主指标,用来衡量一个企业在计量方面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水平:“物资计量系统数据信息准确率”和“计量衡器远程集中管理度”主要是针对企业信息化手段在物资计量管理上的应用程度,体现各企业在物资计量管理中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能源计量近年来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要内容,冶金企业是耗能大户,绝大多数冶金企业是各地区政府重点关注的节能减排单位,所以在能源计量方面选取了3个指标。“能源仪表计量准确率”主要体现企业能源计量仪表维护水平和能源计量数据的应用程度:“能源计量信息化采集率”主要反映企业信息化手段在能源计量管理上的应用程度:“能源计量仪表配备率”主要体现企业在国家强制标准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上的执行力。

计量是工业生产的眼睛,计量设备管理重在过程控制,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中过程方法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计量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程度,我们把计量设备管理列为第三类内容。即“计量过程控制”。

鉴于冶金企业的规模和计量设备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采用80/20管理原则进行分类,重点对AB类测量设备进行控制,即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A类)和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包括关键和重要工艺监测、质量检验、厂际能源消耗等)。

我们通过“AB类测量设备周期确认率”这一指标来反映设备定期检定校准的程度,指标也引入了ISO10012:2003计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中的“计量确认”概念,要求不仅要对计量设备进行定期检定校准。还要实施验证,以确认满足工艺计量要求。

“关键测量过程受控率”指标,主要是以贯彻ISO10012:2003为目的,在冶金企业推广使用国际标准,实现计量管理的系统化和标准化。要求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测量过程进行识别和控制。并采用量化评价方法来衡量关键测量过程的控制水平。

计量校准能力是企业计量量值传递和溯源的基本能力。是保证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准确控制的有力手段。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冶金企业跨越发展,许多企业在国际化上取得了重要进展,高端产品获得国际认可,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对计量校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我们在这方面选取了“校准认可项目”这一指标来反映企业计量校准能力获得国际认可的程度,选取“计量标准建标项目”来反映企业计量检定校准能力适应企业发展的水平。

3.结语

在现代科技的创新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实践证明之下,对于钢铁行业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前行道路上,冶金计量为钢铁行业不仅提供了技术的支撑,而且在其过程之中不断地得到了新的升华和拓展。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进程之中,冶金计量虽然不可能应用于钢铁企业的所有生产过程之中,但是钢铁企业的每一道生产工序都离不开计量。冶金计量已经渗透进钢铁行业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李世俊.钢材市场需求预测及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议[EB/OL].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站.

篇9

一、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坚决淘汰落后钢铁产能。2012年12月底以前,淘汰《实施意见》中所列落后产能。各市州要按照“严格、严肃、严厉”的原则,依据国家产业政策严格甄别,将淘汰落后钢铁产能任务落实到具体企业,明确淘汰时限和相关责任人。年12月底以前,各市州要将本地区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计划报送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钢铁结构调整办)。

各地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计划经省钢铁结构调整办审核后,纳入2012年全省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各地要在2012年11月底以前,拆除所有落后产能设备,并向省钢铁结构调整办报送本地区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情况。2012年12月,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地淘汰落后钢铁产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二)加快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做大做强优势钢铁企业为目的,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支持具有规模、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重组规模较小的企业,在全省培育2—3家具有较强实力和明显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集团。有关地方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统筹全局、打破区域界线、加强沟通协调,积极推动本地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工作。有关企业要从产业发展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按要求抓紧制定兼并重组方案。

(三)支持钢铁企业集团集中进行技术改造。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存量的原则,支持实施兼并重组的钢铁企业集团,结合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进步,在坚持“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前提下,选择集团内具备资源、环境和能源承载等条件优势的骨干企业集中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生产规模集约化和产品差异化发展。技术改造项目应符合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投资方向,达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鼓励类条件。

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和技术改造规划需由有关地方政府报送省钢铁结构调整办审核。

(四)开展节能减排和环保监测工作。以降低钢铁生产能源资源消耗和减少钢渣、二氧化硫等废物排放为目标,严格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对现有钢铁企业实行能效强制性标准核查和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到“十二五”末,钢铁企业污染物排放量、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达到国家规定限值。

(五)规范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各地和有关部门要按照《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工原〔〕105号)要求,督促和指导现有钢铁企业从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工艺与装备、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整改,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出审查意见。钢铁企业要对照规范条件,认真编制《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申请报告》并附相关证明文件。省经信委组织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对申请规范的企业进行初审,省环保厅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符合条件的分别报送工信部、环保部审核公告。

二、相关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督导有力,扎实抓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各项工作。各地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细化实施方案,加强政策协调,把淘汰落后作为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在淘汰落后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推动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各市州每季度末向省钢铁结构调整办报送本地区工作进展情况。

(二)切实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对瞒报、谎报落后产能的企业,以及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

(三)加强环境保护核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标的钢铁企业,有关部门将对其依法给予经济处罚并责令限期停产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将依法予以关停。

(四)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钢铁行业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督与管理,依法取缔无证生产钢铁产品的企业,及时查处生产和销售不合格产品的行为,确保钢铁产品质量安全。

(五)严格钢铁项目建设管理。各级政府和钢铁企业不得借淘汰落后之名擅自违规新建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对未完成淘汰落后任务的地区,环保、国土、投资等主管部门要按规定暂停对该地区其他项目的环评、供地和核准(审批)。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任务的企业,环保部门要吊销其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对其不予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投资管理部门对其不予审批、核准和备案新的投资项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其不予批准新增用地,相关部门对其不予办理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已颁发的必须依法撤回。

(六)优先支持积极淘汰落后和实施兼并重组的企业集团。对积极完成淘汰任务和实施兼并重组的企业集团,相关部门对其工商税务登记、土地开发利用、技术改造项目环评、银行融资、生产许可等方面应优先予以支持。

(七)继续执行淘汰落后“以奖代补”政策。对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任务,符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7号)、《财政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18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意见》(政发〔〕60号)等文件规定的奖励范围,并经工信部和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公示的淘汰落后产能所在市(县)政府,继续执行“以奖代补”政策。

(八)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钢铁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要求,落实各成员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创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提高企业本质安全。

篇10

关键词:金融危机后;钢铁行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金融危机后河北省钢铁行业外贸出口SWOT分析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0日

河北作为我国第一钢铁大省,其发展中自身本就存在很多问题。金融危机后,河北省钢铁行业外贸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具体表现在国内外需求极度萎缩,出口压力剧增,国内市场钢价大跌,钢铁盈利大幅下降,企业纷纷减产限产,贸易摩擦加剧等。但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对河北钢铁行业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对其产业调整和升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以市场调节作用加快了落后产能的淘汰,其外贸发展也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一、金融危机对河北省钢铁行业外贸出口的冲击

(一)出口量锐减。金融危机对河北省实体经济的影响从2008年8月下旬开始逐步显现并不断延伸。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巨大,钢材退出“前三强”,2008年河北省前三大类出口商品为机电、钢材、纺织服装。而2010年钢材(剔除机电产品)仅出口15.5亿美元,下降76%,所占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从第二大类商品退居到第四位。金融危机后钢材出口的环比、同比等分析数据全部走低,钢材消费需求大幅度降低。钢铁企业出口锐减。如表1所示,2009年第一季度出口量仅相当于2008年高峰期的一个月。(表1)

2010年河北省钢材出口有较大恢复,全年出口钢材4,256万吨,同比增长73.1%。6月份出口钢材达到年内最高的562万吨,之后受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由升转降、需求放缓和出口调控政策的影响,钢材出口逐月回落。8月后,月出口量维持在300万吨左右的水平,钢材出口累计增长幅度也由最高152%逐步收窄到年末的73.1%。2011年河北省钢材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6.15%和40.17%。吨钢售价平均852.57美元,同比提高20.68%,但是河北省出口钢材均价比上海出口钢材均价1,167.85美元低27.0%,比全国钢材出口均价1,050.36美元低18.83%。

(二)主要出口市场萎缩。从国外主要出口市场来看,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河北省国外主要市场均呈不同程度的收缩。其中,对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的和东盟国家的出口分别占全省出口的23.6%、15.4%、8.7%、8.5%和6.7%,分别下降了19.9%、12.3%、5.4%、49%和38%。如图1所示。(图1)到2010年河北省钢铁对韩国出口大幅增长,对欧盟、中东地区出口出现大幅下降。亚洲、东盟是最主要出口地区,对欧盟出口增长较快。1~9月份,对主要贸易市场亚洲和东盟分别出口284.8万吨和64.3万吨,分别增长10.1%和10.8%;对欧盟出口60.7万吨,出口值达5.6亿美元,量、值分别增长了68.9%和97.9%,增幅较大;另一方面,从行业划分来看,其中钢铁、汽车业的出口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造船、化工业等受到的影响较小。

(三)重复建设,产能严重过剩。金融危机后,河北省钢铁行业外贸出口量一降再降,钢铁行业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是导致钢铁成品出口恶性竞争的主要凶手之一。由于钢铁行业的高营业率,各钢铁企业都在疯狂上生产线,无需求而生产是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必然导致河北省钢铁行业的库存量上升,尤以板材、热轧板与中厚板过剩最为严重。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有所放缓,没有足够的新增经济项目,新的产能给市场增添了不少的压力。原材料市场的不稳定,政策的不完善,过剩可能还将加剧。而国外钢铁市场需求量更严重下滑,某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致使河北省钢铁出口受阻。河北省钢材产成品库存仅2008年10月份同比上涨87.1%。库存量在经济增长低迷、出口受阻的双重压制下,很难在短时期内消化。供大于求必然导致钢铁行业的恶性竞争,因此很多中小型钢铁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倒闭。

(四)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金融危机后,河北省钢铁工业遭受到了很多贸易壁垒,从案件存续情况看,虽然案件数量有所减少,但是案例的复杂程度涉及范围却加深。2011年国外对华钢铁出口产品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调查案件共计44件,其中新立案16件,初裁和终裁案件14件,复审案件14件。从河北省钢铁产品涉及的案件情况看,全年新立案件为9件。包括反倾销6件,双反3件。2011年涉及河北省钢铁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特点突出表现为涉案企业和涉案金额激增。全年涉及钢铁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与上年相同,均为9件,但是涉案企业数量同比大幅增长41.98%,涉案金额同比更是激增了351.83%,这种情况在河北省还是第一次。国际贸易壁垒的种类和形式不断变化,更灵活、更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不断发展、种类不断增多,都给河北省钢铁工业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不少阻力。

(五)贸易方式发生转变。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贸易方式方兴未艾;另一方面传统的贸易方式受到挑战,一些传统贸易方式已不适应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些传统贸易方式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受到挑战,如信用证、托收等结算方式的风险越来越大,由于进口商资金链出现问题,导致进口商欠款很普遍;使出口商的坏账率越来越高,这就迫使企业必须采取更加安全、保险的贸易方式。

二、金融危机后河北省钢铁行业外贸出口SWOT分析

(一)河北省钢铁行业外贸发展的优势

1、区域资源优势。钢铁生产是铁、煤化工过程,所需大宗矿产资源包括铁矿、煤及熔剂性石灰岩。河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矿产资源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49种。这为钢铁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对外依存度较小。另外,河北省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北京、天津周围,有环渤海经济圈。境内铁路干线横贯全境,高速公路密集。隔海与朝鲜、韩国、日本相望,是东北亚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国际消费市场巨大。

2、产业基础优势。河北是我国第一钢铁大省,从2005年起钢铁产量就一直位居全国首位,是我国第一个年产钢超亿吨大省,产业基础良好。其钢铁生产设备水平较高,重点统计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达60.9%,100吨及以上炼钢转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56.7%,大部分企业已配备铁水预处理、钢水二次精炼设施,精炼比达到70%。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3、政府的大力支持。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钢铁需求大幅度下跌,我国政府重拳出击,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以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减量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实施“走出去”战略,在2010年底前投资4万亿元,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据分析其中能够直接拉动钢铁需求的资金占20%左右。另外,在政策方面,政府更是对钢铁行业积极引导,准确把握钢铁行业市场形势,确保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河北省钢铁行业外贸发展的劣势

1、产业集中度低,布局分散。河北省钢铁企业达202家,其中拥有炼钢能力的企业88家,独立炼铁企业42家,独立轧钢企业72家。2005年河北省粗钢产量超过500万吨的钢铁企业只有3家,仅占河北省总产量的38.5%,炼钢企业平均产量仅为83.9万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集中度偏低,加剧了钢铁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布局分散使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2、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河北钢铁产品以粗钢为主,在全国的占比超过40%,而钢材产量在全国占比不足20%。对于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大、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的汽车用钢、特材钢以及高等级建材用钢等,河北生产能力还十分薄弱,导致河北钢铁出口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出口产品多为粗加工的低附加值产品,价格也比较低廉。高端产品产能不足与总体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矛盾依然较为明显。

3、发展粗放,民营企业污染严重。钢铁工业从铁矿石到终端产品,钢铁产业链很长,越靠近上游,污染越严重,附加值越低;反之,亦然。而河北省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占得恰恰是产业链的最上游。随着产量的快速膨胀,河北钢铁产业遭遇铁矿石、焦炭、水、电等多方面制约,钢铁产业与资源、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联合重组势在必行。河北省钢铁企业烧结、炼铁、炼钢等工序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有待完善,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有待进一步系统优化。

(三)河北省钢铁行业外贸发展的机遇

1、并购国外企业的机遇。金融危机为河北省钢铁企业并购国外企业提供了机会。国外企业包括钢铁生产企业和原料生产企业。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钢铁行业面临巨大风险,有政府背景的大型国内钢铁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借金融危机大举并购国外钢铁生产企业。这有利于河北省钢铁行业海外建厂,进而入主国际市场,而并购国外矿企有利于中国钢企取得稳定的矿石来源,并为中国钢企未来在铁矿石谈判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提供有力支撑。

2、兼并重组的机遇。一方面部分经营不善钢铁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难以生存,将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在钢铁行业低迷的时期,会让更多钢铁业者头脑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出路和方向,在钢铁行业利润被压缩、甚至部分生产者将面临着巨大亏损的特殊时期,借助市场的力量进行大规模洗牌,推进钢铁业的重组大步向前。

3、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机遇。中国钢铁业在此特殊时期,正积极调整发展策略,应对金融危机对行业带来的冲击。目前,钢铁企业正从加强成本控制,调整定价策略和销售策略以及制定更为有效的竞争策略着手应对钢铁行业低迷运行的局面。钢铁业者不约而同地将眼光集中到节能减排方面,这对增强全行业竞争力,加强全行业的规范与调整都大有益处。

(四)河北省钢铁行业外贸发展的威胁

1、贸易摩擦日益升温。近两年来,河北省部分钢铁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价格较低、对象较集中,已经招致了来自北美、拉美、欧盟、东盟等出口目的国的贸易摩擦,阻碍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金融危机后,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更是严重。

2、成本优势越来越小。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内钢铁业的原材料市场表现较为混乱。河北省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需求量大,2009年超过世界铁矿石海外贸易量的60%以上,疯狂上涨的铁矿石价格,不停地挑战河北钢企的承受底线。价格上涨源于中国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而且这一需求正在逐年增加。而中国钢铁行业丧失了铁矿石定价主动权,使得钢铁行业的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成本优势逐渐缩小。

3、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国铁矿石资源不足,人均铁矿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2%。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河北省钢铁行业普遍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资源约束日益显现,环境制约也更加严峻,这不利于河北省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崔树军.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与模式研究:以河北省为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