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案例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研究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研究案例

篇1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 教学案例 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77-01

学生对于事物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素养,是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未来科学研究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一、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学生学习小学科学,需要学生对科学探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坚持兴趣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实验,自发进行科学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养蚕”的教学中,我买了很多蚕宝宝分发给学生们,给学生们布置了“研究”作业,那就是大家找找资料看看蚕宝宝需要吃什么,如何将蚕宝宝养得白白胖胖,如何让蚕宝宝吐丝化茧。学生们看着手里的蚕宝宝很兴奋,纷纷交头接耳地探讨如何养育蚕宝宝,养蚕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很多同学还给蚕宝宝起了名字。课下,学生们通过网络、书籍查找资料,都希望自己的“小伙伴”能够健康地长大。在养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钻研的精神,激发了学生们科学探究的兴趣。我将学生们的行为进行总结:“同学们做得非常棒,你们不仅养育了蚕宝宝,还培养了自己,只有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才能将科学研究做好,才能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出发点往往是因为兴趣的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养育生物,进行趣味实验、生活实验,引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拓展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

小学科学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教材没有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双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进行总结和研究。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科学探究思维,成为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的内容之一。

比如,在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教学过程中,开始并没有给学生讲解很多理论性的内容,而是带着学生走到校园小花园,让学生们观察土壤,观察土壤中的生命。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今天我们走进小花园,大家看一看我们花园的土壤是如何孕育出这些植物的。大家观察土壤之后进行总结,看看土壤中有哪些营养。”教师在户外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们非常开心,有的同学很认真地捧起一捧土,观察土壤中的小生命;有的同学将水倒进土壤,观察土壤对水分的吸收。学生们做得非常认真,用自己的方式观察了土壤和土壤孕育的生命。我在课堂上对土壤的结构、成分进行讲解,学生们有了实践基础,对理论知识便能更好地掌握。

小学科学需要学生的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多创造实践机会,坚持让学生在生活中实验和研究,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

三、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精神

小学科学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创新教学方式,开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

在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教学中,首先制作了课件,将很多动物的遗传变化进行展示,将植物遗传学的创立过程进行了讲解,我启发学生们:“大家能不能想想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哪些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呢?植物是如何进行遗传和变异呢?”因为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回答起来非常容易,有的学生说:“我们人类自己就是遗传和变异的代表,我和爸爸妈妈就不同,但是我很像他们”,一句话引来了大家的捧腹大笑。我鼓励学生这种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了表扬,赞扬他的“举例”非常生动。学生们受到启发,说了很多关于遗传和变异的情况,创新意识逐渐增强,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学生的很多想法都非常有趣,并且有很多奇思妙想。这些奇思妙想正是科学探究需要的假设前提或者创新意识。教师不要打击学生这种萌芽状态的创新意识,应当对创新意识进行呵护和培养,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探究精神。

总之,小学科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关系紧密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将实验、研究拘泥于课堂中,而应当让学生们走入生活,走入实践中进行科学探索,创建开放式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钻研能力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篇2

对于李清照早期作品如《如梦令》《一剪梅》等,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并且也接触了相关抒发“愁绪”的作品,由此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李清照词的精妙。

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的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围绕着“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熏染愁绪。这首词虽然比较低沉,但是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

【内容分析】本课放在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宋词。宋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赏析这首词要理解作品内容,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众多意象构成的意境,同时反复吟咏,体会声律之美。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历程对词风的影响,理解其前后期不同的词风。

过程与方法:掌握李清照写愁的方法,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李清照家破夫死、饱经忧患离乱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孤高坚韧的灵魂。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李清照深沉复杂的凄愁的感情,掌握解读诗歌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识记字音

将息(jiāng) 两盏(zhǎn) 乍暖还寒(zhà huán)

戚戚(qī)

2.词语解释

最难将息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憔悴损

3.了解有关常识

(1)作者简介及背景回放:

李清照,婉约派代表,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名门出身,自小聪慧过人,文学造诣极高。其丈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专家,夫妻恩爱,家庭幸福美满。1127年金灭北宋,导致词人生活彻底改变:首先夫妻二人收集的几屋书画金石在战火中毁灭殆尽;然后,丈夫赵明诚病重身亡,李清照独自飘零江南,颠沛流离,尝尽人世艰辛;最后1132年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不久离婚并被判刑两年;1156年孑然一身悲苦离世。词人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的词作内容多是少女的闺怨离愁,词风清丽婉转;南渡后,词作内容多是怀旧悼亡,思国思乡思夫,词风哀怨凄婉。李清照词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创制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声声慢》作于李清照晚年,这时的李清照已经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打击,独自一人生活在杭州。

(2)婉约词派

宋代的一个词派。代表作家有秦观、贺铸、李清照、宴殊、晏几道、柳永等,由五代的“花间词派”逐步发展形成。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等。题材比较狭窄,多数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4.整体感知

(1)初味愁情――这首词传递出了怎样的情感?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诗歌鉴赏方法之一:抓诗<词>眼)

明确:由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得出:愁,这是本词的词眼。

(2)本词选用了哪些意象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深愁巨痛?请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酒、雁、风、黄花、梧桐、细雨。

二、合作探究

借何写愁――你感慨最深的是哪个意象?用第一人称“我”描述,描绘所选意象的画面,请动笔写一写。然后小组内交流各自描述画面。最后结合所积累诗文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要求:小组合作制作PPT展示。

明确:先描述所选择意象的画面,然后抓住“酒”“雁”“花”等意象一起探讨如何表现愁情,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诵,教师对语音、语调等进行指导朗诵,全班轻声齐诵。

(诗歌鉴赏方法之二:抓意象)

三、引领探究

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悲愁,但全词写来没有一个“泪”字,只在结尾点出一个“愁”字。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

1.如何入愁――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并且加以品读。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冷冷清清――环境――肃杀凄清,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

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内心极度哀愁,再加之晚年一人孤处、无依无靠,更是百无聊赖、失落迷茫。为了排遣这种哀愁,作者就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在寻觅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还是当日夫妻二人甜蜜的爱情?……寻觅的结果是寻而不得,这样的寻觅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和惨淡。处境的冷清衬托出词人心境的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寻觅的结果只有无尽的凄凉悲愁。这三句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悲苦愁绝的基调。

(诗歌鉴赏方法之三:抓感情基调)

2.缘何生愁――结合词人的人生际遇,你认为李清照是因何而生愁?

明确:《声声慢》作为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凝聚了她一生的艰辛,一世的情愁。

藕花深处,那争渡的笑声,已如梦如烟;雨疏风骤,那绿肥红瘦的海棠,又几番花开花落?金戈铁马击碎她宁静的生活,国已不国,爱人永逝,何以为家?词人缘何生愁:孀居之悲、思念之痛、飘零之苦、亡国之恨。

(诗歌鉴赏方法之四:知人论世)

四、拓展练习

拓展愁情――李清照国亡南渡、夫死孀居阶段的词,愁肠百结。

悼亡凄惨的《临江仙》?摇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

感时伤身的《永遇乐》?摇如今憔悴,风鬓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思乡借醉的《菩萨蛮》?摇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五、课堂总结

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不断地擦拭着李清照的灵魂,李清照的词却成为了苦难时代的最动人的灵魂绝唱。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鉴赏诗词的方法:1.抓诗(词)眼;2.抓意象;3.抓感情基调;4.知人论世。

篇3

[关键词] 机械原理 案例教学 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应用

一、引言

机械原理课程主要研究机械产品运动方案设计的基本设计理论与方法,是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课程。案例教学是以“案例分析”为核心的一种参与式教学模式,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课程中应用较多、效果也较好。深圳大学钟杏云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比对学生的作用最大,最受学生欢迎,也是学生最希望老师采用的方法。该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案例教学而在机械学科应用不多,探索和实践的成果也不够明显。

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使学生掌握好课程内容,培养机械创新设计能力,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结合工程实际和课程需要,各高校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所举的应用例子较多,这些例子是将工程实际中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同学很容易理解课程有关章节所要说明的简单问题。而案例则不同,它只是一些较为全面和真实的材料,供进一步讨论和分析用,并非“最佳做法”,其目的是为了讨论课程中具有复杂逻辑联系的复杂决策问题。

二、案例教学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案例选择要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培养方向,并考虑学生的现状和特点。技术本科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差别较大,理论基础相对较弱,也无生产实际经验和工程背景,缺乏参与工程实际设计的体会。案例教学不仅要教授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案例时,教师首先要研究所授班级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案例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和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其次,要选择来源于生产实际、有一定技术含量、最好是学生可以操作或能够接触到并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教师能够把握的有时代气息的案例。第三,案例要反映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核心能力和关键问题,体现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我校在教学中选择电动护理床作为案例。首先,护理床是真实的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蕴涵着包括机构学理论在内的丰富的工程理论的思想。其机械结构包含课程中重要的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和螺旋机构;其次,护理床是用于医院或家庭的助老助残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案例。我校又在该产品的研究方面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多台不同功能护理床的样机,同学既能观察到其动作原理和结构组成,又能实际操作和亲身体会。有利于学生分析出目前产品存在的问题。再经调研、分析和讨论交流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方式,发挥其主动性及创新潜力;第三,护理床的设计不仅需要机械学理论,还需要电学、控制学和人体工学理论。护理床的最佳方案的确定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复杂逻辑联系。设计具有最佳方案的护理床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以及全面细致的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四,护理床案例包含课程的核心概念“机构创新设计”、核心能力“机械的分析能力”、“机械的设计能力”和“机械的创新能力”和机构设计的基本概念“极位夹角”、“死点”、“压力角”和“传动角”等。该案例的实施有助于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理论,并应用这些理论解决护理床的设计问题。选择并设计好案例教学是确保案例教学实施的重要条件,护理床案例包括:案例名称、案例来源及背景、产品功能描叙、案例素材发放时间、案例的调研分析要求、案例的讨论地点、形式、提纲和具体组织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案例教学效果分析等。

2.案例教学的实施

首先,将护理床案例布置给学生,有针对性的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然后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实地观察护理床的结构和动作原理,让学生在床上亲身体验护理床的各项功能,再分组(4人一组,学生选定1人为组长)谈体会、分析其结构及动作不合理之处,提出最佳方案护理床应具有的特征。每组同学提出要完成最佳方案护理床的设计应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每组同学合理分工,检索相关文献,查阅有关资料,调研护理床的销售公司和用户,掌握护理床产品及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个过程会促使学生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学生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具体包括:解决现有产品问题的技术依据、新方案的动作原理和机械结构,机构的干涉检验和仿真分析以及控制原理和控制方案等。最后,形成本组的最佳方案,并形成汇报、讨论稿。由于每组同学需要独立完成,全班可能有多种完全不同的合理方案。第二,按规定时间和地点,每组选定1名同学在班级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充分发表本组同学的独到见解。完毕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按确定的主题认真讨论,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发言、提问和解答,让全班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观察、沟通、决策和表达能力。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班级每名同学对护理床均有深刻的思考和研究,针对汇报者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发言很主动,也有一定深度,这对汇报者设计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具有一定的作用。教师和班级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同组同学还要做好记录,共同回答其他同学的质疑。鼓励同学围绕主题互相争论。教师既是与同学平等的讨论参与者,还是讨论主题方向把握着,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并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待汇报和激烈的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本组在案例教学中所取得的成果经验进行总结,对其他组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分析总结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和完善设计方案。本次案例教学的成果有:(1)同学们亲身体会到机械产品新方案的形成过程,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以及流行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机械创新技能;(2)护理床连杆机构和齿轮机构的设计和应用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机构的核心概念在护理床的方案设计中都得到了应用。案例教学的实施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也活化了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同学们完成了多种护理床的机械结构方案,并申请了四项国家专利;(4)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举,使案例教学实现了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5)案例教学教师是主导,但需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和讨论中的问题进行点评,这要求教师对案例有深入的研究,掌握案例相关知识和经验。为此,任课教师需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为保证案例教学效果,在课堂讨论案例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各组完成的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并安排学生写心得体会,对案例教学效果和案例本身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教师工作和案例实施中的问题或不足,并对今后的案例教学提出意见或建议。

三、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案例教学法要与其他教学法密切结合

尽管案例教学法有明显的优点,但在实践中也发现它存在的一些缺陷,如单位时间传授知识效率不高;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及完整性不易实现等。为此,在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同时,还要结合其他理论授课方法,使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有益做法互为补充。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有利于知识传授的系统性、严谨性,有利于学生打下深厚的理论功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案例教学重视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既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又可推动传统教学方法本身的不断改进。案例教学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并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否则,案例教学难以开展。因此,案例教学法一定要与其他理论教授方式密切结合。

2.教学案例要准确反映课程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要围绕课程的核心概念和核心能力开展。由于学生缺乏工程背景和专业知识,若案例涉及过于专业化的知识,学生将难以调研、分析和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若案例太简单对学生来说缺少吸引力、没有新奇感,同样达不到案例预期教学目标。实施案例教学要因材施教,兼顾案例的实践性和理论性这两个方面,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学生只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课程的核心概念,才能够把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实际问题迎刃而解。成功的教学案例一定要实现教学目标。

3.案例教学要注重课堂和课外相结合

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对于同样知识点的课程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所用时间较传统教学法多得多,所以,课程的案例教学不易多。机械原理课程我们选择两个案例实施案例教学,一个为护理床,另一个结合专业选择,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方向)选择了四轴加工中心的机械结构系统。对于布置给学生的案例及要求,学生需要将自己置于产品设计师的位置,从产品的使用要求出发,在课外查阅资料、参观考察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产品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以及改进产品的设计内容和过程等,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本组新的设计方案。由于这些内容需本组同学在课外通力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完成,所以案例的课外研究工作十分重要。课堂讨论由教师主持,按组发言、全班交流讨论,这是全班同学设计经验的共享过程,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他们才是案例教学的主体。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才能完成案例教学目标,同时完成护理床的“最佳方案”。

4.案例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教学是否成功既取决于教师,又取决于学生。选择和提炼案例需要教师熟悉案例内容并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课堂讨论案例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案例的布置,又有利于解答课堂讨论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研究、走进企业和进修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工作,自主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应积极思考、认真准备、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案例讨论,配合教师完成案例教学任务。

5.案例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机械创新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缩短了教学场景与实际生活情景的差距,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促进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究意识。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保留的持久性等方面富有成效。我校机械原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机械装置原理方案设计能力为主线,以机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应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组织教学的,通过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法的结合,使学生掌握了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能力,提高了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丽梅.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教学实践[J].黑龙江教育,2006,(3):51-52.

[2]钟杏云.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吸引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22-123.

篇4

【关键词】案例研究;案例教学法;交通法学;课程教学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案例研究”(case study)是以专业实践领域中出现的真实事件或情境为素材、以两难问题、疑难问题或复杂问题等的描述和说明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专门编写的教学材料,在多数情况下也被简称为“案例”,被应用于工商管理等诸多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在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研究的方法被称为“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 teaching method)。该教学法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以对案例研究中的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讨论为主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因而备受推崇。由于受另外一种在国内也被称为“案例教学法”的源于美国法学教育中的判例教学法(casebook method或case method)的影响,该教学法在国内法学教育中的应用受到了许多限制。交通法学课程是山东交通学院为法学专业(交通法方向)本科阶段三、四年级的学生开设的包括交通法学概论、道路运输法、海事行政法、交通安全法等一系列的具有交通特色的法学课程。针对国内法学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普遍不足的现状,对在这些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交通法学课程教学中尝试应用案例研究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研究在交通法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现实基础

在国内法学教育中,案例得到了许多应用。但是,这些案例既不同于美国判例教学法应用中来自于司法实践的原汁原味的法院裁决书,也不同于以来自于实践领域中的问题的描述和说明为主要内容的案例研究。尽管如此,但从形式上看,由于在编写中多存在简化事实、虚构事实的情况,加工的成分较大,也会突出法律适用中的遇到的焦点问题,往往还设置一些需要学生思考和分析的问题,它们从总体上还是有些类似于案例研究,可以被视为一些简单的“案例研究”。尽管从应用目的上看,案例在国内法学教育的应用多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理论或原理,在很大程度上被作为事例使用,但它们也为案例研究在交通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法学教育中应用的案例研究需以法律实践中遇到的一些两难问题、疑难问题或复杂问题的描述和说明为主要内容。为传统的法学课程编写案例研究固然不存在什么问题,但似乎无法摆脱国内传统的法学课程教学的整体氛围。此外,也可能容易受到现有的一些案例教程的影响。我校开设的交通法学课程是专门为道路、水路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法律实践服务的,其涉及的法律法规多具有综合法的性质,无法把这些法律法规直接归入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等传统法律部门的范围。因而,这些课程与传统的法学课程存在一些差异。但是,这些课程的内容主要可看作是传统法学课程中的许多法律概念、法律理论或原理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对这些课程,如果在教学中依然使用课堂讲授法,就会面临一些问题。由于课堂讲授法比较适合法律概念、法律理论或原理的讲解,而这些课程中的大多数法律概念、法律理论或原理与传统法学课程中的相同,再对它们进行讲解往往不会有什么新意,另一方面,如果单纯地讲解这些课程中涉及的法律规则,对学生而言也会非常枯燥。针对这种情况,非常需要把案例研究引入这些课程的教学中,为它们编写案例研究。与此同时,从这些课程本身来看,它们也适合案例研究的编写。随着交通运输业的持续发展,我国正在步入交通社会,交通运输领域已成为许多传统的法律部门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在该领域法律实践中遇到许多两难问题、疑难问题、复杂问题或新问题可以为案例研究的编写提供许多非常好的素材。由于国内法学理论研究主要还是局限于传统法学学科的基本理论或原理,对某一领域中的问题探讨相对较少,对后者的探讨多是由实务人员完成的,而许多实务人员往往又并不擅长理论研究,因此在国内许多专业领域中存在编写案例研究可利用的素材。交通运输领域也不例外。从学生方面看,将与其将来就业有密切联系的实践领域中的问题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不但能够较好地吸引他们的兴趣,而且能够增强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提供直接的帮助。可以断言,如果将案例研究引入这些课程的教学中,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研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但需熟练掌握专业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理论或原理,了解相关实践领域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对它们有深入思考,而且需具有编写案例研究、组织课堂讨论的能力和经验。我校开设交通法学课程已近十年。许多教师既承担传统法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也承担交通法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对后者涉及的基本概念、理论或原理都非常熟悉。为寻求特色发展之路,我校法学专业教师的科研工作都是围绕交通法学进行的,他们与交通运输实务部门有较多合作,多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都是清一色的交通法学课题,因而教师对交通运输领域法律实践遇到的两难问题、疑难问题、复杂问题或新问题都比较熟悉且有一定思考,对其中一些问题还进行了深入研究。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进行了专门研究,部分教师在一些实践课程中也引入了课堂讨论方式,积累了组织课堂讨论的宝贵经验。这些为交通法学课程的案例研究的编写和课堂讨论的组织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案例研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也有较高的要求。学生不但在课前需要了解专业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或原理,并运用它们对案例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可能还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在课堂上要积极发言,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案,与其他学生进行辩论等。我校交通法学课程视为法学专业三、四年级的学生开设的。这些年级的学生已完成了大学阶段的学习适应期,在各方面正趋于成熟,完成了部分主干法学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了这些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或原理,在学习能力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学生还掌握了适合自己的、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方面也渴望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这些学生,经过一定训练,掌握课堂讨论的方法和技巧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二、案例研究在交通法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在国内法学教育领域中,许多人在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其一,一些人认为凡是在教学中应用案例的,不管是真实案例,还是虚拟案例,也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就是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其二,从源头上看,作为舶来品的案例教学法实际上主要两种类型,一种是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另一种是工商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区别很大,但一些人却把它们误认为是同一种。其三,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一些人就误认为它属于实践教学的范围。在交通法学课程乃至其他法学课程中应用案例研究,首先就需要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并非在教学中应用案例就是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两种版本的案例教学法都有其特定的形式和内容,案例研究的应用是后者的应用,能力培养与技能培养不同,案例教学法并非属于实践教学的范围。

除了端正认识外,在交通法学课程中应用案例研究,还需要采取其他一些措施。其一,由于教师普遍缺乏应用案例研究的经验,需要通过专门学习或培训使他们案例研究应用的具体方法,如派他们到国内著名的管理学院专门学习案例教学法。其二,需要为案例研究的编写筹集足够的资金。尽管现在我校法学专业已积累一些素材或资料,但还不够,还需要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等进行许多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收集资料。其三,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案例研究应用小组,制定案例研究应用的具体方案,发挥团体力量,共同编写各门课程的案例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讨论解决案例研究应用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在前期对一门课程可由两位教师共同完成案例研究的应用,逐步由一位教师独立完成。

篇5

塞西莉娅是一位45岁的职业妇女,她有两个十几岁的孩子。今天她来找你看病,主诉自己感到疲倦、失眠、闷闷不乐,对自己的工作也感到焦躁不安。你进一步询问她,让她讲讲最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她说自己一直跟工厂里的经理有矛盾,最近3天也没去上班。她问你能不能给她开个病假证明。

其他病史

她告诉你说,最近3个月来有找不到自己的感觉。她每天以泪洗面,反反复复地检讨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的人生,感到不能自拔。她跟你说,她是个失败的母亲、不合格的妻子、不称职的员工。有好几次想自己活着真没什么意思,有的时候想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她也许会更好一些。不过,她没有伤害自己的进一步想法,也没有任何具体的自杀计划。

她的其他病史包括:生育第1个孩子的时候得过产后抑郁症,当时全科医生给她开了抗抑郁药,服药的效果还不错,服药6个月后,全科医生让她停了药。5年前她出现了第2次抑郁症,还是采用了抗抑郁药治疗,效果也不错。两年前她改变了避孕措施,从口服药改成了子宫环。她父亲也有某种心理疾病,不过别人也没有告诉过她,她父亲到底是什么病,也不知道她父亲是否也是抑郁症。

躯体检查和辅助检查

你给塞西莉娅进行了身体检查,包括各种生命体征检查以及神经学检查。检查结果完全正常。你还安排她做了一些基本的血液检查,包括全血化验和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也是正常的。

提 问

问题1:可能的精神病学诊断是什么?

问题2:什么时候应该给病人开抗抑郁药?

问题3:应该给病人开哪种抗抑郁药?

问题4:全科医生应该告诉病人什么时候开始用抗抑郁药?

问题5:如果抗抑郁药的效果不好,全科医生应该做什么?

问题6:病人应该用多长时间的抗抑郁药?

问题解答

问题1的解答

可能的精神病学诊断是中度周期性重性抑郁障碍 (recurre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of moderate severity)。对重性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的判断,是根据患者情绪低落和缺乏(丧失体验快乐的能力)的程度,以及由于认知和躯体症状导致的失能程度[1]。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病人已经是第3次出现抑郁症的症状了。无论如何,重要的是要排除任何潜在的器官疾病,如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疾病)、肿瘤或目前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如β-受体阻滞剂;对于塞西莉娅的案例,应该考虑是否宫内节育环能释放激素,从而造成抑郁症)。

精神病学的鉴别诊断包括心境恶劣(dysthymia)和焦虑障碍。心境恶劣障碍也称为慢性抑郁,可以出现在重性抑郁发作之前,或者是重症抑郁发作之后,或者与重症抑郁发作叠加在一起(有时称为“双重抑郁症”)。重性抑郁障碍是发作性的,而心境恶劣障碍是持续性的。为了澄清,要仔细地分析该病例上两次抑郁症的情况,看她是否恢复到“正常的”情绪和日常功能。焦虑障碍往往伴随着抑郁症状,因此要仔细地确认病人的焦虑是抑郁障碍的一部分,还是一个单独的心理问题。

问题2的解答

给病人开抗抑郁药,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诊断;病人患病的严重程度;病人以往的精神病学史,包括治疗方法和效果;以及病人对精神病学药物的态度。研究证据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抗抑郁药对新发的轻度抑郁症状(如心理压力或适应障碍)的病人是没有效果的。对轻度的重性抑郁障碍的最适宜治疗是采用心理学治疗方法。不过,中度和重度的重性抑郁障碍应该采用抗抑郁药治疗。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抗抑郁药对这类病人是最有效的。

抗抑郁药是治疗抑郁症计划的一部分,但并非是全部。在使用抗抑郁药的同时,应该同时采用心理学治疗方法。如果病史提示病人是双相障碍,则要非常小心地使用抗抑郁药,因为双相障碍病人用抗抑郁药可能出现躁狂。

问题3的解答

没有一种抗抑郁药适用所有的病人,应该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考虑使用哪种抗抑郁药。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病人以往的精神病学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治疗效果,以往用药过程中出现哪些问题,病人是否同时存在其他疾病,是否同时在使用其他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存在的副作用,病人是否存在自残或自杀的危险等。各种抗抑郁药物的作用功效是相似的,所不同的是副作用,而且要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一线的治疗药物,如氟西汀(百忧解),因为相对来说这类药的副作用比较小。不过即便如此,还是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副作用,并向病人做解释,比如胃肠道功能紊乱、障碍以及暂时性增加焦虑的可能性。

另外一类常见的首选药物是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如文拉法辛(怡乐思)。重要提示是,文拉法辛用药过量有导致死亡的危险,因此在处方时要有所考虑。另外这种药可能加重高血压病和心律不齐。表1中归纳了各类抗抑郁药的常见副作用以及各类药的常见药名。

问题4的解答

病人对服用抗抑郁药的依从性比较差,因此全科医生应该重视对病人的教育,让病人对服药效果有合理的期望值。应该告诉病人,抗抑郁药的效果需要在服药后1~2个月才出现,因此要鼓励病人坚持服药。应该告诉病人可能存在的药物副作用以及怎样应对这些副作用。如SSRIs类药物的胃肠道副作用往往出现在服药后的前2周,而方面的副作用(如下降,性缺失)可能在服药期间一直存在。可以给病人一些有关抑郁症和抗抑郁药的信息资料,如澳大利亚的beyondblue网站上的资料,这些资料已经翻译成中文[2]。

问题5的解答

抗抑郁药效果不好怎么办:不是所有的病人服用抗抑郁药后都会有效果,即便是有效果,也要在服药6~8周后产生较好的效果。抗抑郁药的剂量可以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直到推荐的剂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情绪改善的情况,并观察出现的副作用。

如果病人对抗抑郁药没有反应,那么需要做两件事情。第一,对诊断进行评估;第二,检查是否存在没有发现的其他情况(如酗酒、家庭矛盾等,这些情况也影响病人的情绪)。 然后,考虑更换其他抗抑郁药。一般来说,要更换其他类型的抗抑郁药(而不是在同类中选择其他的药)。在选定其他药的时候,同样要考虑用药的安全性和副作用。要考虑到药物的半衰期以及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3-4]。

问题6的解答

抗抑郁药应该用多长时间:对于第1次出现重性抑郁障碍的病人,应该坚持服药6~12个月,从而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然后逐渐地减少药量,直到停止用药,在减药过程中要监测病人是否有症状重新出现的情况。

如果病人以前有多次抑郁症的情况,那么就要考虑采用维持药量,预防复发的策略。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抑郁症残留症状;以前曾有3次及以上的抑郁症发病情况,或者最近5年来有2次及以上的抑郁症发病情况;严重的抑郁症病史,特别是有精神病症状和严重的自杀企图的情况[3-4]。如果有上述情况,应该让病人长期服用抗抑郁药。

译者注

篇6

【关键词】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激励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8―0016―0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的绩效考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时至今日,绩效考评不仅在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进入了高校,并且成为高校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薪酬调整、奖金发放、职务晋升等方面。本研究利用我国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体系对XX高校教学科研人员进行了一次年度绩效考评,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 XX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现状

1 XX高校简介

XX高校是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近20000人;有20个学院,27个研究所(中心),1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有涉及9大学科门类的47个本科专业、6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形成了大学本专科生与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相承接的多层次、高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

2 XX高校绩效考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对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对绩效的研究起步较晚以及绩效考评本身的难度,尽管绩效考评在XX高校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未有一个科学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在以往的实施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没有科学完善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为了有效地进行绩效考评,必须有一套明确的指标体系。然而,在XX高校的绩效考评中,其指标体系仍然是通过“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学科研人员的绩效进行考评,脱离了学校的实际情况,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适合的指标体系。

(2) 可操作性不强。该校在进行绩效考评时,仍然采用表格打分、手工统计汇总的形式,统计工作费时耗力,效率很低。因此,我们有必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使评价数字化、网络化、数据处理自动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绩效考评工作的效率。

(3) 考评目的不明确。在高校开展绩效考评,目的是通过对教学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积极性,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而XX高校对教学科研人员的年度考核主要体现在年度业绩是否达标,几乎不存在绩效激励和提高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考评目标。

(4) 反馈机制不完备。XX高校在进行绩效考评时,虽然会将考评的结果通告员工,但是很少有考评者会就考评结果与被考评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只是将考评结果直接作为薪酬调整、奖金发放、职务晋升的依据。这样的绩效考评明显缺乏反馈,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不能促进学校整体绩效的提高。

二 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简介

通过对高校原有绩效考评体系的分析,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在借鉴企业应用绩效考评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的基本设计思路:以能力素质、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工作业绩为主线,运用360度绩效考评,即由被考评者的上级、同事、自身、学生或者客户对其进行评价,将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这种模式摆脱了传统的“德、能、勤、绩”的评价模式,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对高校教学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评。

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注重对过程的研究,将能力素质、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工作业绩四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包括三个级别的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4个,分别为能力素质、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以及工作业绩;二级指标10个,分别为自身素质、基本能力、个人发展、组织文化、薪酬福利、工作态度、教学过程、科研过程、工作成效以及工作量等;三级指标39个,分别为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身体素质、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信息素养、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科研环境、培训进修、晋升机会、领导关系、同事关系、组织历史、薪酬待遇、住房环境、三险保障、纪律性、责任心、合作精神、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学术交流、阶段性成果、课题进展情况、获奖情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教学工作量、指导毕业论文、指导毕业实习、学术论文、著作教材、科研项目以及发明专利等。[1]

在确定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后,我们着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的每个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运用360度绩效考评方法对考评对象进行考评。由于不同的考评主体的自身能力素质以及对被考评者的了解不尽相同,所以考评主体的权威性是不同的,我们同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考评主体进行了可信度权重确定,具体参见参考文献一。

三 绩效考评在XX高校的实施

绩效考评系统具体的应用和实施是决定其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我国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体系构建完成后,经过多次讨论、征求专家意见、修改后定稿。为了验证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适应性,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完善考评体系,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的原则,我们利用我国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系统,对XX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进行了年度绩效考评。

1 考评目标

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评出名次及优劣程度。更重要的是,引导和鼓励被评价对象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通过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特别是通过学生评价,让教师了解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通过领导评价、同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对比,了解自我价值判断和他人判断之间存在的差距,使其更为全面和准确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2]

2 考评主体

为了避免由于考评主体的单一性造成考评结果不公平,我们采用了360度绩效考评,即由被考评者的上级、下级、同事、客户以及自己进行评价,使得考评的主体更为全面。不同的考评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被考评者做出评价,信息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使得考评的结果可信度更高。[3]-[7]

(1) 领导评价:主要是指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上级比较熟悉本单位被考评教师的综合情况,也对被考评者的工作比较了解,便于对被考评者进行综合比较和权衡,提出比较客观的意见。

(2) 同事评价:通常与被考评者一起工作,对被考评者的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基本能够对被考评者做出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但易受感情左右,使评价片面。

(3) 学生评价: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不仅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还可以评价教师的敬业精神、责任心、教学态度等。在进行学生评价后,及时向教师提供反馈,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 自我评价:自评在360度绩效考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客观、准确的自我评价, 教师能够清醒的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教学技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三种研究方法。面向360度绩效考评主体,通过问卷分析确定各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指标;在问卷调研中,针对数量庞大的评价主体,特别是学生,教学科研人员,我们采用了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并进行了有效统计。

四 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基于Web的我国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系统,对XX高校教学科研人员进行了年度绩效考评。根据教学科研人员工作性质的不同,还可以进行更为具体的分类,但由于研究精力和研究范围所限,在本文中的教学科研人员,是指既从事教学又从事科研工作,以教学为主的高校教师。

我们从该校人事处了解到,该校共有教学科研人员1200名。根据其职称不同,可以分为四类:教授(132名),副教授(384名),讲师(432名),助教(252名)。我们对各类职称的教学科研人员进行随机抽样,抽取10%作为样本,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在此之前,该校对教学科研人员的绩效考评只包括两个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科研业绩。我们将新设计的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和评价表运用于该校,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并从以下三个方面与旧的评价体系进行对比:

1 360度评价与单一考评的对比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每学期末进行,学生在教务处主页通过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学生选课系统,选择教师评估,对本学期的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在评价表中,评价等级划分为四级:完全同意、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为方便与新的评价体系进行对比,我们将评价等级分别对应四个分值:4、3、2、1,该评价表设置了18个问题,对应九个指标,被考评者按职称可以分为四类: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使用该评价表进行评价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注:该表中的分数取的均为平均值。

由表1可知,随着职称的不断提高,被考评者的分数也不断提高。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只能对师德、教学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同事关系、领导关系、组织历史等指标无法做出评价。另外,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能力的限制,对教师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不够客观准确。

为了有效的评测教师,我们运用360度绩效考评,即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综合考虑领导评价、同事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然后根据各类考评主体的权重,计算最后得分。在得分统计时,由得分乘以其对应的指标权重的分数之和,然后计算职称相同的人的平均分。最后的数据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注: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各考评主体的权重。

从表2可以看出,教授的领导关系、同事关系的得分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教授一般都有自己的科研场所,科研项目较多,与领导、同事相处的时间比较少,彼此之间没有深入的了解。助教的同事评价得分最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工作热情较高,乐于助人,与同事关系相处的比较融洽。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仍然是随着教师职称的提高,学生评价分数也不断提高。职称高的教师,知识底蕴比较深厚,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比年轻教师能更好的把握教学内容,课堂驾驭能力也比较强,能更好地传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

在自我评价中,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均比较客观,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只有职称是助教的教师自我评价分值偏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教师刚刚参加工作,面对许多有资历(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明显缺乏自信。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设置更多的激励方式,加强对职称较低的教师自信心的培养。

通过分析和对比可知:新的考评指标体系能够更加全面的考评一个人;另外,采用360度绩效考评,不同的考评者能够从不同方面对教学科研人员作出评价,使得数据来源更为科学,能够更好的进行评价。

2 工作环境对教师绩效的影响

在我国目前的绩效考评中,大多数企业及用人单位都是通过“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员工加以考察,很少有人考虑到工作环境对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绩效的影响。在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的第二项即为工作环境。为了突出工作环境对其它指标的影响,我们将考评对象分为A、B两个组进行对照,其分组标准是:自我评价的9、10、14题涉及到了工作环境,三题之和最高分是15分,最低为3分;我们以9分为界,低于9分的我们认为其对工作环境不满意,高于9分的我们认为其对工作环境基本满意,考评的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很明显的看出:B组的各项分数都明显高于A组,说明被考评者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对其绩效有很大的影响。B组的教学科研人员对工作环境基本满意,工作热情、积极性都比较高,对工作的态度也比较主动,最后的绩效考评得分也较高。因此,我们认为,学校应该为其教学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工作效能,进而促进教学科研人员的专业发展,提高工作绩效,实现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

3 对工作业绩的考评

该校对教师业绩的考评主要是关于科研的业绩考评,关于科研业绩考评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和细则,基本能够从各方面对教学科研人员的业绩做出量化,使用该校的业绩评价表进行评价的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的统计结果可知,随着职称的不断提高,工作业绩的分数也在不断提高。教授、副教授的分数较高,主要是因为其参加工作后,经过一定的时间积累,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做出的成绩也不断增加;而刚刚工作不久的助教,还处在转型时期,工作经验较为缺乏,可能会将大部分时间投入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科研的关注比较少,因此,其相应的工作业绩分值较低。

五 XX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的分析

1 XX高校绩效考评的成功之处

通过对XX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评,该指标体系基本满足了“科学、准确、高效、易操作”的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面性 将绩效考评系统运用于XX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一段时间的考评,可以看出:该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全面的考评一个人的工作绩效。它的主要构想为:以一个人必备的能力素质为基础,以其工作环境为场所,将必备的专业技能渗透在工作过程中进行考察,并最终表现在工作业绩上;以工作流程为主线,能够从宏观上准确把握并较为客观的进行评价,而不会使得只考评其中的某些方面导致考评结果有所偏颇。[8]

(2) 具体性 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置了能力素质、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工作业绩四个一级指标,在这4个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将各一级指标要素包含的指标进一步细化为自身素质、基本能力、个人发展、组织文化、薪酬福利、工作态度、教学过程、科研过程、工作成效、工作量10个二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为39个三级指标。每个三级指标都是具体的,不可再分的。对每个三级指标,我们设置了学生评价表、同事评价表、领导评价表、自我评价表,方便了人们进行考评,并且避免了将一些可以量化的行为主观加以判断。

(3) 科学性 在设计指标体系时,我们将最初设计的指标设计成问卷进行专家访谈,并通过反复论证,确定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相关度小的指标认为其不太合理,对其进行了调整,在设计上尽量做到规范、合理。在XX高校的实施中也证明了这一点,运用该指标体系并结合360度绩效考评,最后实施的结果以及个人在各部分的分数都与实际情况相符,充分说明了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 独立性 由于该评价指标体系以工作流程作为主线,各个指标的模块化程度都比较高,从而避免了设立的考评指标在同一层次上重复,各指标的独立性都比较高,从而可以保证评价结果准确、合理。

(5) 可操作性 每个用户通过登陆界面以自己的身份登陆后,选择相应的被考评者,进入相应的评价表进行评价,评价表中的每个问题都是针对具体的指标而设计的。绩效考评系统和数据库连接,所有的数据最后通过数据库进行汇总。因此,总的来讲,所需数据易于采集和计算,减轻了工作量,可操作性较高,同时也使考评的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2 XX高校绩效考评的不足

虽然该绩效考评体系与旧的考评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同时也不能因此忽略它的不足。笔者认为,新的绩效考评在以下几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 某些指标设置不合理。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第一项即为能力素质,在其二级指标的自身素质中包含了一项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作为考评一个人绩效的指标,本来是必要的、基础的,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努力的工作,提高绩效;然而在高校中,有些教学科研人员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投入了毕生的精力,由于工作过度等原因,造成身体素质较差,在实际的考评中,却要得低分,有失公平。

为了保证指标的全面性,我们保留了身体素质这一指标,在权重设置时,将其权重的分值设置的很低,基本不会对其分值产生较大的影响,以显示公平性。

(2) 一些关键指标没有充分体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和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员工的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打出了有X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要求。而该指标体系恰恰忽略了教学科研人员的从业经历,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考察渗透于教学过程中,而实际的运用能力很难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由于指标体系忽视这方面的考察,很可能导致教师忽略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到的知识理论性太强,缺乏实际的运用能力,与社会需求严重脱钩。

(3) 某些指标定位片面。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创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创意”成了一道招牌菜。在我们的指标体系中,基本能力中包含了创新能力这一项,它主要是指教师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创造新思路、新方案、新措施的能力。通过实际的运用,我们发现这一指标的定位片面,它只注重了教师是否注重创新,而没有体现出他是否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 XX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总结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XX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现状,找出了原考评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将我国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运用于该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年度绩效考评中,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其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有利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有利于教学科研人员发展和绩效激励。

1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

该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绩效考评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参与考评的教学科研人员进行激励,激励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对于在考评中成绩优秀的教师,高校一方面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增加工资、改善工作、生活的条件;另一方面,该校对优秀教师委以重任、量才授职,增强教师的荣誉感,激发其事业心,激发了教学科研人员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对于绩效考评工作成绩较低的教学科研人员,该校会将绩效考评的结果反馈给各学院,由学院的直接领导与他们谈话,分析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努力改进,提高绩效,促进发展。

2 有利于教学科研人员个人发展

该校对教学科研人员进行激励时,首先让教师明了自身的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个人目标。通过合理的绩效考评,可以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达到一致,更好地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提供给员工一个自我评价和提升的机会。绩效考评后及时的反馈,可以使教学科研人员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自身的不断改进。

篇7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问题导向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50

Abstract Domestic college Econometrics teaching has widespread lack of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 oriented case teaching in econometrics model,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the flow process and specific method based on problem oriented econometric case teaching, to strengthen the econometrics teach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closely to provide a positive reference.

Keywords econometrics; problem oriented; case teaching

“计量经济学”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得到了迅速普及,不少学者也纷纷应用计量经济学先进分析技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计量经济学与现有的经济学、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等学科密切相关但又明显不同,计量经济学技术的应用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功底,而且还要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现实问题是“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的。否则,即便理论上通过了计量经济学课程考核也无法真正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仍然缺乏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在加强计量经济学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强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关键还在于对其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深刻反思,理论教学在几十年的教学过程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不同学科对其依赖程度不同。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学术功底常常成为其授课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国家提倡创新、创业的重要时期,“学以致用”正成为众多普通高等院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更应该具备对社会经济现实问题的敏锐发现能力与分析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常常放在教材分析,教学技巧研讨、课件制作规范,虽然也强调了课程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甚至对课后作业也提出了相应要求,但由于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应用分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有倦怠情绪,因为他们不知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到底在发生着怎样的联系。

因此,只有将社会经济问题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理论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在对问题的解析过程中融入理论教学知识点才能边实践边反思边研究,课程教学的意义才会明确显现。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而言,计量经济学的案例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在学什么?怎么学?怎么用?”的问题。

1 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1 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有助于对经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传统理论教学往往从书本到书本,在注重概念掌握的同时忽略了理论知识之间的整体融合,使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被动地接受了知识却对知识的应用缺少兴趣,只为通过考试而学习,主动性不强,目的性不明确。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就必须要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关注教学知识的应用,而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理论教学的这一缺陷,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自主地从教材走向实践,启发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提问,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

1.2 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摆脱了传统理论教学的说教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大大增强,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向一个问题的提出者转变,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情景进行分析的能力,否则学生将不会具备发现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敏锐眼光。而且由于现实情景往往具有复杂性,案例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答案,而是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模式训练以及尽力寻找多种可能存在的解释,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将极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1.3 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由于受多年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学生常常养成机械记忆教材内容的学习方式,尤其是临近期末通过大量的突击记忆知识应付课程考试的情景各大高校都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能通过考试但其学习能力却大打折扣,机械式的思维模式固化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学生不敢去创新,不敢去思考。但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模式由于是对现实复杂情景的分析,“答案”并不唯一,并且还是开放的、动态的。

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本就要求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前提下再学习,而初次接触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生往往因对社会经济现状认识深度不够而对课程开展的案例分析感到无所适从。因此,采用问题导向式的案例教学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在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方法提示关键词,引导学生分析、研讨并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点评,这种方式有利于提出多种印证基本概念的不同的现实社会经济问题,从多个角度打通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渠道,通过对学生个体和群体思维的积极培训,激发学生最终实现印证基本概念的能力,这种经过反复多次积淀后获得的学习方法,无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种巨大的提高。

2 现有计量经济学教学问题与不足

2.1 “理论讲不清,学生听不懂”

财经类专业招生通常文理兼收,文科生与理科生均可入读经济类专业,甚至允许跨专业学生报考,这样造成的问题在于:文科生的统计学或数学基础较薄弱,部分教师授课偏重于数理模型与公式推导,这使文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感到困难重重;而理科生与跨专业学生由于在本科阶段缺乏经济类基础课程学习,如微、宏观经济学、中级经济学等,即便在研究生一年级补修了本科经济学相关基础课程,但由于时间关系,根本无法很好地消化吸收,这类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仍然比较模糊。这就使得计量经济学教学出现了“教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的情形。

2.2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脱节

计量经济学教学通常理论讲授设置在前,如果在后续授课过程中,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则实验教学往往时间很少甚至被忽略,其原因在于实验教学还需要相应的硬件支持,如果实验设施老化陈旧,则实验课的效果难以保证。其次,在计量经济学授课过程中对需要实验的教学章节,教师必须安排好理论讲授、上机实验与案例应用的相互关系,但正是因为案例教学跟不上,学生在知道理论知识后无法去捕捉现实经济问题,只能是模拟课本例题,然后完成课后习题,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也使研究生无法较深入地理解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经济学涵义及其应用。

3 以树立问题意识作为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起点

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导向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自我反思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循守旧,既要结合经济理论对现实社会经济发展提出问题,又要对如何应用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不断进行反思,启发性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授人的行为动机相关理论之消费者追求最大效用水平时,理论上需要从典型的个人出发,从偏好到无差异曲线或效用函数再到需求函数,从独立决策的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但在提醒学生思考时却应要求学生考虑以下问题:从决策和行为上,消费者能否与生产者截然分开?个人的决策是否独立?外部性的边界在那里?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将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思考从而从逻辑上建立对问题的完整认识。

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要求在不设置约束条件下让学生尽可能进行深入思考,层层分析产生问题的相关因素,在此过程中采用石川馨图能够加强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联系。能否提出高质量的实践问题也是考查教师能否正确反省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重要依据。如果在案例教学中,课程教师未能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围绕教学内容广泛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否则学生将很难在案例课上得到实质性的收获。

4 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流程与具体方法

(1)理论启发与案例引导。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把握理论教学知识点与现实社会经济现象的联系,在讲解理论知识时采用启发式提问要求学生思考与该理论联系的社会经济现象,在时间维度上可以选择过去发生的事件,也可以是当前发生的事件,但尽量选择热点社会经济问题。如果学生之前从未关注过类似事件,那么在案例分析课时就要分配一定时间进行必要的案例内容陈述,以避免学生分析案例时的茫然感;

(2)知识引入与分组讨论。是有效的案例教学方式,国外普遍采用simnar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术讨论,对计量经济学案例的分析讨论同样适合采用simnar方式,只不过为了有效组织教学秩序,学生应分成若干小组并且有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过程,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拆分,越细致越好,然后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构建步骤对问题进行逐一评价分析,教师则负责指导学生建立问题与理论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3)分组阐述讨论结果。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由其他小组学生参与点评,最后由教师现场总结点评,此时的点评要结合理论知识点进行,点评完毕则要求学生继续修改完善小组的分析结果并以课程作业形式进行规范的书面整理;

(4)各组整理书面作业。各小组对评论后的作业进行修改完善,教师挑选优秀作业留存为课程作业案例,作为对下一年级学生课程教学时的展示范本。高年级学生作业范本的展示有利于对低年级学生产生重要的鼓励效应,这种展示向低年级学生表明,不是不可能,也不是做不到,只要经过规范的训练和主观的努力就能够完成一份优秀的作业成果。

以问题为导向的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并未忽略对理论知识的重视,只是切合理论知识引入及采用启发式模式要求学生对现实热点社会经济案例进行分析,加强了学生的经验认识,有效地将理论教学与案例讲解相结合,在对实际社会经济问题提出和解决过程中掌握EViews软件的使用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计量经济理论方法更加贴近经济管理实际,生动形象而不枯燥,能够激发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马成文,金露,魏文华.案例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31).

[2] 邓月仙,张宝,刘文宝.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4).

篇8

【关键词】《治安管理学》 “教、学、练、战” 一体化

警务实战能力培养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警务实战能力培养的成效,关系到是否能够满足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有必要对新形势下警察院校学生警务实战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以求探索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进一步提升警察院校警务实战教育的水平,从而为公安机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有效驾驭复杂社会治安、具有深厚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合格人才。笔者从事《治安管理学》课程教学多年,本文结合在深圳大运会期间与安保学警跟班教学的体会,谈谈《治安管理学》课程“教、学、战、练”一体化的方法。

一、《治安管理学》课程“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含义

“教、学、战、练”一体化中的“教”,是指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教学;“学”,是指学生的学校内外的学习;“练”,是指综合训练与专项训练、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战”,是指仿真模拟实践与全真实战实践、应急处置实践。教为学,学为练,练为战。以实战需要主导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指导模拟演练、参与真实实践。使教学从“课堂理论为中心”向“现场实践为中心”的转变,学生学习从“懂不懂”向“会不会”的转变。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传授。在真实或模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首先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进行实际操作认识和训练。

《治安管理学》“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治安学人才培养模式,它基于警务实战分析,营造与警察职业素质养成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为此,应按照治安执法岗位必备的核心能力要素,实施与基层一线岗位要求相衔接的专业教学训练,实现教学训练从“课堂为中心”向“现场为中心”、“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

二、《治安管理学》课程“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末期,公安学界就已经开始关注《治安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治安管理学》教学中存在“课堂教学内容与公安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治安业务技能训练薄弱”“治安学教师实战经验不足”等问题。建议实行开放式教学,促进教学实践一体化,把技能培训作为《治安管理学》教学的重点来抓,强化治安业务教师实战能力的培养,实行跨区域教学联合,打破地域界限,形成治安教学大综合的格局,加强《治安管理学》教材体系建设,突出业务教学实战性。较早的提出了业务教学的实战性趋向。2008年6月,由中央政法委、中央组织部、中编办、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总参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2008年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公安院校必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推进公安教育体制改革。同年,公安部下发并实施了《关于制定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开始实施公安教育体制改革。公安教育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招录模式、培养方向、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在培养模式上,以公安业务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培养为核心,探索“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主要面向基层、实践操作,突出实战技能的教学。2009年10月,公安部党委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全面提高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这就对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深圳大运安保中《治安管理学》“教、学、战、练”一体化的可能性

从7月20日开始,江苏警官学院等全国16所公安院校的20400名学警会聚深圳,出现在了深圳大运会的安保队伍里。笔者结合在深圳与安保学警跟班教学的实际,谈谈《治安管理学》课程“教、学、战、练”一体化的方法。

1 教:在以实战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中教学为先导

从认识论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知识与技能是认识的客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在科学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分析方法而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和理论。必须按照公安部提出的“公安教育要为公安实践服务”的要求着手进行《治安管理学》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既要继承发扬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同时又要不断研究推出新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联想、感悟和创新能力。

一是丰富教学形式及内容。授课教师认真集体备课,积极探索符合实战要求的方法,大幅增加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使教学气氛活跃,授课取得了预期效果。实际操作方面,深圳南山学警分场馆、分岗位参加了由相关部门组织的防爆安检、交通管理、内场控制、指挥室、重点部位、前院管控、远程安检、检查站等岗位对接。防爆安检人检岗位的学警还参加了驻地公安机关组织的手探强化训练。通过实际教学,同学们提高了安保技能,增强了对自身岗位的理解,为做好大运安保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主动邀请实战教官授课。在开幕式、闭幕式前夕,针对在大型活动中如何开展现场安保,专门邀请大运会开闭幕式现场副总指挥廖秀雄副局长从预演的基本内容,场馆的基本情况,场馆巡视的工作职责,以及对学警的工作要求四个方面为学警们做了生动而详实的讲述,使学警们对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要求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

2 学:体验式学习是学生较好的认知方式

从人的认识规律和学习心理来看,体验式学习是学生较好的认知方式。体验式教学是联系要学习的知识,把民警执法执勤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案例模拟、实景演练或现场再现的方式,让学员亲自参与体验执法的全过程,从而达到领悟的境界,促进知识整合和能力的重新构建,使理论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具体包括:

一是安排部署到位。安保学警指挥部组织相关业务指导老师指定了相应的培训方案,对如何开展培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安保学警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结合学警在学院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学习方案,对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部署;为保证学习教材,除发放指定的安保培训资料以外,《治安管理学》授课教师还印发了相关的学习资料,组织学警开展学习工作。

二是学习方式丰富多样,促进共同提高。充分发挥《治安管理学》授课教师现场教学的作用,利用工作交流会、学生代表会等会议,组织观看录像讲座、听讲解、看纪录片。同时,通过展板、海报等形式向学警进行安保培

训;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在深圳南山公安分局举办的由公安大学、刑警学院与江苏警院学警参加的知识竞赛,促进学警共同提高。

三是将学警与深圳市公安局安保民警合理分组,实行团队“场馆化”运作。从切实提高安保民警的处置能力入手,区公安分局先后针对性地开展了防爆安检、指挥室岗位等一系列培训。每周末组织全局学警收看大运安保知识讲座,通过培训,让安保学瞽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同时,编写《场馆安保处置200个怎么办》手册,所有安保学瞽人手一册,对可能遇上的各种突发事件如何处置进行了规定,确保民警熟悉工作流程和要求。编制各大运场馆的安保运行手册及应急预案,做到心中有数。据悉,参加场馆安保的400余名民警实行实名制,做到“定岗、定责、定人”。

3 练:警务技能和实战训练是对学生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

通过各种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综合实训。通过模拟项目、模拟案例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使原先有些不可能让学生参与的项目也可以通过深圳大运安保模拟教学中予以弥补。

(1)结合各级督查部门的明查暗访。比如,在《治安管理学》课程中治安检查部分的传统教学时,学生总认为简易操作,难度不大,对“治安检查”的概念掌握也是一知半解,都知道“治安检查是指治安管理主体为了掌握治安管理相对人遵守治安管理法律规范的情况,防范、发现违法犯罪嫌疑和安全隐患,依法对场所、人员、物品、证件等进行了解、观察、审查、核实所采取的措施”。至于在公安实践中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安检技能,授课教师与学生心中都没底,但在大运安保中能够通过在实战岗位中,各级督查部门的多次明察暗访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7月28日,一名内部人员在接受例行安检时,学警金属探测器发出警报,进一步检查时,发现其身上带有枪支。于是,两名学警使了个眼色,上前将其制伏。原来,这次测试事先未通知学警,所以当学警发现异常后。还以为遇到了突况。8月1日,同样是在例行检查时,学警发现了某人包内有可疑物品立即警觉起来,并通过特殊方式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其他同学。仅仅几秒钟,其他两名学警迅速将该人制伏,同时迅速将现场人员撤离。原来,这同样是一次试探行动,而此次测试采用的是“爆炸物”。

(2)反复多次参加演练。至于《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解读,在传统理论教学时。学生只是对相关法条进行记忆,以便考核。实际掌握情况怎样?怎样巩固与提高?这些问题均需要在经过学生在多次实践演练后才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比如,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学警均参加大运会开闭幕式演练。演练期间,参战学警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各司其职,严格按照深圳市大运组委会和深圳市公安局的要求,顺利完成了出入口控制、内场控制、看台控制、重点岗位巡逻、宾馆远程安检等安保演练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闭幕式主要针对《治安管理学》课程中的“巡逻勤务”“值守勤务”等知识让学生反复演练,演练时授课教师将安保学警分成4个责任区,与安保民警混合编组,由安保民警任指导老师,对闭幕式所在地深圳“世界之窗”区域进行科学的划分,按照区域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在闭幕式主会场所在地,深圳市福田公安分局500警力在广场内进行安保控制,而以学瞽为主的警力则以环形墙为分界线。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环球广场沿台阶向上环形走道区域属巡控范围,安排人员动态职守,经过反复多次演练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 战:大运安保中学警实战能力提升是实现教学训练与实战结合的必然选择

公安院校与公安基层实战单位联合开展岗位警务实习和实战综合演练活动,是实现教学训练与实战结合的必然选择,即“训练一实战一再训练一再实战”的教学模式,训练内容从实战中来,再到实战中去,战训相长。要学会在实战中学习,以用促学,学之求深,达到用之见效的目的。大运安保期间《治安管理学》任课老师授课时,除了根据宏观治安态势适时调整学员布局、人员安排和班组勤务等方面的工作,还针对学警安检执勤中的一些共性、突出问题,按照“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培养模式,及时组织开展车检、人检实务辅导等内容的专项训练和业务培训,切实做到寓学于训,边战边训,使学警们在实战中逐步适应岗位要求,掌握工作要领。与此同时,参战师生还通过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邀请场馆领导、带班民警向学警传授工作经验,请治安业务出色的同学来分享心得,鼓励同学多思考、多总结、多交流,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授课教师全程跟班管理,经常到各岗位与民警沟通交流,了解学警工作情况,协调各方面工作。这种战训结合的学习、勤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效能,同时也有力地保障了执勤活动的高效开展。

在讲授“公安检查站”相关概念时,以前,笔者在课堂上强调“公安检查站是区域联勤联控的重要环节,带动了各地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体现了警种协作、区域联动、一专多能、联勤联控的新型警务理念”。传统教学时,学生并没有直接的体会,对检查站与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关系以及公安检查站在大型活动安保区域协作、以面保点的典范作用认识不清。在大运期间,深圳市同乐公安检查站是深圳大运安保的重要防线,江苏警官学院56名学警自接防以来,结合自己学习《治安管理学》的学习情况,增加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篇9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案例教学

一、商科院校开展《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意义

1、可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

《西方经济学》对于大多数大一、大二的本科生来说是一门抽象、深奥、逻辑极为严谨、思维极为缜密的课程。在过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很多商科院校的任课老师对教材的钻研很深,讲解也很严谨、准确,但课堂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原因是没有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近年来,湖南的一些商科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将抽象、深奥的理论形象化、通俗化,大大地提高了《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本人也在案例教学中获得了较多的体会,如笔者在讲解博弈论时,运用了案例“过路客和回头客”来阐述卖者和买者在信息对称和不对称情况下的交易行为。案例指出:一个湖南人在三亚买水晶眼镜和一个海南人在三亚买同样的水晶眼镜的价格是不一样的。经商者出售给“过路客”的商品与“回头客”的商品往往是同货不同价,或同价不同货(质量不同)。出售给“过路客”的商品,要么高出当地售价,要么是质量低一档,即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交易行为。而卖给“回头客”的往往是当地市场价或当地消费者熟悉的商品。即信息对称下的交易行为。同时借题发挥,进一步阐述,信息的对称是通过重复博弈形成的。学生在案例分析的启发下,比较容易地理解了“信息不对称”和“博弈”的概念及和两者的关系,以及博弈的内容。

2、有利于将分散的课程元素进行整合,帮助学生从体系上掌握基本原理

如案例“汽油价格与汽车的需求”综合了单个商品(汽油、汽车)的需求规律、互补商品的需求规律、替代品的需求规律以及互补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等原理。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了需求规律和弹性理论。

3、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解“谷贱伤农”时,运用了自编案例“柑橘的丰收与橘农的损失”成功地解释了经济实践中看似矛盾的现象,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在常规思维下被认为是“悖论”的经济学原理。同时,借题发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将理论很好地与实际相结合。

4、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经济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从教学这一狭义的范畴来看,似乎案例是为经济理论服务的,但实际上,经济理论本身就是为经济实践服务的,案例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实例,因此,通过案例教学,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弄懂经济学原理,二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来解释、解决经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编写《西方经济学》案例应注意的问题

1、《西方经济学》案例的构成要素要完整

《西方经济学案例》应由题目、资料、问题和案例分析四个部分构成。其中“题目”,即与所讲解的原理相关的事例的名称;“资料”,包括例证(事件)中的时间、数据、人物、文献等;“问题”,就是根据案例中涉及到的疑问、矛盾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针对案例本身揭示的疑问或矛盾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如针对案例“1988年旱灾对于美国农产品供应的冲击”。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运用供求理论分析旱灾造成玉米、黄豆、小麦、大麦和燕麦的产量下降导致价格如何变化?(2)玉米、黄豆、小麦、大麦和燕麦价格上涨将导致畜牧产品的供给量、畜牧产品价格以及相关肉类产品的价格如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政府应采取什么措施保证畜牧产品和相关肉类产品的持续供给?而对于有些综合性较强的案例,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此案例涉及到哪些相关的西方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将案例中的疑问和矛盾与西方经济学原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就是运用西方经济学原理,借助图形、数学模型等工具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西方经济学》案例的编写应力求恰当、准确、经典、精练

所谓:“恰当”,指案例的内容必须与所阐述的原理吻合,要做到通过一个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深奥的经济学原理。如果举例不恰当,就会让学生知所云,不得要领,将会适得其反。“准确”是指文字表达要准确,事例(事件)的阐述要清楚,因果关系要符合逻辑,数据材料要到位。“经典”指案例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应从以下几方面打造案例的经典:一是常理和公认的逻辑相悖的事件,特别是与权威的预言和论断相悖的事件。二是现行政策明令禁止而又不断发生和广泛存在的事件。如一经济杂志中题为“民间金融的生与灭”,就是一个经典的宏观经济案例。案例选取了温州非正规金融部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故事,来阐述政府政策与民间金融的矛盾。三是充满内部矛盾、存在相互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这样的事件必然是复杂曲折、跌宕起伏,选择这种事件作为案例,就会使所描述的故事生动具体,活灵活现,引人入胜。如笔者在一些相关的经济文献中阅读到的张帆关于民航改革的故事,陈宗胜关于天津鸡蛋价格管制的故事,光关于山东惠民“大市场”要灭“小”市场与浙江义乌小市场变成大市场的案例,都是很经典的。“精练”是指案例的篇幅不宜过长,文字要简明扼要。这个问题在《宏观经济学》案例中比较突出。如笔者在以前的案例教学中采用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等,都是一些篇幅长、内容涵盖面广的案例。因此,在分析此类案例之前,我都将其做一些必要的删节整理,既葛清了线索,又减少了篇幅。

3、《西方经济学》案例的选择和编写应兼顾中西方文化特色

既然是西方经济学,就应该有西方特色。而作为经济学原理,可用于分析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现象和解决其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因此,在采集和编撰案例时,应兼顾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如编辑消费者行为案例时,可结合中西方民俗,点染一点民族文化的色彩。如由笔者编撰并引用到课堂中的“法国的酒文化”、“中国的美食文化”、“麦当劳的文化战略”等,都是文化色彩很浓的案例,将这类案例注入到《西方经济学》这种极其严谨缜密的课程中,无异于一种活性元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西方经济学案例应紧密联系我国经济社会中相关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

如2007年末至2008年初我国以及“5・12汶川大地震”,都是国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第二章时,笔者编写了案例“2007年末至2008年初南方发生冰雪灾害对食品供应和物价的影响”,通过这个案例,有效地将案例与供求规律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应用性,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5、《西方经济学》案例应力求通俗,并讲究趣味性

从普遍现象来看,北津学院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稍微差一点,因此,应更多地注重案例文字的通俗和内容的趣味性。如上文述及到的“麦当劳的文化战略”、“篮球比赛与市场竞争”、“过路客和回头客”等都是兼具通俗性和趣味性的案例,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广受学生的好评,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6、应注重版面设计的艺术性

在以往的案例教学中,更多地注重案例的内容,而忽略了视觉艺术,因此,《西方经济学》任课老师应在科学设计案例内容的同时,加强案例版面设计的艺术性,在构图、色彩、动画等方面着力创新,以增强视觉效果。力争在短期内将《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

7、案例分析要简洁、贴切、形象、生动

案例教学最本质的意义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解读抽象、深奥的原理。因此,第一,进行案例分析时应运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概括案例的内容,将最核心的内容与相关的课程内容贴切地联系起来,准确地解读经济学原理。第二,讲解应生动形象,切忌照本宣科。把握以上两点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

8、应注重案例形式的多样化

最好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案例。如讲解一些经济指标时适合运用一些块状或柱状图形;讲解消费者行为理论(即效用论)时,除了文字案例外,还可运用图形(如某些品牌商品)或声像、动画,用于演示消费者的购物等消费行为;讲解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内容时,可播放相关的会议录像片段,或播放一些名人、权威人士的讲话录音。但是,无论哪种手段,都应组合得当、紧凑有序,重点突出。总之,应尽量有机地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增强视听效果,增强案例教学的感染力,推进案例教学上台阶、提升案例教学层次。

三、开展《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一,师资条件。任何一个商科院校应有一支比较稳定成熟的《西方经济学》教师队伍。一是《西方经济学》教师应谙熟教材,能贯通教材的体系、框架、原理,在教学中能自如地将案例与相关的经济学原理相结合。二是具有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如制作多媒体课件、操作电脑等基本的电子设备。三是《西方经济学》教师具有敏锐的思维和观察力、有独到的见解。四是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能勤于探索,不断出新。

第二,技术设备。21世纪高校的课堂,应配备起码的视听设备。包括电脑和屏幕、功放机、话筒等。

第三,资料储备。仅仅有图书资料还不足以支撑《西方经济学》案例的教学。因此,除了图书资料外,还必须储备相当数量的声像资料。

第四,教学软环境支持。开展案例教学首先需要科学公平的激励机制。开展案例教学需要各位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包括案例的收集、整理、编写、制作等,如果没有科学公平的激励机制是很难开展起来的,即使开了头也难以持续。激励的方式不是简单的物质刺激和表扬,更重要的是对教师劳动的尊重。如对做出贡献的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鼓励,除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外,还应该优先给其提供外出学习、调研的机会。其次是有序的管理机制。包括案例教学的组织分工、督促、检查、评比等。再次是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开展案例教学需要购买各种图书以及声像资料、需要主持或参加会议、调研等,没有一定的经费资助是办不到的。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学习与教学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3] 薛求知、黄佩燕、鲁直、张小蓉:行为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篇10

1.1内科学教学案例的选择

在内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前要选好案例,选择案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1案例要适合教学大纲要求,突出重点教学环节的需要

收集符合教学要求的典型案例,临床案例的主题有多种多样式,侧重点各不相同,所涉及的范围或大或小,但必须满足内科学章节教学需要,至少要能够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掌握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并能深刻理解本章节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各知识点。如1例因呼吸困难入院误诊为急性左心衰的镉中毒患者及1例因呼吸困难入院误诊为急性左心衰的肺栓塞患者,重点在于鉴别各种不同类型的呼吸困难,通过案例教学,既要让学生全面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呼吸困难细微差别,又要使学生明白“同病异症、异病同症”的深刻含义,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1.2案例应当是目前临床真实案例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诊疗手段日新月异,如果选用时间比较久远的案例,内容不符合目前的诊疗现状,这会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案例应当是目前临床真实病例,具有典型性,能反映章节教学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认真选择、分析整理、及时更新补充案例,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临床工作能力地目标。

1.1.3案例的难度要适宜

选择太难的案例,学生因无临床实践基础,不知如何解答,因此难以主动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反之,太简单的案例,人人都能推测出结果,达不到教学目的,也会让学生索然无趣。因此,应选择难易度适度,能让学生各抒己见,且容易造成误诊误治的病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利于案例教学的开展。

1.1.4案例材料需要进行组织编排

一个好案例不是简单的课堂展示,而应进行课堂设计,层层设问,步步深入,使学生充满好奇,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要求,老师要对收集的素材进行深度加工,如突出整个章节的几个重点内容,或强化一节课的重点,或针对主要知识点对案例进行编辑,发挥案例最大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问题的安排顺序应符合临床工作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且有病情的演变过程,层层深入,特别要注意将案例最后诊断结果隐去,留给学生足够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展开深入的讨论。

1.2学生自行准备

在集中讨论前1~2周,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主动思考,找出案例中问题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处理办法。教师事先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查找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3小组讨论的前期工作

在上课之前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自由地发表见解,对问题的理解会更透彻。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一般由6~8人组成1个小组,各个小组的讨论地点分开,互不干涉,这样有利于发表不同看法。同时,课前小组讨论由学生自由组织,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1.4课堂案例讨论的开展

课堂案例讨论,由各小组的代表发表本组的综合意见,本组外的其他人均可对上述综合意见提出质疑,由本组的任一成员负责解释。课堂案例讨论由教师主持,但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示学生的临床思维,以利于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的理解。教师要根据讨论的情况,结合教学要求,及时提出重点问题,对分歧较大的问题应及时指导,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给出分析意见,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样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前模拟临床工作过程,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1.5课堂小结阶段

课堂案例讨论时,教师应把握时间,让学生有部分时间对案例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提出完整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这种小结可以是多种形式,如总结为什么这么思考、临床表现与病理生理的联系、如何通过查找文献获取这些知识等。教师也可要求学生课后写出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可以是案例总结,也可以是心得体会,这样学生对临床案例体会会更加深刻。

2内科学案例教学中误区及应注意的问题

2.1把课堂上举例误以为是案例教学

课堂举例不是案例教学。①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载体,是案例教学的主线,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案例讨论来实现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举例是让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更易理解;②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方式。举例是让学生理解问题的一种方法;③案例教学法由教师主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举例完全是由教师主导的教学行为。

2.2把教师课堂讲解的病案分析误以为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独立活动为主体,教师仅仅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它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了师生交互式教学关系。而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病案分析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2.3把握好内科学案例教学的时机及侧重点

内科学案例教学一般适合一个系统疾病学习完后的临床见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系统临床思维。课堂理论教学采取案例教学一般不适宜100人以上的大班,从头到尾都要用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困难的。单种疾病学习采取案例教学适合疾病类型多或并发症多,如冠心病、高血压等,侧重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应打破按教材编写的方式展开讨论,而按临床实际及疾病随时间的演变过程展开,将知识点融入临床表现变化过程中。

2.4内科学案例教学关键在于充分准备

内科学案例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且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较高的驾驭能力和扎实的医学功底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充分准备后,若不能驾驭课堂、引导不到位,那么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另外,教师必须对病例有充分了解,并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对学生可能的提问有所准备,制订详细的病例讨论引导计划。

2.5教学节奏的把握及成绩评价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具有全盘驾驭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听取学生的讨论发言,适时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提供分析、归纳、总结及解决问题的临床能力。同时,要根据课堂情况,适当介入,使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注重答案的对错,重点在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能否抓住问题的要害和本质,诊断思维思路是否合理等等。

3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3.1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及临床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临床综合素质方面比传统讲授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及深厚的理论基础,也要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还要善于发现及收集典型案例,不断地充实教学内容的能力,并有将实际案例设计成教学案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更加重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新技术,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更新。与此同时,还能更好地发挥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保持良好的气氛,提高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及临床教学水平。

3.2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法关键在于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思考、分析、推理,找出疾病表现的内在规律,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与方法运用到教学案例进行临床思考,培养每个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种教学法要求学生敢于运用创新性思维,对已有知识灵活运用并有新的开拓,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临床诊断思维、处理临床问题和自学的能力。

3.3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