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研究方向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商务研究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自2
>> 跨境进口电商发展形势、问题及对策研究 跨境出口电商物流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 我国跨境电商的相关问题和对策研究 跨境电商零售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跨境农产品电商主流模式研究 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物流模式创新研究 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研究 延边跨境电商运营模式分析与研究 广西农产品跨境电商主流模式研究 跨境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现状研究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及监管问题研究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浅谈跨境电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跨境电商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跨境电商监管的瓶颈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应用跨境电商问题研究 跨境电商物流现状与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跨境电商物流及监管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7.
[2]蓝国兴.论校园跨境电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电子商务,2016,(2):63-64.
[3]刘玉琪.基于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的校园外贸网店构建探索[J].电子商务,2016,(7):41-42.
篇2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东莞市商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开设至今的发展状况及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情况,探索目前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提出转变专业任职教师思想、坚定推行课程改革、合理到位的专业宣传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发展;对策
一、我校国际商务专业发展简介及现状
我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成立于2007年,开设1个国际商务班,生源来自于当时其他几个专业挑选出来的较为优秀、且有志于从事国际商务行业的学生。2008年,学校正式招收国际商务专业新生,招生规模为2个班。从2009年开始,学校扩大国际商务专业招生规模,至2011年为止,稳定在招收新生3个班的规模。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跟单员、全国单证员等专业证书考试。同时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专业证书的考试通过率稳定在75%以上。
从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情况来看,2010年起,第一批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毕业,通过对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登记,以及对学生的回访,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还是比较高的,其中不乏相当一批优秀的毕业生,进入到外贸行业,从事外贸跟单、外贸单证、外贸业务员的工作。通过了解得知,很多学生进入我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学习,是因为家里或者亲朋自己开了外贸类的公司,在我校国际商务专业学习之后,能进入到家族公司,帮助家里的生意。
国际商务专业成立以后,学校积极拓展学生的实习渠道。就业处帮学生联系了多家实习企业。在不断深化的校企合作中,如斯达文星皮具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的外贸类企业,与我校进行了深度的合作,成立了以定向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专班。对专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我校国际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通过五年的建设,国际商务专业目前已初具规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制约专业发展的因素也在逐渐聚集,使得国际商务专业从发展到飞跃的过程中出现了瓶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观念有待转变
有一部分老师思想观念落后,认为进了学校就等于进了保险箱,认为专业的好坏和发展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被动,稍微增加工作任务就有怨言,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专业发展停滞不前。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缺乏责任心。认为做和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其二,缺乏忧患意识。认为进了学校,转正之后有了稳定的编制,就可以高枕无忧,目光仅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省内、市内其他兄弟学校本专业的发展情况不去了解,也不想了解。更加不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有多大。其三,缺乏主人翁意识。认为做老师只要上好课,改好作业,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未来跟自己没有关系,得过且过,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发展是和专业的发展同步的。
对于以上问题,解决的方法有三点。其一,统一思想认识。通过科组会,重点阐述国际商务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责任心教育,这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长期多次的宣讲,使老师养成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其二,推出奖勤罚懒措施。制定专业内部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每一位任课教师,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同时,通过树立正面典型,进行宣传和适当的物质奖励(比如在绩效中体现,以及外出培训优先等)。其三,增加外出参观学习机会。让教师“放眼看世界”,接触到不同兄弟学校,了解国际商务专业发展的现状,好的做法和思路在教学和专业发展中进行推广。
(二)课程改革必须坚定的推行
现在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模式。其一,手段单一没有创新。老师讲授,学生听讲,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运用电教等设备,只是新瓶装陈酒,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二,课程设置闭门造车。没有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课程之间衔接无序,脱离实战。其三,模式落后难以飞跃。以上海、江浙为先行者的教学模式改革,在多年之前就使用了“教学一体化”、“场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我们仍然在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
对于以上问题,解决的方法有三点。其一,统一认识。课程改革是个艰难的过程,艰难之处在于要打破旧思维、旧做法,很多东西要从零开始,对于习惯了凭经验教学的老师,这是一种阵痛。要让大家明白,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现在的阵痛是为了专业的发展,和大家息息相关。其二,建议利用科组会时间,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和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利弊,相信老师们在看到,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能对专业教学带来新的生机的时候,也会乐于接受。其三,坚定推行教学改革。目前,已申报课题,主要研究的就是一体化教学在国际商务课程中的应用。
(三)做好专业宣传工作
俗话说,不仅要闷头做事,还要抬头看路。在信息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过时。好的专业同样需要做好宣传工作。我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情况还是很好的,本文开头专业简介部分已经有提到过,但在学生和家长中的认知度还是不够。东莞市并不是不缺国际商务类的人才,我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也不弱。为什么没有在社会上获得广泛关注和认知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以前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
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加以解决。其一,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策略。加入东莞外企协会等企业行会,大力宣传推介我校国际商务专业,在协会会员中挖掘优质企业,作为我校学生实习和就业基地。同时,邀请企业、行业专家,来我校进行讲座,同时配以网络等形式加以宣传。其二,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不光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同时也是专业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和优质企业进行合作,以优秀的就业学生为媒介,每个学生都是我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名片,在企业间获得好的口碑。其三,多参加全国性的专业建设类培训、论坛等,在全国中职类兄弟学校中扩大影响。
随着三大经济带的发展,市场对于商贸人才的需求缺口会越来越大,推动外贸学历教育体系中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掌握英语语言应用技能、实用商务应用技能、现代信息应用技能、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外贸应用人才,对专业成长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国际目标市场进入方式是一个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得以发展的根本保证。本篇通过对海尔的国际目标市场进入阶段进行描述,对海尔的国际商务活动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际商务活动方式;海尔; 成果
众所周知,正确选择国际目标市场是企业国际化一项很重要的前提,但是成功地进入该国际目标市场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在这些国际化企业中,海尔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本文将主要讲述海尔的国际商务活动方式。
一、海尔的国际市场发展历程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在国内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它于1990年首次向德国出口2万台冰箱,吹响了向欧洲家电市场进军的号角。在1993年,海尔冰箱正式登陆东非市场,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1996年,海尔公司在印度尼西亚设厂,这是海尔首次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次年它在菲律宾投资建厂,紧接着,它于1999年在美国南卡州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初步实现了经营本土化。2001年,它并购了意大利的迈尼盖蒂冰箱工厂,顺利进入了欧洲主流市场,成为海尔国际化征途上的又一个值得纪念的里程碑之地。在多次海外投资都取得成功之后,海尔依然毫不懈怠,他于2005年在约旦建立了中东非区域的第一个工业园,并且到目前为止在中东非已经拥有三个制造基地。在2007年它成功并购了一家印度冰箱工厂,进一步进行本土化战略,也使海尔公司在印度生产一台冰箱的平均成本节约了30%;并在2011年收购三洋在东南亚及日本5个市场的白电家电业务,海尔的国际化进程可谓是如火如荼。
二、海尔国际商务活动方式
国际商务活动方式主要分为三种:
1,出口模式即生产企业在母国国内组织生产,然后把产品出口到国外销售。包括直接出口,间接出口,补偿贸易和合资经营出口。
2,契约模式包括国际许可证协议,国际特许经营,国际合同组装,国际合同制造,国际交钥匙工程和国际战略联盟六种方式。
3,国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投资主体在海外投资兴办企业,以取得国外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为特征的投资行为,主要包括合资公司,独资子公司还有合资经营。
在本案例中,海尔公司首先是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在产品取得一定的国际知名度的时候,逐步在各个国家投资设厂,因此我们可以把海尔的国际商务活动方式总结为先采用出口模式然后采用投资模式。
三、先出口后投资的国际商务活动方式采用之由
大多数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都会先采用出口模式,当然这也包括了海尔企业,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1,对于海尔企业来说,它当时在国际上还是一家不知名的企业,难以获得国外市场的信任;加之外国市场对中国商品质量的不认可与怀疑,因此首先采用产品出口,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
2,可以大量费用节省,免除海尔公司在东道国建造生产设施的高额成本。
3,通过出口模式,海尔可以较快地进入国际市场,并且可以帮助公司实现经验曲线和区位经济,获得巨大的收益。
在出口模式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后,海尔公司为什么又要将其变化为投资模式呢?理由如下:
1,海尔目前的宗旨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在“零库存下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的指导下,实现技术与需求的快速融合,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建立海外基地的最终目标是搭建起与消费者沟通交流的平台,迅速收集需求、满足需求。用张瑞敏的话来解释就是海尔海外建厂的战略目标就是超前满足当地消费者的要求,创造本土化品牌。
2,出口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⑴在国外某个地点生产产品的成本可能更低;⑵高额运输成本可能会使出口变得不经济;⑶关税壁垒有可能使出口变得不合适;⑷国外商通常经营本公司竞争对手的产品,因此它们对本公司并非忠心耿耿。当这些局限性开始会影响或限制公司的收益的时候,海尔公司就开始改变国际商务活动方式。
3,海尔公司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进行海外投资。比如说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一定的资金能力还有一定的营销网络。
4,进行海外投资有它的优点,比如维护与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获得国外自然资源;降低产品成本;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获得国外先进技术;获得信息等等。...
5,在此时国内市场因素,比如竞争性较强,国内市场规模受限;国外市场因素,如经济繁荣,政治风险小;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三位一体,实现本土化。这三个因素也驱使海尔公司开始实行投资模式。(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
篇4
由于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具有的特殊性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该课程现状的研究和教学分析,以及模拟谈判教学的尝试,提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
一、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性质及现状
(一)课程性质
国际商务谈判是一门涉及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使用外语沟通交流,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综合边缘学科,是经营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设置该门课程目的是要改变以往那种完全依靠商务人员主观想法和个人性格特点随意进行交流谈判的状况,从理论和方法上使商务人员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自特点和具体情况,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富有成效的商务谈判活动。因此,学生实际解决问题、应变力和创新等能力培养在本门课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现状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目前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述为主,且理论教学的内容较多,学生的谈判实际操作与实践很少。对教师来说,把握课堂教学进度的节奏和组织学生参与沟通谈判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由于许多教师缺乏商务谈判的实战经验,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通常国际商务谈判课程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包括讲授、问答、讨论等一系列方法。教材方面的使用也多为国内商务谈判内容,毕竟国际商务谈判需要了解跨文化沟通方面相关内容,教材的选择也尤为重要。
二、国际商务谈判模拟谈判教学改革必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掌握国际商务谈判技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引入先进教学经验,注重培养学生谈判能力,进行模拟谈判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模拟谈判教学改革,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沟通等方面能力的目的。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模拟谈判教学以情境学习为基础,通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借助一定情景模拟,使用谈判技巧,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则应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分析经济环境、市场和企业的有关资料,主动和谈判对象沟通交流,对所有涉及的问题提出假设,努力解决,使学生成为知识运用的主动者,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
模拟谈判教学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的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例如,国际商务谈判理论中买卖双方报价原则和细节,看似简单,在学生情景模拟谈判中就会暴露出问题,比如先后报价的利弊问题,不利于本方利益的获得等问题。模拟谈判结束后,教师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纠正,由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会认真地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
模拟谈判教学使原来讲授式教学转变为情境、沟通、理解等现实的学习过程,借助多媒体,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情景模拟等形式来学习,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模拟谈判教学改革的方法及考核
(一)教学方式
首先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谈判案例进行修改,将其改为学生生活中能遇到的情景,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谈判条件。另外,可以选择社会当前热点案例,便于学生收集信息等准备工作,使学生模拟谈判时能更好自由发挥。然后学生自由组合并分组,选出公认的主要负责人,这样便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了解。以58人组合为宜,根据每个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确定组长、主谈判、商务人员、技术人员、法律人员、翻译人员等角色。教师应把模拟谈判相关的内容提前2周左右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熟悉模拟谈判案例,制定谈判计划。院部应设置模拟谈判室,各谈判小组经过充分准备之后,根据所学谈判步骤,进入模拟谈判阶段,其中模拟谈判在不同阶段应分别采用不同的谈判策略和技巧。教师应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协助学生掌控谈判节奏,使之有序进行。模拟谈判结束以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的环节非常重要,既明确学生优点与不足,又对之后进行模拟谈判的学生起到了指导作用。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评,使学生从别人身上找到自己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二)考核方式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改为多种考核方式结合来考察学生。考核成绩除了期末死记硬背的试卷考核,还应结合模拟谈判情况给予团队的成绩,这样可以有助于模拟谈判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精神的提高。或者增加平时表现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这样可以更好的督促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四、模拟谈判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
国际商务谈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具有丰富商务谈判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然而目前大多数教师是毕业后直接成为老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或进修、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
国际商务谈判属于交叉学科,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为基础。大四第一学期进行该实践环节比较成熟。有了前3年的知识积累,为开展模拟谈判实践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模拟谈判教学改革的认识
要端正学生对模拟谈判实践教学的态度,使之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可能部分学生对模拟谈判认识不够,有的会因担任不重要的角色而敷衍等等原因,会导致模拟谈判的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四)注重模拟谈判的现场布置
谈判现场的布置包括谈判桌椅摆放、电子设备的位置摆放、模拟谈判的各方国旗等。使谈判情景更加真实,使学生更加重视模拟谈判实践,达到更好的情景模拟效果。
(五)加强英语的使用
由于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特殊性,具有跨文化交流的特点,学生应当具有掌握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商务知识。但是,目前学生将英语与商务知识融合运用的能力比较欠缺。这就需要选用合适的英文版教材,提高学生在国际商务谈判方面的词汇量,并在模拟谈判过程中,鼓励口语较好的学生用英语进行沟通,这样的教学改革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傅秀梅.国际商务沟通教学设计与教学法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2)
[2]张德茗,谢妮莉.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32)
[3]张燕.模拟谈判在《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的探索[J].教育研究,2011(6)
篇5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探
新建本科院校,指高职高专、师范高专、教育学院、成人高校等地方院校通过合并或者单独升格成为普通本科院校。按照教育部统计,截止到2012年,我国普通本科院校842所,而1999年这个数字是390所,10多年增长了1倍多。这些新增的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等教育地方化和大众化发展的使命。但新建本科院校上有几百所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老牌本科高校,下有众多高职高专院校,大多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如果全盘照搬传统本科大学的办学模式,甚至与名牌本科大学进行全方位的竞争都是错误的。正确的定位应该是立足现实,错位竞争,差异发展,建设具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教育、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以本科教学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导,坚持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灵魂。“学以致用”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治学理念。只有新建本科院校实现科学的定位,明确自己的人才培养规格,才能有效构建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之后才能有效地展开具有新建本科院校特色的课程建设,避免流于形式的趋同建设和层次失衡。
一、新建本科院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建设现状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建设的现状以及障碍因素如下:第一,学校定位不清晰导致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带来困难。新建本科院校脱胎于专科层次院校,成为本科院校以后,急于跟原来的专科划清界限,导致行业定向不如专科明确,而二次加工的机会又不如老本科多,进而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兼顾更加困难,这样的课程目标基本无法实现。第二,教师教学观念固化。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思想观念滞后是办学层次提升后的一大问题。教师观念的固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的“老人”固守高职高专的办学思路和教学观念,进行单纯的职业教育,学生缺乏对国际商务谈判的整体把握和谈判素养的基本养成;另一方面新进高层次教师不愿意走出传统的教学体系,机械模仿老本科院校,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理论轻视实践,结果学生无法把握,无所适从。第三,新建本科院校从生源来看,学生多为刚过本科线的学生,在10多年大扩招的背景下,这些学生道德素质、自控能力、责任感参差不齐,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探索性相对欠缺。面对如此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生,要帮助每个人成功更加艰难,这使得课程建设工作愈加复杂化。
二、我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建设的几点探索
课程建设涉及面很广,我校针对当前较为突出和急迫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突破。
1.更新课程目标。老牌本科院校关于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定位一般是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内容和方法,懂得商务谈判的有关法律规定,基本掌握商务谈判的程序及技巧,掌握商务谈判的策略及有关技能,平衡处理谈判过程中遇到的错综复杂的风险、策略、利益关系,为今后从事商务谈判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研究,我们认为这个目标对于我校学生是无法实现的,并且我校经管类学生的毕业去向是中小企业,所以过多涉及到大型商务谈判中的策略、技巧等内容也是没必要的。鉴于我校实际,课程组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调整为:通过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内容,基本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程序,熟悉国际商务谈判的策略和技巧,清楚成为一个合格国际商务谈判工作者需要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简单地说,学生通过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学习,能够从事较为初级的国际商务谈判。
2.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赖于课程目标的设立,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我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导入的教学内容高度服务教学目标。①国际商务谈判基本知识。国际商务谈判是跨文化商务谈判,具有国际性。谈判的参加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价值观念,代表着各自企业利益。本部分内容详细论述了国际商务谈判的需要理论,概述了谈判的类型和特征以及国际商务谈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②国际商务谈判惯例。无论何种类型的国际商务谈判,从开始的准备工作,到谈判中的讨价还价,直至通过法律程序签订合同,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们将这种规律性称为商务谈判的惯例,它反映了谈判科学性的一面。本部分从实务角度论述了谈判的准备工作、谈判的过程、国际商务谈判的法律规范、谈判技巧、谈判者行为分析、语言、非语言沟通等内容。目的是使商务谈判人员对谈判的整个程序、过程有所了解,以便指导实践。③国际商务谈判技巧。谈判技巧是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是谈判的所有。本部分首先导入国际商务谈判的需要理论,然后用此理论来指导商务谈判的准备和实施工作,最后对国际商务谈判应用技巧组合和使用技巧的方法做出详细的介绍。④国际商务谈判的国别比较。本篇对世界上一些重要国家和地区的谈判风格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使我国商务谈判人员了解和熟悉对方的文化传统和谈判方式,并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谈判策略。
3.改进教学方法。改进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更多地采用学生参与的形式完成学生谈判素养的培养。①案例分析。除了课堂讲授外,大力推广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对谈判实务和案例进行分析,充实和巩固理论知识。由主讲教师根据国内外企业实践来设计具体案例要求;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意识,也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道桥梁,避免了教学与现实的脱节。②模拟谈判。按照课程的不通阶段,将学生分组,以对抗式的模拟谈判巩固学习内容,这是最能建立学生对国际商务谈判感性认知的教学方式,通过模拟谈判,架设场景,引入内容,激烈对抗,学生对于谈判的流程,谈判的内容和谈判的策略都会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③探索式教学法。商务谈判是个复杂的工作,因此,相同的案例不同的人去实现,途径可能不同,结果亦有可能不同,探索式教学法是以探索为主的教学,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合作讨论教师提供的案例,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④学生合作学习法,在教学组织中我们把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体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是指视教学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强调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唯一的信息源。在“商务谈判与推销模拟挑战杯大赛”组织中,我们要求学生设立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5~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案例,要求案例内容有深度、组织衔接完整,以宿舍为单位讨论,推出宿舍优秀案例;然后以班级为学习团队,由有关负责人负责案例的落实和组织课堂发言;最后挑选出的优秀谈判队伍参加全校比赛。在这种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
4.改革考核方法。国际商务谈判课程考试改变了以往期末闭卷终结性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采取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笔试和动手实践相结合以及口试、分组讨论、小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并且形成性考试在考核总结果中占60%这样的考试分布,导向作用明显,保证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克服了具体实施层面的许多困难,通过课程建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仅达到了课程设定的目标,还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巩固和升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2]姜书竹,殷红蕾.区域经济与地方本科院校国贸专业特色建设――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2).
[3]王瑛.中阿经贸论坛与宁夏高校国贸专业教学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
[4]明娟.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篇6
【关键词】 交通运输服务业 国际市场竞争力 国际市场占有率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货物贸易迅速发展,由此也带动了作为货物贸易派生需求的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2000-2015年间,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出口贸易额从36.71亿美元增至385.9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9.69%;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进口贸易额从103.96亿美元增长到756.1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5.29%;同时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的贸易逆差也在逐渐增大,2014年逆差额到达峰值579.15亿美元,特别是在2009-2014年间贸易逆差额迅速增长。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进出口Q易在快速发展,同时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增大,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如何变化?鉴于此,本文将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MS)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标对中国交通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1 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一国(或地区)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该产业(或产品)总出口贸易的比率。
根据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对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情况进行了评估,参见图2。2000-2008年间,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近似于线性增长,2009-2015年间呈波动性增长,从2000年的0.92%增长至2015年的4.94%,年均增长率达12.89%。
2 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由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1976)提出,他认为一国(或地区)某产业(或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情况可以用该产业在该国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占总贸易额的份额之比表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指标同时剔除了国家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 可以准确地反映一国(或地区)某产业(或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情况。一般而言,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取值范围与国际竞争力水平具有以下关系。
2000-2015年间,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0的0.53渐增长值2015年的0.87,期间2013年达到峰值1.21。2000-2015年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情况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2000-2007年,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近似线性增长,从0.53增至1.14;(二)2008-2013,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比较优势指数呈现W形波动性增长,从1.12增至1.21;(三)2014年至今,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呈下降趋势。
3 结论
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测度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大,国际竞争力水平在逐渐增强。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度结果显示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自2003年起渐表现出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国际竞争力一般。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显示,2000-2015年间中国交通运输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在逐渐增强。同时2014-2015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相反的增长趋势表明中国整体服务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大于交通运输服务业。
【参考文献】
[1] 王鹏,梁鸿旭.基于竞争力数据的运输业发展国际对比分析[J].中国物价,2015,(06):73-76.
[2] 王闪.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
[3] 韩超.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4] 窦建华,胡凤云.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08):65-69.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王文芳(1992-),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篇7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 文化冲突 时间观 思维方式 风俗习惯
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商务舞台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其利益主体一般由两方构成。一方是外国的政府、经济实体或个人,一方是中国政府、经济实体或个人(需要注意的是,在现阶段,外方还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企业和商人)。国际商务谈判指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在某笔交易中达成共识,达到双赢,而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的过程。国际贸易谈判是国际贸易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谈判方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一项交易往往要进行繁琐复杂的磋商,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在某一点可协商的地方做出调整、妥协,以达到最终的协议。不少人认为,决定国际商务谈判顺利或者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商品的质量,技术的先进,或者价格是否低廉,但实际上,国际商务谈判比国内商务谈判复杂得多,因为谈判的利益双方分属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彼此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体系、贸易习惯,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价值观、民族习惯和思维方式,还有语言和文字沟通方面的问题。因此,谈判过程中产生的冲突,有的时候不完全是纯粹商务程序上的矛盾,而是谈判过程中语言、礼仪、谈判风格等诸多文化差异带来的歧义和误解。因此,了解国际商务谈判中冲突产生的文化根源,理解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就可做到,克服跨文化谈判中的文化障碍,在经济利益上达成共识,达到双赢的效果,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一、国际商务谈判中冲突产生的文化根源
冲突(conflict)指的是相关一方意识到另一方对自己的利益或者自己关心的事情即将产生消极影响而相应产生的一系列从微妙到强烈程度不一的语言举止行为反应,目的是将对方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维护自己的立场或利益的一个过程。赫伯・比斯诺认为,冲突产生的根源可以归结为五种类型:生物社会型,个性和交往型,结构型,文化和观念型以及复合型。文化和观念型根源指不同的甚至对立的政治信仰、、社会信念、文化信念、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等根源。复合型指各种根源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冲突产生的根源是复合型,但文化和观念因素却是其主要根源之一。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Edward Burnett Tylor 认为,文化和文明是包括宗教、法律、道德、信仰、艺术、习俗、知识以及个人作为社会成员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的综合体。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它决定了该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的行为方式。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特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思维模式、等,它为该社会的成员所遵循、认同和接受,具有很大的共享性。人们在本民族文化和观念的熏陶下,在看待异族文化现象时,总是习惯于拿自己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来理解,衡量和评价对方,文化差异由此产生。而当这些文化差异体现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如果没有很好地去理解和相处,冲突便会产生,给商务谈判带来难以跨越的障碍,往往使得一次本应成功的商务谈判因为文化的因素而已失败告终。
二、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冲突产生的几个方面
1.时间观念不同引起的文化冲突
首先以一次中英商务谈判为例。在长达一周的商务谈判中,中英双方在纯技术层面和商务程序上进展顺利,并没有实质性冲突,却在交往过程中摩擦不断。在英方看来,中方缺乏时间观念,不注重效率。本来一周的谈判时间,实际洽谈只有3天,时间没有被有效利用。同时,中方不重视此次合作,缺乏诚意。因为在此次商务谈判期间 ,中方同时还安排和接待其他商务事宜,比如会见别的合作伙伴,在会议过程中接其他“重要的商务电话”。而中方对英方也颇有微词:英方办事古板,不近人情。中方董事长因病住院,却不取消会谈,并选择不告知英方不使其为难。而英方却在时间日程和合同起草上不断敦促,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令中方大为失望。
实际上,双方的这种互相抱怨正体现了中西文化在时间观念上的重大差异。西方文化具有单一性的时间观,重视次序规则,习惯按先后顺序和优先级别来安排商务活动。中方代表董事长的身体状况没有事先告知他们,并且在商务洽谈的间隙去处理其他的商务事宜,在习惯了线性时间观念和优先级的外方看来,中方是对此次谈判的不够重视,反映了外方在中方心目中无足轻重。而相对而言,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则是多维度的。即时间是用来完成任何此时间段内出现的事件的,包括事先没有预计的突发事件。对于时间,我们倾向认其为一个过程,而不只是一个次序。所以中国人更习惯并且擅长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完成多项任务。所以只要能保证洽谈能如期完成,这段时间自己怎么安排,安排什么,都是不重要的。因此受到英方的不断敦促,中方就感到是自己的能力不被信任。双方在此次谈判中出现的不愉快,完全是出自文化当中不同的时间观。
2.思维方式不同引起的文化冲突
人是思维的主体,思维方式是人的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思维方式是长久传统文化的积淀,它左右着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各方,往往因为来自不同的文化国度,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彼此不能相互理解和适应而产生文化冲突。东方文化和英美文化的思维方式存在三个方面的差异:一、东方文化倾向于形象思维,西方文化倾向于抽象思维;二、东方文化倾向于综合思维,西方文化倾向于分析思维;三、东方文化注重统一,西方文化注重对立。因此,在这种思维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来自不同文化的谈判者呈现出对事物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比如在面临一项较为复杂的谈判事宜时,西方人士特别是英美人通常会将大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的小任务,将价格、交货、担保、售后服务合同等问题分次解决,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在每一个问题上都有让步和承诺,最终的协议就是这一连串小协议的总和。而东方文化注重综合思维,习惯于对所有问题的整体讨论,直到最后才在所有的问题上做出让步,从而达成一系列的协议。
换言之,中国人更强调“以大局为重”,而西方人则认为“细节决定成败”。不同文化的谈判者在谈判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展现谈判风格,制定谈判策略,进行谈判活动。谈判者的文化差异越大 ,思维方式就越相距甚远,由此产生的文化冲突就越剧烈,从而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就越小。
3.风俗习惯的千差万别带来的文化冲突
风俗习惯是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相沿承袭,自发形成的一套约定俗成的习惯行为和生活方式,它虽然没有经过正式的法律规定,却为本民族大多数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上不同民族千差万别的风俗习惯,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和习俗,塑造着该民族人民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这些差异体现在商务谈判当中,给跨文化谈判带来一定的影响和障碍。如果不了解对方民族的风俗习惯,在谈判中碰触到对方的“禁忌”,就会引起极大的误解和冲突。比如阿拉伯人在社交活动中经常会邀请对方喝咖啡,在他们的习惯看来,拒绝主人的咖啡邀请是对邀请人的一种不尊重,拒绝一杯咖啡意味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曾经一位美国商人因时间原因拒绝了阿拉伯客户的一次喝咖啡的提议,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丧失了一次有利的商机。还有一次中国的一家工厂接待来自伊朗的一个采购小组,谈判程序非常顺利,对方答应签下大笔订单,令中方厂长非常高兴,为此设下一桌豪华盛宴。不料饭后外方却突然改变主意,拒绝签约,令中方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知道,原来在吃饭时,厂长多次用左手给对方递饮料,而且因为高兴而忽略了对方的不悦神情。在伊朗,从事“干净的”工作时是不能用左手的,否则是对对方极大的不礼貌。一次无心之为,造就了一个不必要的谈判失败。这就是风俗习惯带来的文化冲突。实际上,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西方人见面时的拥抱和亲吻,表示对对方的热情和善意,而中国人则比较含蓄,握手和微笑就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达成一项协议,兴奋之余我们可能会伸出右手 ,用拇指和食指做成圈状,表示“ok, 很好,我同意”,而日本人则认为,这表示“钱”,因为它的形状看起来像个铜板。而法国人看到这个手势却会沮丧万分,因为他们认为,谈了半天却等于“零”。而荷兰和哥伦比亚的谈判者可能会勃然大怒,因为他认为你感到他“讨厌,可憎”,如果对方是突尼斯商人,你可要小心点,因为他们会做出异常紧张的反应,因为在他们看来,你这个手势是对他的一种威胁“小心点,否则我会杀了你!”
三、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冲突的消解
要最大限度规避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知己知彼,
既然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观念,那么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就不可避免,我们不能苛求任何国家的人都能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更不能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揣摩和要求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增强自己对对方文化的敏感度和包容度,以宽容的心态接受对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同时我们要树立文化意识,做到“知己知彼”,在谈判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身份,知晓对方的谈判风格和民族禁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文化冲突。
2.遵守规则,保障权益
国际商务谈判的最终目的是在双方都可以接受的限度内,在合适的点上作出妥协和让步,为自己赢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在文化差异存在的前提下,商务谈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遵循一个共同的规则。即必须保证谈判主体合法、谈判论题合法、谈判手段合法。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遵循国际上通行的经济法则。在此基础之上,谈判及其产生的协议才具有法律效力,双方的权益才能得以保障。
3.互惠互利,争取双赢
互惠互利原则是谈判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互惠互利指的是商务谈判各方在利益上不仅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同时也要适应对方的需求,互通有无,最终实现等价交换,得到双赢。只有做到这一点,谈判才能在文化冲突产生的情况下,有所余地,双方才可能在冲突中达成谅解,做出让步,共同探讨可以满足双方需求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莉芳.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9)
[2] 凌继萍.国际商务中不同国度商人风格[J].江西价格,2004(4)
[3]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
[4] 丁建中.商务谈判实务[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8)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立体化资助模式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尤其是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从目前来看,对于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包含了“奖、贷、助、补、减、勤”等方面,主要为从经济方面资助贫困生完成在校的学业,却往往忽略了贫困生毕业后走上社会的就业帮扶。因此,以高职院校贫困毕业生的就业为导向的“立体化资助模式”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贫困毕业生就业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1.逆境成才
由于家庭贫困,部分高职院校贫困毕业生造就了坚忍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因此,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具有奋发向上的豪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往往不会过多地计较个人得失,愿意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从基层干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
高职院校贫困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态度积极务实,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合理的目标,正确自我定位。同时在就业中也能调整个人期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3.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
高职院校贫困毕业生在校期间,为改变以后的生活环境,大都勤奋刻苦,成绩优秀,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同时经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在工作中更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更快上手,融入工作氛围中。
4.忠诚度高
高职院校贫困毕业生就业时很少挑三拣四,对工作起点及待遇方面要求相对较低,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在工作中也不怕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强。
(二)劣势
1.心理劣势
高职院校贫困生由于出身贫寒,往往自尊心较强,自卑敏感,心理负担过重,性格内向,因此在求职过程中,犹豫焦虑,很不自信。一部分贫困生常常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攀比心理,致使在实际的就业中急功近利。
2.综合素质低
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无法购买更多参考书籍、复习资料,甚至有人大部分的时间用来打工或勤工俭学,学习时间较短,无暇参加各类校园活动,导致学习成绩差,综合水平弱;由于贫困,他们节约开支,降低伙食标准,致使营养不良,身体素质差。另外,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贫困生来自农村,由于中学过分注重应试能力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欠缺,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技能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3.文凭弱势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中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就是低学历,弱文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这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当前用人单位更加看重毕业生接受的是什么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而难以在面试录取阶段了解到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学历和学位的信号显示的作用在人才、劳动力市场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突出。
4.“关系社会”的存在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中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还不够健全,因此,有可能有良好社会关系的学生较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对那些经济基础差、社会关系弱、个人素质也不拔尖的贫困生容易造成竞争机会的不平等。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立体化资助模式”的构建
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在就业中的优劣势,如何发挥贫困生的优势,帮助他们克服劣势。笔者从就业帮扶的角度出发,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化资助模式”,对高职院校贫困生从经济、能力、实践、心理、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进行帮扶,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资助和帮扶体系,全面帮忙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充分吸取养分,以期在毕业时具备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能在就业的大浪潮中处于优势地位,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实现就业的良性循环。
1.加强奖、助、贷的管理
在目前,各种奖助贷的帮扶主要为提供物质帮扶,反而削弱了贫困生的进取心。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普遍存在更多的是一种赠与性的直接资助,很可能造成只扶贫不扶志。虽然每年投人很多钱资助学生,却未必收到预期的效果。手持贫困证明,符合认定标准,就能获得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还有其他一系列名目繁多的各种补助。与那些通过勤奋学习才能获得为数不多的奖学金的同学相比,在贫困生的资助上反而出现了新的不公平现象。因此,资助的资金不仅仅是为了“扶贫助困”,更重要的是要“帮助成才”。资助更应关注那些积极上进,取得进步的同学。在进行奖助贷的管理时,应将资金适当向成绩优秀、表现积极的同学倾斜,让品学兼优的同学获得更多的资助。让贫困生明白,贫困不是获得资助的全部理由,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才能有所成就。
2.加强勤工俭学的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校内的勤工俭学岗位大多有限,且一般都是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很多贫困生没有机会获得勤工俭学的岗位,无法得到锻炼。勤工俭学的改革应着力于与校外企业的联系,将校外资源引进来,与未来的招聘单位签订联合协议,对校内的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这样,高职院校贫困生如果能从入校以来就得到勤工助学岗位的锻炼,他们会比其他同学更具备吃苦耐劳、珍惜工作岗位的品质,而这些品质正是企业招收新员工最看重的方面之一。这样,对校内勤工俭学的改革将积极推动贫困生的就业,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就业也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加强特殊学生的管理
对于特别贫困的学生,尤其是孤儿、单亲以及问题学生,应采取一些特殊困难的补助措施,对其进行有重点关注的帮扶。如减免学费,减免书费,伙食补贴,一对一帮扶,手拉手活动等。同时,不止在物质方面,在精神上,也要特别关爱这些学生,如建立特殊贫困学生档案,将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联合,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等。总之,将采取一切形式对他们进行帮助,并将这样的关注持续到就业之后。
4.加强技能培养
可以适当对贫困生进行针对性的技能辅导,如考证辅导班等。或可推出一系列奖励政策,如第一次考证就通过的可获得全部学费减免,第二次通过的可减免一半。并且,在进行宣传时对于学习成绩优秀,顺利考得各项资格证的同学进行宣传和奖励,使其的优秀事迹广泛流传,对其他同学起到良好的榜样影响作用。另外,还可以成立一些技能互助小组,高年级的同学与低年级的同学结对共建,成立互助小组,在考证,就业等方面互相交流,互相指导,以高年级带动低年级,优秀带动一般,以期实现全面进步。
5.加强心理指导
在对贫困生的了解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或者“精神贫困”是由于家庭、社会、自身等各种多方面原因长期造成的,他们希望通过奋发成才来彻底改变自己和家庭境遇与现实命运。但由于经济困难,许多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形成了自尊又自卑的性格,寡言内向、精神压力过大,使得他们自惭形秽、封闭自己,逐渐陷入孤独的境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贫困生的心理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可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寝室等方式了解贫困生学习、生活情况,初步了解学生的个人思想状况。在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基础上,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情况筛查,并根据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类,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服务、及时干预和辅导,以降低贫困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校园恶性事件频发的现状。同时,可主动开展各种讲座,从被动化为主动,帮助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心理建设等方面进行自我调整。
6.加强就业指导
第一,帮助贫困毕业生分析职业及专业的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求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尤其是衣着、谈吐、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等。第二,优先向贫困生提供招聘信息,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爱和向用人单位推荐面试的机会。同时,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培训,在择业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劣势,以此确定好自己的择业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向贫困生群体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另外,鼓励贫困大学生创业。目前,在我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以较低成本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机会,应考虑适当向贫困生倾斜,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把握机会,寻找合适的项目,在未毕业前就开始创业,给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一个良好的开始。
7.加强毕业后的追踪管理
做好对贫困生的就业追踪调查,使他们能顺利地度过关键的试用期。当顺利度过试用期后,积极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与协调,做好用人单位与贫困生之间的剂,将就业帮扶进行到底。同时,积极为贫困生拓展思路,提升能力,注重自身技能的提升。参与各种职业考试,为今后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继续为贫困生提供就业信息,鼓励为找到合适工作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达到百分之百的就业目标。
三、结语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事,需要政府、高职院校、社会和贫困生本人等多方面共同做好协调努力。作为高职院校,应建立贫困生档案,在“奖、贷、助、减、补”等经济扶助措施的基础上,建立以高职院校贫困毕业生的就业为导向的“立体化资助模式”。研究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积极改进。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问题需要通过多方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张琛.影响高职工科类毕业生就业因素的SWOT分析及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89-90.
[2]叶晓静.周建华.创新资助模式,提升帮困育人功能——以海口经济学院调研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163-165
[3]张振华.地方高师院校贫困生“三三一”资助模式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96-99
[4]罗丽琳.高校贫困生多维资助模式的构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9-112.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学生资助工作专项课题重点项目“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由‘经济帮扶’向‘能力开发’转变的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sfzz001)。
作者简介:
冯婧(1984—),女,广西天等人,助教,现供职于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会计教学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
樊永生(1978—),男,广西上林人,讲师,现供职于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篇9
【关键词】商务英语;文体特点;归化策略
国际商务英语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形式多样,并且体中有体的语言文体,归化是根据汉英差异进行翻译的技巧。
一、商务英语的文体特点
商务英语涉及进出口业务,与保险、海关、银行、法律、运输等专业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其行文严谨,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应用文体,且类型多样,包括很多形式,如外贸文件,外贸书信,合同契约,电传电报,产品说明书,商品推销广告及单据等。商务英语体中有体,语言正式程度有所不同,有些语言正式,如外贸合同,而有些语言则更加灵活,如商品推销。商务英语形式的多样决定了其翻译是非常复杂的,但从根本上说,翻译的首要原则都是传达信息。
二、“归化”技巧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1.在英语翻译语言中的体现
(1)句法的重构
商务文本的翻译需要考虑到英汉语言上的差异,不然就可能造成“硬译”、“死译”的失误。如以下译文中,译文B就比译文A更符合汉语表达。
例句:“The trouble was not serious, and the boat is now on its way.”
译文A:故障并不严重,并且船已经在路上了。
译文B:故障并不严重,船已上路。
(2)术语的运用
商务英语涉及很多领域,通常大多数的普通词汇在商务文本中拥有着不同的专业含义,有着特定的表达方式。翻译术语时为了确保翻译规范,有效传递信息,必须采用汉语的专业术语做表达。
例句:“The goods were sent to the warehouse.”
译文:货物已入仓。
2.在英语翻译语体中的体现
(1)谦词敬语
商务英语严谨规范,因而含有许多谦词敬语。翻译时,一定要灵活变通,注重汉语言“归化”特点。良好的谦辞敬语翻译不仅可以更好地传达双方的敬意,也更有利于贸易的促成。如以下翻译:
例句:“ We are referring to our correspondence 8 December 2004.”
译文: 兹复2004年12月8日函。
例句:“We will not fail to keep you informed about the contination of the procedure.”
译文:申请的进展情况,我们会随时告知贵方。
(2)语体庄重
商务英语属于正式书面语体,措辞庄重正式,翻译时尽量采用恰当的文言词汇和书面套语。如下译文汉语更言简意赅,正式庄重。
例句:“The contract becomes valid as of the date of signing.”
译文:本合同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3.在英语翻译语气中的体现
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以目标语为中心,即要融入市场意识,读者意识和服务意识,归化处理原语的语气。
(1)汉语的主观直接
商务英语文体正式,讲究客观。在抱怨,合同条款,索赔信的表达方式上,形式多为被动结构,其比起主动结构,更加客观公正,语言也更凝练简洁,更少主观色彩,而汉语商务文体就较少使用被动结构。所以我们翻译时,应遵从汉语的表达习惯,主客观顺势而变,归化处理,达到读者能轻易接受的效果。
例句:“That is a very informative meeting.”
译文:会上透露了很多信息。
(2)汉语的委婉客气
商务英语遵循礼貌原则,一般措辞都比较严谨。即便是有抱怨语气,在翻译时也要尽量委婉,彰显汉语的“彬彬有礼”及“礼仪之邦”的文明涵养。委婉的语气可以使交易双方感到舒服,有助于加速交易的进行。如下列译文中,译文B相对于A语气委婉,简洁,更容易让交易对方接受,更能产生较好的交际沟通效果。
例句:“There was so many defaults of the product that we couldn’t accept them.”
译文A:产品瑕疵过多,我方无法接受。
译文B:产品瑕疵如此多,以至于我方难以接受。
总而言之,语气的处理是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一环,恰到好处的语气处理可更全面表达我方诉求,争取对方的配合。
三、结语
国际商务英语有独特的文体特点及其语法,风格上的特殊性充分表明其翻译须采用归化策略能够达到最优效果。充分利用汉英差异进行汉语归化,能够有效的进行汉语言风格的翻译,充分让读者理解并接受,同时,能够促进国际交易的快速进行,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 葛校琴.当前归化/异化策略讨论的后殖民视阈――对国内归化/异化论者的一个提醒[J].中国翻译,2012(05)
[2]刘向晖.来自博弈的智慧:中国模式和西方模式[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篇10
关键词:商务英语;产业集群;巴彦淖尔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引言
主导产业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阶段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进步能力的产业部门。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地理范围内,相互联系的企业和组织在经济活动中体现出既有一定的集聚效应、关联效应、规模效应、竞争优势效应,又有空间集聚形式、专业化形式和网络化形式的动态现象。本文研究的主导产业集群是指主导产业与产业集群的有机结合的空间集聚形式,是以区域主导产业为核心,相互联系的企业和研究机构、高校在经济活动中高度集中化、专业化、网络化形式的动态现象。
主导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培育不仅受到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自然等宏观环境的影响,还受到集群内各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微观环境的影响。总之,这些内外影响中人才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因此,本文以满足本区域新一轮主导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原则,高校要积极开设本区域新一轮主导产业集群发展与培育迫切需要的专业和课程。商务英语专业是以培养“英语+国际商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具有跨学科复杂性的学科,需要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语言交际、国际商务基础理论,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惯例、相关法规,拥有良好的英语技能、商业能力,对区域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因此,探究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巴彦淖尔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务英语人才和巴彦淖尔市新一轮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关系
1.河套学院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巴彦淖尔市河套学院已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但其人才培养与产业的融合度低,缺乏关联度、针对性及深度等,按学科进行设置课程、培养人才,缺乏与行业、专业、产业结构的紧密结合,缺乏特色人才培养力度。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足,没有深入分析行业或产业集群态势,没有结合课程设置,一小部分即使设置了课程,但在课程设置与现实不相符合,授课内容与地域经济发展不相匹配,结合度很低。这对于巴彦淖尔市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产业集群化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2.商务英语人才和巴彦淖尔市新一轮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关系
(1)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能促进新一轮主导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发展与结构升级,需要有人才支撑,商务英语人才已成为促进巴彦淖尔市新一轮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巴彦淖尔市主导产业以及主导产业集群的发展,企业对商务人才需求增多,也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因此,英语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是地方企业所需要的。优秀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企业贸易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具有辅助和促进作用,如给企业间交流建立良好的平台,促进企业间的贸易沟通,拉动企业对外贸易增长,有效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等。
(2)新一轮主导产业集群发展为提供了保障
当前,产业对英语人才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企业要求毕业生尽快融入到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和运营中,提高了人才培养难度,区域产业的发展为英语人才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一些毕业生可利用区域内的资源,与企业等展开合作,加强实践,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理论和实践,建立起主导产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人才机制,培养适应性强、能力敏锐思维、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人才,保证人才质量。
三、巴彦淖尔市新一轮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1)商务英语专业设置方向与巴彦淖尔市新一轮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相结合。商务英语人才要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调整专业,拓宽知识口径,做到人才适销对路,拓宽就业渠道。首先,了解巴彦淖尔市的特色产业发展,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关注相应的规划和目标,顺应产业发展要求,依据行业发展程度,职业特点,定位相应的职业群体,结合新行业和巴彦淖尔市主导产业集群培育方向,培养商务英语人才数量、方向、知识要求、技能等,适应人才需求;对已开设的专业,及时补充知识技能和素质,以专业设置与经济相协调。
(2)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职业特色与巴彦淖尔新一轮主导产业集群培育特色相协调。注重地方主导产业集群特色,注重人才需求的层次特色,考虑职业需求,巴彦淖尔市是农产品生产地,是绿色食品,在英语人才方面,要积极结合特色产业和企业,以宽口径多面手为视角,注重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为此,商务英语专业要结合巴彦淖尔市主导产业集群特色,密切关注“七大特色园区”和“七大战略产业”、“新型产业集群,关注需求数量、结构、职业层次、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等,进行商务英语实战练习,增加跨专业课程比例,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后续学习能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学生适应性,为巴彦淖尔市主导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
(3)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对巴彦淖尔市新一轮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趋向倾斜。用人单位希望选择较强适应能力、能随时上岗的毕业生,商务英语课需要考虑人才的职业适应性和针对性。为此,课程设置时要结合需要的能力要求,以主导产业或集群发展要求为基点,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趋向倾斜,在保持课程内容的稳定性基础上体现出课程的使用性、适应性,结合广度和深度,其核心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综合素质,根据不同专业突出应用型的特色,培养有利于实际工作能力。
(4)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与巴彦淖尔市新一轮主导产业集群的用人标准相协调。根据区域主导产业特点,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积极了解企业产品、流程、岗位设置、市场等,明确企业用人标准,改革教学体系,不断调整、整合教学内容,修订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计划,结合知识技能和素质,整合普通和专业知识,在突出专业知识同时注重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培养区域特色产,推进产业链发展需要的人才,增强巴彦淖尔市新一轮主导产业集群的发展。
(5)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与巴彦淖尔市新一轮主导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人才素质标准相协调。区域特色明显的块状经济具有灵活性,企业也对学生要求很高,毕业生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适应社会发展,据相关调查显示,企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高于学历等要求,注重英语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办公设备的运用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因为当前企业都积极对外扩张,参与国际商务。因此,培养商务英语人才,需要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考虑区域产业集群对相应人才需求的综合素养。一方面,提高学生适应速变的经济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3]颜莉芝,朱双华.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思路[J].职教论坛,2008(1).
[4]周劲松.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内涵建设的着力点[J].职教论坛,2008(2).
[5]叶小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12).
[6]徐涵.项目式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8(08).
基金项目:内蒙古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负责人:包明齐,课题题目:巴彦淖尔市新一轮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NJSY12279)。
- 上一篇:乡村旅游研究
- 下一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国际金融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