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52-01
Stotsky(1998)认为“:阅读经验与写作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好的写作者也是好的阅读者,好的写作者必须要阅读量大。好的阅读者更能写出成熟地道的好文章”。因此探寻一条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有必要的。
一、口头描述为先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可分为“三大步”:Pre-reading,While-reading 和Post-reading。读写结合,我们的目的是让练笔成为成为阅读课Po st-reading 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课堂活动,学生通过练笔加深对所读文章内容的理解,拓展其思维空间,达到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为保证阅读和练笔的顺利进行,在选取相应 的教学活动时,我们会优先考虑对阅读教学和写作都有帮助的活动。Pre-reading 作为阅读准备的阶段,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复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型,激活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为阅读作准备。因此 我们通过选取与阅读主题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口头作文,达到既复习相 关的词汇和句型,又能为阅读和练笔作准备的目的。一般有连词成文和看图说话两种形式。例如:在教学 PEP Book5 Unit 6(A) Read and write时,课文的主题是在 nature park中看到的景物,我们在 Pre-reading 阶段,通过出示以下的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关键词说一段完整的话。学生可先在四人小组中讨论,然后再在全班面前展示。经过四人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学生一般都可以说出类似这样的一段话:Look at the nature park, it’s big. There is a lake, a mountain and a river. There are many trees and flowers. The nature park, big , a lake, a mountain, a river, trees, flowers, pretty, like, 3 nature park is pretty. I like it very much…. 这种形式的口头作文,既复习了相关的词汇lake, mountain, river, trees和flowers和句型There is?/ There are?,激活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又为下一步的阅读作准备。
二、图表加深记忆
提炼关键信息,“While-reading”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通常,While-reading 可分为三次阅读:第一次阅读,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第二次阅读,查读,搜索需要信息,突出重点;第三次阅读,从头到尾细读,将全文 读懂读透,解决难点。在“While-reading”阶段运用图表,提取文中 4 的关键信息,能直观、精炼地再现文章信息,使文中信息一目了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令教学深入简出。当然,在设计图表之前,教师必须先研读教材,为学生每一次阅读设置合适的任务,然 后再根据不同的任务,设计相宜的图表辅助教学。将课文内容图表化 常见的方法有思维导图和表格两种形式。
1、思维导图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清晰,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以及复 习和整合旧知识,还可以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例如,在 PEP Book8 Unit 4(A) Read and write 时,我们使用了思维导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阅读前,笔者让学生谈一谈: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Liu Yun’s pen pal?笔者把学生说到的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中心词Liu Yun’s pen pal 的周围,然后让学生 阅读课文内容找出相关的信息并填写下来: 阅读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思维导图进行课文复述。
2、表格
表格形式直观简洁,便于学生理清思路。另外,这种图表还可以应用在学生的练笔阶段,方法是先让学 生完成图表,再进行练笔。课文内容图表化还不是 While-reading 教学阶段的结束,通过三次步步深入的阅读来了解文章的大意后,我们还要加强对阅读材料的熟读。通过熟读课文, 熟悉课文遣词造句、连句成文和布局谋篇的方法,为下一步的练笔作充分的准备。
三、写作由易到难
通过随阅练笔对小学英语阅读课进行延伸和深化,是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一个质的转变。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会运用知识,因此单靠阅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是不够的。
篇2
重视语文积累是对我国语文学习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国历史上许多大文豪和以中华文化为底蕴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在他们儿时在汉语学习上,下过一番积累功夫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和"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强调的就是要多读、多背、多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那么.在小学语文阅渎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呢!
一、激发学生自主积累的兴趣
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内在动力,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钥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兴趣在各项实践中的重要性,语文积累更是如此。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自主积累语言的兴趣。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多读、多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动力,如果生硬地强迫学生积累,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积累过程中,教师可以巧用各种训练手段,如用儿歌、顺口溜、一字开花扩词,组织手抄报比赛、成语句子接力赛、优美片段欣赏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尝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自主积累的兴趣。
二、创造阅读条件,丰富学生积累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名篇名著,好词好句比比皆是,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智慧与创新的积淀,不论寓理于事的愚言故事,还是意境优美的散文和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燕子》、《春》、《画龙点睛》、《咏柳》等都是学生阅读和积累的名篇佳作。然而,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仅要传递更多的信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还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积累和收集信息。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通过订阅课外读物,网上下载优秀作品,创办图书角,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掌握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不断丰富语文积累。
三、理解感悟,深化语言积累
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单纯知识的机械累加。感悟是指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学生充分理解感悟课文,是提高学生积累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会读有所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提高学生积累的质量。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仅要求学生划出或摘录好词好句,而且还要写下简要的感受,不求文字多少,多则二、三百,少则五十来字。这样能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并有了情感参与。
篇3
在有效教学的要求下,如何改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一个英语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从“低耗高效”的理念出发,分析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高耗低效”现象,并就“低耗高效”理念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现象主要表现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高耗低效”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的三个方面:
(1) 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的形式大于内容,如同是走过场。部分教师没有对课型进行深入的理解,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技能的改善不够重视。
(2) 在阅读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知道要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难以做到这点,仍然是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
(3) 阅读课上的知识的输入与知识的输出之间达不到平衡。有部分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输入以及对输入知识的检查。而对学生知识的内化以及知识的有效迁移却不够重视。
2. 以“低耗高效”为支撑,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2.1做好阅读前的准备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仅是要对课文的主题或者话题进行导入,让学生能够初步的感知与预测话题。还应该在正式的上课之前,考虑到初中生词汇量不足、阅读速度慢、课外阅读量少等情况,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前准备工作。在进行正式的阅读之前,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减少他们的阅读障碍。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尽管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所需要的词汇以及语法知识,但是仍然不能够对全文进行理解。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能掌握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够激活已有的知识。为此,需要在阅读之间就对部分词汇与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先期处理。例如进行有关earthquake单词的教学时,在课前就可以安排学生对报纸上或者网上与5.12汶川大地震相关的报道内容进行查阅。让学生能够对地震时可能出现的一些奇异的现象、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防、地震过程中的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不会对这些内容感到陌生。
2.2阅读课程中听到更多学生的声音
在阅读课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体现的相当的明显。例如如何寻找主题句、如何猜词意、如何进行分段、如何进行快速阅读等,基本都是教师传授的。在现在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出可以积极参与教学的开放性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设出就提问的情景,从简单到复杂、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在牛津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小短文,只要能够在平时利用好这些内容,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去开动脑筋进行认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局限在回答课本上或者是教师提出来的问题。例如用短文的形式将Family life进行介绍,写作的重点与难点就是学生撰写介绍自己家庭生活短文时有关句型与词汇的使用。因此,在写作之前可以先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引导,然后对学生分组,让学生互问互答,讨论各自的家庭生活,让阅读能够走进生活,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提问一定不要要局限在课文内容中,还可以包括单词、短语、句式以及语法等各种对短文写作有帮助的内容。最后,则可以以问促学,通过探究性的问题来推动学生学习,例如:Are there any rules in your family? What are they? 让学生围绕这一类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阅读来拓展思维,对知识进行拓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3课后设问,点燃学生课后思考欲望
在阅读课结束之后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继续对文中思考。特别是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避免提出一些限制学生思维的封闭式问题。因为封闭式问题答案基本都是固定,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开放性的问题因为答案并不是固定的,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想象空间,更好地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问题。另外,开放性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更强。例如在牛津版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在阅读教学之后提问:Have a good time?让学生尝试在不同场合对此进行回答。通过这样的问答,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具有宽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 结语
总之,课堂高效与否,与学生的在课堂上的投入与否密切相关,还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密切相关。为此,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需要用“低耗高效”的理念去思考教学,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才可以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4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阅读教学 课程设计 研究意义
一.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的含义
阅读教学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教和学从阅读的角度来进行,但是究其根本,我们要依据语文的课程标准来作为我们的教学依据,其特点是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步骤性和过程性,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进行语文的阅读实践的目的。
2.阅读教学的目标及其思想
阅读教学是一种感受式的教学,其目标和思想都充满了人文化,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树立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将学生情感体验的注入,发掘其作品的本质,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能够做到独立阅读的同时,培养自己一定的阅读和思维逻辑,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培养高尚的情操。
其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自我为主体,培养阅读能力和语言的获取和积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3.阅读教学的实践
阅读教学在其实践过程中,充分的注重了阅读能力和人的结合,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注重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而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
二.小学高年级下的阅读教学课程设计的研究意义
1.学生是真正的主体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认知能力,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阅读感受。阅读教学以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不再过分的强调知识性,规律性,灌输性,而是以学生的一种主动性去阅读,主动的进行学习,主动的探求知识,以创造性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语言,真正让学生是自己的主人,而避免了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弊端,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2.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心理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到阅读教学是一种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冲击,但是阅读教学相比课堂教学来说,更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质,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使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形成一种健康的阅读心理,阅读的动力在于我们本身对知识的渴求,在于我们对书本本身的兴趣,而阅读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无疑强化了我们的这种兴趣,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3.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
阅读教学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后,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情感感受和体验,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自己的分析和理解,以其独特的感受领悟作品的真谛和意义。每个人对于作品的感受都是不同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学生在作品中找到自己所缺乏的所需要的,并将其中的道理指导自己人生的实践,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和体验,通过这种个性化的阅读,培养学生独特的观念,树立目标和人生理想,而教师对于这种个性阅读进行正确的引导也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对于阅读教学方法的产生,可谓是优势居多。它不仅帮助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帮助教师找到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新方法。这种教学上的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步性的思想同样也反映了我们对于教育和教学的重视,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跟进新的思想和潮流去发掘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并用于实践。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不再是一种被动式的接受过程,而是一种主动式的学习过程。本文就这些方面探讨了其研究意义,凸显了其重要性,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将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志达.高效学习 实效提升――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21期
[2]缪梅华.高效学习 实效提升――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4年09期
篇5
关键词:阅读教学;数学教学;小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数学阅读在数学学习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采用阅读教学的方式教导学生数学,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而且引导学生用正确的阅读方式更好地、更便捷地解答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采用阅读教学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独立的阅读习惯,为小学生从小塑造一个“大家爱阅读、大家会阅读”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拿到数学书本时对书中的一切概念、规律、方法都是不知道的,所以教师从头开始对学生的数学方式非常重要,枯燥乏味的教授学生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都提不起兴趣,对于用新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课后习题和考试问题更是起不到帮助。所以教师采用什么方式的阅读教学教授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数学文字的内容是什么、他要告诉我们什么、对我们做题有什么提示、我们如何运用文字的提示去做题这四个方面去阅读。课前,学生应该提前复习,阅读时遇到不懂的、有疑惑的进行标记,在教师讲解或者课后的时候询问老师或者学生,教师可以有方法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其中的意义。课中,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的重点在哪儿、告诉学生容易错误的点在哪儿以及哪儿是难以理解的点,鼓励学生积极追问原因,养成学生阅读中思考的好习惯。课后,讲解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适当的阅读作业,让学生下次上课给大家讲解其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疑惑点,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图形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什么样的图形才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区别,其面积一样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区别,面积与三角形面积有什么联系?通过这样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阅读寻找答案,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激发学生自己探索数学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
二、创造阅读教学氛围
是人都有惰性,所以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的话,学生日久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一点兴趣,这样反而无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所以教师应当创造轻松快乐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快乐地阅读,在阅读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相互探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带动学生全体动员,更有利于数学教学。比如说,教师可以选择观点分歧比较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疑问,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交流,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开发自己的智力,而且在与同学的分享与交流中分析别人的观点,找寻正确的答案,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但是教师在提出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是一定要符合教学目的,有利于诱发学生进行思考,而且能够把要讲授的知识点融入进题目中,有一定难度但是又不会太难,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智力发展,以阅读教学的方式引起学生的热情,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师指导阅读
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导学生学习,所以阅读教学的宗旨就是用阅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外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会学生怎么阅读、怎么观察、这一段文字主告诉我们的数学定理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运用数学文字定理来进行解题,所以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中的阅读教学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在遇到书本中的阅读文字时,首先详细地向学生解读文字的意思,让学生从文字中获得新的知识,再举例向学生表达文字文字意思,然后提问学生理解的如何了,再出几道习题查看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经过这样的学习、理解再到复习的阶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记忆新的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勾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点的记忆,还能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点连成片,有助于学生日后解答难度较大的题。
如学生学习几何时,教师可教导学生在日常多留意类似图形,让学生自己总结图形的特点、异同性,并让学生自主探寻各种图形的面积、体积的计算与不同,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几何图形的了解,方便日后的学习和计算。
总之,阅读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创造阅读氛围加上教师指导阅读三方面相结合,不但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轻松学习数学,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记住数学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和记忆。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推广数学阅读教学,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那种生搬硬套的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能掌握数学知识来解答数学题目,更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利于对学生科学的数学思想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更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师们针对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自由阅读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消化文章的内容。阅读中的倾听和对话,就是读者和文本、读者和作者心灵的对话。这种心灵的对话,应该是自由的,而不是强迫的。在这种对话基础上的自由交流和讨论是更广范围内人们的对话,有利于每个读者认识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情感的熏陶。就在这样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形成了。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又反过来加深了读者阅读对话的深度和广度。在做课堂预设时,教师往往更多考虑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流程的推进,教学环节的衔接,而更多地愿意挤占学生的阅读时间,来保证整个教学的完整性,殊不知,正是在一次次的演练中,孩子的自主阅读成为了一种形式。剥夺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就是剥夺学生的倾听和对话,剥夺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也就是放弃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的阅读,就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失去了阅读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教师不能放任不管,而是给予恰当的指导,为学生点拨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对保障阅读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生活化阅读等模式,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实践、情感认知与阅读知识积累相结合,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进而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新课标要求,要充分尊重个体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观点,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引导。要注意倾听孩子的观点,不要轻易打断,让孩子把话说完。不要吝啬你的评价,评价时给点热情,给点期望,同时又要指出问题,指明方向,一味的表扬和一味批评同样可怕。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教学《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信息世界,让童心、童言、童趣会给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向学生传授以下一些阅读方法:一是目标阅读法。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读物的实际情况来选定阅读目的。大到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小到段落层次、遣词造句,制定明确的目标。在阅读时要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达成目标,要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避免绕圈子。然后,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筛选,找到真正切中目标的实际内容。二是快速阅读法。
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阅读时不出声,使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简化,以加快阅读速度。同时阅读时尽力推广视读广度,以句、段文字为一个阅读单位,做到一目十行。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半途中不回视、不重读。另外,还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要的与无关的信息。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有效阅读的效果。三是以意逆志法。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就是说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识、经验来推想作者的思想。小学课本中出现一些古诗、古代寓言故事以及一些有比较深刻的思想意义的作品,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加深理解。如林巧稚说“我们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么意思?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四是十目一行法。清代学者阮元说:“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读书也。”这是说精读之法。有的书要速读,那是为了快速摄取信息;有的书要精读,这是为了从内容到形式仔细地研究,做到剖析至微,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笔法、作者的旨趣。五是写写画画法。美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张随着阅读和思考,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记号,并写下自己的随感。他认为这才是书籍的主人,这过程就是占有书籍的过程。小学生尤宜采用此法,凡是好词好句用一种符号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种符号画出,疑难不解之处再用其他符号勾出。多读多思,勤画勤写,一定会取得成效。
三、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指导的。一是指导学生学会组织。在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时,我总是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组织同伴一起学习,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注意照顾到全体等等。在实践中,我都是采用学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二是指导学生学会协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以下两种相反的情况:问题简单时,学生抢着参与,以至于学习秩序混乱,此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谦让”;问题有难度时,即使有个别同学能回答,但受从众心理支配,也不敢开口,此时就要教会学生“自告奋勇”。做到了“谦让”和“自告奋勇”的矛盾统一,就能协调学生间的学习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而高效。三是指导学生学会帮助。首先要教育学生“愿帮助”,其次是“会帮助”。在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要指导学生尽量避免这种弊端,从老师启发、辅导同学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四是指导学生学会评价。合作学习时,教会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包括:讨论时的评价(学会赞同、反对、补充);作业时的评价(同学间互相批改作业)。
篇7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实际上就是阅读教学的开端,它是英语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导入法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将他们领进知识的海洋。教师可以根据阅读课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
1.以Free Talk的形式导入。这是一种比较简单而常见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的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一步步自然过渡到新授的内容。这种导入法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中慢慢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觉得自然而又不陌生。
2.用卡片、照片、录像等导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形式接触、学习、使用英语。卡片、照片、录像都是比较直观的东西,它们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过来,这样教师就可以将学生领入阅读课的学习天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也就能把要学的内容学好。
3.通过对话表演或演讲等方式导入。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知识的学习应该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对话表演、小演讲正是一种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方法。这一环节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整个课文教学,这一方法需要教师根据阅读课的主要内容布置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而教师也要在备课上下工夫。
4.让歌声伴随学生进入课堂。音乐能让人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引导学生进入广阔的天地。欣赏优美的音乐实际上就是一种享受。平时上课前,笔者喜欢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英文歌曲,一方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歌声中训练自己的听力。
5.通过微型比赛来导入。比赛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它能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也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给学生一片展示自己才能的天空。
二、借助母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意识
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接收英语信息,逐渐摆脱母语思维并进行英语思维的过程。课堂教学要克服“信息交流会”“语法讲习所”的片面性,初中学生对英语信息的理解开始主要借助母语进行处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这种心理在英语和母语之间建立联系:一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与母语匹配的英语短语,培养学生的“语团”意识,如一些固定搭配、短语等。开始让学生收集寻找,再逐步让学生归纳它们具有的“语团”特征的表达方式,这样学生会逐渐熟悉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二是让学生在理解同一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句型意识和变化意识,同义表达可以让学生体会英语的词类和句子的联系,悟出许多具有英语特质的东西。这种语言意识的形成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实施任务型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于阅读教学,通过设计阅读过程中各个环环相扣的小任务并指导学生圆满完成任务,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训练他们的阅读技巧。
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量采取真实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力争做到设计的任务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顺着课文的思路积极开动脑筋,并参与到各项任务中去,进行语言实践。任务设计还要注重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先听读、后说写。
四、注重策略指导,形成阅读技能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的心智和交际过程。学习策略的有效指导能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有效地学习英语,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英语阅读策略是学习策略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和阅读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就以下的阅读策略对学生做重点指导,促使学生形成阅读技能,比如,如何理解主旨大意与细节,如何理解事件发生的顺序,如何进行略读和快读,如何运用上下文线索推断生词词义,如何掌握文章的要点,怎样为文段做注释,怎样运用图表等,有了这些策略的指导,阅读教学就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了,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了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还得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广泛的阅读等,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五、为学生精选阅读材料,注重阅读量的积累
篇8
【关键词】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13-0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中文师范生区别于非师范学生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担负着培养未来中小学语文师资的重任。其课程建设如何,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师范生毕业后承担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质量。特别是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教学的形势更为复杂,无疑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改以来,各师范院校一直努力进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不能很好地满足语文教学实际的需要。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学科为本位,没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发展;第二,教学方式重理论讲授轻学生实践,不利于学生教学能力的训练与提高;第三,课程实施过于封闭,脱离中学语文教学实际。
针对以上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课程建设方面,以学生发展为本,重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科书的编写,完全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一般分为“课程论”和“教学论”两大部分,“课程论”部分大致分为“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教材”、“语文课程的评价”等几部分;“教学论”部分大致分为“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几部分。体现的是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思想。知识本位注意学科知识内部的整体性和逻辑性,优点是知识量丰富,自身知识体系较完备,利于学生系统接受知识。但缺点是忽视学生的经验、接受能力和兴趣,没有从学生出发去整合知识,从而也就不利于学生发展。基于此考虑,我们对教学内容做了以下调整。
第一,从学生发展需要的角度重构教学内容、重新安排教学顺序。如讲“教学论”中的阅读教学时,通常按照教科书的内容和顺序,应先后讲阅读教学的理念、阅读教学的过程和原则、阅读教学的模式、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看,理论讲了一大堆,当安排学生编写教案准备讲课时,学生往往一头雾水、不知所措,似乎讲了白讲,没有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于是,我们就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和顺序。阅读教学部分先后安排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说课”、“如何讲课”、“如何观课评课”等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中又安排了几个小模块,比如“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模块,具体包含“如何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如何设计导入语”、“如何安排教学环节”等。相关的教学理论一定是在学生需要时插入讲解,比如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时要考虑选择教学方法,此时插入以下理论:“教学方法通常有哪些”、“每种方法的优点缺点”、“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等,根据学生需要相机讲解理论比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讲解理论效果要好得多。再如讲“如何安排教学环节”模块时,就把“阅读教学的过程和原则”、“阅读教学的模式”理论插入进行相机讲解。总之,阅读教学的所有理论知识均可通过这几个模块整合起来。
第二,在具体进行每个模块教学时,变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思路为先实践后理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常一般先讲理论,然后让学生去实践。但事实证明,由于学生没有实践经历和教学经验,讲理论时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也往往感觉难以理解,而且等到学生实践时理论也忘得差不多了,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于是我们改变了以前的思路,变为先实践后理论。比如,过去教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时,一般先讲教学设计的有关理论,再让学生去练习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先实践后理论的思路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选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依据什么确定教学流程?怎样导入新课?怎样提问?等等,当学生在备课经历的基础上产生问题时,老师再进行理论讲授,学生的听课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学生自己备课时运用的往往是在中小学老师那里学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些理念和方式一般比较陈旧,当前教师的讲授会带来鲜明的对比,学生会对新课程的执教理念领悟得较快,老师讲完了再让学生回去修改它们的教学设计,效果明显。
二、教学方式方面,压缩理论讲授,加重实践的比重和力度。
目前,高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结果是学生不熟悉语文教学现状,不能正确理解和贯彻语文教学理念,教学组织能力差,教学技能运用生疏。总之,适应教学慢,应聘教师编制考试录取率低。针对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我们做了以下两点尝试和改革。
第一,过去高校一般的做法是讲一个学期的理论,下学期到中学实习前才集中校内试讲几周,实践时间短,学生下去实习时表现得很不成熟,难以应对语文教学。对此我们做了以下调整。一个学期的课,先用三分之一的课时教授“课程论”,在进入“教学论”讲授时就开始一直伴随学生的实践活动。按照“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即每个教学技能的习得都是先让学生去试做,然后老师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讲授相关理论,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再去修正、去练习。然后老师再指导,学生再纠正,这样一条主线一直贯穿学习的始终。此外,实习前几周,再集中进行综合实践,主要是练习讲课,包括各种文体的处理思路、各种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不合乎要求的学生会再进行指导、练习,直到每位同学都达到基本要求。
第二,根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特点,我们尝试引入了案例教学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究其实质而言是一门技能课,技能的培养需要熟练的反复实践,更需要正确的模仿。而要想正确的模仿,必须引进大量的案例。从一个个案例中,学生不仅得到启发,而且还开阔了视野、熟悉了语文教学的实际。此外,案例教学法讲究的是学生通过案例的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其过程是学生探究事物规律的过程。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
三、课程实施方面,走出校门,加强与中学实际教学的联系。
作为师范生的专业必修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如果不走出课堂,不面向中学,不到中学中去,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满足中学教学的需要的。因此,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人中学课堂,进行调查、观摩和学习,感受和体会中学语文课堂的真实氛围。具体我们有以下举措。
第一,教育见习。教育见习,可以使学生与中学语文教学有零距离的接触。通过了解教学实际,加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了解中学生学习现状及兴趣爱好等,培养教育责任感。通过观摩教学,熟悉教学流程,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技能。
第二,教育调查。教育调查,可以让学生对中学语文教育及教育对象的现状有更深的了解,促进学生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层的思考,有助于他们今后走出校门更快地适应教师角色,有助于他们成为科研型的教育教学专家。教育调查时间安排在大三的小学期,组织学生到中学进行为期三周的语文教育教学调查。调查的内容,可围绕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中学生的写作现状以及语文教师的素养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法、观察法、调查统计法、访谈法等。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有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阅读教学是否有效关乎着学生对于语文内容的练习,和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那么怎么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知识呢?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后,笔者将自身对小学语文阅读阅读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方法写下来,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确立学生为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而不是老师。更主要是现今阅读教学中基本对话大多数都是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却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已。语文课文是有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分为精读部分与略读部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是教师必须强调的,也就是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自主阅读。美国著名航空工程师查尔斯・布劳尔曾说过:“一个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声耻笑或一个呵欠扼杀,可能被一句嘲讽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权威人士皱一下眉便郁郁而终。”由此可见,创造的本质是自由、与众不同的,而教学中教师只要对学生多一点信任与鼓励,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学生的学习潜能、阅读潜能就会得到最大发挥。
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没在动力,是学生学习之前的关键。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来提出阅读要求,再对学生阅读课文进行适当的引导,切记不可太过容易要不然学生会觉得浮躁,而太过难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比如教学一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读懂一句话,二年级时则鼓励学生能读通、运用,有一定的感情,三年级则对学生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鼓励学生能够由句到段进行阅读理解,这样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循序渐进,学生慢慢的也就能够理解全篇课文内容了。
二、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与阅读练习
普通话朗读是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基本功,更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中的语气、语调、面部表情以及语气停顿等,教师可以开展班级朗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参与朗读活动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当然,教师为了练习学生的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抒情性课文。比如指导学生朗读《乡愁》,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读出作者对母亲、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从而让学生懂得感恩,并对整首诗加以背诵,品味情感。再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选择给学生分角色朗读,进行对话情景再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热情。
三、激发学生阅读思维,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是充满期待与实现的心理活动,而思维则是具有发散性的特性。著名发明家爱因斯坦曾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因此,在阅读这一过程的初始阶段,思维模式就开启了,这时就会对接受读物的第一信息产生猜测、询问与期待,从而自主的进行阅读。
情感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踏进教师进行授课时,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学生,这是牵住学生情感纽带的关键。比如在教学《燕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插入插图与音乐《小燕子穿花衣》,引导学生进入那美好的春天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拓展,提高阅读效率与学习效率。
四、注意读写结合的有效运用
篇10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模式 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69-01
在语文课标中,已经明确地提出,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独立阅读中不断积累情感体验以及阅读经验,逐步形成语感。同时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能够通过自主阅读,达到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等要求。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教学的时候,还应该注意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在阅读中丰富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一、积极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进行课外阅读,实际上是对课内阅读的延伸,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所以,在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中,作为教师,首要的的一点,就是课外阅读教学应该立足于课内,而不应该为了课外阅读而漫无边际地将阅读范围扩大,淡化阅读的针对性。毕竟学生阅读的精力有限,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其次,在对课外阅读教学指导中,作为教师应该将课内阅读的学习目标,有机地延伸到课外。另外,也应该将课内中所运用的阅读方法,合理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促使学生将课内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促使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书籍
课外书籍浩如烟海,如果让学生盲目地东找一本,西找一本,或者为了消遣、猎奇,追求刺激,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课外阅读,其功用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指导学生对书籍进行选择。在遵循延伸课堂阅读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知识性强,文学艺术性高,健康有益,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好书籍来读。比如《红岩》《钢铁是怎炼成的》《安徒生童话选》以及四大名著等等,还可以引导初中学生读一些《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等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学习。
三、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进行精读
在书籍选定以后,就是学生进行阅读的阶段。作为教师,应该给予指导,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要逐字逐句地读,而且要反反复复地读,但不贪多,只要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够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真正地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则是毫无益处的。
四、在课外阅读中注重对知识积累的指导
课外阅读,让学生跟文本进行有效地对话,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而积累是阅读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说的就是积累的问题。没有记忆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在课外阅读中,积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对知识的积累是必要的。毕竟学生的语感来自于学生长期不断的阅读积累。一个人,他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头脑里记住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在课外阅读中,教师指导好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让学生积极建立各种各样的笔记,对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雅词、成语、佳句、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名言哲理、等进行分门别类地积累,达到“积沙成塔”的目的,以便在运用的时候,左右逢源。
五、在课外阅读中加强语感的培养
在语文阅读中,不论课外还是课内阅读,语感培养是阅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目标。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加强对语感的积累。而语感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目标。所以在课外阅读中,特别是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这些独立阅读中,进行自主学习,逐步提高语感,同时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六、在课外阅读中如何有步骤地进行阅读
- 上一篇:机械设计方案
- 下一篇: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