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8: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教学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阅读教学的现状

篇1

当下的文本阅读教学,应该说经过大家的努力,改观了许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不能使人满意,文本阅读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实践性不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时间相对较少,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参与要求。二是交流性不够。由于教师没有把学生当作阅读的主体,只知道居高临下式的讲解,缺少互动、交流,学生文本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了压抑。三是教法单一或陈旧。有些教师只知道照搬教参,照本宣科,缺少自己对文本的解读,缺乏必要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因而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四是文本弱化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教师有时通过放课件、放视频或抓住枝节问题的讨论来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对文本的解读,弱化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品味。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缺少对文本阅读主体——学生的尊重。其次,教师缺乏对文本的独立钻研精神,概念化地解读文本。再则,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忽略,只知道大而空的分析,忽略了对文本语言或文化元素的品味。此外,还有的教师缺乏精当的教学方法,或被名目繁多的教法搞得不知所措等。

如何改变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最有效的办法是解放思想,尊重学生;善于引导,师生互动。

解放思想,尊重学生这是解决问题的观念问题。教师要改变独霸讲坛的情况,要把学生看作是有生命的阅读主体,让学生占据一定的讲坛空间。善于引导,师生互动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它指的是教师应该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入手,从文本阅读教学的规律出发,不仅要求学生读什么,更要具体指导学生怎么读,要善于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及特点,设计出相应的导读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师生的互动中,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从根本上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下面重点谈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探究式阅读

探究式阅读即以层层递进的设问为导引,逐步深入地探究文本的相关问题,通过探讨问题,以期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高效能的阅读,必须改变消极被动的心理状态,代之以积极主动的、有选择的、探究性的阅读心理状态。怎样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探究的阅读心理状态,有效的办法是逐层深入地提出问题,以层进式的问题驱动学生的阅读心理。大家知道,探究式阅读所设计的问题,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它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由于问题的不断深入,才有可能唤起学生不断探究新知的心理,从而保持良好的阅读状态。

怎样逐层深入地设计文本阅读的问题,这是因人因文而异的,难以一一谈及,这里只谈谈共性的问题。大家知道,任何一个文本,都是作家在一定的心境下并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写出的,从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正因为如此,文本阅读教学,就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诸如本文写了什么?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等等。写了什么,这是着眼于把握文本的内容,以弄清“什么是”的问题;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这是理解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以弄清“怎么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关涉到写作动机,如作者所处的环境、思想状况,有时还关涉到作者的风格、特点等,从这个角度提问,以弄清“为什么”的问题。“什么是”、“怎么样”、“为什么”三个层面,不但涵盖面广,而且逐层深入。

例如指导学生阅读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就可运用这种方法。阅读前可布置以下思考题:1、老舍笔下的北平是怎样的北平?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2、作者是如何写出了对北平的爱的?3、老舍为什么这样写?布置完思考题,接着可印发老舍与《想北平》的相关材料给学生,并鼓励他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探究并归纳所提出的问题。上课时,可就三个问题组织学生探讨分析。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应该明白:老舍笔下的北平,动中有静,布局合理,贴近自然。他从生活琐事入手,写出了北平有种“家”的感觉,写出了作者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北平的爱。为了表达对“我的北平”的爱,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将北平与上海、天津、欧洲四大历史都城加以对比,从而衬托了作者对北平难以用言语说出的刻骨铭心的爱。作者这样写是有其深刻用意的:其一,本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更增加了作者对北平的担忧,作者思乡之情,较平日更加强烈,《想北平》一文,表达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对民族的忧患意识。其二,老舍动笔之前是精心构思的。他把北平当作家园来写,写日常生活琐事,不但真切自然,更能引起人们对家园的忧患之情。但这种忧患之情,他压根儿没说,着一“想”字,让读者去想,去体会,去把玩,用的是曲笔。这是以曲笔表深义,以家园忧患现民族忧患,以个人感情现民族感情的写法,这种写法,是与老舍“人民艺术家”的风格是浑然一体的。

二.鉴赏式阅读

鉴赏式阅读是对文本(常用于文学类文本)的感受、体验、认识和评价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是受鉴赏者知识储备、感情经验、审美趣味等制约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鉴赏阅读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分析鉴赏,切莫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全面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角度来鉴赏品味。鉴赏角度通常有情感主题、构思技巧、艺术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

选出鉴赏的角度之后,还涉及如何分析鉴赏的问题。展开分析鉴赏,一般的方法是围绕鉴赏的角度,分层赏析。例如,教欧·亨利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就可运用这种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选择鉴赏的角度鉴赏分析。

可选择小说结尾艺术分析鉴赏。有人说欧·亨利小说的结尾,似一束聚光,回照全篇,使作品每段每句的文字顿生亮色,这是对他结尾艺术的高度评价。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魅力可从以下方面思考:1、结尾与前文相关铺垫的关系。2、结尾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3、结尾与主题的关系。4、结尾与创作风格的关系。5、结尾与小说幽默语言的关系等等。

还可选择小说的主题进行鉴赏。真正的艺术作品,一经问世,解读应该是多元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小说的主题可从如下方面分析鉴赏:1、最后的常春藤叶给予了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情意,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作品借此歌颂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美好心灵。2、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3、真正的艺术作品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闪烁着艺术作品的光辉等。

三.比较式阅读

比较式阅读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或多篇)文章或两个语段(或多个语段)放在一起对照阅读,通过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及其特点的一种阅读方法。开展比较阅读,关键是选好对比点。可从文本题材、结构线索、艺术手法、思想感情、创作风格、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设置对比点,用以辨异同,明得失,较高下,探深浅。

如《阿房宫赋》与《六国论》两文,尽管作者、写作时代不同,体裁、语言、风格各异,但在写法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是写作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其次是引述史料方法相同,都带有铺叙夸张的手法。再则,文章的结构基本相似,都是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生发议论。

又如欧阳修的《秋声赋》、白居易的《琵琶行》、刘鹗的《明湖居听书》中三个描写声音的语段,它们都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声音的变化,具体、生动、形象。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从描写声音的对象看,《秋声赋》是描写了“秋物”的声音,而《琵琶行》、《明湖居听书》描写了音乐、说书的声音。从作者的思想感情看,《明湖居听书》描写声音,显得喜悦、轻快,较为轻松;而《琵琶行》描写音乐,显得悲愁交织,较为感伤;《秋声赋》描摹声音,显得忧劳、惆怅,较为沉重。从描写声音变化的喻体看,欧阳修是大学问家,他从阴阳、兵象、五行、商夷音律几个方面来描写秋声,丰富多彩;白居易是诗人,又精通音乐,他多捕捉文学意象来描写音乐,神韵十足;刘鹗善写小说,深入民间,他从市井的角度写王小玉说书声音的变化,有几分乡土气味。

四.写读式阅读

写读式阅读,即以写促读,就是从阅读教学的目的出发,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技巧的“写”作为辅助手段,来促进学生自觉、深入地阅读,以提高阅读能力。

写读式阅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阅读文本的顺序来说,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形式:

1、“写”在初读时,重在感知。

初读文本,学生对文本内容还不太了解,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时完成一定的写的任务,以帮助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主要有两种形式:

①摘抄式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或根据文本的特点,可让学生摘抄相关的观点句、承上启下句、议论抒情句、精彩描写句等等。

②提纲式

让学生按照文本的文体要求,编写阅读提纲。

2、“写”在精读时,重在品味。

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感知之后,在精读文本时,教师可再布置一定的写作任务,以促使阅读引向深入。大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批注式

“批”就是批语,写上对文本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结构手法等的见解;“注”就是注释,如对难字生词、人物典故、风土人情等加以提示和解释。

批注的过程是理解的过程,批注之后再回头将原文诵读一遍,阅读效果更佳;批注之后,再交流探讨,思路更为开阔,收益更丰富。

如对《荷塘月色》中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段文字,我班有的同学作了如下批注:“写荷叶、荷花、荷香都用比喻手法,兼用拟人,形象生动”。“清香属于嗅觉,歌声属于听觉,以‘渺茫歌声’喻‘缕缕清香’,贴切细腻。作者运用通感手法,把虚幻变成实感,富有创作性”。(许姚姚)

①添加式

添加式是通过添加原文本中没有的内容,来促进阅读者更好地领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人物性格等的一种阅读方法。如小说《祝福》中祥林嫂是如何死去的,鲁迅没有交代,如果引导学生补写“祥林嫂的死”,对于进一步领会人物形象,领悟人物的悲剧性,意义极大。我班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祥林嫂发亮的眼睛又忽然暗淡了下去,两眼发直,像被掏空了似的。干裂的嘴唇像金鱼吐沫似的一张一合:“人死了果真是有灵魂的,果真是有灵魂的……”

她颤颤巍巍地来到塌败的墙根下,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干如枯木的身体蜷缩在一起,将头靠在一边,雪渐渐大了起来,梅花般的雪漫天飞舞,恍惚间阿毛来到了她的身边。

“阿毛,阿毛”,祥林嫂嘴角微微上扬,眼睛有了些神色,她缓缓伸出手来,可是顷刻间,阿毛不见了。“阿毛,阿毛……”祥林嫂枯井般的双眼无奈地合上,流下了一滴混浊的眼泪。

远方响起了一声声爆竹,祥林嫂仿佛是听到了一阵阵争吵声,猛地睁开眼,竟是她死去的两个丈夫,她暗如死灰的眼满是恐惧。

“我已经捐了……怎么还……”

祥林嫂紧紧地缩成一团,低声呜咽,渐渐地,耳边的争吵声停息了,只剩下呼呼的风声,像厉鬼一般。祥林嫂缓缓地想抬起头来,可是怎么也抬不起来,漫天的雪花无情地落向她……慢慢地,慢慢地,她一动不动地僵硬了。(严晗煜)

②素描式

素描是美术用语,借它说的是在阅读文本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夸张的文字,来描摹人物,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有时可以用诗的形式写作。例如,我班有位同学是这样写杨绛《老王》一文中老王的:

老、贫、残、病呵/只是威胁了你的生存/而生存的意义却超出了生存本身/特殊的年代/离坟墓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挣扎着送出的善意/让最普通的平凡熠熠生辉/朴素而又温润/人总该为真善美承受些什么/(夏冰倩)

3、“写”在熟读时,重在拓展。

在熟读文本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以写促读。常有以下方法:

①体会式

体会式即写感想。写感想,其用意是引申阅读内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在熟读《安妮日记》基础上,让学生写感想,加深他们对祈祷和平的认识,用以珍惜今天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

②改编式

改编式指的是根据文本的内容,改编成不同文体的文字,以别样的文体形式去玩味文本的一种阅读方法。如将柳永《雨霖铃》一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改写成散文化的文字,有人是这样写的:“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篇2

【关键词】阅读;现代文;原因;方法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设置的阅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态度和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速度和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多种朗读方法并且成功地解决多样的文学作品,并最终增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审美能力。从中足以看出对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现代文阅读本身的作用来看,一方面现代文阅读的学习和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还能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另一方面,现代文本身是与当今的社会生活相通的,一切的社会知识和道理都能通过现代文展现出来,这对于帮助学生更早的了解和认识社会知识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一、当前现代文阅读得分较低的原因

现代文阅读在中学语文考试中,难度相对较大,同时也占有相当重的分值比重。学生们在学习和考试中,往往会形成一种投入多,而收获低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欠缺恰当的教学方法。多数语文教师依旧沿用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套路来教学,按照一条归纳中心思想―划分段落―总结段落大意―分析具体语句的套路来教学,导致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思维模式化。这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损害了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第二,教师和学生对现代文阅读较为功利化的教学和学习态度。这主要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常常会根据考试的内容进行讲解,更有甚者,直接把课文编成考题讲解。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应该富有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最终也影响了学生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他们把现代文阅读仅仅看作是考试的一部分,因此十分强调对这一题型应试技巧的培养,注重分数的提高。这违背了学生在阅读课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几乎已沦为被填的鸭子、知识的容器。

第三,学生自身的阅读量不够,这主要是指课外的阅读量,因此他们自身也欠缺一定的阅读能力。若把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希望仅仅寄予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对阅读的材料不熟悉、感悟不深,自然难以全面而又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和好处。

二、当前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主要特点

从近年来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考题趋势来看,当前时期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考题特点主要有:一是选材上,更加重视阅读文本思想内容的价值取向,更加重视关注社会、自然,关注人生,涉及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都在逐渐增大;二是语言上,阅读文本更加注重材料本身的学习价值,尤其是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和表达能力;三是考题类型上,主观题型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客观题型则大为减少;四是从考察内容看,近些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题更加重视对考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察,重视对学生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考察。

三、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

现代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比例。因此,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面临中考的压力,针对学生们现代文阅读能力低下的这种现状,大多数的语文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讲练结合的进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分块复习。一复习到现代文阅读,一味地进行重读演练,可是往往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因此,如何走出中考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误区,全面提高中考语文的备考质量,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了。

1.培养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产生了对现代文的阅读兴趣,就自然会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功课学习过程中的一切难题。然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比较艰辛的过程。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比如说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多多向学生推荐几本难度不大、内容丰富,接近学生生活而且趣味性较强的几本书。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如《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另外,在讲解和学习现代文的时候,教师们还应当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分析文章。从实际生活入手,学生更加容易形成对文章内容的兴趣。比如说鲁迅先生的《社戏》,如果能够把现实中的庙会与文中所写的庙会进行对比的话,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增强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的印象。

2.改进教师的现代文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了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支持者,不能占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应当着力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们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传设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利用导语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出逼真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使其身临其境,提高文章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再次,还应当注意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努力创设出适宜学生自主学习,利于学生发展探究式思维的和谐教学氛围;最后,还应当鼓励学生的合作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最重要的在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领悟作品的精神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而这一过程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正是一种代替学生体味文本的过程。教师们用自己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在做题过程中,更是以参考答案掐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能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独立自主的环境下,通过与同学间的讨论与交流,把学习内容引上更深更宽的学习领域。

3.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文章应当遵循以一定的阅读程序并且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无论哪一种类型的阅读文本都应当遵循以下的思路:⑴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中心大意,分清大致脉络层次;⑵审清题意,确定其相关的文章段落,明确其考察的知识点及其相应的答题技巧;⑶结合主旨整体分析,抓住关键词句,理清答题步骤分点作答。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要求我们能够从材料中快速而准确地获得信息,否则我们将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从考试的角度来看,现代文阅读材料多,时间紧,同样也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阅读、去揣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就成为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各种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效率 阅读兴趣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与现状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和阅读祖国的语言。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是信息量急增的社会,也是阅读的社会,阅读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而言,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完善与发展,所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而现代教育学家普遍认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是具有和谐共融的智商情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阅读教学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的,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只是长期以来,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却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学会阅读,还是停留在为了眼前的考试而读,被动地接受老师或教参上对文章的解读。这种现状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无疑是不适应时代要求的。

二、提高语文阅读效率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活用现有教材。教材的许多篇目跟不上的步伐,迫切需要进行取舍。(注:现在初一初二使用的新教材这一矛盾已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可初三用的仍是老教材)对于教材的课文,不一定要篇篇俱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作品应该删去,哪些作品只需作一般阅读,哪些作品应该重点研读,由学生拿出意见,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对于宜重点研读的课文,也不必拘泥于以往教参或别人对作品的定论,而应以学生为主,启发学生反复阅读,自主感受。如讲《孔乙己》和《范进》两篇文章时,可以把切入点定为孔乙己和范进的换位思考:范进如果面对酒客的奚落会怎样表现?孔乙己如果面对岳父的谩骂会怎样?孔乙己如中举会不会像范进一样发疯?……这些问题一定会引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这样一改传统的教法,对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裨益,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文章本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

2.寻找课外的阅读材料,指点阅读方法。

阅读材料内容上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一定要求学生一上图书馆就得啃大部头,刚开始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短小而又有哲理的文章,比如,《读者》等杂志,或冰心、朱自清的散文等;当学生有了~定的语言感悟能力时,又向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说、散文等作为阅读材料;最后再向他们推荐大部头的,或一些语言比较含蓄、意境比较深远的名家作品,如鲁迅小说,中外名著等。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消除了学生对名著的恐惧,并且整个过程由老师启发,学生对书籍怀有一种好奇,从生理与心理都比较适应。阅读方法以讨论为主,自主思考。学生对所读的书籍应当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千人千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某本书,或某类书的研讨会,研讨会的主角是学生自己,让学生把在读书中所得到的感悟发表出来。比如读《三国演义》,关于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有的学生对曹操推崇有加,有的却对他全盘否定,于是两派唇枪舌战,各不相让。这种讨论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更是一种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这种语文学习方式,没有灌输,只有拿来,没有固定的答案提供,只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可以说为学生找到了最好的语文学习课堂与语文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巩固阅读效果。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阅读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21-01

语文知识是阅读的基础,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以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为前提,开展对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把语文学习和个性化阅读更好地结合起来,这对于改善语文教学方式和发展学生主体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

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的“相对自由”的阅读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然后深谙其方向及“”,这样才能在指导高年级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中游刃有余。否则,获得的效果甚微,甚至是反面的。

个性化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空间性,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领悟,发挥自己的个性,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语文学习兴趣的加强。教师要把个性化阅读的优点延伸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当作教学模式中的一个亮点,提升学生阅读的独立性。

二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如果教师没有更好地理解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就会导致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由于学生知识积累和经验存在差异,任其阅读就不能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如果对个性化阅读认识不够深,教师在教学当中就不能很好地去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不可能真正地融合到个性化阅读教学里。

1.没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第一,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是因为有高品质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学生个性化阅读当中,如果教师没能给学生更好的发挥空间而又缺乏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就无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无限的想象力。

第二,个体的差异性。个性化阅读教学要以个体的差异性为前提,教师如果不以每个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而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就无法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学得更有成效。

2.没有深入了解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第一,对个性化阅读理解不当。个性化阅读不是在教学课堂上放任学生阅读,而是要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给予解决,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阅读,这样才能使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得更好。

第二,不理想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跟着学生走,就会给个性化阅读教学带来不良的后果,教师对学生就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也让原本的教学目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开展。

三 改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法

要把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好,就要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更高效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模式,创造出更有效和更新颖的模式,懂得个性化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把个性化阅读教学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实施。

1.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开拓阅读渠道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开创更高效的教学方式,使个性化阅读能有创新,让个性化阅读教学更具特色。为学生开拓更多的阅读渠道,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能在个性化阅读中获得更好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枯燥乏味、单一的阅读形式,而是高效、多样化的阅读形式,使个性化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果。

2.设计完整的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对个性化阅读有很大的影响,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注重教学体系对个性化阅读的作用,让学生更有突破性地摸索,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3.教师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个性化阅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性和独立思考,对学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要意识到语文基础知识是阅读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让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对个性化阅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 结束语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形成独特的见解。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个性化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39

阅读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具有较丰富的积累并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可见,阅读教学意义重大,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读、说、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有鉴赏作品的能力。

一、个性化教学的现状

2011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许多语文教师都转变了教学理念,开展了个性化阅读教学。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也提高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但是,由于不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理解不深,造成阅读教学出现以下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合理

尽管有些教师认识到了个性阅读的重要性,增加了阅读教学的课时,但由于认识不足,忽视了阅读内容的选择确定,导致教学内容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这样,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见,阅读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如果阅读的内容不适应学生阅读,那么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不适用

由于新课程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许多教师就直接把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搬进课堂。由于没有理解新教学方式的特点、要求,更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法、策略,只是盲目地照搬,造成随意安排合作学习的环节。如果合作学习不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来组织,就达不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三)缺乏教师的指导

为了提高小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许多教师开始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搜集信息。但是由于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指导,结果学生搜集信息流于形式。一些学生只是注重搜集信息的数量,却根本没有意识到信息资源质量的好坏,结果许多信息资料雷同,且质量差。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会造成学生学习到错误的知识。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有些学生只是盲目地搜集信息,却没有辨别信息的能力。这也影响了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提高。

二、个性化教学的应对策略

为了改变个性阅读教学的困境,有些专家和学者对个性化阅读教学提出不少的解决的方法、策略和原则,让个性化阅读教学真正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一)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相同,喜欢阅读的文章也不一样,因此教师不仅要抓住他们的共同爱好,也要分析他们的不同兴趣。只有让学生有选择阅读内容的权利,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目的。例如,课文《詹天佑》的内容有突出主人公高超技术的部分,也有突出主人公克服困难的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可以大大地提高他们的整体阅读能力。

(二)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让学生的阅读向个性化发展,这是实现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后利用电脑查找相关的阅读材料,并进行单独的阅读等。

(三)开展分层次教学

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高有低,为了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高,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实现阅读能力的一步步提高,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目标和要求。

总之,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实现学生读、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理解个性化教学,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方法,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俞红娟.个性化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篇6

语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当今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其效果怎样呢?为此,我在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进行了实习教学,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阅读教学没什么好的方法,带领和要求学生读书就是了,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实际上,在读的方法和读的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应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不然学生乱“吃”一通吃坏了肚子那就麻烦了。

我对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三至六年的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材料、阅读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掌握了一些数据,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即使看的同学也相当马虎,做摘记的同学很少。另外,从同学们的阅读时间上反映出,同学们平时上课期间的阅读较少。说明同学们学习负担过重,这也应该是同学们不很喜欢的原因之一。再次,同学们交流也很少,作用不大。

第二,阅读对象单一。学生大多喜欢故事书,对其它的书涉猎很少,如文学书籍、科技书记和生活书籍等。虽然,这不能说不好,但我想我们教师,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积极的引导,把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健康书籍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据了解,小学生大多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都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他们对文学作品故事的了解,大多都是从电视剧中得知的,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着《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第三,阅读数量不够。从该校的情况来看,进行了课外阅读的仅有10%左右。就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很感兴趣的课外书,这与本地区的经济环境,语文教师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二是和现在的考试制度关系密切,个别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这也直接的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第四,阅读环境较差。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家长文化素养高,爱看书读报,对学生能起到积极而良好的影响。所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坏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文化素养很有关系。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文化氛围浓,书籍报刊丰富,那么学生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反之,则无书报可看,课外阅读只是纸上谈兵。另外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看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是很大的,反之,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爱好庸俗,不读书不看报,沉醉与打牌酗酒,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及措施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对策

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育目标中要求教师要实现对小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读书的好习惯,提高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很多语文教师都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希望能够寻找到提高其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语文课程学习的开始阶段,学校和课堂是其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语文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现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能够为其后续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持的基础。另外小学生正处于其学习方法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外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它学科涉及到的知识,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的教学现状

虽然小学语文教师都在不断进行阅读教学新方法的探索,并且得到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理论的扩展。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

1.教学脱离文本,缺乏价值引导。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创造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中,很多教师为了完成任务,随心所欲的进行创造,导致教学过程严重脱离文本。同时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为了追求某个目标丧失了其道德底线。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虽然素质教育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学生都是被动的进行学习,缺乏自主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有的学生进行课外材料的阅读都是为了避免老师的惩罚,他们不能够正式阅读的重要性,即便是进行阅读材料的学习,也是唯老师是从,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不能够掌握阅读的方法。

3.师生关系不融洽。调查中我们发现,语文教师对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是耐心的进行引导和教育,而是动不动就采用教师权利给予其一定的惩罚。如罚学生抄写课文、抄写生词等等。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了较强的畏惧心理,他们害怕自己回答问题不好会受到惩罚,因此在学习时就会随着老师的思路进行,缺乏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个性。

三、提高小学语文创造性教学效果的措施

为了确保小学语文创造性教学的效果,未来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个:

1.提高教师对创造性教W的认识。创造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使其能够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因此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够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小学生不断加深对阅读材料的认识。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不断进行学习,正确认识到创造性阅读教学可以采取的模式和方法,实现自身教学思维的转变,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小学生是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体,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对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直接关系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需求,才能够真正做到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够实现小学生阅读创造能力的不断提升,将其培养成具有较高创新意识的人才。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上下级关系,使得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师生关系比较紧张。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的朋友、服务以及老师,即要具备父母的关爱、朋友的关心,还要具备教师的教育功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遇到问题愿意向教师进行请教,教师也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3.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样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小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对学生给出的否定或者疑问,切不可盲目进行批评,而是应该首先肯定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态度,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实现其问题的解决。

如在某次上课时,我问学生你们你们听过蟋蟀的叫声吗?学生们有的回答听过,有的回答没有听过。然后我让听过的同学描述下他们听到的蟋蟀的声音。这时同学们非常积极,踊跃模仿。这时只见有一个小男生说蟋蟀叫声像小孩子在哭。这时大家都说他胡说八道。这时我没有直接批评这个同学,而是让他也描述一下,并且问他可不可以再找到那个蟋蟀,让大家一块听听。他非常乐意的答应了。通过这次课,同学们更加乐于提出不同的意见,不再盲目跟随老师或者其他学生的想法,对事物都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4.争取家长的配合。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地方,也是其接受教育的第二场所,因此家长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实现跟家长的合作,确保小学生每天放学后有半个小时左右的课外阅读时间。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确保小学生具有足够的阅读数量,才能够实现其阅读质量的提升。

篇8

一、现在的学生怎么读名著

或许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可笑,但这又是我们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且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生是应该阅读名著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是要求学生阅读名著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淮(实验稿)》(2001年版)中多处提出了“阅读”的“课程目标”或“教学建议”,笔者选摘部分内容如下: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7~9年级阶段目标)。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明确了“名著”考查的要求。如,《泰州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大纲》对“名著阅读”的考试要求是:“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中推荐阅读的6部作品均为考查范围。主要考查学生有未阅读原著,落实教材中关于‘名著阅读’的有关要求。”又如,《2012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关于名著的“考试内容与要求”是:“了解课文与推荐名著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要求简述关键事件。”“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要求简述关键事件。”“欣赏名著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阐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以及《考试大纲》中的“名著”要求,苏教版语文教材设计了“名著阅读与推荐”这一版块,每册安排了一部名著,涵盖古今中外,具体为:七年级上册《汤姆・索亚历险记》,约20万字;七年级下册《西游记》,约72万字;八年级上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约36万字;八年级下册《水浒传》,约93万字;九年级上册《格列佛游记》,约22万字;九年级下册《朝花夕拾》,约7万字。此外,教材穿插了部分名著的片段,如《冰心诗三首》《伟人细胞》《端午日》《童年的朋友》《松树金龟子》等。教学中如果能以名著片段教学激发学生“读整本的书”,这样算起来,初中三年学生的名著阅读总量应该能超额完成“260万字”的阅读目标。

笔者对今年教的七年级学生做过一份名著阅读问卷调查。在这份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

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名著,并乐意与同学分享;读名著时有时感到高兴、兴奋,有时感到伤心、痛苦;能注意积累一些词语、句段,并愿意写下读后感。其中已经阅读过苏教版规定的初中6部名著的同学占30%左右,10%左右的同学阅读过了《三国演义》《史记》《繁星》《昆虫记》《骆驼祥子》《名人传》《简・爱》等中外名著,甚至有学生读过了《三国志》《资治通鉴》等著作。

大多数同学阅读名著时,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不会主动提出疑问;一般没有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不注意文章叙述的前后关系,不会主动想象名著所描绘的情景。能抓住关键性句子理解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的同学只是少数。

在“如果要上名著阅读课,你最喜欢怎样上”这一问题的选项中,没人选择“A.跟平时阅读课一样”,选择“B.看名著电影或电视片段”和“D.表演课本剧”的占绝大多数。

在回答“你怎样应对名著阅读考查”时,87%的同学选择了“C.既认真读原著,也看讲义材料”。5%的同学选择了“A.认真读原著”,8%的同学选择了“B.看讲义材料”。

在与学生个别交谈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阅读名著是因为考试,有10%左右的同学课外名著阅读近乎为零。由此可见,中考或高考的指挥棒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动机。显然,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开设名著阅读教学的初衷相距甚远!

名著是几千年来人类文化的精髓,其深邃的思想底蕴和精妙的艺术特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无疑是巨大的。名著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一文中精辟地表达了文学名著的思想价值和意义:“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

广泛地阅读名著,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然而,当前的名著阅读教学,似乎离“理想”还很遥远。

二、现在的教师怎么教名著

众所周知,名著阅读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工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应试教育环境下催生的急功近利思想,使许多教师漠视或淡化名著阅读的自身特点,对教材中的名著阅读部分只作草率处理,影响了名著阅读的教育作用。

据笔者初步调查,当前教师处理“名著阅读”不正确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对名著知识的简单整理。为了追求好分数,不少教师将教材中的名著细化为作者常识、故事梗概、写作特色、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等若干知识点,编印成复习资料,印发给学生熟记。这样做的结果是,原本鲜活生动的名著阅读变成了单调枯燥的材料记忆。每天沉缅于题海中的学生乐得轻松,坐等现成的“知识乳汁”,当然,名著的文学意蕴与美学价值也就感悟不到了。

二是对名著文本的解读“失度”。不少经典的文学名著,不但思想情感复杂深邃,而且带有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印记。当今学生由于缺乏生活阅历与体验,自主阅读肯定会有一定难度,教师的名著阅读指导就必不可少。而不少教师对这类名著的解读,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深刻,要么大而无当,要么失之偏颇。“失度”的解读造成了名著阅读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三、名著阅读教学应该怎么做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段文字自然也应当是名著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在名著阅读的教学上,语文教师尤其要用好这个“例子”,借助名著的精彩片段,授之以渔,使学生自觉地“真读”名著,进而“品读”名著,直至“爱读”名著。

1.开展名著活动,激发学生“真读”

不可否认,多数学生对文字不感兴趣,对语文活动兴致盎然。如果语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活泼有趣的名著实践活动,势必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名著、自主阅读名著,实现学生名著阅读的“真读”。

笔者曾经组织了一次“名著大冲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之前,布置全体同学认真阅读名著,积极准备。活动过程由“名著人物我猜猜”“名著知识我说说”“名著故事我讲讲”三部分组成,以小组积分的方式,积分最高的小组获得优胜。活动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活动后,还进行了“名著手抄报”展览。这次活动,不仅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情谊,更掀起了同学们“真读”名著的热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选择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品读”

在“名著阅读欣赏课”上,教师选择名著片段的精彩部分,品词析句,教会学生欣赏名著的方法,实现学生名著阅读的“品读”。

例如,在欣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片段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初读基本故事情节后,重点指导学生赏析其中的三个比喻句,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感悟文学名著的魅力。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这段文字中,一个“扑”字,巧妙运用拟声词,形象地描画出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的声响。“鼻子歪在半边”,描绘出了郑屠被打后的丑态,“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味觉的角度来写,形象地刻画出郑屠被打后的痛苦感受。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这段文字中,“眼缝裂,乌珠迸出”,形象地描绘出郑屠被打后的惨状,“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的角度,写郑屠被打之后的情形,形象逼真。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这段文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逼真地描写出了郑屠被打之后的感觉。

三个比喻句从不同的角度,逼真地描绘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酣畅淋漓,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文学名著的魅力尽情展露。学生在学会欣赏文字的基础上,自然会主动“走进”名著,阅读名著,汲取名著的精华。

3.对比原著与影视,引发学生“爱读”

名著与电影、电视剧,哪一个对学生更有吸引力?毫无疑问,学生对原著缺乏耐心与鉴赏力,对电影、电视剧更感兴趣。这时,如果巧妙引入影视与原著的比较,可以实现学生名著阅读的“爱读”。

笔者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片段时,布置学生先认真阅读原著,然后集中收看电视剧片段,要求学生比较小说和电视剧有哪些不同。

学生在看过原著与电视剧后,找出了诸多不同之处。

比如,电视剧中只有鲁达和史进两个人物,而小说中有鲁达、史进和李忠三个人物。学生通过讨论,认为李忠这个人物在梁山好汉中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人物,电视剧中就省去了。

又如,小说中关于店小二部分的描写与电视剧中有许多地方不同。小说中“鲁达大怒,叉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的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下当门两个牙齿。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走了。”而电视剧中是鲁达一掌将店小二打翻在地,头钻到路边的箩筐里去了,还增加了店小二给鲁达敲腿等情节。“你认为这样的改编好不好?”通过讨论,学生明白,改编后的情节,更具有观赏性,更突出鲁提辖的武艺高强。

篇9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 

1、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有问题。当前高中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存在有一些问题。而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指路明灯,通过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让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此外,科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學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学的价值,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动力会更强。而当前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对学生得分能力的培养当做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都将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当做首要考虑因素。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不断提醒学生要按照规范进行阅读和答题,这样学生分数才会更高。另外,为了让学生掌握答题模式,教师会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题海战术会让学生感到疲劳,长时间的训练还会让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此外,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技巧,这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良好观念。但是如果单纯关注学生的得分能力则会影响到学生这些能力的发展。 

2、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当前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想、从什么角度和层次来解析文章,虽然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了解和掌握文章,但是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只能够按照教师的思想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极其不利。此外,教师对文章的解读完全按照答案进行,但是要知道答案也不是最全面的,有时候甚至有些答案本身就存在有一些问题,完全按照答案进行教学会束缚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有一种被禁锢的感觉。另外,教师的教学节奏太快,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也没有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说说看自己的想法。这使得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而没有表达的权利。 

3、教学方式的科学性有待提升。当前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存在有一些问题的。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只能够按照死板的解题套路去解答,而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也没有办法总结出自己的解题模式。此外,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比较死板,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利用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文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能够达到这一要求。 

二、如何真正的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1、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真正的尊重学生的地位,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思考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在不断的思考和摸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模式。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运用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足够的兴趣。举个例子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在阅读的时候教师不要打扰学生的思路,给学生安静的环境去阅读和思考。而在学生阅读完了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内容和自己的想法进行适当的表达。也可以说说看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进行思考和讨论。 

2、丰富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并不是很科学。这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和考试内容比较接近的、能够锻炼学生解题技巧的内容。但是这么做是不对的。真正的阅读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多的选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丰富教学内容,针对现代学生的特点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到课堂教学中。举个例子来讲,在课堂学习后,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反应,如果学生对某一内容表现出跟更多的兴趣的话,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更多的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此外,丰富教学内容还需要教师积极的与时俱进,选择更多和时展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阅读的魅力。 

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教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阅读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帮助。比如说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最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快速的找到合适的内容给学生阅读。 

三、结语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虽然还存在有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通过广大教师的积极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所以广大教师一定要熟悉当前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然后制定科学的策略解决好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提问现状 改进措施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它将学生听、说、读、写的各种因素汇聚一体,奠定了学生语言学习与运用的坚实基础。阅读教学对学生丰富内在情感、提升阅读技能、培养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渗入“提问”因素,是最大限度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价值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状况不佳,严重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有效提问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提问目的性太差,随意、盲目提问成为普遍现象。二是教师不能基于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认知恰当提问,于该问处“止语”,不该问处“发声”。三是教师往往忽略课堂提问的“度”,在课堂活动中进行大量提问或者不提问,这两种极端行为逐渐使提问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改进措施

1.明确课堂提问目标,重视顺序提问

课堂提问目标是教师发问的导航器,只有有明确的目标作导航,课堂提问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提问不仅要有目标,而且是十分显著的行为目标。提问的目标可以是一系列目标也可以是一个目标。基于明确目标开展发散性、连环性与顺序性提问,可有效提高提问的效率。例如,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提问技巧进行导入:“同学们,被困的小鱼此刻是什么心情呢?它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呢?假如你是被困的小鱼,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这样目的性明确的一连串发问,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很快将学生带进了小鱼的世界,便于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去理解与感受被困小鱼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主动性,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另外,重视顺序提问旨在要求教师基于课堂教学的进程适时、恰当提问,循序渐进、层层递进、逻辑严谨地推进课堂任务。提问的目标性与顺序性能有效杜绝阅读教学中的各种随意与盲目提问,使提问呈现顺序化,更有利于阅读教学中心任务的实现。

2.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突出重点

课堂提问的高效进行对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突出教学重、难点,可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每一节阅读课都有其特殊性,教师应把握其特殊性,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解剖与理解,并以此为突破口,将其作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与升华的契机,不断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一定要设置针对性强且突出课文重点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者,问题要切中要害,不能过大或过小,不宜太难或太易,以免使文章分析陷入支离破碎的境地。例如,在《乌鸦喝水》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的重点设置以下问题:“乌鸦为什么最后可以喝到水?它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什么?”这一问题紧扣课文内容,学生很快结合课本内容得出答案,并且认识到“遇到问题只要动脑筋思考、想办法,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这样针对性强的问题,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

3.合理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提高效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课堂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主要应做到:一是基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计提问。课堂提问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重点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中,而难点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能力而定。教师若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并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学生对整个课文内容的理解难度便大大降低。二是利用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例如《雷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提问: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中的“垂”换成“落”,可不可以?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能极大地诱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最后学生得出“‘垂’更能体现雷雨到来前的压迫感”的结论。三是教师要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式提问。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提问的主体是全体学生而非部分尖子生,故要给予每位学生平等发展的机会,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同学,应使提问简单化。

综上所述,鉴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诸多问题,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课堂教学主导性的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在实践教学中逐渐探索出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有效进行的改进措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改进[D].西南大学,2011。