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要点
新生儿脐部比较容易受感染,而且新生儿免疫机制发育不完善,集体防御能力较差,特别容易引发脐部感染,影响新生儿健康[1]。为了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率的发生概率,必须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有效的护理,抓住护理要点实施针对性保护措施,防止病原菌的侵入,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2]。本研究以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及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300例新生儿,男婴174例例,女婴126例,出生体重2500-4000g。均为单胎,所有患儿均无宫内感染,Apger评分在8分以上。
1.2 方法
日常护理:(1)保持脐部干爽:新生儿沐浴后及日常被水浸湿或被尿液污染后,需使用干棉球或干净的纱布擦干,并使用络合碘面前进行消毒,消毒时未脱落的脐带从根部向上消毒,脱落后的脐带从脐窝中心向四周消毒,消毒过程中给予患儿2-63根棉签辅助处理,一根棉签用于脐带根部、一根用于脐带周围,另一根用于吸取脐带周围多余消毒剂。(2)避免感染:为保护脐部,新生儿脐带结扎后12~24h往往会使用无菌纱布包扎脐部,而由于纱布容易被刚刚结扎的脐带伤口分泌物及宝宝的大小便污染,给细菌在脐部生长繁殖创造条件,因此脐带结扎12~24h后,需及时去除盖住脐部皮肤的纱布,并每天用络合碘毒脐带2~3次,直至脐带干燥脱落;(3)避免摩擦:由于已干燥但尚未脱落的脐带残端很坚硬,经常碰触摩擦,易导致根部出血,因此护理中需注意避免对脐部的刺激,选择柔软的纸尿裤和纯棉内衣,消毒脐部时,手法要轻柔,避免对脐部造成擦伤。
特殊护理:(1)脐带发红:脐带干燥脱落过程中,根部及周围皮肤往往会有轻微发红,属于正常现象,可使用络合碘消毒,并使用刺激性小的红霉素软膏外涂脐部;护理过程中若皮肤发红严重,脐轮有肿胀,且发红皮肤温度较高,则可能为发生感染,需及时采取措施处理;(2)脐带渗血:脐带结扎不彻底,可造成脐带渗血,多发生在结扎后12h内,若新生儿发生脐带渗血,则需重新结扎止血;少数脐带干燥后未脱落前,受牵拉、刺激等,可导致脐带渗血,若发生此种情况,可使用云南白药外涂;脐部出血量较少时可用碘伏消毒加压包扎或用明胶海绵止血,如出血较多按压止血无效时,应缝扎血管止血。(3)脐部分泌物:脐带愈合过程中,残端往往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的液体,属于正常现象,新生儿脐部有分泌物渗出后,需及时清除,以避免分泌物干燥后,导致脐窝和脐带根部发生粘连,引起感染;(4)脐带脱落迟:新生儿脐带一般3~7d内可自然脱落,若2周后仍未脱落,则需对脐带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查看是否有红肿、化脓、大量液体渗出等,若有脐炎发生症状,则需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若无以上现象,则可使用络合碘进行消毒,并保持残端干燥,以加快脐带脱落;(5)脐肉芽肿:因脐带脱落过晚发生脐炎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脐肉芽肿,表现为脐窝内有粉红色易碎有渗出的包块,脐窝内潮湿有渗出,易出血及感染,可并发脐同皮炎。为保持脐部干燥,可用10%硝酸银烧灼,小肉芽可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镊子夹除后加压包扎,每天2次换药。此外,在新生儿出院前,还应做好脐部护理宣教,为产妇及家属讲解的脐部护理要点,教会产妇及家属正确消毒新生儿脐部的方法,注意避免脐部潮湿、污染,若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在新生儿脐带护理过程中,仔细观察新生儿脐部变化情况,是否有粘液性分泌物,是否有潮湿、渗血情况出现,记录新生儿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评分范围0~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70~79分为一般满意,
2 结果
经护理后,本组300例新生儿无一例发生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在家属满意度方面,非常满意167例,满意84例,一般满意49例,无一例不满意,家属满意率达到100%。
3 讨论
婴儿脐带周围有着丰富的胶质样组织,细菌非常容易再次繁殖、生长,特别是厌氧菌和病原微生物和细菌感染。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脐带在出生7天以后才会自然脱落,脐部创口需要2周才能完全愈合[3],这个阶段新生儿的脐部护理与新生儿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必须对新生儿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降低新生儿脐带感染。由于脐部潮湿易滋生病菌引起局部感染,因此日常中需保持脐部的干爽,注意做好脐部保护及消毒,避免感染及摩擦,以防止脐炎及脐部擦伤。在做好日常护理的同时,还应加强脐带发红、脐带渗血、脐部分泌物、脐带脱落迟及脐肉芽肿等脐部特殊护理,从而减少脐部并发症。从我院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经过精心的脐部护理,本组300例新生儿无一例发生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表明了护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叶丽君,郭玉萍.改进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20(12):55-56.
篇2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
在新生儿出生之后,要对其各方面进行有效的处理,脐部作为一个重要的部位,如果不给予妥善的护理,可能会造成新生儿脐炎的发生,如果感染严重的话可能会直接对新生儿的生命产生影响,所以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要高度重视[1-3]。采用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5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新生儿有25例,平均体重(2.98±0.79)kg,在宫内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对照组新生儿有25例,平均的体重(3.01±0.81)kg,也没有出现宫内感染的情况。两组新生儿在体重、各项体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脐部结扎的方法: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都用0.5%的碘伏对其脐带的根部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采用消毒过的气门芯在距离新生儿脐带的根部大约1.5 cm处进行结扎,在脐带的远端距离结扎的部位为0.5 cm的位置将脐带剪短,之后将脐带内残留的血挤出,挤出之后对脐带的残段用2.5%的碘酒进行消毒。
1.3 护理方法:观察组的新生儿用脐带包对脐部进行包扎,在48 h之后修剪残留的脐带,剩余的脐带的创面仍然使用用脐带包包扎,每天观察脐带情况,每天更换脐带包。对照组的新生儿则在每天的沐浴之后采用碘伏对其脐带的残端以及脐带的根部和脐部周围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对脐部用脐纱进行包扎,之后就可以等待脐带的自然脱落了。对两组新生儿都进行同样的出院的护理指导。
1.4 指标观察:对两组新生儿的脐部是否有渗血情况、有无潮红、黏液性的分泌物以及脓性分泌物的情况,同时对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进行准确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对统计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一般来说,新生儿在出生之后脐带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脱落,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内,极其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加强防护非常重要。但是护理的方法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护理的效果。本次研究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新生儿在是否有渗血情况、有无潮红、黏液性的分泌物以及脓性分泌物的发生率等方面,显著的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了观察组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比是更为有效的,不但可以显著的降低新生儿脐部的感染,而且又可以促进其脐带的脱落。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脐带修剪的时候要选择好时机以及方法,一般是选择在新生儿出生之后的48 h进行,如果新生儿的脐带粗大而且含有较多的胶质,就可以选择延长修剪的时间[4-5]。
从本次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的降低感染的发生,所以我们认为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采取修剪脐带残端并用脐带包进行包扎的方法,能够减少新生儿脐部渗血情况的发生,并且可以缩短脐带的脱落时间,加速新生儿脐部创面的愈合,避免感染情况的出现,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冯雅琴.新生儿脐部处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安徽医药,2008,12(1):78.
[2] 朱家贵,张俏玲,陈少丽.选择适当时机为新生儿再次剪脐并用脐粉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2006,12(4):340.
[3] 董素英.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5):637.
篇3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脱落;延迟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neonatal umbilical was the cause of the delay.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20 cases of umbilical cord delayed exfoliation of children with clinical data. Results:umbilical cord off delay reasons: use antibiotics umbilical cord; for not dressing cause;caused by ligation tool; and umbilical cord disinfection. Conclusion:the neonatal umbilical delay will cause umbilical diseases, so to find the reason,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Key words:neonatal umbilical; delay
【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38-01
脐带(umbilical)是哺乳类动物连接胎儿和胎盘的一种管状结构,由一条动脉和两条经脉所组成。新生儿脐带脱落延迟(28天都不会脱落)就会造成脐部疾病,所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脐带延迟脱落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探讨新生儿脐带脱落被延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5年1月-2012年5月期间20例脐带脱落延迟的患儿,其分娩医院分别为:无锡市妇幼保健医院,最多;无锡四院分娩,其次;无锡九院,很少。患儿中有男婴儿16例,女婴儿4例,就诊的时间都为出生后的19天-52天之间。早产儿有4例,足月婴儿有10例,双胞胎有3对(6例)。
1.2 方法:对就诊的20例脐带延迟脱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发生原因。然后医院使用常规方法对新生婴儿进行护理,在出院前也通过对家长进行一定的讲解,让家长及其家属掌握脐带消毒的方法。
2 结果
本组20例患儿脐带脱落延迟的原因有:5例为由于使用抗生素引起;3例为脐带没有包扎所引起;4例是因为结扎工具所致;还有8例为脐带消毒原因。这些患儿的局部被处理以后,脐带在29天-53天之间脱落。脱落以后,患儿形脐疝的有10例,还有5例患儿形成了肉芽肿。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里了解到,新生儿的脐带脱落大部分都是在7天左右的时间里,长也不超过10天或者是15天。不过当新生儿发生脐带脱落延迟的情况时,会给产妇以及其家属带了很多心理负担或者是经济压力,让他们筋疲力尽,还为新生婴儿脐部发生感染埋下了隐患。以下我们就脐带脱落延迟的原因和相应对策进行探讨。
3.1 脐带脱落延迟的原因
3.1.1 应用抗生素:脐带脱落也可以看成是一部分组织缺血、坏死和修复的过程,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在医院例出生的婴儿,一般在12小时以内就会有18%的婴儿脐部就会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定值,100%的定值含量在第四天时达到,一般正常的新生儿除了脐部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外,还会产生大肠杆菌,脐部表皮有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因此所有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进度的都会影响或者是减缓脐带坏死的进程,导致脐带脱离延迟。
3.1.2 结扎用具:医院一般对新生婴儿的脐带采用气门塞套扎的方式,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速度很快,不容易脱扣,但是同样也有弊端产生,此种方法不能选择脐带的粗细,所以发育比较细的脐带就会被结扎的不紧,导致无法完全将发育细的脐带残段的血液循环阻断。
3.1.3 脐带没有包扎:当脐带没有被包扎时,使得干瘪的新生儿脐带在脐窝里粘着,没有干燥的环境和条件。
3.1.4 脐带的消毒:现在一般都提倡母亲和新生婴儿住院的时间尽量少,如果母亲和婴儿没有特殊的情况一般都在4-5天之间就可以出院,有些顺产的母亲在生产以后48小时就可以顺利出院了。母亲和新生婴儿出院后,由于家长或者是其亲属害怕给新生儿脐带消毒不正确,就只是在残端表面消毒,没有将脐带根部进行消毒。其中无锡市妇幼保健医院护理人员最辛苦,去无锡市妇幼保健医院生产的人群相对最有钱。在母婴出院时再三嘱咐其家属出院后要一天三次用碘伏酒精消毒脐带,导致脐部干燥粘贴再脐窝里。若使得脐带在新生儿的脐窝里,残端和其周围的皮肤黏连,这样不光影响了脐带的脱落,还会使其埋下感染的祸根。
3.2 相应对策:对于细菌培养阴性的不发生炎性病变的期待不使用抗生素;脐带的结扎应该根据其发育的粗细来选择结扎工具;断扎以后的期待应该被包扎好,保持一个干燥的环境,这样有助于脐带的脱落进程,避免脐部疾病的引发;需要组织有适量的水分、腐败。现在很多医院采取的都是在脐带根部或者是距离根部0.1-0.2cm的长度进行结扎,这样有利于阻断脐带残端部分的血液供应,使得脐带可以快速的干枯和脱落以及坏死。母亲和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就要对产妇及其家属讲解一些健康知识,引导产妇和她们的家属能够掌握到一些新生儿脐带护理的知识,这样可以消除家属的担心以及害怕心理,也有助于新生儿脐带早日脱落。
参考文献
[1] 吕桂英.杨美萍.新生儿脐带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02 (09):133
[2] 高锐华.杨大富.新生儿脐带处理的方法与结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29):1-2
篇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01-02
新生儿脐断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 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 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1]。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占66%~87%; 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 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将危及生命[2], 死亡率达18.06%[3]。为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 降低新生儿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 国内护理同仁在脐部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护理技术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因素
1.1 产前因素在子宫内已感染, 脐带水肿、糜烂,出生后未做预防感染治疗措施。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 易受细菌感染发生脐炎[4]。
1.2 产时因素产时并发胎膜早破及产程延长, 均有利于细菌上行污染羊水而致脐带污染; 分娩过程消毒不严、断脐器污染、脐残端接触消毒不彻底的手或敷料, 是致脐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脐带结扎位置太高(结扎部位距脐根部0.5~1.0 cm) , 不能直接结扎脐根处血管, 使结扎处与脐根之间较长的脐带仍有血液供应, 故坏死晚。脐带长时间游离, 使脐窝潮湿分泌物增多, 引起细菌繁殖。如果脐带粗大, 结扎位置过高, 接扎下方容易出现血肿, 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3 产后因素产后脐部护理不当是造成脐部感染的直接原因。新生儿父母对脐部护理知识缺乏, 或对脐部卫生保健认识不够, 不及时更换尿布或更换不合要求, 脐部皮肤常被尿液、粪便污染, 延缓了脐部创面的愈合; 而粪便污染又增加了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机会。新生儿沐浴时, 脐残端浸泡在非无菌水中, 沐浴后仅对脐部表面做了消毒处理, 忽视了脐窝底部的消毒, 引起脐窝分泌物增多, 脐周红肿感染; 另外, 带菌的护理者及照顾者, 对新生儿传播细菌也是致脐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1.4 环境、卫生因素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它的定植率在新生儿为50%~69%, 也有达89%的; 定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自于新生儿周围环境, 包括空气、日用品、医护人员、产妇等。如果分娩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没有彻底执行清洁、消毒、监测制度, 医护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后没有严格洗手, 就会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机会。另有研究提示: 在妇幼保健网络健全的城市中心地区, 新生儿脐部感染率相对较低, 且主要来自于医院获得性感染; 而在经济状况较落后的农村、郊区,新生儿脐部感染率较高。
1.5 其他原因当脐部有畸形时, 由于脐部经常有分泌物, 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分泌物侵蚀皮肤, 破坏其屏障功能, 易使细菌侵入扩散, 并发感染。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 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 损伤后易发生感染; 新生儿抗细菌定植能力差; 免疫球蛋白IgA 和IgM不能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 使其易感染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新生儿脐部感染预防技术的研究进展
2.1 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护理管理定期对分娩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NICU 内空气、物表、工作人员口、鼻、手、无菌物、消毒液等进行清洁、消毒和卫生学监测; 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强化无菌观念, 严把消毒隔离关。
2.2 新生儿脐带结扎技术的改进
2.2.1 脐带结扎位置脐带及早干枯脱落是防止脐部感染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脐带结扎的位置过高可影响脐带的早期脱落。
2.2.2 脐带结扎方法传统的断脐方法有线扎法、气门芯套扎法、钳夹法。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所需时间较长, 容易伤及新生儿, 同时增加污染环节。
2.3 脐部护理操作技术的改进
2.3.1 脐部护理消毒液的选择(1)济安舒能是一种长效抗菌膜。(2)3%过氧化氢为强氧化剂, 具有消毒、除腐、除臭及清洁作用,。(3) 2%碘伏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菌剂, 有较强的收敛作用。
2.3.2 脐残端的保护(1) 药物保护: 将具有止血、消炎、抗菌、生物相容性、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甲壳质医用无纺布制成的新生儿脐带包直接对准脐残端, 松紧适度地绕腹部1 周固定。(2)用具保护: 在日常护理中, 采用一次性手套遮盖护脐法卧式洗澡, 避免脐部感染, 降低感染率。
2.3.3 二次剪脐 二次剪脐是指新生儿出生断脐后若干时候对脐残端进行再次修剪。
2.3.3.1 二次剪脐的时机剪脐最合适时机应以脐带干燥为准, 而不能单纯以时间为准。
2.3.3.2 二次剪脐的方法暴露脐部, 局部消毒。
2.3.3.3 二次剪脐后残端处理用5%碘酒擦脐带断端, 然后用无菌明胶海棉三折压迫局部, 再盖上无菌纱布, 用新生儿护脐带包扎。
2.3.3.4 二次剪脐时注意事项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外, 剪脐前还要观察脐部及周围组织有无异常。
2.3.4 加强宣教加强宣教,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 防止和减少胎儿宫内感染。鼓励提倡新法接生。
3 展望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存在着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 其危害严重。综上所述, 选择适当的方式断脐,认真做好脐部护理, 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宣教, 可以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金艳,祝建军,杜玉梅.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 10) : 1299- 1301.
[2]杨秀菊,谢景玫,苏春勤.新生儿脐部消毒前后的细菌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 4) : 392.
篇5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160
脐带作为胎儿的附属物, 是胎儿从母亲体内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 并排泄废物的主要通道, 其一端附着于胎盘胎儿面, 一端连着胎儿腹壁脐轮[1]。通常情况下, 新生儿在断脐之后, 残留的脐带会逐渐的硬化、干枯, 进而1周左右脱落。在临床上, 脐带夹断脐法和气门芯套断脐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新生儿断脐法[2, 3]。脐带结扎的方法将直接影响新生儿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 若脱落时间延长便增加了新生儿脐部发生感染的几率, 同时也增加了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4]。为此, 本文作者对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0例新生儿, 采取不同的脐带结扎方法及护理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0例新生儿, 其中500例为顺产, 产妇年龄20~38岁, 平均年龄(27.6±4.5)岁, 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5±3.7)周, 新生儿的体重均在2500 g以上, 脐带直径0.8~1.9 cm, 平均直径(0.83±0.3)cm;500例为剖宫产, 产妇年龄21~39岁, 平均年龄(27.5±3.5)岁, 孕周38~42周, 平均孕周(39.6±4.3)周, 新生儿的体重均在2500 g以上, 脐带直径0.7~1.8cm, 平均直径(0.88±0.2)cm。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新生儿脐带结扎时应用双重结扎断脐法:①将直径3 mm的气门芯2个分别套于丝线内作牵引, 放于脐包内用压力蒸汽灭菌消毒, 新生儿出生后由专业的助产士应用双重气门芯结扎脐带, 在新生儿脐带根部及周围用75%酒精消毒, 在距脐轮0.5 cm和1 cm处的脐带用气门芯分别套扎第1道, 第2道, 在距脐轮2 cm处剪断脐带, 挤出残端血液, 用碘伏消毒断面, 并用纱布包扎脐部。②24 h后进行沐浴, 并于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部残端和脐轮处, 脐部暴露不用包扎。③每天检查脐部,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观察脐带脱落时间。对照组新生儿脐带结扎时应用传统的脐夹结扎脐带法, 常规进行消毒新生儿脐周, 使用脐带夹慢慢用力加紧并关闭, 注意距离脐根0.5~1.0 cm处, 将脐带断离, 并使用碘伏消毒脐带的残端, 再使用无菌的纱布将开口处置于脐带夹的下方, 进行覆盖脐带夹的切除口处, 最后使用脐绑带进行包扎, 待24 h后剪掉脐带, 放云南白药止血、包扎。
1. 3 护理干预 ①在新生儿脐带结扎后24 h内检查脐带卷清洁情况, 观察有无渗血的情况。在48 h后将脐带卷取下, 暴露脐部, 有利于干燥。②每日洗澡后, 使用0.5%的碘伏进行脐部消毒, 密切观察脐带残端有无血肿情况和干燥程度。③为新生儿勤换尿布, 注意不可将尿布把脐部覆盖, 避免尿液将其浸湿, 引起感染, 如果被尿液污染, 应立即消毒。如果新生儿脐部根部部分脱落, 有少量的分泌物, 应使用碘伏进行消毒, 由内而外, 将分泌物擦净, 保持其干燥。④观察并记录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红肿情况、渗出和异位情况。⑤未脱落者出院后电话进行回访或复诊。
1. 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残端渗血、感染、脱落时间, 结扎0.5 h后由助产士检查新生儿脐部有无渗血情况, 护理人员24 h内每2小时检查1次。每日洗澡时均要检查脐部情况, 并记录。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渗血、感染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渗血率0.60%、感染率7.60%, 对照组新生儿脐部渗血率6.00%、感染率43.0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新生儿脐部渗血、感染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脐部渗血 感染
观察组 500 3(0.60)a 38(7.60)a
对照组 500 30(6.00) 215(43.00)
χ2 8.954 43.572
P
注:两组比较, aP
2. 2 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 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5.67±2.35)d较对照组(9.89±3.84)d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新生儿脐部脱落时间比较( x-±s, d)
组别 例数 脱落时间
观察组 500 5.67±2.35a
对照组 500 9.89±3.84
t -6.844
P
注:两组比较, aP
3 讨论
篇6
为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特对新罗区1998~2003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确定我区围产保健的重点,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资料与方法
对象:199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新罗区18家医疗保健单位上报的围产儿资料。
具有新罗区户口,在医院和家庭出生的妊娠满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
方法和质控:根据每月各医疗保健单位上报,由我院信息科专人审核,每年进行1次出生及死亡漏报调查,及时补漏和进行质控,死因按国际疾病ICD-9分类。
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及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所占比例。
从结果看,6年围产儿出生21861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0.75‰,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X2=8.14,P
6年围产儿死因顺位及构成比:结果显示早产是围产儿死亡首要原因,其次是新生儿窒息、先天畸形、脐带因素,各占围产儿死亡总数的32.8%、20.4%、18.3%、15.3%。各年度之间围产儿死亡原因顺位及构成比不同,1998年前4位死因依次为早产、新生儿窒息、先天畸形、脐带因素;1999年为早产、脐带因素、先天畸形、新生儿窒息;2000年为早产、先天畸形、新生儿窒息、脐带因素;2001年为先天畸形、早产、新生儿窒息、脐带因素;2002年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先天畸形、脐带因素;2003年为新生儿窒息、脐带因素、早产、先天畸形。
篇7
【关键词】产科;新生儿;护理安全;对策
【中途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59―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随之加强,对医疗服务水平的需求不断上升。产科新生儿护理是具有特殊要求的护理,护理人员肩负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患者及家属也对护理服务技术及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护理风险水平高、护理情况复杂、后果影响大等特点,决定了产科新生儿护理的高风险性【1】。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对产科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以期促进产科新生儿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减少护理纠纷。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间我院产科新生儿病房新生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综合质量记录表及科室差错缺点登记本上的记录,对本组新生儿住院期间的的护理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包括新生儿筛查、疫苗接种、健康宣教、新生儿日常生活、新生儿皮肤护理、家长投诉等情况,按照护理安全事故的大致类型,划分为意外事故、护士纪律事故、差错类事故和投诉类事故四类;根据本组新生儿护理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对其出现的原因(制度因素、环境因素、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较低、护患沟通不足、服务态度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
1.2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 由科室负责人和护士长、护理组长等建立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工作组,对护理风险进行逐级分层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时刻注意护理安全,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隐含具有预见性,采取针对的护理措施;加强规范化操作,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流程和标准进行护理服务,减少人为因素;建立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安排在职教育、进修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建立护理风险评估和处理体系,对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妥善处理,对潜在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
2 结果
本组100例新生儿中,出现12例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现,新生儿皮肤问题、健康宣教及服务态度等问题是导致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需要加强针对性预防护理。
3讨论
3.1产科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3.1.1环境因素 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新农合医疗、医保等项目的推动下,基层医院的发展加速,接受的产妇越来越多。部分基层医院存在着发展过快,硬件设施及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不能满足产科新生儿护理的需要,导致工作出现各类漏洞,如由于护理人员不足导致的新生儿护理工作不及时,管理混乱导致的新生儿护理水平差,甚至导致新生儿丢失等严重的护理安全问题【2】。
3.1.2护理人员配置不够,缺乏足够责任心 产科护理工作繁重,临床护士不足,导致护理工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更不能达到预定的水平,成为新生儿护理风险的安全隐患之一;部分护士缺乏责任心,不能体会新生儿家长的心情,对家长要求不理睬;不能严格执行巡视制度,导致新生儿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造成不良后果。
3.1.3院内感染 新生儿抵抗力较差,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特别是早产及低体重新生儿,需要格外加强注意;进行侵入性操作如呼吸道清理时,需要保证仪器的消毒灭菌合格,操作轻柔,避免感染;护理人员要做好自身清洁,加强对手部的消毒处理。
3.1.4护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3.1.4.1抢救制度执行不到位 产房、病房的急救药品及器械维护不到位,未对其进行仔细的清点和及时的补充,导致在对产妇或新生儿进行抢救时出现药物不足的问题,延误抢救时机,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新生儿护理安全事故。
3.1.4.2脐带制度执行不到位 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没有按照脐带处理规定对脐带进行处理,没有及时告知并要求产妇确认新生儿性别,容易导致新生儿抱错、产妇记错新生儿性别等严重的护理安全事件,引起护患纠纷。此类事件在近年来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造成较多的护患纠纷,对医院的社会公益形象造成较大的损伤,需要加强注意。
3.1.4.3查对制度执行不合格 新生儿病房患者较多,陪护家属多,情况复查。若护理人员在新生儿洗澡、疫苗注射等操作时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极容易导致新生儿抱错、药物重复注射、错误注射和漏注射的问题,引发护患纠纷。
篇8
[关键词]新生儿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虽然目前我国的新生儿数量有所提高,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新生儿死亡率却大幅度的降低,这一数据的产生首先是由于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的转变。只有提高婴儿护理质量,才能在人
最脆弱的生命阶段获得良好的成长氛围。根据多年来对产科工作的经验,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特总结如下:
1、病室环境
由于新生儿的呼吸道比较敏感,对药物的抵抗能力弱,因此一旦诱发疾病,治疗的难度大,也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为此,需要给新生的婴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首先,对婴儿居住的卧室进行及时的通风和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其次,尽量避免流动性人员对婴儿进行密集的探望,尤其应该远离病毒和病菌的携带者,要定期对婴儿的卧室进行消毒处理;最后,为了保持婴儿的个人卫生,需要每天对婴儿进行全身性的淋浴。淋浴时应该保证水温的事宜,并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化学的洗浴液,这些洗浴用品中含有不同成分的化学试剂,极易对婴儿的皮肤产生损伤。
2、注意脐带护理
新生儿脐带在生后第 1 天是无菌的,以后逐渐有各种细菌生长。 在新生儿脐带未脱落前应检查脐部有无分泌物或出血,脐带残端应保持干燥、清洁。每天要用消毒棉签蘸 75%的酒精进行擦拭,不要使用各种粉剂,然后再用消毒干纱布覆盖,再用防过敏胶膏将其粘好。在日常生活当要也要时刻注意脐带的情况,不要让大小便弄湿脐带及其覆盖的纱布而引起感染。如果脐部不小心被尿湿,需要马上进行消毒和更换敷料。脐带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就会脱落,在它脱落之后就不需要再用纱布覆盖了,但是仍然需要让脐部保持清洁和干燥。
3、维持体温恒定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大,由于新生儿刚刚出母体,因此对外界的温度还不能完全适应,过冷或者过热都有可能让新生儿患病。所以新生儿的居室温度最好保持在22―24 度之间,早产儿的居室温度要保持在 24―26 度之间,昼夜之间的温度差不要太大,除了要保持居室内的温度适宜之外,还需要注意衣被的增减,时刻关注室温和衣被是不是适宜,最好的观察指标就是新生儿的体温,如果能让新生儿的腋下温度保持在 36―37 度之间则是理想状态。如果新生儿出现了面红耳赤,体温也超过37.5 度的话,就说明室温稍高或者是过度保暖了,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除了环境温度以外,新生儿的居室还需要优质适宜的湿度,春季和冬季居室里一般都很干燥,所以我们应该经常用温布来擦地面,在暖气上放上水盆或者火炉上放打开盖的开水壶来保持居室的湿度。如果有空气加湿器,则效果会更理想。
4、母乳喂养
正常的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即可吸吮母乳,生后 1-2 小时可喂些葡萄糖水,4-6 小时或更早可喂奶。 坚持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母乳容易被婴儿消化吸收,营养丰富,且含有很多免疫成分,是任何乳类或食品不能代替。 新生儿可能因喂养不当而出现呕吐,这时应将婴儿抱起头高位片刻,卧位时应侧卧,以防止发生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5、正确处理好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儿出生后数天内,阴道偶有粉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肿大,红斑,色素斑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 2―3 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都会自然消失,不必经过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上述现象仍不消失或有其他不良症状反映,则应去专科医院检查。
6、情感交流
每天沐浴后,护士要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按摩,应指导父母与婴儿说话、抚摸、摇、抱,以增进母子感情交流,母亲在哺乳时可以用温柔的语言在注视中与宝宝亲切地交流,每次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洗澡时,妈妈都要抓紧时机与宝宝谈话,“宝宝洗澡了”、“宝宝乖,我们开始吃奶了”,以此给宝宝创造一个丰富的投入感情的语言环境。所以说,新生儿行为感情的发育需要大家共同来关怀和诱导,学会用爱心和耐心来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行为锻炼,培育出聪明和健康的宝贝。
7、严格用药
婴儿的体制比较虚弱,对部分药物没有抵抗能力,或者是药剂的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在婴儿发病时,护理人员切忌擅自用药。需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并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目前各种西药试剂的药物含量参差不齐,如果不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婴儿的疾病治疗不仅不能够起到效用,还有可能衍生新的疾病。
8、结语
总而言之,婴儿的诞生是家庭和国家的幸事,每一个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无限的希望,都希望婴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此,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的护理人员在进
行婴儿护理之前,需要对有关的基本常识进行数量的掌握,一旦婴儿的成长出现了问题,应该立即到正规的专科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避免任何唯心的护理意识和护理活动。婴儿刚诞生不就,刚从母体分开,还不能更好的适应外部的环境,生理机能和体质都比较薄弱,为此,对于婴儿的护理工作由其要引起家长和医院的重视,要提高所有护理人员的理论能力,为婴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胎儿;脐带绕颈;护理干预
近年来脐带绕颈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脐带绕颈的形成如果有数周, 会因为缠绕太紧或者分娩时拉扯压迫等使脐带受阻, 很有可能导致胎儿缺氧, 生长延缓, 甚至有窒息的可能, 严重者可造成死胎或死产[1]。对此本院采用护理干预对脐带绕颈待产妇在产程中进行精心的护理, 尽最大努力保证母婴安全。作者对本院收治的61例胎儿脐带绕颈的产妇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并对比护理效果, 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存在胎儿脐带绕颈的61例产妇, 在本院住院分娩的时间为2011年1月~2014年12月, 均为单胎, B超检查结果均显示脐带绕颈, 无头盆不称, 无明显高危妊娠及其他内科合并症, 无剖宫产指征。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①对照组护理方法: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产妇采取自由, 当宫口开大3 cm(第一产程活跃期)时, 产妇采取左侧卧位, 这样的可以使胎盘供血得到明显改善。分娩期严密观察宫缩、胎心及产程进展情况[2], 并做详细记录, 破膜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羊水的状态和颜色进行详细记录, 需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如果羊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必要处理。没有破膜者可以适当的下地走动。胎膜已破者需要取头低臀高位, 避免脐带脱垂, 新生儿娩出时要注意脐带的位置。②观察组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由于脐带绕颈对胎儿有生命威胁, 加上产妇对分娩的恐惧, 心理负担会很重,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 缓解其紧张感, 鼓励产妇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补充水分, 以保证精力和体力充沛[3]。产妇由于紧张耗氧量就会大为增加, 使体内含氧量大大降低, 这时候胎儿很容易缺氧, 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产妇详细解释, 说明紧张情绪对胎儿的影响, 告诉产妇胎儿现在很安全, 讲一些必要的分娩知识, 最大程度上消除其紧张情绪, 提高自身自信心, 让产妇从心底战胜内心的恐惧。同时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 让产妇明白脐带绕颈这种情况是常见现象, 用实际的例子传达健康知识的同时来稳定产妇情绪。让脐带绕颈并且已经顺利生产的产妇和进行有效的沟通, 增强其自信心。在脐带绕颈的情况下, 如果胎儿缺氧会表现出胎动减少, 需要通过胎心监护仪进行监护, 为产妇找到一个最佳的分娩方式, 避免由于脐带绕颈出现风险。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产妇的剖宫产率为16.1%(5/31), 对照组中的剖产率为36.7%(11/30);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3.2%(1/31), 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6.7%(5/30);观察组急性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为9.7%(3/31), 对照组急性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为26.7%(8/30), 表明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脐带两端分别连着胎儿和胎盘, 因此脐带是维系胎儿生命的重要通道[4], 胎儿所需的全部营养都是通过这个通道输送的, 与此同时, 胎儿的代谢物也是通过这个通道由母体排出体外。若脐带出现了异常, 将直接威胁胎儿的生命。脐带绕颈可使脐带血管受压导致血液循环受阻或胎儿静脉受压使胎儿脑细胞缺血、缺氧, 引起胎儿宫内窘迫[5]。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胎儿脐带绕颈出生之前完全可以通过超声检查得到明确诊断。脐带绕颈严重时会使胎儿心率发生改变, 要采用胎心监护仪进行监测。虽然通过B超能够看到胎儿的颈部有脐带血流, 但是由于技术原因暂时还不能对脐带的长度和松紧进行检测。就算发现孕妇有脐带缠绕情况, 医生也没有更好办法在妊娠之前改变现状, 只能进一步监测。脐带绕颈在妊娠时非常危险, 随时都有可能出现胎儿窒息情况, 因此, 孕妇需要提前住院观察, 通过严密监护保证母婴平安。产妇在分娩过程中, 等到胎儿的头部分娩出时, 护理人员需要用手指对颈部进行检查, 查看脐带在颈部缠绕程度, 并且对威胁胎儿的程度进行把握, 避免胎儿出现窒息状况。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说明护理干预对待产妇的心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大大缓解了产妇的不良情绪,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信心和心理适应能力, 让产妇在临产时有一个良好的状态, 对胎儿的顺利降生有很大的帮助, 减少脐带绕颈对胎儿的危害, 降低剖腹产、新生儿窒息和急性胎儿宫内窘迫的几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翠珠.分娩期胎儿脐带绕颈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 24(9):4495-4496.
[2] 王兰云, 阮芳, 鲁静, 等.分娩期胎儿脐带绕颈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2):195-197.
篇10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产科2008年1月~2009年7月共分娩新生儿1023,发生新生儿窒息50例,其中轻度窒息36例,重度窒息14例。
1.2诊断标准在本次研究的50例新生儿中,窒息诊断和分度按《实用新生儿学》标准来分类: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为四到七分为轻度窒息,小于或等于3分为重度窒息。
2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 897%,其中轻度窒息占72%,重度窒息占28%,本院中轻度窒息的均抢救成功,重度窒息者除因例外死亡外,其余也均抢救成功。
3讨论
3.1诱因本研究中所涉及的50例新生儿窒息死亡的中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其中脐带因素22例,在所有的原因中所占比重最高,新生儿脐带缠绕、过短或脱垂、受压等原因导致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缺血缺氧,从而发生新生儿窒息。在这几类原因中最常见的脐带异常,缠绕紧者的胎儿缺氧多表现在孕妇临产时,胎儿的下降造成脐血管受压,在宫缩较强或胎头下降时表现更加明显。正由于这个原因,医院在产前应对孕妇进行B型超声检查,对有此类症状的胎儿重点监护,并进行胎心电子监护。产妇的羊水过少也可反映胎儿可能处于缺氧的状态,因为此类原因发生的胎儿窘迫、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率也占很大比重。在对这50例新生儿窒息的研究分析表明,羊水过少使羊水显得更为粘稠,污染程度更重,产妇在分娩时易致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因此,医生在产程中应及时准确观察羊水性状,尤其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便尽旱发现胎儿窘迫,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不同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发生重度窒息之间无必然联系,但确与分娩时胎儿在宫内的状况、适应症的选择及助产者的技术紧密相关。如果助产士助产时机及适应症当,且操作技术熟练,可以及时结束分娩而达到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效果。
3.2抢救的护理新生儿窒息的情况发生后,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胎儿脱离母体后立即用吸痰管轻轻插入新生儿的咽喉部,吸净新生儿口咽鼻粘液及羊水,拍打婴儿足底促使婴儿啼哭,建立呼吸。窒息胎儿产出后没有自主呼吸的,要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一吹一压20~30次|分,新生儿胸前微微隆起时即停止吹气,轻压婴儿胸部将气体排出,同时可用葡萄糖、地塞米松和维生素自脐静脉缓缓注入以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必要时加压给氧。患儿这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静脉缓注。当新生儿重度窒息应立即气管插管吸净分泌物后应小流量给氧。抢救新生儿的同时要密切观察心脏,如患儿心跳变慢而弱或暂停可给予肾上腺素0.1~0.3mg/kg静脉注射,同时加胸外按压心脏配合人工呼吸给氧。抢救时应免损伤呼吸道粘膜,人工呼吸时吹气不可过猛,加压给氧时压力不可过大,同时注意婴儿保暖以免着凉,应放在婴儿辐射台抢救。
3.3复苏的护理一旦发生窒息,医护人员应做到及时规范运用ABCDE复苏方案,严格遵循复苏指南中的复苏流程处理,复苏体征指标为出现自主呼吸,皮肤转为红润,心率大于100次|分,神经反射出现表示复苏满意。另外复苏后用小儿面罩给与氧气吸入3~6小时。以后根据情况间断给氧,浓度宜百分之40%~50%为宜,肌注维生素K.可预防颅内出血,静推氟美松2.5毫克,可增强肌体抗休克能力,纳洛酮0.2毫克加10%葡萄糖20毫升静推,可改善呼吸。同时新生儿窒息儿复苏后应密切观察并预防颅内出血、脑水肿、吸入性肺炎、持续性胎儿循环、等等并发症。将取头低脚高侧卧位行引流,保持呼吸通畅,间断或持续给氧,复苏后婴儿即使呼吸恢复,但低氧血症缓解需要实践,如果出现呼吸困难、青紫、嗜睡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3.4护理注意事项新生儿窒息是孕母因素、胎儿因素及分娩时情况等等都有关联,其中孕母因素占的比重较大,医护人员应提前熟悉产妇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对胎儿所造成的影响,对慢性宫内缺氧、宫内发育迟缓的胎儿应尤其注意。多数新生儿窒息在产前可以得到预测。因此孕期孕妇保健的加强,加强孕期医院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和,全力对窒息新生儿进行合理恰当的抢救,并作好复苏后护理。畅通婴儿呼吸道是根本;建立婴儿有效呼吸是关键;严密观察婴儿病情变化,及时合理用药;积极预防并发症;除支持疗法外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要对患儿的心率、呼吸、肤色进行评估,以此决定下一步的操作,整个过程要求及时。
参考文献
- 上一篇: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的关系
- 下一篇:林业科技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